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暑期思政课实习报告

2020-03-02 16:06: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巨峰村土地纠纷问题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众所周知发展农村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农村的稳定则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问题看得也很清楚。近年来,随着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的发放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土地的热情日益增加。然而,相应的问题也陆续出现。据调查巨峰村2006~2010年四年间共发生民事纠纷案件100余件,其中涉及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的就占总量的42%左右。由此可见,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已日益突出。土地纠纷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农民和农民、农民和投资者之间的冲突,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然而,要想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就必须对当前农村土地纠纷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此,本人利用暑期时间,走访村民对本村就土地纠纷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

一、土地纠纷的类型

农村因土地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现实工作中的不足;既有农民自身法制观念的淡薄,也有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薄弱。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1.土地权属不清。长期以来,农村体制虽然相对稳定,但农村土地使用权模糊不清,管理不当,导致土地权属争议不断, 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料作为凭证,又给土地确权解决纠纷增加了困难。我八巨镇巨峰村原有土地2500余亩,据悉这些土地资源除极少数在土改时划归集体所有外,都是国有土地,但是使用权却从来没有明确过,加上部分私人私自买卖土地作为其谋利的工具,土地纠纷增多在所难免。以平整土地分田到户为例,就发生过土地纠纷,以至于至今仍有部分农民无地可种,剩余土地变成了一片荒野。

2.经济利益驱动,激化土地矛盾纠纷。随着因新农村建设步伐 1

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土地征用增多,土地价值凸显。土地补偿款纠纷也增多。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土地补偿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款等,数额有限,其它土地补偿款则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当然村集体应当依法进行合理支配和使用”这种现象在当今尤其严重。

3.依法用地观念差,越权发包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依法用地的观念比较薄弱,不安国家规定合理使用,而是凭自己的意愿违反有关规定使用土地,给临地使用权造成侵害,由此引起纠纷。这种纠纷主要表现为宅基地和经营性土地,比重纠纷约占土地纠纷的40%左右。另外,有的村干部对集体土地的开发使用权缺乏科学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落实,村委会或村民自作主张越权越级向外发包土地,由于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使权利,因此产生土地纠纷。如我村民委员会在不经任何允许的情况下,将本村的一块土地转让给二巨煤矿使用,引起村民上访,后经政府级村民协调后才得以解决。

4.政府征地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诸如因兴建公路、大型厂矿建设等需要统一征收农民土地。本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好事,但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后,却没有给农民合理的补偿,因此而引发土地纠纷。

5.因分家引发的纠纷。近年来,父母与子女、兄弟之间因分家引发土地纠纷也是一种形式。父母与子女、兄弟之间分家后,有的土地因分割过于零碎,不便于种植和经营;有的因分割不均,使一方当事人的利益遭受到损害,因此产生了土地纠纷。

6.因代耕代种引发土地纠纷。以前,不少农民弃田荒地,外出打工赚钱,既摞荒了土地,又不承担国家税费。村干部为使税赋不落空,让其它农户代耕代种,农户履行了税费义务。现在,原承包户回来,找代耕户要自己的承包地,而代耕户又以种种理由拒绝还给土地,由此双方发生纠纷。

二、化解土地纠纷的对策与建议

我认为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按照“既尊重历史,又考虑现状”的原则,防止局部问题向全局转化、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转化,全力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1.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解决土地纠纷问题,要充分认识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村民委员会等部门应力争从根本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2.做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工作,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对发现的苗头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化解。

3.建立健全调解仲裁机构。建立和完善镇、村调解机构,选配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为调解员,同时要定期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对各类土地纠纷要本着坚持“尊重历史、面向现实、着眼未来、共同发展”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当事人在互谅互让、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及时、细心、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农村土地纠纷。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农民依法用地的意识。一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尊重广大 农民的意愿,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违背法规,不以权谋私;二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规章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村支两委正确引导农民依法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四要加大农村普法和法制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农民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5.进一步加快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做好土地确权工作,是解决土地权属不清的关键。村民委员会因依照《土地承包法》将无人管理的地列入集体土地,禁止农民非法据为已有;也可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使无人管理的土地尽其所用,通过合法程序转让其使用权。对于村集体与村集体的土地权属纠纷,大多可以依据行政区的分界线确定,若未划分界线,双方应通过和解的方式和平解决。

6.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民把土地当作是养老、防老最主要的依托,即使丧失劳动能力或有其它就业渠道,仍然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等各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的后顾之忧,也是减少土地纠纷、化解土地矛盾的一个良方。

三、深刻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我对土地纠纷问题以及本村目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村民们都希望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但是各种纠纷问题总会出现。我想这也许是他们的意识不到位,只追求个人利益,这不仅仅是村民的问题,部分干部也有责任,希望他们能够理性地客观地对待出现的矛盾。总之,及时合理地解决农村是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关键。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宣传创造和谐农村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大学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思政课认识报告

大学思政课学习心得

思政实习报告

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暑期实践报告

思政课

思政课

思政课实践报告

思政课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思政课实习报告.doc》
大学暑期思政课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