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2020-03-02 08:24: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名称、学制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与毕业生就业方面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热爱劳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电子实践能力,直接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从事一般电子电器和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修的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及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专业技能。

3、具有相当于高中的文化基础知识。

4、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5、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6、具备应用分析、调试、装配、维修的能力。

7、了解电子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8、学会初步生产管理及初步市场营销。

9、掌握电子信息、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0、具有专业外语水平,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

11、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初级证书。

12、取得家用视频设备维修工、家电维修、无线电调试、维修电工等工种中,一项以上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13、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四、学时结构与比例

类别 学时数 学时比例

总学时 讲课 实践技能训练

必修课 2276 1890 386 72.3% 限选课 342 210 132 10.9% 任选课 288 180 108 9.2%

技能考核 3周 1周 2周 2.9% 实习5周

5周 4.8% 总计 3146 2310 836

五、主干课程

电路基础、电子线路、电子测量及仪器、音响设备原理及维修、电视机原理及维修、电话机原理及维修、移动通信原理及维修、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电子制作、家用电器原理及维修。 电工/电子技能(158课时)

讲授安全用电、照明电路、变压器、无线电基础知识和电子元器 件标号、识别、检测、仪器仪表使用及电动机等内容,使学生注重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掌握常见元器件测试,熟练使用万用表,掌握焊接技术,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努力降低生产损耗的思想。

2、电路基础(108课时)

讲授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等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分析、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有基本的实践技能。

3、电子线路(216课时) 讲授模拟、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等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掌握电路调试,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提高动手能力,促进理论教学。

4、电子测量仪器(72课时)

讲授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技术,非电量测量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学会对仪器正确操作和保养能力。

5、计算机基础(134课时)

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类数制的转换,了解微机硬件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磁盘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英文输入和五笔字型中文录入,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与排版方法、Excel知识与网页网络知识,熟练掌握文本文件的编辑和输出打印。

6、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108课时)

讲授典型的家用音响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安装检测和调试方法,使学生能对典型电路进行分析,能排除常见故障,达到音频设备维修初级水平。

7、黑白电视机原理与维修(140课时)

讲授黑白电视机原理,电路结构、各单元电路工作,整机分析和各部分电路测试,整机调试以及主要元器件对整机性能影响等。使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调试和维修方法,达到视频设备维修工中级水平。

8、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90课时)

讲授彩色电视机原理、电路结构、单元电路工作,整机电路分析和各部分电路测试,整机调试等主要内容,结合当代科技发展,介绍遥控、多制式、画中画、大屏幕、背投、数字化等产品彩电机种,使学生理解彩电工作原理及发展动向,掌握检修方法,具有较强的维修能力,达到视频设备维修工中级水平。

9、电话机原理与维修(108课时)

讲授电话机结构,振铃电路,拨号编码原理,送话和受话电路,典型故障演示等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电话机工作过程,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和检修一般方法,具有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10、微机原理及应用(72课时)

使学生初步了解微机系统组成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微处理器的构造及工作过程,存储器及寻址方式,熟悉微机指令系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紧密结合微机市场状况,简明地介绍高档微机的结构特点和扩展指令。

1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72课时)

讲授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结构、指令系统、应用系统(定时器、串行接口、中断系统、扩展系统、程序设计)和各种实验。

12、电力拖动控制线路(64课时)

以讲授单相、三相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Y连接方法,常见正、反转控制电路,常见调速控制电路等主要内容。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际绕制电机和制作控制电路,掌握电机原理和控制电路安装调试方法。

13、无线寻呼原理

了解无线电寻呼的发展。理解无线电寻呼系统及系统联网概念,了解国际号码和中文消息格式,了解编码方式和特点,了解无线电寻呼设备系统组成及其工作过程。学习无线电寻呼机的电路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其选用测试和维修。

14、现代移动通信系统(96课时)

简述移动通信发展简史,了解其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无线对讲机通信、无绳电话、蜂窝网电话系统等现代移动系统。主要讲授“概述与基础”、“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重点掌握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5、制冷原理及电冰箱维修(80课时) 以讲授制冷基本理论知识,制冷及空调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电冰箱和空调机拆装、检修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制冷和空调工作过程,熟悉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结构,掌握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和气焊工艺维修技术,具有初步独立操作维修的能力,结合本课特点,注意培养学生操作和安全第一的观念。

16、空调器原理及维修(48课时)

