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体教案设计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独语体

独语体:

A鲁迅“独语体”:

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鲁迅被放在了第一页,不仅因为其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篇》,更因为其堪称经典的散文《朝花夕辞》《野草》,为我们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的潮流与传统,即《朝花夕辞》的“闲话风”体式,与《野草》“独语体”风格。

鲁迅一再申明,他并不希望青年读《野草》,因为《野草》是属于他自《野草》为我们开创了“独语体”的散文风格,那么何为“独语体”?直言其意,即他开始为自己此散文集的命名“自言自语”。独语,亦即不需要读者,甚至是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紧张和排拒为其存在前提。作家排除他人的干扰,径直逼视自己的灵魂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作者为何会在创作鼓励青年奋进的《呐喊》之后,还有创作属于自我的《野草》?了解鲁迅的人不难理解,我们说鲁迅是属于那个时代,更是超出那个时代。面对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状况、前途,他并没有象有些作家那样欢欣鼓舞盲目的乐观,而是更为冷静、沉着的思考,发现绝望,但仍要《呐喊》。处于这样夹缝中的心灵呈现怎样的状态?孤独仍奋斗。作家的情绪需要缓解,只能借助特殊的意象将自我的感情诉诸笔端,从绝望中挣扎出来,创造一个和现实对立的、自我心灵升华的另一个世界。

《野草》集篇篇经典,字字珠玑。我选取了明显具有文体变异倾向的《颓败线的颤动》作为我们进入鲁迅“独语”的窗口,解读此种文体,更解读那颗炼狱般的心。

散文《颓败线的颤动》,作家借助梦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两个故事,是一种小说化的散文。场景之一,紧闭的却能看见瓦松的茂密森林的木屋内,一个瘦弱渺小的、苦痛、惊异、羞辱的生命在颤动中醒来。饥饿占据了一切,母亲说到烧饼,而燃起了些许的希望,不一会却被更大的灾难淹没。场景之二,上次梦的残续,过了几十年,亦即一间小屋内,不过已整齐。此时占据的不是饥饿,而是屈辱、卑劣。妇人抛弃一切冷骂、毒笑,走入无边荒野里。一刹那间照过了一切,为亲人牺牲,却被放逐。作为“形散而神不散”的经典文章,作家思绪飞驰万里,恐怖的梦魇带给我们奇幻、荒诞的场景,但经由特殊的艺术生命升华的画面已不是一般的状态,更具咀嚼意蕴。我们看到鲁迅希望破灭后那痛苦的心、绝望的泪,亦有挣扎的努力。

梦一的开始,虽然饥饿,但屋子的明亮、尚且丰腴的皮肤、东方的发白,特别是小银片给了我们希望,就在那一刹那,片刻的希望,如此迅速毁灭,连同“我”也被淹没,口鼻不能呼吸。如果说梦一是希望的破灭,绝望的上升,那么梦二便是明知绝望而亦要反抗到底。“老女人”以颓废身躯的颤动,两手举上天,口唇漏出非人间所有的无词的言语发出了抗挣。不论是小女孩亦或是“老女人”都是作家自身命运的写照。作家在自言自语,也许我们不应该去惊扰这颗心,但我们既已进入,终可听出一二,那炼狱般心灵发出的声音。“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就是鲁迅的“反抗绝望”,也是“独语体”的哲学内涵。 其它主要特点还有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

B何其芳“独语体”:

“独语”是一种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独语体散文不顾及与倾听者的交流,而只注重自己孤寂的内心世界,通过强化自己内心的孤独感与荒凉感,表达一种个体面对世界的生命体验,也实现一种常有幻想色彩的审美追求。

《独语》中写道:“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多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普通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皆有实指,这篇散文名曰“独语”,实则指向内心,也可以说以想象为材料。这是另一类文章,更准确地说,这是创作散文的另一种方式。

推荐第2篇:语体风格教案

语体风格

教育对象:2016少数民族预科班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分辨语体,并会运用常用语体。

教学重点:了解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摘语体,重点掌握公文语体特征,并能运用于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来谈谈对“避开外界的纷纷扰扰,在手中那冰冷的机器里寻找唯一的快乐。(玩手机)”这句话的理解。最后引入今天所学的语体风格。

二、文体和语体

1.文体: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体式,即语言在书面上的反映。(1)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一般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2.语体: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所形成的具有不同用语特点的体系,即语言的组织风格。(1)口头语体:谈话语体,演讲语体

(2)书面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文摘语体

三、语体讲解

1、文艺语体 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特征:用词形象、富于感情,给人美的艺术享受,常用描写句、感叹句。

2、科技语体

嗜睡: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之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环境的区别能力较差,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尚属正常,但较迟缓,能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话。

特征:用词大量运用科学术语,词义准确单一,常用陈述句。

3、政论语体

“ 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特征:具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常用陈述句,祈使句,并常用于领导人报告,新闻社论、宣言,声明,新闻社论等。

4、文摘语体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毕淑敏《我很重要》 特征:适应读者需要,对原始文献的基本内容进行摘录或缩写而成,以迅速掌握文献内容为主,不加主观评价和解释。

5、公文语体

“埋藏在地下的一些历史文物统属国家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破坏和占为己有。工农业生产部门在修建房屋和进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中,如发现古墓、古遗址等文物古迹,必须严格保护,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应迅速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严禁以各种借口破坏古遗址、古墓葬。”

《辽宁省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通告》

特征:

1、明确性

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方面必须写得十分肯定明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

2、简要性

内容必须扼要、清楚、通顺,要指出重点,不能废话连篇,离题万里。

3、规格性

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不能有随意性。比如命令、通报、决议之类的标题、编号、发文日期都有一定的格式。 使用的词语:

A、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

遵照、承蒙、任免、审核、特此通报、予以查处等。 兹因、值此······之际、如下等。

B、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情节严重拒不交代的 关于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

调查、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

使用的句式:

陈述句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 祈使句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语言风格

一个人的语言或语体在总体上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风貌和格调。 例如:陶渊明的冲淡,苏东坡的豪放,鲁迅的犀利深刻。

四、小结

要学会分辨各类语体,掌握公文语体并且熟练运用。

五、作业

1、阐述各类语体的特征。

2、完成课后练习。

推荐第3篇:语体有关知识

语体有关知识

语体有关知识

一、什么叫语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受交际环境的影响 , 而必须运用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这些交际环境包括:所涉及的不同领域, 如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交际的不同方式:口头或书面,独自或对话;交际者的不同方式:年龄、性别、地位以及相互关系;不同的交际目的:使人了解,使人行动,等等。例如,为了阐释某个科学原理,就要大量运用科学术语,词义要精确单一,句法要严密,句子多是完全句,有 较多的长句和复句。再如,在口头交谈 ,就要使用具有口语特点的语言:简短,省略多,词序灵活,上下意会连贯,等等。还有,写公文时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不用口语、俚语、俗语。把这些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综合,形成各自的体系就叫语体。简单地说,语体就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运用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所形成的体系。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是形成语体的外因,不同特点语言的运用是形成语体的内因。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除了要遵守语言规则、懂得作文的要领外, 还要有在一定场合说出恰当话语和根据一定需要写出恰当语言的能力,即善于区别、使用不同语体的能力。我们平时说的“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指的就是这种语体运用能力。

二、语体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语言交际的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语言特点,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事务语体。这些语体还可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如诗歌语体、散文语体、外交语体、公文语体等等。在使用语言时,各种语体还常有互相渗透和交叉的情况。

1.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是在文学作品以及记叙文创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创作意图所使用和形成的语体。它的特征是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意性。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作者用形象思维对人物、事件、环境所进行的生动刻画上。如《梅园新村之行》中,用“绿洲”总写周公馆,用“小巧玲珑”写其外观 ,用“日本风味”写其庭院特色;用“脸色苍白”、“轩昂的眉宇”、“炯炯的眼光”刻画周恩来的形象。语言的情意性是指运用语言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丰富、复杂的感情,实现以情动人的目的。如《梅园新材之行》中周恩来形象的刻画,就融注了作者对周恩来的尊敬、爱戴之情。

文艺语体在具体运用语言材料上的特点是:遣词方面,讲究动词、形容词、语气词的运用,广泛吸收口语词、成语、谚语、古词语和具有引申义的词;择句方面,讲究描写句、感叹句的运用,兼用各种形式的省略句、独语句;在构篇方面 ,讲究标题的艺术性,开头结尾的多姿多态 ,讲究波澜起伏、变化曲折;在辞格方面 ,广泛使用描绘性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记载科学知识,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的语言体式。如课文《海洋与生命》 就是用科技语体写成的文章。它的特征是语言的精确性、严整性、明晰性。它要求用精确的语言严密完整明白地体现知识的科学性,不追求语言的华美 ,不渲染、不夸张,不要求变化曲折。它的语言特点是:用词上,大量运用科学词语,要求词义准确、单一;句式上 ,句子成分一般不随意省略,多是完整句,极少是倒装句,有较多的长句、复句;经常运用公

语体有关知识

式、图表、数据来帮助表达。课文《海洋与生命》充分体现了科 技语体的特征和使用语言的特点。

科技语体中,有一种叫科技通俗语体,用于科普小品( 文艺性说明文 )的写作,还兼有文艺语体的某些特点。

3.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是用来论证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语言体式。它的特征是倾向性、逻辑性、鼓动性。它与科技语体一样,语言要精确、严密,为了宣传鼓动,又兼有文艺语体的形象和生动,所以,既精确、严密有逻辑性,又形象、生动有鼓动性,构成它的特征。它运用语言材料的特点是:广泛吸取各种专门术语、古词语、口语和成语句型丰富多样,长短句灵活运用。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往往运用设问句、反问句;为了增强说服力,常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一文较充分体现了政论语体的这些特征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4. 事务语体

事务语体是办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语言体式。它的特征是明确性、简要性、程式 性。它以务实应用为标准,要求语言风格平易、朴实、庄重。它的语言特点是:用词准确规范,有明确的单义性,一般不用语气词、感叹词、儿化词,不用描绘性、形象性词语, 排斥口语词语和方言词语;句式严密,介宾短语较为常用,普遍使用陈述句、祈使句,一般不用倒装句。要求语气恰当,切合文种和对象,即要区分是给上级、平级、下级的或是给长辈、平辈、小辈的,不同对象要有不同语气。语气还要切合行文的目的,如祝贺的口气要热烈 ,哀悼的语气要沉痛 ,申请要恳切 ,商洽要委婉等;此外,事务语体还有特有的程式化语言、惯用语言,如公文各种结尾用语等。如课文《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较充分地体现事务语体的特征。

三、事务语体的基本特征

文体与语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有区别。语体,是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不同的交际目的、不同的交际方式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所形成的特点的体系。文体,则是文章的体式,而文章体式的性质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的表现形式。因而,一定的文体 ,往往使用一定的语体。例如,《以身护法 , 正气凛然》、《向“执法英雄” 学习》、《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潮阳县工商局缉私队“执法英雄集体”称号的决定》这三篇文章,所反映的都是同一件事情,但由于作者不同,写作目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语体。《以身护法,正气凛然》是记叙文,采用的是文艺语体;《向“执法英雄” 学习》是议论文,采用的是政论语体;《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潮阳县工商局缉私队“执法英雄集体”称号的决定》是公文,采用的是事务语体。

为了掌握应用写作,我们必须掌握事务语体。 什么是事务语体。

事务语体也称公文事务语体,是在办理公私事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根据公私事务出现的环境、对象和目的的需要,在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语言运用体式。它的功能是通过文字材料沟通或处理各种事务关系,使社会生活正规化、秩序化。

事务语体适用于应用文的各个文种,它的运用极其广泛;它的特点是与应用文的性质、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又与其他语体有明显的区别。由于应用文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每个具体文种由于交际领

语体有关知识

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各具特点,这样,与它相对应的语体也就出现了纷纭复杂的情况。例如,作为应用文之一的书信,内容是处理事务的,一般用事务语体,但如果交际对象是至亲挚友,交际目的是要论及政事,抨击时弊,或要抒发感慨, 表达情意,就要用政论语体或文艺语体了。就是在同是处理公务的应用文中,也由于交际目的、环境、对象不同, 而形成了不同的语体分支。例如用于公文的是行政公文语体分支,用于处理机关事务的 ( 如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计划等 )是机关文书语体分支;而交际领域的不同,又形成外交事务语体分支、军事事务语体分支、司法事务语体分支、经济事务语体分支等。但是,它们共同 的特征则是在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以务实应用为准则,不追求语言的艺术化;语言风格平易、朴实、庄重,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结合叙述、议论进行综合表达 , 采用书面表达的方式。

事务语体的基本特征是:明确性、简要性、程式性。 ( 一 ) 明确性

明确,就是清楚明白,确切无误。要求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都明白确切地交待清楚,不引起误会,不产生歧义,使人读后就知道怎样付诸实践。这样, 在选词择句时就不能疏忽,不能含糊。明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准确规范

(1) 所用的词语有明确的单义性,同时,为表意确切,避免歧义,而形成词语偏正化的特点。例如:“

一、成品( 食物 )存放实行‘四隔离 \': 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食物、药品隔离,食品与天然水隔离。

二、用( 食 )具实行‘四过关 \': 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卫生部,商业部《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这里每个词的概念都有明确的界定含义,生与熟固然不同,食品与食物、药品也有明显区别。“洗”、“刷”、“冲”、“ 消毒”的要求更不一样。又如例文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潮阳县工商局缉私队“执法英雄集体” 称号的决定》,在

语体有关知识

就应分别注明是“购、销、费用、利润四项经营指标”,“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图加工和补偿贸易”。又如共青团中央《关于维护“三场” 秩序,扭转不良风气的通知》之中对“三场”就写明是:“运动场 ,剧场,游乐场”,这样的表述才能明白无误。 2.句式严密

(1) 大量运用长句。大量运用长句是事务语体表意明确的特征。长句的特点是附加成分长而复杂,具有容量大、推理严密的功能。例如,“凡在本决 定施行之日以前犯罪,而在1988 年5月1日以前投案自首,或者已被逮捕而如实坦白承认全部罪行,并如实地检举其他犯罪人员的犯罪事实的 , 一律按本决定施行以前的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全国人大《关于严惩破坏国家经济 罪犯的决定》) 这个长句从各方面对被表达的对象、内容进行限定 ,从而保证了述说的内容明白准确。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 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运用长定语限制、规定中心语的意义范围,使表达更明确、更周密。

