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汇总

小学写作上课教案

一、写人的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 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接着应该做:

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考查形式:①归纳中心思想;②回答问题——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练习:

二、记事的文章

一、抓住事情的“六要素”

即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理清叙事的顺序

1、顺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

3、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事

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叙述文章,一般有详有略,凡是能反应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细。

三、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5、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 (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

(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修辞手法极其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 10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 11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极其作用:

象征、对比、烘托、反衬、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比较、以小见大、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破折号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4.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表示引出下文。

6.表示总结上文。

7.表示插说。

8.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9.用在副标题的前面。例如:

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10.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二) 引号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三)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禁等。” 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四叔说。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

或意思。)

找中心句:

总起句与中心句的区别:

1、两者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也可在文中;

2、两者的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概括。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5、从议论性、哲理性的句子上找:

6、从过渡句上去找;

怎样归纳段意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段落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3、取主舍次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归纳中心思想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推荐第2篇:写作课教案

写作3 授课时间:18周 学时:每周4学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在大一写作课的基础上,保持其科学性、延续性、稳定性,形成写作课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并写出舞台剧本或影视剧本。

二、重点与难点

从故事写作(从生活中提炼到素材积累,再到学会结构故事),到独幕剧、单本剧写作的全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夯实独幕剧写作基础,训练好戏剧、影视剧作的开端与高潮的写作。

三、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讨论、实验)

每个时段突出一个重点,以学生实践为主,辅以观摩,阅读文学、戏剧、影视作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能力及写作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组织读书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指定书目;每周背诵一首古今中外诗词。

四、

五、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或网络等)

(英)阿契尔《剧作法》,(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宋家岭《电视剧编剧艺术》等

六、教学内容与课件设计

有针对性的观摩DVD

4周 重点:戏剧影视的开端

人物从类型化向个性化转变

第二单元

完成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独幕剧、单本剧的初稿

有针对性的观摩舞台剧录相

5周

重点:训练场面与段落写作 第一单元

故事、激励事件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每个训练单元留2——3个作业,以便学生写出不同体裁的练习。 期中考试

第三单元

进一步讲解独幕剧、单本剧剧作技巧

观摩与解剖舞台剧与单本剧的剧作技巧

4周

对每一部作业进行讲评,总结出有共性特点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理论辅导。

重点:情节与结构技巧

第四单元:从理论上明确独幕剧、单本剧创作过程及其技巧

观摩东西方经典剧目的演出录相

4周 修改、完善每一部作品

重点:从创作思想到剧作技巧进行总结性阐述,观摩经典作家的作品,借鉴他们的创作道路。

期末考试

1周

选出优秀作品与待修改的作品,进行一学期总结,推荐给分校剧社演出及刊物发表。

推荐第3篇:写作课 教案

写作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二、教学重点:

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如何让语言贴切

三、教学方法: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先仿写短文,再写整篇文章 2.寓教于乐,以活动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大家先来看一幅图画(展示图画)。请老师和同学们猜猜这幅图画上的人物:他的年龄是多少。(大家竞猜)

这是快50来岁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为什么近50岁的李连杰,看起来只有二三十岁的样子了?这是因为经过了包装和打扮。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经过包装、打扮,人漂亮了年轻了。但要怎样包装打扮才会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作文里的人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些方法。

板书课题: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点出课题)

●介绍描写手法

1.肖像描写

设计1:“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学习肖像描写。有谁可以告诉我肖像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开始发言)

明确: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举例:

(1)铁匠是个大个儿,当地首屈一指的大个儿,两个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肩膀被炉火和锤子迸起的铁屑炽染得黝黑。他脑门方方的,一簇乱蓬蓬浓黑的头发下面,一双孩子气的蓝色大眼睛,钢一样明亮。他颔骨宽大,发出笑声和喘息声来,就像他那巨大的风箱在狂欢和呼啸。

(2)他敞着怀,露出宽厚的胸脯,每一下,肋部便显现出久经锻炼的钢筋铁骨般的肋条。他身子向前一倾,猛地一下,把铁锤抡下来,就这样片刻不停地、灵便而持续地晃动着身体,肌肉紧张而有力地伸展收缩;铁锤按照一个有规则的圆圈环转,迸起点点火星,留下条条光尾。

设计2:“来看看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一起说说这两段话是怎样描写主人公的啊„„” (教室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 2.动作描写。

(1)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设计1:“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所以,行动描写在刻画人物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一定要多多联系、多多运用。”

(2)动作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

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

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举例:

他用消毒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侧壁上粗暴地刮了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轻地涂抹几下。我看见他前后动作如此之大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没有理会我,而是专心致志地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以35°角缓缓地盖到生理盐水上,然后就拿出稀碘液,开始给标本染色。„„进入最后一个程序,他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完成!”他长呼了一口气。„„ 3.语言描写

(1)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即使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有一个同学做过这样的观察:马路边,一个个体自行车修理摊刚开张,主人是个瘸子。一位老工人见了说: “残疾人有这个本事,难得!唉,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待业青年见了,说法不一样:“天不灭曹,该他有碗饭吃!我们四肢俱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老太太的感想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三种说法都有同情主人的意味,但老工人更多赞赏,待业青年有点不服,老太太只是可怜;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风格。

不同人物的语言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

①没什么大不了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只差一分,下次准赢。

②哎,我早就说过,他们有高度,有技术,什么都比咱们强,只差一分已是万幸了。 ③都怪可恶的裁判,要不是他吹“黑哨”,最后赢的肯定是我们。

④输都输了,说什么都没用了,最要紧的是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打败他们。 ⑤输了赢了与我无关,反正我不喜欢篮球。 ⑥都怪我,如果不是我漏人,我们肯定不会输。

(2)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还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应求简洁,切忌拖泥带水。

4.心理描写。

(1)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如果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直接描述心理,常用“他想”的形式,描述者把人物所思所想直接标出,一般要加引号。如果转化为写、说者的口吻,就不能再用引号了。通过梦境描写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不仅可以表现人物易于觉察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把他的潜意识表现出来。此外,心理描述也可以通过人物的日记、书信来进行。

(2)举例: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一个人站在全校师生的面前,第一次„„我害怕,真的。就这样,我带着恐惧与害怕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走向了讲台。当我艰难地抬起头时,我看见了台下黑糊糊的一片脑袋。我用颤抖的双手举起了早已被我汗水浸湿的演讲稿。我努力地试着张嘴,我努力地让自己出声。呵呵,我觉得自己很可笑,因为我做不到。千万只小兔子在我心里狂跳,我像掉进了万丈悬崖,大块的石头压得我无法呼吸。我觉得自己像被什么粘住了一样,一动不动,豆大的汗珠放肆地流淌着。看着台下一双双疑惑的眼睛,一种无色的液滴在我眼眶中酝酿、打转。我转过身,正要跑下台,我只看见我的班主任在对我微笑,并点了一下头。她只是轻轻地点了一下,轻得可能连她自己都感觉不到,可是我感觉到了,那个动作好似给我传达了某种信息,传送了某种力量。我也使劲地点了点头,再次转过身,向全场微笑。

●总结与作业

1.小结:如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够细致的观察、抓住特征、合理想象、运用方法、适当扩展,这样我们作文中的人物一定会丰满亮丽,活起来。

2.接下来布置作文:请描写班上的某位同学或某位课任老师,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整篇作文。题目自拟。

推荐第4篇:写作课教案

习作内容 :1.学习写建议书。 课时安排:2习作要求]

1、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如周围的环境、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写建议书。

2、格式正确,内容清楚具体。课时安排:两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政教处决定举行盛大的歌舞联欢会,让我们全校两千多名少年儿童欢聚一堂,狂欢节日,可遗憾的是由于学校仅有的且不像样的一个看台被“知识殿堂”的雕塑所占据,没有活动场地,狂欢不得不被取消。看来同学们很扫兴吧!那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激活思维,拓展建议范围

1、师述:

你们想给学校提建议?很好。你们的建议不仅会改善你们的活动环境,而且为后来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真是意义深远啊!不过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是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你想建议改善的地方吗?

2、学生自由发言,扩展学生思路。(3分钟) 1)周围环境的污染; 2)社区购物的不方便;

3)少年儿童健康活动的场所太少;

3、过渡

这么多方面存在有问题,同学们的建议又这么好,为以示慎重,那我们就以建议书的形式把它提出来吧,不过,该怎样写建议书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4页)

三、激发学习需求,明确看样写建议书。(6分钟)

1、自主阅读“习作”。(2分钟)

2、学生总结写法格式,教师归纳板书。(4分钟)

1)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或“关于„„的建议”作为标题。

2)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建议书是写给谁的称呼就是谁。

3)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4)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建议的日期。

四、交流搜集个样,激发写作冲动。(3分钟)

1、交流。

2、教师小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深深是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关注,也深深为同学们作为社会小主人的责任感所感动,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认真诚恳地提出我们的建议吧!

五、学生拟写建议书。

六、师生评议建议书。

七、学习小结。

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

习作内容:2.写一个熟悉的人 课时安排:2习作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作文指导过程中,渗透人的高尚品格的思想教育习作指导

一、审文题明确要求

1.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上《基础训练6》的第6题出示小黑板: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默读文题,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作文要我们写什么?(写人)写什么人?(写熟悉的人)写几个熟悉的人?(写一个熟悉的人)(师板书习作题)要我们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明白人物特点、拓宽学生思路 1.写出人物的特点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呢?特点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说,师注意生说的是哪方面的特点

2. 师:现在你能说说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吗?

(生说)一个人的特点有不少,有„„大家要选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品质: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热爱劳动、工作负责„„

性格:倔强、爱发脾气、好强、爱说爱笑„„

兴趣爱好:爱唱歌、爱集邮、爱踢球、爱种花„„生齐读

三、扣例文借鉴写法

1.师:找准了一个人的特点,怎样写出他(她)的特点呢?

四、列提纲即兴练说 出示小黑板:

1.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指一行同学说)

2.请一学生上来按照小黑板上规定的题目、特点、事件、着重描写的方面等项写提纲,其它同学在下面列提纲

3.请演板学生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人物特点;请写各方面人物特点的同学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了人物特点

五、总结

1.复习一下写作方法,看黑板,跟老师说:外貌抓特征,行动要细致,语言要恰当,神态、心理要真实,具体事例一两件,人物如同站眼前

2.学生自己读一遍

3.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方法,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写人的作文大家还可以多运用,多实践下节课请大家完成这篇习作

六、阅读导引

好友多多

多多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脑袋圆圆的,浓眉毛没,大眼睛,像卡通人物蜡笔小新(简练,抓住了特点)

多多喜欢打乒乓球,我们都叫他“旋球王”“旋球王”的旋球那可是真“旋”!只要球一出手,就象长眼睛似的,“刷刷”地直向你冲过来,可只要一落到桌面上就会立刻改变了方向你明明看着往左,它却往右飞了等你一接球,才发现扑了个空这样你就输定了每次他赢了球,他都会张开他的大嘴,大叫一声(有声有色,真是写作高手)

我真羡慕他(简洁,自然) 【评语:】小作者写了好朋友的样子,爱好,特别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个性非常鲜明所以,话虽不多,却很吸引人

1.学习运用

⑴用波浪线画出“一„„就„„”的句子,体味人物的动作变化并说上一两句话,用上“一„„就„„”

⑵看点评,学写开头和结尾

⑶多多有什么特点?你熟悉的人有些什么特点?如:爱学习、爱劳动、爱帮助人、爱看书、爱清洁、有礼貌,做事认真,幽默,粗心、开朗、大方„„

2.拟题导引 3.写法索引

①抓住人物特点:一人一事,不要面面俱到

②选择典型事例:重点部分要详写,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内心写细致写具体

③按一定顺序写:“总分结构”开头概括品质,可结合肖像描写重点部分贯穿人物活动。

4习作内容:3.写自己崇拜的人

课时安排:2习作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习作指导

一、导入语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⒉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

5 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⑵、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6习作内容:4学写读后感 课时安排:2习作要求:

1.加深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2.进一步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3.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习作指导:

一、出示一篇例文,加深认识读后感和学习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一)教师出示例文,学生读例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

(二)学生反馈,教师检查。

1、刚才我们一起品尝一道“名人招牌菜”,这是一篇什么文章?(读后感)

2、什么叫读后感?(写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3、品一品:你觉得这道“美食”怎么样?好在哪里? 评一评:请你给这道“美食”打分(满分100分)。

4、加深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首先一定要读懂文章,领会中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感”从何来呢?其次就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写的一点来写。)

5、举例:就拿“滥竽充数”的故事来说吧,我就有两个感受“一个是没有真本领,早晚要“露馅”;另一个就是我们不能给不学无术的人提供吃“大锅饭”的机会。我觉得第一个更贴近我们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6、师小结:一篇好的读后感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而且表达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最常见的就是先简述原文,然后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先写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再联系到文章内容,然后谈自己的感想。但写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感想与文章内容穿插起来写。一边结合内容,一边谈感想,有点夹叙夹议的味道。

二、读优美词语,积累词语。

学无止境

掩卷长思

手不释卷

茅塞顿开 孜孜不倦

翻来覆去

催人泪下

扪心自问 惭愧不已

难以忘怀

振奋人心

催人奋发 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懂意思,快速记。

三、阅读美文——流沙岁月

(一)、学生阅读,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聊一聊:

1、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清楚地写出自己感受的或想到的。

2、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正在酝酿“珍珠”的河蚌,还是一只贪玩的河蚌?

(二)读了《流沙岁月》一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吧?心有所思,就诉诸笔端,一吐为快吧,把你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模仿下面的题目自己拟定题目。

1、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读《居里夫人》有感

2、《眼睛的话》读后感

3、

同是除夕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你拟的题目是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逻指导。(第二课时)

五、点评习作,学生再次修改习作。附例文及故事:

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开时的明艳,却不知当时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

成功,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了科学的概括:w=x+y+z,即: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艰苦的劳动,即“勤”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小时侯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他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有深深的体会。我有个朋友叫源源,我俩一般大,经常在一起玩。有人说我比她聪明,平时背一篇课文,我总比她先会背。背完后把书一仍,就算完事;源源却拿着书一直在背,直到彻底背熟为止。刚开始写作文,我也每次都比她写得好。后来,她对我说,她一定要把作文水平提高。因为她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所以我不相信她作文会有多大的进步。但她不管这些,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天写一篇作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作文水平果然提高了。

这使我认识到:“勤能补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美丽的成功之花。

流沙岁月

一群河蚌在一只老河蚌的带领下,在清亮的河水中,欢快地散步。那是一个春日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光照在河水中,微风轻拂,河面上仿佛洒下了一层金子。那是一群年轻的河蚌,它们光洁鲜亮,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的快乐。就好像从前的我们,背着书包,唱着歌谣,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一样,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

忽然,在一道河湾里,老河蚌停下来,她回过头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你们应该去捡一粒沙子了。”那副神情,很像当年为我们留作业的那位女老师,脸上既有希望,也有忧虑。

小河蚌们按照老河蚌的要求去做了,它们纷纷捡了一粒沙子,深埋进身体内,就像种下了一粒种子,虔诚地等待它发芽、开花、结果。而那时节,老师也正给我们讲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我们把它们捡起来,存在脑海里,就像河蚌们捡的那粒沙子。

可是,一只贪玩的河蚌,不知道是没听见,还是没把老河蚌的话当一回事,在大家捡沙子时,他没有去捡,却也蒙混过关了。就像年少的我们,淘气,逃学,抄别人的作业,篡(cuàn)改通知书上的分数和名次。

8 岁月像那条河的河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走了。

很长时间过去了,小河蚌们长大了,甚至它们当中年龄稍长的,有的已像当年那只老河蚌了。河蚌们纷纷打开自己的蚌壳,在里面竟然藏着一颗颗珍珠,它们发着亮,放着光,把满河的水照得通明光亮。那粒小小的沙子,经过时光的洗涤,岁月的磨砺,汗水的灌溉,长年累月的心血,竟然变成了美丽晶莹的珍珠!河蚌们相互拥抱着,欢笑着,一边流着泪,一边庆贺着自己的成果。是啊,当我们一生的酿造,终成醇厚的美酒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然而,就在大家欢呼雀跃之际,那只曾因贪玩而未去捡沙子的河蚌,悄悄地溜走了。没有沙子,他的壳中便没有那颗珍珠,他用什么去庆贺呢?他流泪了,很后悔,可此时衰老已爬上了他的额头,想回头重捡起那份逝去的时光,为时已晚。

当岁月的沙子,同样从你我的指缝中流过时,别人都淘出了金子,而我们却连一粒沙子都没有留住,我们又怎能不痛哭?

