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2020-03-02 16:53: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湖北省房县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典型材料

房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全县版土面积5110平方公里,素有“千里房县”之称,是湖北省版土第一大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农业部确定的100个农技体系监测县之一,是全省17个农业科教示范县之一。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村,总人口4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1万人。现有耕地50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0万亩。现有县乡农业技术人员241人,其中:大学10人、专科95人、中专130人,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20人、初级技术人员114人。近几年来,房县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确保了山区粮食生产安全,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创新派驻制管理模式,增添农技体系活力

按照国发[2006]30号文件和鄂发[2007]7号文件精神,我县巩固、完善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配套改革成果,实行了“管理在县、经费在县、人事在县、居住在乡、工作在乡、服务在乡、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派驻制”模式,破除了过去县乡共管模式的“两不管”弊端。(一是乡镇政府不愿管,或者只管资金,不管人;二是农业部门无力管。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转制后,人员变为社会人,主管部门搞科技知识培训,乡农技人员不参加,工作没有积极性,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是“高山上唱洋戏,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坐板凳,冷冷清清”,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越来越远)。实行派驻制模式后农业部门的职能有效履行,使农技人员感到有组织管理,心里踏实,而且主管部门经常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下达示范任务,农技人员心情舒畅,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目前,全县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广大农技人员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已蔚然成风,单位活力焕发,形象焕然一新,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近几年来获得省以上各种奖励20多项,市级奖励30多项,有1名农技人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省政府津贴、2 人获市政府津贴。

2.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谋求农技推广新变化

在派驻制模式前提下,建立完善了“以钱养事”新机制。一是竞争上岗。实行“全员竞争,末位歇岗”制,县农业局会同乡镇政府,对竞争上岗者进行基础理论、思想素质、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考试考核,确定上岗人员;二是合同管理。县农业局与各乡镇农技中心、中心与农技人员签订岗位合同,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农技服务管理;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根据合同内容和百分制考核结果兑现服务经费,实行绩效挂钩,鼓励多干事、干实事,杜绝平均分配,考评由县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共同进行,同时建立了农民服务签字卡制度。全年考核在全县前五名的服务主体和名列前40名的服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在下年度优先聘用,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的单位,对中心主任进行批评教育,个人考核有60分以下者,下年度歇岗;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搞技术承包。对搞农业技术承包的农技人员在职称晋升、评优表模和发放服务经费上给予优先,目前全县共有50多名农技人员承包茶叶、药材、柑桔等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建立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从考勤、组织纪律、财务、人员定岗定责、公益活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作为一年工作综合考核依据。通过实行“以钱养事”新工作机制,增强了农技人员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农技服务水平,农技推广工作再显生机。地膜栽培技术在省内乃至全国领先,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曾对房县地膜莲藕技术摄制了专题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工程于2004年至2008年获省科技厅、农业厅频发的二等奖;测土配方技术全面推广,年推广面积达60万亩,农民节本增效1200多万元;植保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年防治面积达100万亩,挽回粮食损失6000吨,检疫性病虫害有效所有制;主推的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到田率分别达85%、90%以上。粮油产生产连续六年实现双增;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面已形成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烟叶、山羊、核桃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

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农技人员学历教育。以县农广校为依托,采取与大中专院校合作的方式,对农业局系统内农技人员进行学历教育。为搞好农技人员学历教育,县农业局出台优惠政策,对全县农业局系统在册在职干部参加集中学历教育的实行以免代奖,专科奖励1000元,本科奖励1500元,目前全县100多名农技人员都进行了学历教育;二是加强业务知识更新培训。采取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强化农技人员业务知识培训。2007年9月,县农业局邀请省农业推广总站组织省农业专家和华中大学教授,举办了科技进村入户指导员培训班,100多名农技人员通过培训,更新了业务知识,拿到了农技人员上岗证。2008年我县组织20名农技中心主任参观了武穴等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阔了视野;三是强化示范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以科技进村入户为载体,创新机制,大力实施“123”工程,采取县专家包项目,乡镇每年组织100名技术干部,每人联系20户科技示范户,建设示范基地3万亩,达到农技人员人人办样板,人人办示范目标。通过县农业专家传帮带和兴办试验示范过程的探索,提高了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四是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农技人员的服务宗旨意识。近几年通过开展提高执行力活动、行风评议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奉献三农,全民创业”演讲赛等活动,增强了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农技体系工作条件

一是落实政策,兑现经费。落实省委明确的每个农业人口15元的省级“以钱养事”经费,按80%用于农技推广,40%用于种植业(全县共计24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农技服务经费70万元,全县公益性农技推广经费支出年达310万元,基层农技人员年人均服务经费达18000余元。同时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加大工作条件的改善投入。近几年,县农业局多方筹资150万元,转址新建了桥上农技中心业务用房,维修了化龙、土城等六个乡镇农技中心业务用房,改善了工作条件。服务经费的落实、办公条件的改善,增强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了服务手段,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 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体系

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总结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国务院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意见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doc》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