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

2021-07-03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机电技术应用个人简历

个人概况

姓名:蔡娇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西钦州

出生年月:1992.8

政治面貌:团员

学历:中专

健康状况:良好

毕业院校:广西第一工业学校

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通讯地址

广西南宁市长岗岭三里一巷43号

邮编

53002

3联系电话

13977150219

e-mail

http://caijiao92.51.com

基本技能

维修电工中级证

特殊工种(电工)上岗证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育新就读;

2008年9月至今在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就读。

所获奖项

2008年秋季学期获“优秀团干”奖;

2010年春季期获“社团表现突出”奖等。

曾任职务

2008年-08机电(1)班团支书到至今

社会实践

2008年7月到外当兼职生

2009年6到餐厅当过服务员

2010年2月-3月在棋牌馆前台收银员

兴趣爱好

打羽毛球、听音乐、文学等。

个人评价

在生活中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乐观向上,重信誉,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敢于创新,思维敏捷,有责任心。

求职意向

前台接待、文员、营业员、服务员等

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推荐第2篇:机电技术应用自荐书

尊敬的xx公司人事部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这份求职材料,诚待您的指导。

我叫xxx,出生于××年××月,女,壮族,共青团员,广西xx县人,××年×月毕业于xx民族工业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我生长在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机遇和发展并存的年代。对未来,我充满希望。中专四年,我深深知道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因此,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刻苦钻研,寻求内在规律,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操能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主修了电工学、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拖动基础、机械制图、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机械设备与维修、控制工程基础等专业知识,实习期间,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同学和师傅的好评。在校期间,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注重道德与能力的塑造和培养,担任校团委劳动委员、宣传委员,还担任校广播室的编辑,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写作水平在工作中得到不断提高。曾获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编辑”等称号,其中2003年度曾荣获“全区三好学生”光荣称号。

四年的中专时光,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期间凝聚了我奋斗的艰辛和喜悦。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成功要靠不断的努力拼搏。毕业一年多来,我换了两个工种,先在xx市当过打字员,现在广州市的一家电子厂里打工。这些工作经历增加了我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给我提供不可多得的借鉴和帮助。

为开发铝矿资源,促进xx铝工业的发展,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在xx投巨资致力于建设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这是xx人民的大喜事,作为xx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激动。本着发挥自身特长,服务铝业这一目的,我渴望成为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的一员,与同事们携手并进,为中国铝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也许我并非是众多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但我会尽力做得最好。“天道酬勤”是我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期盼您的赐教!

最后,恭祝贵公司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推荐第3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摘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绿色化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开放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交流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进入80年代以来,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几乎达到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然而,“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呼机电一体化技术都包括那些特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应用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如何?”等问题却很难令人回答,这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向深度持续发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向户度持续发展,也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应用范围。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2.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2.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2.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2.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2.8 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2.9 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3.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3 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3.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实现CIMS化。

3.5 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3.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总结

综上所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我国从80年代初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开始予以重视,先后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列专项对机电一体技术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199。年,国家将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列为“八五”及本世纪后十年发展全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技术措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取得相当进展。

推荐第4篇:机电技术应用培训总结

201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

培训总结

——2012年9月何向锋

2012年6月-9月,在领导的关怀和安排下,我来到了美丽的江城武汉,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参加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的2012年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3个月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已圆满完成,现将培训成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培训内容

这次培训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院方聘请了业界人士及有关专家、教授进行讲座。课题如《机电系统概论》、《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从企业需求看职校学生培养》、《教师能力探讨与培训课程设置》、《机械设计 UG NX7》、《机械加工》、《微机原理与控制》、《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电传动系统与PLC控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

二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与企业实践。院方组织学员们在校内和实训场所和校外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活动。如在校工程实训中心进行机械加工实践;在机械学院实验室进行PLC控制综合实训;考察了《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

三是去景点参观实习。院方组织我们考察了武汉归元禅寺、古琴台、汉正街、汉口江滩等地。

二、培训收获

1.专业知识丰富积累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我领略了机电技术领域的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优秀成果。学院邀请了资深教授对机电专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如赵英俊博士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论》讲座,让我重新了解的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专业定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清晰的认识。何岭松教授的《改变我们的工程实践教育方式》通过中美教育合作交流,对比了中美之间专业教育的差异,让我对专业教育的方式有了反思。中国学生响应课程是由学校或相应组织安排好,学生大多数属于被动选择;美国教育强调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课程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并且学费相对昂贵。因此,在中国会出现学生在学习期间惰于学业,沉迷游戏的现象,而美国学生则对自己的学业认真、负责得多。汪定超教授的《企业需求与职业教育》讲座更让我沉思良久。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特大城市,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紧紧把握企业的需求,这就是先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方向。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因而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服务当地经济,更加重要的是要沟通于当地企业。反思自己,每当听到学生诉说学不到东西,要到企业打工当学徒时,我心中不免泛起一丝的悲哀,泛泛教学,不与企业深入交流,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产品,这是学生的悲哀,学校的悲哀,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哀!

2.参观考察开阔眼界

在培训期间,院方组织我们来到了武汉光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参观学习,主要参观了两个领先于行业上市企业。

(一)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6506万元。2001年9月,华中数控告别了校园, 整体迁入大学科技园现代化的产业化新基地。其主导产品是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红外热像仪等。特别是数控系统,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国防和行业的技术发展,中国企业只能从国外购买中高档的数控系统,但由于国外始终把这种高性能的数控系统看作是战略物资,国内企业购买了产品之后,无法继续升级换代。在此之前,中国无力改变国外垄断中高档数控系统市场的局面,直到华中数控的系统研制成功。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04年的统计结果,在国外产品占据我国高端数控系统市场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华中数控“抢”得了4%~5%的市场份额。华中数控与桂林机床厂联合研制的“五坐标联动龙门铣床”首次被我国军工企业采用;与武汉重型机床厂和齐重数控共同开发的“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了我国在高端综合型数控系统零的突破。

在仔细了解华中数控历史的同时,这家由高校走出来的企业由衷地让我感到佩服和自豪。

(二)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商之一。拥有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激光工艺加工展示中心,是国家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她代表了国家在激光行业里的竞争力。

(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ectronics,WNLO)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第一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其依托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另有三个组建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2006年11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的国家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可行性论证。

3.实训实践增长技能

在学院的安排下,我们首先在校工程实训中心进行机械加工实训实践,实践内容有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期五天的实训时间不算太长,通过操作,我对车、铣等常用的机床设备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于机电控制系统在实际设备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理论学习完成后,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实验室里开始了为期三周的PLC实训,这次实训让我收益颇丰。首先进行的是变频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任务,在此之前,我没有机会接触变频器,仅仅是对它有一些理论的认识,在任务的过程中,我首先对变频

器进行拆装,感官了解它的基本结构;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我第一次完成了变频器对电动机的PU模式控制。对变频器的控制模式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尝试着实现正反转控制,设置不同频率运行电动机,最后,通过三菱PLC的编程控制,实现PLC、变频器、电动机的一体化控制。这部分的任务体验让我对变频器的理解从理论上升到了实践操作,对自己知识结构进行了完善。

完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实训,我接着进行了步进电机的控制实训任务。对步进电机的认识,在此之前是空白的,拿到步进电机,我首先对它进行了拆解,充分了解它的结构。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步进电机的接线,驱动器的设置,在这个阶段,使我认识了步进电机的启动需要给定一个频率脉冲,一个方向信号,也使我体验了不同细分、不同频率,不同个数,使能等等概念和参数对步进电机运行的影响。比如,在试运行步进电机过程中,由于没有使用使能信号,在运行过程中电机短时间内便会发烫,在调试时尝试了不同的频率脉冲,根据发烫的程度曾让我误以为高频率的脉冲会使电机温度更快地升高,最后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才明白电机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没有接入使能信号引起的。

