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祥案模板

2021-03-21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民族 教案祥案(推荐)

导入部分:

师: 先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他们共同讲了哪句话?

播放:我爱中国公益广告

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我爱中国)

师:太棒了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用不同的语言共同表达了“我爱中国”,(教师讲少数民族语言我爱中国),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呢?(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把教材翻到第15页。

板书: 多民族的大家庭

师:大家抬起头来,注意这个“多”字,反义词是“少”,少到一个就是“单一”。同学们联系学过的世界地理回想一下,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的国家?(单一民族、大和民族)。日本只有一个民族——大和民族,那么大家能不能举一些例子证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呢?

生:„„„.课前热身、调动气氛:

师:我们班上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没有)(有,你是哪个民族的呢?你会讲你们的民族语言吗?(不会,没关系,请坐下)(会,“我爱中国”怎么说,太棒了。)同学们,多民族不就体现在我们身边吗?)。 老师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①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说明我国有56个民族。② 大家看一下这幅图片,认识吗?(展示林妙可图片)。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由56个身穿不同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共同护送国旗,(展示图片)。而不是50或者55个小朋友。这也说明了我国有——56个民族。

③ 我要给大家举的最后一个例子跟钱有关,大家今天带钱了吗?拿一张纸币就可以了,不管是红色毛爷爷还是绿色毛爷爷,或者五角、一角都可以。找到“中国人民银行”拼音的位置,大家发现了什么? (有少数民族语言)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对比书上的图1.15,比一比,看谁先找出分别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找到请举手?

师: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大家说他回答的正不正确,大家掌声鼓励/女生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总结):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无处不知识,无处不地理,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我们就把它运用到课堂上来。

新课教学: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学习要完成的知识目标。

(展示)

1、认识我国的民族构成

2、掌握民族分布与政策

3、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师:这节课我们将从民族构成、民族分布与政策和民俗风情三部分来学习。前两个是本节课重点,最后一个是难点。我让同学们男女生分开坐,估计大家已经意识到了,本节课就是男女生同学的一场知识竞赛,到最后输的小组罚唱歌。在本场竞赛中,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目标,大家准备好了吗?到目前为止男、女生各回答正确 个问题。

一、民族构成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民族构成,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我将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展示两幅图片,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第一段文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呆会,老师会点名回答问题。(比较简单)

展示: 问题:

1、为什么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2、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是多少?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怎么快速记住?

4、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怎么快速记住?

播放:视频 展示:和图,

师:大家结合以下两幅图,一分钟时间思考讨论,(开始计时)。

教师观察、辅导学生 一分钟后

师:时间到,大家思考的怎么样了?(若都没完成,再给半分钟。)

第一问:为什么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称为少数民族?请„.起来回答。

生:„„.. 师:(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们人口占总人口的少部分,因此是少数民族。“少”,有多少呢?

师:第二问: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是多少? 请„..回答。

生:„„„

师:92%:8%,你怎么从图上判断的呢? 根据第二幅图,首先看图名,再看图例,,这饼状图中哪部分表示汉族呢? 哪部分表示少数民族呢? 太棒了,大家给他鼓掌。

师:接下来,第三问: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怎么快速记住?请„„„.回答。(男生小组同学有没有补充,若没有机会交给女生咯。)

师:很好,人多力量大,就很“壮”。

师:第四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请„.回答。

生:„„„„

师:你怎么从这个柱状图中找到答案的呢? 读这种图首先看图名,图例,还要看坐标。横坐标表示民族、纵坐标表示人口,单位是百万,5表示5百万,10表示一千万。因此人口在5百万以上的是在哪根线以上的呢?上讲台指一下。(好样的,大家给她鼓掌。)分别时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族共9个民族,这样太难记了,谁有巧办法能把9个民族快速背下来呢?(有,好样的,但还不够快,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记的呢?)(没有同学,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给大家说个巧办法。)

师:谐音联想记忆法:可以想象成“把装满禾苗的车运回家,唯独遗留质量不好,用土蒙上埋葬。”当肥料。记忆成——壮满苗回,维彝,土蒙藏。 好,现在谁想挑战,限时10秒, (好样的,巧办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把它记在书上。

师:男/女生加油哦!

二、民族分布与政策

师:以上内容是本节课第一个重点,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重点——民族分布与政策。

师:同样,老师将给大家播放相关视频,同学们结合视频和书上的图1.17思考以下问题,此部分不再点名,直接抢答。

展示:问题:

1、汉族和少数民族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哪个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2、从全国范围来看,汉族居住的地方也有少数民族,这体现了民族分布的( )特点;从小范围来看,某一民族,比如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这体现了民族分布(

)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各民族共同发展有什么影响?

3、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4、我国民族政策是什么?

播放:视频 板书:民族分布与政策 (完毕)

师: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限时2分钟。(计时)

教师观察、帮助、直到学生

师:停止讨论,大家思考的怎么样了?(若大部分没完成,再给半分钟。)

师:第一问:汉族和少数民族主要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哪个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抢答。(举手:下次我说抢答直接站起来。)。

师:你能不能上讲台把分布给大家指出来呢?

生:„„„. 师 :(太精彩了,他把学过的内容掌握的非常牢固,/有没有同学补充呢?)。大家联系上一节《众多的人口》知识回想一下,我国人口分布以这根线为界,呈现出 东多西少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占94%左右,西部仅占6%左右。我们刚才又学习了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那这92%能在西部吗?因此,可以推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结合图例可得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云南省,因为他的 图例符号最多。据统计,云南省有52个民族,比如傣族、景颇族、哈尼族、白族等,他们与汉族一起生活在云南,这说明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的特点。另外,就某个民族而言,比如,壮族主要分布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这又体现了民族分布“小聚居”的特点。接下来,抢答题,“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各民族共同发展有什么影响?抢答。

生:„„„„. 师 :(非常不错,女生有没有补充。)增加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族间的友谊。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稳定 师 :“大杂居”体现最明显的是 云南省,“小聚居”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哪五个呢?抢答!

师:上讲台把位置指出来。

生:„„. 师 :点一下民族,看新疆是不是以维吾尔族为主。„„

师:(大家说正不正确,太棒了。/男生有没有补充。)

师:这5个省份都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除了自治区,自治机关还有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比如在咱们洛阳就有“瀍河回族自治区”。

师:最后一个问题:我国民族政策是什么?抢答!

生:并不是说汉族人口多就为尊,少数民族人口少就为卑,而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医疗等,而且参加中、高考还会加分。因为中华民族=1个汉族+55个少数民族。

三、民俗风情

师:本节课重点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去突破难点。了解主要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师:老师呆会将给大家展示少数民族服饰、舞蹈、音乐、民俗活动、建筑、饮食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来竞猜民族,看看大家课前作业准备的怎么样?每组问题回答正确多的小组胜出加分,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各小组准备好了吗?

师:第一回合,服饰竞猜

展示:回民服饰

师 :想好了直接站起来,„„„.哪个民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太棒了,请坐下)。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士喜爱戴白色圆帽,妇女常戴各色头巾,不仅美观,还有防风沙、信仰 伊斯兰教的因素。

展示:满族服饰

师:这又是哪个民族服饰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头饰) 满族服饰高雅华丽,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后,满族人均在旗,故所穿袍服被称为“旗袍”,我们现在所说的旗袍就源于此。

展示:傣族服饰

师:下一个民族是哪个?„„„„..傣族妇女常穿筒裙,五颜六色美丽的像孔雀开屏。因此傣族舞蹈很多都是模仿孔雀的动作。

展示:朝鲜族服饰

师:继续?„„„..你能说出判断依据吗? 妇女服装一般为短衣长裙。

展示:维吾尔族服饰

师:继续?„„„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具有很明显的西亚风情。

展示:藏族服饰

师:最后一个又是哪个民族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半袒的装束是为了适应高原上早晚温差大的特点,白天很热,脱掉,晚上很冷,穿上。

师:第一回合, 小组胜出。 师:接下来,第二回合,舞蹈竞猜民族 播放长鼓舞——优美细腻的朝鲜族长鼓舞

播放新疆舞——扭脖子,标志动作

播放藏舞

播放蒙舞——标志动作 ,斗肩

播放傣舞——标志动作,三道弯。

师:第三回合:音乐竞猜民族

播放:傣族葫芦丝音乐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哈萨克族冬不拉音乐

师:第四回合:民俗活动竞猜民族

播放:傣族泼水节

朝鲜族跳板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彝族火把节

师:第五回合:建筑竞猜民族

展示:竹楼——(它可以排水、防潮、防虫蛇,位于西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回族清真寺

西藏布达拉宫

蒙古族蒙古包(建造、搬运都很方便) 师:第六回合:饮食竞猜民族

展示:维吾尔族羊肉串、

藏族酥油茶

汉族饺子

蒙古族烤全羊(一般在非常隆重的上等宴会才有)

藏族糌粑(用青藏高原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

师(总结):目前 小组略有优势,是不是该 生唱歌呢?那得看接下来的表现如何?

师:好了,同学们,关于少数民俗风情,除了了解他们的服饰、建筑等,还有很多等着大家亲自去探究,但有一点大家必须事先知道,是少数民族的什么呢? 民俗禁忌!! 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不能触犯他们的民俗禁忌。 有没有同学知道哪些民族的什么禁忌的?(回族不吃猪肉)

师:很好,其实, 不只是回族。只要信奉伊斯兰教的都不吃猪肉,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还有那些民族的什么禁忌呢?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大家去西双版纳旅游,千万记住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特别是女生;进寺庙参观一定要拖鞋! 如果违反了禁忌,那将很麻烦!所以,大家下次去某个地方游玩,一定要事先什么? 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特别是禁忌!!

师:这节课知识就学到这个地方,接下来,有最后三道练习题,看看大家本节课知识掌握的咋样?

展示: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56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B、我国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7% C、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春节

D、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2.下列省(区)与简称、主要少数民族连线,正确的是( )

A.广西—粤—壮族 B.宁夏—宁—回族

C.新疆—维吾尔—新 D.内蒙古—内蒙—蒙古族

3、(1)四幅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________族, B:________族, C:________族, D:________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________图所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非常不错,本节课竞赛 小组胜出,恭喜他们,

小组表现也不差。怎么办,唱歌歌曲加分!

推荐第2篇:21《老人与海鸥》教案祥案

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了解故事梗概:

1、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海鸥与老人间的浓浓真情。请大家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

3、作者说: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和那些穿得花花绿绿、挤在一堆向空中扔面包团、观赏海鸥飞旋啄食的人大不一样,他到底哪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读课文的1---12自然段,将相关的原因划一划。

学生自由读书,勾画相关的句子。

二、研究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一)、研读课文,体会人鸥情深:

谁来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从那些拥挤的人群中,一眼认出那位老人呢? A:穿着不同: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他穿的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

让生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文本的语言说一说。 师:通过三个“褪色”你能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充分谈出老人宁可自己简朴,也„„ B:目的不同

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宁可自己衣着简朴,也要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来喂养海鸥,而且一喂就是11年,你感受到老人?

师: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每天宁可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也不坐5角钱一次的公交车,为的就是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谁来读:

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这是怎样的相依相伴?谁再来读?

师: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而且一走就是11年,你体会到?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感情很深或者是老人很爱海鸥? 学生自由谈自已读到的句子。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这位老人的与众不同? C:喂海鸥的样子不同:

师: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生读3自然段。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让学生借助具体的文字来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人很小心地放下饼干丁后,又撮起嘴向鸥群呼唤,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是老人怎样的呼唤?

(这是老人抑扬顿挫的呼唤,这是老人亲昵的呼唤)

(引:平时都是亲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现在老人却给每一只海鸥起了名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知道,当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好后,都在向鸥群呼唤些什么呢? 师:听到了老人亲昵的呼唤,鸥群有什么表现?

师:透过这个“扫”字,你又有什么感受?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就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请你想象一下,老人是在怎样的放?海鸥又是怎样的起起落落?

