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2020-04-1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年级下打秋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打秋千》教学设计 李华麟

教学目标:

1.享受童年乐趣,感悟美好生活。

2.通过二声部合唱,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3.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用积极健康向上自信的态度表现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正确歌唱旋律和节奏,掌握下滑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2.统一节奏和速度,强弱分明地合唱。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音频、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早晨陪你的爸爸妈妈去广场上玩了没有啊?你最喜欢玩什么啊? (学生回答滑旱冰、打羽毛球、荡秋千)

师:荡秋千好玩吗?都是谁爱玩荡秋千啊?(学生举手)啊,这么多人喜欢荡秋千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荡秋千的歌曲,大家说好吗?(生:好) 2.初听歌曲。

播放音频《打秋千》。(生听,拍基本节拍) 3.出示打秋千图片,简介仡(ge)佬族。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仡佬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文,大部分说汉语,仡佬语只有极少数人会说。仡佬族民间流传很多诗歌、故事和谚语。春节和我们一样,是一年中最大最喜庆的日子。 4.学唱低声部。 出示歌曲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在歌声中有没有听到“叮当当叮当”? (没有,少数几个人听到)

师: 那么我们这次认真听,听出来的请举手,然后跟着唱“叮当当叮当” (播放音频,生举手并跟唱)

师:大家看一下,不算结束句,一共有几小节?(6小节)旋律都一样吗?(不一样,第四小节和第六小节不一样)。对大家看的很仔细,第四小节最后一个音是“2”,第六小节最后一个音是“1”,这两小节都只有四个字旋律。好,现在我们用简单的音高手势来区别唱一下第四小节和第六小节,记住他们不同音高的感觉。

(师教唱第四小节和第六小节,不同音高“1.2”用不同手势来提醒。)

师:大家唱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把六小节低声部,一起唱一下,注意在第四和第六小节要用手势提醒哦。

(师生齐唱低声部。生齐唱低声部。)

师:低声部有很多休止符,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任意的把休止符给忘记。 (跟音频完整唱低声部) 5.学唱高声部。

师:接下来我们把第一声部的主旋律唱一下。 (师弹第一乐句旋律,范唱。生第二遍跟唱。) (师弹第二乐句旋律,范唱)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有两个下滑音,唱的时候一定唱出来下滑效果。(生跟唱) (师弹第三乐句,范唱)

师:同学应该看到曲谱中有一个换气记号“ˇ”,唱到这里的时候一定要换气。 (生跟唱第三乐句和结束句)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 (钢琴伴奏,师生齐唱) 6.二声部合唱。

师:刚才同学们都唱的非常好,现在呢,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唱低声部,一组唱高声部。 (分两组,分声部,师伴奏,生合唱)

师:合唱中大家要注意,低声部是伴唱部分,要适当的弱,音量不能超过高声部。两个声部的速度和节奏都要一致,否则就会越唱越乱。

师:现在两组互换一下声部,唱完后我们看哪组两个声部唱的都好听,好吗?(生:好) (互换声部,师伴奏,生合唱)

师:哇,太棒了,同学们唱的都很好。那么让我们再看回歌曲曲谱。歌曲的速度是? (生:稍快,欢乐地)

师:对,大家在歌唱的时候不能只会唱歌,更要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歌唱。下面,我们再唱一遍,这次该怎么唱,你懂的? (师伴奏,生有感情合唱) 7.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虽然地理位置离我们很远,但是歌唱的主题却在我们身边,我们在荡秋千的时候也可以唱一唱《打秋千》,在秋千上唱秋千歌一定会很快乐。 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作者简介:李华麟

磁县实验学校音乐教师

推荐第2篇:三年级下音乐教学设计

篇1: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

第一课时

课题:美妙的琴声 教学目的:

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迹及歌曲的写作背景。

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科夫斯基等人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回国后, 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1901年升任院长。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声》 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声》

五、学生练习演唱

师引导学生进行“渐强、渐弱”等表情处理

六、小练习:见书。

第二课时

课题:《楚商》 教学目标:

欣赏《楚商》,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中国宝级的乐器——编钟,领略编钟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编钟音乐了解中华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

教具:音乐磁带、编钟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编钟音乐《楚商》

1、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片、播放编钟音乐

2、介绍编钟及编钟音乐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楚商》是一首最能体现楚国音乐韵味的代表曲目。乐曲优美抒情、古朴典雅。因为这首乐曲是楚国的一首商调式的音乐,所以曲名叫作《楚商》。稍慢的速度、松弛的节奏使乐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乐曲表现了楚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3、欣赏乐曲《楚商》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旱天雷》 教学目的:

欣赏《旱天雷》,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民族乐器——高胡的演奏特色以及用音乐表现人们欢乐心情时的方式。

教具: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1、介绍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

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2、介绍高胡: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3、欣赏乐曲《旱天雷》,说一说乐曲是怎样表现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的欢乐情景的。

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 教学目标:

1、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火车的节奏。

2、在节奏游戏中学习轮奏的知识,用口琴演奏教材中的“轮奏练习曲”。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火车咔咔咔》,感受火车的运行节奏

二、游戏:

播放乐曲,学生和着节奏模仿火车的汽笛鸣叫声和开动的声音

三、学习轮奏的音乐知识:

看图,读出书上画的图谱,每一小节两拍,分两组进行。第一组先读一个小节后第二组加进来。

师生共同进行轮奏练习。

全班吹奏第一声部,老师吹奏第二声部;交换进行练习;分组分声部吹奏。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时光

第五课时

课题:唱一唱 时光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时光》,并体验童谣问答式歌曲形式的演唱特点。

2、尝试和声音程的听辨,学习简单的二声部的和声对位合唱练声曲,为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打下基础。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时光》

二、学唱歌曲《时光》

1、介绍歌曲

2、教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划拍视唱

4、分组对唱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课题: 听一听 良宵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二胡曲《良宵》,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特色和表现特点,提高对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视频、图片 教材分析: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家住南沙三甲里,位于香山脚下,通过学习了解刘天华的生平事迹和对音乐的贡献,增强学生对家乡、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

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上面这些图片拍的是什么地方? 生:香山、上山路、香山寺

师:香山是我们张家港的旅游风景区,风景迤俪,她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在香山脚下,有所百年的老校,三甲里小学也就是今天的南沙小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曾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谁呢?如果你是南沙人,相信你一定知道

生:刘氏三兄弟。分别叫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 出示图片:刘氏三兄弟雕像 师:他们分别是做什么? 生:文学家 音乐家 文学家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刘天华生平、创作的作品和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谁知道他的一些经历。 生:

师:补充,刘天华,原名寿椿。出生于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解放前南沙这一带属于江阴,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师:同学们,听过了刚才的介绍,你们知道刘天华最杰出的地方在哪里?

生:二胡的演奏及教学,

师:详讲,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

师:那你们了解二胡吗? 生:知道一些

师:请同学介绍二胡,二胡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琴头、琴杆、琴筒、琴弓

师:老师详细介绍:二胡生根于民间。他在民间流传很广,尤其在江浙一带更为普遍,所以二胡又叫南胡。以前很少独奏,更多的是拉拉民歌、民间小曲、江南丝竹、伴奏戏曲等。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师:二胡的声音如何? 生:柔美动听 篇2: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

第一课时: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

1、音乐活动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

2、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教学重点:

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太阳出来了。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三声部练习曲。

2、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太阳出来了》.

二、歌唱太阳。

1、导入揭示课题:《太阳出来了》。

听录音 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师归纳:歌曲情绪:热情活泼;速度:稍快。

2、再听一遍,请同学们一边哼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相似或节奏相似的乐句。旋律相似:出示课件,教唱 找出难点。

节奏相似:出示课件,教唱,重点教唱二声部。

3、欣赏图片,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

(1)引导欣赏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有什么。

(2)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师:谁出来了,小鸟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

们来唱一唱。

师:谁吹来了,树叶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

们来唱一唱。

们来唱一唱。

师:什么响起了,我们在干什么,怎么唱的?

我们来唱一唱。 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你们看到的图画,配上音乐唱一唱。

(2)跟随教师演唱歌曲。

5、练唱歌曲。

(1)学习演唱歌曲每一句的句末象声词时跳

地演唱.(2)学习用接唱这一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师:老师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

也可以请学生分组演唱。

6、学生边看图,边完整地演唱《太阳出来了》。

7、师伴奏合唱这首歌。

8、听录音哼唱一遍。

9、听伴奏带合唱歌曲。

10、用口风琴试着来吹奏旋律。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森林与小鸟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准备:

录象资料、有关地球环境恶化的文字、图片、《森林与小鸟》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铃、双响筒、沙锤、三角铁、铃鼓)各种头饰。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课设计。

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鸟在哭诉: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出示录象资料,幻灯片:有关地球环境变换的文字,图片。)

这时候和刚才第一段音乐有截然不同的音乐与视觉效果,破坏的环境冲击着学生们的视线和心灵,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是人类自 己。

2.师: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们说一说)

3.师:同学说的都是对的,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师:(边说边放关于地球的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妈妈,也是动物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对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鸟也是帮助我们自己重建没好的家园,好吗?这时候让每个学生动手,布置(已准备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园,蓝天,白云,太阳等等。(课前,早已准备好、做好的花、草、树、鸟等各种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美好的创作灵感),请每一位学生为森林添上一笔,摆上作品-----很快,森林焕然一新。(布置的时候播放乐曲)

----------这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破坏环境,又怎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出示课件(开始播放第二部分乐曲):欣赏第二部分乐曲(分四个小舞曲听)让学生听完每一段圆舞曲,分组讨论说一说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个小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

俏皮的儿童情趣。

b)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c)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玄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懂得舞姿。

d)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篇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湖北科学技术出书社)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 教学内容:唱一唱 [url=javascript:void(0);]美妙的琴声[/url] 教学目标:

体验认识节奏对音乐的表现效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第一乐段附点节奏特点,跟琴演唱

二、同一旋律差别演奏形式的听辨对比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历程:

一、社团教学:

欣赏曲听辨抢答赛。

内容为上期欣赏过的曲目,分组进行抢答,应对者请对方组的孩子演唱歌曲。

才艺展示

把你在寒假里听到的或进修的歌曲、乐曲给大家展示展示。

鼓励、评价。

介绍音乐课新栏目《音乐信息站》。

每人搜集有关的音乐知识、故事,在课前介绍给大家,丰富我们的音乐信息量,看谁找的故事最有趣。方法是轮流,期末评选最佳信息员。师:轻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音乐可就要开始了。这节课,教员起首为大家带来了3首差别风格的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

1、民族唱法的《茉莉花》

二、美妙的声音唱法的《长江之歌》

3、通俗唱法的《青花瓷》

师:虽则歌曲的风格差别,形式差别,但同样能带给我们夸姣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教员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外国歌曲,他的名字叫做《美妙的琴声》,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带给你的差别感受?

