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教案 模板

2021-07-14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方法、旅游活动的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 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按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辨别词义:

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一、旅游的定义 迄今为止,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还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如美国各州之间对旅游的定义都有不同。

对旅游的定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理论性定义(或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之所以会这样多,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因为旅游活动从产生以后,它的旅游实践和内容就在不断丰富变化,所以人们对旅游定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例1:在中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强调其目的的消遣性。

例2: “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圣加仑大学教授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教授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例3: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教育出版社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第2页、中国旅游出版社(美)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13页)

例4: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分析见教材46页)

综合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47页)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从横向比较角度)

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即旅行。

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际上一般规定不超过1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所以,移民不是旅游。

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在对旅游的定义中,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

审美性:或娱乐性。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的活动。人们之所以到某地去旅游,或者是因为那里很美、奇特,或者是去散心。总之,旅游的目的可以是休闲、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一定不是移民就业。 其他:◎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异地性、审美性、流动性(暂时性)、综合性

◎娱乐性、异地流动性、大众普及性、季节变动性、地理变动性

三、旅游的本质和属性

(一)旅游的属性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求新奇、追求体验感受等,所以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与经济、政治联系紧密。

与经济联系紧密:经济是前提(旅游活动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业的兴起缘于经济。

旅游与政治关系密切。表现为:(1)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出境旅游实现的前提;(2)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前提。(3)旅游作为交往活动,可以改善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上还可以平衡进出口贸易。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

◎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如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如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5):旅游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又如高教版:旅游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

课后思考: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推荐第2篇:旅游概论绪论 教案

绪论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旅游学概论就系统介绍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以及旅游活动中涉及到的现象和问题,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作为旅游方向各专业的基础课,旅游学概论一是简单介绍旅游活动涉及到的各个部分,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脑海中构建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掌握常用专业术语并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所以,《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旅游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好,现在请大家阅读绪论第1—2页,5分钟后来回答我两个问题。

1、什么是旅游学?

2、旅游学有哪些研究对象?

其实,不光旅游是一门朝阳产业,我们旅游管理专业也是一门朝阳学科。1988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创设旅游酒店管理系,这是我国最早的旅游管理专业。也就是说旅游管理专业迄今只有25年的历史。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旅游管理专业呢?对,是因为对旅游的重视?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旅游呢,还要专门创设一个专业来对它进行研究。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旅游业,下面我给大家念一组数据:2012年,泰安接纳游客人数达4324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386亿,同比增长幅分别为16%,21%。2012年泰安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小觑,那么大家知

道它是怎么带动经济发展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假设我们全班一起去威海旅游三天,大家想一想我们要为这三天做哪些准备,这三天又会产生哪些消费呢?

行 交通 住 酒店 吃 餐馆 游 门票 购 纪念品 礼物 娱 温泉 等

在这六个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消费,是不是带动了威海的经济发展啊?

另外,大家想一想,这些过程中都需要谁来给我们服务啊?谁来驾驶?谁来办理住店手续?谁来做饭、传菜?谁来讲解?谁来答疑?是不是都是人啊?所以,即使遇到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萧条,其他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钢铁业等的员工大量失业、下岗的情况下,我们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会减少的,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产业,大家学旅游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是这样一个有利可图、前景又光明的行业,我们能看到商机,其他人也能看到商机,所以旅游又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大家,到那些旅游城市看看,包括我们泰安,餐馆、酒店、旅社比比皆是,但是这些餐馆酒店的硬件设施相差大吗?不大,经济、科技都这么发达的今天,你有的,我也能有,你会做的,我也能会。所以这些竞争最终又落到了软件的较量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样是四星级的酒店,这家服务热情,待客周到,宾至如归,那家的

服务员却不冷不热,面无表情,像机器人,你说你会去哪家啊?同样是花钱,我们肯定会选择服务好的那家对不对啊?所以目前各大酒店、旅行社都需要素质高、服务一是高的从业人员,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恰巧就是以培养这样的人才为目标的。

另外,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旅游推动了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十一长假、五一小长假,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致使景区设施损坏加重,不止这样,大家想想这时候的泰城交通有多堵?我们普通市民到超市买点东西都十分不方便。这还只是一些不便,还有更严重的影响呢。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为了赚钱,为了迎合外来的游客,他们丢弃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些习惯和建筑,还过多地使用汉语,甚至孩子出生后都不在叫他们学习本族的语言,这些都是文化的流失,是宝贵财产的流失,而这又都是由旅游造成的,这也是旅游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我们学习旅游概论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积累

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筑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2、能力培养

获知旅游行业相关新闻信息的时候,养成先分析的习惯,具备简单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推荐第3篇:旅游概论教案[优秀]

旅游者

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

旅游活动主体

旅游者 旅游活动客体

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中介体

旅游业

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 (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

(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

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活动的要素之一:旅游者。一起探讨了国际上对旅游者的解释,着重介绍了我们国家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界定,这些概念、规范以后将在我们专业经常听到,多以请大家及时掌握。

【布置作业】

名词解释: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国内一日游游客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者的国际组织解释,重点学习了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这其中也涉及到对长住国、长住地的规定,经过大家课后的温习,我们应该熟练的掌握了这些技术性概念。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旅游者呢?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旅游者这一旅游的主体。

【讲授新课】

第二节

旅游者

一、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 成为旅游者的三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部分之后的余额。

对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1)旅游需要是在其基本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精神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2)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的消费。

2、足够的闲暇时间

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余暇时间三大部分。 工作时间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出外工作以赚取货币的时间。 生活时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如吃饭、睡觉以及处理日常琐事等而花费的时间。

余暇时间是可用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社交、消遣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

余暇时间有四种分布: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我国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从1999年开始实行五

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雾里看花的带薪假期

3、旅游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这是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前两者属于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后三者属于心理的、精神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消遣性旅游者来说,其旅游动机产生出于两大 类需要:一类是逃避紧张的需要,一类是探新求异的需要。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一起回顾。今天我们讲到主观动机的时候讲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这个理论在本知识点似乎不能全面解释人们出游的主观动机,但这个理论在我们专业后面的学习中将多次用到,请大家做好理解。

【布置作业】

影响人们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推荐第4篇:旅游概论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旅游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重

点:掌握旅游的定义。

点: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

1、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就是人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受自然因素和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

旅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明确目的的一种自由活动 二者的关系: 相同点:“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不同点:迁徙:自然行为

旅行:自由行为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提问: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三、旅游产生的条件

1、人类意识的发展

2、精神需求的提高

3、经济条件的成熟

四、旅游的定义

1、概念的各种提法:

(1)外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5-6页 (2)中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6-7页 (3)旅游定义包含的内容 ①旅游的异地性 ②旅游的时间性

③旅游活动是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④旅游的综合性

2、旅游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旅游是在社会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以游览娱乐为主要目的,在异地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3、旅游活动的三大因素

(1)旅游主体:指具有各种欲望和动机的旅游者。

(2)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等。 (3)旅游媒体: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景区、商店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六、旅游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大内容:

食、住、行、游、娱、购

第一章 旅游概论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与类型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掌握旅游的特点和类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区分旅游的不同类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1、重

点:理解和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及旅游的类型。。

2、难

点:对旅游的特点和对旅游的不同分类标准的不同类型的理解。

3、关

键: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及多种类型。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2、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

问:教师提问,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

1、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2、旅游的内容包括什么?

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那么,其本质属性是什么呢?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一、旅游的本质

就是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旅游包括离开居住地的旅行过程和在异地的逗留过程。旅游的目的就是到异地观赏神奇而又神秘的大自然风光和购买异地的特产及纪念品。通过旅游活动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增长见识,体验到的是自信、充实、舒畅、欢乐、自豪等情感。

二、旅游的属性 1旅游的基本属性: (1)、消费属性,即旅游是消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景区门票费、购物费等 (2)、休闲属性,即行走、游玩、购物、娱乐等。

2、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旅游活动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社会活动 (3)、旅游活动是一种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形式。

3、旅游的文化属性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4、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旅游的特点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或社会活动相比较,既有类同之处,又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那么,当今社会的旅游具有什么特点呢?

1、异地性,旅游是旅游者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异地他乡的一种消费休闲的活动。

2、流动性,即必须借助各种交通工具进行空间的移动。

3、综合性,即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乐等。

4、普及性,只要条件许可,不论是谁都可以去旅游。

5、季节性,季节不同,自然景观不一样。

四、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1、国内旅游:指旅游者在其居住国境内进行的旅游。包括 (1)、地方性游览;祥见p14 (2)、区域性旅游;祥见p14 (3)、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祥见p14

2、国际旅游:指旅游者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旅游,分为: (1)跨国旅游祥,见p14 (2)洲际旅游祥,见p14 (3)环球旅游,祥见p14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观光旅游,祥见p15

2、度假旅游,祥见p15

3、公务旅游,祥见p15

4、宗教旅游,祥见p15

5、购物旅游,祥见p15

6、文化旅游,祥见p15

7、探险旅游,祥见p16

(三)、新型旅游

1、生态旅游,祥见p16

2、乡村旅游,祥见p16

3、工业旅游,祥见p16-17 小结: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这些属性都在不同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同时,旅游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掌握旅游的类型对同学们掌握旅游的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因此,在划分旅游活动的类型时,要全面考虑。对新型旅游类型需着重掌握。

作业:

1、旅游有哪些特点?

