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前专业教案模板

2020-10-0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学前专业

明确学前教育定位 多举措力推学前教育发展

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一是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定位。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了政府责任。《意见》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动员令”,一些长期困扰学前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政策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多年来学前教育发展僵局。成立教育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家学前教育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各项工作。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健全了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

二是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办园。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2010年投入5亿元,2011年增加到15亿元,项目覆盖中西部所有省份。会同财政部研究起草《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的意见》,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在3~5年内实施九个项目,整体推进全国学前教育发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薄弱地区。各地编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同时,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2010年特别批准了5所幼儿师专。选拔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富余教师转为幼儿教师。加强幼儿教师培训,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各地积极扩大幼儿教师来源。如陕西省从2011年起,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天津市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实施非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辅修学前教育第二学历或中期转入学前教育政策。浙江省杭州市提出到2011年底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水平。福建省研究制定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和教学大纲,在10所高校建立培训基地,安排100万元作为经济困难县转岗培训补助经费。

未来学前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幼儿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大学的使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也已经由传统的培养科研机构研究人才、中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幼儿园管理人才转变为主要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幼儿园教师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原有的‘知识型’或称‘理论型’的课程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培养目标的改变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随着我校东校区的完工,学前专业的硬件条件即将的到大大改善。客观原因造成的发展制约将很快得到缓解。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从主观上更好地谋划专业发展,制定切实有效地改进措施使学前专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一)明确专业定位、调整培养方案

“专业目标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它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评价以及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4]几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停留在幼师这一中专层次。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高等学校开始培养本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随着学前教育界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观念的转变,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在幼教一线将有更大的作为。“他们应该在整个队伍中起带头和引领的作用,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5]我校学前教育系致力于成为北京市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基地,立志为北京市输送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根据这一专业定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成长规律,进一步在可能的范围之内调整培养方案。首先,鼓励学生利用校通识课的平台,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其次,针对课程门类沿用过去的课程,缺乏创新这一问题,我们将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与幼儿园教师一起研发新的课程,如《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使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第三,利用学校微调课程的契机,逐步压缩总学分,精简理论性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解放学生的时间。

(二)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培养特色

学前专业目前基本沿袭了过去高校学前专业的培养模式,即理论多,实践少;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培养模式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毕业论文三大环节。构建学前专业人才的创新模式要求这三大环节都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第一,要改变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目前我们已经通过网络课堂、探究式课程等教改项目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今后将继续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深入探讨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材,现有高校学前专业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很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将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编写的1—3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并尝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前专业教材体系。

第二,构建全新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学前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应用领域”[6]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7]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目前我们的全程实践理念,因学生一年级在良乡上学而受到一定限制,未来将根据现实需要,在良乡建立1—2个实习基地,为一年级学生的教育见习提供支持。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安排上,将根据幼儿园教师及专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同时,将加强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实习生的指导力度,对见习实习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我们将考虑尝试聘请退休幼儿园骨干教师或特技教师担任我们的实习指导教师。

第三,对毕业论文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毕业论文环节是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关键。我们应当认识到幼儿园教师的科研应该立足于其本职工作,其科研应当以改进其教育教学活动为目的,毕业论文环节应当为学生将来立足于本职工作的科研做充分的准备。根据其他院校的经验,今后我们将鼓励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更多地选择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联系更紧密的题目,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更多地选用实地观察、访谈、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方式。

(三)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鼓励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一线

针对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三方面问题,我们建议:首先,学校帮助我们引进国内遗留学前教育专家来我院工作。由专家来带动学前专业的学科建设。其次,艺体技能师资短缺的问题,先可以通过与初等教育学院或幼师合作,共享教师资源,待适当时机再引进合适的人才。从全国学前专业艺术技能师资的空缺将很难得到解决。根据需要可以鼓励艺术类师资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再次,鼓励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实践,将深入幼儿园作为对教师的一项制度要求,以促进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可以参考如下做法:教师“轮流到幼儿园蹲点半年到一年,形成一种制度、机制,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备课、教学(听课)活动,搜集珍贵的一线原始资料,并认真记录所见所闻、总结所思所想为文字材料,定期(一周一次)向系领导、教研室汇报。”[8]这一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本专业教师对幼教实践的了解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下园期间,为幼儿园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实现学前教育系和幼儿园的双赢。

(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研究实力和地位

学前教育相对于整体学校教育来说,虽然是一个小学科,但它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学科研究的是如何为每个人的人生开端打好基础。学前教育应当成为教育科学学科群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国内学前教育学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学前教育的学科群已经形成。我们认为在师资队伍逐渐成形的基础上,尽快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非常必要。分析我们自身的优势,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向通过团队合作,力争在五年内取得话语权,增强影响力;学前儿童数学和科学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政策。也希望学院和学校能给我们大力支持。同时,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时期,我们将整合团队,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

(五)研究北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为北京学前教育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专业不仅要扩大自己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也要提升自身对幼儿园一线的贡献力。我们身处北京,应当为北京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我们考虑首先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切入点,在深入了解基地园教育教学现状后,为基地园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我们还将积极申报涉及北京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科研项目,在学前教育系成立北京学前教育发展研究小组,整合校内外力量研究背景学前教育问题。同时,因为我们承担着大量北京在职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教育、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我们将通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北京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学前专业在过去八年中,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未来“五年之内上水平、十年之内创一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景。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2012-2015)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学前教育专业于2012年9月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为了更好地获得专业发展,特制订此专业建设规划。

一、现有专业概况

我系学前教育专业是在我们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基础上申报设置的。目前的基本状况如下:

专业定位: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能较好地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总体定位是“立足实践,依托行业,把本专业建成规模适度、特色明显、服务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优质专业”。

师资队伍: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背景的雄厚师资,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要求;另有三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历均为研究生学历,能够胜任学前专业课程的教学;虽没有本系专任的艺术类教师,但可以共享我校音乐、美术、体育系的教师资源。

教学条件:学前教育方向的图书资料有待扩充;没有专用的排练厅和相应的艺术类教学设备,需要学校投资。

教学基地:现有实习基地一个。

二、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通过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年龄、学科和学源结构更为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方面,秉承我系教师的优良传统,依据学校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完善督导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着力建设一支既能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又能团结协作、严谨治学、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以“立足培养,积极引进”为方针,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争取在省内有较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实力,必须花大力气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的实验实训系统。

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系统,建设我专业专用的琴房、舞蹈房、美工技能训练室、微格教学室等资源,建设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建设儿童游戏室等。拓展校外实训系统,继续建立一定数量的以幼儿园、亲子园为主体的见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人才培养的目标。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技能训练比重,以教材建设为基点,更新课程内容,满足课程改革需求。

着力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方式与过程评价方式;构建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优化完善课程结构。通过与幼儿园进行零距离接触,了解社会需求,以此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把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在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实践实训和隐性课程等模块进行定位。

积极改革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良性发展。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导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专业建设的措施

1、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与特色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契机,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稳定现有招生人数,凝炼专业特色,尽力建设校级品牌专业。

2、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吸引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系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

4、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5、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详细专业建设规划。

(2)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

(3)强化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全面启动“名师名课”工程。建立与完善特聘教授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4)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定期检查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推荐第2篇: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3 调式

课题:调与调式 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一,调的概论

二,调与调式

三,升号调与降号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调与调式的区分

二,调名和调号

三,升号调与降号调的记忆和掌握方法

教学过程

一,概论

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互相推进、互相依附,它们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的。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这种有一定关系的音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就构成了调以及调式。

调与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了不同体系的调式。各种调式固其音阶结构、调式与音阶的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由于音体系的不同,对调式与音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传统音乐中,调式与音阶是分属两个层次的概念,调式并不完全等同于音阶,调式主音也并不完全等同于音阶主音,这将在以后另行讨论。

大小调式是调式体系的一种。它包括自然大小调式、和声大小调式与旋律大小调式,以及由此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调式的总和,一般通称为大小调体系。自17世纪起,大小调式在欧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也应用于其他地区。

通常在阐述大小调式时,常将调式的中心音(即调式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与其他各音一起,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并将其称之为调式音阶。由于大小调式体系的调式主音完全等同于音阶主音,调式与音阶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因之,其调式音阶也可简称为音阶。

调式的名称是用音名来标记的,调式主音的音高是何音名,即以该音名的作为该调式名,例如“C大调”(或“C调”),“C”就是该调式主音的音高,“大调”则是“大调式”的简称。因此,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也称“调高”,调式又常简称为“调”。调式和调高的结合,通常叫做“调性”。 二,调与调式

(一) 调

调,是指音乐的旋律存在的一定的音高位置,不同的调就代表了不同的音高位置,它是音乐所存在的基础,任何有调性音乐都是依存于某一个调的。 “调”这个字有多重意思,它既可为理解为调高,即音高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调式,即音之间的关系;在日常还常常指曲调,即音乐的旋律。

(二)调式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稳定音),并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调式是在调性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音乐体系,它主要反映了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调式中,每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半音(小二度)关系、也可以是全音(大二度)关系、还可以是增二度、小三度等关系。这种不同音高关系的音组合在一起,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相互的倾向性。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的音能够给人以稳定感,叫做稳定音,其它的音不具备稳定感,叫做不稳定音。在稳定音中其稳定程度是不相同的,以主音最为稳定,所以主音具有中心音的作用。

由此可见,音乐在运动中是有组织、有规律的,并且有一个中心音(主音),还有仅次于主音稳定性的音,有的音表现出稳定或相对稳定,有的音则不稳定。归纳这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若干个不同音高而有组织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音高关系、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叫调式。在调式体系内的这个中心音就叫做主音。

乐曲的结束音,一般都是主音,也有少数例外。有时为了表现乐意未尽、音乐尚末结束,而让音乐故意不结束在主音上,有意结束在属音(主音上五度)或其它的音上,造成一种不完满的感觉,让人继续回味。也有开放式的乐段,它的结束音并没有落在主音上,这就意味着还有一个乐段紧接其后。

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阶”或“调式音阶”。不同的调式,它的音阶结构是不相同的。

音阶由低到高排列叫做“上行音阶”,或简称“上行”;反之,音阶由高到低的排列,叫做“下行音阶”,简称“下行”。音阶中的各音叫调式音级。调式音级除了有各自的名称外,通常是以罗马数字来标记的,叫音阶标记。

(三) 调性

调性即调的性质,即调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它是指调高与调式的结合。 调性的概念中既包含着调高的意思,同时也包含有调式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调式的意思。如我们常说的“D大调”,就是指的建立在D为中心音的调式,同时也是指D为主音的大调式的调式特性。

我们常说的大调性,就是指大调式所具有的明朗、开阔的特性;小调性则是指小调式暗淡、柔和的特性。这些都是由构成调式音阶中音与音的相互关系和稳定、不稳定关系来决定,并反映出来的。

(四) 调与调式的区别

调与调式相结合共同形成了调性。

从调和调式的概念中就可以知道,调主要是反映了旋律的音高位置,也可以说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而调式的侧重点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调式,而不同的调式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大调式的特点是明朗、开阔,小调式的特点是暗淡、柔和。

一个调(同一音高位置)中可能有几种调式,而某一个调式则只能存在于某一个调性中。

调式音级和乐音体系中的音级是有区别的:调式音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调式的规律,而音列却只能是构成调式的素材。乐音体系中的音级只是音高的物理属性,是不带倾向性的,不活动的,它们只能作为构成调式的材料。而调式音级则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是倾向性的,活动的。每个音级都含一定的调式意义。 三,调

(一) 调的定义

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调名是由调式(一般是以大调式)的主音位置来命名的,大调式主音(而不是小调式的主音)所在的音名即为该调的调名。

“调”这个字有多重意思,它既可为理解为调高,即音高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调式,即音之间的关系;在日常还常常指曲调,即音乐的旋律;还指某种乐器的调门,即该乐器的调高。而我们在《基本乐理》中说到“调”则特指调高。 第二节 调号

调号是表示主音高度(即调高)的一种符号。五线谱的调号是以一定数量的升号或一定数量的降号来表示的。在自然大调中,不论其主音高度如何,为了使排列的音符合自然大调音阶的音程结构,必需要将某个音或某些音升高或降低,这些所需要升高或降低的变音记号,按照一定的顺序集中记写在谱号的右方,就是这个调的调号。

一般而言,五线谱的调号总是只用同类的变音记号,或者是升记号;或者是降记号。因此调号就分为升号调和降号调两类。

用升号来记写的调号叫做升号调。用降号来记写的调号叫做降号调。C调则是没有升号也没有降号,即用不升不降的空白谱表来表示。

(三) 升号调

升号调的构成及其调号

调号用升号(#)来表示的就叫升号调(也称升种调)。它是以C调为基本调,按纯五度关系向上方移位而产生的。就大调而言,一个大调音阶处于不同的主音高度,其调号就不同。如前面所列举的C大调音阶,是从主音C音开始的,这个音阶没有任何升降号,所以,没有升降号就是C大调的调号。

如果我们以C大调为基本调,按纯五度关系向上方作一次移位,即将C大调音阶的每一个音都向上方移高一个纯五度,就构成一个新的大调音阶:G大调。这时,G大调音阶中的“F”音必需升高半音,这是作为C大调的第Ⅶ级“B”音向上方移高一个纯五度后,并不是“F”音,而是“#F”音。同时,只有将“F”音升高半音才符合大调音阶“全全半全全半”的结构规律。将此“#”音写在谱号的右方,以表示在谱中凡是“F”音都一律升高半音,这就形成G大调的调号。也就是说,有一个“#”的谱表就是G大调的调号。

由上面的音阶推算可得到G调的调号:

依次类推,我们将G调的音阶再次向上移高一个纯五度,就可以得到D调的调号,其后的其它各个升号调的调号依次为:D调二个升号、A调三个升号、E调四个升号、B调五个升号、#F调六个升号、#C调七个升号„„最后产生的升号一定是该调大音阶中的第七个音(首调唱名是si),由该音向上的小二度就是该大调的主音。

如果用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就是:“一是G、二是D,三A四E五是B,六个升号升F,七个升号是升C。”

构成调号的七个升号的产生是有一定顺序的,那么当它们记写在谱号后也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来写,并要写在准确的线间位置上。它们的顺序是:F、C、G、D、A、E、B,用简谱表示就是

4、

1、

5、

2、

6、

3、7。这个顺序一定要牢牢记住。

(四) 降号调

降号调的构成及其调号

调号用降号(b)来表示的就叫降号调(也称降种调)。它是以C调为基本调,按纯五度关系向下方移位而产生的。

如果我们以C大调为基本调,按纯五度关系向下方作一次移位,即将C大调音阶的每一个音都向下方移低一个纯五度,就构成一个新的大调音阶:F大调。这时,F大调音阶中的“B”音必需降低半音,这是作为C大调的第Ⅳ级“F”音向下方移低一个纯五度后,并不是“B”音,而是“bF”音。同时,只有将“B”音降低半音才符合大调音阶“全全半全全半”的结构规律。将此“b”音写在谱号的右方,以表示在谱中凡是“B”音都一律升高半音,这就形成F大调的调号。也就是说,有一个“b”的谱表就是F大调的调号。

由上面的音阶推算可得到F调的调号:

依次类推,我们将F调的音阶再次向下移低一个纯五度,就可以得到bB调的调号,其后的其它各个升号调的调号依次为:bB调二个降号、bE调三个降号、bA调四个降号、bD调五个降号、bG调六个降号、bC调七个降号„„最后产生的降号一定是该调大音阶中的第四个音(首调唱名是si),由该音下方的纯四度就是该大调的主音;在两个降号以上的调中倒数第二个降号即是该调的主音。

如果用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就是:“一是F、二降B,三降E来四降A,五降D、六降G,七个降号是降C。”

构成调号的七个降号的产生是有一定顺序的,那么当它们记写在谱号后也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来写,并要写在准确的线间位置上。它们的顺序是:B、E、A、D、G、C、F,用简谱表示就是

7、

3、

6、

2、

5、

1、

4、。这个顺序一定要牢牢记住。

推荐第3篇:学前教案

社会领域 社会活动《可不可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当我们说起男女小朋友社会活动中有什么好处呢?每个小朋友在社会中起这重要角色, 好多小朋友在与陌生人接触是不知道是否是好人, 是否与自己友善, 我想用一下几种活动的 方式让我们小朋友了解对方的友善,在遇到困难时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分辨友善和不友善的接触;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活动准备: 洋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们边唱《找朋友》歌边互相握手,让小朋友体验握手的感觉; 2)请幼儿说说和小朋友握手的感觉;(暖和、舒服);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可以和什么人握手、搭胳膊、拥抱、亲脸?(和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 和自己的亲人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和接触的;) 2)论: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可以怎么做?(让孩子知道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要立 刻避开,并告诉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3)出示洋娃娃,手一边摸洋娃娃的身体各部位,一边问问:"摸摸(头、脚、胳膊)可 不可以?为什么?"(可以先让幼儿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三、活动延伸: 讨论:如果自己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走失时应该怎么做?

艺术领域 音乐教案 设计思路: 艺术是每个人都有的思维空间包括小朋友也有, 培养小朋友的艺术细胞很关键, 在现在 的家庭中有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多才多艺报各种艺术培训班。 下面我就用音乐的方法 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记忆歌词,让小朋友在快乐中学习艺术。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1、健康领域:《泡沫板游戏》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的平衡、爬行正处于发展阶段,根据我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我设计用泡沫板让幼儿边玩边创造,发展幼儿平衡、及爬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泡沫板让幼儿试着创编玩法,练习近平衡及爬行能力。2、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机 泡沫板

天线宝宝图案、篮球架、大积木等大型器械。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我们是聪明的天线宝宝,一起去玩游戏好吗?先说个天线宝宝的儿歌吧。2、说儿歌:

天线宝宝真能干, 聪明无比智慧大。 神奇的风车转一转, 高高兴兴跳起来。

(放音乐做准备活动让幼儿自由做)

二、创编演示玩泡沫板

1、我知道天线宝宝很聪明,今天看谁拿泡沫板玩得花样最多,让我们来试试。

2、巡回指导及时鼓励勇于创编的幼儿。

3、启发引导:宝宝们看活动室里还有很多东西,你都可以利用去。(让幼儿继续玩,鼓励幼儿勇于创编,老师也参与创编。)

4、快来神奇的风车转了,因为天线宝宝都开动了脑筋,创编了许多有趣的玩法, 都有什么玩法呢?(总结刚才幼儿创编的玩法)。

5、这么多玩法你喜欢那种玩法?

6、用幼儿喜欢的玩法进行竞赛游戏。

7、我刚听说天线宝宝乐园的小路坏了,我们背着

天线宝宝爬过去给它铺一条路吧,路铺好了我们从小路爬到天线宝宝乐园去吧。

三、活动结束:

宝宝们都累了,我们去休息一下吧!

2、语言领域: 《识字》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词语,提高幼儿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2、知道上小学必须遵守的一些课堂要求。

3、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识字卡片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聊天,让幼儿知道活动的要求。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小朋友,下学期你们即将上小学了,你们知道作为小学生,上课有什么要求吗?”(让幼儿自己回答)

“是的,上小学了我们就要学好多的知识,认识很多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字卡,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2、出示字卡,让幼儿每次跟读两三次,再请幼儿观察图画,讲出图画的内容,说出图画与词语的关系,并提醒幼儿每次记忆时,一定要边看图片,边看字卡。

3、词语全部认识完后,教师通过迅速抽字卡的方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幼儿比较难记忆的词语,教师加以解释,让幼儿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4、反面练习,加深难度。通过没有图片的反面字卡,让幼儿不依靠图片进行识字练习。

5、游戏:

1〉每次三张字卡,第一次先用字卡的正面,老师说一个词语,让幼儿逐个拍出正确的字卡。

2〉每次三张字卡,用字卡的方面,老师说一个词语www.daodoc.com,让幼儿逐个拍出正确的字卡。

3),分组进行,每次六张字卡,请本组的幼儿抢拍字卡,看谁记得快,反应快。

活动延伸:将于字卡有关的故事与幼儿分享,让幼儿能够看懂故事里的部分词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识字的兴趣。

3、社会领域: 《“年”的故事》

设计意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经过世代的沿袭,在过年时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贴对联,贴窗花,穿新衣,吃团圆饭,放鞭炮,邻里、亲友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吃饺子„„幼儿感受过过年的热闹气氛,但对过年的来历并不了解。结合我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过新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参观展览、观看课件、绘画创作等形式,帮助 幼儿了解过年的来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欢乐气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3.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年”的来历。

2.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3.音乐:《喜洋洋》。

4.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今天,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他们边看边聊:“包饺子,我奶奶会的。”“这是„福‟字,我家门上也贴过的。”“这张图片上讲的是超市里,大家在买过年用的东西。”“我知道照片上说的是过年的事情”„„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提问:“谁看出来了,今天我们参观的展览的主题是什么?”(“过年”)[这个问题在参观过程中加加已经发现了:图片中记录的都是过年的时候人们做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 (3)小结:过年真热闹。

“过年真热闹,到处部是喜事。”言言还把自己听到的喜庆的音乐也小结进去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2.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豆豆想到的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钱;东东说是因为过年的时候很冷,人们怕冷;龙龙的猜想是因为有怪兽――他是个“奥特曼”迷,所以想象也和怪兽联系起来了。他的想法和问题的答案是相近的„„幼儿想法奇特,这也说明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主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前半部分,了解人们害怕的原因。[孩子们带着各自的猜想在课件中寻找答案,所以观看的过程中鸦雀无声。看“原来人们是怕„年‟这个怪兽。小朋友们,你们快帮这些人想想办法,怎么对付„年‟这个怪兽吧。”幼儿讨论,发表意见与想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被漂亮的动画带入了故事情境。对怪兽“年”的憎恨和对人们的怜悯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个都积极地献计献策,为打败怪兽“年”而开动着小脑筋。]

(2)继续看课件,了解人们战胜“年”的故事。“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但最后到底是谁的好办法战胜了„年‟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看下去,看看是谁帮助了这些人们?”“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呢?为什么他用这些办法?”[观看课件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因此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3)“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

“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帮助幼儿认识到了过年喜庆气氛的来历。幼儿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了进一步了解。]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过年的热闹气氛。

(1)幼儿用画的方式将知道的活动记录下来。

“现在,过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小朋友,你们知道过年时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吗?”(幼儿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这些活动,有„„(好吃的),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真热闹!你最喜欢哪些活动呢?请你把它画下来。”

(幼儿记录、教师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庆祝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穿新衣服,有的喜欢买好吃的东西,更多的孩子喜欢过年时放鞭炮、烟花等活动,看来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2)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加入展览,幼儿第二次参观过年图片展。“每个人部把自己过年时最喜欢的活动画了下来,我们班的图片展览更丰富了。带着你的朋友再去参观吧” 4.游戏“放鞭炮”。

[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兴趣,我安排了这个游戏活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嘭”、“啪”的鞭炮声感染着每一个幼儿,欢乐、喜庆的氛围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延伸

1.将“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美工区:制作对联、鞭炮等。

4、科学领域:《神奇的魔术师》

一、活动名称:科学:神奇的魔术师(小班)

二、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5、艺术领域: 音乐游戏《老鼠逗猫》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学习用不同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逗“猫”的得意样子。3.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不同方向躲闪。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猫”的相反方向躲闪。 难点:能控制好自身动作,较好地表现出老鼠“躲闪”和“逗猫”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一)通过录像和图片,使幼儿认识老鼠和猫的外形及动作特征。

(二)活动前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

二、物质准备:

1. 录音机1台,音乐磁带2盒(完整与分段的音乐各1盒)。2. 猫的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听音乐模仿老鼠走路进入活动室。

2.倾听教师讲述“老鼠逗猫”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情节。故事情节:

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猫捉老鼠、老鼠躲闪并戏弄和取笑猫、猫垂头丧气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开

(一)随着A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老鼠外形特征和“出洞找食吃”的样子。

1.引子(老鼠出洞):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外形特征和“老鼠出洞”时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出洞时伸出头左右探望动静”的样子。 2.A段(找食吃):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3.间奏(辩听猫的声音):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猫来了,老鼠停住,仔细辩听声音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4.随A段音乐幼儿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的样子。

(1)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2)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神态。

(二)根据故事情节随着B段音乐创编表演“老鼠躲闪”及“逗猫”的动作。1.随教师语言提示,练习小碎步来回躲闪。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带领下,听教师哼唱B段音乐,按照乐句用小碎步做躲闪动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与同伴碰撞。

3.在教师扮演的“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随B段音乐,按照乐句做相反方向躲闪的动作。注意奔跑时快速轻巧且兼顾周围同伴。

4.在教师启发下听音乐练习,相互模仿学习用不同的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躲过猫”并“戏逗”、“取笑”的得意样子。

5.随着B段音乐完整地做“躲闪”、“逗猫”的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1.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闪、逗猫、回家”等相应动作,注意动作的合乐性。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游戏,(猫在音乐间奏时做好准备,在B段音乐每段强拍时追捉。

心理健康教育

语言活动:高兴和生气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

——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 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 4)为别人想一想

5)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四、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五、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六、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6、画“微笑”,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微笑,因为微笑能让人美丽。那么我们微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照着镜子做出不同的表情,说说每种表情当时的心情,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表情是什么?

2)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微笑的表情,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微笑的美丽和魅力。(老师小结:微笑很神奇,它能让人美丽,让你的心情舒畅,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也能让一些不高兴的事情悄悄地从身边走开。微笑这么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把微笑留住呢?我们要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你开心了,你身边的人也就会更快乐。所以当我们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要想些开心的事情调整自己,让自己高兴起来,让我们用微笑面对一切,这样,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今天你快乐吗? 幼:快乐!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一起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心理健康教育

语言活动:我高兴、我快乐

活动目标 :

1、教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2、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高兴快乐 有利于身体健康。

3、渗透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别来烦我》

2、微笑卡,音乐磁带,录音机

3、区域活动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我高兴,我快乐》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看小朋友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来表示一下吧!(鼓掌欢迎)老师为小朋友们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来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气、微笑、伤心)小朋友做一做这些表情。现在小朋友自己选择你喜欢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2、教师观察幼儿戴的是什么表情。

3、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总是爱发脾气、生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好吗?

4、幼儿看多媒体,看完后,教师和幼儿围成圆圈坐好。

5、提问:

1)小朋友喜欢青青吗?为什么?

2)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呢?

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从早晨起床开始说起,对照例子,幼儿说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不高兴,或生气的事吗?幼儿(说一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要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5)师:小朋友知道生气、伤心、发脾气为什么不好吗?你生气的时候周围的人怎么样?

5、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高兴,快乐)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让你们高兴开心的事情呢?(幼儿热烈讨论)

1)师;你会为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让她们高兴呢?你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说什么?

2)师:对,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3)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怎么办?(比如:学习、游戏等)发脾气,生气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活动结束

我看到小朋友们高兴的时候,客人老师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那么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支歌,跳个舞,分享快乐,小朋友说好吗?(老师,小朋友们共舞)

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一起玩,真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进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幼儿园吗?你们每天在幼儿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幼儿园玩的快乐吗?

2、展开:放课件,幼儿观看。

3、提问:

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4、小结:

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龙。(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刨编活动给予肯定 )

6、画“微笑”,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微笑,因为微笑能让人美丽。那么我们微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照着镜子做出不同的表情,说说每种表情当时的心情,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表情是什么?

2)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微笑的表情,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微笑的美丽和魅力。(老师小结:微笑很神奇,它能让人美丽,让你的心情舒畅,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也能让一些不高兴的事情悄悄地从身边走开。微笑这么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把微笑留住呢?我们要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你开心了,你身边的人也就会更快乐。所以当我们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要想些开心的事情调整自己,让自己高兴起来,让我们用微笑面对一切,这样,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今天你快乐吗? 幼:快乐!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一起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心理健康教育

语言活动:我高兴、我快乐

活动目标 :

1、教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2、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高兴快乐 有利于身体健康。

3、渗透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别来烦我》

2、微笑卡,音乐磁带,录音机

3、区域活动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我高兴,我快乐》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看小朋友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来表示一下吧!(鼓掌欢迎)老师为小朋友们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来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气、微笑、伤心)小朋友做一做这些表情。现在小朋友自己选择你喜欢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2、教师观察幼儿戴的是什么表情。

3、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总是爱发脾气、生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好吗?

4、幼儿看多媒体,看完后,教师和幼儿围成圆圈坐好。

5、提问: 1)小朋友喜欢青青吗?为什么?

2)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呢?

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从早晨起床开始说起,对照例子,幼儿说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不高兴,或生气的事吗?幼儿(说一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要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5)师:小朋友知道生气、伤心、发脾气为什么不好吗?你生气的时候周围的人怎么样?

5、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高兴,快乐)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让你们高兴开心的事情呢?(幼儿热烈讨论)

1)师;你会为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让她们高兴呢?你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说什么?

2)师:对,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3)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怎么办?(比如:学习、游戏等)发脾气,生气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活动结束

我看到小朋友们高兴的时候,客人老师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那么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支歌,跳个舞,分享快乐,小朋友说好吗?(老师,小朋友们共舞)

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一起玩,真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进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幼儿园吗?你们每天在幼儿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幼儿园玩的快乐吗?

2、展开:放课件,幼儿观看。

3、提问:

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4、小结:

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心理健康教育

语言活动:我高兴、我快乐

活动目标 :

1、教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2、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高兴快乐 有利于身体健康。

3、渗透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别来烦我》

2、微笑卡,音乐磁带,录音机

3、区域活动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我高兴,我快乐》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看小朋友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来表示一下吧!(鼓掌欢迎)老师为小朋友们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来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气、微笑、伤心)小朋友做一做这些表情。现在小朋友自己选择你喜欢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2、教师观察幼儿戴的是什么表情。

3、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总是爱发脾气、生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好吗?