9习作内容:5.学写演讲稿 课时安排:2习作要求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习作指导:

一、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值周老师的发言新生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

三、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10习作内容:6写想象作文 课时安排:

2习作要求: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3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步培养学生学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习作指导: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像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因此,写好想像作文,才能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可是,想象与胡编乱造不同,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

二、引导走向阅读,领悟写法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揭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表象

教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设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规律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设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学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等等。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假如我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空白处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写的

11 理由。

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采取“根据提供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根据《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提供的开头: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将发明一些东西贡献给人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 。

例文: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假如我像马良一样有一支神笔的话,我要画一所美丽的学校,我想把世界所有的失学儿童,带进这所宽敞的学校,让他们在这里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让他们得到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和爱护。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一股清泉,让它滋润北方那干旱的大地,让万物复苏,让沙漠变成绿洲,到处百花争艳。这样,那北方的老百姓们就能看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一个洁净的蓝天,让飞在蓝天的鸟儿和在地上的人们能自由的呼吸,还给世界一个清晰明净的天空。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一座座粉色的爱心房,让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和我一样精彩的童年。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一座美丽玩具城堡,能让所有来这里的孩子,过的无忧无虑,并拥有一颗善良的童心

当我看到父母的劳累,就想为父母们画很多很多的机器人,让天下的父母们从劳累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也拥有一个和我们一样快乐的生活。

假如我有一支笔„„

推荐第5篇:写作课教案

小学作文课教案

(一)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作文,如何爱上写作文,了解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45分钟左右,根据孩子实际可灵活调整 教学内容及步骤:

1、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写作老师——李老师!我的名字叫**,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下同学们,大家心目的作文是怎样的呢?什么是作文呢?什么又是写作呢?我们对作文是这样定义的: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的文体。简单的说呢,作文就是把你经历的、知道的或者想象的事情、所有你想表达的东西,以文字的方式讲述出来给别人听,也就是把句子有条理地组合起来,让别人听明白。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大家年纪小,生活经历少,可写的东西也就不多,同学们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同学们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更不要因此而恐惧写作课。李老师会带领大家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描写方法开始,让大家爱上写作文。

2、如何写作文:那如何写作文呢,写作文与说话又有所不同,我们与人说话的时候,一边想就一边说出来,即使不会写字的人,也能够流利的与人交流,因为运用的是口头语言。而写作文,是用笔写你想说的话,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的语言。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老师有两把金钥匙给你们。大家猜猜是什么?一把是抓特点、写主要,一把是细细想、慢慢写。简单的说,抓特点呢,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通过比较,比出与众不同、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特点”。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去观察,去找特点。假如我们现在要写大象,不会有同学说“大象有四条腿,一对耳朵,一个尾巴„„”吧?同学都会抓住大象的特点,大象有什么特点呢?“柱子一样的腿、蒲扇似的耳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特点以后,老师就恭喜你们走进了作文王国的第一步。

慢慢写,不是让大家写得慢吞吞的,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啊,而是让学生多多的想,具体的写。比如,我们写大象的耳朵,有的同学会说,大象的耳朵很大。那很大是什么概念,同学能从“大”这个词语想象到大象的样子吗?肯定是不能的!那我们怎样把大象的耳朵描写全、描写细、让没见过大象的人,看了你写的话之后,就知道它长什么样呢?这就需要细细想想大象的样子,然后慢慢写出来了,同学们应该都见过大象吧,那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描写呢?(同学发言)同学说“大象有一对大大的耳朵”,还有同学说“大象有一对大大的像一个蒲扇似的耳朵”,有的同学甚至写了大象走起路来耳朵“呼扇呼扇”的,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慢慢写的要领,在慢慢写的同时又抓住了特点。 那我们平时接触的东西,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又是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的?教学方式:比如老师说(1)视觉形象(眼能看到的):整体轮廓:高、矮、胖、瘦、厚、薄、大、小;形状:平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扇形、五角 星形等等;立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棱 椎体、圆柱体、台体、球体、球冠等等

颜色:黑、赤、橙、黄、绿、青、蓝、紫、白、褐、灰、红

光泽:明亮——黑暗、鲜艳——灰暗、灿烂——阴暗、枯燥——滋润、干燥— —湿润、粗糙——细腻等等

状态:老(苍老)、嫩(娇嫩、鲜嫩)、新(崭新、全新、七成新)、旧(陈 旧、半新旧)

速度:快(迅速)——慢(缓慢) (2)触觉形象(手能摸到的)

质地:软——硬、韧——脆、坚硬—— 柔软、结实——松弛、浓稠——稀薄、粗糙——光滑、粘稠——干爽

温度:冷——热、温暖——寒冷、热— —凉、烫——冰 (3)嗅觉形象(鼻子能闻到的) 气味:香——臭

(4)味觉形象(嘴能尝到的) 味道:酸、甜、苦、辣

(5)听觉形象(耳朵能听到的)

声音:嘈杂——悦耳、大声——小声、尖叫、哭声、笑声、还有其他象声词如哈哈、嘎嘎等

二、事物特征的最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拿出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动 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按照前面 的特征顺序逐个进行描写训练,老师可以先举例子

1、用形容词

前面阐述事物特征的例词基本说都是形容词

2、用比喻句

例如:瘦得象根火柴棒;圆圆的象个皮球;红红的象火一样;鲜嫩鲜嫩的,就象刚出芽的树叶;跑得象箭一样快;等等

3、作比较

例如:小明比小林高十公分,但却要瘦很多;西瓜圆圆的,有点象皮球,可是它还穿这绿色的花衣服;等等

三、作业布置:

根据老师课上讲的内容,用描写手法,写一段两百字左右的作文,描写出李老师的外貌,和李老师上课的特点。同学们也可以在小作文中谈谈你们希望李老师在哪些地方改进。

推荐第6篇:写作课教案

A teaching plan of writing

蜀河中学

吴相珍

Teaching aims: 1.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e of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2.Make students write a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 using senior pattern.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arrange a good composition of contrast.2.How to evaluate a composition.Teaching Aids: The blackboard a computer,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How to arrange a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1.Article structure.2.Words and sentence structure.3.Conjunction and transitional words.4.Handwriting Step 2 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

1.Discuion: W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

Summary: part 1: state the topic

Part 2: state the views and reasons of both parties

Part3: draw a conclusion, state the author’s opinion Step 3 Revision 1.Review key words Ask students to translate the words into English, then read and memorize them after showing the answers on the screen.2.Review some conjunction and transitional words.Step 4 Introduction to the pattern of the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 Recently We have had a heated discuion about ...(论点).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problem.

Most students are in favor of the idea that… .They think...(理由一).What\'s more, they can...(理由二) However, about 35% student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For one thing,they say that...(理由一).For another thing, they think that...(理由二)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t is (not) a good idea to do...Step 5 Practice writing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point contrast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requirements.Step 6 Evaluation 1.Let students share their compositions with each other.2.Analyse the model eay.Step 7 Homework Finish and improve your composition and hand it in tomorrow.

推荐第7篇:写作课教案

第一课 我的朋友——李明

教学目标

(一)课程介绍,介绍课程的主要特色及课堂操作注意事项。

(二)范文阅读与感悟,把握人物介绍的角度。

(三)范文分析,熟悉范文内容,把握范文写作思路,掌握重要表达范例。

(四)写作实践,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语句、语段的综合写作训练。

(五)课后作文布置。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自我介绍

为初次与大家见面,我希望大家也能向我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包括你的姓名,出生日期,平时的爱好,来自哪个国家,学汉语的时间等等。给你们三分钟,准备一下。好,这位同学由你开始好不好?(学生自我介绍)

嗯,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通过刚才的自我介绍,我对你们的汉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你们的汉语会有很大的进步。

2、课程介绍及课程的具体要求。

今天是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写作课(板书),同学们之前接触过汉语写作吗?据我了解你们之前的课程设置是看图说话和汉字读写课。其实写作课和这两门课的性质还是十分类似的。同学们对这门课不要心怀畏惧,写作课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同学们能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另外,既然是写作课,我们每堂课都会有写作任务,主要包括范文的学习与分析、写作实践训练、课后习作等等。当然许多任务,我们会在课堂上完成,不会占有大家许多的课余时间。

对大家提出几点要求:课下和课上认真阅读、熟悉和体味每一课的范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写”的过程,这是用汉语、学汉语的过程。期待与大家共同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课:我的朋友——李明。(板书)

二、范文阅读与感悟

(一)引导学生默读一遍范文,(5分钟),一些生词可以看文下的注释。提示:对学生不明白的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解释或说明。

加强:jiaqiang strengthen 使更强大,使程度更高。Eg:为了身体健康,我们要加强锻炼。 合作:hezuo cooperate 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个工作。

特别是:especially,尤其是,表示程度更深,插入语。我喜欢吃水果,特别是苹果。 同行:hang同行业的人。 多音字的考察 摄影:sheying 待:dai,stay 停留。第一声,读的长而平。

(二)教师领读一遍范文(请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两个问题:这篇文章介绍了李明的哪几个方面,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李明的哪几个方面? (课文右边有答案) 提问: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第一段落:姓名,国籍,出生日期,已婚。 第二段落:身份,职业,学习汉语的时间, 第三段落:兴趣和爱好 第四段落:和“我”的关系

三、范文分析

(一)解读范文《我的朋友——李明》

1.引导学生从文中查找10个问题的答案。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填一下这十个问题,请同学轮流回答) (为节省时间,可建议学生不必写下来,直接在文中标注)

(二)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1.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个人。(在“范文阅读与感悟”环节中,已经初步涉及) 2.参考答案:李明的工作情况、李明的爱好

(三)熟悉《我的朋友——李明》中的表达范例。(教师可提前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或结构,一是提醒学生注意,二是为后面的环节做准备)

1.引导学生齐读范句

2.点读例句

叫....,来自.....为了......3.如果时间允许,鼓励学生运用这些重点词语或结构造句

四、写作实践

(一)小组活动I:两人一组,试一试,写一写。

1、找出语段中省略的“虽然”、“但是”、“所以”。

提示:先找出转折关系,再找出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 李明说他喜欢阅读和摄影。„„(虽然)在中国,(但是)李明也有这些兴趣和爱好,(所以)每个周末他都去图书馆看书,看累的时候就去拍照片。

2、用“因为„,所以„”改写句子。

提示:注意关键词“为了”(表示目的),改成因果关系的复句时,第一分句应该增加词语“要”、“想要”等。

参考答案:

因为要了解中医,加强合作,所以医院派他来中国学习汉语。

3、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提示:间接引语变成直接引语,注意标点符号,人称的变化(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 参考答案:

他告诉我,他们医院和中国的医院有不少联系。→ 他对我说:“我们医院和中国的医院有不少联系。”

4、模仿下面的语段,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提示:提醒学生注意,给定语段介绍一个人的角度:职业(工作)、在哪儿工作、目的复句(为了一个目的,做一件事)。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把握住段落结构特征即可。

(二)小组活动II:两人一组,练习一下。

提示:完成此练习,一是参考给定的表格,而是参照前面的范文。根据表格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借鉴范文的某些表达格式。关于文中的省略问题,关系到汉语行文的基本规律,有时用人名全称,有时用代词指代,有时为了避免重复直接省略。

注意:关于不能省略“(大卫/他)”的地方,应该用“大卫”还是“他”,可能有一定的灵活性(存在两可的情况),教师可灵活处理。

三)小组活动III:两人一组,介绍一下。 提示:

1、根据表格内容介绍王好(人名),可参考小组活动II和范文内容。

2、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互相介绍,并做简单记录。

3、提醒学生使用下列结构

„叫„,来自„;为了;V+了+时间+(的)名词;特别是;跟„一起+V

4、如有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可留作课下作业。

五、课后作文布置

我的朋友。(300字左右)下次课上交。 关于稿纸的内容安排

1.文章的题目:第一行的中间位置

2.每段的开始空出两格(两个汉字的位置)

第二课 来到中国

教学目标

(一)讲评作文。对上次作文进行总评、展示优佳表达、进行偏误分析,实事求是全面分析得与失。

(二)范文阅读与感悟,在默读与领读的基础上,体会范文《来到中国》的结构特点。

(三)范文分析,熟悉范文内容,把握范文写作思路,掌握重要表达范例。

(四)写作实践,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语句、语段的综合写作训练。

(五)课后作文布置。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文讲评

(一)总评

1、这次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总体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共同的问题?

第一次作文,同学们的态度还是十分认真的,书写整齐工整,能基本按照范文的思路来写。但是对于一些表达范例还是不能熟练的运用,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

(二)优佳表达

1、一起分享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

从所有学生作文中精心挑选出几个地道的汉语表达(以句子为主,也可兼顾词语表达),集中展示,一起朗读。同时可建议学生将这些表达形式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他喜欢滑雪;周末,我们一起出去玩;我的汉语还不是很好;我们玩得很开心。

2、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批改,从自己的作文中找出用词恰当、表达地道的语句,以及一些有用的常用词语、连接成分,也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三)偏误分析

1、从学生作文中精心挑选出几个典型的汉语偏误(包括语法、词汇、文化等),学生自己作文中的其他错误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修改,集体展示这些偏误,师生一起分析、改正。可要求学生将这些典型的偏误记下来。

常一起跟他去玩;还不会用汉语交流很好的。

(四)个别指导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个别错误进行单独说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来到中国(板书)

二、范文阅读与感悟

(一)引导学生默读一遍范文,(5分钟),一些生词可以看文下的注释。

(二)请同学轮流朗读课文,对不正确的发音进行纠正,之后教师领读一遍范文。

(三)对学生不明白的句子、词语、一些表达范式进行解释说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范式进行造句。

1、刚......就...... Just now....be going to

我刚会说简单的汉语,就一个人来到了中国;我刚到中国,就认识了几个新朋友;我刚买过衣服,就打折了;我刚出门就下雨了;我刚开灯就停电了。

2、先.....再.......