(2) 普遍使用陈述句、祈使句,一般不用倒装句、省略句。事务语体在陈述事务、说明问题、提出要求或规定时,为了明于陈事、明于行止,普遍使用主谓完全句、陈述句和祈使句。如:“由原料到食品实行‘四不制度 \':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加工人员( 厨师 )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营业员( 服务员 )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卫生部、商业部《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 )这里,对什么人,提出什么要求,界限清楚。事务语体中即使使用省略句也都是主语承前省略,或在主语十分明确的情况下省略,从而保证说明、判断的明确性。

(3) 使用插说成分。例如:为使出版物在涉及数字( 如表示时间、长度、重量 , 面积、容积和其他量值 )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统一 ,特制定本规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 。用插说明确“数字 ” 所含的范围。又如 “考核评审了×××户省级 先进企业 ( 其中×××户同时升为国家级 )”,用插说进一步说明其中部分企业的先进级别,使表意更加明确。

3.语气恰当

公文事务语体使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注意语气的运用。语气是语言交际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它可以用来达意 ,更可以用于传情。运用语气,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受文者和不同目的来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使语言的运用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取得和谐。

(1) 语气的运用要切合文种和受文对象。例如“报告”和“请示”是上行文,就应体现组织观念,尊重上级,恳切陈辞,多用祈请语气,平行文如“函”,重在商洽,应注意用语委婉、谦和,下行文用语应质朴,既要明确决断,又要体恤下情,多用肯定或征询期望的语气。

(2) 语气的运用要切合发文的题旨。如颁布政令的要严肃 , 贺喜祝捷的 要热烈 , 表示哀悼的要沉痛 , 提出申请的要恳切 , 批驳错误的要明断 , 商洽 问题的要诚挚 , 等等。

(3) 语气的运用要切合情境。所谓情境,是指使用语言时的客观因素,如时间( 大至时代,小至时刻)、地点( 大至世界 ,小至居室 )、场合( 一定时间、地点、条件发生的情况 )以及发文者和受文者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些都必须加以注意,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语气,才能使发文取得应有的效果。 ( 二 ) 简要性

简要性是公文事务语体的基本特征。简要就是简洁和扼要。要求述事简明完备 , 简

语体有关知识

而不漏,要而不繁,说理精辟透彻,略而不失一词。简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词语精当

(1) 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专业词语。如财税金融的:外汇、证券、硬通货、税收等;商业贸易的: 流通、经营、购销、利润等; 交通运输的:抢道、超员、超载、混载等; 公安司法的: 司法权、终审权、司法补救、拘捕等。

(2) 大量使用通用词。通用词语是日常生活和信息交流中广泛使用的词语 , 富有概括力。例如例文三中 , 这类词的数量占了全文词语的绝大部分。

(3) 适当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例如: 兹、悉、妥、拟、治、系、尚、鉴等。

(4) 经常使用介宾短语 , 使表述简洁、严密。例如表目的、原因的: 为、为了、由于等; 表对象、范围的: 对、对于、将、关于等; 表根据方式的: 根据、遵照、通过、在、随着等。

(5) 使用一套常用的事务性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关系和事务处理的程序,形成惯用的语言形式。运用这些语言形式,既使表述简洁,又呈现出事务语体特具的语言风格。在公文中这些话言形式更为鲜明。 2.句式简洁

(1) 普遍运用成分共同用句 , 即利用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 , 把若干个相关的意思凝聚在一个句子里 , 使句子结构紧凑 , 语言简洁。例如公文中普发 公文的主送机关“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各单位”。又如“要 动员和教育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教育体制改革 , 发展教育事 业。鼓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离休退休干部和知识分子、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遵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 采取各种形式和办法,积极地、自愿地为发展教育贡献力量”(《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里既有主语、谓语和宾语这些主要成分的共用 , 也有定语和状语这些附加成分的共用,明显地使表意简洁。

(2) 使用“ 的 ”字短语。例如,“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 )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 二 ) 为争夺财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 ) 遗弃被继承人的 , 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 四 )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这种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短语省略了表客观对象的词语的中心部分,既简洁,又明确。

(3) 运用无主句。公文在发文单位明确的前提下,文中的主语是普遍省略的,这也是句式简洁的表现。

3.篇章严谨

(1) 主旨集中,一事一文,篇幅短小。公文的“例文”中的“印发”、“颁发”、“转发”、”批转”的”通知”, 都是一事一文,主题单一 ,内容简短 ,就是“报告” “通报”、“请示”、“批复”、“函”等也都显示出篇章的简约严谨,以适应工作处理的需要。

(2) 标项撮要,分项叙述。事务语体在对事理的阐述,或对经验、做法、措施的表述时 ,普遍采用分项撮要法,即将各层次、段落用序码标明,并把每一层次或每一段落的要点写在该层次或该段之首,既使内容简洁明了,又省却了词语的过渡,显示出清晰的条理性。总结和调查报告就都是这样。

(3) 结构简明,眉目清楚。事务语体在构篇上普遍采用这样的方法:开头直叙其事, 或提出行文的依据缘由,或提出要点,简要说明目的或结论。中段申述事理。结尾或总述归纳 ,

语体有关知识

或提出希望要求等。结构简明,眉目清楚,它排斥文艺语体常用的倒叙补叙、穿插呼应等结构方法。

( 三 ) 程式性

事务语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 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 , 适应需要 , 使事项得以迅速传达和处理 , 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程式。这些程式我们将在应用文的各个具体文种中作介绍。

明确性、简要性、程式性是事务语体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人们在对应用文的长期广泛使用中形成的,它是运用于应用文的事务语体的共性。运用这类语体的各个应用文种中由于文种的社会功用及体式的不同,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个性 ”,从而形成各个文种语体的特点,这些,要在具体运用中加以比较、鉴别。

( 选自张振昂、陈少夫《应用写作教程》 (

推荐第4篇:广告语体修辞

广告语体修辞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广告传递信息,联络关高主体和公众;广告塑造形象,构建企业通向成功的桥梁;广告提供咨询,引导人们的生活;广告宣传教育,开拓人们视野.......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较晚,对于广告的定义,《辞海》明确规定“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商品、劳务和企业信息等的一种方式,一般指商业广告。从广义来说,凡是向公众传播社会人事动态、文化娱乐、宣传概念的都属于广告范畴”。而广告语体是指为了适应广告传播领域、广告目的、任务与内容的需要而运用全民语言所形成的言语特点综合体。

广告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语体角度,我们根据广告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不同,将广告语体分为营销广告体、服务广告体、招聘广告体、形象宣传广告体和公益广告体。不同的广告体有不同的修辞特点和风格。

(一)营销广告体

营销广告包括生产资料营销和消费品营销广告。

生产资料室工农业、第三产业等领域的生产用品,产品的技术要求、规格指标要求高。其广告宣传要符合生产需求的特点,采用理性诉求的方式,从产品的质量参数、技术水平、价格档次、规格尺寸、花色品种等自然属性方面和买家从中得到的某种好处与实惠等方面

推荐第5篇:词的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总的可以分做“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例如,“惠赠”“赠送”,前者是对别人的赠与的一种客气的说法,后者则是彼此赠与的一般的说法,虽然二者均有“赠与”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启程”“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清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

在运用词语时,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色彩的词才恰当呢?

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

例如: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嫡传”“微辞”都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庄重。)

其次,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见”“接见”“谒见”“拜见”等。

总之,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各有特色,各有所宜,又密切联系。口头语体是书面语体的源头,书面语体是口头语体的升华;口头语体给书面语体注入新鲜的血液,书面语体为口头语体架起规范的骨骼。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了语体的功能,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词语的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活用,即庄词谐用,谐词庄用,这是属修辞方面的问题了。

推荐第6篇:禅语体 学习实用

“禅师体”全解读——学术青年的无数冷笑话

“禅师体”是一种于近日在社交网站上流行起来的文体。受到广大学术青年和伪学术青年们的追捧。 段子有趣,却不一定容易懂。这里就给大家汇总分享:

理科生如何一句话噎死老禅师?

1.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一张只有正面没有背面的纸回来。” 青年略一沉吟,掏出一个麦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只有一面

2.青年问禅师:“我的心被忧愁和烦恼塞满了怎么办?”

禅师若有所思地说:“你随手画一条曲线。用放大镜放大了看。它的周围难道不是十分明朗开阔吗?” 那个青年画了一条皮亚诺曲线。

皮亚诺曲线可以遍历单位正方形中所有的点,是一条充满空间的曲线

3.青年再问禅师,我的头脑却是被这种繁杂的世俗所装满,却要如何是好?

禅师说,你画一个瓶子。它总有一个尽头。你不把它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怎么装新的进去? 青年若有所思,画了一个克莱因瓶。

克莱因瓶就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

4.青年问禅师:“我现在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和烦恼,怎么办?” 禅师说:“你随手画一条曲线,用放大镜放大了看,它还有那么弯曲吗?” 那个青年写了一个魏尔斯特拉斯函数。

连续但处处不可导,也就是这货本来就没有“曲”的概念

5.青年问禅师:“我的心就像门一样, 她的离去, 将它关闭.我可能无法再爱了.” 禅师若有所思地说:“你看看这朵花, 多么的美丽.美之前, 如何让心无法开朗?\" 青年说:\"恩\".

禅师继续说:\"难道存在开的东西会是闭的么?“.\"空集\" 青年随口答道。

空集既是开集也是闭集,有没有想起高中做的的某一道判断题?

6.青年问禅师:我想要很多钱,但是又不想付出,你能教给我方法吗? 禅师微笑道:可以,但你能找到一样东西,它无穷无尽,但又不占任何地方吗? 青年默默地写了一个康托尔集。

康托尔三分点集——一个无处稠密的完备集。这是个测度为0的集;用简单的解析几何说法就是这函数图像面积为0

7.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喜欢一个姑娘,但是我和她相距千里她又不喜欢我?”

禅师浅笑,答:“得不到的就是得不到,这就是没有缘吧,你和她像两个平行线永远没有交叉点。” 青年略一沉吟,“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没有平行线

8.青年问禅师:“我觉得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没有人需要我。

禅师说:“就像你所学的数学,无论怎样复杂艰深的函数,都有适合的图形对应。你只是还没找到那个图形而已。”

青年沉思一番,提笔写下了狄利克雷函数的解析式。

狄利克雷函数,D(x)=lim(n→∞){lim(m→∞)[cosπm!x]^n},

也可以简单地表示分段函数的形式D(x) = 0 (x是无理数) 或1 (x是有理数)。无法画出图像

9.青年问禅师:“大师,在单位,他们总嫌我棱角太突出,不合群!”

禅师掏出数根圆柱铺在地上,在上面搁了一块木板,并推动它,说:“你看,轮子合作一致才能保持所承载木板的平稳前进,你能找到棱角突出的形状也让木板平稳前进吗?” 青年略一沉吟,默默地掏出一个莱洛三角形。

勒洛三角形定宽,用它来搬运东西,不会发生上下抖动

10.“我发现我的内心到处都是空虚,怎么办?”

禅师说:“一块破烂不堪的布,剪下其中的一小块,不也是完好无缺的么?” 青年默默地掏出了一块谢尔宾斯基地毯

谢尔宾斯基地毯具有自相似性,它和它本身的一部分完全相似。减掉一块会破坏自相似性

11.青年问禅师,我朋友逝世了,我很悲伤。禅师说,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物? 青年沉吟片刻,拿出一个薛定锷的猫

薛定谔的猫永远不知道它是死是活

12.青年人问大师:“四季循环,昼夜更替,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然规律?”

大师微微思索道:“你看天上恒河沙数,但它们都有自己既定的运行轨道。但凡我们能够描述的事物,都会有它自己的规律。”

于是,青年人在沙地上写出了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没有规律

13.青年:“大师,我期末辛苦准备了很久成绩却还是不好,GPA降了好多,有什么方法能让我GPA只升不降么?”

禅师浅笑,答:“潮涨潮落,月圆月缺,这世上可有什么规律是一直增长却断然不会下降的?” 青年略一沉吟,说“熵”。 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是增加的

14.青年问禅师:“大师,您能教我一个没有任何破绽的绝世武功吗?”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一没有任何特例的理论回来。” 青年略一沉吟,羞涩地给出一个超弦理论。 这个,不解释了

15.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到一种价格上升,需求却也增加的物品。” 青年随口说“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他的需求量增加。

16.青年问大师:“大师,我看不清人生未来的道路,不知道未来的某时某刻自己会是过的好与不好” 大师:“施主,佛家讲究一切随缘,随遇而安,你看那山下随风飘散的炊烟,你数得清它下一个时辰会有多少尘埃还留在那么?”

青年沉吟不语,随手写下了一个高斯扩散模式的方程

高斯扩散模式方程,用于计算大气污染物随风扩散的浓度

17.青年问禅师:“大师,为什么我有很多优点,可是别人却只看到我的缺点?”

禅师浅笑,答:“这就像面镜子,你只能看到自己的容貌却看不到镜子后面的他人。你能找到不一样的镜子么?”

青年略思考,拆下了迈克尔逊干涉仪里的半透半反介质板。 具有半透明镜反射表面和不透明漫射基底面的半透明介质

18.禅师来青年家品茶。青年问禅师:我心里好累,感觉身体好重,为什么会这样?

禅师说:你心事重重,但可知鸿毛轻几钱,泰山重几斤,万物轻重谁主——难道不是正是心所决定的吗? 青年听后,默默拿出CERN写的希格斯玻色子的报告。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解释物质为何有质量。 19.青年问禅师,我朋友逝世了,我很悲伤。 禅师说,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物? 青年摇摇头,默默地捞出了一只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理论上永生

20.青年问禅师:“我工作很努力,但事业上却没有一点成就,怎么办?” 禅师说:“九十度很热,但这样的水温,能让水沸腾吗?” 那个青年说:“我在拉萨长大的。” 海拔高的地区,水的沸点会变低。

21.禅师举着一个钵,往钵里装了一钵石子,问:钵满了吗? 青年回答:满了。

禅师说:其实,钵并没有满。于是往里又加了一些沙子:现在满了吗?

