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案模板下载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本章是全书的总领,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和特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

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的艺术,取调查或试验的数值称为统计数据。

(一)统计

统计的涵义: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活动过程。是人们从数据方面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和结果。因此,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获取数据和得出结论,来向人们提供信息。统计信息是统计数据加工的结果。

例如,学习委员在期末考试后,都要统计全班考试人数、各科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这些数字就是来自调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论科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它源于实践、升华实践、指导实践,从而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严谨、标准和规范。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研究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调查或试验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作出统计上的解释。

由于统计定量研究具有客观、精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统计研究。

例如,政府要治理国家、作出决策、执行计划、检查监督、宏观调控等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企业要开发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资金运用、投资评估等都需要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的支持;药剂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新医药疗效的显著性检验;工程技术人员应用统计方法测定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天文学家以统计方法为基础预测星体未来的位置;生物学应用统计方法安排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生命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基因工程等等。

虽然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不同领域,存在千差万别,但所根据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是相通的。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性

人们说“统计的语言是数据”指的就是统计的数量性。而统计数据来源于调查或试验,因此统计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有时空条件的量。

(二)总体性

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说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数量事实进行大量观察与综合分析,得出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例如,政府进行决策,就需要进行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居民家庭,而是要反映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部门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等。客观事物的个别现象常常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总体现象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有助于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变异性

客观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构成总体的个体是互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统计称作变异。它有时间上的变异和空间上的变异,有变异才有必要去统计。

例如,一个商店的销售额在时间上每日数额有差异,每个柜台组之间数额有差异。因此,每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日每组都要统计销售额。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

四、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研究着眼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用的基本方法都与总体数量性有关,这些基本方法是:

(一)大量观察法

统计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并且无法重复实验,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上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要研究这种关系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而必须到社会经济的现实中去做调查、观测,即采用大量观察的方法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观测,来进行综合研究。

因此,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要从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都是大量观察法的具体应用。

(二)统计分组法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被研究总体内在特点,按照所确定的分类或分组标准,将被研究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类别或组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国民经济分为一产、二产、三产业;按行业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按核算方法分为货物与服务等等。

一个统计总体是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体,统计分组就是对这三种性质的综合分析。

(三)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是指,统计绝对数、统计相对数和统计平均数。综合指标法是指将这三种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统计基本方法。

例如,某班学生人数40人,统计期末考试总成绩 3200分,这是统计绝对数;平均成绩80分,这是统计平均数;及格率96%,优秀率25%,这是统计相对数。他们综合说明该班统计科的学习情况。

(四)统计模型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应用数学方程式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在第六章与第七章中具体介绍。

(五)统计推断法

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进行概括的推理方法,逻辑上称为归纳法。常常存在这种情况;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部分或有限的单位,而所需要判断的总体范围却是大量的,甚至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根据部分数据资料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部分数据判断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归纳推断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将在第四章中具体介绍。

本节小结

1.统计是指实践活动过程,统计学是指活动过程的理论指导。

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统计是从总体上来研究大量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就是说,统计是从对个体单位的观察人手最终得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统计资料。因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统计专业术语: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体系等等。这些专业术语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具体量化。要求大家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现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是人,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件或现象等。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同质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在某些点是具有共性。

2.大量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数目要足够多,足够多是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

3.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是指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属性上的差异与数量上的差异。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表明总体单位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标志;表明总体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指标。

(一)统计标志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的名称。

2.标志的种类

3.标志的表现

是指在标志名称的后面所列示出来的属性或数量。

例如,“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汉、回、蒙、藏、…,为品质标志的表现;“年龄”是数量标志名称,16岁、17岁、18岁、…,为数量标志的表现。

(二)统计指标

1.指标的概念

表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称为指标。

例如,某班某期末学生40名,期末平均成绩80分,优秀率30%,及格率98%。它包括;时间限制、空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具体数值六个要素。

2.指标的种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它有两种形式:

1.各指间的关系可以用算术式表达。

如:

销售额 = 销售价格 × 销售量

总产值 = 生产价格 × 产量

; 总成本 = 单位成本 × 产量

2.各指标间关系无法用算术式表达,只能用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关系表示。如,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是由货物与服务众多指标构成,企业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多项相关指标构成。

四、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二)联系

五、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标志在各单位身上的具体表现互有差别;指标在不同时空上数值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二)变量

数量标志或统计指标的不同取值,统计上称为变量。也就是说标志或指标会出现不同值,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不同的值。因此,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名称称为变量,其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三)变量的种类

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变量

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的变量

六、统计数据的量化尺度

在统计研究中,量化通常是指概念的操作化或概念的运算化。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即它是取自调查或试验的值。因此,统计数据按照量化尺度的不同通常可分为:

(一)测量值数据,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

(二)计数值数据,用清点方法获得的数据

(三)排序数据,用排列顺序方法得到的数据

(四)分类数据,用划分类别方法得到的数据

七、本节小结

(一)总体与指标的关系

(二)总体单位与标志之间的关系

(三)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统计标志四者的关系:

推荐第2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并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够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统计方法中提炼出方块统计图,并且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题插图:

小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鹅.小鸡.小鸭。) 师:小红刚拿着食物过来,小动物们就都跑过来了,这么多小动物挤在一起有点乱,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分别养多少只?(分一分、排一排或数一数)(指名学生上来将动物头像分类整理)你觉得他摆的怎样?有没有摆得不一样的?

2.比一比:现在摆好的图与刚才的画面比一比,哪幅能更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分别有多少只?

3.小结结题: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知道了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要学的统计,我们排出的这幅图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

二、学习方块统计图

1.提问:如果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这幅统计图在很短时间内画到纸上吗,你感觉怎样?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

师:人们通常用方块来表示的,如果用一个正方形表示一个小动物,那么这些鸡、鸭、鹅的只数该怎样画呢?(课件展示) 3.观察画出的统计图,每个方块代表几只?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4.比较一下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统计图,一个用图像表示,一个用方块表示)

5.填写统计表并与统计图进行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分组活动

1.结合情境,布置任务。

少年宫在假期里有四个兴趣班,以丰富小朋友们的假期生活,有哪四个兴趣班呢?(出示四个小朋友的图。)

请大家在自己所在小组内进行统计、调查,看一看每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情况。

2.介绍方法。

将自己调查的情况,用画√的方式,逐个记录在第91页的表格里。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调查的情况。

4、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颜色涂方格,完成统计图。

5.提问:看着自己绘制的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哪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最多?你建议哪个兴趣班应多开展活动?为什么?

6、老师这里有全年级的统计表,人数很多怎么办?

介绍:数字都是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方块代表10个,在旁边注明,这样就方便了。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统计的结果?你利用 这种方法,最想去统计什么问题?

推荐第3篇:统计教案

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请看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集体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1) 独立填写。(2) 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

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课本 122 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 学生独立解答。

(2)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四、总结回顾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推荐第4篇:统计教案

统计

任课教师:欧智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

课件,小动物头像,各种颜色的卡纸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刚才欧老师听了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现在,欧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放一首歌,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歌?(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 生:生日快乐 小朋友们都知道。那么,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就有一位要过生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它就是森林里的小象。小象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都来向它表示祝贺。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吗? 生:谁来给它过生日?

它过几岁生日? 送给小象什么生日礼物?

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么多,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谁来给小象过生日了?(课件出示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1、来了好多客人,小象都数不过来了,所以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登记一下,怎么登记呢?

把小动物分分类,哪些是一类呢?

生:小狗是一类,小猪是一类,小猴是一类。

欧老师要请2位小朋友上来,按刚刚我们说的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来摆一摆。

黑板上摆的这些,你们能清楚的知道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吗?谁来说一说?

生:小狗来了4只,小猴来了5只,小猪来了3只。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小动物来了几只?还要数一数。

看到这幅图,小朋友们知道了来小象家哪种动物最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比小猪多1只? 生:小猪最少。

小猴最多。 小狗比小猪多1只。 看到这些,你还想说什么? 生:小猴比小猪多2只。

小猴比小狗多1只。

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都是通过我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到的。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叫统计(板书“统计”)。

2、小动物们来给小象过生日,还带来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小象。你们能把这些鲜花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呢? 生:按颜色整理。 这些鲜花有哪些颜色呢?