本门专业课学习内容包括各种空调器结构与原理及常见故障排除,空调器典型机械控制电路及微电脑控制电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家用空调器结构原理,初步掌握判定故障及排除故障能力。

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突出职教特色,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验主要安排在相关课程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学实习主要包括电子电器产品的组装和调试、计算机、单片机实际操作,教学实习根据实际分散或集中,实习有计划、有内容和时间安排,保证达到本专业的技能标准。

学期 学时 形式 内容

一 96 小制作、实训 电子/电工技能

32 实验 物理

二 36 上机 计算机基础

24 实验 电路基础

18 实际操作 电子测量及仪量

12 实验 模拟电路

三 36 上机 计算机基础

12 实验 数字电路

18 装配调试 收音机

四 12 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

36 上机 计算机

18 组装 音响设备

18 组装 电话机

五 36 实训 电力拖动

36 上机、实训 微机、单片机

72 组装 黑白电视机

24 故障维修 彩色电视机

72 故障维修 手机、传呼机 24 操作 程控技术

72 维修 制冷、空调设备

24 实训 维修电工

六 5周 实习实习

七、实习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

实习内容:彩色电视机维修、通讯设备(传呼机、手机)维修、家电维修等。

职业资格认证:安排在第6学期实习结束,应取得家用视频设备维修工中级证书,或无线电调试、家电维修、维修电工等工种的中级证书,扎实推行“双证书”制度。

八、教学计划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类别 序号 课

程 学 时 数 周

数 学 分 分 布 学分累计 合计

论 实验

实践技能训练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6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6周

必修课(宽 基 础 模 块) 德育文化模块 1 德

育 176

2 2 2 2 2

10 52 138 2 语

文 280

4 4 4 4

16 3 数

学 280

4 4 4 4

16 4 体

育 176

2 2 2 2 2

10

工具类模块 5 英

语 280

4 4 4 4

16 43 6 计算机基础 108 108

4 4 4

12 7 电子技能训练 32 64 6

6 8 电工技能训练 32 32 4

4 9 技能考核

5

专业基础模块 10 物

理 64 32 6

6 40 11 电路基础 84 24

6

12 模拟电子线路 60 12

4 13 数字电子线路 60 12

4 14 高频电子线路 60 12

4 15 微机原理及应用 54 18

4 16 电子测量及仪器 54 18

4 17 电力拖动基础 36 36

4 18 单片机 54 18

4

实践课模块 19 社会实践

8周 3 8 20 毕业实习

5周 5 选修课(活 模 块)

限选课 模 块

1 21 音响设备原理及维修 72 36

4 2

6 21 20 22 黑白电视机原理及维修 72 72

4 4

8 23 彩色电视机原理及维修 66 24

5 24 VCD原理 36

2 模 块

2 25 电话机原理及维修 72 36

4 2

6 20 26 移动通信原理及维修 72 72

4 4

8 27 程控交换技术 66 24

5 模 块

3 28 家用电器 72 36

4 2

6 20

29 制冷、空调设备原理及维修 72 72

4 4

8 30 维修电工 66 24

5

任 选 课 31 数控技术

4 选修16学分

16 32 Protel

4 33 专业外语

2 34 可编程控制

4 35 传感技术

4 36 企业管理

2

32 34 34 34 31

计 2310 836

数 3146

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教材中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共有八章,学好了这门课程,会给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掌握进位计数制及存储单位。掌握ASCII码和汉字编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

教学重点:进位计数制,存储单位,ASCII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教学难点:进位计数制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概述(简史、特点、应用、分类)

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存储单位

3、计算机中的数据编码

4、多媒体概述

5、五笔字型输入法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掌握软件系统。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配置及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组成,软件分类,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

计算机硬件系统 3.

计算机软件系统 4.

计算机工作原理

5.

计算机系统配置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章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教学要求:掌握Windows XP的启动、退出。掌握桌面的组成、窗口的操作。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方法。掌握控制面板的应用。掌握Windows XP的几个自带的应用程序(写字板、记事本、画图)。

教学重点:窗口操作,Windows XP对文件、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的应用 教学难点:Windows XP对文件、文件夹的管理 教学内容:

1.

Windows XP概述

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启动、退出、桌面、窗口、菜单) 3.

文件系统(资源管理器,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4.

Windows XP的系统设置(控制面板) 5.

Windows XP的附件程序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 教学要求: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掌握字符、段落、页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掌握Word的高级应用(目录、邮件合并等)。 教学重点:字符、段落、页面格式的设置,制作表格,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目录、邮件合并 教学内容:

1.