青年略一沉吟,说,还可以加氢氟酸溶解掉沙石蒸去残液,再高温熔融,最后还原成硅单质并且做成闪存装满数据。

看看人家专业学得多好

当然还有文史艺版:

22.青年人又问:“大师,我对自己过去的人生轨迹很不满意,常想可不可以倒回去重来啊?”

大师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生命就像一首歌,一个个音符顺延着展开,若是倒着奏出来可不就不成调了?不信你奏一个听听?” 青年犹疑,试弹了两遍巴赫的《螃蟹卡农》。第一遍照着乐谱来,第二遍从谱上最后一个音符倒着弹回去。听着都很动听,而且乐句主题貌似还一样,岂止一样,简直一样!

青年自己都不敢信啊,又弹了第三遍,左手弹第一遍的顺行旋律,右手弹第二遍的逆行旋律。只听两个声部对位得丝丝入扣,无比和谐!

《螃蟹卡农》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两个声部恰好是相互逆行的 曲终,大师卒。

23.禅师:世界第一高峰是哪个? 青年:珠穆朗玛峰! 禅师:世界第二高峰呢? 青年:乔戈里峰! 禅师:第三高峰呢? 青年:干城章嘉峰! 禅师:第四高峰? 青年:洛子峰 禅师:第五? 青年:马卡鲁峰! 禅师:……

禅师反攻篇:

24.青年问禅师:“我工作很努力,但事业上却没有一点成就,怎么办?” 禅师说:“九十度很热,但这样的水温,能让水沸腾吗?” 那个青年说:“我在拉萨长大的。”

大师回复:我就是这个意思嘛,换个环境试试看,会好的,亲~

25.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一张只有正面没有背面的纸回来。” 青年略一沉思,默默地拿出一个麦比乌斯环。

禅师坦然一笑,默默拿出两个麦比乌斯环,一个沿中线剪开,变成一个更大的环。但是另一个沿纸带中间三分之一线剪开,纸环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相扣的环。“年轻人,不试着打开它,怎知道它里面会有什么。”

年轻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如果沿着麦比乌斯环的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一个比原来的麦比乌斯环空间大一倍的、把纸带的端头扭转了四次再结合的环。动手做这个实验就知道了 片刻后,禅师颇为纳闷自语:“不要以为就你学理科!”

26.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喜欢一个姑娘,但是我和她相距千里她又不喜欢我?”

禅师浅笑,答:“得不到的就是得不到,这就是没有缘吧,你和她像两个平行线永远没有交叉点。” 青年略一沉吟,“黎曼几何” 禅师道:活该没有女朋友!

27.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你听说过安利么? 与时俱进了。。。

27.青年问禅师:我总是和我的兄弟们合不来,他们讨厌我,我也讨厌他们…… 禅师微笑,拿出一根筷子,递给青年:折断它…… 青年接过筷子,很轻松地就折断了。。。 禅师浅笑,拿四根筷子,道:将它们一起折断。 青年接过筷子,很轻松地就折断了。。。

禅师又拿出四十七根筷子,青年抢过来,一扭把它们全部折断。。。

禅师沉吟片刻,快速结印,一记大慈大悲千叶掌劈死了这个青年!

推荐第7篇:网络新语体的传播

网络新语体的传播

——以“淘宝体”、“凡客体”为例

摘要现代网络语言颇具声势,促使网络出现了形式各样的新语体,并且这些新语体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网络新语体是如何为群众接受并流行起来的,论文从构成新语体的语言、心理认知和传播的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新语体的传播。

关键词网络新语体传播淘宝体凡客体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达进而促使网络语言快速的发展起来,并顽强的生长和繁衍。尤其是近来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新语体——“淘宝体”,在众多网络流行语中脱颖而出,并滋生出一系列的网络语言体,这种语体的并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在我们生活中传播。下面就以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新语体“淘宝体”和“凡客体”为例进行分析:

一、颇具“亲和力”的语言

“淘宝体”本是淘宝网上网点卖家与网购顾客之间交流用的一种语言,是网络语言的新变体。常见的字眼有:“亲”、“包邮哦”、“好评哦”。这种看似直白、口语化的简单的语言,却为人们接受并频繁使用。在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发送“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这条颇为另类的录取短信就是用上了时下最流行的“淘宝体”模板,到2011年8月1日上午,一则关于外交部微博“淘宝体”招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从“淘宝体”被社会各界疯狂的模仿和使用的现象可以看出,“淘宝体”的模仿和借用,大多数是借用了“亲”和“哦”这些字眼,“亲”是由“亲爱的”略缩来的,一般用于情人和夫妻间,表示对对方的亲昵和爱意。现在“亲”成为卖家对买家的称呼语,具有亲切、可爱韵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不知年龄和性别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系是不真实的,卖家为展示诚信度和消除买家的疑心,拉近卖家和买家的距离。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期,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块帆布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凡客体”原是凡客诚品(VANCL)广告文案宣传的问题,该广告本意是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个性形象。“凡客体”最为出色的是采用排比句式、自叙的方法,因为其另类的手法招致不少网友的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的帖子,“凡客体”传播声势浩大。“凡客体”采用排比句式,随着一句一句的铺展开,语气逐渐加强,给了一股说服力和感染力,仿佛代言人话语就是围观者自我

话语,最后在脑海转换为自我彰显个性的语言,也可以说这就是“凡客体”的“魔力”。

二、“感同身受”的心理认知

“淘宝体”频繁使用“亲”、“哦”等字词,不仅是为标新立异,更多的是针对买卖平台上的种种不良记录,卖家更多的考虑买家的心理顾虑,所以,站在买家的立场上,卖家使用“亲”、“哦”这样亲密的词语,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实际上是使用可心理战术,对顾客采取软手段,买家在糖衣炮弹的轰击下,买卖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凡客体”本意是戏谑主流文化,彰显个性;这正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以及80、90年代的时尚的追求,并且“凡客”的形象代言人韩寒和王珞丹正是游走在主流文化边缘的艺人和名人,现代青年人容易把代言人的形象认知为自我的形象;“凡客体”文字明显的彰显“我”的形象,并且,层层递进,一个“我”的形象屹立眼前,成为围观者竞相效仿的对象。

三、“病毒式”的营销

病毒营销原是“口碑传播”,就是信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互动、传播,后来发展为“蜂鸣式营销”,即当一位消费者与另一位消费者谈及某件商品,这种资讯是快捷的,个人化的,也是可信的。后来因为网络的普及,“蜂鸣式营销”在网络上迅速发展为病毒营销,就是消费者在获取信息后本能地将信息传播给其他消费者,在借助网络这一载体下,信息不是简单的扩散,更像是病毒一样地爆发。“淘宝体”和“凡客体”的传播像是病毒传播一样,并且伴有网友的恶搞,具有娱乐性,更加吸引广大网友的眼球,同时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 [1]

四、结语

网络的普及使用网络新语体产生,并由于网络新语体越来越富有生活的气息,为人民生活带来利益,网络新语体得以快速发展并传播开来,这其中围观者起到推动的作用;并且,从网络新语体“淘宝体”、“凡客体”的发展趋势看,这种源于网络的语言会渐渐的生活化,也极有可能转变为新词语。

参考文献

[1]论“凡客体”的流行语病毒营销在信息传播上的差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0)

推荐第8篇:小学班会教案设计

小学生“会生活”主题班会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争做洗饭盒小能手”的活动,强化学生上一个月培养的“合作”意识,引出这一个月的“会生活”意识;通过“学会系鞋带”的活动,提高学生“会生活”的能力;通过配乐朗读父母寄语,增强学生“会生活”的自信心。 主题阐释:“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提出要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本次班会通过两个小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逐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饭盒、水盆、毛巾、洗洁精,与食堂阿姨、家长进行沟通,动员其加入班会活动;学生准备鞋带、父母寄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个月我们摘下了“合作”星,今天呀,老师就想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合作了?

二、争做洗碗小能手

接下来进行我们今天的第一个游戏“争做洗饭盒小能手”。(出示ppt) 今天老师请到了食堂的阿姨来给我们做评委,大家掌声欢迎。

老师已经提前给同学们分好组了,接下来的洗碗活动就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位同学洗自己的饭盒,遇到问题组内同学一起解决,洗好了互相检查,小组的饭盒都干净了就坐端正,评委会过来打分。同学们都听明白要求了吗? 现在,老师宣布,比赛开始! (播放音乐)学生洗饭盒。

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评出洗得又快又好的小组。

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阿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做我们的评委,让我们再次掌声谢谢阿姨,好吗?

老师有个问题想要问问大家,为什么阿姨给xx小组打了那么高的分数啊?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ppt总结。(用得时间短、洗得干净、组长组织得有序„„)

三、学会系鞋带

同学们在刚刚的洗饭盒比赛中表现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想要教你们怎么系鞋带,你们愿意学吗?

拿出准备好的鞋带,一步一步地教学生系蝴蝶结。每进行一个步骤下台巡视每一位学生的完成情况,辅导不会的学生(老师或会的学生)。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老师教的方法,而且呀,老师还知道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系鞋带的方式,谁愿意上来给我们分享分享呀?

四、朗读父母寄语

其实呀,生活就是由这一件件简单的小事构成的,同学们觉得现在自己可以获得“会生活”的星了吗?

刚才有些同学还是不太自信,觉得自己还搞不定生活,可是,老师课前与同学们的家长沟通过,发现爸爸妈妈对你们充满了信心,下面老师就读几封爸爸妈妈给你们的信。(配乐朗读)

五、教师总结

老师首先要恭喜同学们又获得了一颗“会生活”的星,来给点掌声表扬一下自己。然后呢,老师想说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没有同学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同学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就能成为“生活小能手”

推荐第9篇:小学作文教案设计

小学作文教案设计

[小学作文教案设计]小学作文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未来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小学作文教案设计。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资料链接

回顾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介间协作的方法,使学生的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吧!

2、师:未来我们穿的衣服可以根据人的体温自己调节温度,人们不用为增减衣服而烦恼。

三、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师:这次作文应该选择怎样的事物来写?

2、生: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

3、生:总哪些方面来展开想象?

4、师: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5、这件事应具备怎的特点呢?要有新特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6、讨论、交流,确定细作材料。

四、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身边的趣事,共享资料,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五、习作方法

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进行指导。

1、注意你想发明的东西的样子、特点、作用。

2、可是当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

3、想象要大胆、合理。

六、佳作赏析: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这是未来的一天,夜幕刚刚降临,我们全家正在吃饭,我们说说笑笑。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突然,收音机里传出一条消息“今晚21点45分广州市天河区将发生7-9级地震,请大家做好准备。”表妹听了,高兴地手舞足蹈,说:“地震,地震你来吧,我们已经不害怕你了。”说完,表妹就按了一下抗震的按钮,我们便又欢乐地吃起饭来。原来我们现在的房子是用新型的智能化材料做成的,它融合了微电子、信息生物等新型材料。每家每房都装上了智能化控制设备。它不但能抵抗地震的侵袭,还能抗击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真正地保护我们。

片刻,我家的房子慢慢地离开了地面。整个天河区的屋子全部都飞到了空中。21点45分,地震果然来了,只见天摇地动,山呼海啸,但我们在空中如在平地上一样悠闲自在。

半个小时后,地震停了,我们的房子才慢慢落下来。整个天河区依然宁静,有序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哈,智能化房子可真好。

七、开心练笔: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八、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推荐第10篇:《坐井观天》小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导入。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思考: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生答思考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己来读懂。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21页,自己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比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学生评议。

四、第一次争论。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朋友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辩论赛,同意吗?

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学生交换位置。

五、再读课文,找出有力的证据。

为了证明自己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对吗?

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六、第二次争论。

1、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及时指点。

七、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朋友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分,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

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

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八、角色换位。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又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朋友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九、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青蛙图 天 小鸟图

不过井口那么大 多 无边无际

第11篇:散步小学教案设计

一、朗读

朗读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这一次要试试这种能力。

二、跳读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么样。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样。

第三遍注意母亲性情怎么样。

第四遍注意儿子性情怎么样。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像,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像。

三、谈谈整体感受

既要展开,又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四、内容研讨

研讨方法:质疑;提问;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引导法:先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再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导法:抓关键因素;学习从个别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五、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对称的美。

六、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2、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七、比较阅读

《散步》与《三代》。

第12篇: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思考: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例:“堪称”“号称”“美誉”

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03年08月20日15:00 深圳晚报

相关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3 鸟的天堂

(开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几位擅长绘画的孩子,根据上节课初读课文的感受,一起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点评:根据本课特点,创新板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

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默读课文)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的“榕树”上增添了“一簇簇绿叶”。)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指黑板上的画)孩子们,你们看,这长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他刚才为我们介绍的“气根”,这直直的根就是由气根长出的支柱根。

生:那这榕树之所以能“独木成林”就是因为长着这些“气根”,难怪课文中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榕树的壮观的美!

师: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点评: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点评: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来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请了两名学生后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非常投入感情地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想来读一读?

(请了4 名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

我们一起读7、8 自然段。

(师生一起配乐朗诵7、8 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把7、8 两个自然段记下来。可以按作者怎么写的这个顺序记,可以看着插图记,如果自己有更合适的记忆方法那也行。我们看看哪些孩子更能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把这两个自然段记下来。

(生练习背诵)

(点评:积累语言。)

师:会背了吗?

生:会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生一起背诵7、8 自然段)

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到这种程度,真是挺不错了!今天回家以后再练习练习,相信会背得更熟练的。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师:我们继续拍掌!

(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看孩子们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朗读课文12、13 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读书读得多带劲呀,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快乐飞翔。美术课上,我们也画了各种各样的小鸟,来,让它们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画的小鸟贴到黑板上的大榕树上)

(点评: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了美术课的资源。)

师: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生:我画的是小鸟的一家,鸟妈妈正在给鸟娃娃喂食,鸟爸爸在一旁很开心地望着母子俩。

生:我那只小鸟在大榕树上自在的飞来飞去,想找几个伙伴一起做游戏。

生:我的那只啄木鸟正在履行“医生”的天职,在给大榕树捉虫治病。

生:还有的小鸟在一起追逐嬉戏,玩得特别高兴。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孩子们,大榕树上增添了这么多(指黑板上的小鸟)新伙伴,当然就更热闹了!课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12、13 自然段)

师:(生刚读完描写画眉鸟的句子)你们看,小画眉来了!

