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学

2020-03-03 01:17: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地籍测量学.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地籍测量学 第一章

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2.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 (1) 地籍控制测量 (2) 界线测量 (3) 地籍图测绘 (4) 面积测算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各级行政境界

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 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4)地籍号注记 5)宗地坐落

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7)土地权属主名称 8)土地等级

3.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材料?

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文字部分

(1)技术设计书 (2)土地确权规定 (3)检查报告 (4)工作总结 (5)技术总结

(6)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报告 (7)验收报告 地籍调查部分

(1)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 (2)丈量原始记录 (3)宗地草图 (4)各类权源文件 地籍测量部分

(1)各等级控制网布点图、点之记、观测原始记录、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图 (2)仪器检定资料 (3)地籍索引图 (4)地籍图、宗地图

(5)空间数据表、属性数据表和综合数据表 (6)界址点坐标册 面积量算部分 (1)面积量算表

(2)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3)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4)共用土地面积量算表

采用数字化作业时还应提交相应的磁盘等数据资料文件 4.简述地籍测量学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 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的科学,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

5.试论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1)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

(2)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3)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

(4)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5)土地利用的动态检测技术与方法、(6)高新测绘技术

(7)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如何进行双重埋石? 光学对中

1平方公里=100公顷=1500亩=1000000平方米 第二章

1.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原则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宗地:是指由权属界限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力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宗地划分基本原则:

(1)由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 (2)如果同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 (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化为一宗地,称组合宗地(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分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2.简述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内容:

(1)土地的权属状况 (2)土地的位置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基本程序:

(1)拟定调查计划 (2)物质方面准备 (3)调查地图的选择 (4)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5)发放通知书

(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7)实地调查 (8)资料整理

3.土地权属调查中,违约指界如何处理?

(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线为准确定

(2)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3)确定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4.简述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

(1)现场指界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 (2)若由单位法人代表指界,则出示法人代表证明。

(3)当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应由委托的代理人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4)由多个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5.试对宗地草图进行论述

宗地草图是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施草编记录。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宗地草图。 1.宗地草图记录的内容

(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

(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3)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5)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2.宗地草图的特征

(1)它是宗地的原始记录

(2)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3)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3.宗地草图的作用

(1)它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记录

(2)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 (3)可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 4.绘制宗地草图的基本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时,图纸质量要好,能长期保存,其规格为32开、16开或8开,过大宗地可分幅绘制;草图按概略比例尺,使用2H—4H铅笔绘制,要求线条均匀,字迹清楚,数字注记字头向北向西书写;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不得涂改注记数字;用钢尺丈量界址边长和相关边长,并精确至0.01m 第三章

1.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的原则 (1)统一性 (2)科学性 (3)实用性

2.地类调绘应注意那些问题?现状地物调绘有那些要求? 地类调绘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实地对照基础测绘图件逐一判读、调查、绘注的技术性工作

注意问题:

(1)认真掌握分类含义,注意区分想接近的地类,要结合实地询问确定

(2)地类界应封闭,并以实线表示,对小于图上1.5mm的弯曲界线可简化合并,地类按规定的图式符号注记在基础测绘图件上(3)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最小图斑面积的规定:居民地为4mm^2,耕地、园地为6mm^2,其他地类为15mm^2。对小于最小图斑面积的分类地块作零星地类处理,实地丈量其面积记入零星地物记载表,待面积量算时再从大图斑中扣除(4)当地类界与现状地物或土地权属界、行政界重合时,可省略不绘(5)调绘的地类图斑以地块为单位统一编号(6)能清晰判读的地类界线的位移不应超过1mm 要求:

(1)通常规定北方不小于2m、南方不小于1m的现状地物,要进行调绘并实地丈量宽度,丈量精确到0.1m (2)对宽度变化较大的现状的地物应分段丈量

(3)实量沟、渠、路、堤等并列的或附近的现状宽度时同时要查明现状地物的归属(4)调绘的现状地物应编号,实量宽度及归属填写在外业调查表中

(5)现状地物按规定的图例符号注记在基础测绘图件上:不依比例尺符号,绘在中心;依比例尺符号,实丈宽度描绘边界(6)对并列的小现状地物,在确保主要现状地物的权属和数据准确的前提下适当综合取舍

(7)对变化了的地物和地貌要进行野外修补测 3.试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 (1)多源数据的选取 (2)数据预处理

(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4)外业核查

(5)变化信息后处理 (6)监测精度评定

4.影像融合有那三种主要方法 (1)分类结果比较法 (2)主成分分析法 (3)光谱特征变异法

思考题:新土地分类体系一级类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 第四章

1.什么是土地的质量与形状?土地的质量与性状与那些因素有关?