Microsoft Office 2003中文版简介

2.

Word2003概述(启动、退出、窗口) 3.

Word2003的基本操作(文档操作)

4.

文档的排版(字符、段落、页面格式设置)

5.

表格制作(插入规则表和不规则表、表格格式化、表格排序与计算) 6.

图文混排(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绘制自选图形,文字环绕) 7.

Word2003的高级应用(目录、邮件合并) 第五章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2003 1.

Excel2003的基础知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

2.

Excel2003的基本操作(工作簿的操作,工作表的操作,输入与编辑数据) 3.

Excel2003的公式与函数

4.

Excel2003工作表的格式化(单元格格式,行、列操作,条件格式化) 5.

Excel2003的图表

6.

Excel2003的数据处理(排序、分类汇总、筛选、数据透视表) 7.

Excel2003关于保护数据 8.

打印工作表 第六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1.

Powerpoint2003概述(视图方式)

2.

演示文稿的创建与编辑(插入各种对象)

3.

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母版、设计模版、配色方案、背景)

4.

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切换效果、自定义动画效果、超链接与动作按钮) 5.

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6.

演示文稿的其他应用 第七章Internet基础知识

1.

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 2.

Internet的组成 3.

IP地址与域名 4.

Internet接入技术

5.

Internet提供的信息服务 6.

Internet的基本操作知识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1.

压缩与解压缩工具 2.

音频视频工具

3.

ACDSee图片浏览与处理工具 4.

文件下载工具 5.

系统优化工具 6.

反病毒软件

三、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演示、讲解、实践练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学习其它计算机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它计算机软件的基础。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上机实践)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Windows XP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目前在微型计算机上用得最广泛的操作系统,而学会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我们学习和使用其它计算机软件的前提。《Windows XP基础与应用》教材共有十二章,内容丰富、全面,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了Windows XP的操作法,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Windows XP基础与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全面掌握Windows XP、熟练应用Windows XP,为学习其它计算机软件和很好使用计算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第一章Windows XP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掌握启动与退出Windows XP的方法。掌握桌面和任务栏的组成,掌握任务栏属性的设置。掌握窗口的组成和操作法。掌握菜单的约定和操作。

教学重点:桌面和任务栏的组成,任务栏属性的设置,窗口的组成和操作,菜单的约定和操作。

教学难点:任务栏属性的设置

教学内容:

1、启动和退出Windows XP

2、桌面的组成

3、任务栏及任务栏属性的设置

4、窗口组成及窗口的基本操作

5、菜单的约定和菜单操作

第二章 “开始”菜单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开始菜单的打开方法、开始菜单的组成,掌握开始菜单的设置。

教学重点:开始菜单的打开方法、开始菜单的组成,开始菜单的设置。

教学难点:开始菜单的设置

教学内容:

1、开始菜单概述

2、自定义开始菜单(默认开始菜单、经典开始菜单)

3、开始菜单中的“启动”文件夹

第三章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要求:掌握选定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掌握创建文件夹的方法,掌握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掌握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移动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掌握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掌握管理回收站的方法,掌握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的方法,掌握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快捷方式的方法,掌握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特点,掌握格式化磁盘的方法,掌握“文件夹选项”功能。

教学重点:选定文件和文件夹,创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回收站,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快捷方式,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特点,格式化磁盘,“文件夹选项”功能。

教学难点: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回收站,“文件夹选项”

教学内容:

1、选定文件和文件夹

2、创建文件夹

3、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4、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5、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6、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7、管理回收站

8、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

9、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快捷方式

10、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特点

11、格式化磁盘

12、“文件夹选项”

第四章 搜索信息

教学要求:全面掌握开始菜单中提供的“搜索”功能

教学重点:搜索文件或文件夹,搜索文档,搜索图片、音乐或视频,搜索人、计算机和Internet。

教学难点:搜索人、计算机和Internet,“改变首选项”

教学内容:

1、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2、搜索文档

3、搜索图片、音乐或视频

4、搜索人、计算机和Internet

第五章 附件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附件中写字板、记事本、画图、计算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在写字板中设置字符、段落格式,插入特殊字符,文本查找与替换,插入对象,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的方法;掌握记事本的功能及新建和编辑文本文件的方法;掌握在画图程序中编辑修改图片的方法及保存类型;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写字板应用程序

教学内容:

1、写字板应用程序及基本的文字处理方法(文本输入与选定、设置字符、段落格式,插入特殊字符,文本查找与替换,插入对象,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的方法)