生:有4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粉色。

现在,欧老师给小朋友们发一些学具,同座位的小朋友一组,用手中的学具把小象收到的鲜花按颜色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然后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欧老师看哪组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准备好了吗?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举手。

(老师收几份贴至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哪组排得是正确的。 我们再一起来看书上涂得怎么样了,填完了吗?

3、认识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第93页的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条形统计图”。我们看到这个条形统计图来说一说: (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 红花比蓝花多(

)盆。

三、拓展延伸

小动物们给小象带来了礼物,小象也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来招待它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小象准备了一些什么好吃的? (课件出示水果) 生:苹果,梨子,香蕉。

谁能帮小象统计统计这里到底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子,多少个香蕉,多少个香蕉呢?

哦,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象吧!请小朋友们把这张纸拿出来,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再填一填。看谁涂得最好,填得最棒?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第92页。

推荐第5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准备:

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1 / 4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

2 / 4 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

3 / 4 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自主练习3题。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4 / 4

推荐第6篇:二年级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 计》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周末,欣欣到乡下的奶奶家去玩。奶奶家种了好多蔬菜,还养了很多小鸡、小鸭、小鹅。她很懂事,星期天一大早就起来帮奶奶去给它们喂早饭。我们也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故事动画)

师:小家伙们都往前挤,想看看今天吃啥好吃的,可乱了。小朋友们,你们用什么方法让欣欣很清楚地看出奶奶家养了多少只小鸡、小鸭、小鹅吗?

生:小鸡、小鸭、小鹅分开站(或小鸡一堆、小鸭一堆。。。)

生:把它们分开后排排队

师 : 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把这些小动物排排队,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指名,排出象形统计图)

师:现在摆好的图和刚才的画面比一比,哪一幅能更清楚呢? 生:摆好的图

师:现在,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 生:(鸡6只,鸭4只,鹅3只)

4、小结揭题:

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知道了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以前学的统计,我们排出的这幅图就是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统计)

三、学习新知

师:如果老师要小朋友们把这幅统计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画在作业纸上,你们觉得有困难吗? 生:(有,画不像)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呢?你打算用什么来代替小鸡、小鸭、小鹅的画像呢?(学生思考片刻) 请同学们用你们想到的好办法在作业纸上记下来。(学生用笔记录,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呢?有层次的出示学生的作业(从不规范的到规范),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代替动物的头像,并且为了清楚的知道统计的对象,应该在下面写上名字。最后让学生知道,不光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2、师: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老师介绍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他们是用方块来表示的。(课件出示空的方块图)

3、师:每个小方块表示一只小动物,那么要用几个方块来表示鹅的只数呢?(3个)(演示)

师:你能说说老师刚才是按什么顺序涂的吗?每个小方块表示几只小动物呢?

生:从下往上涂,每个小方块表示1只小动物。 师:那你能试着用涂色的方法来表示鸭和鸡的只数吗?请小朋友们完成作业纸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小鸭你涂了几个方块,小鹅呢?(指名回答)是不是跟大屏幕上一样呢?

师:现在大屏幕上和黑板上有两个统计图,一张用图像表示,一张用方块表示,哪个统计图比较方便呢? 生:方块比较方便

师:这个小方块还真厉害,能表示1只鸡,能代表1只鸭,也能表示1只鹅。有几只,我们就画几个方块。方块统计图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动物可以用图像表示,也可以用汉字表示。 (课件出示横图,让学生了解)

三、游戏。

师: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我们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来PK一下,谁愿意做代表呢? 请一位小朋友当裁判,看看每轮是男生胜还是女生胜,把结果大声的说出来,其余小朋友做小小记录员,用打“ ”的方法把游戏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我们用10局来定胜负。开始游戏。 学生游戏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记录表上男生是几个( )吗?女生呢? 生答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完成这张方块统计图吗? (学生完成统计图)

交流。(从这张统计图里,你看出了什么?游戏的结果怎么样?)

四、练习。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游戏,那么,在课间你们除了玩游戏,一定很喜欢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1、学校将要开设四个兴趣小组,科技组、唱歌组、美术组和舞蹈组,每人只可以参加一项活动,你最想参加哪一项呢?(打开书97页)

2、提要求:请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先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然后每个小朋友根据你们组的调查表完成方块统计图。(学生分小组活动)

3、集体交流:你们组统计的结果怎样呢?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组一共有 人,参加 组有 人,……)

适时提问:想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最多?你想建议学校多开展哪些活动?

五、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一个方块可以用来表示任何一个你想统计的东西,我们制作统计图时就更加简便了。

推荐第7篇:统计精品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 页,根据上面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完成下面两幅统计图吧。

学生开始完成书本两幅单式统计图。 2.自主探究。

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同学们根据这两幅统计图你获得那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1985年是城镇的人数为30万,乡村人口为23万。 生2:我知道了1990年的城镇人口为32万人,乡村的人口为22万人。 ………

师: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能不能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可以)同桌讨论讨论,怎样合并?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预设:少图例,请大家看看这张统计图,直条画反:确定左侧都是城镇人口,右侧都是乡村人口。条形上要标明数据。美观:用直尺,图案要美观)

(2)对照着一组画得好的,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两位同学把黑板上的也合并成一个复式的。

修改后反馈:修改完了吗?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标题?有没有图例?是否标名人数?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图标,并请生思考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为什么要加图例?

教师小结: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至少是两种事物,图例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种事物。 (3)师生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师:那么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教师小结:联系: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看起来形象、直观。

区别: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右上角有图标, 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于比较两个数

量,可以清楚两数的相差,单式

统计图用于一个数量的变化。 (5)分析比与较

1.你现在对比一下两个地方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1).师:真正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我们每个同学都在锻炼,许多奥运健儿为了奥运会也在刻苦训练,那么精彩的奥运动会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博,取得了51枚金牌。已经超过了体育强国美国。我们就以中国、美国近三年的奥运金牌数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回小小统计师。(课件出示)

(2).画完后,学生评议,小组内选出最佳统计员(评选标准:准确、美观)

(3).我们看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什么信息?结合表中的数据预测一下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数。(小组先说一说) 2.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3.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四、小结

教师:今天傍晚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若问你,你今天数学课上有什么收获你会怎么回答他们啊?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相应的一页。 板书: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区别: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右上角有图标, 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于比较两个数

量,可以清楚两数的相差,单式

统计图用于一个数量的变化。

推荐第8篇:分类统计教案

《亲近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93~95页。 [教材简析]

本课的素材选取生动有趣,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了游泳、拾贝壳等海边孩子所熟悉的素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3、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些什么呢? 师:你们这么喜欢大海,现在让我们在一起到大海边去游玩,好吗?(课件)

师:我们来到了大海边,快来说说你在大海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仔细观察。)

活动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师:小眼睛真明亮,观察真仔细,能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生: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一共有多少只船?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来!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 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

生:可以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 师:你们把游泳的人分成男女两类,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就知道海面上游泳的有多少人了„.(同学们,他们想的这个办法怎样?

师: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善于动脑筋,老师送你们一份小礼物。 师:其他小组也有其他的好办法? (可以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数。)

师: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人分类数一数,再把数的结果加起来,得出的就是海面上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也是一个好办法。你们真的好棒!老师都没有你们这么棒!也送你们组一份小礼物!还有别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方法。例如:大人、小孩;带游泳圈和不带游泳圈的)

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男女、泳帽、大人小孩、泳圈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得好办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那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们统计的结果? 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数的结果呢?指电脑数一数看对不对。

你们小组数的真仔细,老师送你们一份礼物,其他小组也是和他们一样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数的结果如何?(看课件数)他们数的正确吗?你们真棒!数的很仔细。送你们一份礼物。

师:同学们可真棒,以这么多不同的标准将海里正在游泳的人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并一起完成了统计表。

现在看这个统计表(大人小孩),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我们再来看上一个统计表,戴泳帽和不戴泳帽的,你知道了什么? 男女的呢?你知道了什么?