三、进修歌曲

1、完整聆听《美妙的琴声》

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知道这首歌曲归属那种唱法吗?(美妙的声音唱法)简介美妙的声音唱法:美妙的声音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因为在发声等方遮挡面部的东西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唱法之一。

二、复听歌曲

歌曲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呢?再来聆听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单三部曲式结构

3、分乐段聆听

起首,听一听,歌曲的第一部分。歌曲第一部分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随着音乐,我们自己可以用手来划一划!

师:教员出示4种旋律线学生选择!

这段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出示歌谱) 4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a、跟琴唱歌谱。b、唱歌词c、单独演唱。

3)聆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听后你有没有不同样的感觉? 再来看看歌词,又在倾吐什么?教员朗读歌词。

再次聆听第二部分。 4)完整聆听,学生跟唱 5)选择画面表达感受。

4、今天聆听并学唱了歌曲《美妙的琴声》大家的感受到这首乐曲主要表达了 什么感情?用什么样的速率情绪演唱最好,聆听《小螺号》《摇篮曲》分别适合用什么速率?

听一听 [url=javascript:void(0);]楚商[/url] [url=javascript:void(0);]旱天雷[/url] 玩一玩 [url=javascript:void(0);]火车咔咔咔[/url] [url=javascript:void(0);]按图分组走一走[/url]

5、师:同学们音乐总会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个人对音乐都有差别的理解和感悟。

祝愿大家在音乐的陪伴中,健康欢愉的成长!

教学感悟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青岛市教学研讨会市北区分会场执教的一节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这节课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美妙的音乐》中的聆听内容《美妙的琴声》。因为教学内容在旋律、演唱形式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方面以感受聆听为主、辅助视唱旋律,以多种形式的感受来拓宽学生的进修领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根据六年级学生的不主动、不爱单独发言的特点教学设计中尽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问题的设计也倾向于多项的选择。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我也意识到如许几个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聆听不喜欢的教材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美妙的声音唱法的歌曲,旋律起伏大,而且不易上口,学生进修兴趣不高。为此我以各种唱法入手,以通俗、民族过渡到美妙的声音。以多种形式进行聆听,结合 画面感受理解音乐内涵。在反复的聆听中学生了解了音乐,理解了音乐,对美妙的声音唱法的音乐就再也不排斥。由此,我也熟悉到,音乐作品好难听,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聆听,教师起首不能排斥音乐作品,教师心中有音乐,学生才会有音乐。陌生的东西不容易接受,熟悉的才会更容易接受。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知识的丰富、增长,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有所升华!

二、欣赏课的容量。本节课只欣赏了一首独唱歌曲。聆听内容不多,但是,给学生呈现的内容不仅只是这首歌曲,作品的阐发、作品来源、作品的题材、曲式、作曲者、其他演奏形式的演奏等等,内容的确是满满的。一节课的容量是否有些多?学生是否能完全接收?欣赏课,我们关注到欣赏内容的各个方面,这是教师的想法,学生一节课接受的太多,反复聆听一种音乐也会产生听觉的疲劳。我想,在今后的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节控制好教学容量和一节课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欢愉、学的自由,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这首歌曲的旋律歌唱性很强,学生很容易就能对旋律熟悉,但是欣赏的目的不是要学生会唱歌曲,而是通过对歌曲的阐发,从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分段欣赏上。

在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欣赏教学之后,这节课的效果更好了,学生从旋律上就基本能把握住歌曲的情绪,了解了基本欣赏的方法,知道从个词和旋律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感受音乐,并主动区分音乐的段落,理性的欣赏,提高了欣赏能力。

《美妙的琴声》这堂课的容量太大,难度量不适合中年级,有可能学生有点不能完全的接受。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表演和创编上,会唱这首歌应该放在准备里。学生在创编历程中另有所欠缺。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同学对角色表演兴趣很浓,能够较好的进行表演。

第二单元 爱护保重韶光 教学内容:唱一唱 [url=javascript:void(0);]韶光[/url]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密意、柔美的声音和谐地演唱歌曲《韶光》,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从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能积极参与即兴接唱的创编教学。

教学假想:

1、歌曲的二部合唱及艺术表现。

二、二声部的准确、和谐及歌曲力度变化的表现。

教学历程

一、回忆童年——即兴创编接唱。

1、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故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谁能说一说在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畅谈。)

师:教员被同学们准备了几段有趣的童年生活的音乐,我们来一起听赏。

二、唱一唱

师:童年是夸姣的,记忆中最温馨的就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为我们哼着摇篮曲。许多作曲家都想把这段温馨的记忆永久地留下来,因此创作了许多差别的摇篮曲。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摇篮曲吗?请同学唱一唱。

(课件播放音乐片段。)

舒伯特的《摇篮曲》。

(学生随音乐复习演唱学过的歌曲。

推荐第3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推荐第4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女娲补天》优秀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课文

1、导入: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走进那个神秘的远古时代。齐读课题《女娲补天》。你们还记得“娲”是什么意思吗?(专门为女娲创造的字,代表女娲崇高地位)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都会读吗?

PPT出示:(燃烧、熄灭、冶炼、挣扎、喷火、塌下来、露出、轰隆隆、熊熊烈火)

点拨:第一行都有火字旁的字,第二行字结构左窄右宽,第三行字结构上下结构。(齐读)

2、师:同学们朗读的这些词语,把老师带进了一个远古时期,女娲用泥创造了人类,她用柳条这么轻轻一甩,上面的你就变成无数的小人儿,从此,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可是有一天夜里,你们听„„(音响:一阵震耳的雷电声)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用“

”划出来。

二、品读———好可怕的灾难

反馈“

”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是洪水”

师:这位同学找的可真准确!看(课件出示课文段落),这就是女娲看到的景象,自己读一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生自由读。)

生1:我知道天塌下来了。生2:天塌下来,山冈上也燃烧着很大很大的火,田野里也到处是洪水。生 3:还有地被震裂了。

师:天塌地陷,这就是女娲看到的景象。水淹火烧,人们在无助地挣扎,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啊? 生1: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生2:这是一场恐怖的灾难。生3:这是一场悲惨的灾难。 师:人们随时都会被灾难夺去——— 生:生命。

师:谁来读出这灾难的可怕、恐怖与悲惨?(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文,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她在“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中的“一大块”加重了语气。 生:还有“黑黑的大窟窿”这六个字也加重了语气。(出示课件)

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透过“黑黑的”一词,可怕的感觉加重了,后面还有两个这样的词语,应该怎么读好?(指导边朗读边体会“熊熊大火”、“一道道”深沟) 师:(课件出示词语:黑黑的、一道道、熊熊)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读的时候语气都加重了。

师:你说它的感情都要很深,读的时候要加重语气,是吗?还有没有发现? 生:发现了每个词都是两个重复的字组成的。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叫叠词。让我们自由地、大声地将这些词语送到课文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读着读着“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许多人被围困,在挣扎,听,他们可能在喊什么? 生:救命呀!

生:大火就要烧到我了,我要没命了! 生:在水里挣扎的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生:还有人在大哭。

师:看到这画面,听到这求救声,女娲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女娲很悲伤。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赶快找一找?

师:一起读出来吧!(生齐读“女娲难过极了。”) 师:人类有灾难了和她有什么关系吗? 生:人类是她造的。

师: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啊,看到自己的孩子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她无比焦急,所以———(生读“女娲难过极了。”)

师:以前的欢歌笑语变成了痛苦的哭喊,自己的孩子们随时会被夺去生命,女娲还没想出解救他们 的办法,所以———(生读“女娲难过极了。”)

师:望着山顶上、洪水中那许多许多的生命,女娲知道必须立刻想出办法来。

三、诠释———天神的大爱

师:曾经的欢歌笑语没有了,曾经的快乐幸福没有了,有的只是天塌地陷、烈焰洪水呀!请默读第

二、

三、四自然段,为了拯救人类女娲都做了哪些事情? 反馈交流。

师: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女娲做的事情吗? 生:同学概括。

师:你找得很仔细,能不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她做的事情,让我们听得更明白? 生:女娲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 师:可以概括为? 生:求雨熄火。

生:女娲还造船救人。

师:学的真快,你也能用四字概括。 师:看看下文,还有什么事情吗? 生:找石补天。

师:三件事中文章重点写哪一件?

生:我觉得找石补天是课文重点写的。要是不补天的话,大窟窿还会再喷火,洪水就会越来越多。 师:补天太重要了?为什么?

生:要是不补天的话,大窟窿还会再喷火,洪水就会越来越多。 师:还有补充吗? (生回答)

(可以根据段落字数、题目去进行评价)

师小结:对啊。重点的内容应该围绕着题目去写。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只用了区区40 个字,而找石补天却用了两大段。看来啊,文章从内容的表达上做到了有所侧重。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去详细写一件事和略写一件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重点的段落。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

三、四自然段,找出这两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生:我认为是围绕着“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句话写。(PPT课件出示)生读句子。 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觉得女娲很勇敢,因为她冒着生命危险,都不顾自己的生命把人类给救了。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勇敢读出来?(生读) 师:要想补上天必须要——— 生:找五彩石。 师:(课件出示女娲找五彩石的段落)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一部分中哪个词语最能打动你? 生:我觉得应该是“几天几夜”。 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说明了时间很长,女娲找的非常艰辛、辛苦。

生:还有一个词就是“终于”,我可以看得出来女娲忙了许多许多天,如果不用终于就感觉找了那么一会儿。

师:你很会读书,这位同学能够联系整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非常好!

