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2020-06-23 来源:教学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思想教育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四、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推荐第2篇: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走出深重的历史灾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

四、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课时安排

一周3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推荐第3篇:小学六年级品德

3、

一、组建队伍,开创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二、以身垂范,开创无产阶级外交新风

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特色

四、修睦四邻,以利国家建设

五、对弱小国家平等相待,真诚援助

六、对外交干部提出的十六字守则,“站稳立场、掌握政策、钻研业务、遵守纪律”这十六个字的外交守则

6、“根与芽”大和平鸽计划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祈求和平的运动中来。由珍古道尔环境研究会发起的“根与芽”全球青少年环境与人道主义教育项目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青年人环境教育网络,在68个国家建立了5000多个根与芽环境教育中心。在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根与芽环境教育基地。根与芽的理念重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共同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7、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照明 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的变革,出现过火把、动物油灯、植物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琳琅满目的装饰灯、节能灯等,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8、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

苏联宣布说,这颗卫星的球体直径为55厘米,绕地球一周需1小时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900公里,用两 个频道连续发送信号。由于运行轨道和赤道成65度夹角,因此它每日可两次在莫斯科上空通过。苏联对发射这颗卫星的火箭没做详细报道,不过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离开地面。他们说,这次发射开辟了星际航行的道路。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它于1970年4月24日的21时35分,随“”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升空的消息。

用途: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9、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去市场买菜时,无论菜价高低与否,无一不用塑料袋装起来。去快餐店吃饭时,服务员无一不递给你一个塑料饭盒......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环境危害,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推荐第4篇: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与训练,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年代,在某些方面显得不珍惜劳动成果,斤斤计较,唯我独尊。本期我们将以学会合作、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等为教育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全册教学分析与要求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意在使儿童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明白一个集体只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有力量。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对手也是朋友。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4个活动内容。

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与腾飞,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发努力。本单元下设五个活动主题,9个活动内容。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立志、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的思想情感,懂得只有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合作,国家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愿望。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5个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懂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同时,进一步增强绿色意识,增强作为地球人的使命感。本单元下设四个活动主题,9个活动内容。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地成长,学会感激,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充满自信,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6个活动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合作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性中美好的品质,体验在与同伴合作、竞争中独特的乐趣,感受对手也是朋友的道理,萌发感谢对手的情感。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从而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

3、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体会和平最美好,战争会给人类带来苦难,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4、让学生从小懂得地球给人类的恩泽,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5、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懂得通往未来的路会是曲折不平、充满坎坷的,只有百折不挠、勇于攀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学会合作

第二单元

祖国,我为你自豪

第三单元

放飞和平鸽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第

第五单元

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1周至第2周

第3周至第7周

第7周至第10周

第11周至第15周

第15周至第17周

推荐第5篇:《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2、民风民俗知多少?

3、劳动最光荣。

4、农村和城市的明天。

三、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

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推荐第6篇: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让学生探讨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好沟通。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 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力求课程内容生活化,易于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关爱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认识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的美好;通过了解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的 努力和作为,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 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理解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的 重要性。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级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 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 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别差异,化解由性别差异产

生的 矛盾,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愉快的学习好生活氛围。

2、认识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资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

唯一家园,从而产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知道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理解人

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 一些共同问题,初步树立开放的 国际意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

4、回顾成长的 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以适当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 内心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习化解矛

盾的技巧和方法。

2、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

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在进行着各种努力,知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感受自我的成长。

四、方法与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

2、调动学生的热情,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4、强调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第1周至第3周 第4周至第6周 第7周至第12周 第13周至第15周

推荐第7篇:《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2、民风民俗知多少?