(多媒体播放小画眉站在树枝上兴奋歌唱的情景)

师: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心中有很多感受。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很多,我们看一看。

(多媒体屏幕上打出):

假如你是这只小画眉鸟:

1、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2、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编写歌词,唱一唱。

4、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5、………

师:如果自己还有其它表达感受的方式,那也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准备,师帮助指导。)

(点评:1、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2、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师:哪只“小画眉”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写了一首诗。“天空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溪流是鱼儿的家,榕树是小鸟的家。我们在家园里快乐歌唱,我们在天堂里幸福成长!”

师: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吗?

生:是的。

师:第一次写诗就这么精彩,看来你挺有这方面天赋的!希望能读到你的第二首、第三首诗。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我想对大榕树说:“美丽的大榕树啊,你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你的怀抱中自由地生活。你看,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我们飞翔,我们歌唱,我们舞蹈。我们感谢你啊,大榕树,你是我们的天堂!”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站在树枝上休息的时候,看到鸟妈妈正在教孩子学飞行。鸟孩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飞着,好多次都险些摔下去,鸟妈妈耐心极了,一遍又一遍地教小鸟保持飞行中的平衡。我看到这一切,兴奋地叫起来:“鸟妈妈真好,真好!”

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画眉,为我们讲了发生在鸟的天堂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我写了一则顺口溜:“我是一只小小鸟,呼朋唤友来玩耍。希望巴金赶快来,描绘天堂好风光。”

师:哟,难怪巴金爷爷写了这篇《鸟的天堂》,原来是你这只小画眉把他请来的。

生:我这只小画眉是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的:中国足球队出线了!中国足球队冲出了亚洲,走向世界了!大家快来替他们开个庆功会!

师:这只小画眉还是个足球迷呢!

生:“我有成千上万的小伙伴在大榕树上生活,我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希望人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

师:是啊,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生:我想为大家唱一支歌,我配的是《小松鼠》一歌的曲子:“大榕树长得壮,绿树叶,发新芽,任嬉戏,任玩耍,森林大树我们的家。大榕树,长得壮,各种鸟儿来安家,花喜鹊,黄鹂鸟,欢欢喜喜齐歌唱。”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只小画眉的歌声怎样?

生:真好听!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4、、

由再

准次

备指

,名

交作

调流

整 。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

5 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

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

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

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

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6 爬山虎的脚 设计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

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

时事

物教教教

的学学学、

习重难准

惯点点备

。 : : : 。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排

1 、熟2

学读

课、

习,给

初会

解字

课分

第标文新

一内词段

课容

时 : ; ; ;

学、

生课

3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学导

谜过

课语

: : :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

你 能七说

、说教你 六

(、、

四教1(2

学看

第到

二的

1)

你人学

小第、)觉来

二、三学习检、四

2、第3查

预出、

默2组一默这得2段叶

(子一爬

讨段

5、习示

:学学

读、论

分(读

段虎、第是

2怎

自样

段第、讲有

课对对

爬习习

分情1

况自思了什

什么提然的

段吗特

爬课山目

虎标生生山题的

、字字思

段、

汇然考么点报段

虎了的质解自

新词考脚疑情

况读》

。 。 ; 。 词 。 : 。 。 ) : ? ? 问 ) ?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写 片

习一 第 三三

好 段

教教片

学学

难准

3、

第3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法点备

设质

疑习计

。 3 :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25爬山虎的脚

第标法点

叶课

子 时 : ; : ; : :

刚长出:嫩红--→嫩绿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复二

段、习

教:

检、。学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学练导(习

出第习

3入

示3过(

投课

学自影

程片

出文标然

: ) : ) 段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

出脚

。 。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一

点三

14、

这?

学一

自(习、

第自然

段注

4由

什意

然么

。 ? ) 段 。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7触

--→

5、

指巴

导--→

拉齐

朗--→

贴 读 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

,10四2就、

要这、、

不一教同

断自

然学桌

地段第讨

论长主

出要

5、新讲

了自汇脚什然报。么

) ? 段 。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第三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 、评八

六学、

生课的

、一外

观作

质察

日业

疑 。 :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7 教

设山

虎计

: 脚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触--→巴--→拉--→贴

住第的

宅 课时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其本

“—”观

三 领 二

教教

学学

重过

点程导

: : 入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余?、画、、

角初( 读出课学好

斗板文

、书,有

形色

了生唱:解关歌蟋蟋

蟀书、蟀住句象读

宅建

的的子空住

样宅住子

) ) 宅 。 。 ) 。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

骤“

四、

3、粗随、再糙

我读、

想课简遇

了文朴

解一,

下找

各出、安

评生耐

委词烦

的,、”

水讨宽

平论敞

。 。 。 。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

、而干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

把2

一每、4生、一学、:

教了个生

特自讨小

蟋解点由论蟀读、住3

达、

培教养

学 看

出 学方生学难学蟋用课

蟀一文比宅

朝个,较着过住词找

宅概特住阳

观重

程的括点宅光

并特(

向出概特来括点阳

法察

的点习

第的

? 课时

: 。 。 : : : 点 。 。 。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

2解

蟋、

蟀读

后怎

样再

比房

的 。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蟋蟀

不断

修整

住宅。 ……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对 这 种三精工神、

的换

敬角

佩色程赞

扬,

的指

了思导

想说感

情话

。 。 。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1五

2、、、、深看看以

下入学

了生文两

解收章题

,集

的,任

认图做选

一识片练道蟋资

蟀料习做

。 。 。 :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我非常喜 欢

这附

只:

小板

花书

猫设

。 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16*母鸡 学习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一1 交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流

交课

2流收

见集导

的闻关入

,于

母新导鸡

入的

见课

新闻

课 。 :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

品1 评母再另

1 (外一二师

1生)篇

、共圈

出同生文

章自制字

定词《

母读阅,

读读

准鸡自目字

标音》

。 悟 。 。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自三鸡读

之主

阅、长课

短文读

,汇,,

会小边

读报作组

者讨边

批交之

喜论注

。 流 恶 :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

发生

了变化

3 四同、1 ,

找语(

2 组

合分

作辨思一

4)全,褒有考读

句班感贬

情,

讨读

交朗积

读累论一

括辨

流课

文词析

。 : 。 。 语 : 。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

五学 2、习

分反赏课

回析

摘味名

抄,

走的小

近方节

语老法

。 舍 。 :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步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18 颐和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

1 学习难点:目标

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

1、

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

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

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

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

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21 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 ——4 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3*卡罗纳

教学过程:大概44分钟,时间把握好。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

1、师: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A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B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卡罗纳

2、师生问好。(按序发下复印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5分钟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生阅读,师巡视)4分钟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生(控制在2-3人)读,师点评。(A、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很标准。B、准确,响亮,请坐!C、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好吗?D、你的声音真美!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1分钟

都能写准确了吗?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6分钟)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画上一些记号。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围绕第一自然段研读课文16分钟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找了以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5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是()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A、(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2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朗读体会。

B、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3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C、朗读体会。1

D、(1)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他此时想起了什么?

5(2)为什么这么肯定?

(3)朗读: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五、小结4分钟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纳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我们502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板书:爱)

出示课件,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六、内化拓展10分钟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

庄重

严肃

爱!

热情

第13篇:政务微信语体特征探析

政务微信语体特征探析

摘 要: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政务工作的新窗口。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语体学的角度对其语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主要从严谨庄重、平实俗白、开放与灵动的角度分析语体特点,以为更好地开展政务微信服务工作。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微信;语体;语言特点

为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对地方政务信息公开的一系列要求,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其中政务微信是政府及其他社会机构等利用微信向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公开、实行政务信息互动、实施实时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移动信息平台,作为政务公开的新窗口逐步被大众所认可。为更好地促进政务微信的发展与完善,一些学者从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具体深入分析的还较少。本文拟从语体学的角度对其语言风格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的促进政务微信的语言使用,达到更好的宣传、传播效果。

王德春等认为:“语体就是一定语境类型中形成的,运用与语境相适应的语言手段,以特定方式反映客体的言语功能变体。” 黎运汉认为:“语体又叫功能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体系,是运用词汇、语法、辞格、语音手段、及话语组织等语言材料、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体”。 笔者认为语体是依赖于语境形成的言语综合特点。且根据不同的语境类型可以分出不同的语体,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对语体分类,个人较赞同黎运汉的观点“语体可分为谈话语体、书卷语体和交融语体。书卷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学语体和新闻报道语体……” 。

政务语言属于书卷语体中的公文语体,“国家政党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成员在党政工作、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政策性、法定性、权威性、实效性的语体”。 政务微信以微信公众平台这种新兴的网络自媒体为媒介;交际对象为具有一定未知性的网民。故政务微信因特殊语境,使其继承公文语体本质属性的同时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严谨庄重、平实俗白、开放灵动。

一、严谨而庄重

政务信息的传达不容许有差错,否则将影响工作的进行。政务微信语言的写作者代表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使得政务信息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这要求其语言追求准确严谨、庄重严肃,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维护政务机关的权威性,确保政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务微信语言追求严谨性这就要求语言的使用准确严密,没有漏洞,经得起推敲,避免信息失真。这表现在用词的准确上,如:

“今后……原则上给予……奖补。”(沧州共青团)

“在地铁施工期间,公交于11月5日开始临时撤销……。将……临时迁移……,对……临时撤销该站位。”(石家庄共青团)

上述第一例是关于乡村改造和新建民居的补贴措施,其中“原则上”在这里运用的恰到好处,表达的意义为按规定要补贴1万元到4万元,但是如遇特殊问题要特殊对待,这就体现了语言为政策所营造的灵活性,凸显了表达的准确性。例二中用3个“临时”,与文中“在……期间”相呼应,“临时迁移至”与“迁移至”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该行为的临时性,消除民众疑惑。这些都突显着政务微信用词在意义与程度方面的准确性,展现了政务微信语言严谨的一面。

政务微信同样注重语言表达的完整以逻辑性,加深其语言的严谨性。如“阳光黄骅”2016年11月1日发布的有关应急响??的通知中长句多、短句少,用多个介词短语做状语阐释原因,内容表达完整,逻辑严密。用户能准确理解预警原因、时间及采取的措施。另限行区域表述明确,“不含”消除用户对限行区边界的疑问。准确地传播信息,得益于政务微信语言的严谨性。

政务微信传播主体代表国家党政机关,有史以来政务信息大都通过书面文字传播,使政务微信语言注重追求庄重的格调,主要表现为使用规范的书面语,惯用语、成语,适量使用文言词语,提升语言庄重典雅的格调,如:

民警驱车把她安全送到家人手中。(沧州交警微发布)

黄骅六旬环卫工拾金不昧,善举传递正能量。(阳光黄骅)

给公众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邢台交警)

上述例子“驱车”相比于“开车”增添了文气,更加典雅;“古稀”、“六旬”等带有文言色彩的词更有文化底蕴;像“拾金不昧”、“呕心沥血”等成语的使用,还有像“敬请谅解”、“为盼”等公文惯用语的使用,使得政务微信语言具有庄重文雅的特点。政务微信语言的严谨性与其庄重性相辅相成,严谨中透露端庄持重,浓厚典雅中又有严谨。

二、平实而俗白

政务语言对平实性的追求是由于政务信息传播目的及其实效性决定的。政务微信同样追求语言的平实性,以保证用户及时、准确地接收到信息。这就要求在语言表达上力求质朴、平顺,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艺术化;在表达方式上要避免委婉含蓄、曲折幽深,力求平铺直叙,通俗易懂。如“廊坊交警”2016年11月1日发布的一则有关取消一服务电话号的通知,表述言简意赅,直言其事。先表达用户对其车管所关注的谢意;后阐述暂停该号服务的原因,表达歉意;再说恢复时间。中无赘余话语、婉言华藻,只是简洁、质朴的言辞,使用户一目了然,达到了很好的政务信息传播效果。

一般来说,传统政务语言对方言词和口语化色彩的表达等有所限制。但因政务微信面对的网民知识背景具有一定的未知性,且“快餐式”阅读成为主流,使政务微信吸收了大量口语词及口语化色彩表达;政务微信一般针对该地区的网民,促使方言词的大量使用。这使政务微信语言平实直白,具有地方特色。如:

聚焦啦~~快来围观咱团组织的最新活动!(沧州共青团)

这个小村不得了,拿着“小本本”就能领村里的分红了。(道德青县)

严杰,亚克西,我们的好巴郎!(最后一公里)

像“咱”等口语词及“啦”、“呦”等富口语化色彩的语气助词在传统政务语言中少之又少,因政务微信以开放、轻松的网络环境为依托,再加之“亲民”的社会语境的要求,使政务微信吸收了一定量这样的用语,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适应特殊语境,受到一致好评。像“小本本”这样的充满口语化色彩的叠音词语及“巴郎”充满地域色彩的方言词语起到了同样的作用,通俗直白,贴近用户生活。

除词语选择外,语法方面同样也凸显政务微信语言的俗白性。从句子成分来看,政务微信语言中有着大量的独立语,如:

天?龋∷?们居然把蔬菜大棚用来养鸡(最后一公里)

快看!他们快把贼给抓光啦!(平安北京)

千年古镇成了不夜城!走,去彭城逛街赏景去(微观峰峰)

像上述的“天?取薄?“快看”、“走”均属于独立语。其中前两者表达实在意义,后两者则只表语气情感。在这些句子中去掉独立语意义同样完整,但加上后则显得更加口语化,使原本严肃的政务信息生活化,语言更加通俗直白,用户易于接受。

从句子语气类型来看,政务微信中问句占很大比重,如:

发生了什么?让远嫁到新疆的她说啥也不愿意离开!(最后一公里)

车牌丢了手写一个?错!告诉你该怎么做!(河北公安交管网)

《马克思是个90后》火了!谁说青年不爱马克思?(河北共青团)

这些起吸引、强调作用的问句,使传播主体仿佛就在民众眼前,以贴心朋友的形象在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轻松活泼,通俗直白。如“注射问题疫苗可获10万赔偿??假的,别信!!”如换成“注射问题疫苗而非可获10万赔偿”就少了那份轻松俗白和几分亲切性。

三、开放而灵动

一般来说,传统政务对网络用语有很大封闭性。而政务微信以网络为依托,以网民为对象,须适应网络环境,故不免吸收一定的网络用语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就凸显了其语言的相对开放:

我市两位警察蜀黍入选“中国网事?感动河北”。(邢台交警)

喜大普奔:火车站丢失的孩子找到了!(故城交警微发布)

运动ing:……全民赛场动起来!ing(山水怀柔)

听说最近无数峰峰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峰峰微观)

上述“叔叔”的网络谐音词“蜀黍”的运用给原本平淡的信息增添了几分诙谐与趣味;网络热词“喜大普奔”为“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在此以简洁流行的方式表达激动;“运动ing”借用英语语法中“ing”表正在进行的意思,在此更加直观形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红遍网络的流行语,在此借用来吸引网友。

因网民对省时、经济和幽默的追求,不同符号的组合使用在网络语言中层出不穷,政务微信语言对此也有一定量的吸收:

为了那美丽!义井镇的拼劲儿也是没SEI啦~~(峰峰微观)

看+品+演+赏+玩+淘+拍=青县第二届旅游文化节(道德青县)

人多门票贵,小新提前带你免!费!玩!(国资小新)

可见,政务微信语言中有很多多种符号组合使用的情况。如汉字与英文字母、英语单词、数学符号、标点符号、其他等符号的组合使用,使得政务微信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表达得更加直观与丰满。

政务微信语言的俗白性及开放性使得其语言显得生动灵活,促成其灵动的特点。其灵动性还主要表现在修辞方面。传统政务语言中求简洁平实一般少有修辞,但政务微信为适应网络语境及“亲民”的社会语境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排比、反复、双关、化用等,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但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符号修辞。

网络社交的发展促成多语码组合使用形式的普遍,如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每种语码的使用都产生独特效果。在政务微信中较有特色的为表情符号及标点符号,有着很好的修辞效果。

政?瘴⑿胖惺褂昧艘欢?量的表情符号,从最初的emoji到图片表情再到目前流行的动态表情都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如有的用三个睁大眼睛,双手托下巴的emoji表情表期待,直观形象;有的表述干警获奖,加一组正在鼓掌的动态emoji表情,既表达庆贺又增添趣味;有的运用一个吃惊并带有疑问感情色彩的漫画表情来突出强调文中信息等等。运用表情符号与文字符号相配合,形象直观,达到修辞效果,塑造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的政务传播主体形象。

除上述符号外,标点符号在政务微信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表达语气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使政务微信语言活泼而又富于情感。如:

挡风玻璃雾蒙蒙,咋整?!知道这些关键时刻能保命……(故城交警微发布)

我市一男子酒驾出招“巧”躲交警罚款??!!真猛……!(邢台交警)

“英国大阅兵”?!这画风变得有点快~(最后一公里)

在政务微信中存在着大量的标点符号连续多个使用、混用的现象。叹号一般表达惊讶、赞扬、愤怒、伤感等较强烈感情;问号一般提出问题,多个问号连用,加强疑问的语气;运用省略号欲言又止或者拖长语气。标点符号的多重组合增加了语言立体视觉效果,让人不自觉得脑补出相应的情感,表达直观立体,丰满形象。

此外政务微信还大量使用连接符“~”如:

是谁~带你~来到~我身边~~~(最后一公里)

为了那美丽,义井镇的拼劲儿也是没SEI啦~~(微观峰峰)

连接符“~”的使用,增加了政务微信的口语化色彩,并增添了几分动感,也更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能感受到亲切的情感表达。

四、结语

传统政务的任务为处理政务,其语体性质应为实用性的应用语体,这使其语言追求严谨、庄重、平实以维护其权威性及其约束力。政务微信与传统政务有着一致的目的――处理政务,决定其具有传统政务本质属性,力求严谨、庄重平实。但政务微信以网络为依托,对象为未知网民,使得其语境不同于传统政务,形成独特的语体特点。为适应网民阅读速度的加快,及“亲民”社会语境需要,政务微信语言有独具特色的俗白性,为吸引网民关注,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政务微信语言吸收大量的网络用语及用法,展现了其开放性的一面。此外政务微信中出现了一定量的修辞手法,最突出的为符号修辞,营造了轻松、愉悦、亲切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造就政务微信语言的灵动性。

综上所述,因独特的语境以及社会语境,政务微信语言在用词、语法、修辞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对传统政务语言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适应自身的开拓,形成独具特色的语体特点――严谨庄重、平实俗白、开放灵动。

作者简介:何英楠(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语言学。

第14篇:公文写作应遵守语体规范

公文写作应遵守语体规范

所谓语体(a register of language)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语体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因此,语体学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法律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七种。

一、区分口语与书面语。语文准确来说应该是指口语与书面语。因此口语中有可能出现用词不当、句子不顺、次序颠倒、前后脱节、以及重复遗漏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通过书面语可以完全避免。

二、区分书面语体内部的不同类型。口语、书面语各有不同类型及语体风格,公文写作要运用事务语体,特点如下:

在词语上,名词、动词多,形容词、代词少,副词、介词比较固定,拟生词、语气词几乎不用。

在句式上,从功能上看,公文的陈述句、祈使句多,疑问句很少用,感叹句只用于少数文体末尾,用来号召、祝福。从结构上看,公文句子较严整,主谓句、动宾句多,兼语式多,介宾短语多。

在修辞上,公文修辞格的类型很少,使用频率也较低,使用的几种修辞格较简易。如比喻、比拟、夸张手法限于常见的流行词或短语上(如文山会海、钉子户、保护伞等)。对偶、排比句式较常见,但结构比较宽松(常用数字概括法,例如一个中心

第15篇:感恩“无语体师”活动总结

感恩“无语体师”,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遗体捐赠中心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无语体师”感恩系列活动。从而每年都会举行此活动,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同学们在学习解剖知识时学会尊敬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于2010年11月15号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全体同学以及班导生在解剖馆举行“无语体师”感恩活动,此次“无语体师”感恩活动由于淼之学姐主持。

活动开始学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了这次活动的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流程以及此次活动的意义。在学姐的叙述之后,全体在场人员进入默哀阶段。此时此刻,所有的人都是以真挚,尊敬的心态和崇敬的态度为我们的体师默哀。在默哀过程中,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这些我们知道名字或者不知道名字的“无语体师”,感谢他们奉献了他们宝贵的身体来供我们学习和获得在理论上我们无法获得的知识,同时也感谢他们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虽然默哀的时间很短,只有30秒,但是从每位同学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无语体师”的尊敬和敬畏,也不难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无语体师”的感恩。在默哀之后,进入献千纸鹤阶段。同学们将他们精心准备的千纸鹤送给我们的“无语体师”,在场的同学希望我们尊敬的无语体师的完美的灵魂可以到达他们心中的天堂,也希望所有的“无语体师”的美丽灵魂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归宿。

所有的同学献完他们的千纸鹤之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对于这次发言,班上也进行了一场评估,在众多同学中选出同学作为这次活动的学生代表来发言。同学富有感情的发言表达出了所有同学对“无语体师”的感恩;表达了同学们对于所有“无语体师”生前和身后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的崇高敬意;表达出了同学们对于“无语体师”摒弃世俗和偏见,毅然的将他们的身体捐献给社会的敬佩;表达出了同学们对于“无语体师”将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的赞赏;也表达出了所有同学对“无语体师”的美好祝福……

此次活动的举行也存在着不足,那就是活动的时间太短,或许我们用再多的时间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无语体师”的尊敬和敬畏之情。但是如此短的时间实在是无法表达同学们对“无语体师”的感恩和崇敬。另外有一些不足就是,可能因为时间安排比较紧,又在中午,所以部分同学来的比较迟,在活动中有些慌慌忙忙的,但是这对于此次活动的影响并不大。

此次活动的举行,目的是让我们学会多多的感恩。同时感恩那些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服务而没有说过一句话的“无语体师”,我们的“无语体师”用他们的身体向我们展示人类身体的奥秘。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以后施展的是仁术,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的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要感恩那些“无语体师”,虽然那些“无语体师”无声,但是无声却有情,我们应该永远的记住他们,记住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我们的学习做出了无声的奉献。

这次“无语体师”感恩活动举行的很成功,并且活动的真正目的达到了。我想通过这次“无语体师”感恩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又让同学们学会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以及珍惜生命。

———大医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

第16篇: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教学单位

语言文学系

存档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学生姓名

万利

学生学号

2100124127

专业名称

广告学

指导教师

汪又发

2013 年 11 月 22 日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内容摘要: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广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广告文案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而广告文案的语体更是被人们日渐重视起来。关于广告语体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广告语,发挥文案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更能让我们意识到广告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符号,开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文章结合广告文案语体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来的风格特征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文案;广告辞;语体发展

On the ad copy language style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dvertising in the social life of its growing importance, advertising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discuion, and advertising copywriting genre is growing by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it.About Advertising stylistic research will not only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logan,copywriting play i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ra of commodity economy, but also allows us to realize that advertising has been used as a new type of cultural symbols,began to affect our lives.In combination with ad copy stylistic development status,as well a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in-depth study.

Key Words:copywriter; ad language; ad copy stylistic development

II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目 录

前言 ··········································································································································· 1

一、语体、语体风格以及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 1

二、语体风格作用于广告文案呈现出来的形式 ····························································· 2

(一)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 2

(二)新颖奇特,创意无限 ························································································ 3

(三)幽默风趣,意犹未尽 ························································································ 5

(四)情感渲染,引起共鸣 ························································································ 5

三、不同情况下的广告文案语体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 6

(一)广告受众不同,其要求的语体风格不同 ····················································· 6

(二)不同媒介下的广告文案语体风格不同 ·························································· 7

四、当下广告文案语体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 8

(一)凡客诚品的“凡客体”风靡 ··········································································· 9

(二)聚美优品“代言体”的流行 ········································································· 10

五、广告文案在语体风格上的突破与创新 ··································································· 13

(一)从物本到人本 ··································································································· 14

(二)从吸引到共鸣 ··································································································· 15

(三)从劝服到对话 ··································································································· 16 结语 ······························· 17 参考文献 ································································································································ 18 后记 ········································································································································· 19

III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一、语体、语体风格、广告语体风格。

所谓语体(a register of language)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前苏联语言学家维诺格拉陀夫曾在《语言风格与风格学论文选择》一书中指出:“语体是社会所意识的、在功能上被制约的、内部相结合的、在某一全民的、全民族的语言范围内运用、选择、组合语言交际手段的方法总和”。

语体是历史发展的现象,它的形成和存在是为了一定的交际需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介质层出不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关于语体风格,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一,语体及其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形成都由交际功能所决定。具体说来都与特殊的交际交际目的、特定的交际对象、特殊的交际场合有关,也就是语体风格的表现受到这一系列的制约。其二,语言的的格调和气氛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是由全部语言要素、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所形成的的总和。广告语体风格的形成是由其交际功能决定的,因此广告语言有必要呈现出简洁性、新奇性、及感染性的风格,这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味道”,如果没有这些,广告语言就难以适应特殊的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而这种特殊的味道又有别于公文、科技、文艺等语体味道,有独立的个性。广告语体风格在形成过程中也吸收这些语体风格特征要素,一旦形成后则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广告语体风格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事实证明,广告文案及其语体风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是由广告交际功能

第 1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的需要决定的。而广告语言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还在于其独具特色的语体倾向。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我国广告的长足发展,广告语言有了较大变化,广告的传播媒介日趋丰富,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车辆路牌等,不论是看的还是听的,广告都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受众足够的刺激。广告语体受这一特性的制约,逐渐由“实行三包,代办托运”的单调雷同的低级阶段向适应现代化条件,为现代化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广告文案语体的独特性也越来越明显。其主要特征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简要性。

对广告语言来讲,因为其传播的特性,为了加强信息,使其能深入人心,就要抛弃废话套话和含糊的词语,尽量简化信息,把一段信息压缩至最少的字数。例如盼盼法式面包的文案——“面包还是盼盼好”,这个广告语就是这样一句话,七个字,既符合人们“7加减2”的瞬间板块记忆的特点,同时这七个字也已经包含了要传达的几个信息:商品名称以及在同类产品中的比较,言简意赅。而消费者在需要产品时就会在记忆中唤起“面包还是盼盼好”的广告辞。

(2)通俗性。

广告的目的是准确的向消费者传达商品信息,主要是对商品介绍的准确,对广告所要传达信息的准确,也包括对语言材料运用的准确。而通俗性则是对语言材料运用的深入浅出。 兰蔻微整精华的广告语“曾经被微整形吸引,现在重新考虑”,兰蔻诉求的本是科技带来的塑颜魅力,经过这样一句通俗的广告语,将科技性的语言通俗化,既能准确传达所要呈现的诉求,更能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进而达到传播效果。

(3)鼓动性。

第 2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广告语言也需要有鼓动性,需要以它的宣传鼓动去唤起潜在消费者的深层动机,使之变成明确的需要。广告语言的鼓动性常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有的借用文艺语体的形象性手法,有的以逻辑性手段来说服人。湖南卫视脍炙人口的读书郎学生电脑:首先是小孩子遇到不懂的单词去询问妈妈,妈妈也因为时间太久而不知道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后来,妈妈给我买了台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广告语出现,广告针对小孩子遇到难题而不能得以解决时,顺理成章的亮出自己的商品。这种广告语言的构成方式,容易引导消费者一步一步走入广告所要导入的领域,从而起到广告的鼓动作用。

二,语体风格作用于广告文案呈现出来的几种常见形式。

(一)、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巧妙抓住商品最具代表性、最能吸引消费者之处做文章,是广告文案创作中的常用技法。任何商品都可以从原料产地、制作工艺、功效性能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表现出种种特点。广告语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只需要把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某一点凸显出来。红鸟皮鞋油的广告语是:“第一流产品,为足下增光。”这里“足下”既是对顾客的尊称,又可理解为脚下,“增光”既可以说是为顾客脸上增光,又可理解为脚下生辉,一语双关,读来妙趣横生。

联想笔记本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更是一语双关的经典应用。在这句广告语里,联想二字是双关的。从广义上理解,“联想”可以是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联系”、“想象”之类;而以“失去...会怎样”这样一种假设反问的形式,暗示受众“联想”对人类的重要性。从狭义上理解,这也正是商家的高明之

第 3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处,联想专指“联想”品牌。不同“联想”含义的暗合,使受众产生“联想电脑对世界也是很重要的!”这种一语双关的类型广告大大提升了品牌在受众心中的形象。