学会了步进电机的启动之后,我开始尝试着进行精确定位的任务。利用光栅尺实验台和数显实验装置,通过PLC编程,我实现了步进电机定位任务。在这个实施任务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新的知识,比如PLC高速处理功能指令,这是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少使用的,通过讨论交流,在短时间内我顺利地解决了如何设定指令参数的问题。

实训的最后一个任务是通过传感器对电机运行进行自动控制,在这其中结合了传感器,PLC,步进电机的知识,通过任务的实施,我对知识有个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三、交流活动收获经验和友谊

值得庆幸的是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一线骨干教师,3个月的学习生活,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界限。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毫无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方式,便于日后交流和学习,此次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开始觉得三个月的时间很漫长,等到学习结束才明白这段时光短暂而珍贵。感谢国家教育部给了我这个平台,感谢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也感谢华中科技大学为我们付出的一切。通过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知识、丰富了内涵,我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服务于教育教学,为机电工程学校学校的教育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第5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

1.德育(177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 (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 (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 (22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 (9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6.物理 (90学时)

本课程应密切联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原子、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成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物理基本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体育与健康 (148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 专业课

必 修课 程

8.机械制图 (90学时,含上机20学时)

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初步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机械基础 (90学时,含实验10学时)

使学生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种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0.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 (165学时,含实验36学时)

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分立元件原理和基本电路、线性集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基础。

11.CAD(CAXA) (含实验专用周1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CAXA电子图板二维及三维造型设计软件,并能熟练使用CAXA电子图板进行CAD设计。为学生参加全国制图员考证打好基础。

12.机电设备概论 (45学时,含实验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设备的分类、用途、型号、参数、发展概况,使学生初步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结构,了解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对常见故障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13.液压与气压传动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初步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中常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掌握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能分析常用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图。本课程安排1.5周课程设计(见设计实践部分)。

14.电器及PLC控制技术 (88学时,含实验18学时)

掌握常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牢固掌握电器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分析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方法,并有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改造、革新一般机电设备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安排2.5周课程设计(见设计实践部分)。

15.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70学时,含实验14学时)

了解微处理器、半导体存贮器及接口电器的结构、硬件间逻辑关系、指令执行过程的时序等基本知识;掌握一种微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系统扩展方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编制方法,熟悉接口编程及微机在机电设备控制中的典型应用。本课程安排的2周课程设计融合在“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的设计实践之中。

16.传感器及应用 (42学时,含实验8学时)

掌握各种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掌握传感器在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和调整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

限 选课 程

17.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84-98学时,含实验12-14学时)

本课程是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专门化方向学生必修的。要求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典型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结构、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及维修。

18.制造工程师(CAXA) (42学时)

在学生掌握CAXA二维及三维电子图板的基础上,学习熟练使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数控加工设计。

19.数控仿真加工(42学时)

在学生掌握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数控加工设计的基础上,学习数控加工仿真技术。为数控加工打好基础。 介选修课程(学校自主安排)

人文选修课

20.创新与创业 (30学时) 21.公共关系 (28学时)

22.心理健康 (30学时) 23.艺术赏析 (15学时)

24.生态环境 (15学时) 25.其他 (30学时)

专业选修课

26.机电专业英语 (28学时) 27.电机调速系统 (42学时)

28.应用软件 (30学时) 29.可编程控制器 (42学时)

30.家用电器 (42学时) 31.数控技术应用 (42学时)

32.供配电系统 (28学时) 33.其他 (28学时)

实 践教 学

34.实验

在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CAD(CAXA)、机电设备概论、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器及PLC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应用中安排有实验,前已注明学时数。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实验内容除验证性项目外,还应有一定的设计开发性项目。

35.习作实践

(1) 钳工 (2周) (2) 计算机 (1周) (3) 数控加工(3周)

(4) 电工 (1.5周) (5) 机械拆装 (2周)

(6) 电子工艺及装配 (1.5周)

(7) 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2周)

36.设计实践

(1) 液压与气压传动 (1.5周)

(2)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器及PLG控制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三门专业技术课程各2周的课程设计,综合安排为设计实践的“电子线路与电气控制”(3.5周)和“PLC应用设计与实践”(2.5周)。

37.专业工种培训及等级考核 (1周)

38.毕业实践 (7周)

机电综合调试或数控加工技术。

39.学校自主安排部分 (2周)

(1) 数控技术 (2) 可编程控制器 (3) 家电维修

40.假期岗位实习与社会调查 (2周)

推荐第6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成立于二0一三年二月,专业部自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和谐、文明、务实、创新”的校风,秉承“成人、成才、自信、自强”的校训,以立德树人、博能强技为宗旨,以学生成才、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为办学目标,全体师生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专业部现有学生三百八十余人,专职教师三十一人,兼职教师四人,其中高级职称十人。二0一三年七月机电党支部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

未来几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将坚持以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中心,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积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实施“模块化、阶段性”管理模式,构建教学管理多元化评价模式,精心做好三门精品课程开发和两门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培养三名专业带头人、七名骨干教师和六名“双师型”教师,使在校生规模达到600人以上,双证合格率达96%以上,就业率达100%,全力创办“规范+特色”的专业部,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毕业生。

推荐第7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

机电专业是技术含量高,就业门路广的专业,本专业为制造企业培养电气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与维修方面的技术人员,从事维修电工、车工、铣工、钳工、机械修理工及其相关管理的工作。

二、专业课程开设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AutoCAD、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电工电子技术、实用电器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电机维修、车工技能、钳工技能、数控加工技术、金属工艺学。

三、专业师资情况

本专业开办有23年历史,是我校的老牌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21人,他们都是从事专业教学10年以上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过硬,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其中有省级专业带头人有2人,参加德国进修深造的有2人,高级讲师8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18人,外聘有经验的工厂技师2名,他们能传授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经验。

四、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实验实训设备齐全、数量多、配置高。本专业有实训场地16个:电气控制安装实训室2个,电工电子实训室1个,电子实训室2个,钳工实训室1个,焊工实训室1个,绘图室2个,机械陈列室1个,机加工车间2个,PC机房1个,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1个,PLC实训室1个,共有设备总价值268万余元,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和工位,也为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提供了保障。

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依托本市湖南宜化、金鹰服饰、博长钢铁、金富源碱业、天宝紧固件等企业,形成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方向的格局,把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工厂和车间,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和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

要求“零距离”对接。

六、专业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学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演示,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理解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形象地描述知识和原理,让学生易于接受有关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进入生产现场,采用现场观摩教学法,丰富学生感官,了解实际情况,利于理解知识;用项目教学法,以产品或课题为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知识,锻炼技能;用实践操作教学法,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七、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很好,他们可以面向沿海和本市企业就业,每一届学生毕业生供不应求。我校与深圳富士康、浙江人本集团、利德光电、深圳华为等沿海企业和博长钢铁、天宝紧固件、湖南宜化、华兴水泥等本市企业长期合作,为其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很多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推荐第8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各个领域发展都加快了步伐,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层面也有了优化,对生产领域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积淀,发展至今已经在应用生产力层面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至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数控机床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机器人因为不具备高智能化水平,只能依据简单的程序执行简易的工作;第二代机器人可以依据内部传感器获取、分析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具体的动作;第三代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最成功的案例就属数控机床,目前数控机床是一个机床是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的操控,让提高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分布控制系统的安全和功能水平极高,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在干生产过程中实现调度、处理等多种功能。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2.1计算机的集成

