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争霸教案

2020-03-01 19:27: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6课《春秋争霸》教案

桑园中学

李素华

【学习目标】

1、识记:记住春秋开始的时间和春秋五霸。

2、理解:理解齐桓公首霸和越王勾践从战败称臣到终成就霸业的原因。了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语的来源。

3、运用: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春秋”和“春秋五霸”

2、“齐桓首霸”。

【教学难点】

1、王权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2、吴王阖闾、夫差与越王勾践三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如果说,通过“反戈一击”,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一系列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姬宜臼, 西周幽王之子)于公元前770年把都城由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这与平王东迁到(公元前770年)周敬王44年(公元前476年)这个时期的历史时期相当,故后人用“春秋”来指这个历史时期。

2、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二、春秋争霸

【课件展示 整体思路:】

(一)、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请同学【想一想,作比较】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说明什么问题?(提示:回忆西周时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诸侯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如定期朝见,进献贡物,听从号令等)

【解析】: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失去了控制和指挥诸侯的能力,此时很多诸侯都不把周王放在眼里,命令不听,朝会不去,贡献的物品也越来越少。春秋初期周平王为了取得郑国的信任与支持,将太子与郑国太子交换,互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郑国发什么矛盾,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的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财政困难时,周王不得不向诸侯“告饥”,请求财物、车马。

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欲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1、王权衰微

2、诸侯强大起来

(二)、目的:

【提问】春秋时各诸侯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争什么?

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三)春秋五霸:

在战争过程中,先后有5个国君成 为一方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 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历史上被称 为“春秋五霸”。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指出 齐、晋、楚、吴、越的位置。

1、齐桓公首霸

阅读课文后思考: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其具备了哪些条件?并结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相互讨论,管仲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

【解析】: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大国,这为齐桓公称霸提供了良好的根基,但这不是关键。齐国之所以能称霸,关键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曾是齐桓公的冤家对头,在齐桓公与哥哥争夺齐国国君的过程中,管仲用弓箭差点将齐桓公射死。而齐桓公看中他是个人才,不但没有杀他,还拜他为相,之后管仲在齐国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更加强盛。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贤使能重用管仲,那么齐国改革可能成功吗,齐国能强大吗,齐桓公能称霸吗?

齐桓公在争霸的斗争中采用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 的策略,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抵御、阻止少数民族的入侵。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和北狄的侵扰,在南方迫使楚军撤退,大大提升了齐桓公在诸侯中威望与地位。 (1)原因

①地理位置:东方大国

②管仲的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③齐桓公任贤使能 ④尊王攘夷的策略 (2)标志: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

2、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看图说史】

晋文公名叫重耳,晋献公之子,因立嗣之争,青年时代流亡在外19年之久,流亡楚国时受到楚王礼遇,楚王曾问重耳:“你以后如果能够回到晋国,应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果我能托您的福返回晋国,那么晋楚两国若发生战争而在中原相遇的话,我将后退三舍(九十里)。”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在他做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使晋强大起来。公元前632年晋楚为争夺中原的霸权展开决战,两军相遇时,晋文公为报答楚王,主动退避三舍,撤到城濮,并以此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成功消灭楚军主力,这就是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 (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

在楚庄王称霸过程中出现哪些耳熟能详的成语?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加入了争夺霸主地位的行列。

3、吴越争霸

(1)吴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郭,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将军,国力大大加强。阖闾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西北)。

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吴王,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 (2)越王勾践怎样让越国振兴的?

越王勾践表面称臣纳贡,暗中立志复国雪耻。在吴国忍受屈辱三年后,被遣 送回国。勾践发愤图强,天天舔尝苦胆,以亡国之耻激励自己。他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与百姓同甘共苦,争取人心,任用范蠡、文种等贤才辅佐自己。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北上与晋争做霸主。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国内空虚之机,出兵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思考】: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略)引导学生懂得发愤图强、坚持不懈是成就事业、振兴国家的关键。 【小结】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随着周王权位一天天衰落下去,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争当天下共主,形成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格局,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诸侯争霸不仅改变了东周的政治格局,也推动着历史向下一个阶段过渡。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下节课我将带大家去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争雄。

【学习测评】

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面哪位诸侯王的野心(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宋襄公

3.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任用著名的

军事家是(

)。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4.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阖闾

D.勾践

【思考题】:有人说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一种进步的战争,是用战争来消灭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教案

第6课教案

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生产与社会变革 第6课 春秋争霸教学案

1、第6课 和平鸽教案

第6课《_画星星》教案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6课

《第6课春秋争霸教案.doc》
第6课春秋争霸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