现在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统计表,小眼睛仔细看,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哇!你们有这么重大的发现,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也送你们一份礼物。(分类不同合计一样,说得真好,他们得分类不同,但合计是一样的都是21,21就是表示游泳的人数。)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知道要想求“海面上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板书)可以先把游泳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数一数再完成统计表,在统计表中还能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类统计!(板书:分类统计)

活动三:在情境中,巩固学习

1、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想不想继续?(想) 师:我们看第二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船?”

你们能用我们刚才学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算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吗?可以怎样进行分类统计?告诉我好吗?这样吧,你们先小组商量商量,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把你们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作为礼物送给我好吗?

2、学生用事实物投影演示送给老师的礼物并说出从统计表中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借机送贝壳)注意学生说结果要和全班同学对照看正不正确(还有谁也是用这种方法分类的?你的结果是多少?你的?一样吗?)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哪些方法对一共有多少只船进行分类统计的啊?)种类、颜色,分类方法不同,但他们的合计是一样的,对吗?

3、这个问题又解决了,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张统计表,能自己完成吗?好开始!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结果是多少?(多媒体展示)

活动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师:咦?今天,来了多少位同学?谁能用我们今天刚学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算出有多少位同学? (可以按小组分每组6人,共6组。)

师:你很用心,还运用到了我们刚学到的乘法的知识。 (分男女)

师:分男女进行统计?不错!小朋友们可真厉害!

活动五: 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得了不少的小礼物,哪个小组得的最多呢?赶快我们统计一下,比一比谁最多。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动手操作。

你们组按什么分?(大小)得了多少个?你们组得了多少个?按什么分得?

哪些组是按大小分得?多少分?哪些组是按颜色分得?多少分?看来你们小组最榜,得到的小礼物最多。

活动五:课后总结 师:老师送你的礼物喜欢吗?

师: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恭喜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回家后把你的收获展示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吗?并且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对你喜欢的一项内容进行统计,下节课进行交流好吗?

推荐第9篇:统计参赛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

《统计》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上过两次《统计》公开课,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在两次公开课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境与教学效果认真整理而成。第一次教学时按照教材结构,按部就班进行,效果不是很显著,第二次教学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譬如,在例题教学完毕后,学生已初步明白各种记录方法的优劣之处,及时让学生统计不同颜色的图形各有多少个,亲历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数据,体会方法优化的妙处,效果显著。练习题只用了第一题,然后通过播放一则校门口车辆通行的视频,使其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分别有多少,使课堂“动”起来,体会统计的作用,懂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课题】

《统

计》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学习过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就是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这种方法适于收集确定性事件中的数据。本单元学习的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的是随机性事件中的数据。例如,统计1分钟之内从学校门口驶过的货车、大客车、小轿车的数量。由于随机性事件一般不宜搬入课堂,所以教材以统计盒子里的三种形状的学具各有多少个为素材,本来最简单的方法是倒出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而现在为在小组内组长随意一个一个地拿出学具,报名称,让其他学生作记录,把确定性事件当随机性事件处理。

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记录,然后交流记录方法,讨论哪种方法记录得既清楚又方便。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经历记录过程,优化记录方法的过程才是真正学习数学的过程。

做练习时要突出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但也存在以前的统计方法,这就要求小朋友们能灵活选择方法。如抛花片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统计的本领。此外,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统计的素材,比如,统计校门

口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统计全班自评得星情况等,都能将统计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板书好课题:统计)

小朋友们,刚才短片中那位著名的魔术大师是谁呢?(刘谦)你想不想学刘谦叔叔的本领啊?能看懂魔术的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想学会魔术,那更得要“眼疾手快”。今天,我们就用一节数学课,训练这两项本领,乐意跟我学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魔力的“统计”游戏中吧。

二、研讨探究。

1.师:这是我的道具——图形百宝盒,猜猜里面装着哪些形状的

图形纸片呢?马上,我让它们一个一个跳出来和你们见面,在它们跳出来的时候,你们要一边看,一边数,最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图形?每一种形状的图形分别有几个?准备好了吗?(活动中)

2.师: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图形?分别有多少个?(疑惑中)找两位同学汇报一下,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是因为我拿的太快了?可是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变化就是这么快,你没有办法让它静止或放慢,比如:(视频播放车来车往的画面)

3.师:校门口车来车往,你不可能叫车停下来给我们数吧?那么面对变化中的事物,要想统计出它们的数量,只要动脑筋,办法总是有的嘛!如果我们再做一次统计图形的试验,你们有什么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图形的数量呢?互相交流一下。(交流中)

4.师:对啊,统计变化中的物体数量,有火眼金睛还不够,还要用笔记下来,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所以,我们要训练眼疾手快的本领。下面我们再试一下?(好)拿出桌上的白纸,准备好!(活动中)

4.师:这次成功了吗?谁愿意将你记录的方法展示给我们看?(实物投影仪上展出)有不一样的记录方法吗?

5.总结: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几种方法,哪一种更先进呢?第一种:拍照片法。发生什么就记下什么。第二种:分类排队法。第

三种:用画“√”的方法记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先进一些呢?为什么? 6.用画“√”的方法能够又好又快的记录事物发生的过程,值得我们去运用(板书)。记录是统计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是整理数据,大家数一数,你刚才记录下来的每一种图形各是多少个呢?汇报填入表中,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7.谈话:有没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下面的任务是统计这个百宝盒中各种颜色的图形分别有多少?我们先看一下有几种颜色。板书:红、黄、蓝。下面我们用画“√”的方法来记录红色的有多少?黄色有多少?蓝色有多少个?大家要在白纸上先画下这三种颜色的记录表。(活动中) 8.汇报填表。

9.总结:同学们已经用会用画符号的方法来统计变化中的事物有多少,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继续趁热打铁,在抛花片的游戏中强化我们的本领,好吗?看游戏要求。(练习第一题)

三、应用实践。

1.刚才我们看了一段校门口车来车往的视频,你觉得自己有本领统计出每种车的数量吗?那我们就去看一看。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记录表请打开,你们明白要统计的是哪些车了吗?谁来说一说。第一行是轿车,第二行是客车,第三行是电动车,这三种车比较常见。视频中还可能出现三轮车、自行车等其它车辆,我们都将它们放入第四行,明白了吗?这次,我想请一个有火眼金晴的小朋友上来报车的名字,比如看到客车,要大声的喊出来——客车,不能反应慢。谁行?有时候,还可能一下子窜出几辆相同的车,你就需要连续地喊:客车、客车、或者直接叫2辆客车,同学们听到喊2辆客车,要怎么记录?好的,可以开始了!(活动中) 2.整理数据填表。

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你们离魔术师的梦想已经走近了一步,继续加油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给自己打星星,一颗表示没学好,两颗表示学会了,三颗表示学得棒,你给自己打几颗星呢? 4.全班统计得星情况,制成统计表。

四、拓展延伸。

星期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你熟悉的路口,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

种车辆是分别是多少,再跟我们今天视频中统计的一分钟校门口过往车辆的数据比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请注意安全哟!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小朋友们经历了自己记录、择优方法、再作记录、互相挑战等学习过程,深刻体会到统计变化中物体数量的趣味性,把数学学活了。同时本节课,课前用刘谦大师的魔术做“引子”,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魔术中的要领与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引用它导入新课,很新颖,很活泼。同时,在同学们不明白例题中为什么不把图形倒出来数一数的困惑时,我设计了校门口一段车来车往的视频,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生活中有些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规律的,所以这段视频对新知的教学起到了一个助化剂的作用。这两段视频材料的引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呆板生硬,它是在现代化教学互联网条件下进行的尝试,取得预设的效果。

推荐第10篇:统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课题

第一节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概念

2、掌握统计的工作过程

3、掌握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统计的工作过程及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统计的工作过程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新年好!很高兴在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再次跟大家见面,这个学期,由我为大家教授《统计基础》这门课程,《统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希望同学们能认认真真的学好这门课,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要求:、

1 介绍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 2 说明考核该课程的办法 3 提出关关于上课的要求 4 关于做作业的要求

5 关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要求

新授:

一、统计和统计学

1、统计:

是指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

市场调查 数据录入 统计软甲分析 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 分析报告

2、统计学

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资料的科学,是我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活动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有: (1)数量性

指从数量上说明社会经济现象,这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首要特点。 (2)总体性

统计研究的是大量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 (3)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的数量,都是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不是抽象的量。 (4)社会性