2、记事本应用程序及使用

3、画图应用程序及使用

4、计算机器的应用

第六章 控制面板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控制面板的功能及打开方法,掌握设置日期和时间、设置桌面属性、设置鼠标属性、设置输入法、设置声音、设置用户帐户、添加/删除程序、电话和调制解器选项等。

教学重点:控制面板的功能,日期/时间图标、显示图标、鼠标图标、区域和语言选项图标、声音和音频设备图标、用户帐户图标、添加/删除程序图标、电话和调制解调器选项图标。

教学难点:区域和语言选项、用户帐户、添加/删除程序、电话和调制解调器选项

教学内容:

1、控制面板的功能和打开方法

2、日期/时间的设置

3、桌面属性的设置

4、鼠标属性的设置

5、区域和语言选项的设置(输入法设置)

6、声音和音频设备设置

7、用户帐户的设置

8、添加删除程序

9、电话和调制解调器选项设置

第七章 打印机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打印机的安装方法,掌握设置默认打印机的方法,掌握设置打印机的属性,掌握删除打印机的方法

教学重点:打印机的安装、设置默认打印机、打印机的属性、删除打印机

教学难点:设置打印机属性

教学内容:

1、安装打印机

2、设置默认打印机

3、删除打印机

4、设置打印机的属性

第八章 Outlook Expre

教学要求:掌握Outlook Expre的功能,掌握建立邮件帐号的步骤,掌握使用Outlook Expre接收和阅读邮件的方法,掌握使用Outlook Expre编写和发送邮件的方法,掌握删除电子邮件的方法、防范垃圾邮件的办法,掌握Outlook Expre通讯簿的应用,掌握订阅新闻组的方法

教学重点:Outlook Expre的功能,建立邮件帐号的步骤,接收和阅读邮件的方法,编写和发送邮件的方法,删除电子邮件的方法,通讯簿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邮件帐号的步骤,防范垃圾邮件的办法,订阅新闻组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建立邮件帐号

2、接收和阅读邮件

3、编写和发送邮件

4、删除电子邮件

5、垃圾邮件的防范

6、通讯簿

7、订阅新闻组

第九章 Windows Media Player

教学要求:掌握Windows Media Player的功能及能播放的文件类型,掌握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视频或音频的方法,掌握播放器外观改变的方法,掌握可视化外观的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Windows Media Player的功能及能播放的文件类型,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视频或音频的方法。

教学难点: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视频或音频的方法

教学内容:

1、Windows Media Player简介

2、在Internet上查找视频、音乐和电影文件

3、收听Internet电台

4、播放CD音乐

5、播放MP3和WMA音频文件

6、播放视频文件

7、复制CD音乐到媒体库

8、媒体库的组织与管理

9、更改播放器的外观

10、选择可视化效果

第十章 系统的维护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信息”程序,掌握磁盘的维护和管理的多种方法,管理电源,设置任务计划,系统还原。

教学重点:系统信息、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检查磁盘、任务计划、系统还原。

教学难点:系统信息、系统还原

教学内容:

1、

查看系统信息

2、

清理磁盘

3、

整理磁盘碎片

4、

检查磁盘

5、

管理电源

6、

任务计划

7、

系统还原

第十一章 注册表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注册表的几个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

教学难点:几个注册表设置方法

教学内容:

1、

注表册简介

2、

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

3、

设置用户对注册表的访问权限

4、

隐藏指定的驱动器

5、

禁用控制面板

6、

隐藏快捷方式图标中的小箭头

7、

关闭桌面图标的提示信息

8、

去掉“添加/删除程序”中的残留信息

9、

重排输入法顺序

10、

清除“运行”对话框中的信息

第十二章 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

教学要求:掌握小型局域网的组成,掌握创建自己的小型局域网的步骤,掌握设置共享打印机的方法,掌握设置共享文件夹的方法,掌握访问共享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小型局域网的组成,创建自己的小型局域网的步骤,设置共享打印机,设置共享文件夹。

教学难点:创建自己的小型局域网的步骤

教学内容:

1、创建自己的计算机网络

2、设置共享打印机

3、设置共享文件夹

4、访问共享信息

三、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演示、讲解、实践练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学习其它计算机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它计算机软件的基础。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上机实践)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工作原理,CPU,内存,主板,硬盘,其它部件,装机,系统调试和常见故障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装和基本设置,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工作原理