2、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3、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一章 旅游概论 第五节 旅游组织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旅游的组织。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旅游组织有所认识。

3、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

教材分析:

1、重

点:掌握旅游的组织。

2、难

点:对旅游的组织的理解。

3、关

键:掌握国内外旅游组织的职能。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

2、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复习上节课内容

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3、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4、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导入新课,提问

你所了解的旅游组织都有哪些呢? 旅游组织:见p17 按职能范围为划分标准,分为

1、国际性的旅游组织,如,世界旅游组织

2、国家性旅游组织,如,国家旅游局

3、地方性旅游组织,如,地方旅游局 按职能性质为划分标准,分为

1、旅游行政组织,

2、旅游行业组织,

一、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

联合国组织所属的全球唯一的政府间旅游组织,是一个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是一个民间性、行业性的国际旅游组织。其成员有国家旅游组织,也有各种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等。

3、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 成立于1951年5月、《旅游评论》,是一个民间性的学术团体。

4、世界旅行社协会

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

5、国际旅馆协会

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巴黎。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

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1)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下设7个职能司(室)和纪检组、监察局。 2)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局 3)县(市)旅游局

2、旅游行业组织 1)中国旅游协会

该协会成立于1986年1月,是一个全国性、社团性的旅游行业组织。其成员为团体会员,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2)中国旅游饭店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2月,其成员来自以国内外旅游这位主要客源的各种档次的星级饭店以及饭店管理公司、地方性饭店协会、饭店用品供应厂商等相关单位。协会挂靠国家旅游局。

3、旅游学术团体

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从事旅游文学和旅游文化研究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于1990年成为中国旅游协会的专业组织。

小结:掌握国际性的旅游组织及其功能、我国的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对于同学学习相关旅游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节课需要同学们掌握国家及我国的旅游组织的相关内容和知识。

作业:

1、国际性的旅游组织主要的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2、我国的旅游组织主要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旅游概论

第六节 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科学体系、研究方向、和任务;旅游

概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1、重

点,旅游学的科学体系、研究方向、和任务;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难

点,旅游学的科学体系、研究方向、和任务。

3、关

键,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

2、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国际性的旅游组织主要的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2、我国的旅游组织主要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导入新课:

一、旅游学的科学体系、研究方向和任务

1、旅游学的科学体系,

旅游学是一门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以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介绍发展旅游的政策与法规,研究旅游的本质属性、运行关系、内外条件、社会影响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旅游学的研究方向

(1) 经济学方向,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统计学等 (2) 管理学方向 (3) 自然科学方向 (4) 社会科学方向 (5) 旅游基础理论方向

3、旅游学的研究任务

(1) 阐明旅游的特点、本质和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 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组织以及社会经济作用; (4) 阐明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

(5) 阐明旅游行业组织、旅游法规、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 (6) 研究旅游发展的规律和战略。

二、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1、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详见p25

2、旅游概论的学习方法:详见p25

小结:掌握和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任务、方法及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各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业:

1、旅游学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2、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推荐第5篇:旅游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大的饭店业主,美国的埃尔斯沃斯*米尔顿*斯塔特勒建造的饭店是( C )的开端

A古代客栈时期 B大饭店时期 C商业饭店时期 D现代饭店时期

2、采用(A.)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应成为评价工作的基本方法。

A.美学标准 B.社会标准 C.历史标准 D.市场标准

3、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 D )

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社会性

4、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根据旅游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理论认为,当居民的经济收入达到旅游 临界收入后,经济收入每增加1967,旅游消费便会增加( B ) A.1.1% B.1.5% C.1.9% D.2.1%

5、出游次数较频繁,对旅游价格不太敏感,要求服务水平较高的是( B )

A.消遣型旅游者 B.差旅型旅游者 C.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D.自由组合型旅游者

6、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 )

A.吸引力因素 B.多样性因素 C.变化性因素 D.季节性因素

7.按( A )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A.旅游目的地 B.游览地域 C.组织形式 D.旅游活动的内容

8.美国学者斯坦里·帕洛格将人类的心理进行分类,其中( A )特征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喜好安逸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的环境和气氛。 A.自我中心型 B.多中心型 C.中间型 D.近自我中心型 9.下列不属于旅游产品的促销方式的是( D )。

A.宣传资料 B.营销公关 C.销售推广 D.旅游线路设计 10.旅游产品的( D )是旅游目的地形成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A.形式 B.质量 C.内容 D.特色 11.目前我国第三大入境客源国是( D )。

A.英国 B.韩国 C.日本 D.俄罗斯 12.世界旅游组织将( D )确定为世界旅游日。

A.8月25日 B.9月25日 C.8月27日 D.9月27日

13、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是:(A)

A.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B.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

C.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

D.五指山国家森林公园

14、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 D )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A.旅游设施

B.旅游服务

C.旅游交通

D.旅游景区

15、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来华旅客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是:( D )

A.中国康辉旅行社

B.中国青年旅行社

C.中国旅行社

D.中国国际旅行社

16、在我国涉外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是由( D )。

A.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评定

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评定

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均可

D.由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报国家旅游局确认

17、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 B )。

A.旅游动机的产生

B.外部环境的刺激

C.文化教育的普及

D.个人收入的增多

18、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 A )。

A.供需效应上的平衡

B.供需质量上的平衡

C.供需数量上的平衡

D.供需可比量的平衡

19、被人们称之为“风景名胜”出口的旅游业,较之其它行业创汇的特殊功能是 ( A )

A.循环销售

B.综合销售

C.连锁销售

D.集团销售

20、制定旅游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又要高于实际,并能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这表现了旅游政策的 ( D )

A.可行性

B.协调性

C.全面性

D.预见性

21、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 C )

A.旅游政策

B.旅游机构

C.旅游资源

D.旅游策划

22、下列哪项不是旅行社的主要业务( B )

A 产品开发设计

B 旅游管理业务 C 产品销售业务

D 采购业务

二、填空题

1、国际性旅游组织IHA 是____国际饭店协会______的缩写。

2、我国于1983 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_____106_____个正式成员。

3、国际旅游中,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来我国旅游称之为__入境旅游_______。

4、2007年世界旅游日的口号是 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

5、旅游研究中的现代旅游是指二战以来,特别是20 世纪____60年代__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6.旅行家马苏第曾游历考察埃及、巴勒斯坦、印度、中国等地,著有 《金色草原》 。

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 。 8.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有法律手段、.行政管理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 。

9.从旅游服务企业与旅游者关系的角度,旅游业分为 直接性服务企业、间接性服务企业和部门以及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三类。

10.截止2005年1月,我国自然文化遗产有 31个 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由国家旅游组织(NTO)、地区/州旅游组织、_地方_______旅游组织和___旅游_____协会组成。

10.旅行社组织旅游的方式主要有二种:__包价______旅游和__散客______旅游。

11.水路客运业务主要可划分为四种,即远程定期班轮服务、海上短程渡轮服务、__游船______服务和内河客运服务。

12.国际旅游市场根据____宏观____标准可划分为世界大区、国别或地区。13.可支配收入或可随意支配收入是决定旅游___需求_____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14.我国的地理位置距离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客源市场较____远____。 15.人们在旅游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旅游乘数类型共有___四_____种。

16.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旅游____纪念品____的需求,当地的工艺品被大量生产。17.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___中国_____旅行社。

18.1983年10月5日,世界旅游组织在__印度新德里______举行第五届全体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我国为该组织正式会员国。

三、名词解释题

1、旅游交通:是一种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或间接交通服务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活动,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往返及在目的地各处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2、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3、旅游产品:是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预约的需要而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综合。4.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或旅游者流动,是指在一个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位移现象,具体讲是指旅游者从客源地向目的地流动的人群数量和流动模式。

3 5旅游产品开发:就是根据目标市场的需要,对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纪念品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

6.旅游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

四、简答题

1、旅游对目的地环境有何积极影响? (1)旅游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2)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提高

(3)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 (4)旅游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

2、旅游促销有什么作用?

(1)提供信息,促进供需双方的了解 (2)刺激需求,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3)自我包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自律自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有何作用? (1)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饭店是旅游者得以完成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托 (3)饭店是国家积累建设资金和创造外汇收入的重要场所 (4)饭店是文化、科学、技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4.人类古代旅行的特点是什么? (1)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道路 (2)多种旅行活动并存

(3)古代旅行的参加人员规模不大,不具有今天的普遍意义(4)出现了大批的旅行家及旅行专著 5.现代饭店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1)饭店类型趋于多样化 (2)饭店服务产品多功能化 (3)饭店经营管理集团化 (4)饭店管理手段日益科学化

6.现阶段我国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 (2)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 (3)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4)模仿和抄袭盛行。 (5)产品缺乏特色。 (6)品牌意识淡漠。

五、综合题

请简要分析现代旅游崛起的原因和背景。

1、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

2、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3、科技的进步导致闲暇时间的增加

4、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5、生活观念的变化

6、教育水平的提高,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和审美素质,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7、政府的支持和服务条件的改善

8、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

试述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 1.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2.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4.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复兴和发扬

此外,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的稳定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1.文化类旅游资源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和毁损 2.文化传统被同化,以致消失

3.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4.加剧接待地的社会问题

5 5.接待地旅游文化商品化问题严重

总之,旅游接待地的文化进行商品化是旅游发展的必要要求,但是当这种包装过火的时候,必然会对接待地传统文化带来重创,而且这种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作为一柄双刃剑,旅游虽然不可避免地给接待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它对于接待地社会文化的作用,总体上还是积极的。

材料分析题

1.“2002年,我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3.85亿美元,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

“2003年4月份,我国铁路客运量同比下降14.7;公路客运量同比下降6.2;民航客运量同比更是下降了25.7。此外餐饮、娱乐、零售在4月份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滑坡。今年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只有4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4.3亿美元。”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

(1)如何正确看待旅游在国民经中的作用?(6分)

(2)对比两段文字,你认为形成强烈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应对措施有哪些?(4分) 2.(1)如何正确看待旅游在国民经中的作用?10分

一、积极经济作用

(一)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1、换汇成本低

2、不受一般的贸易保护限制

3、节省运输开支

4、物资商品消耗少

(二)大量回笼货币

(三)扩大就业机会

(四)优化产业结构

(五)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1、国际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2、旅游业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旅游业促进了科技人员和信息的交流。

4、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引入外资较多的产业,也是投资者乐于投资的行业。

二、消极经济作用

(一)旅游过渡超前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失调,最终制约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过于依赖旅游业致使国民经济更趋脆弱

(三)旅游的发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涨

(2)对比两段文字,你认为形成强烈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应对措施有哪些?

旅游业本身的高度依托性导致旅游业具有敏感性的特征,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旅游产生影响,且反应迅速。 03年4月份,由于“非典”的影响导致旅游业各行业经济收入的大幅度下滑。

措施:

1、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宜主要依靠旅游业发展经济。

2、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宏观调控。

材料分析题

1999年底,武夷山风景区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好人类遗产,武夷山市政府近日决定实施“环境生态封闭管理”,投资1.2亿元,对景区内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区、城村古汉城遗址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九曲溪核心区4个保护区,进行一次彻底的“体检整修”。根据封闭管理的要求,一条环景区公路正在兴建,将景区与非景区隔开;公路建成后,所有外来车辆将禁止进入核心保护区及主要景点,游客从交通站点改乘电动环保车进入景区游览。景区管委会还在九曲溪、东溪上游全面扩建近60万公顷生态公益林,禁止烧柴灶,推广沼气、太阳能、液化气清洁能源,创建无烟景区。拆除、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迁移区内居民数百人。

请结合上述内容,谈一谈对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认识。

1.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来维护其应有的价值和使用价使,以防止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危害。(1)行政管理手段

旅游资源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应提高认识,将资源保护置于关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战略位置上,坚持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管理和保护。主要措施有:

第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落实各项管理和保护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违规的现象进行批评教育或惩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武夷山市政府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武夷山风景,实施了“环境生态封闭管理”,采用法律手段对该风景区保护性开发。

第二,培训管理、专业技术和接待人员,不断提高他们对所管辖的旅游资源的专业知识和“防”、“治”的技术水平;

(2)技术手段

对该保护区进行“体检整修”,同时,环境区公路建成后可以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核心保护区,游客可以通过环保车进入景区。同时,在景区扩建60万公顷的生态公益林,推出一系列政策,创造无烟景区。