指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是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统计认识的客体是社会经济现象,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

(一)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计划安排。

2、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方案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过程。

3、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的目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组、加工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4、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对经过系统化和条理化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各项综合指标,并利用各种分析方法,揭示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联系,阐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并根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的过程。

5、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即:质——量——质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指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就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以达到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 。

2.统计分组法

根据现象总体的特点及统计研究的目的,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即不同的组),把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而各组内部各单位的性质基本相同,这就是统计分组法。例如,要考察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及亏损额,可以选择“盈亏状况”为标准进行分组,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3.综合指标法

将大量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汇总,就可以得到反映现象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叫综合指标法。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4.统计推断法

统计推断法是根据样本资料,按一定的置信度,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推断法广泛用于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和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补充:(根据实际情况来讲) 5.抽样推断法

抽样推断法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出的样本数据,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6.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测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存在性及其强度,并据此进行预测和控制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

小结:本节主要讲:

1、统计与统计学的概念

2、统计活动

3、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作业:简答题:

1、统计与统计学的概念

2、

3、统计的工作过程

课题: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统计标志和指标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3、理解统计指标体系

4、掌握变异与变量

教学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标志语指标、变异与变量

教学难点:

统计指标体系、变异与变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复习提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新授: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统计总体

1、概念: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例如,我们要研究全国城镇居民的收支情况,就要以全国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总体。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1)同质性: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就是这个共同性质使这些个体结合成一个整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 (2)大量性:指统计总体应包括足够多的单位数。这样才能综合计算出统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才能反映出统计总体的规律性。

(3)差异性:指构成统计总体的许多个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必定存在差异性,是非同质的。

3、分类:

(1)有限总体:总体范围和总体单位的数目都能明确确定,并且总体单位数目有限,能够准确计算出总数。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品种等 (2)无限总体:总体范围不能明确确定或总体单位数目无限的.如:气象总体;宇宙总体等

(二)总体单位

1、概念: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过程等非实物单位。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1.统计标志

(1)概念: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统计标志。

(2)分类:统计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明事物的属性特征,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标志。例如,性别。

数量标志:表明事物的数量特征,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例如,年龄。 标志还可按变异情况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补充:按是否可变分为:

不变标志:凡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的,这种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可变标志:凡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的具体表现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这种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 2.统计指标

(1)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由可变的数量标志经过统计调查进一步加工、汇总、综合而成。

(2)要素:统计指标一般有5个构成要素,即指标所属的时间、空间,还有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

(3)分类:按反映现象的内容不同分类: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等。

质量指标:是指用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表明对比关系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成绩、人口出生率等。

3、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a、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量来表示的。

(2)联系:

a、统计指标是建立在相应的总体单位及其标志值的基础上的,它们是相应的各个总体单位及其数量标志值的汇总与综合;

b、由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会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指标与标志也就随之不同。

C、统计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统计指标则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他们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

三、统计指标体系

1、概念: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统计指标体系的两种形式:

(1)各个指标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

如:总产值=产量×单价 (2)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

如: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包括: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

四、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1、概念: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如:男、女

2、分类

(1)品质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具体表现不同。如企业有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组织形式上的差别。 (2)数量变异:数量标志在总体各单位表现的差异。如企业在利润上有高低差别。 (二)变量

1、概念: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叫做变量值

2、分类:

(1)按数据的连续性不同分类:

连续型变量:指统计在描述其对象基本特征时,某一变量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可取无限多个数值的变量。如,身高。

离散型变量:指统计在描述其对象基本特征时,某一变量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可以按一定顺序一一列出变量值的变量。如,职工人数。 (2)按性质不同分为:

确定性变量:指变量值受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变动方向明确,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随机变量:指变量值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气变动方向呈现偶然性。

小结:本节主要讲统计学中的常用的基本概念:

统计总体与统计单位;统计标志与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 变量与变异

作业:第一章的练习册

第11篇:统计1教案

第八单元 统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统计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村长请老师到羊村做客,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你们愿意吗? 师:村长给咱们准备了六辆车,咱们第一组坐1号车,第二组坐2号车……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每辆车任命两名小组长——男女生各一名(请每组的第

一、二名同学担任组长)。

师:老师想知道每辆车上各有几名男同学、几名女同学,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

(引出单式统计表)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制作单式统计表

师:那我们先来统计男生的情况,每组的男生小组长注意了:数清楚自己的男生组员人数。数好了就起立,等所有的小组长都数好了,一个一个的告诉老师。 (填写统计表)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谁有问题要问吗?

师:现在我们来统计女生的情况,还是跟刚才一样,请组长来收集数据。 2.探究复式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到各辆车上有几名男同学,这张统计了各辆车上有几名女同学。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上车了,老师需要知道各辆车上一共有几名同学。1号车上一共有几名同学?……

(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看来两张表比起来有点不方便,为了方便比较,怎样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表呢?同学们可以试着在纸上画一画。观察两张统计表,它们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新表看上去特别简洁。咱们来一起把数据填到新的表格中吧。

3.比较两种表: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信息。

4.观察表格,你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写在横线上,让同桌来回答。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师:喜羊羊和村长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喜羊羊:苹果3个、香蕉6个、铅笔5支、橡皮10块、巧克力4块、棒棒糖5支;慢羊羊:苹果4个、橙子4个、铅笔2支、橡皮5块、尺子3把、巧克力10块)

师:分别统计喜羊羊和村长给大家准备的礼物。四人小组合作,在动手之前,先想一想,如何合作,会使你们组完成得最快,最好。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师:咱们在班里做个小调查,看看大家都喜欢吃什么。 在你最喜欢的蔬菜名称下面画√

师:老师来读每个人喜欢的蔬菜,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看谁的方法即准确又方便。

第12篇:统计平均数教案

“统计—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2.学会用移多补少法和先合后分法求平均数,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3.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4.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块贴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PPT呈现图片)

这里有几个同学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套的怎么样好不好 ?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呈现套圈成绩的统计图

师: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15个圈。这张图表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老师现在要选择套的比较准的那一队去参加总决赛,可是老师不知道应该是选男生队还是女生队,你们能帮帮老师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生: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那是不是应该选套的总数多的那一队呢?(„„)这样是不是对男生队不公平呢,男生只有四个人,而女生有五个人。那是不是最高分在哪一队就要选哪一队呢?(„„)可是,最低分也在女生对呀。老师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做出公平的选择了,看来呀,我们要找一位新的朋友来帮忙了,那就是“平均数”。(板书课题“统计—平均数”)

2.引入平均数,移多补少法

1 师:同学们看,老师刚刚在黑板上贴了四组小方块,分别是2块、6块、5块、7块,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变个魔术,使得每组的小方块一样多。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老师请同学来给大家变一变。 生:„„

(让学生上黑板移一移,使四个同学的一样多,并说说自己移动的想法,过程,其他同学也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出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师:总结学生的想法、观点,得到平均数的概念“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经过移多补少,使得每组的数都相等,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结合例题介绍概念,要求学生气度概念。 生:(齐读概念)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是平均数,想想刚刚移多补少的过程,看看自己记住了没有。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平均数,那么“移多补少”法能不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呢?假如老师要知道两位同学的平均身高能不能运用“移多补少”法呀? 生:

师:看来呀我们的寻找一种新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了。回到刚刚分方块的问题,引导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多少块方块”“有几个同学”“最终平均每组有几块方块”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计算关系。

生:(4×5=20„„)

师:哦,一共有20块方块,要平均分成四组,那么每组可以得到20÷4=5(块)(PPT呈现)

师:应到学生总结说出新方法“先合后分”。(板书“先合后分”) 生:(闭上眼睛回忆刚刚“先合后分”法)

4、探究发现平均数范围

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均数与原来四个数的大小关系 生:(各抒己见)

师:给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总结假如小于等于2,那么四组总共不可能有20块,假如大于等于7,四组总块数肯定不止20块,得出“最小值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 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套圈的问题,先估一估两队平均数的范围。 生:

师:先运用“移多补少法”,再运用“先合后分法”求两队的平均数。 生:书本练习,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一练

师:评讲。验证最终的平均数是不是在刚刚估计的范围内。

师:现在我们知道该选择哪一队了吧(男生),因为他们的平均得分较高,套的比较准。 师:同学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哪种运用范围更广? 生:

师: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先合后分”法可以再更多的地方进行运算,而 “移多补少”法,在数字较小,较直观具体的题目中使用比较好。

(三)知识运用,巩固练习(PPT呈现) 想一想:

1、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

(1)那么三年级小明的身高有可能是120厘米吗?