[基本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五个组成部分。

熟悉:计算机各个硬件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CPU

[基本内容] CPU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性能指标、超频技术和选购。 [基本要求] 掌握:CPU的发展历程和超频原理。 熟悉:CPU的性能指标和基本选购方法。

第三章 内存

[基本内容] 内存的分类,常见的主流内存、内存的性能指标、技术规范和选购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内存的分类和内存的发展历程,内存的性能指标。 熟悉:内存的选购方法。

第四章 主板

[基本内容]

主板的结构、基本构成、技术指标和选购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的主板类型和主要技术指标。 熟悉:主板的选购方法。

第五章 硬盘

[基本内容] 硬盘的发展历程、原理、结构、主要技术指标、接口方式和选购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硬盘的原理、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 熟悉:硬盘的选购方法。

第六章 其它部件

[基本内容] 显卡、显示器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声卡、音箱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VCD、DVD光驱和刻录机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机箱、电源的的技术指标和选购原则。 [基本要求] 掌握:各个计算机组成部件的技术指标。 熟悉:各个计算机组成部件的选购原则。

第七章 装机

[基本内容]

计算机各个硬件的组装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各个硬件的组装流程和基本方法。

第八章

系统调试

[基本内容]

BIOS的基本设定和硬盘的基本配置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各种驱动的安装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BIOS中各个设定选项的含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各种硬件的驱动安装方法。 第九章 常见故障

[基本内容] 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识别故障的原则和常用排除方法。 熟悉:常见基本故障的处理方法。

三、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数

1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工作原理 10 2 CPU 4 3 内存 4 4 主板 6 5 硬盘 6

6 其它部件 10 7 装机 10 8 系统调试 10 9 常见故障 36 总计

96

四、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演示、讲授、实践、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还掌握一些基本的案例,让他们的知识系统化,让他们在以后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应用上。

五、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应用性很强,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实践操作)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信息时代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在全面介绍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介绍了实际应用技术。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远程终端访问、ARPANET、局域网技术、标准化网络、网络互连、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各阶段的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特点和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和物理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各拓扑结构的特点,掌握数据交换方式的分类及各种常见数据交换方式的特点,掌握数据传输方式与方向。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特点和目标,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和组成,网络拓扑结构,常见数据交换方式的特点,数据传输方式与方向。 教学难点:数据交换方式及特点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特点 3.计算机网络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5.网络拓扑结构及特点 6.数据交换技术 7.数据传输方式 8.数据传输方向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要求:掌握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组成要素,网络分层结构模型、OSI层次模型各层的功能。了解常现阶段常用的协议。

教学重点:网络体系结构的组成,协议的概念、组成要素,OSI层次模型及各层次的功能。 教学难点:OSI层次模型及各层次的功能。 教学内容:

1.网络体系结构的组成 2.协议的概念、组成要素

3.分层结构的好处及OSI层次模型的构成 5.物理层的功能和特点

6.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 7.网络层的功能和特点 8.传输层的功能和特点 9.会话层的功能和特点 10.表示层的功能和特点 11.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 12.常用协议举例 第三章 局域网 教学要求:掌握局域网的概念、局域网硬件的基本组成、局域网软件的基本组成、局域网技术要求、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及局域网标准IEEE802与局域网等知识。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比较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及Unix网络操作系统知识。比较和掌握各种以太网的特点。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掌握局域网组建实例。

教学重点:局域网硬件的基本组成,局域网软件的基本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及局域网标准IEEE802,各种以太网的特点,局域网组建实例。 教学难点: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及局域网标准IEEE802 教学内容:

1.局域网概述(发展、特点、分类) 2.局域网的组成(硬件组成、软件组成) 3.局域网各组成硬件的功能和特点 4.局域网各软件的功能 5.局域网体系结构

6.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7.局域网标准IEEE802 8.以太网的特点 9.无线局域网

10.局域网组建实例 第四章 TCP/IP协议

教学要求:掌握TCP/IP协议的重要性及TCP/IP的层次模型。掌握TCP/IP协议簇中各协议所在的层次用重要协议的功能。掌握TCP/IP层次模型中各层的功能。掌握IP地址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TCP/IP的层次模型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簇中各协议所在的层次用重要协议的功能,IP地址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IP地址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TCP/IP协议概述(重要性、层次结构)

2.TCP/IPTCP/IP协议簇(各层协议及协议功能) 3.IP地址

4.下一代IP协议IPV6 第五章 互联网

教学要求:掌握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等内容。掌握互联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如:EMAIL、TELNET、FTP、BBS、WWW等。掌握Internet接入方式。了解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络等。