4、幼儿看多媒体,看完后,教师和幼儿围成圆圈坐好。

5、提问:

1)小朋友喜欢青青吗?为什么?

2)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呢?

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从早晨起床开始说起,对照例子,幼儿说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不高兴,或生气的事吗?幼儿(说一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要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5)师:小朋友知道生气、伤心、发脾气为什么不好吗?你生气的时候周围的人怎么样?

5、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高兴,快乐)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让你们高兴开心的事情呢?(幼儿热烈讨论)

1)师;你会为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让她们高兴呢?你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说什么?

2)师:对,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3)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怎么办?(比如:学习、游戏等)发脾气,生气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活动结束

我看到小朋友们高兴的时候,客人老师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那么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支歌,跳个舞,分享快乐,小朋友说好吗?(老师,小朋友们共舞)

推荐第4篇:大学入学前必看

[转]【大学入学前必看】不要等你变成了学长学姐,后悔入学没经验

收取通知书文件袋以后,不要遗漏里面的东西。

关于“大学很轻松”说法的原因

首先是课程安排轻松。不像高中那样整天的课,经常有自习和空白时间。 其次是老师不管学习。只要及格老师就不会严加管教,学习基本自主。 再次是课程能够选择。公选课选修课都由你打听好了再选,全都好过。 最后是考试考查有别。每学期总有那么几门是考查科,不考试,爽了。

以上说法为中国混时间过日子的大学生传出,由同样混时间过日子的大学生传播, 由再回首看真的很轻松的毕业生保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

ㄟ( ̄皿 ̄ㄟ)轻松不轻松是你自己选的,不是别人告诉你的!

追求上进想要好好充实自己的同学o( ̄ヘ ̄o#) 要好好计划大学生涯 二。

不管你是想混过大学时间还是想好好充实,我都建议做到这一点: 大一就把能考的证书都考了。

普通话二甲、公共英语四级、计算机国家一级是基础证书,肯定要考。 个别专业不要求普通话证书,建议也一并考了,报名费才30.普通话水平比较好,二甲成绩≥89的,可以尝试报考一乙 一乙和二甲看上去只差一个层,意义可是不一样的。

公共英语在高考以后对英语还很敏感的大一考过最好,水平不错可以考虑六级 有的学校允许考过六级的免修公共英语,个人不建议免修,就当保持语感也好 计算机一级要求很低,冲刺复习一下就能通过 建议非计算机专业有信心的同学尝试计算机二级

以后找工作比不上专业毕业生,但是比同专业的一级好看多了 三。

关于考勤

总有那么一些同学是不想出现在教室的

不支持旷课逃课,不想听课呆在教室复习其他的科目也没人管你

有的老师是很注意考勤的,他们认为旷课不但是不尊重老师还是不尊重学术 这样的老师,堂堂课点名,你想逃都会无所遁形。

有的老师一学期就点开学的那么一次,而后不管去几个学生都不点名 你很爽吧?其实这样的老师往往会在最后考试的时候阴你一把

“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我上课讲过的啊。课件上面没写?你不会做笔记吗?” 突击期中考试和随堂作业看上去不重要但是在成绩里面占较大比重,逃课慎重啊 四。

补充专业知识

你以为知识还是高中时候老师给你塞到脑袋里面吗?扯淡。

要补充专业知识,教科书是完全不够的,得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 有问题要问老师

老师才不会讲完一个知识点还问你“懂了吗?不懂我再讲一次” 要了解一些课堂上没讲的问题,你要在下课的第一时间抓住老师 大学老师虽然不会主动指点,但是对主动要求被指点的学生是很尽心的

不敢当面问老师?老师下课溜得快?= =|||一定要记住老师的联系方式

不见得每个大学老师都有手机,但是每个大学老师都有至少一个邮箱

潮一点的有MSN有QQ有YY有SK,记录大学老师的邮箱是最有效的 哪怕毕业了同学换了手机号码,老师都不会换邮箱

(他懒得换,对应学生和对应家人朋友的邮箱往往是不同的) 五。

多多结交其他系院的朋友,这样你就可以弄到其他专业的课程表旁听了。 有的课程有单双周分别,不能连续旁听的话要学好比较困难。 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有同样学科的,可以去要笔记 相同学科不同讲师的课程,也可以尽量去旁听。

六。

挂科

既然有人提到了这个“重点”,那么我就来说一下„„ 大学学业比较轻松,挂科说容易也的确很容易。

重点没勾到、出勤率不够、平时成绩接近零、作弊被抓等等原因 都会造成挂科。期末成绩不等于科目成绩,

期末考试的成绩是要折算以后加上平时成绩以及其他的考核分数才作为科目成绩。 一般而言,保证出勤率,平时成绩也就没有大问题了。

一些老师会给课堂积极的同学加分,这些都是加到平时成绩的。 不能旷掉期中考试,绝对要保证态度端正不错过考试。

期末的时候大多数老师会勾画考试重点,这两节课一定要在场。 不支持考试作弊。被抓到就等着大刑伺候吧~

其实呢,在开学的时候就对所有课程做一个规划,哪怕上课不听讲, 讲义要复印,课件要拷贝,笔记要借来抄,下课得复习,这么多准备还挂科? = =||| 那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七。

补考

补考会安排到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试卷类考试,补考的卷纸都是上学期期末考试的AB卷之一 也就是说两份卷纸的难度相当,要注意复习上学期的课堂内容 补考不过,会安排重修。

重修等于重新安排课程、安排学分,所以是要交这一门课的学分钱的。 一个学分少则就是几十块,一门课至少2分,经济代价还是比较沉重的。 据我所知重修的期末考试只算卷面成绩,也就是说要硬考, 不能凭借平时成绩加分。

不过重修的时候和老师好好沟通,上课努力,老师一般都不会特别为难的。 除非这个老师变态。 八。

大学绝对不是以前那种成绩考好了一切都好的地方 要学会取巧,否则会被别人阴。

大学有很多活动和比赛 越大的活动黑幕越多 你得有自信有交际才能获胜 举个例子,我大一的时候通过系院选拔参加了一个意义特殊的校级比赛, 这个比赛要是拿了好名次,奖状对于以后评定奖金或者其他是很添光彩的 当时我的成绩是和另一个学姐的成绩并列第一,顿时欣喜得很

结果排名次的时候我落到了二等奖第一名,和其他差了好几分的人并列 我懵了——主持人公布获奖名单的时候直接省略了分数 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 九。

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书。非本专业的也要能多多借阅,丰富知识面。 0v0 我喜欢生工类的一些普及读物(哈,化妆品服装工艺什么的,女性爱好)

图书馆的期刊合集是查找往年资料的好东西

被翻得很烂的书也有一看的价值 这么多人都读,你也要浏览浏览潮流嘛

爱护图书,不要在书上写字 也不要夹交友信息(囧,看到好多过期的) 借回去以后如果弄坏了,要尽力修补,不要给其他人造成阅读障碍

十。 奖学金

这是个很诱人的东西„„ = =+

奖学金不仅要求不挂科,还要求成绩在班级排名中靠前

除了成绩还要考察操行,打扫卫生参加活动考证书什么的都算在操行里面

还有积极入党(„„你们懂的),也是一个不轻的砝码

大学活动中活跃的话,操行成绩会加很多很多„„ 有的人成绩很好,操行成绩加得少也会被其他人挤下排名

这就是说,不仅要成绩好,还要活跃~ 社团 学生会

一。

大学社团以及学生会

每个大学对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组织的结构安排都不尽相同

首先一点是希望大家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学生会 功利性质强一点的可以尝试专注于此 但我不推荐专注于跑腿= =b 学生会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跑腿、安排事项、整理文件、联络感情(你们懂的)„„ 其中有能饱腰包的职位也有忙忙碌碌无所收获的职位

希望收获愉快、尝试新爱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兴趣爱好社团 或者演讲辩论主持广播等组织,甚至可以组织申请新的社团 二。

参加选拔的时候„„ 一些竞争激烈的组织、社团会要求自我介绍才艺展示等环节,大胆展示吧 提前定好加入目标的孩子可以拟个新奇一点的介绍和才艺展示节目 自我介绍不管是入学还是入会,都是必要的,建议事先有所准备

回答提问要落落大方,不明白的就直说,请学长学姐指点,瞎扯会让人觉得不踏实

针对性强的问题,先定位再回答 力求听懂问题想要考验你什么方面 衣着整齐干净,发型别乱糟糟的,面带微笑,被刁难也莫要怒目而视 时间允许的话,就多参加几个社团、组织的面试 就当积累经验

三。

如果被很多社团录取„„

一些同学因为表现良好,被多个社团录取,乍一看很风光

其实事情一多,忙起来就不好看了 量力而行,推掉你不能保证做好的社团

有很多职位意味着可以加很多分,也意味着要负很多责

二、大三学习忙起来以后就没有很多的时间给你到处“奔波”了 取舍适当也是对你的能力考验 四。

面对随意支使的学长学姐„„

谁说要忍着的?我们要有目的有理智地反击~

一些学长学姐会背着老师支使新生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

然后在老师面前邀功 发现这种情况不要私下和对方争吵 你底子不够厚 我们要轻巧地不着痕迹地在老师面前揭露„„ 五。

社团招募的时候往往会对开朗乐观的人特别宽容

胆怯内向也没关系 大胆一点说出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社团加入 哪怕就说是为了锻炼交际能力把握社会实践机会也可以

不怕说错就怕什么都不说 不怕不精通就怕扭扭捏捏说什么都不会 适当的谦虚在招募的时候要减少次数 展示自己的优点 六。

才艺展示

这其实是一个很让人烦躁的环节 唱歌的数不胜数

不要等到被要求才艺展示的时候惊慌失措 需要道具的才艺展示就提前准备好道具 会吹笛子就带上笛子,他们会觉得有准备有才能

会画画就即兴在黑板上画一个,会跳舞就简单来一段,不怕出挑就怕被埋没 讲笑话调节气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不适合作为才艺展示 建议放到言辞之中使得语言风趣幽默让人心生好感 如果打听到报名的社团要参加什么体育比赛之类

推荐自己的体育才能是很有帮助的(擅长篮球足球什么的,这比赛多) 七。

经费多的社团、组织比较常组织吃饭k歌的活动

觉得不喜欢就没必要每次都去 不喜欢那种德行的话,退出也可以 老师看中你的能力来邀请加入的,也别一股脑就答应,先表示犹豫, 调查一下再决定要不要加入 省得到时候想退又不方便开口 自主发起的社团没有上面发的经费,拉赞助是很锻炼交际的方式

生活方面

一。

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学校身体不好容易生病

建议学校在本地的给孩子准备一些家庭常用药放在学校以备不时只需 学校很远的可以在安顿好寝室后去药店买一些

不要觉得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等生病了再吃药就晚了

已经有好几个同学生病了才到我这里来拿药,现在她们都学会了自己准备药 二。

建议常备药物:

感冒药、胃药、清火药、消炎药、止痛药、通便药、眼膏、创可贴、云南白药、枇杷露、维生素家族、解暑药等等 军训的时候最好在带的水里面加“十滴水”

不习惯十滴水味道的可以泡薄荷草,闻着甜喝着没有味道 对紫外线过敏的人要提前抹防晒霜,尽量避免晒伤 三。

熟悉学校之后要打听校医室的情况 摆着好看的那种就把它当做药铺吧 出于本人的切人体验 特别提示大家:校医不是想看就能看的„ 一些学校的校医只能进行简单的诊断、开具常备药物 如果问题严重或者病情诊断不清,要到市区医院去看病 哪怕多花一点钱,别耽误治疗

低血压和低血糖是大学生比较常见又不注意的毛病 孩子们有空就百度一下,看看有没有这两种病症的症状 四。

医疗报销 注册的时候做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能干嘛你们懂的 听说还能买药降价,我没试过 身体不舒服要告诉室友 免得昏过去室友还以为你睡着了 早上要吃早饭不能喝口水就算了事 减肥都没有这么吝啬 身体素质较差的最好每天都早起锻炼 不要旷早操 坚持上体育课 特殊情况酌情特殊处理(你们懂的) 五。

夏天要预防中暑,同学或者室友有中暑迹象的时候多多帮忙

冬天要保暖 别要风度不要温度 哪怕是贴着热帖都比什么准备都没有要好 工业污染大的地方,下雨要打伞

你以为雨中漫步浪漫吗? 那全是酸雨~o( ̄ヘ ̄o#) 再冷也要保证室内通风,别在寝室里面烧炭炉 电热水袋买质量好一点的 尽量避免那玩意爆炸 六。

不支持长期喝咖啡、浓茶 熬夜的时候用 用这个方法不错 不要长久 不建议购买催熟的番茄 很可能掰开就发现里面发芽了„„

别贪嘴总买垃圾食品 尝尝鲜解解馋没问题 花钱丢失营养却划不来 不要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饮品

别和酒肉朋友玩通宵 出现意外他们不见得会出手相助

恋爱问题

一。

很多孩子觉得憋屈了这么多年,大学自由了不谈恋爱对不起自己 首先这个认知就是错误的 谈恋爱不是在游乐园花钱玩玩具 为了尝试而谈恋爱 是小朋友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哦

谈恋爱或许是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要分清楚主次 为了谈恋爱把学业丢了是最傻的行为之一 二。

谈恋爱不要像新婚夫妇一样 老公老婆叫来叫去

在能够承担家庭重任、为家人负责之前 老公老婆叫来叫去只是幼齿的表现 谈恋爱不是去做对方的奴隶 宠溺不等于言听计从 如果打饭打水洗衣服都要对方来做 你还是独立的吗?

出去吃个饭从来都是一方掏钱的话 你找的是恋人还是移动钱包? 三。

感情难以自抑的时候亲近举动是人之常情 大庭广众不管不顾就是秀了 坐在湖心亭唧唧歪歪不是浪漫 ← 湖边的人都在围观你们 像不像动物园? 被瞩目的时候会甩开你的手 这样的人乘早分了吧

确定恋爱关系以后还对朋友介绍说这是我同学的 慎重考虑 姑娘们别傻乎乎地把自己交付出去 成年人了,不负责能怎样? 四。

追求女生方法要适当 楼下唱情歌这种事情量力而为

被楼上要求闭嘴的话还是别继续唱了 = =b 女生很讨厌不尊重意愿的男生 请客吃饭是拉近乎的方法之一,切不可总是请客吃饭

显得冤大头不懂变通 知性一点的女孩儿不太喜欢在饭桌上培养感情 女生倒追别太穷追猛打跟饿极了的老虎一样 男生会吓坏的 试探行为过于频繁会引起男生反感←尤其是心有所属的男生 五。

谈恋爱不是你生命的唯一 失恋了就要死要活的人是自愿被人看不起 伤心失落可以哭 但是别半夜坐在楼道吭吭唧唧 很恐怖的

搬出宿舍去同居是自己的决定 分开就分开 怨不得别人不劝诫

恋爱往往甜蜜丝丝 爱情却是荣辱与共 承受不得牺牲就别去讨他人的偿还 谈恋爱不是搞地下工作 大大方方告诉家里人吧

不是定下后半辈子生活的人 就别往家里带了 以后换了人爸妈不适应 六。

莫要奢望大学里的恋爱不随着毕业而解除关系

承受不了异地恋就别接受跨年级恋爱 要明白毕业往往是无声的分手信 跨学校恋爱要能够信任对方 不被表象所蒙蔽

看见的都不一定真实 又何必去相信毫无根据的揣测无厘头的推论

掏心掏肺不求回报是圣母行为 别以为喜欢你就会为你付出一切不求回报 不想接受最好不要暧昧不明 耽误别人也轻贱你自己

戛然而止了

=0= 哪怕是一本宣传册,都最好读一遍。

贫困申请程序介绍←这样的册子,不但要看,还得看懂,然后复印一份带到学校去。 二。

整理仪表,去照清新自然的免冠照。 不管一寸、两寸,都要准备至少两版,报名的时候要照片的地方多着呢。 数码照片最好用U盘或者MP

3、MP4留底,带到学校去。

照得好的照片用四年,所有的证书上面照片统一,看上去很整齐。 三。

高考结束以后的空闲日子不要荒废,最好打打工看看时事新闻。 打工经验和时事新闻能够增加入学时一些考核的本钱

还能在要求上缴暑期寒假社会实践而你没有去做的时候抵挡一下=v= 四。

以前有绘画书法钢琴等等爱好或者技术的孩子,保持练习

有相关证书的话,要复印两份带到学校去,这是评定一些【哔——】的本钱 以前没有学过也不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勉强,费钱还不乐意 五。

和初中的、高中的同学保持联系,毕业以后你会懂的 多和爸爸妈妈相处,开学以后再思念很难过

不记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日的孩子要赶快记清楚 家人们哪怕在远方,一份口头的祝福也会很满足 六。

不会做菜做饭也要能认得蔬菜瓜果、了解价格行情

学校园区里面卖的水果普遍比校园外的贵,搞清楚价格可以讲价 学会洗衣服

不同布料的洗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怎么晾衣服干得快,都是重点 湿气大、闷热的地方衣服干得慢,还容易臭,特别需要注意 七。

锻炼身体

有条件的要学会游泳,不奢求你们能安稳救人,但求意外情况能保命 校区在山上的学校一般都有位于山腰或者山顶的教学楼以及宿舍,爬死 军训熬不过去就太逊了,那也是要占学分和评价的 八。

只带一点衣服很潇洒,但是不划算。

不过带衣服是必须的,到地方再买是最傻的行为。 学校远的孩子,要准备常用衣物和水。

最好除了常用的衣物再带上两条毛巾、牙刷口杯和卫生纸。 这些最平常但是不占什么空间的东西大家都觉得可以到地方再买 殊不知到时候超市挤死,还排队浪费时间 九。

在学校用的衣物和日用品,不见得要最好的,但是一定要耐用的 学校距离家比较近的,可以批发常用物品,价格便宜携带方便 学校的棉被肯定不怎么样,但是自己带无疑很痛苦

非得要用好的床上用品,可以在报名以后去市区的超市买

学校发的一定要领,那是花了钱的。不用的棉絮铺在棕垫上面,会软一点 十。

领到通知书以后,查清楚学校那边的天气和环境,做好心理准备 容易水土不服的孩子要先准备一些药,以防万一

报名的时候人多很挤,有中暑的危险,建议在车站买一瓶水放一点“十滴水【这东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路途遥远还是坐火车的孩子,这样的水还是在家就准备好,路上也要喝。 十一。

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家长总是担心的,不要烦躁家里的嘱咐,好好听 安全警告虽然很陈旧,但是长期有效,听过就要能够做好预防 多和爸爸妈妈交流,让他们明白你能够照顾好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 十二。

长头发的姑娘要学会简单快捷得打理好头发,洗头发是浪费时间的, 学校供应热水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要考虑和室友协调好洗澡洗头发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不能好好打理头发,还是修剪一个简单整洁的短发好了,节约时间 男孩子的发型可以往韩版发展,但是一定要适合你的脸型以及气质 大学女生都是很挑剔的~ =v= ~谈恋爱不要输在发型上面 十三。

大多数大学的饭菜都是毕业生难以割舍的回忆 =v= 味道绝对不会美味,但是还是可以下咽的。 价钱一般比在校外吃炒饭要便宜

相对而言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孩子在学校吃还是很划算的

具体的饮食细节我会在下面慢慢道出——你会明白吃东西也是个累人的活计 十四。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出远门吃不好穿不好很担忧,然后给很多经济支持 其实这是不利于大学生活的,=v= 没有经济压力哪儿来的节约动力 中小等城市学校的孩子,生活费控制在600都没有大问题 艺术生的花销要大一些,节约的话也不会超过900 大城市可以提升一点,不过按照我的观念,大学四年不是给你逍遥的,用不着奢侈 十五。

省钱注意:

报名和宿舍一类的杂事处理完以后要调查学校超市和外面商店的价差 买水果和即食蔬菜最好到校外的水果摊和菜市场,便宜还可以讲价 私人风扇、电吹风是不算违规电器的,炒锅什么的浪费钱还担心被缴 打牙祭可以询问学长学姐,他们很清楚哪里好吃还不贵 买衣物主要选择耐穿、简洁大方即可,应付正式场合的好衣服一两套就好 十六。

泡面可以有,但是不可以经常有。

校园活动中活跃的孩子经常会错过食堂饭点,泡面可以准备一两包 吃一包泡面,要用一个星期来排除毒素,绝对不要长期吃泡面

哪怕奢侈一点买面包、八宝粥、馒头、饼干存下来换着吃,都比吃泡面好 有的饼干只要一块钱一包,馒头不美味但是耐饿 十七。

记得热水瓶用以前不要灌冷水清洗,打水的时候先放一点热水漱一下 如果不小心被热水烫到,要用冷水冲洗,抹牙膏,严重要去校医室拿药 卫生间早上不供应热水的话,头一天晚上记得打一壶水,别不洗脸就去吃饭 十八。

不要急着买电脑

先弄清楚学校是不是允许新生带电脑,再考虑是买了带过去还是在那边买 买也要注意细节

开学前,商家都会搞活动,不要被鼓动了就买高配置

非学业要求的话不要买高配置的笔记本,四年以后有工作就差不多可以换了 学校在本地的孩子,提前在上一届大

三、大四还没放假的时候去淘一下

三、大四清理宿舍会卖一些东西,如果有笔记本,可以考虑 十九。

去报名的时候自带黑色签字笔和一个小本子,放在容易取用的包里

接待新生的都是大

二、大三的学姐学长,他们会很乐意帮助你,不懂就问 记下接待你的尤其是很谈得来的学姐学长的联系电话和系院,方便询问事情 记下班主任和班助的联系方式,以及班级开会的地点,不要忙起来忘记了 记下同寝室同学的联系方式,省得刚到就因为忘记带钥匙惹得宿舍管理员不爽 二十。

身体有疾病、刚做了手术不能参加军训的孩子,开好证明带去学校,不要硬撑 体弱的孩子不要轻易放弃军训,这不仅牵涉到学分,还有意志力锻炼

饮食问题

一。

食堂的饭菜普遍便宜但是不美味,能入口。特色菜和小灶要贵一点,一般能承受 不过食堂的菜色大多是便宜的时令蔬菜和猪肉鸭肉鸡肉,吃久了会腻 打牙祭之前先向前辈们咨询哪里的菜好吃、价格合宜,打牙祭次数要适当 二。

回族同学不吃猪肉,也不用装过猪肉的餐具,不要胡乱请回族同学吃饭 如果要请回族同学吃饭,要事先询问对方的意见,别自作主张 尊重少数名族的饮食习惯,别当着别人的面谈论他们的忌讳饮食 三。

在外面吃要注意卫生,苍蝇到处飞的那种摊子就不要去了,哪怕便宜 建议买一套便携刀叉筷子,几块钱,洗好了带在包里,不要用卫生筷 谁都知道卫生筷不卫生不环保,那种东西能不用就不用 四。

食堂的饭菜里面有沙子没关系,吐出来就好;有石子儿没关系,吐出来就好; 有菜虫是可以理解的,恶心就不要吃;有蟑螂、老鼠尾巴就可以闹腾了。 在食堂遇到这种情况,要先拍清晰的照片留证,然后声张给周围的同学, 再叫食堂负责人来解决。

如果解决不满意或者直接就是打压你们,就叫媒体。

要叫地方电视台别傻乎乎地叫学校电台,同时打卫生局举报电话。

空闲的能上网的同学把这事儿捅到网上去——你不好好解决就别怪我给你不痛快。 网上曝光要有图有真相,事件介绍要客观真实,可以在合理位置夸张 但不要曝虚假信息、也别人参公鸡。 五。

在外面的餐馆遇到这种情况,同样是先低调地拍照留证, 然后大声嚷嚷叫老板解释、负责,让周围的食客都看见证据。 有问题的碗筷和饭菜不能被店家拿走,要护着不准毁灭证据。

老板态度良好的话(不收钱重新上菜一类,不过一般都不会再吃得下了), 就义正言辞地批评教育一番,态度一定要正直严肃压抑愤怒别爆粗口,

内容要直指职业道德、店铺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病菌传染、顾客心灵伤害。 老板态度恶劣的话,不客气地开始指责

同样内容要直指职业道德、店铺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病菌传染、顾客心灵伤害 引起周围食客共鸣,同时打电话叫媒体,打举报电话。 网上曝光不但要曝证据,还要曝店铺地址、老板照片。 不思悔改就不要手下留情! 六。

不要挑食

肥肉再难吃,也要吃下去,补充营养。黄毛不是时尚,是营养不良。 豆子味道不怎么样,也要打来吃,补充蛋白质。 海带又宽又少,还是要吃,毕竟算是海产嘛„„

尽量每一个菜都试试(除了咸菜),轮换着吃,营养要均衡。 七。

食堂排队问题

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所有学校都避免不了一下课就蜂拥到食堂抢饭的问题。 挤来挤去才找到队伍等个老久老久是不明智的。

大学的课程安排比较轻松,不算晚上按照满课来记是8节课 上午

3、4节课没有安排的同学要在大部队下课以前去打饭打水 下午

7、8节课没有安排的同上

不幸有课的同学,不要一下课就跑到食堂去,那时候人最多 要等到下课15分钟至20分钟的时候姗姗而去

那时候食堂人比较少,饭菜也换了一拨,不愁打不到。

周六周日睡懒觉的孩子不要太晚去打饭,因为出学校打牙祭的人多, 学校食堂准备的饭菜比平时要少,去晚了就没得吃= =+ 八。

遇到插队的时候„„

不管在哪儿都会有这种情况,一般而言插队的人都比较低调,挤着挤着 就挤到前面去了,面对目光攻击也面不改色←这种是老油条了 插队的是女生就不要多计较了,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 插队是男生的话,女生要狠狠地瞪,瞪得他羞于见人;

插队人数在两个以内,可以忍受;三个及其以上,不管男女别客气! 直接开口,用调侃的语气委婉地指责不遵守秩序

不见得会让插队的走,但是识趣的人不会再这样插队了

有的插队不是人过来挤,而是把饭盒交给前面的同学,这样子人数没变, 饭盒却多了——这个最狠,你没的说

不过这样的方法最多打得了三份,忍忍也就过去了 九。

打饭要多的技巧

根据异性相吸原则以及广大前辈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男同学找女师傅打饭,女同学找男师傅打饭;

男同学觉得饭少了可以直接说说“太少了多打一点”;

女同学觉得饭少了要语气温婉/活泼地说“再多打一点嘛”。 也就是说女生要会撒娇会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攻势

男生一般不会遭到斥责,因为所有人都觉得男生吃得多才是健康的。

没有异性师傅、同性师傅给的少的时候也是有的,这样的情况——男女搭配,打饭不受罪↓

请异性同学帮你打一份,最好找认识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帮忙的 十。

打菜要先观察

时间充足的时候不用忙着排队瞎点菜,可以先在旁边观察一下,

肉菜打到碗里往往比较单薄,师傅部分男女都打得差不多的话,可以上; 如果性别差异有分量差异的话可以请同学代你打一份,此招不可经常用。 建议看到肉菜给的少又不想拜托别人的同学,放弃这盘菜吧„„ 一份少的肉菜还不如两份充足的素菜呢 十一。

两两相撞弄翻饭盒的尴尬情况

被撞的不要生气,衣服弄脏了可以洗,骂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撞人的要迅速诚恳地道歉,如果对方的衣服比较高级或者是不好洗的——要主动承担干洗的责任

(度量大的都不会为难你,而且正常人都不会当场脱衣服给你) 双方都有责任时候还是要主动道歉,对方没反应那是他没礼貌,不要计较 道歉以后对方不依不饶,就淡定地询问想要怎么处理

如果对方借机敲诈,就义正言辞地、大声地对他以及周围同学指出: 1,双方都有错;2,可以帮你拿去干洗,但是拒绝钱财赔偿;

3,如果你的衣服高级到了我赔不起的地步,请出示证明和你的购买力证明 没有谁会在食堂恶意找茬的,这一点可以放心。

打饭的时候小心走路,地面可能会比较滑,容易撞到人,源头上尽量避免事故 十二。

吃饭的卫生习惯

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带回寝室,不要在路上吃

因为你不知道天上鸟、道旁树和楼上住客会给你什么样的“加菜”„„ 饿坏了可以在食堂解决,在路上吃不但不安全还有损形象 女生尤其需要注意,张着嘴吃饭还在路上一停一顿的,很恶心 忍一忍,既有形象也有利于肠胃消化,不在路上吃不会死人的。 饿了很久什么都没吃的不要突然大吃大喝,先弄点流质的缓缓肠胃 食堂的稀饭在这种情况下是个好选择

建议买一点便宜耐放顶饿的零食放在寝室。 十三。

尊重寝室室友,味道刺鼻的食物不在寝室吃

有的人对蛋腥味、海类腥味感到恶心,知道以后就不要把这一类食物带到寝室吃 食堂的汤味道不怎么样分量少还不免费,偶尔喝喝可以,不建议经常打

习惯喝汤的同学可以去超市买能够用开水泡的干货如紫菜汤包一类,自己弄来喝 吃了大蒜之类的东西要记得漱口哦o( ̄ヘ ̄o#)熏着人很损形象的! 十四。

宵夜问题

抛开减肥问题,晚上饿了要吃宵夜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

九点以后建议不要到校区外面购买食物,注意安全总是不会错的 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面食,适当填一下肚子消除饥饿感就好

人的肠胃反映出“吃饱了”的信号会晚一些,别撑着了晚上睡不着 吃了宵夜记得刷牙,否则第二天早上起来„„哼哼,那味道„„ 十五。

吃水果补充新鲜维生素调剂口味是必不可少的

苹果是最常见也最不挑剔的水果,买一两个都可以,电子称算得出来 时令水果稍稍贵一点,可以到校外水果摊或者菜市场去买

放久了有点干瘪的水果不要丢弃,只要没烂,还是可以吃的,浪费是坏习惯

普通的干瘪水果去皮切块加蜂蜜腌啧或者泡水当果茶都可以,注意搭配别饮食中毒 水果再贵都要买一点来吃,营养流失了可是买不回来的 十六。

喝茶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有的同学喜欢喝白开水,但是适当喝茶对身体很有好处,建议尝试 缺铁性贫血的同学不建议喝绿茶花茶一类,可以尝试调理气血的花草茶 喜欢吃东西的同学可以买一点干果做水果茶