计算机集成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各系统进行整合的方式,达到将全局动态进行综合展示的目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等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结合的要求,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随着各企业对自身集成的程度进行不断提升,不同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相关配置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这对于将生产要素的功效进行最大化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数控机床

研究结果表明,机电一体化在对数控机床操控的精确度进行提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结构也正是依托于该技术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数控机床所具有的智能化技术和软件研制也无法离开机电一体化而独自生存,上述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应用,不仅保证了数控机床功能性的有效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产品生产速度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2.3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当中可以细化成三个阶段:①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具体的规定要求对某一动作进行重复性地操作,而且在适应工作环境和对象变化方面能力偏弱;②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传感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并处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状况与信息。及时反馈,有效地控制动作。在此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也具备了低水平智能特征,可以达到实用化目标;③工业机器人与时俱进,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具备感知能力,而且形成了逻辑思维,可以判断并决策,自身的环境适应力与行动力已经相对成熟。

2.4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4.1汽车的打火系统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原来的汽车打火系统接收到的打火指令信号较弱,使用时间一长,打火会很困难,影响汽车的启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数字模式增强打火信号,提升电路传感能力,系统自动对空气和燃料质量之间进行对比,减少它们的比例,使燃料的含量提升,打火容易很多,实现发动机的快速反应。

2.4.2汽车的雷达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它的应用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了危险因素。生活中,汽车在倒车、行驶、停车的时候,我们虽然也会减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防止发生意外,但总会有视觉死角,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雷达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给驾驶员已提醒,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4.3汽车的制动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之前,汽车的制动是靠车后轮安装的制动系统来完成的,是为了及时停车,保证安全,但是,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原来的制动作用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减轻汽车质量,提升车速,使得车辆在行驶状态下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实现快速平稳的制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强,制动效果更好,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在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器行为,是基于控制理论,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等一些新技术,让机器能够具有人的基础能力,例如判断推理、罗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可以达到更高的控制要求。研究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不具备和人一样的能力,然而微处理器具备高速度和高性能的特点,这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能够具备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完全可以在未来实现。

3.2微型化

微型化主要针对的是外形尺寸为毫米,元件尺寸为微米的机电装置,从在该理论指导诞生的技术被广泛投入使用至今,人们对微电装置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这是因为该类装置具有小巧、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军事和医疗领域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绿色化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要求。因而,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希望可以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产品的绿色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目标。其中,绿色机电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与认可,能够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城市生态环境予以全面保护,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3.4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生产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网络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而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影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制造远程监控终端设备,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在家庭中,同样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必须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网络化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技术的升级进步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优化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从理论上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机电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带动我国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2]孟庆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115-116.[3]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推荐第9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始建于1994年,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2006年,本专业被评为济南市骨干示范专业。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本专业完成了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目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

本专业建设方案所定的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三年的建设,使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软硬件提升,力争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市骨干示范专业评估验收。

经过三年的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扎实、应用技能过硬的机电技术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机械教研组被评为章丘市先进教研组;投资2000万建立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并具备自身特色的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与管理,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有5名教师在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多次举办济南市范围内的公开课和观摩课,为兄弟学校提供教学改革案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的“双证率、获奖率” 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机电技术应用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遵循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立足章丘工业优势,紧紧把握我校机电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学方向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了 “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 的基本思想。即确定专业教学应用型定位;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坚持人才服务社会的宗旨,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具体实施时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培养方案,主要特色体现在“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设置方面,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1、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将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级应用型人才层次,在保证达到中职教育基本理论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的标准化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这些组成部分与专业以及就业所针对的社会职业岗位群之间的关系。课程设置基本上由公共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组成。

2、专业选修模块群体化

我们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针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设置了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选修模块课程群,如车工、数控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电焊工等方向模块课程群,以及丰富的专业拓展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二、培养了一支团结进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借助实训基地,引进合作企业,加强教师双重素质锻炼,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企业实践,教师们得到了培训与锻炼,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事教学与相关研究,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应用性论文,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资料,编写了一批有特色的应用性教材,获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支适应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04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硕士5人,专业教师64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实习指导教师21人,其中技师2人,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者19人。本专业有3名济南市学科带头人,中心组成员14人。

近3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有三个国家级课题已经立项。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还积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士来校做兼职教师,目前本专业外聘专兼职教师16人,他们给学生带来岗位第一线的新技术、新知识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三、建立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具备自身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训基地近万平米,拥有400余万实训实习设备,能同时容纳800人实习实训,借助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实训实习环境得以进一步与真实生产环境接轨,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直接感受生产现场。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课程已经启动,双方开设在更深层次上探索合作。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专业与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对接。为满足本专业对校外实习基地的要求,本专业已经重汽集团、海尔集团、中车集团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凡本专业学生均可以在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在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与管理,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1、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教学实习、影像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都多种教学形式。在2006年我校推行的“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之后,本专业老师也正在探索实习教学的模式改革,比如钳工教学的虚拟工资评价。

2、“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讲授一些现实问题,“走出去”就是有组织地把学生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

3、教学手段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4、尝试并在部分课程中实施了多方式、多手段、多形式、多空间的教学方法体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尝试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双向互动、校内教学与校外现场教学双向互动、双向沟通,建立课堂教学、校内实验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管理制度化

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了从事前管理、事中监控、到事后总结反馈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学督导工作需要,组建了教学督导小组,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管理情况、落实和执行学校各项教学政策情况,并根据一定程序调阅各种教学文件、资料,包括教师的教案、讲义等;根据教学安排,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听课,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组织及整体效果,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青年教师和转岗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实践场所,了解教师的指导情况与学生实践后的感受及对指导教师的建议,了解教师、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为改进实践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推荐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教学经验,并定期研究、分析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五、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坚持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同时,着力在教学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创新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成效显著

近年来,本专业认真执行教学计划,落实培养目标,毕业学生的“双证率”(毕业证与职业从业资格证)平均为98%。组织学生参加济南市技能大赛获得二三等奖十余人次。

(二)毕业生学有所用,在各领域中展露才华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培养的毕业生其就业率高,实践能力强,目前毕业的大部分学生成为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还有一些毕业生已经走上领导岗位。

如2008春毕业生董孝新到重汽集团工作仅仅两个月,参加集团举办的电工比武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上手快,这也从就业、业务能力等不同角度体现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三)教育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吸引了大量学生就读,今年招生再创历史新高。社会外界对我校本专业的总体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基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服务社会能力

除此之外,本专业还承担章丘市钳工技能竞赛工作,承担电业局电工培训工作等培训任务,成为了章丘市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始终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自身建设与专业内涵建设并举的方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是地方应用性的人才培养定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顺应时代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性特征,构建了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同步实施,理论主线和实践主线并行的“双纲双线”教学培养体系,实施多方式、多手段、多形式、多空间的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校内实验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理念,制定“平台+模块”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原则,构建了一套灵活的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 今后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一方面引进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为专业教师及准备转行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进一步加强与南部大学城的相关学术组织的联系,增加学术氛围和交流机会,二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作为平台,定期开展技能交流活动。

章丘一职专实训基地

2010年9月20日

推荐第10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

2、学制: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从事机械数控加工制造、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制造、数控加工操作、机械加工制造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在于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

(1)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较复杂零件图样和运用CAD软件绘制常用机械图机样的能力