(2)小刚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他有可能是三年级的学生吗? 师:同学们先好好想一想,然后老师请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

师:评价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数的运用吗?谁来给我们说一说? 生:

师:很好,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数的知识,同学们在课后做一些关于平均数的记录。(旨在加强平均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算一算: 1.想想做做1 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2.想想做做2 老师:要求的是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那你能估计一下平均长度在什么范围之间呢? 那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你得到的结果和你估计的结果是否符合。

3 生:

3、给出三组数据让学生直接算平均数。(PPT呈现)

(旨在考查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运用) 考一考:

师:舞蹈演员得分:95 92 98 93 84 99 97,求最终得分。 生:

师:讲解评析,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运用的特殊情况。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首先平均数是什么?求平均数有哪两种方法?平均数的范围是什么?很好,看来同学们上课都听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要充分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有所用。

五、布置作业,强化学习

数学书第94页,想想做做的

3、4两题。

六、板书设计

统计—平均数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最小值

教学反思:这节课关于平均数的教学,涉及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计算两个方面,下面是我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在呈现了套圈游戏,并提出问题后,我没有直接用这道题来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而是利用在黑板上贴的方块。一方面,我认为直接运用书上的统计图来让学生移一移、补一补不够直观贴切,比较难,另一方面,我认为让学生来移动黑板上的方块是比较简单易操作,切直观形象的,其他的学生也可观察到具体的操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什么是移多补少、怎样移多不少。当然内容的衔接、切入上可能显得较为仓促、突兀,有待改进。

在学生学会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两种方法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套圈的问题,我是认为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当然在学生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后,我没有引导学生去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是我在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疏漏。因为,两者的比较是必要的,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特点、优点,便于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选择较合适的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4 想一想这部分的题目在教学过后,回过头来看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问题提的不是特别清楚,可能在抛出问题后,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再者,作为第一层次的练习,可能题目偏多偏难。应该减少题目的量,可以仅仅选择第一个问题,将这个问题具体化、深入化。(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1)那么三年级小明的身高有可能是120厘米吗?(2)小刚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他有可能是三年级的学生吗?)这样的话,问题就变得清晰,学生就能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

说一说,课堂总结这两块内容我在课件上都没有给予呈现,而是采用口头阐述的形式,其实,若是在课件上直接呈现出来,然后再在课堂上讲一遍,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呈现之后再讲一遍学生不仅看了一遍,听了一遍,还可以凭借着课件思考一遍,而说一遍学生可能就是仅仅听了一遍。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反思,今后的教学中必将加以注意,努力克服这些问题,不断取得教学上的进步。

第13篇:《简单的统计》教案

大二班《简单的统计》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统计图来记录物品的数量,初步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应运。

2.锻炼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电器数量统计图;3种不同的图书若干。 学具:不同颜色的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网小鱼。一部分幼儿站成圆形作鱼网,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小鱼”一边唱歌,一边在“鱼网”里钻出、钻进。歌声停,扮演鱼网的幼儿手拉手,“小鱼”则停止钻出、钻进。然后数一数:一共“网”了多少鱼。游戏可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①了解统计图。

小小设计师。上次活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将教室里的电器进行了分类,并用表格记录了数量。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吧。

师出示统计电器数量的统计图。

问:谁能一眼看出哪种电器最多,哪种电器最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

1 ②幼儿尝试用统计图来统计。

师出示三种不同种类的图书。请幼儿将图书分类,再设计图书的分类标记,最后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3.分组活动。

师: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统计图,一起来设计吧。 第一组:雪花片统计图。用统计图统计不同颜色的雪花片的数量。 第二组:豆类统计图。

第三组:花朵统计图。做《操作册》第6册第41页的活动“美丽的花园”。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第14篇:概率统计教案1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确定性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2.统计规律性: 在个别试验或观察中可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可以出现那样的结果,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所呈现出的固有规律性.3.随机现象: 在个别试验中其结果呈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页

共51页----- 出不确定性,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其结果又具有统计规律性的现象.§1.1 随机试验 1.随机试验: ①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②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③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页

共51页----- 果会出现.§1.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E的样本空间,记为S.2.随机试验E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例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①考察某一储蓄所一天内的储款户数.

S0 , 1 , 2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页

共51页----- ②10件产品中有3件是次品,每次从中任取一件(取后不放回),直到将3件次品都取出,记录抽取的次数.

S3 , 4 , 5 , 6 , 7 , 8 , 9 , 10.③在②中取后放回,记录抽取的次数.

S3 , 4 , 5 , .④一口袋中有5个红球、4个白球、3个蓝球,从中任取4个,观察它们具有哪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页

共51页----- 几种颜色.S={(红),(白),(红、白),(红、蓝),(白、蓝),(红、白、蓝)}.3.样本空间S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4.对于事件A,每次试验中,当且仅当这一子集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时称事件A发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5页

共51页----- 5.由一个样本点组成集合称为基本事件.6.在每次试验中总是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即样本空间S.7.在每次试验中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即空集.例2.抛掷两枚骰子,考察它们所出的点数.写出这一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及下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6页

共51页----- 随机事件.①“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为5”.②“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为2”.③“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为1”.④“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不超过12”.解: 对两枚骰子编号为

1、2.用(I , J)表示第1枚骰子出I点,第2枚骰子出J点.S={(1, 1),(1, 2),(1, 3),(1, 4),(1,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7页

共51页----- (1, 6),(2, 1),(2, 2),(2, 3),(2, 4),(2, 5),(2, 6),(3, 1),(3, 2),(3, 3),(3, 4),(3, 5),(3, 6),(4, 1),(4, 2),(4, 3),(4, 4),(4, 5),(4, 6),(5, 1),(5, 2)(5, 4),(5, 5),(5, 6),(6, 1),3),(6, 4),(6, 5),(6, 6)}.① {(1, 4),(2, 3),(3, 2),②{(1, 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8页

共51页-----

,(6, 2)(5, 3),,(6, (4, 1)}.

③Ø.④S.8.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①事件A发生必导致事件B发生,称事件B包含事件A,记为AB.②事件AB{xxA或xB}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和事件.当且仅当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AB发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9页

共51页----- k1Ak为n个事件A 1,A2,…,An的和事件.Ak为可列个事件A 1,A2,…的和事件.nk1③事件AB{xxA且xB}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积事件.当且仅当A与B同时发生时,事件AB发生.AB也记作AB.k1Ak为n个事件A 1,A2,…,An的积事件.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0页

共51页----- k1Ak为可列个事件A 1,A2,… 的积事件.AB{xxA且xB} ④事件

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差事件.当且仅当A发生、B不发生时,事件AB发生.⑤若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即事件A与事件B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1页

共51页----- 能同时发生.⑥若ABS且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逆事件,或互为对立事件.即对每次试验,事件A与事件B中必有一个发生,且仅有一个发生.A的对立事件记为A,即ASA.9.事件的运算定律: ①交换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2页

共51页----- ABBA,ABBA.②结合律: A(BC)(AB)C, A(BC)(AB)C.③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④德∙摩根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3页

共51页----- ABB A,ABBA.§1.3 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次数nA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nA比值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记为fn(A).n2.频率的基本性质: ①0fn(A)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4页

共51页----- ②fn(S)1.③若A 1,A2,…,Ak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

.fn(AA)f(A)f(A)1kn1nk3.当重复试验的次数n逐渐增大时,频率fn(A)呈现出稳定性,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这种统计规律性称为频率稳定性.

4.设E是随机试验,S是它的样本空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5页

共51页----- 对于E的每一事件A赋于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的概率,且关系p满足下列条件:

①非负性: p(A)0.

②规范性: p(S)1.

③可列可加性: 设A 1,A2,…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

P(A1A2)P(A1)P(A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6页

共51页----- 5.概率的性质: ①p()0.