(3)教育手段

拆除、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迁移区内居民数百人。

7 总而言之,旅游资源的保护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旅游资源保护个仅是旅游资源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它同时也是包括国内外游客在内的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推荐第6篇:期末(旅游概论)

2013学年第一学期13旅游《旅游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25%

1,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有、、和经济。 2,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必须是形式。

3,旅游饭店出售的产品就是,服务质量是旅游饭店成功的基础。 4,发展旅游业,除了注重经济效益、效益外,还要注重效益,实现三者的统一。

5,旅游购物品的生产以富有和原则。

6,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凡是存在就有市场。

7,根据旅游者的心理看来划分旅游市场,可以采用、和三个细分标准。

8,发展旅游业要注重城乡互动,城乡互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互为,二是互为市场,三是互为。

9,生态旅游的发展要遵循少而精原则、则。

10,次生态是指受到人类活动但又的生态环境。 1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三者的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12,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分为市场两部分。

二,单选题:21%

1,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 销售业务B 计调业务C 导游业务D 财会业务

2,经营入境、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交纳质量保证金()。

A 10万元B 160万元C 80万元D 100万元

3,在我国大多数居民外出旅游的最经济的交通方式是()。

A 航空运输B 铁路运输C 汽车运输D 水上运输

4,下列交通方式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是()。

A 航空运输B 铁路运输C 汽车运输D 水上运输

5,根据旅游饭店的规模分,把客房数在300间的旅游饭店称为()。

A 小型饭店B 中型饭店C 大型饭店D 超大型饭店

共4页,第1页

6,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审定和公布机构是()。

A 国家旅游局B 省旅游局C 国务院D 国家文化局

7,旅游区全景图应放在()。

A 出口处显要位置B 售票处显要位置C 入口显要位置D 停车处显要位置

8,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品的最基本要求是()。

A 纪念性B 针对性C 艺术性D 礼品性

9,旅游购物品要利用传统工艺充分表现商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使旅游者购买商品具有美的享受。这说明旅游购物品的()。

A 纪念性B 针对性C 艺术性D 礼品性

10,()是国际和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A 旅行社B 旅游娱乐业C 旅游购物品D 旅游饭店

11,()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

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旅游供给D 旅游需求

12,市场质量是指()。

A 市场的可进入性B 市场的规模大小C 市场的销售潜力D 市场的占有率

13,()地区市场一直是中国内地旅游业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A 港澳台B 欧洲C 美洲D 大洋洲

14,()已经成为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最多的欧洲国家。

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俄罗斯

15,()是我国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

A 公务旅游者B 休闲旅游者C 观光旅游者D 度假旅游者

16,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式中,()居首位。

A 生态旅游B 文化旅游C 参与性旅游D 休养保健旅游 17,世界环境日是在每年的()。

A 5月5日B 6月5日C 7月5日D 8月5日

18,1989年4月在()召开的“各国议会旅游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

A 法国巴黎B 意大利罗马C 英国伦敦D 荷兰海牙

19,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旅游者的流向继续向地区转移。

A 欧洲B 非洲C 拉美D 亚太

20,在旅游业竞争中,()竞争是最高层的。

A 产品B 价格C 文化D 科技

21,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A 2020年B 2005年C 2010年D 2015年

三,连线题:14%

1,将下列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优缺点连线。

舒适、安全、省时公路运输事故率高、易疲劳 费用低、较安全水上运输噪声大、票价高

舒适、方便、灵活航空运输时间长、灵活性差 运量大、悠闲铁路运输速度慢、噪声大

2,将生态旅游资源与其所属类型连线。

民族风情

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园林生态

冰川活动遗迹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

古生物化石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

四,名词解释:12%

1,旅行社:

2,旅游饭店:

3,旅游可持续发展:

五,问答题:18%

1,简述旅游景区的条件。6%

2,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旅游可

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6%

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哪些?6%

六,材料分析题:10%

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层次、更高要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假日旅游将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也将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自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自主选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黄金周”的综合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的截至2008年春节最新统计结果,22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总量达到20.4亿人次,旅游收入为8476亿元。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假日旅游?分析假日旅游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假日旅游有什么特点?

推荐第7篇:旅游概论学

旅游活动: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和进行的,因而旅游活动也就成了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有时业指有关旅游行业的供给市场

旅游组织:为了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适应旅游业的健康、稳定、迅速、持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或协调发展职能的专门机构

旅游产品:指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想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需求的全部服务

现代旅游业具有哪些特点?

1、综合性:旅游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提供旅游产品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并实现自己的获利;

2、劳动密集性: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为旅游者旅游提供服务的服务产业。旅游业提供的大部分产品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因此以出售劳务为主的行业特征十分明显,组成旅游业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3、涉外性:旅游业属于外交政策较强的企业;

4、敏感性(脆弱性):旅游业的经营随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旅游业的内部情况看,其组成部分之间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必须协调发展,其中某一部分脱节,都会造成整个目的地旅游供给的失调;从影响旅游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看,各种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一旦出现不利的变化,都可能对旅游业经营产生影响,其中有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造成致命影响;

5、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个人因素:个性心理因素;人的自身客观条件因素(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部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对人的旅游动机的影响

客观因素:可自由支配的个人收入:对于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表现为异地性,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参观访问,这就要求旅游者只有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才能完成旅游活动 旅行社的主要作用?

答:旅行社指依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成立、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企业。其作用

1、旅行社具有纽带作用:旅行社通过其中间服务,将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密切相关的各个组成部分组合加工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产品,然户销售给旅游者;

2、旅行社是促进旅游向大众化发展党的重要因素:旅行社不仅可以向旅游者提供专业化的旅游信息,帮助旅游者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还可以满足旅游中的安全需要,为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创造条件

推荐第8篇:旅游概论说课稿

《旅游概论》说课教案 ----旅游资源的分类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

我是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董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本课教材分析

《旅游资源》选自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四章第二节。旅游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全书修订后虽然降低了理论的难度,但理论性仍较强。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的客体,对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其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因此该内容成为本书的学习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旅游资源的含义、分类、特点,概括性强。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有创造性。但对旅游资源有所知但又不全知,而且班中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敏感性不强,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不够明确。求知欲强烈。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本课是培养学生运用旅游概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预设为:

【知识目标】

1、知道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2、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能区分两类旅游资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驾驭旅游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业学习热情 【重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难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四、教法分析

依据本课理论性强和学生文化不扎实、自信张扬的特点,在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教学原则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着重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法。

1、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2、开发多元智能,吸引学生。本堂课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通过讨论列举岳阳市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通过有目的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组合学生自我展示,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通过概念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总之,整堂课至少有意识培养学生六大方面的智能,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学法分析

1、对照比较前后联系:采用这种方法是根据本节知识点多,前后联系紧密的特点和教法而定的,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入模拟真实案例,促进小组合作讨论以此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程序分析

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八个步骤:

1、课前准备:我在课前查阅相关的参考书,收集大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预习教材收集资料。

2、教学引入:5分钟

通过播放岳阳旅游资源介绍视频,学生了解岳阳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分布。

3、分组讨论:6分钟

我提出引导性问题:

1、你们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

2、对你家乡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开始讨论,小组长协调对偏离教学内容的话题进行调整,记录人快速记录每个学员的发言内容。发言人把本组讨论的意见归纳综合,准备展示。我巡视观察,掌握完成情况,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把讨论步步引向深入,来突破难点。

4、汇报检查:15分钟

由各小组的发言人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我将各组发言要点及时记录在黑板上。进行参照比较,然后总结讲评来完成难点的突破。

一、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二、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三、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

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等

四、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景物:文物古迹、革命活动地等 文化传统:文学、宗教、戏剧等

民情风俗:中国人饮食习俗等

体育娱乐:健身、观看比赛、尝试刺激等

5、任务探究 :(5分钟)

教师出示中国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图片,采取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观看图片后说出旅游景点名称及旅游资源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6、拓展升华:(5分钟)

教师出示岳阳市旅游资源破坏图片,请同学们课后思考问题:

1、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你觉得如何开发和保护你们家乡的旅游资源?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让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7、学生谈收获:1分钟

请一位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8、欣赏:(3分钟)

播放歌曲《八百里洞庭我的家》,感受家乡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9、小结:1分钟

本节课通过探究讨论,掌握了旅游资源的分类,学会了如何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掌握我们岳阳市的旅游资源。希望大家学业有成后为家乡的旅游业尽绵薄之力,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力军。

七、板书设计:

1、教学引入时放多媒体(视频)

2、任务探究时放多媒体(教学重点内容)

3、教学检查时在黑板记录各组的汇报要点

4、教学总结时放多媒体(课堂小结)

八、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课堂小结.工作页:教学思考讨论问题、强化练习题、下节课预习安排(教师准备学生填写) 黑板:记录各组汇报要点,比较分析,反思效果。

九、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回顾本节课的课程预设,我做到了以学生的“学”贯穿始终,紧扣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理念”,优化教学情境,做到“手中有方法”,加强实践训练,做到“眼中有学生”。

教学启示:知识与技能本是同根,有了知识的支撑,技能完全可能是学生心智生长的结晶。

问题思考:探究问题不应泛化、随意、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小组讨论不能成为学生的“避风港”,教师的“课中休息”,教室的“微缩课堂”。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推荐第9篇:旅游概论说课稿

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

孔令玉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概论》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教材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的是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中赵金玲主编的《旅游概论》一书,教材突出基础性,着眼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实际,注重学生的参与,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生的中职班的旅游概论教学,旅游概论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内容的应用,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更重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全书共分为五个项目,17个任务,本学期按计划用17周的时间学完。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领会到旅游的魅力与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解决对旅游专业的一无所知的问题,发展学生运用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考纲考点及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明确上述教材教学内容章节相关的概念、熟悉基本概念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概念的清晰理解、运用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活动,学生能亲自参与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

此门课程本学期我任课于旅游管理1801班,中职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心理方面:中职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表现的欲望,也有探索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他们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对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有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程我打算使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方法突出了几个方面: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意思为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直接的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法以外,还要认真研究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当一个教师充满朝气、精神焕发的立于讲台之上,用幽默作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在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的同时还要保持教师的专业性,语言和知识的专业性。

七、教学评价:

采用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适合他们自身的最佳发展。面对差异如此大的中职生,采用统一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不能适应中职教学的。要根据其自身的学习状况,按教师提出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建设,自定层次。

八、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做好每节课的电子教案以及教学课件,编写章节测试卷,以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推荐第10篇:会展旅游概论

《会展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

《会展旅游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以会议、会展、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及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六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核心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课程。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会展旅游管理概论》是一门关于会议、会展、奖励旅游与节事策划和管理的基础课程,其第三部分 基本要求

《会展旅游管理概论》是一门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会议、会展与节事活动策划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六要素在其中的配置与安排。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剖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第四部分 教学方式

会展旅游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课堂讲授相关概念、分类等基础知识,重点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讲解。

2、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演讲。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现场教学。