生:我找到“零零星星”,这里看到女娲找石很艰苦,因为“零零星星”说明石头是碎块,又少不好找,女娲还是坚定找石补天的想法。 师:你看见女娲这些举动,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对女娲说,她非常伟大!她不顾艰辛,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她心爱的那些人们。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几个重点词语,感受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但是女娲在找五彩石的过程中,她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呢?文章并没有写出来,下面就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起去感受女娲为拯救人类做出的努力。 (课件出示,引导想象)

PPT1:女娲跑到山上,山上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女娲只好用手一块块的翻找, 即使手被划伤了 ,也不放弃寻找五彩石 。

师:同学们,女娲面对的困难还不止划伤手,她可能面对的是又高又陡的悬崖,当黑夜降临,野兽开始出没了,她又会遇到哪些情况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选择其中的一项,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启发学生)

2、女娲走上一座座高山,

3、女娲爬山陡峭的悬崖,

4、当黑夜来临, 。 (先讨论,生回答自己的答案)

相信每一位同学都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想象走 进文章,一起去感受女娲的艰辛。(出示PPT,师生配乐朗读。)

(女娲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朗读) 师:她历经千辛万苦,可是还差一种纯青石,有放弃过吗? 生:没有。

师:她有可能去过哪些地方? 生1:沙漠。

师:可能去过了——— 生2:长江。

师:可能去过了——— 生3:高山。

师:还可能去过了——— 生4:还可能去过了悬崖。

师:是啊!她走遍了大江南北,踏遍了天涯海角,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女娲艰辛的足迹,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女娲疲惫的身影,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生齐: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同学们,在找寻五彩石的过程中女娲有没有过忧郁?生齐:没有。 师:有没有过退缩?生齐:没有。 师:有没有过放弃?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看啊,她此时在想些什么?你们能不能用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说? (PPT课件出示三组关联词) 女娲心想:无论„„都„„ 即使„„也„„ 为了„„一定„„

师: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生回答,师板书:坚强、勇敢、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师:同学们,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五彩石终于找齐了,于是她又炼了五天五夜,(板书:炼石)自己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联系一下前面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课件出示“她忙了几天几夜 „„纯青石”和“炼了五天五夜„„很稠的液体”两句话) 生:她实在是太辛苦了。

生:女娲补天也很非常危险,但是为了人类她不怕,她要拯救人类。

师:是啊!同学们,这就叫责任,这就是她对全人类的爱啊!为了拯救人类,即使是付出生命也再 所不惜,这就是她坚持下的动力。看吧!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女娲,一位坚强的女娲,一位——— (指板书)

生齐:勇敢的女娲。 师:一位———

生齐:不怕困难的女娲。 师:一位———

生齐:不怕危险的女娲。

师:同学们,女娲虽然是神,但她有着人类的情感,有着美好的品质,这也是神话的一个特点。好,石头终于炼好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女娲把天补上吧!(师引读,课件出示“女娲把它装在„„被补好了”)(生齐读)

四、遐思———天边那片云霞

师:天补好了!大地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人们又过上了和乐安康的生活。据说那天边五彩的云 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此时此刻除了看到五彩的云霞,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幅迎着朝霞的天空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看到人们又重新过上了和乐安康的生活,她怎么能不微笑呢?

师:同学们,女娲补天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着,她那坚强勇敢、不怕牺牲、不怕危险的精 神已经深深地融进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今天在课堂上她又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同学的心里。课文学完了,课下大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去感受女娲的神奇、女娲的奉献!

女娲补天

找石 坚强

女娲 炼石 勇敢

补石 无私奉献

„„

推荐第5篇:三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乞巧

篇1: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优质课

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及设计思路】

《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组《古诗两首》选编的两首古诗,本单元组的主题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乞巧》一诗描述的是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和古代的人们在这一天乞巧的风俗,而《嫦娥》一诗描绘的是嫦娥在广寒宫里的凄凉生活,两首诗看似毫无关联,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其相关之处——都是关于夜空的神话传说,都蕴含着分离与团聚的思绪。基于教材特色和阅读教学的学段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思路:

1.以“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效益”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整合教材、求新求效。 2.以“引导学生阅读有故事的古诗,走入有情有境的情感世界”为教学方向。

3.以“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为教学主旨,创设情境、充分品读、学语习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会认4个字,会写8个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复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4.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诵读古诗,了解两个神话传说。

【教学难点】

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了解两个神话传说。 第二课时:拓展阅读,交流感受;书写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1.视频播放《牛郎织女的传说》,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乞”、“巧”。

二、学诗

(一)初读全诗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

①把字音读准。

②想一想,这首诗中,哪个诗句描绘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面?

【设计说明: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初步读懂诗意,这是有目的的读、有层次的读、有效的读。】

2.指名读诗

(二)品读第一个诗句

1.交流:哪个诗句描绘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面? 2.指名读第一句诗

3.生自由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蕴含着的心情。

【设计说明:引导想像,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积累,走进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面,想想他们一家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深入体悟诗情,同时为第二首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4.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指导诵读。 5.学习生字“霄”

6.说一说这个诗句的意思;齐读这个诗句。

(三)品读第二句诗

1.出示图片(乞巧场面),引导学习“资料袋”,了解古代“乞巧的风俗”

【设计说明:由于不能事先布置预习,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习,初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交流:哪个句诗写的是人们七夕乞巧的风俗呢?指名读。 3.想像:七夕节里,姑娘们会许下什么样的心愿呢?

4.回扣诗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诗句中的哪些词体会到姑娘们的心愿是那么多,那么美好?(板书:穿尽几万条) 5.指导诵读。

三、小结

1.有感情地吟诵《乞巧》。 2.回顾学法:

①了解诗里的故事;

②走进诗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

③展开想象,体会诗句蕴含的感情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便有效迁移,高效学习第二首诗。】 3.背诵《乞巧》。

嫦娥

过渡语:在这七夕的夜晚,当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家人幸福地团聚,其乐融融的时候,同样是在这片夜空之中,月亮上的广寒宫里,却是一片冷冷清清,幽暗的烛光照出了一个孤独的影子。

【设计说明:在同样的场景中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为第二首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一、初读

1.师范读全诗

【设计说明:这首诗的语言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因此,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 2.导入,板书课题。 3.视频播放《嫦娥奔月》

二、品读

1.迁移学法,自读《嫦娥》,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像:嫦娥在月宫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交流:嫦娥在月宫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你是从哪一个诗句体会到的?

⑴读诗句,谈体会。

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和体验,引导想像。

⑶指导朗读。

3.引导想像,练习说话(选择一句,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①七夕的夜晚,牛郎织女一家人聚在______________,而嫦娥却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秋节的夜晚,家家户户聚在一起______________,而嫦娥却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在此处设计说话练习,目的有二:其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领悟诗意。】

4.回读诗文:人间的生活多么快乐,多么自由啊!而嫦娥为什么会失去这些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生活呢?再读读诗句,诗中的哪些词让你体会到嫦娥此时的心情?(板书:悔夜夜心) ①理解“悔”:“悔”什么意思?嫦娥“悔”什么?

②想像: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后羿又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灵药,嫦娥会怎么做呢? ③理解“夜夜心”:可是时光是不会倒流的,所以,每一个夜晚,嫦娥都有着怎样的心情?

【设计说明:理解“悔”和“夜夜心”是读懂这首诗的关键,也是难点,而引导想像,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最有效手段。】 5.指导诵读。

三、总结拓展

1.总结语:同学们,你们瞧,咱们中国人民多有智慧啊!同样的一片星空,却能想像出《牛郎织女》和《嫦娥》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来!许多诗人也像林杰和李商隐一样,被这些美丽的传说深深打动,他们也把这些故事写进了诗句里。 2.推荐古诗《秋夕》、《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鼓励课外积累

四、布置作业

1.把《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收集关于神话故事的诗歌,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9.古诗两首

乞巧——穿尽 几万条

嫦娥——悔夜夜心

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师参考。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

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

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四、参考资料

林杰 (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 (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歌 有条件可参阅叶圣陶创作的《牛郎织女》,因篇幅过长,这里从略。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如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公元441—513年)曾拟作了《织女赠牵牛》诗,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拟作了《牵牛答织女》诗。庾信、谢眺还作过《七夕赋》。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汉代无名氏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关于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民间《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巧最

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穿针线。”另外,陈瓜果于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叫得巧。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种多样,各有趣味。如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关于奔月成仙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代张衡《灵宪》中写道: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

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

篇2: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29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2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通过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乞巧》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嫦娥》说的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因偷吃仙丹而在月宫孤苦几千年的故事。

二、设计理念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段学习古诗,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借助注释和古诗背景理解古诗内容,能够在课堂中融入到古诗之中,读出诗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能够区分“宵”与“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懂得读故事的方法。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意蕴。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冬日的火炉旁,在夏日的星空下,爷爷奶奶有没有给我们讲过 神话故事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几个神话故事,如果说不出来,老师适时引导) 师:说得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老师讲故事)。这个美丽的故事被诗人林杰写在了诗中,就是今天我们来学习的 29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乞巧》。板书:乞巧。乞,乞求的意思。 师:一起写“乞”,不要与“气”混淆。

(学生书空、练写,老师指导。)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读这首诗,参照注音把诗读正确。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检查朗读效果。)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正确,在诗的第一句中有两个字,音同字不同,能找到吗?

(学生找出“宵“与”霄)

师:它们一个是宝盖头,一个是雨字头。板书“宵”和“霄”。同学们能大胆地猜一猜这两个字的意思吗?老师讲解两个字的区别,(学生发言,老师引导,宵是夜晚的意思,霄是天空的意思。)

(三)二读古诗,有眼有板

师:我们再来读古诗,读古诗,要有节奏,按照老师标记的来读。 (学生读古诗,指名读)

师:老师来读一遍。

(指名读古诗)

师:让我们带着故事,走进诗的字里行间,体味诗的意境。

师:在七夕节晴朗的夜空下,小河边的人们„„山坡上的人们„„小村庄里的人们„„ (引导学生读古诗前两句)

师:就在天空中织女一家沉浸在幸福中的同时,凡间的姑娘们也在为他们祝福,向织女乞取智巧。(学生读后两句)。

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

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 是一家的姑娘吗?(不是) 是多少?(家家) 师:家家户户,每家每户的姑娘都在乞求什么?

(学生回答姑娘们在乞求什么?)

(学生回答)

师:我们的愿望都是多么美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能最快的把缺少的古诗补充上。

(课件出示古诗的一部分,学生填空。)

(五)学习第二首古诗

师:这首故事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第二首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嫦娥》这首古诗,想刚才刚才我们读第一首诗的方法来读。 (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读。)

师:看,小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课件出示)

师:嫦娥是多么后悔呀,这时,你想对嫦娥说些什么?

