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设计工艺教案模板下载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美术教学教案传统柳编工艺设计

传统柳编工艺设计

背景分析

河东区汤河镇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传统柳编工艺有300多年历史,柳织品有400多个系列,1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大洋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柳制品工艺从家庭作坊走向规模化产销,其纺织样式不断改善、美化。柳编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将它纳入我们学校教学加强了传统工艺与课程之间的距离,也符合新课标精神。

教学理念

1、以本地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美术专业知识结构、形成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有面结合。

2、充分领悟家乡工艺品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柳编工艺的文化内涵

2、能够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基础知识进行工艺品编织,对编织进行装饰美化。

3、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民族传统工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通过对柳编工艺品的欣赏和编织,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发扬。

教学重点:

柳织品的编织步骤:盘底、立柱、编织、收边。

教学难点:

如何从自己的主意,创意出发编织一件实用性、艺术性的工艺品。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柳织品、编织材料、小刀

学具:柳条、剪子、尺子、半成品

教学过程

利用制好的图片和实物、介绍工艺美术基础知识,展示柳织品的品种、样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工艺美术理论知识

1、概念: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既是物质生产,也是精神生产。

2、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适用。

(二)柳织品的品种:篮、筐、盘、篓。

(三)柳织品的编织过程:盘底、立柱、编织、收边。

(四)进行现场演示编织。

(五)学生动手编织:分组进行、分别谈谈编织意图。

(六)作业:根据构思进行编织。

推荐第2篇:工艺设计

制药工艺设计

第一章

1、工艺流程图设计的任务:

1、确定流程的组成;

2、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

3、确定生产控制方法;

4、确定“三废”的治理方法;

5、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6、绘制工艺流程图;

7、编写工艺操作方法;

2、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

1、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2、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满足GMP要求;

4、使用尽可能少的能耗;

5、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6、具备开车、停车条件,易于控制;

7、具有柔韧性,即在不同条件下,能够正常操作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9、确保安全生产,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3、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1、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

2、绘制方案比较;

3、进行方案比较;

4、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

5、绘制初步设计阶段的带控制点流程图;

6、绘制施工图阶段的带控制点流程图

4、车间工艺设计部分包括哪些设计项目:

1、工艺流程设计

2、车间布置设计

3、管道设计

4、非工艺条件设计

5、物料衡算

6、能量衡算

7、设备选择和计算

8、工艺部分设计计算

5、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内容:

包括将新产品的实验室小试转变为中试直至工业化规模生产,也包括现有生产工艺进行的

技术革新与改造。因此,大到建设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制药基地,小到改造药厂的一个具体工艺都是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工作范围。

6、设计阶段的划分: 一般按工程的重要性、技术的复杂性,并根据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可将设计分为三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和 一阶段设计三种情况。三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包括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一阶段设计只有施工图设计。

7、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初步设计成果是初步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带点控制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及重要设备的装置图)。

8、工艺流程图的分类:

工艺流程框图、设备工艺流程图、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9、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

10、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第一是确定车间的火灾危险类别、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等级及卫生标准;第二是确定车间建筑(构筑)物和露天场所的主要尺寸,并对车间的生产、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区域位置作出安排;第三是确定全部工艺设备的空间位置。

11、车间布置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表示厂房建筑的基本结构及设备在厂房内外的布置情况;

(2)尺寸及标注——注写与设备布置有关的尺寸及建筑定位轴线编号,设备的位号及名称等(3)安装方位标——表示安装方位基准的图标号、名称、技术规格及有关参数列表说明;。(4)设备一览表——将设备的位号、名称、技术规格及有关参数列表说明; (5)标题栏——填写图名、图号、比例、设计阶段等。 第二章

1、设备位号的表示方法:

2、仪表位号的表示方法

3、仪表(温度、压力、流量)的常见图例和安装位置 温度-T

压力-P 流量-F 指示-I 记录-R

4、管道的表示方法(管道号、管径、管道等级和隔热或隔声)

5、管道布置图包括那些内容:

1、组视图

2、尺寸及标注

3、安装方位标

4、设备一览表

5、标题栏

第三章

1、设备选型和设计的原则:

(1)满足工艺要求;

(2)满足GMP中有关设备选型、选材的要求;

(3)设备要成熟可靠;

(4)要满足设备结构上的要求;

(5)要考虑技术经济指标;

(6)系统上要最优

2、在设备布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满足GMP要求

2、满足工艺要求

3、满足建设要求

4、满足安装和检修

5、要求满足安全和卫生

6、要求设备的露天布置

3、定型设备的选择步骤:

(1)通过工艺选择设备类型和设备材料;

(2)通过物料计算数据确定设备大小、台数;

(3)所选设备的检验计算,如过滤面积、传热面积、干燥面积等的校核; (4)考虑特殊事项。

4、材料腐蚀的形式及其评价: 腐蚀形式: (1)孔蚀,金属大部分表面不发生腐蚀或腐蚀很轻微,而在局部出现腐蚀小孔,并向深处发展加速腐蚀;

(2)缝隙腐蚀,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间,形成缝隙,而缝隙中又可进入并存留腐蚀介质,从而使缝隙内部加速腐蚀的现象;

(3)晶间腐蚀,从表面沿晶粒边界深入金属内部的腐蚀;

(4)应力腐蚀,金属和合金在腐蚀与拉应力的同时作用下引起的腐蚀。 评价: (1)用单位时间、面积的材料上损失的质量表示腐蚀速度;

(2)单位时间内材料损失的平均厚度为腐蚀深度;

4、材料的防腐蚀措施:

1、合理的结构设计:(1)避免死角(2)避免缝隙(3)避免异种金属接触(4)应力;

2、衬层保护:

(1)金属保护层(2)非金属保护层;

3、电化学保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用外加电流、阳极金属镀层保护

(2)阳极保护法;

4、添加缓释剂 。第四章

1、公称压力:是管子、管件和阀门在规定温度下的最大许用压力,常用PN表示。

2、公称直径:是管子、管件和阀门的名义内直径,一般情况下,既非外径,亦非内径,而是小于管子外径的并与它相近的证整数,用DN表示。

3、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管道设计的内容: (1)管径的计算和选择;

(2)地沟断面的决定; (3)管道的配置;

(4)提出资料; (5)编写管道施工安装说明图。

4、易燃易爆气体管道的安全设计:

(1)选择合理的管径,限定气体的流速;

(2)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防止外部明火导入管道内部或在管道内蔓延;

(4)设计中应考虑防静电措施 (5)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增强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6)采用其他措施。

5、管道的热补偿方式:

(1)管道的预热

(2)自然补偿

(3)一次性补偿

(4)设补偿

(5)选用弹性支吊架。

6、管道布置设计需要绘制的图样:

(1)管道布置图

(2)管道轴测图 (3)管架图

(4)管件图。

第五章

1、实施GMP的目的及药厂洁净室的头等重要任务:

控制室内浮游微粒及细菌对生产的污染,使室内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符合工艺要求。

2、洁净室的消毒灭菌方法:

(1)紫外灯灭菌(2)消毒液气体熏蒸(3)臭氧消毒。

3、洁净区气流组织的形式和原则

形式:(1)层流洁净室,按气流方向又可分为垂直层流、水平层流和局部层流;

(2)乱流洁净室,按气流组织可分为顶送与侧送。 原则:减少涡流;使射入气流经过最短流程覆盖工作区,气流方向与尘埃重力沉降方向一致;回流气流有效地将室内灰尘排出室外。

4、空气净化系统的组成:

引风机、前置过滤器、主过滤器(静电除尘器)、臭氧杀菌层、活性炭过滤器、负离子发生器。此外,为了保证空气湿度和温度,在中央空调系统中,还需要增加加热或冷却、恒温装置配件。

5、粉尘控制和清除的措施:物理隔离、就地排除、压差隔离和全新风全排

9、常用的管道连接方式:

8、管道转折的画法、管道交叉的画法、管道投影发生重叠时的画法。

推荐第3篇:《工艺》教案

《工艺》教案

姓名 杨启厚 单位

鸡西市第一中学 时间

XX年5月22日 年龄 36岁 教龄 12年 职称

中学物理一级 学科 通用技术 课题

工艺—学习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 班级 高一.2班 课型 新授课 目

标 知

识 技

通过探究、归纳和示范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木工工具使用方法和要领,能选择适当加工工艺并正确安全地操作。 过

程 方

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和教师对木工工具的正确操作示范,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并经历小木锤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初步学会木工工艺的操作、装配和调试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设计、制作作品的实践能力,并体验木工加工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教学 重点

初步学习并掌握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 难点

学习和掌握各种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教学 用具

多媒体、台虎钳、锯子、刨子、凿子、羊角锤、手电钻、木锉、小木锤、

斧子、钢直尺、钢直角尺、2B铅笔、钉子、木块、木棒等。 教学方法

复习法、探究法、归纳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 师

动 设计意图 教

一.复习回顾(3分钟) 1.工艺的含义是什么? 2.常用工艺种类有哪些? 二.新课导入.(1分钟)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把小木锤,她是由我采用木工加工工艺制作完成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一把小木锤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常用木工工具的有关知识。 三.课堂探究(36分钟) 探究问题一:

常用木工工具有哪些? 探究问题二:

各种常用木工工具的正确

使用方法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使用方法示范: 各种常用木工工具的正确

使用方法示范并强调说明工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ppt展示祥云火炬构造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ppt展示答案

教师:展示小木锤实物

教师:ppt展示课题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工具图片和实物

学生: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示范工具正确使用方 法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激发学习兴趣

温故而知新,为新课教学做铺垫。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

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安全使用工具的能力,并进行爱护公物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

共同体验工艺:

活动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提前制定的小木锤设计方案和今天学习到的各种常用木工工具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加工制作小木锤。

活动2:各小组展示制作作品,并检查是否达到设计方案中的设计要求。

活动3: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常用木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 安全注意事项。

2、作业:

课后完成设计方案试验报告。

3、整理工具、清扫卫生。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掌握钳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要领。

五、教学反思

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肯定与表扬。

师生:展示制作的小木锤,给予正确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评出比较好的作品,给予大力表扬。

学生:展开评价活动

学生:总结各种常用木工工 具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组长整理清点工具,组织组员清扫卫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脑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技术试验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板书设计(见ppt)

板书

电子板书

大屏幕

……

副板书

电子板书

引入的内容跟你的新课的关系你怎样联系? 是说火炬图片吗?

我想对于工具的使用示范,先请学生说或示范,我给予指导,再正确做示范,如何更好呢

对,先让学生拿着工具说,其他同学补充 通过火炬构造回顾工艺的种类

老师总结使用的注意事项,在屏幕显示

火炬的例子很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紧贴热点 填写需要时间,说了小结,显示出来就可以了。 怎样把火炬例子用好是关键

同学们,这是什么?原来设计时只是图纸,要怎样才把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实物呢? 把火炬的图片和文字部分分两页

小木锤最后再显示好点,否则会制约学生的创意 和学生做出来的比较

但要注意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使用,应该重点不是制作小木锤

能不能够点到,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小木锤,我们要用到刚才介绍的哪些木工工具?怎样使用?小木锤由那些部分组成?每部分怎样用工具去完成?好,请同学们分组去试验 确实,你说的对,重点是使用方法的学习,但我想把做小木棰作为载体,通过制作小木棰来练习锯子、凿子、锤子、刨子等的使用

对,要连接好过渡好

因为是公开课,我希望学生能最后把小木棰制作成功,并能正确的评价 我感觉时间很紧张

使用--制作--比较评价,时间不一定够。我也担心你把重心引去了制作出来的小木锤了

那我把大块时间放在工具使用的示范上,最后在总结时回到工具使用上

你要强调,木锤评价时,跟怎样用工具有关。如不光滑,是没有用好刨子

评价让学生说,不好是因为没有用好哪工具 你可以尝试下。最好在别的班试试 我很同意你的指点 非常感谢你

引入就直接用木制工具好点 祝成功

直接用一个小木锤,问制作一个小木锤需要什么工具,如何正确使用

火炬的例子不好用。这样又没有什么吸引学生 纯木工具很多的 优点浮夸的感觉是吗?

我这张是木做的风柜,南方用来风谷的 你们那里没有 没有,第一次见 是用来干燥粮食的吗

你就问:制作那么漂亮和精致的木家具,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

是把谷和杂物分开的 是靠风力把杂物吹走吗? 是的

推荐第4篇:工艺教案

第四章

设计的实现——制作

第一节

工艺

【导入新课】

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设计,本章我们将继续学习设计的实现与制作。

德国汽车和Inter cpu处理器是世界的著名产品?为什么相同的材料,会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质量的产品?人们为什么会崇尚名牌?难道仅仅是广告的作用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先学习什么是工艺。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工艺,认识工艺。

第二节 工艺

1.认识工艺

1)工艺的含义: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将图纸表达的设计方案变成实体产品的生产活动的总合。

材料加工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其大小、形状、外观或性质,以符合产品所需要的设计规格。

展示分析:绿茶和红茶的制造工艺。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

红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

通过分析知道同样的原材料,工艺不同,制作出来的产品会有很大的差别。

即: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产品会不同。

2、常用工艺

工艺是产品制作的重要因素。常用的产品制作工艺,包括零件加工、产品装配、表面涂饰等。我们在进行产品制作的时候,首先进行零件加工,在进行零件的加工时,我们常常要用到切削、成型、浇铸及模塑等工艺手法。

一、零件加工

1、切削加工

大家都有剪纸的经验,其实剪纸就是一种简单的切削过程。什么是切削呢?切削加工就是用切削工具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去除,从而得到所要的几何图形、尺寸或表面质量的一种加工方法。

在你们的手上都有剪刀和纸,现在就一起在纸上画出你们想要的图形,然后将它剪下了。在大家做的过程中体会一下切削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剪纸,剪完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我们刚才的剪纸过程中,大家应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在进行切削加工时都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在剪纸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剪刀这个切削工具。没有剪刀我们很难剪出我们要的图形。当然我们也不可能用一把锯子来完成我们的剪纸工作。所以我们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一定要有适当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切削工具与设备有以下这些(PPT展示图片)。

在我们剪纸的时候,都是将纸用手拿住,然后用剪刀沿着我们画好的线剪过去的。这也是我们切削过程中另外两个要注意的问题。切削工具与材料之间要有相对运动。切削工具与材料要稳定或夹持稳当。

观看视频:《手锯的使用》、《电钻的操作》再看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观看完后,在书上还有关于锉刀和刨子的使用方法,这里我们就不再详细讲解了,大家下来看一下。

2、成型

定义:使用适当的力量,利用材料的塑性,将材料改变至所需要的形状及大小,且材料在成型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

我们利用成型工艺所制作的产品有很多,比如:PPT讲解

观看视频:《冲压成型》

3、浇铸及模塑

还有一种零件加工的方法浇铸模塑,浇铸及模塑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那位同学来给我们列举一些浇铸及模塑的例子。

二、装配工艺

定义:所谓装配就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零件或部件暂时或永久的结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观看视频《榫接》、《铆接》

三、表面涂饰

定义:在工件表面施加装饰性或保护性处理的加工方法

观看视频《汽车喷漆》

3、总结

推荐第5篇:工艺教案

第一章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

(一)

讲授新课:

一、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二、机械加工精度的内容:(图1-1)

1.尺寸精度: (图1-2)

尺寸精度是指加工后零件的直径、长度和表面间距离等尺寸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的符合(接近)程度。

2.形状精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形状的符合(接近)程度。

3.位置精度

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的几何图形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的符合(接近)程度。

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关系。

三、达到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 1.达到尺寸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 (2)调整法 (3)定尺寸刀具法 (4)自动控制法 (5)数字控制法 2.达到形状精度的方法: (1)轨迹法 (2)成形法 (3)展成法

3.达到位置精度的方法

(1)一次安装获得法 (2)多次安装获得法 本课小结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

(二)

复习旧课:

1、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达到尺寸精度的方法。讲授新课:

四、加工误差: 1.加工误差的概念:

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2.加工误差的构成

五、典型表面的常见加工误差分析:(表1-1)

1、外圆表面: (1)腰鼓形圆柱度误差 (2)马鞍形圆柱度误差 (3)锥形圆柱度误差 (4)毛坯误差复映 (5)直线度误差 (6)同轴度误差

2、内圆表面: (1)圆度误差 (2)圆柱度误差 (3)垂直度误差

3、平面:平面度误差

4、齿轮: (1)齿形误差 (2)齿距误差 本课小结

第二节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复习提问:

1、加工误差的概念。

2、加工误差的构成。讲授新课:

一、直接减小误差法:

1、采用反向进给的切削方法。(图1-3)

2、采用反向切削和大的主偏角车刀。

3、在卡盘一端的工件上车出一个缩颈部分。(图1-4)

二、误差补偿和误差抵消法:

1、误差补偿法:

是指人为地制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新的误差,去补偿加工、装配或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加工方法。

2、误差抵消法:

是指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另一种原始误差的加工方法。

三、转移原始误差法:(图1-8)

是指创造一定条件,把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转移到误差的非敏感方向或其他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上去的加工方法。

四、误差分组法

就是把毛坯或上道工序的尺寸按误差大小分为n组,这样每组毛坯的误差就缩小为原来的1/n,然后按组分别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定位元件,从而大大缩小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

五、误差平均法

就是利用有密切联系的表面之间的相互比较、相互修正,或者互为基准进行加工,就能让这些局部较大的误差比较均匀地影响到整个加工表面。

六、就地加工法

生产中采用就地加工法,就是对这些重要表面在装配之前不进行精加工,待装配之后,再在自身机床上对这些表面作精加工。

本课小结。

第三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复习提问:

1、直接减小误差法。

2、误差抵消法。讲授新课:

一、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图1-9)

1.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形成与控制

(1)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形成 (图1-10) (2)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控制

1)改进刀具的几何形状。

2)改善材料的切削工艺性能。

3)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 2.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形成与控制 (1)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形成 (2)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控制

1)合理选择砂轮

2)改进工艺方法

二、影响表层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

1.表面冷作硬化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表层材料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使晶粒间产生剪切滑移,晶格扭曲,并产生晶粒拉长、破碎,从而使加工表面层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2.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在机械加工中会产生很大的切削热,直接影响着工件表层材料的金相组织。

3.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

在机械加工中,当表面层金属组织发生形状、体积或金相组织变化时,将在表面层的金属与其基体间产生残余应力。

第二章

铸造、锻造加工的基本工艺

第一节

铸造加工

复习提问:

1、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方法。

2、影响表层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讲授新课:

一、砂型铸造

1、基本概念:

砂型铸造是用型砂紧实成型,将熔融金属浇注入砂型内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

2、工艺过程:(图2-1)

(1)制造模样与芯盒

(2)造型

(3)造芯(图2-2) (4)合型

(5)浇注(图2-3) (6)落砂 (7)清理与检验 (8)热处理

3、适用范围

二、特种铸造

1.金属型铸造

(1)基本概念:通过重力作用进行浇注,将熔融金属浇入金属铸型内获得铸件的方法称为金属型铸造。

(2)工艺过程: 垂直分型式金属型生产时两个半型合紧进行浇注,待金属凝固后利用简单的机械使两个半型分开取出铸件。(图2-4)

(3)适用范围:金属型铸造主要应用于形状不太复杂、壁厚不是很薄的小型有色金属铸件的小批量或大批量生产。

2.压力铸造

(1)基本概念:(图2-5)

使熔融金属在高压下高速充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称为压力铸造,简称压铸。

(2)工艺过程: (3)适用范围 3.离心铸造

(1)基本概念

将熔融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金属液布满型腔并随型一起转动,并在转动中凝固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称为离心铸造。

(2)工艺过程(图2-6) (3)适用范围

4.熔模铸造

(1)基本概念 (2)工艺过程 (3)适用范围

三、生产实例分析:(图2-7)

1、带轮铸件的技术要求。

2、工艺分析。本课小结

第二节

锻造加工

复习提问

1、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2、压力铸造的基本概念。讲授新课

一、自由锻

1、基本概念(图2-9)

是指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坯料在上下砧铁之间变形,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工艺过程

3、适用范围

二、胎模锻

1.基本概念(图2-10)

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生产锻件的一种锻造方法。胎模不固定在锤头或砧座上,只在需要使用时才放到下砧上。常用的胎模有摔模、扣模、套模、合模、切边模。

2.工艺过程 胎模锻的工艺过程是坯料加热——自由锻制坯——胎模中终锻成形。

3 .适用范围

胎模锻既具有自由锻简单、灵活的特点,又兼有模锻能制造形状复杂、尺寸准确锻件的优点,因此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中用自由锻成形困难、模锻又不经济的复杂形状锻件的生产。

三、模锻

1.基本概念(图2-11)

模锻是指在专用的模锻设备上进行的锻造。常用的模锻设备有模锻空气锤、螺旋压力机、平锻机、模锻水压机、液压模锻锤等。

2.工艺过程

3.适用范围:模锻主要应用于毛坯精度要求较高、大批量、小件的生产。

四、生产实例分析(图2-12)

试分析如图示的连杆弯曲成形的加工工艺过程。 本课小结

第三章

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设备

第一节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设备 复习提问

1、胎模锻的工艺过程。

2、模锻的基本概念。讲授新课

一、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要指结构要素的精度,通常指直径和轴向的尺寸精度。

2.形状精度:一般指外圆表面的圆度、圆柱度等。

3.位置精度: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主要有外圆表面之间的同轴度、外圆的圆跳动以及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等。

4.表面质量 :即各外圆表面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二、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1.车削 : 工件旋转作主运动,车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称车削。 (1)车削特点

(2)车削加工分类

1)粗车

2)半精车

3)精车

4)精细车

2.磨削:用砂轮以较高的线速度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磨削。

(1)磨削加工的特点

(2)外圆表面的磨削

三、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1.低精度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可达IT10左右,表面粗糙度可达Ra6.3μm左右,主要用于各类零件的粗加工。

2.中等精度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可达IT9~IT7,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1.6μm。

3.较高精度的加工方案 :加工精度可达IT7~ IT6,表面粗糙度可达Ra1.25~0.63μm。 4.高精度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可达IT6~IT5,粗糙度可达Ra0.16~0.01μm。

四、常用外圆表面加工设备

1.车床:车床又分为卧式车床和立式车床。车床的加工精度可达IT6,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1.6μm。(图3-1)

2.外圆磨床: 加工精度可达IT5,加工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1.6μm。(图3-2)

五、生产案例分析:(图3-3)阶梯轴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38f7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为:

粗车—半精车—精车。

2×28g6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为:

粗车—半精车—精磨。

20h6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超精加工。

本课小结

第二节

内圆表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设备 复习提问:

1、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

2、常用外圆表面加工设备。

一、内圆表面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指孔径和孔长的尺寸精度。

2.形状精度:指内圆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及轴线的直线度等。

3.位置精度:一般位置精度包括孔的轴线与基准端面的垂直度、孔与孔之间的对称度、位置度;孔与孔间的平行度等。

4.表面粗糙度:指内表面粗糙度Ra值。

二、内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1.钻孔、扩孔和铰孔

(1)钻孔:一般加工精度可达IT13~IT11,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50~12.5μm,主要用于孔的粗加工。

(2)扩孔:加工精度可达IT10,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 6.3~3.2μm,可作为孔的半精加工;也可作为精度要求较低孔的最终加工。扩孔可以修正孔轴线的歪斜。(图3-4)

(3)铰孔:加工精度可达IT8~IT6,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0.4μm。铰孔分手铰和机铰两种。铰孔只能提高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但不能纠正孔的位置精度。(图3-5)

2.镗孔:镗孔是指以镗刀作旋转为主运动,工件或镗刀作进给运动的加工方法。镗孔是在工件已有的孔上进行扩大孔径的加工方法。

(1)镗孔的特点:镗孔除了能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外,还可以修正孔的轴线的弯曲误差,且较容易保证各孔的孔距精度和位置精度,是大直径孔常用的加工方法。

(2)镗孔方法的选择

1)粗镗:粗镗的加工精度可达IT13~IT11,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50 ~12.5μm,一般为半精加工、精加工作准备。

2)半精镗:半精镗的加工精度可达IT10~IT9,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6.3~3.2 μm,用于磨削加工和精加工的预加工,或中等精度内孔表面的最终加工。

3)精镗:精镗的加工精度可达IT8~IT6,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0.8μm。用于精度较高的内孔的精加工或作为珩磨孔的预加工。

3.拉孔:采用拉刀加工内圆表面的方法称为拉孔。

(1)拉孔的特点:加工精度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0.8~0.4μm。

(2)拉孔方法的选择: 一把拉刀只适用于一种规格尺寸的孔。因此,拉削加工一般用于大批量生产。

4.磨孔:用磨削加工工件内孔的方法称为磨孔。 (1)磨孔的特点:加工精度可达IT7,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0.4 μm。

(2)磨孔方法的选择:磨削加工适用于加工硬度较高,尤其是淬火后高硬度的孔。

5.珩磨:珩磨是指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又称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又称镗磨。 5.珩磨:珩磨是指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又称镗磨。

(1)珩磨的特点:珩磨后孔的尺寸精度为 IT7~4 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0.32~0.04μm。

(2)珩磨的余量: 珩磨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孔径和工件材料,一般铸铁件为 0.02~0.15 mm,钢件为 0.01~0.05mm 。

(3)珩磨时的注意事项:为冲去切屑和磨粒,改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切削区温度,操作时常需用大量切削液,如煤油或内加少量锭子油,有时也用极压油。

三、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1.低精度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可达到IT10,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50~12.5μm。

2.中等精度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可达到IT10~IT9,表面粗糙度Ra值达6.3~3.2μm。

3.较高精度的加工方案 :加工精度可达到IT8~IT7,表面粗糙度Ra值达1.6~0.4μm。

4.高精度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可达到IT7~IT6,表面粗糙度Ra值达0.8~0.4μm。

四、内圆表面的加工设备

1.钻床

(1)台式钻床(图3-9) (2)立式钻床(图3-10) (3)摇臂钻床(图3-11)

2.镗床 (图3-12)

3.内圆磨床 (图3-13)

五、案例分析:(图3-14) 衬套内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30mm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案为:

钻孔—扩孔(或半精镗)。 30H6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案为:

钻孔—扩孔(或半精镗)—磨孔—珩磨。

本课小结

第三节

平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设备 复习提问

1、内圆表面的技术要求。

2、内圆表面的加工方法。讲授新课

一、平面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主要指平面的平面度。

2.形状精度:主要指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平行度,两平面相对基准的对称度等。

3.表面质量:指平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二、平面的加工方法

1.刨削:用刨刀对工件作水平相对直线往复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图3-15)

2.铣削:铣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1)粗铣:粗铣加工精度为IT12~IT11,表面粗糙度Ra值为25~12.5μm,为半精铣、精铣加工作准备。

(2)半精铣:加工精度为IT10~IT9,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3.2μm,可作为平面磨削或精加工的预加工。

(3)精铣:加工精度为IT8~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3.2~1.6μm,可以作为中等精度表面的最终加工,也可作为高精度表面的预加工。

3.磨削:磨削常作为铣、刨削平面后的精加工,在平面磨床上进行,主要用于中、小零件高精度表面和淬硬平面加工。加工精度可达IT7~IT6,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0.8~0.2μm。 (图3-16)

(1)平面磨削的方式 (2)平面磨削的特点

4.刮削(图3-17)

刮削是用刮刀刮除工件表面薄层金属的一种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可达Ra1.6~0.4μm,平面内的直线度可达0.01mm/m。

5.研磨 (1) 研具

(2)研磨余量:研磨是微量切削,因此研磨余量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一般在0.005~0.030mm之间。

(3) 研磨特点及作用

(4)研磨方法及注意事项: 研磨分手工研磨和机械研磨两种。

三、平面加工方案分析

1.低精度的加工方案: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各种零件(淬火钢零件除外)的平面,经粗刨、粗铣、粗车等即可达到要求。表面粗糙度Ra值达50~12.5μm。

2.中等精度的加工方案

(1)粗刨一精刨:适用于加工狭长平面。

(2)粗铣一精铣:适用于加工宽大平面。

(3)粗车—精车:适用于加工轴、套、盘、环等回转体零件的端面、大型盘类零件的端面,一般在立式车床上加工。

3.高精度的加工方案

(1) 粗刨一精刨一宽刃精刨:适用于加工未淬火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狭长平面。

(2)粗铣—精铣—高速精铣:适用于加工未淬火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等材料的宽平面。

(3)粗铣(粗刨)—精铣(精刨)—磨削:适用于加工淬火钢件、非淬火钢件和铸铁件的各种平面。

4.精密平面的加工方案: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0.4~0.012μm。

四、平面的加工设备

1.刨床:刨床又分为牛头刨床和龙门刨床。刨床的加工精度可达IT9~IT8,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6.3~1.6μm。 (图3-18)

2.铣床:铣床又分为卧式铣床和立式铣床。铣床的加工精度为IT8~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3.2~1.6μm。(图3-19)

3.平面磨床:平面磨床是磨削加工设备中的一种,一般用于各类平面的精加工。加工精度可达IT7~IT6,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0.8~0.2μm。(图3-20)

五、案例分析(图3-21) V形座表面的加工方法: 1.技术要求:

(1)形状精度 :V形架底面的平面公差为0.01μm。

(2)位置精度:V形架两侧面对底平面的垂直度误差0.02μm、两侧面及V形槽对称中心线对底平面的平行度误差0.02μm。

(3)表面质量:V形架底平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均为0.4μm;四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均为0.8μm;V形槽的表面粗糙度Ra值均为0.1μm。

2.加工方法分析及加工方案拟订 V形架侧表面和上表面的加工方案:

粗刨(粗铣)—半精铣—粗磨—精磨 V形架底平面的加工方案:

粗刨(粗铣)—半精铣—粗磨—精磨—刮削 V形架V形槽的加工方案:

粗刨(粗铣)—半精铣—粗磨—精磨—研磨(或刮削)

本课小结

第四节

螺纹表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设备

复习提问

1、平面的技术要求

2、平面的加工方法。讲授新课

一、螺纹的技术要求及种类

1.螺纹表面的技术要求: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2.螺纹的种类: (1)连接螺纹

(2)传动螺纹

二、螺纹表面的加工方法

1.攻螺纹和套螺纹(图3-

22、23)

(1)攻螺纹:攻螺纹是指用丝锥在内表面上加工出螺纹的加工方法。主要加工内螺纹,分为手攻和机攻。

(2)套螺纹:(图3-24)

套螺纹是用板牙在圆柱表面上加工出外螺纹的加工方法,分为手工套螺纹和机器套螺纹。 圆板牙大多用合金工具钢制成,板牙两端的锥角是切削部分,正反都可使用。

2.车削螺纹:车削螺纹是在车床上采用螺纹车刀加工螺纹的一种方法。车削螺纹的精度可达IT6,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μm。

车削螺纹适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的螺纹。

3.铣削螺纹:铣削螺纹是在专用的螺纹铣床上采用螺纹铣刀加工螺纹的一种方法,多用于直径和螺距较大的螺纹加工。

(1)用盘形螺纹铣刀铣螺纹 (图3-25)

(2)用梳形螺纹铣刀铣螺纹 (图3-26) 3.磨削螺纹:对于精度较高的螺纹,可在该螺纹经车削或铣削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后,选择磨削螺纹的方法完成精加工。磨削螺纹的加工精度可达IT5 ~ IT4,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0.4~0.1μm。(图3-27)

5.滚压螺纹:滚压螺纹是一种使材料在常温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螺纹的无屑加工方法。

(1)搓丝板滚压螺纹 (图3-28) (2)滚丝轮滚压螺纹

三、螺纹表面的加工方案 (表3-1)

四、案例分析(图3-29) 圆头螺钉的加工方法: 图a所示螺纹的加工方案:

套螺纹或滚压螺纹。 图b所示螺纹的加工方案:

半精车(或铣削)—磨削。

本课小结

第五节

成形表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设备 复习提问

1、螺纹的技术要求及种类。

2、螺纹表面的加工方法。讲授新课

一、成形表面的技术要求 (图3-30)

1.尺寸精度:指零件上成形表面各部位的尺寸要求。

2.形状精度:指成形表面的轮廓度,包括面轮廓和线轮廓。

3.位置精度: 指成形表面与其他表面间的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和对称度。

4.表面粗糙度:成形表面一般都需要抛光加工,以提高其表面质量。

二、普通成形表面的加工方法:普通成形表面的加工一般采用车削、刨削、铣削、磨削。

1.手动控制法:手动控制法是由手工操作机床,刀具相对工件作成形运动而加工出成形面的一种方法。(图3-

31、

32、33)

2.成形刀具法:成形刀具法是采用切削刃形状与工件轮廓形状相符合的刀具,直接加工出成形表面。可以采用车、刨、铣等方法。 (图3-34)

(1)车削成形表面 (2)刨削成形表面

(3)铣削成形表面

(4)磨削成形表面 (图3-35)

3.靠模法:靠模法是刀具由传动机构带动,跟随靠模轮廓线移动而加工出与该靠模轮廓线相符的成形表面。(图3-36)

4.数控加工法:数控加工法是利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形面的一种方法。加工时,操作人员应先将零件成形面按图样要求编出加工程序,数控机床按给定程序自动进行加工。

三、齿形表面的加工方法

1.成形法:采用与被切齿轮齿槽形状相符合的成形刀具切出齿形的方法。(图3-37) 2.展成法: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之间的啮合运动而切出齿轮齿形的方法。

(1)滚齿:采用齿轮滚刀滚切加工圆柱齿轮齿形,其实质是按一对交错轴螺旋齿轮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形。(图3-38)

(2)插齿:利用一对平行轴齿轮啮合的原理来实现齿形加工的。(图3-39)

(3)剃齿:用剃齿刀对齿轮的齿面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图3-40)

(4)磨齿: 用砂轮在磨齿机上加工高精度齿形的一种方法。(图3-41)

1)锥形砂轮磨齿(图a)

2)双碟形砂轮磨齿(图b)

四、齿形表面加工设备

1.滚齿机

(图3-42)

2.插齿机

(图3-43)

五、案例分析(图3-44) 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 图a齿面加工方案:

铣齿—磨齿(单件生产)或滚齿—剃齿(大批量生产)

图b齿面加工方案:

铣齿(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或滚齿(大批量生产)

本课小结

推荐第6篇:汽车车身焊接工艺设计教案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浅析汽车车身的焊接工艺设计

在 汽车厂中,焊接生产线相对于涂装线和总装线来说,刚性强,多品种车型的通用性差,每更新换代一种车型,均需要更新车间大量专用设备和生产工艺。焊接工艺设 计可以称得上是焊接生产线的“灵魂”,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如机械化、电控、非标设备、建筑、结构、水道、暖通、动力、电气、计算机、环保和通讯等,从宏 观上决定车间的工艺水平、物流、投资和预留发展,具体决定着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种类和数量、夹具形式、物流工位器具形式、机械化输送方式及控制模式等。因 此,焊接工艺设计在焊接生产线的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产生高性价比焊接生产线

