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专业素养试题

2020-03-03 12:14: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一级试题库

——学科课程标准

一、填空题

1. ( )是针对人类曾经经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 新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胜负最终决定于该民族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赋于产品的( )的多少。

3. 中国的传统教育较社会发展不是问题教育、更不是超前教育,而是( )。 4. 广义的课程包括( )、( )、教材、课时选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载体。狭义的课程是指( ).5. 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其内涵是深刻而复杂的。人文素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通常与人的( )而共存。

6. 课程价值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作用于教育对象的( ).7. 初见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以( )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8.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相联系的( )。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持的较固定、习惯性的( ).9.马克思认为美就是( )。

10.西方美学之父( )认为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最早提出了美学这个概念。 11.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有四个领域,即( )、自然美、形式美、( )。 12.( )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

13.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无不是劳动人民或词曲作家及演唱、演奏者( )的结果。 14.音乐形象就是人在音乐响信号刺激下,基于自己生活和聆听音乐的经验,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表象)。是音乐(

)的一面,呈示出音乐的(

)。 15.形象思维是就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 )的思维方式。在,并包含着创造者强烈的情感。

16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是用抽象的( )揭示事物的本质。

17.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 )。 18.心理学实验亦已证明,( )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

19、国民( )的全面提高,是音乐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 )。

21、音乐心理素质即以( )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22.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 )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23.音乐的学科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 )为核心,这也是音乐新课程中最重要的理念。

24.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 );是引导和维持注意,参与认识的一个重要的( );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知识与能力的( )。

25.兴趣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入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的。

26.心理学意义的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 )心理特征有机结合。 27.就实现创新的条件而言,已有的知识信息和能力是( ),现实的问题启发是 ( ),创造性思维品质是( ),主动积极的研究探索是( ),首创的结果是( )。

28.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己知的过程,变为一个由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 )的过程。

29.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国的孩子,( )是向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母乳。

30.音乐自身内容的( ),理解空间的( ),个体理解的( ),都为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31.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 ),培养学生的( )。

3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人(

)。 33.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也是音乐新课程的( )和( )。 34.音乐因为使人乐观和谐而( ),音乐因为使人追求真善美而( )。 35.如果离开了( ),音乐美的合理内核就不存在了。

36.国民音乐教育对象不是培养少数的音乐职业“优人”,而是面向( )。 37.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中最闪光的一个部分。就数量而言,足以令人惊叹,今已收集到的民歌就有( )余万首,民族民间乐器有近( )种。

38.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实践,即要注意参与的可能性、普遍性,也要注意内容的音乐性,更要注意音乐自身的( )。

39.音乐作为一个艺术学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艺术的学科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 )为核心。

40.音乐教育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 )。

二、判断题

1.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的涵义就是指那些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 ( ) 2.人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的存在,绝不是对立的。 ( ) 3.形式美就是美的形式。 ( ) 4.音乐形象美是音乐内容美赖以直观的载体。

) 5.音乐美是音乐创造者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形式,是他们对现实的情感、态度、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 ) 6.艺术美源于客观现实生活,所以艺术美就是生活。 ( ) 7.只有赖以不断提高的音乐素质,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神秘的音乐殿堂。 8.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 ( ) 9.形象思维的过程也能脱离具体形象而进行。 ( ) 10.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 ( ) 11.完整的音乐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 ) 12.就创造性思维培育而言,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 ) 13.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让所有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平均发展。 ( ) 14.音乐创新教学必须以学生能独立地创造出节奏或旋律为标志。 ( ) 15.音乐艺术越是民世界的就更是民族的,世界的越精彩民族的就越灿烂。 ( ) 16.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 ( ) 17.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 ) 18.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必然会有本学科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 )

19.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都是音乐教育,所以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 ) 20.音乐学习原则上是就是通过教师讲和学生听才能实现的。 ( )

三、选择题

(一)单选

1.人由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是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

A:社会的影响 B:教育的影响

C:社会和教育的影响 D: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2.中国对美的本质研究早于西方,先秦时期的一些大思想家就曾有过于不少的论述。如就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种认识出自 (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孔子

3.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也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 )

A:美就是生活 B:美是一种“美的理式”

C:美是主观的趣味判断或欣赏判断 D: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4.不论美存在于哪一种形式,其产生的根源都是: ( )

A:客观存在 B:社会实践 C:主观想象 D:生产劳动

5.社会美即指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重在它的: ( )

A:内容 B:形式 C:情感 D:根源

6.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重在它的: ( )