夏季要喝菊花茶、薄荷茶、决明子茶、金银花茶解暑去火,材料都可以在药店和超市买到

喝绿茶剩下的茶叶渣用布裹起来敷在眼皮上很有好处哦

换主题了

一。

刚到学校的时候,有很多前辈回来套近乎推销东西

没有带牙刷牙膏水杯毛巾的孩子可以酌情购买一些,报纸就别花钱了 如果什么都不想买,整个寝室都被推销的烦了,有一个方法——

找一张白纸或者在作业纸、宣传单的背面,用黑色的马克笔或者毛笔写: 【谢绝推销】【推销自重】【胆敢推销恕不客气】

前两个实用而且不得罪人,第三个„„酌情使用,你们懂的。 二。

饭卡水卡住宿卡要备好卡贴

卡片是很容易掉的,银行卡不能贴卡贴,但是取钱以后一定要拔出来 多少傻孩子取完钱就走,丢了卡又到处张贴寻物启事啊„„

卡贴一方面是区别你和别人的卡,另一方面是留下你的信息,让别人还给你

这是范例↑,也可以不要图画,直接用文字撑满卡贴

如果做了这样的准备卡掉了也没人归还,那么还是去挂失吧 不管办几张卡,都要做这个准备,不是每个人都贪图小便宜的 三。

寝室要收拾好,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放到室友的地盘,有侵占的意味 借用室友的东西要先询问再拿,有的同学很介意个人物品归属的 零食分量多的话要请室友吃,不要吝啬

有一些馋嘴的室友喜欢偷东西吃,不要姑息,超过两次直接警告

被偷的食物不是贵重的东西,关键是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姑息,一定不要手软 先弄清楚室友的忌讳,也要把自己的忌讳告诉对方,提前避免尴尬 行为不检点、有怪癖或者教养不好的人通常不是第一眼就看出来的 如果相互不对盘,也不要闹得太僵,表明立场划清界限 井水不犯河水。毕竟不出意外是要相处4年的,毕业以后最亲的人 四。

香皂肥皂洗衣粉洗发水餐具洗洁精这些东西快没了的时候就要买新的回来放着 没有存货可以礼貌地借用室友的,但是不要长期蹭别人的

报名第一天到寝室就要买好垃圾袋,收拾寝室会有很多零碎垃圾

可以带一小瓶杀虫喷雾,部分地区因为地理原因容易长虫,铺床以前喷一下 单独来报名的室友忙得脱不开身,可以帮忙但是涉及钱财要止步 邀请室友一起去食堂打饭、逛校园是增进了解的好方法

不要攀比相互之间的高考分数,进了大学,那分数就是过去完成式

五。

和男朋友在同一个学校的室友需要甜蜜空间,不要当电灯泡 有父母陪伴的室友可能第一次住校,多多照顾

和老乡结伴而来的室友也许不太好邀约,慢慢来别着急

购买寝室公共用品可以请室友一同前往,记得带回收据,室费报销 刚到的时候打扫寝室是大家的事情,不要推脱也别闲着

忙着收拾寝室又遇到热心前辈的时候留下前辈的联系方式和寝室号以后拜访 六。

使用手机要到门外或者走廊拐角处,在寝室接电话会吵到别人 接寝室座机电话要控制音量,寝室空间小,声音大了吵闹没教养 晚上熄灯以后不接非紧急电话,通短信不开铃音

寝室有人补眠倒时差的时候尽量轻手轻脚,你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要相互尊重 不要欺负晚上打呼噜的室友,那是他也控制不了的,忍忍就习惯了 如果长期因为室友打呼噜睡不好造成健康状况下降,可以申请换寝室 七。

过生日的时候请室友吃饭不要太铺张,能吃饱能换口味就足够了

经济不宽裕的室友不想参加饭局可能是不想回请,不要强迫,言辞温和些 打牙祭组团吃饭是AA制或者室费开销,要带够钱

室友借钱,一毛两毛的别计较,就当请客了。有借不还的,还了再借

带同性朋友来寝室借住一两天,只要没有经济损失,别干涉,谁没点困难呢 带异性朋友来寝室的,拒绝。那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不方便了„„ 八。

帮室友接电话不要啰嗦有的没的,室友父母询问室友情况要如实报告,不方便说的别说 在混熟以前请人帮忙一定要礼貌客气,帮了大忙的可以适当回礼 卫生习惯不好的室友在不妨碍你的情况下可以不管

不洗澡熏着你或者衣服乱丢很脏的,委婉提点之,别怒火冲冲的 床底空间合理分配,不侵占也别被侵占,未来四年会累积很多杂物的 不用了的可以蹭大四前辈毕业摆的摊顺手卖掉,放不下的迅速处理掉 九。

衣物和杂物多的女生,可以选择购买简易布衣柜,但是摆放的位置要和室友商量好 在假期就学会合理利用空间、整理东西,寝室里供你私人支配的空间很小很小

不管男女,勤洗澡勤换衣,除非短时间天气和环境不好,洗了衣服干不了,都要洗衣服 晾衣服以前要拧干,湿漉漉的衣物不要挂在门口或者必经路上 内衣内裤不要挂在面靠大街的外侧,掉下去了砸到人多不好意思

挂在阳台外面的衣服不能是滴答滴答流水的,淋到路人尤其是管理员很难堪 十。

寝室没有穿衣镜的话最好是去找一块,不管男女,整理衣着都是重点 外面卖的普通规格穿衣镜大概在10~20块左右,室费报销吧

去参加比赛、应聘工作一定要整理好仪表,不求穿得贵重,但求穿得整洁 第一印象往往是来自视觉的,衣着打扮是你的第一张名片。

哪怕穿廉价衬衣、二手T恤,也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要一副泡菜坛子里抓出来的样子 十一。

和宿舍管理员搞好关系,不需要谄媚,见面点头微笑打招呼都可以 宿舍检查成绩关系你的个人操行成绩,别不当回事

不要使用违规电器,一不小心会引发火灾危机人身安全。

离开寝室的时候注意关灯锁门,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桌子上、床上 十二。

规划外电器特别提示:

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需要,有的同学会购买辅助用品,其中电器较为昂贵

师范类专业需要电子琴200~300就能买一台功能齐全的,不要去买老师推荐的上千货 (老师是要从那些店面抽取介绍费的,你傻了才去买那么贵的送钱给老师) 计算机专业需要的电脑配置可以询问学姐学长再去购买,省得花冤枉钱还不合用 电吹风、私人风扇、台灯、电子琴这些都不属于违规电器 煮蛋器、电炒锅、电饭煲、电水壶这些就属于违规电器了

违规电器方便,其实不划算,又贵还没有安全保障,一不小心就炸了烧了

推荐第5篇: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0 三和弦

课题:和弦 ——三和弦 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和弦

二,三和弦的构成和分类

三,七和弦的构成和分类

四,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

五,调式中的和弦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识别三和弦和七和弦的概念及构成方法。

二,学习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

三,掌握调式中的和弦。

教学过程 三和弦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和弦。 和弦可以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也可以按非三度关系结合起来。 三度音程关系结合起来的和弦:

(一) 三和弦的结构将三个音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三和弦。三和弦由低到高的三个音依次叫做根音、三音、五音。按这个次序排列的三和弦叫原位三和弦。三和弦建立的基础音就是该和弦的根音;根音上方的三度音称之为三音;根音上方的五度音称之为五音。

(二)三和弦的种类

根据三和弦的音程结构,可以将三和弦分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四种。不同的和弦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音响效果。 .1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大三度音程(大三和弦的“大”字即由此而来)、三音与五音形成小三度音程、根音与五音形成纯五度音程。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小三”。

.2 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小三度音程(小三和弦的“小”字即由此而来)、三音与五音形成大三度音程、根音与五音形成纯五度音程。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大三”。

3 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大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也形成大三度音程、根音与五音形成增五度音程(增三和弦的“增”字即由此而来)。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增三和弦,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大三”。

4 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小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形成小三度音程、根音与五音形成减五度音程。(减三和弦的“减”字即由此而来)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减三和弦,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小三”。

(三) 听辨四种三和弦的效果

不同的和弦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多听不同和弦的音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和声的听觉和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识别能力。

.1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是音乐中常用的和弦。属于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大三和弦的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三音之间的大三度,使得它的音响丰满、明亮,听上去很开阔、明朗。

.2 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也是音乐中常用的和弦。属于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小三和弦的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纯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三音之间的小三度,使得它的音响柔和、暗淡,听上去很阴郁、晦暗。

.3 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在音乐中不常使用。属于不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增三和弦的音程中有不协和的增五度音程(大三度、大三度、增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五音之间的增五度,使得它的音响刺耳、紧张,听上去有一定的向外扩张性。 4 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在音乐中也经常使用。但它也属于不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减三和弦的音程中有不协和的减五度音程(大三度、大三度、减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五音之间的减五度,使得它的音响刺耳、尖锐,听上去有一定的向内收敛性。

(四) 三和弦第一转位

所谓转位和弦是指用该和弦的三音或五音来作为低音。三和弦除了原位的形式外,还有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两种形式,分别用三和弦的三音和五音来作为低音。

低音:低音是和弦中最低的音,它可以由根音来担任,也可以由三音、五音来担任。

请注意,低音是指的音的高低位置,而根音、三音、五音是指的和弦中音的名称。二者是不同的范畴,不可混淆!

.1 结构三和弦的第一转位是以三音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三音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三音)与五音是三度音程、低音与根音是六度音程。与原位的三和弦相比,它的六度音程是特殊的音程,所以我们将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称之为“六和弦”。

大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低音与根音是小六度音程、五音与根音是纯四度音程。简称“小三加纯四”。 小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音程、低音与根音是大六度音程、五音与根音是纯四度音程。简称“大三加纯四”。 增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音程、低音与根音是小六度音程、五音与根音是减四度音程。简称“大三加减四”。 减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低音与根音是大六度音程、五音与根音是增四度音程。简称“大三加增四”。 .2 标记和弦的标记可以分为单独的和弦标记与调式中的和弦标记两种。单独的和弦标记一般是用该和弦的根音来表示:大三和弦用大写、小三和弦用小写。如果是七和弦或三和弦的转位,还要在和弦标记的右方加写相应的数字来表示。调式中的和弦标记请参看第四单元的有关章节。

三和弦(原位)的标记:大三和弦用大写字母表示,如CEG和弦就写作:C。小三和弦用小写字母表示,如EGB和弦就写作:e。

六和弦(第一转位)的标记:在三和弦标记的右方加写阿拉伯数字6,如EGC和弦就写作:C6。

(五)三和弦第二转位

1 结构三和弦的第二位是以五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五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五音)与根音是四度音程、低音与三音是六度音程。与原位的三和弦相比,它的四度、六度音程是特殊的音程,所以我们将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称之为“四六和弦”。

大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五音)与根音是纯四度音程、低音与三音是大六度音程、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音程。简称“纯四加大三”。 小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五音)与根音是纯四度音程、低音与三音是小六度音程、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音程。简称“纯四加小三”。 增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五音)与根音是减四度音程、低音与三音是小六度音程、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音程。简称“减四加大三”。 减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的结构是:低音(五音)与根音是增四度音程、低音与三音是大六度音程、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音程。简称“增四加小三”。

2 标记四六和弦的标记:在三和弦标记的右方加写阿拉伯数字

4、6,4和6要竖着写,4在下方、6在上方。

推荐第6篇:学前专业乐理教案——8 音程(上)

课题:什么是音程

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一,音程的定义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四,音程的转位

五,识别音程的办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指导学生学会计算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二,让学生掌握自然音程表。

三,识别音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复习半音和全音关系的概念

2, 重温相关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熟练掌握全音半音关系的知识点。

二,新课

(一)音程

1, 音程的定义: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音的高低关系,或者说是音与音之间的距离。

2, 根音与冠音:在音程中,上方的音叫做冠音,就如同大树的树冠一样;下方的音叫做根音。在识别一个音程时,只要看根音与冠音之间的距离即可判定这个音程。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1,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而决定的,这也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素”。

2、度数。音程的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音级的数目叫音程的“度数”。包含几个音级就是几度。(即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间的个数)。

音程的度数是构成和识别音程时首先应明确的。如 E—G之间包含了三个音级(E、F、G)就决定了它是三度。即使是 b E — G、E— # G 等。两者发生任何升降变化,只要级数位置不变,它就是三度,永远为三度。(用键盘表示范)

3、音数。音程中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 用整数与分数1/2来表示。半音的音数为1/

2、全音的音数为1,两个半音相加的音数为1/2+1/2=1。全音加半音用“1又1/2”标记。 4,由音数和度数共同来构成音程的名称。如大二度、小七度、纯五度、减四度、增六度等,可简称为大

二、小

七、纯

五、减

四、增六等。为了记忆方便,将各种音程前的文字编成口诀:“

一、

四、

五、八没大小,

二、

三、

六、七没有纯”

(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1,自然音程:自然音程也叫基本音程,它是由音级中的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所构成的音程。(注意:音程指的是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并不管构成音程中的音是否为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也就是说无论是由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只要它的音程度数与单纯的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度数相同即是自然音程。)

2,.自然音程基本音程中任何两个音的结合,可以构成下列各种基本音程:即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也就是说只要音程的名称是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那么它就是自然音程。 3, 分析自然音程表

4, 基本音程均属自然音列中可能形成的音程,共有下列14种:

度数 音程名称 音数

一度 纯一度 0

二度 小二度 1/2

大二度 1

三度 小三度 1 1/2 大三度 2 四度 纯四度 2 1/2 增四度 3 五度 减五度 3 纯五度 3 1/2 六度 小六度 4 大六度 4 1/2 七度 小七度 5 大七度 5 1/2 八度 纯八度 6 5, 变化音程: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音程。它不可能由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构成,只能出现在变化音级之间或是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也就是说变化音程的名称不包括中 自然音程的名称之中。它包括大音程、小音程、纯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之外的一切增、减音程和倍增、倍减音程,都叫做变化音程。

6, 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扩大与缩小有两种方法:一是升高或降低冠音,二是升高或降低根音。

具体的做法是:将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可使音程音数增加;反之将冠音降低或将根音升高,则可使音程音数减少。 7, 变化音程图例分析

8,级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列表

(四)音程的转换

1,定义: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动。

2、音程转位后的变化规律。A,度数的变化: 一度转位成八度;八度转位成一度 ,二度转位成七度;七度转位成二度

三度转位成六度;六度转位成三度, 四度转位成五度;五度转位成四度

就是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相加等于九。原+转=9 B,种类的变化:

大音程转位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位成大音程。增音程转位成减音程;减音程转位成增音程倍增音程转位成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位成倍增音程。纯音程转位后仍为音程。除纯音程外,都向相反种类变化。

C,自然音程转位后仍为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 (五)识别音程的方法

要正确的识别和构成音程,必须熟练的掌握前面所有内容。除了多写多练外,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找学习规律,那么识别和构成音程的最好方法是采取转位的办法。

要掌握好音程,首先必须先熟练基本音级间形式的所有音程。

A、基本音级有七个,所以各种度数的自然音程各有七个。

B、不管几度音程,先记数量少的,然后被7减去就是相反的。比如:二度音程,基本音级有两个小二度,就有5个大二度。三度音程,有三个大三度,肯定就有四个小三度。

C、用转位的办法,只要记熟1——4度音程,就会知道5——8度。从纯一度开始每一种音程记一个,其它一样名称的以它对照,如:纯四度,记一个1—4 ,让构成或识别纯四度时用1—4来比较。

D、识别和构成音程时利用狭音程识别和构成广音程。如:给了的音程为广音程,先转位,后识别。让向上构成一个广音程,先向下构成一个狭音程,在转位。

推荐第7篇:学前专业实习体会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学前专业实习体会2篇

从陌生到熟悉

这次实习我分在了小二班,这是个充满爱的一个班级。老师们对我们几个很照顾。由于是保育实习,所以我们一到班级就去问保育老师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也给了我们实践的机会,让我们消毒,洗杯子,并且还告诉我们消毒水和清水的比例分配,让我们增长了知识。

经过了第一天的保育实习之后,我们明显娴熟多了,一到教室就是开窗,放小椅,然后分配工作一个人喷消毒水一个擦。

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在小朋友们开始吃饭的时候离开学校。中午去学校的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小朋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非常可爱。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小班的孩子还不能都会自己穿衣服,所以小朋友在我们的帮助下很快就穿完衣服出去小便喝水,然后我们新老师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听的都特别认真,有的还能给我们讲,特别聪明。

一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刚开始感觉有点累,但是想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庞心里就轻松多了。

我相信我会和那些孩子融入到一起,从陌生到熟悉。

回不去的小二班

一个星期的实习真的很快就过去,还来不及回忆。在这一个星期里,关注了很多的小孩,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个小男孩,他可以说是个很仗义的孩子。星期三上午下雨了,下午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强调不许到大型玩具那里去玩,可是还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去玩了,最后有的裤子湿了,有的袜子湿了。老师点名批评了那几个孩子。我看着那个小男孩,我知道他因为被批评心里难受,但是在回教室的途中,我看见他摸了摸后面的小男孩的头,像是在说:“别难过了,没关系的。”后面的小男孩把他的手甩开。气呼呼的往前走。回到教室老师又说了不听话的孩子,他当时就哭了。看着他委屈的小脸,挂着泪滴,着实可爱。但是他让我觉得他很仗义,在被批评之后他还会想到去安慰别人。最后他终于没有忍住哭了。

星期四的下午,我坐在他的旁边。下课的时候,我说:“明天我们几个新老师都不来了,今天下午是最后一天了。”他忙问:“为什么不来了?” “我们也要上课啊!”他低下了头,有点不高兴了。但是随即他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去找你们!我会跟在你们后面,去找你们。一个一个的找!”多么天真的话语,但是这饱含了他对我们几个老师的喜爱。虽然很幼稚,但也触动了心底那柔软的一处。

他是个可爱的孩子,小二班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虽然即将离开这个充满爱的小家族,但是他们每个脸庞都会在我的脑海里留下。

在小二班留下了最珍贵的回忆。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推荐第8篇:学前专业部工作思路

学前教育部工作思路与规划

根据我校办学总体目标与条件,针对我校当前学前教育学生的素质和特点,通过上一学期的摸索与探究,以及学校各级领导与教师的指导下,要专业部工作特作如下规划:

一、总体工作目标:

1、建立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善于创新,乐观向上,和谐竞争的工作团队;

2、培养开朗活泼,自尊自信,善于学习,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热爱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3、营造教学相长,师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

4、创建具有瑞金职专特色的学前教育品牌,建立提升当地学前教育水平和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的机制,不断扩大和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二、总体工作思路:

专业部工作分为四大块内容,分别是教师与学生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园校合作与学生顶岗学习指导。

(一)发挥教师与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由专业部全体师生共同组成的四大管理机制(常规管理机制、教研工作机制、教师培训机制、园校合作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机制)。

1、建立常规管理机制,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常规管理分为教师与学生两大块,主要是针对学校各级部门对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建立专业部内部的督查与评价机制,确保学校各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和制定的有关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管理方法主要采用专业部全体师生轮值制。管理细则与措施由专业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学生管理主要侧重教室管理,具体负责人为各班主任;教师管理主要侧重办公室和课堂管理,具体负责人为集体办公室主任与各教研组长。

2、建立分学科教研与分专业教研制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根据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理论与公共基础课、音乐(弹唱与声乐)、美术、舞蹈。每学科选取一负责人,每周分学科活动2至4课时,活动内容为备课、各班级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样本教材开发。专业教研活动由部主任负责,每学期活动2至3次,活动内容为整合各学科教学目标与内容,统一培养方向,确定教研课题。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学前教育专业部教师结构不仅年青教师占大多数,自聘教师和非师范类教师也占了大多数,每学期的新教师也明显多于其它专业部,而且大部分还是艺术类教师,在文化素质方面也相对薄弱。因此,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必需提高教师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此外,作为学前专业部科任教师,除了具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需了解学生素质水平、学习特点、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并熟悉学生就业环境与工作特点,才能使各科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公共文化课具有专业化特色。每学期要有培训计划与负责人,培训要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有评价。培训目标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方式要活动化、多样化。

4、立足服务,建立园校合作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机制。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规律,加强园校合作,把学生入园见习纳入专业课程设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此外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短,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又差,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学生顶岗实习跟踪服务机制的建立也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根据我市当前大部分幼幼儿园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现状,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园校合作方式,发挥专业教师与在校学生的能力,提高当地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既可创新教学模式,也可扩大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逐步建立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二)具体措施

1、细化师生常规管理制度,提高师生自治能力。把学校各部门制定的师生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制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并形成相应的制度。如针对学校对学生早晚自习的活动要求,各班必须制定出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班干部,并张贴于班级公告栏,让下班辅导教师知晓,并督促其按要求进行活动。对于教师未按时到岗上课,各班应于专人负责及时报告专业部办公室。专业部办公室也应制定出具体的教师管理制度。

2、利用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师生座谈、听课评课、主题教研、结对帮扶、教学知识与技能过关等活动,促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的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3、开展快乐的第二课堂,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应该与平时的常规课堂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应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结合专业特点来开展第二课堂 ,同时结合学分制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第二课堂的内容可分为知识技能的拓展与提升、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等。针对这些内容,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制订出第二课堂学习活动计划,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与场所,提供所需的活动条件,记录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与表现给予学分。学生在同一个学期可以参加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

4、认真贯彻学分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扩大园校合作范围,创新园校合作内容。

三、近期工作任务与内容

1、建立常规管理细则和督查、评价制度。

2、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3、完善园校合作方案,增加合作学前教育机构

4、改革课程设置,完善学科教学计划,开发校本教材。

5、开展“如何在专业技能学习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教研主题活动。

6、确立选修课程内容与学分分配。

7、建立常规管理机制、教研工作机制、教师培训机制、园校合作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机制运作框架。

四、长远工作目标

(一)建立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二)创办附属学前实验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专业部

2013年2月26日

(1)每周抽1~2名教师备课上课常规 。

(2)科任教师在上课和下班辅导对违规学生进行登记与班主任及专业部反应制度。

(3)制定教师学生违规专业部内部处理办法。

(一)制定与实施青年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培训计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鉴于本专业非师范专业青年教师很多,在学校举办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既能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又能为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提供帮助。

(三)制订园校合作方案,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在幼儿园见习纳入课程设置。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规律,加强园校合作,把学生入园见习纳入专业课程设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四)确立教研专题,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

1、在实训课中渗透知识教育,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2、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让学生树立学会学习的意识,掌握自我学习的基本方法。

(五)建立校本教材研发机构,逐步完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必须要有全体相关学科教师的参与与合作,汇聚全体教师的经验与才智,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编印出适合我校校情的教材。

(六)开展制定周学习计划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工作主线与方式方法

1、班级常规管理与特色管理

2、教师常规管理与专业成长

3、教育教学研究

四、建议:在幼师板房教室门口前空坪上画好规范的羽毛球和排球运动场地。

推荐第9篇:学前专业实习总结

学前专业实习总结

我是11级学前3班的xx,我在xx市xx县xx镇第二幼儿园进行实习。这个幼儿园创办于2003年,是一所民办公助型幼儿园,园内有大型组合玩具和室内高智桌面玩具,户外有草坪、花园、沙地、种植角等。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深刻地了解到一名幼儿教师的辛苦。在实习中,我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发现我们在校学习的有些书本内容跟现实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到一起,或许是我的方法不对吧,总觉得有力使不出。

在刚刚实习的时候,有经验的班主任告诉我,每个老师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基本原则,例如,不能经常帮助幼儿处理他们的琐事,而要耐心的引导他们自己去完成。如果经常帮他们做些琐事,那就等于是害了他们,他们有可能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记得我给幼儿们上的第一堂音乐课,当我写好教案,认真的教他们唱歌,我以为那节课上的不必要太完美,但至少自己会觉得很从容,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幼儿们刚开始还可以跟着你唱,可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有些小朋友伴着我的琴声都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是有些无地自容了。指导老师见我有些泄气,忙着安慰我说以后会好的,然后她告诉我,小孩子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力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所以上的课必须得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让我边唱歌边做一些相应的动作,这样他们记得会比较快一些。照着老师的方法教了几遍,果然有效果,孩子们一个个都兴奋起来了,跟着我边唱边跳,很快就学会了一首歌。由此可见,老师对上课时间的把握,对幼儿情绪的调动,幼儿注意力的集中,课堂秩序的维持等都必须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

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让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应对能力都有了变化,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一定要放低姿态,要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尤其是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看看她们是如何上课的,如何处理各种问题的,我们要借鉴她们好的方面,要做到态度谦虚,观察入微,不断使自己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实习过程中还有很多是我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去幼儿园听了半天课后我开始讲课,孩子们跟我想象中的一样,乱成一团,有的还甚至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你让他坐到座位上,他却满教室乱跑,跟你玩起了捉迷藏,每到这时候指导班主任就教我要怎么样在幼儿面前树立威信,让他们变得听话,变得乖。对于孩子们不听课的这种现象,我就采取了我们在校学习期间模拟课堂中的方法,将幼儿们分成小组,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管他们的纪律,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了,对所学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这样做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还为课堂带来了很多活力。上过两周课后我渐渐发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的效果特别好,他们不仅不会感到厌烦,反而会学的非常认真。

紧张而又愉快的实习工作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使幼儿安静下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学到了上课的时候如何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等等。当然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放不开,表情、动作做不到位,组织活动的时候,忽视了个别幼儿等等,做到对孩子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是我以后继续努力和学习的方向。

推荐第10篇:学前专业英语词汇[优秀]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词汇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

Pre-primary education 幼儿教育,学前教育

Preschool children 学龄前儿童

Preschool level 学前水平

Preschool period 学前期,幼儿期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婴幼儿教育,早期儿童教育

Infant education幼儿教育

Infant 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Infant-asylum 育儿园,育婴堂

Infancy 婴儿期

Infant 婴儿

nursery苗圃;托儿所

Nusery cla 婴儿班,托儿所

Kindergarten 幼儿园

Kindergarten education 幼儿教育

Kindergarten training school 幼儿师范学校

Nursery/ Playgroup 幼儿园小班

Lower Kindergarten/ LKG 幼儿园中班

Upper Kindergarten/ UKG幼儿园大班

Preschool学前班

Perry project 佩里计划

Perry preschool program study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 .Maria 玛丽雅.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进步的幼儿教育先驱)approach蒙台梭利教学法 华德福教育

High Reach Learning(高)延伸学习

High Scope 高瞻课程

The Creative Curriculum创意课程 瑞吉欧教学法 河滨街模式森林幼稚园

National Aociation of Family Childcare(NAFCC)全国家庭托儿协会

全国幼儿教育协会

National Aociation of Child Care Profeionals (NACCP) 国家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协会

Aociation of Childhood Education 儿童教育协会

International A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TACE)国际儿童教育协会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IDEA) 特殊需要学生教育法案个性化教育计划

个别家庭服务计划

Academic games 教学游戏

Administration of children’s home 儿童教养院管理

Institute of pre-school education学前教育研究所

Administ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管理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pre-school eduction 学前教育科/幼儿教育科

Attendance bureau 儿童入学管理处

Atypical child 异常儿童

Baby cla 婴儿班,托儿所

Baby farm 育婴院

Babyhood 婴儿期

Babysitter 看护婴儿者

Beginners’ cla [英](托儿所)小班;初学班

Boarding home 寄养所,残疾儿童学校或失去正常家庭生活的儿童学校 Cart 儿童小书箱

Child education 儿童教育

Child guidance clinic 儿童指导所

Child minder 儿童保育员

Child-centered curriculum 儿童中心的课程

Child-centered education 儿童中心教育

Child-centered theory 儿童中心论

Children of school age 学龄儿童

Children’s cla幼儿班

Children’s Day 儿童节

Children’s film 儿童电影

Defective children 缺陷儿童

Deviant child 举止失常儿童

Differential treatment 因材施教

Disadvantaged child贫穷儿童 ,失去受教育权利的儿童

Divisional executive for children 地区教育行政主管

Doll-play 玩具游戏

Educable child 可教育儿童

Friedrich froebel 弗里德里克.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幼儿园创始人,教养改革家)

Genius prodigy天才,儿童

Aids to object teaching 直观教具

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

Educational approach 教育方针

Care commiion 护理委员会

Positive guidance 积极引导

Positive language 积极言语

Getting at eye level平视

Conflict resolution 解决冲突

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面强化

Active listening 积极聆听

Making eye contact 眼神交流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验语言

Time-out 暂停

Standing in the corner 站墙角

Naughty chair 顽皮的椅子(严格的纪律)

Child care幼托机构

Attachment theory依恋理论

Secure attachment安全型依恋

Two-generation programs亲子教育方案

Affective-social development情感-社会性发展

Interlocking nature先天遗传

Nurture后天教育

Level of maternal education母亲受教育水平

Teacher education教师教育

Preparation职前培训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

Promote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读写萌发技能

Dialogic reading对话阅读

Pretend play假想游戏

Self-regulation自我调节

The whole child 完整儿童

儿童文学 children’s literature

心算 mental arithmetic

户外作业 out-door study; out-door work

户外运动 out-door sport

手工训练 manual training

手工教室 manual-training room

可教性 educability

示范 demonstration

示范法 demonstration method; method of demonstration

示范教学 demonstration teaching

再教育 re-education

再发现法 method of rediscovery

自由游戏 free play

自行活动教学法 method of self-activity

儿童中心教育 child-centered education

儿童画 children's drawing

玩具 plaything; toy

直观法 intuitive method

直观教学 intuitional instruction

直接教学法 direct method of teaching

指定读物 required reading

指导的游戏 directed play

指导的学习directed learning; directed study

指导练习coaching

指读法 Finger reading

活动;作业 activity

活动分析 activity analysis

活动电影 kinematography [,kinimə'tɔɡrəfi; ,kai-]