的关键。

1、车身焊接工艺设计的前提条件 1.1产品资料

a.产品的数学模型(简 称数模)。在汽车制造行业中,一般情况下用UG,Catia,ProE等三维软件均能打开数模(如图1),并在其中获取数据或进行深人的工作。在工艺设计 过程中,将所有数模装配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整车数模,从数模中可以获得零部件的结构尺寸、位置关系。由数模还可以生成整车、分总成、冲压件的各种视图(包 括轴测图),以及可以输出剖面图。

b.全套产品图纸。

c.样车、样件(包括整车车身总成、各大总成、分总成和冲压件)。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d.产品零部件明细表(包括各部件的名称、编号,冲压件的名称、编号、数量,标准件的规格、数量)。

工艺设计时,业主必须提供上述a、b、c中至少1项,d项可以从前3项中分析出来,正常状态下d项(如图2)早在汽车设计结束时就已经确定了。如果仅提供b项,那么需要增加大量的车身拆解、分析工作。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1.2工厂设计的参数

工厂设计的参数包括以下几方面: a.生产纲领即年产量;

b.年时基数即生产班次、生产线的利用率等;

c.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机器人+自动焊钳焊点数/全车身焊点数x 100%=自动化率);

d.生产线的工艺水平要求(如主要设备选用原则、生产线的输送方式,电气控制水平等);

e.各种材料、外购件的选用原则(如型材、控制元件、气动元件、电机、减速器); f.各种公用动力介质的供应方式、能力、品质等参数,建厂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等;

g.当生产线布置在原有厂房内时,应收集原有房的土建、公用有关资料,如厂房柱顶标高、屋架承载能力、电力和动力介质的余富程度等。

2、工艺分析 2.1工艺线路分析

根据业主提供的产品资料进行产品工艺线路分析(如业主仅提供样车及样件则需经过样车分析→样车拆解→样车测量→样车再装配过程),完成装焊工艺线路图或爆炸图设计。

2.1.1产品分块

同类型车身的分块基本相 同(一般车身均由地板、侧围、前/后围、门、顶盖等大总成组成),但各总成之间的连接方式及顺序往往有较大区别,合理的分块才能保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证车身的装配和焊接。例 如,解放平头驾驶室的装配顺序就比较特殊,先形成侧后围焊接总成(左/右侧围与后围形成焊接总成),而后形成驾驶室总成。

2.1.2确定基准

整个车身的设计、制造、检验均建立在同一坐标系上,在车身设计时一般已经考虑到装配、焊接、总装配和搬运过程中所需的基准(孔、面),车身装焊的整个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准上 才能保证整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同时这些基准也是夹具设计、制造、调整、检测和维修的基准。确定基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基准的统一性,在焊接过程中基准是逐步传递的; b.基准应便于测量;

c.基准应保证零件的准确定位; d.基准应考虑便于焊接操作。

2.1.3确定车身装配的几何精度及检测的基准面

几何基准是零件或部件的某个明显部位,用来确定该零部件在X,Y,Z坐标系统内的理论位置;准确的部件基准位置用以保证装配的几何形状的准确性,因此基准位置对装配工作非常重要,在研究焊接过程之前需要仔细分析部件的基准,必须与用户一起完成几何形状的分析,由用户确定其基准位置、或由设计人员确定后再取得用户同意。

为了使这些基准能一直保持准确,在夹具制造与安装调试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以下几方面。a.在制造焊装夹具时进行调整(检测);b.在生产时,对装配好的部件的最后几何尺寸进行校核;C.在维修装焊夹具时进行检测。

2.1.4确定装配顺序

车身的每个冲压件、分总成和总成都是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组装、焊接从而完成整个车身焊接的,每个零件的装配顺序必须保证能完成全部焊接工作且便于焊接。

2.1.5焊点分析

表明焊点的主要参数(焊点的数量、位置、幅度、重要程度)是产品设计时决定的,但目前部分业主仅提供产品数模而没有产品图纸。这时,焊点的主要参数需要工艺设计人员确定。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2.1.5.1定形焊点的确定

相对复杂的工件之间的焊 接,往往需经过组装、补焊的过程完成。在组装工位,由于生产节拍限制、设备数量布置空间需要和夹具有效空间占用等原因,不可能完成全部焊接工作,但必须完 成部分焊点,这些焊点应能保证工件离开夹具时的形状尺寸,这部分焊点称为定形焊点,一般情况下定形焊点占总焊接点数的1/3左右。

2.1.5.2焊点分组

车身每个总成上都要完成许多焊点,在编制工艺时必须对焊点进行分组,即将1把焊钳在1个工作节拍内完成的焊点分为1个焊点组。

2.1.5.3焊钳初步选型

焊点分组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焊钳选型,确定焊点组的数量即焊钳的最小数量,根据工件的形状及尺寸确定焊钳的形式(X 形,C形)及喉深、开档、行程、电极形状,焊钳的吊挂形式(横吊、纵吊、转环)根据焊点位置和操作位置确定。焊钳型号的确定要在夹具总图设计完成之后,根 据选定的焊钳制造商提供的型谱进行焊钳型号的选择,对于在型谱中找不到合适焊钳焊接的焊点,需要重新设计焊钳与之匹配。2.2编制工艺过程卡

在具备前提条件下,经过工艺分析,就可以开始编制装焊工艺过程卡。工艺过程卡是装焊线设计、制造和调试整个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装焊线全部工作的基础,装焊工艺过程卡的编制深度和质量对装焊线设计、制造。调试整个过程的质量甚至成败起决定性作用。2.2.1生产节拍

一般生产节拍可按式(1)计算:

T节=全年工作日x每日班次x每班工时xK1 x K2/年纲领(1)式中,K1 为工时利用率,一般取 0.9;K2为设备利用率,一般取0.8-0.9。

2.2.2工位设置及工位生产周期

工位是构成生产线的基本 单元,工位生产周期必须小于或等于生产线节拍。工位生产周期是从待焊接零部件上料(装件)开始到完成本工位全部作业并将工件取出的整个过程时间,同时应考 虑工时利用率及设备利用率。工位生产周期与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准确的工位生产周期需由实测确定,工艺设计旧寸应使所有工位的工位生产周期 尽可能相等并接近生产节拍。

2.2.3工作密度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工作密度是指一个工位上设置的焊接设备数量及操作工人数量,主要由工件外形尺寸、焊接工艺方法和焊接工作量决定。

a.按工件外形尺寸决定工作密度。

外形尺寸小于1000 mmxl 500 mm,工作密度取1;外形尺寸小于2 000 mmxl 500 mm,工作密度取1-2;外形尺寸小于3 000 mmx 1500 mm,工作密度取2-3;外形尺寸小于6 000 mmx 1 500 mm,工作密度取3-4.b.按照焊接工作量和生产节拍确定工作密度。 2.2.4工时定额估算

工时定额=焊接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每一工位或工序的时间定额一般由装件、夹具动作夹紧、焊接、松开夹具和将工件送至下一工位的时间累计构成,也可用焊接时间放大而得出,即概算定额,工序时间定额(工时)=焊接工作量÷焊接速度xK。

以下是几种焊接方法焊接速度的一般状况估算值,其焊接速度与焊点及焊缝的间距、分布、焊钳及焊枪的接近性、工人操作难易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故仅供工艺编制参考。a.手工焊钳点焊15点/min;b.机械手焊钳点焊20点/min ; c.C02半自动焊300 mm/min ; d.机械手C02自动焊400 mm/min; e.螺柱焊(手工8 个/min; f.凸焊螺母(手工)3个/min; g.铜钎焊100 mm/min 。

2.2:5工艺卡的内容

a.焊件(总成或合件)简图一般为轴测图(立体图),图中:应标出进入装配冲压零件的名称、图号及数量;同时要标出焊点的位置、数量,甚至施焊的顺序;各种标准件如螺母、螺柱、支架等位置、数量及焊接方法。 b二工艺过程描述:从工件(零、合件)的装入、定位夹紧、焊接及焊后将合件送往下工序的整个过程,按先后顺序既简单又全面的描述。

c.工序所采用的夹具、设备、辅具及工具的名称、编号及数量作定性及定量分析。

d.给出工序的时间定额,甚至分每一工步给出,而工时的确定有如下几种方法:凭经验;采用人工模仿,秒表测定;计算机仿真。

2.2.6工艺卡的格式

工艺卡格式见焊接工艺卡附表(如表1)。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2.2.7工艺卡编制的工作量

以三厢轿车为例估算:简图约100张,工艺卡约200张,需要3个有经验的能够独立工作的技术人员花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3、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焊接生产线设计的基础,其他专业(机械化、非标设备、土建、公用、电控)设计均以工艺设计文件为指导,工艺设计文件的深度必须满足相关专业的设计需要。工艺设计文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3.1工艺设备安装图

标明工艺设备安装位置、设备外形、编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地及通道,工人操作位置,预留面积(如果有),起重设备质量、跨度、轨道线,机械化运输悬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链、单轨等的范围轨迹,水、电、气供应点及局部通风位置的坐标等。

3.2设备明细表 3.3焊机、时控箱布置图

表示焊机、时控箱及相关设备的型号、数量、安装位置、安装方式、接管尺寸等内容,供公用各专业设计支管线和焊机、时控箱安装时使用。简单的装焊线可直接在车间工艺设备安装图中表示。

3.4焊钳、平衡器布置图

表示焊钳、平衡器的型号、数量、安装位置、吊挂方式,供焊钳安装使用。简单的装焊线可直接在车间工艺平面图中表示。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3.5滑轨、滑车布置图

表示滑轨型号、长度位置,滑车形式、尺寸、位置、数量,供机械化专业设计滑轨、滑车安装图使用。简单的装焊线可直接在车间工艺设备安装图中表示。

3.6标准设备订货任务书 3.7非标设备设计任务书

说明对机械化运输方式的要求,与机械化相关的吊挂要求,设备长、宽、高及其技术要求,工艺参数,最大工件尺寸、面积和质量等。

3.8夹具设计任务书

夹具设计任务书(如图3)是夹具设计的指导文件,也是夹具最终验收的依据,所以夹具任务书一定要得到甲方的认可并签字。

3.8.1编制的前提条件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a.已编好的工艺卡,认为确实可行并得到用户的认可。

b.按合同与业主商定的技术条件,如手动或气动,外购件的来源等。 3.8.2编制步骤

a.根据工艺卡了解装配顺序、焊接顺序、焊钳类型、操作位置来确定工件的位置,以及工作台面的高度,同时确定台面是固定或是可旋转(水平或垂直),是否需要带举升取件的装置。

b.确定进人装配的零部件定位及夹紧点,并表示出来,给出序号。 c.确定定位销及支承夹紧器的形式,并将断面图画出。 d.确定测量点及计算出其数据(理论数据)。 3.9检具设计任务书 3.10工位器具设计任务书

工位器具设计任务书是工位器具设计的指导文件,也是工位器具最终验收的依据;工位器具任务书必须符合设计深度要求,必须经业主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工位器具设计。说明放置工件的名称、编号、数量,工件放置形式、运输形式,必要时画出简图及注明尺寸。

3.11公用管道司令图

用以指导厂房管线设计的管线总体布置:规划图,避免管线之间或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直接相碰或不满足规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3.12车间土建资料 3.13 车间公用资料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4、工艺设计的主要注意事项

a.汽车车身在装焊过程中,合理分块非常重要,而车身总成的分块大体相同,但往往对头接缝处有所变化,要认真分析。分块决定夹具的套数、工艺流程,是工艺设计的第一步。

b.工艺设计不能只顾眼前,应该远近结合、滚动发展,做到近期合理、远期可行。 c.要充分考虑混线生产的可能性,在夹具设计任务书和工艺设备选型上尽可能柔性化。

d.生产方式尽可能精益,尽量减少在制品存放,大型外覆盖件的物流尽量短;灵活布局车间内的各条生产线,使各生产线之间工件输送及与其他车间的衔接尽量短捷、顺畅,提高生产效率。

e.生产线的布置要考虑空中机械化运输设备和水、电、气管线布置流畅。 f.小件生产尽量集中布置,提高设备利用率。按照工艺流程在线旁布置小件的模式,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g.焊钳的选型不容易做好,在焊接生产线调试过程中更换5%的焊钳是比较低的,故需要进行三维焊钳与夹具的焊接过程动态模拟,提高选型准确性。

h.有条件的项目建议应用数字化工厂软件虚拟焊接车间,将以往设计中不宜发现的问题经过计算机仿真,较早地被发现和解决,提高设计方案、图纸的准确性和节拍平衡。

i: 工艺设计不能脱离生产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在那些工位取得生产信息,就要求在设备定货技术任务书明确功能及接口条件。

5、结束语

焊接工艺设计涉及的知识 领域宽,受到制约同样比较多,比如产品系列、用户观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念、工艺水平、质量精度要求、周边物流状况、投资限制、原有厂房及厂区等,因此要求工艺设计人员见多识 广。生产线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率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生产线投资越低越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高性价比的焊接生产线是工艺设计永恒的追求目标。随着我 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不断增加,焊接工艺设计也必实现由国外设计多而转变成国内设计多,将会有更多的自主品牌焊接生产线得到广泛应用。

——四川绵阳理工学院

绵阳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培训

推荐第7篇:复合材料工艺设计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功能复合材料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玻璃纤维和尼龙66两种材料,并从设计原理和具体的实验过程介绍了玻璃纤维和尼龙66的复合过程,最后从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长度分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热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几个方面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玻璃纤维

尼龙66 复合

性能

1、引言

尼龙66,即聚已二酰己二胺,工业简称PA66,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白色的热塑性结晶树脂,相对密度1.14,熔融温度255℃,热分解温度大于370℃,连续使用温度大于105℃,具有较高的刚性、韧性和优良的耐磨性、自润滑性、耐油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和自熄性,其力学强度较高,耐热性优良,耐寒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因其较高的结晶性,较优异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优良、化学性能稳定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等行业[1-3]。但它吸水性大、耐酸性差、干态和低温冲击强度低以及吸水后易变形,影响了制品的尺寸稳定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4-5]。

玻璃纤维(G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它是将高温状态下的玻璃液经拉丝冷却固化而成,一般单丝的直径为5~30µm,每束纤维原丝均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目前已经成为非常好的金属替代材料[6-7],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子电器、机械、冶金、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能、兵器等传统产业部门和国防、高技术部门。玻璃纤维具有成本低、不燃烧、耐热、耐化学腐蚀性、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高、断裂延伸率小、绝热性及绝缘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有机高聚物或无机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8]。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是以尼龙66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PA66的刚性,提高PA66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同时对PA66的冲击性能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复合材料综合了PA66基体与纤维的性能,具有优越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其特性优于任一单一组分的特性[9]。

2、设计原理

玻璃纤维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为主要玻璃组分,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玻璃液经拉丝冷却固化形成直径为5~30µm的玻璃丝;尼龙66的制备主要是指对其的配方设计,是在对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各种原料之间进行组合制备;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是根据材料的外形、结构与使用要求并结合材料的工艺性能来确定的。玻璃纤维在基体PA66树脂中的分散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因为玻璃纤维的加入,使PA66原有的光滑表面变的很粗糙,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表面质量,同时由于玻璃纤维和PA66的界面结合比较差,以致于制品的物理力学强度较低,因而制备PA66/GF复合材料前必须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确保有效的应力传递和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界面粘结[10-12]。

对玻纤增强热固性树脂或极性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可采用偶联剂对玻纤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树脂与玻纤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获得有效的界面粘结[13],常用的偶联剂为硅烷类物质,如KH-550,它能促进无机物与有机高聚物分子粘合,在两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其特点是分子中具有两种亲和基团,一种能和无机物相亲和,另一种能与高聚物相亲和,即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种组份以一定形式实现化学结合,从根本上增强两者之间的粘合力,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14]。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玻纤与PA66基体间具有较好的界面粘结力,使得PA66基体对玻纤的包容性较好,最终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目前文献介绍的主要的制备方法是采用熔体浸渍的方法对玻纤进行表面处理,之后选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66/GF复合材料。

3、制备过程[15]

3.1 主要原料

E-长玻璃纤维:直径10µm 硅烷偶联剂(KH-550):纯度≥97.0% 无水乙醇:分析纯 丙酮:分析纯 PA66:EPR27型 玻纤表面分散润滑剂:TAF,熔点≥135℃ 抗氧剂:自制 热稳定剂:自制 3.2 实验仪器

真空干燥箱:DZF-6050型 高速混合机:SHR-5A型

双螺杆挤出机:同向排气式,TE-34型 注射成型机:HTF80-W2型 马弗炉 3.3 实验步骤

3.3.1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

(1)将硅烷偶联剂(KH-550)、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按照1:0.3:2.7配制成玻纤表面处理剂,然后将该处理剂用丙酮稀释成1.0%的溶液。

(2)称取一定量的长玻纤,然后将其在自制的实验装备依次通过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使玻纤充分浸渍。

(3)将浸泡过的玻纤在自然条件下晾干,然后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4 h以上后取出,即可得到表面涂覆有处理剂的玻璃纤维,放入密封袋中待用。具体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3.3.2 玻纤含量不同的PA66/GF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适量的PA6

6、玻纤表面分散润滑剂、抗氧剂、热稳定剂等按照一定配比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然后置于8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至恒重。具体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2)分别将玻纤和PA66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为20%、25%、30%、35%和40%的复合材料标记为PA66GF20、PA66GF

25、PA66GF30、PA66GF35和PA66GF40。在双螺杆挤出机加纤口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主料口中加入干燥恒重的混合物,然后两种样品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后挤出造粒。挤出机各段温度分别为255℃、270℃、275℃、275℃、270℃和265℃,料筒转速固定为15r/min时,根据玻纤含量不同螺杆转速分别为150r/min、165r/min、180r/min、195 r/min和210r/min。

(3)将挤出、切粒后得到的复合材料粒子在80℃下真空烘箱中干燥24 h直至恒重,然后在注射成型机中注射成标准试条,注射机各段温度分别为275℃、280℃、275℃和265℃,模温为70℃。具体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4、设计参数和结论

4.1 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长度分布

在马弗炉中放入玻纤含量不同的样条,当温度升至650℃后,保温约3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的玻纤,并将其置于水中使其分散均匀,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样品滴到干净的载玻片上,自然干燥之后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玻纤的直径和长度(放大倍数为100倍),并计算数均纤维长度Ln及重均纤维长度Lw[16],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i指的是纤维的长度,mm;Ni是长度为Li的纤维根数。

由公式计算得到的玻纤含量不同的复合材料的数均纤维长度Ln分别为0.6128 mm、0.595 mm、0.5769mm、0.5538 mm和0.5267 mm。

对PA66/GF复合材料中玻纤的长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PA66/GF复合材料中玻纤的长度分布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样品中的玻纤平均长度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玻璃纤维增加后,物料熔体的流动性下降,熔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上升,从而使玻璃纤维受到更大的剪切。 4.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力学性能是判断复合材料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PA66/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详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一:PA66/GF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具体情况如下图

二、

三、四所示:

图二:PA66/G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玻纤含量的关系曲线

图三:PA66/G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玻纤含量的关系曲线

图四:PA66/GF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玻纤含量的关系曲线 由表1可以看出,玻纤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刚性和韧性,而且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玻纤含量为4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273%和272%;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173%和186%;缺口冲击强度增加了283%。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如此大的提高可能是因为,在复合材料中玻纤和尼龙基体界面粘结良好并且在其中分散均匀,以随机取向的单丝存在,以致于基本上每根玻纤都能充分发挥其增强作用,因此,当复合材料在受到外界拉力作用时,拉力通过界面层被传递到玻纤上,任一截面上的玻纤都承受了大部分的拉力。另外,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在复合材料任一截面上都有更多数量的玻纤承担,这些经过KH-550处理后的玻纤与PA66的界面粘结强度较强,因而在复合材料断裂时,玻纤无论是拔出还是拉断都需要施加更多的载荷,消耗更高的能量,所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而且玻纤可以作为应力集中中心,诱发银纹或剪切带,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消耗能量,因而也提高了体系的冲击强度[17]。此外,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玻纤长度大于临界值的数量增多,并且PA66和纤维界面接触面积相应的增加,从而玻纤拔出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4.3 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

PA66由于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所以其吸水率较大,这就导致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差,对成型加工带来了不便之处。玻纤作为一种无机填料,具有良好的气液阻隔性能,吸水率接近于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提高其尺寸稳定性能。其吸水性能测试如下图五所示:

图五:PA66/GF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与玻纤含量的关系曲线 从图五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与PA66原样相比,有明显的降低,并且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其吸水性逐渐减弱。当玻纤含量为40%时,吸水率比PA66原样下降了55.9%。这是由玻纤的结构决定的,玻纤均匀的分散在PA66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分的进入,导致吸水率下降,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 4.4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聚合物的耐热性是指聚合物在环境下的热变形性和热稳定性。聚合物的软化温度低,分解温度低,容易燃烧、老化,这使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一个耐热聚合物应具有高的抗热形变能力,并且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刺激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热降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聚合物短时间内处于较高温度下所发生的降解和某些化学反应;第二阶段是指材料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热能引起的性能劣化。通常使用热重分析法(TGA)来表征聚合物材料在较高温度下的热稳定性能。PA66/GF复合材料的TG和DTG曲线如下图六所示:

图六:PA66/GF复合材料的TG(a)和DTG(b)曲线

由TG(a)曲线可知,PA66和各复合材料在400℃~500℃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热分解峰,复合材料在此温段分解完全。热分解温度参数列于表二中:

表二:PA66/GF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玻纤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Tdi、最快热分解温度Td和终止热分解温度Tdf均比PA66有明显的提高。与PA66原样相比,复合材料的Tdi提高了7~30℃;Td提高了20~50℃;Tdf提高了25~60℃左右。因此,玻纤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4.5 不同腐蚀介质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5.1 不同腐蚀介质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图七和图八是四种不同腐蚀介质对PA66和玻纤含量为25%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与处理天数的关系曲线:

图七:不同腐蚀介质中PA66的拉伸强度与处理天数的关系曲线

图八:不同腐蚀介质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处理天数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以发现,PA66原样与加入玻纤含量25%的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是明显不同的,加入玻纤后,复合材料的介质腐蚀效应明显减少,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在介质腐蚀后的拉伸强度的保持率。 4.5.2 不同腐蚀介质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

图九和图十分别为四种不同腐蚀介质对PA66和玻纤含量为25%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与处理天数的关系曲线:

图九:不同腐蚀介质中PA66的弯曲强度与处理天数的关系曲线

图十:不同腐蚀介质中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处理天数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以发现,PA66原样和加入25%玻纤的PA66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明显不同,加入玻纤后,复合材料的介质腐蚀效应明显减少,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在介质腐蚀后的弯曲强度的保持率。

参考文献:

[1]邱丽.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2] Christian Hopmann,Walter Michaeli,Florian Puch.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osition on the morphology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hort gla fiber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s[J].Poly Compos .2012 (12) [3]汪多仁.尼龙66的生产与应用[A].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加工应用专委会、第四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组委会.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加工应用专委会、第四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组委会:2002:4.[4]崔峰波.长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5] Norman DA,Robertson RE.The Effect of Fiber Orientation on the Toughening of Shor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3 [6]张耀明,李巨白,姜肇中.玻璃纤维与矿物棉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7~233 [7]赵玉庭,姚希曾.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64 [8]张士华,陈光,崔崇,米成,顾金萍,于静静.偶联剂处理对玻璃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6,03:31-36.[9] Baljinder K.Kandola,Rana Toqueer‐Ul‐Haq.The effect of fibre content on the thermal and fire performance of polypropylene–gla composites[J].Fire Mater..2011 (8) [10]周祖福.复合材料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122~150 [11]崔周平,盖雨聆,李国禄.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14(1):11~15 [12]翁永华,马满珍.玻纤表面处理对于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8。6:9~12 [13]Stanford.J,L.Love.P.A.Thongpin,C.Young,R.J.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inter-facial shear-transfer mechanism in discontinuous gla-fiber composite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14]田水.钛酸酯偶联剂[J].现在塑料,1989,11:33~34 [15]孙红玲.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DOI:10.7666/d.y2103008. [16]Ulku Y,Murat C,Effects of proceing Conditions on the Fiber Length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la Fiber Reinforced Nylon6[J].Polymer Composites,2002,23:61~71.

[17]庄辉,刘学习,任璞等.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J].塑料工业,2007,35(4):24~26

推荐第8篇:化工工艺设计

首次是理解生产的流程。

其次熟悉工艺设计的标准。

第三要有工程经验。

搞化工工艺设计的,不是高手哈,但希望自己一点体会能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有一点帮助

起初或许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无处下手,这是真的哦,看到在论坛中大家提到的那么多的规范手册了吧,这些都是基础哈,不可能一时都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去学的,我师傅相当的有现场和设计的经验,哈哈他指导我呀,我很快就要上手了,下面讲讲

1,最重要的是多看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新手来说这是个非常全面的设计手册了,集工艺计算和设计一体,起初我也是略读了一遍的,哈哈,耐着极大的耐心的

2,在设计过程中多翻设计手册,当然最基本的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T20519-92)也要慢慢的深入到设计工作中了,因为参加项目设计时这些东西都会潜移默化的用到。

3,多向自己问问为什么!!注意了,是向自己问哦,而不是把很基础很白吃的东西还去问师傅或其他的人,希望这点很多新人谨记!如果有些问题自己问了自己,可以找些手册亚什么的先了解下,比较难没有方向的话到可以问问师傅,问关于什么方面的介绍和规定呀在哪可以找到亚之类的,每个师傅都喜欢一个好学的徒弟,而不是一个意味死板白吃的徒弟!如果说你的师傅说很喜欢你问问题的话,要多想想哦,(曾学过心理学还算能体会哈)

4,一定要熟练的迅速掌握公司的专用软件哈,当然办公软件做设计肯定要熟练了,其他的看公司情况了,autocad,pds&pdms,proII.....不一样的吧, 尽快上手,这是关键,不然就是有机会让你上,你也会因此不熟练而失之交臂,工具往往是利器!

5,注重要看的手册慢慢要加起来了,当然配管的话就要多翻 化工管路手册了,如果有消防的话就要看 化工消防设计规范 ,其他的比较少接触哈,不好意思,不过lz 列出的手册堪称是重重之用了,本人也要多学了哈,不过在设计过程中师傅会提醒你参阅设计相关的手册亚规定的什么的吧,所以不要担心那么多哈,把最基本的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翻烂就很专业啦

6,多上专业论坛学习充电哈,海川真的不错哦

ps几点:

7,保持一颗对工作负责的心,搞化工设计,时刻要有 ‘十分’ 的责任感!刚开始肯定要经常加班加点,这是你进入设计行业的必通之路,要有责任就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东西来保证哈

8,多交流哈,化工工艺在化工设计中可是龙头专业,需要和许多的专业打交道和传递信息,

学会多听人家专业的说法,不要凭直觉判断专业问题!

9,多帮助周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要发挥自己特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呀,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良好的工作的保证

10,对工作少说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态度对待工作,要耐得住性子,干这一行,实话说经验相当重要,已经深有体会了,看着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些的师傅真是尤心得羡慕崇拜

新人们我们一起努力哈,不要抱怨什么,要的是行动哈

看了一遍,有几本经典之作未提及,看来做工艺设计的设计工龄不长啊!!!

第一: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如果不经常复习、应用这两本书,对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第二:石油化工设计(第4卷);了解基本的设计程序,工作内容等;并教你如何作设计; 第三:工艺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规定(HG/T 20570-95)和管道仪表流程图基本单元模式(HG 20559-93);虽然在石油化工设计(第4卷)已有阐述,但手头备上,更好;

第四:石油化工工艺计算图表;没有准确的物性,做好工艺设计非常难。

第五:国标和行业标准;工艺设计人员的保护伞,国家财产的保护伞。

搞化工的基础最重要,只有有好的基础才可以建设更高的大厦。我个人的观点做化工设计必须学好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物料平衡、热量平衡是设计的基础,化工原理是方针,设计手册是标准。我推荐你可以参考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等等,这些论坛里都有,可以借鉴来看看,工程设计同样是积累的过程,不单纯是对的问题、还有实用、美观的问题,搞设计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认真的体会,不断的积累。

天大出的那本化工原理

这本书比那些厚厚的什么手册强多了。

工艺包简单的说就是工艺操作的具体详细说明。工艺包和公文包一个意思,里面放上工艺方面的资料供设计院参考、设计!工艺包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基础数据、工艺操作参数、关键的工艺计算、工艺设备等数据包,所以一般简称工艺包。

简单的的说,有了工艺包,设计单位就可以据此做基础设计,然后是详细设计。至于工艺包的提供者,可由业主购买,也可由承包单位购买,要看是EPC,还是PC。

工艺软件包一般是专利技术提供方( 设计院、研究院、业主即甲方 )针对某种工艺技术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然后给出的指导性(原则性)的流程、设备以及相关的工艺参数等资料(类似以前我国的技术设计)。根据工艺软件包的数据资料,结合建厂地的具体情况,就可以完成项目的工程设计。如果工艺包不是来自业主,则甲方(业主)如果要使用该工艺包,就得出钱购买,然后给设计院进行设计。

工艺包提供给设计院,以便设计。不一定说很详细,根据人家的要求,让你提供多少就多少!比较好的公司提供的工艺包相当的详细,包括了从反应的条件,控制方案,到后续的精馏等等!设计院根据这个可以很方便,准确的满足业主的要求!我看到过BP的一个工艺包,足足5大厚本英文的!很详细的描述到每个细节,设计院,只需根据这个,做出图纸就可以!

例1:

工艺软件包一般是由技术供应商提供,它包括了:

工艺软件包一般是由项目业主向技术供应商购买,它包括了:

1 总则…………………………………………………………………………………………12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内容……………………………………………………………2

2.1 设计基础…………………………………………………………………………………2

2.2 工艺说明…………………………………………………………………………………3

2.3 物料平衡…………………………………………………………………………………4

2.4 消耗量……………………………………………………………………………………4

2.5 界区条件表………………………………………………………………………………4

2.6 卫生、安全、环保说明…………………………………………………………………4

2.7 分析化验项目表…………………………………………………………………………5

2.8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 5

2.9 建议的设备布置图及说明………………………………………………………………5

2.10 工艺设备表…………………………………………………………………………… 5

2.11 工艺设备……………………………………………………………………………… 5

2.12 自控仪表……………………………………………………………………………… 6

2.13 特殊管道……………………………………………………………………………… 6

2.14 主要安全泄放设施数据表…………………………………………………………… 6

2.15 有关专利文件目录…………………………………………………………………… 63 工艺手册……………………………………………………………………………………7

3.1 工艺说明…………………………………………………………………………………7

3.2 正常操作程序……………………………………………………………………………7

3.3 开车准备工作程序………………………………………………………………………7

3.4 开车程序…………………………………………………………………………………7

3.5 正常停车程序……………………………………………………………………………7

3.6 事故处理原则……………………………………………………………………………7

3.7 催化剂装卸………………………………………………………………………………7

3.8 采样………………………………………………………………………………………7

3.9 工艺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7

3.10 环境保护……………………………………………………………………………… 7

3.11 设备检查与维护……………………………………………………………………… 7

4 分析化验手册……

附则........................

