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版本1

2020-03-02 22:58: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感

《孙子吴起列传》是文学巨著《史记》中记载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人物生平故事,它主要讲的是军事家孙膑被庞涓陷害却没有灰心,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最终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复仇成功的故事。当我在读这则故事的时候,我不仅被孙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更被他身上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孙膑原名孙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是名门之后,曾和庞涓曾一同学习兵法。哪知庞涓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并当上了魏国将军后,每次想起老同学孙膑,心里总是笼罩着一层阴影——因为他心里明白,孙膑的能力比他强多了。于是,嫉妒心作祟的庞涓胡乱编造了一个理由,将孙膑打入大牢,并残忍地对其实施了膑刑,挖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而这次不公平的遭遇,便是后来孙膑的名字由来。一向努力研习兵法的孙膑,原本以为能在魏国大展身手,哪晓得却被陷害入狱还被弄残了双腿,一个连站也站不好的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呢?普通常人遇到这样的人生惨境,应该会心灰意冷,从此失去了去争取成功的希望和动力吧。然而,孙膑在这是展现了其异于常人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孙膑,为的是记住自己曾经受过的屈辱和不公,寻找再一次获得成功和复仇的机会。这种坚忍不拔的抗争精神,足以让每一个读者读到这里时为之动容。

老天终究给了孙膑一次机会。恰巧这时齐国派出使者的来到了魏国,孙膑以一个罪犯的身份争取到了与齐国使者私下见面的机会。齐国使者与其交谈后,认为孙膑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带回了齐国。看到这里,我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有着与孙膑相似的经历,司马迁对孙膑的这个特定的故事情节浓重着墨,难道不是寄托了一种他自己对其坎坷的人生遭遇的一种奋力抗争的想法和心愿?从表面上看,孙膑遇到了齐国使者是一种老天给予的运气,然而仔细分析下来,以一个罪犯身份去争取私下见面的机会,算准了由于齐国大王的求贤若渴的心情而必定会获得齐国使者的帮助,这同时体现了孙膑身上兼具的才智和勇气。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孙膑的以其大智大勇,争取到了这样一个人生重大转折的机会,我们每一个读者,是不是应该从孙膑的身上悟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生道理?

后面的故事情节,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成语“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都是出自于这些情节。确实,这些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孙膑的聪明才智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但我体会最深的,却是后来的 “万箭复仇”这个情节。当时孙膑与庞涓两军对垒,孙膑估算了庞涓的行程并算准了其军队到达地形狭隘的马陵的时间,事先设下了埋伏。孙膑叫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刮掉,在白白的树干上写下“庞涓死于这个树下”,并对埋伏的弓箭手下令说,天黑后如果发现有人点火,便立即放箭。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庞涓天黑后来到这棵树前,模模糊糊看树上有字,便叫人点上火把来看。顿时,漫天遍野万箭齐发,庞涓果然最后被箭射死于树下。这个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一部历史文学作品来说,似乎有些过于戏剧化,好像是作者司马迁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所写下的。然而我却认为,司马迁恰恰想表达了一种“作恶之人必遭天谴”的一种道理,起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 纵观《史记》全书,《孙子吴起列传》不失为一篇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兼具的优秀作品,它展现了孙膑这样的中国古代文人身上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表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劝人向善的道德涵义。谁能不被孙膑的曲折经历所打动?谁能不被作者司马迁在作品中影射的人生感悟所感动?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读后感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史记·吕不韦列传》读后感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1

史记·1读后感

读《史记 游侠列传》

赏析史记伍子胥列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版本1.doc》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版本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