3、劳动最光荣。

4、农村和城市的明天。

三、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

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进度:

周次课文课时备注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

2、向“白色恶魔”说不2

3、向邪教宣战2

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2

5、民风民俗大观园2

6、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2

7、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2 8期中检查,检查反馈2 9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2 10劳动需要知识2 11劳动成果要珍惜2 12我家住在新农村2 13发展中的城市2 14期末复习2 15期末检查2 16检查反馈2

| 信息中心维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大盘小学

推荐第8篇: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3、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必须要重视生活的价值,其中特别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5、追求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其中教材留有更大的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教材活动的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对话者。每个单元是一个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的情境,以生活活动为主线来综合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四、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3 从问题开始 创造的快乐 教师节

4-6 让田野告诉你 走进车间 国庆节

7-8 插上科技的翅膀 坐在家里看世界 9-10 沟通无极限

11-12 我的信息生活 伟大的科学成就

13-14 灿烂的古代文明 绚丽的文学艺术

15 文明遗产知多少

16-18 地球有多大 飞越太平洋 19-21 和非洲朋友共舞 迷人的欧洲风情

22-22 世界真奇妙

推荐第9篇: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

三、四班,由于全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接触,发现这些班的学生大多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很强,爱学习、爱劳动,虽然许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养成非常重视。个别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本位思想比较重。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难忘的昨天》;《绚丽的世界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爱科学》。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3.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四、重点难点

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邪教。

五、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

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附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屈辱的历史(第1——5页) 第二周

屈辱的历史(第6——8页) 第三周

不屈不挠的抗争(第9——13页) 第四周

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第14——17页) 第五周

永久的缅怀(第18——22页) 第六周

实践活动

第七周

人类文明的摇篮(第23——28页) 第八周

丰富的思想宝库(第29——32页) 第九周

永恒的文化遗产(第33——39页) 第十周

实践活动

第十一周

大自然的坏脾气(第40——44页) 第十二周

与自然灾害的较量(第45——52页) 第十三周

灾难无情人有情(第53——56页)

第十四周

实践活动

第十五周

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第57——61页)

第十六周

科学技术的另一面、科学家的启示(第62——67页) 第十八周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第68——72页)

推荐第10篇: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第11篇: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让学生探讨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好沟通。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 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力求课程内容生活化,易于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关爱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认识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的美好;通过了解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的 努力和作为,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 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理解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的 重要性。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级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 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 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别差异,化解由性别差异产生的 矛盾,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愉快的学习好生活氛围。

2、认识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资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从而产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知道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 一些共同问题,初步树立开放的 国际意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

4、回顾成长的 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以适当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 内心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习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在进行着各种努力,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感受自我的成长。

四、方法与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

2、调动学生的热情,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4、强调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2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班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68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3人。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小,只能做小事;许多人合作起来力量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对手也是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在赛场上、在活动中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怎样处理。

第二单元:简单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时代,给人民带来的新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第四单元、初步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热爱地球,懂得地球是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坏环境的事。

第五单元、学会感激。懂得学会了感激,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学会感激亲人、朋友、老师及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学习名人与科学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5课时)

1、齐心真好 1课时

2、对手也是朋友2课时

3、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

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10课时)

1、新时代,新生活 2课时

2、春天的故事 2课时

3、从“东方红”到“神舟”2课时

4、光辉的瞬间 2课时

5、我为祖国绘蓝图 2课时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5课时)

1、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2课时

2、战争,人类的灾难 1课时

3、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2课时

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7课时)

1、地球生命的摇篮 1课时

2、大自然的诉说 2课时

3、地球累了 2课时

4、守望碧水蓝天2课时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5课时)

1、小小少年 2课时

2、我有一个梦2课时

3、明天不遥远 1课时

共计32 课时

六 年 级 班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学 计 划

姓名: 饶 海

第13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12人,男生6人,女生6人,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连。由于内容上的高度综合,教材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学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初中历史课程要求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地理课要求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比如,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首先从1985年、1998年、2002年三幅涉及领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

第14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品社成绩普遍较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虽然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克服。

二、教材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

1、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放眼世界,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3、认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4、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了解作为一个未来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合作竞争能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特长,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习。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四、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15篇:柳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三个班,146人,少先队员146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六(1)班50人,六(2)班47人,六(3)班49人,通过几年的学习,三个班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品德与社会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和前三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历史社会知识增多,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同时,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让学生探讨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好沟通。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 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力求课程内容生活化,易于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