师:大家想象的画面真丰富,用作者的话说,那就是: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谁能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

师:这是他仔细掰过、大小刚够海鸥吞下的饼干丁啊,谁再来读: 师:他是怎样小心地将饼干丁放在公园围栏上,然后退开一步,嘬起嘴向鸥群呼唤啊,谁再来读:

师:在这有志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D:关注细节:(此环节机动或放在B环节,你还从哪感受到人鸥情深部分?) 师:刚才大家谈得非常好,读得很动情。不知大家注意这个细节了没有?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

老人又向鸥群啧(zé)啧呼唤„„

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让学生通过读书和联系上下文体会出人爱鸥,鸥爱人的美好境界。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男女生合作读。 E:升华感情,加深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研读,让我们看到了翠湖岸边这位年近70、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也正是这位老人,才让“来了,来了。独脚,老沙„„我来喂你

们了。”这深情地呼唤声回响在11年来翠湖湖畔的每一个冬季„„谁来读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想不到

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来。可是有一天老人却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拖着病体来了。在喂海鸥的时候,他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边走边放,而是坐在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3天,老人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就成了永别„„他再也没有力气从那小得只容下一张床的家走回翠湖边,再也无法将那袋已经掰好的饼干丁带到海鸥身边„„从此,翠湖湖畔再也看不到这位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当海鸥们知道了这一切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的14—1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说一说,海鸥们都是怎样做的?

3、研读:

师:大家看,作者在描述海鸥看到老人的遗像后,先是写到„„又写到„„,请你们都来读读看,看你们能从他们的鸣叫声中都听出什么?

如果你是这“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什么?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仿佛在说„„),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仿佛在说„„),所以他们扑的是那样近,是那么想„„

师:多么懂事的海鸥、多么深情地海鸥啊,谁愿意来读一读:(推荐一位同学读)

师:让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老师读蓝色,你们读绿色„„

推荐第3篇: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案(祥案)[推荐]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探究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 )难点:像与物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实验器材:

教师用器材:大平面镜、教学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学生选用器材:平面镜、玻璃板、量角器、直角三角板、刻度尺、白纸、

方格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画面 放松一下。 (播放课件) 师:面对此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答),( 师渗透德育教育) 欣赏这么美的风景, 你是否有幸福感?这么美的风景是不是要靠大家去保护?(生:是),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件中平静的水面和我们生活中的一类物品作用相同,它是什么?(生:镜子)对,生活中的镜子可以成像,这节课就探究平面镜成像.板书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大家发现生活中的镜子的表面是怎么样的?(生:平的,光滑的) 师:像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各种平面镜) 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吗?(生:光的反射) 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小游戏:两名同学表演照镜子游戏(用镜框代替镜子) 游戏中用另一个同学代替了这个同学的像,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师:根据刚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下,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生:猜想 (师板书归纳) 师:如何来验证刚才同学所说的猜想呢?

3、设计实验

根据导学案的

(一)3中的问题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1)解决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小组同学分两拨,一拨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一拨观察物体在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哪一种更容易确定像的位置? (生:玻璃板)

(2)探究平面镜成虚像

学生站在玻璃板前,另一学生扮演他的像,手拿光屏站在像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让同学们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生:无)

师:我们把这种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幕接收。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生:小孔成像) 师出示小孔成像课件.师: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3)探究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师:既然可以用替代法找到像的位置,那么验证像与物体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应该可以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了吧? 生:小组交流讨论,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 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把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使之与像重合,观察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把数据记录在导学案的表格里。

生展示实验方案(可以两个学生上台),其余小组讨论可行性,没有问题了,进行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2)引导学生要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下面自主选择实验桌上的测量工具及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导学案的表格内。。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5.分析论证

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只说大小,距离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像和物的大小相同(纠正学生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人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这一错误看法。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

把我们三次实验的物点用实线连起来,像点用虚线连起来,然后沿着平面镜所在的那条直线对折,你会发现什么?

生:物点连起来的图形和像点连起来的图形重合,

师:我们可以用一数学术语来概括这个特点,那就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 生:对称。

现在请你们总结一下:平面镜成像究竟有什么特点?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练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可以成像

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成像 [生甲]平时梳妆打扮时

[生乙]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生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问题: 你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了吗?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

(2)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思考: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什么不是竖直安装,而是倾斜的? 防止车内的人和物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观察前面的路况.这也说明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课件展示。如课上没有时间可课下阅读。 四.光污染

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内交流分享。 课件展示 五.达标检测.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象关系正确的是图(

)

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 ) 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也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变小 六谈收获. .结束语

推荐第4篇: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祥案

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

www.cnfirst.net

2008-09-10 18:33:06

网络整理 进入幼师社区|博客

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 育幼儿珍惜时间。

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大班“认识日历”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 育幼儿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2006年全年日历一大张作为教具(要求数字尽量写大)。同时制作并复印供幼儿用的2006年全年 日历表,每人一张。

2.抽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3.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认读数字1至

12、1至31及序数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师自制的2006年的整张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日历,教大家学说“ 日历”。

3.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在学习认数和数数的基础上,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4.再请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提出问题: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 子里的数字来回答)奇怪,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他规定将一年365天分成 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 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 365天了。后来凯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奥古斯做皇帝。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 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 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历使用至今,规 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 十二月大(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5.假如大家不看着日历,能不能将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说正确呢?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一个帮助记 忆的好办法。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 起,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诀。要提醒幼儿,数到七月后要回到食 指关节凸出处,重新开始数八月大、九月小……。这样七月、八月连续两月是大月。

请小朋友模仿老师的样子来学习这种方法,一月一月地练习,学完后试试小朋友学习的效果,先由老师提 问,让幼儿用左手食指指着左手背凸凹部分集体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别要提问七 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问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问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试问 能力稍差的幼儿,如不行,老师再教。

5.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 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6.给每个幼儿发一张94年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 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报出时间,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报几次后二人互换。

7.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 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问到2000年你们有多大?那时你们想干什么 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9.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可集体或个别回答交替进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几个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 红花。

10.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 时间伯伯, 你是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过去走到现在, 从昨天走到今天, 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 叔叔阿姨告诉我们,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一定爱惜你, 跟随你的脚步, 做时间的小主人。

11.老师摆出或挂出各种日历,进行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 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全活 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

1.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3.要求每个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制2007年日历一张。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_^

推荐第5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祥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花朵万紫千红的原因。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3.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4.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5.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花朵万紫千红的原因。 2.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1.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说明的事理有一定的深度。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贾祖璋先生写的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

首先我们来看文章的题目,此处的\"红\"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如学生回答为红色。 引导:那我们先看一下“花”,这里是指一种花或是一朵花吗?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显然不是指一种花或一朵花,而是一切的花。所以,这里的“红”也不仅指红色,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的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三、整体感知

(一).研读课文,了解花红的原因。

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跳读课文,请思考:(出示PPT)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预设 引导语:看课文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如第一个回答不完整,另叫一些同学补充;如回答不出,老师作引导,注意从关键句子入手。) 这位同学已经回答出来了,作者是从六个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 物质基础 物理原理 生理需要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那么,同学们是怎样快速找到这六个方面的?(学生回答:是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除了这六句,我们在文中哪里还可以找到这一句话?(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找到。)那么这一句和另外六句的作用是否一样?它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提问学生 ,如回答不出老师进行引导。) 那好,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提出疑问的同时寻求科学的解释,而2——10自然段正是从各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出科学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起的是总起的作用。除此之外,作者有没有给我们做总结?有!在哪里?大家齐读。其实讲到这里,刚才老师叫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也已经解决了,本文采用什么结构呀?(总分总,并板书) 3.接下来大家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那么作用是什么呢?(提问学生,老师引导补充)

明确:其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二).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么这六个方面是否可以随意调换、颠倒?为什么?(小组讨论2分钟,稍后提问) 如果学生回答可以调换,那么听他的理由,并进行引导修正。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分析补充)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调换。这些花能呈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它本身因素造成的还是外界因素作用于它?(学生回答)很显然是它本身因素造成的。那我们在看一下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以及进化的观点,是它本身因素还是外界因素?(学生回答:也是本身因素)这种由本身因素造成的我们称为内因。那大家再看一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属于哪种因素?本身?外界?从文中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外界因素作用于它,也称作外因。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那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同学,他家里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也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由于他自己不努力,最终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下大家应该知道哪个重要了吧?在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随意调换。

由此可见,作者的行文是非常严密的,我们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有了大致的把握。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种类、成因、功能等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解了花红的原因,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内容比较多,课后大家务必记得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消化,并尝试找一下本文采用了哪些的说明方法,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重点。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花红的原因,花之所以这样红,它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呀?是哪六个?物质基础„„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是采用逻辑顺序?因为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看来同学们课后知识梳理工作做得不错,继续发扬。

二.研读课文并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

1、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三.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其写作特色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具体,行文结构严密清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其写作特色是怎样的。

(一)语言特点

1.大家先来看第4自然段,它举例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萎谢之前”、“早晨初开的时候”、“中午”、“下午”、“初开时”都是在时间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数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渐渐”是对程度的限制。这些修饰和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事理。

又如,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多处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讲花的初开用“浓艳”,形容色泽的深度,讲人对花红的感觉用“鲜艳”,形容色泽的亮度;说明花瓣由绿色开始逐渐进化,限制“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就用“比较显眼”,修饰进化途径中“最成功”的“红色的花”则用“最耀眼”,等等。 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二)写作特色

1.以歌曲名为题,以问为题,以题贯穿全文。

课文的标题借用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可以更加吸引读者。同时标题也是一个问句,这不由得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更能吸引读者往下读,去探讨问题的答案。纵观全文,由于使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作者在每介绍一个原因时,都会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领起,使读者能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要说明的内容。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做间隔反复。它可以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 2.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本文运用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说明得具体而明晰。这与巧妙组织说明材料是分不开的。从全文看,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四.拓展延伸

课文标题借用一首歌曲的名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主要以学生互动讨论为主)

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歌曲,我们平时在写作或交际过程中,都可以用一些歌词,如: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或\"明天会更好\"等;以\"面对困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勇气\"等,)(指名让学生再举例。)

除了可以引用歌词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用广告词、诗词等等。 五.总结

这两节课把这篇文章从整体结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这方面作了一点探究。 六.作业

老师给大家提供两本书的书名:《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中国科普文选》。大家课后抽时间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得与失。

推荐第6篇:艾滋病基本知识讲稿(祥案)

第二章 艾滋病基本知识讲稿(祥案)

课程名称:艾滋病基本知识 教学对象: 预防医学本科 教材:《预防医学》

教学目标:掌握艾滋病的定义,窗口期的定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熟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置原则;了解艾滋病病毒的特性,艾滋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 艾滋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第三节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

知识部分: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艾滋病的职业暴露。 技能部分:熟悉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教学重点:艾滋病的定义、窗口期的意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辅导:答疑。 教学思考:

教学时数:讲授1学时。

教学过程和讲授内容

第一节 艾滋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讲授20分钟)

导课

1.教学常规――在正式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最让你感到害怕的动物是什么?”集体回答,或抽3-4名学生回答。或许有些女孩子会说是:老鼠、蟑螂、蜘蛛、蝎子、毒蛇,有些男生会说是:狮子、老虎、北极熊、恐龙。甚至有些爱幻想同学会说:上古

1 四大凶兽、铁血战士、异形、奥特曼和小怪兽什么的。不管说的是那种动物,在你讲出它名字的时候,是不是都会不自觉的联想到一些让人恐惧的画面,因而脸色大变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谈虎色变,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那么,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谈艾色变”呢?这个艾不是喜爱的“爱”,而是艾滋病的艾。对,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艾滋病基本知识。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一起看看上节课给大家留的四个问题:

2.引入本章学习内容

(1)什么叫做艾滋病?(2)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3)怎样预防艾滋病?(4)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是?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揭开艾滋病神秘的面纱。

艾滋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一、定义:艾滋病,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 AIDS,是人类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从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到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北京出入境卫生检疫,美国传入)到现在已有近30年。(提问)那么同学们,从定义上来看,艾滋病的特征有哪些呢?(大家集体回答,然后指出重点)对,大家要抓住重点,要掌握几点: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持续性的免疫破坏3.多器官的机会感染和罕见恶性肿瘤4.性传播疾病。为什么说它是性传播疾病原因我们在讲它的传播途径的时候会详细讲。

刚才定义里提到了一个名词,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我们来看看这又是哪路“妖魔”。

(一)导致艾滋病的元凶: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HIV属逆转录RNA病毒,有HIV-1和HIV-2两型,其中HIV-1型引起世界流行,HIV-2型在西非呈地方性流行。这种病毒的病毒毒株重组频繁,病毒很容易耐药,所以至今仍然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不过这种病毒也有他脆弱的地方,它的生存能力很弱,在人体外不能单独生存,常温干燥环境下几小时死亡,对热力、酒精、次氯酸钠、戊二醛敏感,100℃20分钟灭活;

好了,认识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艾滋病是如何致病的?