(3)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能标准,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中级工技能标准,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掌握电器控制基础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

(6)掌握机床数控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数控加工能力

(7)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在本行业应用的基本知识。

(8)具有编制、设计简单工艺装备的能力

(9)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1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12)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13)具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职业变化的初步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分为公共课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三个:机械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设备控制技术;专业方向模块二个:数控加工技术;设备装调技术。

公共课模块

1、德育(78学时)

教育学生从理想教育入手,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以与个人生活密切联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为中心,从个人、国家、世界三个层次,讲解了货币与商品、个人投资与消费,以及市场经济、现代企业、财政税收等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帮助学生从适应岗位要求入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体育与健康 (98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语文 (116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

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4、英语 (116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数学 (116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 (9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安排实验28学时,技能训练30学时。

素质教育模块(120学时)

素质教育模块含入学教育、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讲座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1、机械加工技术模块(760学时)

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光滑

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解常用车床的主要结构、传动系统;合理选用刀具和刃磨常用刀具、刃具;正确选用切削用量和切削液;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夹、量具;能熟练地掌握加工过程中的有关计算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独立地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车削工艺,并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了解有关车削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熟悉安全、文明生产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掌握钳工、焊工操作技能,掌握机械拆装与零件测绘技能,掌握车床加工操作技能。

机械制图与CAD技术116学时,机械加工基础174学时,钳焊工技能综合实训150学时,机械拆装与零件测绘综合实训30学时,车削加工技能80学时、机加工综合实训210学时

2、电工电子技术模块(326学时)

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分立元件原理和基本电路、线性集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基础。

使学生掌握维修电工基本知识,常用电工仪表,电动机的维修,电气设备的维修,电力电缆故障的维修,现代照明装置的检修,以及维修电工安全用电基本操作技能。

使学生掌握维修电工操作的综合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96学时,维修电工技能80学时,维修电工综合实训150学时

3、设备控制技术模块(300学时)

使学生初步掌握液压传动中常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掌握典型液压传动回路的

原理、特点和应用;能分析常用机电设备的液压系统图。

使学生掌握一种微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系统扩展方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编制方法,熟悉接口编程及微机在机电设备控制中的典型应用;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方法;并有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掌握各种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掌握传感器在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和调整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

使学生掌握设备的简单传动控制系统的拆装与维修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40学时,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60学时,单片机应用技术40学时,传感器及应用40学时,设备控制综合实训120学时

专业方向模块(专业专门化方向)

1、数控加工技术模块(280学时)

使学生了解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硬件配置和软件组成、CAD/CAM技术软件的应用等知识,了解机CAD/CAM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掌握一种CAD三维软件和一种CAM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应用CAD/CAM技术联机加工的初步能力。

使学生掌握控机床的加工方法与工艺;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简单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具有正确选用数控刀具、夹具和辅具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控机床加工工艺及机床操作的能力

机械CAD/CAM60学时,数控机床加工技术100学时,数控机床加工综合实训120学时

2、设备装调技术模块(260学时)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电设备安装,维护修理与调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典型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结构、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及维修。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60学时,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80学时,机电设备装调及自动化设备装调综合实训120学时

注:

1、课程学分详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时间安排表》;

2、职业技能鉴定可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在职业基础(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专

门化方向(数控加工、自动化设备调试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至少取得一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计算机、英语达标考核。

五、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详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时间表》

第11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求职自荐信

尊敬的xx公司人事部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这份求职材料,诚待您的指导。我叫xxx,出生于19xx年11月,女,壮族,共青团员,广西xx县人,20xx年7月毕业于xx民族工业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我生长在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机遇和发展并存的年代。对未来,我充满希望。中专四年,我深深知道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因此,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刻苦钻研,寻求内在规律,掌握基本技能,

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操能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主修了电工学、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拖动基础、机械制图、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机械设备与维修、控制工程基础等专业知识,实习期间,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同学和师傅的好评。

在校期间,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注重道德与能力的塑造和培养,担任校团委劳动委员、宣传委员,还担任校广播室的编辑,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写作水平在工作中得到不断提高。

曾获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编辑”等称号,其中20xx年度曾荣获“全区三好学生”光荣称号。四年的中专时光,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期间凝聚了我奋斗的艰辛和喜悦。

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成功要靠不断的努力拼搏。毕业一年多来,我换了两个工种,先在xx市当过打字员,现在广州市的一家电子厂里打工。这些工作经历增加了我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给我提供不可多得的借鉴和帮助。

为开发铝矿资源,促进xx铝工业的发展,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在xx投巨资致力于建设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这是xx人民的大喜事,作为xx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激动。

本着发挥自身特长,服务铝业这一目的,我渴望成为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的一员,与同事们携手并进,为中国铝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也许我并非是众多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但我会尽力做得最好。

“天道酬勤”是我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期盼您的赐教!最后,恭祝贵公司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第12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技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这类系统中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结果直接输出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分布控制系统式

分布式综合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多层分级结构的构成,从下而上的分为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3传送的方式

无条件传送 查询式传送 中断式传送

4 D/A转换器是指将数字量转换位模拟量的电路

5 DAC0883主要是有两个8位寄存器和一个8位D/A转换器组成的。使用两个寄存器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次缓冲操作,使该器件的应用有更大的灵活性。

6 A/D模数转换器是将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值量的器件。实现的方法a逼近法b双积分法。 7 STD总线的技术特点a小板结构b严格的标准化c面向I/O设计d高可靠性

8 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

a Z80系列STD总线工业是最早开发的一种机型,特点可靠性高 价格便宜 普及面 等优点,目前占有很大市场

b 单片机系列本身就是工业控制机,集成密度较高,作为控制应用其功能比较齐全,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强

9 数值PID调节器的设计

PID能够较好的兼顾动态控制系能和稳态控制系能

第六章简单的机电一体化

1全自动洗衣机

工作时单面片机通过检测待洗衣物的浑浊度 布质 布量和水温等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条件。

第七章工业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操作机 驱动系统 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系统

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a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为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圆柱型 球坐 多

关节型平面关节型机器人b按控制方式分类 点位控制 连续轨道控制c 按驱动方式分类 气动式 液压式 电动式

3.手腕是由弯曲式关节和转动式关节组成。两自由度腕关节来说有RR和BR两个结构,

对于三个自由度 BBR BRR RBR RRR RBB五种表示p表示俯仰Y表示摆动R表转动

4.手部很据其结构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夹持器 专用工具和万能手三类

5.机械夹持器分为 回转式 移动式 内撑式

6.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目的是建立工业机器人个运动构建与手部在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建

立机器人的手臂运动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提供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仿真研究手臂的运动特性和设计控制器实现预定功能提供依据。

7.工业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分为静态力学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静态力学是研究操作机在静

态条件下,手臂受力情况;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操作机各主动关节驱动力与手臂的关系,从而得出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第八章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FMS是指可变的 制动的化程度较高的制造系统,主要包括若干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用一套自动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由布级多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

适用范围:能解决单件 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也能适应大批量 多种产品的自动化问题,它把高柔性 高质量 高效率结合起来,在当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加工系统 物料系统 能量系统 信息系统。

第13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市场调研报告

伊利技师培训学院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为了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地社会调研。

一、机电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深入,伊犁州已成为国家能源重点开发基地,现已有数十家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入驻伊犁,专业技能人才每年缺口达万人以上,其中机电专业人才缺口占其中80%。

据报载,我州机电技术工人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电技术人才已成稀缺。

据统计,目前我州机电操作人员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地区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州的机电技术操作人员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一方面,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