(二)、新颖奇特,创意无限。

广告辞贵在创新。所谓新颖奇特是指广告文案语言的独创性。广告最忌讳千篇1律、拾人牙慧。想要吸引消费者的瞬间注意,必须注意语言的新颖与奇特,先“语”夺人,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如知名广告大师奥格威所说:“要吸引住消费者的注意,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点子不可,不然它就像被黑夜吞噬的船只。”奥格威这里所说的点子,就是指广告创意的独特性。

在消费者心目中,第一是永远的胜利者。因此一般的广告宣传中,总是会竭尽全力展现自己的品牌是如何的好,想方设法占据某个领域的第一,目的也是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艾维斯汽车租赁却不同,可以说它是凭借“第二”理论才名扬天下的。“我们是第二,所以我们更努力”,艾维斯这一广告宣传中谦虚、诚恳的态度有力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第二形象的推出,反而为艾维斯打开了广大的市场。艾维斯汽车租赁公司大胆地对消费者说“我们是第二,所以我们更努力”。行业中没有人承认第二,而自己甘居“第二”,则是承认了同类中另有最负盛名的品牌。但是这一举措至少让大家相信自己是第二,好过默默无闻,也巧妙地与市场领导建立了联系。艾维斯直面自己的劣势,喊出“我们是第二,所以我们更努力”的口号,标新立异,让消费者耳目一新。

(三)、幽默风趣,意犹未尽。

幽默是一种艺术,它给人以轻松、风趣和机智的美感享受。幽默型广告语言

第 4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表现为轻快、诙谐,让人思而后笑,松弛人们日益紧张的神经,是消费者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有用的广告信息:

在2011年M&M\'s巧克力豆做的电视广告中,同以往强调“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不一样,这次M&M\'s巧克力广告定位为“妙趣挡不住”。广告中“快到碗里来”、“你才到碗里去”、“就不能换个大点的碗吗”的对话,成功俘获观众的视线,已成为当下脍炙人口的广告词。M&M\'s巧克力豆的广告中,通过M豆与男生的对话和行为,把M&M\'s巧克力豆的妙趣实体化,表现了性格鲜明的M&M\'s卡通形象,最后红色M豆还说了一句:“就不能换个大一点的碗吗”,表达了它的妙趣不是一个碗就装得下的,同时表现出品味巧克力时的一种乐趣,也迎合后面的广告语:M&M\'s 妙趣挡不住。消费者看完这则广告,妙趣横生,脑海中浮现出巧克力豆生动的表情和语言,过目不忘产生很深的印象。在给消费者带来欢乐的同时,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信心和决心。

幽默风趣的广告文案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公益广告中,用讽刺的言语从反面来给人们一些警示和建议,是人们在一阵轻松过后,懂得其中的道理。

如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块广告牌上面写道:“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不必转弯,照直开。”司机在开车时看到这样的广告,会愉快的刹车减速,避开危险。

幽默风趣的广告文案活泼有趣,贴近人们的生活,增强了感性广告的亲和力,令单调的文字和严肃的话题变得生动起来。不过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幽默式的广告语言在实际应用时,最大的问题是幽默尺度的把握。同样一则幽默式广告文案,一些人群会觉得乐不可支,另一群人则可能认为是低级趣味,甚至还有人会感到

第 5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厌恶。因此幽默的语言一定要运用得体,才能得到预期的广告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四)、情感渲染,引起共鸣。

广告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促销手段,它更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从某一程度上来说,文案营造出一种浓郁人情味的气氛,将细腻的情感注入广告语中,引 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能增强所要传达信息的感染力、吸引力。但不管用那种方式渲染气氛,其语言都应该是真情的流露,切忌矫揉造作。

以情感诉求为主线的文案创作多是情景交融或即事抒情,且一般多用于电视广告中,在某一特定的画面中生情,融情于景,将观众情绪自然带入其中。孔府酒家的广告:画面上游子从海外归来,急切的扑入母亲的怀抱,随之响起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并配以:“千万里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我的家永生永世不能忘记”的歌词,继而借游子之口说出广告语——“孔府酒家,叫人想家!”先是歌词利用反复、排比的修辞延生出游子的思乡之情。渲染了画面上重逢的家庭气氛在这种荡气回肠的情感氛围中推出抒情广告语,突出主题的含蓄深沉。

在感性诉求方面的另一成功例子当属南方黑芝麻糊1991年曾经做过的一个电视广告。故事在一片以橘黄色为基调的暖色中展开:典型的南方麻石小巷,橘灯摇曳、晃悠,一个悠远的曲巷深处传来悠长的叫卖声:“黑--芝麻糊哎—”,一个戴着棉帽穿着布衫的少年推门探出头来,不停地搓手、呵气,眼中充满渴望;小担那头慈祥的大婶正把一大勺浓稠的黑芝麻糊舀向碗里,男孩急不可耐地搓手、咬唇,一副“小馋猫”的模样。当大婶把香浓的黑芝麻糊递给小男孩后,他迫不及

第 6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待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以后把碗底也舔得干干净净,引得一旁碾磨芝麻的小女孩掩嘴窃笑,但他依然痴痴地贪婪地望着锅中的黑芝麻糊。慈祥的老板娘充满爱怜地摸摸孩子的头,又把满满的一勺黑芝麻糊舀到孩子的碗中。在这温馨的气氛中,广告主题脱颖而出——“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忆。”

这则广告用回忆的手法将人们带到了黑芝麻糊的香甜浓郁之中,引发了人们购买和品尝的欲望。这个广告将产品与美好的怀旧情愫缝合在一起,沉醉于精心制作的画面中的观众几乎不把它当作广告。正因为如此,观众在承受一份深醇的怀旧情怀的同时也自然记住了这则广告。而“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忆”这一广告语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让人觉得品尝到的不是普通的黑芝麻糊,而是一种家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三、不同情况下的广告文案语体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一)、广告受众不同,其要求的文案语体风格不同。

众所周知,广告面向的是全社会所有的消费者,但于某种具体的商品而言,都需要都一个特定的人群定位,只能满足部分购买人群的需要。但即使是针对特定的购买人群的商品,依旧有很多的同类竞争者,而如何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博得受众青睐呢?重要的是广告必须迅速确定商品所要诉求的重心运用广告的一系列元素来突出这一重心。消费人群定位一般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区分。

(1)从年龄上分,不同年龄阶段的广告语体有不同的倾向。

以儿童广告语体为例,儿童广告选用的语体多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为儿

第 7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童所喜闻乐见的,其中诗歌体、童谣体、游戏体等富有特色。娃哈哈AD钙奶的广告文案——补钙质,第二代;护视力,第二代;促生长,第二代;快快成长第二代,第二代!整个文案句子简洁凝练,句式整齐,活泼明朗,尤其是音节韵律感强,节奏鲜明,它能像鼓点一样敲击儿童的心灵,刺激儿童的认知,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2)男性和女性的广告文案风格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女性的多以感性为主,风格多样:

强化情感因素, 注重感性诉求。按照诉求的不同, 广告可分为以理性诉求主的理性广告和以感性诉求、劝说为主的感性广告。前者重在提出事实根据或进行特性比较, 通常是展示商品的事实性信息; 后者则主诉于受众的情感反应, 触及受众深层次的情感需要。前者直截, 后者含蓄。当今广告一般都重理性诉求轻感性诉求, 尤其是面向男性的商品广告更是如此。但在女性知名商品广告中, 绝大多数广告语都有意识地运用了柔性十足的感性劝诉方式, 感性广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即使是少量的展示事实性信息的广告, 也不忘在其中掺入感性信息, 从而最终成为了情感与理智互相交融的混合型广告。女性商品广告更偏爱感性广告是由于女性的心理比较细腻,,偏重于情感,形象思维较强,从对广告的接受来看,那些表现爱、亲缘关系以及温馨、美丽动人的广告容易被女性接受,她们更易受到情感类营销表述的影响,因此女性商品广告文案创作时走情感路线自然更易引发她们的关注。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 展现谈话语体风格。叙事角度是指作者进行叙述时所采用的视角、口吻或立足点。现代文案创作中, 叙事角度的选择和运用发挥着重要

第 8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作用。同样一条广告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 会诱使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在女性商品广告文案中, 除了采用一般广告最常使用的全知视角之外, 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消费者视角的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 即以消费者“我”的口吻叙述使用产品前所遇到的困惑, 或使用产品时及用后所体会到的产品的好处和利益。影视女星第一人称叙事, 如SK-Ⅱ的郑秀文篇广告词“这么多年来, 我一直在用护肤品, 朋友都很好奇, 为什么用一样的护肤品, 但是皮肤总没我那么晶莹剔透。因为我有秘诀——就是多用了神仙水这一步, 令我白又白过人, 滑又滑过人, 我的脸当然更加晶莹剔透喽!”第一人称叙事在语言组织上力求体现谈话语体特色,“这类语体具有言语表达的强烈针对性、灵活多变性和相对的粗略性 ”句子结构偏短,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多注意使用通俗词语、语气词、迭音词,表达效果形象生动风趣明快。它在传递广告信息上的好处是明显的。它易产生亲近感,可使受众进入广告人物的内心, 直接接触她的想法, 并可通过她的经验和眼光来打量商品想,并促使受众在情感上产生亲近感的同时,也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高了商品的认同感。总而言之,不同的消费者群有不同消费心理 ,广告必须结合商品特点,以及不同受众人群的特征,创作出有针对性的广告文案。

(二)、不同媒介下的广告文案语体风格也不一样。

普天之下,莫非媒体。狭义上的媒体则一般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多少年来我们的广告正是以报纸、杂志和室外招牌贴为主发展至今。改革开放以来,电波媒体的急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的发展令人瞩目。其基本原因可能是其具体直观的形象,当今的青少年中有相当部分人对国内外文

第 9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学名著的了解,首先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电视画面。又由于国家政策上允许四级办电视,同时新闻用纸价格上涨,使文字媒体制作成本大幅上升。总之我们可以知道,电视已成为广告媒介的主渠道,电视广告文案也随之发展起来,由于其特殊的媒介特征,电视广告文案的语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 1.用词准确, 妥贴, 押韵上口, 通俗明白。

由于电视广告的宣传对象的文化水平,艺术欣赏能力不一,为了顾全文化层次接受对象理解能力,同时也为了便于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征、功能等,用词需经严格推敲。要做到用词准确,妥贴。电视广告的播出点是电视台这一公共中心,用语必须是普通话,电视广告不用习惯语、谚语、方言词、俗言埋语及不通俗的术语,不用过分华丽、歧义的词语,而用规范的通俗易懂的词语,力求语言平实可信。例如香飘飘的广告语“香飘飘奶茶,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这二则广告用词准确,广告内绝无模棱两可的词语,并且语言很平实,这详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觉得所听广告庄重, 毫无次嘘之词,通俗易懂, 进而认为广告内容是值得相信,有种上不了当的安全感。 2.巧妙地,有分寸地安排一些典稚的词语,加强广告的艺术性。

在极短的时间内, 用最经济的语言文字成功地播出电视广告节目是产品打开销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电视广告讲究语言的流畅悦耳,注意词语间的声音搭配。为加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须巧妙结合悦耳典稚的词语和通俗简朴的词语, 使所用语言独特别致, 再配上电视优美的画面形象, 中间穿插一些表示感叹的话语, 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出奇制胜, 来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瑞士雀巢公司隆重向您推出驰名中外的雀巢咖啡,用精美优良纯咖啡焙烘而成,用一茶匙雀巢咖啡

第 10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加热水, 加糖或加奶,就即刻冲成一杯香浓美味的咖啡,提神醒脑,敬客自奉,至高享受。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雀巢的这一电视广告适当用了一些典雅的词,如精美优良、驰名中外、香浓美味等。这些典稚的词语加上演员们逼真的表演,使人产生一种用之为快、品之为快的冲动,还到极佳的艺术感染效果。

四、当下广告文案语体的发展态势。

2010年5月,互联网时尚服装品牌凡客诚品选择韩寒和王珞丹作为其代言人,在北京推出了公交候车厅灯箱广告。整个平面广告画面简洁,背景纯白,在画面的一侧加上了代言人韩寒、王珞丹年轻张扬但清纯无邪的形象。再分别配上一段自我表达式的极富个性的广告文案: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 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 也爱29块T—SHIRT, 我不是什么旗手, 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 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 我是凡客。

爱表演,不爱扮演;爱奋斗,也爱享受; 爱漂亮衣服,更爱打折标签,

第 11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不是米莱,不是钱小样,不是大明星, 我是王珞丹。我没什么特别,我很特别。 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和你一样, 我是凡客。

起初,企业主和广告公司就是想利用这种另类显眼、语法简单的广告语,让这两位青年代表80后等一大批人,一起来标新立异,对主流文化表达不屑和戏谑,以此彰显VANCL的个性品牌形象。但广告真正“火”起来则是在微博这个庞大活跃基数的互联网世界里。一名新浪用户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段黄晓明版的凡客体文案,此文案以调侃和恶搞黄晓明为目的,“爱英语,爱唱歌,爱啤酒.........我不是神马教主,我是黄晓明。”这条微博一下子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网民开始了集体的狂欢和宣泄。很快这种黄晓明体的山寨凡客文案就开始席卷这个网络世界了。而凡客的“我爱.......,我不爱......,我是......,我不是......”的文案格式,更是在网络中掀起一股恶搞热潮。

文案中大量使用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没有主语和以“我”为主语的的句子前后对比出现,相映成趣。这段内心式独白的广告词一开始连续用了六个无主分句,知道第七个分句才出现以“我”为主语的句子,给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奇之感。而在后四个分句中,文案设计者居然连用了五个“我”,其中有四个更是以主语的形式出现。一个“我行我素”的形象在受众脑海中灵活的显现出来,这种文案设计风格成功凸显出独白者的特立独行和洒脱不羁。再看韩寒的所说的“我只代表我自己”和“我和你一样”的矛盾就突出所代言产品的个性化品牌形

第 12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象。除了一句“也爱29快的T—SHIRT之外,再无任何描述产品的句子。而这种诗化的语言风格和外在形式带来就是符号语言的暗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是符号的延伸,它另受众产生一种超出于文本文字的想象和体会,让人们感受到独白者个性飞扬的韵味。