详细内容可参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

推荐第9篇: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工艺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保证工艺技术资料的唯一性,使公司各部门使用文件的各种场合和个人均使用有效版本的工艺技术资料,避免出现混乱和差错,使公司的工艺技术资料有效运作,对工艺设计的过程进行控制,以缩短工艺设计开发周期,使设计开发充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工艺技术资料文件的控制,也适用于老产品的工艺设计更改过程。

3、职责

3.1 工艺设计部经理负责产品工艺设计的实施, 编制《产品工艺结构设计计划》,审核产品结构设计方案。

3.2 工艺技师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家具市场发展动态的调研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并研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工艺,提供工艺策划方案、工艺更改方案和工艺设计,绘制产品工艺技术资料,参与结构设计和可行性评审。

3.3 工艺设计部负责结构设计的可行性评估,产品结构设计与修改,工模夹具设计,工艺技术资料的保存与输出,批量生产的可行性评估。

3.4 营销部门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参加产品正式样板的评审。 3.5 采购部负责产品样板制作及小批量试产所需物料的供应。

3.6 生产部负责协助产品开发和小批量试产的实施、信息反馈、参与评审。 3.7 品管部负责小批量试产的检验,并参与评审。

3.8 工艺设计部负责编制产品技术资料、物料需求计划、和bom清单及现场指导,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改进。

4、产品工艺设计程序

4.1 工艺设计开发的策划及各种工艺技术资料的编制,工艺设计部对整个工艺设计过程进行策划,其内容包括:

a)工艺设计要求,包括采用的国家、行业工艺技术标准,产品的性能、物理参数(如外形、尺寸、允差、强度、表面质量等),客户提出的其它要求等输入、设计、样板制作、评审、验证、小批量试产、设计确认、正稿的输出等阶段的划分,每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依据和验证方法;

b)各阶段的人员分工、责任人、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设计输出清单,包括图纸、模板、物料清单、开料规格及产品质量计划等; c) 工艺要求:包括工艺流程、工艺路线、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要求;产品的成本构成及预算。 d)设计开发各阶段的划分,设计评审、验证、确认的时机及时间安排 e)参与产品的各部门/职能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协助关系;

f)开料表、部件图、五金表、排料方案、物料需求、折装图、包装清单和包装图等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发放及现场指导; 4.2 工艺设计开发输入

4.2.1工艺设计部综合公司内外反馈信息和个人创意,绘出产品效果图,制成《产品评审表》,并制作样品,由营销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市场前景评估。必要时,在结构和制造的可行性评估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有市场前景和结构上可行的产品提出开发建议,并提交总经理批准。所有评估和批准都记录在《产品设计提案表》上,一式两份、开发中心和工艺部各保管一份。

4.3 产品设计、样板制作及评审

4.3.1工艺设计部根据《产品开发项目建议书》和《产品设计提案表》,制定《产品开发研制计划》成立项目小组、任命样板工艺技师,开始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产品设计提案表》的要求,以确保在设计施工图时最大限度满足产品要求;4.3.2产品打样阶段, 项目工程师绘制产品打样图(包括总装图、部件图、外协零件图、外购材料清单)交主管审核,对于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 主管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评审主要内容:

a)对于本阶段的设计工作,输入条件是否足够和明确;

b)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否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隐患;

c)从结构、功能、设计、制造、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出发,并从大批量生产的角度,结合以往经验或其它产品的类似结构对设计内容进行评审。

通过评审,提供多个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以确定优选方案,评审结果记录在《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中,由部门经理批准后进行样板制作。

4.3.3工艺部把打样图及相关工艺技术文件交付生产部进行毛坯样板制作,工艺技师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解决样板制作过中的技术问题。毛坯样板试制完毕后,由工艺负责人及时编制样板试制报告,提出毛坯样板试制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由工艺副经理组织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改进方案。

4.3.4 生产部负责人根据改进后方案进行模具制作,其过程参照《样板、模具管理规定》执行,并用模具加工正式样板, 正式样板代表产品的主要特征,要按输入要求进行制作并作表面处理。正式样板完成后, 工艺设计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 a)样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是否存在潜在的工艺隐患;

c)样板的工艺结构是否最合理,是否需要改进; d)产品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输入要求。 所有评审都记录在《产品样板评审表》中。 4.4 工艺设计的验证

4.4.1在样品制作的适当阶段也可以进行验证,可采用毛坯证实或类似毛坯进行比较\\计算验证、模拟试验等。

4.4.2正式样板评审完成后,品管部负责对正式样板和模具进行测试、验证,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输入要求。

4.4.3工艺相关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4.4.4工艺相关人员在必要时提供已经证实的类似设计的有关证据,如关键结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等依据,作为设计验证的依据。

4.4.5在试生产阶段,对工艺、工模夹具、产能进行验证。4.4.6品管部对试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质量报告;

4.4.7批量生产之后,对客户要求的设计更改,其它的重大修改应进行相应的验证;所有测试、验证结果都记录在《产品测试、验证报告》和《模具制作、鉴定、移交卡》中。 4.5 设计开发的确认

4.5.1 正式样板验证合格后,工艺设计部将试产资料连同模具移交五金厂和总装厂进行小批量试产,以检验产品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顺利投产。试产完成后,工艺设计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进行确认。 确认时,由项目小组提供以下资料: a)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总结;

b)产品图纸、工艺资料和其它要求的完整的技术资料; c)小批量试生产报告(包括工艺结论与质量结论); d)品管部提供质量检测报告; e)其它必要的相关资料。

4.5.2确认内容:资料的完整性、交期、成本、质量是否满足顾客要求及设计目标;4.5.3确认报告中判定不能进入大批量生产的问题点,项目小组应在改善后重新提出确认。 4.5.4给出确认结论:设计和开发是否通过, 若确认结论通过,撰写《产品投产确认书》,正式移交生产。 4.6 设计开发的输出

4.6.1技术组依据测试报告、试产情况、《产品投产确认书》和顾客需求等相关要求,编制出正式的设计文件。4.6.2应输出的文件如下:

a)结构设计相关内容:零(部)件图、装配图、技术要求、立体图、包装设计图等; b)材料清单(包括外协、外购件清单);

c)必要时,重要构件的受力分析、强度校核、寿命计算等; d)包装要求及包装资料; e)其它要求的文件。

4.7 工艺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核与审批 工艺经理负责组织工艺设计文件的编制,并审批与审批。 4.7.1 外购、外协加工资料文件编制与控制

当涉及采用新的原材料、零部件时,工艺技师将图纸、物料清单和工艺技术文件交给采购员,由采购员选择合适的协作厂。必要时,工艺经理/生产主管应会同协作厂对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进行评审,以保证协作厂清楚明白,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预防。

4.7.2 协作厂首次提交的零部件由工艺经理组织人员验证,验证时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协作厂更改,确保不出问题。

4.7.3 发放给协作厂的技术文件要受控,当文件更改时,须收回已作废文件然后发放新改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件。 4.8 样品试制与产品验证

4.8.1 当产品(新工艺)生产所需各种物料、模板/样板、外购外协件齐全时,生产主管将盖有“试制”章的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交各车间安排样品试制,样品试制数量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确定。(见《文件控制程序》。)

4.8.2 样品试制过程中,工艺经理派专人进行必要的跟踪,对图纸中的错漏和与设计任务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记录;如果发现工艺技术方面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应向工艺经理反馈,确定解决办法。

4.8.3 样品试制过程中,要对样品进行明确标识,以防误用。 4.8.4 工艺经理、生产主管、品管主管共同对样品的性能进行检测。

4.8.5 样品验证由副总经理或工艺经理组织,设计中心、生产部、品管部、财务部、相关人员参加,验证的方法可以是:

a)将性能检测的结果与设计要求或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比较; b)将新设计与以往的设计进行比较。 4.8.6 验证的内容包括:

a)产品性能和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产品质量是否达到相应标准或检验规范要求; c)产品部件、五金件的安装与组装是否符合要求。

4.8.7 经验证发现的问题,属于模板、图纸和其它设计输出文件方面的,由工艺经理组织改进;属外协件方面的,由协作厂改正。所有改正结果都要重新进行验证。 4.9 小批量生产

4.9.1 当试制样品尚不能对产品或新工艺作出充分的评审结论时,应进行小批量试制。 4.9.2 工艺经理向总经理、副总经理提出小批量试制申请,经批准后,安排试制的生产计划。

4.9.3 参与工艺设计的人员应跟踪试制过程,生产车间对试制产品要明确标识,隔离存放。 4.9.4 工艺经理组织小批量生产后的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批量生产中的产品工艺性能质量稳定性; b)批量生产中的产品成本经济性; c)批量生产中的生产效率; d)批量生产的相关条件是否具备。

4.9.5 小批量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由工艺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处理。 4.10 设计确认

4.10.1 在产品或新工艺正式投产之前,必须进行设计确认,评价产品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4.10.2 设计确认一般以鉴定会的形式进行(可以摆放样品的现场进行),由工艺经理组织,有关设计、生产、工艺、品管、营销等有关方面人员参加并签名(可请顾客代表参与),必要时应有顾客的使用意见。

4.10.3合同环境下的设计开发确认,必须由副总经理或业务经理、客户签字。4.11 文件与模板管理

4.11.1设计确认完成后,在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之前,由工艺经理对产品图纸、工艺文件进行审批,加盖“受控”印章后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受控管理。

4.11.2 产品模板/色板由生产主管负责贴上标识牌,登录《模板/色板清单》,并要求使用车间保管。

4.12 工艺设计更改的控制 4.12.1 更改时机:

应严格控制工艺的更改,当工艺需要更改时,应在相关文件中写明生产工具、设备、材料、模板、样板或工艺的所有更改内容,应有相关的人员进行会审,经批准后,才能生效。因工艺更改而引起文件更改或修订时,应按照《工艺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 工艺设计部协同生产部组织制定制程作业指导书、产品的结构图、模板、检验方法标准及针对特定产品的质量计划,保证完整清晰,使这些岗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场使用的文件不得任意修改。

4.3.4 在任何情况下,工艺设计部、生产部应研究过程控制及其相应工艺文件与产品标准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一致。

4.3.4 车间发现生产工艺需改进时,应向开发中心报告,由开发中心审查确定后统一进行更改。每次工艺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以验证更改是否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产生了预期效果,并可在文件中写明更改引起的工艺流程与产品特性之间的任何变化。 4.3.5 车间主任应组织员工学习工艺文件,作好培训记录,生产过程中注意纠 正违反工艺文件的行为;技术人员应深入车间,对各车间执行工艺文件的情况定 期进行检查,并予以通报,以培员工遵守工艺纪律的自觉性。

a)对在设计开发评审、验证、确认过程中或产品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应采取更改措施。 b)原设计开发输入发生了变化,或应顾客、供方的要求对产品性能进行改进时,也应进行设计更改。

c)因生产工艺改进,原有设计输出不再适用时,应进行设计更改。 4.8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4.8.1各职能部门在产品生产、检验或销售过程中发现产品设计存在不合理或可以改善、提高之处,或发现技术文件有需要更改之处时,均可提出更改的书面申请,经本部门主管审批后提交工艺设计部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工程更改;

4.8.2在设计和开发的初始阶段,有关技术文件尚未正式发布,设计和开发的项目小组成员可以在初稿上直接更改,但必须要有签名及日期。

4.8.3当工艺设计部技术组接到要求更改的书面申请时,应组织技术人员对要求更改的内容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有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工程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b)确认工程更改的类型是一般更改还是重大更改;

若为一般更改,确认工程更改实施对原材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库存成品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原材料、零部件与总成件相互之间的配合性之影响;功能寿命以及产品使用之影响;是否需要试制和试生产;是否需要整个产品或局部做验证、确认;

c)若为重大修改时,应召集包括职能部门(视实际情况,可召集开发组、技术组、品管部、采购部、五金厂、总装厂、营销部等)有关人员在内的各部门人员进行评审,以确认工程更改实施对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4.8.4若经评审决定对更改要求不予采纳时,应以书面形式将理由反馈到提出部门。4.8.5若为重大工程更改,评审后还应重新确认,必要时应对更改的部位做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或进行试制或小批量试生产。当验证结论证明可以进行更改时,有更改措施制定人填写《工程更改通知》,并将有关验证文件作为附件,经部门经理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后,分发到各部门予以实施。 4.12.2 更改审批

工艺设计更改由总裁或授权工艺经理负责审批,合同环境下的设计更改由副总经理或业务经理、客户协同工艺经理确认并签名。

4.12.3 设计更改通知单应发放到相关部门/职能和人员,由相关人员在图纸、工艺文件和模板上作出标识,或更换图纸、工艺文件和模板

5、文件的管理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两种方式管理。 5.1 文件的标志

a)受控文件封面或第一页必须盖有“受控文件”印章,并有文件编号、版本、修改状态、页码、发放号等标志。

b)非受控文件在封面或第一页上盖上“非受控文件”的印章,或不盖印章。 c)存档文件、保留的作废文件必须在封面或第一页上盖相应标识的印章。

d)顾客提供的图纸、照片、资料等,若直接复制后下发,用于指导生产、检验的,应按“受控文件”管理。否则即作为参考资料管理,在其上标明“××客户提供”。 e)发给供方使用的文件应作为受控文件管理。 5.2 文件的发放原则:

发放到使用该文件的部门和个人,以及认证机构和供方。非受控文件发放到不直接用于指导工作和生产的部门和人员,如咨询师等。 5.3 文件的发放和使用范围 5.3.1 受控文件的发放、保存和使用

工艺技师拟定受控文件的使用部门和数量,并填写发放登记表,经工艺经理审批后,按批准的数量复制好文件,在文件副本的封面或首页的右上角盖上“受控文件”的印章,在受控文件印章内填写分发号后按发放登记表发放。各使用部门对受控文件应妥善保存,确保使用有效版本,不得私自复制。原未发文件而又确实需要文件指导工作的员工,可申请领用,按前述程序发放;文件破损、污染不能使用的,可向工艺设计部办申请以旧换新,发放号不变;丢失的,应向工艺设计部提出申请,经工艺经理表批准后办补发,使用新的发放号,原发放号作废。员工调换工作岗位,应交还与原岗位有关的文件,领取新岗位所需的文件。

设计图纸、开料表等技术性文件,由工艺经理确定发放范围,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后,由工艺技师填写分发号后登记、分发。工艺设计部、生产部和各保存一套。另有一套随生产任务单一起下到生产车间,按产品流程流转,发放由工艺设计部、负责,生产部办理领用手续,订单完成后由生产部负责收回,交还给工艺设计部、有些产品涉及多部门同时作业,为保证使用需要,经生产部提出,工艺设计部应酌情增加在生产车间流转的技术文件份数。

工艺技术资料文件的原件由工艺设计部集中保管、各类人员需要借阅受控文件时,需经工艺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文件属本公司无形资产,员工如果离开公司,应交回领用或借用的所有文件。 5.3.2 非受控文件的发放和使用

非受控文件在发放前也要经过工艺部经理审批。

非受控文件仅作工作参考用,不得将非受控文件用于指导工作和生产,不得代替受控文件的有效版本使用,不作回收。 5.4 文件的更改

5.4 文件需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更改还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5.4.1 文件的更改应重新获得批准。

5.4.2 文件更改批准后,工艺经理按下述方法执行更改:

a)更改内容较多时,分发更改页给使用部门,由工艺设计部或使用部门将更改页替换相应的原文件页,同时收回销毁原文件页。

b)更改内容较少时在文件上更改,采用划改方式,即在原文上划二道杠,将更改后的内容写在旁边,标注更改审批表的编号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日期。 5.4.3 工艺技术文件的更改由工艺设计部参照上述程序执行。 5.4.4 文件的作废与回收

文件经10次更改后(修改状态从“0”到“9”)或文件需大幅度修改时,可以换版,但必须在发放新版本文件后,才能将旧版本作废。经理办按文件发放记录并对作废回收作废版本文件。回收文件由工艺设计部及时换版或销毁。 5.4.5 电子媒体文件的管理

5.4.6 在计算机内存储的所有受控文件,均必须有一份硬拷贝存档。当电子媒体文件内容与硬拷贝不一致时,以硬拷贝内容为准。

5.4.7 对电子媒体受控文件所作的任何修改,均必须经过批准,并且由授权人 员进行,以防止误操作。

5.4.8 设计图纸采用硬盘备份方式,以防止数据丢失造成重大损失。用作备份的硬盘应妥善保管,尽可能与计算机异地放置。

5.4.9 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做好系统维护,防范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

6、工艺控制

6.1 公司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关键过程包括:

开料、试装、油漆喷涂、安装。

公司在各关键过程设置监测点,配备专职或兼职检验员进行现场全检或抽检,检验结果应形成记录。

6.1.1 公司特殊过程包括:油漆喷涂。

开发中心协同生产部负责识别特殊过程并制订作业指导书、人员技能要求、设备能力评定办法,并由经理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每年一次的评审和确认。 6.1.2 生产部拟定特殊过程所需的工艺记录表格,并对记录进行控制。

各车间、车间对特殊过程进行连续监控,车间主任每四小时巡视不少于2次, 以监控操作工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操作工的业绩、技能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技能不足的应暂时离岗进行培训或调换其它岗位;对设备能力每年鉴定一次,如能力不足,应采取纠正措施。采取措施后,应对设备、人员的能力重新鉴定、评价。 6.1.3 对评审和确认时发现问题较多的特殊过程,工艺设计部和生产部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由再次评审和确认。

推荐第10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教案)

Teaching plan

Great Minds Objects: 1.Review the words and expreions.2.Review the contents.3.Guide students to study what a genius is in their opinions.4.Arouse students‟ awarene of what leads to succe.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es: 1.Lead-in ① 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We should learn from past experience and others.The former generation ha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us, and we should draw leons from them.②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The gift is not the main factor that makes us a genius.It‟s your efforts and constant hard working that makes person a genius.③ If a equals succe, the formula is: A=X + Y + Z.X is work, Y is play, Z is keep your mouth shut.Succe is not easy to achieve, and we have to make efforts.We need time to rest and recover, and put all your dreams and plan into action, instead of talking and bragging.After all,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④ 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Chance always belongs to people who are prepared.It will not fall on some one accidentally, and chances are the product of preparation.2.Making sentences Make impreive and inspiring sentences with the given phrases:

① regard … as…

; attempt

② lead to ;let down

③ learn „by heart ;guide

④ in trouble ;offer 3.Retelling the story in different roles.Group A and B retell the story in the role of Einstein, you can begin your story with the sentence: “I „m always invited to the university to explain my theory…..” Do you worry about Hans when he was giving the lecture on the stage? Do you feel anxious when Hans was asked so complex a question? Group C and D retell the story in the role of Hans, you can begin your story with the sentence: “I have been Dr.Einstein‟s driver for many years….”

Do you feel nervous when you are asked such a complex question that you don‟t know how to answer it? How do you feel driving a genius like Einstein? 4.Ask and answer: further study of the real meaning of being a genius.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教案)

① ② ③ ④

⑤ Why was Einstein called a genius? humorous, outstanding, clever, workings of the universe, creative What do you think a genius is? great mental ability, wisdom, creation, something significant Why did Einstein call Hans a genius? I am confused.clever, quick wit, ordinary, able Let‟s redefine “genius”.You don‟t have to be a scientist to be a genius.ordinary, clever, able Is there any poibility to become genius?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⑥ How can you be succeful?

If a equals succe, the formula is: A=X + Y + Z.X is work, Y is play, Z is keep your mouth shut.This is Einstein‟s formula of succe, but I don‟t think it can apply to everyone.What would you add to this formula? Let‟s try to make your own formula of succe.5.Aignment: Read more about Einstein and make a formula of succe for your own.

教后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是围绕着“问题有效性”进行的。教学的过程中,在问题的有效性上着力比较多。尽量希望达到问题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答案确定的问题,都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回答。对于半开放性问题,从课文内容中引申出的有一定深入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我想这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在提问的方式,和指令上,学生有些困惑,并且在提问之前可能没有作出足够的铺垫。其二,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并不能循着给出的引导启发,做出有效回答。综上,在教学指令上,教师应该做到更清晰明了,做出更有效的铺垫,并且应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类问题,那就是关于学生自身对于自己的反思和思考的问题。此类问题,学生也不能做出好的回答。原因同样有二,其一;学生并不习惯自身反思,没有“日三省吾身”的习惯,而不善自省的人是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的。其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跟不上学生的中文思维能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掌握的程度还是有限的。这是造成此类问题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情感教育和人文熏陶,同时要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此次公开课中,作为任课老师,也学到了很多,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又一次锻炼和提升。

第11篇:高中设计课程教案(材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苹果中的五角星

——变换我们的视角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各种获取视觉信息的手段及方法的探究,学会从各种思维角度分析视觉信息,表达视觉信息。学生能够养成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中获取视觉信息的各种方式与路径,从思维的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被忽视的视觉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洋葱若干、小刀。

学生:教材、作业纸、钢笔或签字笔。

附:作业纸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

策略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演示 直观

教学 ●洋葱

●小刀

请一个学生切洋葱,并展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学生上台切洋葱,并将切好的洋葱放到投影仪下,请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观察后所得的印象在作业纸的第一个空格内画下来。 展示2~3个学生的作业。

尝试 合作

学习●曲面镜

●手电筒

●白纸 运用其他媒体演示。

要求每个组一个学生提出用其他不同方式或媒体手段来获取不同的形象。 各组商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或手段获取洋葱的独特形象,并上台演示。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形象记录下来(1)。

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记录下来。

讨论 延伸

讨论

通过实验与观察,我们有何启发?

谈出对同一物体呈现的不同形象的观察体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联想,并将想到的方式记录下来(2)。

研究

教材

资料

●教材

出示课题。

1.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页上的水暖管件图片,问:“你在生活中是否曾经有类似的发现?”

2.引导学生针对第2页的图片进行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获得对发现平常事物新形象的乐趣,并由此展开联想。

再尝

试 启发

教学

合作

学习●实物

组织学生就身边某一物体进行多种方式的观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来寻找某物体在特定状况下呈现出的独特的形象,并借助画笔记录下来(3)。

教师运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行程性评价,不断归纳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现自己对物体观察的新发现。

小结

与延

●范图

提示将收集的图像转换为图形的方法。

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1.选择整理图形(4)。

2.回家运用摄影等方式获取图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奇妙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图形设计中联想、提炼、置换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教材、图形设计的范图、示范用的纸张若干、麦克笔。

学习用具:教材、16开白纸2~3张、彩色铅笔。

活动方式和教学策略

1.围绕《爱书》这一组招贴设计,根据书上的文字提示:书与人生道路、书与眼睛、书与人的需求、书与信息,做与图片对应的连线游戏,然后教师适当再举一些例子,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等,并做简单示范,最后设置情景问题: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同学们做快速创意练习(5分钟)。

2.完成“活动建议二”的创意练习。

找寻单词--混合 --抽取--思考联想--创造图形

3.欣赏现代图形设计《杯子》,设置课外思考与交流的延伸活动,即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观察鼠标,提问:

鼠标由哪些视觉元素构成?(点、线、面)

鼠标的外形像什么?(老鼠、汽车等)

(二)新课教授

1.欣赏图片(第6~9页),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每张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2.分析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本章图片所运用的几种创意方法(联想、提炼、置换)。

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几种方法的要点,得出如下结论:

活动一

1.再次欣赏《爱书》招贴设计。

2.做对应连线游戏。

3.教师简单示范。

4.学生做快速创意训练。

5.小结、评议。

活动二

首先欣赏《新世纪的眼睛》,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字母。

收集两个字的单词(以名词为主)。

抽取3个单词,分配给各小组。

各小组根据单词做创意练习。

集体评议(评10幅优秀作品)。

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上台将作品粘贴于“金奖创意栏”。

总结,设置课外思考:参照图形设计作品《杯子》,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我怎么没有想到

——校园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对相关作品的欣赏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校园设计一套环境标志。能够综合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表达对校园文化的关注与情感。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对视觉传达设计由意到形,再回到意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创作交流,提高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构思、设计一套环境标志。 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合作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校的标志,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学校标志提出合理化建议。启发学生为学校设计一套符合视觉传达设计审美要求的环境标志,通过学生的合作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流程,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设计作业,采用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

策略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启发

导入 启发

教学

影像资料(电影院看电影,游乐场游玩,学校读书等) 1.引导学生假设,如果灾难(火灾、伤亡)发生,怎么办?

2.引导学生对各种设想进行分类归纳,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通过各种标志引导、帮助人们避免灾难的结论。

1.交流自己在突发事件中将会采取或曾经采用过的行为,大胆设想能够避免或减少伤亡的具体措施。

2.归纳各种措施的类别,提炼出与生活经历最贴近的标志措施。

肯定学生的大胆设想,通过合理化建议,提示学生将各种设想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获得对问题分析的结论。 调查

研究 合作

学习

组织学生以5人为小组单位,对标志的关注程度及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共同分析成功标志设计的要素。

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标志在生活中被我们所忽视的原因。

肯定学生的调查结果,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标志设计的成败因素。 分析

讨论 互动

教学 范作欣赏

让学生讨论怎样在生活中提高对标志的应用。

1.标志的关注程度。

2.标志的亲和度。如:花儿在向你招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

能否将校园内大多数标语,改为亲和度极高的意识引导性视觉语言?如何从不同方面来强化对标志的认知,将学生探讨的方向引到标志的人性化、区域化和现代化方面。

尝试

练习

启发

教学 合作

学习校园通道

平面图

为学生提供一段校园通道平面图,其中标明安全区域、危险区域、活动区域等。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校园标志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生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标志传统功能的基础之上强化校园文化特征。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小东西

大学问

——方便你我他

教学目标

1.围绕生活物品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其功能及改良做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2.发现生活物品功能上的不足,在功能改良的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对生活小物品进行功能联想,尝试对古今中外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具体评价,并为第二课时指定本组“产品”类型及制订“推销”方案;第二课时在了解产品的功能的基础上探索改良的方法和进行尝试性设计;第三课时针对特殊人群进行设计实践活动。本教案是针对第二课时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主线是从了解产品功能的不足到寻求改良的方法和途径层层深入。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中参与活动,再到课后的探索都是围绕着产品功能改良为中心。以模拟产品直销的形式开展产品功能评价和功能改良的活动,课前布置几个学生做活动的组织者,注意充分考虑活动程序的设计和角色分工,教师转换角色做活动的参与者,学生们在对产品的评价选购中提出建议,在参与“方案征集”活动中讨论产品改良的方法,并尝试制作独具个性的设计方案。活动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几个学生做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共同策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协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准备(可参照选择下表)。教师准备用各种方式制作的产品示意图若干,“‘推销’的要素”(课件)。

二、活动开展

1.产品“推销员”(教师)图示或直接展示一类学生喜欢的文具或生活物品,根据使用需求,从功能与形式的角度进行语言推销,全体学生和教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产品,在选购活动中比较产品的性能和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站在不同年龄、职业、性别消费者的角度进行产品的评价。产品“推销员”用文字或图形记录人们对产品的具体评价和改良建议。(例如:最满意的产品及原因,不满意的产品及原因,在不同环境及职业要求下对产品功能的特殊要求,具体的对产品功能改良的要求或建议,怎样的产品让大家使用更方便……)

3.自由分组,讨论产品功能改良的具体方法策略(问题所在,改良方法),或对产品功能和造型进行大胆联想(还能改良出何种新的功能使人们使用更方便),设计出具有全新功能和形象的产品,在“设计师”(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运用合适的方式和手段把解决方案用设计示意图配上文字表格说明呈现出来。(注:设计图形及图表的制作工作也可增加一课时或置于课后完成。)

4.“新产品”方案的展示活动。学生对设计示意图做创意说明,重点介绍产品功能独具个性和创意的改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学生产品方案介绍、集体投票评选的形式评出最佳(或星级)设计方案。

三、活动总结

1.每件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作品,更是消费者的朋友,设计的目的是使消费者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2.人人都有参与设计的权利和天赋,站在不同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可以感受不同的创意乐趣。

四、课后探索

在本课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特殊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要,了解他们对改进生活条件的具体愿望,为下节课针对特殊人群做文具设计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

活动与评价是相互交融和渗透的,评价的主动权都在于学生主体,学生在产品选购、提出改良建议、评选优秀方案等活动中自然地渗透了评价,让评价成为活动的必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课

取“材”有道(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通过看、摸、嗅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能代表各个时代的材料,认识材料与设计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动获得有关材料的知识。

2.实践与创造: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评论。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阐述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发展;第二课时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认识材料的特性,第三课时安排设计实践。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课内交流 1.小组内交流。

学生将自己调查得来的结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学会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并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 2.全班交流

各组将取得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形成口头报告材料,向全班发表,同时可将各组的图片或相片展示出来。同学们要注意收集他人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3.结论:材料自身也会说话。

二、图片欣赏

1.欣赏由不同材料制作的椅子:

图片1——纸材(平淡无奇的材料、朴实无华的工艺,透射出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图片2——木材(朴实的平民化材料,却演绎出一种帝王之风范!)

图片3——麻(制成的椅子貌似压扁了的皮球,视觉上的软和触觉上的硬,细麻绳一圈一圈地紧紧环绕,使材料的质感得到艺术化的张扬。)

图片4——藤(藤是介于草和木之间的一种材料,既有草的柔韧,又有木的坚硬,设计师充分利用藤条的优势,使藤椅构建成与现代空间和谐统一的造型元素。)

图片5——竹(闲暇野趣的境界,透出几分浓郁的乡野风情。) ……

2.分析讨论各种材料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如何体现在设计造型上的。

三、学生尝试设计

1.提问:你喜欢你现在所使用的课桌椅吗?请大家分析一下这种材质的优缺点。你希望未来课桌椅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性能呢?

2.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材料,为自己(中学生)设计3种椅子: (1)上课或写作业时用的; (2)野外郊游时用的; (3)休闲时用的。

要求:画出草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制作),附上说明文字。

四、反复斟酌,或征求同学意见,选取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并为实现这个设计方案在生活中选择合适材料(可用替代材料,鼓励使用废弃材料)。

第三课时

一、动手制作,完成设计

要求能充分挖掘材料本身的语言,体现材料本身的美感。如果受条件限制找不到理想材料或是未来的材料,可用替代材料模拟设计,但要附上对材料性能较详细的分析说明。

二、网上交流

教师把每位学生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摄入电脑,并附上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班级、制作材料、设计意图等,开设学生评定留言板。学生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局域网上自由浏览个人或同学的作品,共同赏析、评价。

第12篇:焊工工艺教案

焊工工艺教案

机械专业(焊工工艺)

教学目的:焊接是制造金属结构和及其零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要求:焊接是制造金属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焊接技术 教学难点:焊接技术

导入:焊接是制造金属结构和及其零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被广泛的应用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 讲课内容:

焊接是将分离的材料或结构单元,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公用,一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按焊接过程中的特点和现实焊接的方法,课归纳为三个基本类型即熔焊,压焊和钎焊。

1、熔焊:熔焊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将焊件街头加热至融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应用很广泛,如电弧焊和气焊。

2、压焊:压焊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过不加热)完成焊接的方法,采用压焊生产率很高。如:电阻焊,和摩擦焊属于这一类。

3、钎焊: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讲焊件和钎料加料到高于钎料熔点,但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街头间隙并与母材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这种焊接方法应用也很广泛,如钼焊,铜焊及银焊等属于这一类。

焊接金属结构和机器零件的生产过程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炮焊和验收阶段。

1、准备阶段

2、施焊阶段

3、质监和验收阶段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讲质量标准始终贯彻在设计,创造中的技术和施工管理等三者方面,就能显示出焊接技术和焊接结构的特点和优越性。

复习小结:焊接是创造金属结构和及其零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业:焊接金属结构和机器零件的生产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哪三个阶段请讲述?

手工电弧焊

教学目的:了解手工电弧焊 教学要求:了解手工电弧焊 教学重点:手工电弧焊接过程。 教学难点:手工电弧焊基本操作。

导入: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焊接电弧的热量手融化母材和焊条的一种手工操作的焊接分发。 讲课内容:

焊接前,吧电话前和焊件分别接到手工弧焊输出端的谅解,并用电焊钳夹持焊条,焊接时,首先在焊条和焊件之间引燃焊接电弧,利用电弧的热量将焊条和焊件接头处熔化,形成熔池,随着电弧沿焊接方向歉意,不断产生新的熔池,而留在电弧后面的熔池迅速冷凝成焊缝,从而被焊工件连接整体。

二、焊接电弧 电焊接电源供给的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号,焊件间,在气体公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点现象叫焊接电弧。它是手弧焊的热源,沿焊接电弧轴线方向的温度和电压分布都是不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其轴线方向上形成了三个性质不同的区域,即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

电弧电压由阴极电压降(阴)阳极电压(阳)弧柱电压降三部分组成。

焊接电弧不仅能放出大量的热功当量,还能发出强烈的光,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

2、焊接设备及用具 分:

1、手工弧焊机

2、半自动弧焊机

3、自动弧焊机

复习: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

作业:说明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

焊接设备及用具

教学目的:

了解焊接设备及用具 教学要求:

了解焊接设备及用具 教学重点: 焊接设备及用具 教学难点: 焊接设备及用具

导入:电弧焊机是利用电弧热量融化金属而进行焊接的设备,按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弧焊机,半自动弧焊机自动弧焊机。 讲课内容:

1、手工弧焊机:一般分为交流和直流两大类

2、手弧焊用工具 (1)电焊钳 (2)敲锤 (3)钢丝刷 (4)夹钳

3、手弧焊用装孔夹具 (1)夹紧工具 (2)压紧工具 (3)拉紧工具 (4)撑具

4、防护用具 (1)面罩 (2)焊工手套 (3)护脚 (4)绝缘胶鞋

5、测量用具 (1)电流表:钳形电流表 (2)电压表

四、引弧的方法有两种

1、击法

2、擦法

五、手焊基本操作 可分手焊,立焊和仰焊

经过反复练习,是焊的焊缝的形状规则,焊缝条部分的尺寸符合要求,才算合格。 复习小结:焊接设备及用具 作业:练习焊缝技术

工艺实践

教学目的:工艺实践

教学要求:工艺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工艺实践

一、实习用材料

1、正4303(结422)43.2 44.0电焊条

2、厚度为6~10毫米低碳钢板

二、实习内容的要求

1、了解焊接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

2、初步了解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3、掌握手工电弧焊的引弧方法及焊接操作的初步技能。

二、操作练习操作

(1)引弧是焊条提起要快,否则易产生格条 (2)如果焊条的焊件接触而不起弧时,往往是因为焊条冲藏布有表皮划碍导电,这是应该将这些绝缘物清除,以利导电。

(3)练习引弧时,不必考虑焊条的角度,更不要急于去完成一道焊缝。 操作工,平焊直线

(1)焊接时要放松身体,而且正常呼吸,手臂应离开身体,随身体自由运动,同时要保持稳定。

(2)开始练习时,主要学握好电弧长度,焊条角度和焊接速度。 (3)要区分开熔池内的溶度和熔化金属。

(4)控制熔池的形状,大小要合适,不允许熔留到不分化金属前面。 (5)首先练习窄焊道的平焊,并用直线远导法进行练习。 1)起划端远导法 2)直线远导法 3)焊道的收尾方法 4)续焊接头方法 小结:操作要点 作业:练习电焊操作

焊条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了解焊条 教学要求:了解焊条 教学重点:了解焊条 教学难点:了解焊条

导入:平弧焊应用的初期,人们复用过没有药皮的光焊来进行焊接。

人们研制出了带有药皮的焊条,(除药焊条,简称焊条)解决了上述关键问题,从而是手弧焊得到优质的焊缝,手弧焊的应用也更加广铜焊丝作焊芯。

药皮是有多种原材料组成的,根据焊条药皮组成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八种类型图。

1、氧化钛型,简称钛型

2、氧化钛钙型,简称钛钙型

3、钛铁矿型

4、氧化铁型

5、纤维类型

6、低分型

7、石墨型

8、盐化型

二、焊条的分类型号

根据B98D-76焊条分为九大类

1、从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简称结构钢焊条

2、铜和铬铜耐热焊条

3、不锈钢焊条

4、堆焊焊条

5、低温钢焊条

6、铸铁焊条

7、镍及镍合金焊条

8、铜皮铜合金焊条

9、铝及铝合金焊条

三、焊条的选用及保管

1、焊条的选用

2、焊条直径

3、焊条的保管

焊条必须接不同类型型号或牌号分别存放,异面用错焊条,焊条存放处应通风良好,干燥,以免焊条受潮。对存放时间很长或受潮焊条必须烘干后使用。

复习小结:焊条

作业:焊条的分类型号

手工弧焊机 教学目的:了解手工弧焊机 教学要求:了解手工弧焊机 教学重点:手工弧焊机 教学难点:手工弧焊机结构 导入

关于手工弧焊的有关知识 讲课内容

一、手工弧焊时对焊接电源的基本要求

1、有合适的空载电压

弧焊变压器:空载电压不大于80伏 弧焊整流器:空载电压不大于90伏 弧焊发电机:单头焊机不大于100伏

2、有合适的短路电源

3、有陡降的外特性

4、有良好的动特性

5、有灵活的调节特性

二、手工弧焊机的种类

1、交流电焊机,这种电焊机是将电网的交流电变成适宜于电弧焊的交流弧焊电源。

一般的变压器由三部分组成,即钱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 下面通过几种焊机的具体结构,再进一步说明

(1)BX-500它是通过在变压器时次级回路中串联电热器来获得下降特性的。 (2)BX-300它是属于动圈式磁弧焊变压器。

焊接电流的调节有两种方法:粗调是靠改变初次级线圈接法来实现的,细调是靠转动手柄,改变次级线圈的位置来调节的。

(3)BX-300它属于动态铁芯的漏磁焊机。

2、直疏电焊机

直流电焊机是向焊接电弧供给直流电能设备,可分为弧焊发电机和弧焊整器两类。

(1)弧焊发电机

不同型号的弧焊发电机调节电流的方法也不同。

(2) 弧焊整流器

硅整流弧焊机与弧焊发电机相比,具有噪音小,空载耗电少,成本低,创造和维修容易等优点,它主要缺点是抗过载能力低,受电网压力波动的影响较大。

复习小结:手弧焊机

作业:手工弧焊机的种类

对焊的操作技术 教学目的:

了解各种位置焊缝及钢管时焊的操作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操作技术 教学重点: 对焊的操作技术 教学难点: 对焊的操作技术 导入

一、焊条的横向摆动方法

当要求焊接缝较宽时,施焊中焊条还应作一定的挠向摆动。常用的摆动方法及特点可参看表。 讲课内容

二、开坡口的对换平焊

手弧焊时,当焊件原度超过6毫米后,为保证焊透露开坡,即利用氧气切割,碳弧气刨�或机械工等方法。将焊件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挤,坡口的几何尺寸主要包括坡口角度,钝边高度,根部间隙等,常用坡口的形式及尺寸见表1-12。

焊件开坡口后,可采用各层焊或多层焊或多层道来进行焊接,多层焊时,底层焊缝要用直径较细的焊条

坡口间隙小时,焊条不做横向摆动,坡口间隙大时,则采用直线往返形摆动,其余各层可选用较粗直径的焊条并采用锯齿形运行发。焊条摆动是,除注意在坡口两侧稍作停留外,还应注意使每层焊缝不应过厚,此外每一层焊缝的清洁工作也十分重要,它对焊缝质量有较大影响。

焊接力形坡口时,为防止变形,焊条顺条应正反面交叉进行。

三、角焊缝的平焊

焊接时,一般使焊条两板成45度,并向焊接方向倾斜,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80度的夹角,如两板厚度不相同时,应使电弧偏向厚板一边,这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焊脚长度。

焊脚不大于6毫米的寒风,可用单层焊,宜采用斜圆周形运条法。

填角焊时,容易产生咬边,焊缝分布不均等,缺陷,因此,操作时根据熔池的情况,灵活的改变焊条的角度和停留时间。

四、横焊

对接焊缝时的横焊位置,焊缝倾角0-5度,焊缝转角为70-90度,角焊缝横焊位置,焊缝倾角为0-5度,焊缝转角为30-55度。

因此施焊时,为获得优质焊缝,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较细直径的焊条,较小的焊接也烫和较短的电弧,稍快的焊接速度。

2、焊条向下倾斜的水平面成15度角,并向焊接方向倾斜于焊缝成70度角左右。

3、工件较薄时,可用直线往返运条法,工件较厚时,可采用短弧直线形或小余圆圈形运条法。

五、立焊

焊缝倾角为80-90度,焊缝转角为0-180度的焊接位置,叫立焊位置,在立焊位置进行的焊接叫立焊。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采用小直径的焊条和较小的焊接电流。

2、采用短弧焊接,一般弧长不大于焊条直径。

3、当工件厚度大于3毫米时,采用向下向上焊接。

4、根据接头形式和熔池情况,灵活运用适当的运条方法。

六、仰焊

在仰焊位置的焊接叫仰焊

1、采用细焊条,并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

2、操作中必经维持最短的电弧长度。

3、采用合适的焊条角度及远条方法。(1)对接接头 (2)交接接头

复习小结:各种位置焊缝及钢管时对焊的操作技术。 作业:分析各种位置的焊缝的操作技术

手弧焊

教学目的:

了解提高手弧焊生产率的途径及安全生产知识。 教学要求

掌握提高手弧焊生产率的途径 教学重点

安全生产知识 教学难点

安全生产的知识

导入:提高手弧焊生产率的途径。

讲课内容:手弧焊具有使用灵活,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等优点,因此是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方法。

但手弧焊存在着生产率较低等缺点,世界各国为提高手弧焊条的生产率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工作。

下面介绍一种效果较好的提高手弧焊生产率的方法。 1.采用高效焊条和专用焊条

熔敷效率高或熔化速度快的焊条叫高效率焊条

2.高效率的重力焊接法

这是把高效率焊条和重力焊接装置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班机械化的焊接方法。

二、手弧焊安全生产知识

手弧焊时,焊接电弧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危害,此外还存在着触电,烫伤,受焊接烟尘及焊接有害气体的毒害等危险。

1、预防触电安全知识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形式 电击、电伤、电磁场生理伤害

(2)焊接时发生直接电击事故的主要原因。

1)在操作中,手或身体等部位接触到焊条,电报或焊钳带电部分,而脚或身体其他部分对地面和金属结构之间无绝缘,特别是在金属容器内,阴雨潮湿的情况或身体大量出汗时,比较容易发生这种电击事故。

2)在接线或调解电流时,手或身体某部位碰触接线柱,电报板等带电体而触电。 3)在登高焊接时,触及或靠近高电压电网引起的触电事故。

(3)焊接时发生见解电击事故的主要作用。 1)焊接设备漏电,人体碰触带电的壳体而触电。 2)焊接变压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绝缘破坏。

3)由于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天车吊钩或其他金属物体搭接作为焊接回路,而发生触电。

4、接触绝缘已损坏的电缆,电锯,破损的开关等式逻辑,而发生触电。

(4)预防触电的一般措施 1)电焊机外壳必须牢靠接零或接地。

2)在搬运焊机,机修焊机,更换焊机保险丝。 3)在推拉电源闸刀时,应带好干燥的电焊手套。 4)焊钳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性能。

5)焊工在工作时,必须穿好干燥的工作服,手套和绝缘鞋。

6)焊接电缆应完整绝缘,避免电缆碾压或被电弧,炽热的焊缝金属等烧坏绝缘层。 7)更换焊条时,应带好电焊手套,身体应避免与焊件接触。

8)在潮湿的地方焊接时,应用干燥木板或橡胶片等绝缘物做垫板。

9)焊工在光线暗的地方或夜间操作时,所使用的照明灯电压应不大于36伏。

10)在金属容器内,金属物架上火其他狭小工作场地焊接时,不允许使用简易无绝缘外壳的焊钳。

11)遇有触电者,切不可用赤手直接去拉,应迅速切断电源。

(2)焊工应熟悉和掌握有关电的基本知识,预防发生触电事故。 2)预防弧光辐射的知识

预防弧光辐射的措施有:

(1)焊工操作时,必须使用带电焊防护玻璃的面罩。 (2)焊工操作前,应穿好工作服,防止弧光灼伤皮肤。

3)操作引弧时,焊工应注意周围人员,以免强烈的弧光伤害他人。

4)在厂房内和人多的地方进行焊接时,应用屏风和隔板遮光,避免周围人员受弧光伤害。 5)重力焊或装配定位焊时,要特别注意弧光的伤害,因此要求焊工,装配工应戴防光眼睛。 复习小结:安全生产知识

作业:安全生产知识,预防触电安全知识。

气焊与气割

教学目的:

了解气焊与气割 教学要求

掌握气焊与气割操作 教学重点

气焊与气割 教学难点

气焊与气割

导入:气焊概述及基本操作 讲课内容:

一、气焊及其过程

1、气焊,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乙炔,氢,天然气及其他燃烧气体)和助燃气体形成的火焰作为气焊热,把分离的金属、非金属或结构单元,局部加热至溶化状态,冷却后一焊缝的形式把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氧乙炔焊过程,焊接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准备焊接用气体,检查焊接用设备工具及辅具(橡皮气管,管接头,点火枪或火柴等)状态。进行板料的预加工(下料,接头制备,成形及装配等)和选定焊接材料(焊条,焊剂等) 2)施焊阶段,带上护目镜,右手拿焊炬点火,调节火焰后左手拿焊丝,将火焰转至焊接区,焰心距工件接头表面2-4毫米处,稍微集中加热待形成熔池后,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 3)检查阶段,检验焊接质量,清整工作地点,恢复设备工具和辅具的常态(包括乙炔发生器的放水,排污等)

二、氧乙炔的点火,调节与灭火

1、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基分子或为02

2、乙炔在常温下,常压下是无色,易燃,比较重,有特殊味的气体。

根据氧和乙炔的不同混合比值,氧-乙炔火焰可分为中性焰,碳化焰和氧化焰三种。 (1)中性焰当氧气与乙炔的比值为1-1.2时,得到的火焰成为中性焰。 1)焰心2)内焰3)外焰

(2)碳化焰(乙炔焰)当氧和乙炔比值小于1时,燃烧后的气体中,还有未燃烧的部分乙炔。

(3)氧化焰,当氧和乙炔比值大于1.2时,由于火焰中氧量的增加,氧化反应强烈,焰心变尖,内焰和外焰都变短。

4、氧乙炔焰的点燃,调节与灭火,点火之前打开焊炬上氧气调节阀,利用高压氧气将焊炬气体通路,焊炬混合室的微尖与赃物吹掉后闭氧气调节阀。

三、平焊操作技术

1、基本操作技术 (1)始焊操作 (2)填充焊丝操作 (3)焊炬和焊丝的摆动 焊炬摆动有三个基本动作:

1)沿焊缝方向前进运动,以便不断地熔化焊件边缘和焊丝形成焊缝。 2)在垂直于焊缝的方向作上下跳动,可以调节熔池的热量。

3)横向摆动,主要使焊件坡口边缘能很好地熔透,控制液体金属的流动。 (4)接头和终焊操作

在施焊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中断焊接后,再进行起焊的操作叫接头。

2、平焊基本操作

在施焊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位置的焊接,如平焊,气焊,横焊和仰焊等。 复习小结:气焊与气割 作业:气焊与气割的操作。

氧——乙炔焊

教学目的:了解氧-乙炔焊设备 教学要求:掌握氧-乙炔设备 教学重点:氧-乙炔焊设备 教学难点:氧-乙炔焊设备 导入:氧-乙炔焊设备 讲课内容:氧-乙炔焊设备

一、乙炔发生器及附属装置和乙炔瓶。

1、乙炔发生器。乙炔发生器是利用电石和水相互作用刮取乙炔的设备。 根据割取乙炔的压力大小可分为低压式(压力大于150帕)根据电石与水接触方式可分为排水式,联系式,电石入水式及浮桶式等几种。

低压式乙炔发生器量不同分为

1、

3、5及10等五种,其中前三种为排水式,后两种为水入电石与排水联合式。前两种体积较小为移动式,后三种体积较大为固定式,可供多个工作地点同时使用。

乙炔发生器的类型虽多,单位时间内发生气量不同,但在构造上都具有发气室,储气室,安全装置,用火防止器及排水去污装置等部分。

在使用乙炔发生器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先往桶内灌注清水至水从溢水阀20流出为止。

乙炔发生器的使用维护与安全技术,必须按2-6的要求贯彻执行。

2、回火防止器

回火防止器是装在乙炔发生器上的安全装置,起作用是在施焊过程中焊炬和割炬发生回火时防止倒流的火焰进入乙炔发生器引起爆炸,以保证乙炔发生器的安全。

所谓回火就是在气焊或气割时,发生火焰不在焊嘴内燃烧而是沿着焊嘴回燃到输气管的现象。

3、乙炔瓶(溶解乙炔气瓶)它是贮存和运输乙炔的高压容器,外形与氧气瓶相似,但其结构比氧气复杂。

二、氧气瓶及压力调节器

1、氧气瓶

2、减压器

三、焊炬

1、焊炬的功用及分类

2、焊炬的构造及其使用 复习小结:氧-乙炔焊设备 作业:氧-乙炔焊设备操作。

气焊

教学目的:了解气焊技术及工艺 教学要求:掌握气焊技术及工艺 教学重点:气焊技术及工艺 教学难点:气焊技术及工艺 导入:

一、气焊技术应用 讲课内容:

一、气焊技术

1、左焊法和右焊法

进行气焊操作时,按焊接方向不同分为左焊法和右焊法两种。 (1)左焊法

焊接方向是从右向左,焊丝在焊炬前面,焊接火焰指向待焊金属的施焊方法,在施焊过程中焊工能清楚看到熔池上部凝固边缘,可能获得较均匀焊缝。

(2)右焊法

焊接方向是从左向右,焊炬在焊丝前面,焊接火焰指向接头已焊部分的施焊方法。

2、立焊,横焊和仰焊,除了最基本的平焊操作外,在施焊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同空间位置的焊缝,采用相应的操作。

(1)立焊:立焊是在焊件立面或斜面上进行纵向(竖向)的焊接操作,它的操作要领是: 1)采用比平焊小的火焰能率进行焊接

2)严格控制熔池温度。熔池不能太大和太深。 3)掌握好与的焊件的倾角。

4)一般情况下,焊炬不作撞向摆动。 5)焊接不开坡口的2-4毫米焊件时,应在起焊点充分预热以保证焊透并在基础上熔化出一个直径。

(2)横焊

横焊是在焊件的立面或斜面上横方向的焊接操作,掌握以下要领: 1)控制熔池温度

2)火焰与焊件夹角,保持65-75度左右,利用火焰吹力托住熔化金属不使其下流。 3)焊接薄件是,焊炬一般不作摆动,焊丝要始终浸在熔池中并不断把熔化金属推向熔池上边。

(3)仰焊,仰焊是焊接火焰位于焊件下方,焊工仰视焊件进行的焊接操作。

二、气焊工艺

1、接头型式和焊前准备

气焊适用于焊接薄板,主要采用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

2、焊接规范的选择

(1)焊丝和气焊粉的选定

(2)火焰能率的选定。左焊法,右焊法

(3)焊炬倾角的选定 焊接过程中焊丝与焊件表面的倾角,一般为30-40度焊丝与焊炬中心线之间角度为90-100度。

(4)焊接速度的选择 焊接速度直接影响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必须正确地选择焊接速度。一般的说,厚度达,熔点高的焊件,焊接速度要慢些,以避免产生未熔合缺陷,较薄,熔点低的焊件,焊接速度要快一些,以避免烧穿和焊件过热而降低产品质量。此外,焊接速度还要根据焊工操作的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焊缝位置等条件来选择,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焊接速度以提高生产率。 复习小结:气焊技术及工艺 作业:气焊技术及工艺过程

氧气切割

教学目的:了解氧气切割 教学要求:掌握氧气切割 教学重点:掌握氧气切割 教学难点:氧气切割 导入:氧气切割 讲课内容:

一、氧气切割原理及氧切条件

1、氧气切割原理 氧气切割简称气割,它是利用氧乙炔火焰作为预热火焰,把金属加热至接近浓金属的燃烧温度然后向该处喷射高纯度气割氧流,使割缝金属与纯氧接触后发生剧烈氧化,燃烧,与此同时用高压氧气流吹掉燃烧生成物,从而把金属分离的方法。

2、金属气割条件,金属能够进行气割的必须与充分条件是:

(1)金属的燃点应低于金属本身的熔点。

(2)氧化物的熔点要低于金属本身的熔点且流动性要好。

(3)金属在氧气中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且金属本身的导热性要低。 (4)金属的导热性不太高和含合金元素或杂质要少。

二、气割用设备及工具

氧气切割可分手工切割和机械切割两种,与之相应地使用手工割炬和机械气割设备。

1、手工割炬,简称割炬,俗称割栓,是进行气割的基本工具。割嘴上的切割氧通道常用的截面,剖面有圆柱状和阶梯形两种。

2、气割机,气割机是代替手工割炬进行气割的机械设备,它比手工气割生产率高,割口质量好,劳动强度和成本都比较低,它在成批,大量创造金属结构,尤其在厚壁,超原零件,构件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气割机类型很好,分半自动和自动气割两种。

三、气割工艺

1、气割前的准备

(1)仔细检查气割所用设备,工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工作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2)利用钢丝刷或火焰加热消除割件。

(3)割件应尽量垫干,并在下面流出一定空隙以利于从切口处排除。 (4)为减少气割变形,支点必须放在割件以内。 (5)根据割厚度选择割炬型号和气割规范。

2、气割规范的确定

(1)割嘴号码及切割氧压力。 (2)预热火焰能率。 (3)气割速度 (4)割炬的倾角

(5)割嘴与剖面表面间距

四、手工气割基本操作

1、操作姿势

2、气割操作

复习小结:氧气切割 作业:氧气切割操作。

其他切割法

教学目的:了解其他切割法简介

教学要求:掌握氧气切割及其他切割法 教学重点:掌握其他切割法 教学难点:其他切割法 导入:其他切割法 讲课内容:

一、金属极和碳极电弧切割

1、金属极电弧切割 它是利用电焊条作电极产生的电弧热来熔割创件的主要应用于一般气割方法难可切割的金属,如铸铁件的浇,吕口,有色金属及金属废料等。

2、碳弧气刨和碳弧空气切割

他是利用碳极和割件间产生的电弧热熔化金属,同时利用压缩空气气流吹掉熔化金属实现金属分离。

二、等离子弧切割

等离子弧是利用普通电弧的强迫收缩效应而获得的比普通电弧温度高,能量更为集中的热源,如图2-3个所示在铸报和工作间的电弧,通过喷嘴的细孔道,产生机械压缩效应,而喷嘴是通水强制冷却的,弧柱受以周围气体流的冷却作用,使其产生热压缩效应:同时又由于电弧周围存在磁场,使电弧蒙受电磁收缩效应,这些综合效应使电弧被压缩成能量高度集中的高温等离子弧焰。

与此同时喷嘴孔道内形成调温高压气体,从喷嘴向大气高速喷出,也使等离子弧焰流在孔道出口处具有很高的喷出速度,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等离子弧切割法就是利用等离子弧的高温将割件熔化并借助火焰流的冲击力熔融金属强行排除,形成割缝实现切割的。

等离子弧焰所具有的特性,解决了气割和普通电弧切割所不能完成或难以完成的铝,铜,镍,钛,铸铁,不锈钢和高合金钢及难溶金属和非金属的切割问题,且切割速度快,热影响正小,变形小,切口窄,切口质量较好。

等离子弧切割采用具有陡降外特性直流电源,空载电压一般在140-400伏之间,电源可用两台直流机串联或使用专用硅整流电源,电极的采用铈钨极,工作气体采用氮或氩等。

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

教学目的:了解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 教学要求:掌握气焊条气割安全技术 教学重点:安全技术 教学难点:安全技术

导入: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

讲课内容:

一、气焊与气割的主要危险

熔合燥炸是气焊与气割的主要危险,气焊和气割所使用的乙炔、液化石油气和氧气都是容易爆炸和着火的气体。其主要设备有乙炔发生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氧包瓶等,都属于压力容器。在检修补焊燃料容器和管道时,还会遇到其它许多易燃易爆物品和容器,同时操作中又使用明火,若焊接设备安全装置有缺陷或者焊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在气焊或气割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气割时氧气射流的喷射,使熔珠和氧化铁渣四处飞溅,容易造成烧伤烫伤事故,也可能引燃工作地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造成火灾爆炸。

二、使用电石的安全要求

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它是坚硬的块状物体,断面呈灰色或棕色,遇水就会分解,使用时应注意下列安全要求:

1、防潮

(1)制好的电石立即装入石桶内,桶盖要盖严。 (2)禁止在两天搬运电石

2、防火源

(1)电石库房应距离明火10米以外,库内严禁吸烟。

(2)给发生器装电石时,操作要平稳,不得将电石投掷入电石篮内,以免产生火星引起爆炸。

三、使用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要求

1、乙炔发生器必须设有防燥及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2、乙炔发生器的布置原则。

3、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发生器的起动

5、运行中的管理和维护。

6、工作待事时的清理工作

7、使用凉扬式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要求。

四、使用气瓶的安全要求

(1)氧气瓶在出厂前必须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 (2)充灌氧气瓶时,首先进行外部检查

(3)氧气瓶应远离高温,熔融金属飞溅物和可燃易爆物等。

2、使用乙炔瓶的安全要求 (1)使用乙炔瓶的安全要求

(2)乙炔瓶不得开工典礼遭受剧烈震动和撞击,以免瓶内的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净空间。 (3)乙炔瓶使用时只能直立,不准横躺卧纹,以防两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五、使用减压器的安全要求

1、在安装减压之前,应略打开氧气瓶阀门,以吹除污物,防止灰尘或水分带入减压器内。

六、使用焊炬,割炬的安全要求。

1、焊炬和割炬点火时,焊嘴或割嘴方向应避开人体和拿火的手部,以免火焰烧伤。

七、使用氧气与乙炔胶管的安全要求

1、新胶管在使用前,必须把胶管内壁的滑石粉吹除干净,防止滑石粉进入焊炬,割炬体内堵塞气体通道。

2、胶管的长度一般不小于五米,最好在10-15米左右。

3、气割操作时,需要较大的氧气输出量。复习小结: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 作业:安全要求

二氧化碳保护气弧焊

教学目的:了解其他焊接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其他焊接方法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其他保护电弧焊 导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概述 讲课内容:

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概述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是利用CO2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电弧焊,简称CO2焊。

CO2焊的基本过程如图3-1所示,在电源作用下,焊丝与焊件间产生焊接地弧,由于电弧的高温使金属局部熔化形成熔池。同时,气瓶中送出的CO2气体,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从焊枪的喷嘴中喷出,形成保护气流,使焊接区与空气隔离,随着焊枪的移动,熔池金属凝固后形成焊缝。

焊接时,CO2气流可排开焊接区的空气,防止空气对熔化金属的有害作用,但在电弧高温作用下,CO2能进行分解,以致使电弧气氛具有强烈的氧化性,从而使金属元素氧化烧损,降低焊缝的机械性能,还可能变成为产生气孔及飞溅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脱氧措施。目前是通过在焊丝中加一定的硅,锰等脱氧元素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CO2焊时的,加一问题是飞溅较多,隙避免氧化外,一般还采用手特性的直流电源,反接法,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等措施来减小飞溅。为了更好地解决飞溅问题,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采用药芯焊丝,或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接等。

CO2焊要用焊接低碳钢,低合金钢。它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电弧热量集中,焊接变形小,焊缝质量好,可用较大的电流密度,生产率高,CO2气体价格便宜,焊接成本低,以及明弧,操作简便等,因而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O2焊根据所有寒色的不同,可分为细丝CO2焊,和粗CO2焊。

CO2焊焊接时,可用自动或半自动的分式,目前应泛名用的是半自动CO2焊。

二、半自动CO2焊

1、设备简介,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的设备简图。

(1)设备简介,为了保证稳定焊接,一般采用手的外特性的直流电源。 (2)供气系统 (3)送丝系统 (4)控制系统 (5)焊枪

2、主要焊接工艺参数 (1)焊丝直径

(2)焊接电流及电弧电压 (3)焊丝伸出长度 (4)焊接速度 (5)气体流量

3、操作要点

(1)引电弧与熄弧 (2)熄弧 (3)平焊 (4)立焊 (5)横焊 (6)仰焊 (7)管子焊接

复习小结:CO2碳焊 作业:操作要点

氩弧焊

教学目的:了解氩弧焊 教学要求:掌握氩弧焊 教学重点:氩弧焊 导入:氩弧焊

讲课内容:这是一种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电弧烛氩弧焊。

焊线时,氩气从喷嘴喷出,排开焊接区的空气并象口气罩一样罩住往电极,电弧,熔池等,由于氩是惰性气体,不与金属起化学反应,也不溶解于液态金属,因为被焊金属不会氧化,烧损,也不易产生气孔,此外,氩气散热能力低,使电弧稳定性较好,且加热集中,焊接变形小,所以氩弧焊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由于氩气价格较贵,使焊接成本高,所以目前氩弧焊主要用来焊接不锈钢以及容易氧化的铝,镁,钛及其合金,还有低金刚,耐热合金钢等。

一、不熔化电极氩弧焊

一般用钍棒或铈钨棒作电极,由于电极熔点高,焊接时不熔化,电极只起发射电子产生电弧的作用。

钨极氩弧焊时,除铝,镁及合金外,一般均采用直流正接,因为阳极温度比阴极高,此时,焊件是阳极,温度高,熔池深而窄,生产率高,而钨极为阴极�温度低。因此不易过热,烧损少,寿命长。在焊铝及其余金属时应选用交流电源。

钨极氩弧焊可用手工进行,也可以自动进行,常用的是手工氩弧焊。

焊 接 电 源,可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源。

焊枪:夹持钨极,传导焊接电流和输送氩气。

供 气 装 置:包 括 气 瓶,减 压 器,流量计等。

供水系统:通水是用来冷却焊接电缆�焊枪以及钨极。

当焊接电流水于100安时�不需用水冷却。

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方法是:

1、引弧

2、焊接

3、收尾

二、熔化极氩弧焊

焊接过程采用自动方式或半自动方式进行。 复习:氩弧焊

作业: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自动埋弧焊

教学目的:了解自动埋弧焊 教学要求:掌握自动埋弧焊 教学重点:自动埋弧焊 教学难点:自动埋弧焊 导入:自动埋弧焊 讲课内容:

一、自动埋弧焊概述

埋弧焊是电弧在焊剂尾下燃烧焊接的方法,其中利用机械装置自动控制送比和移动电弧的一种埋弧焊方法叫自动埋弧焊。

自动埋弧焊是利用埋弧自动焊机来进行焊接的。 它主要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和焊车工部分。 自动埋弧焊与手弧焊相比较,优点是:

1、劳动条件好,焊时看不见弧光,焊工仅调整和管理自动焊机,劳动强度小。

2、生产率高,可以使用较大的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节省了换焊手的时间。

3、当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焊缝,焊接时会焊接飞保护较好,此外焊接工艺参数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在焊接过程中保持稳定。

缺点是不如手弧焊灵活和重力。

二、自动埋弧焊工艺

1、焊前准备

2、主要焊接工艺参数时 (1)焊接电流 (2)电弧电压 (3)焊接速度

三、自动性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

1、焊前准备

2、焊接

3、收尾

四、焊丝和焊割

通常按创造方法分成熔炼焊割,烧待焊剂和粘结焊剂,为防止焊接时产生气孔等缺陷,焊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烘干。

正确地选用丝,焊剂,使用两者合适是获得优质焊缝的关键问题,低碳钢,低碳钢,低合金钢埋弧焊时焊丝,焊剂可参照表3-3。 复习:自动埋弧焊

作业:自动埋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

常用焊接方法

教学目的:了解常用焊接方法的比较。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焊接方法的比较。 教学重点:常用焊接方法的比较。 教学难点:常用焊接方法的比较 导入:

生产中常用的焊接方法,除上述几种之外 教课内容:

一、等离子弧焊

等离子弧是利用等离子焊炬,将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自由,电弧压缩或高温,高电离度及高能量密度的电弧。利用等离子弧将被焊金属熔化,并用氩气保护的焊接方法叫等离子弧焊。

二、电渣焊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根据使用的电极形状可分为等级,板极,熔嘴电渣焊等。

电渣焊焊接过程如图

三、电阻焊

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和供电,利用电流流经焊件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接焊的方法叫电阻等,又分为对焊,电焊,缝焊等。

1、对焊 (1)电阻对焊 (2)闪光对焊

2、点焊

3、缝焊

(1)因是内部热源,热量集中,所以加热时间短,热影响区小,易于获得质量较好的焊接接头。

(2)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可提高生产率,改善工作条件。

此外,在焊接过程中,无不忽气氛,噪音小,易于安排在生产流水线中。 缺点是:设备较复杂,耗电最大,使用的接头型式与可焊焊件厚度受限制。

四、钎焊

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钎焊可分为钎焊及硬钎焊两类: 软钎焊是使用软钎料进行的钎焊。

硬钎焊是使用硬钎料,料强度较高。

钎焊的加热方法有,烙 铁 加 热,火焰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炉内加热,盐涂加热等。一般是根据钎料,钎缝形式焊件材料及尺寸,生产批量等选择加热方法。 复习:常用焊接方法的比较 作业:比较焊接方法不同点。

焊接应力及变形

教学目的:了解焊接质量和常用材料的焊接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焊接质量和常用材料的焊接特点。 教学重点:焊接应力及变形 教学难点:焊接应力及变形。 导入:焊接应力及变形 讲课内容:

一、焊接应力及变形的产生

焊接应力及变形的产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在铁路上两钢轨的连接 处都留有一定的缝隙。以防由于热膨胀而引起变形导致损坏。

如果唯一根据钢轨在铺轨时不留缝隙,当钢轨在热膨胀时,就会受到两侧钢轨的阻挡,使钢轨内出现了压应力,从而发生弯曲变形,焊接时也有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二、焊接变形的种类

1、收缩变形

2、角度形

3、弯曲变形

4、扭曲变形

5、波浪形变形

三、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时方法

四、焊接变形的矫正

1、机械矫正法

2、火锅矫正法

焊接缺陷及焊接检验。

一、焊接缺陷

二、焊接质量检验

为了评定焊接头的承载能力,可以将焊接接头割成试棒,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等机械性能试验。

复习:焊接应力及变形。 作业:焊接应力及变形方法

工艺实践一

实践地点:

金工实验室 指导老师:专业教师 实习内容:

一、实习用材料

1、E4303(结422)3.2,4.0电焊条。

2、原度为6-10毫米低碳钢板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了解焊接结构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

2、初步了解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3、掌握手工电弧焊的引弧方法及手焊操作的初步技能。

三、操作练习

电焊工在进行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焊机,材料,防护用具以及辅助工具等都要预先考虑周到,不懂得做好准备工作,就不能全面掌握焊接技术。因此,焊前准备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

操作1:引弧

初学操作引弧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引弧时焊条提起要快,否则容易产生粉条,当焊条粘在工件上时,应迅速左右摆动焊条,使之手工件脱离,若仍不能脱离时,应迅速松开焊钳,断开电源,避免短路过久而损坏电焊机。

(2)如果焊条与焊件接触而不起弧时,往往是因为焊条端都有药皮妨碍导电,这时应该将这些绝缘物清除,以利导电。

(3)练习引弧时,不必考虑焊条的角度,更不要急于去完成一道焊缝。 操作工,手焊直线运导法。

平焊,是手工的弧焊中最简单的基本操作,应练好所学理论进行平焊操作练习。初学者开始练习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焊接时,要放松身体,而且正常呼吸,手臂应离开身体,随身体自由运动,同时要保持稳定。

(2)开始学习时,主要掌握好电弧长度,焊条角度和焊接速度。 (3)要区分开熔池内的熔硅和熔化金属。

(4)控制熔池的形状,大小要合适,不允许熔渣流到熔化金属的前面。 (5)首先练习窄焊道的平焊,并用直线运条法进行练习。 1)起始端运条法 2)直线运条法 3)焊道的收尾方法

1、划圈收尾法

2、反复断弧收尾法

3、后称收尾法

4、续焊接头方法 实践过程

3个学生分一组

一个学生管理电焊机,注意开关安全。 一个学生练习操作 一个学生注意安全

每个学生练习操作一遍,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践检验: (1)引弧操作

(2)平焊直线运条法 (3)焊道的收尾方法 (4)续焊接头方法

(5)练习接头,一直练到符合要求为止。

工艺实践二

实践地点:金工实验室 指导老师:专业教师 实习内容:

一、实习用材料

1、E430

3、(结422)3.2 4.0电焊条

2、厚度为6-14毫米低碳钢板

3、厚度为1.5-2.0毫米低碳钢板。

4、常用钢管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交、直流电焊机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简单故障排除。

2、手工电弧所用器材和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3、根据工件技术要求选择焊接规范

4、掌握手工电弧焊对接平焊的各种运条方法。

5、掌握手工电弧焊角接头的平焊操作技术。

6、初步了解弓工电弧焊的横立,仰焊操作技术

7、常用钢管手工电弧焊的焊接技术

三、操作练习

搅向摆动手法有一下几点基本要求。

1、运导时主要应靠手臂操作,单靠手腕不易掌握运条的角度。

2、左右摆动的幅度要一样。

3、为了避免焊道中心部分热和加强高进大,摆动到中心时要加快速度,而到两侧时,则应稍微停顿一下。训练时应接上述要求反复练习。

1、操作:锯齿形运导法。

2、操作工:月牙形运条法。

3、八字开运条法

4、焊缝宽度为10毫米的平焊。

5、焊缝宽度为12毫米的平焊。

6、焊缝宽度为14毫米的平焊。

7、焊缝宽度为16毫米的平焊。

操作8:焊缝宽度为18毫米的平焊。 操作9:焊缝宽度为20毫米的平焊。 操作10:焊缝宽度为22毫米的平焊。 操作11:厚度为6毫米的铜板对接平焊。

操作12:厚度为1.5或2.0毫米钢板对接平焊。 操作13:厚度为6-8毫米钢板角接平焊。 操作14:厚度为12-14毫米钢板船形焊。

操作15:厚度为14毫米钢板开V型坡口对接平焊。 操作16:立焊操作 立焊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篆势

2、窄焊道的训练

3、横向掺动道条的训练

4、立角焊的训练

操作实例

一、焊接原4毫米A3钢板,长500毫米,高宽条400毫米,四五块板组成的比方形水箱,内外荡焊,经浅水不漏。

1、焊前准备 (1)选用4303,(结422)

3、2电焊条。(2)焊接电流为90-130安培

(3)定位焊缝长

3、5毫米,间距100-120毫米。(4)用钢丝刷清除对接缝周围铁锈和杂物。

2、焊接

(1)采用直线运条法

(2)随时避免续焊接头和水箱四个角出现夹渣和未焊透等缺陷。

二、A3钢板V形对接平焊

1、焊前准备

(1)试板:两块8X125X250毫米钢板

(2)坡口:用机械加工形成60度的块口,钝边为1.5毫米。 (3)对角平整,间隙为2毫米。 (4)选用E4303(结422)电焊条。 (5)焊接电流

第一层170-210安培

第二层160-200安培

封底层:180-210安培

(6)定位焊,在试板对接缝两端背面点固�焊缝长为6毫米。 (7)清除焊缝周围杂质

2、焊接

(1)第一层(打底):采用短弧直线运条法,注意熔请不能超前。

(2)第2层:用横向摆动运条,电弧要加长到一般长度,运条速度减慢。 (3)焊缝根部采用碳弧气刨清招。

(4)封底焊,用子幅横摆运条,注意观察熔池状态,以判断焊缝熔是否良好。 实践过程:

3个学生一组

一个学生管理电焊机,注意开关安全 一个学生练习操作。 一个学生注意安全

每个学生操作一遍,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13篇:工艺制作教案

工艺制作:

第一课 蒙古碗

教学内容:

在一次性纸碗上进行手绘蒙古花纹。 教学目标:

①了解蒙古碗的特点、作用、意义。

②了解蒙古族的图纹样式,以及蒙古碗上的花纹样式的规律及特点。

③让学生给一次性纸碗手绘蒙古花纹时,更多的了解民族文化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了解蒙古花纹,并能设计出漂亮的蒙古图纹。

②难点:学生在绘制花纹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A4纸若干张、一次性碗若干、红黑蓝记号笔若干。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来到了我们不一样的教室,那么在纪律和卫生这些小的问题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

学生集体回答(是的)。

师:既然你们表现这么好,那老师给你们欣赏一段视频吧!在欣赏视频中我们要观察出现了什么?