(六)总结古诗,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29古诗两首

乞巧

宵:夜晚

霄:天空

古诗原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篇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二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材简说:《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推荐第6篇: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1、通过介绍自己,归纳出介绍自己的一些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点等,还可以通过 两件事例来说明。

2、在具体介绍自己时,注意突出一两方面的特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在做游戏之前,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一个人,有那些地方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课件: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优点、缺点、品质„ 同学们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真不错,我们看着白板一起来齐读一遍。

现在我们进入快乐游戏时间,今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猪丿八戒来到了我的课堂,(课件出示:孙悟空和猪丿八戒的动画形象,并配音:小朋友们,你们把我这个“齐天大圣”忘记了吗?还有我,还有我老猪呢!你个猪头到后面去。只许你这个猴子在这里说呀?) 喔,他们又在争论不休,在上学期我们练习过《观察中的发现》这样的口语交际,现在就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并说一说你发现他们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谁说得好,老师就为你骄傲? 课件:他们喜欢吃的饮食不同;你是从身材来观察的;你是从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来说的。

二、新授

他们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你们想过自己和身边的小朋友也有不同的地方吗?现在有一个好机会让你们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本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课件出示课题。) 那么你最想向别人介绍你的哪些方面?可以选择一两个方面说说。

和别人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书、跳員、画画、旅游、唱歌、下棋、哭泣、大笑等) (课件)苑例:我非常喜欢看书,虽然我年纪小,可我鼻梁上早早就架上了一副厚厚的眼镜,这都都是看书惹的祸。逢年过节大人送我最多的就要数书了,现在我家里一米多高的书柜快装不下了,无论是作文书、科幻方面的书,还是童话书我都爱看,你们有了好书可别忘了通知我呀! (课件)你能想到自己的特点吗?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谁来评评他说得怎么样?你们想怎么补充呢?听了同学的建议后,你有信心再说一次吗? 小结:(课件)在说自己特点时就是要尽可能的从生活中多方面,形象生动的展现自己。

老师刚才看到一部分同学在说的时候,其余的同学都在认真的听,认真的听也是一种好习惯,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做一个自我介绍,可以把自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特长、优点和缺点等等告诉小组成员,一个人在说时,其他的人要用心听,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待会儿每个组推荐一名说得最好的司学到前台来说。 拓展

通过刚才的训练,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具备了ョ非常好的自我介绍的能力。湖南长沙的杨领磊同学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请听他的自我介绍。

(课件)我叫杨颂磊,来自湖南长沙,今年十岁,在长沙市第一小学上三年级上学,个子长得不高,身体可结实啦,这都是我爱好体育的结果,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我赢得了跳远和短跑的冠军呢,我的特长是下象棋,我经常去“联众在线游戏”杀 上几盘,大概由于赢得比较多,年级又小的缘故,大家送我“象棋小王子”的称号。听了我的介绍后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你们觉得杨磊说得怎么样?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交际范例课件: 说说我自己

我叫刘思,顾名思义,爸爸、妈妈希望我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我属狗,当然带有一些狗的性情。当我极度不满,无法发泄时,就章起东西使劲地咬。嘿,你这只小狗!"妈妈常这样说。吃饭时,我夹起菜,也是先要嗅一嗅再送进嘴里,大家看了,都打趣儿地说:“看,这只小警犬又在侦察线素。接着传来的便是一片欢声笑语。 我很喜欢体育。或许是受了爸爸这个足球迷的重陶吧,在五六岁时,我就能在电视机前为中国足球队助威呐喊;当我仰起头才能看足球全门景时,就能用那走路也不熟练的腿踢上几脚球。现在,我已是学校足球队的队长。曾多次带领全体队员参加各种比赛,还得过冠军呢! 这就是我,希望你们能和我做朋友。

四、小结

老师看到有许多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大家课后把自己介绍给更多的人。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

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五、作业练习

1、回家向家长介绍你自己。

2、试着把你自己的外貌、性格、优缺点等写下来。题目自拟。

六、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抓特点: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 说说我自己

明要领:说真话、注意听,会评价,会补充。

第二课时习作

一、结合口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各自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节课我们要动笔写一写,其实写一写并不难,只要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老师也能很好的记住你们。

二、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1、请同学们读一读习作提示(课件),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

2、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课件) 1)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2)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缺点等。 (3)能根据刁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4)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习作指导

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课件

1、简介概况: 什么叫概况呢?就是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等 介绍这些情况,不必写得太详细,语言也应尽量简短。所以叫简介。

2、描写外貌

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应先描写一下自己的外貌。外貌主要包括身材、面容、服饰这三个方面,不一定全都说到,选择自己最有特点的地方多加描写,这样,你的形象才能鲜明

3、介绍性格

性格不光是指急性子、慢性子,胆大、胆小,还包括思想品格上的特点。如对他人是不是热心,在学习上有没有钻研精 神,锻炼身体是不是认真等。这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特点,介绍性格时应在这方面多加描写

4、介绍爱好: 每个同学的爱好是不相同的,有爱唱歌的、有爱跳舞的、有爱踢球的,对这些爱好进行介绍,也是自我介绍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讲解了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动笔写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

1、特点要鲜明: 进行自我介绍时常用写法是集中笔墨,介绍自己最具特点的某一方面,那么这个特点就会在读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举例要生动

为了说明自己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必须举例子,如果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形容词,而无具体事例表现这些特点,读者头脑中也无法开形成对你的深刻印象、语言要活泼。

三、佳作欣賞,拓宽思路

1、请一个学生读佳作

小书迷

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圆凤的脸,大大的眼晴,一头乌黑的短发,看起来个子不高,胖乎乎的。

她爱书,是个小书迷。在她的书包里,抽屉里,尽是她爱看的各类书。什么古今中外,天文科技,一本又一本,简直成了小书库。几乎每一次我看到她,她手里总少不了书。她看书很专心,倘若身旁有再大的响动,也不影知向她的注意力,她仍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因为为看书,她常常会忘记了一切。记得一个星期六,她和朋友约好去公园玩,可到了规定的时间她还没过去,朋友左等右等不见她的影子,朋友想:“她怎么会失信呢?她可是个说话算话的好朋友。一定又是在看书忘了呗。”朋友急忙来到她家,进了她的房间,只见她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连朋友进去也不知道。“你,怎么不去公园啊?”

朋友有点不高兴地说。哦?什么?和你约好的?她一脸的迷惑,继而恍然大悟,红着脸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本书太引人入胜了,我看得一时就入了迷。”“你呀,小书虫子”。

朋友们可能都精到了,这个爱看书的小女孩就是我。

2、学生评讲。你觉得这篇文章优点在哪?习作例文賞析:(课件 夸夸我自己

我叫刘婷婷,今年八岁了,是XX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我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一对水汪汪的大眼晴,鼻子翘翘的,嘴巴红红的,就像小樱桃。

我非常喜欢看书。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妈妈说满足我一个愿望,我想了想就说:“我要买本书。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来到书市,只见那里真像一个书的海洋。我来到儿童读物区,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最后,我挑了一本 《小魔怪》,然后和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我每天者都看这本书,看得都入了迷。有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突然,妈妈大声喊我吃饭,吓了我一跳。我生气地说:吃饭就吃饭,干吗那么大声。妈妈说:“不大声行吗?我都叫了几遍了,你都没听见。我看,你可以把书当饭吃了。

你们瞧,我多么爱看书,一看书就什么都忘了,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四、动笔写作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小组评析

请同学们把写好后的文章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学生共同修改。

4、全班交流,老师评读优秀学生习作。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非常欢迎小朋友们再次来到语文园地三,昨天小朋友们进入了第一站如何说说我自己和第二站如何写自己,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站く课件:我的发现>

2、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请同学们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两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指名读句子

(2)学生交流发现(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予期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

3、打开课本同桌间一人读一句来体会。

4、小组互相之间考考对方。

5、一个小朋友说说一句肯定的句子,学生说意思相同的反问句。或一个小朋友说说一句反问的句子,学生说意思相同 肯定句.

二、日积月累

1、学习了第二站的我的发现,现在我们要进入第四站(课件)日积月累中的第一扇小门课件:读读记记 (1)课件出示句子,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读读这五个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一一《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一《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一《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珍珠泉》

(2)请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五个句子。 ()指名朗读交流。

(4)浏览学过的课文,快速找一找你还能找到哪些不同的句子?

2、读读背背: 1)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你读懂了哪几句?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个别背,再齐背巩固、成语故事

恭喜小朋友们能顺利到达语文园地三的最后一站一课件:成语故事。上个星期,吕老师和小朋友们也学习了一个成语 故事叫什么啊?学习了《惊弓之鸟》我们道更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从而能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ー个成语故事ー《买椟还珠》。(课件)

1、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课件)理解“犊゙是什么意思?“珠是什么意思

3、各自再读,(课件)说说这个成语故事说了件什么事?

5、(课件)了解了这个故事的意思后,你有什么想对郑国人说的

四、总结

1、复习这节课所学的矢知识

2、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句子结東课堂。

推荐第7篇:苏教版三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28课

第17课

初识画图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学会打开与退出“画图”的方法; (3)学会使用“刷子”“铅笔”等工具;

(4)能调整画布的大小,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刷子”“铅笔”等工具绘图的过程,体会绘图时鼠标操作的要领;

(2)体验画图软件的一般操作方法与使用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绘图的特点与乐趣,激发学习“画图”程序的热情。 4.行为与创新

能创造性地对图形进行简单元素的添加和美化,养成信息存储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刷子”“铅笔”“橡皮/彩色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文件保存的方法。难点:“画图”软件中工具使用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为画图单元的“起始课”,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简单地介绍“窗口”的组成以及历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尝试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通过“谈话导入,初识画图”“尝试创作,再认画图”“习惯养成,保存画图”“概括总结,自我评价”这一系列的环节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在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与学生形成双向、能动性的交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学习素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画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一般是不是都在纸上进行绘画?在你们平时绘画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哪些绘图工具呢?

师生交流,回答。

老师这里有两幅绘画作品,可不是在纸上完成的哦。想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软件绘制的吗?

活动1:初识画图,思考:

(1)自学课本,尝试在你的计算机上打开这个软件。

(2)试一试,哪里可以选择“绘图”工具,哪里可以选择“颜色”,绘图区域又在哪里?