(二)艾滋病如何致病?

艾滋病病毒通过破坏人体的CD4等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入侵而致病。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HIV侵入人体后,专门去侵害CD4淋巴细胞,造成AIDS。这就好比:HIV是个反贼,它知道我们的防盗门怎么开,它悄悄溜进来把防盗门打开,然后各种强盗小偷就趁机入室,抢、偷、砸,把家弄得破败不堪。

此外HIV也可以侵害其他细胞,造成一些相应的疾病,大家了解一下就是。

那么人感染了HIV后有什么样的表现,或者说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4期。

(一)急性感染期:非特异性症状,感染后的1~6周,53%~93%出现急性症状,类似感冒样表现:(1)发热(2)出汗、乏力、淋巴结肿大(3)咽炎(4)皮疹(5)肌肉痛或关节痛 (6)腹泻(7)厌食、恶心、呕吐。

也许有人会问,那什么时候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HIV呢?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就需要先掌握一个时间,叫做窗口期。

2 “窗口期”定义:出现症状2-4周,机体HIV抗体逐渐阳转。这段从感染HIV到血清出现HIV抗体的时间称为“窗口期”,时间一般为2周-6个月。窗口期对于HIV抗体监测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窗口期可以增加检测的说服力,也更科学。CDC一般选择暴露后4周作为第一次HIV抗体检测的时间。

(二)无症状潜伏期:急性感染期平均持续22天(约3周),无需特殊治疗,自行消退,进入无症状潜伏期。潜伏期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少数人可以查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病”,没有其它临床症状和体征。此期时间为2~15年,平均8年。

这个时期表面上是没有任何特殊症状和正常人一样,只是血液检查HIV抗体阳性。这个时期对流行病学来说很重要,往往很多HIV感染者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仍然继续发生高危行为。如果早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便能有效的遏制传播。

(三)艾滋病前期:潜伏期的后期阶段,HIV感染者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病人已经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只是症状较轻。 1.淋巴结肿大: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2.全身症状:疲倦、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夜间盗汗、反复间歇性腹泻;3.各种感染:机会性感染,健康状况下不会被感染,如:真菌、结核;

4.艾滋病相关综合征:鹅口疮、口腔粘膜白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等。此期时间约1年左右然后就进入典型艾滋病期。

(四)典型艾滋病期

(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免疫系统崩溃;

(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3)发生各种恶性肿瘤,如:皮肤的卡波氏肉瘤。最终导致死亡。持续时间约0.5-2年左右。

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根据每个人的心态、身体基础状况,病情发展、抗病毒治疗等不同而不同。短者几个月,长者国外有报道10几年。 

那么如何进行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诊断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艾滋病的诊断。

三、艾滋病的诊断分为:

(一)HIV感染者诊断:经血液检查,HIV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者(先由各地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做初筛试验,初筛阳性送CDC做确证,确证试验阳性才能确诊)。

(二)艾滋病病人诊断:(前提是HIV感染者)临床症状判断或经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3于200/mm时。

提问: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 1.流行病学调查:艾滋病流行具有隐匿性和欺骗性(刚才学习我们知道艾滋病有无症状潜伏期),不但别人从外表不能看出感染者,而且感染者本人往往也感觉不到。所以了解高危行为,掌握窗口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排除诊断;

2.实验室诊断:抽血检测HIV抗体是目前艾滋病诊断的金标准。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初筛阳性后送CDC确证实验室确认。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规定,可以在CDC做VCT,免费做HIV抗体初筛检测,但是检测实行实名制。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一、艾滋病的传染源

(一)传染源 1.艾滋病病人;

3 2.无症状HIV携带者:长期携带病毒,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更大。

(二)HIV在体内的分布

HIV分布在体液中,但并非所有体液中都含有HIV。

可以传播HIV的体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伤口渗出液。 不传播HIV的体液:唾液、尿液、汗液

(三)艾滋病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3个必要环节? 条件:1.皮肤有缺口或粘膜暴露 2.有足够量的病毒进入体液 环节: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一)三条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简单比较三条途径:

有效性: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重要性: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二)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接受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大于90%。

包括:注射、纹身、穿耳、器官移植(术中输血)、修面、共用剃须刀、牙刷,共用注射器吸毒等。

健康宣传:呼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性接触传播: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的方式在同性或异性之间传播;

(1)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大约全球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 。

(2)性接触传播的影响因素: 性伴数; 性伴的病毒载量; 同时感染其他性病;

性接触方式、性行为的角色(接受方较主动方危险); 性接触发生的时间(在女性月经期); 使用安全套与否。

了解:性接触传播的概率(一次,没有保护)男传女:0.05%—0.15%;女传男:0.03%-0.09%;男传男:1%。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4 母婴传播的概率为15—50%。 增加新生儿感染危险性因素:

(1)母亲方面:病程进展较快者、血浆病毒载量高者、吸食或频繁注射毒品者; (2)产科方面:胎膜早破(超过4小时)、绒毛膜炎症、阴道分娩、产科的辅助操作(如使用产钳等);

(3)新生儿方面:母乳喂养、早产、低体重儿等。

最新报导,在孕期给HIV感染的孕妇及其新生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结合剖腹产、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使母婴传染率降低至2%。

(三)不会传播HIV的途径 1.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拥抱和握手、一起吃饭、同一游泳池游泳、礼节性接吻、工作中的接触 2.接吻不传播

法式接吻、湿式接吻都不传播。 3.蚊虫叮咬不传播

原因:(1)HIV在蚊体内不能复制;

(2)蚊虫在叮咬时吐出的只是唾液以便更好的吸血; (3)即使蚊口沾有病毒,其量也不足以构成感染; (4)尚未发现因蚊子或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艾滋病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防控的三大环节

(一)传染源—隔离、控制

(二)特定的传播途径——切断、阻止

(三)易感人群——保护、接种疫苗

二、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一)共用针具吸毒的吸毒者;

(二)输注未经HIV检测的血、血浆、血液制品者;

(三)多性伴者及其配偶;

(四)性病病人;

(五)男性同性恋者;

(六)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分娩的婴儿;

(七)经常接触艾滋病病人血液、体液的医护人员;

(八)公安司法干警;

三、预防措施

(一)经血液传播预防

5 1.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提倡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就是输入提前贮存的或者是失血回收的) 2.使用有正规来源的血液和血制品; 3.慎重为别人处理伤口 (1)发现伤口立即消毒包扎

(2)处理任何伤口时,都戴上一次性手套!(3)不要徒手接触別人的血液或伤口 (4)预防经静脉吸毒传播

远离毒品避免静脉注射毒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筒如果要重复使用针头/针筒,必须用漂白水和清水冲洗干净

(二)经性途径传播的预防 WHO推荐——安全性行为:A-B-C A:Abstinence,禁欲

B:Befaithful,忠于配偶(只有一个性伴) C:Condom,正确地使用安全套

(三)母婴传播的预防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

2.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3.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经过规范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可以把母婴传播的几率从15%~50%降到2%以下。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

一、艾滋病职业暴露

定义:指医护人员从事临床诊疗、护理,预防检测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的原则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卫医发〔2004〕108号)中进行了明确的指导规定。

《原则》中第二章预防,规定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的原则

(一)高度重视,谨慎仔细。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接触病源物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包括:1.接触体液、血液后要洗手消毒; 2.要做好预防,穿戴防护;

3.光线充足,避免被刺伤、割伤;4.安全处理实用过的器械。

《原则》中第三章,规定了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清洗、消毒暴露部位,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 6 液,然后再清洗消毒;

(二)进行风险评估,应在专业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预防用药(越快越好1-2小时内);

(四)登记报告、记录,预防再传播;

三、扩展知识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指导原则所称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1.当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当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类: 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HIV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HIV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IV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四、艾滋病的治疗

(一)虽然艾滋病仍然无法根治,但通过高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鸡尾酒疗法)后,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生命,长期存活。

(二)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规定:抗病毒治疗免费。

总结:三点

1.洁身自好 Don’t do it 2.如果做不到 If do it 3.要注意安全、卫生 Do it right

7 教学总结巩固:本节课围绕4个问题,即什么叫做艾滋病?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艾滋病?和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处理方法是什么,介绍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复习题:名词解释:艾滋病 窗口期 艾滋病职业暴露

填空题:

1.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2.艾滋病传播的2个必要条件:3个必要环节: 3.典型艾滋病期的症状有: 简答题: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原则? 简述题:

作为医护人员,你怎样来预防艾滋病?

推荐第7篇:月光曲教学祥案(公开课)

《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幽静、纯熟、清幽、陶醉、微波粼粼\"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课题板书:

26、月光曲)

师: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它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要求:故事简单精炼)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音乐家——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简单看一下即可) 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非常详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自主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导学稿上自主学习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生1:„„(①、我会认)【强调霎和盲姑娘的轻声读法】 生2:„„(②、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某学习小组学生一人汇报一个,汇报过程中,补充纠正)

生3:„„【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本文讲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鞋匠两兄妹弹琴,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即兴创造出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音乐才华。】

三 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1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呢?(莱茵河边的小镇上) 师: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A、师: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B:师: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呢? 生1:有人弹我的曲子,,说明他们很喜欢我的音乐„„ 生2:他们很穷,买不起票,我应该亲自谈给他们听,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正因为他有着对穷苦人民的爱使他走进这所小屋里。

2、贝多芬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情景?(第四自然段) (1)那些词语说明兄妹俩确实很穷?用笔画出来(微弱、旧)。 (2)贝多芬不仅看到了他们很穷,还看到了什么?(姑娘的眼睛瞎了)

(3)回过头来想一想,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因为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3、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2)指导朗读,出示句子(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这两个“您”,读起来的语气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一样。

师:如果不一样,那这两个“您”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理解的?(第一个您,是猜想,语调延长;第二个您是肯定) 师:既然我们理解了两个您字的不同含义,那么谁来挑战一下,试着读一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 (全班齐读)

师:盲姑娘为什么这么确定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然给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3、(1)贝多芬对于盲姑娘的疑问,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在给你谈一首吧。” (2)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师:总结: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正式这个美丽的夜晚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有一次按起了琴键,此时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4、师:那么当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们兄妹俩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合作完成导学稿上合作探究第1题,等一下,咱们来一起交流一下!

(师,出示问题1:兄妹俩听到《月光曲》后联想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将这段文字组合成三个画面吗?)

生(汇报):„„(师选一个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来用投影仪战士给同学们看)

(1)、师:回到课文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兄妹俩联想到的画面?

生:皮鞋匠先看到了【出示相应图片】„„

师:那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轻柔 舒缓】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接着看到了【出示相应图片】„„

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欢快 流畅】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最后看到了【出事相应图片】„„

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激烈 雄壮】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曲让兄妹两都陶醉不已的曲子吧!(播放音乐、图片) 师:我们听了这曲子,感受到了曲子的变化,又开始的 渐渐的 到最后的 。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曲子旋律的变化呢?

师:小组内先读一读!谁来试一试„„ 生:„„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还有谁愿意再来挑战一下?

师:现在我们的男生女生各学习小组之间比一比!(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

师:让我们用充满激情和变化的朗读来再现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

全班学生:(齐读)„„

(3)现在再来看到导学稿第二个题目:那些句子是联想,那些句子是写实?

(4)、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A、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不是,都是作者的联想)

B、联想有什么作用呢?