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影响。

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土地性状指标与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有关,土地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 2.土地性状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土地自然属性调查 (1)地行地貌调查 (2)土壤调查 (3)农业气候调查 (4)植被调查

2.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2)人口和劳动力

(3)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4)土地利用水平(5)地段形态特征

3.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主要有那些方法 (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2)级差收益测算评定法 (3)地价分区定级法 第五章

1.试述房屋调查的主要内容 1.房屋的权属:(1)权利人(2)权属来源(3)产权性质(4)产别(5)墙体归属(6)房屋权属界线示意图(7)房屋权属登记情况 2.房屋的位置 3.房屋的质量 4.房屋的用途 5.房屋的数量

2.什么是共有面积?应分摊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是什么? 共有面积是指各产权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 分摊原则:(1)按文件或协议分摊 (2)按比例分摊 (3)按功能分摊

3.房产调查有那些技术要求

建筑面积调查采用钢卷尺实地量算法。丈量用的钢卷尺需进行检校,检核合格后方能使用。遇到房屋现状变化,应先画草图,将房屋的平面图和边长尺寸等记载在草图上。丈量边长读书取至厘米。边长要进行两次丈量,两次丈量结果较差应符合下式规定:△D≤0.04×D(cm).D的单位为m。

房屋面积测算的中误差Mp按下式计算: Mp=±(0.04*P^0.5+0.003P) 式中:房屋面积,单位为㎡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最大误差为两倍中误差。房屋建筑面积使用的单位为㎡,面积数值取位至0.1㎡.房屋建筑面积调查后应绘制房屋调查图。 第六章

1.什么是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是什么?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的原则

2.为什么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比例尺无关?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体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3.什么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特点? 以高斯投影为基础,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纵轴X,以赤道投影为横轴Y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特点:(1)高斯投影是一个横切椭圆柱投影

(2)会出现投影变形:距离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三种。

(3)高斯投影中,除中央子午线外,各点均存在长度变形,且距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带宽可分为6度带、3度带。

4.地籍控制点的密度是如何确定的?

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为满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城镇地区,应对

一、二级导线点全部埋石。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1) 城镇建城区 100-2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 城镇稀疏建筑区 200-4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 城镇郊区 400-500米(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5.地球表面、椭球面、高斯平面三个面上的距离有何关系?

地面上有两点A、B,已知他们的平面直角坐标分别为A(XA,YA)、B(XB,YB),则可由式计算出AB间的距离:S=((XB- XA)^2+( YB- YA)^2)^0.5 S仅表示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若用测量工具在地面直接测量这两点的水平距离S1,是不会与S相等的,他们之间的差值就是由长度变形所引起的。测量工作总是把直接测得的边长首先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然后在投影到高斯投影平面上去,无论是推算还是投影过程总要产生变形。 思考题:

方位角的计算BC=AB+∠ABC±180

A

D

B

C 第七章

1.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作用是什么?

位置确定、法律保护、面积量算、界址点恢复 2.简述测定土地全属界址点的方法?

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

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方法与解析法一样,但数据来源不同

一、极坐标法XP=XA+S cos(αAB+β) YP=YA+S sin(αAB+β)

二、交会法 1.角度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2.距离交会法(边长交会)

三、内外分点法

四、直角坐标法

3、试述地面实测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条件

一、准备工作

1.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地籍调查表 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图上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 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编宗地号 。 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

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 4.界址误差表的制作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1)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6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半测回,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于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

(2)当界址点多于6个时或每测15~20个界址点,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3)用测距仪测距时,两次读数,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cm; 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4)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1cm,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2cm。

(5)边长记录至0.01m,角度至1″,坐标计算至0.01m 4.试述勘界测绘的含义及其内容

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它是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定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等工作。 内容:(1)界桩的埋设和测定 (2)边界线的标绘

(3)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 (4)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第八章

1.什么是地籍图?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那些?