A:内容 B:形式

C:没有人为因素 D:个人心理需要

7.关于真善美的关系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A:真就是美 B:善就是美

C:美在于形式与真和善无关

D:美是真和善美的形象体现。对真的认识和掌握善的功利趋向是实践中产生美的前提 8.音乐节奏的紧凑与舒展、音乐力度的多层次对比、音乐调式的巧妙转换、音乐结构的对称与平衡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属于音乐的: ( )

A:内容美 B:形象美

C:形式美 D:情感美

9.听觉感受就是欣赏音乐作品时的聆听过程。重点感受音乐的: ( ) A:内容美 B:形象美 C:形式美 D:情感美

10.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音乐情感,教师行为最重要的是: ( )

A:加强学生“双基”练习B: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C:落实新课程理念

D:对音乐知情、入情、传情

11.逻辑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其思维过程是:

A:感受、感知、表象 B:感受、感知、记忆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知、概念、判断

12.一个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顺畅、反映迅速”,说明他的思维具有: ( )A:变通性 B:发散性 C:流畅性 D:逻辑性

13.一个人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强,常表现为思路灵活、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随机应变。说明他的思维具有: ( )

A:变通性 B:发散性 C:流畅性 D:逻辑性

14.音乐内部的两个基本矛盾是: ( )A:稳定与不稳定、和谐与不和谐 B:强与弱、快与慢 C:高和低、长和短 D:强与弱、连与断

15.生活、自然以人为媒体的与音乐交流是音乐的:

A:一度创作 B:二度创作 C:三度创作 D:演唱演奏

16.关于音乐对人发展与成长的教化功能,古人早有所云:“人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此话出自: ( ) A:孟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孔子

17.在下列音乐素质的表述中,是音乐知识素质的选项是: ( )

A:聂耳的故事 B:口琴演奏能力

C:音乐力度记号的认识 D:音乐力度控制

18.在下列音乐素质的表述中,是音乐文化素质的选项是: ( )

A:认识各种乐器

B:听过很多民族音乐作品 C:音乐理解能力 D:弹奏钢琴

19.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体验”主要是指学生的: ( )

A:乐器演奏 B:歌曲演唱 C:聆听音乐作品 D:谱识视唱 20、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的学科特征,教学中的模仿要从: ( )

A: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 B:音乐知识入手 C:学唱歌曲入手 D:简单的律动入手

21.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即: ( )A:记忆的方式 B:讲授的方式 C:体验的方式 D:训练的方式

22.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一种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 ( )

A:考虑时尚 B:落实“双基” C:学生兴趣 D:实事求是

23.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其自身的音乐“双基”水平: (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大

24.音乐因为使人思维自由解放而。 ( )

A:健体 B:陶情 C:益智。 D:辅德

25.运用一种变通的、灵活的形式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推测、想象和创造性联想的思维品质,表述的是创新思维的: ( )

A:预见性 B:独特性

C:跨越性 D:多路性

26.调查表明,经过六年的小学音乐学习,原本喜欢音乐的学生有一部分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其本质原因是: ( ) A:教师教学不够幽默 B:教学内容不够时尚 C: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D: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

27.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国的孩子,所以音乐教育内容的主体必须是: ( )A:中华民族音乐 B:中华民族器乐 C:中国流行音乐 D:中华民族戏剧

28.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 )A:选修课 B:必修课 C:特长课 D:美育课

29.新课程提出的关于过程与方法的五个有效路径是: ( )

A:体验、欣赏、探究、合作、综合 B:体验、模仿、创新、合作、综合 C:体验、模仿、探究、合作、自学 D: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0.关于美的本质回答正确的选项是: ( )

A:美的理式 B:主观判断

C:自由创造 D:美是生活

30.音乐心理素质的核心是: ( )

A:音乐记忆能力 B:音乐运动觉能力 C音乐感受能力 D:音乐想象能力

(二)多选

1.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因为音乐使人乐观和谐而键体 B:因为音乐使人思维自由解放而益智 C:因为音乐使人与美同行而陶情

D:因为音乐使人追求真善美所以能代替德育

2.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过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情感参与是关键 B:音乐素质是基础 C:经常强调是关键

D:审美理念是基础

3.直观思维的特点是: ( )

A:理论性 B:直接性 C:具体性 D:生动性

4.新课程对传统的课程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和改变,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课程门类 B:调整课程比重

C:淡化学科界线体现学科综合 D:教材以人文为主线

5.新课程为了改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在教学要引导学生: A:苦学苦练 B:合作互助 C:勇于实践 D:主动学习

6.新课程提出要建立科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其目标就是要 : A:促进教师发展。 B:促进教学发展。 C:促进学校发展 D:促进学生发展。

7.新课程提出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这三级分别是: A:学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校课程