生尝试操作,并请一名学生讲解演示操作的步骤。 师生共同总结画图窗口的组成。

总结:有着各种各样“绘图”工具的,我们将之称为“工具箱”;最下面的有着各种颜色块的,我们将之称为“颜料盒”;白色的可以绘图的区域就是“画图区”。剩下的部分,同学们肯定不会觉得陌生,它们和“我的计算机”窗口一样,分别是“标题栏”、“菜单栏”和“状态栏”。

工具箱:好比我们的文具盒,里面有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 颜料盒:好比我们的颜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画图区:好比我们的画纸,你可以在上面画出精美的图画。

二、尝试创作,再认画图 1.画一画,再认工具箱。

活动2:你能帮老师把这幅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吗?思考:

(1)你打算添加何种元素(太阳/云朵/小鸟/篱笆/其他)你会选择用什么工具来进行绘制呢?

(2)可以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吗?

(3)如果绘图的过程中画错了,你是怎么做的?

展示学生作品,生介绍自己使用的工具,以及操作的方法。 师生交流工具箱中工具使用的一般操作方法和工具间的区别。 总结:我们要使用某种工具,比如铅笔,可以在这种工具的按钮上单击一下,

就可以选中它了,然后在“画图区”,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就可以绘制出图形。区别:(1)“铅笔”工具与“刷子”工具的区别,铅笔工具无法选择粗细,画出的线条比较细;刷子工具可以通过“工具状态选择器”选择不同的刷头,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

(2)“橡皮”工具和“撤销”命令的区别,“橡皮”工具可以直接擦除画错的线条,而“撤销”命令就好比“后悔药”,可以撤销你的上一步操作,但最多只能连续撤销三次。

2.改一改,再认绘图区。

思考:(1)如果要在前面再加上一条小路?如何将绘图区变大呢?

(2)你还想如何丰富你的作品呢?大胆地试一试吧。

生利用教材,自学“实践园”,通过使用“图像”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来调整画布的大小。

师介绍用鼠标调整“画图区”大小的方法。 3.涂一涂,再认颜料盒。

活动3:刚才咱们用工具箱里的工具,绘制出了美丽的图形,但是这幅画还是缺少一点表现力,你能为“蘑菇屋”涂上颜色吗?思考:

(1)你是怎么为作品涂色的呢?

(2)涂色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总结:在涂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如果颜色漏出来,我们可以用刷子或者铅笔工具,将缺口补起来。

三、习惯养成,保存画图

同学们今天第一次用计算机绘画,居然就能画出这么棒的作品,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那么如何保存咱们今天的劳动成果呢?

师演示作品保存的方法,并提醒学生要给文件起一个有意义的文件名,以方便我们日后寻找。

生尝试保存自己的作品。 总结:作品完成并保存后,和其他窗口操作一样,我们可以点击“关闭”按钮,退出“画图”程序。如果没有保存,在退出程序时就会出现这个对话框(师演示还没保存就直接退出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先保存文件,然后再退出相关程序。

四、概括总结,自我评价

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绘图方法,就是“画图”软件,思考: (1)你学会了哪些工具的使用?

(2)你还知道涂颜色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 其实画图的工具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会逐一详细地为大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我们还将画出更多美丽的作品。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为自己今天的表现自我评价一下。请大家对照自我评价表,用“画图”软件画一画,看你能得几颗星?

第18课

画方形和圆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

(2)能用“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2.过程与方法

在绘制简单的组合图形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圆”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绘制方形和圆形,体验画图工具的神奇功能,感受计算机绘画的乐趣。 4.行为与创新

能够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创新组合,绘制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组合绘制的图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手段:利用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学习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童话故事情景:小猪盖房子 一天,猪妈妈让她的两个孩子自己盖房子生活,小猪在路边遇见一个背着稻草的农人,他们向农人要他的稻草盖房子,农人答应了;第二天,新房子盖好了,大灰狼看见了,要进小猪家,小猪不让,大灰狼使劲一吹,他们的稻草房子就被吹倒了。小猪没有房子住,很着急,我们做个小小工程师,帮助他们齐心协力设计一个既漂亮又结实的新房子,大家愿意吗?)

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为小猪设计房子。有信心吗?(有)(板书揭题)

二、精讲多练,突破重点

(出示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中的房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房子的主体、房门、窗户、房顶、烟雾)

活动1:为小猪绘制房屋的主体及房门。 我们在设计一个图形时,首先要设计它的主体,那么我们看看房屋主体是一个什么形状?(长方形,也称之为矩形)

请大家观察一下“工具箱”,能不能找到“矩形”工具? 提示:当我们把鼠标指针指向工具箱中的工具时,会在鼠标的尾部显示这个工具的名称。

这个“矩形”工具,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呢?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操作,并指名介绍操作方法。 小结:画长方形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选定工具栏中“矩形”工具;

第二步,确定房子主体的位置,位置靠下一点,上面要留下房顶和烟囱的位置;

第三步,拖动完成,从主体位置的左上角开始,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到右下角,大小适中后松开鼠标左键。

完成得快的同学可以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互相帮助)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房屋的门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你能按照房屋主体的画法来试着画出门吗?有信心吗?(有)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画长方形都要使用“矩形”工具,而且都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选定工具。2.确定位置。 3.拖动完成。

活动2:为小猪的房子画上窗户

大家观察一下小猪房子的窗户是什么形状?(正方形)正方形怎么画呢? 出示学习要求:“想一想:我们如何快速地画出正方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再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经验分享:

1.选定“矩形”工具。2.确定窗户的位置。

3.按住Shift键拖动,就能画出正方形。

我们来比较一下,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画正方形要用到Shift键。

练一练:请同学们用刚才所学到的方法画出窗户。

三、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活动3:为小猪的房屋添加屋顶及烟囱

请同学继续观察小猪房屋的房顶是一个什么形状?(矩形不像矩形,圆形不像圆形,因为它整体上像矩形,四个角却是圆的,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称之为“圆角矩形”)

工具箱中就有专门画这种形状的工具,你能找到它吗?

老师告诉大家,使用圆角矩形工具的方法是和使用矩形工具的方法是一样的,同学们试试为房屋画上屋顶及烟囱吧,你一定能成功!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小结:“圆角矩形”和“矩形”工具虽然工具不同,但操作方法相同,都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选定工具。2.确定位置。 3.拖动完成。

活动4:为小猪的房屋添加烟圈 烟囱里冒出的烟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画呢? 你能完成吗?

学生自主完成烟圈,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椭圆”工具的操作方法: 1.选定“椭圆”工具。 2.确定烟圈的位置。 3.拖动完成。

四、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自主探究,给学生布置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1:使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工具,发挥想象,对房屋进行装饰,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

任务2:出示一些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这些图形的启发,自己设计出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图案。

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品交流,评价总结

将完成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进行交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学生之间评价后,教师再从设计理念、整体协调、知识点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练习中有突出表现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并掌握了“画图”程序中的基本工具——“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的使用,并运用这些工具完成组合图形的绘制。看到同学们绘制的图形,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第19课

填充颜色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用“打开”命令打开已经保存的作品; (2)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基本颜色和自定义颜色来更换颜料盒中的颜色;

(4)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相关知识,学会选择合适的填充模式画图。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使用“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打开作品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打开”命令的使用方法;

(2)在自学的过程中,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涂色和更换颜料盒中的颜色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熟悉“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梳理对比,理解背景色的设置及掌握三种填充模式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给作品填充颜色,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行为与创新

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勇于创新和挑战,乐于交流与分享,善于评价与肯定,充分合理使用颜色进行搭配,体验并感受自己创造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基本颜色和自定义颜色的设置。 难点:前景色和背景色的相关知识;选择“椭圆”工具的合适模式来画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评价。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白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课堂里来了两位伟大的探险家——卡尔和小罗。想不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呢?(播放视频)

这回他们来到了花果山,小罗还画了幅花果山的风景画,他想请各位小画家

帮忙填色,你们愿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填充颜色”。(出示课题,板书)

二、复习操作,区分命令

1.启动“画图”程序,打开“花果山”文件。

师:首先,要在画图软件中打开“花果山”文件。(学生演示) 2.“打开”“新建”“保存”命令比较。

师:区分“新建”“保存”“打开”命令。(学生连线)

我们用“打开”命令找到了花果山,等学完今天所有的本领,再用“保存”命令把作品保存到计算机里。现在我们就正式开始填充颜色。

三、分层探究,学习新知。1.“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师:这次要用的工具叫“用颜色填充”。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微视频。

完成填空题。第一步,单击选中(“用颜色填充”工具),鼠标器变成(颜料桶)的形状;第二步,单击选中(“颜料盒”中的颜色);第三步,鼠标器移动到(要涂色的区域),单击后填充颜色。

学生尝试一星任务。

2.“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师:掌握“三步走”的方法,填充颜色很快就能完成。接下来挑战二星任务。提出问题:小鸟的嘴巴太小,怎样更好填充颜色呢?探知新工具——“放大镜”,并且再次观察“用颜色填充”工具,讲解使用注意点。

3.封闭图形。

师:大家认识了新工具“放大镜”,还学会了更精确的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本领越来越强了。三星任务一定难不倒你们。

学生无法完成,引导他们找出苹果的缺口,使用放大镜工具辅助,补线后再尝试填色,总结出“用颜色填充”工具只能给封闭图形填色。

组内的同学离开座位交流,评选作品。展示,点评。 4.自定义颜色。

师:其实现实生活中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颜色有差异。展示其他红色,引导孩子发现“自定义颜色”,并探索出更多的颜色。

运用更丰富的色彩让作品更有特色,完成四星任务。在小组里评选出最出色的作品参加全班的评比。

5.评价交流。

师:这些同学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细节处理也很好,整幅画的色彩搭配合理,有创意,给人以美的享受。相信其他同学今后定能汲取他人所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本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6.小结。

四、“椭圆”工具的使用 师:探险家们又要开启新旅程了,我们来为屋子添上气球吧。你想怎么画呢?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生尝试使用“椭圆工具”操作。

师:“椭圆”工具有三种不同的填充模式。学生分别演示。

观察这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空心圆;第二种,是用背景色填充。背景色可以通过单击鼠标右键进行更改设置;第三种,是用前景色填充。前景色可以通过单击鼠标左键进行设置。

用你喜欢的模式,给飞屋画上多多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吧。

五、总结交流,再次激趣 1.知识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这节课大家学得都很认真,这样努力的付出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收获更多的喜悦。

第20课

画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直线”和“曲线”工具,了解“曲线”的使用技巧。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体会“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用“直线”和“曲线”工具绘制图形,感受用计算机画图的魅力,体验用计算机画图的乐趣。 4.行为与创新

