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2020-03-02 18:32: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XXX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XXX作为煤炭资源大县和煤炭产能大县,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既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在兴县富民中发挥了支柱作用,但同时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和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为推进煤炭产业进一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对全县煤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煤炭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资源分布情况

(二)资源整合情况

2005年8月底前,XXX共有煤矿X座、X对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规定和省、市压减30%矿井数量的要求,关闭了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67对矿井。从2005年9月开始,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全面铺开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根据资源赋存现状,通过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等整合形式,对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进行整合,资源储量不足、不能进行整合的全部实施关闭,全县又关闭矿井X对,全县煤矿由X座减少到X座,矿井数由X对减少为X对,矿井压减比例为51.4%;矿井面积整合前为346.982平方公里,整合后为370.7898平方公里,增加23.8078平方公里,增加比例为6.8%;核定生产能力整合前为1791万吨/年,整合后为1944万吨/年,增加比例为8.54%。完

-- 成资源整合工作后,全县共有煤矿101个矿105对井,其中60万吨/年矿井2对、45万吨/年矿井3对、30万吨/年矿井19对、21万吨/年矿井13对、15万吨/年矿井39对、9万吨/年矿井29对。2006年后半年以来,又先后对 庄煤矿、煤矿等12个矿实施了关闭,到目前全县保留煤矿89个。到2010年,全县将淘汰15万吨/年以下矿井,30万吨/年以上矿井产量将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矿井数量控制在50个左右,煤炭产量达到1900万吨。

(三)加工转化情况

多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XXX的支柱产业,199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以来,XXX致力于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型煤炭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煤炭及其加工转化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到\"十五\"期末,全县原煤产量达到 吨、精煤 吨、焦炭 吨 发电 KW,基本形成了原煤-精煤-机焦-发电-金属镁、机焦-焦油化工-甲醇、煤矸石-发电-建材的煤炭产业链条,成为全省八大焦化工业园区基地和五大甲醇联产中心之一。洗煤行业全县现有 户企业,其中,年入洗能力在60万吨以上的达36户,绝大多都采用重介洗煤等先进技术。全县年入洗能力达到 吨。焦化行业六大机焦年生产能力 万吨,同时可回收煤焦油2 吨,全部达产达效后将形成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化产品现已具备5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 XXX焦化工业区被列为全省规划的八大焦化工业园区之一。到\"十一五\"末全县将形成800万吨焦炭、36万吨煤焦油、76万吨甲醇、10万吨苯加氢、10万吨碳素、100万KW发电和7.5万吨金属镁(包括镁合金)的生产能力,形成原煤-精煤-焦炭-煤焦油-甲醇-煤气发电-金属镁等产业链条,全县煤炭加工转化率将达到80%以上。XXX煤焦企业依托自身优势,06年以来参加\"港洽会\"、\"沪洽会\"等大型招商会,

-- 积极走出去与国内外大企业对接,促进由\"焦\"向\"化\"的转变。宏峰公司引进 机焦、甲醇项目,在完成机焦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近期铺开了30万吨甲醇项目。XXX 选煤厂与 株式会社达成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合作意向,利用六大机焦产生的煤焦油进行二次深加工,所得的苯酚、二甲酚、精萘等多种产品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染料、医药、碳素、有机燃料等行业; 焦化控股与 焦化签署了 项目,利用 焦化项目产生的焦炉煤气制取甲醇,这两个项目 年将全部开工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县精细化工产值将达到70亿元,乙炔化工产值达到 亿元。电力行业全县现有 户企业,发电能力16.75万KW,其中两户为煤矸石发电,分别是。

二、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XXX煤炭产业发展迅速,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为县域乃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地质条件制约做大煤矿企业,煤矿规模结构不合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XXX小煤矿遍地开花,导致了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煤矿数量多,单井规模小,1-3万吨的煤矿一度占到全县煤矿总数的87%以上。资源整合前,全县 对矿井中,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就有144对之多,即使在整合后,30万吨以上的煤矿也仅36个,30万吨以下的占了多数。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在长期煤价偏低的历史进程中,国家采取\"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指导方针外,也与XXX特殊的煤炭地质条件密切相关,XXX