活动课程 activity curriculum

活动学校 activity school

胎教 antenatal training

个别教育 individual education

个别教学 individual instruction; individual teaching

个别阅读 individual reading

个案研究[法] case study method

家庭作业 home work

家庭课业 home leon

恩物 Gift

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 特殊教学法 special didactics

班级教学 cla teaching

班级经营 cla management; claroom management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玩中学 learning through play

基础课程{英语反复练习} basal course

基础读物 foundation reader

从生活中学习learning through living

从经验中学习learning by experience

教育电影 educational cinema

教室讨论 cla discuion

启发式教学 developmental mode of teaching; heuristic mode of teaching 智能障碍教育 education for mental retardation

童话 nursery tale

游戏法 play method

游戏理论 play-theory

顿悟学习;洞悟学习insight learning

尝试错误法 method of trial and error; trial and error method

团体游戏 organized play

图示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图示教学法 pictorial method; picture method

图画完成测验 picture completion test

实物 material object

实物教学 object leon; object teaching

语言矫正班 speech-correction cla

说话教学 speaking-instruction

说话教学 speaking-instruction

适性教育 adaptive physical education

阅读法 reading method

整体学习法 whole learning method

随机教育 incidental education

随机教学法 accidental teaching method; incidental teaching method 戏剧表演法 method of dramatic expreion

营养学 dietetics

矫正教育{智能障碍教育} Correctional education; Corrective education 联想学习aociative learning

观察法 observation method

弹性分组制 flexible shifting group plan

弹性升级 flexible promotion

露天教学班 fresh-air cla

(美)限制性电影,儿童不宜影片 x-film

国外学前教育研究杂志

Psychological Bulletin 心理学报

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儿童发展与行为进展 American Psychologist 美国心理学家

Developmental Review 发展综论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国际教育研究杂志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学校心理学季刊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语言与教育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临床心理学评论

Cognitive Development 认知发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国际教育发展期刊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幼儿研究季刊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学校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应用发展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杂志

第11篇:学前专业见习报告

学前专业见习报告

4天的见习很快就过去了,通过见习,让我真正感觉了做一个教师的难处,特别是幼儿教师的难处,不过在这次见习中,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来到的是东方爱幼幼儿园。 幼儿园内环境优美、富有童趣,拥有丰富的玩具,有着先进的教育设备和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一走进东方爱幼就看见一位外教在热情地和小朋友打招呼,这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幼儿园也会有外教,说明这个幼儿园很重视英语,外教在门口接待小朋友也有利于小朋友学习英语。后来才知道外教叫蓝贝儿。我被分到幼2班,那是一群2~3岁的小朋友,别看他们小,但他们好多地方都让我佩服。比如,他们会说英语,虽然说的不是很清楚,虽然懂得也不是特别多,但老师说一句他们就能接一句,对于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能做到这样非常不错了。第一天的时候,刚喂完一个小朋友吃饭,就匆匆忙忙地要他去站队,结果他和我说:“老师,我还没有擦嘴巴呢!”然后我就带他去擦了。真的很没想到,一个3岁的小朋友这么懂卫生,一定是平时老师让他们养成的习惯。他们也很懂礼貌,帮助了他们,他们也会说谢谢,看见园里的保安,医生都会叫爷爷奶奶。老师平时也很注重他们的良好习惯,上午做操时会让小朋友们先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去才可以去站队;吃加餐前要先上厕所、洗手,再搬着小椅子拿到桌子边坐着吃;玩玩具前要先给小朋友们讲好要求:1.要安安静静的玩 2.不可以抢其他小朋友的玩 3.不能乱扔玩具 4.说要收玩具的时候就安静的把每一个玩具放到筐子里,让玩具宝宝都回橱子里睡觉;喝水就站在一个地方喝,不可以跑来跑去。老师给他们饭菜时会要他们说谢谢,吃完以后还要拿毛巾擦嘴巴和手。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也能影响他们一生,所以幼师的责任很重大。

看着老师给他们上课,老师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不仅仅是把这节课讲好,更主要的是让小朋友们融入其中,让他们参与。像那些公开课里,我最喜欢妙事多音乐课了,不仅把小朋友们吸引了,也把我们给吸引了。以音乐剧的形式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语言呼应。一节课下来,小朋友们都意犹未尽。第一天做操的时候,是由幼儿园唯一的男老师——巧克力老师带操,他跳的很活泼很动感,比女老师还跳的好,他还会是不是的和小朋友们互动,使得许多小朋友们都跟着老师一起跳,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和谐,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幼儿园正需要这样的老师,我也会努力向他靠近,放开自己,把自己当成个小孩,与他们一起玩耍。在班上也会有些突发状况,像有人突然就想妈妈了,一直哭个不停;有些小朋友打架,争吵,遇到这些情况我不能迅速地灵活地处理,这些还是要不断学习。

班上人不多,但性格都不一样。有个小朋友很内向,问他什么都不说,不过通过几天的接触,我也会时常关注下他——逗他玩,他也慢慢开朗起来了。也有小朋友很外向,就算你不和他说话,他也会主动和你说话,很惹老师喜欢。每个小朋友都要尽量照护得到,不能忽视内向的孩子,让他们尽量也开朗起来。在见习过程中,也让我懂得了,要因人施教,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面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差异,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 我们还要用心去捕捉每个幼儿身上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去改正 。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虽然不能顺利地喊出他们的名字,虽然他们也不能牢牢地记住我们,但就是这短短的四天却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比起在学校学理论有用多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到最好。 幼儿教师需要奉献许多爱,她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既要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公正、平等。这种爱产生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自我修养的历程,需要树立乐于奉献,不重名利的意识,安心于幼儿教育这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岗位,我要努力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

第12篇:学前音乐教案

学前音乐教案

火连寨小学 秦聪慧

创编舞蹈—小树叶

【活动目标】

1、能够在理解歌曲《小树叶》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自由编排简舞蹈动作;学习小碎步;

2、对音乐活动感兴趣,能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我。【活动准备】

1、钢琴、幼儿自己做的小树叶每人两个、大树头饰一个、风爷爷头饰一个;

2、摄像机、投影仪、手提电脑、电视机、VCD机、音乐光碟、音乐磁带、录音机;

3、拱形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律动进入教室,找座位坐好;

2、发声练习《老师弹琴我唱歌》:教师弹琴,和幼儿一起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小朋友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来唱。

3、复习歌曲《小树叶》。

师:上次音乐活动我们学唱了歌曲《小树叶》,这首歌一共几段?每一段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幼儿回答)

老师弹琴,幼儿演唱;请另一位老师把幼儿唱的过程录下来,用投影仪播放给幼儿看。看后,教师用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把这首歌编成舞蹈好不好?”激发幼儿创编舞蹈的http://www.daodoc.com/兴趣和愿望。

二、创编舞蹈:

1、师头戴大树头饰扮演大树,幼儿双手各拿一个树叶扮演小树叶;启发和引导幼儿根据《小树叶》这首歌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情感,一句一句地创编舞蹈动作。

如:老师启发孩子:“秋风起来了,小树叶会怎样动?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心里害怕更形象呢?春天小树叶会回来,我们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呢?……每一句都分别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动作跳给大家看,大家共同选出一些动作一起来学跳。(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跳)

2、有人做小碎步的动作后,请这名幼儿做示范,告诉幼儿这个动作叫“小碎步”,大家一起学习这个动作;教师根据幼儿学习情况做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3、编好后,请幼儿分组表演这个舞蹈。每次请3—4名幼儿,共请3—5组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演唱。

4、集体表演: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这个舞蹈,并将幼儿的表演拍摄下来。

5、欣赏:播放录像,请幼儿欣赏自己的表演。欣赏后,老师说:“我们请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欣赏一下你们跳的舞,好不好?”

三、游戏:风爷爷和小树叶

老师戴“风爷爷”头饰扮演风爷爷,小朋友手拿“树叶”扮小树叶。场地的一侧放一个拱形门(做山洞)。

游戏开始,音乐响起,“小树叶”自由飞舞;音乐停,“小树叶”要保持姿势,原地不动;音乐再次响起,“风爷爷”开始“扫”树叶,“扫”(碰)到谁,谁就飘过门洞(拱形门)回到座位上。

认识“mi”和“sol”

【活动目标】

1、在听辨活动中感知sol、mi两个音的高低。

2、能听音模唱,并知道它们在简谱上的位置。

3、感受《我的家有几口人》,尝试看色块来唱谱。

【活动准备】

铝板琴、两组sol和mi组成的乐句简谱,《我的家有几口人》简谱。

【活动过程】

一、认识sol、mi两个音。

“铝板琴——„音乐城堡‟里面住着很多的音宝宝,今天啊,有两个音宝宝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好朋友,让我们来听听看,它们是怎么介绍它们自己的。”

1、教师手持音块,边敲边唱55│555│,引导幼儿听音模唱。

2、同样介绍“mi”。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sol、mi两个音分别标有黄、红两种颜色,知道sol喜欢穿蓝衣服,mi喜欢穿黄衣服。

4、敲击sol、mi两个音,引导幼儿听辨高低,知道sol比mi高,mi比sol低。

“铝板琴——„音乐城堡‟是音宝宝的家,有很多层楼,上面都标有数字宝宝,sol住在五楼,mi住在三楼,所以sol的音要比mi高。”

二、听音模唱。

1、敲击两个音组成的简单乐句。如:53│553│;3535│353│等,让幼儿听音模唱。

2、敲乐句:鼓励幼儿在铝板琴上找出相应的音,并有节奏地敲击。

三、认识sol、mi的位置。

1、认识黄、蓝两个www.daodoc.com音。

2、介绍音符的家:sol、mi在简谱中的数字宝宝代表。

4、看着简谱唱唱简单的乐句。

四、尝试看色块唱谱。

熟悉《我家有几口》的谱子,尝试着看色块来唱谱。

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库乞乞》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库乞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懂得爱学习的好孩子人人爱。

【活动准备】

音乐《库乞乞》、图形谱、金色魔盒、小纸条、书本。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鲁鲁,他一点都不爱学习,一上课就睡大觉。他成天想:学习有什么用啊,我想去找宝物,有了宝物就什么都有了。一天晚上,一位神秘的老爷爷出现了,老爷爷说:“我知道宝物在哪里哦!那个宝物在离这里很远很远的个山洞里,要到那个山洞需要爬过好几座山,还要爬好几级台阶。”鲁鲁很想去找宝物,就谢过老爷爷出发了。你们说,他能找到宝物吗?

二、感受音乐。

1、欣赏音乐一次。

答案等会儿再告诉大家。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这段音乐跟刚才的这个故事有关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一: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提问二:觉得这首音乐有几段?(幼儿思考)我们再来仔细听听。

2、欣赏音乐第二次。

师: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要请你听一听,音乐里说鲁鲁翻过了几座山?爬上了几级台阶?

(教师边做动作边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次)

三、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鲁鲁骑着马翻过了几座山?(教师先让幼儿仔细听再和幼儿一起听一起画出山的图片,有四座山)

提问:鲁鲁是怎样上山的?骑马的动作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做做。

提问:鲁鲁爬过四座山,到山洞了吗?还要上几级台阶楼梯?

(再听一次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边听边画图谱)

终于到山洞门口了,要想进入山洞必须要说一句咒语。这句咒语是什么呢?

一起念几次咒语。

我们现在来完整地听一次音乐,看看鲁鲁去寻找宝物的过程。

1、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图形谱,引导幼儿用手指在自己身上做动作。

2、提醒孩子每爬过一座上,马儿要休息一下。

3、不知道鲁鲁最后找到这个宝物没有,你们想不想去那个山洞看看?(想)可是去那里要爬过很多坐山,上很高的台阶,还要说一句咒语,你们行吗?我们起立,来试试。

(听着音乐在原地练习一次,两到三遍音乐)

你们真厉害,看来到那个遥远的山洞是没问题了。我们的马每爬过一座山都很累,怎么办啊?

每爬过一座山我们就让马休息一会儿,稍微停顿一下再继续跑。

邀请听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玩游戏,做律动。

五、渗透德育教育。

提问:宝物终于找到了,它是长方形的,厚厚的,你们猜猜它是什么?(书本)老爷爷为什么要送书本给鲁鲁呢?还有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写着: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书中有很多的知识,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本领。

现在,我们回教室去看这些宝贝吧。

学大灰狼打喷嚏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学习快、慢两种速度敲击乐器。

2、教幼儿看指挥调节自己敲击的速度。

3、引导幼儿学习与集体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活动准备】

木鱼、小鼓、沙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自由讨论“打喷嚏”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呢?你们为什么会打喷嚏?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千零一个喷嚏》。

二、教师讲述故事,探讨故事角色特点。

1、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小兔:刚开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发现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学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刚开始跟踪小兔时悄悄地走(中速)追赶时的脚步声(快速)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

三、幼儿分角色用“脚步声”为故事配上节奏。

四、幼儿尝试各种乐器。

1、组织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乐器,待会儿,小朋友可以上来敲一敲、拍一拍、听一听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谁的脚步声。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师:刚才你玩了什么乐器,你觉得他发出来www.daodoc.com的声音像故事里的谁在干什么?

五、幼儿持乐器为故事配节奏。

1、幼儿集体边听故事边看指挥配节奏。(师指挥,并进行实际情况指导)

师提出要求:①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②不要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

2、根据幼儿配乐的效果,进行第二次配乐。

3、幼儿交换乐器后进行第三遍配节奏。

4、师小结并请幼儿一起收拾整理乐器。

不怕不怕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2、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在教师手势的提示下较准确的演唱衬词。

3、在演唱中感受歌曲的诙谐情趣,和“胆小鬼”的否定情感,培养幼儿勇敢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图谱八张。

2、有衣服架上挂衣服帽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叫淘淘的小朋友,他的胆子特别小。刮风打雷下雨,他都害怕。有一天晚上,他半夜里爬起来,遇到了一个妖怪。这个妖怪长着四个脑袋三条腿。淘淘连忙去找爷爷,爷爷听了哈哈笑,带他去抓鬼。他们碰到衣服架,帽子掉了一大堆,妖怪却不见了。妖怪哪去了?(幼儿回答)

提问:淘淘半夜起来看见的真的是妖怪吗?

幼:不是,是衣架和帽子。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

1、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讲故事(故事内容就是歌词)

2、小朋友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读一读吧!(师幼一起有节奏的读故事)

师:真棒!我们请出小手来帮帮忙吧!(师幼一起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

师:小朋友的小手和小眼睛真能干,现在老师想请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来比一比,谁最棒?(先请女小朋友再请男小朋友)

师:我觉得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都很棒。

二、学唱歌曲,掌握休止符。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帮它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学吗?(想)先听老师来唱一唱。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老师在唱歌的时候加www.daodoc.com了点头的动作,用点头来表示空拍,空拍就是不要唱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师幼一起加上点头的动作来唱)

师:那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空拍的地方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示,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讨论好了吗?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

幼1:还可以拍手。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空拍的地方用拍手来表示。(幼儿练习)还有其他方法吗?

幼2:拍腿。

师:拍腿也可以的,我们来学一学。

幼3:拍肩。

师:准备,听好前奏。

幼4:跺脚。

师:大家一起来。

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

师:这首歌曲除了可以加上动作来唱,老师还有一个有趣的唱法呢,想不想听一听?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个有趣的唱法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啊?(幼儿回答)

师:老师在空拍的地方不再是用拍手、拍头来表示了,而是加上了衬词。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唱一唱有趣的衬词,老师来唱歌词。

师:老师觉得唱衬词很有趣也想来唱一唱,这样吧,我们交换一下,你们来唱歌词,我来唱衬词。

师指挥分组演唱:分成两组,一半幼儿起立。教师指挥一半幼儿唱歌词,一半幼儿唱衬词。

四、取名字。

师:我们学会了唱这么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名字呢!请小朋友来帮它取名字吧。(幼儿自由回答)

五、谈话:不做胆小鬼,做个勇敢的好孩子。

六、律动:不怕不怕

师:今天学会了唱这么有趣的歌曲,开不开心?(开心)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吧,可做自由动作。

娃哈哈

【活动目标】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动准备】舞蹈编排:

(1) 脚步以垫步贯穿始终。

(2) 听歌词,记动作次数。

第一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二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三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侧平举,转动手腕两次。

第四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头顶上方转动手腕两次。

第五句歌词:双手在胸前一边拍手一边自转一圈。

第六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双手翘起大拇指摆个造型。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环节。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新疆,喜欢新疆,激发幼儿学习新疆歌舞的兴趣。

2、学唱歌曲,熟悉歌曲,www.daodoc.com强调在重拍上的歌词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为学习垫步打好基础。

二、学习垫步。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辅助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的火车开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交流自己的发现。如:“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点用脚尖踩。”“脚踩下去的时候身体要长高。”„„幼儿模仿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示范,再次帮助幼儿了解垫步的要领,知道只有这样开火车才能到新疆。

4、出示铃鼓,介绍这是新疆叔叔跳舞时用的乐器。教师跟着音乐拍铃鼓,请幼儿跟着示范者再次开火车去新疆旅行。用铃鼓声给幼儿信号,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脚踩下去,帮助幼儿踏上音乐的节奏。

5、请一位把握节奏较好的幼儿来做新疆叔叔拍铃鼓,带大家游览新疆美景。

三、学跳新疆舞。

1、教师示范舞蹈。辅助提问:“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转动和扭动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联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转动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联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动作的顺序编成了一首儿歌: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

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旁边的葡萄多又多,

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3、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舞蹈。

第13篇:学前树叶教案

中班手工活动《拼贴树叶真有趣》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树叶。

2、学习用拼贴的方法,体验树叶拼贴画的特殊美感。

3、通过活动促进幼儿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重点:

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别致的画面。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四、教具准备:

音乐《寂静山林》、树叶画拼贴画成品、不同形状的树叶,水彩颜色多种,蜡笔,纸,剪刀,双面胶。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树叶,看一看,摸一摸

师:老师今天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请小朋友拿起你的树叶,闭上眼睛,摸一摸你手上的树叶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告诉老师。 幼:椭圆形,长的,细的。

师:请小朋友选一张你最喜欢的一片树叶,说一说你喜欢它什么地方。

(三)成品展示,直观感知拼贴画。

师:我们刚才去森林了,看到森林里好多的蝴蝶和七星瓢虫,老师很喜欢他们,就给它们作了幅画。请小朋友告诉我,这些画里都有什么形状的树叶? 幼: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手上的树叶,比比看,给老师的画找原型。 幼:和我的一样

师:小朋友发现了没,老师手上的作品原来是用这2种树叶组成的。

(四)体验探索

1、示范:树叶是怎么拼贴的呢?

师:老师现在要给小朋友示范了。请小朋友认真看,老师待会把材料发给大家。 (师在展台上示范拓印一幅树叶画,边演示边讲解拓印要领 )

先选一个叶子贴在纸上,问幼儿觉得像什么,激发哟而的想象力。再贴一个扇形的叶子,一条金鱼的贴画就出来了。问幼儿金鱼是否缺少东西(眼睛),再用蜡笔给鱼添上眼睛。

(五)作画

师:我们的小朋友肯定手痒痒的想要拓印了,老师先说下要求:第一,颜料不能乱涂别人脸上,也不能吃,第二,垃圾要扔在塑料袋放好,不能乱扔。第三,用剪刀要小心注意安全。第四,我给大家十分钟和你的组员商量下你们这一组要画什么,然后再画。大家都明白了吗? 形状大家开动咯!

(六)指导:师根据幼儿作画的情况现场指导

(七)欣赏

师: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你们画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由什么样的树叶做成的?

(三)、收拾工具。

(四)活动延伸: 可以用蜡笔画拓印树叶。

第14篇:学前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金锁银锁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讲话,并能迅速、正确地对话,训练幼儿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3.使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活动。

(这个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快速调动已有经验,同时使用合适的词和“××,××,×××”的句型来描述听到的物品,有一定的难度,对大班幼儿来说是适合的。) 活动准备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一个玩具娃娃。

活动过程

1.示范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苹果锁和两把钥匙,接着边操作教具边念儿歌: 金锁锁,银锁锁, 两把钥匙一把锁, 咔嚓咔嚓把它锁, 小朋友快点来开锁。

(2)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问:“这是什么锁?”

答:“这是苹果锁。”玩具娃娃又说:“苹果,苹果,红彤彤。”咔

嚓一声将锁打开,接着再插入另一把钥匙说:“苹果,苹果,香

又甜。”咔嚓又打开了苹果锁。

(3)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从而使幼儿对整个游戏活动有了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在这个活动开始,教师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这是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集中幼儿注意的一种很好的策略。) 2.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

(1)念完儿歌后,开锁人才能问:“这是什么锁?”扮锁的幼儿必须想出一个锁名来,告诉他:“这是××锁。”

(2)开锁的两位幼儿分别是两把钥匙,这两位幼儿必须用“××,××,×××”的句型来描述××锁。前面重复说名词两次,后面用3个字描述一下这种事物的特点,如“苹果,苹果,香又甜。”

(3)开锁人描述的准确就能打开锁,并交换角色,否则不能交换角色。 (教师在示范游戏过程中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向幼儿交待游戏规则。由于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幼儿解释规则,同时还需要边讲解边示范。) 3.教师扮演角色,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幼儿在下一步按规则玩游戏,在幼儿感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带幼儿玩几次,并不断变换锁的名称,如“小猫锁――喵喵叫”“月亮锁――像小船”。此步骤视幼儿掌握程度可以重复几次。) 4.游戏活动《金锁银锁》。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两名幼儿当开锁的人,一个站在圈内,一个站在圈外。(此活动建议在户外场地进行) 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两名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儿歌念完后,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指这里两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锁。”然后,开锁人说:“××,××,×××。”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的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锁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这是幼儿自主游戏、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放手让幼儿愉快地玩,必要时个别指导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游戏的时间长短视幼儿的兴趣和疲劳程度而定。)

第15篇:学前拼音教案

汉语拼音的教学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怎样设计汉语拼音j的教案,提供孩子学习的兴趣?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拼音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活动设计背景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号,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孩子们学起来感到很枯燥。学前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学前孩子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拼音教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的孩子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学前班的拼音教学是孩子教师们一直困扰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枯燥,还能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呢?我一直在探索,并且进行了多次尝试,所以选择了组织拼音声母《j》 的教学活动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会j这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j与单韵母i、ü 相拼。

3、能够用j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练习组词或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j这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难点:

1、学会j与单韵母i、ü 的拼读。

2、用与音节相应的汉字组词或说话。

活动准备

1、拼音卡片,图片,《汉语拼音书》每人一册。

2、录音机,录音带,小鼓,小铃铛各一个,奖品数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好!请问大家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漫游拼音王国,好吗?(好)

2、请大家站起来,排成两纵队,让我们乘上这“快乐列车”出发吧!“小小汽车开起来,嘀嘀嘀,嘀嘀嘀……”,同时播放音乐《我们去郊游》。

3、啊!我们到了,拼音王国的朋友们已经在这里欢迎我们了,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二、复习巩固。

1、出示拼音卡片,认读6个单韵母(a、o、e、i、u、ü ).2、现在,这些单韵母朋友已经戴好帽子排好队了,我们一起来点点名吧!(读带声调的单韵母)

3、再让我们一起坐上汽车去请出我们的声母朋友吧!

(出示已学的声母b、p、m、f、d、t、n、l、g、k、h孩子们读一读)

4、小结过度:孩子们读得真好!记住了我们已学的拼音。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的声母朋友,他究竟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

三、学习声母j。

1、出示课本上的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一只母鸡在捉虫子喂小鸡)

教师引入:母鸡,小鸡的“鸡”的读音跟我们要学的声母“j”的读音相同,教师板书:j

教顺口溜:“小鸡小鸡,叽叽叽;母鸡母鸡,咯咯咯”。

2、学习j的发音。

(1)示范发音,仔细听,看口形。

(2)讲解发音方法:舌尖顶住下门齿,舌面抬高紧贴硬腭,然后舌面放松,让气流挤出摩擦成音,发“鸡”音,读音轻短。

(3)学生跟读,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

3、记清字形。

启发想像:j像什么?(像一只翘着尾巴的鸡昂着头在捉虫子吃的样子)

4、练习。

(1)学习声母j与单韵母i、ü 四声的拼读,重点讲解与ü拼读的规则。

(ü上两点要去掉)比如:jū、jú、jǔ、jù。

用游戏“击鼓传铃”来完成这个教学内容。

游戏要求:老师击鼓小朋友传铃铛,鼓声停止时铃铛就要停止了,到最后看铃铛落在谁的手里,就让谁来拼读。如果读得好的就让大家一起跟他读两遍,并发给奖品,对于拼读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识相应的汉字:jī鸡、jǐ几、jù句。

(3)用以上汉字练习组词或说话。

5、巩固j的发音。

(1)指导看书中的插图,了解大意。

(2)学习儿歌:“大母鸡,咯咯咯;捉来虫子喂小鸡”

强调读准“母”、“捉”、“虫”的音。领读,齐读,个别读,背诵,对背得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奖励。

6、指导书写。

(1)教师示范书写,小朋友们观察。

(2)指名小朋友说出j在四线格中的格式。

(3)先进行书空练习,再在书上的四线格中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4)找几个孩子上去板演,凡是能写得对的孩子都发给一份礼品。

四、知识延伸: 直呼音节。

出示抽读式卡片:jī、jí、jǐ、jì、jū、jú、jǔ、jù

(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目的是对已学过的拼音能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五、老师小结。

今天的拼音王国之旅就要结束了,在今天的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拼音朋友声母j,能叫出他的名字,记清了他的字形,帮他结交了单韵母朋友,小朋友们真是棒极了!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拼音王国里还有很多拼音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去和他们交朋友。我们结识了拼音朋友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好多的汉字朋友呢!小朋友我们一定要加油哦!那让我们乘上这“快乐列车”回家吧!“小小汽车开起来,嘀嘀嘀,嘀嘀嘀……”同时播放音乐《我们去郊游》。

第16篇:学前音乐教案

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

活动目标:

1.会用动作和歌声来表示歌曲的力度变化。 2.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能够会用动作和歌声来表示歌曲的力度。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一把钉锤。

2.观察过木工或园内工作人员使用钉锤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回忆关于钉锤的经验

1.出示钉锤,谈谈钉锤的用途。怎样来使用呢?是否见过爸爸使用过钉锤?使用时的动作是怎样的? 2.模仿使用钉锤的动作。

3.出示男孩乔尼的头像,告诉幼儿其姓名,并让幼儿猜一猜:乔尼是做什么的?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1-2遍。

你们听到了歌曲中唱了些什么?

(1)学唱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掌握歌曲的力度变化.(2)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动作,通过有力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力度 解决策略:对于歌曲节奏的掌握,我通过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腿等方式来熟悉旋律。.2.乔尼干活要用二个、三个、四个、五个钉锤,请幼儿想想该怎么替换歌词。

解决策略:在熟悉的基础上,让幼儿能够替换歌词。进一步巩固歌词。在替换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点的难度,所以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帮助幼儿来记忆。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逐渐增多的钉锤,并做一下相应的动作。

请幼儿一同想想乔尼干活要用五个钉锤该如何表现.3.演唱歌曲的音量可从弱逐段加强.4.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教师用相应的身体动作提示幼儿。 5.与同伴合作表演。

6.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表演的次数。

盖房子

活动 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并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2、探索不同的房顶和烟囱的造型动作。

3、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已欣赏过《盖房子》这首歌。

2、带领幼儿到附近建筑工地,观看工人砌墙、抹水泥的劳动及其动作。

活动过程:

一、在《表情歌》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复习歌曲《盖房子》。

分角色边唱边表演。

三、根据〈〈盖房子〉〉歌词创编砌墙动作。

1、回忆观察盖房子的所见“怎样砌砖?”

2、探索“我的房子盖得高”和“房子盖得更加高”的动作位置。

四、创编抹墙动作。

随音乐按两拍一下做抹墙动作。

五、创编房顶、烟囱造型。

1、幼儿表达自己的设想,教师小结,组织幼儿集体模仿。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合拍地边唱边表演。

六、合作歌曲表演。

小组合作盖房子,按小组合作表演。

铁匠波尔卡

教学内容:铁匠波尔卡

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2、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教学方法:聆听、表演、模仿、模唱

教学准备道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红扇5把、手偶1个、铁片与铁锤各1 教学流程:

一、教学组织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却有着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故设计了以“游戏”和“手偶交朋友”的环节进行导入,投其所好,增强有意注意。)

1、老师自我简介;

2、游戏“正话反说”

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听、仔细看、拥有一双“懂音乐”的巧耳朵。

二、主题学习

(主题音乐的学习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音乐欣赏课中关键的一环,我紧紧抓住孩子良好状态的时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听一听,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沉重、悲伤的?