存的关系,形成关爱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认识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的美好;通过了解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的 努力和作为,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 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理解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的 重要性。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级的成长过程,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并以适当的 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 感激之情。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别差异,化解由性别差异产生的 矛盾,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愉快的学习好生活氛围。

2、认识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资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从而产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知道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 一些共同问题,初步树立开放的 国际意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

4、回顾成长的 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

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以适当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 内心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习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在进行着各种努力,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感受自我的成长。

五、方法与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

2、调动学生的热情,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4、强调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柳军森

2013年2月25日

第16篇:安徽省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六(2)班《品德与社会》,班级人数54人,男19人,女35人,学生主要来源是附近农村,素质相对较差,行为习惯相对欠佳,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艰苦,社会环境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知识面不宽,老师教学负担相应较重。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告诉我们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习,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略)

第17篇: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0-2011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学生有70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28人,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学区,但短短的时间内便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聪明伶俐,而又天真可爱,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个别同学也有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按智力和非智力情况分析如下:

智力和非智力都好:李小双、范园园、张旺、魏苏皖、高倩、高贺、陈子尧、吴硕、张蕊、杨霄、张萍、孙芝维、朱岩。

智力好、非智力差:郝旋、闫青、韩立、闫奔、王海燕、王旭、韩娇、罗东、杨政、郭琼、陈军丞、杨赞、杨强、郭稳。

智力差、非智力好:孙会、刘迎春、王凯、张珊珊、王娇、杨冰心、董梦仙、韩硕、王秋艳、周会、王娜、吴长辉、孙振。

智力差、非智力差:孙华东、杨贝、王雨蒙、杨帅、杨璇、孙笑、孙力、杨芳、韩良、杨雪元、杨忍、王双、高飞、孙鹏、董路。

五、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Ji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8周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8篇: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学生有43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5人,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聪明伶俐,而又天真可爱,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

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个别同学也有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五、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8周

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课 题

1、可爱的地球

2、从世界看中国

3、我们互通有无

4、网络连接你我他

第19篇: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学生有70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28人,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学区,但短短的时间内便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聪明伶俐,而又天真可爱,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个别同学也有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按智力和非智力情况分析如下:

智力和非智力都好:李小双、范园园、张旺、魏苏皖、高倩、高贺、陈子尧、吴硕、张蕊、杨霄、张萍、孙芝维、朱岩。

智力好、非智力差:郝旋、闫青、韩立、闫奔、王海燕、王旭、韩娇、罗东、杨政、郭琼、陈军丞、杨赞、杨强、郭稳。

智力差、非智力好:孙会、刘迎春、王凯、张珊珊、王娇、杨冰心、董梦仙、韩硕、王秋艳、周会、王娜、吴长辉、孙振。

智力差、非智力差:孙华东、杨贝、王雨蒙、杨帅、杨璇、孙笑、孙力、杨芳、韩良、杨雪元、杨忍、王双、高飞、孙鹏、董路。

五、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8周

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课 题

1、可爱的地球

2、从世界看中国

3、我们互通有无

4、网络连接你我他

拟定教时 9教时

进 度 月 日至 月 日

教学方法 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

单元教学

重点难点

1、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单元教学

要 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3.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单元课时

划分 第一课 可爱的地球 3课时

第二课 从世界看中国 2课时

第三课 我们互通有无 2课时

第四课 网络连接你我他 2课时

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课 题

5、地球在“发低烧”

6、天有不测风云

7、许多物种消失了

8、可怕的物种入侵

9、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

拟定教时 10教时

进 度 月 日至 月 日

教学方法 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

单元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

要 求 人来自自然,也必须依赖自然才能得以生存,但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原因,这一生存家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警告着人类要爱护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并形成新的自然观:不要再把自然看作外在于自己的客体,认识到自己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关爱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并从这种理性和关爱出发,去规定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单元课时

划分

5、地球在“发低烧” 2课时

6、天有不测风云 2课时

7、许多物种消失了 2课时

8、可怕的物种入侵 2课时

9、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 2课时

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第三单元&nbs

第20篇:小学六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教学计划篇【1】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四、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小学六年级教学计划篇【2】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男生女生5528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doc》
小学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