(6)、这段文字中,除了有皮鞋匠、盲姑娘的联想,还有写穷兄妹俩听琴的事实?请找出写实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

1、刚刚我们欣赏了月光曲,曲子让我们沉浸在了月光下美丽的大海这个景像中。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2、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3、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想不想把你描绘的画面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呢!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听: 弹琴、谈话 弹: 一曲——感动

创: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知音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七、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描写联想到的画面的时候,语调是变化的的。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够。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联想部分朗读不够到位,而且朗读的形式太少,没有很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在让学生感悟乐曲的时候,配上了音乐图片,但是音乐没有和图片结合的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推荐第8篇:《窃读记》祥案

《窃读记》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同学们好,我姓王,大家可叫我王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不过待会在课堂中我们也要实行这种规则。)首先在课堂上大家如想回答问题的话,可直接站起说,说完后自己坐下去。不过希望同学们能有一种谦让的态度。其次如果大家都想说的话,看到三个以上的人都站起来,那你就可换成举手的形式。不过,你为上一人纠正或补充的话,你可优先说。最后,我对踊跃发言的同学及小组进行加分的方式来评价,我还会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带来你们意想不到的礼物。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来抢答,看哪个组的表现最活跃。现在我也要开始计分的。

1、是否有自觉看书的习惯?

2、是否经常到书店看书?

3、看过哪些书?

4、有怎样的读书经历?

5、你的书是怎样来的?

6、读书有什么好处?

7、读书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出示“窃”字)

师:同学们,谁能够帮我解释这个字?

生回答

师:一般情况下小偷会偷什么呢?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读书也用偷?有一位女作家林海音,她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课文──《窃读记》。(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师:窃读我们也可以说成什么?

生:偷读.

师:对,就是偷偷地在书店里读书.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生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3-4名学生读)师:那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呢? 大家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生:作者快乐的是她总算找到了想看的书,惧怕的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会把她赶出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快乐惧怕)

三、品读语言体会滋味

师: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读书滋味,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画出能感受“我”窃读滋味的句子。(师巡视指导。)

学法指导

①品关键词语②析描写方法③悟读书滋味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自学过程中找到的能体现“我”窃读滋味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及描写方法谈谈你所悟出的作者的读书滋味。

3、全班交流,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师:看到大家的自学与小组交流,我非常的高兴。那我们感快把学习收获展示给大家吧。

例句①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师: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大家找找看!

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动词,用记号表示出来.(跨 踮 挤 挤 )

课件展示 :你看作者匆忙地“跨进店门”,因为人多个矮“踮起脚尖”,灵活地“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把短发弄乱了也没关系,一直“挤到里边”。为了读书作者着实做了一番拼搏。

课件出示:“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师:大家把这句话读一遍,这一细节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心中很急切.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

师:一个不顾惜自己的形象也要读书的孩子.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非常爱读书.

指名读这段话.

②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作者急切想读到这本书,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

师:这句话,谁再来说说体会

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

师: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呢,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忘记——(生接:吃饭);你也许会忘记——(生接:睡觉);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

生齐答:快乐!

师:是的,这时候的作者也是这样快乐,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再读这句话.(指3-4名学生读)

师:来,我们齐读一下!

③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他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④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指名读这段话.

⑤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作者心里明明喜欢下雨天,它可以假装躲雨而窃读。可是,表面上却还要作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它写出了作者在下雨天“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而动作和心理又是截然相反,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对比,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的孩子,仿佛这个孩子的形象就在我面前。)

师: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啊!

指名读这段话.

⑥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⑦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腿酸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⑧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感受到了作者获得了知识后的快乐,它在书店里读了两个小时的书,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可是,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他的肚子虽然是饥饿的,可是心情却好像享受了一顿美味佳肴那样快乐。)

师:是啊,读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会让人无比的快乐啊

⑨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他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小结:同学们,老师把你们刚才所体会的读书滋味进行了总结。(出示课件) 大

家看,作者能如此快乐的阅读着,是因为她酷爱读书;那作者在这种惧怕的环境下,也要去读书,这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4、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理解: 过渡:是呀,作者真是太爱读书了,难怪她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腰酸腿疼肚子饿,也要在书店里多读一会书,„„这一切都是什么力量在鼓励着作者?

国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结语: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林海音、看到了你们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让我们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一样明白了“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快乐惧怕

推荐第9篇:蚯蚓的日记祥案

大班绘本续写《蚯蚓的日记》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日记内容,充分观察并表达几月几日-几月几日蚯蚓的日记。

2、尝试运用绘画形式来续写日记,并能大胆而连贯地讲述所续写日记的内容。

3、体验阅读和续写日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绘本书、纸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形式引题。

师:这个星期,飞飞老师看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故事书,今天想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想听听吗?

幼:想。

师:那我先来出个谜语考考你们。(细细长长一条龙,没手也没脚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幼:各抒己见

师:说对了,它就是蚯蚓。那你知道蚯蚓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吗?

幼:钻地。

师:真聪明,瞧!故事中的蚯蚓在做什么?

幼:它拿着笔在写东西。

师:在写什么?你们怎么知道?那我们一起来念念题目。

师:日记是什么?谁知道?

幼:各抒己见

师:那日记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蚯蚓的日记就知道了。

第一篇:

师:我们来看看蚯蚓的第一篇日记,谁知道蚯蚓的第一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你怎么知道?原来写日记的时候要先写下日期的。在这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讨论回答)

师:那蜘蛛有成功吗?为什么?

幼:没有因为(蜘蛛的脚太多,头太小,屁股太大)

第二篇:

师:对呀,所以蜘蛛失败了。不过呢,蜘蛛为了报答蚯蚓,他也要在明天教蚯蚓一个本领,你们猜猜他会教蚯蚓什么本领呢?

幼:吐丝、倒立

师:你们猜的都有可能,不如我们来看看答案吧,第二天日期应该怎么写了?

幼:3月2日。

师:你看的真仔细。

师:那蜘蛛教蚯蚓什么本领?

幼:倒立走。

师:蚯蚓有成功的学到本领了吗?

幼:没有。

师:为什么呀?

幼:各抒己见(蚯蚓没有像蜘蛛一样的有很多脚。)

师:哦原来是这样呀,所以蚯蚓也失败了。

第三篇:

师:蚯蚓的日记真有意思,想看第三篇吗?我先偷偷看一下。(教师作出可怕的表情)先给你们听听声音。听到了什么?

幼:尖叫声

师:这跟蚯蚓又有什么关系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看,蚯蚓来到了哪里?

幼:公园。

师:小朋友看到它心里怎么样?

幼:害怕

师:所以大声尖叫,看她们的表情。我们来学学看。小朋友看到蚯蚓不仅大声尖叫,还怎么了?(逃跑了)

师:这时蚯蚓的心情怎么样?得意洋洋。真是一条淘气的蚯蚓呀,这件事是蚯蚓在那一天发生的?

幼:3月3日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蚯蚓写了日期了。

师:对了,蚯蚓在每次写日记的时候都会标上日期。今天她记下了自己一件调皮的事情。 第四篇:

师:晚上的时候,她静静地想一想,想起了爷爷曾经跟她说过,礼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第二天的早上,她起得特别早,遇上了蚂蚁,他会做什么呢?

幼:跟蚂蚁说早上好。

师:你们说的没错,他跟蚂蚁打招呼,还帮助蚂蚁把食物搬回洞里。你们觉得这天的蚯蚓棒不棒?!

幼:棒!~

师:怎么的棒!我们给蚯蚓鼓鼓掌。3月4日这一天,蚯蚓记录了自己最有礼貌的一天,我们小朋友还表扬她了,蚯蚓更开心了,诶!?听!第二天她在做什么?

第五篇:

(放音乐)我们一起跟蚯蚓跳一跳吧

师:刚才你们手舞足蹈地跳得那么美,不过我们好像忘记了一件事情,蚯蚓会像我们这样跳吗?

幼:好像不会吧。

师:为什么?

幼:因她没有脚,也没有手呀。

师:对了,你们看,她没手没脚,只能怎么跳呀?

幼:扭来扭去。

师:我们也来学学。

师:哇,太精彩了蚯蚓们。这是蚯蚓哪天发生的事呀?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难过的,害怕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我们今天看了蚯蚓3月1日到3月5日的日记,那3月6日、3月7日蚯蚓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写完日期后,再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情,想好了就把它画在纸上。

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推荐第10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方祥案)

11.我多想去看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升”一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师生做律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唱的是——(课件出示歌名《我爱北京**》),我发现不少同学边唱边盯着歌词,你们一定又认识了不少新字了吧,我来考考大家。 2.词语导出新课

师:这个词你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

**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出示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你们爱北京吗?出示句子:我们爱北京。 3.板书课题,齐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呢?(想)有个小朋友的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大家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要注意读准哪些字的读音。(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巡回检查自读情况。

三、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抽读并正音。

2.学生互相提醒生字读音:请小老师提醒并带读。

3.指名拼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多想、弯弯、就能、遥远、北京城、**、广场、升旗仪式、告诉走出)师:老师把生字组成词语,谁会读?(自读、齐读) 4.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5.去掉拼音再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1 师:同学们,拼音帮了我们很大的忙,让我们认识那么多的生字,如果去掉拼音,你们还记得这些生字宝宝吗?(记得)(开火车读)

四、理解课文

(一)指名分句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找找几句话。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我把这些生字词送到课文里,你还认得它们吗?现在我们赶紧打开书P102页再来读读课文吧。读完想想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呢?在文中标出来。(三句) 2.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师:好,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句话。(指名读)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教学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师:读得真流利。你们看,在“我”家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手里拿着什么?(指名说)妈妈告诉我什么,你们能读一读课文,再找出答案吗?(在文中做记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

师:谁来告诉大家,妈妈对我说了什么话?(指名说) 3.指导朗读句子。

(1)(课件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①理解“沿着、弯弯的”两个词语,练习说话:弯弯的—— 师:“沿着”还可以换个什么词?(顺着)

师:(出示弯弯的小路)“弯弯的”除了可以形容小路,还可以说什么?练习说话:弯弯的——(学生练习积累词语) ②指导朗读、纠正“告诉”的读音。 师示范朗读。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先听听老师怎么读这个句子,注意哪些词读得慢一些。 师: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全班读)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学习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①理解“遥远”。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远)你从文中的哪个词知道的。(遥远)是呀, “遥远”就是距离很远很远,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到达的意思。

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遥远”吗?(学生练习说话) ②指导朗读

师:谁能读一读这句话,把“遥远”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棒!这个句子有点长,要读好它可真不容易!(出示“广场上„„”)这句话里有两次停顿,请大家拿起笔跟老师做个记号。自己轻声读句子,看看你现在能不能读好它?(学生练读,指名读,)

2 ③利用课件理解壮观

师:**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播放**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你们觉得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师:“壮观”就是参加活动的人很多很多,场面非常热闹。想想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壮观”的场面吗?(学生练说)

④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师:这样的升旗仪式太壮观了!全班再齐读这句话。

4.小结:课文的

一、二句是妈妈告诉我的话,我们来分组朗读好吗? 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5.学习第三句话,体会向往之情。

师:听了妈妈的介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呢?齐读: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课件出示插图)是啊,小朋友太想去北京了,你们能读出他的愿望吗?(自读、指名读、齐读、导读)

五、课外延伸

1.欣赏北京风光,激发情感

(1)师:大家说,如果有一天,山里的小朋友到了北京,他除了想看**广场,看升旗仪式,他还想看到什么?(学生说出北京的名胜)

(2)师:你们想不想去看呀?(想)好,今天我当一回导游,带你们去看看吧!(出示北京风景图片)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北京美吗?(美)怪不得山里的那位小朋友对妈妈说:我多想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2.总结: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文化古城,像北京、西安、南京等等,还有许多奇山秀水,像黄山、庐山、漓江、西湖......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祖国的秀丽风光。让我们牢牢记住:(课件出示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们爱北京。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 (生齐读)

六、指导写字。

(1)师:我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多想去北京**广场看什么呢?(升旗仪式) (2)老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师:注意看老师怎么写这个字,一会儿我请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我爱北京**》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吧!