2、为音乐选配图片;模拟打铁的声音

3、看图谱,用“叮咚”模拟“小铁匠的歌”。(熟悉主题音乐)

三、学习第一乐段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运用“倒叙”的手法,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每环节设计成具体可见的“小铁匠的歌”、“打铁声”、“火焰”,依次引导孩子聆听各个音乐侧重点,由潜入深,从孩子听觉的第一印象,再到重复中的进一步探寻,逐步体验第一乐段由弱到强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愈加“热烈的情绪”。)

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音乐的巩固聆听)

“听一听,小铁匠的歌出现了几次?” “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拟打铁的不同节奏型(音乐最饱满的部分学习)

2/4 0 0 | 0 X | 0 0 | 0 X | 0 X | 0 X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3、打铁前的加热——火焰(音乐中间部分的衔接)

①“生铁是打不了的,必须要先进行加热,那就需要什么呢?”(引出“火焰”三个乐句的聆听)

“请听音乐看老师表演火焰,跟着音乐悄悄地数一数每一次火焰持续了几拍?火焰升腾了几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续八拍。)

②“我来扮演火焰,同学们担任小铁匠。注意耳朵听音乐哦。”

4、完整聆听第一乐段

“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回忆下小铁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出示相应环节的图片加以提示)

“我请四位同学来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学担任小铁匠。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四、第二乐段的学习( 聆听音乐)

“听,这段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跟着音乐自由的动一动。”

“音乐的后半节出现了什么声音?”

五、第三乐段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生为本,“创造”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本环节,我以“请你用动作表现出铁匠打出的神秘铁器”来引导孩子们积极的进行编创,即能带动他们的听觉,又能让他们动脑、动身体,可谓“一举好几得”,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1、完整聆听第三乐段

“听一听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2、学习尾声,出示节奏图谱

3、在尾声音乐的伴奏下,摆铁器造型 (图片提示:有可能是„„?)

六、完整聆听全曲

(音乐学科十分强调整体性,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全曲聆听。但由于作品长达两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听前,我设计了“情景回顾”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以便聆听中的参与体验能顺利进行。)

1、

结合课件快速巩固各乐段的参与方式

2、完整聆听并表现

七、揭题,拓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本课的尾巴,给孩子预留一个探寻学习的空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1、揭题《铁匠波尔卡》

2、了解两个名词“作曲家:约瑟夫-斯特劳斯”、“波尔卡”

3、随音乐有序结束课堂。

秋叶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较好地唱出附点音符以及秋叶飞舞、飘落等声音表情。

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小树叶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是小树叶。

根据音乐的上行、下行的不同旋律,将自己想象成小树叶,做出相应的动作(上行:树叶在不断地生长;下行:秋天来到了,树叶在慢慢的飘落,在空中飞舞)。

二、学习歌曲《秋叶》

1、说一说秋季树叶的变化,叶子在天空中飞舞的样子。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和幼儿一同练唱,重点练习附点音符的唱法。

4、讨论秋叶跳舞、摇摆、飘落的不同唱法并练习。

三、歌表演。

1、讨论:按歌词内容、创编悄悄、转、摇……等表演动作。

2、随乐歌表演。

3、边唱边表演。

四、音乐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根据铃鼓的拍击次数,在音乐前奏声中找出相应数量的朋友,进行歌表演。

第17篇:学前语言教案

1、《春天是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了什么变化,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2、感知儿歌《春天是什么》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3、让幼儿自己寻找美丽的春天。

活动准备:

1、小铲子、篮子。

2、之前已过本首儿歌。

活动过程:

1、来到公园,一路上朗诵诗歌《春天是什么》等儿歌或唱关于春天的歌曲。

2、在公园里寻找儿歌中说到的春天景象。

3、\"说\"春天:教师带着幼儿来到一片草坪上,总结在一路上及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春天来了,在植物、动物、人、景、气候等种种方面产生了哪些变化?(植物都发芽了,小动物们也都慢慢的出来活动不再冬眠了,人们都越穿越少了,气候也越来月暖和了等。

4、\"诵\"春天:和着节拍诵读儿歌《春天是什么》。

(1)先由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复习儿歌。

(2)幼儿一同朗诵儿歌。

(3)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加上动作朗诵儿歌。

5、\"拍\"春天:幼儿分组寻找春天,并与自己找到的春天美景拍照。(老师在一旁协助并帮忙拍照)

6、\"吃\"春天:幼儿分组拿起自己的小铲子在草地上寻找野菜(老师在一旁协助),将春天带回幼儿园,分享春天大自然的馈赠。

7、结束部分:幼儿带着自己感受到、采集到的春天,朗诵着儿歌回幼儿园。

2、《别说我小》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能用普通话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

2、能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3、增强幼儿 “我长大了”的意识,体验自己长大的喜悦之情。

【活动准备】

1、《别说我小》儿歌课件、钢琴曲。

2、布置《我小时候》的展览。展览内容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参观“我小时候”的展览,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为咱班的小朋友布置了一个展览,想不想参观一下?(小时候的照片和衣服)知道参观展览应该注意什么吗?(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教师放音乐幼儿参观)

“你们都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好吗?”(引导幼儿说出自己长大了,衣服鞋子小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咱们都上中班了,在不断的长大,那你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都会做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能模仿一下吗?

二、学习儿歌,能按节奏有表情地进行朗诵。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咱班的小朋友学会的本领可真多。老师认识一个也上中班的小朋友,她叫明明,她非常喜欢自己做事情,我们来看一下她都会做什么呢?

出示课件:你们看图片中有谁,她在干什么呢?(两幅)(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

“明明真能干,可是妈妈老是担心她太小,怕她累着,想一想妈妈会怎么说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录音)听了明明妈妈的话,你想对明明妈妈说什么呢?”我们听听明明怎么说的?(录音)小朋友一起说一遍好不好?

我们来看看明明还会做什么呢?可是爸爸也和妈妈一样,怕明明做不好,你们想对爸爸说什么?听听明明怎么对爸爸说的?(录音)

现在奶奶又来阻拦明明了,明明做什么事奶奶不让做呢?你想对奶奶说什么呢?再来听听明明对奶奶说了什么?(录音)

她为什么会做那么多事情?(长大了)(再来听听明明的话)。一起说。

师: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明明对爸爸妈妈奶奶说的话。(放课件朗诵儿歌)一起边表演边说一遍好不好?个别说。

三、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明明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咱班的小朋友也会做好多事情,你还会做什么呢?你想对谁说?让我们把刚刚想的也一起编到儿歌里面去吧。

(幼儿纺编儿歌,如:阿姨你别说我小,我会刷牙和洗脸。爷爷你别说我小,我会洗碗和择菜。

四、增强幼儿的“我长大了”的意识,体验自己长大的喜悦之情。

咱们中班的小朋友太棒了,会做的事情真不少,为什么想要自己来做呢?(高兴、长大了等)看到自己会做那么多事情了,心情怎样?你们还想学会做什么事?

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更多的事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把你们新学会的本领记录下来告诉老师,也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好吗?

【活动延伸】

小朋友,刚才你们说会做那么多的事情,现在让我们到外面去展示一下我们的本领吧!

《春晓》

(一)知识教学点: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儿歌

2能流利的根据图画提示。说出春天带来的变化。

3.逐渐学会观察生活。 二

,教学准备

观察、图片,生字卡 三.德育渗透点:

(一) ,导入

(1)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冬天) (2)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3)你喜欢称春天吗?为什么?

(4)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真了不起。

(二),

同看图画,导入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这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3)有一首特别短的诗歌也是描绘了这这些东西的,想不想学?(想)(三),

在朗读种理解儿歌,并背诵

(一)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分角色读

(二)理解儿歌

1 . 指名读。问。这首儿歌写了春天的那些景色? 2. 全班读,体会儿歌里美丽的景色。

(三)背诵儿歌。

1.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儿歌。 2.小组学习,小组展示。 四

看图练习说话。

(一)看图画,引入冬天和春他的话题。

(二)引入学生展开想象

五.玩游戏。认生字。读新词。 1.

看看谁认得准。不得快。

2.

教师范读新词,学生跟着读。看看谁的声音更响亮。 3.

全班背诵古诗。

我爱国旗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国旗的特征。2.让幼儿体会到热爱国旗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纸、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1.“小朋友,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国旗吗?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有自己的国旗呢?(幼儿回答)(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我们都应该尊敬国旗)(小朋友要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样爱国旗)

(二)讨论国旗特征

1“.小朋友看到过国旗马?在什么时候看到的?(幼儿回答) 2.那你们发现国旗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告诉我?(幼儿回答) (幼儿说的时候,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制作国旗)

3.老师根据幼儿所说制作出国旗,并让幼儿观察所制作出的国旗,看一看他们说的国旗特征对不对。(老师对幼儿进行表扬肯定)

(三)制作国旗

1.让幼儿根据刚才他们自己所说的特征来制作国旗。2.教师观察幼儿制作国旗,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展示作品

1.对于制作好的幼儿进行肯定和表扬(可以给幼儿贴上漂亮的贴纸)

使用量词

活动目标:

1、通过找错、创编活动,能正确使用量词。

2、初步学会朗诵儿歌《量词歌》,感受儿歌活动的乐趣。

3、以愉悦地情绪参与游戏、玩玩具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能说出正确的量词。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玩具

大挂图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

1、自我介绍:“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客人,你们高兴吗?宋老师也非常高兴,想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宋扬,长着一只嘴,两张耳朵,一条鼻子,你们说我长得漂亮吗?”

2、“你能说说你身上还有哪些器官吗?(两条腿、一双手-------)它们都能做什么呢?”(一个鼻子闻气味、一双眼睛看东西、一张嘴巴说话、一双耳朵听声音---)

3、游戏:老师指器官小朋友比一比谁能最快说出它的名称。

二、通过玩玩具,说出相应的量词。

1、“你们的小手除了能做许多事情,还喜欢玩什么呀?(玩具)那边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我们去玩一玩吧!”问:“你玩的是什么?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它都能怎样玩?”

2、“谁能大胆地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玩具?”

(一列火车跑的快、一把手枪真神气、一条小鱼水中游、一个娃娃真可爱------------)

三、看动画片,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以及它们的数量。

1、“孩子们,你们不仅喜欢玩玩具,也喜欢看动画片对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你们在动画片里都看到了什么呀?”

3、“它们各有多少呢?请大家再看一次!”(教师可以指点,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宋老师还要送给小朋友两句”

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

四、熟悉儿歌内容,进行创编。

1、“孩子们说的真棒,我们来看看它们都在做什么吧!”

(一头牛儿在吃草,两匹马儿在赛跑-------)说完及时加上动作幼儿模仿。

五、生活中找量词。

1、“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许多量词,大家快来找找吧!”

2、“我们外面的操场上还有一些量词朋友,我们去看一看,找一找去!”

《圆圆歌》

一、设计意图:

圆圆的物品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尤其是中班的幼儿,他们喜欢玩圆圆的皮球、气球等,喜欢画圆圆的太阳、月亮、苹果等,还喜欢拼摆圆圆的雪花片,喜欢穿圆圆的扣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我选择了《圆圆歌》。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根据结构和经验续编儿歌

2、幼儿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话。

3、敢于大胆想象并大方创编诗歌。活动重点:学习用“圆圆的·····”的句式说话。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墙饰布置“圆圆的家”,里面主要用圆圆的图案拼成的物品。

2、拼图小朋友“圆圆”。

3、圆圆的鼓、皮球、气球、铃鼓等供幼儿玩的圆形玩具。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将幼儿带入情境。

带幼儿参观圆圆家,出示拼成的小朋友“圆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叫圆圆,看看圆圆的身上哪些地方时圆圆的?” (脑袋圆圆的、眼睛圆圆的、嘴巴圆圆的、扣子圆圆的····)

再看看圆圆的家还有哪些是用圆形拼起来的?(漂亮的花、窗户、桌子、蝴蝶、小鱼、···)

(二)、学习《圆圆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引出诗句内容。

出示车轮、锣鼓、自制雪球、皮球,教师边操作边提问:

圆圆的车轮会怎么样?(转起来)圆圆的锣鼓会怎么样?(敲起来) 圆圆的雪球会怎么样?(滚起来)圆圆的皮球会怎么样?(滚起来)

2、幼儿进一步地完整欣赏《圆圆歌》。

(1)学习词语:转、敲、滚、跳,并用动作表现。 (2)幼儿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边朗诵边表演诗歌。

(三)、学习仿编儿歌。

1、带幼儿去圆圆家玩玩具,知道不争抢玩具。“你喜欢玩哪个玩具?它可以怎样玩?你也象儿歌里那样编几句好听的儿歌。”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圆圆的·····”的句式续编儿歌。

3、将幼儿编的句子整理成《圆圆歌》。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圆圆操”,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圆圆的脑袋转起来 圆圆的眼珠滚起来, 圆圆的鼻孔吸起来。 ······

圆圆的嘴巴撅起来,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想象,编出更多的圆圆歌,并把它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的教具准备得很充分,学具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玩具,能利用环境创设开阔幼儿的视野,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说话环境,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并让幼儿动静结合,使语言活动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活动中幼儿的倾听习惯很好,并能积极发言,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认识标点符号》

一、活动目标

1、欣赏、跟读诗歌——青蛙写诗,巩固欣赏、跟读常规。

2、结合诗歌内容,形象地认识标点符号。

3、认度字词:首、诗、句号、省略。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每人一册、录音机、磁带。

2、大范例、相应的大小字卡、常规字条。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表演舞蹈《小青蛙》。

(二)基本部分

1、提问舞蹈名称。

2、幼儿讨论:小青蛙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一只青蛙一年能消灭许多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小青蛙需要小朋友的保护。

3、谈话:青蛙有捉害虫的本领,还有写诗的本领哪(出示字卡;青蛙写诗),幼儿认读一遍,“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写的诗吧。”

4、欣赏诗歌——青蛙写诗。

(1)幼儿听音乐传书。

(2)出示欣赏常规字条,放录音欣赏两遍。

(3)让幼儿说说:青蛙写的诗是怎样的。

5、跟读诗歌——青蛙写诗。

(1)出示跟读常规字条,放录音跟读两遍。

(2)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小蝌蚪说什么?小泡跑说什么?一串水珠说什么?并出示相应的“,”、“。”、“……”卡。

(3)听音乐收书。

6、逐一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

7、出示大范例,让幼儿找找新认识的字宝宝,并数数大范例里有几个逗号、几个句号、几个省略号。

8、教师与幼儿共同朗读大范例。

9、游戏:大家都来跳跳。

(1)听音乐传字卡。

(2)教师念儿歌“池塘边,真热闹,大家都来跳一跳,青蛙妈妈来点名,点到谁,谁就跳。”说完儿歌,“青蛙妈妈”说出一个字宝宝,小朋友就手拿相应字宝宝跳跳,边跳边说“我带×字宝宝跳一跳。”游戏数次。

(3)听音乐收字卡。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简单小结。

2、幼儿听音乐学青蛙跳出活动室。

《小白兔找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故事的主题内容。

3、能够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和文中动物类似的玩具以及自制的各种所需图片。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讨论,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过不快乐吗?那又是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教师出示自制图片,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只小兔快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它不快乐呢?

2、教师开始有表情地讲述课文,激发幼儿动脑思考全文的主题内容。

教师:开始时小兔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房间里,后来它出去找快乐,它找到快乐了吗?

教师:是谁让它出去走走的?

3、教师有表情地将故事讲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后来小兔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找到快乐的呢?

教师:小兔帮住了谁和谁?它是怎样帮住它们的的?为什么小兔累得满头大汗,手弄脏了,胳膊也累酸了,但心里却很快乐?

4、引导幼儿完整地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5、你能想出一个让小兔快乐的新方法吗?激励每个幼儿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各别幼儿在班内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把助人为乐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中。

第18篇: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掌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 教学内容: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及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教学提示:重点是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难点是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在一定集团内,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原始人群或氏族部落共同承担。对儿童实施公育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社会公育内容: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的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1)生活和劳动教育。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现代民族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对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解放前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和基诺族人(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的调查报告。

(2)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审美意识教育。《尚书·舜典》“帝曰:夔kui!命汝典乐,教稺子,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稺,亦作稚,幼儿。稺子,泛指小儿。

(4)军事体育教育:部落战争需要军事体育技术与强健的体能。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公元前2700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便产生了名为“庠”(xiang)的教育机构。据史籍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如《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庠”这种机构的形成是经过一定过程的。 “庠”的原意就是养羊的地方。 《礼记·明堂位》“米廪lin,有虞氏之庠也。”这里的“庠”由家畜饲养场所变成了粮食仓库。 孟子:“庠者养也。”《说文解字》:“庠,礼官养老。”《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教育没有专职人员。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体现了“长者为师”。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的示范和模仿而进行教育。

5.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行的教育形式。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便开始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慢慢向奴隶社会过渡。夏代开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夏代(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奴隶制形成的初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400多年。 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奴隶制发展时期,经历了600年左右。 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是奴隶制全盛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奴隶制走向崩溃的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

一、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一)意义和任务

奴隶社会家天下的宗法制和贵族专政决定了培养天子的重要性。

(二)奴隶社会的胎教

胎教:是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或通过孕妇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内胎儿,使其能良好地发育、生长的教育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西周还建立了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的约束。“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青史氏之记》记载:“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

(三)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西周按儿童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pān)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四)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为加强对太子的有效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

1、保傅教育制度: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西周除设“三公”外,还置有副职“三少”即少师、少保、少傅,他们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2、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 据《礼记·内则》中记载,太子、世子出生后不久,即“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他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总之,由他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与日常起居的料理。

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主张和具体要求。

作业与思考:

1、为什么奴隶社会特别重视天子的学前教育?采取了什么措施?

2、我国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明确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学前教育。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

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演进及经验和局限。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及内容,教学难点是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背景知识: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皇家与国家的统一,但聘用皇室以外的人来管理国家(政权)

2、科举成为人们的晋升之阶

3、乡土社会、农业社会(皇权不下县,靠血缘、家长、族长、皇帝)“忠孝”

4、强调伦理道德的力量,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5、家庭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的最早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6、重视学前教育:养正于蒙。张载《正蒙·中正篇》“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者之功也。”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圣功久矣,大矣,而正之惟其始。蒙者,知之始也。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也。”

罗泽南《小学韵语》“教人之道,首重发蒙;蒙以养正,是曰圣功。…人之初生,至善者性;仁义礼智,天之所命。恻隐辞让,羞恶是非;蔼然四端,扩而充之。幼而不学,遂失天真;性漓情怪,不可为人。父兄之教,当及其时,长其良能,充其良知。”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服务

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建立学校,目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

(1)邸第: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的妻子邓皇后,曾征召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子女四十余人(年龄在五岁以上)及邓家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在宫廷开办邸第,教这些孩童读经书,其中还为年幼的儿童专设教师和保姆。邓皇后每天早晚亲自到邸第对孩子们抚育教导,监督学业。这是中国最早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因为只局限在一定的大家族内,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邸第的出现,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的产物。

《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太学: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西汉武帝时建立,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 董仲舒“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学而优则仕” 2.齐家治国的基础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孔子:“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家教与治国的逻辑关系:本源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中家与国的密不可分。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论亲疏。父权与君权名异实同。“家之不宁,国难得安。”由此,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国之本在家,欲治其国,须先齐家的观点,并赋予家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育三重功能,使中国传统的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光耀门楣

如果说齐家治国是政治家为古代学者学前教育制定的终极目标,那么光耀门楣则是普通家庭实施学前教育的实质动机与最切近实际的目的。

将个体的光荣与家庭的荣耀联系起来,根源于中国社会的特点。“一人当灾,全家遭殃”“株连九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望子成龙”

二、学前家庭教育内容 儿童生活常规

常规,一般指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常规教育一般包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1)礼仪常规的训练

封建礼教是封建时代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体系。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的核心在于辨名分、定尊卑,使君臣、夫妇、长幼、上下各有等级差别,从而确定各类人际关系的准则及相应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安守本分、循规蹈矩,从而稳定整个社会秩序。

古代关于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基本上都是为封建礼教服务。生活常规总的原则是谦卑、恭谨、稳重。

幼仪教育是对幼儿言行举止必须符合“礼”的规范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符合礼仪的姿态训练,对儿童的坐、立、行、跪、拜、饮食起居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儿童与家中长辈的关系礼节:“应对、进退之节”,包括:长辈召见之礼和求见长辈之礼。 《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即事先发出声音以使长辈有所准备,不可突然推门而入。“将入户,视必下”,即进屋时应放低视线,不可四处张望。

《童子礼》规定:“凡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进时当鞠躬低首,疾趋而前。” (2)养成卫生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指出:“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 清人朱柏庐也要求子弟“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二)初步的道德教育

1、孝悌

孝: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不违背父母的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

悌:要求儿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的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 《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孝悌之道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 孝:尊敬长辈 悌:兄弟友爱

“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清代学者李 秀《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也指出:“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自禀于家长。”均突出了父母的绝对权威。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还要求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孝经·纪孝行》中说:“孝子之事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礼记·曲礼》中要求儿子对父母应做到“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即冬天应使父母温暖而不受寒,夏天应使父母凉爽而不受热,晚上要为父母铺好床,早晨要向父母请安。东汉时的黄香是实行这种孝行的典范,《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讲的就是黄香九岁时对父母非常孝顺,寒冬时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因此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辩证地看待古代“孝”的教育,“借正父子之论,以严君臣之分”——本质,即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对皇权的“忠”,而且这种“忠”、“孝”是不问是非的“愚忠”、“愚孝”,它完全扼杀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成为制造奴性和奴才的渊薮,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 对幼儿进行“梯”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曾广为流传,并在学前家庭教育中作为进行梯的教育的典型事例而屡被引用。

2、崇俭

提倡节俭,切勿奢华,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农业文明古国,农村的稳定决定着朝廷的安危。农业生产艰辛,丰收得之不易,一如唐诗中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提倡勤俭并举。“一生之计在于勤”,但只知勤若不能节俭,勤劳所得很快就会化为乌有。明清之际学者孙奇逢在其《孝友堂家训》中告诫弟子说:“居家勤俭,孰为居要?博雅曰:„勤非俭,终年老瘁,不当一日之奢糜。‟”他说,勤与俭相比,“似俭尤要”。

3、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无欺。

幼儿的心理特征:明人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幼儿的天性纯洁美好,“绝假纯真”。 不正确的影响或幼儿自身因自夸或惧过,有时也会说谎,导致日后欺诈之心生长的萌芽,逐渐丧失“童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要卫护此诚实无欺的“童心”,使之不失,长辈应从正面进行引导教育。而幼儿年幼无知,难辨是非,长辈又应以自身诚实的行为来引导幼儿,《礼记·曲礼》中说:“幼子常视勿诳。”元人陈澔释为:“常视之以不可欺诳,所以习其诚。”《韩非子·外储上说》中讲到的春秋时期的曾参杀猪的故事为人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另外,《韩诗外传》中也记载了一则孟母教子无欺的故事,都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样。

一旦小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说了谎时,父母则应该及时训诫,予以纠正,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再度出现。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中曾记载史学家司马光儿时剥核桃皮的一件往事,便是很好的例证。

4、为善

善,在封建社会主要是指合乎道义、合乎礼仪的事。由于儿童年幼,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善事,故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幼儿行小善戒小恶,积小善以成大德。 三国刘备遗诏教训后主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清人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西汉的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幼时见到两头蛇的故事。这些都说明了古人重视教育幼儿为善积德,积小善成大德是很可取的。

(三)文化知识教育

由于“万般成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文化知识教育便成为众多家庭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封建社会家庭对幼儿实施的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教他们识字、学书、听解《四书》,以及学习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

识字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重点与起步,在有条件的家庭中,幼儿的识字教育一般在3-4岁便已开始,并且有的家庭还很注意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

清代学者蒋士铨4岁时,其母“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即撇)、磔(zhe,即捺)、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以竹丝代笔合成字,不仅能引起儿童兴趣,而且对于儿童清楚字的笔画结构亦有益处,此外,她的教学方法还运用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王筠《教童子法》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ju匆忙,急忙)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 清代学者崔学古、唐彪等都曾对幼童识字教育进行过研究。

封建社会对于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秦时李斯著有《仓颉jie篇》,赵高作《爱历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简称“

三、百、千”,则是古代蒙学字书编写的代表作,它们流传极广,甚至为朝鲜、日本所学习。这些字书虽不是专为家庭幼儿教育而编,但实际上许多家庭已经将它们作为家教识字课本,原因在于这些教材编得生动活泼,而且均采用韵语,或三言句,或四言句,句短合仄ze,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诵。此外,它们虽都按集中识字编排,但并非字的机械组合,而是把它们巧妙地组成富于思想意义的句子,由此介绍日常生活常规、自然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可见,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分散与集中识字相组合的教材,这种编写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诗赋教育 ??由于诗赋是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故在家庭中亦极为重视对幼儿进行诗赋知识的启蒙。当时在家庭中主要是选择汉赋中的某些名篇、唐宋诗词中的某些名家作品让幼儿背诵。最为常见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等。 着意于使幼儿养成乐学、勤学的学风??? 常常鼓励幼儿要从小立下大志,以此作为勤学苦读的目标和动力。

三国诸葛亮在《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视志向为成才的前提与保障。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历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根据不同孩童的资质进行鼓励向学。“极慧者,必摘其短以抑之,则不骄;极钝者,必举其长以扬之,则不退;倦者,必加以礼貌(如习礼、呼字之类),则不鄙;稍长,必励以蒙工(如理书、默书之类),则不佻。”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第二节 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演进

1、秦汉时期《黄帝内经》

2、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基本理论“外象内感”。也就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3、孕妇饮食的调理

二、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3、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4、有些非科学的理论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作业与思考:

1、请分头收集“

三、百、千”,下节课汇报这几本古代儿童读物的特色。

2、请收集古代家庭教子的先辈,让他们讲讲他们的的故事数则。

3、请采访你家里的前辈,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如何进行的?

4、请阅读一位古代或近代名人的传记,看他们的家庭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 第三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思想

教学目的:了解贾谊、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明确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内容:贾谊论早期教育;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教学难点是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颜之推简介 颜之推之生平:

颜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信仰佛教。但他博识有才辩,处事勤敏,应对闲明,所以在南北胡汉各政权之下,先后都受宠任。他年逾六十的一生中,“三为亡国之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又死在南北统一之后的隋开皇年间,所以经验、阅历都较丰富,非南朝或北朝局促一隅的高门士族所可比拟。他著作《颜氏家训》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

一、早教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儿童的教育为什么要及早进行?

1.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2.主张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3.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意较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4.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

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

1.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慈爱和严教结合。“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2.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

3.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

4.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推崇棍棒教育。 “笞chi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鞭挞体罚犹如以苦药治其疾病,“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三、均爱勿偏

1.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平等对待子女。“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

2.偏宠孩子,意愿与效果相反,值得家庭教育者深思。

四、应世经务

1.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

2.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

他抨击了当时教育培养出来的尽是不可理事、脱离实际的人物:一类是玄学空谈家,他们虽然评古今事务,但“及有试用,多无所堪。……保俸禄之资,不知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以应世经务”。另一类是死守章句的腐儒,他们整天“诵短句,构小策”,却完全脱离实际,“施之经务,怠无一可”、“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zhuo竖也(梲:梁上的短柱);……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桼迟也”。这两类人实是废才,于国家毫无用处。 3.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五、重视风化陶染

1.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2.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 “慎择友”,“必慎交游”

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要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第二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背景知识:宋代的社会状况

1、唐末五代社会离乱,纲常失调,世风日下

2、中华民族的信仰或文化逐渐建立的过程(儒学哲学化)

3、轻武崇文

一、朱熹的生平及思想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wu)源人,今江西婺源县,南宋时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时代的科举考试有点类似于美国今天的大学入学考试。朱熹认为,通过科举实现进入上层社会对学生来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他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准则:把你学习时间的30%花在考试上,剩下70%的学习时间用于个体的成长,毫无疑问,对于今人而言如果能够将这一准则变成现实,许多文科大学都会为此感到欣慰。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朱熹与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理与气、理与欲

理存在于古代圣贤的书籍当中,教育就是学习古代圣贤的书本知识。因此重视环境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外烁、环境和师友的影响)“支离事业” 重视蒙养教育

1、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之于小学”。 把人的受教育阶段划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指8-15岁。强调学“眼前事”即“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三、要求慎择师友(外烁的作用)

1.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乳母之教,所系尤切”

2.儿童稍长,应开始注意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

家信《与长子受之》“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

至于如何决定交游的亲疏,他指出“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益友”应近之,“损友”则应远之。 3.对太子、皇孙来说,师友的选择就更为重要。(晚年做过帝师)

十分重视太子、皇孙的择师问题,“夫太子,天下之本,其辅翼之不可不谨”

四、提倡正面教育

1.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曾说“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义之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亦必不胜矣”,又说“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而之而后有持循哉?” 2.对于儿童教育更为强调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

3.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在《小学》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能使儿童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3.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的规定也主要着眼于进行正面的具体的指导。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缺落”“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务使墨汁污手”等等。

4.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指引者,师之功也”

“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认为“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子雨,忽然得这些子雨来,生意岂可御也”

第三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背景知识: 明代的社会状况

1、宦官专权

2、宋代理学成为正统统治思想

3、宋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心学)得到了大发展。理在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强调人的个性的发展与高扬,强调教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王守仁生平介绍: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9月30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教育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 最重要的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1.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2.顺导儿童性情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兴趣在提高儿童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生意萧索,日就枯槁”

3.尖锐地批评当时流行的无视儿童兴趣,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拒囚” “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精气日足、筋力日张,聪明日开”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拔苗助长。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考虑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儿童的学习包括:歌诗、习礼、读书。“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教,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作业与思考:

1、你有学前教育思想吗?讲讲你的学前教育思想?

2、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何总体特点?你对其如何评价?我们应借鉴什么,批判什么?

3、我国古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分为几个流派?反映了何种教育规律?