-- 煤炭资源虽然储藏丰富,但由于沟壑纵横,断层较多,使得赋存连片资源规模不大,办大矿的基础条件不好,只能因地制宜,尽地质条件开办多数中型矿井,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一些大矿,赋存资源规模小且零散的办一些小矿。此外,省资源整合领导组为了压减生产能力,在操作中就小不就大,1-3万吨的煤矿整合后只能批9万吨,两个6万吨的煤矿整合后只能批15万吨,两个9万吨的煤矿整合后只能批21万吨,而XXX1-3万吨煤矿共有188对,占了全县煤矿总数的87%,导致XXX保留下来的煤矿以30万吨以下的居多。

(二)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事故屡有发生 高危风险性是煤矿生产活动的特点之一,煤矿生产活动呈现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特征,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煤矿安全不论是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还是全社会安全生产的大格局中,都处于重中之重的位臵,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煤矿安全生产作保证。一个时期以来,XXX从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强化法制、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的来讲取得明显成效,在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均有下降,煤矿安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在07年之前煤矿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屡有发生,仅06年就发生两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煤矿业主法制意识淡薄。很大一部分煤矿业主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多,即使知道一些,但受利益驱动,重生产、重效益,轻投入、轻安全,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煤炭法律、法规及规章,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责任,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

-- 煤矿业主甚至认为出了事可拿钱摆平, 不服从管理,只要产量、只顾赚钱,冒险强干,违法生产;二是煤矿管理队伍、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失之规范。由于煤矿大多是由乡镇煤矿发展起来的,管理者多是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安全知识不足,多是凭经验行事,加之技术人员缺乏,职工素质低下,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抓安全落实不够,现场管理不规范,使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经常存在,安全生产难以保证;三是安全监管乏力。从体制上说,安全监管的重点在乡镇,但目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安全监管职能只在县级及其以上人民政府。乡镇等基层政府没有安全监管执法权,不少乡镇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且没有执法权,监管起来力度不大;从机制上说,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证照,这些部门在证照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方面统筹协调不够,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从队伍上说,执法队伍良莠不齐,有的执法队伍不懂专业知识、责任心不强,有的碍于人情面子对问题视而不见,还有的拿原则做交易,放弃职守,甚至串通一气,使得监管大打折扣,一些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大隐患。四是煤矿技术装备和采掘方法落后。由于以前煤矿规模小、数量多,加之承包、转包行为的普遍存在,使得不少煤矿业主存在短期经营思想,安全上能将就则将就,不愿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导致安全技术装备不到位,灾害监测监控系统功能不全,装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煤矿普遍采用炮采方式, 机械化程度不高,技术保障不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增加人数、延长时间,从而导致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及非法购买、储存黑火工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三)非法违法煤矿大量存在,私挖滥采比较严重

-- 受煤炭地质条件、传统\"靠山吃山\"思想,以及能源紧张、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私挖滥采煤炭等无证开采行为在XXX历来比较严重,非法违法煤矿大量存在,而且一度呈泛滥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在我国目前的煤炭总量中,约有7.5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约2.5亿吨是由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生产的。XXX的非法违法煤矿很难统计一个确切的数目,但仅去年以来就取缔历年来形成的私开窝点及关闭不标准的非法煤矿3150个。非法违法煤矿采用非正规的采煤方法,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采率极低,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和大量浪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伴共生品完全不加以利用,在形成另一种浪费的同时严重污染了环境;非法违法煤矿以攫取非法利润为唯一目的,不重视安全投入,漠视矿工生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非法违法煤矿生产的原煤经过各种渠道进入煤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秩序,要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坚决铲除非法违法煤矿开始。