无独有偶,继“凡客体”风靡之后,在广告文案下下足功夫的“陈欧体”很快又刮起另一风潮。“你只闻到了我的香水,却没有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将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是陈欧,我只为自己代言。”在这仅仅三分钟的广告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自信、努力、积极向上的基调。励志的文案激励着还在奋斗着的年轻人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一广告文案突破以往的传统风格,引起不少八零九零后的强烈共鸣,也彰显出该品牌独特的品牌形象。后又出现大批恶搞代言体的帖子,将代言人掉包成小沈阳、凤姐、陈冠希以及当时流行的甄嬛传中的华妃等人,并广受欢迎。

当下广告文案在语体方面逐渐突破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而是更多的加入人文化的诉求理念,从情感方面来强调其品牌形象与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越来越多的要求自己呼声,对广告的要求也从产品本身上升到品牌内涵文化意蕴。又由于广告媒介发展导致文案语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网络在广告媒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语体发展也会随着主流媒介的发展而不同,所谓的“凡客体”“代言体”等蹿红的最大推手也是网络的力量。语体随着大众媒介的口味不断调整态势,总体上呈现出以人为本,传递正面能量的状态。

第 13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五、广告文案在语体风格上的突破创新。

在现代广告得到飞速发展的20世纪,传播广告主的意图,强调商品推销或销售的物本广告是广告传播的主导核心。而文案的语体风格呈现出来的也多是以商品的兜售为主要倾向。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进入全面飞速高涨时期:社会生产商品无限丰富,社会商品消费的需求和欲望得到空前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开发与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权利从生产者手中迅速转向消费者,买方市场完全形成。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广告文案的语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呈现出一系列倾向:

(一)从物本到人本

所谓人本广告理念就是以消费者为主导,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广告理念,简而言之, 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切人的生存状态,满足人的整体需要, 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它强调在尊重广告“市场利销性”的基础上,通过和谐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广告沟通方式,寻求广告商业行为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实现更多商业利益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人本广告理念是以传统的销售观广告为参照对象,坚持广告传播活动“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准则,倡导广告在宣传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和人的价值的实现。

时下被年轻观众所喜爱的益达广告,的广告语——“益达,关爱牙齿,更关心你”已成为益达在受众脑海中最鲜明的记号。益达在前期被人所熟知则是另一

第 14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则优秀的广告语——“你的益达,是你的益达”。显而易见,益达在初期将广告放在产品上,后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成功的站在受众的角度,实现人本化的转变。受众的视角,就是立足于受众的需要、向往、梦想、感受、体验和追求,开掘产品或品牌的人性化内涵。

所谓人文关怀,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尊重受众,尊重自身。体现到广告文案的写作中便是直指人性。加入人性化诉求, 体现人文关怀,可以向社会大众传播健康向上的理念,使人们在人文关怀中获得情感和理智的满足,并成为架构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人性应该说是广告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最优秀的广告都是基于人性思想的光束。人本广告观如果没有对人性的理解, 也就没有人性诉求, 对人性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人本广告人性诉求的展开。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画面中疲惫的母亲端水给老人洗脚———角落里一双纯真的眼睛看着这一幕———幼小的孩子吃力地端着晃荡得溅到脸上的一盆水———小手在洗大脚———母子深情的对视……整个片子只有画面,没有任何解说,只有母子两人的同一句话:“妈妈,洗脚。”那孩子纯真的眼神和稚嫩的声音,以及爱的传承让人无法忘怀。

(二)从吸引到共鸣

广告受众不仅仅是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而应看作过着十分有意义生活的独具个性的生活者。对于生活者,广告的功能主要在于引导人们建构文明、健康的符合真善美的要求的生活方式。“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宣传,它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影响我们生活方式同时被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的社会力量。”生活方式,是人的内在需要的实现和展开。人的需要不仅有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

第 15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要、还有高层次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要有物质需要,而且要有精神需要。这样丰富的需要全面展开,就使生活方式不但包含衣食住行的消费行为方式,而且包括劳动创造、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各大方面。因此这一系列的发展趋势就要求广告文案的诉求要从人的整体需要出发,关切人的生存状态,在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其精神生活的充实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广告文案诉求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一次广告活动是否有效、是否能引起消费者共鸣。因此在文案创作过程中应该倡导人性化诉求,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过程中,在广告诉求对象的确定上、广告诉求重点的把握上弘扬以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是广告产品的利益或形象折射人性的光芒,让目标受众充分感受到这种由产品的功能转化而来的感染,从而潜移默化或立竿见影的实现广告目标。

台湾大众银行做过一个系列广告,其中《母亲的勇气篇》打动过无数观众,伴随煽情的音乐背景,文案深情道来——“一个老妇人,因为携带违禁品,在委内瑞拉机场被拘捕,她是一个台湾人,没有人认识她。她告诉他,这是一包中药材......蔡英美,63岁,第一次出国,不会英文,没有人陪伴,一个人独自飞行了3天3个国家,3万两千里......”。平凡母亲的伟大母爱在这一广告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受众眼前,的作为一则公益广告,大众银行传播的坚韧、勇气、爱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注重全方位沟通、对话、共鸣。传统广告在传播方式上是说服性的、侵犯性

第 16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的、征服性的、麻醉性的,对此,马歇尔·麦克卢汉写道:“广告不是用来供人们有意识消费的。它们作为无意识的药丸设计的,目的是造成催眠术的魔力,尤其是对社会学家的催眠术。”他同时注意到了这种功能的生成机制:“广告只不过是一种意义双重的哄骗,目的是分散吹毛求疵的感官注意力。”人本广告更注重与生活者沟通、对话。所谓沟通,意味着尊重生活者,真诚、平等、互惠地与生活者分享、交流信息。

结合这一系列广告文案语体风格坚持的走向,我们不难理解“凡客体”“代言体”等文案迅速走红的原因。一方面这些文案道出了大多数受众的心声,引起共鸣;另一方面,这更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受众可以根据这一系列文案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体来讲,我国广告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广告文案的语体更是风格多样,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味道”,并在坚持广告目的的前提下,朝着丰富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第 17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参考文献] [1]、孙楠:《“感性”诉求广告文案语言的美学风格》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2007年第10期 [2]、王安平:《广告用语创作技巧》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3]陈欢:《广告语言语体风格论》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专刊 [4]李宗诚:《广告文案创作理论》【M】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5]高志宏,徐智明:《广告文案写作》【M】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 [6]黄合水:《广告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 [7]初志广:《广告文案写作》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2 [8]黄国春:《广告语言的软与硬》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6 第22卷第2期 [9]杨效宏:《广告文案设计》[ 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173- 175。

[10]赵秋荣, 刘心全, 杜小平:《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哲版) ,2003. [11]魏宇宁:《广告文案创意》[ M]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12]陈瑛:《广告策划与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3]丁怡.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广告创意[J].消费导刊,2009(02) [14]吴辉.论传统文化对本土广告的意义[J].现代视听,2009(02) [15]陈雪亮.浅析迹象与笔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16]徐小娟.论广告的文化环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0(05) [17]肖建春.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08) [18]姚文放.作为广告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1998(06) [19]闫宏宇.广告本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离[J].广告与文化研究,2006(06)

第 18 页 (共 15 页) 湖北工程学院学院新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论广告文案的语体风格

[20]吴承学.中国文体学: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J].学术研究,2010(05)

后 记

我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个选题,是因为写论文的期间正好也处于准备考研的紧张复习中,看了几本关于新闻传播类的专业书籍,发现对信息传播这一现象兴趣颇厚。虽然对传播现象的研究起源于国外,但在国内近些年来,不仅关于传播学的理论建构已经逐渐完善,其商业实践也自发性地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展。我们身处这个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受众的微妙变化和网络媒体不断地“试水”,互联网世界“热闹非凡”。我尚没有机会到网络媒体公司亲身体会到这场“厮杀”的细节,未能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支撑我整篇论文的论点和叙述,只能凭借感性的观察整理,有限的逻辑分析能力,尽可能全面地概述我所能感受到的这个新媒体环境下的典型变化,难免会挂一漏万,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十分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汪又发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宝贵的建议,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让我深受启发。还要感谢张红老师,她风趣深刻的教学方式让我对传播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感激之心将化为日后前进的动力,促使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更加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事物。

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信任我、鼓励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第 19 页 (共 15 页)

第17篇:胡勤议论文语体新认识

议论文语体新认识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文体分类较为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育界对“论述类文章”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过去,课标和高考要求学生会写议论文,现在则要求会写论述类文章。同时,语文教学中又存在论说文、议论性文章、论说类文章、论述类文本等提法,这些不同的提法不仅仅是名称的差异,更反映了我们对文体与思维关系的认识,反映了中学写作教学的目的和功能的变化与发展。

一、论述类文章: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要会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但一直缺乏权威的说明,让很多人对文体分类产生疑问,不明白什么是“论述类文章”,为什么要改变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习惯说法。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多年来从事教研工作的思考,我认为论述类文章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其写作目的,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模糊不清的现象谈认识,提出自己的立场、观点,让别人接受;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否定错误的观点与看法,促使社会进步。简言之,为了阐释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

论述类文章的语体特征主要是阐释、议论和论辩。例如: ①在“讲述”这种语式中,作家不仅可以提供事件的背景,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而且可以对人物进行评说和判断。(格非《小说叙事研究》)

这种解释说明的语言比较客观,阐释事理条理清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学术写作中常用这种语言。

②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议论性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对社会现象或者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种语言不仅常见于学术论文中,更多见于政论和时评中。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论辩语言与议论语言相似,只是议论时有更具体明确的对立面。如鲁迅与主张“送去”者针锋相对,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语言带着论辩的意味。

根据论述类文章的内涵和语体特征,论述类文章应该包括学术论文、政论文和时评等。从语体上说,学术论文有两种:一种以议论和论辩为主,另一种以阐释为主。以阐释为主的论述文,从内容上又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种。过去,教学中习惯把前者归入说明文,把后者归入议论文,因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所阐述的事理建立在科学实验与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其客观性更强;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其所阐述的事理,虽然也不乏事实和调查统计数据的支撑,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它需要社会的共同认可与规约。论述类文章理应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含在内,这样一来,其文体范围比议论文扩大了,同时意味着结合科学实验的结论和数理分析的结果,对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进行阐释,也是完成一篇论述类文章的重要方法。

我们为什么会认可论述类文章这种提法呢?过去,语文教学中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是根据文章表达方式的特征来分类的。这种分类方式把握住了写作的主要方法,便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文体的要求。比如议论文,生活中有这种文体吗?哪些文章属于议论文呢?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当然属于议论文,那么学术论文、文艺评论、政论文、时评等是不是议论文?当然也是。但它们的写法却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学术论文,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统一用一种议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教学,势必陷入僵化的形式主义枯井,导致学生的文章笔法单

一、套话连篇、内容空洞。

论文写作曾经形成过这样一种套路:开头一段提出观点,中间数段展开,用例证、引证等方法,从正面或反面展开论述之后,在结尾处联系生活作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议论结构,不管文体功能,凡是要求写议论文都用这种套路,应对高考更是如此。由于脱离写作实际,缺乏思想情怀,有人严肃批评这类文章是“新八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议论性文章”这个概念,也是为了防止把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作为固化的文体来教学。

为了改变“新八股”作文现象,高考出现了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放宽文体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之后“文体不限”流行了十多年,产生了新的套话作文,其弊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陈建新先生全面分析了这些弊端与危害,他在主持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时,花了很大功夫去阻止这些不良现象蔓延。文体的本质在于语言,语言即思维。语言没有体式,思维就会失去规范。我用四个字概括文体不限的弊端:思维失范。

写作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又不能回到传统的文体概念中去,于是便出现了论述类文章等种种提法。

二、目的与功能:论述类文章的教学分类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把文体分为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三种。论述类文章主要指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论文,其实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和论著也是实用性的文章,只不过是为了专业的发展和科研而写。如果说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就是实用类文章,那么所有文章就只能分为两类:实用类文章和非实用类文章(即文学类文章)。但是,这样的分类过于笼统,为了突出其中的学术类文章,语文教学界便把它独立出来,形成了现在的分法: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 然而,实用类文章、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这三个概念并不是用同一个标准来划分的。实用类文章的概念是从文章的社会功能来确定的,如计划、活动方案、招聘启事、会议纪要、消息、报道、综述等,写作方法以说明(现在习称阐释)、叙述为主。论述类文章的概念是从表达方式来确定的,根据大学专业的写作需要,论述类文章主要指学术论文,包括自然学科论文和社会学科论文,它以阐释和议论为主;根据社会交往的需要,论述类文章主要包括政论文、时评等。而文学类文章的概念,从写作方式来说,较多运用想象和虚构,在具体写法上则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但不能过多;从社会功能上说,则是非实用性的。可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这样三个概念的分类,没有严格按照逻辑学的同层次、同角度来划分,所以并不是十分科学。

为了便于高中作文教学与评价,我把带有论述性质的文章都归入论述类文章,包括了实用类文章中的新闻评论、时评等。根据写作的目的与功能,我将论述类文章分为以下三类:

①学术类:科学论文、文艺评论。

②社会类:政论文、社会评论、时评、新闻评论、演讲稿、杂文。

③个人生活类:学术随笔、读后感、观后感、议论性散文、随感。

这是按照写作的目的与功能来分类的。论述类文章这个概念属于表达方式范畴,在这个范畴里按照写作功能分类,从逻辑上分析会出现学理上的自洽性问题。然而,任何学理都不可能完全解释现实。教学实际情况是文体的功能分类和写法分类交织,不能单用。不能采用某一种学理逻辑分类。如果单纯以表达方式确定文体教学,就会坠入形式主义的陷阱,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实际上,感受、体验、理解、阐释、分析、评论、论辩,它们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我们无法把感受、体验从理解、阐释的语言中彻底分割开来,也很难把理解、分析从评论中分离出来。实际的写作往往交织着复杂的表达方式,所以从实际教学需要的角度考虑,按照写作的目的与功能分类比较科学。

学术类论述文以求真为目的,以学术语言为规范,讲究科学性,具有客观性。社会类论述文以求正确、适合为目的,以社会共同的道德、文化价值取向为规范,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个人生活类论述文贴近生活与个人的感受,主要是作者阐述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所见所闻。

需要注意的是,演讲稿和杂文的归属具有不确定性。演讲稿如果是学术性内容,那就要归入学术类论述文,在上文中,我把它放入社会类论述文,是因为多数演讲稿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关。杂文也是一种很独特的文体,它属于文艺性议论文,写法却很个性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其内容多与社会政治有关,我因此将其归入社会类论述文。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杂文从内容和写作目的看,多数属于时评和政论文,但由于时代的关系,鲁迅采用了杂文的笔法。

个人生活类论述文,在内容及写法上与学术类论述文和社会类论述文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我以下面的图标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人生活类论述文属于非典型性论述文。虽然也谈学术问题或者社会问题,但写法上更加自由,没有学术写作的严格规约。如随笔、随感等,其内容可能与学术、专业有关,还可能是议论社会,却不需要像学术类文章和政论文那样规范、严肃,可以采用符合语言规范的个性化语言,带着情怀表达。但要有论述文的要素,防止感性的语言模糊了观点。

写作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语言思维、表达方式无法按照逻辑科学整饬。文体是在发展中的,完全按照逻辑的方法整饬它,就会僵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自由写作,进入古人所主张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境界。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这也是对思维的一种规约。认识论述类文章的不同功能,学会写不同类型的论述文,不能狭隘地只写议论性散文。

三、论述类文章写作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写论述类文章的目的在于丰富人生感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科学地认知自然世界。从能力上来说,学习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能够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高思辨性表达的水平。学习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不能只在空洞的形式上下功夫,而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真实的写作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我们长期习惯于按照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教学,还不适应按照实际写作目的和文体功能的特点学习写作。我之所以按照社会功能对论述类文章进行分类,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帮助学生学习写作科学论文、政论文、社会评论与新闻评论、演讲稿、读后感及观后感等。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符合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今后高中写作教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般来说,在写论述类文章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论述类文章写作要思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引用哪些完整全面而又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如何推论?推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对结论的产生有怎样的作用?