(播放视频――顶碗舞)

生:(认真观看、惊奇)出现――碗――蒙古碗。

二、新授课

1、蒙古碗的特点

师:蒙古碗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有着美丽装饰的生活日用品,也是旅游商品中富有纪念价值的珍品。蒙古碗一般是用桦树根旋挖加工而成,碗面用银片包镶,表面光洁锃亮,无皱褶。碗托錾刻精细,花纹多为“八宝”图案,显示了蒙古族艺人的高超技艺。

2、蒙古碗的作用

师:蒙古族人民用它吃饭、喝酒、喝茶,用完就揣在怀里视为珍宝

3、蒙古碗和现代碗的区别(出示ppt图片)

师:用心观察两个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相同:碗口、碗身、碗底

不同:花纹 蒙古碗是刻上去,现代碗是印的

材质 蒙古碗是木制的,银的 现代的是瓷器

4、蒙古碗的组成部分

5、蒙古碗组成部分的花纹变化

师:强调蒙古花纹和现代花纹的区别。

三、绘制流程

1、根据外形,设计花纹

师:画出蒙古碗的简单外形,再根据碗的外形画花纹,注意碗口、碗身、碗底花纹的变化。(每人发一张纸,学生自己完成设计)

2、分发一次性碗,在碗上手绘

师:把画在纸上的蒙古花纹,适当的画的碗上。

3、完成并完善

师:画完之后根据蒙古碗的外形,继续完善花纹。

①学生质疑:对制作过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进行解说,并适当演示。

②桌面卫生:收拾自己的桌面、地面的卫生。

四、学生作品创意展示

顶碗舞:

每个组选派一名最具实力的代表来参加今年的顶碗舞比赛

参赛要求:讲述自己的作品名称、制作感受和寓意并根据音乐来表演一段顶碗舞。(配乐)

五、课外拓展

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用我们学到的蒙古花纹设计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在班级手抄报上更好的展示自我。

六、学生作品展示

第二课 手工折纸:小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拉折的技能,平整地折叠。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地完成作品的习惯。活动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浆糊、以及画有海水的背景图上贴着折好的船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赏范图,说说图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

3、师示范讲解并演示。

——师重点讲解例1的第

5、6步骤-----拉开折;例2的第2步骤----向外拉折的方法。

4、幼儿动手折叠。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再折出其它的船只,比如炮船、帆船等;同时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解决难点-----拉出部分。

5、让幼儿将折好的船只粘贴在背景图上,互相观赏。

第三课 手工贺卡

教学目标:

学会几种创意贺卡的基本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案、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贺卡进行装饰与美化,并能做出富有情趣的创意手工贺卡;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创意手工贺卡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图案与创意制作技巧的巧妙结合。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交流展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作 学具准备:彩卡、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FLASH配乐

用温馨画面和祝福歌声渲染节日气氛。

师:马上就迎来了圣诞节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欢乐的日子里让我们用亲手制作的贺卡来向朋友们传递祝福。老师也亲手制作了几张向同学们表达节日的祝福。

赠送贺卡,每组一张。

二、新授

(一)感知

1、欣赏本组收到的贺卡。

2、欣赏其他组收到的贺卡。

对比普通贺卡和创意贺卡,感受创意贺卡的魅力。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二)探究

生小组探究:由普通贺卡到创意贺卡,运用了怎样的制作技巧? 各小组派代表演示讨论结果。

(三)示范

1、各小组派代表演示讨论结果。

2、教师示范总结:

3、各种制作技巧与图案的巧妙组合。

(四)尝试

选择合适的图案,选择喜欢的创意技巧,各小组合作完成1-2张富有情趣的创意贺卡。(可选择原创或改造)

三、展示

各小组推选出一件作品参加点评。

自评、互评、师评。

四、拓展小结

为即将迎来的元旦、春节设计制作创意贺卡。

第四课 创意绘画

活动目标:

1、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形状,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创意绘画。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采用多种作画形式,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和良好的绘画习惯。活动准备:

1、课件:利用西餐具小刀、小叉、小勺子添画为爸爸、妈妈和孩子。

2、蜡笔、水彩色、水粉色、水粉纸、水粉笔、卡纸、沙纸、碟子、水桶等。

3、供幼儿想象的各种各样的物体若干。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

出示实物西餐具小刀、小叉和小勺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些小刀小叉还可以变成另外的东西,你们想看吗?

二、示范创意绘画的方法

1、出示课件制作,示范创意绘画的过程,让幼儿懂得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创意绘画,激发幼儿对物体创意绘画的兴趣和愿望。

2、总结创意绘画的方法:根据物体的形状,发挥想象和创意,确立一个主题,添加适当的内容,创作出一幅图画来。

三、启发幼儿想象、引导构思、创意绘画。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物体的形状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造型、构思,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师:看到这些东西,你们想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创意绘画。

A、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进行添加,一笔一笔地创意画出丰富的事物和图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

B、引导幼儿完整构思画面、丰富画面,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

C、幼儿创造绘画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教师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四、欣赏评析作品.

1、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介绍自己的作品是根据什么物体进行创意绘画的,并评定幼儿作品的创意指数。

2、启发幼儿以后要联系生活,仔细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也可以进行创意绘画的.

五、活动延伸:

1、评定其他幼儿作品的创意指数。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第五课 纸编彩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用两根纸条编织蜗牛,掌握了编辫子和转折编织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四根纸条来编织跳鹿,请同学们一起边看图解边学习。

板书:纸编彩蝶

二、教学步骤:

什么是编织技术? 编织是以经纬交叉的排列方法, 利用线状或条状材料进行制作的一种手工技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广告纸来编织一些小动物。

1、示范授知,指导方法 (1)观看图解制作进程。

(2)学生观看后,说说你看慢了哪一步骤。还有哪一步没懂?、(3)重点指导: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不懂的地方再讲解一遍。

2、组织训练,动手实践

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同学编织得既快又好! 看哪一组同学编织得既快又好! 注意事项:

1、纸条与纸条之间应编紧;

2、经纬交叉编织时应注意纸条的前后顺序;

3、跳鹿的全身各部分应比例协调;

4、最后调整时,注意修剪跳鹿的前后腿一样长,嘴部修剪要美观。创意与想象在跳鹿编织过程中,是否还可以编织出鹿的其它姿态?例如回头鹿、跪坐的鹿、相斗的鹿等。

三、作品展示,评议创新作品展示

待多数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给大家展示! 实践与探索在编跳鹿时,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纸?对鹿的形象 逼真度有何影响? 我动手, 我成功! 我快乐! 课外延伸我们还可以用纸编出其 它可爱的小动物吗? 我们不妨课后试一试。

第14篇:贝壳工艺教案

贝壳工艺赏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贝壳工艺的视频以及图片,让学生更加了解贝壳工艺,进而喜爱上这门艺术。

2、培养学生欣赏美丽事物的素养,并能说出自己对于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赏析贝壳工艺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让他们真正的爱上这门课程。

三、教学准备:视频、图片、贝壳工艺作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展示、学生总结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海中孕育了一种神奇的物种,它不仅有鲜美的口感,还有绚丽的外壳,尤其在阳光的倾洒下,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内陆人带着朝圣的心来膜拜大海,大海赐予他们珍贵的礼物----贝壳。其实,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贝壳工艺,当原始人类意识到美和尊严的时候,他们就把贝壳挂在脖子上来装饰自己,到后来商品交易时代,贝壳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用于商品交换,可见人们对贝壳是青睐有加啊!

(二)贝壳工艺图片赏析

1、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贝壳工艺图片。

2、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

(三)贝壳工艺视频赏析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2、组长整理组内的信息并汇报。

(四)教师总结

这些美丽的饰品都是由灵巧的双手粘出来的,如果你们有信心,也会粘出漂亮的饰品来。

六、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赏析

教学反思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粘贴贝壳所需的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2、掌握粘贴贝壳的基本步骤。

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感悟动手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粘贴心形贝壳挂件的基本步骤,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三、教学准备:心形贝壳挂件、模具、面、胶、贝壳、筷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展示、学生发言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些贝壳工艺作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基本步骤

1、刚刚大家已经欣赏了许多优秀的贝壳工艺作品,它们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制作一个呢?现在老师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所需的工具。(教师边介绍工具以及用途边板书)

2、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这些工具和用途,那么接下来哪位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粘贴心形贝壳饰品的基本步骤? 生回答(教师板书)

3、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具体详细,希望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要求。我们一起来系统的了解一下粘贴的方法。

(1)先用一根竹签把模具从上到下穿起来,这样既方便粘贴,又为以后穿中国结时留出了位置。再观察要粘贴的心形贝壳饰品的模型,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能够在粘贴时尽量粘好凹凸的地方。

(2)了解粘贴心形贝壳饰品所需要的“面”和胶。

(3)把调好的“面”涂抹在需要粘贴的模具上,涂抹时要涂抹均匀,且不能涂的太薄,尽量在三毫米厚度左右。

(4)把涂抹好面的模具上刷上一层白乳胶。白乳胶不需要涂抹的太厚,薄薄的一层即可。

(5)粘贴贝壳

在粘贴时,应找到模具的起点部分(中间的心形部分),然后从该起点粘起。注意中间位置是一个心形,可以先用笔在上面画出图形,再沿着所画的心形图形开始粘起。

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颜色贝壳的搭配。

在粘贴时需要找大小相同的贝壳。

(6)把粘贴完的模具晾干。

(7)待模具晾干后,穿上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结,一个心形贝壳饰品就做好了。

(三)动手制作

各位组长都是有丰富的经验的,希望你们要充当好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的好经验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你们的组员,让他们能尽快的熟悉这项手工制作,好吗?同时也希望小组成员认真的和组长学习,争取尽快掌握粘贴的技巧。现在,我们开始动手吧。

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四)作品展示评价

1、组内评价

2、教师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贝壳作品,感受了贝壳的美丽,还融入到了这项活动中,并且亲自动手进行了粘贴,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你们能慢慢的爱上这项活动!

六、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工具:模具、面、贝壳、白乳胶、

筷子、刷子、格尺

步骤:用筷子固定好模具

在模具上糊好面 用刷子涂上一层白乳胶

画好中间的心形并开始粘贴

教学反思: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心形贝壳的模型粘贴出心形贝壳挂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粘贴的过程中掌握粘贴心形挂件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感悟动手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粘贴心形贝壳挂件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三、教学准备:心形贝壳挂件、模具、面、胶、贝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展示、学生动手操作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动手实施了粘贴贝壳的过程,你们喜欢这项活动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粘贴贝壳所需的工具以及基本步骤?

2、师小结:大家说的真棒,希望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要求。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出一点要求,组长要带好自己的组员,充当老师的角色,及时发现组员的问题并加以指导。

(二)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三)作品展示评价

1、组内评价

2、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的动手操作,大家已经对粘贴贝壳的方法很熟悉了,老师也看到了你们的进步,看着你们认真的样子,老师真的很开心,希望你们课下多交流一下经验和不足,希望在以后的过程中,你们能做的越来越好!

六、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注意事项:面要糊的均匀、牢固 注意心形的把握

要从粘贴心形开始 粘贴的距离要适中

教学反思: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心形贝壳的模型粘贴出心形贝壳挂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粘贴的过程中掌握粘贴心形挂件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感悟动手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将充满自己心血的心形贝壳饰品制作出来,并组织好结构。

三、教学难点:

动手粘的过程中,掌握好贝壳不同大小、形状、疏密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模具、贝壳、面、胶、刷子、报纸。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展示、提升法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内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下学生这几节课的成果,让学生评价一下,说出优缺点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动手制作

教师边巡场边指导

(三)成果展示

1、小组评价

2、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现在大家粘的是越来越好了,相信你们现在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了,但是我们还是有需要之一的地方,比如:中间心形的把握,有的学生把心形都粘成了圆形;有的学生粘的太密;也有的粘的太稀疏等,这些都是大家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能够多和其他的同学交流学习一下,改正自己的小毛病。

七、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注意的问题:心形的把握

粘贴的浓密度

贝壳的选择 教学反思: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心形贝壳的模型粘贴出心形贝壳挂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粘贴的过程中掌握粘贴心形挂件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感悟动手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粘贴心形贝壳挂件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三、教学准备:心形贝壳挂件、模具、面、胶、贝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展示、总结法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或技巧。 生回答(教师板书)

3、师小结:大家总结得很具体详细,希望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要求。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出一点要求,组长要带好自己的组员,充当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组员。

(二)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三)作品展示评价

1、组内评价

2、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再一次让我们感受了贝壳的美丽,欣赏了美丽的心形贝壳挂件,还动手进行了创作,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而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让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吧。

七、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面要糊的均匀、牢固 注意心形的把握 要从粘贴心形开始 粘贴的距离要适中

教学反思: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贝壳饰品,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2、进一步学习基本的贝壳制作方法,利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美丽的心形贝壳饰品。

二、教学重点:

将充满自己心血的心形贝壳饰品制作出来,并组织好结构。

三、教学难点:

动手粘的过程中,掌握好不同大小、形状、疏密贝壳的运用。

四、教具:心形贝壳模具、贝壳、面、胶、刷子、报纸。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引领示范并指导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或技巧。 生回答(教师板书)

3、师小结:大家总结得很具体详细,希望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要求。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出一点要求,组长要带好自己的组员,充当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组员。

(二)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1、先用一根竹签把模具从上到下穿起来,这样既方便粘贴,又为以后穿中国结时留出了位置。再观察要粘贴的心形贝壳饰品的模型,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能够在粘贴时尽量粘好凹凸的地方。

2、了解粘贴心形贝壳饰品所需要的“面”和胶。

3、把调好的“面”涂抹在需要粘贴的模具上,涂抹时要涂抹均匀,且不能涂的太薄,尽量在三毫米厚度左右。

4、把涂抹好面的模具上刷上一层白乳胶。白乳胶不需要涂抹的太厚,薄薄的一层即可。

5、粘贴贝壳

(1)在粘贴时,应找到模具的起点部分(中间的心形部分),然后从该起点粘起。注意中间位置是一个心形,可以先用笔在上面画出图形,再沿着所画的心形图形开始粘起。

(2)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颜色贝壳的搭配。 (3)在粘贴时需要找大小相同的贝壳。

6、把粘贴完的模具晾干。

7、待模具晾干后,穿上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结,一个心形贝壳饰品就做好了。

(三)作品展示评价

1、组内评价

2、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面要糊的均匀、牢固 教学反思:

注意心形的把握 要从粘贴心形开始 粘贴的距离要适中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贝壳饰品,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2、进一步学习基本的贝壳制作方法,利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美丽的心形贝壳饰品。

二、教学重点:

将充满自己心血的心形贝壳饰品制作出来,并组织好结构。

三、教学难点:

动手粘的过程中,掌握好不同大小、形状、疏密贝壳的运用。

四、教具:心形贝壳模具、贝壳、面、胶、刷子、报纸。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引领示范并指导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或技巧。 生回答(教师板书)

3、师小结:大家总结得很具体详细,希望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要求。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出一点要求,组长要带好自己的组员,充当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组员。

(二)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1、先用一根竹签把模具从上到下穿起来,这样既方便粘贴,又为以后穿中国结时留出了位置。再观察要粘贴的心形贝壳饰品的模型,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能够在粘贴时尽量粘好凹凸的地方。

2、了解粘贴心形贝壳饰品所需要的“面”和胶。

3、把调好的“面”涂抹在需要粘贴的模具上,涂抹时要涂抹均匀,且不能涂的太薄,尽量在三毫米厚度左右。

4、把涂抹好面的模具上刷上一层白乳胶。白乳胶不需要涂抹的太厚,薄薄的一层即可。

5、粘贴贝壳

(1)在粘贴时,应找到模具的起点部分(中间的心形部分),然后从该起点粘起。注意中间位置是一个心形,可以先用笔在上面画出图形,再沿着所画的心形图形开始粘起。

(2)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颜色贝壳的搭配。 (3)在粘贴时需要找大小相同的贝壳。

6、把粘贴完的模具晾干。

7、待模具晾干后,穿上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结,一个心形贝壳饰品就做好了。

(三)作品展示评价

1、组内评价

2、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面要糊的均匀、牢固 教学反思:

注意心形的把握 要从粘贴心形开始 粘贴的距离要适中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贝壳饰品,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2、进一步学习基本的贝壳制作方法,利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美丽的心形贝壳饰品。

二、教学重点:

将充满自己心血的心形贝壳饰品制作出来,并组织好结构。

三、教学难点:

动手粘的过程中,掌握好不同大小、形状、疏密贝壳的运用。

四、教具:心形贝壳模具、贝壳、面、胶、刷子、报纸。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策略选择:教师引领示范并指导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或技巧。 生回答(教师板书)

3、师小结:大家总结得很具体详细,希望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要求。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出一点要求,组长要带好自己的组员,充当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组员。

(二)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1、先用一根竹签把模具从上到下穿起来,这样既方便粘贴,又为以后穿中国结时留出了位置。再观察要粘贴的心形贝壳饰品的模型,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能够在粘贴时尽量粘好凹凸的地方。

2、了解粘贴心形贝壳饰品所需要的“面”和胶。

3、把调好的“面”涂抹在需要粘贴的模具上,涂抹时要涂抹均匀,且不能涂的太薄,尽量在三毫米厚度左右。

4、把涂抹好面的模具上刷上一层白乳胶。白乳胶不需要涂抹的太厚,薄薄的一层即可。

5、粘贴贝壳

(1)在粘贴时,应找到模具的起点部分(中间的心形部分),然后从该起点粘起。注意中间位置是一个心形,可以先用笔在上面画出图形,再沿着所画的心形图形开始粘起。

(2)粘贴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颜色贝壳的搭配。 (3)在粘贴时需要找大小相同的贝壳。

6、把粘贴完的模具晾干。

7、待模具晾干后,穿上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结,一个心形贝壳饰品就做好了。

(三)作品展示评价

1、组内评价

2、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贝壳工艺——心形贝壳饰品

面要糊的均匀、牢固 教学反思:

注意心形的把握 要从粘贴心形开始 粘贴的距离要适中

第15篇:包装工艺教案

包装工艺——包装盒的制作

型:工艺课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使用卡纸等材料,应用绘、剪、折、贴等技术方法制作礼品包装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礼品具有亲切感,成为人们联系感情的媒介,从中培养爱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使之具有群体观念。

教学重点: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立体造型

教具准备: 白卡纸、包装纸、彩带、剪刀、礼品盒、直尺、铅笔、圆规、美工刀、双面胶、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不喜欢过生日啊?为什么会喜欢过生日呢?(会收到各种礼物)

2、同学们收到的礼物是什么样的包装啊?

3、同学们说说看为什么要把礼物包装起来再送出去呢?(漂亮、神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日常礼品的包装也越来越重视,礼品配上精美的包装更显出它的珍贵,也更能表达送礼人的一片心意。既然礼品的包装这样重要,那就让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礼物是怎样打扮自己的,用了那些材料?那些方法? 出示课件(礼物包装图片)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包装礼品。

1、教师讲解最基本的包装方法 讲解制作步骤:

(1)制作盒盖(用实体样品进行演示)

用ppt展示盒盖的平面示意图 (2)划痕、折叠成盒子

用ppt展示盒身的平面示意图

技术要领

① 实线需剪开,虚线应折叠; ② 包装盒制作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③ 画线正确,切割、切折准确; ④ 盒体相邻面垂直,各棱角为直角。

以下两部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3)美化装饰

(4)捆扎、系蝴蝶结(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蝴蝶结,也可制作小星星之类的装饰)

2、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动手制作了,那么便请各位同学在音乐的陪伴下,动手制作。

提醒学生:使用剪刀和美工刀时注意安全,防止割伤。

(1)学生伴随着轻音乐开始制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制作情况。

(2)让完成作业的小组在台前展示作品。

三、小结

原本是普通的礼物经过同学们的大胆创意包装,使礼物更加美丽。可见美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只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请同学们下课后准备一个礼物装进你们制作的礼品盒送给你们最尊敬的人吧!

第16篇:钳工工艺教案

第一节

介绍自己,认识同学们。

一、介绍自己

1、介绍自己的简要经历。

2、对教学的理解。

二、认识同学们

1、每位同学发言,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及最大的优点。每位同学半分钟时间。

2、认识班委,选出科目课代表。

第二节

绪论

一、同学们“头脑风暴”,论论就他们理解的“钳工”是什么含义,代表什么工作内容,分组讨论,2分钟讨论时间,分组派代表发言。

1、总结发言情况。引出“钳工”的真正概念。什么是钳工?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按要求对工件进行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件。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

特点:

1、手工操作为主

主要是以手工进行操作

2、灵活性强

不完全受场地限制,利用身边的工具解决问题

3、工作范围广

适用性广,很多地方都要用到

4、技术要求高

5、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按国家职业标准“钳工”分为:

1、装配钳工

主要从事工件加工、机器设备的装配、调整工作。

2、机修钳工

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

3、工具钳工

主要从事工具、夹具、量具、模具、刀具的制造和修理。

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或产品的方法。

钳工工艺:钳工进行切削加工、工具制作、产品组装的各种方法。

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钳工工艺学是一门研究中级钳工所需的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 〈一〉教学要求

1、掌握钳工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

2、具备零件加工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能正确选择加工和检测方法。

3、掌握零件加工、机器装配、调试及精度检验的工艺要点,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工艺计算。

4、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二〉学习方法

由于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工艺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

培养勤于观察、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结合生产实习,加强实践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知识指导实践。 〈三〉钳工工作场地要求

1、设备布局安全、合理、光线充足,远离震源,道路畅通,起重、运输设施安全可靠;

2、材料与工具分放;

3、工、量具合理摆放;

4、保持清洁卫生。〈四〉钳工安全文明生产要求

1、设备布置安全;

2、操作安全;

3、维护保养安全;

4、工具的夜置安全;

5、工具的使用安全;

6、劳动卫生安全。作业:P

3、思考与练习

1、2题

第三、四节

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1-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是利用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材料,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车削、锉削、钻削、刨削、外圆磨削、平面磨削。

一、切削运动

切削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主运动

使工件与刀具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最基本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只有一个,可以是旋转式直线运动。

如车削时工件、钻削时钻头、砂轮的旋转等。

2、进给运动

为保持切削的连续进行,以逐渐切削出整个工件表面所需的运动,消耗

功率小,一个或多个,可以是连续式间断。

3、切削时的工件表面

〈1〉待加工面

即将被切削的表面

〈2〉已加工面

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形成的表面

〈3〉过滤表面

工件上被切削刀正在切削的表面

二、切削用量

指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即“切削三要素”。

1、切削速度(Vc)

指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 m/min(即运动的线速度)

2、进给量(f)

指在主运动的一个工作循环(工件或刀具每转或往复一次或刀具每转过一 齿内),工件与刀具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量。mm/r

3、背吃刀量(ap)

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mm

三、切削用量的选择

即是要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最佳组合,使ap,f和Vc三者乘积值最大, 以充分发挥机床和刀具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背吃刀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除留出精加工余量外,剩余的加工余量尽可能一次用完。余量 太大,可分几次切,第一次应尽量将ap取大些。

精加工时,根据加工精确度和表面粗糙度来选择。

2、进给量的选择

对表面粗糙度影响大。粗加工时f取大些,精加工时f取小些。

3、切削速度的选择

根据工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刀具寿命的不同来选择,具体通过计算、查表式根据经验加以确定。

选择切削用量的基原则:在机床、工件、刀具和工艺系统刚性允许的前提下,首先选择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择大的进给量,最后选择大的切削速度。

作业:P13

1、2题

第五、六节

1-2金属切削刀具

外圆车刀最典型,其他车刀可看作以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为基本形态演变而成。

一、刀具的构成

一般由切削部分(刀头)和夹持部分(刀体)组成。

切削部分由:

“三面”——前面(前刀面)、主后面(主后刀面)

“两刃“——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刀尖“——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的交点

二、楔角β0 前刀面与主后刀面间的夹角。 影响刀头的强度及散热情况。

三、刀具材料

1、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高硬度

切削部分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2﹚高耐磨

抵抗耐磨的能力,通常情况,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使用过程承受压力、冲击、震动,防止刀具 的崩刃或脆性断裂。

﹙4﹚高耐热性

刀具材料在高温下能够保持高硬度的性能,又称红硬性或热硬性。

﹙5﹚良好的工艺性

便于刀具的加工,应具备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热处理性。

2、钳工常用的刀具材料 ﹙1﹚ 碳素工具钢

用于制造低速手用工具。如矬子、錾子、手用锋刀和锯条。T10A、

T12A ﹙2﹚ 合金工具钢

有较高的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丝锥、板牙。 9SiCr、CrWMn ﹙3﹚ 高速钢

耐磨性、耐热性比前两者明显提高。550℃-600℃

车刀、铣刀、钻头、铰刀、拉刀和齿轮刀具及精加工刀具等。

﹙4﹚ 硬质合金

具有高的耐磨性和耐热性,800℃-1000℃硬度仍很高,缺点是在强

度、韧性、工艺性等方面比高速钢差。 1-3金属切割过程与控制

金属切割过程——是指通过切削运动,刀具从工件表面上切下多余的金属层,从而形成切削和以加工表面的过程。 切屑的类型

1、带状切屑 内表面光滑、外表面呈毛茸状的带状切屑

2、节状切屑 内表面有裂纹、外表面呈齿状的节状切屑

3、粒状切屑 切下的切屑断裂成均匀的颗粒状

4、崩碎切屑 不规则的细粒状切屑

二、影响切屑力的因素

1、工件材料 强度、硬度↑,力↑

塑性、韧性↑,力↑

2、切削用量 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

3、刀具角度 前角>主偏角>刃倾角

4、切削液 (为了提高切削效果而使用的液体)润滑性越好,切削力越低。

三、刀具寿命

——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纯切削时间。

在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其次进给量,最小是背吃刀量。

四、切削液

1、切削液的作用

〈1〉冷却作用 降低切削温度,延长刀具寿命,提高生产率。

〈2〉润滑作用 形成润滑膜,减小摩擦,表面质量↑

〈3〉清洗作用 对切屑与磨粒的冲洗,以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机床精度

〈4〉防锈作用 加入防锈剂,保护工件、刀具和机床。

2、切削液的分类

〈1〉水溶性切削液 以冷却为主 〈2〉油溶性切削液 以润滑为主 作业:练习册 补齐前面的,一直到6页

第二章 钳工常用量具

什么是量具? 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及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工具,称为量具

万能量具 一般有刻度,可以测量零件

或产品形状及尺寸的具体数值。

精密量具 装用量具 无刻度,不能测出实际尺

寸,只能测定零件和产品的形状是否合格。

标准量具 角度和尺度是固定的,通

常作为核对和调整其他量具的

量具的分类

普通量具 2-1 万能量具

一、游标卡尺 深度等。

1、游标卡尺的结构

标准。

万能量具

辅助量具

补充:测量精度: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实物、模型教学

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可以直接测量出工件的内径、外径、长度、宽度、

分为三用游标卡尺和双面量爪游标卡尺两种。 尺身、游标、内量爪、外量爪、深度尺锁紧螺钉组成。

2、精度分级 0.10mm 0.05mm 0.02mm 三级

3、刻线原理 尺身每格1mm,游标49mm分为50格,尺身游标一格之差为0.02mm。即1/50mm测量精度。

4、读数方法

读数步骤:

〈1〉读整数 在尺身上读出位于游标零线左边最接近的整数。

〈2〉读小数 用游标尺上与尺身刻线对齐的刻线格数,乘以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值,读出小数部分。

〈3〉求和 将两项尺寸相加。

4、使用注意事项,看书,自学。

二、千分尺

是一种精密量具,测量精度比游标卡尺高。

1、结构

由尺架、固定测钻、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

2、刻线原理

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当微分筒转一圈时,测微螺杆就沿轴向 移动0.5mm,固定套管上刻有间隔为0.5mm的刻线,微分筒上刻有50个格,固此微分筒每转一格,螺杆就移动0.5mm/50=0.01mm,固此该千分尺的精度值为0.01mm。

3、千分尺的读书方法

〈1〉 读出固定套管上露出刻线的毫米数和半毫米数; 〈2〉 找出以基准线对齐的微分筒上的刻线数值; 〈3〉 把两个读数加起来,即为测得的尺寸。

4、千分尺的规格

测量范围每25mm为一个规格。

5、千分尺使用注意事项,见书,P20.

三、万能角度尺

1、用途

用量测量工件内外角度及角度划线。

2、精度分级 有2`,5`两种

3、测量范围

Ⅰ型:0°-320° Ⅱ型:0°-360°

4、结构

主要由尺身、90°角尺、游标、制动器、基尺、直尺、卡块等组成。

5、刻线原理 尺身刻线每格为1°,游标共有30格,等分29°,尺身1格与游标1格相差2′,即为万能角度尺的精度等级。

6、读数方法

与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一样。

先读整数再度分,相加即工件角度值。

7、使用注意事项 见书P23,工厂提示

五、百分表

1、用途

是一种指针式测量仪,用表来测量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

2、测量精度:0.01mm

3、结构

由测量头、测量杆、齿轮、指针、表壳、刻度、盘等组成。

4、刻线原理:略。

5、读数方法

小指针读数(整数部分)加大指针读数(小数部分)。

6、使用注意事项 见书P24 工厂提示 2-4 常用量具的维护和保养

为保证精度和延长量具使用寿命,做的以下几点:

1、清洁。测量面和工件被测面应清洗,无毛刺和其他杂物。

2、摆放稳靠。摆放地点要稳定,不与刀具、工具、材料混放。

3、不得当其他工具使用。

4、稳定的影响。原理热源,以免变形。

5、避开磁场,防止磁化。

6、不得自行拆修,交专人检修。

7、注意清洁保养。

8、定期送检。

第三章 钳工基本操作知识 3-1 划线

一、划线概述

1、划线

——指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或作为准线的点和线。

划线主要涉及下料,挫削、钻削及车削等加工工艺。

2、线的分类

⑴平面划线

只需要在工件的一个表面上划线即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平面划线。 ⑵立体划线

在工件的几个互成不同角度(通常是互相垂直)的表面上划线,才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立体划线。

3、划线的作用

⑴明确加工余量,明确尺寸界线;

⑵复杂工件在机床上装夹,可按划线找正定位。

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胚,避免加工后造成损失。

⑷采用借料划线,可以使误差不大的毛坯得到补救,提高毛坯利用率。

4、划线工具

直接划线工具:划出线条的工具。划线盘、划针、划规、长划规、单脚

划规、游标高度尺、90°角尺。

支承工具:放置工件的工具。V型架、方箱。

划线量具:向被划线工件传递数值的各种尺寸。钢直尺、卷尺。

辅助工具:在划出的线上作标记的工具。划线平板、千斤顶。

四、划线前的准备

1、工件的清理

2、工件的涂色

未加工表面(黑皮表面):白灰、白垩溶液、粉笔。 已加工表面:硫酸铜溶液(绿)、蓝油、红油。

3、在工件孔中装中心块。

五、划线基准

1、划线原则——从基准开始。

2、划线基准——用来确定划出工件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各部尺寸的依据。

3、依据——点、线、面。(图样线是基准,工件面是基准)

六、基准选择

1、怎样选择划线基准?

划线基准要与设计基准一致——与设计基准重合。

2、什么是设计基准?

零件图上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七、划线基准的类型

三个类型:

1、以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或线)为基准。

2、以两条中心线为基准。

3、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为基准。

八、划线基准的选择原则

在已加工工件上划线时,选择精度高的面为划线基准,以保证待划线条的位置和尺寸精确。

九、分度头的使用

是等分圆周用的附件。铣床、钳工划线常用。

1、适用范围

可在工件划出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圆的等分线或不等分线。

2、分度头的规格

以顶尖(主轴)中心线到底面的高度(mm)表示。

例如:FN125,即万能分度y、半心线高度为125mm。

3、划线程序

先划基准线和位置线,再划加工线。即先划水平线,再划垂直线、斜线, 划圆、圆弧、曲线。立体划线亦如此,先划好一面,再翻转划另一面。 3-2 锯削

定义:用手锯对工件或材料进行切断或切槽等的加工方法称为锯削。

一、手锯

由锯弓和锯条两部分组成。

1、锯弓

⑴用途:用于安装和张紧锯条。 ⑵种类:固定式和可调式两种。

2、锯条

⑴材质:一般用碳素工具钢,径热处理淬硬。 ⑵长度:以两端安装孔中心距表示。常用300mm。 ⑶锯齿粗细规格

以锯条25mm长度内的齿数表示。

齿距 1.7mm 1.3mm 1mm 粗(14-18齿)、中粗(22-24齿)、细(32齿)、细变中(20-32齿) ⑷锯条选用原则

① 软而切面大的材料用粗齿。 ② 硬而切面较小的材料用细齿。 ③ 薄板和薄壁管子必须用细齿锯条。

材料建P43,工厂提示。

3、锯削操作要点

⑴姿势正确,压力和速度适当。锯速20-40/min ⑵工件夹持牢靠,同时防止工件装夹变形或夹坏已加工面。 ⑶锯条的安装应正确,松紧要适当。

⑷选择正确的起锯方法,有远起锯和进起锯两种,一般采用远起锯,避免锯条卡位或崩裂。

4、动作要领 现场示范。

推锯时的推力和压力均由后手控制,前手稍加压力。 3-3 锉削 定义: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称为锉削。 是在錾、锯之后进行精度较高的加工。精度可达0.01mm。 装配钳工对工件的修整常用锉削。

1、锉刀的组成

锉身和锉柄两部分组成。 高碳工具钢,经热处理制成。

2、锉刀的种类 ⑴钳工锉

平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圆锉五种。 ⑵异形锉

锉削工件上的特殊表面,分弯和直两种。 ⑶整形锉

修整工件上的细小部分。成组、成套使用。

3、规格 ⑴尺寸规格

圆锉——断面直径

方锉——边长

其他锉刀——长度

异形锉、整形锉——令长

4、锉刀的选择

粗——铜、铝等软金属及加工余量大,精度低和表面粗的工件。 细——钢、铸铁及加工余量小,精度要求高和表面粗糙度低的工件。 油光锉——最后修光工件表面。

5、锉削的操作要点

⑴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和锉削速度。40次/min ⑵锉削时两手用力要平衡,回程时不施加压力,以减少锉齿的磨损。

实训要求

学习讲解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3-2 錾削

一、錾削

用锤子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是一种粗加工。

平面度可控制在0.5mm之内。

主要用于不便于机械加工的场合。如清除毛坯上的多余金属、分割材料、錾削手面及沟槽。

1、錾削工具

⑴錾子

是錾削用的刀具,一般碳素工具钢锻成。 由切削部分、錾身、錾头构成。

常用有扁錾——切削部分扁平。用于錾削平面、分割材料及去毛边。

尖錾——切削刃比较短。两侧面狭小。用于錾削沟槽及分割曲线形板料。

油槽錾——切削刃很短,并呈弧形,切削部分弯曲形状。用于錾削润滑油槽 ⑵锤子

敲击工具。由锤头、木柄、楔子三部分组成。规格是其质量大小。0.