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我州对机电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对机电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教改后的机电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技能型人才特色。

三、机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机电技术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中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

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4.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

四、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一)专业设臵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机电制造行业,从事机电设备装调与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

(二)机电专业的社会需求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5)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 生产一线服务人才;

(7) 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第14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基于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

通过本次十天的学习,我组根据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草拟了本专业建设方案。本方案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我们围绕培养“综合素质+一技之长”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培养目标。

一、建设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将本专业建成以本专业为主干专业的省级专业群。实现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成为市机电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具体措施

1.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学工作处、机电工程系、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参与专业建设,特别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有助于掌握区域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方向,预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论证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确保专业建设方向性和人才培养实用性。

2.深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以现有机械教研组和电子信息教研组的师资为基础,组成机电技术专业科,加强引进与聘请,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合适,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十三五”期间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高级职称4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

继续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抓手,采取校本培训与外送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相结合,自主学习和进厂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加强与技能教育先进学校沟通,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实行引智工程,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建立名师工作室和人员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

聘请了技师学院、常熟等几位国家级技能裁判为技术顾问,成立了以张忆雯为带头的名师工作室。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师资建设。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由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采用“导师制”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

目前我校和鹰普国际、大明不锈钢合作聘请了几个专家做了一点讲座(上课人家没时间)。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促使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网络教学资源,使我校的网路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规模更上一个台阶。

无锡市组织了数字化教学校园的建设与评比,我校有幸被评为第一批数字化教学校园(投资了100万),目的是教师数字化办公和学生信息化学习。

3.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

体现职业特色与工作氛围,突出“实习工厂”的功能,在现有电子与信息技术和机械等实验实训设备设施的基础上,按照时序建设以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配套完善现有的实验实训室。以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为抓手,拓展投资渠道,活化合作方式,加快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发展,确保实验实训设备的适用性、先进性、兼容性和典型性。

加大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每个教室装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优化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目前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在区级政府和学校自筹的情况下投入的经费约1500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利用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的自主性、实时交互性、形象性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联系创设一个虚拟的“真实场景”,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在与虚拟实验室环境交流信息时得到实时的反馈,使得许多抽象的学习变换成了具体的学习、理性的学习变换成了体验的学习、想象的学习变换为了现实的学习、枯燥的学习变换成生动的学习等等,从而轻松有效地从中获取知识。

4.优化专业教学的课程模式。

(1)完善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本着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原则,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开设,。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课程体系和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与整合主要依据专业咨询委员会建议、市场调研分析和企业、学生反馈意见来进行。

(2)改进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科,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教学内容紧贴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应用需求。

①请企业界的技术专家来校讲课,参与我校的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的调研、规划和论证,将专业建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②与建设感知校园同步,会同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和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并从教材上就直接反映机电技术的最新成果和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

③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活动相结合。以传感技术、电子装接、装配钳工、单片机等省市校技能竞赛项目内容为主,任课老师精心组织,将教学内容与省市大赛相结合,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争取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活动紧密结合,既锻炼学生,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按照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我校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3)鼓励机电专业学生特长发展。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课程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拥有过硬的专业“一技之长”。通过专业学生社团活动实现个性培养,成立传感技术、光机电一体化、装配钳工、车工、单片机等专业技能兴趣小组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目标和明确就业方向,巩固和发展自身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革机电专业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项目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5)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作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工学结合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提升工作过程、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教学的综合效应,力争实现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5.强化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紧密结合企业和地方政府,将专业贴近行业需求,主动适应机电产业的需要,在新技术推广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服务社会。一方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装配钳工、普通车工、维修电工、PLC技术等的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服务富民政策;另一方面,利用基地和学生优势实施便民服务,服务社区群众。

我校的设备投入部分是区人社保障局的,所以区里的一些培训指标,技能等级指标,大部分要我校完成。

对照目前的形势,该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与不足

1.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增添了实习实训设备,但是设备规格和品种尚不能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生产完全对接,还需在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设备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利用先进企业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继续探索,深入研究,促进专业发展与建设。

今年国赛又添了一个工种,在目前的环境下,很多学校马上又要购买,人力财力跟不上。 2.需在打造名师团队上下功夫,拓展内涵,要搭建平台,积极培养省级以上骨干教师,积极打造省、市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有效地带动专业建设的不断提升。

现在年轻人真正想要的,想上进的很少,也没有吸引他们的政策等措施。现在绩效后大锅饭现象严重,特殊才能的教师没有特殊对待。包括聘请兼职教师的政策和经费,没有政策支持。

3.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始终变化不定,没有形成受大众认可的模式,下面一线的教师应接不暇。

4.厂校合作机制不成熟,政府没有积极的政策支持,光靠学校自己和企业联姻,学校走得很艰难。

第15篇: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之我见论文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

机电专业课的内容大多与生产实际很贴近,要求动手操作能力强,而理论课内容又异常枯燥难懂,理实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训、做中考的职业特色,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教师先编制好授课进度计划、精心设计好授课方法及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控教学的进度、正确评价分析等几个环节。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习,而实习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双提高。理实一体化课程要在一体化教室上课,有2名教师授课,1名必须是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负素进行实践教学,另1名理论课教师主讲理论并辅导学生实践。2位教师配合,以实习为主线,结合现场的实物,适时地插入理论课内容,可设在课前集中讲授或实训过程中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使理论为实践服务,两者相互融合,真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手的能力。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进行的。下面以《手工和机械的切削加工》理实一体化为例,简述理实一体化的具体实施。1.编写《手工和机器的切削加工》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现有理论教材《钳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技术测量一章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与整合编写了校本教材,编写时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训。本教材共2个模块:手工操作、机器的切削加工。共102学时,其中手工操作占60学时,机器的切削加工占42学时。每个模块又分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要完成一个“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任务下又分一个个活动,若干个活动完成一个任务。2.以任务、活动为载体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手工制作模块中的任务二:开瓶器的制作,教学设计方案如下。(1)学习任务:设计并制作一种开瓶器,要求此开瓶器具有开酒瓶的实用功能外,还能挂在钥匙上作装饰用,造型美观独特。(2)工作情境:先将学生分组,每组都通过上网查阅、讨论确定本组开瓶器的方案。通过每人完成一个开瓶器的制作,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钳加工设备和工具的职业能力,从而对钳工的设备和工具进行认知,逐步识别并能规范使用常用工具及用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学习目标:能绘制零件草图;能在毛坯上利用划线工具画出加工界线;能安全使用常用工具(台钻、手锯、錾子)去除工件余料;能正确使用台虎钳夹紧工件;能识别锉刀的种类、规格及使用特点,并能正确选用锉刀加工不同轮廓形状;能正确使用砂纸对工件进行抛光;能对台虎钳、锉刀、台钻进行维护保养;能按要求清理现场;能遵守安全文明生产规范,并逐步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4)学习内容:能够绘制零件草图;掌握划线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锉刀的种类、规格及使用特点;掌握正确抛光方法;掌握对台虎钳、锉刀、台钻的维护保养。(5)教学组织形式:①教师先讲安全操作规程,并安排学习任务,明确加工要求。②学生以小组形式识读、讨论开瓶器加工图样,制订工作计划。③指导学生编制开瓶器制作方法及步骤。④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示范制作方法。⑤教师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开瓶器的制作,可以小组内讨论,互相切磋。⑥学生小组内自检、互检开瓶器加工质量。⑦学生采用个人形式进行现场作品展示、经验介绍。⑧教师对开瓶器制作学习任务进行综合点评,并进行考核:理论部分以闭卷形式进行;操作部分先学生点评,教师参考给出得分。(6)教学流程与活动:学习活动一,收集开瓶器资料(样式、材料、使用说明);学习活动二,整理资料,确定开瓶器样式并绘制图样;学习活动三,制定操作步骤,领取毛坯和工量具(领料划线);学习活动四,工作实施,制作开瓶器(排孔、錾削余料、锉削、抛光);学习活动五,工件总结与评价(质量分析)。(7)评价内容与标准:①操作过程符合现场管理要求;②开瓶器制作图样识读,确定制作步骤和检测方案;③零件检测,进行质量分析,叙述误差产生原因和改进措施;④制作零件的质量符合图样要求。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由于实践操作具有趣味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误区。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把控好课堂,把理论知识适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可以是课后总结,也可以是课前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笔者学校刚实施“理实一体化”试点教学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然而,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必须通过教学后期的综合实习来实现,而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它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对理论性强的课程不宜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第16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标准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密切跟踪地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跟进行业技术的发展,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先进实用的技术,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可行性论证