4、请访问你周围的老师和家长,看看他们有何幼儿教育思想? 第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把握蒙养院与蒙养园的异同,了解外国教会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掌握康有为的儿童公育思想。

教学内容: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教学难点是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一、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妇女走出家门,从事社会职业。

中国封建社会是封建守法家族制度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大工业的出现,使不少妇女走进了工厂,如纺织厂、缫丝厂,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担已不适应。

二、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近代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引进和传播。

近代一系列思想家对本方幼儿教育的介绍,提出的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的主张,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制度上容许:清末新政的改革。

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学前教育的地位,建立了蒙养院制度。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开始摆脱家庭教育,逐步向由社会专门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一、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为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一)蒙养院的对象

保育教导3-7之儿童,每日不得过4点钟。

(二)蒙养院的设置

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乳媪、节妇训练而成。由其中识字的充任 。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一)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子教育由此取得合法地位。同年在上海开办了第一个私立保姆传习所。

(二)蒙养院的设立

1、官办蒙养院

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光绪29年)武昌创立的武昌蒙养院。并招收15-35岁女子,专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中国幼儿师范教育的萌芽,但不久就停办。

2、私立蒙养院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办的很有名的。由清末翰林院编修严修所设,聘请日本人大野铃子为老师,从日本购进教学设备,招收亲友子女和附近邻居子女。

三、特点:

1、过渡性,虽有制度,但实施不充分。是家庭教育的辅助形式。

2、迈出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第一步。

3、蒙养院制度建立是至上而下的。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出现的。

4、抄袭日本。基本依照了日本明治三十二年颁行的《幼稚园课程保育设备规程》,在实施中,较正规的蒙养院教员都由日本人担任,设备也从日本进口。

5、“中西结合”。蒙养院的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1912年-1949年)

教学目的:了解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情况,包括幼稚园的课程、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概况、幼稚园师资的培养概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幼稚园课程;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新学制中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师资培养, 教学难点是评价新学制中幼稚园的课程标准。

第一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1912年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蒙养院改名为“蒙养园”,附属于各级学校内或单独设立。明确规定蒙养园的师资训练要在女子师范学校中开展。但蒙养园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它的建置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但与晚清相比,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二、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定

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主导思想是“美式教育”,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此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并把学前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前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确定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第二节 幼稚园课程

1932年我国颁布了中国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幼稚园课程标准。

一、幼稚教育的总目标

1、增进幼儿身心健康

2、力谋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二、课程范围

音乐、故事、儿歌、游戏、常识、工作、静息、餐点。

三、教育方法

1、强调照顾儿童的喜好,不必强求一致地活动。教师要进行引导和个别辅导。

2、采用设计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保教活动用单元活动的形式,打破各科目界限,把教学分成若干单元,每一个单元以一个问题为中心,所有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3、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认为自然界、家庭、村庄、城市、工商业都是儿童最好的活动场所。

4、引导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5、教师要做观察、教育记录,对儿童的身体、性情、喜好都要记录下来,作为研究和施教的材料。

6、儿童的玩具用品尽量利用废物、天然物和日用品。

7、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相结合,也中向家长宣传幼稚教育和家庭教育方法。

四、评价

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因此,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特点。

五、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

1、厦门集美幼稚园

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19年在集美学校内成立,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招收幼儿百余名,请陈淑华为主任。

2、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

1919年开设,均为南京高等师范工作人员子女,这个园注重儿童特点,在探索幼稚园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上,很有特色。

3、北京香山慈幼院

正式成立于1919年,其前身为慈幼局,主要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后由水利督办熊希龄自任院长,收容香山附近孤儿。

4、南京鼓楼幼稚园

是陈鹤琴创办于1923年,该园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开始创办在陈鹤琴家中,后得东南大学教育科赞助,1925年在南京鼓楼购地3亩建园,称南京鼓楼幼稚园。

5、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这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该园办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招收贫苦农村孩子30名,园舍设备皆以节约为原则。 作业与思考:

1、试析学前教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演进。

2、试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3、结合本章所举的一些代表性幼稚园,分析民国时期幼稚园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第六章 共产党领导下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概况,明确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实施措施、保教人员的培养和提高措施。

教学内容: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老解放区学前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老解放区保孝队伍的建设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实施措施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

第七章 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是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了解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的生平与教育活动,明确他们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张雪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张宗麟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难点是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 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陶行知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后迁居安徽古溪地方 ,不久又移居古城徽州(歙县)城西黄潭源村。陶行知的父亲名位朝,字槐卿。接管了祖上的一片酱园,后因社会经济萧条而破产倒闭。母曹翠 (Lè)。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国门,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出过洋,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重重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陶行知自小十分聪敏好学。六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十五岁时,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他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他更加自觉而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读大学期间,在他倡导并主编中文版校刊《金陵光》上,他写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

二、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

陶行知通过对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考察,指出当时国内幼稚园有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要办中国的幼稚园、省钱的幼稚园和平民化的幼稚园。

1、中国的幼稚园:吸收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使中国的幼稚教育适合中国的国情。

2、省钱的幼稚园:教师要本国培养,本土选择,教育材料要就地取材,不必事事效法外国。

3、平民化的幼稚园:教育对象面对工农。

(二)解放儿童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但在旧社会儿童往往受到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身心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要解放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去想。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陈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他指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孩子好动手是他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

3、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孩子自己去看,去观察。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否则世界上的事物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解放儿童的嘴巴:儿童有问题要允许儿童问,不要尊从中国不许说话的旧习惯,小孩子只有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题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把孩子从鸟笼式的学校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要解放他们的活动空间,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儿童内在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学校及幼稚园要给儿童自己学习的时间,不要把儿童全部时间占用。措施:充分的营养;建立良好的习惯;因材施教

(三)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1、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

培养适合于农村幼稚教育的师资,以武术培养体魄,以园艺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因此,幼稚师范应开设这些课程。

2、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幼儿教师 艺:技艺、手艺;友:朋友。

做教师必须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跟幼稚园教师结成朋友来学,书本知识只是纸上谈兵。 做教师的途径一是从师,一是访友。

教师用朋友之道去带徒弟就是艺友制。亦师亦友。

陶行知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和为农民办教育的实践。这是五四民主思潮在教育界的反映。

第二节 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鹤琴,1914年(民国3年)8月清华大学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1919年8月回国。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陈鹤琴是边知、边行、边写、边讲,即把研究、实践或发表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位学者。他同时研究儿童,同时办幼儿园,同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1922年出版《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1923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一 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他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实验中所积累的材料,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第一章“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发表他的儿子陈一鸣从一个半月到两岁七个月的生活照片86幅,展示婴儿的发展进程,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这在当年可算是先进的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的测验研究引进我国是比较早的。 1927 年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兼任陶行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建立南京教育实验区制度。 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15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月刊《幼稚教育》。 1928 年至1939 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1928.9),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39年任中华儿童教育社主席。1940 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投身于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难民教育委员会及国防救济会难民教育股主任,创办救济会中学、儿童保育院、报童学校。 次年,创办《活教育》月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 1945 年回沪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 1946 年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长。并先后担任中共创办的上海省吾中学、华模中学和报童小学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1948年4月,赴菲律宾,在马尼拉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讲学。8月,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解放前夕,两次遭国民党特务逮捕。 民国38年(1949)5月曾先后两次遭国民政府当局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8月,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9月,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解放初期(1949——1952)陈鹤琴曾任春晖中学校董。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委员,江苏省

一、

二、三届副主席。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79 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

二、论幼稚园教育

(一)幼稚教育的中国化

1927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了幼稚园发展的15条主张。 幼稚园要适合中国国情。

陈鹤琴指出:“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要晓得我们的小孩不是美国的小孩,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一样,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具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惟一条件”。

幼稚园要与家庭合作。

“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凡是儿童能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教他们。

三条标准: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诮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4、幼稚园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5、课程设置应该以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6、课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儿童的健康。

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8、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

9、幼稚园应有充分适宜的设备。

10、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

11、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

12、幼稚园应采用小团体式的教学方法

13、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课程的中心和组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和幼稚生的关系,幼稚园和家庭的关系以及环境设备等。

(二)幼稚园的课程:

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三)幼稚园的教学:整个教学法

三、活教育的理论

(一 )“活教育”的目的论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教师的责任: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作业与思考:

1、请思考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2、请思考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3、试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十年*”对学前教育的破坏结果。

教学内容:建国初的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学前教育的拔乱反正与恢复振兴。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幼儿园的暂行规程》中“幼儿园的任务和目标”,教学难点是学前教育的拔乱反正与恢复振兴。

第一节 1949-1957期间的学前教育事业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方针

1、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妇女参加劳动

2、公办和民办并举 幼儿园向广大工农开放 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 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学前师资的培养

第二节

盲目发展和全面破坏时期(1958-1976 )

1、1958年大跃进中,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大大增加。超出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师资质量低下。

2、学前教育专家和教师遭到批判。

3、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方针严重歪曲,管理体制遭到彻底破坏,师资培训全面取消。

第九章

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幼儿教育和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状况。 教学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幼儿教育;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幼儿教育概况,教学难点是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

一、提高入园率

到2005年,全国学前3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1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3年教育,大面积提高3岁以下和3-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负责的体制 各级政府的职责:

1、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

2、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3、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负责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幼儿园团长、教师的管理等

4、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发展幼儿教育的计划等

5、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幼儿差异,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纳了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它的方向是指引儿童快乐地学习,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要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突出对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和个性的关注。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总目标是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作业与思考:

1、中华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相比较有哪些异同?

2、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3、请电话采访或实地采访你身边的亲人请他们回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第十章 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埃及、印度和希伯来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具有宗教性的特色。 教学内容: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难点是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古代希腊的幼儿教育;古罗马的幼儿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古代希腊的幼儿教育;教学难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幼儿教育

一、古代希腊的基本情况

大约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

希腊各部族建成了数以百计的独立城邦。由城市和周围农牧地域构成的奴隶制国家。最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

二、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一)概况

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城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闭塞。该城邦是在外族入侵征服当地居民过程中形成的。斯巴达中有三种居民: 斯巴达人:统治者,正式居民,享用一切特权。人数少30000人。

皮里阿西人:拥有土地,可以经营农业和商业,有人身自由,但不享受政治权利。 希洛人:斯巴达的土著居民,没有任何政治与经济权利,是奴隶。

少数的斯巴达要统治多数的希洛人,为了压迫希洛人,斯巴达人要求全体的斯巴达人成长为武士以保持国家的军事化,从而镇压奴隶们的起义。因此,军事体育教育就成为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二)斯巴达的教育状况

儿童属于国家所有,对出生的婴儿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体格健壮者被允许活下来,身体孱弱或残疾者被弃于荒野。儿童7岁前由父母在国家的监督下抚养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吃苦耐劳品性的培养。7岁后,男孩被送入名叫“教育场”的国家公育机关,过集体军营生活。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儿童终年赤足光头,冬天只能以单衣裹身,还常常吃不饱饭,做苦工,遭受鞭打,不许呼号。

学生们还被命令偷袭希洛人的营地,屠杀他们,以养成其凶残的性格。

二、雅典的幼儿教育

雅典三面环海,航海和贸易发达。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和保守的农业奴隶主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想争取自由民的支持,结果雅典逐步建立了奴隶制度下的民主政体。在民主政体的条件下,雅典全体公民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决定国家的一切事物。这种政治要求雅典公民具有全面的认识与“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

因此,雅典人认为教育不仅要训练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辩,善于通商和交往的公民。

因此在雅典人中,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儿童在7岁前,由家庭负责教养。属于父母。一般由家庭女教师担任教育职责。教授音乐、故事、游戏、玩具、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7岁后男孩子进入文法学校、体操学校和弦琴学校等各类学校学习,获得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των, 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1.与苏格拉底相识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他家世显赫,但其青少年时期却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与战争间频繁更迭的政体中度过的。柏拉图成年后,雅典城邦的生活开始趋于稳定,重新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局面,人们开始出席各种社交活动,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就是在一次赛诗会上相识的。当时,柏拉图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去参加比赛,在举行比赛的剧场前,正好遇到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柏拉图也挤进了聆听对话的人群,听完苏格拉底的话,柏拉图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很多一直苦苦思索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一瞬间豁然开朗,他当即拜苏格拉底为师,是年,苏格拉底61岁,柏拉图20岁。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愤然离开雅典,与一些门徒逃往麦加拉避难,由此开始了他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生活,先后到过麦加那、埃及、南意大利等地游学,结识了一些学者。这段游历生活是柏拉图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 2.苏格拉底之死:可怕的民主?

雅典的民主时期,个体非鬼即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可以牺牲任何“人”。而现代的民主政治,享有政治主权的是“人”,而非“人民”,“人”从属于“人民”,但享有作为个体的“人”的自由、独立和尊严不是民主保证自由,而是法律保证自由 3.《理想国》的蓝图

一个权力和能力相一致的理想社会。人民不能自我领导,他们没有充足的美德和才能。必须由“专家”执政并确保团结和忠诚。在一个健康的城邦中,权力应该掌握在胜任者手中,不是掌握在人民手中,或是无能和不公正的专制统治者手中。通过建立一个普遍的教育体系,使 每个人有同等学习的机会和在城邦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就能实现这个理想。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政治领导者。他认为国家的教育和培养能保证每个男人和女人在社会 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社会 中发挥他们最能胜任的职能。因此在《理想国》中他隐喻将人分为三等:

金子做的,银子做的和铁和铜做的。这些人经过教育的培养才能各获所能。 因此在《理想国》中他隐喻将人分为三等:

金子做的,银子做的和铁和铜做的。这些人经过教育的培养才能各获所能。

教育属国家所有,要平等对待所有儿童,不管他们的出身和性别为。所有学生在10岁到20岁时都接受相同的教育,主要科目是体操、音乐和宗教。培养强壮和协调性好的身体,对美的鉴赏力和具有服从、自我牺牲和忠诚的素养。

20岁时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特别是数学),一直学到30岁。进行再次挑选,让其中最优秀者再学习五年哲学,直到35岁。然后学习管理实际事务,学15年。50岁时,经过40年的学习、训练和经验后,这些人就成为国家的领袖。他们拥有绝对的能力和美德。

在第一次选拔中淘汰下来的人成为工匠、体力劳动者和商人。第二选拔中淘汰下来的人成为管理者和士兵。社会三个阶层:统治者(智慧)、管理 者(勇敢)生产者(节制)有智慧天赋的人统治国家、勇敢的人保护国家、节制的人生产食物和其他社会所需的物品。当每个人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所有社会职能都能得到最好发挥时,社会就是合乎正义的。

三、理念论:人类如何学习?

世界可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现实世界中可感知到的自然界。理念世界:精神世界。理念世界是万物的本原,是真实、永恒的。现象世界是不可靠的、不真实的。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人的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当灵魂与肉体相结合“投胎”为人时,就暂时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和记忆,然而在现象世界万物的刺激下,又可把忘掉的记忆捡回来。教育就是引导人重寻记忆的过程。

四、学前教育思想

1、任务:培养美德

2、学前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内容的选择

0-3岁,送到国家特设的育儿场,接受统一的照料和管理,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实施教育,并用摇篮曲、儿歌等对婴儿教育。3-6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做游戏和学音乐。 作业与思考:

1.斯巴达的学前教育方式和雅典的学前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2.西方教育从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中分别继承了什么?

3.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和他的政治思想有联系?

第十三章近代六国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掌握英、法、美、德、俄和日本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内容:英国的学前教育;法国的学前教育;德国的学前教育;俄国的学前教育;美国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学前教育;教育难点是英国和美国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近代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近现代英国发展概况

1、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二、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背景

1、大机器生产兴起,妇女参加工作,无人照管儿童,幼儿的健康和成长受到威胁。

2、工厂里经党雇佣童工,但这些童工需要接受培训,才能在工厂高效地工作。

3、由于没人照管,儿童混迹于社会,道德堕落

三、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750-1850之间)

(一)欧文的幼儿学校

欧文在1816年创办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为2-5岁的儿童设立幼儿游戏场,接收刚会走路的儿童,聘请热爱孩子的青年女子接任幼儿保姆,帮助幼儿发展体格和良好的品德。为5-10岁儿童提供免费入小学的条件。为10岁以上的童工、青年设立业余学习班,为成人举办实用知识讲座。1816年正式命名为“新兰纳克性格陶冶馆”。共招收3-6岁的儿童200多名。

(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

怀尔德斯平于1820年在伦敦斯平脱地区开设了一所幼儿学校。智育为主要内容。

两所学校都以贫民和工人的子女为教育对象,强调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强调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反对死记硬背。

(三)政府的政策

1833年政府实行从国库拨款的教育补助政策。1840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对学校设备、娱乐和身体练习、劳动、艺术模仿、学习音标、自然常识、阶梯教室的教学纪律等方面进行检查,合格者政府提供拨款补助。 19世纪30年代末,贫民子女的12%左右进入幼儿学校。

四、英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1850年之后)

(一)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引进

1851年德国人伦克夫妇在英国创立德语幼儿园,1854年又办英语幼儿园,提倡福禄贝尔的教学法,受到重视。1874年福禄贝尔协会宣告成立。1876年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加考教育学、教育史、博物学、生物学、卫生学、体育、音乐、福禄贝尔著作,幼儿园作业等专业课。1881年教育法中还规定了在幼儿教育中,除读、写、算等传统的学力考试科目外,增加实物、自然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采用幼儿园的恩物和作业,注意手和眼的正确训练等。

五、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由下而上的。先由民间兴起,然后得到国家的资助和监督。

2、小学化还较严重。有些幼儿园主要以幼儿的智育为主,有的教简单的识字等。

3、分层趋势:欧文的幼儿学校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都招收一些下层人民的子弟,而福禄贝尔幼儿园招收则中上层人的子弟。

4、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在逐步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不再将它看作的是小学的预备。

第二节近代美国的学前教育

一、近代美国的历史状况 通过纪录篇:《新国新梦》介绍美国

二、幼儿学校的兴办(19世纪前半期)

1、1818年欧文的幼儿学校传入美国,1824年欧文在印第安纳州建立“新和协村”,1826年在此开办示范幼儿学校。招收对象为上层家庭4-8岁儿童,强调幼儿的健康保护和户外活动。后衰落,但欧文幼儿园的传入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他们开始重视学前教育。

三、私立幼儿园的建立(19世纪后半期)

(一)德语幼儿园

1855年,德国移民玛格丽特 舒尔茨开办了一所德语幼儿园,采用福禄贝尔教学法。对美国学前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1870年大概有10所德语幼儿园。

(二)英语幼儿园

1860年伊丽莎白 皮博迪在自己家里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1867年皮博迪的幼儿园在美国已享有盛誉,但他自己 认为还没有充分理解福禄贝尔思想的精华,关闭幼儿园,赴德国拜访专家,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到欧洲其他国家参观。1868年在其支持下,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在波士顿成立。聘请德国老师,灌输福禄贝尔思想。

四、慈善幼儿园的兴起

19世纪后期 慈善幼儿园的兴起,由个人、慈善团体和教会开办,招收贫困家庭儿童免收学费。1877年开办第一所。此后在肖夫人的努力下到1883年己建立起30所在内的免费幼儿园网。且于1870年成立幼儿园协会。

五、公立幼儿园运动

(一)公立学校运动(19世纪30年代)

(二)19世纪70年代公立幼儿园兴起

1873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在密苏里州的对路易市建立,这是一所公立小学里附设的幼儿园,由当时圣路易市教育局长威廉哈里斯创建。到1914年,几乎美国所有稍大的城市都建立公立幼儿园系统, 一般附设在小学内,作为初等学校的第一阶段。 公立幼儿园运动的影响:

1、幼儿园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慈善护理机构,而是发展成为整个公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2、推动了幼儿园在美国的普及。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幼儿园和小学脱节的情况。

4、将福禄贝尔的理论与美国现实相结合,既促进了幼儿园的美国化,又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六、近代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发展至下而上,先由民间兴起,然后得到国家的资助和监督。

2、从照搬到本土。从照搬英国的幼儿园和福禄贝尔幼儿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重视普及。国家重视普及学前教育

作业与思考:

1、近代英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2、近代美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3、讨论近代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轨迹的异同。

第十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目的:了解近代各位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掌握夸美纽斯、卢梭和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并能分析各位教育家教育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及理论产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理论;洛克的学前教育理论;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奥伯尔林的幼儿教育理论;裴斯塔洛齐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夸美纽斯、卢梭和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教学难点是卢梭和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 学时: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学生自学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生于1592,卒于1670捷克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他出生于新教家庭,大学毕业后任牧师,兼任学校校长。反对德国的统治失败后,流离于各国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著作:《母育学校》1633年出版,1652年改名为《幼儿学校》。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大教学论》1632年写成,他的代表作,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世界图解》1654年完成,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二、学前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主导原则

1、泛智教育

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

2、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自然界”近似于客观世界,不仅包括大自然也包括人类社会 。特别是大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秩序,即普遍法则,他认为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或人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也应服从这一原则。

(二)儿童观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反对基督教原罪论认为儿童是上帝的种子,生而具有和谐发展的根基。反对虐待儿童。儿童是种子、嫩芽,如果要使生长成为有用的人,必须在他身心形成的最早阶段就开始教育。“任何人在童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 父母要注意儿童的教育,施以虔信、德行、知识和体育在内的全面训练。

(三)母育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适应男女儿童的4级单轨学制。

出生—6岁,婴儿期,儿童在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

6-12岁 童年期,儿童由设在每个村落的国语学校进行初步教育 12—18岁少年期,由设在每个城市的拉丁语学校实施教育 18-24岁 青年期 通过设于省或王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母育学校将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作为人生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当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的身上”。

(四)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和用书

1、保健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育妇的保健和婴儿的锻炼和娱乐。

2、德育

必须在幼年生活的头几年就为他们的每种良好德行奠定基础。 就让儿童学习节制、整洁、礼节、尊敬长辈、诚实、不损害他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爱劳动等品质。

道德教育的方法:训斥、榜样和练习

3、智育

训练幼儿的外部感觉、观察力及获得各类知识、同时发展语言、思维,为他们以后在初等学校里的系统学习作好准备。

课程: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科学。“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应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儿童身上”。

4、父母教育指导书及教材

父母及保姆的责任,儿童所学各科大纲,教学方法。为儿童编写可直接供其观赏的图画书。

(五)论幼儿的游戏及玩具

应该让儿童常常有事可做,乃至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忙碌,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儿童没有害处,那么就应让他们通过玩而得到满足。父母要指导参与游戏

(六)劳动和语言教育

(七)进入公共学校的准备

儿童是否适宜进入公共学校学习,可看该儿童是否符合以下标准:

1、该儿童是否真正获得母育学校所应学会的东西。

2、他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

3、他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或愿望。

父母没有准备就将其子女送往学校是不智之举。

1、在儿童接近入学的时候,父母、家庭教师和监护人应当以快乐的心情尽力鼓舞儿童,好像节日和收获葡萄季节快到时那样;要告诉儿童入学获得学问是何等美好的事情。

2、应当用各种方法努力激发儿童对于未来教师的信心和爱戴。

三、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

1、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

2、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

3、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其配套的亦可堪称历史第一的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4、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它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第二节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卢梭其人(1712-1778)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著名的哲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 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泰雷兹·勒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他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勒瓦瑟结婚)。

1750年,卢梭在30岁时一举成名。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不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随后他又写出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的仇敌。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

二、自然主义教育观

1、确立儿童的地位

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2、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教育考虑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并据此作为 确定教育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的基础。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3、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身心发达、体脑健全,不受传统束缚,天性发展的新人。他们不依从任何固定的社会 地位和社会职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 的需要。

三、教育的年龄分期

1、婴儿期(0-2)体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

2、儿童期(2-12岁)感觉训练为主。

3、少年期(12-15岁)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

4、青年期(15-20岁)道德教育 (品行、宗教和性教育)

四、论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把儿童当作儿童对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

(二)方法

1、给予行动的自由:卢梭认为人具有自由的天性,在所有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教育就要给儿童以行动的自由,但不是放纵。

2、合理的养护和锻炼:主张在乡村中养育孩子,认为空气对儿童的体格健康作用很大,尤其在生命开始的头几年更为显著。同是要锻炼儿童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各种艰难困苦。

3、感觉教育:卢梭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分为感觉和判断两个阶段,认为“知觉,就是感觉;比较,就是判断”。人的智力无非就是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我们的感觉力无可争辩地是先于我们的智力而发展的,我们先有感觉,而后有观念。有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因此,必须锻炼儿童的感官,通过它们学习正确的判断。

4、模仿: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儿童,因为儿童具有爱模仿的天性。

5、自然后果法:卢梭认为上帝在使人自由的同时,对人的力量也施加了极其严格的限制,以致即使人滥用给予的自由也不能扰乱总的程序,即人做了坏事,就自受它的恶果。如果儿童打坏了家具,你另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他打破房间的窗子,你就让他昼夜都受风吹,别怕他受风寒。 第三节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一、福禄贝尔其人: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 生平简介 早期

1782年4月21日,福禄贝尔出生在图林根森林中的一个村庄奥伯韦斯巴赫(Oberweibach),是兄妹5人中最年幼的一个。奥伯韦斯巴赫几世纪以来以草药贸易闻名欧洲,几个家族多年来控制了草药商人穿越欧洲的贸易路线。他的父亲(死于1802年)是当地正统路德会的牧师。他任职的那座教堂今天还在,拥有欧洲所有教堂中最大的讲坛,可容纳12个人。1783年2月,福禄贝尔9个月时,他的母亲病死,1785年父亲再婚。

小福禄贝尔被继母和忙于工作的父亲所忽视,度过孤独的童年。曾有一次,继母把他关在地窖里,不许吃晚饭,后来又忘记了放他出来。当她早晨开门时,对小福禄贝尔居然非常整洁,他的头发也梳过了,感到非常惊讶。她问他为何关在地窖里一夜还能如此整洁,他回答说,“当你把我关到地窖里以后,我真正的母亲来和我度过了这一夜。早晨她还梳理我的头发,平整我的衣服。”继母被这个事件所震惊,便允许福禄贝尔去STadt-Ilm 他的舅舅家,他的舅舅也是一位路德会牧师。

1792年,10岁的福禄贝尔去小镇Stadt-Ilm 与慈祥的舅舅同住,开始得到家庭的温暖。此后4年中,他在当地的国民学校上学。1796年,他领受了坚振礼。15岁时,他不再继续上学,成为林务官学徒,培养他对大自然的热爱。1799年10月,他进入耶拿学哲学科学习数学和植物学,当时耶拿大学是德国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费希特和谢林等大哲学家都在此讲学。1年多以后(1801年),福禄贝尔因无力缴纳学费而中途退学。1802年,他的父亲去世。

此后几年,福禄贝尔回到家乡,从事过土地测量师助手、见习林务员、贵族农场会计等许多工作。

开始教育生涯

1805年,23岁的福禄贝尔前往法兰克福,准备深入研究建筑学,将来成为一名建筑师。就在这一年,他偶然遇到法兰克福模范学校的校长、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弟子格吕纳,进入这所学校担任教师和校长助理,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这所学校是按照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所实验学校。在这里,福禄贝尔接触了裴斯泰洛齐的著作。当年8月,他就前往瑞士伊弗东学院,拜访裴斯泰洛齐,在那里考察了14天时间。 回到法兰克福以后的第二年(1806年),福禄贝尔到霍尔茨豪森男爵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直到1811年。其间在1808年,他得以陪同男爵家的两位少爷去瑞士伊弗东学院接受教育,为期两年。这一次福禄贝尔在伊弗东学院既学习又任教,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受益匪浅。 1811年,29岁的福禄贝尔结束了家庭教师的工作,再次进入大学深造。他首先进入哥廷根大学,次年又转入柏林大学,在此他对魏斯(C.S.Weiβ)教授的晶体学深感兴趣,他相信从晶体发育中可以找到对自然和人类生活普遍规律的解释。

1813年,受费希特的影响,福禄贝尔加入了抵抗拿破仑侵略的爱国运动,成为卢真志愿步枪队的一员。一年后战争结束,福禄贝尔退伍,在柏林大学矿物学博物馆担任助理。 1816年,福禄贝尔在施塔提尔姆的格里斯海姆创办了一所学校——德国普通教养院(Die Allgemeine Deutsche Erziehungsanstalt),第一批学生是6名男孩,其中3个是他自己的侄儿。1817年,福禄贝尔把这所学校迁到鲁道尔施塔特的凯尔豪,4年前的战友、在教育思想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米登多夫(W Middendorf)和朗格塔尔(H Langethal)也来到凯尔豪帮助他办学。当时正值施泰因(Karl von Stein)领导普鲁士改革,倡导民主,因而凯尔豪学校受到欢迎,几年内学生增加到50多人。1818年,36岁的福禄贝尔与霍夫迈斯特女士(W Hoffmeister)结婚。

在凯尔豪,福禄贝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著作,还创办了《教育家庭》周刊。1826年,他的代表作《人的教育》出版。

在1820年代,根据1819年通过的卡尔斯巴德决议,普鲁士开始限制国内的自由运动,凯尔豪学校也受到牵连,学校陷于崩溃。1831年,福禄贝尔流亡到瑞士。 创办幼儿园

1836年,福禄贝尔回到家乡图林根,开始指导和帮助母亲们教养幼儿,并着手设计一套符合教育要求的游戏材料。

1837年,年已55岁的福禄贝尔在凯尔豪附近的巴特布兰肯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儿童游戏活动机构,招收3~7岁幼儿,并运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德语:Spielgabe;英语:Froebel Gifts),以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为基本形态,供儿童触摸、抓握。是上帝设计给幼儿玩的,是上帝恩赐的,所以被称为恩物。1840年,热爱大自然的福禄贝尔为这个机构创造了一个新词——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也是这个词汇的来源:幼儿园如同花园,幼儿如同花草,教师犹如园丁,儿童的发展犹如植物的成长。同时,他在欧洲首先给了妇女专业位置——幼儿园教师。 1844年,布兰肯堡幼儿园迁往马林塔尔城堡。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普鲁士政府开始查禁国内自由因素。1851年,教育部下令取缔幼儿园。福氏因此遭受重大打击,后来由一位伯爵夫人继续致力于这项推广工作。1852年6月2日,70岁的福禄贝尔在马林塔尔住宅的楼上安祥地去世,当时环绕在他身边的人几乎没发觉他已经过世了。床头悬挂着他最喜爱的拉斐尔的绘画圣母和圣婴。因为他在幼儿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二、论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 万物中有一永久不灭的法则,此法则乃万物赖以生存,并支配及统一万物,此统一者就是神。万物从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她在万物中掌管万物,支配万物。人的使命就是表现上帝的精神。

(二)人是不断发展的

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员,是不断发展的,总是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直到永恒的目的,即展现上帝的精神。

每个人诞生都具有4种本能: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宗教的本能 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婴儿期:养护期 幼儿期:生活期 少年期:学习期

(三)教育必须适应自然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的自发表现,也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活动本能日后将会逐渐发展成创造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园丁顺应植物的本性,给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适的日照、温度。如此,蕴含在人里面的神性将得以在人性里逐步被唤醒而体现出来。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的生长和发展次序。教育必须遵从每个儿童的个性。

三、论幼儿园的作用和任务

根据上述观点,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和手工作业应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而知识的传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儿园上课只需要用口语,不需要学习文字。而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导、设计各种游戏活动

四、福禄贝尔的恩物

恩物:为满足儿童活动和游戏的需求,福禄贝尔设计了创作了幼儿园的玩教具,他认为这是上帝的礼物,所以称为恩物。

作业与思考:

1、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福禄贝尔对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3、夸美纽斯、卢梭和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的异同点有哪些?