25、0.5、1kg等几种。

应用示意详见书P40页 图3-13-15

2、錾削角度

錾子与工件之间形成的适当角度。

⑴楔角β。 錾子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

小——省力、刃口薄、容易崩刃。 大——费力、便面不易平整,不易损刃。

⑵后角α。 錾子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⑶前角γ。 錾子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越大,越省力。

3、錾削的操作要点

⑴正确使用台虎钳,手柄不可加套管式用手锤敲打,工件夹在钳口中间。 ⑵錾削时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挥锤速度,做到“稳、准、狠”

⑶起錾从工件的边缘夹角处轻轻的起錾。

⑷当錾削距尽头10-15mm时,必须调头錾去余下的部分,防止边缘崩裂。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P42 集体朗诵。 3-3 孔加工

分为两类:

1、用麻花钻等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

2用扩空钻、锪钻和铰刀等对工件已有的孔进行再加工。

一、钻孔

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称为钻孔。常在钻床上进行。 钻头在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切削,转速高,切削量大,排屑困难,摩擦严重, 易抖动,加工精度低。

钻头的种类有麻花钻、扁钻、深孔钻、中心钻等。

1、麻花钻

应用范围广。

它主要用来在实体材料上钻削直径在0.1-80mm的孔。 ⑴组成

一般用高速钢淬水后制成。

由柄部、颈部、工作部分组成。

① 柄部

是钻头的夹持部分。

有直柄(ø小于13mm)、锥柄(ø大于13mm)两种。 ② 颈部

加工时退刀槽。规格、材料、商标在此。

③工作部分

由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组成。

1﹚、切削部分

两个刀瓣。

由五刃—两条主切削刃、两条副切削刃和一条 棒刃。

六面——两个前刃面、两个后刃面和两个副后刃面组成。 2﹚、导向部分

用来保持麻花钻钻孔时的正确方向并修光孔壁重磨时可作为切削部分的后备。

2、钻削用量的选择

⑴钻削用量是指在钻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 ① 切削速度V m/min 指钻孔时钻头直径上一点的线速度。 ② 进给量f 指主轴每转一周,钻头对工件沿主轴线的相对移动量。min/r ③ 背吃刀量

指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钻削D/2. ⑵钻削用量的选择

选用原则:在允许范围内,尽量先选较大的进给量f,当进给量f受表面粗糙度和钻头钢度限制时,再考虑选较大的切削速度。

① 背吃刀量的选择

直径ø﹤30mm,一次钻出。

直径ø﹥30-80mm,分两次钻。

第一次用(0.5-0.7)D,可提高钻孔质量,减少轴向力,保护机床和刀具。

② 进给量的选择

空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小孔、深孔,钻头细长。 选择较小的进给量。 ③ 钻削速度

根据经验、查表选取。

3、钻孔用切削液

钻头在半封闭状态下工作,摩擦严重,散热困难。切削液是为了延长钻头 寿命和提高切削性能,以冷却为主。

4、钻孔的操作要点

⑴钻孔前先检查工件加工位置和钻头刃磨是否正确,钻床转速是否合理。 ⑵起钻时,先钻出一浅坑,观察孔位置是否正确。达到钻孔位置要求后,即可压紧工件继续钻孔。

⑶选择合理的进给量,以免造成钻头折断或发生事故。

⑷选择合适的切削液,以延长钻头寿命和改善孔的表面质量。 P56 安全生产 集体朗诵

二、扩孔

用扩孔钻对工件上原有孔进行扩大加工的方法。扩孔背吃刀 D—扩孔后的直径mm。 d—扩孔前的直径mm。

1、扩孔的特点

⑴扩孔钻无模刃,避免了模切削刃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⑵背吃刀量较小,切屑易排除,不易擦伤已加工面。

⑶扩孔钻强度高,齿数多,导向性好,切削稳定,可使用较大切削用量(进给量1.5-2倍钻孔,切削速度约为钻孔1/2),提高了生产效率。

⑷加工质量较高,常作为孔的半精加工及铰孔前的预加工。

2、扩孔注意事项

⑴扩孔钻多用于成批大量生产。小批量生产用麻花钻代替,适当减小钻头前角,以防止扩孔时扎刀。

⑵用麻花钻扩孔,扩孔前钻孔直径为0.5-0.7倍孔径。用扩孔钻扩孔,扩孔前钻孔直径为0.9倍要求孔径。

⑶钻孔后,不改变钻头及机床主轴位置,立即进行扩孔,使钻头与扩孔钻中心重合,保证加工质量。 三.锪钻

αp=D-d/2 用锪孔钻在孔口表面加工出一定形状的孔或表面的方法,称为锪钻。 分为:锪圆柱形沉孔;阶梯形孔

锪圆柱形沉孔;头部有导柱

锪平面。

锪孔时容易产生震动,端面或锥面易出现振痕。 注意事项:

1、锪孔时进给量为钻孔的2-3倍,切削速度为钻孔的1/3-1/2.

2、使用麻花钻改制锪钻时,尽量选用较短的钻头,并适当减少后角和外缘处前角。

3、锪钢件时,应在导柱和切削表面加切削液润滑。

作业:练习册 第三章 钳工基本操作知识 P9-P12 3-3

孔加工

三、铰孔

定义: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

如教材P57 图3-46 铰孔

铰刀是精度较高的多刃刀具,具有切削余量小、导向性好、加工精度高等特点。

1、铰刀

⑴铰刀的组成

由柄部、颈部和工作部分组成。 工作部分:

切削部分。作用:切去铰孔余量的任务。

校准部分。作用:有棱角,保证铰孔直径和便于测量,定向,修光孔壁。

为减小铰刀和孔壁摩擦,校准部分磨出倒锥量。

铰刀齿数一般为4-8齿,为测量方便,多采用偶齿数。

见材料P58 图3-47 a、手用 (整体圆柱铰刀) b、机用

⑵铰刀的种类

常用高速钢或高碳钢制成,使用范围较广,其分类及构造特点。见P58 表 3-18. 铰孔后孔径有时可能收缩或扩张,通过试铰,按实际情况修正铰刀直径。

2、铰削用量

⑴铰削余量2ap 指上道工序完成后,在直径方向留下的加工余量,余量应适中。

余量大:尺寸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加剧铰刀磨损。

余量小:上道工序残留变形难以纠正,原有刀痕不能去除,铰削质量达不到要求。

考虑因素:

孔径大小、材料软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铰刀类型、加工工艺。

一般,粗铰余量0.15-0.35mm 精铰余量0.1-0.2mm ⑵机铰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使用普通标准高速钢机铰刀铰孔,切削速度和进给力如下: 材料 切削速度 V(m/min) 进给量f(mm/r) 钢 4-8 0.4-0.8 铸铁 6-10 0.5-1 铜或铝 8-12 1-1.2 结论:材料越软,速度和进给力越大。

使用切削液:减小摩擦、降低工件与刀具温度、防止产生积屑瘤及工件、铰刀的变形。

3、铰孔的操作要点:

⑴工件夹正,,用力均衡,按顺时针方向铰削。 ⑵手铰时变换停歇位置,避免同一处振痕。 ⑶进退不能反转,防止刃口磨钝和孔壁划伤。 ⑷注意清除刀齿上的切屑。

⑸如果铰刀被卡住,不能反转,应取出铰刀,清除铁削,加切削液后再铰。 ⑹机铰时,应使工件一次性进行钻、扩、铰,保证加工位置,完成后铰刀退出再停车,防止孔壁拉伤。

⑺铰小尺寸锥孔时,以小端直径钻出底孔,用锥铰刀铰削;尺寸和深度大的圆锥孔,先钻出阶梯孔,再用锥铰刀铰削。

安全生产, P60 集体朗诵

四、孔加工方案及复合刀具

1、孔加工方案

我们学习学习了孔加工的常用方法、原理及可达到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满足设计要求,一种方法达不到要求,要选用两种以上的加工方法。要考虑的因素有:工件材料、热处理要求、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孔加工复合刀具

由两把或两把以上同类或不同类的孔加工刀具组合成一体。

优点:节省时间,保证各加工面间的位置精度,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分为同类工艺复合刀具和不同类工艺复合刀具两种。 同类工艺复合刀具 :复合钻、复合扩孔钻、复合铰刀

不同类工艺复合刀具:钻-扩复合刀具、钻,扩,铰复合刀具、钻,扩,锪复合铰刀

再次学习强调以下事项:

一、实训教学要求

(一)、着装要求

1、着统一实训服并扣好,里面的衣服不得外露,裤腿不得高挠。

2、禁止穿背心、短裤、拖鞋、凉鞋和高跟鞋。

3、双手不得佩戴饰物(戒指、手镯、手绳),项链、围巾不悬露。

4、女生不得披散头发,从事旋转机械操作的女生应挽紧头发并将头发盘入帽内。

(二)、集合要求

1、按军训队列要领迅速集合整队。

2、点名或报数。

3、讲解本次实训课的内容及要求。

4、实训结束后亦应集合、点名或报数,并对本次实训课进行讲评,然后列队离开。

(三)、行走要求

1、按规定路线靠右列队行进。

2、途中不得玩笑打闹或互相追逐。

(四)、实训要求

1、学生应服从老师的安排有序操作。

2、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本专业(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作业。

3、在实训过程中,严禁抽烟、打闹、玩手机、窜岗、上厕所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更不准动用实训工量具互相攻击或伤人。

4、禁止干私活或制作枪支、刀具等危险品。

二、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1、上班时,应穿好工作服,不得敞胸露怀或赤身操作,不得穿拖鞋、凉鞋;

2、工作前,应对所需使用的工具、器具及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3、使用台虎钳,手柄不得用套管加力或用手锤敲打,所夹工件不得超过钳口最大行程的2/3;

4、使用手锯、锤刀、刮刀、錾子等工具,不可用力过猛。錾子有卷边或裂痕,不得使用,顶部有油污要及时清除;

5、使用手锤、大锤,不准戴手套,锤柄、锤头不得有油污。打大锤时,在大锤运动范围内严禁站人,禁止大小锤互击;

6、錾削时,要注意对面工作人员的安全,严禁使用高速钢做錾子;

7、锯削时,锯条应适当张紧,用力要均匀,以免锯条折断伤人,工件将锯断时,应用手或支架拖住;

8、使用活动扳手时,扳口尺寸应与螺帽尺寸相符,不得在手柄上加套管;

9、使用砂轮(手提砂轮——角向磨光机、打磨机),应戴防护眼镜,并站在砂轮的斜侧面操作,禁止两人同时公用一片砂轮;

10、检修设备,应停机、断电、挂牌;

11、拆卸设备部件,应放置稳固。装配时,严禁用手插入连接面或探摸螺孔。娶放垫铁时,手指应放在垫铁的两侧;

12、在手动葫芦吊起的部件下检修、组装时,应将手链打结保险,并必须用方木或支架等垫稳;

13、设备清洗、脱脂的场地,要通风良好,严禁烟火。清洗零件应用汽油。(从防火及使用常用煤油)。用过的棉纱、布头、油纸等应用收集在金属容器内;

14、检修设备完毕,应使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阀、爆破片及各种声光信是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学习《钳工工艺》实训指导书的内容

(一)、课程内容

1、钳工入门

2、常用量具

3、划线

4、錾削和热处理

5、锯削

6、锉削

(二)、考核办法及标准

具体考核内容和赋分办法表

(三)实训组队

(四)、工具管理

四、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的填写。

12、13页

五、这段时间实训情况的总结。

六、实训凹凸件的制作顺序及要求

1、划线、锯削、锉削,做好第一条长边。

2、划线、锯削、锉削,第二条垂直边,保证平直并与第一条边垂直。

每一步必须经老师(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

3、做好相互垂直的两条边以后到划线,(全部线条)从线外下锯,进行锯削、锉削,依次做好第

三、第四条边,确保长宽尺寸,保证每条边的加工余量。

4、钻两个锯削孔,锯掉左右两块,制作凸出部分,锉削达到尺寸,保证中心点和尺寸。

六、再次强调课本上关于“安全生产”的内容,是以后必须要做到和注意的,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内容。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再次强调安全的作用和重要性。

实训 凸件制作

1、划线

⑴做第一条边,用直尺及划针划线;(注意对边加工余量) ⑵做第二条边,用宽座角尺及划针划线;(注意对边加工余量) ⑶做第

三、四条边,在划线台上用高度游标尺划线。

2、锯削

⑴做第

一、二条边时顺线锯削;

⑵做第

三、四条边时距线1.5-2mm锯削。

3、锉削

⑴做第一条边时锉削面保证平直及粗糙度要求;

⑵做第二条边时,锉削面不仅平直及满足粗糙度,还要与第一条边垂直; ⑶做第

三、四条边时,不仅满足⑴、⑵的要求,还要注意随测量,满足尺寸公差的要求;

4、安全要求

⑴严格按照《钳工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操作; ⑵严格遵守《实训指导书》课堂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要求; ⑶爱护工器具及设施、设备。按照教材相关的文明生产要求做。

实训 划线、锯削训练、锉削练习

1、划线

找到划线基准,以划线基准划出第一条直线

2、锯削

以所划的第一条线为准,顺线进行锯削,注意锯条的安装,锯弓的把握及姿势,用力均匀,尽量锯得平直。

3、锉削 锉刀的选择,姿势要正确。锉削锯削面,做到尽量平直。

4、安全要求

⑴严格遵守《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⑵严格按照《实训要求》进行。

⑶严格遵守《实训指导书》课堂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要求; ⑷按照教材相关的工厂提示,文明生产要求做。 ⑸爱护工器具及设施、设备。

⑹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防止他人被伤害。 3-4 螺纹加工

一、攻螺纹

用丝锥在孔中切削出内螺纹的加工方法,称为攻螺纹。

1、攻螺纹用的工具

⑴丝锥 分手用丝锥和机用丝锥。 1)、丝锥的结构 ①柄部

攻螺纹时被夹持的部分,起传递扭矩的作用。

② 工作部分

分为切削部分:起切削作用;

校准部分:用来修光和校准已切出的螺纹,并引导丝锥沿轴向前进。

2)、成组丝锥

为减小切削力,将整个切削分配给几支丝锥来承担,通常:M6-M24每组有两支。M6以下和M24以上每组三支。

⑵铰杠

手工攻螺纹时用来夹持丝锥的工具。

分为:普通铰杠(固定式、可调式);丁字形铰杠(固调式、可调式) 见书P63 图3-

56、3-57

2、攻螺纹前底孔直径与深孔的确定 ⑴攻螺纹前底孔直径的确定

攻螺纹时,丝锥对金属层是通过挤压进行切削的。螺纹牙顶与丝锥牙底之间要有足够的容屑空间,否则丝锥会被挤压出来的切削箍住、卡死,易造成崩刃、折断和螺纹烂牙。

因此,攻螺纹前底孔直径应稍大于螺纹小径,一般根据工件材料的塑性和钻孔时的扩张量来考虑。对钢和其他塑性大的材料。

D

=D-P 对于铸铁和其他塑性小的材料

D孔=D-(1.05-1.1)P D孔——螺纹底孔钻头直径mm; D——螺纹大径mm; P——螺距mm。

普通螺纹与螺距 见附表4 P243 普通螺纹、英制螺纹、圆柱管螺纹、圆锥管螺纹。

底孔钻头直径:从附表

5、附表

6、附表7选用。P244-245,(要求同学们会查附表,会使用附表)

⑵攻螺纹前底孔深度的确定

攻盲孔螺纹时,由于丝锥切削部分不能攻出完整的螺纹牙,所以钻孔深度要大于螺纹的有效长度。 钻孔深度计算式为:

H深=h有效+0.7D

H深——底孔深度,mm; h有效——螺纹有效长度,mm; D——螺纹大径,mm。 例3-6 P64.同学们自己看书。

3、攻螺纹的操作要点

⑴按确定的底孔直径和深度钻孔,孔口倒角,便于丝锥顺利切入。

⑵起攻时,用手掌按住铰杠中部沿丝锥轴向用力加压,另一只手顺向旋进;或两手握住铰杠两端均匀加压,顺向旋进。

⑶当攻入1-2圈时,检查丝锥与工件表面的垂直度,不断校正;切削部分全部进入丝锥时,要间断性地倒转1/4-1/2圈,进行断屑和排屑。 ⑷攻螺纹时,必须以头攻、二攻、三攻顺序攻削至标准尺寸。 ⑸攻韧性材料螺孔时,要加合适的切削液。

二、套螺纹

用板牙在圆杆或管子上切削除外螺纹的加工方法,称为套螺纹。

1、套螺纹用的工具 ⑴板牙

加工外螺纹的切削工具,用合金工具钢或高速钢制作并经淬水处理。 由切削部分、校准部分和排屑孔组成。

⑵板牙架

是装夹板牙的工具。放入板牙后,用螺钉紧固。

2、套螺纹前圆杆直径的确定

套螺纹时,金属材料因受板牙的挤压而产生变形,牙顶将被挤得高一些,所以套螺纹前圆杆直径应稍小于螺纹大径。

计算公式:d

=d-0.13p d杆——套螺纹前圆杆直径mm;

d—螺纹大径mm;

p—螺距mm。 也可从附表8查得 P246

3、套螺纹操作要点

⑴套螺纹前应将圆杆端部倒成半角为15°-20°的锥体,锥体最小直径要比螺攻小径小。

⑵为使板牙切入工件,要在转动板牙时施加轴向压力,待板牙切入工件后不再施压。

⑶切入1-2圈时,要注意检查板牙的端面与圆杆轴线的垂直度。 ⑷套螺纹过程中,板牙要时常倒转进行断屑,并合理选用切削液。 作业:练习册P13 第三节 孔加工

实训 凸件制作

1、锯削

沿所划线距离1-2mm下锯进行锯削。

2、锉削

⑴第二条边不仅平直,还应与第一条边垂直。

⑵做第三条、第四条边不仅平直,还应与第

一、二条边平行,垂直,还要保证长、宽尺寸及公差配合。

3、钻孔

在划线的交叉点位置钻ø3孔2个,注意操作,钻头的夹装,防止折断。

4、安全要求

⑴严格按《钳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⑵严格遵守《实训指导书》课堂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要求实训。 ⑶爱护工器具及设施、设备。按照教材相关的文明生产要求做。

实训 凸件制作

1、通过锯削、锉削,获得较标准的模块,长方形60×40;

2、在划线的交叉点打上冲眼,钻孔ø

33、参照图示,距离线外1-2mm下锯,锯掉工,分别锉削a、b两个平面,使之尺寸为20、40,保证尺寸以后再锯削Ⅱ,锉削c、d两个平面,完成凸件。

4、安全要求

⑴再次重申,不允许同学们将工件带回宿舍,,不安全。①工件可能遗失;②工件可能成为不安全器件。

⑵严格按《钳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⑶严格遵守《实训指导书》课堂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要求进行实训。 ⑷爱护工器具及设施设备,按照教材相关的文明生产要求做。 ⑸按规定打扫卫生。

12月3日机电五班(周一)是第四组打扫。 3-5 矫正与弯形

一、矫正

定义:消除金属材料或工件不平、不直、或翘曲等缺陷的加工方法。 分类:

1、按矫正工件的温度分: ⑴冷矫正 ⑵热矫正

2、按生产的矫正力方法分: ⑴手工矫正 ⑵机械矫正 ⑶火焰矫正 ⑷高频热点矫正

而钳工常用的手工矫正,是将材料或工件放在平板、铁钻、台虎钳上,采用锤击、弯曲、延展或伸张等方法进行矫正。 补充两个概念:

1、弹性变形:工件或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主外力消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

2、塑性变形:工件或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不能够恢复的变形。

矫正的实质就是让金属材料产生新的塑性变形,来消除原来不应存在的塑性变形,所以只有塑性好的材料才能进行矫正。

冷作硬化:矫正后的金属材料表面硬度提高、性质变脆。在下道工序加工困难时,应进行退水处理。

1、手工矫正的工具

⑴手板、铁钻、台虎钳。矫正板材、型材、工件的基座。

⑵锤子:一般材料——钳工锤;已加工面、薄钢件、有色金属用铜锤、木锤、橡胶锤。 ⑶抽条或拍板

抽条——条状薄板料弯成简易手工工具,抽打较大面积的板料; 拍板——用质地较硬的 木制成,敲打板料。 ⑷螺旋压力工具,矫正较大的轴类工件或棒料。

2、矫正方法

⑴延展法。用于金属板料及角钢的凸起、翘曲等变形的矫正。 ① 板料中间凸起的矫正

中间凸起中间材料变薄引起,矫正时锤击板料边缘,使边缘材料延展变薄, 使厚度趋于一致,就趋于平整。

按箭头所示方向,由外向内,力量由重到轻,锤击点由密到稀,进行矫正。 ② 板料边缘呈波纹形而中间平整的矫正,按箭头所示方向,从中间向四周锤击,锤击点逐渐变稀,力量逐渐减轻,反复多次,直致平整。

③ 板料对角翘曲矫正,沿另外没有翘曲的对角线锤去,使其延展而矫正。 ④ 铜箔、铝箔的矫正 a、平整的木板推压材料 b、用木锤或橡皮锤锤去

⑤角钢的变形 见书P68 图3-71 ⑵弯形法:主要用来矫正各种轴类、棒类工件或型材的弯曲变形。

查明弯曲程度(轴装在顶尖上)和部位,用锤子连续锤击凸起部位;用压力机在轴突出部位加压。

⑶扭转法:用于矫正条料的扭曲变形。

⑷伸张法:用于矫正各种细长绒料的卷曲变形。 P68 矫正注意事项 全班集体朗读

二、变形

定义:将坏料(如板料、条料或管子等)弯成所需要的形状的加工方法。 弯形是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实现的,只有塑性好的材料才能进行弯形加工。 弯形时:外层材料伸长

内层材料缩短 中间一层材料长度不变——中性层

其截面面积保持不变

越接近表面,变形越严重,越容易出现外表面拉裂或内表面压裂现象 外层材料变形的大小取决于弯形半径的大小,越小,外层材料的变形越大。

临界半径:弯形半径大于2倍材料厚度

如果小于临界半径,采用多次弯形,其间进行退水处理或加热。

1、弯形前坏料长度的计算

按中性层的长度进行计算,但弯形后,中性层一般不在材料正中,而是偏向内层材料一边。

实验证明:中性层的实际位置与材料的弯形半径r和材料厚度t有关。 P69 表3-22中性层位置示数x 表中可以看出,r≥16t时,中性层在材料中间. 一般情况下,为简化计算,当r/t≥8时,取x0=0.5计算。

圆弧部分中性层长度的计算公式:

A=π(r+ x0t)α/180°

A—圆弧中性层长度,mm;

r——内弯形半径,mm;

x0—中性层位置示数; t——材料厚度,mm;

α——弯形角,(°);

内面弯成不带圆弧的直角制件时,采用检验公式:A=0.5t计算。 P70 例3-

7、3-8同学们自己看一下,比较简单。批量生产时,用试弯方法确定坏料长度,避免成批废品。

2、弯形方法

冷弯、热弯。

有弹性变形存在,应多弯一些。 ⑴板料弯形

一般在台虎钳上进行。 复杂的要制作特制工装进行。

⑵管子变形

小于ø12mm用冷弯法,在弯管工具上进行。 大于ø12mm用热弯法。 临界半径:4倍管径。 作业:《练习册》P14-15.螺纹加工

实训 凸件两M8孔的加工

1、划线

从底边距10mm划线,再从两端距15mm划线,两孔距30mm,在交叉处打上样冲眼。

2、钻孔

在样冲眼处钻孔ø6.7mm,注意防止钻头折断。

3、攻丝

用M8的成组丝锥,先用头攻攻丝,再用二攻清理一次,注意丝锥与工件垂直,并注意断屑,防止丝锥折断,按攻丝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4、安全

⑴严格按照《钳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⑵严格遵守《实训指导书》要求实训。 ⑶按照教材相关安全文明生产要求做。 ⑷爱护工器具及设施、设备。

5、打扫设备、场地卫生,特别是台钻处的卫生。3-7 刮削

一、刮削的概述

定义:利用刮刀刮去工件表面金属薄层的加工方法。

1、刮削过程

将工件与标准工具或其相配合的工件表面之间涂上一层显示剂,经过对研,使被刮削工件的高点(较高部位)显示出来,然后用刮刀进行微量切削,刮去较高部位的金属层。这样经过反复地显示和刮削,最后使工件达到预定的加工精度要求(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2、刮削的特点(四小)

刮削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产生热量小和变形小的特点。能够获得很高 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接触精度、传动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3、刮削的作用

刮削后的表面,形成微浅的凹坑,创造了良好的存油条件,有利于润滑和减 少摩擦。

因此,机床导轨、滑板、滑座、轴瓦、工具、量具等的接触表面常用刮削的 方法进行精加工。

刮削工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在机器制造、修理过程中,目前大多采用以磨代利的新工艺。

4、刮削条量

由于刮削每次只能刮去很薄的一层金属,所以工件在机械加工后留下的刮削余量不宜太大,一般为0.05-0.40mm,参考表3-

27、P76选取。

5、刮削种类

刮削分为平面刮削和曲面刮削两种。 ⑴平面刮削

分为:单个平面——平板、工作台等。

组合平面——V型导轨面、燕尾槽面等。

⑵曲面刮削

包括内圆柱面、内圆锥面和球面刮削等。刮削一般要经过粗刮、细刮、精刮和刮花等过程。各步骤的目的、方法及要求见教材P76表3-28.

二、刮削工具

1、刮刀

是刮削的主要工具,有平面刮刀和曲面刮刀两类。 ⑴平面刮刀

用T12A钢或焊接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头。有直头刮刀、弯头刮刀,分为粗刮刀、细刮刀、精刮刀。 ⑵曲面刮刀 用于刮削内曲面,有三角刮刀、蛇头刮刀和柳叶刮刀。

2、校准工具

用来研点和检查被刮面准确性的工具。

常用的有:校准手板、校准直尺、角度直尺以及根据被刮面形状设计制造的 专用校准型板等。

3、显示剂

作用:显示工件误差的位置和大小。 ⑴显示剂的用法

干稀适当,粗刮时稀些,精刮时干些,粗刮时浮在校准工具上,精刮时涂在工件表面上。 ⑵显示剂的种类

主要有红丹粉和蓝油两种。

① 红丹粉

铅丹:氧化铅、桔红色 铁丹:氧化铁、红褐色 用于钢和铸铁工件。 ② 蓝油

用蓝粉和蓖麻油及适量机油调和而成,深蓝色用于精密工件和有色金属 及其合金工件。

⑶显点的方法

① 中、小型工件在校准平板上推研,压力均匀,工件超出平板部分小于工件长度的1/3.② 大型工件的显点是平板在工件被刮面上推研,平板超出工件被刮面的长度应小于平板长度的1/5.③ 形状不对称的工件的显点是推研时应在工件某个部位托或压,用力大小适当、均匀。

三、刮削精度的检验

用25×25mm正方形柜内的研点数检验。各种不同的精度要求,研点数,不一样。 P80 安全生产 全班集体朗读 3-8研磨

一、研磨

定义:用研磨工具(研具)和研磨剂从工件表面磨掉一层极薄的金属,使工件表面获得精确的尺寸,形状和极小的表面粗糙度值的加工方法。

1、研磨特点及作用 ⑴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⑵能达到精确的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⑶加工方法简单,不需复杂设备,但加工效率低。 ⑷能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各种加工方法,研磨粗糙度值最小,最小可达0.012mm,0.001-0.005mm。

2、磨余量

研磨是微量切削,固此研磨余量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一般在 0.005-0.030mm之间比较合适。

可参照教材P80,表3-33,表3-34,表3-35.

二、研具

是保证被研磨工件几何形状精度的重要因素,对研具材料、精度、和表面粗 糙度都有较高要求。

1、研具材料

硬度比被研磨工件低,组织细致均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磨性,有较好的嵌存磨料的性能。 常用的有: ⑴

第17篇:精细化工工艺教案

由于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高稳定性,因而用途甚广,可用于氟树脂的乳液聚合和化妆品的乳液稳定,也可用于灭火剂、塑料调匀剂、油墨润湿剂等。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憎水憎油性,故常用于既防水又防油的纺织品、纸张及皮革等。

二、含硅表面活性剂

以硅烷基链或硅氧烷基链为亲油基,聚氧乙烯链、羧基、磺酸基或其他极性基团为亲水基构成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含硅表面活性剂。硅表面活性剂按其亲油基不同又可分为硅烷基型和硅氧烷基型;若按亲水基来分,则和其他表面活性剂类似,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也包括有机硅亲油链的合成和亲水基团的引入两步。

由于含硅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用于合成纤维油剂及织物的防水剂、抗静电剂、柔软剂,在化妆品中可用作消泡剂、调理剂等。含硅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等。

三、生物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某些特定物质转化为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即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也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加上它无毒、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性,使其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和环境保护方面受到关注,并有可能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或升级换代产品。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出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它们与一般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结构上类似,即分子中不仅有脂肪烃链构成的亲油基,同时也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如磷酸根或多羟基基团等。

根据其亲水基的类别,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分为5类:①糖脂类,亲水基可以是单糖、低聚糖或多糖;②氨基酸酯类,是以低缩氨基酸为亲水基;③中性脂及脂肪酸类;④磷脂类;⑤聚合物类,其代表物有脂杂多糖、脂多糖复合物、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等。

【课 堂 小 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应用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应用 【作

业】随堂

第十五讲 【教学目的】

第18篇:炼焦工艺教案

赫阳燃气教案 第一章 绪论

 炼焦化学产品概述

炼焦化学产品生成

炼焦化学产品组成

各种因素对炼焦化学产品的影响

 提高化学产品产率的途径

 回收与精制化学产品的意义

一、炼焦化学产品概述

煤是一种由多苯环缩合起来的结构复杂的多环结构物质,以碳原子为主,有氢、氧氮、硫等原子.