教学重点:互联网的起源,掌握互联网常用功能,Internet接入方式。 教学难点:Internet接入方式 教学内容:

1.互联网Internet的起源 2.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络 3.互联网提供的主要服务 4.Internet 接入方式

第六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教学要求:掌握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记账管理。掌握SNMP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掌握防火墙技术。掌握防病毒技术。了解代理服务器技术。

教学重点:网络管理SNMP,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 教学难点:网络管理SNMP

教学内容: 1.网络管理SNMP 2.防火墙技术 3.防病毒技术 4.代理服务器技术

三、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任务前导式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理论,并加强与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联系,不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与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渗透到了各相关学科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了。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上机实践)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采用学生较容易理解的“案例教学法”来逐渐深入讲解C语言的知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能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教学要求: 掌握C语言的程序结构,掌握Turbo C for 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C语言的程序结构,Turbo C for 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C语言的程序结构 教学内容:

1、案例1.1分析、延伸、思考

2、C语言的程序结构

3、Turbo C for 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章 C语言简单程序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数据类型、转义字符,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掌握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使用方法,掌握输入输出语句格式,掌握选择结构中常用的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掌握IF语句分支结构,掌握switch语句构造多分支程序,掌握for、while语句构造循环程序,掌握continue、break语句的使用方法,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算法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数据类型、转义字符,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及使用,运算符、函数、表达式,输入输出语句格式,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分支结构,switch语句构造多分支程序,for、while语句,continue、break语句。

教学难点:for、while语句,continue、break语句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转义字符,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及使用,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及使用方法

2、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使用,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3、条件表达式,IF语句的格式及使用方法

4、switch语句,break语句

5、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for语句,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 第三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函数的格式、功能和应用,掌握变量的存储属性 教学重点:函数的格式、功能和应用,变量的存储属性 教学难点:函数的格式、功能和应用,变量的存储属性 教学内容:

1、函数的格式、功能和应用

2、变量的存储属性 第四章 数组 教学要求:

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及其输入输出方法,掌握字符串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及输入输出方法。 教学重点:,一维数组的定义及其输入输出方法,字符串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二维数组的定义及输入输出方法。 教学难点:二维数组的定义及输入输出方法 教学内容:

1、一维数组的定义及输入输出方法

2、字符串的存储和使用方法

3、常用符串处理函数

4、二维数组的定义及输入输出方法

第五章 结构体和共用体 教学要求:

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定义方法,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初始化和引用方法,掌握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了解共用体的概念、共用体类型的定义方法,了解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了解枚举类型和使用typedef定义类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构体类型的定义方法,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初始化和引用方法,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

教学难点:结构体类型的定义方法,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初始化和引用方法,掌握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 教学内容:

1、结构体类型定义

2、结构体变量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3、结构体变量的引用方法

4、结构体数组

5、共用体的概念,共用体类型的定义

6、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7、枚举类型的定义,枚举类型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第六章 链表

教学要求: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了解数组的指针表示法,了解应用链表操作实现学生信息动态存储和管理的办法,掌握链表的建立、查找、输出、输入和删除方法。 教学重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链表的建立、查找、输出、输入和删除方法。 教学难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链表的建立、查找、输出、输入和删除方法。 教学内容:

1.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2、数组的指针表示法

3、链表的建立、查找、输出、输入和删除方法

4、用链表实现学生信息动态存储的方法

5、了解结构体指针作参数、形参的方法 第七章 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文件的类型,掌握建立文件的方法,掌握文件的写入和关闭的方法,掌握从文件中读取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件的类型,建立文件的方法,文件的写入和关闭的方法,从文件中读取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文件的写入和关闭,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教学内容:

1、建立文件

2、文件的写入和关闭

3、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4、文件读操作函数

5、顺序读取和随机读取文件的方法 第八章 位运算

教学要求:了解位运算的概念,了解位运算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位运算的概念和位运算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位运算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位运算的概念

2、位运算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演示、讲授、实践、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还掌握一些基本的案例,让他们的知识系统化,让他们在以后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应用上。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础。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上机实践)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FLASH动画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Flash动画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采用的是Flash 8版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如下知识:Flash 8的基本操作和图像处理功能、对象的操作和位图的应用、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使用动作脚本制作交互式动画、Flash动画的导出和发布。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Flash 8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