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直线”和“曲线”工具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曲线”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自主探究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画图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工具,绘制了太阳,太阳的光芒可以用什么工具画呢?(刷子)像这样的直线,用“刷子”工具恐怕有点困难。在“画图”程序的工具箱中,有可以画直线的工具吗?(揭示课题:画线)

二、自主尝试,学习新知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太阳的光芒,这些线一样吗?(长短、方向不一样) 活动1:绘制太阳光芒,并思考如下问题。 (1)如何快速画出水平线或垂直线呢? (2)如何绘制粗细不同的线呢? 学生反馈。

小结:在绘制垂直、水平或45度角的直线,可以使用Shift键,能方便、准确、快速地完成。在画图工具箱里选择不同的线型,可以绘制出不同粗细的线条。

观察下面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工具箱中哪个工具可以绘制出曲线呢?(“曲线”工具)曲线可以分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封闭曲线,每种曲线的画法也是不一样的。“快乐家园”作品中哪些用的是单弧曲线,哪些用的是双弧曲线?(气球线和小路是双弧曲线,山是单弧曲线)

活动2:绘制气球线和小路,学习教材,思考如下问题。 (1)绘制曲线,先要画什么? (2)曲线中的弧度怎么形成呢? 学生反馈。

小结:绘制双弧曲线分为三步,先画出一条直线,按住左键向上拖动,形成第一个弧度,按住左键向下拖动,形成第二个弧度。

思考:使用曲线工具,最多几个弧度呢?(两个) 活动3:绘制小山,思考如下问题。

(1)画单弧曲线,形成第一个弧度后,如何操作? (2)绘制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有什么不同? 学生反馈。 小结:画曲线之前要先确定起点和终点,不管是单弧曲线还是双弧曲线都要拖动2次。单弧曲线是向同一方向拖动,双曲线是向不同方向拖动。

那封闭曲线怎么画呢?

活动4:使用“曲线”工具,单击点A、B、C,观察效果,并思考如下问题。(1)你画出了什么?

(2)你能归纳出封闭曲线的三步骤吗?

思考:以水滴为例,哪一次单击的位置决定了水滴的方向?(第一次)

三、综合实践,应用新知

我们学会了“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大家想不想用这两种工具画一画?

活动5:画出如下图形,再“用颜色填充”工具填充图形。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四、归纳总结,回顾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使用“直线”和“曲线”工具来画线。这两个小小的工具里可藏着大学问,可以让我们的图画变得更丰富多彩。

第21课

画多边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

(3)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掌握操作要领。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使用“多边形”工具进行绘图创作的过程,感受操作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2)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完成作品的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验“多边形”工具的强大,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2)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行为与创新

借助“多边形”工具,创作出具有创意性的作品,体会学习画图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多边形”工具与“椭圆”、“矩形”等工具的组合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前面所学习的画图工具相比,操作难度较大,本课教学中,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操作,进一步了解多边形的基本画法,然后再画教材中的盆花进行巩固练习,小组展示交流作品,让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技巧。本课设计以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另外,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熟练使用多边形工具的过程中,掌握灵活运用工具创作图画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谁愿意来给大家背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指名几位同学背古诗)老师也来背一首:送崔爽之湖南

课件出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你们知道古诗中的这句描写的是什么?

(帆船)出示图片:

活动1:试画帆船。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这个帆船?

(1)学生尝试画帆船。

(2)教师巡视:(预设1:学生用前面学习的工具画帆船,有困难,效果不理想;预设2:出现个别学生知道用多边形工具画出帆船) 师小结:刚才大家在画的过程中,都是使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工具,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老师,既快又好地画出帆船。

(如出现预设2情况,就请学生说说如何画的,用的什么工具)

课件出示“多边形”工具,用它可以画出各种多边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多边形。

二、分步学习,尝试新知

活动2:使用多边形工具,再画帆船。

(1)分析图形:请学生观察这个帆船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图形?(船身是一个四边形,帆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

(2)出示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如右图。

教师讲解四边形的画法:

①首先单击工具箱中“多边形”工具,单击鼠标从A点拖动到B点,画出第一条边。

②然后在C点处单击,“画图”程序会自动与B点相连接,画出第二条边。以此类推,到D点。

③现在还剩几条边?(一条)现在只需在D点双击鼠标左键就可以了。“画图”程序会自动将最后一点与起始点相连接,形成一个多边形。

(3)学生打开教师准备的四边形点图,练习画四边形,画出帆船船身。 (4)学生使用多边形工具自主完成三角形帆的绘制,教师适时补充说明两个三角形重叠时不透明模式的选择。(提醒:在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图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在松开左键之前按下右键,取消本次操作。如果已经完成双击,可使用撤销命令,清除所画的多边形)

师小结:

(1)画多边形的三个关键步骤:一拖动二单击三双击(板书)即第一条边拖动,中间的顶点单击,最后一个顶点双击。

(2)要使所画的多边形图形美观,关键要准确定位顶点,同时可以配合使用Shift键,使线条笔直。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多边形本身是一个很好看的图形,如果把多边形和多边形组合,可以创作出新的图形。接下来两个图形,你会画吗?

活动3:画一画,比一比。

(1)小组内先说一说图形的组成以及需要使用到哪些工具。

(2)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绘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点评交流。

四、拓展练习,自主创新

我们还可以将“多边形”工具和“曲线”、“椭圆”等工具组合,画出更多精彩的图形!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下面的练习:

(1)选择下图中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绘制。

(2)用今天学习的多边形工具,再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工具,自己设计出的新的图形!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工具进行组合创作。

五、总结延伸,鼓励探究

画出更多有趣漂亮的图形。别忘了跟老师分享哟!

第22课

修改图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放大镜”“橡皮(彩色橡皮)”等工具的使用;

(2)能够根据绘画需求,对图形进行合理的修改。 2.过程与方法

在修改花瓣的过程中,学习选择合适的方法修改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修改图形的过程,感受信息的提炼与加工,体验操作的便捷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4.行为与创新

通过修改图形进行作品的再创作,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放大镜”“橡皮(彩色橡皮)”等工具的使用。

难点:能够根据绘画需求,对图形进行合理的修改。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合作探究、自主创作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素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同学们都画出了自己喜欢的盆花。

观察:从你们的作品当中挑出了两幅图展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思考并交流:如何才能将第一幅图巧妙地变成第二幅图呢? 板书揭题:修改图形。

二、合理想象,修改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三年级了,还记得在一二年级时候写错字是怎么办的吗? (用橡皮擦)

今天呀,我们来认识一位和橡皮有着同样功能的朋友。 活动1:删除图形。

简单设疑:大家先找一找,这个朋友会出现在“画图”程序的什么地方呢? 学生活动:打开“画图”程序,自己先试着找一找这个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将原来的花瓣删除?

组内交流:小组内里的同学先各自思考各自实践,然后再比较一下各自的方法,看看谁的方法更简单更方便。

师生互动,教师小结,突出“清除选定内容(L)”命令,强调先选中再操作。 全班讨论:选定图形后,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删除图形?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活动2:组合花瓣。

花盆准备好了,在花盆里重新栽一束美丽的鲜花就可以了。 全班讨论:如何画鲜花,选择什么工具,分为几步。 实践操作:在空白的位置画出一个圆形,选中移动到合适位置,再画几个圆,并移动组合成花瓣的形状。

教师巡视,指导:除了使用之前已掌握的画圆工具,还要注意图形之间的组合。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现方法,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全班讨论:“按任意形状裁剪”和“选定”工具,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在删除原有鲜花的花盆上方画出一个自选简易图形,比如圆形,然后在空白的地方多画几个圆形,拖到适当的位置,组合成花瓣的形状。

活动3:修改花瓣。

观察并思考:组合以后的图形中多余的线条怎么办呢? 试一试: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并试着擦除多余的线条。

学生演示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单击左边的“放大镜”工具,单击花瓣,将花瓣放大;单击左边的“按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定重叠的部分,单击“清除选定内容(L)”命令,完成对花瓣的进一步修改。

师小结,并强调放大镜的操作方法。

提问:设置不同的背景颜色,使用“橡皮(彩色橡皮)”工具擦除图形,会有什么效果。

活动4:完成盆花。

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说说各自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朵? 实践操作:按照自己心里想要的花瓣颜色,给花瓣涂上颜色。

展示作品,并讨论:有几种删除图形的方法,它们各自适用在什么地方? 教师强调花的颜色填充好以后,记得画上茎,保证图形的完整。

三、实践活动,创作图形 1.设计分层练习。

(1)先观察图形的特点,再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出下面的其中一幅图。 (2)最近有一些人在我们学校的围墙上乱涂乱画,出现了一些不好看的元素(如图),下面请同学们帮我们可爱整洁的校园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好吗?

2.展示各小组作品。

3.师生互评,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修改图形,也知道了如何利用工具来修改图形,明白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学会了修改图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图形,课后,记得将你的学习体会和创作成果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哦! 第23课

复制与粘贴图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定图形和移动图形的方法。 (2)掌握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方法。 (3)掌握图形剪切、复制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制与粘贴图形,掌握复制与粘贴的一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复制与粘贴图形的过程中,体验计算机画图的优越性,激发学习“画图”的兴趣。

(2)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促进其个性发展。 4.行为与创新

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养成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粘贴图形。 难点: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指导评价为辅,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并在师生、生生间多向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讨论卡。 讨论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任务

展示“盆花”作品。(出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同学们都画得很好,老师也画了盆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多个盆花的图画)

老师的盆花和你们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有几盆盆花,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仅仅是颜色不同)如果我们绘制这样多盆盆花,还需要一盆一盆的慢慢去绘制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第23课《复制与粘贴图形》。

板书课题:第23课 复制与粘贴图形

“复制”与“粘贴”是一组命令,“复制”命令的作用就是把需要的图形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中,而“粘贴”的作用就是从计算机内存中拿出存放的图形,并“贴”到画图区。这个过程就像复印机一样,通过“复制”与“粘贴”可以变成出许多个图形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减少重复劳动。

二、探究学习,掌握新知 (1)选定 “复制”命令在“编辑”菜单中,大家去找一找。为什么“复制”命令是灰色的,不能使用呢?对,我们想要“复制”一个图形时,先要告诉计算机我们要复制的是哪个图形,也就是先要把要复制的图形“选定”。(学生自学,完成“选定”工具的学习)

活动1:移花接木

将右侧的花朵用“选定”工具选定,然后拖动到左侧花盆上。

如果我们要选定这幅作品中的鲜花(出示不能用“选定”工具选定的作品)还能用“选定”工具选定它吗?