8.为了落实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理念,我们要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B:都能得到平均发展

C: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 D:都有参与音乐学习的机会

9.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联系,其主要表现在:

A:关注社会与科技发展 B:重视音乐审美 C:重视学生兴趣经验 D: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10.音乐新课程提倡的学科综合主要是指: A:音乐教育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 B:音乐与舞蹈、影视、美术等姊妹学科的综合 C:人文学科与现代科学的综合

D:音乐与艺术之外其它学科的综合

11.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音乐审美与“双基” B:知识与技能

( )

( )

( )

)A:

( )

( )A: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为了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落实“双基”,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

A:因为“用”而学 B:学了必须“用” C:“双基”与“审美”同步统一 D:知识要“博”技能要“精”

13.为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重组、增减教材,教师必须根据: ( ) A: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B:教师自己的喜好 C: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 D:所教教材的实际情况

14.音乐学科之所以能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就是因为音乐具有: ( )

A:音乐进行的时间性

B:音乐实践过程的创造性 C:理解空间的广延性 D:自身内容的不确定性

15.音乐学科之所以能为发展吸收个性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就是因为音乐具有: ( )A:个体理解的差异性 B:音乐进行的时间性 C:自身内容的不确定性 D:音乐自身的艺术性

16.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 ( )A:审美与“双基”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教育的人文关爱最集中地体现为两个方面:二是对学生积极意义的发展变化需要的支持和满足。 ( )

A:不歧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B:对学生积极意义的发展变化需要的支持和满足 C:对学生现有状态的认可与尊重 D: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8.音乐赖以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音乐内部的两个基本矛盾,它们是: ( )其一是,其二是谐和与不谐和

A:快与慢 B:强与弱

C:和谐与不和谐 D:稳定与不稳定

19.民族音乐音是实施乐教育的主体内容,在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作品的: ( )

A:流行性和通俗性

B:音乐形式的全面性。

C:艺术性、经典性、时代性。 D:接受性和教育性

20.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教材中的音乐创造安排了两项内容: ( )

A:根据所给的歌词作曲

B:与音乐相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 C:根据所给的内容创编节奏 D: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

四、简答题

1.新世纪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将面临哪些困境? 2.课改前的传统教育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3.课改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4.如何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与“双基”的对立? 5.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哪些现代意识? 6.课改前学生音乐素质提高攻坚不下的原因有哪些? 7.良好的人文修养应具备哪些具体的内涵? 8.良好的科学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9.教育的人文关爱最集中地体现为哪两个方面?

10.马克思认为美就是自由创造,其中“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1.形式美有哪些规则?

12.写出十种音乐表现手段的要素。 13.什么是音乐的情感美? 14.什么是音乐的形象美? 15.什么是音乐的形式美?

16.简述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

17.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哪三项要求? 18.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9.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

20.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有哪些?。 21.简述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22.音乐自身有哪些创造性特征? 23.简述音乐素质的内涵。 24.什么是音乐文化素质?

25.新课程在课程功能上做了哪些调整?

26.新课程提出了哪些新理念?

27.简述在教学中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具体要求。 28.简述课改前教育针对注重个性发展问题与后果。 29.什么是发展个性的教育?

30.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方式有哪些?

31.我们的音乐教育为什么在内容上要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主体? 32.音乐新课程开辟了哪些教学新领域?

33.音乐新课程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路径是什么? 34.怎样理解音乐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5.简述学生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目标。

五、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论述音乐的美。

3.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论述音乐是真善美的统一。 4.论述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

5.结合教学论述情感参与是学生音乐审美的关键。 6.论述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的作用。

7.结合教学论述音乐“双基”是学生音乐审美的基础。 8.结合音乐实践过程,论述音乐的创造性特征。

9.根据音乐自身的创造性特征论述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培养功能。 10.以音乐实践活动过程的交流性特征论述音乐教育的社会交往价值。 11.怎样理解小学音乐课程的社会交往价值?

1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小学音乐课程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 13.解析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

14、试论述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

1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16、面向全体学生是国民音乐教育的对象意义的本质要求。

17、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8、、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9、重视音乐实践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20、结合教学谈一谈如何落实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理念。 2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我们将如何完善评价机制。 22.分析论述音乐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23.结合音乐自身特点论述为什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 24.分析论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教学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25.分析论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26.在教学中如何科学重组、增减教材。 27.浅论小学音乐教育的起点。

28.浅论实事求是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29.浅论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

30.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落实音乐学科人文素养培养。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音乐素养

小学语文素养试题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继续教育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学习心得

关于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专业素养试题.doc》
小学音乐专业素养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