4、请利用网络,搜集福禄贝尔的恩物视频,下节课请同学介绍与观摩。

第十五章 20世纪六国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掌握英、法、美、德、前苏联和日本六国在20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和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美国的学前教育;英国的学前教育;法国的学前教育;德国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和前苏联的学前教育。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美国的学前教育和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教学难点是前苏联的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和特点。

第一节 现代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二战前的学前教育制度

(一)保育学校的创立(nursery school)

1870年初等义务教育法规定5岁为义务教育开始的年龄。

1905年教育委员会规定: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开办的学校有权拒绝5岁以下的儿童入学。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开设的“野外保育学校”招收5岁以下贫民和工人的儿童。(1919年接受国库补助)

明确提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注意幼儿的手工教育、言语教育、感觉训练、家政活动和自由游戏,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

(二)费舍法案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问题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实行免费入学;决定对13所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三)《哈多报告》1933年

1、保育学校对城市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建议将保育学校作为“国民教育制度中理想的附属机构”。成立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3、幼儿学校的教师应遵循保育学校的原理,通过开展体育、游戏、会话、唱歌、手工、国画等活动使6岁以下的幼儿获得知识。

(四)幼儿教育方法的改革

注重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取代传统幼儿学校中强调写、算的正规教育和死记硬背、惟命是从的压抑性教育方法。

二、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白特勒法案1944年 初等教育由3种学校实行

1、为2-5岁儿童设保育学校

2、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义务教育)

3、有的地方如果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的儿童。 5岁以后为义务教育的阶段。

(二)《普洛登报告》和1972年的《教育白皮书》

1967年普洛登女士经过调查发布于关于“儿童与初级学校”的报告书。

1、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大量增加保育设施的数量,尤其要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尽快设立“教育优先地区”。

2、应在学前教育地区增加更多的教育成份,由教育部门将尚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的日托机构接管过来。

3、凡年满3-5岁幼儿开学 后任何时间都能入学。

4、幼儿教育应以20人为一组划分一个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一个“保育中心”所有保育集体每60人配备1名有资格的教师,每10人至少配备1名修完2年课程 的保育助长来担任每天的保育工作。

5、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充之前,地方教育当局有义务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以资鼓励。

6、管理

1972年教育大臣萨切尔发表了《教育白皮书》提出要“扩大幼儿教育”。 预计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的儿童教育。

1、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队伍

3、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

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78年3岁儿童入托占15%,4岁儿童入托占53%,但尚未达到白皮书规划的50%和90%的指标。

三、当代学前教育概况及新发展

(一)学前教育概况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单独设立的幼儿园(2岁时入园);附设于小学的幼儿班(3岁入园)。此外还有由家长自己组织管理的游戏班以及在日托部门领导下的日托工中心等。 英国的义务教育开始于5岁,因而保育学校和保育班是指对5岁以下的儿童而言的。 5-7岁的儿童则开设学前班,附属于 小学内,属初等义务教育之列。 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

公立幼儿园和幼儿班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管理,经费半数来自于教育部的补助费,其余由来自各种途径,如自愿捐款等。幼儿园不收学费。

私立幼儿园一部分直接受教育部的补助,而大部分靠家长所交费用。

幼儿园课程:没有任何正式的课程。幼儿以自由活动为主。幼儿园主要是训练幼儿的感觉,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能力,以获得自身与环境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全发展。

第二节 现代美国的学前教育

一、20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一)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1、理念依据 霍尔:复演说

杜威:教育目的是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等。

2、兴起与发展

主要领导人安娜 布莱恩和帕蒂 史密斯 希尔。

安娜 布莱恩:公开批评福禄贝尔幼儿园的缺陷,在自己的幼儿园应用新法教学。认为应将儿童看作是主动的、活泼的人,教师应帮助孩子自己想而不是强迫幼儿领会恩物。 帕蒂 史密斯 希尔:设计希尔积木

3、特点

强调研究儿童心理身体发育中的特征

强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协调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和指导 注重学前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 注重幼小衔接 家园合作

过分强调活动,超出了儿童的能力范围

(二)蒙台梭利热

(三)保育学校的传入

1915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夫人以团体名义自发开设第一所保育学校。 1919年第一所公立的保育学校成立。

二战期间政府对保育学校进行了经济援助,数量猛增。

二、20世纪后半期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机会均等运动 1965年秋美国推行了《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是美国政府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

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1年的保育,内容包括:体检、治病、自由游戏我,集体活动,户外锻炼、校外活动,文化活动等。

一般对5岁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短期课程教育,对4岁儿童进行1年的长期课程教育。

计划中的学校是借用小学、教堂、集会场所的房子或运动场的一角来进行的,保育时间一般为3-4小时。到1977年受惠者达100万人以上。

(二)幼儿智力开发运动 “芝麻街”

1、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

2、学前教育研究实验

蒙台梭利、布鲁纳、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颇受亲睐。

三、80-90年代的学前教育 信息社会,美苏不再争霸

1983年《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开始了整体性、综合性的教育改革。

1、学前教育观念的演进

空前重视学前教育,全美50个州全把幼儿教育纳入公立学校系统中。 在功能上强调保教结合

教育目标上强调整体性:社会性、谁知、情感 教育内容上注重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教育对象上面向全体。5岁100%入学。3-4岁逐年增加。

美国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州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附设的幼儿园(班)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这些州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学前一年,在那里,一般学校的学制是从幼儿园算起的。美国的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设有幼儿园(班)。幼儿园(班)顺理成章地由学校领导,其人事、经费、师资、设备等也均由学校统一管理。据了解,美国约有90%以上的5岁幼儿进入了这样的幼儿园。这对加强幼、小衔接,为儿童入小学作准备,是有利的。

从渠道看,办园单位有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军队、医院、宗教慈善团体、企业和私人。从形式看,有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也有计时制或咨询游戏性质的托儿站;还有一些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幼儿艺术学校。一般托幼机构招收孩子的年龄,幼儿园4~5岁,托儿所是2岁左右到5岁。从教育因素与保育因素的比重关系看,幼儿园的教育因素就多些。一般来说,两者兼有的混合性质的园所较多。

全美国没有统一尺度的教育大纲、教材和标准,连评估的方法各地也相差较大。各州制定的幼儿教育的法规也不相同。园所有选择教材、选择参加评估组织的自由。各州教育厅只对任教的幼儿教师的资格规定统一标准,这是幼教管理上的唯一行政规定。

在美国,每个园(所)的办园宗旨、目标、教育内容、形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每个园所都是最充分地利用本园(所)。及周围的有效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办园(所)。它们之间是不可能相互替代或简单合并的,显示了其强烈的集团个性。

2、学前教育的发展实施

加强立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增加学前教育的政府拨款。 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3、学前教育类型的多样化

4、学前师资培训

幼儿园教师要有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优先 作业与思考:

1、二战后英国和美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英、美两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3、搜集关于当代英、美两国学前教育事来发展的资料。

第十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史上的各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掌握杜威、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的教育理论。

教学内容:爱伦凯的幼儿教育理论;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罗素的幼儿教育理论。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杜威、蒙台梭利和德可乐利的教育理论,教学难点是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一节 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杜威生平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一位评论家说他是“实用主义神圣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M.怀特)。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詹姆士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诞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他的家乡在新英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林顿。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

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当地的维蒙特大学就读。大学的时候,杜威修过希腊文、拉丁文、解析几何及微积分,大三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大四时,他才更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能的领域。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1882年,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鼓舞。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和太太的打击很大。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

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遂辞职离去。之后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19年,他曾经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他还去了苏联、土耳其、南非及墨西哥等地。 1952年去逝。

二、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这种生长即不是一个从内部将潜能展开的过程,也不是一个从外部进行塑造的工作,而是仰赖于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因此,要正视儿童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环境。

2、教育即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必须呈现和简化现实的社会生活,其方法是提供过去由家庭负责的那些教育因素,把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如烹调、缝纫、木工等引进学校,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与改造:

经验即动词的经历与体验,也是名词经验,教育就是使儿童在经历与体验中,不断地获得经验,不断地改造已有的经验。

三、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游戏与作业

杜威十分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意义,充分肯定了游戏和作业在教育上的重要地位。他认为,游戏和作业能减少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之间的人为隔阂,能供给种种动机,使儿童注意那些有显著教育作用的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并能使儿童能力合作,了解知识材料的社会背景。 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使游戏和工作的进行能促进儿童道德和智力的成长。

(二)幼儿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杜威关于教材的基本观点是,必须以具有社会用途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媒介。“当儿童的本能活动与社会利益及社会经验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取得的成效就最大。对于年幼儿童来说,这后者即社会利益和社会经验的中心,在于他们的家庭。与他们个人有关联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 在杜威看来,学校中太重视成型的材料,儿童由些获得的不过是技术性知识而已,这些技术的获得与发现和试验的目的毫不相干,而只有通过发现和试验,才能使技术具有意义。

(三)论幼儿教育的方法

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顺序问题,在他看来,儿童本性发展的这种顺序是:“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表达先于意识的印象,肌肉的发育先于感官的发育,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杜威教学方法论的核心是行动,他认为观念是由动作引起的,所谓理性主要就是有顺序的或有效的行动法则,要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必须参照行动的方法来选择教材和安排课程。

第二节

蒙氏教育背后的秘密

一、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 1886 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 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 1886 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 学医。“

父亲强烈反对,断绝经济来源。但不屈不挠。最后惊动了教皇才得以允许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成为第一名女生。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 Jean itard )和塞贡( Edward Seguln )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1898年,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蒙特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蒙特梭利发现,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差,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感官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走路不稳定,不能从事脱衣服之类的活动,没有掌握语言,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她确信,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于是,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1901年,蒙特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丹麦成立,蒙特梭利任会长。此后,10多个国家相继成立了“蒙特梭利学会”。从1929年至1951年蒙特梭利逝世前,“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召开了9次大会,蒙特梭利连任9届大会主席。并到世界各地传播她的思想和儿童教育的方法。

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

一、儿童具有天赋的生长潜能

儿童不是一块泥土,也不是一个无知无能者,只能依靠成人的摆布。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潜在生命力会逐渐分化并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

二、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潜在的生命力如何分化和发展为各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功能? 因为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正是这种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环境中的各种经验,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

(一)什么是吸收性的心智? 儿童具有学习的能力。或者说是儿童从他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中吸收经验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儿童就对每种经验具有很强的吸收力,而且这种吸收是直接的。在儿童吸收经验的过程中,心理就逐渐得到发展。所以,儿童直接从他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中吸收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内部的精神力量。

例如:儿童对声音、节奏和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当环境中充满各种声音时,婴儿能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从中区分出人的嗓音。渐渐地,不需要任何意识努力或成人直接的传授下,儿童就能记住本国语的声音、节奏以及词语、语义和句法。儿童,至少在发展早期,没有有意识记忆,但必须通过经验,无意识地吸收人类语言结构,而且这种吸收是强有力的、直接的。

这种强有力的心理结构发生在出生到6岁之间,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3岁,这时儿童处于无意识吸收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通过感知觉和动作探索环境,同时学习所处文化的语言。儿童会记住这些经验,但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

也就是说,这些经验不能因儿童的使用需求而有意识地提取。蒙台梭利指出,“如果我们把成人心理称作有意识心理,那么必须把儿童(3岁以下)的心理称作无意识心理。但无意识心理并不一定是低级的。无意识心理可能是最富于智慧的”。

3岁以后,儿童的这种强大的吸收力开始变得有意识、有目的。这时儿童变成了一个讲求实际的、感性的探索者。他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对比。此时,儿童将感觉经验分类、提炼,将过去吸收的经验带入意识中。这样,“他逐渐建构自己的心理,直到它拥有记忆、理解力、思维能力。”

(二)吸收力的心智是通过儿童的“工作”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的。

只有儿童和环境充分的接触,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这带来的将是积极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和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有秩序的,而且与儿童的身体大小成比例。此外,物理环境须具有美感,

在视觉上必须和谐。

心理环境:激发平和的心理氛围,启发儿童进行注意力集中的活动;对儿童作出真实、温和的反应,尊重每个儿童及他们的需要;协助儿童形成儿童与活动材料之间的“良好匹配” 。 1、自由的环境

只有自由的环境经验才能使人具有发展的可能。

因为只有提供自由,儿童才能随时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经验。然后,成人可以观察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发展,随时改进环境以适应儿童的需要。因为只有儿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种工作才能够满足儿童内部发展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这项工作上。此时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延长了,由此也发展出了自我规则。 2、有秩序的环境

每天的活动都按日常周期进行,儿童能在自己期望的地方找到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特意设计成对称的,控制行为的地面活动规则是可以预见的。

3、现实和自然的环境

她认为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基于感知觉和真实世界的经验,而不是成人创造的虚幻世界。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手里拿的活动材料必须具有真实性,摸起来让人觉得是真实的东西。避免采用质地较次的材料或反映虚幻事物的材料。必须让年幼儿童生活在现实而非虚幻的世界里。

蒙台梭利环境为儿童提供的工具是真实、可操作的,而且与儿童身体大小相匹配。例如,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常用的扫帚、垃圾铲、玻璃碗杯都和儿童身体大小成比例。蒙台梭利教具经常使用的是结实的硬木、玻璃、优质塑料(在相应的年龄阶段)。教师培训中也提倡教师使用优质、真实的材料。 4、优美和协的环境

蒙台梭利提倡不仅活动材料要具有美感,而且环境本身必须具备完全和谐的气氛。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必须是清洁、富有吸引力、经过精心准备的。对儿童来说,这个环境必须生动,但又不显得凌乱,过分刺激。除了美之外,蒙台梭利还提倡整个环境应当平和、有滋养力。

三、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

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敏感力”。“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已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爱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同时,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使自己对某些东西敏感,对其它东西无动于衷"。

因此,在教育当中蒙台梭利认为要根据研究的九个敏感期的划分,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在适当的敏感期内给与幼儿相应的适当的刺激,才能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幼儿与外界世界的接触和探索,从而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幼儿敏感力的环境。

正是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和教具。

三、蒙台梭利教学与教具

为3~6岁儿童设计的蒙台梭利学习环境分为4个基本领域;实际生活领域(日常生活),感觉领域(专门训练一种或多种感觉的材料),语言领域,数学领域。此外,音乐、艺术、运动和戏剧也包括在蒙台梭利课程中 。

(一)感觉领域:

从出生之日开始,儿童就处于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儿童用感官无意识地接收各种经验,并纳入有吸收力的心灵中 。 满两岁后,儿童借助手头一些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的具体材料检验事物,同时开始具有秩序感,能对经验进行分类 。

蒙台梭利感觉材料能吸引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每套材料训练一种感觉,突出一个具体的概念或感觉。例如,长柱子(突出长度),彩色写字板(突出颜色),触摸式写字板(突出结实光滑的质地),声筒(突出音量),嗅罐(突出特别的气味)。 每套材料都是从简单变得复杂。这些训练还从一种间接、具体的经验逐步发展相对有关概念或特性的更抽象的意识。 作业与思考:

1、杜威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他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2、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他对世界学前教育的贡献是什么?

3、请利用网络搜集蒙氏教育课程的视频,并观看,讨论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特色。

第十七章: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了解光谱方案的主要特点和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光谱方案;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教学难点是光谱方案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光谱方案

一、理论基础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所有的个体拥有不同程度的,至少是7个领域的且相互独立的智力:

语言、音乐、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身体动觉智力、内省智力和交往智力。加德纳最近还加了第八种智力,自然智力,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 主张提供多种环境和活动材料以发展孩子的多种潜力。

(二)费尔德曼:非普遍性理论 提出在人类或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活动和领域。它们既不是每个社会个体都必须或可能达到的,也不独立于一定的环境教育影响 。

二、内容和特点

(1)让儿童见识或接触广泛的学习领

(2)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发现儿童的强项; (3)发展儿童的强项;

(4)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学业表现中去。

一般每一个光谱教室会开设8个学习中心,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和建构、艺术、社会理解力、音乐和运动等。

光谱课程认为要用一定的材料使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但儿童的能力不会自动得到提高,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它同时认识到了教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重要性,体现了世界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评估的多样性、过程性还评估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工作风格,如儿童的自信心水平、坚持性水平以及对细节的关注程度。

第二节 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当代西方的幼儿教育研究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同时又寻求来自应用研究的支持。应用研究渴求基础研究的指导,同时又不断为基础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例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指导的“光谱方案”和“瑞吉欧教育方案”。

二、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评价研究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走向了同时进行和相互交织,由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开始,西方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和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三、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研究相结合

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西方幼儿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19篇:学前心理学教案

绪 论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心理学—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认为是社会学科。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2.什么是心理现象?

1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

(1)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喜悦、愤怒、哀伤、恐惧等 (3)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 个性心理包括:

(1)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

(2)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3)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2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研究每个心理现象的各自特点和规律。

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练习:

一、思考以下该段中都出现了哪些心理现象?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 1

了,必须忍耐一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

2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的实质: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2.了解脑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组成; 3.理解并举例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1.心理的实质;

2.了解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4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

一、什么是人的心理?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观点1:心理是非物质的、至高无上的灵魂活动,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源。

观点2:身心平行论(冯特)

观点3:人脑产生心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脏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3

1、从汉字中窥见:思、念、想等,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等心理活动和思考均看到与心脏有关;

2、孟轲: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亚里士多德: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1、盖伦(130-200),希腊著名医生。他已推测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性能,把大脑视作精神的所在地。

科学心理学的观点:

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产物,神经系统和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 脑的结构和机能

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2.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表面覆盖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脑细胞和皮层下的神经纤维有着复杂的联系,相互传递信息,构成了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小结: 左半球:

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右半球:

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 正常情况下,两半球既分工又联合活动,完成复杂的活动。大脑两半球分别对身体对侧的感觉和运动负责。大脑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半边,大脑的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侧;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体觉区上

4

部支配身体的下部,下部支配上部;大脑半球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皮层以下的部位是低级神经中枢,二者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向全身发出: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植物性神(主要分布于内脏的平滑肌和腺体) 这些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

5

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一)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将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的重要性

思考:天生的盲人可能成为未来的画家吗?

天生的聋哑人可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吗?

1、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由于遗传而导致的智力低下的疾病:无脑畸形儿;三色体病——先天愚;苯丙酮尿症;遗传的重要性

1、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为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奠定最初基础。如: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水平相差很大;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儿童脑的发展成熟: 出生:400克 9个月:800克

6

一岁:900克 三岁:1000克 七岁:1300克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结果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T:第48周 每天十分钟 连续6周 C:第53周 每天十分钟 连续2周

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思考:过早地学习和训练好不好?

二、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7

所谓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哪些?

(一)家庭环境

1.家庭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2.家庭经济条件; 3.家庭结构; 4.家长文化水平; 5.父母教养态度与方式

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离婚、分居或一方死亡、出走等原因造成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

英国心理学家调查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家庭后发现,在品德不良的学生中,有58%来自于残缺家庭。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犯罪少年中有1/2至2/3是来自于残缺家庭。我国曾有学者对中国大陆28个省、市、自治区小学一至五年级的729名离异家庭的儿童和825名完全家庭的儿童进行过情绪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自卑、孤僻、冷漠、畏缩、敌对等消极情绪。

讨论: 你能举例说明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吗? 阅读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

8

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幼儿园及社会托幼机构

(三)社会环境、电视等各种传媒 讨论:你同意下面的论述吗?为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华生:如果给我一打(12个)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三、主观因素——儿童自身心理

主观因素: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行为习惯等。 案例讨论:

19世纪德国教师卡尔﹒威特的儿子很小就被认为是“痴呆儿”。他却充满信心地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的教育,结果小威特8岁能流利地讲六国语言,13岁获得博士学位。前苏联建国初期,教育家马卡连柯将流浪儿、小偷等游手好闲的青少年组成成“儿童工学团”进行系统教育,结果这些儿童成长起来后,很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9

试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角度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测试:第一章练习题

10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 2.了解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3.理解注意的品质

4.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重点: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

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难点: 理解注意的品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6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11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

12

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3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d刺激物的对比性

刺激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或对比特别鲜明,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例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人本身的状态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而人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无心注意周围的一切。 c有机体状态

当个体处于极度疲乏和困倦时,常常无法注意周围的事物。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举例说明晚自习做作业,旁边同学在聊天,不自觉地听别人聊天(无意注意)而当意识到做作业必须专心,才会有高效率。断然不去听别人的谈话,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随意注意有两个特征:一是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它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活动目的与任务

14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2)间接兴趣的培养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有助于保持随意注意。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 (3)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一个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毅顽强个性特征的人易于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长时间保持随意注意。反之保持随意注意则比较困难。 (4)合理地组织活动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有助于保持有意注意。尽可能把智力活动与与实际操作、技能练习联系起来,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思考:为什么对幼儿来说组织活动时需要两种注意结合起来使用?

(二)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还是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两类 1.外部注意

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即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幼儿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2.内部注意

15

注意的对象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注意指向自己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良好的内部注意使人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对自我意思的发展有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

新生儿刚才是接触外部环境就出现了无条件定向反射,这是无意注意发生的标志,婴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幼儿前期的有意注意主要是由成人提出的要求所引起。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注意也容易被其他新异的刺激所转移。 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且比较稳定,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较长时间保持注意

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对于有兴趣的活动比中班幼儿更长时间保持注意,对于干扰其注意的活动会表示出不满,并设法排除。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额叶的控制,额叶的发展比脑部其它部位迟缓,幼儿的注意在成人的要求和教育下开始逐步发展。 小班幼儿逐渐能依照成人要求,指向并集中应该注意的对象,但注意的稳定性很低。注意集中的时间大约是:3-5分钟

16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继续得到发展,注意集中的时间延至10分钟左右 大班幼儿有意注意迅速发展,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而且大班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给予注意,比如: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

三、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指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例如,让被试注视速示器,主试在不到 1/l 0秒的时间内呈现印有一些数字、图形或字母的卡片,结果表明,成人一般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关联的外文字母,幼儿最多能把握2-3个对象。

(二)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握对象时间的长短。从注意集中的时间看,小班幼儿3-5分钟;中班幼儿1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10-15分钟。对象上看,具体生动的对象集中时间长,枯燥乏味的对象集中的时间短。

(三)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专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小班幼儿不善于实现注意的转移,大班孩子能根据要求实现注意的转移。

(四)注意的分配

17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整个幼儿期还不善于完成注意的分配,但到大班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例如大班体操时,既能注意自己的动作,又能注意体操队形的整齐。

四、注意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注意的三种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案例分析一】

教师组织小班幼儿的诗歌活动“芭蕉扇”,既没有直观的教具,也没有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幼儿朗诵诗歌,许多孩子很快坐不住了,有的在与身边的幼儿打闹,有的表现出反感的情绪?这是为什么?你认为保持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案例分析二】 分析以下的案例,你认为影响幼儿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一些?爸爸妈妈带着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赛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结果每次都是爸爸赢。爸爸想教小明一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教不会,知道为什么吗? 课后练习:

一、你觉得以下的各种心理表现分别属于哪一种注意品质?为什么?

1、看书时,有的同学能“一目十行”。

2、班主任老师用眼一扫,便知道哪些幼儿在,哪些幼儿不在。

3、大部分的学生能一边看乐谱,一边弹钢琴。

18

4、学习过程中,大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记笔记。

二、请判断下列活动中注意转移的难易:

1、刚玩过“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马上坐下来学计算。2、幼儿在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妈妈喊他过来吃饭。

3、幼儿在听老师讲完故事后,用画笔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在纸上。

第三节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对策

(一)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转移

5、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二)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其正常活动。如成人的衣着打扮过于新奇,很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为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布置完教室后,我们首先让幼儿熟悉环境,让幼儿感觉很新鲜,过渡很自然。平时抓好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室内教玩具分门别类,井井有条,教师若作了新发型或换新衣服,可提前与幼儿交流,再开始上课,以免引起无关刺激的干扰

19

2、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保证幼儿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预防长时间单一的活动引起疲劳。

4、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地选择教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既有趣味又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幼儿认识轮船的外形结构及功用后,可以安排幼儿认识轮船的种类极其发展,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问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学习“7的组成”时,利用电脑画面,请幼儿根据画面上小猫的几种不同找有几只小猫,找对了小猫会“喵”的鼓励小朋友“真棒”,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注意都随着老师走,不知不觉完成了“7的组成”的学习,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5、适当控制儿童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6、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三)审慎处理幼儿的多动现象

多动症和好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多动是患儿比较明显的外部表现,但根据国际精神类症状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必须要具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明显特征,本质上是注意力缺陷,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难以集中思想从事需要比较

20

长的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即使做游戏、看动画片也不例外。周围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并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坐立不安,在教室里也难以保持一刻安静,脾气暴躁、容易兴奋冲动,情绪变化快,做事不顾后果。好动的孩子则不同,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全神贯注,而不希望别人干涉,做事有一定目的和计划,最明显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讨论:

观看视频《母婴卫士:学会判断儿童多动症》,讨论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多动和多动症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题:

1、什么是注意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测试:第二章练习题

21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二者的联系 2.了解感知觉的种类

3.理解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4.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5.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2.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6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

2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整体(事物全貌)的反映 联系: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称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

二、感觉与知觉的功用

(一)感觉是认识的开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二)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知道身体内部的状况与变化,而且还能够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克斯顿(B e x to n)等人于l 9 5 4年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是让被试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就将被试的感觉基本剥夺了。

三、感觉与知觉的种类

23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感觉与知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定义: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反之,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尽相同。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制约的,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者提高,或者降低

例如:餐馆里看见端上来的食物颜色很好,你会觉得这道菜特别好吃

微软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噪音能降低色觉得差别感受性 (2)感觉适应

24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3)感觉的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同时对比

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例如“月明星稀”

相继对比

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例如:吃塘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与训练

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一方面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辨认40多种黑色。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 25

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不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会把之知觉为一个正方体,这是因为人们在知觉对象时,把过去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大脑对来自各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观上的整合与补充,把客观事物知觉为整体。尽管图形中没有一个立方体,人们却会主观地把它知觉为一个立方体。

26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即物体各部分的关系,对物体各部分关系的反映则是知觉整体性的基础。一首歌不同的人唱人能知觉为同一首歌;而四条直线不同的组合则构成不同的图形。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哲学家看到的是万物复苏,想的是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的运动中保持着和谐;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潺潺流水;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的是什么树,河边长的是什么草,墙上开的是什么花。

为什么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人的知识经验的不同)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主要表现在大小、亮度、形状和颜色等方面。

27

大小知觉恒常性

a.观察者不受投射在视网膜上的物体映象大小的影响 b.观察者不受物体与视网膜视象距离的影响 明度与颜色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人适应环境极其重要的能力,人类长期生活时间活动的结果。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觉与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1、视觉敏锐度

(1)概念解释:指幼儿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视力)

(2)特点:整个幼儿阶段,视觉敏锐度不断提高,5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发的转折期

(3)教育要求:教具,图片要大些;座椅高矮合适,采光充足

2、颜色视觉

(1)概念解释: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辨色能力) (2)特点: (3)教育要求:

(二)听觉

(三)触觉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28

(一)空间知觉

(二)时间知觉

同样按照:①概念解释、②特点、③教育要求三个方面对听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进行整理归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一)概念: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观察力是指分辨事物细节的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组成部分。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幼儿初期:不善于自觉、有目的的观察,不能接受观察的任务 幼儿中晚期:目的性增强,能根据要求进行观察

2、观察的持续性

幼儿初期:持续性短、3-4岁:6分8秒 幼儿中晚期:5岁:7分6秒,6岁:12分3秒

3、观察的细致性

幼儿初期:只能看到事物粗略轮廓、面积大和突出特征

幼儿中晚期:能从属性进行观察,比如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

4、观察的概括性

幼儿初期: 观察得到的孤立、零散现象

幼儿中晚期: 可以得到对事物各个部分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印象

29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激发观察的兴趣

3、交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4、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思考题:

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测试:第三章练习题

30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忆的概念、了解记忆种类 2.掌握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 3.了解记忆的品质 4.掌握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5.掌握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6.掌握幼儿记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教学重点:

1.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 2.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6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31

记忆包括“记”和“忆”的过程,它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认知心理学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来解释记忆,认为记忆是一个人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编码相当于识记,信息储存相当于保持,对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再认或回忆。记忆的三个环节可以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类比。

记忆作为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对保证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记忆与心理的关系

(三)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居重要地位

二、记忆的类型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环节。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32

(二)保持——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二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

1、遗忘及其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2、遗忘的种类

(1)暂时性遗忘——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恢复

(2)永久性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就已消失。

(三)回忆——回忆是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这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

1、再认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人们往往以为不能重现识记过的事物就是遗忘,其实,能识别再度出现的事物,也是回忆。

2、再现

33

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记,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记学过的内容。

四、记忆的品质

(一)记忆的敏捷性

(二)记忆的持久性

(三)记忆的正确性

(四)记忆的准备性

五、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表象

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容易记容易忘 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3.以形象记忆为主 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5.记忆不精确

34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有意性差,影响记忆的效果 2.不会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 3.偶发记忆

4.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

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1、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的效果

2、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3、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4、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思考:

1.什么是记忆,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2、什么是遗忘,请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析遗忘的规律 测试:第四章练习题

35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概念、种类 2.掌握幼儿期想象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 幼儿期想象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想象的种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4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是幼儿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二)想象的构成方式

1、黏合:

2、夸张与强调

3、拟人化

36

4、典型化

(三)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1、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想象的内容与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3、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 分析教材上马克思的话,分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四)想象发生的条件及表现

(五)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游戏离不开想象

4、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37

2、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晶。

有意想象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按其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三)幻想、理想和空想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1、幼儿初期,儿童的想象常无预定的、明确的目的,是在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主题易变。例如,小班幼儿画画时,并不知道要画什么,只满足于在纸上乱画;搭积木时,只对结构动作感兴趣,重复搭好推倒的动作,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4~5岁幼儿的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想象出现了主题,但不能持久,常以当前感知对象为转移。例如,在画画时常边画边根据已画出的线条、图形而改变原定想象的内容。

38

3、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成人的教育引导下,幼儿晚期,儿童不仅能根据成人的要求展开想象,而且在一些活动中能自己确定主题,围绕主题想象,并能排除无关事件的干扰,将主题进行到底。大班幼儿不仅对想象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而且开始对想象的结果感兴趣,并进行简单的评价。例如,画画时会边画边自言自语:“画得不像,小兔子的耳朵画得太短了,应该再长一些。”

幼儿的想象有明显的主观情绪性,对感兴趣的主题常百听不厌,百玩不厌;对不感兴趣的主题,即使成人提出要求,幼儿也常予以拒绝。

(二)再造想象占主是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幼儿初期,儿童的想象常依靠成人的言语描述或外界情境的变化,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知识经验不断增加,兴趣范围逐渐扩大。

2、幼儿中晚期,想象的内容日益丰富,而已在再造想象中出现了一些创造想象的因素。能根据一些有结构的、开放的材料,编造较复杂的故事;游戏的情节更加复杂,能事先确定游戏规则,分配游戏角色;在绘画、纸工等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与范例不同的成分。

3、幼儿晚期,结构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角色游戏都已发展到了顶峰。研究发现,5岁幼儿已开始形成幻想的倾向,喜欢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和使成人感到幼稚可笑的想法。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幼儿受生活经验和空间知觉发展水平的限制,想象常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这是幼儿想象的突出特点。幼儿常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和经

39

验来体会和想象现实,使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和缩小性,夸大印象中特别深刻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缩小其余部分。

(举例:儿童画“寻找失落的铅笔”,用主观的空间关系代管客观的空间关系,把正面和侧面重叠在一起,大小比例失调,过分夸大了找到的铅笔和手。)

幼儿还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看到同伴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会说:“我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被成人误认为故意说谎。

幼儿晚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开始能区分想象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并向成人提出“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之类的问题。由于许多想象中才能获得满足的东西已变成现实,幼儿在游戏中开始追求逼真,智力游戏和竞赛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象征性游戏。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作业:

1、想象在幼儿心理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40

2、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

41

第20篇: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二)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我们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时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直接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步也不能离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

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总是不能离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根据。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

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辩证唯物论、普通心理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提高同一切迷信思想和唯心主义偏见作斗争的能力。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前儿童心理学还为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提供理论依据。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儿童心理学(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 ·Preyer)的《儿童 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不仅早期教育,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如婴幼儿卫生保健、儿童文学艺术创作、儿童玩具和服装的设计等,都需要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帮助。学前儿童心理学只有为社会实践服务才有生命力。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必须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学前教育如果离开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就只能成为经验之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必须认真学好学前儿童心理学。

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可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普通心理学指出的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下列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第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的趋势。

三、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贯彻教育性原则。这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如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研究。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因此,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课题属于此类。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都可以是整体研究或分析研究。纵向研究可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貌,也可以研究某一个方面心理的发展。横断研究也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专题的。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差异研究。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关系的性质.