如果不能我们又应该怎么选定它呢?(结合教材“探究屋”,小组讨论选定的方法)。请学生演示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定鲜花的方法,小组讨论两种选定工具的异同,并完成“讨论卡”的第一栏。

(2)复制与粘贴

选定了对象,我们就可以复制了。请学生对照教材上的6个步骤,学习“编辑”菜单中“复制”和“粘贴”命令的使用。

活动2:布置花盆

将左侧花盆复制三份,放置到右侧桌面上。

小组交流“应用不透明背景”和“应用透明背景”的区别和优劣,完成“讨论坊”的第二栏。

(3)合作探究

在编辑菜单中除了“复制”和“粘贴”还有“剪切”命令,它和“粘贴”结合使用会产生什么结果呢?请大家打开桌面上的作品1和作品2(作品1和作品2是一样的内容,方便学生对比两组命令的异同),自主探究“剪切”和“粘贴”与“复制”和“粘贴”有何不同,完成“讨论卡”的第三栏。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同学们喜欢“七巧板”吗?我们今天也来玩一玩。(出示“七巧板”练习)

我们利用左边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左边的“七巧板”不能有变化,一个图形可以使用多次,赶快试一试!

(2)奥运五环图也能用今天的知识进行绘制,请同学们画一画。

四、展示和总结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利用今天的知识能够提高画图的速度,这也是计算机画图的一大优势,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好、利用好今天的知识。

推荐第8篇:三年级下美术(感受声音)教学设计

5、感受声音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

3、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2、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 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

2、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

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

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3、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外拓展:启发学生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

推荐第9篇:三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

学年度(下)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各门知识的信心。

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三、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层布置作业,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四、抓好培优辅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辅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

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五、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每天发放动物小精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努力开发快乐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三年级(下)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下)

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刁沿云

推荐第10篇:三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这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促进以后工作得到更好的完善提高。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出满勤干满点,团结同事,关心学生。

二、教学上认真备课,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既然站在讲台上就不能随便,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教材的结构以及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相应的知识。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状况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稳固就及时进行补充辅导,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知的拓展学习。

三、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精讲时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用的习题符合学生的特点。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达到举一反三,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四、教研教改方面。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辅导和调整教法,并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

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今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严格知识点把关。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听课的效率。

第11篇:三年级下教学反思

《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文章不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写“神”了。这神来之笔是怎么来的?那是因为郑老先生书读得多。我在上写作课时我问学生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当然答案多是增长知识,读书能让自己长大,读书让自己高兴……学生们也都会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学习《燕子》过程中,我说郑老先生只所以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写神了,那些词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地观察,来自于多层面的感受,少了这些,怎么可能有这篇美文?

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念叨上“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两句,身心马上会轻松起来,精神也会好上许多。也许这也是这篇散文魅力表现吧。

大多数的学生是见过燕子的,他们没有陌生感,但他们没有作家那种写作的冲动,所以燕子不会如此走到他们的纸上,而对于好多学生来说,许多可爱的动物,同样不能变成文字。这是一种熟视无睹。因此研究这一课,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要熟视无睹,虽然我们暂时做不到作家的写作水平,但我们能大胆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动物入文,多多观察,不放过一些细节,多多用自己的双手记录,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属于学生自己的文章也会自然出现。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 ,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寓言二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感觉很是失败,觉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总结一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课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吗?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遍,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赘的。其实不是每节课都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对自己那些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并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并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首先,教学目标不太准确,没给学生以明确提示本节课的任务到底是一则寓言还是两则?没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其次,也是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得过多,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的时间来独立思考。没有深入的结合学习.生活经验来体会寓意。所以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和理解的,老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先自学再交流;凡部分学生能感悟的就请学生来讲授,让其他学生听得感兴趣;教师要讲解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

《语文园地三》 教学反思

1.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而这种口语交际的能力要靠丰富的语言实践去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话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我们要允许学生说得不完整,通过补充提问,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允许说得不生动,甚至允许出错,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交际,乐于表达。

2.习作练习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降低习作的门槛,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将平时的积累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体现学用结合。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与学习的空间,并将展示与评价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丰富的语文积累,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带领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凸显地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口语交际的话题要丰富而开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说身边的事,说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鼓励学生敢说,教给学生会说,逐步引导学生说得生动精彩。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习作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到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的成功感,从而喜欢习作,乐于表达,顺利地完成习作开篇的过渡。

词语的积累 对子歌 词语搭配及绕口令的学习,要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将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太阳》 教学反思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共同参与语文学习过程,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倡导的。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当今课堂十分需要的。能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达到共鸣,心灵上能够交汇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月球之谜》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分类型分版块的进行幻灯片制作,使学生在交流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最可贵的是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把冗长的网上文字资源提炼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练明了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输入大脑,使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师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在资料的展示中,样式灵活,有教师展示,有学生自展,还有全班展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 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感慨颇多:

一、质疑问难,引出精彩

在学生读课题后,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在学习灾难来临后的可怕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质疑“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同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三、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夸父追日》教学反思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 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勇者无惧”的精神。

我在上这堂课时,用出示课件观看太阳慢慢下山的图片导入引出学习的内容《夸父追日》,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从课文中体会感悟夸父的精神。本节课很好体现了“读是语文学习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的教学理念。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初读中感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感受了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在反复读中感悟,感悟夸父的伟大精神。

第一,体现在每一次读都有一定的目的,每一次读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带着三个主要问题读,并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体现在重视指导朗读。首先是指导学生品读神话故事的神奇句子。在品读中,我紧紧地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琢磨,使学生深刻体会句子的神奇,为美读奠定好了情感的基调。再引导学生说说应该如何读才能读出句子以及夸父的神奇来。也许是我提的这种要求过高了,也许是我的引导还不够具体、有效,学生们基本上都无法说出来。我就代替学生和盘托出,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接着是创设情境反复地、饱含激情地读,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夸父的光辉形象、伟大精神。我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用由低到高的语调反复地朗读夸父的雄心壮志,使学生由表及里、从浅入深地感悟夸父为了实现理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壮举。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实施教学时,没有大胆放手,甩开臂膀,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没有很好地贯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在概括主要内容时不够放手。在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一开始我就出示提示,学生只要简单地填一填,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我应该让学生们先试着说一说,并从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等学生说的不好或者说不出来时,再做提示,这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围绕“假如我会变”,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在故事里,可以自由表达,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在本次作文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联系,敢于质疑,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对有突破性见解的学生要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表扬。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非常欠缺。在交流修改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并不是想象不合理,而是语句表达不通顺,或表达的时候翻来覆去。于是我给学生读了范文,让他们听听人家写作的时候是怎样组织语言的,争取字一次次的习作训练中锻炼他们,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没能将整堂课从语文的高度串联。一块块教学下来,没有任何连接,缺乏整体感。应该将整堂课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奇妙”为核心展开教学,无论是成语构成形式,还是形近字的区别,歇后语的特点,都充满着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奇妙色彩,上到这个度,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就能油然而升。如果我能提到这样的高度,既串起了整堂课,而且也把这堂的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了。真是遗憾哪!这么好的主题我错过了。

2016-2017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教学反思

姓名:李晓梅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第12篇:三年级下 教学总结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教学总结

信息组 张昕

作为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已来,我通过向优秀老教师学习、向同事交流、向学生授课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以及我所教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就是我这个学期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完成一些一定质量的信息作品,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

1、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不在陌生,大多学生对电脑的构成、工作原理已不存在神秘感。但是神秘的事情却是电脑怎样才能完成一些信息作品。

首先我帮助学生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所谓“信息作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自身的智慧有计划、有动机的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的作品。让学生沿着这样一个正确的标准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 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所以我就从信息作品入手来完成这两个软件的学习。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信息作品。比如说文字处理软件有许多,为什么我们选择学习Word,这就在于我们的目标信息作品是一个电子板报,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录入,还有排版、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手绘图形的制作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作品”制作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对“信息作品”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目标信息作品的知识了。

学习一个软件首先是了解这个软件界面框架,所以我就从软件界面框架着手开始授课。在具体的学习制作过程中,我采用了演示——模仿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进行美化文档的时候,我首先展示一张利用Word制作的关于“神六”的报道板报,对于时事新闻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的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么多漂亮图片放在Word中去,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时我就只需要在多媒体投影仪上操作一遍,学生都能很快学会这个知识点。

3、自由探寻、创新。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制作信息作品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Photoshop时,就提出了我们是否可以把要插入到Word中的图片利用Photoshop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于是我就开设了两节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自主选题、找素材、确定作品框架完成一个自定信息作品。通过我指点、协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了自己预定的任务。这样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活到老学到老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在紧张工作之余,我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要为自己充充电。不论是作为一位教师,还是作为一名现代人,我都要掌握各种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平时坚持自己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的思想。

第13篇:小学语文苏教版 三年级下《恐龙》教学设计

《恐龙》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详细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习恐龙的外形、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曾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他们就是——恐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恐龙)

二、精读课文

(一)老师知道你们对恐龙很感兴趣,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亿年前,真切地感受恐龙世界!(播放影片)

来到恐龙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数不胜数、难以计数、庞然大物 望而生畏 威风凛凛 千奇百怪 地动山摇等)

2、学习二到五自然段

(当生谈感受时,答到恐龙很多时,师:是呀,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出示句子: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齐读这句话。(生读)读书就要这样:字字入眼,句句入心。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节,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的第2小节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请用横线画出。

2、这些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分别有什么特点呢?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词或句。

3、体会一下课文是怎样描写恐龙的这些特点的?开始 语文课堂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

生自学 师巡视。(几分钟?)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呢?