(四)采煤及相关产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煤炭开采破坏了地表、地下水系,影响区域地形地貌和植被生长,造成土地裂缝塌陷、水土流失。据省有关部门测量报告数据,在我省每开采一吨煤炭,就要破坏2.5吨水,按此计算,XXX每年因采煤而破坏的水资源达3000余万吨。因采煤造成的土地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也呈逐年上升之势,一些村庄因土地、房屋裂缝被迫搬迁,大量耕地因塌陷而被迫撂荒。根据去年全县的采煤沉陷普查情况,全县291个行政村,有70个出现不同程度的采煤沉陷,占总村数的24%。煤炭生产过程中伴生大量的煤矸石排放,

-- 除少数被用作煤矸石发电外,大部分仍是露天堆放,不仅大量占用土地,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自燃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污染大气环境。在煤炭加工过程如洗选、焦化、化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煤炭直接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

三、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煤炭产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也是XXX域经济命脉,煤炭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国、全省特别是XXX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在我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机遇,抓紧解决煤炭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近几年超常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按照党的十七大、省九届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培育壮大五大优势产业、建设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的目标,坚持以煤为主导,加快煤炭产业整体创新,推动煤炭产业尽快步入资源回收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煤炭大县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县的跨越。

(一)提升产业素质,保持煤炭优势地位

煤炭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战略能源,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会缓慢下降,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不论是从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还是从XXX的产业结构考虑,必须不断提升产业素质,继续保持煤炭优势地位。一是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

-- 坚持放开煤炭领域,积极引进国有大型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形式,实现对县域矿井的提升改造,使全县煤矿单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要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和省政府制定的关闭淘汰煤矿计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逐年关井任务,按照省、市要求和时限,逐步淘汰30万吨/年以下矿井,以\"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臵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为指导方针,坚持科学规划、关小改中上大、明晰产权、有偿出让和市场配臵资源的原则,实施二次整合,根据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煤质及交通位臵,实行就近整合、资源互补合并,进行二次整合的煤矿生产能力不低于30万吨/年。二是要努力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全县煤矿必须实行能够形成负压通风系统的壁式采煤方法,已经完成采煤方法改革的煤矿要做好完善配套工作;实施技术改造、扩规改造和基本建设的煤矿,要实现壁式布臵、正规开采,确保矿井改造建设与采煤方法改革一同到位;资源整合的煤矿必须全部采用先进、科学的采煤方法,形成全面节约和有效利用煤炭资源的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使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根据地质构造和资源储量,积极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加快业已全面铺开的采改进程,最终使综采矿井达到矿井总数的50%以上,其它矿井全部实行高档普采,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到80%以上。三是要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抓好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一通三防\"工作,不间断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跟踪整改到位。要全方位加强安全监管。体制方面,对所有矿实行安监特派员驻派制度,特别把全县高沼、高管、火区、水患、竖井等作为重点矿井,进行重点防治和重点监管。技术方面,严格落实省政府要求,所有矿井全部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实现省、

-- 市、县、矿四级联网,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发挥安全监管的\"千里眼\"、防止瓦斯事故的\"守门员\"和事故查处的\"黑匣子\"作用;加快双回路电源建设、装备采区防爆设备、瓦斯风电闭锁装臵、矿井风机在线监测等安全保障设施。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人本管理,严格施行XXX煤矿矿长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矿长的任免和考核管理,加强煤炭职工培训工作。

(二)发展加工延伸,构筑多元产业体系

推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和坚持\"大煤炭观\",摆脱对单纯出卖原煤的依赖,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开发利用伴生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构筑多元产业体系。要积极发展电力产业。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伴生着大量煤矸石排放,不仅压占土地,影响生态环境,矸石淋溶水还直接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中含有的可燃成份,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生自燃,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污染环境。煤矸石发电是充分利用煤矸石的有效热成份,变废为宝,解决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于1998年发布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重点发展煤矸石发电、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等实用技术,并且对煤矸石电厂的建设,从投资政策、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加快筹备阶段的3户煤矸石发电企业建设的同时,根据煤矸石产量及区域分布,积极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煤矸石发电领域。要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相对于石油化工而言,煤化工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利润空间,发展甲醇、二甲醚等醇醚燃料,开发精细煤化工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潜力十分巨大。要加强综合利用,以\"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取代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单向线性模式,以煤焦、甲醇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培育煤、焦、化产品循环产业链条,促进