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验证假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查明心理发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反作用。

以上几种类型都需要依靠推论统计来进行。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课题,还可以采用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法。

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

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二)观察对象和范围的确定

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以下各种抽样方式。

1.开放式抽样

2.封闭式抽样

3.时间抽样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3.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进行。

二、实验法

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的不足之处,在于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是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

因此,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考虑到下列几点:

1.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 2.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准备时间,使幼儿被试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4.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5.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

(二)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有计划加以控制的。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 自然实验法的缺点是: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教育心理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法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把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教育改革服务。

用实验法,特别是教育心理实验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常用实验组和控制组(或称对照组)相对比。通过两组比较,测查这种特殊措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假设的自变量的作用。因为事实上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复杂的,并不像理论上设想的那样,只有一个自变量在起作用。

另外,在儿童心理实验中,客观上不能回避主试和被试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测验的愿望是以同样的刺激看反应的不同。运用测验量表就是为了确定测验时所提供刺激的严格的一致性。编制测验量表需要经过“标准比”过程,制定固定的测验题目、测验程度、用具和计分方法,从大量数据中取得年龄常模。对儿童进行测验时,以被测儿童得分和常模相比,得出表示其发展水平的分数。

国际上已有一些较好的婴幼儿发展测验量表,如格赛尔成熟量表(1938),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韦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等等。我国早在1924年已有陆志韦修订的《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82年吴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订,该修订本名为《中国比内测验》。近年来,各地还有一些对其它量表的修订。

测验也可以是有关个性方面的,称为“人格测验”。

对学前儿童的测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3.切不可仅以任何一次测验的结果作为判断某个儿童发展水平的依据。

测验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同时测验法也有严重缺点,应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四、间接观察法

所谓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并不是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是通过其它途径来了解。其中包括调查访问法,问卷法等等。

(一)调查访问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调查法可以采取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调查的方式。

当面调查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调查会。

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准备,拟定调查提纲。调查访问人员还应善于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

当面调查访问与调查访问法均有缺点。

(二)问卷法

问卷法可以说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问卷法也可以直接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幼儿不识字,对幼儿的问卷采取口头问答方式。问卷的内容更多是属于个性方面的,用同样的问题要求被问人回答,报告其在某种情况下的感受或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式化的谈话。

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题目的信度、效度要经过考验。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桥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通过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儿童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幼儿作品分析法,如“绘人测验”。

综上所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各种方法时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由于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研究时也可以综合运用,一项研究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使所得结果互相补充和印证。 第三章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们把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1—3岁,3—6岁。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小阶段。

第一节 人生的第一年(婴儿期)

人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

一、初生到满月

从初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

(一)适应新生活

小生命从胎内到出生于人世,是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质变。这种质变是由生理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引起的。

胎儿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安全和舒适的。出生以后,环境骤然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生儿必须独立地进行维持生命的活动。总之,从胎内生活到胎外生活的巨大变化,要求新生儿付出很大努力,他要适应新生活,为维持生命而斗争。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各种各样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有十多种。例如, 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

(三)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1.条件反射对儿童最初生活的意义

条件反射的出现,对新生儿的生活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无条件反射是一种本能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生物性活动,不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

2.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1)大脑皮质处于成熟健全而正常的状态。(2)具备基础反射。(3)条件刺激物适当的强度和出现的时间。(4)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

3.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儿童最早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或者说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决定于开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

4.心理的发生。儿童出生后第1个月,心理已经发生。

(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也开始和别人交往。

1.认识世界的开始。儿童最初对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感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上。

2.人际交往的开端。儿童作为人的后代,生活在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

从满月到半岁,称为婴儿早期。

(一)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二)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四)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

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

(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2.坐、爬、站、走的发展。

(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

2.双手配合。

3.摆弄物体。

4.重复连锁动作。

(三)语言开始萌芽

(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第二节

1—3岁(先学前期)

1—3岁称为先学前期。

一、学会直立行走

满周岁时,孩子开始迈步,但还走不稳。

二、使用工具

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三、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

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 岁左右形成的。

四、出现独立性

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第三节

3—6岁(幼儿期)

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故称为学前期或幼儿期。

一、3—4岁

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二)认识依靠行动

(三)情绪作用大

(四)爱模仿

二、4—5岁

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一)活泼好动

(二)思维具体形象

(三)开始接受任务

(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一6岁

5—6岁是学前晚期,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一)好问、好学

(二)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四)个性初具雏形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视觉是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觉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颜色视觉的出现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即已出现。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实际上,颜色视觉与有关颜色概念的掌握已不可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三)听觉发生的指标

近年来人们不但通过儿童的大动作反应来判断其听觉表现,还通过他的机体内部变化,如心律、呼吸等的变化,以及眨眼、面部肌肉活动等来判断。有的人如爱玛斯(Eimas1971)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来判断。

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

最早发现感觉协调现象的是魏泰默(Wertheimer,1961)。许多人认为,感知协调现象是后天获得的。事实证明,儿童从很小开始,已出现视听协调现象。

一些实验说明,听觉影响视觉的活动。

三、幼儿听觉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重要作用,触觉在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形成,特别依恋关系的形成,也起重要作用。学前儿童更多依赖于身体的接触来建立依恋关系。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一、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二、口腔的触觉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

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

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

三、手的触觉探索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学前期是手的触觉探索活动产生的时期,其产生和发展经过若干阶段。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儿童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抓握反射即是手的触觉表现。

(二)视触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在眼手探索活动之协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开始。其出观大约在生后5个月左右。

四、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五、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六、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六节

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

鲍厄(1966)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范兹(Fantz,R.L.1963)的实验说明,婴儿已能区别两种水同形状。苏联文格尔的研究说明, 4个月以内的婴儿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鲍厄(1966)研究说明在有一定背景的条件下,婴儿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杨期正等的实验(1979),说明,幼儿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比知觉的概括发展晚。

三、幼儿对物体属性感知标准的掌握

根据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规律性趋势,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属性的知觉发展到了系统化阶段。

幼儿在前几年所积累的感知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学会按社会通用的感知标准去反映物体的属性。

第七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小的盲童已学会依靠声音对物体定位。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向定位。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

(二)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婴儿很早就有深度知觉。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发射。这也可以说是人小最早的时间知觉的表现。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换句话说,对事件的记忆是时间知觉和时间表象的主要信息来源。

第八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发展意味着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进入一个较完善的阶段。知觉发展的这种重大质变,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知觉的最重要变化,是知觉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有相对稳定的目的方向的过程,也就是开始形成有意的、自觉意识到的观察。

一、观察的目的性

幼儿期,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二、观察的持续性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

三、观察的概括性

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在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

丁祖荫的研究(1964)也说明,儿童对图画的认识逐渐概括化。他提出,对图画认识的发展可分4个阶段。 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3.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该研究指出,幼儿对图画的观察主要处于“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

四、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的形成,是幼儿期知觉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

幼儿的观察最初是依赖外部动作进行的,以后逐渐内化为以视觉为主的知觉活动。根据苏联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幼儿期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知觉方法。1.知觉认同。2.归入标准。3.塑造模型。 第五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

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二、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首先,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

其次,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三、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对一些并没有集中注意的对象,也能够进行感觉分析。特别是对于熟悉的刺激物,或同注意指向的刺激物有关联的东西,都能产生感觉分析。

四、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注意能加强行动的力量,行动的坚持性和注意是不可分的。

五、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儿童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好,能力提高也快。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出现注意现象。随着儿童的成长,注意不断发展。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二)注意选择性的发生发展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儿童的注意最初只有无意注意。

随着语言和认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在幼儿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的注意发生更大变化,同时,使儿童心理能动性大大增强。

第三节

新生儿的注意

一、新生儿定向反射的表现

注意,从它的发生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

几种常用的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

觉醒状态、习惯化、心率变化、瞳孔扩大、吸吮抑制

研究婴儿的注意,一般依靠多种指标。比如,除了记录心率增速成减速以外,还要记录其面部衷情,动作和发声的增加或减少等等。

二、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

新生儿已经对刺激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反应。

新生儿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偏爱。

1.对简单鲜明图案的偏好。

2.对人脸的偏好。

第四节 1岁前儿童的注意

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一、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倾向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力面,也称为视觉偏好。

(一)婴儿注意选择性的特点

(二)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变化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也有变化发展的过程。

沙拉帕切克(1975)的研究指出,头3个月婴儿对简单几何形体的注意,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第一,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

第二,从注意形体外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三)关于婴儿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对婴儿注意选择性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理论。

二、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3个月以后的婴儿,生理成熟对他的注意的制约作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经验开始对婴儿的注意起作用。6个月以后,婴儿的知识逐渐增加,他们对熟悉的事物更加注意。这在社会性方面更为突出。

三、出现动作协调的注意

我们知道,婴儿6个月左右,出现手眼协调动作。这时,婴儿能够既注视物体,同时又用手去摆弄物体,并使二者协调起来了。说明来自两个非常重要通道的注意协调起来了。

第五节 1—3岁儿童的注意

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和儿童认知的发展密切联系,特别是和表象与语言的开始发展密切联系。

一、“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与注意的发展

儿童注意的发展,和皮亚杰所提出的。“客体的永久性”的认识分不开。

二、表象的发生与注意的发展

1.5—2岁,儿童的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注意和表象密切联系起来。

三、语言的发生与注意的发展

3岁左右,语言真正形成。语词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

语言的发生发展使儿童注意的事物又增加了一个重要而广阔的领域。

第六节

3—6岁儿童的注意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幼儿的无意注意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岁前儿童相比,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6岁儿童,随着知识经验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能够发现许多新奇事物和事物的新颖性,即与原有经验不符合之处。在整个幼儿期,新颖性对引起注意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的有意注意

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以下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从复杂的空间知觉看,经验在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话忘了前面的,就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形成和初步发展,这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的指标有关。对前语言时期儿童(即还不会说话的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以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表明了记忆保持时间的不同。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从记忆提取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再认和再现(回忆)。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从个体发生看,回忆是在2岁左右逐渐出现的。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三)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小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J.A.Miller,1956)。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而越来越扩大。

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新旧知识相联系,可使储存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

(四)记忆内容变化

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儿童记忆内容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客观趋势。

运动记忆或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它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结或情感的记忆。情绪记忆出现也较早。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三、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

2.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且选样记忆方法。

3.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

元记忆的发展表明了记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和记忆策略的形成有密切联系。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

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执: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

第三节

3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1岁前儿童的记忆

(一)新生儿的记忆

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1—2岁儿童的记忆

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1岁半至2岁左右,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1—2岁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

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而出现重要变化。

延迟模仿也是记忆的一种明显表现。

第四节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一)幼儿无意识记的发展

1.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3岁前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2.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3.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下列因素:

(1)客观事物的性质。(2)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3)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4)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5)活动动机。

(二)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区别在于对记忆材料理解程度和组织程度的不同。幼儿期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的时期。

(一)幼儿的机械记忆

幼儿相对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二)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原因为: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理解而进行的。

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三)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一)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生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在2岁以后,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

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渐积累不少语言材料。成人往往用语言向幼儿传授知识经验,向他们提出各种要求。但是,从记忆效果看,形象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优势。

(二)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两种记忆效果差距之所以逐渐缩小,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

幼儿起初不能自动把记忆形象和语词联系起来,不会用语词去帮助形象记忆。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己会用语词帮助形象记忆。 第七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也就是在1岁半至2岁左右。

1岁半至2岁儿童出现的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二、儿童想象的萌芽

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表现为下列特点:

(一)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表现。

(二)简单的相似联想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三)没有情节的组合

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第二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儿童在2岁以后,他的想象就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的心理成分首先是想象活动。 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幼儿听音乐,也依靠积极的想象活动。幼儿的绘画,搭积木,各种造型活动等等,也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二、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第三节 幼儿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的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是从看到别人所画的或听到别人所说的而产生。如果要求幼儿在活动开始前想象活动进行的目标,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不能完成任务。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三)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幼儿绘画常常有这种情况。

(四)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游戏的特点乃是不要求创造任何成果,只满足于游戏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幼儿想象活动的特点。

(五)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想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二、有意想象的荫芽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但是,总的来说,6岁前儿童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

第四节

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在幼儿期占主要地位。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一、幼儿再造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再造想象的待点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独立的创造。最初的想象都属于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

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是: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幼儿期的想象,大量是再造想象。

(三)幼儿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密切相关的。再造想象的发展,使幼儿积累了大量的想象形象,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一些创造想象的因素。幼儿的再造想象可以转换为创造想象。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

(一)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

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独立性。2.新颖性。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

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创造想象有如下特点。

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说来还不是创造。

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可以说,既是模仿,但又不是完全的模仿。

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三)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水平

幼儿创造想象发展有六种水平。

第五节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一、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

(一)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

(二)混淆假想与真实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二、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一)认知水平的限制

(二)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三)幼儿想象在认知中地位的制约

(四)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的想象

(一)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

(二)想象过程进行缓慢

(三)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四)想象内容简单贫乏

(五)想象依靠感知动作

(六)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二、3—4岁的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一)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二)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三、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

(一)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二)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四、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二)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它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

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儿童思维的概念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接照人类典型的思维的概念,个体思维发生的时间要在

6、7岁以后,即学龄期。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三、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语词的概括。

第三节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一)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三)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的。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形家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柳布林斯卡娅(1959)的研究指出了不同年龄幼儿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动作和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作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二)语言伴随动作进行

(三)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依靠具体动作,是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对自己的行动结果不断作出分析和评价。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由于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进行,思维的内容仅限于感官所能及的具体事物。因此内容是表面的、片面的。这种思维所反映的往往是事物的非本质特性。随着思维的内化,思维在头脑内部进行,其内容逐渐间接化、深刻化,逐渐能够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关系和联系,范围日益扩大。由于思维的概括化内容逐渐形成系统,所以越来越灵活,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

皮亚杰(1896—1980)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义语。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或把运算阶段分为独立的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运算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7岁以后,儿童思维进入运算阶段。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操作)。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

(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

(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幼儿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但是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第六节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分析和综合有不同的水平。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是感知水平的分析综合。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分类的类型

(二)学前儿童分类活动的发展阶段

儿童解决类包含问题经历了3个认知发展阶段:

1.子类跟子类比(或部分与部分比)。2.直观上能将类跟子类相比较。 3.能在抽象水平上将类和子类相比较。

四、学前儿童概括发展的特点

幼儿概括发展的特点,除了表现在分类活动中,还表现在其它活动中。实验结果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第七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股特点

(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儿童掌握概念也可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

(二)学前儿童概念的一般特点

1.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的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2.外延不适当,往往是失之过宽或过窄。

二、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一)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二)以具体特征为主

三、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 (二)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掌握空间概念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左右概念的特点

(二)幼儿掌握长度、面积、体积概念的待点

五、学前儿童掌握时间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序的认知

(三)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

(四)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五)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

(六)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六、学前儿童掌握科学概念的特点

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可不经过专门教学而在日常和别人交往中或个人积累经验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要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

学前儿童主要依靠亲身经历来领会概念的内涵,他们通过和成人或其他儿童交往,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就掌握了有关的概念。

第八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一)判断形式的间接化

(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三)判断根据客观化

(四)判断论据明确化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最初的转导推理

(二)幼儿的演绎推理

(三)幼儿的类比推理

(四)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九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想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三、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四、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 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发展阶段

一、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儿童学习语言是从理解词开始的。大约在6个月以后,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1—1岁半儿童能理解的词的数量猛增。但是,儿童一般在1岁左右才能说出少数几个词,而在1岁半以后,才“开口说话”。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

(二)言语发生阶段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第二节 儿童对语音的掌握

一、语音形成的阶段

(一)出现嗓音

(二)出现啊咕声

(三)出现喃喃语声

(四)开始发出语音

二、语音模仿的发展

三、语音发展的顺序

(一)各民族儿童语音的发展有共同的普遍规律

(二)语音发展的扩展和收缩趋势

(三)儿童掌握元、辅音的顺序

四、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

1.幼儿期(3—6岁)是能够掌握全部语音的年龄,发音不准的幼儿人数的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数发生在辅音,而且集中在zh,ch,sh,z,c,s,l,此外,还有f,n,g,er,r,ang等,但所占比例较小。

3.同一被试,在发出单个的音和说出用同样的音组成的音节中,错误有所不同。

4.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幼儿之所以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除了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外,还有其它原因。语言环境是影响幼儿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方言对4岁以上幼儿发音的影响更为突出。

五、对语言意识的发生

(一)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

(三)自觉掌握发音活动的水平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汇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词汇量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

学前儿童的词汇量,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l岁左右,孩子才开始说出词,最初说出的词数量极少。到入学时,孩子已能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也就是说他的词汇已足以保证他用口语和别人交往。

二、词类的扩大

(一)学前儿童掌握各类词的顺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和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二)词类的运用

幼儿词汇中各类词使用频率有以下特点。

1.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2.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

3.幼儿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

三、词义的深化

同一个词,儿童对其含义的理解水平是不同的。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它理解不确切,以后逐渐确切和加深。

四、不同词类词义的发展

(一)形容词的掌握

(二)空间方位词的掌握

(三)指示代词的掌握

(四)人称代词的掌握

(五)量词的掌握

第四节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

一、句型的发展

(一)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1.不完整句。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

(1)单词句。 (2)电报句。

2.幼儿的完整句

(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1.简单句,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

2.复合句。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三)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四)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二、语句结构的变化

(一)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二)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三)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三、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的趋势。也就是说,句子的含词量逐渐增加。

四、语法意识的出现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往,模仿成人说话而进行的。幼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

第五节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对话语言的发展和独自语言的发生

口语可分为对话式和独白式。对话是在两个人之间交互进行谈话,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

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幼儿期对话语言有进一步发展。

3—4岁幼儿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在集体(如全班)面前讲话往往不大胆,不自然。4—5岁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5—6岁不但能够系统地叙述,而且能大胆而自然地、生动和有感情地进行描述。

二、情境语言的发展和连贯语言的发生

对话语言常常带有情境性。

连贯语言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够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境。

三、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幼儿在独立讲述中,逻辑性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讲述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

四、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一)语气的掌握

(二)口吃的心理因素

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更多则是由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幼儿的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

第六节 学前儿童语言功能的发展

一、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

儿童的语言为交际而产生,在交际过程中发展。

二、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

(一)语言对认识过程的概括作用

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二)语言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语言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即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它的概括功能,即自觉的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

三、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

(一)内部语言的特点

1.发音隐蔽。 2.语句简略,不完整。

内部语言更重要的是它在功能上的特点。

1.内部语言是对自己的语言。

2.内部语言更突出表现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

(二)内部语言的发生

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发生的。

(三)自言自语

说出声音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右。

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1.“游戏语言”。 2.“问题语言”。

自言自语在功能上也带有过渡的性质。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五、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发生和变化

一、原始情绪反应

(一)本能的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二)原始情绪的种类

1.怕。2.怒。

3、爱。

二、情绪的分化

(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Bridges,K.M.,1932)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她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

(二)林传鼎的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观察了500多个出生后1—10天的婴儿所反应的54种动作的情况(1963)。提出自己的理论。

(三)伊扎德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美国情绪研究中颇有影响。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情绪也逐渐增长和分化。

总之,可以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三)表情的社会化

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所谓情感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是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所谓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加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三)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第四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哭

二、笑

(一)自发性的笑

(二)诱发性的笑

三、恐惧

(一)本能的恐惧

(二)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三)怕生

(四)预测性恐惧

四、依恋

安斯沃思提出1—1.5岁儿童依恋行为发展的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无顾虑的依恋。

第二种,回避的依恋。

第三种,反抗性的依恋。

第五节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

二、美感

三、理智感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有关社会性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

(一)什么是社会交往

交往又叫传播或沟通,它指人们利用一定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送给他人的过程。交往过程包括信息、信道、传送者、接收者四个要素。人类的交往即为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的联系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协调相互间行为,以及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社会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处理同伴之间关系的能力上。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三)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对其各方面心理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父母的示范、行为强化和直接教导等途径实现的。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不同父母在教养儿童的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影响不同。

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归结起来主要在两方面表现着差异,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即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并对每种类型对应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亲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着来自亲子双方及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再次,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此外,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

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父亲与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活动,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时间照料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交往多身体运动,观察发现,父子一起进行的游戏活动往往比母子游戏活动具有更大的刺激性,运动量更大,且更具有新异性。

正是由于父亲与儿童交往的独特特征,使父亲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

二、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三、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可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这样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二)儿童自身的特征

(三)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第一类是指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的侵犯性行为。第二类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以攻击行为作为手段。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二)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三)善用精神奖励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

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主要标志。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

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提出的。他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巴甫洛夫发现的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传统的类型相吻合。

(二)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切斯(Che,H.1967)等人把儿童(主要是婴儿)划分为三种类型。

1.易带的孩子。 2.难带的孩子。 3.迟缓的孩子。

与此相似的类型划分,还有布拉泽尔顿(Brazelton,T.B.1969)的三种气质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安静型。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变化

(一)气质的变化

儿童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这些特点在整个儿童时期 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气质也不是不变的。

(二)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它影响到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对待,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第一,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第二,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性格和气质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同气质类型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气质类型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一、儿童性格的萌芽

儿童的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个性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是辩证统一的。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一)好动

(二)好奇、好问

(三)好模仿

(四)好冲动

三、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

学前儿童的性格已经开始形成,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

性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和气质特征紧密联系的性格特征,更多受遗传的影响,是比较稳定的。由此形成儿童性格与周围环境相互的循环性影响,使最初形成的性格特性不断得到加强而逐渐稳固。

可见,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幼儿的个性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这时性格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它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

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能力的结构

学前儿童的能力,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二、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一)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地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学前儿童来说,知识和智力教育都不可偏废。

(二)能力和性格的关系

能力和性格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

三、学前儿童智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一)智力分化论

(二)智力复合论

(三)智力内容变化论

四、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一)智力发展的高原期

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年龄停止或接近停止。在这个年龄之后,智力趋向衰退。有的研究指出,智力到26岁停止增长,26—36岁之间保持不变,随后则下降。由此形成一条智力发展曲线,其中最高的一段称为高原期。

(二)入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

人生头几年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是最迅速的时期。由此形成先快后慢上升的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布鲁姆(Bloom,B.1960)搜集了本世纪前半期多种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纵向追踪材料和系统测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儿童智力发展有一定的稳定规律。各种测验的时间和条件虽然不同,其所得曲线却非常相似,经过统计处理,得出了一条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曲线。生后头4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最快,4-8岁,其速度比头四年显然减缓,以后速度更慢。

(三)特殊才能的早期表现

儿童智力发展速度和成熟年龄,有个别差异。有些儿童具有特殊才能的早期表现。

有人提出应该区分“早熟”与“天才(超常)”。

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意识是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区别之所在。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内我调节。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

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4.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5.名字与身体联系。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婴儿从知道自己的名字发展到知道“我”,意味着从行动中实际地成为主体,发展到意识了自己是各种行动和心理活动的主体。

三、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四、自我调节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自我调节包括许多方面,如起动或制止活动,动作的协调,动机的协调,活动的加强或削弱,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缓,积极性的加强或削弱,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和校正等等。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等性格特征。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则总是在进步。学前儿童的记忆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心理过程式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短肘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只要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是孩子在前进中的倒退,他在酝酿着新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

3.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

一、发展的高速度

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儿童的变化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日新月异。

二、发展的不均衡

高速度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规律,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又不是等速前进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三)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三、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发展的整体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虽然在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从横的方面看,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各认识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二)发展的连续性

从纵的方面看,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儿童心理发展是由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组成的。儿童心理发展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而量变又是和质变处于辩证的统一过程之中。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和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

心理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激化或缓和,使心理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形成了发展的阶段性。在各个发展阶段,矛盾表现为一定的特殊性和质的特征,构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待征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对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其变化是有限度的。

在处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问题上,要反对片面性。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相互关系,才能够真正把握住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1.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2.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

(二)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2.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3.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4.以智力结构的变化作为划分儿童心理的依据

5.以主导活动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划分标准

第四节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以渐进式变化的。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儿童心理出现了飞跃式的变化。这时儿童心理急剧发展,在短时期内变化非常明显,心理的矛盾高度激化。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各种否定性行为,所以,转折期往往被称为危机期。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或最佳期

(一)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二)敏感期和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三)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的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五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主客观因素又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中。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一、生物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正是在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上,开始形成和发展儿童的心理。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上述成熟规律对儿童心理发展都有制约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的有力例证。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可以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谓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和儿童的脑及儿童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分不开的。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着。

(一)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霍尔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二)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三)二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衷的观点,后被统称作“二因素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四)相互作用论

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我们认为,不应该陷入历史上长期以来的遗传和环境作用大小的公式化争论。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应该强调的是:

一、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二、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三、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总之,可以认为,脱离了社会环境因素,遗传的生物因素就不起作用,脱离了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也无从起作用。因为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心理),没有反映的机制(生理基础)也不能有反映。

第六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以外的因素,“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因素影响的过程。儿童心理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这个发展过程。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大。幼儿期,儿童心理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经常是对立统一的。儿童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儿童的需要依存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另一方面,一定的心理水平的形成,又依存于相应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 心理发展。

第七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一、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前面所谈的主要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的作用。必须强调,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发展,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但是,环境和教育只有在充分调动儿童心理内部积极性、因势利导时,才起作用。

二、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

(一)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二)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三、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

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四、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的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活动。

各种主客观因素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作用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

各种因案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婴幼儿起作用的情况也各有不同。

《大学学前专业教案模板.doc》
大学学前专业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