第五部分 参考教材

金辉主编.《会展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JeAnnaAbbott,AgnesDeFranco,王向宁.《会展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JohnnyAllen 著 王增东 杨磊译.《大型活动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MICE产业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议组织与管理、奖励旅游组织与管理、节事与大型活动策划、展览策划与管理等相关概念与分类。

课时要求:2

第二章 国际会议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会议的概念、国际会议的申请、国际会议的会前规划、会议期间的执行、会议的善后工作以及会议的影响管理等方面内容。 课时要示:8

第三章 奖励旅游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奖励旅游的相关概念与分类,奖励旅游营销、奖励旅游的操作与管理、奖励旅游的相关研究进展等内容。

课时要求:

4第四章 节事与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节事与大型活动的分类及相关知识背景。重点掌握节事与大型活动的策划、筹办、现场管理、事后管理、危机管理等相关内容。 课果要求:16

第五章 展览策划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展览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了解国内外展览业的现状,了解展览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课时要求:10

第11篇:旅游概论大纲

《旅游概论》指导性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3.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4.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5.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三) 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详讲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了解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历史;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艾斯特定义

二、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旅游

二、近代旅游

三、现代旅游

本章思考题: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旅游者(详讲6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旅游者基本概念; 分析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需求心理; 掌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教学重点;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旅游者的需求心理

第一节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定义

二、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一、旅游动机

二、研究旅游动机的意义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四、旅游动机的分类

第三节旅游者的需求心理

一、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的需求心理

二、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心理

第四节旅游者流动规律

一、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二、影响旅游者流向和流量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旅游者的权利

二、旅游者守则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样的人属于“旅游者”?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第三章旅游业(略讲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了解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认识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业的特点

第一节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旅游业的性质

二、旅游业的特点

本章思考题:简述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第四章旅游业的构成(详讲8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和了解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商品 教学重点: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和旅游饭店的等级 教学难点:旅行社产品的类型

第一节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分类

二、旅行社的主要业务

三、旅行社经营的特点

四、旅行社产品的类型

五、旅行社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六、导游

第二节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二、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三、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四、现代旅游交通运输体系

五、旅游交通的调节工作

第三节旅游饭店

一、旅游饭店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游饭店的发展历史

三、饭店的种类

四、饭店的等级

第四节旅游商品

一、旅游商品

二、旅游商品的特点

三、旅游商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旅游商品的开发

五、旅游商品的销售

本章思考题:1.导游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2.旅游社经营的特点?

第五章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详讲6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教学难点: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旅游业可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旅游业可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三、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五、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六、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速社会货币流通

七、旅游业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八、旅游业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九、旅游业可以推进对外开放和扩大经济交流

十、旅游有助于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

第二节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一、可以扩大就业机会

二、可以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有利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四、旅游可以促进世界和平

第三节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文化的传播作用

二、旅游对文化的保护作用

三、旅游对文化的消极作用

本章思考题:1.“旅游对文化发展只有积极的作用,而没有消极的影响。”这句话对吗?为什么?2.怎样理解旅游对文化的保护作用?

第六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详讲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原则

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

第三节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标准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旅游资源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本章思考题: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第七章旅游业发展规划(自学)

教学要求:认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意义

了解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学会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教学重点: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第一节旅游发展规划

一、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意义

二、旅游规划的种类

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本章思考题: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第八章旅游业市场营销(详讲6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市场供求规律 掌握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学会对旅游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

掌握旅游宣传和促销的手段,能够进行有效的旅游宣传和促销工作 教学重点:旅游市场的概念和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形象定位

第一节旅游市场

一、旅游市场

二、旅游需求

三、旅游供给

四、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矛盾的调控

第二节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市场细分

二、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

三、市场形象定位

第三节 旅游市场调研与预测

一、旅游市场调研

二、旅游市场预测

第四节旅游宣传与促销

一、旅游促销

二、旅游宣传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市场细分?如何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2.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第九章旅游业行业管理(略讲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旅游业行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了解不同的国家旅游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了解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 了解旅游业行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了解旅游业行业管理的对象、内容、方式和手段 教学重点:世界旅游行业组织和我国旅游行业组织 教学难点:国家旅游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的模式

第一节国家旅游管理体制

一、国家旅游管理体制

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三、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

四、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第二节旅游行业组织

一、旅游行业组织的职能

二、旅游行业组织的种类

三、世界旅游行业组织

四、我国旅游行业组织

第三节 旅游业行业管理

一、行业管理的对象和主体

二、行业管理的基础

三、行业管理的内容

四、行业管理的方式

五、行业管理的手段

六、我国旅游行业管理情况

本章思考题:1.国家旅游管理体制通常有哪几种模式?2.旅游行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第十章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略讲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 了解我国旅游法规体系 了解我国旅游政策

教学重点:我国的旅游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旅游法规体系

第一节旅游政策

一、旅游政策概述

二、我国的旅游政策

第二节旅游法规

一、旅游法规概述

二、我国的旅游立法概况

三、我国现行主要的旅游法规

四、旅游相关法规

五、国际旅游法规

本章思考题:简述我国旅游政策。

第十一章 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详讲6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了解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内容

教学难点: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旅游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

一、旅游业与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二、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旅游业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不同地区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协调发展

本章思考题: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二章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详讲6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认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态旅游的概念 教学难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企业经营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者消费行为与可持续发展

四、国家旅游管理机构有关政府部门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措施

第三节生态旅游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二、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

第四节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将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高

三、旅游业经营将实现集团化、国际化和网络化,旅游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四、旅游服务将走向个性化

五、旅游的方式将从团体转向散客

六、传统的观光旅游将让位于度假旅游

七、无主题旅游向主题旅游转化

八、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九、生态旅游将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潮流

十、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本章思考题: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基本思想?

2.谈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12篇:《旅游概论》教学计划

《旅游概论》学科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3.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 4.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 5.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旅游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的属性、旅游组织。2.理解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3.理解旅游的特点。 4.掌握旅游的类型。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

1.旅游者:概念;必备条件;类型;基本要求。 2.旅游资源:概念;特点;类型;主题公园;开发与保护。 3.旅游业:概念;性质;特点;地位;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业的特点和作用。3.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4.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5.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三) 旅游业的构成 教学内容

1.旅行社:概念;类型;作用;职能和业务、质量保证。 2.旅游交通:概述;作用;类型;旅游者的选择。 3.旅游饭店:概述;类型;等级;旅游者的要求。 4.旅游景区(点):概述;等级;旅游者的要求。 5.旅游商场:作用;类型。

6.旅游娱乐:概念;作用;现代旅游娱乐方式及设施。 7.旅游会展业:概念;作用。 (四)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

1.生态旅游的定位:生态旅游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2.国际比较与生态环境游:生态的区分;中外生态现状比较;生态环境游的意义。 3.旅游可持续发展:完整的产品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新型的绿色体系。 教学要求

1.了解生态的分类。2.理解生态环境游的意义。 3.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 4.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

第13篇: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8 计划课时:128学时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制定时间:2011年4月

二、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与类别: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属于职业基本能力课程。

2、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旅游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知识,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学会分析旅游现象和常见问题,能运用旅游政策法规解决旅游纠纷,进行规范服务。

3、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对旅游业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进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旅游事业服务。

4、课程特点:本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和旅游法规两个模块,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由易到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总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例如旅游者(主体)的产生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资源(客体)的类型、评价、开发和保护;旅游业(媒介)的构成及特点;

3、掌握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划分,我国旅游市场的构成及管理;

4、熟悉旅游业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5、辨析道德与法律,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

6、掌握旅行社、旅游合同、旅游保险、导游人员、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资源、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安全、旅游出入境等旅游法律常识。

(二)能力目标 1.职业能力

①培养学生思考、归纳、辨析能力。在学习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政策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训练。

②培养学生组织旅游活动的能力,会安排食、宿、行、游、购、娱各环节;

③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市场的构成、旅游业的影响等进行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④培养学生解决旅游纠纷的能力,提高法律维权意识,依法规范服务。 2.通用能力

①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全局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出高素养的旅游人才,最终达到修德强能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

(一)设计思路

《旅游概论》课程是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职业基本能力模块”来设置课程的。课程总体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完成每个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最终完成整个项目,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28,分为两个模块: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分别设计了三个项目引导教学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模块一:旅游学概论

目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理性旅游者或旅游从业者。 ⑴项目一:爱旅游 1)项目描述

一般学校都会将旅游学概论放在第一学期开设,让学生掌握旅游基础知识,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面对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对大学环境新鲜好奇,懵懵懂懂,是进行专业兴趣培养的绝佳时机。

该项目设置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的美好向往,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引导学生设计在校学习远景规划。 2)相关内容

Ⅰ引导学生观看成功企业家的演讲视频,思考讨论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并设计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Ⅱ欣赏旅游散文、诗词,学习模范导游员的事迹,让学生爱上旅游、爱上旅游这个行业。 Ⅲ学习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的发展史,激励学生踏寻古代旅行家的旅游线路继续前行,踏寻前人足迹游览祖国山水。

Ⅳ学习现代旅游的发展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去发现新的旅游方式。 ⑵项目二:去旅游 1)项目描述

在旅游兴趣的驱动下,同学们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该项目设置的目的就在于让同学们策划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人员的组织、景区的选择以及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 2)相关内容

Ⅰ学习旅游者的概念、类型、产生的条件以及出游形式等,学会组织一个旅游团。 Ⅱ学习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类型等,选择一个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

Ⅲ学习旅游业的构成,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产品等,安排好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

⑶项目三:评旅游 1)项目描述

该项目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能从深层的专业视角发现旅游规律,分析旅游现象,解决旅游问题,成为初级旅游行家。 2)相关内容

Ⅰ讨论旅游者消费行为以及流动的规律;学习我国旅游市场的构成,并进行某景区旅游市场构成的调查。

Ⅱ学习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保护,对某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开发、保护方面的系统评价。

Ⅲ讨论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对某景区或地区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调查,并思考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模块二:旅游法规

目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称职旅游者或旅游从业者。 ⑴项目一: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 1)项目描述

在学习旅游相关法规之前,有必要对道德和法律宏观体系进行简单介绍,拓展同学们思维,让他们知道旅游法规这部分内容仅仅是森林中的一棵大树,学无止境。与此同时,通过观看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引入一些法律案件,激励同学们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相关内容

Ⅰ学习道德、职业道德有关知识,观看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争做道德模范。 Ⅱ学习我国的法律体系 Ⅲ学习宪法、民法基本内容 ⑵项目二:国内游法律知识 1)项目描述

基于国内游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来安排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件,引导同学们解决旅游各环节的法律纠纷,从而理解经营者合法经营和旅游者维权的必要性。

2)相关内容

旅行社、旅游合同、旅游保险、旅游交通、导游人员、旅游饭店、旅游资源、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安全事故等法律知识。 ⑶项目三:出境游法律知识 1)项目描述

我国出境游、港台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因此在学习国内游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增加国际游法律知识的学习。 2)相关内容