高温炼焦:烟煤隔绝空气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过程最终制成焦炭。

(一) 炼焦化学产品生成:

在胶质体生成、固化和半焦分解、缩聚的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气态析出。

1.装入煤在200℃前蒸发表面水分,同时析出吸附在煤粒间隙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2.在200 –300℃时,煤的大分子端部的含氧化合物开始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酚。

3.随着温度升高,由于大分子芳香族稠环化合物的侧链的断裂和分解,产生气体和液体,煤质发生软化和熔融,形成胶质体。

4.当温度升至500℃后,生成半焦。此时,有脂肪烃生成,同时释放出氢。 5.约在600℃以前从胶质体中析出的和部分从半焦中析出的蒸汽和煤气叫初次分解产物,主要含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合水及粗焦油、氢含量很低 。 6.炼焦期间,一次裂解产物受到胶质体的阻碍,沿着炉顶空间和焦炭缝隙上升,进一步裂解称二次裂解。

7.在二次裂解中,煤气中的甲烷乙烷等含量降低,氢含量增高,煤气的密度变小,焦油中游离碳含量增多,密度变大并形成一定量的氨、苯族烃、萘、蒽等,在炉顶空间形成一组成的煤气。荒煤气组成:

水蒸气 250—450

氰化物

1.0—2.5 焦油气 80—12

吡啶盐基

0.4—0.6 粗苯

30—45

8 —12 氨

8—16

硫化物

1.0—2.5 硫化氢

6—30

净煤气组成:

H2

54—59

CO2

1.5—2.5 CH4 23 —29

O2

0.3—0.7 CnHm 2—3

N2

3 —5 CO

5.5—7

二、各种因素对炼焦化学产品的影响

配煤性质和组成的影响: 1.对焦油产率的影响 2.对粗苯产率的影响 3.对氨产率的影响 4.对硫化物的影响 5.对煤气的影响 6.对化合水产率的影响

三、本车间工艺流程

焦运来的配合精煤经煤塔放入加煤车的煤斗中, 送入炭化室内进行炭化,炭化成焦后,由推焦车推出,经拦焦车、落入熄焦车内进行熄焦。熄灭的焦炭经凉焦台送至焦场,焦炭经过筛分后按不同级别储存到储焦仓内;外销。

炼焦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经上升管、桥管、集气管、吸气管、气液分离器进入化产车间。

化产车间回来的净煤气,经煤气预热器、煤气主管、加减旋塞、交换旋塞、横砖煤气道进入燃烧室,与从交换开闭器经小烟道进入蓄热室,被预热1000℃左右,然后经斜道送入立火道混合燃烧,燃烧产生的废气经跨越孔进入下降气流火道,经斜道、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办、分烟道、总烟道、烟囟排入大气。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计20分)

1、现代焦炉都为蓄热式焦炉它们的基本结构有(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斜道区、基础平台和烟道、炉顶区以及烟囱。

2、根据原料煤陆运和海运的不同采用(

卸车机

)和(

卸船机械

) 。

3、焦炉的四大车是指(推焦车)、加煤车、(拦焦车)与熄焦车。

4、煤气入炉方式有两种分别为(侧入式)、(下喷式)JN66——3型为侧入式。

5、按贮煤塔的断面形状可分为(

圆形

)与(

方形

)贮煤塔

6、现代焦炉炭化室一般由(硅砖)砌筑,有在燃烧室炉头或炉门采用高铝砖,炉顶区一般采用(粘土砖)和缸砖。

7、5点压力是指(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的小烟道、蓄热室及(上升气流)看火孔压力。

8、烟煤隔绝空气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得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

9、现代焦炉在配煤使用上一般以(焦煤),肥煤,气煤、(瘦煤)有一定结焦性煤种,适当比例配合。(D)

1、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中一级的灰分为(

)%。

A 15.00以上

B 13.51——15.00

C 12.01——13.50 D小于等于12

(A)

2、成焦过程中,煤料灰分几乎全部转化到焦炭中,一般焦炭的灰分即为配煤灰分的(

)倍。

A 1.3——1.4 B 13——14

C 12——13 D 1——5

(C)

3、JN66——3型炭化室全高为2520mm,炭化室全长为7170mm,燃烧室有14个立火道,加热水平高度为(

)mm

A 1000mm

B 955mm

C 524mm

D 1525mm

(A)

4、(

)是指全炉各燃烧室机侧、焦侧测温火道所测得的温度。

A

直行温度

B 横排温度

C标准温度

D冷却温度

(A)

5、焦炉压力测量时候,由于炭化室底部与蓄热室顶部压力较小一般差值只有几pa因此用(

)来测量。

A 斜管微压计

B 水银压力计

C U型管压力计

D压力表

(B)

6、在考核装煤量时候,用每个炭化室装煤量不超过规定装煤量(

)%为合格。

A 10

B 1

C

D

5

(C)

7、TJL43—50型焦炉炭化室平均宽为(

)。

A 430mm B 340mm C 500mm

D 450mm

(D)

8、焦炭抵抗摩擦力破坏的能力用(

)表示。

A M25

B M40

C M80

D M10

(B)

9、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中三级的硫分为(

)%。

A 0.50—0.60

B 0.81——1.00

C 1.01——1.50 D 0.6—0.80 (C)

10、JN43—58型焦炉是中国在(

)总结了多年炼焦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大型焦炉。

A 1945 B 1980

C 1958 D 1983

(1)就捣固工艺而言,宽炭化室捣固焦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提高了捣固煤饼的稳定性。降低倒窑率,有利与焦炉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行。宽度比值越大,对煤饼的稳定性要求越高。国内4.3m捣固焦炉,煤饼高宽比是9.1:1;国外6mm捣固焦炉,煤饼高宽比是15:1;TJL5550D型捣固焦炉炭化室全高为5.5m,煤饼高度为5.2m,炭化室平均宽为500mm,煤饼宽度为450mm时,捣固煤饼高度比达到11.6:1。捣固煤饼宽度比达到11:1,煤饼的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影响煤饼稳定性的内因是捣固功、配合煤的细度和配合煤的水分。5.5m捣固焦炉的捣固机械采用21锤微移动捣固机,经计算单位捣固功达620J/kg,完全能保证5.2m煤饼所需的抗剪和抗压强度。另外配合煤的细度和配合煤的水分问题已在4.3m捣固焦炉上得到较好的解决,完全能保证

(5)考虑雨季炉顶雨水积水后对焦炉炉体的损坏,炉顶面从焦炉中心至机、焦侧,各设有50mm坡度,增高了炉顶钢轨与炉顶的间隙以利炉顶排水。适合我国南方多雨的天气。

(6)在炉顶区采用强度大,隔热效率高的漂珠砖和高强隔热砖,替换传统焦炉采用红砖和普通隔热砖,确保炉顶表面层平整、严密,降低了炉顶面温度,改善了操作环境

(7) 经过计算和总结经验将焦炉的加热水平定为805mm,可使焦饼上下同时成熟,减少炉顶空间石墨。 (8) 燃烧室采用废气循环和加高焦炉煤气灯头的结构,保证了用煤气加热时炭化室高向加热的均匀性。此外,有废气循环,可以降低废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而当焦炉延长结焦时间操作时,由于用煤气加热时采用了高灯头,因此也不容易短路。

(9)机焦两侧炉头火道断面为中间火道断面的85%,解决炉头火道温度较低的问题。使炭化室焦饼温度均匀。

(10)炭化室墙墙厚100mm,采用“宝塔”形砖,消除了炭化室与燃烧室之间的直通缝,使炉体严密,荒煤气不易窜漏,并便于炉墙剔茬维修。比原4.3mm焦炉有重大改进的是在立火道隔墙上采用了带有沟舌的异型砖砌筑,大大增强了燃烧室的结构强度和炉墙的整体性。

(11)炭化室底上第一层炉墙砖,因经常受送煤饼的托煤板的摩擦冲击,磨损严重,设计本层砖应加厚到120mm。

(12)燃烧室盖顶大砖采取在一对火道内设拱顶的结构,使上面的负荷归集在立火道隔墙上,可以承受住炉顶导烟车的机械震动而不易损坏。

(13)捣固焦炉炭化室锥度与顶装焦炉不同,为保证温度分布合理,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立火道底部的斜道口断面积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计算,新设计的调节砖及其排列,使燃烧室各火道的空气量和煤气量分配合理,可使燃烧室的横墙温度分布均匀。

(14)蓄热室内封墙设计20mm厚硅酸钙隔热板新型高效保温材料;蓄热室外封墙设计50mm的隔热和密封效果好的复合硅酸盐整体板面外加海泡石抹面;减少了热损失,改善了焦炉操作环境。

(15)蓄热室主墙是用带有三条沟舌的异形砖相互咬合砌筑的,而且蓄热室主墙砖煤气道管砖与蓄热室无直通缝,保证了砖煤气道的严密。蓄热室单墙厚230mm,也是用带沟舌的异形砖相互咬合砌筑的,保证了墙的整体性和严密性。 (16)蓄热室采用12孔格子砖,降低了废气的温度、提高了热效率。

(17)小烟道采用扩散型箅子砖,利用扩散型的特性使大小孔径的正反方向所造成的不同阻力,来克服小烟道内变量气体所产生的内外压力差,这种箅子砖和方孔箅子砖相比,提高了格子砖的冲刷系数,可使废气温度降低20℃左右。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对扩散型箅子砖断面积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计算,新设计的箅子砖排列,使蓄热室各部位的空气量和煤气量分配均匀合理,提高了热效率。 (18)TJL5550D型焦炉设计尽量采用新材质。炉端墙,炉底与炉顶内层用漂珠砖;隔热部分用高强度的隔热砖;增强了隔热效果、使用效果和结构强度。

第19篇:车工艺教案

第四单元 车内外圆锥面 课题

一、车外圆锥面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转动小滑板车削圆锥体的方法。

2、根据工件的锥度,会计算小滑板的旋转角度。

3、掌握锥度检查的方法:使用量角器和卡尺检查;使用套规检查,涂色检查要求接

触率%50~%60。

二、相关工艺知识

车较短的圆锥体时,可以用转动小滑板的方法。小滑板的转动角度也就是小滑板导轨与车床主轴轴线相交的一个角度,它的大小应等于所加工零件的圆锥半角值,小滑板的转动方向决定于工件在车床上的加工位置。 图9.1

1、转动小滑板车圆锥体的特点

(1)、能车圆锥角度较大的工件,可超出小滑板的刻度范围。

(2)、能车出整个圆锥体和圆锥孔,操作简单。

(3)、只能手动进给,劳动强度大,但不易保证表面质量。

(4)、受行程限制只能加工锥面不长的工件。

2、小滑板转动角度的计算:

根据被加工零件给定的已知条件,可应用下面公式计算圆锥半角。

tan a/2=C/2=D-d/2L 式中:a/2——圆锥半角;

C———锥度;

D———最大圆锥直径; d———最小圆锥直径;

L———最大圆锥直径与最小圆锥直径之间的轴向距离。

0 应用上面公式计算出a/2,须查三角函数表得出角度,比较麻烦,因此如果a/2较小在1~03之间,可用乘上一个常数的近似方法来计算。即:a/2=常数×D-d/L 其常数可从表9.1中查出.

3、对刀方法

(1)、车外锥时,利用端面中心对刀。

(2)、车内锥时,可利用尾座顶尖对刀或者在孔端面上涂上显示剂,用刀尖在端

.面上划一条直线,卡盘旋转180度,再划一条直线,如果重合则车刀已对 .准中心,否则继续调整垫片厚度达到对准中心的目的。

4、加工锥度的方法及步骤 (1) 方法

A、百分表小验锥度法

尾座套筒伸出一定长度,涂上显示剂,在尾座套筒上取一定尺(一般应长于锥长),百分表装在小滑板上,根据锥度要求计算出百分表在定尺上的伸缩量,然后紧固小滑板螺钉。此种方法一般不需试切削。 B、空对刀法

利用锥比关系先把锥度调整好,再车削。此方法是先车外圆,在外圆上涂色,取一个合适的长度并划线,然后调小滑板锥度,紧固小滑板螺钉,摇动中滑板使车刀轻微接触外圆,并摇动小滑板使其从线的一端到另一端后,摇动中滑板前进刀具并记住刻度盘刻度,并计算锥比关系,如果中滑板前进的刻度在计算值±0.1格,则小滑板锥度合格;如果中滑板前进的刻度大了,则说明锥度大了;如果中滑板前进的刻度小了,则说明锥度小。 (2) 步骤

A、根据图纸得出角度,将小滑板转盘上的两个螺母松开,转动一个圆锥半角后

固定两个螺母。

B、进行试切削并控制尺寸,要求锥度在五次以内合格。

C、检查。

5、检查方法:

(1)、用量角器测量(适用于精度不高的圆锥表面)。

根据工件角度调整量角器的安装,量角器基尺与工件端面通过中心靠平,直尺与圆锥母线接触,利用透光法检查,人视线与检测线等高,在检测线后方衬一白纸以增加透视效果,若合格即为一条均匀的白色光线。当检测线从小端到大端逐渐增宽,即锥度小,反之则大,需要调整小滑板角度。

(2)、用套规检查(适用于较高精度锥面)。

A、可通过感觉来判断套规与工件大小端直径的配合间隙,调整小滑板角度。

B、在工件表面上顺着母线相隔120度而均匀地涂上三条显示剂。

C、把套规套在工件上转动半圈之内。

.D、取下套规检查工件锥面上显示剂情况,若显示剂在圆锥大端擦去,小端

.未擦去,表明圆锥半角小;否则圆锥半角大。根据显示剂擦去情况调 .整锥度。

6、车锥体尺寸的控制方法

(1)、计算法 :ap=a×C/2 式中:ap——切削深度;

a——为锥体剩余长度; C——锥度。

(2)、移动床鞍法:根据量出长度a,使车刀轻轻接触工件小端表面,接着移动小滑板,使车刀离开工件平面一个a的距离,然后移动床按使车刀同工件平面接触,这时虽然没有移动中滑板,但车刀以切入一个需要的深度。

三、看图和确定实习件的加工步骤

加工步骤;

(1)、夹住Φ52mm 外圆,长度在15mm 左右

(2)、粗、精车端面,控制总长及外圆至尺寸要求。 (3)、小滑板转过一个半角,车锥度。 (4)、用量角器检查,合格卸车。

四、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车削前需要调整小滑板的镶条,标准为

2、车刀必须对准工件旋转中心,避免产生双曲线(母线不直)误差。

3、车削圆锥体前对圆柱直径的要求,一般 按圆锥体大端直径放余量1mm左右。

4、应两手握小滑板手柄,均匀移动小滑板。

5、车时,进刀量不宜过大,应先找正锥度,以防车小报废。精车余量0.5mm。

6、用量角器检查锥度时,测量边应通过工件中心。用套轨检查时,工件表面粗糙度要小,涂色要均匀,转动一般在半圈之内,多责易造成误判。

7、转动小滑板时,应稍大于圆锥半角,然后逐步找正。调整时,只需把紧固的螺母稍松一些,用左手拇指紧贴小滑板转盘与中滑板底盘上,用铜棒轻轻敲小滑板所需找正的方向,凭手指的感觉决定微调量,这样可较快找正锥度。注意要消除中滑板间隙。

8、当车刀在中途刃磨以后装夹时,必须重新调整,使刀尖严格对准中心。

9、注意扳紧固螺钉时打滑伤手。

第四单元 车内外圆锥面 课题

二、车内圆锥面

一、教学要求

1、握转动小滑板车圆锥孔的方法。

2、掌握反装刀法和主轴反转法车圆锥孔。

3、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二、相关工艺知识

车圆锥孔比圆锥体困难,因为车削工作在孔内进行,不易观察,所以要特别小心。为了便于测量,装夹工件时应使锥孔大端直径的位置在外端。

1、转动小滑板车圆锥孔

(1) 先用直径小于锥孔小端直径1~2的钻头钻孔(或车孔)。 (2) 调整小滑板镶条松紧及行程距离。 (3) 用钢直尺测量的方法装夹车刀。

(4) 转动小滑板角度的方法与车外圆锥相同,但方向相反。应顺时针转过圆锥半角,进行车削。当锥形塞规能塞进孔约1/2长时用涂色法检查,并找正锥度。

2、反装刀法和主轴反转法车圆锥孔。

(1)先把外锥车好。

(2)不要变动小滑板角度,反装车刀或用左镗孔刀进行车削。

(3)用左镗孔刀进行车削时,车床主轴应反转。

3、切削用量的选择

(1)切削速度比车外圆锥时低10%~20%。

(2)手动进给量要始终保持均匀,不能有停顿与快慢现象。最后一刀的切削深度一般硬质合金取0.3,高速钢取0.05~0.1,并加切削液。

4、圆锥孔的检查

(1)用卡尺测量锥孔直径。

(2)用塞规涂色检查,并控制尺寸。

(3)根据塞规在孔外的长度 计算车削余量,并用中滑板刻度进刀。

三、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车刀必须对准工件中心。

2、粗车时不宜进刀过深,应先找正锥度(检查塞规与工件是否有间隙)。

3、用塞规涂色检查时,必须注意孔内清洁,转动量在半圈之内。

4、取出塞规时注意安全,不能敲击,以防工件移位。

5、车削内外锥配合的工件时,注意最后一刀的计算要准确。

第五单元 成形面的加工和表面修饰

课题

一、车成形面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车手柄的步骤和方法

2、按图样要求用样板进行测量

3、掌握简单的表面修光方法 二、相关工艺知识

1、成型刀具.

针对木柄锉刀把,要求学生用废旧锉刀磨出小圆头车刀及切断刀。

2、车削方法

1〉双手控制法:用双手同时摇动中滑板手柄和大滑板手柄,并通过目测协调双手进退动作,使车刀走过的轨迹与所要求的手柄曲线相仿。

其特点是 灵活方便 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但需有较灵活得操作技术。 2〉操作步骤:以作业图为例

(1)伸出工件长度125mm左右 夹紧。 (2)车外圆432长120mm。 (3)在长度方向划线。(以如R8段为基准37mm ,75mm,92mm并说明理由 )

(4)以长92mm处用圆头刀向右切入粗车R48圆弧至长75mm处。

(5)从长37mm处向左切入粗车R58圆弧并与R48圆弧相接。

(6)从长37mm处向右切入粗车R58圆弧。

(7)从R8处从左向右切入粗车R8圆头。

(8)精车R48, R58, R8圆弧。

(9)用切断刀粗精车直径25外圆。

(10)粗精车直径20外圆。

(11)用纱布抛光。

(12)切断。

三、注意事项:

1、要求培养学生目测能力和协调双手控制进的技能。

2、用纱布抛光是要注意安全。

四、示范演示:(边示范边讲解)

1、双手控制法车圆弧方法。

2、纱布抛光方法。

3、使学生看清每一步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单元 成形面的加工和表面修饰

课题

二、工件表面修饰加工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滚花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滚花刀在工件上的挤压的方法及挤压要求

3、能分析滚花时的乱纹原因及防止方法

二、相关工艺知识

某些工具和机床零件的捏手部位,为了争加摩擦力和使零件表面美观,往往在零件表面上滚出各种不同的花纹。例如车床的刻度盘,外径千分尺的微分套管以及铰,攻扳手等。这些花纹一般是在车床上用滚花刀滚压而成的。

1、花纹的种类

(1)直花纹

(2)斜花纹

(3)网花纹

2、滚花刀

(1)单轮

压直花纹和斜花纹

(2)双轮

滚压网花纹

3、滚花方法

(1)由于滚化石工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在车削滚花外圆时,应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滚花节距的大小,将滚花部委的外圆车小约0.2----0.5mm (2) 滚花刀的安装应与工件表面平行。开始滚压时,挤压力要大,使工件圆周上已开始就形成较深的花纹,这样就不容易产生乱纹。为了减少开始时的径向压力,可用滚花刀宽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进行挤压,或把滚花刀尾部装的略向左偏一些,使滚花刀与工件表面产生一个很小的夹角,这样滚花刀就容易切入工件表面。但停车检查花纹符合要求后,即可纵向机动进给,这样滚压一至二次就可完成。

(3)滚花时,应取较慢转速,并应浇注充分的冷却润滑液,以防滚轮发热损坏。

(4) 由于滚花时径向压力较大,所以工件装夹必须牢靠。尽管如此。滚花时出现工件以为现象仍是难免的。因此在加工带有滚花的工件时,通常采用先滚花,再找正工件,然后再精车的方法进行

三、看图确定加工步骤

1、夹住毛坯外圆,找正,夹紧。

2、车右端面,外圆φ43长60

3、滚斜纹。

4、车外圆φ41长60

5、滚直纹

6、车外圆Φ40 长60

7、滚斜纹

四、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滚花时产生乱纹的原因

(1)滚花开始时,滚花刀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大,使单位面积压力变小,易形成花纹微浅,出现乱纹。

(2)滚花刀转动不灵活,或滚刀槽中有细屑阻塞,有碍滚花刀压入工件。 (3)转速太高,滚花刀与工件容易产生滑动。 (4)滚轮间隙太大,产生径向跳动与轴向窜动等。

2、滚直花纹时,滚花刀的直纹必须与工件轴心线平行。否则挤压的花纹不直。

3、再滚花过程中,不能用手和棉纱去接触工件滚花表面,以防危险。

4、细长工件滚花时,要防止顶弯工件。薄壁工件要防止变形。

5、压力过大,进给量过慢,压花表面往往会滚出台阶行凹坑。

第六单元

螺纹加工 课题一

车三角螺纹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三角形螺纹车刀的几何形状和角度要求。

2、掌握三角形螺纹车刀的刃磨方法和刃磨要求。

3、掌握用样板检查、修正刀尖角的方法。

二、相关工艺知识

要车好螺纹,必须正确刃磨刀螺纹车刀,螺纹车刀按加工性质属于成型刀具,其切削部分的形状应当和螺纹牙形的轴向剖面形状相符合,即车刀的刀尖角应该等于牙型角。

1、三角形螺纹车刀的几何角度 (1)、刀尖角应该等于牙型角。车普通螺纹时为600,英只螺纹为550。 (2)、前角一般为00~100。因为螺纹车刀的纵向前角对牙型角有很大影响,所以精车时或精度要求高的螺纹,径向前角取得小一些,约00~50。 (3)、后角一般为50~100。因受螺纹升角的影响,进刀方向一面的后角应磨得稍大一些。但大直径、小螺距的三角形螺纹,这种影响可忽略不计。

2、三角形螺纹车刀的刃磨

(1)刃磨要求

A、根据粗、精车的要求,刃磨出合理的前、后角。粗车刀前角大、后角小,精车刀则相反。

B、车刀的左右刀刃必须使之线,无崩刃。

C、刀头不歪斜,牙型半角相等。

D、内螺纹车刀刀尖角平分线必须与刀杆垂直。

E、内螺纹车刀后角应适当大些,一般磨有两个后角。

(2)刀尖角的刃磨和检查

由于螺纹车刀刀尖角要求高、刀头体积小,因此刃磨起来比一般车刀困难。在刃磨高速钢螺纹车刀时,若感到发热烫手,必须及时用水冷却,否则容易引起刀尖退火;刃磨硬质合金车刀时,应注意刃磨顺序,一般是先将刀头后面适当粗磨,随后在刃磨两侧面,以免产生刀尖爆裂。在精磨时,应注意防止压力过大而震碎刀片,同时要防止刀具在刃磨时骤冷而损坏刀具。

为了保证磨出准确的刀尖角,在刃磨时可用螺纹角度样板测量,如下图左所示。测量时把刀尖角与样板贴合,对准光源,仔细观察两边贴合的间隙,并进行修磨。

对于具有纵向前角的螺纹车刀可以用一种厚度较厚的特制螺纹样板来测量刀尖角,如上图右所示。测量时样板应与车刀底面平行,用透光法检查,这样量出的角度近似等于牙形角。

三、看图和确定工件的操作步骤

1、粗磨主、副后面(刀尖角初步形成)。

2、粗、精磨前面或前角。

3、精磨主副后面,刀尖角用样板检查修正。

4、车刀刀尖倒棱宽度一般为0.1×螺距。用油石研磨。

四、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磨刀时,人的站立位置要正确,特别在刃磨整体式内螺纹车刀内测刀刃时,不小心就会使刀尖角磨歪。

#

2、刃磨高速钢车刀时,宜选用80氧化铝砂轮,磨刀时压力应力小于一般车刀,并及时蘸水冷却,以免过热而失去刀刃硬度。

3、粗磨时也要用样板检查刀尖角,若磨有纵向前角的螺纹车刀,,粗磨后的刀尖角略大于牙型角,待磨好前角后再修正刀尖角。

4、刃磨螺纹车刀的刀刃时,要稍带移动,这样容易使刀刃平直。

5、刃磨车刀时要注意安全。

第六单元

螺纹加工 课题一

车三角螺纹

一、教学要求

1、练11-2 (1)了解三角形螺纹的用途和技术要求。

(2)能根据工件螺距,查车床进给箱的铭牌表及调整手柄位置和挂轮。 (3)能根据螺纹样板正确装夹车刀。

(4)掌握车三角形螺纹的基本动作和方法。

(5)掌握用直进法车三角形螺纹的方法,要求收尾不超过2/3圈。 (6)初步掌握中途对刀的方法。

(7)熟记M6~M24三角形螺纹的螺距。

2、练11-3 (1)掌握用左右切削法车三角形螺纹的方法。 (2)掌握运用到顺车车三角形螺纹的方法。

(3)能判断螺纹牙形、底径、牙宽的正确与否并进行休整,熟练掌握中途对刀的方法。 (4)掌握用螺纹环规检查三角形螺纹的方法。

(5)正确使用切削液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

3、练11-4 (1)巩固提高三角形螺纹车刀的刃磨和修正方法。

(2)进一步提高车三角形外螺纹的熟练程度。如车削M16要求在12刀左右完成。

二、相关工艺知识

在机器制造业中,三角形螺纹应用很广泛,常用于连接、紧固;在工具和仪器中还往往用于调节。

三角形螺纹的特点:螺距小、一般螺纹长度短。其基本要求是,螺纹轴向剖面必须正确、两侧表面粗糙度小;中径尺寸符合精度要求;螺纹与工件轴线保持同轴。

1、螺纹车刀的装夹

(1)装夹车刀时,刀尖一般应对准工件中心(可根据尾座顶尖高度检差)。

(2)车刀刀尖角的对称中心线必须与工件轴线垂直,装刀时可用样板来对刀,见下 图a。如果把车刀装歪,就会产生如下图b所示的牙型歪斜。

(3)刀头伸出不要过长,一般为20~25mm(约为刀杆厚度的1.5倍)。

2、车螺纹时车床的调整

(1)变换手柄位置:一般按工件螺距在进给箱铭牌上找到交换齿轮的齿数和手柄位置,并把手柄拨到所需的位置上。 (2)调整滑板间隙:调整中、小滑板镶条时,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了,摇动滑板费力,操作不灵活;太松了,车螺纹时容易产生“扎刀”。顺时针方向旋转小滑板手柄,消除小滑板丝杠与螺母的间隙。

3、车螺纹时的动作练习

(1)选择主轴转速为200r/min左右,开动车床,将主轴到、顺转数次,然后合上开合螺母,检查丝杠与开合螺母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若有跳动和自动抬闸现象,必须消除。

(2)空刀练习车螺纹的动作,选螺距2mm,长度为25mm,转速165~200r/min。开车练习开合螺母的分合动作,先退刀、后提开合螺母,动作协调。

(3) 试切螺纹,在外圆上根据螺纹长度,用刀尖对准,开车并径向进给,是车刀与工件轻微接触,车一条刻线作为螺纹终止退刀标记,如图11.5所示。并记住中滑板刻度盘读数,后退刀。将床鞍摇至离断面8至10牙处,径向进给0.05mm左右,调整刻度盘“0”位(以便车螺纹时掌握切削深度),合下开合螺母,在工件上车一

条有痕螺旋线,到螺纹终止线时迅速退刀,提起开合螺母,用钢直尺或螺距规检查螺距。

4、车无退刀槽的铸铁螺纹

(1) 车螺纹前工件的工艺要求:

A、螺纹大径一般应车的比基本尺寸小0.2~0.4mm(约为0.13p)。保证车好螺纹后牙顶处有0.125p的宽度(p是工件螺距)。

B、在车好螺纹前先用车刀在工件上倒角至略小于螺纹小径。

C、铸铁(脆性材料)工件外圆表面粗糙度要小,以免车螺纹时牙尖崩裂。 (2) 车铸铁螺纹的车刀 :一般选用YG6或YG8硬质合金螺纹车刀。

(3) 车削方法:一般选用直进法,车螺纹时,螺纹车刀刀尖及左右两侧刀刃都产加切削工作。每次车削由中滑板做径向进给,随着螺纹深度的加深,切削深度相应减小。这种切削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得到比较正确的牙型,适用于螺距小于2mm和脆性材料的螺纹车削。

(4) 中途对刀的方法:中途换刀或车刀刃磨后须重新对刀。即车刀不切入工件而按下开合螺母,待车刀移到工件表面处,正转停车。摇动中、小滑板,是车刀刀尖对准螺旋槽,然后再正转开车,观察车刀刀尖是否在槽内,直至对准再开始车削。

(5) 车铸铁螺纹应注意的事项

A、第一刀进刀要少,以后也不能太大,否则螺纹表面容易产生崩裂。

B、车削时一般不使用切削液。

C、切屑呈碎粒状,要防止飞入眼睛。

D、为了保持刀尖和刀刃锋利,刀尖应稍倒圆,后角可磨的大些。

5、车无退刀槽的钢件螺纹 (1)车钢件螺纹的车刀:一般选用高速钢车刀。为了排屑顺利,磨有纵向前角。 (2) 车削方法:采用用左右切削法或斜进法,如下图所示。车螺纹时,除了用中滑板刻度控制车刀的径向进给外,同时使用小滑板的刻度,使车刀左、右微量进给。采用左右切削法时,要合理分配切削余量。粗车时亦可用斜进法,顺走刀一个方向偏移。一般每边留精车余量0.2~0.3mm。精车时,为了使螺纹两侧面都比较光洁,当一侧面车光以后,再将车刀偏移另一侧面车削。两面均车光后,再将车刀移至中间,用直进法把牙底车光,保证牙底清晰。精车使用低的机床转速(n

这种切削法操作较复杂,偏移的赶刀量要适当,否则会将螺纹车乱或牙顶车尖。它适用于低速切削螺距大于2mm的塑性材料。由于车刀用单刃切削,所以不容易产生扎刀现象。在车削过程中亦可用观察法控制左右微量进给。当排出的切屑很薄时(象锡箔一样,如下图所示),车出的螺纹表面粗糙度就会很小。

(3)乱牙及其避免方法:使用按、提开合螺母车螺纹时,应首先确定被加工螺纹的螺距是否乱牙,如果乱牙,可采用倒顺车法。即使用操纵杆正反车切削。 (4)切削液:低速车削时必须加乳化液。

6、车有退刀槽的螺纹

有很多螺纹,由于工艺和技术上的要求,须有退刀槽。退刀槽的直径应小于螺纹小径(便于拧螺母),槽宽约为2~3个螺距。车削时车刀移至槽中即退刀,并提开合螺母或开倒车。

7、低速车螺纹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8、螺纹的测量和检查

(1)大径的测量:螺纹大径的公差较大,一般可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

(2)螺距的测量:螺距一般用钢板尺测量,普通螺纹的螺距较小,在测量时,根据螺距的大小,最好量2~10个螺距的长度,然后除以2~10,就得出一个螺距的尺寸。如果螺距太小,则用螺距规测量,测量时把螺距规平行于工件轴线方向嵌入牙中,如果完全符合,则螺距是正确的。

(3)中径的测量:精度较高的三角螺纹,可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所测得的千分尺读数就是该螺纹的中径实际尺寸。

(4)综合测量:用螺纹环规综合检查三角形外螺纹。首先应对螺纹的直径、螺距、牙形、和粗糙度进行检查,然后再用螺纹环规测量外螺纹的尺寸精度。如果环规通端拧进去,而止端拧不进,说明螺纹精度合格。对精度要求不高的螺纹也可用标准螺母检查,以拧上工件时是否顺利和松动的感觉来确定。检查有退刀槽的螺纹时,环规应通过退刀槽与台阶平面靠平。

三、看图确定加工步骤

1、练11.3 (1) (2) (3) (4) (5) (6)

工件伸出50mm左右,找正夹紧。 粗、精车外圆φ39-0.04 -0.3mm,长26mm至尺村要求。 倒角1x450。

粗精车三角螺纹M39x2mm,长22mm符合图样要求。 检查(用目测,第三次以后可用环规检查)。 以后各次练习方法同上。

2、练11.4 (1) 工件伸出25mm左右,找正夹紧。 (2) 粗、精车外圆φ30-0.04 -0.3mm,长42mm至尺寸要求。 (3) 车槽倒角1x450。

(4) 粗、精车三角螺纹M30x2mm符合图样要求。 (5) 用环规检查。

(6)

以后各次练习方法同上。

四、容易产生的问题注意事项

1、车螺纹前要检查主轴手柄位置,用手旋转主轴(正、反),看是否过重或空转量过大。

2、由于初学者操作不熟练,宜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并注意在练习时思想要集中。

3、车螺纹时,开合螺母必须闸到位,如感到未闸好,应立即起闸,重新进行。

4、车铸铁螺纹时,径向进刀不宜过大,否则会使螺纹牙尖爆裂,造成废品。

5、车无退刀槽的螺纹时,要注意螺纹的收尾在1/2圈左右。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先退刀,后起开合螺母。且每次退刀要一致,否则会撞掉刀尖。

6、车螺纹应保持刀刃锋利。如中途换刀或磨刀后,必须重新对刀,并重新调整中滑板刻度。

7、粗车螺纹时,要留适当的精车余量。

8、精车时,应首先用最少的赶刀量车光一个侧面,把余量留给另一侧面。

9、使用环规检查时,不能用力太大或用扳手拧,以免环规严重磨损或使工件发生移位。

10、车螺纹时应注意不能用手去摸正在旋转的工件,更不能用棉纱去擦正在旋转的工件。

11、车完螺纹后应提起开合螺母,并把手柄拨到纵向进刀位置,以免在开车时撞车。

第六单元

螺纹加工 课题一

车三角螺纹

一、教学要求

1、练1—6 (1) 掌握三角形内螺纹孔径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用直进法车三角内螺纹的方法 (3) 练习左旋内螺纹的车削方法

(4) 掌握三角形内螺纹车刀的刃磨方法

2、练11—7 (1) 掌握赶刀法(借刀法)车三角内螺纹的方法 (2)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的使用 (3) 用螺纹塞规检查内螺纹的方法 (4) 掌握内螺纹车刀的修磨及对刀方法

3、练11—8 (1) 车三角形内螺纹时,掌握刀头、刀杆的选用 (2) 掌握车有退刀槽内螺纹的退刀方法

(3) 懂得车三角内螺纹时,容易产生的弊病及其预防方法 (4) 巩固、提高刃磨和修正内螺纹车刀的技能 (5) 提高车三角形内螺纹的熟练程度

4、练11—9 (1) 巩固提高车三角形内螺纹的技能技巧 (2) 能独立完成内螺纹的车削工作

(3) 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弊病,给予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 (4) 进一步掌握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方法。

二、相关工艺知识

三角形内螺纹工件形状常见的有三种,即通孔、不通孔和台阶孔,如下图所示。其中通孔内螺纹容易加工。在加工内螺纹时,由于车削的方法和工件形状的不同,因此所选用的螺纹车刀也不相同。

工厂中最常见的内螺纹车刀见下图:

1、内螺纹车刀的选择和装夹

(1) 内螺纹车刀的选择:内螺纹车刀是根据它的车削方法和工件材料及形状来选择的。它的尺寸大小受到螺纹孔径尺寸限制,一般内螺纹车刀的刀头径向长度应比孔径小3~5mm。否则退刀时要碰伤牙顶,甚至不能车削。刀杆的大小在保证排屑的前提下,要粗壮些。

(2) 车刀的刃磨和装夹:内螺纹车刀的刃磨方法和外螺纹车刀基本相同。但是刃磨刀尖时要注意它的平分线必须与刀杆垂直,否则车内螺纹时会出现刀杆碰伤内孔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刀尖宽度应符合要求,一般为0.1×螺距。

在装刀时,必须严格按样板找正刀尖。 否则车削后会出现倒牙现象。刀装好后,应在孔内摇动床鞍至终点检查是否碰撞。见下图:

2、三角形内螺纹孔径的确定

在车内螺纹时,首先要钻孔或扩孔,孔径公式一般可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D孔≈d-1.05p

3、车通孔内螺纹的方法

(1) 车内螺纹前,先把工件的内孔,平面及倒角车好。

(2) 开车空刀练习进刀,退刀动作,车内螺纹时的进刀和退刀方向和车外螺纹时相反,如下图所示练习。练习时,需在中滑板刻度圈上做好退刀和进刀记号。

(3) 进刀切削方式和外螺纹相同,螺距小于1.5mm或铸铁螺纹采用直进法;螺距大于2mm采用左右切削法。为了改善刀杆受切削力变形,它的大部分余量应先在尾座方向上切削掉,后车另一面,最后车螺纹大径。车内螺纹时目测困难,一般根据观察排屑情况进行左右赶刀切削,并判断螺纹表面的粗糙度。

4、车盲孔或台阶孔内螺纹

(1) 车退刀槽,它的直径应大于内螺纹大径,槽宽为2~3个螺距,并与台阶平面切平。

(2) 选择盲孔车刀。

(3) 根据螺纹长度加上1/2槽宽在刀杆上做好记号,作为退刀,开合螺母起闸之用。

(4) 车削时,中滑板手柄的退刀和开合螺母起闸测动作要迅速、准确、协调,保证刀尖在槽中退刀。

(5) 切削用量和切削液的选择和车外三角螺纹时相同。

三、看图和确定练习件的加工步骤

加工步骤:

1、夹住外圆,找正平面。

+0.37

52、粗、精车内孔φ42.83mm。

0

3、两端孔口倒角30,宽1mm。

4、粗、精车M45×2内螺纹,达到图样要求。

5、以后各次练习,应先计算底孔直径。

加工步骤:

1、夹住外圆,找正平面。

+0.45+0.5+0.37

52、粗、精车内孔φ17.3mm或φ20.75mm或φ24.83mm。

0

3、两端孔口倒角30,宽1mm。

4、粗、精车内螺纹M20或M24或M27,长20mm,达到图样要求。

5、检查。

四、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内螺纹车刀的两刃口要刃磨平直,否则会使车出的螺纹牙形侧面相应不直,影响螺纹精度。

2、车刀的刀头不能太窄,否则螺纹已车到规定深度,可中径尚未达到要求尺寸。

3、由于车刀刃磨不正确或由于装刀歪斜,会使车出的内螺纹一面正好用塞规拧进,另一面却拧不进或配合过松。

4、车刀刀尖要对准工件中心,如车刀装的高,车削时引起振动,使工件表面产生鱼鳞斑现象,如车刀装的低,刀头下部会和工件发生摩擦,车刀切不进去。

5、内螺纹车刀刀杆不能选择的太细,否则由于切削力的作用,引起震颤和变形,出现“扎刀”、“啃刀”、“让刀”和发出不正常的声音和震纹等现象。

6、小滑板宜调整的紧一些,以防车削时车刀移位产生乱扣。

7、加工盲孔内螺纹,可以在刀杆上作记号或用薄铁皮作标记,也可用床鞍刻度的刻线等来控制退刀,避免车刀碰撞工件而报废。

8、赶刀量不宜过多,以防精车时没有余量。

9、车内螺纹时,如发现车刀有碰撞现象,应及时对刀,以防车刀移位而损坏牙形。

10、纹车刀要保持锋利,否则容易产生“让刀”。

11、因“让刀”现象产生的螺纹锥形误差(检查时,只能在进口出拧近几下),不能盲目地加大切削深度,这时必须采用趟刀的方法,使车刀在原来的切刀深度位置,反复车削,直至全部拧进。