2、

理解Flash 8动画原理

3、

熟练掌握动作渐变、形变、遮罩等技术的使用

4、

掌握声音和位图的使用

5、

理解并且熟练的使用符号和库

6、

制作简单的交互

三、教学内容

第1章 Flash 8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Flash 8的基础知识,熟悉Flash 8的工作环境。 内容要点: 1.1 初识Flash 1.2 认识Flash 8的工作环境 第2章

使用8的绘图工具箱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绘制图形和设置绘图环境的方法。包括绘图基础、使用工具箱绘图、使用放大镜和平移工具、使用调色板、对图形形状的特殊编辑及设置绘图环境。 内容要点: 2.1 绘图基础

2.2使用手形工具和缩放工具 2.3使用调色板

2.4对Flash中图形形状的特殊编辑 2.5设置绘图环境

第3章

创建文本对象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文本的创建、编辑和应用方法。包括创建文本、设置文本属性、编辑文本等。 内容要点: 3.1Flash动画中的文字应用 3.2创建文本 3.3设置文本属性 3.4编辑文本

第4章

对象操作和位图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对象的基本编辑操作方法和位图的应用。 内容要点: 4.1对象的基本操作 4.2对齐对象

4.3调整对象的叠放顺序 4.4组合/分离对象 4.5应用位图

第5章

使用元件、实例和库资源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使用元件、实例和库资源的方法。包括元件、实例和库资源的基本知识介绍、如何创建和编辑元件及实例,以及使用共享库资源的方法。 内容要点: 5.1 关于元件、实例和库资源 5.2 创建和编辑元件 5.3 创建和编辑实例 5.4 使用共享资源库

第6章

动画制作基础知识和操作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Flash动画的类型及帧、图层和场景的使用方法。 内容要点: 6.1 Flash动画概述 6.2 使用帧 6.3 使用图层 6.4 使用场景

第7章

动画制作与编辑

教学要求: 掌握制作各种Flash动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内容要点: 7.1使用时间轴特效 7.2制作逐帧动画 7.3制作补间动画 7.4编辑动画

第8章

鼠标动画制作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鼠标拖动的Action Script语句, 学会鼠标事件的应用,学会鼠标动画的制作。 内容要点: 鼠标事件的常用语句。

第9章

声音与MTV的制作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在动画中添加声音的操作方法以及设置动画声音的各种属性。掌握Flash 8交互中的事件与动作的概念,熟悉Flash 8的常用的事件和动作。熟悉Flash 8动作面板得打开、关闭以及使用方法,能够在Flash 8中创建具有简单控制功能(如停止、播放、暂停、关闭或打开声音等)的动画作品。学会MTV制作。 内容要点: 9.1 音频基本知识:可支持的音频格式、音频同步类型(事件、开始、数据流、停止)。

9.2 声音的导入。

9.3 有关声音的Action Script语句。 9.4 声音的编辑 9.5 实例:用按钮控制声音、背景音乐的制作、带动画按钮的背景音乐、使用声音对象控制背景音乐。

9.6 MTV的制作:创意阶段、音乐的准备与编辑、音乐的导入与设置、加入歌词、画面制作、矢量图的生成。 9.7 MTV制作实例。 第10章

综合实例

教学要求: 通过制作几个Flash的实例,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点,提高Flash动画制作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演示、讲授、实践、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还掌握一些基本的案例,让他们的知识系统化,让他们在以后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应用上。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上机实践)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推出的图像处理软件,是世界上一流的图形设计与制作工具,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图像艺术的敏感和独立思考能力。本课程的培训任务是:了解和掌握Photoshop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熟练使用Photoshop的操作界面和功能;熟练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技巧;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体会到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法。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Photoshop软件基础包括了8个部分的内容: 第1部分

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

1、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理解图像分辩率的概念

3、能够根据后端输出的需要正确地设置图像分辨率

4、了解Photoshop中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 第2部分

图像的选取移动与变形

1、掌握创建选区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选区加减、移动、修改、变换等选区的编辑操作

3、掌握选区的移动与图像的移动

4、掌握如何对图层、图像、路径、选区及Alpha通道等进行缩放、旋转、斜切和透视操作 第3部分

图像的绘制与修复

1、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以及属性栏内的参数设置

2、掌握在【画笔】面板中进行画笔设置

3、掌握应用图像修复工具来修复图像中的污点、划痕、破损以及多余的部分

4、掌握应用图像修饰工具来调整图像局部的亮度、暗度、色彩饱和度及清晰模糊程度等

5、熟练掌握颜色的填充与描边 第4部分 矢量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1、能够灵活地运用钢笔工具创建各种路径形状