出入境合同、出入境证件、领队人员的职责、境外安全事故的处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需要,设计具有高职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项目引导,阶段递进”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的整体进程和目标:

教学进程及基本要求 学时 时间 主要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或考核要求) 说 明 64

模块一:旅游学概论

15

项目一

爱旅游

4

任务一

让大学生活充满意义 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

制定一份在校学习计划或职业规划;

2

任务二

爱上旅游新生活

1)体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2)体会对导游职业的热爱

3)写一份我爱旅游的散文或诗词

3

任务三

踏寻前人足迹

1)了解古代、近代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2)整理古代著名旅行家及其旅游线路

2

任务四

追赶时代脚步

1)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征及其趋势 2)讨论:新的旅游方式

4

作业汇报:

在校学习计划或职业规划; 我爱旅游的散文或诗词;

著名旅行家及其旅游线路汇报; 目前流行的旅游方式

26

项目二 去旅游

4

任务一 出游征伴

依据旅游的特点、旅游者的概念和类型、旅游者产生条件等,组织人员,落实人数; 确定出游目的和出游形式

10

任务二 美景寻踪

1)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 2) 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 3) 了解景区的类型 4) 学会选择旅游目的地 8

任务三 出游宝典

1) 掌握旅行社的分类、业务类型,学会挑选旅行社

2) 了解旅游饭店发展的历史,掌握旅游饭店的类型,学会挑选旅游饭店 3) 了解不同旅游交通的优缺点,学会选择旅游交通 4) 了解旅游产品的特点和类型,学会购买旅游产品 4

作业:(学生用多媒体进行成果汇报)

1、分小组进行旅游活动策划,并写下旅游游记。

2、分小组汇报安徽省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产品等情况。

23

项目三 评旅游

6

任务一

调查景区(或旅行社)旅游市场的构成 1)掌握我国旅游市场的构成

2)分析某景区或旅行社的旅游市场构成及其特征。 5

任务二

评价景区旅游资源

1)对景区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进行评价 2) 对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评价 3) 对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情况进行评价

6

任务三

调查某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1)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2) 分析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3) 分析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4) 分析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5) 分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6

作业:调查报告

某景区或旅行社旅游市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某景区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开发、保护情况;

某景区或某地区发展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64

模块二:旅游法规

9

项目一: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

3

任务一

争做道德模范

1)学习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2)学习全国道德模范;

3)讨论全国道德模范给我们带来的激励。

2

任务二

法律与道德辩论赛

1) 列举案例,强化法律维权意识

2) 学习法律的含义及其与道德的区别;对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展开辩论; 3) 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

2

任务三

宪法与民法知识讲座

1)学习宪法的修改与制定、内容; 2)学习民法的内容;

2

讨论:

全国道德模范的高贵品质。 辩论赛:

法律与道德哪个更重要?

48

项目二:国内游法律知识

7

任务一

旅行社违法经营大搜捕

1)熟悉旅行社设立的条件、程序、文件,旅行社分社和服务网点的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设立;

2)掌握旅行社的管理: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质量保证金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旅游投诉制度;

3)熟悉旅行社的经营规范或职责。

2

搜索或调查旅行社的一些违法经营行为和案例,小组讨论,依法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罚。

7

任务二 破解旅游合同纠纷

1)熟悉合同订立的程序; 2)熟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3)理解合同的生效、无效及撤销; 4)理解合同履行的规则;

5)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 6)熟悉合同的违约责任;

2 1)、帮旅行社制定一份旅游合同,并模拟现实情境,与游客签订、解释、变更旅游合同的整个过程; 2)、搜索旅游合同陷阱,帮助解决旅游合同纠纷。

2

任务三

旅游保险选哪家

1)了解旅游保险的类型,掌握旅游意外险; 2) 掌握旅游保险合同的内容; 3) 理解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对象; 4)学会投保旅游保险

2

任务四

交通法规一点通

1)掌握航空旅客和承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2)掌握铁路旅客和承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6

任务五

导游人员处罚汇编

1)熟悉导游证的有关规定; 2)熟悉导游人员的权利; 3)熟悉导游人员的义务;

4)熟悉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和计分管理制度

2

调查、搜集导游人员违法行为和案例,模拟旅游局进行相应处罚;

4

任务六

饭店风险防范

1)掌握旅游饭店的星级评定制度; 2)掌握旅游饭店治安管理制度;

3)熟悉旅游饭店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

2

新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专题讲座

3

任务七

守护好旅游资源

1)掌握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制度; 2)掌握文物保护与管理制度

3

任务八

旅游陷阱大揭秘

1)熟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熟悉经营者的义务 3)熟悉旅游纠纷解决制度

2

向旅游消费者协会进行咨询,搜索各地出现的旅游陷阱,进行揭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

任务九

处理旅游安全事故

1)学会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2)了解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机构

2

项目作业:国内游法律知识竞赛

7 项目三:出境游法律知识

2

任务一

制定出入境合同

1)掌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 2)制定出入境旅游合同

2

任务二

办理出入境证件

1)掌握中国公民出入境流程,需要办理的证件和手续; 2)了解外国人出入我国国境的证件和手续,

1

任务三

申请领取领队证

1)掌握申请领取领队证的程序 2)了解领队人员的职责

1

任务四

处理境外安全事故

1)掌握境外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和机构

1

PPT汇报:出境游注意事项、小常识。

计划编制说明

1.本计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制;2.本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教学中注意把握: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重在实践,学练结合; 面向应用,注重技能。

(三)教材选用及教学资源建设

1、推荐教材及网站、杂志

①姜德源,韩燕平.《旅游学概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6-1 ②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11 ③童俊.《旅游道德与法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1 ④胡红林,王中雨.《旅游法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9-1 ⑤国家旅游局网站:www.daodoc.com.⑥《旅游学刊》《旅游管理》《旅游调研》 ⑦中国旅游报

2、自编课程教材

3、完成教学标准、教学内容、项目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教师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自行阅读、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全班展开讨论,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学生一方面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长对问题的洞察力。

2、专题研讨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主要疑难问题、精选案例等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实地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合作—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通过学生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比如学生完成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5、其他教学法:辩论赛、演讲、多媒体答辩、法律专题讲座、模拟法庭等。

(二)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在校内教室中讲授课程内容,穿插组织提问、答疑、讲座、讨论和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活动。

2、课外阅读与课后练习:布置参考阅读书目,不定期要求学生报告阅读体会,并将课外阅读的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结合,向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课后练习:根据每次授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通过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来调整后续教学步骤。

3、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应在自己的教案中注重多种媒体(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感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网络教学:建立课程相关网站或教师个人主页,将课程教学大纲、讲授要点、思考习题和相关背景资料等在网上予以发布,提供给学生阅读或下载,并要求学生定期与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手段进行交流,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六、考核方法 本着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考核的原则,针对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要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出相应的考核方法。本课程为必修专业基础课,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另外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项目各阶段的作业等,以达到较全面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总成绩=期末考试×30%+平时的出勤情况×15%+教学过程中的表现×15%+项目各阶段作业(平均)×40%。

第14篇:旅游文化概论

二、旅游文化

1、文化类型:文化类型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差异,以及观念、信仰、兴趣、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方向和心理性格不同而形成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征或文化素质的地理单元。

不同学者根据所采用的指标,可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类型。如以文化变迁和精神素质为基本依据划分出两类主要文化类型:农业文化型和游牧商业文化型。前者体现自给自足、安定保守型的文化素质特征;后者趋于流动、进取和机敏型的文化心理。

世界文化类型可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与岛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类型:礼乐文化,伦理型文化,宗法文化,农业文化,大陆型文化

2、文化: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跨文化: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4、文化丛(文化集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又称文化集丛。(如茶集丛,即有关茶的文化集丛,以茶为中心,包括采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活动及所使用的工具、活动的规则等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总合起来,称为茶集丛。)

文化集丛有简繁之分。比较复杂的文化集丛包括数量很多的文化特质在内,如婚丧嫁娶都是一种文化集丛,或是一种制度。简单的文化集丛如笔、墨、纸、砚等,即关于书写的文化集丛。

5、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

1)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

3)是人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

4)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

5)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

6)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

6、文化遗产的分类:

1)历史纪念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考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3)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

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7、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历年活动主题

2006年: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主题:“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宣传口号:

1、文化遗产无价 保护行动有我;

2、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3、相约文化遗产日 品读中华五千年;

4、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 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

5、珍重文化遗产 共筑幸福家园。

8、文化的结构:

1)根据文化学家的研究,所谓文化结构,是指文化的架构,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不同的文化元素或文化丛之间具有一定秩序的关系;二是文化结构由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文化模式等概念构成。

2)此外,还有文化三结构说:(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心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心理文化,艺术文化。

9、文化层次论是叙述文化的一个理论,包含企业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

10、关于文化的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合、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我们在这里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一)、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三)、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

(四)、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11、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 马林诺夫斯基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而这些,都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

他的《科学的文化理论》(中译本名为 《文化论》)一书是他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 。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关于实地调查的方法论,对西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和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起创立了英国功能学派。他去世后,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夫斯基奖。我国德高望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1936年底赴英国伦敦经济学

院学习社会人类学,师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观点上对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时 ,才能存留和传播,若失去这种功能,便会在历史上消失。原始文化,例如宗教和巫术,对原始居民具有心理的和社会的需要,原始的氏族和部落机构,适应原始居民生活实际。因此他建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保持原始居民机构的政策,通过原始居民的首领对原始居民实行长期统治。其著作还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

马林诺夫斯基手绘的库拉圈分布图。从库拉圈向外推展,所有的文化项目像家庭、巫术等,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的个别需求如果腹、性欲、嬉戏、信仰等。因为如此,所有文化项目彼此互相整合,也不相互违背,所以整体文化应为平和而稳定。

由此衍伸,马林诺夫斯基以为多数稳定的“野蛮人”文化正快速被西方文化取代。身为人类学家,必须尽快以田野调查将这些文化纪录在民族志之中,才能“抢救”这些“未受污染”的文化身影。因此他强调“抢救人类学”的重要性,并成为他积极送学生到世界各地研究的理由之一。

12、背包旅游:是自助旅游的一种很形象的称呼,指自由旅行者,一般这种自由旅行者会背着一个大包,包里放有旅行中使用的东西,旅行者自行安排交通,住宿,如果是露营,则需要背上相关的帐篷、睡袋等物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并参观的景点。

13、自助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就比如自选商场,所有产品(服务)都明码标价,由游人根据自身条件(包括时间、预算、身体状况等等)自由选择服务组合的旅游类型。

14、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形势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

简答论述:

1、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

1)积极影响:如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

2)消极影响:第一,旅游地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第二,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第三,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渐失其原有的意义、价值和特色。第四,旅游地“文化设限”宽松化,社会道德观念扭曲,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跨文化的研究方法

