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人观后感

2020-03-03 15:30: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宇宙与人》观后感

上《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时候,刚好上到自然观这一节,为了加深我们对自然观的理解,老师第二节课放了一个科普电影给我们看,《宇宙与人》。这是中国首部科普电影,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精心制作的三维电脑模型,从宇宙的起源讲起,从宇宙大爆炸,到太阳系的形成,地球原始生命的产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多细胞生物出现,智能生物出现,人类出现,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一印象是被电影精良的制作折服,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生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简单而不失严谨,令我感慨良多:

首先,“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宇宙的演化和人类的诞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们人类自诞生时起,就生存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宇宙物质体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除地球外,太阳还有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七个行星。就一些行星来说,还会有一些卫星,比如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虽然她正慢慢地离我们而去。太阳系虽然广阔无边,但也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而银河系又只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生命的诞生,依赖于恒星爆炸产生的元素,水的产生,制造氧气,形成臭氧层,大气层和磁场抵御太阳风,太阳提供的能量被绿色植物固定,转化等相互作用,最终才形成纷繁复杂,却又有条不紊得运转的的生命世界。

其次,我直观地感受到“发展是永恒的,物质的世界在不断地变化着”。就宇宙而言,150亿年前,宇宙诞生,它像一个气球一样在不断地膨胀,宇宙里的星体在不断地远离。就太阳而言,其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在燃烧,而它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是让原子核燃烧,以此产生巨大的能量,但并不是永恒的能源。影片介绍到,约40亿年以后,也就是百亿岁的太阳通过氦聚变,将会把几亿公里的范围都变成火海,而地球的一切生态构成都将崩溃,并最终被它吞噬。就地球而言,地核的不断运动,不断向外散发能量,最终导致了大陆的分裂与漂移。所以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发展着、运动着,即便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

还有,我意识到,宇宙和人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依赖于、受限于我们所生存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人类又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比如很早以前,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以为自己所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宗教神权统治下的地心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后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宇宙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比如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日心说的出现为打破了宗教神权的统治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现在看来它也不是正确的。随着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发现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的一个部分,银河系之外还存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人类的眼睛不断地看到宇宙更远的地方,不断探索宇宙的起源。我坚信,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一定会让人类越来越多地认识宇宙,了解宇宙的奥秘。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 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doc》
宇宙与人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