1、根据中等业教育的特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教学机制。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2、地处山区欠发达地区,发展想实现农业以及工业的现代化,关键取决于一大批既能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因此,在我省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迫在眉睫,需向社会培养大批中等电工电子专业人才也是首当其冲的。

3、就业前景可观

京津冀地区电工电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各类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急需增加,这给我校发展电工电子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

三、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 (1)人才定位

培养出一大批能从事电子产品、机电维修,电气安装等专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制作、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管理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2)专业特点

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技能实训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与技能实训课程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企业实践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相结合四个方面,围绕职业综合、专项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力求与实际生产情景相结合,再现生产过程。

2、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

要求基础够用、实用能力强、操作技能宽、设计思维新颖。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掌握各种电路的基本规格、标准检测方法;

(3)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PLC程序设计、Protel电路设计、单片机)

(4)具有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工电子仪表和仪器的能力;

(5)掌握电工电子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动态、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

(6)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制作、调试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方法,基本电路故障检测技术,电路的维修方法; (8)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方法,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故障检测和维修的方法;

(9)取得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产品装配工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教学改革措施

1、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 电工电子专业核心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安全用电、电工、电子技能、电力拖动实训—纽带; 电工仪表、仪表与照明、电机与变压器、机电设备维护与安装—技能的标志; PLC程序设计、单片机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

2、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本着“适用化”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基础课程坚持够用的原则,形成了以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作业流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作业流程等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确定专业主干线, 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1)主要措施是:

① 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② 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为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线:《安全用电》→《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维修电工》→《电工仪表》→《电器安装》→《机电设备维护与安装》→《PL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

(2)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① 校内实训基地打基础,以电子产品装配、维修电工、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基本技能为主;

② 与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涞源奥宇钢铁公司、天津达尔泰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可立新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办学,主要针对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视野,锻炼专业技能;

③ 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三年级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进行现场指导与观摩;电子产品的结构、与调试新产品的展览等,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装配工能力的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使学生获得国家劳动部门、安全监督委员会颁发的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和。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培训(养)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①根据中职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提高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实习的能力;为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深造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修相结合,引进人才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根据对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技术、调试和维护故等方面;

②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电子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的兼职教师,保证实习场地全天候开放,操作技能预约培训。

第17篇: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管理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竞相发展,依靠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水平,增加产品的应变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能源和材料消耗。煤炭系统也在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旧设备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它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实现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和煤矿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摘要: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文章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以及机电管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应用;发展趋势;煤矿机电;自动化;设备应用与管理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需要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方向,不断创新,培养大批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企业及相关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员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因此具有较大的就业岗位群。

一、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机电一体化煤矿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机电一体化将机械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使物流、能流、信息流融为一体。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主要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体,机械结构大大简化,充分体现了机械一电力电子一计算机一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了电器安装,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九五期问,国

3 产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已成为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此外,我国还应用..sIMADYND和..s7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交一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目前,最大装机容量已达到..5000kW,主、副井提升机可做到全自动化,不需要专门的绞车司机。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电牵引采煤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一个典型应用。与液压牵引相比,它具有一下特点:

良好的牵引特性:可以在采煤机前进时提供牵引力,使其克服阻力移动,也可以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向电网反馈电能。

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因为它的设计制动力矩为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4O。~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

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

4 前者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损外,其它元件均无磨损,因此工作可靠,故障少,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

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电控系统能及时调整各种参数,防止采煤机超载运行。

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只做一次转换,效率可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效率只有65%一70%左右。

煤炭总院上海分院与波兰玛克公司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采用交流变频调速 MG344一PWD型薄煤层强力爬底板电牵引采煤机以来,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内上海天地公司、太原矿山机械厂、西安煤机厂、鸡西煤机厂等都生产交流变频和直流电牵引采煤机,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近2O年的研制开发,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逐步走向成熟,为煤矿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带式输送机由于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

5 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因此,成为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平滑起动运送大惯性载荷,如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汁的软骄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驱动点不能不知过多,~般为三点驱动,这样就限制了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而且,输送机的监控设备功能少、可靠性较差、灵敏度和寿命都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

煤矿机电一体化装置液压支架则向电液控制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我国神华集团大柳塔矿采用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电液控制的支架,移架速度为6~8秒/架,最快的移架速度达3秒/架。龟液控制装置还可检测支架的工作状态。

煤矿供电的特点是供电要可靠,质量要高,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要求。因此应该推广节能型产品。高压开关柜采用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的真空开关。采用集中

6 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系统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功率损耗。目前高、低开关柜普遍采用..微机保护,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造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这些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继续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

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煤矿机器人仍然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7 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基础的机械技术、以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动技术。而在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采煤工艺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因此,要尽量选用先进的采煤工艺,从而到矿井的高产高效的目的。随着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在矿上的应用目益增多。

因为煤矿是高危行业,提高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最大减少用人,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因此煤矿机电的自动化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高效、又好又快发展。

电气自动化在采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采煤机从中厚煤层起步,发展到薄煤层、大功率、大采高强力滚筒采煤机。从有链牵引、无链液压牵引方式,逐渐发展到了电磁滑差无链电牵引和变频调速无链电牵引。液压支架高度从薄煤、中厚到厚煤层,支架型式由占主导的掩护式,逐渐发展到有四柱支撑式低位放顶煤、两柱式的高位放顶煤(单输送机)、两柱掩护式低位放项煤液压支架等多种架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美国、澳大利亚、

8 德国等煤炭生产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实现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设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作用。目前从国内煤矿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效益出发,电液控制液压支架主要用于年产400万t以上的一次采全高长壁工作面,600万t以上各项煤工作面及薄煤层高效开采工作面。将在近年内结合各矿特点尝试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采煤的过程更加人性化,综采工作面装备远程监控及专家诊断系统的可靠性是国产采煤机研究的主要内容。该系统能够实现综采装备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远程监控,使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变化实现自动割煤、煤层的软硬自动调节采煤速度,检验并完善动态监测综采支架液压系统压力和各受力点的状态,自动调节支架推移输送机的拉移等,使综合机械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因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

9 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

在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生产已经实现了皮带化,采用大巷强力带式运输机运输的方式也非常普遍。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也非常迅速,它们具有很多种及时故障诊断和自我保护等功能,如应用过程中的轴承温度、倒转、跑偏及断带等故障,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面面俱到,在使用上还不能满足一些功能,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 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应用,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矿井安全生产