12、用螺纹塞规检查,应过端全部拧进,感觉松紧适当;止短拧不进。检查不通孔螺纹,过端拧进的长度应达到图样要求的长度。

13、车内螺纹过程中,当工件在旋转时,不可用手摸,更不可用棉纱去擦,以免造成事故。

第20篇:铣工工艺教案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花键上的键槽》

任务1 铣削平键槽

(一)

【1】学习目标

了解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掌握铣刀对中心的方法

掌握铣削平键槽的工艺方法

掌握平键槽的检测方法 【2】工作任务

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对中心的方法

铣削平键槽的工艺方法

平键槽的检测方法

二、讲授新课

1:轴类工件的装夹方法

轴类工件的装夹不但要保证工件在加工中温度可靠,还要保证工件的轴线位置不变,保证键槽的中心平面通过其轴线,再介绍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平口钳、V形架、分度头定中心装夹等方法。

【1】轴类工件的装夹方法

从装夹方法的特点入手进行介绍,即装夹简便、稳固,但当工件直径变化时,会影响键槽的位置或深度尺寸和对称度。该装夹方法常用于单间生产。若工件直径公差很小且经过精加工,也可进行批量生产。

【2】用V形架装夹

从装夹方法的实施方式入手进行介绍,装夹时,把圆柱形工件置于V形架内,并用压板进行紧固,再讲解装夹方法的特点,即工件的直径发生变化时,不会造成对称度变化,且槽的深度变化量一般不会超过槽深的尺寸公差,适宜于批量加工。

【3】在工作台上直接装夹

明确工件必须使直径适宜(20mm~60mm)的长轴,方可采用此方法,再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

【4】用分度头定中心装夹

从装夹方法的特点入手进行介绍,即工件的直径发生变化时,不会造成对称度变化,且槽的深度变化量一般不会超过槽深的尺寸公差,适宜于批量生产。介绍铣削前需要用标准量棒校正分度头,保证标准心轴的上素线与工作台面平行,侧素线与纵向进给方向平行。

其他的装夹方法:三爪卡盘装夹,一夹一顶、两顶尖等。

最后要对各种装夹方法的校正要求、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对比介绍。

三、归纳小结

学生对铣削花键轴上的键槽有一定的了解,提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刀对中心的方法。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花键上的键槽》

任务1 铣削平键槽

(二)

【1】学习目标

了解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掌握铣刀对中心的方法

掌握铣削平键槽的工艺方法

掌握平键槽的检测方法 【2】工作任务

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对中心的方法

铣削平键槽的工艺方法

平键槽的检测方法

二、讲授新课

2:铣键槽时铣刀对中心的方法

轴线或盘形铣刀的对称平面通过工件轴线,常用的对中心的方法有按切痕调整对中心、擦侧讲解时首先介绍对中心的意义,即为了保证平键槽对称于工件轴线,必须使

键槽铣刀的面调整对中心、测量法对中心及用杠杆百分表调整对中心四种。

(1)按切痕调整中心

讲解时从不同铣刀对刀时的切痕人手进行讲解,即三面刃铣刀按切痕对中心时,铣刀在工件表面上铣出二个椭圆形的切痕而用键槽铣刀按切痕对中心时,键槽铣刀铣出的切痕却然后讲解对中心调整的要求和特点,即先目测让铣刀大体通过工件中心平面,再让旋转的铣刀接近工件的上表面,通过升降进给,切出切痕,观察后,横向移动工作台,将铣刀宽度或直径目测调整到椭圆的中心位置,即完成铣刀对中心。这种使铣刀对中心的方法精度较低。

(2)擦侧面调整对中心

讲解时简单介绍其特点,重点介绍调整对刀的方法。 (3)测量法对中心

讲解时简单介绍其应用的场合,重点介绍调整对刀的方法。

(4)用杠杆百分表调整对中心

讲解时简单介绍其特点,重点介绍调整对刀的方法。 3.平地槽的铣削方法

讲解时明确通过对刀调整后,可铣削平线槽,但铣削时应进一步校准对中心是否准确。

(1)用盘形槽铣刀铣削健槽

讲解时简单介绍盘形槽铣刀的选择方法,重点介绍铣削调整的方法。

(2)用键槽铣刀铣削封闭线槽

讲解时首先简单介绍用地槽铣刀铣削封闭键槽时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即分层铣削法和扩刀铣削法。

然后详细介绍采用这两种方法的原因和目的键槽的槽宽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而且线槽的直线度、两侧面与轴线的对称度等形位精度要求也很高,并且一次切削到深度时,铣刀过大的径向偏让会影响键槽的直线度,为了在铣削过程中尽量减少各种降低精度的因素对铣削过程的影响,所以用分层铣削法或扩刀铣削法铣削键槽。

分层铣削法或扩刀铣削法的目的是 1)减小轴向铣削力,避免\"扎刀外。

用来铣削健槽的健槽铣刀或立铣刀一般直径较小、刚度差,加上齿数少、切削时受力不均匀,若切削过深,极易产生偏让和打刀,用分层铣削法可减小。让刀。

用分层铣削法铣削,键槽铣刀一般只对参与主要切削的铣刀端面刃进行修磨,铣刀寿命长。

3)用扩刀法铣削时,可通过扩铣将相铣时产生的误差消除或减少。

4.键槽的检测方法 (1)键槽宽度检测

讲解时应从所用量具及其使用的场合人手介绍键槽宽度的检测。

(2)键槽深度检测

讲解时应从所用量具及其使用的场合人手介绍键槽深度的检测。

(3)键槽对称度检测

讲解时详细介绍用与键槽宽度尺寸相同的平行塞块,借助百分表检测对称度误差的方法。

此时应注意结合补充材料内容,使学生能对工件进行正确的装夹、调整、测量所加工键槽,保证其加工质量。

三、归纳小结

学生对铣削花键轴上的键槽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提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并观看视频对下节课实践做准备。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花键上的键槽》

任务1 铣削平键槽

(三)

【1】学习目标

了解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掌握铣刀对中心的方法

掌握铣削平键槽的工艺方法

掌握平键槽的检测方法 【2】工作任务

轴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对中心的方法

铣削平键槽的工艺方法

平键槽的检测方法

二、实践操作

在观看键槽铣削的相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老师用平口钳装夹工件,进行键槽铣削的实践操作演示,并讲解操作要点。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分组进行示范,或让各组组长、负责安全和质量的同学靠近观察。操作示范中,要随时介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要求学生观察操作时,合理站位,既不影响示范操作,又要避开不安全的位置。

在实习场地分组完成以下操作 1.安装、校正平口钳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平口钳安装在铣床工作台上,用百分表校正平口钳钳口与工作台纵向进给方向平行,并检査平口钳两导轨面是否平行。

2.装夹、校正工件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用百分表检查放置在适当尺寸的平行垫铁之上,并用铜棒敲实、夹紧的工件的上素线与工作台台面的平行度。

3.选择、安装、调整铣刀,对中心,铣削键槽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用百分表调整横向工作台使铣床主轴轴线对准工件的中心,并紧固横向工作台。

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安装弹簧夹头、键槽铣刀,调整主轴转速至所选转速,进给量调至所选数值。

调整铣床工作台,工件端面对刀并移距,使铣刀中心位于正确位置。

上升工作台对刀,继续上升工作台并观察铣刀切痕,确定铣刀对准中心后,加注切削液,分粗、精铣完成键槽铣削。

要求学生铣削结束后停车、退刀,检查所铣键槽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卸下工件,用锉刀仔细去除毛刺,综合检验各项技术要求,并记录。

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机床、工具、夹具、附件、工件等擦拭干净,放在合适的位置。

练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及时将加工情况填人学生指导用书的表4-1中。

分组练习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分组练习时,每组可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情况,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不畏惧、不蛮干,齐心合力完成轴上佳槽的铣削任务。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半圆键槽。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花键上的键槽》

任务2 铣削半圆键槽

(一)

【1】学习目标

了解万能分度头

了解万能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掌握半圆键槽铣削的方法

掌握测量半圆键槽的方法 【2】工作任务

万能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半圆键槽的铣削方法

测量半圆键槽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本任务是在一花键轴零件上铣削半圆键槽。半圆键槽和平键槽一样是用键来连接轴和轴上零件进行传动的一种键槽。在很多轴的端部,都有半圆键槽。由于半圆键槽铣削时要求较乐因此要让学生认真完成本任务,掌握铣削半圆键槽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任务引导

上一任务中我们学习了用平口钳、用v形架、用铣床工作台丁形槽槽口、用分度头定因为此方法能够基本保证轴的中心不受轴的直径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线槽的对称度不熟键槽的深度尺寸受影响最小,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所以应用广泛。

结合补充材料作以下回答不能。这是因为半圆键槽的直径较小,且品种数量较多,而三面刃铣刀和盘形槽铣刀的直径较大,且品种数量较少。

二、知识讲解

1.万能分度头的结构与功用 (1)万能分度头的结构

应首先让学生明确,万能分度头作为铣床的精密附件之一所具有的作用,即用来装夹轴类、盘类零件,能够将工件做任意的圆周等分可把工件轴线装置成水平、垂直或倾斜的位置通过配换齿轮与工作台纵向丝杠连接加工螺旋线、等速凸轮或直线移距分度等,从而扩大了铣床的加工范围。

结合补充材料简单介绍万能分度头的型号及其命名方式。

结合补充材料图4-

1、表4-3介绍分度头的规格尺寸。结合教材简单介绍万能分度头的结构及其调整方法,可在实践时再对照实物详细介绍。

(2)万能分度头的附件

简单介绍万能分度头所带附件及其作用。其中,重点突出分度盘的作用,即利用分度盘可以完成不是整数转的分度工作。当配换齿轮与分度头主轴和侧轴连接时,用来进行差动分度;当配换齿轮与主轴(或侧轴)和铣床工作台丝杠连接时,用来进行直线精确移距及铣削螺旋槽等工作。

(3)简单分度法与角度分度法

讲解时重点突出分度头的定数(。40。或。9°。)及其作用,即定数。40。适用于根据度法。的简单分度法定数。9°。适用于根据工件转动角度进行分度的角度分根据教材所给简单分度时分度手柄的转数n与工件等分数之之间的关系式,进行工件等根据教材所给角度分度时分度手柄的转数n与工件转过角度Q间的关系式,进行工件所转角度的计算。

2.用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l)用二爪自定心卡盘装夹1.件

讲解时要突出这种方法装更简便,铣削平稳,适用于装央较短的轴、套类零件。

对于装決方法的介绍,应让学生明白,用百分表校正工件,应同时让其外圆和端面的跳动量符合要求。

首先让学生了解,心轴装夹主要用于套类及带孔盘类零件。心轴分为锥度心轴和圆柱心轴两种。利用心轴装夹工件时又可以根据工件和心轴形式的不同分为多种不同的装夹形式。

对于装夹方法的介绍,应让学生明确,心轴装夹前应先校正心轴轴线与分度头主轴轴线的同轴度,并校正心轴的上素线和侧素线与工作台台面和工作台纵向进给方向平行。工件安装后,还要检查工件的跳动量。

首先让学生了解二夫一顶装夹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即铣削时刚度较大,适合切削力较大时工件的装夹,适用于一端有中心孔的较长轴类工件的加工。

对于装夹方法的介绍,应让学生明确,二夹一顶装夹前应先用标准心轴校正分度头主轴与尾座顶尖间的公共轴线与工作台台面和纵向进给方向平行。然后,安装试件,在检查其跳动量后,进行试切,合格后,才能正式铣削。

3.半圆键槽铣刀

讲解时结合补充材料图4-

2、表4-4介绍半圆键槽铣刀的结构特点、安装方式、选择方法等知识。

建议观看有关半圆键槽铣削的视频资料。

此时应注意结合补充材料内容,使学生能对工件进行正确的装夹、调整、测量所加工半圆键槽,₩证其加工质量。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半圆键槽。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花键上的键槽》

任务2 铣削半圆键槽

(二)

【1】学习目标

了解万能分度头

了解万能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掌握半圆键槽铣削的方法

掌握测量半圆键槽的方法 【2】工作任务

万能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半圆键槽的铣削方法

测量半圆键槽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在观看半圆键槽铣削的相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老师用分度头、尾座,一夹一顶装夹工件,进行半圆键槽铣削的实践操作演示,并讲解操作要点。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分组进行示范,或让各组组长、负责安全和质量的同学靠近观察。操作示范中,要随时介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

决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操作时合理站位,既不影响示范操作,又要避开不安全的位置。

在实习场地分组完成以下操作 1.装夹并校正工件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应根据工件的特点、工件数量的多少、铣削特点等采用合适的方法装夹。

然后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分度头、尾座安装在铣床工作台上。

使用标准心轴用百分表校正其上素线与工作台台面平行,校正其侧素线与工作台纵向进给方向平行。

安装分度头、尾座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分度头和尾座间的距离·使其满足工件装夹的要求。

2.选择并安装铣刀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安装弹簧夹头、半圆线槽铣刀,调整主轴转速至所选转速,进\'署歹、给量调至所选数值。

3.铣削半圆键槽

同组同学相互配合,调整铣刀位置,使其位于工件高度中心位置,安装试件试铣,翻槽宽是否符合要求。

要求学生用高度尺划出工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后,将工件安装在分度头、尾座之间,再用高度尺划出工件水平中心线、半圆键槽宽度尺寸线。

调整铣床纵向和横向工作台,对刀并检查切痕是否在划好的中心位置。锁紧纵向工作台后加注切削液,手动进给铣削,将半圆键槽加工至要求的深度。注意提醒学生由于切削用量逐渐增大,手动进给要逐渐减小进给量,以防出现铣刀折断等事故。

停车、退刀,检查所铣半圆键槽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卸下工件,去毛刺。

综合检查

半圆键槽尺寸、对称度等,并记录检测结果。 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机床、工具、夹具、附件、工件等擦拭干净,放在合适的位置。

练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及时将加工情况填人学生指导用书的表4-2中。

注意

分组练习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分组练习时,每组可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情况,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学生之间团

结协作,不畏惧、不蛮干,齐心合力完成好半圆键槽的铣削任务。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

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半圆键槽。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花键上的键槽》

任务2 铣削半圆键槽

(三)

【1】学习目标

了解万能分度头

了解万能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掌握半圆键槽铣削的方法

掌握测量半圆键槽的方法 【2】工作任务

万能分度头装夹工件的方法

半圆键槽的铣削方法

测量半圆键槽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分度头及其安装校正、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半圆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校正分度头、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分度头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分度头是铣床上的精密附件,正确的使用和日常的维护保养能延长分度头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它的精度,因此在使用和维护保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度头蜗杆和蜗轮的啮合间隙应保持在o.o2~o.o4田田范围内,过小易使蜗轮磨损,过大则工件的分度精度因切削力等因素而受到影响,I司隙可通过偏心套及调整螺母来进行调整。

2.分度头是一种精密附₩,使用时严禁用榔头等物敲打,在搬运分度头时,也应避免碰撞而损坏分度头主轴两端锥孔和安装底面。调整分度头į轴仰角时,先松开基座主轴后部螺母,再略微松开基座主轴前部内六角螺钉,待角度扳好后,先紧固前部螺钉(否则会使主轴位置的零位走动),再扳紧后部螺母。

3.在分度头上装卸工件时,最好先锁紧分度头主轴。4.分度时,事先要松开主轴锁紧手柄,分度结束后再重新锁紧,但加工螺旋线工₩时,由于分度头主轴在加工过程中要连续旋转,所以不能锁紧。

5.分度时的定位,分度手柄销应慢慢地插入分度盘的孔内,切勿突然撒手,而使定位销自动弹人,以免损坏分度盘的孔眼。

6.保持分度头的清洁。在使用前应清除表面的脏物,并将安装底面和主轴锥孔擦拭干净。存放时,应在外露的金属表面上涂抹防锈油。

7.经常注意保持分度头各部位的润滑,并按说明书上的规定加油。

8.合理选用分度头,严禁超载使用。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1 铣削多边形

(一)

【1】学习目标

了解多边形铣削的相关计算

掌握多边形的铣削方法 【2】工作任务

多边形铣削的分度计算

多边形的铣削方法

二、讲授新课

本任务是铣削一正六边形柱面。正多边形工件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俅我们用的螺栓、螺母、内六角扳手等都是正六边形,平口钳紧固丝杠的紧固端、车床刀架的紧固螺钉等都是正四边形。由于正多边形工件应用广泛,工作中经常遇到,因此要让学生认真学习铣削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完成本任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大家想一想,铣削一正四边形工件,能否采用平口钳装夹进行加工了为什么?

一般不行。这是因为正多边形工件一般为轴类零件上的一部分,多边形的各个表面围绕圆柱中心均匀分布,一般要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进行加工。如果正四边形为用轴上最大圆柱且全部加工为正四边形(见图5-1),此时,也可用平口钳装夹进行加工。

1.正多边形的相关计算

讲解时突出讲解正多边形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为此可进行以下三个例题的讲解例一要在直径D一80田m的圆周上加工16个等距离的小孔,求两孔的中心距S等于多少? 解两孔间的中心距的计算,需要利用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边长的计算公式。

a一360。一22.5。

S Dsin 80 >

例二试计算,在直径D一60田田的圆柱上所能加工的正六边形的对边尺寸最大为多少? 解正多边形的最大对边尺寸的计算,实际上是计算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需要利用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内切圆的计算公式。

a一6o°Z d-Dcos 60 X 0.866-51.96 (mm) 即解得正六边形的最大对边尺寸为51.96 mm。

例三一正四棱柱的对边尺寸为24田田,试计算需要用多大直径的圆柱进行加工? 解此例的目的,实际上是计算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直径,需要利用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内切圆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D = d, t\'(»s _24/0.707 rJv · - 即解得需用「l:任为33,S)4 mm的圆柱进行加1一。 (1)解时强调·应根据所加JL件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装束方法进行加工。

一一般采用分度头上的三爪R定心卡盘装夹,用三面刃铣刀或立铣刀铣削。

(2)较长的工件

般采用分度头配以尾座一夫一顶进行装夹, (3)批量较大且边数为偶数的多边形工件 可采用两把三面刃铣刀组合法铣削。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1 铣削多边形

(二)

【1】学习目标

了解多边形铣削的相关计算

掌握多边形的铣削方法 【2】工作任务

多边形铣削的分度计算

多边形的铣削方法

二、讲授新课

讲解时要强调,工件装夹和铣削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工件露出卡盘部分应尽量短,防止铣削中工件松动。

2)对工件的螺纹部分,要采用衬套或垫铜皮,以防夹伤。

3)组合法铣削时,一般用试切法对中心。

4)若工件较长,采用一夹一顶装夹时,应在工件下加垫千斤顶。

5)铣削时,应锁紧分度头主轴和不进给工作台的进给手柄。

除此以外,还应让学生牢记操作提示的内容。 建议观看有关铣削正多边形工件的视频资料。 此时应注意结合补充材料内容使学生能对工件进行正确的装夹、调整、测量所加工正多边形工件,保证其加工质量。

在观看铣削正多边形工件的相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老师用分度头装夹工件,进行铣削正六边形的实践操作演示,并讲解操作要点。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分组进行示范,或让各组组长、负责安全和质量的同学靠近观察。操作示范中,要随时介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在实习场地分组完成以下操作

1.安装、校正分度头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分度头安装在铣床工作台上,用百分表校正分度头主轴轴线

2.装夹、校正工件

要求学生将工件用铜皮包裹后放入三爪自定心卡盘并夹紧,并用百分表检查工件的外圆

3.选择、安装、调整铣刀,对中心,铣削正六边形 至哆一组至耀懿的三面刃铣刀吉基利铣床主轴中。调整铣床主轴转速用立铣刀或端铣刀铣削。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1 铣削多边形

(三)

【1】学习目标

了解多边形铣削的相关计算

掌握多边形的铣削方法 【2】工作任务

多边形铣削的分度计算

多边形的铣削方法

二、讲授新课

调整横向工作台,对刀,移距,锁紧分度头主轴,紧固横向工作台后,试铣并检测尺寸是否合格。合格后,加注切削液,依次分度铣削各边至要求尺寸。

停车、退刀,检查所铣正六边形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卸下工件,去毛刺。综合检查尺寸,并记录。

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机床、工具、夹具、附件、工件等擦拭干净,放在合适的位直。

练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及时将加工情况填入学生指导用书的表5-1中。

注意

分组练习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分组练习时,每组可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情况,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不畏惧、不蛮干,齐心合力完成好正六边形的铣削任务。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刀、移距、铣削控制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多边形对工件的对称度和同轴度。检测方法如下 1.检测相邻两面之间的夹角时,可用角度尺来测量。 2.检测各面的等分精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当工件为偶数正多边形时,可检测相对两面之间的平行度(主要为径向),若各相对平面之间平行度的误差很小,则等分误差一般不会超过允差。

(2)可用精度较高的分度头和百分表检测。必要时,可用光学分度头或精密数显分度头等来检测。

会产生不对称、不同轴和不等分等现象。

山川3!Ei合铣刀铣削时,对刀不准,会产生不对称和不同轴等现象。

3.分度时产生误差,如数错孔数、分度时未消除分度头司隙等,会产生不等分现象。

4.尺寸调整不准而使尺寸误差超差。

5.铣削时,工件装夹不牢而松动,会使各面间的相对位置不正确。

6.铣削时,铣刀变钝、进给量太大、工件装夹不牢、铣刀振动、铣刀心轴摆动、切削

工作中应遵守以下规则等。

1.工件装夹时与分度头主轴同轴度误差超差 2.装好工件的心轴两端,应留有足够的。退刀。距离,以防铣刀铣伤尾座、鸡心夹头

3.在顶尖间安装和夹紧工件时,应停止铣刀旋转,以免发生事故。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2 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一)

【1】学习目标

学习刻线刀的几何角度、磨削方法

了解直线移距分度的方法

掌握圆周刻线的方法和步骤 【2】工作任务

正确刃磨刻线刀

配换齿轮的计算

圆柱刻线

二、讲授新课

本任务是在圆柱表面进行等分刻线。铣床的进给刻度盘、立铣头的升降刻度盘、分度头回转刻度盘等都是圆周刻线的应用。除了圆周等分刻线外,我们需要完成的刻线任务还有直尺刻线、圆锥面刻线等。由于刻线数量较多,长短不一,刻线时需要认真细致,才不会出现差错。要让学生认真完成本任务,掌握刻线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大家想一想为了铣削平键槽,我们学习了用平口钳、用V形架、用铣床工作台丁形槽槽口、用分度头定中心四种装夹轴类工件的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用分度头定中心装夹轴类工件。这是因为此方法能够基本保证轴的中心不受轴的直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键槽的对称度不变,键槽的深度尺寸受影响最小,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所以应用广泛。

直线移距分度法

讲解时让学生明确采用直线移距的原因,即完成直尺刻线、铣削长齿条时,工作台需要进行重复等距离直线移动。若采用工作台进给丝杠上的刻度盘为依据直接移距,则存在精度低、效率差、易出差错等缺点。这时若将分度头的主轴或侧轴通过配换齿轮与工作台的丝杠相连接,利用分度头主轴或侧轴的转动带动工作台移动,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移动精度高,这一移距方法就是直线移距分度法。

两种。同分为主轴挂轮法和侧轴挂轮法

直线移距分度法根据配换齿轮与分度头所连接部分的不

1.主轴挂轮法

讲解时从主轴挂轮法的特点人手进行讲解,即主轴挂轮移距分度法适用于移距精度要求较高,间隔距离较小的分度场合。这是由于通过1 4o的蜗杆蜗轮的减速,当分度手柄转过很多转后,纵向J作台才移动一个较小的距

离,所以移距精度较高,但不适宜用于较大稳物。主轴挂轮法的配换齿轮传动比的计算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虽然公式中的每次分度手柄转数。,可以任意选取1~1o之间的整数值,但要保证配换齿轮的传动比应尽可能不大了2.5,以使传动平稳。

2.侧轴挂轮法

讲解时也从侧轴挂轮法的特点人手进行讲解,即侧轴挂直线移距分度。这是由于不通过14o的蜗杆蜗轮的减速,分度头侧轴直接通过配换齿轮与工作台丝杠连接,从而带动纵向工作台移距。

在侧轴挂轮法的配换齿轮传动比的计算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虽然公式中的每次分度手柄转数n,可以任意选取1~1o之间的整数值,但要保证配换齿轮的传动比应尽可能不大于2.5,以使传动平稳。

建议观看有关刻线的视频资料。

此时应注意结合补充材料内容使学生能对工件进行正确的装夹、调整、测量所加工圆周刻线,保证其加工质量。

在观看刻线的相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老师用分度头装夹工件,进行圆柱表面刻线的实践操作演示,并讲解操作要点。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分组进行示范,或让各组组长、负责安全和质量的同学靠近观察。操作示范中,要随时介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2 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二)

【1】学习目标

学习刻线刀的几何角度、磨削方法

了解直线移距分度的方法

掌握圆周刻线的方法和步骤 【2】工作任务

正确刃磨刻线刀

配换齿轮的计算

圆柱刻线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观察操作时合理站位,既不影响示范操作,又要避开不安全的位置。

在实习场地分组完成以下操作 1.刃磨刻线刀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用废旧直柄立铣刀或键槽铣刀,在砂轮机上刃磨刻线刀。

提醒学生注意刃磨角度要正确,并且应及时冷却刀具,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刀具退火。

2.安装刻线刀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夹头安装到铣床主轴中,再将刻线刀安装到夹头中。

提醒学生注意,装刀时应使刻线刀的前刀面垂直于进给方向并将铣床主轴锁紧,且切断主轴电源。

3.安装、校正工件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分度头安装到铣床工作台上,装夹工件,并用百分表检测工件圆跳动。

4.对刀、刻线

提醒学生注意,夹紧工件时要适当用力,防止未夹紧或夹伤工件。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按划线调整横向工作台使刻线刀的刀尖对准工件上的中心线,调整铣床工作台,对刀,上升工作台,试刻,并视线条清晰程度对刻线深度作适当的调器,检查所刻刻线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卸下工件,去毛刺。综合检查,并记录检测结果。

提醒学生注意,对刀和移距刻线时,注意做好刻线长度位置的标记,以防造成刻线错误。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机床、工具、夹具、附件、工件等擦拭干净,放在合适的位置。练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及时将加工情况填入学生指导用书的表5-2中。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2 在离合器上进行圆周刻线

(三)

【1】学习目标

学习刻线刀的几何角度、磨削方法

了解直线移距分度的方法

掌握圆周刻线的方法和步骤 【2】工作任务

正确刃磨刻线刀

配换齿轮的计算

圆柱刻线

二、讲授新课

分组练习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分组练习时,每组可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情况,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不畏惧、不蛮干,齐心合力完成好圆杜表面的刻线任务。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分度头及其安装校正、装夹工件、对中心、直线移距分度等知识点,操

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校正分度头、刃磨安装刻线刀、对刀、分度、移距、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简单分度法虽能解决大部分的分度问题,但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工件的等分数Z不能与40相约,且分度盘也没有相应的孔圈数,如61.63.101.127等。因此无法应用简单分度法进行分度,此时可采用差动分度法来解决。

差动分度法,就是用配换齿轮将分度头主轴和侧轴连接起来,并松开分度盘紧固螺钉,这样,当转动分度手柄时,分度盘被配换齿轮带动而转过一个角度。转过的角度与分度手柄的转向相同或相反,而实现差动分度。这样分度手柄的实际转数等于手柄相对分度盘的转数与分度盘转数之和。

差动分度的计算步骤

1.选取二个能用简单分度实现的假定等分数.。:且.,应与分度数z相接近。尽量选zo-,,这样可使分度盘与分度手柄转向相反,避免传动系统中的间隙影响分度精度。

2.计算分度手柄应相对分度盘而转的转数n,并确定所用的分度盘孔圈数。

n-4q0 zo 3.选择配换齿轮,按下式计算 _40(zo-z)22 24 ZO

配换齿轮应从备用齿轮中选取,并规定遇一z2 24百~6,以保证配换齿轮能相互啮合。

4.如上述计算中,在备用齿轮中选不到齿轮,则应另选之o重新计算。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3 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一)

【1】学习目标

了解牙嵌式离合器的种类、结构特征及技术要求

了解牙嵌式离合器的铣削方法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方法和加工步骤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检测方法 【2】工作任务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方法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检测方法

二、讲授新课

矩形体离合器。离合器是二种用二泛的机械零件它能够根据需要随时传递、切断运动和扭矩或变速换向。我们所用的铣床中有才嵌式离合器、电磁摩擦;主沿器种离合器。其中牙嵌式离合器的齿槽二般都在铣床上加工。由于牙嵌式离合器铣削时要求较高,因此要上学生认真学习离合器的铣削方法和技巧,完成本任务所加工的奇数的矩形离合器,为以后的学习和了一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任务引导

大家想一想根据你的观察,我们所用的×61

32、×5032等铣床上,各进给手柄上的离合器有何特点口它们属于何种牙嵌式离合器为什么。这些离合器,从圆周方向看.离合器的齿形是均匀分布的矩形从端面方向看,离合器的街形是均匀分布的梯形。由于牙嵌式离合器的齿形是按圆周齿形进行分类的,而它们的圆周齿形为矩形,所以属于矩形齿离合器。

二、知识讲解

1.牙嵌式离合器的结构特征和主要技术要求 应首先让学生明确牙嵌式离合器的工作方式、分类等知识。

牙嵌式离合器是用爪牙状零件组成嵌合副的离合器。它依靠齿牙的嵌人和脱开来传递或断开运动和扭矩。

牙嵌式离合器按其齿形可分为矩形齿、尖齿形齿、梯形齿和锯齿形齿等几种按轴向截面中齿高的变化又可分为等高齿离合器和收缩齿离合器两种。

牙嵌式离合器的结构特征

讲解时根据教材中的图5--20或实物模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

1)各齿的齿侧面都必须通过离合器的轴线或向轴线上一点收缩。

对于等高齿离合器,其齿顶面与槽底面平行。

3)对于收缩齿离合器,其齿顶和槽底的延长线及它们的对称中心线都汇交于轴上的

(2)牙嵌式离合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讲解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牙嵌式离合器的使用特点牙嵌式离合器一般都是成对使用的。

为准确啮合,获得二定的运动传递精度和可靠地传递转矩,两个相互配合的离合器必须同轴、齿形必须吻合,齿形角必须一致。

然后再根据使用特点,让学生明确牙嵌式离合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形准确。保证离合器的径向贴合、齿侧贴合良好、并保证一定的齿槽深度。

2)同轴精度高。保证离合器的啮合面积。

等分精度高。使离合器上所有的齿能够紧密贴合。 4)表面粗糙度值小。使齿侧表面贴合良好。 岗部强度高,街面耐磨性好。保证离合器的使用寿命讲解日,定要学各,未必都满足,能离器

2.牙嵌式离合器的铣削方法器的陨八讲解时首先明确,在铣冰二铣削,嵌式离合器时午发夹要求通常件被装史在分区头的叭自定心仕盘内件轴线r与分度头主轴轴线煎合铣削等离合器时分

直头主轴轴线与,作台台面垂直铣削收缩卤离合器时,分度头主轴轴线与作f,千,而应保然后让学生厂解,在铣床上铣削牙嵌式离合器时铣刀的选择方法铣刀主要

根据齿槽形状选择·铣削矩形齿离合器选用三面刃铣刀或立铣刀铣削尖齿离合器选用对称双角铣刀铣削锯齿离合器选用中一角铣刀铣削梯形收缩卤离合器选用梯形槽成形铣刀;铣削梯形等高齿离合器则选用丁面刃铣刀按要求改制的专用铣刀。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3 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二)

【1】学习目标

了解牙嵌式离合器的种类、结构特征及技术要求

了解牙嵌式离合器的铣削方法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方法和加工步骤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检测方法 【2】工作任务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方法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检测方法

二、讲授新课

还要让学生了解,铣刀规格需要根据牙嵌式离合器的齿槽尺寸具体选择、

建议:观看有关铣削矛嵌式离合器的视频资料。 此时应注意结合补充材料内容使学生能对工件进行正确的装束、对刀、调整、

工矩形齿离合器·保证其加工质量。

三、实践操作

在观看铣削牙嵌式离合器的相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老师用分度头装夹工件,进行奇数齿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实践操作演示,并讲解操作要点。若学生人数较多、可分组进行示范,或让各组组长、负责安全和质量的同学靠近观察。操作示范中,要随时介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操作时合理站位,既不影响示范操作,又要避开不安全的位置。

在实习场地分组完成以下操作 1.选择、安装铣刀

要求学生根据工件尺寸,计算铣削用三面刃盘铣刀的宽度和直径。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三面刃盘铣刀安装在铣床主轴中、调整铣床主轴转速至所选转速,工作台进给量至所选数值。

2.装夹、校正工件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将分度头安装在工作台台面上,并调整分度头主轴使其轴线与要求学生将工件划出中心线后,安装在分度头三爪自定心卡盘中并夹紧、用百分表俭工件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使其符合要求。

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按划线或侧面擦刀对刀法,使三面刃铣刀的一似刃通过要求学生调整铣床工作台,端面对刀·检查分度头主轴r,作台横向升降是占紧后

铣削时,要求学生每次走刀二定要通过整个工件端面、这是由于所铣削力奇数卤离合器,由其自身的铣削特点所决定的部。

测量所加度盘二没有的孔圈·只能采用近似分度的方法进行分度,此时可选取3了的孔罔作为分度然后加注切削液·纵向进给切削,分度、锁紧、走刀,完成各齿侧间隙的铣削。铣削结束后,停车、退刀,检查所铣离合器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卸下工件去毛虬综合检查离合器尺寸、贴合齿数、贴合面积等、并记录检测结果。

操作完成亏,要求学生将机床、工具、夹具、附件、工件等擦拭干净,放在合适的位置。

练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 注意

分组练习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分组练习时,每组可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情况,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不畏惧、不蛮干,齐心合力完成好奇数齿离合器的铣削任务。

三、归纳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键槽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铣刀、对刀、校正、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

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

预习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一、课程导入:

1、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铣削矩形齿牙嵌式离合器》

任务3 铣削矩形齿离合器

(三)

【1】学习目标

了解牙嵌式离合器的种类、结构特征及技术要求

了解牙嵌式离合器的铣削方法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方法和加工步骤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检测方法 【2】工作任务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方法

掌握矩形齿离合器的检测方法

二、讲授新课

四、任务小结

根据讲课和练习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对铣刀的选择、分度头及其安装校正、装夹工件、对中心、铣削离合器及齿侧间隙等知识点,操作练习中,变速、调整机床、安装校正分度头、安装铣刀、校正、对刀、合理加工及检测、安全和文明生产等能力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加工工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高中设计工艺教案模板下载.doc》
高中设计工艺教案模板下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