跨文化研究

即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组织员工探讨东道国文化的精髓及其对管理人员的思维过程、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的影响。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员工积极探讨东道国文化,提高他们诊断和处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是如下三个方法论问题:第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第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互文性;第三,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解释话语。

3、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的关系:

1)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既是相互分离又是不可分离的两个世界。旅游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逸出与独立。对于个体而言,当他以旅游者的身份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边界,他确实进入了自己的旅游世界。在这种意义上,两者是相互分离的。但无论个体如何脱离,总是落脚在他者的生活世界。因此对于人类群体而言,其实只有一个生活世界,不存在旅游世界。旅游世界只是旅游视角下的生活世界。

2)谢彦君从两个角度将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予以区别:其一,旅游世界总是生活世界的一种暂时的隔离,先是离开它,然后回归它。在这个背离与回归的过程中,旅游者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时间上,旅游者在异地上度过的时间,相对于日常生活世界所拥有的完整的时间,将是永久性的逸出或漏损

3)生活世界的有限空间、单调重复的步调,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淡漠、

理性和制度所造成的压抑、情感的失落和精神世界的迷失„„现代性赋予生活世界的阴暗已经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使其埋下了旅游的种子,激发了人们冲破日常生活的“铁笼”,走进旅游世界。

4、从逆工业化与逆城市化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等现象:

1)逆工业化:又称非工业化、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去工业化表现为制造业或其生产环节在国家间、地区间的转移,是制造业生产率更快提高、消费需求模式变化、国际贸易以及公共部门快速扩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逆城市化: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我国的逆城市化首先表现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始向农村延伸,其次表现为城市市民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 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利用“逆城市化”的力量发展村镇,即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应注重与中心城市“对接”。同时,提高小城镇的吸引消费的能力和消费力,就是吸引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产业流,为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5、文化商品化的利与弊:

利:(1)民族文化商品化可保护民族文化,促使民族文化健康发展;(2)民族文化商品化有利于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

(3)民族文化商品化可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民族自信

(4)文化商品化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弊:(1)文化商品化迎合着价值失范、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浮躁社会风气,各种文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2)商业化使得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

6、旅游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区别:

旅游团体的人际关系特点:

1) 相似群体:个体间亲和性强,心理相容性和协同性较高,行动一致,关系融洽。

2) 混合群体:相互冲突的因素较多,要小心协调各种关系和要求。

3) 有导游群体:心理上的安全感,游览轻松愉快,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 无导游群体:自行解决诸多问题,增加团队成员的心理负担,但有的人也会从中得到积极的心理感受。

旅游接待双方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暂时性与不稳定性,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非平等性,营利性,主观性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7、乡村旅游如何保存乡土性?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15篇: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Word 文档

第二章 旅游简史

第一节 世界旅游简史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材分析:

1、重

点,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

点,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3、关

键,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2个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2、

3、为什么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

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 你能回答这两个疑问吗?

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发展:

1、公元前3000年

腓尼基人

2、公元前八世纪

希腊、罗马

3、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波斯帝国

4、公元7-8世纪

阿拉伯帝国

5、公元10-11世纪

西欧城市

(二)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2 那么,近代旅游又是如何兴盛的呢?

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1、

2、

3、

4、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价值因素

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英)托马斯·库克 1841年7月5日 禁酒大会

1845年 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1845年8月4日 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

(二)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增多,非功利目的的纯享乐旅游开始兴盛。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使跨国、跨洲旅游成为时尚。

4、旅游保障制度开始全面推进。

5、旅游业在诞生初期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但就发展速度和规模而言,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还不足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旅游与旅游业是如何获得迅速发展的呢?

三、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一)表现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

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的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开展。

(二)特征

1、游客的大众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增长的持续性。

5、影响的双重性。

6、运作的综合性。

小 结 :世界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作业:

1、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

2、

3、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第二章 旅游简史

第二节 中国旅游发展简史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热爱旅游学习,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材分析:

1、重 点,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

2、难 点,对现代旅游的理解。

3、关 键,了解并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2个学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复习上节课内容:

1、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5 导入新课:

中国人民历来酷爱旅游,在先秦古书中就有关于华夏先民在遥远古代的旅游传说。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旅游活动也经历着兴衰起伏的发展变化过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旅行和旅游。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

古籍:《诗经》、《山海经》、《史记》 神话传说时期:黄帝

信使时期: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将中国带入到近代社会,那么旅游在近代是如何发展的呢?

二、近代旅游 洋务运动:“留学热”

1923年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1927年 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年6月 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提问:现代旅游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呢?

三、现代旅游

(一)开创阶段(1949年-1977年) 标志:

1、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

和“中国国际旅行社”这两个旅游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2、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是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和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以及旅游者构成的变化为标志的。

(二)改革振兴阶段(1978年-1989年)

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系列正确的旅游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不断改革,突破了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基本属外事接待的模式,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事业的性质得到肯定,一种具有较强活力的新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三)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4位和第5位,成为亚洲第一旅游大国。

我国旅游业进入三大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星级饭店12751家,旅行社17957家,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在校学生73.49万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71万多人。 小 结:

中国的旅游活动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也呈现出发展变化的过程。本节课主要从古代、近代和

7 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同学们需要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的事件加以重点掌握。 作业:

1、古代中国旅行和旅游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哪几个阶段?试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

第16篇:旅游概论第三章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要素和体系构成

第一节

旅游者

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 旅游活动主体

旅游者 旅游活动客体

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中介体

旅游业

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 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4)“游客”称谓 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

(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 海外一日游游客

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 )、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四 )、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 成为旅游者的三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部分之后的余额。

对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1)旅游需要是在其基本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精神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2)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的消费。

2、足够的闲暇时间

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余暇时间三大部分。

工作时间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出外工作以赚取货币的时间。 生活时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如吃饭、睡觉以及处理日常琐事等而花费的时间。

余暇时间是可用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社交、消遣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 余暇时间有四种分布: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我国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从1999年开始实行五

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

雾里看花的带薪假期

3、旅游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这是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前两者属于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后三者属于心理的、精神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消遣性旅游者来说,其旅游动机产生出于两大 类需要:一类是逃避紧张的需要,一类是探新求异的需要。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一起回顾。今天我们讲到主观动机的时候讲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这个理论在本知识点似乎不能全面解释人们出游的主观动机,但这个理论在我们专业后面的学习中将多次用到,请大家做好理解。

【布置作业】

影响人们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能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旅游动机三个条件具备才有可能成为旅游者,实施旅游活动。今天我们就再谈谈这三个条件中的旅游动机。

【讲授新课】

第二节

旅游者

一、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精神压力,身体疲劳需要缓解。 2.文化方面的动机

人们为了满足了解和认识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异域文化事物的需要。

3.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为了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保持与某些领域人群接触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类型。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都市年轻人的活动圈子变得越来越小,大量适龄单身青年成了婚“难”一族。而“相亲+旅游”这种活动正好给这些年轻人创造相识、相恋的机会。从目前情况看,“三高”白领是相亲游的主力军。“即使相亲不成,也可以多个交友、交流的机会,至少是一次旅途不寂寞的消闲之旅”。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项专门针对参与相亲游活动的白领人士所作的调查显示,46.4%的白领倾向于选择户外旅游交友的形式。以郑州市区人口400多万人,适婚人群10%,其中一到两成适婚青年一年选择一次相亲游,每次费用按500元计,一年婚恋市场的蛋糕至少在数千万元以上。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出于人们关心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5、购物动机

香港游请拿出“血拼”架势

二、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个人的心理类型 自我中心型的人

特点及旅游选择倾向 多中心型的人

特点及旅游选择倾向 中间型心理类型

特点及旅游选择倾向近自我中心型的人近多中心型的人

2、年龄

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从而制约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EG:年轻的三口之家

年龄的不同往往影响人们的体力差异 EG:老年人选择的旅游活动不会再那么激越

3、性别

性别差异意味着生理特点不同 性别差异导致男女在家庭中角色不同

EG:女方在家持家,男方可以有条件外出旅游

4、受教育程度

求知欲的强弱受其影响较大。

一方面文化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克服人在异地的心理恐惧感。本人认为还由于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对外界事物认识的能力和方式。

5、微社会环境,从众心理

三、旅游者的类型

1、消遣型旅游者

人数比例最大,季节性很强,对目的地和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比较自由,停留时间一般较长,对价格一般很敏感。

2、差旅行旅游者

出行次数较频繁,对旅游服务要求舒适方便,季节性不强,对目的地选择小,停留时间不长,对价格不大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活动的特点,请回顾旅游活动有哪些特点呢?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是旅游活动的类型。大家会看到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甚至你还会在其他书本著作上看到别的版本,这都不奇怪,是因为人们研究的目的和角度不一的结果,而我们就紧扣教材看看一些常见的划分。

小 结:旅游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旅游者的产生需要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两个方面,其中个人条件主要包括金钱、时间、旅游动机和身体条件。此外还需要了解旅游的类型。 作业:

1、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2、旅游者有哪些类型?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新课】 第二节

旅游游资源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活动的特点,请回顾旅游活动有哪些特点呢?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是旅游活动的类型。大家会看到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甚至你还会在其他书本著作上看到别的版本,这都不奇怪,是因为人们研究的目的和角度不一的结果,而我们就紧扣教材看看一些常见的划分。

【讲授新课】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内涵

1、必须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力;

2、对游客有吸引力;

3、旅游资源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

4、具有一定的作用对象;

5、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价值上的观赏性;

2、空间上的地域性;

3、时间上的季节性;

4、使用上的永续性;

5、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

四、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 按照其基本属性分:

1、自然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文与气候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包括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二) 按提供的旅游价值分为:

1、游览鉴赏型:包括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及园林等;

2、知识型:包括文物古迹,博物展览、自然奇观等;

3、体验型:包括民风民俗、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

(三) 按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分为:

1、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

2、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

3、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

(四) 按开发状态分为:

1、已开发;

2、待开发

3、未开发

(五) 按其利用角度分为:

1、再生性;即具有再生能力,包括大部分动植物水文气候等

2、非再生性:无再生能力能力,如珍稀动植物,文物古迹等

(六) 按管理级别分为:

1、世界级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

3、省级旅游资源

4、市县级旅游资源。

五、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一) 定性的评价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方法:

1“三四五”法即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四大价值(历史文化、观赏、科学、潜在的价值)五大条件(景区的区位、经济社会、市场客源、旅游资源的特质、旅游环境条件)

2、“三三六”评价方法即三大价值(历史文化、艺术欣赏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景物或景区的地域组合、景区旅游容量、施工难易、投资能力及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3、两方面评价法:

一方面是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采用美、古、名、特、奇用六个标准进行的;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采用季节,污染、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市场七个标准进行评价

4、一般体验评价法:即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的定性评价的方法;

5、美感质量评价法

(二) 定量评价法:

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标准,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揭示评价对象的数量变化程度及其结构关系,给予旅游资源的量化测算评价。

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景区景点的规划和建设;

2、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旅游资源配套设施;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旅游服务;

5、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6、培育良好的旅游环境。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即旅游资源的利用对旅游资源本身在某些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这和保护是对立的;但是发展旅游业可以获起更大的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也会增强,,会更加及时的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所以二者又是统一的。

(三) 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为突发性和缓慢性的破坏

2、人为因素,包括战争、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旅游者等的破坏。

(四) 旅游资源的保护:

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 “治”结合的原则。

小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八个大类。并具有吸引性、变化性、垄断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作业:

1、什么是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2、是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3、中国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旅游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业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重

点:掌握旅游业的概念和特点。

点:对旅游业的定义的理解。

键: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2课时

课前复习

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1、什么是旅游资源?其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2、突破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对旅游景区经营的影响是一个难题,你有什么好主意 导入新课

学习了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和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后,同学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旅游主体和客体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旅游的媒体——旅游业。

新 授:旅游业是旅游的媒介。所谓旅游媒介或媒体,是指为旅游的主要旅游者与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提供服务条件的中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业的概念。

一、旅游业的概念

从现代旅游角度来考虑,旅游业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专业人才构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整个服务体系。

二、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

提问:你认为旅游业具有什么特点呢?