②(有限可加性)设A 1,A2,…An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 P(AAn)P(A)P(An).1

1③若AB,则

P(BA)P(B)P(A),P(B)P(A).

④p(A)1p(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7页

共51页-----

⑤p(A)1.

⑥(加法公式) P(AB)P(A)P(B)P(AB), P(ABC)P(A)P(B)P(C) P(AB)P(AC)P(BC)P(ABC).§1.4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1.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8页

共51页----- ①试验的样本空间只包含有限个元素.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2.古典概型中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样本空间S{e1 , e2 ,  , en}, 事件A{ei , ei ,  , ei},

12kk

P(A).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19页

共51页----- 例1.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求一个出正面,一个出反面的概率.解: S={(正,正),(正,反),(反,正),(反,反)}.A={(正,反),(反,正)}.例2.抛掷两枚均匀的骰子,求点数之和不超过4的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0页

共51页-----

21p(A).42解:

S={(1,1),(1,2),(1,3),(1,4),(1,5),…,(6,6)}.A={(1,1),(1,2),(1,3),(2,1),(2,2),(3,1)}.

61p(A).366例3.从一批由45件正品,5件次品组成的产品中任取3件产品.求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1页

共51页-----

CC解: p(A)30.253.C50例4.袋中有5个白球3个黑球.从中按

15245下列方式取出3个球,分别求3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

①同时取.

②不放回,每次取一个.

③放回,每次取一个.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2页

共51页----- 解: ①p(A)C3053CC30.179.8②p(B)A35A30.179.

8③p(A)53830.244.例5.某班有23名同学,求至少有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 (假定1年为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3页

共51页-----

2365(23)!C493.解: p(A)230.(365)p(A)1p(A)0.507.

23365例6.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任取4张牌,求这4张牌花色各不相同的概率.

14(C13)解: p(A)40.105.

C52例7.甲项目和乙项目将按时完成的概率为0.75和0.90,甲、乙项目至少有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4页

共51页----- 个项目将按时完成的概率为0.99.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①两项目都按时完成.

②只有一个项目按时完成.

③两项目都没有按时完成.

B表解: 设用A表示“甲项目按时完成”、示“乙项目按时完成”,则p(A)0.75,p(B)0.90, p(AB)0.9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5页

共51页----- ①p(AB)P(A)p(B)p(AB)

0.750.90.99 0.66.②

p[(AB)(AB)]p(AB)p(AB)

0.990.66 0.33.③p(AB)p(AB)

1p(A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6页

共51页-----

10.99 0.01.例8.将一枚骰子连续掷5次,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①“5次出现的点数都是3”.②“5次出现的点数全不相同”.③“5次出现的点数2次1点,2次3点,1次5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7页

共51页----- ④“5次出现的点数最大是3点”.⑤“5次出现的点数既有奇数点,又有偶数点”.§1.5 条件概率

例1.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设A表示“出现的点数不大于3”,B表示“出现偶数点”,求: ①“出现偶数点”的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8页

共51页----- ②已知“出现的点数不大于3”的条件下,“出现偶数点”的概率.解: S={1,2,3,4,5,6}, A={1,2,3}, B={2,4,6}.

31①p(B).62②用“BA”表示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29页

共51页----- AB{2},

1P(AB)16p(BA).

33P(A)6

1.设A、B是两个事件,且p(A)0,称

P(AB) p(BA)P(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0页

共51页-----

例2.一批零件100个,其中次品10个,正品90个.从中连续抽取两次,做非回臵式抽样.求: ①第一次取到正品的概率.②第一次取到正品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正品的概率.解: 设A表示“第一次取到正品”,B表示“第二次取到正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1页

共51页-----

909①p(A).10010289C90②p(AB)2,

C100110P(AB)89.p(BA)P(A)992.乘法定理: 设p(A)0,则

p(AB)p(BA)p(A).设p(AB)0,则

p(ABC)p(CAB)p(BA)p(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2页

共51页----- 例3.一批零件100个,次品率为10%.从中接连取零件,每次任取一个,取后不放回.求第三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解: 设用A i表示“第i次取到正品”(i1 , 2 , 3).由于次品率为10%,所以次品10个,正品90个.P(A 1 A 2A 3)P(A 1)P(A 2 A 1)P(A 3A 1 A 2)

10990 100999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3页

共51页-----

0.0083.3.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 ①

BiBj , ij , i , j1 , 2 ,  , n.②B1B2BnS.称B1 , B2 ,  , Bn为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或完备事件组).4.全概率公式: 若B1,B2,…,Bn为样本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4页

共51页----- 空间的一个划分,且P(Bi)0 (i1 , 2 ,  , n),A为某一事件,则 P(A)P(A B1)P(B1)P(A B2)P(B2)

P(A Bn)P(Bn).5.贝叶斯公式: 若B1,B2,…,Bn为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A为某一事件,且P(A)0,P(Bi)0 (i1 , 2 ,  , n),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5页

共51页-----

, P(BiA)nP(ABj)P(Bj)j1P(ABi)P(Bi)(i1 , 2 ,  , n).例4.两台机床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台出现废品的概率是0.03,第二台出现废品的概率是0.02.加工出来的零件堆放在一起.已知第一台加工的零件比第二台加工的零件多一倍,从中任取一个零件,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6页

共51页----- ①这个零件不是废品的概率.②如果已知取出的这个零件不是废品,那么,它是第一台机床生产的概率.解: 设用A表示“此零件不是废品”,用Bi表示“此零件由第i台机床加工”(i1 , 则

P(B21 1)3, P(B 2)3, P(A B 1)0.97,P(A B 2)0.9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7页

共51页-----

2),①

P(A)P(A B1)P(B1)P(A B2)P(B2)

210.970.98 330.973.②

P(AB1)P(B1) P(B1A)P(AB1)P(B1)P(AB2)P(B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8页

共51页-----

20.973 210.970.98330.664.例5.有5个盒子,分别编号

1、

2、

3、

4、5.第1及第2号盒子各有5个球,其中3个白球,2个红球.第3及第4号盒子也各有5个球,其中1个白球,4个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39页

共51页----- 球.第5号盒子有4个白球,1个红球.现随机地选一个盒子并从中任取一球,求: ①它是白球的概率.②如果已知取出的是红球, 那么,它是来自第5号盒子的概率.解: 设用A表示“任取一球是白球”,用

,用Bi表示“第A表示“任取一球是红球”i个盒子被选中” (i1 , 2 , 3 , 4 , 5),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0页

共51页-----

1P(B 1)P(B2)P(B3)P(B4)P(B5), 53P(A B 1)P(A B 2), 51P(A B 3)P(A B 4), 54P(A B 5), 52P(A B 1)P(AB 2), 54P(A B 3)P(A B 4),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1页

共51页-----

1P(A B 5).5①P(A)P(A B1)P(B1)P(A B2)P(B2) P(A B3)P(B3)P(A B4)P(B4) P(A B5)P(B5) 3131111141 555555555512.2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2页

共51页----- ②P(B5A)P(ABi)P(Bi)i15P(AB5)P(B5)

1155 1(22441)5555551.136.先验概率: P(Bi).7.后验概率: P(Bi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3页

共51页----- 例6.有一个袋内装有3个白球,2个黑球.有甲、乙、丙三人依次在袋内各摸一球.求: ①在有放回情况下,甲、乙、丙各摸到黑球的概率.②在不放回情况下,甲、乙、丙各摸到黑球的概率.解: 设用A、B、C分别表示“甲、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4页

共51页----- 丙摸到黑球”,用A、B、C分别表示“甲、乙、丙摸到白球”.

2①P(A)P(B)P(C).52②P(A).5P(B)P(BA)P(A)P(BA)P(A)

1223 45452.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5页

共51页----- P(C)P(CAB)P(AB)P(CAB)P(AB)

P(CAB)P(AB)P(CAB)P(AB) P(CAB)P(BA)P(A)

P(CAB)P(BA)P(A) P(CAB)P(BA)P(A) P(CAB)P(BA)P(A)

121321232230 453453453452.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6页

共51页----- §1.6 独立性

1.设A与B是两事件,如果 p(AB)p(A)p(B),

则称A与B相互独立,简称A与B独立.2.设A与B是两事件,且p(A)0,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

p(BA)p(B).3.设A与B相互独立,则下列各对事件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7页

共51页----- 相互独立.