First ....then.....一个接一个动作

我的计划是先在朋友家住两天,然后再决定去不去北京;先刷牙后洗脸;

3、预定:正字音,笔顺写法,book in advance 提前订好 我预订了一家餐厅。

4、大巴:正字音,笔顺写法,bus 音译词 扬州大学有许多校园大巴。

5、可是:but 转折词,连接分句。我真的很喜欢他,可是不知道怎么告诉他。我想吃西瓜,可是太贵了。

6、把字句。我把宾馆的名字写在纸上。

我把门关起来。

7、原来......所以.....

原来他一点儿都没看懂,所以一直不回答大家的问题。

原来他已经吃过中饭了,所以才拒绝了我的邀请。

8、帮....忙 离合词 既可以分开使用,又可以合起来使用的词。

虽然她只是帮了我一个小忙,但我却非常感激他。

9、售票员:正字音,笔顺写法,ticket seller 卖票的工作人员。

10、交谈:正字音,笔顺写法,talk,谈话。

(四)梳理字词之后,请同学再次齐读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两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记叙文,记叙一件事情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写。一件事情发生包含的要素包括:起因reason、经过proce、结果result 第一段交代事情,为什么来中国,什么时候来的:北京留学,晚上十点多。 第二段:来到中国发生的事情:问路 第三段:结果:顺利坐上了大巴

三、范文分析

(一)解读范文《来到中国》

1、引导学生从文中查找10个问题的答案。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填一下这十个问题,请同学轮流回答) (为节省时间,可建议学生不必写下来,直接在文中标注)

(二)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1、时间顺序。(在“范文阅读与感悟”环节中,已经初步涉及)

2、参考答案:我到上海后的计划、我在机场遇到的困难、坐上机场大巴

四、写作实践

(一)小组活动I:两人一组,试一试,写一写。

1、用“原来„„,所以„„”改写语段。

提示:解释格式的意义——表示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可以考虑两种改法: (1)小改:

我和她说了半天,她好像什么都没听懂。原来她不懂英语,所以我就把汉字写在纸上和她交谈,这时我好像感觉不到自己是外国人了。

(2)大改:

原来她不懂英语,所以我说了半天她也没听懂。于是,我就把汉字写在纸上和她交谈,这时我好像感觉不到自己是外国人了。

2、替换时间词“这时”。(答案:“一会儿”→“这时”)

3、用“先„„,再„„”改写句子。

我先把宾馆的名字写在纸上,再拿给附近的工作人员看。

4、找出语段中省略的“因为”、“所以”。提示:引导学生寻找表示因果关系的语句。

女的很客气,用英语告诉我宾馆在哪儿,(因为)怕我不明白,(所以)还在纸上写了宾馆的正确的汉字,应该在哪儿下车。

5、用“刚„„,就„„”、“„„,可是„„”、“帮„„忙”改写语段。提示:语言格式的综合运用,注意离合词“帮忙”的用法。

我刚到中国时,就会说几句汉语。有一次我去银行,我用英语和职员说话,可是他听不懂。后来有一个女职员帮了我的忙,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女职员的样子。

6、用“预订好”、“听不懂”、“看不懂”、“写错了”、“感觉不到”改写语段。

提示:补语的用法。

来中国前,我已经预订好了宾馆。为了坐机场大巴,我把宾馆的名字写在纸上,去找工作人员帮忙。工作人员用汉语问我,我听不懂,我说英语,他也听不懂。原来我写错了汉字,所以刚才那个人看不懂。上了大巴以后,我和售票员用汉字“交谈”,这时我已经感觉不到自己是外国人了。

(二)小组活动II:两人一组,说说从“飞机降落”到“你坐上出租车或机场大巴”的过程。

提醒学生使用下列结构。

刚„,就„;先„,再„;可是;原来„,所以„;帮„忙

(三)小组活动III:两人一组,写一写

1、引导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写。在强化语言结构使用的基础上,训练语段表达。

2、提醒学生使用下列结构。

刚„,就„;先„,再„;可是;原来„,所以„;帮„忙

3、如有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可留作课下作业。

五、课后作文布置

来到中国(300字左右)

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模仿范文《来到中国》的时间顺序:交代背景→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过程→感想。

推荐第8篇:《写作课》教案

《写作课》教案

—— 一件难忘的事

教师:王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体裁;

2、了解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三、教学难点:

 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四、教学设计:

1、情景设置法

2、提问、点拨法

3、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课:

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日常语文中,作文是最最让大家头疼的一件事。每每要写作文,我想同学们肯定都想着,烦死了,又写作文;作文什么的最讨厌。要不,有的同学甚至想,要是没有作文该多好。

今天呢,老师就给同学们教会一个秘密武器,只要你们能认真学习这个,什么作文的,一定不是难题!

2、教学内容: ⑴了解文章体裁

首先,要把作文写好,就要明白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的作文有哪些体裁嘛?(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而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在考试中,则绝大多数考的是记叙文,记叙文还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着重讲一下写事记叙文的写法。

⑵了解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首先,我们同学谁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叫记叙文四要素。)

其次,我们说,文章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

①开头:A开门见山法:文章第一自然段就介绍时间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一般少用)

B引用法:引用诗歌、名人名言、歌曲、俗语等。

C议论法:围绕主题议论。比如一件难忘的事。在我们人生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像一颗颗闪烁的宝石,留在我的记忆里。有的事情,让我感动,有的事情,让我高兴,有的事情, 让我伤心。而有一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②中间:分段描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结尾:围绕主题写出通过这件事给你的启示。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________。我也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_________。

⑶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那么我们来讲解一下,如何把文章写得精彩、详细。

首先,我们先分析题目,一件难忘的事。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你描写的事情,一定是要难忘,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么,什么叫做难忘?就是,通过这件事,让你明白一个道理。比如:坚持就是胜利,要诚实,要自信,要勇敢,要珍惜时间,要有信念……那么,你就要在这些中,选择一个主题。你在文章中写的事件,举得名人名言,引用的诗歌都要围绕主题。

其次,确定了主题,我们就要去写事件。那么一个事件,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而每一个事件,都是人物去做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我们就那爬山,坚持就是胜利来做例子。

① 先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那是 时候

谁 爬山时发生的。这里的事件,就是直接说是什么事。

爬山,先写自己之间知道这个消息的心情,自己的准备,迫不及待地等待那天到来。然后,到了那天,你什么心情,一家人一起去什么地方爬山。

② 到了山脚下,你看到的环境,山,树,花,水。看到山顶,你下决心,迫不及待要爬。

③ 详细描写爬山,刚开始,你是什么心情,飞快的,等等描写爬山,接着,爬一会是不是累了,你的心理,外貌(脸红红的,气喘吁吁……)看到什么,坚持去爬,又爬了一会,是不是更累了,这时,你的心理,外貌,动作,语言。这是,谁对你说了什么,听了这话,(要和坚持就是胜利有关)你的心理变化,你怎么做的。如何坚持去爬。

④ 最后,你爬到山顶,看到美景,心理。

4、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对一片写事类记叙文应该比较了解了,接下来,只要同学们勤加练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5、板书设计:

一件难忘的事

一、开头:①开门见山

②引用法

③议论法:在我们人生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

这些事情,像一颗颗闪烁的宝石,留在我的记忆里。有的事情,让我感动,有的事情,让我高兴,有的事情, 让我伤心。而有一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二、中间:①先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那是 时候

谁 爬山

时发生的。这里的事件,就是直接说是什么事。 爬山,先写自己之间知道这个消息的心情,自己的准备,迫不及待地等待那天到来。然后,到了那天,你什么心情,一家人一起去什么地方爬山。

②到了山脚下,你看到的环境,山,树,花,水。看到山

顶,你下决心,迫不及待要爬。

③详细描写爬山,刚开始,你是什么心情,飞快的,等等

描写爬山,接着,爬一会是不是累了,你的心理,外貌(脸红红的,气喘吁吁……)看到什么,坚持去爬,又爬了一会,是不是更累了,这时,你的心理,外貌,动作,语言。这是,谁对你说了什么,听了这话,(要和坚持就是胜利有关)你的心理变化,你怎么做的。如何坚持去爬。

④最后,你爬到山顶,看到美景,心理。

三、结尾: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________。我也希望同学们和我一

样,_________。

《写作课》教案

班级: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师姓名:王萱

推荐第9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写作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二、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3、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长处、本领,瞿云、乔梦杨两个同学也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可他们来不了我们班级,他们把自己的介绍写了下来,等着你们去看呢?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四、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五、学生自己完成习作。

六、自己修改。组内互相修改。

七、选同学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

八、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

范文:

我是一个小书迷

我从小就爱看书。上幼儿园时,我最爱听老师讲故事,那时

就想,假如有一天我自己能认识字,会读书该多好呀!渐渐地,我长大了,认识了许多字,于是书真的成了我的好朋友。

有一次,妈妈带我逛书店。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仿佛是一只饥饿的耗子看见了久违的粮食,拿起书就“啃”、、、、、、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的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买一本吧,我们该回家了!”我抬起头一看,是妈妈。妈妈说:“你都看了快三个小时了。”我嘻嘻一笑,拿着挑好的书,拉着妈妈跑向收银台、、、、、、

我爱看书,什么书都爱看。文学类的、科学类的、历史类的、、、、、、只要能看懂的书,我都看。因此,我的肚子里装了不少知识。同学们有不懂的知识总爱问我,他们还送我一个雅号-----“百科全书”。因为我读书多,所以作文写得很棒,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每当这时,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我的特长,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讲话时非常流利,语音非常标准。也就是它,给我的学业生涯点缀上了绚丽的色彩。

我的特长 我的特长还得从我上幼儿园开始说起。上大班时,妈妈见我有一副好嗓子,就把我送入“小荧星”学主持。从那时起,我的特长之花就播下了种子。刚进小荧星,面对着我的还是一张张冷漠的脸,因为我还没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呢。经过一个学期学习,我渐渐爱上了那里,我的特长之花也开始绽出绿芽。

从此,我像一只小鸟,在特长的天空中翱翔:我像一条小鱼,在特长的海洋里遨游;我像一朵小花,在特长的花园中成长。

真正发挥特长的还是在三年级的时候,那是一次一年一度的演讲比赛。那一天,阳光明媚,大地万物好像在鼓励着我,但我的心中总是很不安,当然自信还是有的。走进“多媒体”,评委生冷的面孔和台上参赛者动听的声音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抵着我的自信,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时,章老师握着我的手,说:“舒宁,不要惧怕,老师相信你。”一句甜蜜的语言,让我信心倍增。这时,广播里报到:“8号李舒宁„„”我立刻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台,拿起话筒,演讲起来。我的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一讲完,台下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们一下子也变得温柔起来。不久,一等奖的喜讯传入我耳中。 我的特长,是我的骄傲、我的自豪,它让我的学业更加辉煌、更加绚丽。

吹也是特长

1.如今这时节,人人都有特长。若没有特长,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呀?我也有一特长——吹。你可别不信,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把长的吹在短的,把细的吹成粗的,把黑的吹成白的哩!

2. 我的第一吹法是“夸大其辞”法。平时中午,我都在奶奶家吃午饭。奶奶平时也没什么爱吃的蔬菜,就爱吃个蕃茄。吃饭时,她老叫我多吃蕃茄,这令我十分反感。我一看到那蕃茄里软乎乎的东西就想作呕。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中午也来到奶奶家吃,奶奶还是那句老话:“大可,多吃点蕃茄”我拒绝,爸爸一看,眉头一绉,附和道“快吃,吃蕃茄补维生素。”唉呀,这怎么办呢?不吃,怕被爸爸骂;吃,可又实在吃不下去。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电视上说番茄中含有尼古丁。于是我对爸爸和奶奶说:“你们不知道啊!番茄中含有尼古丁!”爸爸说:“要有,也是微量的。你看你奶奶吃了一辈子番茄也没什么事,快吃。”“你们有所不知,吃一个番茄等于吸一支烟,再说尼古丁吃了是沉积在体内的,加上奶奶抵抗力强,奶奶当前没事。但奶奶不是一直都很会流汗吗?这就是吃番茄的原因。若是我吃了尼古丁,加上抵抗力不强,长期以后会导致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等。”我答到。其实,我这话里有些夸大其辞,可奶奶、爸爸听了我娓娓动听的陈述却信以为真。奶奶还夸赞道:“今天听了大可的话,我以后再也不敢多吃番茄了。大可真是小百晓啊!”“小子,哪看来的”爸爸又盘问道。我胡说“我们家有一张剪报嘛!你回家看看嘛!”我当然知道爸爸绝对没心思去看这个。吃了饭,我躺在床上“扑哧,扑哧”地笑个不停。

3. 我的第二吹法是“头头是道”法。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班很流行看《冒险小虎队》。我忍不住也去买了一本。可买回家当天,妈妈却反对我看,并对我大声斥责:“你这孩子,叫你看《三国演义》还没看完,倒买了本《冒险小虎队》,等你什么时候看完《三国演义》,再看《冒险小虎队》。”这可苦了我,我急忙争辩:“妈妈,你不是准备给我买《福尔摩斯》吗?”“嗯!”妈妈说。“这本书就和《福尔摩斯》差不多,是本侦探书。而且这本书设有一个个问题,对锻炼思维敏捷力有很大帮助,比《福尔摩斯》可有意思多了。你不是让我从小立志吗?我以后就想当侦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嘛!就算不当侦探,对将来发展也有好处嘛!你看,这封面上全是幽灵,其实这都是人为的,这能让小学生更加尊崇唯物主义嘛!还有还有„„”“别说了,这么好的书就快看吧!先看完这个,再去给我看《三国演义》”。妈妈听了我的一大堆大道理,马上招架不住了。

4. 见识了我的两大吹法,你是否已对我敬佩三分呢。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一、易写错的字

要领:(一)同桌互助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二)全班报告请示交换、并写在小报

(三)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二、形近字

要领(一)四人小组互助找出本册形近字

(二)小组互助出题写在小报上

(三)小组互换做题

(四)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五)门生在簿本上写一写

三、多音字

要领(一)分单位总结多音字、小组互助

(二)小组互助练说

(三)出示几实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一七九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要领(一)同桌互助读生字、相打分

(二)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犹豫、笤帚、忸怩、蔓、哞、翕、诫

(三)互助注音同桌互出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为了方便教师更好地举行温习讲授,现将网络到的一些温习材料稍做整理与修正,上传到我的博客供同仁们参考。

对小学语文温习课讲授的几点思索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温习课是针对门生的认知纪律而计划的一种特定的讲授情势。它不但有牢固知识, 训练本领的功效,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便是在原有底子上的进步。

那么,语文温习课怎样举行才气到达“温故而知新”的目标呢?

