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单选对错题(定稿)

2020-03-01 19:02: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单项选择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C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和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D.资金的合理流动

2、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C )为重要标准。

A.情感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效率的逻辑 D.高度的责任心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 B )。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 D.工业企业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C )。 A.专题计划 B.专项计划 C.预算 D.数量计划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D )。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组织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 D )。 A.相互调整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 D.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7、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 B )。

A.专家评估法 B.问卷法 C.目标考评法 D.排队法

8、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C )。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

9、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 )。

A.专断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自由型领导 D.放任型领导

10、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 )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 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 B )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1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1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1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B )。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1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部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A )

A.12500件 B.25000件 C.20000件 D.40000件

16、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 A )。 A.组织的一般含义 B.组织的动态含义 C.组织的静态含义 D.组织的管理学含义

17、依据控制的( )分,控制可以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A.内容 B.环节 C.对象 D.对象的性质

18、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 B )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动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9、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C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0、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 C )。

A.企业战略转换 B.企业技术创新 C.企业流程再造 D.企业管理创新

21、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22、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 B )。

A.时间序列法 B.回归分析法

C.计量经济学法 D.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23、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则该企业至少应完成( A )万件的产销量。

A.2 B.12 C.20 D. 30

24、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 B )。 A.巴纳德 B.韦伯 C.孔茨 D.厄威克

2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

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 D )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D.30

2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 )。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2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 D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2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2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 A )。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 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3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 B )。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 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3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C )。

A.愈是高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高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高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3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B ),这五种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A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3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35、( B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度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3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C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3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B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38、授权时应依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A )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 C.任人唯贤

3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C )。

A.管理方格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系统理论

40、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C )。

A.60-70% B.70-80% C.80-90%

4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B )。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管理就是决策

4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C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43、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

A.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44、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 A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A.主要目标 B.并行目标 C.次要目标

45、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 B )以内。

A.4个 B.5个 C.6个

46、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对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效率十分重要。因此,预测者要根据预测的目的和预测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如进行技术预测,往往采用( C )。

A.定量分析法 B.时间序列法 C.专家调查法

47、根据决策目标在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必须达到的目标、希望完成的目标和不予重视的目标。其中,( A )对组织和决策是绝对重要的,完成它就意味着决策取得了成功。

A.希望完成的目标 B.必须完成(达到)的目标 C.不予重视的目标

48、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A )原则。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 C.目标任务

49、行为科学个别差异原则告诉我们,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B )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因才施教

50、领导者要科学地用人,需要先识人,即发现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科学用人的艺术主要表现在( B )等方面。

A.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谦虚谨慎 B.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C.以理服人、体贴下情、量才适用

二、判断正误

1、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 答:错 正式改为非正式 )

2、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任务和目标,拟定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答:对 )

3、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偏重于对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重视工作的效 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 答:对 )

4、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

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 ( 答:错 生产协作改为共同情感 )

5、管理人员选聘的内部来源渠道存在着“近亲繁殖”、易形成关系网、备选对象范围窄等缺点。

( 答:对 )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 答:错 实践经验改为专业知识 )

7、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 答:对 )

8、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才是控制的主体。 ( 答:错 各级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才是控制的主体。 )

9、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账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

( 答:对 )

1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答:错 冲突有建设性和破坏性 )

11、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 答:错 结构改为部门 )

12、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 答:错法国改为德国 )

13、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 答:对 )

14、目标管理把科学技术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 答:错科学技术改为工作 )

15、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答:错积极的自我控制和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16、根据菲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如果实行目标管理,下级参与程度较高,对下级的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越小。

( 答:错 小改为大 )

17、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 答:错,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

18、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答:对 )

19、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 答:错 理想改为合格 ) 20、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重要的外部关系,良好的股东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答:错外部改为内部 )

2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 答:错 不必改为要 )

22、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 答:错 运用时间序列法改为定量预测 )

23、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 答:错 管理幅度改为管理层次 )

24、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这就是决策的科学性特征。

(答:错 科学性改为可行性 )

25、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这就是决策的综合效益原则。

( 答:错 综合效益改为整体满意 )

26、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十五条组织原则。

( 答错十五改为八 )

27、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

( 答:对 )

28、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 答:分改为集 )

29、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 答:对 ) 30、企业再造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 答:错 企业再造改为企业战略 )

31、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生产预测。 ( 答案:错 生产改为市场 )

32、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

( 答:目标性改为超前性 )

33、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 ( 答:错 集权改为分权 )

34、组织结构的具体模式有许多种,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是直线制和事业部制。 ( 答:错 直线制改为职能 直线制 )

35、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物质资源。 ( 答:错 物质改为人力 )

36、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答:错 行为改造型改为内容型 )

37、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性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

( 答:错 弹性预算改为刚性预算 )

39、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 答:错 计划改为决策 ) 40、“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 答:对 )

41、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 答:错 智慧改为心智 )

42、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由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 答:错 企业改为自己 )

43、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 ( 答:销售改为市场 )

44、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 答:错 正比例关系改为 反比例关系 )

45、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

( 答:对 )

46、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 答:正改为反 )

47、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 答:答:对 )

48、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来说,一般适合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

( 答:错分层改为集中 )

电大补修管理学基础单选

电大补修管理学基础案例单选

高考单选易错题

高三单选错题集

基础错题

管理学概论单选

管理学单选(整理)

高考单选易错题集

证券基础单选

领导学基础单选

《管理学基础单选对错题(定稿).doc》
管理学基础单选对错题(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