第11篇:让细节亮起来祥案

让细节亮起来

————《关注细节,抒写真情》

教案设计:王甸成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至爱亲情。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3、领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亲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MTV《父亲和我》(学生边看边跟唱)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父亲和我》,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都想到了什么呢?

生:(七嘴八舌)想家、父母的爱、亲情„„

二、学会感动,口头表述

师:对呀,我们都在亲情的沐浴下成长,人间最真实最纯洁的莫过于亲情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满文军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不过,我有个要求:边欣赏边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场景,并调动你的生活体验,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好吗?

(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看来,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动情点了,然而如果要把这些感动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要真正打动读者,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细致生动地表达这动情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让文章细节亮起来的方法。(出示课题:让文章细节亮起来)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龄人的习作片段。

三、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1、出示作文片段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生:响亮有感情地读。

师:同学们,小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 生:母亲在自己睡觉时爱抚地端详自己的镜头。

师:那你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

生:母亲的眼神。

师: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么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楞楞

师:“愣愣”是什么意思?

生:愣愣是失神的,呆呆的。

师:那么说说看“楞楞”一词的表达效果怎样?

生:愣愣一词用得好,它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学生基本都认为愣愣一词用得好。)

师总结:老师的看法跟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认为用“楞楞”一词来摹画妈妈的眼神,总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小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真遗憾!回忆一下你们刚才的描述,是否也有类似的遗憾?

生:有。

(师:或多或少都有点吧?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遗憾呢?想不想学几招?

生:(响亮地)想。

师:好,那就请大家一起看看老师对这个片段的修改吧。

(出示修改的片段1)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如果能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生整齐响亮、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将妈妈看我的眼神作了怎样的修改?

生:写得更具体了。

„„

师小结: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更把母爱表达地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是(出示: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同学们不想试试吗?妈妈的目光正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我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我童年时对我犯的错了。

师:好,注意到了妈妈目光移动的顺序了,妈妈看着在我嘴唇上留下的疤痕,后悔,愧疚,湿润了眼角呢。

生: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子上,她的嘴角微微翘起,我知道她是为我从她那儿复制的高鼻梁得意。

师:妈妈看着女儿越来越漂亮,欣慰地笑了。

„„

真不错,一下子就掌握了。老师也写了几句,看看有没有你们写得好。(出示幻灯)简单吧!还想不想学第二招?

2、师:一伙人出去旅游。风景实在是迷人,而我们通常只能听到游人说“真漂亮,真是太美”之类的,却不能具体地把眼前的美景表达出来,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你们在写作时,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

生:(齐声说)有。

师:对,在我们的作文中常出现“妈妈真好”、“这真的太感人了”等等,却也不能具体地表达,没关系,学了老师这一招,保证你能摆脱这样的困境,你看,老师又用另一种方法将这“愣愣”的眼神写得更生动了。

(出示修改片段2)

师读,问:片段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拟人、排比)

对,我们还可以运用修辞,将细节写生动,这就是第二招,(出示:第二招:运用修

辞,画其神韵)想不想试试?请大家仿照前面几句的写法,也写几句。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那是秋天的落叶对大地的抚慰,那是冬日的雪花对腊梅的赞叹。 师:顺着老师写的这两句,春、夏、秋、冬,构成排比,太棒了!

„„

出示后几句,学生齐读。

师:又学了一招,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还不满足,是吧?那老师也不吝啬,就教你第三招吧。

3、(出示:第三招: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我们一起来学学。(出示修改片段3)看一看,文章是怎么改的?

生:变换角度,从“我”的感觉写。

师:呵,都跃跃欲试了,你们一定能比老师写得好,试试吧。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坚强的腊梅,自豪得母亲眼里含着泪花。 师:真不错,母亲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儿子而自豪,老师也为有这样聪明的学生而骄傲!

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得母亲两颊泛起了红晕。

„„

师:善于变换角度,从与事件相关的多个层面上着笔,会使关键处的叙述层次更丰富,更生动。表现那么好,老师再教你们一招。

4、(出示:第四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师:罗`.勃郎宁有句话说:“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我们所遇到的故事可能早已存在,因为类似的情节一定在这个世界上演着。如果我们把这些能够印证我们故事的故事放在一起,那么我们的故事也便具有了更多的内涵。老师又将楞楞的眼神作了这样的修改,(出示修改片段4)

生自由读。

师:老师运用联想,进行类比粘连,使故事的内涵丰富了吧?不过,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积累。希望同学们爱上读书,多积累一些写作素

材。老师相信大家如能从今天起就树立起“细节”意识,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将来写作就不会再急如走马,忽略了美丽的风景。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具体细致的描写即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等四种方法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五、写作实践

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了。请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写一篇文章,注意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

要求: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来表达亲情。

2、让细节描写照亮你的文章,也可运用恰当的抒情。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让细节亮起来妙招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附资料

1、……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象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

2、……睛楞楞地眼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 ,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知

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3、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

4、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

5、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第12篇: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5课祥案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一、检查复习

检查节选一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

讲解

重点点拨:奇对偶、吹竹对弹丝

雨伯

雷公

薄、浓

河、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楹联试对。

3、小儿语 (节选)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别人有了成绩或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当别人误解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7、《 名贤集》(节选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

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9、《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UGG shoes。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幼女词》,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童年是最美好的印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幼女词》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13篇:18斜面教学设计祥案

18.《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能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于他人交换意见。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 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记录表、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小车、测力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旅游吗?(喜欢,老师也喜欢)。你在旅游的过程中爬过山吗?(点名)你爬过什么山?(生回答),那你爬到山顶了吗?(爬到了),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毅力。(多问几名)瞧,周末的时候也有两个好朋友相约去爬山了。(课件播放)但是,到了山脚下两个人有了分歧。穿红色短裤的这位朋友认为直接从山脚下向山顶爬距离短更轻松,而穿蓝色T恤的这位朋友认为走平缓一点的山路上山更轻松省力。那你觉得他们谁的方法能更轻松更省力的到达山顶呢? 师:觉得他(手指蓝色T恤)的方法好的举手 (山路平缓好走,不费力,红色特别陡费力。)认为他(手指红色短裤)的方法好举手。你来说一下你为什么支持他。(生:直线距离短,装备齐全等)。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支持蓝色T恤的这个朋友。那到底谁的方法更省力呢?想不想知道?(想)相信你学完这节课就知道了。

师:(播放图片)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副图,图中的工人师傅正在把铁桶向大卡车上运,他们没有直接两个人搬运铁桶,而是选择搭了一块木板把铁桶滚上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样能省力。(多问几名同学)“直接搬费力,换种说法就是说搭上木板,你认为可以省力是吗?”生:是

师:省力?(板书:省力?)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就会形成一个斜坡。这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我们称它为斜面!(板书:18.斜面)。斜面真的有省力的作用吗?我们先来打个问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生动手搭斜面,画斜面,观察斜面,了解斜面。

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搭一个斜面啊?(想),请同学们从水槽内把纸盒和木板取出来搭一个斜面吧!(师生搭斜面)

3、都搭好了吗?(我发现,有的小组特别快几秒钟就搭好了)请仔细观察你的斜面,如果让你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你的斜面,你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三角形。师:能更确切一点吗?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呢? 师:(直角三角形)是的,这条直角边是我们要提升重物的高度,我们叫它斜面的高度;这条斜边,是我们搭斜面用的木板,我们叫它斜面的长度;木板与桌面之间会形成一个夹角这是斜面的坡度。 (板书:坡度)

4、老师还剪了两个三角形,其中这个绿色的三角形和橙色的三角形斜面高度相同。但比橙色三角形斜面长度要短一些,这时你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坡度,你发现了什么。(高度一样时,长度越长坡度越小。)我们再来看这个蓝色的三角形,它的斜面长度与橙色三角形的斜面长度相同,但斜面高度变低了,你再来观察他们的坡度你发现了什么?(长度一样时,高度越低,坡度越小。)

活动二:做实验研究斜面是否省力。

1、现在斜面我们搭好了,也了解了斜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真的能省力吗?口说无凭,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老师还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车和一个测力计,(测力计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它的使用方法,也知道力的单位是牛,用字母N 来表示),用这些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计划,来证明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吗?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3、开始实验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提示(课件播放):a、小组内的同学要分工合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填好实验记录单1)b、测量在斜面上的拉力时,测力计要和小车在同一直线,要匀速运动时读数。

4、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测得的数据,请同学们比较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斜面可以省力)师擦掉问号。

6、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搭的斜面是把两个纸盒都垫上了,如果我们去掉一个,只垫一个纸盒。或者老师每个小组再给你们一个,垫上三个纸盒。你觉得省的力大小还一样吗?(不一样)你觉得省力大小和可能和谁有关系呢?(坡度)

7.学生进行猜测,可能是坡度的不同造成省力情况不一样。师继续问:那你认为,坡度大省力呢还是坡度小省力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坡度大,费力;坡度小,省力。

活动三:深入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1.坡度的大小是否会影响斜面省力的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仅凭猜测不行,现在老师把第三个纸盒发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2。 3.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比较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坡度越大越费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斜面可以省力,而且省力大小和坡度大小有关系,坡度越大越费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师:现在我们回到刚开上课时那两个爬山的朋友哪,你现在知道到底谁的方法更省力了吗?(蓝色T恤的朋友)。为什么?(坡度越小越省力,所以他更省力)。

活动五:认识变形的斜面。

1.老师这里还有一座山,这座山它的前山和后山坡度是一样的,你能给它设计一条省力的公路吗?(学生说自己的设计)。 2.想这样的盘山公路其实也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3.师出示螺丝钉图片,问:这是不是斜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螺丝钉到底是不是斜面呢?老师做了一个螺丝钉的模型,下面我就把它的螺纹展开,(师展开铅笔上的螺纹。)你发现了什么?是的,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活动四:生活中的斜面

1、正是因为斜面这样的特点,所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斜面,同学们能说一说斜面或变形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吗?(学生交流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请看大屏幕。(师播放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了斜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了解更多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检测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很多关于斜面的知识,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息接收考验。(课件播放测试题)

(五)拓展活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斜面,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课下来探究骑自行车上坡怎样才能更省力?

第14篇:gkh祥教案

《gkh》教学实录3

教学目标: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音节。

教学重难点:gkh的发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拼音乐园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拼音朋友了,今天我给你们带来几位老朋友,快和他们打打招呼。

生:bpmfdtnl(拼音卡片)

师:声母的发音要轻短一些,再来一次。

生:bmnfdtlp

师:单韵母的发音要长而响亮,请大声呼唤这些字母娃娃的名字。

生:aoeiuü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汉语拼音第5课(板书:5.汉语拼音),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将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五星一枚。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展示台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柳枝快乐的飞翔,清清的小河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有两个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三位声母宝宝就是gkh(贴图)。

师:听!它们在向你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gkh声母宝宝,希望和大家交朋友。”

三、教学gkh 出示鸽子

师:谁来和鸽子打个招呼?

生:鸽子你好!

师:请大家仔细的看图,看看他的样子像什么?

生:声母g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听听老师的发音,然后自己读一读。

生:练读

师:名字会叫了,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儿歌就好了。跟老师读:“鸽子鸽子ggg。”

生:鸽子鸽子ggg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朋友多了真快乐,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师:谁来和蝌蚪打打招呼?

生:小蝌蚪,你好!

师:如果把蝌蚪的ke的读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生:(轻轻地)kkk

师:小朋友真聪明,真善于发现,请大家跟我读:kkk

生:读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儿歌记住k呢? 二

生:蝌蚪蝌蚪kkk 师:你们真聪明。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g、k,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k呼出的气强,k呼出的气弱

师:让学生用手掌对着嘴实验气流强弱。

生:发k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g时感觉有气流冲出。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声母gk。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学习,了不起,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她就是……

生:齐“h”

(出示图片)

师:如果我们把喝水的he读得轻短一些就是——

生:(轻轻地)hhh

师:谁来把它读给大家听?如果他读对了就请大家跟他读好吗?

生:领读

师:大家的声音真洪亮,看来大家都认识他了,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生:喝水喝水hhh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再跟我读刚刚认识的三个声母。g k h 生:跟读

五、认清形及正确书写

师:你们能叫出g、k、h这几个字母娃娃的名字啦,那么你们能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吗?