要在温习时制止有效信息的反复教授、有效训练的简略反复,对症下药地对门生举行讲授和训练,就必需在温习课前接纳考试、考察、发问,或经过漫谈、个体相识等情势对门生举行摸底、观察,凭据反应来的信息 ,联合讲授纲要的要求,订定温习课讲授方案。

一位二年级教师在第三册课本讲授竣事后,联合本学期的讲授内容,举例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明门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要领掌握得还不敷:对声母在字典中的地位是明白的,但对韵母的次序,或声韵母雷同、腔调差别的字怎样查检,都不大搞得明白。

相识到这个环境后,这位教师在温习课上边树模边先容详细的检字要领,有针对性地给门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门生现场实习查检,于是全班同砚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要领。

第11篇: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语文第六册复习教案 (8课时)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辨析形近字,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组词,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指导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3、复习掌握部首查字法,能确定部首,顺利检索汉字,看懂字的意思。复习拼音使用字典,巩固使用字典提高识字能力。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9、巩固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理解词句意思,及通过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

2、巩固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理解词句意思,及通过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的方法。

3、掌握初步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游戏、互动法、愉快学习法。

四、学生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法。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8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第一单元)

(一)导入:小朋友们,上一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学期所有的新课。从今天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检查,看看大家是不是把这些知识都掌握了。如果发现自己还有不会的地方,就要及时补救。所以,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要更认真地学习,你们能做到吗?今天,我们首先来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今天的第一关是:生字大考验!

(二)复习第一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58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上三角符号,课后补认。

3、出示小黑板,开火车认读生字。

4、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5、指名用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小朋友们,下面这一关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了,它就是课文背诵大比拼!

1、四人小组首先自由读课文,互相帮助读顺。教师巡堂检查。。

2、同桌练习背诵指定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指名背诵。

3、填读句子。小黑板:

树枝

,鸟儿

,蝴蝶

,好像

。最有趣的是,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

(四)复习第一单元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刚才我们复习了要求会认的字,还有一类生字就是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1页。

1、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2、小黑板出示:开火车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

(五)复习语文园地一。

1、自由读一读我的发现的五组词语。

2、背诵《咏柳》《春日》,默写。

(六)练习(小黑板)。

峰(

戴(

铜(

观(

吸(

) 锋(

载(

洞(

现(

汲(

) 钓(

瓣(

涌(

摇(

盼(

) 钩(

辨(

勇(

遥(

扮(

)的清香

)的歌声

)的微笑

)劳动 (

)的石级

)的绒毛

)的草地

)的墙壁 (

)的影子

)的枝干

)的朋友

)的国旗 一(

)小狗

一(

)少先队员

一(

)照相机

一(

)小伙伴

一(

)小纸团

一(

)杂志社 一(

)摄影师

一(

)花

一(

)工作

第2课时(复习第二单元)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复习读课文。

(二)复习读课文,检查背诵。

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

(三)复习第二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8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四)复习第二单元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五)复习语文园地二。

1、我的发现

2、复习标点符号,让学生说一说,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标点符号。(指名读句子。)

(六)我会填。小黑板出示:

准(

穷(

峰(

故(

) 推(

究(

蜂(

姑(

) 杂(

城(

侧(

秦(

) 朵(

诚(

测(

泰(

(七)造句练习。

1、飞快地(

极快地(

轻轻地(

匆匆地(

好奇地(

使劲地(

静静地(

高兴地(

拼命地(

2、高大的(

婉转的(

平整的(

突兀的(

平凡的(

婉转地(

巨大的(

遥远的(

) 尖尖的(

红红的(

第3课时(复习第三单元)

(一)复习第三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2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4、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169页齐读生字。

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3. 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三)复习课文。

1、背诵第9课。

2、复习第10课。

3、读读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

4、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呢?

5、背诵第11课。

(四)课堂练习:

忆(

精(

倍(

佳(

) 异(

经(

背(

加(

) 异(

遥(

遍(

粮(

) 导(

摇(

骗(

浪(

) 甜甜地(

快活地(

) 甜甜的(

快活的(

第4课时(复习第四单元)

(一)复习读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164页齐读生字。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2、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3、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四)课堂练习。

zhēng qí dòu yàn

fēn fāng mí rén

) zhǎn shì

jiāo nân

xí wēi

bài fǎng (

) tiáo jiã

kān shǒu

yáo yuǎn

chuán bū

(五)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请填一填。蔷薇 绽开了笑脸

牵牛花

睡莲

万寿菊

昙花

(六)造句练习。因为……所以……

渐渐

第5课时(复习第五单元)

(一)复习第五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5页,同桌互相考生字。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第五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同桌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用组词、加一加、减一减、形近字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

2、小组挑战赛检查。

3、读一读18课中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

4、你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在班上说一说。

(四)复习语文园地。

1、我的发现:还有哪些这样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呢?

2、那你还能说出一些反义词吗?

3、背诵读读背背中12生肖顺序。

(五)课堂练习。

)的

)的

云 (

)的雷声

)的雨露 (

)的大地

)的江河 (

)的树木

)的宇宙

第6课时(复习第六单元)

(一)复习第六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9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

(二)复习第六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6页,同桌接力考生字。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

2、小组挑战赛检查。

3、同桌练习背诵指定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指名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默写。

(四)复习语文园地六。

1、读我的发现,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有几个意思的。

2、背诵的读背背中的诗句。

3、读读记记,复习各种词语的形式搭配。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第7课时(复习第七单元)

(一)复习第7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0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63页,和同桌一起读生字。

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听写生字。

5、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矛(

担(

兵(

腿(

予(

坦(

乒(

退(

斧(

抢(

管(

谦(

爷(

枪(

官(

兼(

脑(

仆(

受(

慌(

恼(

朴(

爱(

谎(

(四)我会填。

敢(

)夫

)驶

)领

勇(

)克

)子

)替

伤(

第8课时(复习第八单元)

(一)复习第8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0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64页,和同桌一起读生字。

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听写生字。

5、集体订正。

(三)复习语文园地八。

))))))

1、读一读ABB式词语。

2、你还会说哪些ABB式的词语呢?让学生进行积累。

3、读读背背,先自由读,再进行诵背。

(四)课堂练习。

人之初,行本善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亲师友,习礼仪。 子不学,非所宜

性相近,习相远。 为人子,方少时

人不学,不知义。

矛(

予(

买(

卖(

镇定(

)面对(

) 既(

)即(

)绳(

)蝇(

)走下(

鼓起(

担(

胆(

索(

素(

讲述( 彬彬( )

盼(

纷(

堵(

赌(

响起(

如愿(

第12篇: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2)

www.daodoc.com 来源:本站陈凤情 发布时间:2013-12-18 14:37:39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

颐和园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第13篇:小学语文习作课教案

《语文园地三》(习作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本小节用时8分钟)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 女秋天奠定基础。] (本小节用时10分钟)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本小节用时15分钟)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本小节用时7分钟)

第14篇:写作指导课教案

单元整个教学之写作指导课简案

教学目标:

1.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中心,获得不同层次的立意。

2.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来获得写作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写作。

教学步骤:

一、单元回顾。

回顾单元课文《猫》、《鸟》和《动物笑谈》,提炼三篇课文的共同中心“爱”,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三篇课文在以“爱”为中心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立意。

二、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发现三篇课文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来突显各自的中心立意,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突出主题。

三、以读促写。

指导学生写作时立意的确定要“不落俗套”,结合龙应台《如果》一文加以学习。

四、思维拓展。

1.利用教材中“书包”这一活动设计,打开学生写作的思维,拓宽学生在写作时确定中心主旨的思考角度; 2.结合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丢了_____”,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图片,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跃起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确立中心;

五、实战演练。

1.小练笔。通过 “《狼》这篇课文是如何围绕“黠”这一中心来展开叙事和描写”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文中具有想象空间的词,用一两句话加以描写,使文章丰富化,细节化。

2.让学生以“爱”为中心构思一篇作文,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构思作文内容——对象是什么?从“爱”中读出什么?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第15篇:汉语写作课教案

汉语写作课教案

教材:

学时:4学时(每学时45分钟)

本科基本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

1.本科写作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自我介绍和写邮件。写作知识:自我介绍的方式和写邮件的格式及如何正确表达想说明的情况。

2.有两篇范文。一篇自我介绍。一篇邮件。

教学步骤:

第一讲(两课时)

第一节课

一:写前指导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用“过去”、“现在”、“将来”这些词语造句,引出这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10分钟)

让同学们分别用这三个词语造一个句子,老师帮忙纠正。

提升难度:说一段话,三十字以上,要把这三个词语都用上。老师可以示范。 例如:人们过去的交通方式主要是行走和骑马,现在我们可以骑自行车、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将来我们人类还会发明什么交通方式呢?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帮忙纠正错误,积极鼓励,引发学生对这堂课写作学习的学习兴趣。

2.学习范文一《自我介绍》。(20分钟)

第一篇范文是一篇介绍,内容简单,结构清晰,学生

第16篇:写作评改课教案

写作评改课教学设计

王娜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这次作文的评改标准,学习评改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赏析、评改作文的方法,学会欣赏作品。

3.人文目标: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这次作文的评改标准,掌握赏析、评改作文的方法,学会欣赏作品。

二.课前准备:

1.教师阅读学生的习作初稿,找出有代表性的习作8篇。

2.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支红笔。

三.教学用具:

教师:小黑板。

学生:红笔。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提出标准

1.同学们,我非常喜欢诗歌,相信同学们也一样。我们通过第六单元的作文课,都按要求写出了自己喜欢的诗歌,那么在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篇作文进行评改,让同学们在评改的过程中品味大家的作文!

(板书:作文评改课)

在评改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作文的要求。(读第六单元的作文内容与要求)

2.评改总要有个标准,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和我们平时评改作文的经验,你认为这个主题的作文,怎样才是一篇好作文?先小组讨论,再告诉老师。(学生讨论、汇报)

3.这次作文必须抓住诗歌特点来写,语句要得体,最好押韵。要写出自己的心愿或情趣,有真情实感。

4.老师也想到了这几点,并且作了总结并分了等级。(挂小黑板)等级标准:

优等作文: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具体、生动、有趣。良等作文:内容较明白,思路较清晰,语句较通顺。

中等作文:内容较明白,语句通顺。

鼓励等作文:内容混乱,语病较多,错别字多。

5.如果还有比“中”糟糕的,你评什么?“差”不好,容易打击人,用两三个字概括,可以评什么?以鼓励为主。(“你加油,成功等着你”、“你努力,别放弃”)

(二) 典型评析,教会评改方法

1.按照大家提出的标准。老师从大家的作文当中选出3篇来。

2.请3位作者分别上来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谈谈自己的作文:亮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然后学生推荐其中一篇集体评改。

我们先来初次阅读一下他的作文,看看他的文章写得怎样?

(1)谁来说说他写的诗歌完整吗?思路清晰吗?

(2)接下来我们来仔细评一评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之处。(板书:细评)

(3)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批改的方法,我们只细评作文的一个片段。(将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老师一边读大家一边想,这段中有哪些地方不是很通顺或有错别字,或者是写法不是很好而你有更好的写法的。(边读边指出,在文中作批示)这段中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好了,虽然我们只是批改了作文的一个片段,但我们对这篇作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让我们根据等级标准,给作文一个初步的评定。(学生评,并讲出理由)

(4)给×××同学及文章做一个总的评价呢?也就是写评语。(板书:总评语)评语应该要贴切,不能过于夸张,而且要以鼓励为主。

(5)×××同学,你听了同学们的评价,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6)我们通过对×××的作文的评改,知道评改作文应按什么步骤去进行?归纳板书:一读、二找、三改、四评。

(三)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拿着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或好朋友交换,根据评改步骤和好作文的标准,评一评对方的作文,并在他的作文后面填写这些内容,评改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可以跟组员或老师探讨。

(学生自由找位置坐,互相交换批改)

A:作文写的是我的心愿或情趣

B:符合诗歌的特点

C:小老师的建议:

D:等级是

(四)评改成果展示与交流

1.你觉得你评改的作文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吗?谁来说一说。

2.哪个小老师愿意上台展示你评好的作文,并说说你是怎么评的。(小老师上台,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进行评改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

3.作文的小作者,听了小老师的评说,你怎么想?其他同学觉得怎么样呢?可以提出意见。

4.有许多同学想展示自己的评改成果,那么请你挑你认为评得最称心的句子或片段,不管是评病句还是好句子,说说你是怎么评的。

5.谁认为自己写的评语最精彩贴切?说给大家听。

6.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交换回来,看看小老师给你评改的是否贴切,说说你的看法。

7.老师都想看看你们评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与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呢?(师生交流)

五.小结:

这次作文评改课,你有什么有关写作的看法或感受要跟同学们或老师

讲?有哪些收获?

第17篇:应用写作课教案

应用写作课教案

基础部中文教研室 孙杰

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

教学目的:掌握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及其种类知识。

教学重点:

1、应用文的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应用文的概念

2、应用文实用性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0、5 课时

实训教学 0 课时

所谓写作,是人们用语言符号把感受、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有选择地记录、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

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写作以应用文书为学习和研究对象。

应用写作,是以实用性为明确目的的写作。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应用写作的文字表现形态。

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或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的实用性文章。

三、应用文书的特点

(一)实用性

这是应用文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区别于文学作品和其它文体的主要标志。

(二)真实性

文学作品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应用文写作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有根有据。

(三)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 条理清楚,段落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陈述的事项界限清晰,不交叉;

内容前后讲究因果,材料能够证明观点。 以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中心,

阐述观点,分析前因后果、现象和本质时,多用逻辑思维的方式。

(四)格式的稳定性

格式,如果被大家接受,约定俗成,就成为惯用格式;

如果格式被法定固化,就称为规范格式。

应用文多数有惯用格式,其中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具有规范格式。

格式稳定性的作用:

使不同的文种清晰醒目,

便于写作、阅读、承办、归档、查询,达到行文的目的。

四、应用文书的分类

标准不同,应用文书的分类结果也不尽相同。 本书涉及的文种共同体46种。 本书把应用文书分成五大类:

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财经文书、公关文书、科技文书

五、复习与训练 课外进行。

第二节 应用文主旨的确立及显示

教学目的:认识主旨的作用,掌握应用文对主旨的要求和显旨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1、主旨的作用

2、显旨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显旨的主要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0 课时

实训教学 0 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主旨的概念和作用

主旨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 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主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

(二)主旨对行文产生制约作用 主旨制约:

材料取舍、布局谋篇、技巧运用,乃至拟订标题、遣词造句等

没有确定主旨就写作,难免“手忙脚乱”,甚至无法成篇。

三、对主旨的要求

(一)正确 主旨正确的体现: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请看下面一篇通告,有关条文便存在违法之处:

××五金厂关于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通告

近来,我厂连续发生盗窃、斗殴和小型失火事故。有数位职工被歹徒打伤,财物损失数万元,为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特作如下通知:

一、凡是本厂职工进入厂门,均要佩带厂徵标志,否则作违反厂纪处理,扣发奖金。

二、外来人员进入工厂时,必须持所属单位介绍信或证件登记,出厂时,应接受行李物品,甚至搜身检查。

三、来客投宿,有关人员应报厂保卫科批准。在此期间,如厂内发生盗窃、失火事故,来客不准离开工厂,并要集中接受审查。

四、厂内职工离开车间或办公室,应关好门窗,以防小盗破门而入。

通告自××××年二月八日生效。凡自觉执行本通告的给予表彰,拒不执行者予以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年二月一日