10 监控系统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20世纪 90年代以来,紧跟世界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潮流,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控系统,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系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的KJ95系统等。自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不仅为各煤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且促进了各厂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代表了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

四、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 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二是机电生产。

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

11 职能管理作用淡化,技术手段落后。

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及机电技术力量薄弱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用电管理 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末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h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

12 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杈;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认真落实规章制度,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加大机电培训。达到培训的目的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培训上提高职工学习

13 积极性,严谨机电培训走过场。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到目的。

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在20世纪,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每个环节,但相对国外先进煤矿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让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必须掌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

应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计算机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因为计算机运算和存贮能力非常强,且体积和功耗小,更加适合于工作空间狭小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时,应尽可能的选用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计算机,从而保证工作性能更可靠:对于新开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有通信功能,同时,要选用很好的开放性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模块,方便与控制网络进行连接通信控制;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能判断机电设备和周围环境的状态,使设备能自动适应环境并以最优的状态工作,同时能快

14 速地对所采集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故障进行诊断,再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对以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进行预测;要对矿用传感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提高矿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考虑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多维化,使矿用传感器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信号的测量,并保证其测量;准确度,并具有自校正、自诊断、状态识别和自我调节等功能;要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将那些适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高新技术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而提高煤矿现代化,达到煤矿自动化生产。

参考文献

1殷际英.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结束语

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其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是在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瓦斯抽放方面的知识,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深表谢意。其次,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18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线和制造过程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2、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

3、名词解释:机电一体化产品

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的机电产品。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及相应功能

1.机械本体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

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的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部分功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机电一体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功能输出。

3.传感检测部分 功能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装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其功能通常由专门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完成。

4.执行部分功能是根据控制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执行部分是运动部件,一般采用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它将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5.驱动部分功能是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驱动各种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与信息处理部分功能是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部分,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数控装置以及逻辑电路A/D与的、D/A转换、I/O接口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等组成。

7.接口一是交换;二是放大;三是传递。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六大方面)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2.传感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

3.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机电一体化主要采用工业

4.自动控制5.伺服传动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第2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机械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主要用于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支承部件。

第一节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机械移动系统

机械移动系统的基本元件是质量、阻尼器和弹簧。

第二节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

1、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动链的动力学性能的因素: (1)负载的变化(2)传动链惯性 (3)传动链固有频率 (4)间隙、摩擦、润滑和温升

2.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公式—选择)P22-23

(1)阻尼线性阻尼下的振动为实模态,非线性阻尼下的振动为复模态阻尼比§= C/2√mkc:粘性阻尼系数m—系统的质量 k—系统的刚度(2)刚度对于伺服系统的失动

量来说,系统的刚度越大,失动量越小。对于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来说,刚度对开环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刚度可增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谐振频率 (4)间隙(1)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消除 1)刚性消隙法2)柔性消隙法 3)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垫片式调隙机构、螺纹式调隙机构、齿差式调隙机构

第三节机械传动装置齿轮传动使用最多的原因是:瞬时传动比为常数、传动精确、强度大、能承受重载、结构紧凑、摩擦力小、效率高。

谐波齿轮减速器原理若将钢轮固定,外装柔性轴承4的波发生器凸轮3装入柔轮2中,是原形为圆环形的柔轮产生弹性变形,柔轮两端的齿与钢轮的齿完全脱开,长袖与短袖间的齿测逐渐齿入齿出。与一般齿轮传动相比有下列特点(1)传动比大单级50~500多级可达3000以上(2)承载能力大(3)传动精度高(4)齿侧间隙小(5)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第四节回转运动支承主要由滚动轴承、动压轴承、静压轴承、磁轴承等承担。直线运动轴承主要是指直线运动导轨副起作用是保证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精度。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直线运动支承有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和气体静压导轨

第三章检测技术

第一节 传感器的性能 (1)静态特性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2)动态特性传感器的使用原则1)足够容量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的匹配性好,装换灵敏度高3)精度适当且稳定性高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性好5)适用性和适应性强6)使用经济

第二节光栅 由标尺光栅和指标光栅组成。是位移监测器,特点精确高、响应速度快、和量程范围大。 P=0.001mm把摩尔条纹调大10mm则放大倍数相当于1000倍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传感器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直线式和圆盘式。分别检测位移和转角。

第三节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是由装在被测轴上的带缝隙圆盘、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

第四节接触式位置传感器1)由微动开关制成的位置传感器2)二维矩阵是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接近式位置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主要分电磁式、光电式、静电容式、气压式、超声波式。

第五节 测量放大器需要电路具有横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高增益、低噪声和高输入阻抗。 程控增益放大器经过处理的模拟型号,在送入计算机处理前,必须进行量化,及进行模拟数字变换,变换后的数字信号才能为计算机接受处理。在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中往往不希望、有时也不能利用手动办法来实现增益而希望利用计算机采用软件控制来实现增益的自动变化。隔离放大器在有强电或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为了防止电网电压等对测量回路的损坏,其信号输入通道采用隔离技术。能完成这种任务、具有这种功能的放大器。

第七节用软件线性化处理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插值法。

第四章伺服传动技术伺服的意思是伺候服侍,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是机械系统的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运动。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和检测装置。通常伺服电动机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具有宽广而和平的调速范围、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和良好的调节特性、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空载使动电压小。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脉冲信号装换成位移角的执行元件。对这种电动机施加一个脉冲后,其转轴就装过一个角度,称第一步。脉冲数增加位移角随之增加,脉冲频率高装速快,相序改变,电动机反转。

第二节直流伺服系统结构:相敏放大器、位置调节器、速度放大器、pwm功率放大器、伺服电动机、减速器、位置检测

脉宽调制型pwm功率放大器基本原理:利用开关功率器件作用,将直流电压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通过方波脉冲宽度调制,改变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Pwm控制电路脉冲调制器、逻辑延时环节、晶体管基极驱动器。

第三节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器 6个功率开关、12个晶体管。

Spwm变频调速系统:绝对值运算器、函数发生器、逻辑控制器。

环节分配器:三相三拍、三相六拍、双三拍

电液伺服系统是由电信号处理部分和液压的功率输出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电信号。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常用于机床工作台的位置控制、机械手的定位、稳定平台水平位置控制等。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若系统的输出量为速度,将此速度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比较,就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速度控制。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技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这类系统中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结果直接输出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分布控制系统式

分布式综合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多层分级结构的构成,从下而上的分为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3传送的方式

无条件传送 查询式传送 中断式传送

4 D/A转换器是指将数字量转换位模拟量的电路

5 DAC0883主要是有两个8位寄存器和一个8位D/A转换器组成的。使用两个寄存器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次缓冲操作,使该器件的应用有更大的灵活性。

6 A/D模数转换器是将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值量的器件。实现的方法a逼近法b双积分法。 7 STD总线的技术特点a小板结构b严格的标准化c面向I/O设计d高可靠性

8 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

a Z80系列STD总线工业是最早开发的一种机型,特点可靠性高 价格便宜 普及面 等优点,目前占有很大市场

b 单片机系列本身就是工业控制机,集成密度较高,作为控制应用其功能比较齐全,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强

9 数值PID调节器的设计

PID能够较好的兼顾动态控制系能和稳态控制系能

第六章简单的机电一体化

1全自动洗衣机

工作时单面片机通过检测待洗衣物的浑浊度 布质 布量和水温等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条件。

第七章工业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操作机 驱动系统 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系统

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a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为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圆柱型 球坐 多