师:出示图片g,它的样子像什么呢?

生:像个9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g在四线三格中占的位置,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生:观察老师的书写,

师:书空,请你跟我写一写,半圆,竖弯ggg,

生:我就跟你写一写,半圆,竖弯ggg

师:请小朋友把g描在书上,

师:孩子们写的真不错,我们再来观察k在拼音格的位置,

师:出示图片k,它的样子像什么?

生:像……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吧。

生:观察老师的书写,

师:书空,请你跟我写一写,一竖,左斜右斜kkk

生:我就跟你写一写,一竖,左斜右斜kkk

师:请小朋友把k描在书上(描红) 师:我们再来观察h在拼音格的位置,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吧。

生:观察老师的书写,

师:书空,请你跟我写一写,一竖,(

生:我就跟你写一写,一竖,(

师:请小朋友把k描在书上(描红)

六、练习声母gkh与aue相拼读

师:现在我们和gkh成了好朋友,来,带着朋友,我们去小河边,看看它们遇见了谁? 三

出示:

g-__a___gak__a___kah__a___ha

g__u___guk__u___kuh__u___hu

g__e___gek__e___keh__e__he

师:回忆前面我们学习两拼音的要点: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师:按照刚才说的要点,练习拼读

生:自由练读

师:读完了吗?下面我们分工读:第一部分和老师一起读;第二部分老师读声母、韵母,你们读音节;第三部分你们来读,明白了吗?

生:练读

师:小结,孩子们,今天你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gkh,学会了它们的读音。记住了它们的写法,你们表现的真不错,下节课,我们将学习gkh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七:课后小记:教学完g、k、h这一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整个课堂,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始,我就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以卡通人物引出g、k、h,将学生引入课堂,接着又设计\"课间操\",学生的兴趣一次又一次的被激发。

2、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整个课堂还是存在有许多不足的,比如,一部分差生虽然积极的参与了课堂学习,但是效果不够好,并没有完全掌握了发音要领,读得还不够准确。在教学写的过程中,有小部分同学把握形不够准确,容易写出格,写错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

出示小黑板:

g-__a___gak__a___kah__a___ha

g__u___guk__u___kuh__u___hu

g__e___gek__e___keh__e__he

师:回忆前面我们学习两拼音的要点: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师:按照刚才说的要点,练习拼读

生:自由练读

师:读完了吗?下面我们分工读:第一部分和老师一起读;第二部分老师读声母、韵母,你们读音节;第三部分你们来读,明白了吗?

生:练读

师: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的拼音娃娃,如果加大难度你们还会读吗? 出示三拼音图画

师:谁会读?

生:读

师:这个三音节就是“西瓜”中“瓜”的读音,来,再来读“瓜”。

师:读的真不错,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流利的把三拼音节给读出来呢?那就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续很顺当。

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这样的方法,相信大家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 出示课本插图

师:我们和这些拼音朋友们来打了小河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这幅图上的内容说出来,可以用:“我看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还看见了什么。”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

出示生字

师:快点看看他们是谁?谁能把他们打出来? 师:读得真好,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现在老师加大难度,我指哪个你就读哪个,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生:

出示儿歌

师:快来找找带有gkh音节的字 生:

师:请大家自己在下面大声的读读这个儿歌 生:

师:看来这个儿歌都会读了,谁想把这个儿歌读给大家听? 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师:让我们伸出手边拍拍子边读儿歌(齐读)

师:好了,小朋友们,我们在拼音城里逛了一大圈,碰到了一些老朋友,还认识了一些新朋友,而且学会了儿歌,你们高兴吗?(下课)

第15篇:5 中彩那天 试讲祥案(定稿)

5 中彩那天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表情游戏,老师来说情景你们来做相应的表情,来,开始。(考试满分,被爸妈批评,彩票中奖) 师:同学们表情真丰富,刚才我们说到中奖了,同学都是兴奋很高兴,可是有一个人,他虽然中奖了,但是他神情严肃,没有一丝喜悦,这到底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5课《中彩那天》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师板书课题)

师:谁能大声的读一下课题 ? 生:《中彩那天》 师:中彩就是指?(学生回答:中奖) 师:中奖,文中的这个“彩”指的就是父亲中的那辆—一 (生:汽车)。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

(二)、初读,把握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来,咱们一起看看生字词。谁来领读?如果他读对了,咱们跟着他读一遍。

(1)师:稍停,这个“据”呀,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指名说并组词)

(2)师:老师把“拮据”这个词放回到句子里,谁来读? (生读文) (3)师:读得很流畅,“拮据”是什么意思啊?谁知道?(指名说) (4)师:你是从哪里读出了我家经济困难的?(指名说)

(5)师:父亲的工作是—— (生:汽修工。)工资高不高啊?他一个人工作,六个人生活,仅仅只是维持生计。可想而知,他们家的日子一定过得——生:很困难。师: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钱就叫——(生:拮据)。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读) (6)师:还有最后一个词。出示:梦寐以求。 (7)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都想要,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 有些词语要联系生活实践来理解更准确

3、师: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1) 师:同学们,从他的话里边我们得出了这样几个信息。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 (生:汽车。)(板书得汽车)。最后他又把这辆车——(生:还给了库伯先生。) (板书还汽车)在这一个过程里头,父亲面临了一个——(生:道德难题。)【板书道德难题】

(2)师:叙事性的文章通常都会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得车是故事的—— 生:起因。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是故事的——生:经过。还车是故事的——生:结果。

(3)师:把起因、经过、结果巧妙地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生1: …

生2…..

(三)深入探究,解决道德难题

1、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带劲儿!咱们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了解。文章出现的人物有父亲、母亲,还有——(生:“我”)。这节课,咱们先谈谈父亲,他面临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指的是什么呀?(指名说)

2、师:说的好,是留下车还是还他车,(板书:留,还)这真是一个难题。

3、师:是留车呢?还是还车呢?可真难啊!如果你就是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理由为自己留下这辆车呢?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一下课文,想想父亲留车的理由。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圈画。)

4、师: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思维的痕迹。来,咱们交流一下,你找了哪些理由?

5、交流反馈

(1)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师:你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你的理由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因为…所以”句式说说理由。 生:因为我们家非常穷,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师重复)

(2)生:我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汽车。 师:你在第二自然段找到了你的理由,是啊,我白天也想, 晚上也想,朝思暮想,日思夜想,愿望多么强烈呀!谁来读 读这句话?来,请你! 这种愿望强烈了,谁再来读一读,请你。这是多么强烈的愿望啊,齐读。 还有哪些理由?

生:因为扩音器叫的是我的名字,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师:你在第四自然段找到了你的理由因为扩音器叫的是我的名字,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4)生:过后,两人都把这件事给忘了。因为两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库伯先生并不知道我给他买的这个彩票中奖了,所以可以留下

师:你在第八自然段找到了你的理由,因为两人都把这件事给忘了,所以可以留下

6、师:你们有那么多的理由可以留下这辆车,干嘛又还了呢?你是

怎么想的呢?

生1:可是是库伯的就是库伯的,我不能占为己有(师重复)还有吗 生2:我答应给库伯买,是他的就是他的,我要守信用

板书:诚实、守信用

生3:我和库伯是朋友,怎么能欺骗朋友呢,对朋友要有诚实啊

7、师:说得真好,父亲是留下车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还了车坚持为人的诚信呢?这才是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

(四)过渡延伸

师:当道德的天平不知该偏向哪边时,父亲为难了。作者是怎么写出父亲中彩得车后的为难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3—8 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中彩得车后的为难。 请你来说, 来, 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为难?

生:神情严肃,

师:父亲本应有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师:是兴奋,是 喜悦,是兴高采烈,但是他却(神情严肃),谁来读读这段话? 请你来,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左右为难,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预备,读。

师:作者抓住了“神情严肃”这一个神态,就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写了父亲的左右为难呢? 谁来?好,请你来!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你说“赶”,赶了下来。 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这辆车本来不属于他们家,所以父亲觉得我没有拥有这辆车 师:他心里边很为难。 本来想高高兴兴上车, 却被赶了下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会难受,委屈。会闷闷不乐(师重复),

师: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了委屈。谁能再来读一读,这次更委屈了。 好啊,你们委屈,你们沮丧,你们难过,都来自父亲这 一(“赶”) 。这个动作也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写了父亲的为难呢?谁来说说看?请你来说,

师:你找到了这句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父亲本来想把这辆车占为己有,结果想到自己的妻子老对自己的孩子 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所以最后把车(生:还给了库伯) 。说得好,孩子们, 父亲曾经试图擦去 K 字,留下这辆车,但是最终还是把这车还给了库伯,对吧?咱们可以想象,他当时呀,是多么地困惑、矛盾、为难哪!面对这个难题,父亲最终选择了把车还给库伯,大家有没有想过,失去

了这辆梦寐以求的车, 父亲他得到了什么呢?请你来说,

生:他得到了诚信(师重复),

师:你再来说他得到了尊重(师重复) 师:为什么说父亲打电话时是他家最富有的时刻?它与文章的哪句话相呼应?

生: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对,与母亲给我们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板书),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唯有诚实守信才是无价之宝。文中的我也被父亲的诚信所感染,从最初的迷惑不解到最后有了深刻的体会。你能说说你 的体会吗? 生:要诚实待人/有信用/ 师:是啊,我们也要像这一家人一样做一个诚信的人,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道德难题?下课和同学 们交流一下,下节课全班交流讨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第16篇:乔占祥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案

乔占祥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案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

河北律师乔占祥起诉铁道部在今年春运期间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一案,2003年2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驳回乔占祥的诉讼请求。

据了解,去年12月21日铁道部向有关铁路局发布了关于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的通知。通知确定2001年春节前10天及春节后23天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始发的部分直通列车实行票价上浮20%至30%。为此,乔占祥在今年1月17日及22日分别购买的了从石家庄到磁县、石家庄到邯郸的火车客票2张,比票价上浮前多支付9元。乔占祥认为铁道部的通知侵害了他的财产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向铁道部提起行政复议。今年3月19日铁道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决定维持票价上浮通知。乔占祥针对上述票价上浮通知及铁道部的复议决定,起诉到北京市一中院,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责令铁道部履行转送审查职责;撤销票价上浮通知。

北京市一中院经审理后认定,调整和缓解春运期间客运量与铁路运能的突出矛盾,是保证铁路客运正常发展的客观需要。铁道部依职权拟定的票价上浮通知体现了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包含了市场需求、地区差别、季节变化和社会承受力等因素,符合法律规定及客运市场的价值规律。

另外,铁道部作出的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价格上浮的决定,是经过有关市场调查、方案拟定、报送国家计委审查,国家计委在国务院授予其批准的权限范围内予以批准后,铁道部依据国家计委的批准文件作出的,上述程序未违反有关法律规定。

乔占祥认为铁道部所作的票价上浮通知未经国务院批准及铁道部未能提供组织价格听证会,并由此请求法院对铁道部作出的上浮票价的通知予以撤销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而且依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主持价格听证会不属于铁道部的法定职责,因此,本案的诉讼并不涉及价格听证及其相关问题。

据此,北京市一中院依法作出驳回乔占祥诉讼请求的判决。

乔占祥诉铁道部票价上浮案行政判决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1)年高行终字第39号

上诉人(一审原告)乔占祥,男,36岁,汉族,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兴小区20-3-502室。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以下简称铁道部),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

法定代表人傅志寰,铁道部部长。

委托代理人刘莘,女;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委托代理人张长江,北京市国源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审第三人北京铁路局,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号。

法定代表人李树田,局长。

委托代理人朱敏,女,北京铁路局干部。

一审第三人上海铁路局,住所地上海市天目东路80号。

法定代表人陆东福,局长。

委托代理人沈国平,男,上海铁路局干部。

一审第三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一路151号法定代表人张正清,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陈唯真,男,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干部。

上诉人乔占祥因铁路旅客票价管理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1)一中行初字第149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乔占祥;被上诉人铁道部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刘莘、张长江;第三人北京铁路局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朱敏;上海铁路局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沈国平;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陈唯真出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原告作为购票乘客与铁道部所作《关于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原告坚持对《通知》和《行政复议》同时