显然,此文若公之于众,可能引发矛盾,产生负作用。

(二)鲜明

应用文书的主旨不能像文学作品的主题那样含蓄隐晦, 必须清楚、明白、突出。赞成或反对、提倡或禁止、肯定或否定,都一目了然。

(三)集中

应用文书不可多中心,要求主旨集中单一,内容单一,一文一事。

(四)体现领导意图

领导意图,是领导确立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 领导不会签发不能体现自己意图的文稿。

四、显示主旨的主要方法

(一)标题点旨

即用标题概括点明主旨。要求概括事由或概括主旨的文字要严密、准确。 如《××集团公司关于实行“产品三包”责任制的通知》

(二)开宗托旨,开门见山 1.使用主旨句,开宗托旨

在公文和其他应用文书中,明白、准确地表达主旨的句子,叫“主旨句”。 主旨句以介词结构“为了„„”为特征。

在正文开头用主旨句托出写作主旨,是一种开宗托旨,开门见山的方法。 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切实转换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定,现就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意见》)

2.不出现主旨句,开宗托旨 有的应用文书开宗托旨,首句并不出现主旨句,而是直接阐述意义、主张或基本观点。

如:一份通知的开头:“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是产棉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做好棉花购销工作,对于稳定农业大局,保证纺织行业正常生产,安排好人民生活,增加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标题显旨

小标题显旨的形式,是将文章主旨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小标题的排序,必须注意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如:下文的四个小标题,围绕清理整顿公司的主旨表述四个思路和做法。 各个小标题均是其下文字内容的概括。:

关于我省清理整顿公司工作的报告

国务院:

我省自××××年××月清理整顿公司以来,坚持既坚决又稳定的方针,抓紧清理整顿方案的拟定和实施,积极查处了公司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加强公司的建设和管理,基本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这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撤并了一批流通领域的公司,解决了公司过多过滥的问题。(略)

二、查处了公司违法违纪案件,整顿了公司的经营秩序。(略)

三、认真做好撤并公司的各项善后工作。(略)

四、加强了公司管理和法规、制度建设。(略)

××省人民政府(印章)

××××年××月×日

(四)片言居要

即在文章的内容转换之处揭示主旨,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在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渡之处揭示主旨等。

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加工销售注水猪肉非法行为的通知》一文,在提出问题、说明“我市加工销售注水猪肉的不法行为十分猖獗”之后,通过分析指出其“危害极大,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肉猪声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然后转而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加工销售注水猪肉的不法行为”,之后便引出7条对策措施。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才是该文的主旨。

(五)呼应显旨

这种写法多是开头提出与主旨相关的问题,篇末呼应之。

(六)篇末点旨

即在应用文书正文的结尾点明写作主旨。

五、复习与训练

第三节 应用文书对材料的处理

教学目的:认识选择材料的标准;明确材料处理的常用方法,掌握材料与观点的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

1、材料处理的常用方法

2、材料与观点的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

1、材料与观点的组织形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0 课时

实训教学

1、0 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材料的标准

(一)真实 材料 ,准确无误。

(二)切题

材料有针对性,能准确说明观点。 材料明确、具体、能观点

(三)恰当 恰当地选用材料:

1.选择点面结合的材料说明观点; 2.选择对比材料说明观点 3.选择正反材料说明观点; 4.选择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说明观点 数据甚至图表作定量说明,更生动、直观,更具说服力。

(四)新颖

材料有时代感,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反映客观事物的最新面貌,是新人、新事、新思想、新成果和新问题。

三、材料处理的常用方法

(一)筛选法

对材料进行鉴别、筛选,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找到最切合主旨的材料的方法。

(二)类化法 将材料进行梳理归类

(三)截取法

选用完整事件的片断,或部分

如简报、通报、调查报告以及应用文书中叙事性较强的部分,常用此法。

(四)撮要概述法

对材料加以概括压缩,使精华部分更为突出 对叙述性的事实材料,往往保留主干,抓住要点, 理清线索,剔除细节,变描写、详述为略述、概述,

只要求简要交代事件的概貌和实质,而不求像文学作品那样细腻传神,形象感人。

如《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向何国治烈士学习活动的决定》中,便是以撮要概述法写何国治的英雄事迹。“决定”写道:

××××年5月26日下午5时44分,我市3名儿童在锦江河九眼桥下踩水玩耍时,不慎失脚跌入水深湍急的回水凼,生命危在旦夕。青年工人何国治听到呼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跳入河中抢救,奋力将溺水儿童推向浅处。何国强等几名青年也随后相继跳入河中,齐心协力救起3名儿童。在抢救中,何国治英勇牺牲。他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壮丽凯歌,受到全市人民的热情赞扬。

何国治同志生前是成都市房地产经营公司职工,共青团员。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时时处处学雷锋、树新风,工作勤奋,埋头苦干,勤俭节约,珍惜国家财产,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表现了一个共青团员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信念和优秀品质。

300多字已经浓缩了英雄光辉的一生和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应用文书叙述事实材料的写作特征。

四、材料与观点的组织形式

(一)先列材料,后亮观点

先介绍事实,说明论据,或列举数字,然后归纳观点、推出结论。 由事到理,说服力强。 常用于叙事性较强的片断

(二)先亮观点,后列材料

常用层、段、条首句先概括亮出观点或问题,然后列举事例、陈述观点, 或用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论述这个观点。

这种写法,观点鲜明,头绪清楚,先声夺人,引人注目

(三)边列材料,边亮观点 夹叙夹议的方式。

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层层深入,便于理解。

五、复习与训练 提示:

1、重点做好“

三、阅读与分析题”。

2、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第四节 应用文写作的常用思路

教学目的:认识思路与结构的一般关系,明确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掌握递进思路、并列思路和比较思路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思路与结构的一般关系

2、递进思路及其用法

3、并列思路及其用法

4、比较思路及其用法

教学难点:

1、递进思路的用法

2、并列思路的用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0、5 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思路的基本含义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作出自觉、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文章思路,就是作者的思维“路线”。按照思路写成文章,就是所谓组织结构。

应用文书写作主要沿逻辑线和时空线展开思路。

三、思路与结构的一般关系

文章结构实质上就是作者思路的体现。 文章的结构与作者的思想相对应或相统一的。

“思路,这是关乎文章结构的最根本的东西”(张志公:《怎样锻炼思路》)。 文艺作品的这种反映和体现是曲折迂回的、深藏含蓄的; 应用文书的结构,通常是作者思路的直接呈现。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思路是文章的脉络。

如果文章结构杂乱无章,则表明作者的思路杂乱不清。 如果文章结构不严谨不清楚,则表明作者的思路不缜密不清晰。 下笔之前先理清、理顺思路的目的:

是使结构完整、严谨和条理清晰,是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

四、应用文书写作常用思路简述

应用文书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

(一)递进思路

递进思路是认识事物或事理由浅入深、由表到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一种思维方法。

递进思路的作用: 可以深入地、清晰地阐释某些比较复杂的事理,

说明某些比较复杂的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使文章达到一定的深度。 递进思路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例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亟待改变》的调查报告,就是典型的递进思路: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乱账多,员工主人翁精神衰弱

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财务制度

又例如,《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的现状亟待改变》的调查报告,按以下思路写成:

××县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

“文化饥饿症”带来农村精神文明滑坡

文化活动量少质差的原因

采取有力措施重视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很明显,是典型的递进思路。

(二)并列思路

并列思路,即是运用平等、平行、并列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对待事物或事理而形成的思路。

并列思路将事物或事理平等看待,横向发展。

如通知、决定的诸多事项、规章文书的许多同类条文,许多体现的都是并列思路。

(三)比较思路

比较思路是运用比较和鉴别的思维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思路。

比较思路是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之一。比较的标准(简称比标)要一致。 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

注意比较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事物进行比较。

(四)归纳和演绎思路

1、归纳

归纳,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应用文书写作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便形成了归纳思路。 归纳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完全归纳法

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的共同属性,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

2)简单枚举法

即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概括,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不完全归纳法。

如《中共××县委员会关于向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归纳出的结论:

“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忠诚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们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们不愧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而归纳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只是选择介绍了他们一生中一些典型事迹,并没有罗列全部事迹。

3)科学归纳法

即由某类事物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具有的必然联系,而推出这类事物全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

2、演绎 这是从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它与归纳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

例如《××市××局关于机关干部勤政廉政的规定》写道:

“廉洁奉公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也是机关干部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高效廉洁,党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关心和拥护,党和政府才有可能带领和团结大家同心同德,共渡难关,深化改革,实现发展„„。”

这里采用的就是演绎思路。在说理性较强的应用文书中,较多地运用演绎思路。

运用演绎法时,作为根据、前提的一般性结论必须正确无误,才能进行直接演绎。

归纳和演绎既是两种方向完全不同的对立的思维方法,又是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体。

(五)综分思路

综分思路是运用综合和分析两种思维方法而形成的思路。

分析就是把事物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由总到分,化整为零。 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考察,也就是由分到总,集散为整。综合的过程,就是对实体事物组合、对抽象事物概括的过程。

文章要点面结合、铺陈展开,构思时要善于分析客观对象,在分析的基础上善于综合。

(六)因果思路

因果思路是运用探因和寻果的思维方法形成的思路。

在应用文书写作中,根据写作意图和受众接受心理,常常采用由果溯因的思路。

因果思路:

要全面分析导致结果或现状的原因。

抓住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同时也不忽视次要原因。

要深刻地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因因分析”: 即深入分析,从原因中去探究产生原因的原因。例如:

某厂生产的传统产品出现销售疲软势头,厂方要求做出调查并写出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

1、通过调查,发现销售疲软是存在广告宣传不力、营销渠道不畅、产品包装陈旧、产品式样单

一、产品质量下降等多种原因。

2、经过分析研究,认定其中质量下降是关键。

3、进一步分析,发现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生产第一线工人不顾质量,检验工不负责任。

4、又深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是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职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

5、再追本溯源,发现根本原因是厂领导班子缺乏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只抓产品数量、产值,忽视产品质量。

经过这样层层深入分析,方找出了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领导重视,狠抓质量,注重宣传,打通渠道”的对策,使产品销售重新出现了增长势头。

应用文书写作常常会综合运用几种思路成文。

七、复习与训练 提示:

1、本节内容是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除了课堂讲授外,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

2、完成习题。

第五节 应用文的结构

教学目的:明确对应用文书结构的要求,认识应用文书的结构类型。

教学重点:

1、对应用文书结构的要求

2、章断条连式和条文并列式

3、分部式结构

教学难点:

1、章断条连式和条文并列式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区别

2、分部式结构中层次和小标题的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按规律办事。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0、5 课时

实训教学 0 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应用文书结构的要求

(一)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要依据事件发展的过程、事物的特征来安排正文结构,反映对象的内在本质及规律。

如通报,传达重要情况,表彰或批评,都必须叙述清楚事实。

(二)要适应不同文种的体式特点

应用文书的结构安排需适应体式的规范要求。 要注意应用文书文体样式的规范。

如写市场调查报告,要写基本情况、分析评价和建议。 如写规章制度,则一般要用条款式来写。

(三)具有严密性

文章的各部分要成为统一的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旨。 文章从内容到结构都要周全,避免因遗漏而表达不全。

例如,写一份请示,结构上该有请示缘由、事项和要求三个层次。使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或呈现因果关系,或呈现主次关系,或呈现并列关系,或呈现表里关系,各部分互相弥补、协助,而不互相矛盾、拆台,共同使文章的结构及内容具有严密性。

达到以上的要求,关键取决于作者的思路。

三、应用文书的结构类型

(一)篇段合一式

即一个段落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种形式常用于内容单一的应用文书。

(二)两段式

这是内容简单、篇幅简短的应用文书常用的形式。 把篇段合一式中的结语部分单独列为一段,可成为两段式。 或把三段式中的结语部分省略,写作目的或原由、行文事项各为一段

(三)三段式

正文分为:目的或原由、事项、结语

(四)多段式

一般是开头概述情况、说明原由、目的或依据 主体部分内容稍多分别写为若干段 结尾单独成段或省略结尾段

(五)分部式

这种结构形式容量较大,眉目清楚,头绪分明 用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书

如:工作总结、理论文章、调研文章等类常用这种结构。 文章分成几个大部分,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层次。

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或者序号列出(多用序号加小标题的形式)。 小标题或者作为层旨句概括该部分中心,或者提示该部分内容范围。 常体现为递进式结构,注重各部分间的逻辑联系。

(六)贯通式

贯通式不分条文,不用小标题,前后贯通,以自然段落组成全篇。 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或者认识顺序,抓住主要线索,比较完整地叙述或说明一个事项、一项工作、一个道理,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的叙述性或者说明性应用文书。

(七)条款(项)式

法规、规章文书多用这种形式。 条款(项)式结构,有以下两种: 1.章断条连式

适用于内容多、篇幅长的法规、规章。 (1) 章、条、款式: 第一章 ×××× 第一节 ××× 第一条 ××××××××

第二条 ×××××××××××××× ××××××××××××××××××××

第二章 ××× 第二节 ××

第三条 ××××××××

××××××××××××××。(为第三条第一款)

××××××××××××××。(为第三条第二款) (以上条下分款,款不带序数,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款) (2)章、条、项、目式: 第一章 ×××× 第一节 ×××

第一条 ××××××××

„„„„„„„„„„„„„„„„„ „„„„„„„„„„„„„„„„„ 第四条 ×××××××××××××× ×××××××××××××××××××× 第二章 ××× 第二节 ×××

第五条 ××××××××

(一)××××××××××××××。(为第五条第一项)

1、××××××××××××××。(为第五条第一项第一目)

2、××××××××××××,×××××××××××××, ×××××××,××。 (为第五条第一项第二目)

(二)××××××××××××××。(为第五条第二项。)

1、××××××××××××××。(为第五条第二项第一目)

2、××××××××××××××。(为第五条第二项第二目) (以上条下分项,项冠以带圆括号的汉字数码

(一)、

(二)等。项下可分目,目冠以阿拉伯数字

1、2等。

2、条文并列式

与上述“章断条连式”的区别为:不再设章、节。适用于内容较简单、篇幅也不太长的规章文书。

(1)条、款式: 第一条 ××××××××

第二条 ×××××××××××××× ××××××××××××××××××××

第三条 ×××××××××××××××××××。 ××××××××××××××。(为第三条第一款)

××××××××××××××。(为第三条第二款)

(以上条下分款,款不带序数,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款) (2) 条、项、目式: 第四条 ××××××××

„„„„„„„„„„„„„„„„„ „„„„„„„„„„„„„„„„„ 第五条 ××××××××

(一)××××××××××××××。(为第五条第一项)

1、××××××××××××××。(为第五条第一项第一目)

2、××××××××××××,××

×××××××,××××。(为第五条第一项第二目)

(二)××××××××××××××。(为第五条第二项)

1、××××××××××××××。(为第五条第二项第一目)

2、××××××××××××××。(为第五条第二项第二目) (以上条下分项,项冠以带圆括号的汉字数码

(一)、

(二)等。项下可分目,目冠以阿拉伯数字

1、2等。

(3) 非法规文书式

非法规文书,通常不采用“第×条”的写法,标法形如: “

一、” „„„„„„„„ 第一层 “

(一) ” „„„„„„„„第二层 “ ⒈ ”