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的分类: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2.试述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和我国的地籍图比例尺系列 1.依据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比例尺的选择与测量方法 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城镇地区: 1︰500 1︰1000 1︰2000 农村地区: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农村居民地:1︰1000或 1︰2000 3.简述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 (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即这些的地物或地貌本身就是权属界线或在界线的附近,如墙、埋设的界标、沟、路、坎、建筑物底层的投影线等。 (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如田埂、地类界、沟、渠、建筑物底层的投影线等。

(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如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这些地物都是地籍图具有地理性功能的重要要素。

(4)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如下水道、自来水管、井盖等。 (5)地面上的管线只表述重要的,如万伏以上的高压线、裸露的大型管道等。 (6)另外,还有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

(7)注记部分,也就是地表自然情况的符号表示,如房屋结构和层数、植被、地理名称等。 (8)标识符,它在地籍图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对地面客体的标识,以便使地籍数据集、地籍 簿册和地籍图形集之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4.为什么要测绘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由于农村地区采用1:5000、1:1万较小比例尺测绘分幅地籍图,因而地籍图上无法表示出居民地的细部位置,不便于村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管理,故需要测绘大比例尺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用作农村地籍图的加细与补充,是农村地籍图的附图,以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内容:(1)自然村居民的范围轮廓线、居民地名称、居民地所在的乡、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和地块号。

(2)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的界线、编号、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利用类别和面积。 (3)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篱笆、铁丝网等线状地物。

(4)居民地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晒场、水塘和地类界等。 (5)居民地的指北方向。

(6)居民地地籍图的比例尺等。 第九章

1.什么是解析法面积测算?常用的方法有那些?

解析法: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2.什么是图解法面积测算?常用的方法有那些?

图解法:是指从图上直接量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仪以及电算法。

3.试述共有使用权宗地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和关系 (1)共有使用权面积,即宗地总面积 (2)权利人用地面积,即各权利人应拥有的土地面积 (3)分摊基底面积,即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基底面积

(4)分摊共用面积,即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除基底面积以外的土地面积 (5)其他面积,如自购花园面积等

以上各项的关系是权利人用地面积=分摊基底面积+分摊共用面积+权利人的其他面积 4.试推导坐标法计算面积的公式

化成一般形式:

第十章

1.什么是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试述其作用和特点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调查。

作用:(1) 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2) 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 (3) 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 (4) 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5) 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特点: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变更同步、手续连续;任务紧急。

2.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那些资料 (1)变更土地登记或房产登记设计书 (2)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

(3)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 (4)有关界址点坐标

(5)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宗地分割时测设元素的计算 (6)变更地籍调查表

(7)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如坐标、点的标记或点位说明、控制点网图 (8)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3.什么是界址点的鉴定?试述鉴定测量的作业程序

依据地籍资料,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称为界址鉴定 准备工作:

(1)调用地籍原图、表、册

(2)精确量出原图图廊长度,与理论值比较是否相符,否则应计算其伸缩率,以作为边长、面积改正的依据

(3)复制鉴定附近的宗地界线

(4)精确量定复制部分界线长度,并注记于复制图相应各边上 实地施测:

(1)依据复制图上的控制点或明确的界址点位,并判定图与实地相符正确无误后,如点位距被鉴定的界址处很近且鉴定范围很小,即在该点安置仪器测量 (2)如所找到的控制点距现场太远或鉴定范围较大,应在等级控制点间按正规作业方法补测导线,以适应鉴界测量的需要

(3)用光电测设法、支距法或其他点位测设方法,将要鉴定的界址点的复制图上位置测设于实地,并用鉴界测量结果计算面积,核对无误后,报请土地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假如你的家乡要进行城镇地籍调查,请问 1.开展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勘测(3)内业工作(4)检查验收 2.如何编制技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测量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用地特点 (2)技术依据

(3)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4)坐标系统的选择

(5)地籍图的规格、比例尺和分幅

(6)地籍调查要求和技术标准,包括调查的范围、确权规定、采用的工作用图,街道、街坊,宗地的划分和编号要求,地籍调查工作内容,调查方法和要求,界标设置要求等

(7)地籍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对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控制测量布设方案、技术规格、精度指标、控制点埋设要求、施测纲要、计算方法;地籍要素测量方法、精度要求;地籍图成图方法、精度要求;面积量算方法和精度、面积统计汇总等 (8)城镇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9)成果资料的检验要求 (10)成果资料 的上交 3.地籍调查工作如何开展? (1)编制技术设计书 (2)土地分类及土地编号 (3)准备工作 (4)地籍调查 (5)地籍控制测量 (6)地籍要素测量 (7)地籍图编绘 (8)面积量算与汇总 (9)文字报告编写

(10)成果资料整理上交 (11)成果验收及质量评定 (12)变更地籍调查测量 (13)简易地籍图编绘

4.要准备哪些仪器设备?收集那些资料? (1)测绘仪器

(2)面积量测仪器及工具,计算机 (3)绘图工具和材料 收集资料

地籍测量学

地籍测量学复习提纲

地籍测量学习题

地籍测量学习题

地籍测量学习题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

城乡规划管理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

地籍管理科

地籍测量

地籍工作总结

《地籍测量学.doc》
地籍测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