提起行政诉讼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被告作出的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价格上浮决定是经过市场调查、方案拟定、上报批准的,程序未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并以(2001)一中行初字第149号行政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乔占祥认为一审判决没有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铁道部所作《通知》未举行听证会,未经国务院批准,违反法定程序;在复议过程中铁道部未履行其转送审查国家计委1960号批复的请求,属不履行法定职责。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撤销铁道部所作《通知》,判决确认被上诉人未履行转送职责的行为违法。

被上诉人铁道部答辩认为其作出《通知》符合法定程序,上诉人提出对国家计委1960号批复的转送请求不符合转送条件,故一审判决正确、合法,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第三人均同意被上诉人铁道部的答辩意见。

经审理查明,2000年7月被上诉人铁道部向国家计委上报了《关于报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即:铁财函(2000)253号。《实施方案》中表述,根据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关于对部分旅客列车运输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请示》,我部拟定了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实施方案。其中关于春运票价上浮方案为“春节前(除夕除外)14天,自哈尔滨、上海、广州、北京„..等局始发,到达指定局(省)的部分列车,春节后23天(初

一、初二除外)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局始发到达指定局(省)的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春运期间票价最高上浮幅度原则上不超过国务院批准的上浮标准,即:旅行速度100公里以下30%、100公里以上40%。”同年11月8日,国家计委以计价格(2000)1960号文批准了铁道部的《实施方案》。铁道部于12月21日作出《关于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的通知》,通知决定2001年1月13日至22日、1月26日至2月17日,春运期间在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始发的部分直通列车的票价上浮20%至30%。该通知经公布于2001年春运期间实施。上诉人乔占祥于1月17 日、1月22日,分别购买了2069次列车从石家庄到磁县、石家庄到邯郸的火车客票两张,支付票款37元,比上浮前多支付人民币9元。为此,乔占祥以铁道部所作《通知》程序违法为由诉至一审法院,一审判决后乔占祥不服上诉。

在二审审理过程中,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对铁道部所作《通知》的合法性争议和举证、质证的主要内容是:

(1)铁道部所作《通知》的法律依据问题.

被上诉人铁道部向法庭出示的证据是:证据

1、国家物价局有关部门分工重要商品的目录,证明旅客票价为政府定价范围;证据

2、国家计委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国家指导价的请示(计价格[1999]1862号);证据

3、国务院对国家计委

[1999]1862号请示的批复(国办[2921号]),证明旅客票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已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计委行使审批权;证据

4、国家公文处理办法(国法办[1993]81号),证明国家计委[1999]1862号请示和国务院的批复符合国务院公文处理的相关规定;

5、《实施方案》,证明铁道部履行了报批程序。证据

6、国家计委对铁道部《实施方案([2000]253号)》的批复,即:计价格(2000)1960号《关于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有关问题的批复》,证明铁道部关于2001年春运旅客列车票价上浮所作的《通知》内容已经得到有权机关批准;证据

7、国家计委就有关问题的复函,证据

8、附件2客运价目表,证明铁道部经调查对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条件已经具备。上诉人乔占祥表示上述上述证据材料在一审时交换过,但认为证据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以下简称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相抵触,证据2未经听证,未获国务院批准;证据3只有领导圈阅,没有明确签署意见不能证明国务院批准授权国家计委审批,且没有证据证明证据来源合法;证据4国务院办公厅批复不符合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证据5与证据6,因为不存在国务院授权的行政法律行为不能证明证据5的合法性;证据7,该函内容应由国家计委行使而不是国家计委办公厅;证据8无异议。

本院确认被上诉人提供的上述证据合法有效,能够证明其所作《通知》符合《价格法》和《铁路法》规定的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得到了有权机关的批准。

(2)铁道部作出通知的程序合法性问题;

被上诉人认为铁路旅客票价不是依法应当听证的三种价格,证据1国务院关于重要生产资料和交通暂行规定、证据2第10个五年计划纲要。上诉人乔占

祥认为,证据1仅仅指三种定价,不能证明不属价格法23条的范围;证据2中规定的听证会铁道部没有按照办理。

本院确认上述证据对本案没有直接的证明效力,不予采用。

(3)铁道部在复议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履行职责的问题。

上诉人乔占祥提供的证据1行政复议申请书,证明其要求铁道部转送审查国家计委(2000)1960号文的合法性;证据2铁道部国复[2001]2号行政复议书。证明铁道部没有履行转送职责。被上诉人铁道部经质证认为证据1中乔占祥没有提出转送要求,证据2中铁道部经复议认为不符合转送条件,不存在不履职的问题。

本院确认上述证据不能证明上诉人的要求成立。

本案认定的事实,有以上证据材料和庭审笔录在案佐证,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本院认为,铁道部所作《通知》,是铁路行政主管部门对铁路旅客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行为对于铁路经营企业和乘客均有行政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乔占祥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是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的。但在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同时一并请求确认复议机关不履行转送的法定职责,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且其在复议申请中亦未提出转送审查的请求,故一审判决驳回上诉人的该项请求并无不当。

铁路列车旅客票价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依照《价格法》第18条的规定,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根据《铁路法》第25条“国家铁路的旅客票价„„,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 的规定,铁路列车旅客票价调整属于铁道部的法定职责。铁道部上报的《实施方案》所依据的计价格(1999)1862号文已经国务院批准,其所作《通知》是在经过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又召开了价格咨询会,在向有权机关上报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得到了批准的情况下作出的,应视为履行了必要的正当程序。虽然,《价格法》

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会证制度。”但,由于在铁道部制定《通知》时,国家尚未建立和制定规范的价格听证制度,要求

铁道部申请价格听证缺乏具体的法规和规章依据。据此,上诉人乔占祥请求认定被上诉人铁道部所作《通知》程序违法并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理由不足。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上诉人上诉理由不足,其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1条第1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上诉诉讼费80元,由上诉人乔占祥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王振清

审 判 员 吉罗洪

审 判 员 何谢忠

第17篇:《桑塔露琪亚》祥案

教案(详案)

题:《桑塔露琪亚》

级:七年级

型:教唱课

时:一课时

试讲学生:时

一.教材分析

1.《桑塔.露琪亚》出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三.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并把握船歌的演唱情绪。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提问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钢琴 黑板 长笛

七.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欧洲风情

桑塔露琪亚

1=C

3/8

体裁:船歌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下面老师放几段歌曲,大家仔细听一下,这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音乐。(放第一段)

生:略。

师:对了,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是我们曾经熟知的一首歌曲,来自日本的《樱花》,它所体现的是东亚音乐:日本为代表,有许多音乐类型体现了线性音乐的特征:变化丰富的旋律线条,逐渐发展的结构层次,连绵不断的音响以及长音的力度音色变化等等。下面听第二段。

生:略

师:对了,这是一首很明显的印度风格的歌曲,它所体现的是南亚音乐:以印度为代表,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音乐,它们都来自共同的古老文明。 印度音乐由丰富的旋律线条和精妙复杂的节奏组成。

师:今天呢,老师带同学们走出亚洲,到欧洲去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咱们一起走进意大利(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版图,让同学们了解意大利)。同学们,看一下,这,就是意大利,大家看一下这个黄色的版块像什么?

生:略.。

师:对了,这个呢,很形象的说就是,伸入地中海的一只靴子,看,像吧!意大利位于南欧地中海之滨,是个美丽而古老文明的国家。 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和荟萃文物,再加上秀美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使意大利成为深受各国游人喜爱的旅游胜地。意大利有两个很具特色的地方,一个就是水城威尼斯,它的街道全是水,人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还有一个呢,就是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是座很美丽的港口城市。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桑塔.露琪亚和玛

莱卡莱。其中,桑塔.露琪亚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人说她是当地一位美丽的姑娘的名字,也有人说她是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女神的名字,总之,这名字是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歌就是在这水城里诞生的。

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

师:《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歌曲;老师先问一下,同学们对船歌有了解么?

生: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船歌,给人的感觉就是摇晃的,因为是船夫来招呼客人时唱的歌曲,所以呢,就是比较热情洋溢的。下面,同学们听一下这首歌曲,感受一下船歌的特点。

师:同学们感受到那种摇晃的感觉了么?

生:略。

2.新授

师:欣赏了这首动听的船歌之后,同学们一定还想更多的了解与它有关的知识,并学会这首歌曲。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同学们抬头,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幻灯片,这首歌曲是3/8拍子,中速稍快的,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学习一下这些内容。首先练习一下3/8节奏练习,3/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老师先给同学们用

接下来老师找同学来打一下。

生:略。

师:非常好,接着再看一下谱子,这首歌曲中还涉及到了变化音,分别是#4和£4,“#”是升号,比正常4高半个音,这样,老师先在琴上给同学们弹一下,同学们感受一下,咱同学们一起学会,老师再找同学起来唱。

生:略。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谱子中较难掌握的也学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老师弹琴,同学们一起唱谱子,可以用LA模唱,唱谱子的同时同学们不要忘记用手打拍子,注意3/8拍子的强弱弱感觉,好,现在老师先给同学们一个和弦前奏,同学们跟上一起唱啊,来,准备好了吗?

生:略。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诵一下歌词。朗诵完后,我找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感觉这个歌词在描述一个什么情景或是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来,老师先给一个开头“看晚星多明亮”预备起。

生:略。

师:嗯。船夫划着小船,荡漾在海面上,描述夜晚的美好招揽客

人。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下面,同学们看一下歌谱,我找同学起来说一下这个歌是怎么安排演唱顺序的。

生:略。

师:同学们,这里涉及到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的使用,咱们前面已经学过了,这个II: :II是段落反复记号,表示该记号内的部分要重复演唱一次,如需从头反复则谱首的II:可省略。谱例中歌曲的演唱顺序就是这样的。接下来老师先给同学们范唱一遍,同学们注意听3/8拍的强弱弱规律,感受一下有没有随波荡漾的感觉。同学们跟着老师用la摩唱。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安排一下演唱顺序,到第一个反复记号这边女生先唱,接下来,男生唱,到反复记号这边,男女生齐唱。同学们开始唱,注意,咱们学的3/8的强弱感觉还有尽量用轻柔的声音来唱。

生:略。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互动练习,同学们都知道划船的动作吧,老师找个同学来做一下。

生:略。

师:很好。其实呢,这首歌曲的演奏形式还有很多样,同学们也可以对它进行表演和再创造,接下来,老师吹奏长笛同学们边划边唱。

生:略。

师:同学们,《桑塔露琪亚》这首歌曲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演唱

形式,老师给同学们找了一个不同风格的音频,同学们可以感受一下,这种风格的《桑塔露琪亚》。

九.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又学习了欧洲船歌这样一种音乐体裁,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了,我们一起体验了《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也非常好。

十.课后作业

老师最后给同学们留下课后作业

1、复习并掌握好今天所学习的内容。2.学唱好歌曲的第二段。 好了,同学们,下课!

教案设计

《桑塔露琪亚》

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 2008级本科一班 试讲学生:时超

指导教师:侯宝民

娜荷芽

第18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台阶祥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淮北市梧南中学

陈凯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

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四、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五、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六、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七、课堂小结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在我们跌倒时,父亲教会我们怎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鼓励我们勇敢的去面对。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关注我们平凡的父亲,也关注那些与父亲一样平凡的人们。

八、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旧台阶

回忆 ———— 造台阶———— 经济的落后

新台阶

|————父亲的坚忍不拔、艰苦创业

线索(台阶)

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杨绛

淮北市梧南中学

陈凯

2010年10月25日

第19篇:《可爱的家》教学实录 祥案

上海市二期课改案例

温馨的家园 唱——《可爱的家》

教师指挥,学生演奏《真善美小世界》音乐进场,口风琴吹奏旋律,军鼓伴奏 师:请坐,我们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里,这里有温馨的家园,美丽的校园还有我们各自可爱的家(出示ppt)。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可爱的家,它是由谁作曲的?是哪个国家的?