A与B,A与B,A与B.证: P(A)P(B)P(A)[1P(B)]

P(A)P(A)P(B)

P(A)P(AB)

(AAB) P(AAB) P(AB),

所以A与B相互独立.同理可证A与B,A与B相互独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8页

共51页----- 4.设A、B、C是三个事件,如果

p(AB)p(A)p(B), p(AC)p(A)p(C), p(BC)p(B)p(C),

p(ABC)p(A)p(B)p(C),

则称A、B、C相互独立.例1.用一支步枪射击一只小鸟,击中的概率为0.2 .问3支步枪同时彼此独立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49页

共51页----- 射击,击中小鸟的概率.

解: 设用A i表示“第i支步枪击中小鸟”

,则 (i1 , 2 , 3),用B表示“小鸟被击中”

P(B)P(A 1A 2A 3)

1P(A 1A 2A 3) 1P(A 1 A 2 A 3)

1P(A 1)P(A 2)P(A 3) 10.80.8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50页

共51页-----

第15篇:统计与可能性 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 教案

题统计与可能性时第2时班级六八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种统计量分别在三下、五上和五下相对独立呈现。本选用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材,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力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系统理解和对比掌握三种统计量的意义与实际应用技能,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初步知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从数这三种统计量的实际意义2.体会这些统计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根据具体情景灵活选择恰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不同特点。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积极学习数学的学习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此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与掌握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和用途,并初步具有估算的方法与能力。现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综合出现,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准与年龄特点,但在思维水平上显然提高了要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合理地设置空白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形成网络,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巩固提高,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总复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复习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

1、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在前面我们学习和掌握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谁来说说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师:给你一组数据,你会求它的平均数吗?让学生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多媒体出示:身高(厘米)140

43

46

49

,8师:再出示一组平均数书P111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如果除不尽保留两位小数师:接下来我们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复习求众数的方法师:什么是众数师:那又怎么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呢?师:那一组数据是否只有一个众数呢?师:你能找出它的众数吗?出示P111例2引导学生找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师:追问为什么是12?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

3、复习求中位数的方法师:再请你们求出中位数?什么是中位数,中位数又怎么求?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师:找一找身高数据的中位数。师:说一说你在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时是怎么做的?

4、复习近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异同师:我们根据前面学过的有关统计量生: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要用这一组数据的总数来除以总份数生列式求出平均数让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展示引导学生说出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用总身高÷总人数引导学生回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找一组数据的众数时可以通过制统计图、统计表来找众数bn可以用分类的方法,还可以直接观察等方法找众数。学生:不一定,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或多个。生:这组数据统计表中,直接观察知识身高12米的人数最多,所以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让学生系统地复习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不仅能为后面统计量的应用打好基础,而且能通过这些方法的集中复习,让学生掌握三种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求三种统计量的区别,这是后面学生合理选择统计量的基础,要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统计量的知识分别求出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这里分别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师:既然三个数都能反映这组同学现在身高的一般情况,那它们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再汇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这个环节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再次经历三种统计量的比较过程,有助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种统计量的深入理解,为后面统计量的应用打好基础。小结师:小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它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但在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师:在这时,请同学们看一下,你觉得应该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哪个量作为这组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综合应用多媒体出示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堂小结师:这节复习了什么内容?在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怎么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当选择一个统计量来表示?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总数量÷总份数)

总体水平

中位数: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

一般水平

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集中趋势

七、教学反思

第16篇: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教案示例 统计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注意观察、从事实出发,不轻下结论。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

问题:画面上显示的是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总结: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二、比较判断标准要统一。

问题:图中显示的是某公司员工A和B分别绘制的本公司员工去年下半年月薪情况统计图。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如“A和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第一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很快,第二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较慢。”

2.引导释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进而发现两图虽看起来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统计数据却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两图不同,原因在于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左图1格代表50元,右图1格代表100元。

3.小结。

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右图,提问:六(1)班第一组的学生对本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

(1)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

(2)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的文艺节目,因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学生占本年级的30%”,比其余节目中占最大份额的“歌曲”(25%)节目还要大,故从该扇形统计图中无法判断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可以告诉学生为了能进行判断,则需对“其他”这一大类再进行细分,细分后,使“其他”类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比例不再是最大即可。

2.某地区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如图所示:

(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总结:初看该统计图,给人的印象是该地月平均气温差异明显,变化很大。但仔细分析统计图后,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该地月平均气温差异很小,全年温差也仅5℃。造成第一印象错觉的原因在于,该图绘制时每格表示1℃,这样突出、放大了“局部的差异”,略去了“整体的相似”,即每月气温都在20℃以上这一重要的信息在统计图上被淡化了,从而容易造成人们判断上的失误。

四、总结概括

1.学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第17篇:统计与概率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复习建议

一、统计

统计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特别是进行科学研究时,应用非常广泛。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是统计学中最初步的知识,它包括单式、复式统计表和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用途、结构及绘制方法等问题。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在《统计与概率》的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复习内容:

1、数据的收集 整理 统计图表

2、对图表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3、条形(单式,复式),折线(单式,复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选择方法。

4、统计图的选用与制作。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的初步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及其应用的理解。

2、培养学生会看、会分析、会制作简单统计图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复习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2、用自己的语言描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复习要点:

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 说明问题。

种类: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

2、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

分类: (1)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 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来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分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列。

(2)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联系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例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各一例。

1、常用的统计图有 条形 统计图, 折线 统计图和 扇形 统计图。

2、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常用( A )统计图,为了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用( B )统计图比较合适,而( C )统计图却能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与总体的关系。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不能用统计图表示。( ) 例

二、下面是淘淘一天的活动情况统计图。(1)算出淘淘各种活动占用的时间。

(2)你对淘淘关于时间的安排有何看法?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二、概率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它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同时也是概率论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们常说某人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这都是概率的实列。但如果意见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n ,不是指n次事件里必有一次发生该事件,而是指此事件发生的概率接近于1/n这个数值。 复习内容:

可能性的大小。(语言描述,分数表示,预测),根据要求设计方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复习重难点: 重点: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复习要点:

1、可能性分为能确定的和不能确定的两种。 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数

2、可能性大小的求法:可能性大小=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即可能性就是用一定能出现的次数与可能出现所有次数的最简整数比。 例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各一例。

1、箱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4个白球,1个黄球,任意摸出1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1/5 。

2、某地的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中80%。”根据这个预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天一定下雨 B 明天不可能下雨 C 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3、掷硬币10次,恰好出现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 ) 例

二、试一试。

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分别写着2-10这几个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如果摸到双数红的赢。

① 这个游戏公平吗? ②小明一定会输吗?

③怎样增加一张或减少一张卡片使游戏公平

三、近年考试题的考点及分值情况: 2009年: 这部分知识在总分12分。

1、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统计图的概念,分值1分;

3、解决问题1道,统计的综合应用,分值9分。2010年:这部分知识在总分3分。

1、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可能性,分值1分;

2011年:这部分知识在总分9分。

1、判断题2道,统计图的概念和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可能性,分值1分;

3、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1分;

4、解决问题1道,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分值5分。

四、复习建议: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与预测;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复习的一般任务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查漏补缺,展开认知矫正;系统梳理,优化认知结构;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激发探究,拓展学习空间。因而,本领域的复习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概念、掌握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数据、提取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统计活动体验,为后续的中学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还有汗多不全面和不妥之处,望各位老师加以指正,谢谢大家!