-- 煤炭产业由\"焦\"向\"化\"的升级转变。

(三)组建企业集团,打造煤炭产业\"航母编队\"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煤炭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对于煤炭这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都是由集资金、技术、装备、管理等优势为一体的大公司、大集团来开采和加工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从省、市、县,到乡、村、个人一起上的做法存在诸多弊端,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只能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推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组建大公司、大集团,建立集约型的煤炭产业组织体系。要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适应煤炭和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自我扩张、强强联合、股份合作等途径,组建和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的煤炭大公司、大集团,对XXX煤炭及其延伸产业的\"航母编队\"。通过打造这样一批大公司、大集团,打造XXX煤炭产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建立产业集聚的平台,有效地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内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为一个拳头联合对外,共同占有市场,共同开发市场,增强煤炭及其延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打造大公司、大集团,建立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平台,发挥其集团品牌和资源优势,对煤化工企业进行重组,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煤炭产业与煤化工产业的同步发展。

(四)坚决铲除非法违法煤矿,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打击非法违法煤矿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各个环节上予以严厉打击。要通过加强对有证煤矿和煤炭准销票的管理,加强对供电的管理和民爆物品的清查,堵住非法违法煤矿生产的源头;通过对运输车辆的检查和对配煤场、煤焦企业的管理,斩断非法违法煤矿的销售渠

-- 道;通过加强劳动用工检查,阻断非法违法煤矿的用工渠道;通过严厉查处党政机关干部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投资入股煤矿、参与办矿或利用职权包庇、纵容非法违法煤矿的行为,打掉非法违法煤矿的幕后\"黑手\"和\"保护伞\";通过完善监管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又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打击非法违法煤矿的强大氛围和工作合力,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最终消灭非法违法煤矿,净化煤炭市场,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五)治理煤炭污染,促进资源环境协调 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其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为此,一是要推进煤炭的节约利用。XXX煤矿赋存条件较差,绝大部分为井工矿,加之由于对煤炭资源珍惜不够,一些大矿吃肥丢瘦、浪费资源,许多小矿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再加上一些政策因素以及规划、勘探的相对滞后,导致煤炭资源回收率较低。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编制了《山西省晋中市XXX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逐步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全面开展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同时,应建立严格的资源回收监管制度,对破坏性开采,造成严重浪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要做好矿业权有偿使用改革工作,规范煤炭矿业权交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煤炭企业具有珍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动力和压力。要加强煤炭开发规划工作,强化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规划的指导作用,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二是抓好煤炭产业的洁净利用。要大力推广煤炭洗选和型煤、配煤技术,电力和化工行业的脱硫降尘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和集中供气率,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学习借鉴国外

-- 成熟技术,推进煤炭气化、液化工程。三是加大环保生态治理力度。XXX煤炭产业\"一枝独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焦行业,投入产出效率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发展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特征。应积极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重点解决因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房屋裂缝、水源渗漏等问题。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防灾网络,做好监测监控,及时妥善处理已出现的地质纠纷。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对矿山企业地质灾害作治理与恢复,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针对采煤造成的水资源破坏问题,应积极开发地表水,加快县城备用水源石膏山水库项目建设。根据地理状况,加快各类小型水库、蓄水池建设。积极开发煤矿废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实现废水利用、变废为宝。针对煤矸石堆积造成的污染问题,除积极引导发展煤矸石电厂外,还应大力发展煤矸石砖厂,既可治理污染,又可保护耕地。

--

煤炭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

促进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对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茶园乡煤炭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参观调研煤炭产业营销

煤炭调研报告

煤炭调研报告

《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doc》
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