„„„„„„„„第三层

“ (1) ” „„„„„„„„第四层

只有一个层次,则以“

一、” “二”这类数码为序数。 注意:

1)条下的款或项、目独立成段,各独立写一相对完整的内容 2)段间内容具有相关性

3)若是多个人合写一篇文章,层次序数如果不统一,或一旦标错,后果将很严重。

(八)总分条文式

公文、规章、合同等文书,常采用这种结构:

1、开头(即引言部分)总说:

或概述情况,或说明写作目的、依据、原因,或阐明主旨,摆出结论。

2、主体分条文分述:

每条或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围绕主旨阐述一个问题,或分析事件的一个原因,或提出一项要求、措施、办法等等。

3、结尾

(九)表格式

这是应用文书不同于其他文体所特有的一种结构形态。

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如银行、保险公司及厂矿、公司等单位,制发的有些专门文常采用表格式。

(十)不成文式

没有一般文章那样完整的结构内容,

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都不一定齐备,或不一定有明显标示, 语言表述方式也有其特殊性,通用图文相间的形式或者图表形式 。

典型的不成文式:广告、海报等告启文书

四、复习与训练 提示:

1、强化记忆章断条连式和条文并列式结构的区别

2、强化记忆分部式结构中层次和小标题的关系

3、完成习题。

4、要求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

第六节 应用文书段落的展开方式

教学目的:认识层次与段落的一般关系,掌握层次展开的递进式和并列式,重点掌握段落展开的常见方式,了解开头与结尾的展开方式。

教学重点:

1、层次展开的递进式和并列式

2、段落主句的涵义、表现形态和作用

3、段落展开的常见方式

教学难点:

1、段落主句的涵义、表现形态和作用

2、段落展开的常见方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 0、5 课时

本节内容是本书的重要部分和特色内容之一。掌握应用文书段落的展开方式,对同学们展开写作思路、提高成文能力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层次与段落的一般关系

层次是文章结构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层次又称“逻辑段”、“部分”、“意义段”等。

段落叫自然段。段落着眼于在表现某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时的间歇、停顿、强调或转折。不是凡提行空格的就是段落。例如:

法规、规章中的有些条文,各项或各目都分别提行标示,有时甚至一项一目也非一句话。在这种情况下的一条或一项内的所有条文才构成一个段落。

层次是文章中表现思想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段落是文章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层次着眼于整篇文章内容先后次序的划分。

多数情况下,段落小于层次,几个段落表达思想内容上的一个层次; 有时段落正好与层次的划分相一致,段落等于层次; 个别情况下,段落大于层次,如篇段合一式的段落就是如此。 段落表达的思想叫段旨,表示段旨的句子叫“段旨句”。 应用文书特别注重使用段旨句。

应用文书常常把体现全段中心意思的句子置于段首,使段落的中心意思明确醒目。

文章写法相通。在中国作家中,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多以段旨句行文构篇。

在概括层次的内容时,应用文书常在文中使用小标题,或在层次之首单列一个揭示层次主旨的独立段落,这便是“层旨段”。

三、层次的展开方式

应用文书层次的展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递进式

递进式是层次按纵向展开的方式,其反映事物或事理本身的自然联系,结构层次之间是延续、承接、深入的关系。

具体的方式有: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层次;(2)按照事物或矛盾发展的各个阶段展开层次;(3)按照作者认识的发展深化展开层次;(4)按照论证推理的各个步骤展开层次。

2.并列式

并列式是按事物的逻辑联系进行分类归纳,按事物构成部分、特性、性质的不同侧面来安排层次,将材料横向排列的方式,结构层次间是平行、平等的关系。

具体的方式有:

(1)按照观察者立足点的转移或空间位置的变换展开层次; (2)按照事物各个构成部分展开层次; (3)按照材料的类属展开层次;

(4)按照论述、说明的问题或各分论点展开层次。 3.总提分承式

较多的是先总后分,也有由总到分再到总,很少先分后总的。 应用文书中的通告、通知、会议纪要等的正文结构常呈现这种层次。 4.纵横交叉式 是将纵向递进式和横向并列式综合起来交叉展开层次的方式。 或是以纵向为主,以横向为辅;或是以横向为主,以纵向为辅

内容比较复杂、时空变换较大、篇幅较长的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常采用纵横交叉式式。

应用文书在结构的展开上,还常采用连接、转折的方式 具体写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普遍地使用序数;二是经常使用表示衔接和转接的词语和句式。 常用的这类词语有:

以下、如下、以上、是、现、将、即、总之、为此、对此、因此、但、但是、不过、一些、另一些、一方面、另一方面、另外、有的、同时、还有、此外、一律、所有„„ 常用的句式如: 现将„„如下: 具体作法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

通过拟写提纲,确定层次的展开次序

四、段落的展开方式

段落与层次的展开方式类似,都常用递进法、并列法等。 如果将研究视野转入较为微观的领域,则会发现:

段落的展开主要围绕“主句”进行 。“主句是段落中概括或提示本段中心、内容范围的句子。它起提携全段的作用。好的主句总能服从于并说明文章题目(或主旨),能揭示段落中心或揭示段落的内容范围。” (叶黔达教授语)围绕主句展开段落,是写好应用文书段落的关键。一般说来,围绕主句展开段落的方式,通常有下列十一种:

(一)通过解释、说明和阐述主句展开段落

即具体对主句提出的概念、定义、主张或观点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展开段落。 例如: 办学要体现改革的精神。//增设学院,不增加编制。要充分挖掘党校现有的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潜力。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智力资源,聘请有实践经验有理论素养的干部和企业家讲课,当客座教授。在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相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党校办学的新路子。 段中展开部分概说了如何体现办学改革精神的措施。

(二)以实例说明主句展开段落

用举例来陈述、证实、说明主句以展开段落,有的用具体事例,有的用概括性例子。例如:

纵观整个上世纪末,“珠江三角”的辉煌有目共睹。// 15年间,“珠江三角”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8%的速度,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推上了1.1万元的高峰,成了中国最早跨入小康社会的地区之一。“珠江水”、“广东饼”,还有数不清的家用电器,几乎渗透到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列举几个例子时,则要注意叙述、说明的先后顺序。

(三)通过递进展开段落

即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说明事物本质属性或事理,以展开段落。它实质上是递进思路在段落中的运用。例如:

目前养猪业已形成三种经营形式或称养猪的三个层次,即千家万户养猪、专业户养猪和工业化(工厂化)养猪。// 前两者数量大,存栏和出栏总量约占全省95%以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两个层次规模小、分散,限制了高科技的应用,因而难于进一步提高繁殖率、产肉率、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属于低层次养猪。要把这两个层次从数量增长型变为质量效益型,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发展第三个层次,才能达到启动前两个低层次类型。// 这是我省养猪业跃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这个段落在层层递进时,还适当运用了一些关联词语,使层次的递进关系更为清晰。

(四)通过数字说明展开段落

即通过数字说明主句以展开段落。这种方法,利于具体、准确地说明客观事物的现状及其变化。例如: 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猪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川猪以年递增12%的速度稳定增长。出栏率达91%,瘦肉率大面积达48%以上,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数量上也保持着绝对优势,全省生猪存栏数已达6400万头,数量已超过美国,仅次于苏联。全省养猪产值占农业产值40%以上。全省人均吃肉已近20千克/年,距本世纪末我国人均吃肉25千克/年的奋斗目标不远。

(五)通过比较展开段落

即通过比较事物的差异或说明事物的相同点,来展开段落。例如:

对技术人员的引进态度不一样。//发展快的张村,光从京、津等地请进的技术人才就有近百名,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为本地培养技术人员326名。靠这些人,办企业87个,今年新增产值960元;发展慢的王村,只引进外地人才11名。

(六)通过分类展开段落

即依据同一标准对事物分类,以展开段落。例如:

这次检查的内容为今年6月份以来发生的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 (1)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涨价和扩大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最高限价、指导价,提高商品价格及收费标准的行为;(2)违反国家规定的调价备案、申报制度与监审品种的差率、利润率、临时性限价以及不实行明码标价的行为;(3)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提高化肥、农膜、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的行为;(4)擅自扩大收费范围,随意提高收费标准以及自立名目乱收费的行为。

例段中4类行为皆是符合“乱涨价,乱收费”的行为。

(七)通过总说与分述展开段落

即先综述后分说,实质上是总分思路在段落中的体现。综述要概括、准确,分说要善于辅陈,必要时可用序号,使分说条理更清楚。例如: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作为全县经济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的突破口,领导重视,工作抓得实在。// 县委县政府把乡镇企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乡镇企业工作,先后4次召开大型乡镇企业会安排部署、检查指导。县委书记、县长蹲在基层调查研究,协调解决问题;主管领导集中精力抓住不放。为各乡(镇)配备了抓乡镇企业的专职副乡(镇)长;充实和加强了县乡企局和乡(镇)企业办的工作力量。明确提出,不抓乡镇企业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要解放思想换脑筋,不换脑筋就换人,不上台阶就下台。

例段中,分述从4个方面对总说的“领导重视,工作抓得实在”加以了具体陈述。

(八)通过转折展开段落

即通过前后意思的转变以展开段落。例如:

我省生猪经营放开后,多渠道流通发展迅速,市场繁荣。//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的是生猪屠宰管理失控,流通秩序混乱,国家税收流失严重,肉品质量下降影响人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

(九)通过排比句展开段落

排比句由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连续排列构成。例如:

只有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才能维护稳定的社会局面,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挖掘蕴藏的潜力,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才能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各方面的力量。

例如: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注意短语或句子间的逻辑排序。

(十)通过时空的变化展开段落

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段落,来表述同一时间里不同地域、方位的情况。例如: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经过了几年的酝酿和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那次会议以后,全党在拨乱反正和调整国民经济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在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拔乱反正、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有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并且指出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推动了各项改革的广泛深入发展。 这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一段话,展开部分以时间为序,分为四个阶段,十分精要地阐明了主句的意思。这种展开段落的方法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移步换形”技法。

(十一)通过因果关系的表述展开段落

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段落,既可由因及果,又可由果溯因。例如:

实行承包经营制后,该厂生产仍然上不去。//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承包机制不健全,厂长的权、责、利没有紧密配合。

二、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过多,厂里的自主权不够。

三、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能力搞技术改造和开展新产品,以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四、全厂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

上述方式常常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有些方式,还可能与其他方式有交叉。

五、开头与结尾的展开方式

(一)开头方式 1.概述情况

即在开头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简报、报告、会议纪要、总结等常用此法开头。 2.提出问题

即在开头提出问题,提示应用文书的主旨或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常用这种方式开头。 3.直陈目的

即在开头以“为了”、“为”等介词构成的主旨句领起下文。 法规、规章、决定、通知等应用文书常用此方式。 4.引述来文

即在开头引述对方来文、文号,然后引出下文。 复函、批复普遍使用此方式开头。 5.阐明观点

开头先提出观点,或者点明主旨,接着加以解释说明 6.表明态度

对有关的事项表明态度,做出评价,提出看法。 批转、转发性通知多如此开头。 7.交待原因

在开头以“由于”、“因为”、“鉴于”等词领起下文, 也可直接陈述发文原因。 8.说明根据

引用有关法律、法规或上级指示精神,

具体来说,是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下文 通知、批复、规章文书等常用这种方式开头。 应用文书的开头,有时是多种方式结合运用。

(二)结尾方式 1.作请求

即在结尾请求上级批复、批转、批准或请求对方帮助之类的话语。 公文中的请示、函等普遍使用此方式结尾。 2.作强调

即在结尾对文中的主要问题作强调说明 3.作要求

即在结尾提出要求、希望或发出号召。 4.作总结

即在结尾对文中的主要观点或问题做出归纳或总结 5.显文种

以模式化的方式把名词性文种作动词用,并以此结尾

如“特此通告”、“特此通报”、“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 6.作补充

即在结尾补充交待有关事项、事宜。 通知、法规、规章等常用这样的结尾。 还有祝贺、慰问式的结尾,

以及主体部分意尽即文完,不再另写结尾等方式。

六、复习与训练 提示:

1、要求同学们熟读段落展开的十一种方式。题库中的“判断题”和“简答题”较多地选用了本节内容“

三、段落的展开方式”中的例子命题。

2、本节习题“

四、阅读与分析题”各题难度较大,安排多少课时实训,视不同的专

第七节 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明确应用文语言的基本牲特征,尤其明确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概说性和得体性特征,了解应用文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

教学重点:

1、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概说性和得体性特征

2、应用文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

教学难点: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概说性特征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实的作风。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0、5 课时

实训教学

1、0 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

(一)实用性

人类的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两大基本类型。 实用语言只传达“实用”的内容。

文学语言经过了作家“扭曲”或“施加暴力” ,讲究审美、意在言外

(二)无歧义性

应用文书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应用文书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常规修辞格,一般不采用夸张、通感、暗示等修辞格。

应用文书的叙述则多用直叙,证明则多是直接证明, 应用文书内容观点不能曲折隐晦、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三)模式性

如“特此函复”这一模式化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表达,不可能如此简练明白。 应用文书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套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

公文具有模式化的体式

(四)概说性

应用文书不追求不追求纤毫毕现的细节展示。

应用文书的表述,只求抓住关键、抓住要点,实行概括述说。

叙述多是概叙;说明多是概说;议论是“说理”而非 “论理”

一般是直接地、明白地提出观点与主张。

概说性的作用:

使信息更精要,对读者更尊重,更好地达到行文目的。

(五)得体性

得体性即是恰当地使用语言。

应用文书文种丰富,各类文种的用语风格也有明显的区别:

指挥性公文的命令、决议、决定注重庄重严肃; 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讲求严谨、确切、利落; 计划性文书必须实在、周密、可行; 会议报告应富于鼓动性等。

上行文的语言,应尊重而不阿谀讨好;

下行文的语言,应谦和但又不失度;

与平行机关往来函件的语言,则应以诚以礼相待,多商量,互相尊重。 惩戒坏人坏事的通报,语言应言之凿凿,义正辞严。 表彰好人好事的决定,语言则应热情、稳实。 对上级的情况报告,不必有过多的宣传议论。

对下级布置工作的通知,又不可过于原则、空洞,应实实在在,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

有选择地使用模糊词语、委婉用语,有时反使应用文书的语言更得体。 语言还应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有所变化,与时俱进。

从总的方面看,应用文书语言大都比较庄重、通俗,是大众化的书面语言 较少用口头语言和方言。

三、复习与训练

提示:

1、重点完成“

三、阅读与分析题”,以强化同学们对应用文书语言概说性特征的认识;

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阅读与分析题”。

第八节 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教学目的:明确应用文书的主要表达方式为说明、叙述和议论,掌握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和概括叙述方法。

教学重点:

1、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

2、应用文书常用的论证方法

3、应用文书的概括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

1、应用文书常用的论证方法

2、应用文书的概括叙述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

1、0 课时

表达方式,即古人所称的“笔法”,今人又称表达手法、表现方法。 文章表达方式通常有五种: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应用文书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为: 说明、叙述和议论。