五、今年考点及分值预测: 这部分知识在总分9分左右。

1、填空题1道,可能性,分值2分;

2、选择题1道,统计图,分值1分;

3、解决问题1道,统计的综合应用,分值6分。

六、附检测题一套: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统计与概率〗检测题 班级: 姓名: 评价等级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在相应等级上划“√”

一、填空题:

1、抛出一枚硬币,落下后有( )种结果。出现反而的可能性有( )

2、李明和高飞下跳棋,他们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谁走几步,骰子各面分别写着

1、

2、

3、

4、

5、6,抛出每个数字的可能性是( )。

3、一个装满白球的盒子里,( )摸出红球,( )摸出白球。

4、商业大厦电梯的载重限额是1250千克,那么电梯最多可以运送( )个75千克的人而不超载。

5、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他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6、要表示本校三至六年级各年级的人数,用( )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7、根据统计图填空

东风机械厂2001年全年产值统计图

⑴平均每个季度产值(

)万元。 ⑵全年平均每月产值约(

)万元。 ⑶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

)%。 ⑷第三季度比第四季度少产(

)%。 ⑸下半年的产值占全年产值的(

)%。

8、完成统计表。

东新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004年3月制 项目 金额(元)

年度 全村总收入 其中村办企业 收入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数 2001年 750万 420万 2002年 875万 530万 2003年 1800万 1439万 合计

9、小明从家去相距4千米远的图书馆看书和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图书馆呆了( )分钟,去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返回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10、下面是2006年4月某地三个药店中西药销售情况统计图,请看图填空。(1)这是(

)统计图。

(2)中药销售额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 (3)西药销售额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 (4)康复药店中西药销售总额是(

)万元。

(5)东方药店西药销售额比风华药店销售额多(

)%。

11、下面是程苏六年级第一学期四次数学平时成绩和数学期末测试成绩统计图。

⑴程苏四次平时成绩的平均分是( )分。

⑵数学学期成绩是这样算的:平时成绩的平均分×60%+期末测验成绩×40%。程苏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学期成绩是( )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 )打“√”,错误的在( )打“×” 。

1、体检时学生的体重记录是一份原始数据单。( )

2、为了清楚地表示各个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多少,选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

3、掷硬币10次,恰好出现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 )

4、画线条统计图时,应该注意直条的宽窄必须一样。( )

5、小明的身高是1.4米,在平均水深1.2米的游泳池中游泳没有危险。( )

三、选择题。新-课-标 -第-一-网

1、省疾控中心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每天都进行疫情统计。既反映出每天患病人数,又反映出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他们应选用(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2、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 ) A 学校各年纪的人数 B 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 C 学校各年纪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情况

3、六

(一)班同学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社区主任问班长出勤的情况,班长说:“我们班共有50人,没有全部到齐,但大部分来了。”出勤率可能是( )。 A 50% B 48% C 96%

4、某地的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中80%。”根据这个预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天一定下雨 B 明天不可能下雨 C 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四、解决问题。

1、由

2、

3、

5、6这四个数字组成任意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末尾是5的可能性是多少?

2、下面记录的是某班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将整理数据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甲组:98 76 80 94 88 94 75 96 87 95 98 58 100 100 95 53 92 乙组:78 92 97 82 85 89 96 79 96 95 92 86 80 94 89 84 76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甲组 乙组

你认为本次测验甲组和乙组哪个情况要好一些?写出你的理由?

3、李军、张明、陆强、王宏四人参加100米跑和推铅球两项体育测验,成绩在下面表中。

李军 张明 陆强 王宏

100米跑 17秒 15秒 16秒 19秒 推铅球 6米 4米 9米 7米

根据他们两项测试的成绩排一排名次,把各的姓名填入下表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00米跑 推铅球

综合两项测试的名次,谁的成绩最好?你是怎样想的?

4、下表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龙丰景区每天游客人数变化情况。(数字前的“十”和“一”号分别表示当天比前一天多和少的人数)

日期 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人数

变化 +160 +80 +40 —40 —80 +20 —30

(1)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为A,请用含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10月2日的游客人数。

(2)请判断哪一天人数最多?哪一天人数最少?它们相差多少人? (3)假定9月30日游客人数为120人,请在上表第三行填出每天的人数。

5、下表是某菜场1—12月份每500克西红柿售价情况统计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售 价(元) 2.00 3.50 3.00 2.00 1.50 1.00 1.50 1.00 1.00 2.00 2.50 3.00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某菜场1—12月份西红柿售价情况统计图 2005年6月制 单位:元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

第18篇:VF统计命令教案

VF——统计命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统计命令的格式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命令格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书写正确的命令及命令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写出相应命令)

1、显示前3条记录

2、逻辑删除数学大于60的记录

3、将所有记录的总分加5分

(二) 导入新课:

对记录的操作除了显示、删除和成批修改,还可以对记录进行计数求和求平均值等操作。

(三) 讲授新课

一、计数命令(讲练结合法,启发教学)

格式:COUNT [][FOR][TO]

功能:统计表中指定范围内满足条件的记录个数.

注意

1)缺省[]表示全部

2)TO表示将结果保存到变量中

二、求和命令(讲练结合法、启发教学)

格式:SUM [][][FOR][TO]

功能:对表中指定范围内满足条件的数值型字段分别求和

注意

1)缺省[]表示对表中所有数值型字段分别求和

2)TO表示将结果依次保存到变量中;求和的字段个数必须与变量

个数一致

思考:运用以上两条命令是否可以得到语文的平均值

三、求平均值(讲练结合法、比较分析法)

格式:AVERAGE [][][FOR][TO]

功能:对表中指定范围内满足条件的数值型字段分别求平均值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1、统计学籍表中计算机专业的汉族人数

2、对成绩表中的数学和VF分别求和并保存

3、对成绩表中的数学求平均值并保存

第19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你们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吗?

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想一想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说明:袋子里有红球、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会口袋,一共摸40次,红球、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各抒己见。

讲述: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红球和黄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题,并板书。

3、说一说。

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4、摸一摸。

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由3个红球,3个黄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摇一摇,然后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如果摸到红球,组长就在红球的后面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过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摇动口袋。小组同学轮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

想一想,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人要摸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

⑴每组组长负责记录,并把记录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⑵组长汇报摸球结果。

⑶问:统计的结果和你开始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⑷讲述:在袋子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从袋子里每次摸一个球,摸球的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默祷红球的机会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提高

1、想想做做1

⑴请每组拿出一个小正方体。

问:知道这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上都有写数字,小组内轮流看一下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⑵活动规则:把小正方体抛30次,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字

1、

2、3朝上的次数。其它同学统计并填表格。

学生活动,并填写表格。

⑶收集各小组数据,并完成班级各小组的汇总表。

⑷问:看着合计栏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⑸讲述:通过观察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

1、

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的)

2、想想做做2

谈话:在布袋子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⑴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

想想口袋里该装什么铅笔?

小组同学合作装铅笔,问:你为什么这样装?

⑵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

问:你是怎样想的?

⑶每次任意摸一枝铅笔,摸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样装铅笔?为什么?

四、小结反思,整理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第20篇:考核课教案《统计》

扇形统计图

武当路小学

徐胜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根据数学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两分钟: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主持课前两分钟,在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老师一起进入《统计》乐园,你们高兴吗?

(1)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这几种统计图分别有什么特点? (2)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你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这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主持人: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的信息可真丰富。下面请徐老师继续带我们在《统计》乐园里学习新的知识。

3、前置性作业:

(1)观察P106的条形统计图,计算出六(1)班喜欢各个项目的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完成练习二十五。

4、自学指导:

(1)、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把这个圆分成了几个扇形?每个扇形分别表示谁占谁的百分比?

(2)、从这个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4)、完成P107页的做一做。

A、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通过认真观察,我了解到:

B:这个扇形统计图与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C:要求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计算? D:归纳总结:通过例题和“做一做”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我知道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这些百分数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请同学们结合前置性学习中的自学指导再次回顾预习一下课本第107页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把这个圆分成了几个扇形?每个扇形分别表示谁占谁的百分比?

(2)、从这个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4)、完成P107页的做一做。

3、小组合作交流

结合自学指导,小组分工,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4、全班展示:

谁愿意将你们交流的成果跟大家共同交流?

5、教师点拨:

听了刚才××小组的交流,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6、拓展延伸:P109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闯三关:

1、第一关:基础关 P109T第3题。

2、第二关:提高关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校的总人数(1300),那么扇形B大约表多少人? (3)如果用整个圆代表18公顷的稻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的稻田?

3、第三关:智慧关

对一份300页的报刊进行统计的结果如下图。

体育版约占(

)页。 A、10页

C、50页 B、30页

D、100页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

1、

2、4题

《统计教案模板下载.doc》
统计教案模板下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