2、能够在路径面板中进行路径的各种编辑

3、掌握文字的输入与编辑

4、掌握字符面板与段落面板的用法 第5部分

图层

1、了解图层的创建及基本功能

2、了解图层蒙版的概念,能通过图层蒙版控制图像的合成效果

3、掌握填充图层与调整图层

4、能够应用图层样式来添加特殊效果

5、了解常用的图层混合模式原理并能控制图层间的融合效果 第6部分

通道与蒙版

1、理解通道与蒙版的概念

2、掌握Alpha通道与选区之间的关系

3、理解通道的编辑与运算

4、掌握蒙版的编辑与应用 第7部分 图像色彩的调整

1、了解图像的色彩模式及特点

2、掌握图像阶调层次的调整方法

3、掌握常用的色相及饱和度的调节方法,纠正色偏

4、能够利用一些特殊色彩处理的命令来制作戏剧化的图像色彩效果 第8部分 滤镜特效

1、了解滤镜功能的使用常识

2、熟悉各种不同类型滤镜的功能特色

3、能够在图像设计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滤镜特效

三、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应用演示、讲授、实践、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还掌握一些基本的案例,让他们的知识系统化,让他们在以后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应用上。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10%、平时作业(课后练习、上机实践)30%、期末考试60%。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一门重要课程。

主要任务:向学生全面介绍与网页设计制作有关的知识,向学生阐明Web基本工作机制,并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网页制作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Web页制作技术和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通过HTML语言、FrontPage软件设计制作网页的方法与技巧。 基本要求:

1、了解Internet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及有关WWW、HTTP、HTML的定义,概念和作用;理解服务器、客户端、浏览器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图像的几种格式:GIF、JPEG、PNG和矢量图格式,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差别。

3、掌握FrontPage2003的启动,创建网站和网页的方法。

4、掌握在FrontPage2003编辑环境插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的方法。

5、掌握超级链接的类型及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

6、掌握在网页编辑环境插入表格,并应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的方法,表格的格式化操作。

7、掌握导航栏的制作。

8、掌握在FrontPage2003编辑环境插入表单的方法。

9、掌握制作框架网页的方法。

10、掌握插入WEB组件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具体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 教学时数

一 第一章 网页设计与制作概论 3 二 第二章 FrontPage 2003简介 6 三 第三章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 10 四 第四章 设计网页布局 6 五 第五章 网页装饰设计 4 六 第六章 创建超链接 10 七 第七章 巧用表格 10 八 第八章 表单设计 10 九 第九章 框架网页 8

十 第十章 插入Web组件 5 总计 72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 网页设计与制作概论

本章介绍了与网页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这些名词对网站与网页设计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理解。此外,还对目前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 FrontPage 2003简介

本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了FrontPage 2003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整体面貌、全新特色、4种网页视图方式、6种网站管理视图方式、多种工具栏、4种操作方式、菜单和快捷菜单以及启动和退出FrontPage 2003的方法等。

第三章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

本章主要介绍了网页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同时还介绍了输入网页内容、编辑网页内容、预览网页、查看编辑HTML源代码、使用模板制作网页等基本内容。 第四章 设计网页布局

本章介绍了设计网页布局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输入标题,设置文本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和效果,设置边框与底纹,改变段落式样,使用项目列表、编号列表、定义列表、嵌套列表等内容,并根据所介绍的内容完成了网站实例中的“班级简介”页面。 第五章 使用图像

WEB页图像格式;在网页中插入图像;使用GIF动画;插入视频;使用网页图像的要点。 第六章 使用超链接

超链接的组成;超链接的类型;创建超链接的的方法。 第七章 使用表格

创建表格;表格的属性;使用表格设计网页布局。 第八章 使用框架

框架的基本概念;创建框架网页的方法;框架的初始化;指定超链接的目标框架;框架的属性。

第九章 使用表单

表单概述;创建表单网页的方法;插入表单域的方法;表单域的属性;表单的提交与处理。 第十章插入WEB组件

掌握在网页中插入WEB组件的方法。

四、课程实践环节教学安排

网页制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掌握制作技能的实训教学为主,可以采用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教学,紧接着在计算机机房按教师布置题目要求进行实训操作。大纲中虽已经规定了课时,而讲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讲授和实验课时的比例,但是最终目的是要完成大纲中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规划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介绍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自荐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优秀]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心得体会

电子电器应用于维修专业建设情况总结

信阳市三职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学指导方案

电子电器专业工作总结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计划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doc》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