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演讲稿

2020-03-04 01:24: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朵村的“万年粮仓”

麻栗坡县 唐 艳 (2010年4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在准备这篇演讲稿的过程中,我问过很多人一个问题:书籍让他第一联想到什么?几乎没有人会回答我——农民。因为在传统观念里,农民给大家的印象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天天跟庄稼打交道,与书籍代表的知识文化相去甚远。

但2007年12月15日,我县第一个“农家书屋”落户麻栗镇红岩村委会南朵村小组,让老实巴交的农民与书籍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2000多册涵盖科技、农业、法律、政治等类别的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为村民带来了农技知识、致富诀窍和文娱信息。

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始终重视三农问题,一笔又一笔助农资金落实到基层,一个又一个惠农政策进村入户,一批又一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扎乡间。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它的根本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知识学问,注重文

1 化传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时代,要重塑21世纪文明大国的形象,更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占我国人口87%的农民,自然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与普通人相比,农民其实更是知识最虔诚的膜拜者,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南朵村的年轻党支部书记陆佳绍便是知识的践行者和命运的挑战者,从村里一个小小的统计员不断成长为一个村民信赖的好干部,跟他勤奋好学,善于读书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以往为村里的发展作决策时,因为知识文化的欠缺,往往依赖经验,难免片面。自从有了书屋,他如获至宝,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不断学习农业、林业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根基。碰到难题,他不再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因为有了书屋这个“智库”,他充分认识到南朵村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本村实际的“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稳步发展生猪,大力发展养牛,积极发展养禽,加大劳务输出,办好风味美食一条街”的经济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有难题找书屋,同心协力,全村上下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书屋成了村民身边的“百事通”,成了南朵村发展的“助推器”。

知识就是生产力。细数那些书屋的常客们,无不利用书本里的专业知识发了家致了富。村民陆仕福钻研林果栽培管理、嫁接技术,带动全村发展了200多亩柿子,年创收160万元。久经沙场的老党员田维和则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引导

2 群众发展冬早蔬菜,摸索出有效提高产量的“地膜”覆盖技术,全村90户人家,种植蔬菜的收入约15万元(每年?)。

除了为村民带来物质财富,书屋带来的精神食粮早已在悄然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培养起了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走,到农家书屋去看书。”两年来,农闲或阴雨天时,这句话已成了村民的口头禅。图书馆不再是城里人的特权,咱农家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屋。渐渐的,村里的麻将声少了,扑克牌也不那么流行了,书屋逐渐成为村民生活、学习的场所。家庭主妇们学几个新菜做法,学生们翻阅文学名著,老人们看看时政报刊,在这里寻找问题的答案和生活的快乐。那些早年没钱上学,大字不识几个的村民更着急了,赶紧到书屋从识字开始学习。“书香飘农家,共建新南朵”已成南朵农家书屋的真实写照。

为了让农家书屋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满足村民的生活、学习需求,南朵村的书屋管理员田仁顾可没少花心思。25岁的她是村里的年轻党员,主动承担起了书屋管理工作。几千册书籍让只有高中学历的她能够继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如此,一向对电脑感兴趣的她,用业余时间翻阅了书屋里讲授网页制作技术的书籍,并买来笔记本电脑开始了自己的大胆尝试——开设了介绍南朵村风土人情及各种特色物产的(网站?),通过拥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这一平台,把南朵推向世界,同时获取网上实时更新的农产品需求信息,建立网络销售渠道,解决村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庄稼绿了,牲口肥了,袋子鼓了,日子好了,村民乐了。

3 南朵成了全县第一个受益于农家书屋的“明星村”,村民用实际证明了心灵手巧的壮族人民不仅能唱得一口好山歌,染得一手香甜的花米饭,更是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学以致用的佼佼者。村里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民族民间高级音乐师的百岁老党员龙琼琳大妈用她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农家书屋的感谢,把农家书屋形象地比喻为“万年粮仓”,因为书本里的知识是村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 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富口袋; 米饭吃了填饱肚,知识学了有益处; 白米粮仓终有尽,万年粮仓永不衰。

截止2009年12月,我县共建立了26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都拥有上千册图书和上百种影像期刊。尽管仍有70个村的书屋尚未建立,但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农家书屋会以最快的速度飞进千万农户家。

朋友们,下次若再有人问你书籍让你第一联想到什么时,请记住回答——咱农民的书屋!咱的“万年粮仓”!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1

农家书屋演讲稿获奖作品

农家书屋 演讲稿1

农家书屋管理员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doc》
农家书屋演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