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0-03-02 00:01: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曾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这个坚定的信念?作为教师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爱国之志。《新课标》说:“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简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圆,掠夺祖国艺术瑰宝,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祖国的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看到徐悲鸿的《群马》,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后台》,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任伯年的《苏武牧羊》,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五四运动》及大型泥塑《农奴愤》等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通过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历史知识,加深了理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秦长城、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在这些课本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中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2、利用著名画家的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做为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介绍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著名画家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如野外踏青、写生等形式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3、通过介绍文物史迹和美术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我们可以介绍或参观万里长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院等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史迹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体现了我国美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中国美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在欣赏中,应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挂图、录相、幻灯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在美术课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结合美术史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以上角度而外还可以分别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太平盛世,画面气势磅礴,国破家亡,画面多表现残山剩水。而许多作品创作背景则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风雨鸡鸣图》、《万山红遍》等作品,教师应加以分析利用,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2、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许多作品的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如《父亲》、《老照片》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画面所反映的情节动人。还有许多作品刻画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如《清明上河图》、《步辇图》等。有的则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种种重大事件,以及当今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体育上的巨大成就,如《艰苦岁月》、《开国大典》,这些作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当然,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挖掘。

3、利用作品的影响: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都创造出的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无论是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雕塑《陶俑》、还是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秦始皇兵马俑陵墓、万里长城、故宫等,这些作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作品反映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抗争史,摄影《我送亲人过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4月22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一位身材瘦弱的大辫子小姑娘正在拼命全力划桨,和其他支前的船工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把解放军送往江南岸,去消灭蒋匪帮。表明了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余力的动人情景。告诉学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他们明白\"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任人宰割\"。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增强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国力强大而努力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如国画《山石小鸟图》等,它们的命运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素材。

5、利用业余写生课:写生课是同学们最喜欢上的一种课,积极性较高,配合性较好。我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倾向,带同学们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学校,去校外描绘家乡的田园风光,感受自己的城镇日新月异的变化,走乡村,进城市,踏高山,感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种爱国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6、利用中国画独特的发展史和工具材料:中国画是一种特殊的画种,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前,一种国画“废纸论”是对中国画的全盘否定,是继“中国画已走进穷途末路”的又一次大讨论,我们认为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怡情功能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笔、墨、纸、砚、色等绘画材料和装裱的特殊程序和方法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那些为了炒作自己而对中国画的否定,是别有用心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时,体会博大精深的笔墨情趣,理解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7、利用中国其它有影响的独特画种和工艺:除中国画外,课本中还涉及到一些世界上我国独树一帜的画种:如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水印木刻、杨柳青年画;工艺美术中的彩陶、瓷器、青铜器、玉雕、漆器、唐三彩、景泰蓝、刺绣、蜡染等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它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对其它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足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8、利用绘画课业中的命题创作:命题创作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最好题材。以\"我的美丽的家\"、\"城乡大巨变\"、\"我爱祖国\"等命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不拘一格,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立足于民族的根基,中华民族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弘扬民族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史中五十六个民族在不同时代创造出了丰厚宽广的民族文化艺术,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素材,完成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任,应多从这一方面入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喧宾夺主,美术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爱国主义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不能把美术课上成思想政治说教课,占用的时间太长,还可能完不成其它的教学任务。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最后,要注意教师教育、在教师教育影响下的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教育仅是一个方面,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本内容自己搜集相关的爱国主义素材,可以对学生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把爱国主义素材自己讲出来,又可以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大

周恩来总理说:“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我自信心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实现中华腾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要切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美术教学论

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866美术教学论

美术教学论参考书目

美术教学论1

美术教学论[推荐]

美术教学论标准答案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资料

《论美术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doc》
论美术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