实际上,不同文体的论述类文章在写法上是有区别的。下面仅就其中几种常见的论述文文体的写作要点进行说明:

写科学论文,要展现自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探索,要利用数据、实证资料、科学原理支持自己的结论,论证推理过程做到逻辑清晰、语言准确、表述严谨。阐述道理时要思考内容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充分。可从科学观点的历史发展、社会影响、时代价值等角度,分析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思考怎样科学地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

写文学评论,要运用语言、文学、文化等专业知识深入研究作品,确立恰当的论题,能引用作品本身的材料,对作品的某一个或两个方面作比较深入的分析,力求视角独特、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写读后感可以写感受、想象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要告诉读者你读了什么作品,作品中的什么内容触动了你,让你生出怎样的想象、联想和思考,分析触动你的原因,也可以评论作品。

论述类文章包括说明事理的文章。前文已经谈到,由于阐释自然科学内容的文章相对客观,我们会把它当作传统的说明文,比如杨焕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和周晓枫的《斑纹》。而同样用阐释、说明的方法,写人文学科的内容,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写作时会感觉隐含着可以论辩的内容,甚至会生出假想的论敌,比如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因为它们都具有说理性,都属于阐释事理的文章,所以理应都归入论述类文章的范畴。因此,论述类文章也可采用以阐释为主的写作方法。我认为,应该把相同社会功能的文章放在同一个范畴中看待,给那些擅长客观阐释事理的学生写符合他思维特点的论述文的机会。至于说明事物的科普文章,还是归属于一般的实用类文章,不应纳入论述类文章的范畴。

我曾经在《文类、文体与作文评价》(《语文学习》2015年第7-8期合刊)中讨论过优秀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原则,这里略作修改,增加了一条关于语言的要求,是为六条:

1.要有明确的观点。观点之间不会留下漏洞,没有逻辑混乱。当然,优秀的论述类文章还得有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认识。

2.论据确切、可信、有效。论据与观点之间有逻辑关联。论据要基于理论、事实、数据,个人的感受不能作为可靠依据。

3.要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归纳、演绎、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等,这些基本方法也是思维的基本范式。

4.整体结构严谨有序。结构安排体现作者的论证思维,指向一致;段与段之间语义连贯,过渡清晰、有逻辑性。

5.论述能有效地将观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并引领、丰富读者的思想。表明观点或者结论的语句合理出现,符合逻辑推论。

6.语言要求准确、清晰。政论文、社会评论和时评类文章的语言要具有思辨力,能鲜明有力地表达观点。

以上六条原则是从思想观点、组织结构、论据论证和语言等方面进行规范的。至于是否要有精确的细节(具体的叙述、描写或者说明)支撑观点;文气、脉络是否能引领读者自如地读完全文;真诚地还是冷漠地陈述事实,要不要尝试走近并吸引读者,与读者成功地互动交流,等等,这些与写作的个性风格有关,可以根据个性自主确定。

第18篇:语体不同而读音不同的多音字

语体不同而读音不同的多音字

胡锦珠

多音字,指读音不止一个的那些字。同一字作为不同的语素则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所谓的多音字现象。多音字的读音,一般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随义转。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多义多音和同义多音两种。但在一定的词语中,字的读音是固定的,应当根据多音字的读音规律来判定。

这里重点谈谈第二种,就是同义多音。一般是因语体色彩不同而造成的,就是同一汉字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中虽然意义差别不大,甚至相同,但读音却不同。如“薄”,在口头语或短语中独立使用时读“báo”,如“薄冰”、“薄田”、“薄而脆”等,但在书面语中或复合词中则读“bó”,如“日薄西山”、“淡薄”、“菲薄”等。

书面语言是指以字和义结合而成,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的文字符号形式。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于书面表达的语言。口语成为书面语言后则比较固定,语法更严谨,有利于准确地流传。

因语体不同而读音不同的词,基本上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它们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又是一个读法。书面语有几个特点:①多合用,以联合式合成词为常见②成语、文言③公文用语;口语的特点有:①多单独用,以动宾或偏正式合成词为常见②合用于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

这样的字,主要有这些:

(1)薄 (书) bó 薄弱、单薄、淡薄、稀薄、日薄西山、薄利多

销、薄暮、薄命、薄情、薄幸 bò 薄荷

(口) báo 纸薄 薄片 薄饼 薄而脆

(2)剥 (书) bō 剥削、剥夺、盘剥、剥蚀、剥离、剥落、生吞活

(口) bāo 剥皮、剥花生 (3)差 (书) chā 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

(口) chà 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差事

(不中用)

cī 参差不齐、犬牙差互

chāi 差事、当差、信差、受人差遣

(另chài 同“瘥”,“病愈”的意思) (4)澄 (书) chãng 湖水澄清、澄清是非

(口) dâng 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

(5)逮 (书) dài 逮捕、力有未逮

(口) dǎi 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6)给 (书) jǐ 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

(口) gěi 拿给他、给大家服务、让我给忘了

(7)嚼 (书) juã 咀嚼、过屠门而大嚼

(口) jiáo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8)壳 (书) qiào 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口) kã 外壳儿、乌龟壳儿、脑壳、驳壳抢

(9)勒 (书) lâ 勒令、勒索、悬崖勒马、勒石记功

(口) lēi 把绳子勒紧一点儿

(10)露 (书) lù 露骨、露天、原形毕露、显露头角

(口) lòu 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

(11)落 (书) luò 落差、落点、着落、回落、失魂落魄

(口) lào 落忱、落色(shǎi)、没着没落儿

là 丢三落

四、落下东西了、落下一大截儿

(12)翘 (书) qiáo 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 qiào 翘尾巴

(13)塞 (书) sâ 阻塞、不塞不流、敷衍塞责

sài 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

(口) sāi 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得严严实实

(14)厦 (书) xià 厦门、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名称)

(15)色

(16)熟

(17)削

(18)血

(19)钥

(20)熟 shà 高楼大厦、前廊后厦、巨宅广厦

sâ 颜色、脸色、肤色、变色、花色品种

shǒi 掉色、变色儿、色子(骰子,骰音tóu) shú 熟悉、成熟、深思热虑、熟视无睹

shóu 烧熟了、熟透了

xuē 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xiāo 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

xuâ 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喷头

xiě 鸡血、血淋淋流了不少血

yuâ 北门锁钥(喻北重镇)

yào 钥匙

shú 熟悉、熟练、熟能生巧、深思熟虑

shóu 饭熟了、熟透了。 (口)(书)(口)

(书)(口)(书)(口)(书)(口)(书)(口) (书)(口)

第19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设计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窃读记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朗读好了,也就体会到了。

4.教师要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

5.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写的好处,并抄写下来。

6.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启示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品味窃读的滋味

师: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种滋味好受吗?请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作者的动作中体会到窃读是快乐的。放学后“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都说明了她特别想读到这本书。能读到自己这么喜欢的书,当然是快乐的。我在读到自己盼望已久的书时,就特别快乐。

生:我从这些动作中倒觉得窃读实在是太累了,而且她要一直站着,站得腿都酸了,脚也麻了。

师:同学们从同样的语句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就应该这样读书。窃读的滋味还有哪些? 生:还有她放学后就来了,一直读了两个多钟头,多饿呀。

生:我也觉得这种窃读的滋味并不好受,因为她还一直提心吊胆。你看,她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一个大人身边,假装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万一那个人很烦,该多尴尬呀!还要察颜观色,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读完。

生:还有,虽然下雨天能有个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可她也不能专心读书,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多累呀!

师:是啊,又忧又惧,又累又饿,这种窃读的滋味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可作者还是乐此不疲,快乐又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找一找深层次的原因。

生:“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加书架。”作者明明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她从书中一定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智慧,心里非常高兴。我觉得这就是她感到快乐的源泉。

师:是呀,这种精神的满足不仅快乐,而且幸福。所以她说“脚站得有些麻木,但我却浑身轻松。”

生:“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她的老师说读书能使人成长,那么作者在窃读时读了那么多书,我觉得她会比自己的同学更加聪明,更加成熟。

师:是的,读书不仅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开启智慧,而且会使一个人成长起来。从你们的体会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窃读那五味俱全的滋味,而且领悟了读书的真谛。下面就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求知的渴望。

片段二: 感悟写法

师:有的同学说课文写得像日记一样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生:我喜欢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的确,这种种心情的变换皆源于对读书的渴望。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拓展阅读

窃读记(节选) 林海音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一个好办法:临来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头,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着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

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了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地下沉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示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那情感,使我的眼久久不能落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的亮了起来,我才觉出我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第20篇:[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我们赢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学习非整时刻的认识,教材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教材内容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以“审奥成功”情景图出现,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第三个环节试一试引导学生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第四个环节是练习题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读写时刻。

2.在实际情境中,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申奥成功的情景,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条件与城市小学的条件相差很远,但在农村还是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学校有投影仪,微机,教学基本不受条件限制,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父母大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学生在家大都是独生子女,经济状况也较好,对孩子的学习也比较关心,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使用的学具是每生准备一块钟表,学生是能准备好的。

教学重点:学会认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具准备:投影仪、挂图、每生备钟表一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师:(出示审奥成功情景图)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刚刚闭幕,我国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奖牌榜上排名第三。同学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在什么地方举行吗?(中国北京)北京申奥成功是什么时间(通过情景图学生知道是2001年7月13日晚10时8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证明我们祖国是强大的,是有实力的,你能在钟面上播出这时刻吗?

生活动,师巡视。

师:同学们做得很认真,但大多数同学拨的不对,同学们想学会吗?(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板书课题:我们赢了。

二、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师: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学生能答出)

生1:在钟面上,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2:我认识整点,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生3:我认识半点,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生4:我会读时刻写时刻。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已认识了整时和半时,那么几点几分怎么认呢?

同学们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认真观察钟面,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

(1)

钟面上有____个大格,有____个小格。

(2)

时针走1大格是——时。

(3)

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时=——分

1、认一认:(学生拿出备好的钟表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讨论汇报:

生1: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生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引导学生得出:

1时=60分(板书)

2、读一读:

师:学生自学课本64页,把读出的时刻填到课本上。汇报:

生1:第三个钟表上的时刻应是9:30,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9。

生2:第四个钟表上的时刻应是9:45,时针刚走过9,分针从12走过9个大格。

生3:第五个钟表上的时刻是10: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10。

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走过几个小个格就是几分(板书)

3、拨一拨

师用投影仪出示一张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时刻表

节目预告

5:30动画城

6:05新闻

6:10大风车

7:00新闻联播

7:40焦点访谈

师:你能读懂这张表吗?

生:动画城从5:30开始——

师:你能在钟表上拨出这张表上的时刻吗?想拨哪个就拨哪个。

先自己拨然后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拨地。

生1:我喜欢动画城,我拨出了动画时间5:30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5和6之间。

生2:我拨出了新闻时间6:05,分针从12走过一大格,时针刚过6。

``````

师:拨错的同学利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重新修正自己的拨法。

师:请同学门拨出申奥成功的时刻。师巡视。大部分同学都能拨对。

四、感知时间

师:体验1分钟有多长。

生:自己的脉搏1分跳79下;写13个口算题大约需要1分钟;

``````

师:1时有多长。

生:一节课是40分钟,再加上两个课间休息就是1小时;40分钟再加1个课间操的时间就是1小时;

``````

五、拓展应用、强化新知。

1、拨出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刻,上午做课间操的时刻,上午放学的时刻,下午放学的时刻,并把这些时刻写下来。

2、连一连

投影仪出示题目

通过钟面和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来连线,使学生学会判断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明确生活中多采用应用简单的数字表示法。

3、游戏

我说你拨,你说我拨。

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一名学生说出时间;一名学生说出时间,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六、总结延伸、自我评价。

1、

同桌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大家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而且时间流失后再也找不回来,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复习整时、半时,为后面学习非整时刻做了一个铺垫这一个环节比较重要。虽然在一年级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有些知识已经淡化,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确了“整时”,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几就是几时。半时是分针指着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按排的较好,学生通过“认一认”活动学生了解了“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读一读、拨一拨”加深了学生对“时”、“分”关系的理解,不足之处是前边学生复习“时间”的写法时,只是有学生回答了,没注意及时强调致使有一小部分同学不会写,再上这节课时要注意这个地方。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生通过“认一认、读一读、拨一拨”这几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钟面,知道了“时、分”的关系并学会了1时=60分。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利用学具“钟表”重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时、分”,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钟表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需用数学。

《小学语文字体教案设计模板.doc》
小学语文字体教案设计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