本节只学习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说明、议论和叙述。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状态、性质、特点、功能、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加以客观的解释和介绍的表达方式。

(一)说明的作用

介绍背景材料和环境,可为叙述起好铺垫作用,可为议论提供依据。 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报告、表彰、处分决定或通报介绍有关人员或单位,常用说明;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专用书信以及启事、经济合同、广告等也常用说明。

(二)应用文书说明的特征 1.常与议论、叙述结合使用。 2.常多种说明方式同时使用。

(三)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 1.比较说明

即是利用相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或不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以说明被说明对象的方法。例如: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的贝加尔湖,由于污染,湖中的水生物至少比50年前灭绝了一半。

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且比较的标准要一致。 2.举例说明

即是列举具体的例子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类型有两种: 通常有典型举例;列举性举例。 例子要真实、具体,有代表性。 3.数字说明

即是用数据来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例如: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544.3元提高至4377.2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708.6元提高到1926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实际增长5.7%,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4.分类说明

即对事物或问题,按同一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方面,逐一加以说明。例如:

营业税设置了三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娱乐业多属于高消费的范围,因此规定了5%至20%的税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可在税法规定的幅度内实行较高的税率。

5.定义说明

简要说明事物的概念或本质属性的方法,即讲明事物、事理“是什么”。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给“人”下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定义说明“是”的前面和后面的内容可以互换。 6.图形说明

即是用图形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 图形说明具有其他说明方法所没有的直观性。 7.引用说明

引用有关的论述、文件资料来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性状、特点、本质和规律

三、议论

所谓议论,是作者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意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议论的作用

对人或事做出自己的评价、判断,阐明处理某些公务活动或社会事务的立场观点、政策原则、决策主张。

(二)应用文书议论的特征

1.以正面议论为主,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如夹叙夹议。

(三)议论的构成

完整的议论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 1.论点„„提出“被证明的是什么” 2.论据„„回答“用什么证明”

即是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3.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即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是统帅、核心、灵魂,论据是基础,论证方式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

(四)应用文书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

即是用事例或统计数据作论据,举例直接证明论点的议论方法。例如: 米糠和麸皮含有大量维生素。这个问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早就注意到了。曾经用米糠和麸皮治疗那些患有维生素缺乏症的病人。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问题:经化学分析,米糠和麸皮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B和E。 用作论据的事实,既要典型,且量要适度。

列举的事实过少显得单薄,过多又会淹没、冲淡论点。 2.对比法

即将性质相反或有差异的两种或几种事物作比较,做出论断,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例如:

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党的建设的实践看,这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哪个地方、部门什么时候党内监督工作抓得比较紧,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比较好,个人专断、滥用职权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就比较少,消极腐败现象也会受到抑制,出了问题一般也能得到及时解决。反之,监督工作薄弱,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

3.引证法

即是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党和政府的文件等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例如: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版。”因此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为解放全中国的浴血奋战,不能忘记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不能忘记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

4.因果法

即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并以此证明论点的方法。可由因及果,也可由果溯因。例如:

我们系统内的大多数老企业,多年来负担很重,有的厂福利性开支竟占年收入的20%;有些老厂,离退休人员工资占全厂年收入的30%以上,这些企业的亏损是体制造成的。有些企业没有市场意识,产品几年不变,质量低劣,大量库存积压,造成投资无法回收,从根本上说,这些企业的亏损也是体制造成的。因此我们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要深化体制的改革。

这里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国企亏损的原因,从而证明了“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这一论点。

5.喻证法

即通过打比方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如: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如“一朝分娩”。 6.归谬法

即将错误的观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该观点错误的证明方法。例如:

阶级斗争不是推动历史的惟一动力,因为如果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的惟一动力,那么蒸汽机就一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一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人类的发展史证明,并不是这样。

四、叙述

所谓叙述,是有次序地叙说、介绍人物的经历、言行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达方式。

完整的叙述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一)叙述的作用

叙述是应用文书的基本表达方式。为议论提供事实依据,也要用到叙述。

(二)应用文书叙述的特征

1.以顺叙为主,讲求平铺直叙,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2.一般采用概括叙述,极少是具体、详细的叙述。

应用文书对叙述的要求是:

概括准,粗线条。

只注重对事件的整体勾画,不要求细节的具体、内容的详尽。 只叙述与表达主旨、说明问题有直接关联的部分, 或者只是综合地、概括地叙述若干人或事的共同点。 3.常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夹叙夹议,叙事论理,叙述说明等。

(三)叙述的方法 1.顺叙

顺叙是根据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进行的叙述。 2.倒叙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以顺叙的方式进行的叙述。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线,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四)叙述的人称

人称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

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主观性叙述,能给读者真实、亲切的感受; 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是客观性叙述,叙述面较广较自由,可不受时空和经历限制

使用第二人称叙述,有亲临感,像在面对面交流。

应用写作对人称使用有特定要求:

撰写总结、拟定计划,必须采用第一人称, 写市场调查报告则主要使用第三人称。 而有些文种的写作须三种人称同时使用,

如涉及第三单位的来函、去函、情况通报,就常出现“我们”、“你们”、“他们”。

五、复习与训练

提示: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尤其是课文中的例子。试题库中本节的题目多以本节课文中的例子为材料。

2、通过复习与训练,重点强化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和概括叙述方法。

第二章 行政公文

第一节 公文的格式

教学目的:明确公文格式的构成情况,掌握文头、主文和文尾部分的内容,强化对规定内容的记忆,从而建立对公文程式化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1、《公文格式简图》

2、公文文头部分内容

3、公文文尾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1、对公文格式特征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2、对文头、主文和文尾部分主要内容的记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

1、0 课时

在应用文书中,公文是最讲程式化的文种。

其他应用文书在文面上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

公文的程式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书面文字材料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格式以表现。

一份完整的公文,由文头、主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公文格式主要由文头、主文、文尾内容及写作规定组成。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文头格式

公文的文头,又称版头,包括:

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秘密等级和份号等项内容。 文头位于公文首页上端,约占A4型公文纸的1/3或2/5面积。

(一)文件名称

文件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两字组成。 如“××省人民政府文件”、“ ××公司文件”。

(二)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又称发文号、文号、文件字号。 公文格式如图所示。

001 绝 密

特 急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

辽政发[2008]1号 签发人:×××

标 题

主送机关:

正文:开头

主体 结尾

附件:

成文时间(印章)

(附注)

主题词:

抄送:

印发机关 印发日期

发文字号是指某一公文在发文机关一个年度内发文总号中的实际顺序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发文字号中三个部分的书写顺序是:

先写发文机关代字,接着是年份,最后是序号。

如“粤科院字〔2006〕14号”,表示是广东省科学院在2006年度内发的第14号文。年份,要用阿拉伯数字完整书写,用括号括起来。不能把“2006”简化为“06,括号须用六角括号“〔 〕”,不能用半圆括号“( )”。联合行文的发文字号,只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的作用主要有三个:

一是便于登记;二是便于分类、归档;三是便于查找、引用。

(三)签发人

上报的公文需在首页标识签发人姓名。 “签发人”是指批准发出公文的机关领导人, 标明在发文字号右侧空两字位置处。

(四)秘密等级(密级)

秘密等级是指公文内容涉及秘密程度的等级。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秘密标志为★。如“机密★5年”。

(五)紧急程度(急度)

紧急程度是指送达和办理公文的时限要求,分“特急”、“急件”。

(六)份号

份号,又称份数序号,是指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

三、主文部分 公文的主文,包括:

标题、题注、主送机关、正文、发至级限、附件、发文机关、签署、印章和成文年月日等。

(一)标题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完整的公文标题: 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事由(或公文主题)、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的三个组成部分一般要写完整,也有部分省略的情况: 一是单位内部使用的公文,标题可省略发文单位; 二是省略事由,如《新大地公司通知》。

(二)题注

题注即注释、说明标题的文字。

一般用来注明法规性文件或经过讨论通过文件的法律程序、会议时间、地点。 有的题注用括号括住,有的用破折号标识。

(三)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又叫“抬头”、“受文机关”或“上款”。主送机关不止一个时的标点用法:

同类型、相并列的机关之间用顿号间隔,不同类型、非并列关系的机关之间用逗号间隔,最后用冒号。

如人事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的主送机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教委(教育厅),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

普发性下行文,主送机关较多,一般使用泛称,如“校各直属单位”。

上行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是一个。请示、批复、意见、函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

一些行文方向不定,没有特指主送机关的公布性公文,如公告、通告及一部分通知,则不写主送机关。

(四)正文

正文表述公文的具体内容,是公文的核心部分

正文内容一般分开头(又称原由或引据)、事项、结尾三部分。

(五)发至级限

发至级限指文件发至层次。 发至级限要用圆括号括上。

(六)附件

附件是公文正文附属材料的顺序和名称的标注。 附件是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附件主要有随文发送的文件、报表、材料等。

不是所有公文都需附件,根据需要而定。

附件必须写所附内容的标题或名称。附件若不止一件,则应标序号。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⒈××××”)。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写在正文下一行,左空两字,加冒号。对于被批转、转发的文件来说,不必再标之为“附件”,---因为作为按语的正文已写清附上这些文件、材料的名称。

(七)发文机关 发文机关,是公文的作者或发出单位。发文机关要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若是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八)签署

签署是签发文件的领导人在公文正文落款处的签字或盖章。

(九)成文时间

1、一般文件,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2、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3、会议通过的公文,以通过日期为准;

4、法规性公文,以批准日期为准,或以专门规定的具体生效、开始执行的日期为准。

成文时间要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不能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印章

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都应加盖印章。印章要盖得端正、合乎规范。上不压正文,下要压年、月、日。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四、文尾部分 文尾部分格式,包括:

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附注和页码等内容的规定。

(一)主题词

主题词,是指标识公文主题、文件类别的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标引主题词必须使用有关主题词表(如《国务院主题词表》《教育类公文主题词表》等)。

一份文件选用2至3个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 词与词之间,不写标点,空1个字的间距。

(二)抄送单位(抄送机关)

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 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公文如需抄送,则在主题词下一行写明抄送单位。 抄送机关之间用逗号隔开。

(三)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和印数

印发机关,即印发公文的机关,要写全称。 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 印数,是指公文的实际印制份数。

(四)附注

附注用于说明其他项目不便说明的事项。 如说明有关引文的出处;解释有关名词术语。 发至级限,有时也以附注的形式来说明。 “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五)页码

页码,即公文的页码顺序,在一页公文的最下端。

(六)书写与用纸

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210mm×297mm),左侧装订。

五、复习与训练

提示:

1、通过复习与训练,强化对文头、主文和文尾部分主要内容的记忆和应用;

2、通过复习与训练,加深对公文格式的特征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3、【习题2.1】题量较大,基本覆盖了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第二节 公文行文制度

教学目的:熟悉公文行文方向,明确公文行文方式,掌握公文行文规则。 教学重点:

1、公文行文方向

2、公文行文规则

教学难点:部分行文规则(行文根据规则、政府各部门行文规则、联合行文规则)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规则。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 0、5 课时 行文制度是应用文书在运行传递中应遵循的有关制度。 行文制度包括:

行文方向、行文方式、行文规则等。

本书只介绍公文的行文制度知识。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简言之,是公文向不同层次的机关单位运行的去向。 按行文方向分,有四种类型:

1.上行文——下级机关对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如请示、报告等。 2.平行文——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平行性通知、议案等。

3.下行文——上级机关向属下的机关行文。如命令(令)、决定、通报、批复等。

4.泛行文——既向发文机关的上级、下级、平行单位行文,也向不相隶属的单位行文,行文面广泛,方向不定。如公告等

三、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是由工作需要和机关单位的组织关系所决定的行文方法和形式。

(一)按受文机关或行文对象的范围分类 1.逐级行文

发文机关向自己的直接上级上行公文或向直接下级下行公文。 2.越级行文

发文机关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或直接下级,向非直接上级或非直接下级行文。

3.多级行文

发文机关向直接上级并向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向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

4.普发行文

发文机关向所属所有的机关一次性行文。 5.通行行文

发文机关向隶属机关和非隶属机关、群众一次性泛向行文。

(二)按发文机关的个数分类 1.单独行文

只有一个机关署名发出的公文。 2.联合行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级机关联合署名发出的公文。

(三)按行文对象的主次分类 1.主送

发文机关对与行文内容关系最密切、需主要负责受理公文的机关单位行文。 2.抄送

发文机关在主送的同时,向需执行或知晓行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单位行文。

四、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行文中应遵循的规矩、要求和原则。可归纳出十个公文“行文规则”:

(一)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行文 “少而精” 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范围

(二)行文根据的规则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文件的往来关系。 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关系分为四种:

有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隶属关系、非隶属关系。 职权是指各行政机关的职责权力。

公文运行,必须考虑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是什么样的关系,必须注意公文的内容必须属本机关职责权力范围,行文不能违规或越权。

(三)政府各部门行文规则

政府各部门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如省政府的××厅、××局。 政府各部门在自己的权限内,行文规则包括:

1、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

2、政府各部门可以互相行文,如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可以互相行文。

3、政府各部门可以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互相行文。如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互相行文

4、政府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但可以根据本级政府授权对下一级人民政府行文。

如省农业厅或省林业厅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授权,可以在自己分工管理的业务范围内对下级政府行文。

在行文时,还必须在正文的开头,说明授权的机关或领导人。

5、政府各部门可以以函的形式与下一级政府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

6、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四)联合行文规则

平级是联合行文的必要条件。

1、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

2、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3、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4、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

联合行文的机关、单位要经过协商对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而且必须平级

(五)协商一致的规则

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六)抄送规则

1、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2、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3、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七)请示规则

1.各级行政机关一般要逐级请示,不得越级请示 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2.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3.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4. 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而应该送交办公厅(室)。

(八)报告规则

1.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一般不得越级报告,遇紧急情况或特殊工作需越级报告时,应同时将报告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九)报刊发表应视作正式公文的规则

行政法规和规章,经批准可在报刊上全文发布,视为正式公文

(十)一般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渠道和程序进行处理, 直接送上级负责人可能出现的危害:

延误公务,助长不正之风,产生误会,制造不必要的工作矛盾。

五、复习与训练

提示:

1、通过复习与训练,加深对公文行文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复习与训练,掌握行文规则。

第三节 行政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

教学目的:确立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意识,能够自觉利用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思路进行公文“套读”和“套写”,为下来学好公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其界定

2、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图 教学难点: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意识的确立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 0、5 课时

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法:

每个职业都可看成由可分解的若干个被称为“模块”的工作任务构成。一旦掌握了各个模块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就能够上岗从事该职业。这种模块式技能培训法,与公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公文是有显著规范化体式特征的文书,本身具有相对固定的内容,这种相对固定的构成成分或内容,即可视为模块。

以公文基本构成模块为基础,本节探讨公文正文内容的一般结构模式。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其界定 公文正文存在哪些基本构成模块? 只有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公文实例,才可概括出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

下面是能说明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的典型例子:

关于表彰袁汉辉同学和华师大附中等单位的决定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单位:

袁汉辉同学在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为广东省争了光。①为表彰袁汉辉同学及华师大附中等单位的突出成绩,为促进我省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进取的精神,②省人民政府决定: ③

(一)给予袁汉辉同学颁发奖状和奖金一万元;

(二)给予华师大附中和中山市教委颁发奖状和奖金各五千元;

(三)给予省数学学会和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业余学校颁发奖状和奖金各五千元。

希望袁汉辉同学和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⑤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五日

注:例文中的圈号数字为本书作者所加。 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一般来说有五个:

“依据”、“目的”、“文种承启语”、“事项”、“要求”。 在上例中:

①所标的内容为依据;②所标的内容为目的;③所标的内容为文种承启语;④所标的内容为事项;⑤所标的内容为要求。

每一篇公文的制作皆有依据。所谓“依据”是公文制作的出发点:

属于公文制作的原由,制发公文的根据,法律根据,有关事件的情况交代等。 在上例中,袁汉辉同学获奖是发文的依据。“目的”:即是制发公文的目的。 目的可表现为惯用语“目的句”(或称为“主旨句”)。“主旨句”以带“为”、“为了”等介词的提示语句表达。

每一篇公文皆有发文目的。目的,也包括发文的意义。

“文种承启语”:

为承上启下、启示事项的过渡句子。包含着对所发公文属于何种文种的提示 如上例为“决定”,所以文种承启语便是“省人民政府决定”。

“事项”:

是公文制作者围绕或根据主旨而展开的内容、叙述的情况、分析的问题、提出的做法、措施或执行的方案等。

事项集中体现了行政机关对某项工作具体的政务行为和态度措施。 在上例中,事项表现为受表彰的对象、奖状和奖金。

“要求”:

是文末针对或围绕事项提出(或补充)的希望、号召、倾向、强调的问题、面向全局而作的指示等。

在例文中,要求表现为对袁汉辉同学和受表彰单位的希望。

三、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的排序及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 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存在特定的、内在的逻辑排序 。

“依据”既然是何以会写这一篇公文的理由、根据,为公文制作的出发点,那么,按逻辑关系,应排首位。

“目的”提示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制作公文的考虑,表明动机,得以依据为前提,自然与依据紧邻,且必须在依据之后。 为启示达到目的而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方法和意见的“文种承启语”,必然位于目的之后,事项之前。

“事项”之后需要进一步强调、提示,或为落实具体的做法而发出希望及号召等,这些针对事项而发的意见性“要求”,只能排在事项之后的文末。

例文所呈现的实际上便是这种排序。 凡是规范的格式强化到极致,都可成为模式。

四、公文正文基本内容隐性结构模式

在现行公文中,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是一种完全式模式。 实际流通的公文,常常可省略部分结构模块。

隐了部分结构模块的公文结构模式,本书定义为“公文正文基本内容隐性结构模式”。

基本内容结构模块隐去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利于突出主旨的原则;二是适应文种特点的原则;三是服从内容表达需要的原则;四是简明精练的原则。

在公文五个基本内容模块之中,事项绝对不能省略,也无法省略。 单一模块模式,即只有惟一不能省略的模块——事项。 例如: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关于宋庆龄副委员长病情的公告

(第一号)

宋庆龄副委员长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曾多次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二月十四日晚,突发寒战高热,热度达摄氏四十点二度,有严重心力衰竭。目前病情危急,正在积极抢救治疗。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

公文正文基本内容隐性结构模式有四种类型: 单一模块模式、二模块模式、三模块模式、四模块模式

五、认识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隐性结构模式的意义

(一)利于循格阅读,强化对公文内容结构的认识

可将公文结构模块与所阅读的公文内容结构进行比照,找出对应处和相异处。

使较被动和较混沌的阅读,变成有格可循、较主动的学习性阅读

(二)利于规范撰稿思路,循格快速写作 可以促使写作训练的两个改进:

1、将整篇公文的写作训练,改进为: 第一步进行各单项模块的写作训练, 第二步进行组合式整体公文写作训练。

2、将谋篇布局思路变成规范性较强的撰稿思路,

甚至在写作每一篇公文之前,都对显性结构模式的五个模块先作全面考虑,然后,再隐去某些模块。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能较快地循格写出较好的公文。

五、复习与训练 提示:

1、通过复习与训练,进一步确立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意识;

2、通过复习与训练,为下来利用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思路 “套读”和“套写” 公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3、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二”。

第四节 公文的特点、作用及用语的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公文的特点,明确公文的作用,掌握对公文用语的要求。 教学重点:

1、公文的作用

2、对公文用语的要求 教学难点:对公文用语的要求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实作风。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1、5 课时

实训教学0、5 课时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第18篇:高中英语写作课教案

Task based writing—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I.Teaching objectiv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Learn how to write a short paage of a great man.2.Get some useful adjectives for describing a person 3.Develop students’ awarene of waring

4.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write a basic writing.5.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II.Writing strategies:

1.Learning Book1 Unit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to get some useful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 person 2.Knowing how to write a basic writing 3.Brainstorm about the topic 4.Finish the writing in group

III.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equipments (computer, slides, PPT,etc.)

IV.Homework: writing another paage V.Teaching procedures Lead in

Step 1: T.let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Such as \"Mary is a nice girl.\" \"Jim is an outgoing boy.\"

Brainstorming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and get vocabulary input.Writing strategy: Get some useful adjective to describe a person and get vocabulary input.Pre-writing Step 2 T presents a short paage about a famous singer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gue that who he is.

Showing students a sample about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Find out: 1.Who is he?

2.Find out some useful words, expreion and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 paage

3.If you want to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a person, how will you write it? While-writing

Step 3 1.Give students a writing topic in the form of a chat and this writing topic is about Nelson Mandela.

2.Tell students that the paage must be written with five sentences.3.Give students time to get key information

Step 4: Ss try to translate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into five English sentences

Sentence Main information

1 When was Mandela born and his hobbies. 2 Mandela\'s experience when he was a lawyer 3-4 What did he do for poor black man in South Africa

5 His famous saying and dream. Post-writing

Step 5 Group work: Discuion

1.Ss check the translation for their partners and discu how to correct their mistakes

2.Thinking: Great people are also famous people, but famous people may not be great people.So what should a great people be? 3.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great person.VI.Sample and Summary

Step 6 Show Ss a poible version for the writing and ask them to find out some useful words, expre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Step 7 Sum up: How can you do a task based writing

1.Examining the writing topic and ensure the person, tense and writing style of it.

2.Make out an outline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into five English sentences

3.Translate the information you get into five English sentences 4.Check your composition and discu it with you partner 5.Correct your mistakes if available VII.Step 8: Homework (after cla)

Write an article in the form of task based writing which is about an armle pianist-Liu Wei(刘伟)

第19篇:高中英语写作课教案

Book6 Module3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riendship

高中英语写作课教案

Teaching Aims 1.To get the students to appreciating remarks on friendship or friends.2.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story about friends or friendships.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Discuion Now, I found 500 pounds in Roy’s pocket.Did Roy steal the money from the charity? Someone says ‘yes’, someone says ‘no’.If Roy did steal the money from the charity, shall I tell the teacher or call the police? If Roy didn’t steal the money, what should I do?

Discu it in groups of four .

Collect answers from students.Draw a conclusion; whether Roy stole the money or not, we help him all the same.Because we’re friends.Friends are the ones we can get help from and we can trust.

In this unit, we have talked a lot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knowing 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a friend or friendship? How to keep friendship?List good qualities and bad qualities a friend may have.Suggested answers: Good qualities:

outgoing hospitable considerate enthusiastic friendly kind polite honest loyal brave positive optimistic smart intelligent modest generous determined responsible mature

Bad qualities:

dishonest unfriendly dishonest rude impolite selfish lazy carele peimistic Brainstorming: Step 2 Writing Describe a problem you had with a friend and give advice on how to keep friends. Suggested expreions: close, trust, chat, be on good terms, get on very well, keep in touch, get to know, personal matters, be similar to , considerate, warm hearted, honest, 一些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如: On friends and friendship: 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Aristotle)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Ray)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Benjamin Franklin) A friend is a present which you give yourself.(---Robert Louis Stevenson) Fate chooses your relatives, you choose your friends.(---Abbe Jacques Deille) A faithful friend is the medicine of life.(---William Shakespeare) The bird a nest, the spider a web, man friendship.(---William Blake) We choose our friend by instinct, but we keep them by judgment.(---Alfred Capus) Friendship is love without his wings.(---George Gordon Byron) True friendship is a plant of slow growth.(---George Washington) Sample: Friendship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relationship in our lives, it may even last through you whole life.I have a good friend.Sometimes I argue with my friend.For example, once we discued a problem of our homework, as we held different ideas and wanted to persuade each other, we argued a lot.However, after we found the correct answer, the one that was wrong apologized at once.No matter how often we quarreled and what we quarreled for, we are good friends for ever.My favourite proverb says \' friend are like stars, you don’t always see them, but you know they re always there.\' Thats true, indeed friends are willing to help you all the time.When you are down ,friends raise you up with their hearts .When you lose your way, friends guide you and pull you to the right way.When you have sorrow to complain of, friends are always the best ears for you.

So please cherish your friends, because everyone of them is unique and precious.Getting along with friends is just like growing plants.We must use patience, trust, and honesty as fertilizer to make friendship stonger.And never forget ,plants need sunshine, so do friends.Often give them some warm and you will find your hearts are getting closer.

Friendship stands on both sides , so the more you give and the more you will get .Remember, the key is your sincere heart.Step 3 Promotion and Homework 1) Aign another writing task based o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a friend or friendship? How to keep friendship? 2)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write and revise by themselves.3) Let the students hand in their final copies.4) Select some good samples to read to the whole cla. Suggested sample: Friend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Good friend would like to help you when you met some troubles.Real good friends could put each other in their hearts.Real friendship is like the spring rivers flowing down the mountains, silently.Everybody is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real friends.How to find real friendship and keep it? I think it is like you planting a big tree.You should choose good seeds and take care of it to make it grow.Almost the same thoughts between each other is on base.Maybe fight also will happen.How to do? To make real friend, you don\'t be shy to explain your thoughts to the other.Try your best to keep friendship forever.It is neceary to tell the truth and respect each other.

教学实施过程:

针对学生这样的实际情况,并受任务型教学法启示“任务型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讨论或交流教学思路的基础上的,是交流教学思路的一种发展形态,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运用语言的环境,通过大量的交流活动总结和掌握语言的规律,并在交流活动中实践,从而达到目的.”我对每模块后的书面表达内容的教学作了调整,这样处理:即把写作课变成讨论和写作并存的活动课,并在活动课中备有相关的多媒体内容或音乐,使学生在真切愉快的情景中搜集写作素材,完成写作内容,最后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能并促进其他几种技能的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题目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写作中所需要的相关词汇,必要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或借助多媒体把关键词语呈现给学生.例如外研版教材Book6 Module3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___ Friendship,该模块的写作任务讲述朋友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问题,并提出建议如何保持友谊:Describing a problem you had with a friend and giving advice on how to keep friends教师可先展示一些有关友谊或本班同学相处的图片、幻灯片、音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尽可能用到本模块所学过的词汇:close, trust, chat, be on good terms, get on very well, keep in touch, get to know, personal matters, be similar to, considerate, warmhearted, honest, 等等。

第二步,分组讨论(均匀分配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学生围绕写作话题借助有关词汇,人人动口,积极思维:1.Who is your good friend? 2.How do you become good friends? 3.Have you ever quarreled with each other? 4.What’s the problem? 5.Have you made up? 6.What should you do to keep your friendship? 等, 并让学生各抒己见,提供出不同的词语句型,如1.I’ve known him/her for ...2.We first met six years ago...I remember meeting him/her for the first time 3.We have much in common.4.I not only...but also...5.I suggest that...6.Why not...? 7.Can’t we ...? 8.What about...? 9.Friendship is both...and...10.If we..., we can...等也可提供一些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如:On friends and friendship: 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Aristotle)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Ray)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Benjamin Franklin) A friend is a present which you give yourself.(---Robert Louis Stevenson) Fate chooses your relatives, you choose your friends.(---Abbe Jacques Deille) A faithful friend is the medicine of life.(---William Shakespeare) The bird a nest, the spider a web, man friendship.(---William Blake) We choose our friend by instinct, but we keep them by judgment.(---Alfred Capus) Friendship is love without his wings.(---George Gordon Byron) True friendship is a plant of slow growth.(---George Washington)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讨论中尽量使用正确的时态、语态并用英语交流。这一步也是学生英文写作收集写作素材的过程。教师可参考与到各个组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和各小组的实际水平适当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词汇,同时鼓励那些平时不善于言谈的学生开口交流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这种活动或情景之下,学生无拘无束,大胆热烈讨论,加之教师的指导,写作的素材自然获得不少。最后每组选一位代表执笔完成书面表达,并在时间允许内在全班朗读;

第三步,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Friendship is a kind of human relations.It is a human instinct to make friends.When in trouble, we need friends to offer us help,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With succe achieved, we also need friends to share our joys..Long live friendship! 同时再次强调写作中所需的时态、语态和学生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等关键问题。而后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各自的写作内容并上交作业。

第四步,作文评价是个意义重大的环节,可采用以下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全班反馈→范文共赏五个环节。

学生参与情况: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普遍反映:这种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更适合他们,因为气氛活跃,让人觉得轻松,通过小组的讨论、互相帮助和老师的指引,较容易搜集到写作素材,而且参考小组素材再结合自己的观点,就更容易下手写作了。每个小组都能写出较为优秀的文章,而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非常好,能充分运用课上所讲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有些同学的文章写得相当好,可以作为范文展示学习。总而言之,这种写作教学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群体合作精神,而且也达到了师生互动交流。

第20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指导 设计说明:

《窗边的小豆豆》简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在巴学园里,小林先生使得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感悟文字的优美,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交流近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感受,检查他们阅读的情况。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方法。

3、通过小豆豆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明白一些故事中的道理,明白如何选择朋友。

4、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的兴趣。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伙伴。有句话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可见,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聪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二、交流读书方法:

(一)学会从序言等了解书的内容

1、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

2、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捷径去读完这本书。(序言、后记等等)

3、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去找一找,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4、课件出示:

①了解了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②看得真仔细。那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课件出示:《窗边的小豆豆》是_______(国家)_______(作者)写。主人翁是_______,童话讲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柳彻子,(1933年8月9日——)是日本的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之一,“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 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1984年2月,她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之后,不但在日本,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没有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此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继著名国际影星奥黛莉・赫本之后第7位、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二)学会从目录了解各章的内容

1、除了序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2、这是老师书上的目录,我节选了其中的五章,考考大家,如果要看《电车来了》,应该翻到多少页?

三、交流读书内容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完书后感受都不同。你读完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

2、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而我的跟大家有所不同。在我的记忆中,小豆豆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大家回忆回忆有哪些呢?

3、谁能看着图片给我们介绍这些朋友?(出示朋友的图片)

4、我们四年级学过“读书作记号”,现在就请你拿出铅笔来做一做记号吧!

5、我们应该结交怎样的朋友呢?老师找到了一些忠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名言)

四,课外拓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很多启示。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拿出读书卡动笔写一写吧!

《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模板.doc》
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