关节型平面关节型机器人b按控制方式分类 点位控制 连续轨道控制c 按驱动方式分类 气动式 液压式 电动式

3.手腕是由弯曲式关节和转动式关节组成。两自由度腕关节来说有RR和BR两个结构,

对于三个自由度 BBR BRR RBR RRR RBB五种表示p表示俯仰Y表示摆动R表转动

4.手部很据其结构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夹持器 专用工具和万能手三类

5.机械夹持器分为 回转式 移动式 内撑式

6.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目的是建立工业机器人个运动构建与手部在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建

立机器人的手臂运动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提供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仿真研究手臂的运动特性和设计控制器实现预定功能提供依据。

7.工业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分为静态力学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静态力学是研究操作机在静

态条件下,手臂受力情况;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操作机各主动关节驱动力与手臂的关系,从而得出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第八章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FMS是指可变的 制动的化程度较高的制造系统,主要包括若干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用一套自动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由布级多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

适用范围:能解决单件 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也能适应大批量 多种产品的自动化问题,它把高柔性 高质量 高效率结合起来,在当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加工系统 物料系统 能量系统 信息系统。

第19篇: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状分析

【摘 要】中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业务现状是: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现状是获得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机电 现状 分析

为了认真完成好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定改革研究》的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对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是,中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业务现状是: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现状是获得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

现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分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 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当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电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机电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

2 业务范围现状分析

(1)机械制造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机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数控系统机床的编程技术,能熟练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复杂的机械零件,掌握二维和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ug、pro/e等软件的应用。(2)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知识,熟练掌握机械原理、电气控制原理和液压技术。能较熟练地操作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3)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人员。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类、典型结构及特点,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营销基本知识。

3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现状分析

3.1 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描述(如图1)

图1 知识、素质和能力描述

3.2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的普通或数控车工或铣工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中初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

机械制图绘图员中初级合格证书。

4 主要课程、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现状分析

4.1 课程设置概况

本专业共有10门公共必修课,6门职业基础课,9门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11个,以确保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4.2 主要课程和主干课程

4.2.1 主要课程

语文、英语、数学、政治、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应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电工电子技术。

4.2.2 主干课程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基础、电机修理、数控应用技术、工厂供电、protel。

4.3 主要课程学时分配现状

法律基础知识30学时,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哲学基础知识30学时,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28学时,求职与创业28学时,语文88学时,英语52学时,数学104学时,体育52学时,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88学时,机械制图120学时,金属材料与工艺学70学时,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机械设计84学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20理论,24学时实验,autocad应用56学时, 机械制造基础(含机床)56学时,数控应用技术84学时,电机修理34理论学时,10学时实验,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总学时84,其中实验学时10个),工厂供电60学时, protel 60学时,技能认证训练(含液压基础)180学时,企业管理30学时,市场营销60学时[2]。

4.4 实践性环节的安排项目:

金工实习三周、电机修理一周、电子装配一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一周、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三周、机电一体化设备联调一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二周[3]。

5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分析

经过分析:必修课总共3054学时占97%,其中,公共课522学时占17%,专业必修课1026学时占33%,职业技能项目360学时占12%,其它实训课1020学时占35%。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43:57。

6 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结合相前实际,我们认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偏多偏难,改革迫在眉睫。同时提出以下建议与设想。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针对目前中职生的实际,如何来重新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课程设置方案的制定,难点是专业课开设种类以及学时配比。

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中职学生基本现状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在如何从专业教学的实际进行有效突破上还在探索之中。今后要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寻求到比较实用的一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

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十分有必要重新研究中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2008-12.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z].2009-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8-12.

基金项目:该成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编号2011b3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龚洪浪(1968―),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第20篇: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改实施方案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改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人:陈忠平

一、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在校学习1.5年,企业见习与劳动0.5年,生产实习1年)。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江苏省AUTOCAD初级证书、普通机床初级证书、电工中级证书(或数控车床中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培养目标

面向各行业、企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制造、装调、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备实用、够用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能人才。

五、职业岗位导向与职业资格

1.职业岗位导向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范围较广,具体如下:

从事机电产品生产的操作工(包括数控设备操作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电气维修工,设备管理维修工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班组长、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2.职业资格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机电设备装调工中级证书,江苏省AUTOCAD初级证书,钳工初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部分学生毕业时还应取得维修电工中级证书或数控车床中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六、学习任务设置

任务一:机械、电气制图与CAD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任务简介:主要讲授投影作图基础及CAD在机械制图上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以上的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的能力,并能按照要求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及手册绘制机械图的能力,以及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介绍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图的制作,元器件库和封装库的使用,以满足学生进行电路设计的需要。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二:电工电子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任务简介:本任务主要讲授直流及交流电路、一阶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动态过程;常用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工厂供电、安全用电等基本常识;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正确使用常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掌握半导体器件及其使用典型电路,放大、集成等电路的分析及应用,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能判断和排除电子电路中的简单故障;会查阅有关电子器件手册。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任务简介:本任务由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圆柱体结合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及滚珠丝杠副的公差、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尺寸链等。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四:电机与拖动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任务简介:本任务主要讲授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的结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使学生能根据原理电路进行实物接线,会使用常用的几种方法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仪表进行测量,并对所测数据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五:钳工初级技能训练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任务简介:通过钳工工种的技能训练,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要求,懂得基本测量技术,建立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钳工操作,达到初级工水平。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任务简介:本任务主要讲授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即研究零件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一直到加工至成品的过程。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和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工艺;以及工件的定位、装夹与装配等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制订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各种主要加工设备、工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从而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七:计算机信息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任务简介:了解常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微机操作和汉字输入方法,能运用应用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及图像处理,并能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统考的要求。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八:机械拆装与测量技术训练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任务简介: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名称、牌号、一般机械性能、使用特点及热处理的功用等知识;熟悉常用机械切削加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特点;了解环境保护、节能增效、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熟悉钳工和机加工的基本工艺知识,初步掌握其加工技术;能正确装拆典型的机械装置。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九:PLC编程及应用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任务简介: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常用控制电器、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分析、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完成程序设计。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十:机加工技能训练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任务简介:通过机加工技能练习,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要求,懂得基本测量技术,建立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为本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十一:数控技术技能训练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任务简介:本任务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和操作。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方法,并能操作机床,掌握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会维护、保养数控机床。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十二: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任务简介:掌握典型电路系统的故障查找与维修,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获市电工中级证书。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十三:企业见习与劳动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任务简介: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使自己的专项技能熟练程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企业的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了解机电行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生产工艺要求,能编写生产实习报告。

考核方式:考勤 任务十四:机电设备维修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任务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机电设备维修技术飞速发展。而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速化及微电子等特点,使设备操作起来非常容易,而设备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则比较因难,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整套设备瘫痪。本任务研究和探讨机电设备的维护、故障产生的机理与故障诊断、解决故障的方法及相应的技术,以满足学生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的岗位需要。

考核方式:考证

任务十五:气动与液压控制技术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任务简介:包括液压、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气动元件,基本回路,典型的传动系统,能对液压传动系统及气动程序控制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等。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十六:生产实习

开设学期:第五至第六学期

任务简介: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使自己的专项技能熟练程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企业的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了解机电行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生产工艺要求,能编写生产实习报告。

考核方式:企业与学校综合评定

七、说明

1.本方案按三年一贯制制定,是实施性教学计划。

2.在企业生产实习阶段,须要求学生针对实习岗位和企业用人要求,选择继续进修的内容、方式;并视具体工作需要,为学生安排一定返校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或听取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题讲座,

3.积极推行双(多)证书管理制度,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中专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经培训并通过社会化考核取得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

《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doc》
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