三、旅游业的特点

1、综合性

2、依赖性

3、带动性

4、敏感性

5、涉外性

提问:你认为旅游业有哪些影响和作用呢?

四、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一)旅游业在社会劳动就业中的作用

(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直接作用——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2、间接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

3、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消极作用。

(三)旅游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

1、旅游业是科学文化交流的纽带。

2、旅游业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作用 ①有助于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意识。

②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旅游业对社会的消极影响作用

(五)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保护。

2、旅游业的发展加速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板书设计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旅游业

一、旅游业的概念

二、旅游业的性质

三、旅游业的特点

四、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小 结

从现代旅游角度来考虑,旅游业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专业人才构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整个服务体系。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在旅游活动的发展中起着纽带的作用。 作 业

1、旅游业的经营管理要素有哪些?

2、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举例说明旅游业的“软件”建设更为重要。

第17篇:旅游概论第四章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一节 旅行社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掌握旅行社的概念、类型及作用。了解旅行社的职能、业务及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 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行社的运营模式 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材分析:

 重

掌握旅行社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 难

对旅行社的定义的理解

 关

了解并掌握旅行社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教学方法:

 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 学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主要由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主体部门、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和民间组织等管理部门构成,其中起骨干作用、且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主要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区(点)、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部门等。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旅行社的内容。我们知道,旅游产品不是通过运输到达旅游者手里,而是一种要旅游者自己克服空间距离才能得到的产品。因此,在旅游供求活动中,旅行社是组织和接待旅游者的中介组织。

一、旅行社的概念

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包括旅游公司、旅游服务公司、旅游咨询公司和其他同类性质的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并有法人资格,有营利目的的、从事旅游业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到2006年,我国旅行社的总数已达1795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654家,国内旅行社16303家。

那么,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划分旅行社的类型的呢?

二、旅行社的类型

(一)我国的旅行社类型

1、国际旅行社: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二)欧美国家旅行社的类型

1、旅游批发商(Tour Wholesaler):组织并批发包价旅游业务。

2、旅游经营商(Tour Operator):组织和批发包价旅游,又兼营旅游产品零售业务。

3、旅游零售商(Tour Retailer):也称旅游代理商,代表旅游者向旅游批发商、旅游经营商或旅游企业购买其产品等。

(三)日本旅行社的类型

第Ⅰ种旅行业:可以实施海外和国内主催旅行业务。 第Ⅱ种旅行业:只能实施国内主催旅行。 第Ⅲ种旅行业:不实施主催旅行业务。

三、旅行社的作用

(一)旅行社在旅游者和旅游产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二)旅行社为旅游者实现其消费需要提供各种服务

1、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2、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

3、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

(三)旅行社为旅游产品供应者提供销售业务

(四)旅行社在旅游业各组成部分间起着组织和协调作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旅行社的职能和业务。

四、旅行社的职能和业务

(一)旅行社的职能

1、生产职能

2、销售职能

3、组织协调职能

4、提供信息职能

5、经济利益的分配职能

(二)旅行社的业务

1、销售业务

2、计调业务

3、导游业务

4、财会业务

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概念

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缴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

(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目的

目的:加强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旅行社规范经营,维护我国旅游业的声誉。 板书设计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一节 旅行社  旅行社的概念  旅行社的类型  旅行社的作用  旅行社的职能和业务 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 小

旅行社是指依法设立并有法人资格,有营利目的的、从事旅游业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旅行社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作 业

1、什么是旅行社?

2、旅行社有哪些类型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二节 旅游交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掌握旅游交通的作用和类型。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和利用旅游交通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1.重

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和类型。 2.难

对旅游的交通类型的优缺点的区别。 3.关

了解并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分析

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

2课时

课前复习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

2、什么是旅行社? 旅行社有哪些类型?

学习了旅行社的相关知识,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旅游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旅游交通。它也常被称为旅游业发展的命脉。现代旅游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性、大众性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代交通的发展。所以说,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旅游业的广泛开展,又对交通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你所接触过的旅游交通都有哪些呢? 导入新课 新授教学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概述

(一) 概念

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为了实现旅游活动,借助某种交通工具,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它既包括旅游者的常住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过程,也包括旅游目的地之间、同一旅游目的地内各旅游景点之间的移动过程。

(二) 特点

1、

2、

3、

4、综合性。区域性。 季节性。 替代性。

(三)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基本要求

那么,旅游交通具有什么作用呢?

二、旅游交通的作用

1、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必要手段,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

2、现代交通可以促进旅游区(点)的兴起和发展。

3、交通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部门。

4、旅游交通设施可增添旅游乐趣。

提问:你所知道的旅游交通类型都有哪些呢?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三、旅游交通的类型

(一)航空运输

优点:速度快、舒适、安全、省时、灵活性大和适合中远程旅游等。 缺点:投资大、票价高、运载量小、噪音大、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只能完成从点到点的旅行和不适合短途旅游等。

(二)铁路运输

优点:运输能力强、长途运输成本低、远距离持续行驶能力较强、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小、环境污染小、费用低、较安全、舒适性强等。

缺点:速度慢、长时间旅行容易使人疲劳,以及铺设路轨的限制等。

(三)公路运输

优点:经营成本较低、费用便宜,富有独立性、灵活性,短程旅游速度快、方便,旅游汽车环境舒适、空调及音像等设备完善,利用汽车组织包价旅游可克服行李和转车问题等。

缺点:速度不快、活动范围不能太大,不适合长线旅游;运载人数有限,平均每人能源消耗量大;安全性能差、事故率较高;容易产生噪音、废气,污染环境;车内空间有限,不能活动,容易产生疲劳。

(四)水上运输

优点:舒适、经济、运量大、悠闲、线路投资少或几乎没有、运输成本低等。

缺点:速度慢、时间长、灵活性差、受河道和海路吃水深度的限制。

(五)市内交通工具

1、地铁或轻轨:是大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运量大、速度快、不受地面气候影响、不受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干扰、准时、安全、舒适、不排放废气等优点。

2、公共汽车:具有价格低廉、运行路线和班次多、运量大等优点。

3、出租汽车:具有随叫随停、灵活方便等优点。

(六)辅助性交通工具

1、机械动力交通工具类:缆车、机动船、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等。

2、自然力交通工具类:帆船、冰帆等。

3、畜力交通工具类:各类坐骑、畜力车、爬犁等。

4、人力交通工具类: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木筏、猪排、皮划艇、乌篷船、雪橇、轿子、滑竿、羊皮筏子等。

四、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选择

(一)各类旅游交通自身的性能

(二)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情况

(三)旅游者自身的各种因素

(四)旅游距离的远近

板书设计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二节 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概述

二、旅游交通的作用

三、旅游交通的类型

四、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选择

小 结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季节性、替代性的特点。旅游交通的不同类型各有其优缺点,往往相互配合、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以便使旅游者完善旅游活动 作

1、旅游交通具有哪些特点?

2、旅游交通的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三节 旅游饭店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者对旅游饭店的要求。掌握旅游饭店的概念、类型和等

级划分。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饭店熟悉和掌控的能力。 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 重

掌握旅游饭店的概念、类型和等级划分。  难

对旅游饭店类型的划分以及等级的评定  关

了解并掌握旅游饭店的概念、类型和等级评定

教学方法

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 学法分析

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

1、旅游交通具有哪些特点?

2、旅游交通的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导入新课

旅游活动的内容中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六大方面。由此可见,住宿在旅游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源泉。那么,对于旅游饭店,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饭店的概念。

一、旅游饭店的概念

旅游——Hotel,来源于法语,原指接待贵宾的乡间别墅,后来被欧美国家沿用,表示提供食宿的商业性设施。 中文:旅馆、宾馆、饭店、酒店等。

旅游饭店是指以有形的空间、设备、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为凭借,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从事生产和营销活动,具有法定独立性的经济实体。

思考:你所在的城市都有哪些旅游饭店?它们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二、旅游饭店的类型

(一)根据旅游饭店的功能分类

1、观光型旅游饭店

2、商务型旅游饭店

3、度假型旅游饭店

4、会议型旅游饭店

5、常住型旅游饭店

6、汽车旅游饭店

(二)根据旅游饭店的规模分类

1、小型旅游饭店:300间以下。

2、中型旅游饭店:300间到600间之间。

3、大型旅游饭店:600间以上。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城市里的旅游饭店有不同的星级表示?有三颗星的,也有五颗星的,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三、旅游饭店的等级

我国旅游饭店的等级按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包括白金五星),星级越高,等级越高。 ※知识拓展

常见的旅游饭店等级划分标准除了星级制以外还有级差制。级差制有1-5级的,1-4级的,有A、B、C、D、E级的,有A

1、A、B、C、D级的,还有豪华级、舒适级、经济级和低廉级的,等等。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对旅游饭店有哪些要求呢?

四、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

1、舒适

2、方便

3、安全

4、经济

板书设计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三节 旅游饭店

一、旅游饭店的概念

二、旅游饭店的类型

三、旅游饭店的等级

四、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 小 结 :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旅游饭店属于第三产业,是许多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其类型和等级划分都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作 业:

1、

2、

3、

我国旅游饭店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旅游饭店的主要类型都有哪些? 旅游者对旅游饭店的要求有哪些?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四节 旅游景区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景区的概念、特点及等级。了解旅游景区的类型。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 重

掌握旅游景区的概念、特点及等级

 难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的理解及旅游景区类型的划分。  关

了解并掌握旅游景区的概念、特点及等级。

教学方法:

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 学法分析

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我国旅游饭店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2、旅游饭店的主要类型都有哪些?