生:是美国的毕晓普写的

师:是美国的毕晓普写的,他描写的是国外的家庭。我们的家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我的家庭是非常温馨的,像一个温馨的港湾一样 师:恩,讲的真好,你说

生:我的家可以分享我的快乐和忧愁 师:对呀

生:我的家是最能让我感到温暖的地方

师:你们讲的都非常的好,老师把你们的照片做成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分享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吧(出示ppt)(学生站起来欣赏) 师:恩,家真的温暖。请坐。

师: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家庭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然后再回忆下这首歌曲在节拍上有什么特点(教师钢琴弹奏可爱的家,学生二声部歌唱) 师:老师记得这首歌曲节拍特点 生:这首歌曲是弱起小节

师:对了,这首歌曲是弱起小节。那我们该用怎样的气息来唱弱起小节呢。 生:我们该用连贯的气息,唱弱起小节

师:好的。连贯的。还有呢?舒展的,还可以是平稳的气息。我们来试试 师:(指挥)

一、

二、吸气 生:唱歌曲第一句

师:非常好,那么在吐字,在咬字上该注意些什么 生:吐字要饱满,咬字要松弛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 生:咬字要清晰

师:恩,吐字是非常清晰的。那么咬字要怎么样呢?饱满的。对。我们就按照小朋友说的这些要求来联系一下。平稳的气息、清晰的吐字、饱满的咬字。(钢琴给两个音)一二齐 生:清唱第一句

师:很好,你们真棒。接下来听老师来唱,我啊在力度上进行了变化,哪几句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师:老师唱(出示歌谱,歌曲伴奏) 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有没有谁听出来。

生:王老师在唱“可爱的家的啊”声音很轻。可能王老师在想家,所以有点忧伤。可能是在心里想的所以要唱的轻一点。但唱后面一句“我不能离开你”王老师把

声音放响了。因为王老师在唱的时候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就响了 师:(鼓掌)讲得真好。王老师在唱最抒情一句的时候啊,我用的是弱这样的力度记号(看歌谱标p)。我在唱最后一句,我用的是强的力度记号(标f),那么还有谁听出来我还有不同的。。 师:恩,你说

生:我发现王老师在唱最后三个字的时候速度变慢了,而且唱的更重。因为一首歌曲快要结束了,所以王老师要这样做。

师:恩,除了歌曲快要结束了,所以我要这样做。还有什么原因吗?

生:还有因为最后三个字是最表达王老师感情地字,所以说是加重还要延长。还有我发现了,在唱前面一句的时候,因为她在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所以不是太强也不是太弱,也没有放慢,或是加重。所以说是比较中等的那种

师:恩,给她掌声。恩,好。她前面所说的那中等的一种。在音乐上的音乐要素里我们把她称为mf是中强(出示mf).最后一句呢,王老师把三个字。怎么样?加了力度的记号(出示》》》)。王老师刚才用了不同的力度记号,表现了不同的情绪。是不是这样的?好。请你们跟着老师的指挥,有表情的、有变化的、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生:唱《可爱的家》(老师指挥)(出示歌谱,音乐伴奏)

师:唱的真棒。除了用歌声,我们还能有你们手中的口风琴来表达对家的爱,拿起口风琴。老师用钢琴为你们伴奏。听听老师的伴奏是否和你们吹奏的旋律一样

师生钢琴口风琴合奏 师:(鼓掌)有谁听出来?哦,你第一个举手,你说

生:王老师弹的伴奏跟我们吹的主旋律不一样,因为这样才能衬托出我们吹的是主旋律。 师:哦,你再说

生:王老师弹的是伴奏音型。我们吹的是主旋律

师:真聪明。王老师刚才用钢琴演奏的是伴奏音型。今天我们就来学用口风琴为这首歌曲伴奏。我们来听一下,听王老师来吹奏两种伴奏音型,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出示歌谱。音乐伴奏)吹奏口风琴伴奏音型(第一种) 师:(吹奏口风琴伴奏音型(第二种) 喜欢哪一种

生:我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就像小细柳一样,非常的柔和 师:像小细柳一样,这个形容词用的好

生:我喜欢第一种,因为第一种比第二种显得更刚强有力 师:更刚强有力。你说

生:我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比较柔和舒缓的。而这首可爱的家也是柔和舒缓的,所以说会比较配一些 师:恩,来

生:我喜欢第一种,因为第一种比较简洁简单。第二种过于花俏了一些。 师:恩,好。来看这个就是王老师刚才吹奏的伴奏音型(出示伴奏音型谱)。第一种两个音同时出现的,那个是柱式伴奏。他给人的感觉呀比较沉稳。第二种伴奏音型叫分解伴奏,他是音先后出来的。他给人的感受有流动感,有推动感。就像你们前面说的比较抒情。好我们来把这两种伴奏音型唱一唱 师:注意音弱起节奏。高低声部啊,

一、二预备齐(师边弹钢琴边指挥)(生唱

高低声部)换,注意节奏,好的。最后一个空拍要完整的一拍休止 师:谁能来吹奏一下。哦你来。看看他是怎样吹奏同音反复的哦 生:口风琴吹奏 师:看见了没有

生:看见了。他用的是音断气连的方法 师:讲得很好。还有吗?

生:我认为她是用软吐的方法吹奏的

师:软土的方法,好的,音段气连的。好。你们还注意到什么。坐在这边的同学肯定看到,她的手指怎么样

生:我看到她的手指一直放在琴键上没动,而且用嘴巴来给她吹气 师:对,嘴巴“吐吐吐”,用这样的方法。好的。音断气连的这样,手指按住不动的,软吐的方法来吹奏。同音反复的。接下来我们来试唱分解伴奏 师:(弹奏钢琴旋律)一

二、(生唱)换。停,很好

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成两大组。喜欢柱式伴奏的这边来。看的见吗?轻轻的联系。王老师来帮你们 师:手指按住不动,看好。。。仔细的看,准备好

一、

二、三齐。前面是弱起,所以第一拍要空出来 生:吹奏第一段

师:眼睛看好,第一乐句(生吹奏)第二乐句(生吹奏)好的,一二齐。注意指法。第二行一小节就有两种不同的音型在里面,不一样的。再来一遍,注意指法。第二行。好的。停

师:接下来我们来分组展示,展示的这一组吹伴奏音型,另外一组吹奏主旋律,要控制好音量。相互用耳朵听。哪组先来?让他们先来吧,你们吹奏主旋律,王老师用前奏啊。 生:(师吹前奏)生吹奏。(老师三角铁伴奏)还是这样乐句,第二乐句。。。 师:掌声给你们,这遍的感受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们的伴奏音型太响了。

师:伴奏太响了,伴奏只是起到一个什么啊? 生:陪衬的作用

师:你讲得很好,还有吗?

生:感觉第一次配不是很默契,觉得他们没有跟上。演奏慢了半拍

师:配合之间的速度还可以再默契一些。这个速度是一样的,节奏是不同的。对把?你说

生:我们第一次这样配合我们已经觉得很好了 师:不错。还有呢

生:我们第一次这样配合我觉得有时候伴奏比主旋律强。应该主旋律比伴奏强 师:耳朵还是要听一下,如果吹奏时你没有听到主旋律的声音。配合还不够。你要会吹,还要学会听,还要学会合作。好,我们来换一组同样地要求,来看看这一遍我们配合的怎么样 师:(师吹前奏,生吹奏。师三角铁伴奏),好的。第二乐句。好第一乐句 师:这遍合作怎么样 生:这遍合作的好

师:好,还大有进步了,你说说

生:我觉得这一遍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的音型应该

再吹的正确一些 师::哦,就是伴奏的音型还要再正确一些。好的,眼睛要看的快一点。好,你说说看呢

生: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更加和谐一点

师:恩,好的。刚刚一遍在节奏,在速度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合作的已经非常好了。音量还可以再控制一下。两边的音量再配合的好一点。好刚刚是一种伴奏音型为整首歌曲伴奏是吧,我建议我们来合作。怎么合作呢?仔细看乐谱。看齐唱的部分由谁来吹奏啊?绿色的(出示ppt)齐唱的由柱式来伴奏,合唱的由分解伴奏。在最为抒情的那一句。“可爱的家庭啊”我请两个小朋友来领奏。要一个高声部一个低声部的是吧?高声部请谁。哦,好,你。低声部呢,请你,你们两个来试试哦。高低声部哦,那么这个时候所有的伴奏都停了,到最后一个乐句谁伴奏的啊? 生:柱式和弦

师:对,你们吹主旋律,要把整个一遍都能够穿起来,来试试看哦。;老师也来参与吧 师:(师吹前奏,生合作吹)注意,旋律。好停。两个人。(两个人吹老师跟着哼唱)好(合作)

师:这遍听上去怎么样?有两种伴奏和弦

生:有两种伴奏音型,我觉得可爱的家吹得更好听。更和谐了

师:恩,更和谐了。因为用了不同的伴奏音型,使得这首歌曲的情绪变化啊,更明显了,更动听。我们现在带着美好的情感,完整的来表演这首歌曲可爱的家,第一遍老师用口风琴给你们伴奏,你们来演唱。第二遍你们按照这个来演奏

师:第一遍唱哦(教师口风琴伴奏,学生唱)。第二遍(学生吹奏。教师三角铁伴奏)眼睛看好谱子,柔和一些。(教师哼唱分解旋律)(两个吹)响亮一点,胆子大一点。(鼓掌—)好回到座位上

师:歌声悦耳,琴声悠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享受。接下来让我们奏起《花好月圆》来表达你心中美好的情感吧 生:师生合奏《花好月圆》(乐器:口风琴、钢琴、扬琴、长笛、三角铁、沙球、木琴、大嚓,古筝、大提琴、琵琶) 师: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漕泾小学

李莹

第20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飞夺泸定桥》教案(祥案)

第一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进入新的单元新的一课。首先,老师有几张图片想给同学们看一看,图片上的这座桥就是我们今天故事发生的地点——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我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是通往康藏地区的咽喉。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有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必会延误数日,遭敌人围歼。只能通过泸定桥过河。而现在泸定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控制之下,红军在这里和国民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飞夺泸定桥》。”

“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你觉得课题中的“飞”和“夺”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用了“夺”而不是“占”或“取”。”

“同学们,昨天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再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加深印象。”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们读通顺。把自己不理解的、有疑问的内容勾画出来。”

“现在我请同学起来,分自然段大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我现在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思考,哪些段落写了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哪些段落又写了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老师现在来读一下

1、2自然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同学们,几天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这一课。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一下这一课的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

3、4自然段,读完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想红军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待会儿我请同学来回答。

“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仔细,红军遇到的困难都找出来了。刚刚说到红军在路上遇到了敌人的增援部队,与他们赛跑。现在我们再读一下第4自然段,看看红军是怎么跑在敌人前面去的。”

“增援的部队遇到困难,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可是在同样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红军战士依然摸黑前进,抢在了国民党增援部队前头到达了泸定桥。你们觉得比起国民党反动派,我们的红军战士怎么样啊?他们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斗争,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想一想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逃避。”

“现在,请你们默读第5自然段。分别找出写桥险,水急和写泸定城情况的句子。我会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找的情况。”

“很好,你们都找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依靠天险,满心以为红军是没法攻过去的,猖狂的向红军喊到:“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也出现了一个“飞”字,你们觉得它和题目里面的“飞”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这里的“飞”是敌人认为红军战士没办法从桥上过去,除非红军会飞,不然就是过不来的。这是他们对红军的轻视。”

“可是红军并没有惧怕,他们马上发起了总攻,要夺下泸定桥。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

6、7自然段,看看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

“同学们,红军有没有惧怕困难啊?他们勇不勇敢啊?我想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第6自然段写了哪些勇敢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

“二连的22位勇士冲在最前面,还有跟在他们后面的三连战士,不仅带着武器战斗,还拿着木板,肩负铺桥的任务。”

“冲锋的突击队到攀着铁链好不容易到了对面,可是又有困难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告诉我红军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么做的?”

“红军奋不顾身的穿过的大火,英勇的和敌人展开了搏斗。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红军击败了敌人,夺下了泸定桥。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一下红军获得胜利之后的振奋心情。”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长征路上的一个故事,学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的大无畏精神。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歌,回想一下红军的精神,想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像他们学习。”

《教案祥案模板.doc》
教案祥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