3、旅游者对旅游饭店的要求有哪些? 导入新课

旅游景区往往是旅游者来访的对象物,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丰富的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基础产业部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旅游景区主要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需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旅游景区的相关知识。

一、旅游景区概述

(一) 旅游景区的概念

旅游景区可以定义为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二) 旅游景区的条件

1、

2、

3、具有旅游、文化和科学价值。环境优美,景物集中。

能够供旅游者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和科学文化活动。

(三) 旅游景区的特点

1、

2、

3、专用性 可控性 长久性

(四) 旅游景区的等级

1、旅游景区部门的五级管理。

AAAAA级、AAAA级、AAA级、AA级、A级。

2、建设部门的三级管理 ①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②省级风景名胜区 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 旅游景区的类型  风景区  文博院馆 ① 博物馆 ② 美术馆  寺庙观堂  旅游度假区  自然保护区  主题公园  森林公园  地质公园  游乐园  动物园  植物园  其它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旅游者,那么你对旅游景区会有哪些要求呢?

二、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要求

(一)对旅游景区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

1、旅游景区保护。

2、旅游景区环境。

3、旅游景区安全。

4、旅游景区卫生。

5、旅游景区标牌。

6、停车场服务。

7、商店(亭)管理。

8、摊点管理。

9、厕所卫生。

(二)对旅游景区游览服务质量的要求

1、售票服务。

2、门岗服务。

3、入门接待(检票)服务。

4、游览服务。

5、问询服务。

6、机台服务。

7、广播服务。

8、行李保管服务。

9、讲解服务。

10、游客管理服务。

11、餐饮服务。

12、旅游购物服务。

13、照相服务。

14、文化娱乐服务。

15、医疗急救服务。

16、告别旅游者服务。板书设计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第四节 旅游景区

一、旅游景区概述

二、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要求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正确掌握旅游的定义,并区分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旅游概论》的基础。 作

1、旅游景区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2、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18篇:旅游概论第六章测试题

《旅游概论》(李光坚版)第六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98.旅游需求市场是由()构成的。

A.旅游经营者B.旅游消费者C.旅游接待国D.旅游产品

99.()既是世界最大的旅游需求市场,又是世界最大的旅游供应市场。

A.欧洲市场B.美洲市场

C.东亚、太平洋市场D.南亚市场

100.()是影响客源的重要因素。

A.旅游动机B.旅游政策

C.旅游法规D.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多或减少

101我国最大、最稳定的一个传统市场是()。

A.日本B.韩国C.港、澳、台D.俄罗斯

102.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居旅游区之首的是()。

A.欧洲旅游区B.美洲旅游区C.东亚太旅游区D.非洲旅游区

103.根据我国具体的历史状况,凡到港、澳、台旅游的只属于()。

A.出境旅游B入境旅游C.国内旅游D.跨国旅游

104.()一直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大省。

A.广东B.云南C.广西D.福建

105.国际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一个传统的中转站是()。

A.新加坡B.中国香港C.中国台湾D.中国澳门

106.()是南亚旅游区的支柱。

A.巴基斯坦B.盂加拉国C.印度D.埃及

107.边境贸易旅游特别活跃的是()。

A.东南亚市场B.日、韩市场C.北美市场D.俄、蒙市场

108.世界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全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

A.10%B 15%C.20%D.25%

109.香港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

A.30%~40%B.40%~50%C.50%~60%D.60%~70%

110.商务客与观光客平分秋色是()

A.韩国市场B.日本市场

C.俄、蒙市场D.中国港、澳、台市场

111.旅游消费主要不是获得物质的享受,而更多的是获得一次不寻常的生活经历,这 说明了旅游产品的()。

A.组合—一连续性B.购买____租借性

C.价值____时效性D.使用价值____无形感受性

112.“一间客房,„个飞机座位,今日来被旅游者所购买、所占用,这一日里应转移的 使用价值便不可实现,应该实现的价值就无形地损失了。”这句话所指的是()。

A.组台____连续性B.购买____租借性

C.价值____时效性D.使用价值____无形感受性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1分)

107.狭义的旅游市场是客源市场。

108.旅游市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09.旅游市场的交易在内容和属性上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

110.只有一定的流量才能构成一定的流向,也只有一定的流向才能构成一定的流量。111.从一个文化发达地区流向另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已成为普遍现象。

112.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多或减少是影响客源的重要因素。

113.我国国内旅游者人数增臣快,消费水平高。

114.对接待国而言,选择经济发达,人口多的国家为目标市场是明智的。

115.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抑制了客源的消长。

116.旅游接待国是否有良好的旅游环境不能成为影响客源的因素。

117.国际旅游者流动态势的分布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118.我国的旅游业也同发达国家样首先发展的是国内旅游。

119.旅游市场的信息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旅游业提供规划和营销策略的依据。 120.从国内旅游收入来看,国内旅游增长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旅游人数的增长。 121.旅游消费品是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必备的物品。

122.旅游者购买一次飞机票,他只得到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飞机座位的使用权。这说 明了旅游产品的价值时效性。

123.旅游业被称为“无熘工业”,因此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

124.旅游业具有扶贫的功能作用。

125.旅游业总是首先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起来的。

126.就业是民生之本。

127.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西部则相对落后。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4分)

22.旅游市场(广义)

23.旅游者的流向

24.旅游者的流量

25.出国旅游

26.旅游产品

27.旅游商品

28.边境旅游

四、简答题(36分)

31.旅游者流动有哪些规律?(4分)

32.旅游市场的作用是什么?(6分)

33.影响客源消长的因素有哪些?(6分)

34.旅游产品有哪些特性?(4分)

35.旅游商品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5分)

36.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应注意哪些问题?(5分)

37.日本旅华市场的特点有哪些?)(6分)

五、论述题

7.试分析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9分)

第19篇:旅游概论测试题十八

旅游概论测试题(1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选项中,属于旅游的主要前提和手段的是 ()

A.旅行B.游览C.娱乐D.购物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构成国际贸易三大支柱的是()

A.煤炭业B.石油业C.汽车工业D.旅游业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近游观提出者是()

A.老子B.庄子C.孟子D.孔子

4.()开创了旅游的先河 。

A、托马斯.库克B、商人C、经商旅行D、享乐旅行

5.古代“游”词中,为修学和学术考察而出游的称()

A.游方B.游宦C.游学D.巡游

6.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是()

A、观光旅游B、度假旅游C、公务旅游D、专项旅游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务旅游的是()

A.商务旅游B.会议旅游C.奖励旅游 D.购物旅游

8.某旅行社组织“安阳到林州的太行大峡谷一日游”,这属于 (

A.地方性旅游B.全国性旅游 C.区域性旅游D.洲际旅游

9.下列不属于观光旅游的具体形式的是()

A.旧地重游B.探亲会友C.宗教旅游D.寻根访祖

本试卷共 四页1)

10.人类具有自觉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A、原始社会的末期B、原始社会的初期 C、原始社会的中期 D、二战后 11.旅游的灵魂是()

A、政治B、经济C、宗教D、文化

12.中国是佛教的第()故乡。

A.一B.二C.三D.四

13.来华的海外游客约有()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

A、50%B、60%C、70%D、80%

14.奖励旅游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

A、英国B、美国C、西班牙D、法国

15.下列属于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的是()

A.旅游者B.旅行社C.旅游交通D.旅游饭店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答题卡的横线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6.修筑道路、改善食宿、民族风情和宗教艺术都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17.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

18.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民间老百姓。

19.对旅游实践活动来说,人人都是旅游的主体。

20.旅游学是一门全球性和综合性学科。

21.人类在尚不具备“旅行观念”时就已经开始“旅行”的实践了。

本试卷共 四页

222.西方人对旅游的认识和表述倾向于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

23.在旅游就餐中,人们最重视的已不是吃的“形式”,而是吃的“内容”。

24.古道探险、森林旅游等,属于特种型旅游。

25.生态旅游主要是针对人文景观。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旅游(“艾斯特”定义)

27.享乐旅行

28.需要

29.旅游的异地性

30.农业旅游

四、简答题(6小题,共45分)

31.简单说明旅游、旅行和游览的联系与区别。(9分)

32.简答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12分)

33.简答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5分)

34.为什么说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6分)

35.简述旅游的消费属性。(8分)

36.简述旅游的本质。为什么说自由感、解放感、满足感反映了旅游的最高价值?(5分)

本试卷共 四页

3五、论述题(共15分)

3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旅游的类型。

本试卷共 四页4

第20篇:旅游概论第四章试卷

《旅游概论》第四章测验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得分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把我国旅行社分为 和。

2、旅行社的业务有销售业务、计调业务、导游业务和务。

3、使旅游者感到满意的服务态度主要包括和业微笑

两个方面。

4、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八条规定,风景名

胜区划分为 国家级和省级。

5、旅游景区的广播服务应使用和广播。

6、旅游饭店无论其设施简单还是豪华都必须具备提供和住宿这两项基本功能。

7、旅游景区,也称,其含义较为广泛,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8、出租汽车具有优点。

9、水上运输主要是船舶运输,分为和输两种形式。

10、旅行社在中介作用。

11、欧美国家旅行社一般分为三类: 和旅游经营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日本第Ⅱ种旅行业只能实施国内主催旅行。()

2、各种交通工具的客运总容量应与旅游者总量相等。()

3、旅游饭店等级划分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采用级差制。()

4、旅游娱乐在社会消费结构中属于必需性消费。()

5、博物馆一般都是公益的。()

6、预备星级饭店开业二年后,应根据星级评定标准,由各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进行正式星级饭店的评定。()

7、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分的,该旅行社的行政主管单位和法定代表人五年内不得再申办旅行社。()8、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的是旅行社。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销售业务B、计调业务C、导游业务D、财会业务

2、在我国大多数居民外出旅游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仍是()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汽车运输D、水上运输

3、下列哪种交通方式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A

、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汽车运输D、水上运输

4、根据旅游饭店的规模分类,小型饭店的客房数在()以下。A、100间B、200间C、300间D、400间

5、()旅游饭店多建于海滨、湖畔、山区、温泉、森林、海岛、A、舒适B、方便C、安全D、经济 风景名胜等地。

A、观光型B、商务型C、度假型D、会议型

6、()是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品的最基本要求。A、纪念性B、针对性C、艺术系D、礼品性

7、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高级饭店最密集的城市是(A、纽约B、巴黎C、伦敦D、拉斯维加斯

8、开办国内旅行社需要交纳()质量保证金。A、10万元B、30万元C、60万元D、90万元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旅游交通的特点有()。

A、综合性B、区域性C、季节性D、替代性

2、旅游景区的特点有()。

A、知识性B、专用性C、可控性D、长久性

3、以下属于旅游娱乐类设施的是() A、歌舞厅B、游乐场C、夜总会D、公园

4、下列属于文化艺术品的有()。A、碑刻B、拓片C、玉石D、太阳帽

5、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有()。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旅行社的作用有哪些?

2、汽车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根据旅游饭店的功能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4、旅游景区的类型有哪些?

5、旅游商场的类型有哪些?

《旅游概论教案 模板.doc》
旅游概论教案 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