生答,(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投影出示 指读

同学们,在这些种恐龙中,雷龙是最大的陆生动物。下面以它为例,看看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恐龙的。 瞧!雷龙来了! 出示雷龙图片讨论:

(1)雷龙:这只雷龙长得怎么样?可以用书中的哪个词来形容它? 出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2)雷龙到底有多大,哪句话能看出来吗?指名答 出示: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或者短语能说明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指名答,出示词语。下面我们来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①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②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A自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我们一起来看,一头大象大约4——6吨,雷龙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到底有多重,你们来算算,可见它真是个————庞然大物。这种用熟悉的事物来比较不熟悉的事物的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读 作比较。。我们接着来看指着雷鸣 b你听过打雷的声音吗?给你什么感觉?课文把——比作——,再一次说明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这种说明方法就叫打比方。

c作者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这个庞然大物写得活灵活现。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会用这样一些方法来说明事物,学以致用嘛。

d、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们听听,他描述的这只雷龙大不大?指名读、齐读。如何评论???两名学生。齐读。

e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雷龙”的?学生交流。学生能总结出来吗??? 指名说说。同学们真聪明。师总结出示。 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

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

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

(3)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先——再——然后——同桌合作,共同研究一种你喜欢的恐龙,完成表格中的某一行。 多长时间合适???? 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 ①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种恐龙?

A.出示图片,瞧,梁龙来了。书中是怎么描写梁龙的。指名答。看梁龙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能体现长这一特点。

20多米,我们的一间教室有7-8米,20多米有多长?如果不写20多米,就说很长好不好?(不知道到底有多长了)介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吊桥见过没有,瞧这就是。它给你什么感觉?好象一座可以移动的吊桥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梁龙好长,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练习读。指名读。能不能再长一点。喜欢梁龙的站起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长。齐读。 还有研究什么恐龙的? B、研究剑龙的小组

(1)为什么叫它剑龙呢?它的特点是? (2)这里又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3)剑龙象利剑一样威武,谁来读一读?如何评论??? 最后我们来研究 C、研究三角龙

(1) 出示图片,这就是三角龙。

(2)一看到三角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人感到了害怕,这就叫——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望而生畏”

(3)课文又是怎样写三角龙令人望而生畏的?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它的特点是什么?

(4)分别用了哪些方法?

(5)谁来读出它的特点。(好像我看到了还不怎么害怕,有没有更让我怕的?)

我们欣赏完各种恐龙,哪你能把他们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吗?练习朗读。出示整节。指名读两个。评价????? 整体读。

同学们读的真好,如果让你给爸爸妈妈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恐龙,你会吗?投影。练习。指名答,你准备介绍哪种?(两个回答)我们班的同学真棒!

(三)下面请同学们读3-5节,想一想课文还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谁来说说! 交流。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鱼龙和翼龙是不是恐龙?交流。(1)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是恐龙的? (2)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一句。(3)你对鱼龙还是翼龙比较感兴趣?

(屏显“鱼龙”图片)这是“鱼龙”。它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说?齐读这句话。

(4)(屏显“翼龙”图片)这是“翼龙”,为什么叫它翼龙?可见,“翼”就是——翅膀的意思。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把——比作——,用——来比喻——,这里是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写的)齐读 课文还告诉我们什么?

食物。在第几节?齐读第一句。它还举了个例子

(四)第四自然段研究霸王龙

(1)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霸王龙。出示文本。给你留下什么感觉?凶猛

(2)谁能通过朗读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凶猛的霸王龙?(指名读两名) 3-5节还告诉我们什么? 卵生?什么叫卵生?

生发言。同学们说的很对,瞧这就是恐龙蛋。出示图片。齐读 过渡:学到这,我们已经了认识了一些恐龙,并了解了一些关于他们的知识。咱们这次的时空之旅,所获可真不小呀!可是恐龙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去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吧! (屏显)恐龙灭绝图

恐龙到底为什么会消失?关于这个问题,你知道些什么?交流交流。 (屏显)恐龙到底为什么会消失?交流交流。

其实这些都是科学家的猜测,恐龙消失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等待着有人能解开它。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三、交流搜集的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14篇:人教数学三年级下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丰兴康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摸一摸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操作探究,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对比,学生体会到选择正方形来测量面积是最理想的;

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理解什么是面积;通过认知冲突,学生感受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发现和认同用正方形作为测量面积的工具是合理和方便的。 突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PPT的演示,对比解决。 【教学过程】

一、感受“面”,认识面积 (出示两个物体)

师:观察垫板的这个表面和盒子的这个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垫板的表面大,罐子的表面小。

师:谁能上来边摸边介绍这两个表面的大小?

生:(摸垫板的表面)垫板的这个表面比罐子的这个表面(摸罐子的表面)大。 师:你介绍的非常棒。现在也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并像XX同学这样来介绍它们的大小。开始吧。 生1:„„ 生2:„„

师:他们说的都可好了。一定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请你对着你的同桌来说一说吧。 „„„„

师:原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面积。

师:你怎么知道“面积”这个名字的? 生:听XX说的/ 从XX看来的。

师:你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是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吗?(PPT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有面积。

师:你能找到它们的面积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边框内的所有部分。 生:圆形的面积就是圆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 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 师:我明白了。那么这三个图形有面积吗? 生:第一个没有,第二个有,第三个没有。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第一个、第三个没有封闭。 师:我不是很明白。谁再来跟我说说。

生: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不封闭图形大小是不确定的。也就没有面积。 师:哦。这样啊,我懂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下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它们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表示它们的面积吗? 生:„„

师:学到现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面积了。谁来小结下?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面积。

二、经历面积单位的形成 1.观察、重叠比一比面积大小

师:一课四练封面的面积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较,怎么样? 生:一课四练的面积比数学课本的面积大。

师: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意大利的国土面积相比,怎么样? 生:中国的国土面积比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大。 师:刚才比较面积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观察法。

师:来比一比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XX,你怎么认为?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同意吗?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我观察不出来了。你有什么方法? 生:重叠着比一比。

师:PPT演示。比出来了吗?XX你来说一说这两个面积的大小。 生: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2.讨论如何测量面积 (出示两个图形)

师:你能观察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试试重叠法。谁大谁小? 生:(各种答案)

师:看来重叠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割下来继续重叠

师:不断割,不断重叠一定能比出来,不过操作起来可能很烦琐,而且还伤害了这两个图形。为了不伤害这两个图形,我想我们需要去测量它们的面积。测量肯定需要测量工具了。用尺子能测量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不能,尺子只能测量长度,是不能测量面积的。 师:那同学们认为测量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引导到用图形去测量)

师:同学们非常有想法。我们学过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什么图形来测量既合适又方便呢? 生:„„(得到结论用正方形)

师:正方形由于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用来测量面积的大小比较收欢迎。

3.引发认知冲突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每个小组长处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一个这么大的长方形,还有一些小正方形,请同学们相互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摆出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那么大。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

师:好了,请问这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6个。

师:每组的长方形可是一样大的,怎么测量结果相差这么大呢?我请两个组上来摆一摆。 „„

师:你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测量结果不同吗? 生:正方形不一样大。

师:是啊,正方形不一样大,测量标准也就不同了。看来要使得大家测量结果都一样,必须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两个长方形。(PPT出示) 第一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每行8个,有三行,三八二十四。

师:很好,看来只要摆一行,摆一列就能知道结果,不需要全部摆完。第二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也是24个。

师:所以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看来同意测量的标准实在是太重要了。那我们想,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怎么才能统一这个测量面积的标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15篇:《张衡》S版语文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张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2)说一说课文大意。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

如果——————(9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

(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

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

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

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五、布置作业: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物件。

板书设计:

9.张衡

东汉人 从小热爱科学 发明地震仪

不迷信,相信科学, 勤思考,爱动脑。 语文三年级下《张衡》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张衡》是一篇写人文章,主要写了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出体现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的地方。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收集有关本课的相关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而在学法上,我们应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制定了读、议、思三字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张衡一课,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 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大体内容,进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能迅速地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自主探究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师生合作,解疑合探 在学生自探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以全体讨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探结果情况。并且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张衡是我国东汉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后来发明了地震仪。并且概括出张衡的优秀品质,他不迷信,相信科学,爱动脑筋。喜欢思考。并且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张衡发明地震仪过程的语句,培养学生养成勤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4、升华感情,质疑再探 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我鼓励学生再一次大声地朗读课文,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启发学生提出本课比较难理解的问题,例如,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地震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并且进行全部同学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张衡的优秀品质,与卓越贡献。诱发学生学习张衡相信科学,勤思考的好习惯。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升华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5、仿写文章第四自然段,介绍自己的小生活用品。这里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得到一次写作的训练不仅可以让文章的主题得到再一次升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第16篇:新标准英语一起三年级下M7U2教学设计

《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 三年级下册第七模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大华小学 王冬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第七模块第二课时,本模块的话题是谈论将来的活动。本单元的情境是Daming和Sam跟同学们一起去采摘。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第二单元主要语言点是用特殊疑问句“How many…are there in…?”句式询问和回答人或者物品的存在和数量。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听、说、读、写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的重点结构仍是“there be”句型加上新的数字教学,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数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构词规律的方法,学习新的数词。

三、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1)听:全体学生能听懂: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2)说:全体学生能说: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3)读:全体学生能认读:thirty (4)写:全体学生能拼写重点单词:thirty 2.语言知识

(1)全体学生能运用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2)全体学生能理解运动:thirty (3)感知课文的语音语调 3.情感态度

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犯错误 4.学习策略

能够在小范围内展开合作分享,积极解决问题 5.文化意识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进一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四、课时目标 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How many … are there…?问答物品的存在和数量。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there be句型和数词 2.难点:there be句型和数词

六、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 教学卡片, CD-ROM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Revision and lead in(3分钟) 1.Greetings Chant: Numbers 2.Free talk T: 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re there many children in your cla? Ss: Yes, there are…children.T: How many boys? How many girls? Ss: Count and answer: There are …

T: Are there any monkeys in the picture? (PPT出示“小山”图片) Ss: No, there aren’t.T: Are there any monkeys in the picture? (PPT出示“猴子”图片) Ss: Yes, there are about…(用about进行大约估计) T: Let’s watch the CD-ROM and count.3.Ss: Watch and repeat.T: How many monkeys are there? Ss: There are twenty-six.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从数字的chant开始,然后通过师生Free talk复习第一单元there be句型和数字,为第二单元学习做准备。

(二)Task presentation and Text-learning(10分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there be 句型谈论物品的存在和数量,我们要先闯过果园Fruit Farm,动物园Zoo,学校School三关,再进行最后的校园知多少大赛,对我校了解最多的同学,将成为学校代言人!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们知道要学什么,学了之后可以做什么。 第一关: Fruit Farm 1.Questions: T: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Ss: Watch and answer.There are twenty-six.T: How many pears are there in the box? Ss: There are thirty.T: Teach the new word: thirty

渗透th组合、ir组合发音,对比教学thirty/ thirteen Ss: Learn the new word and count from 30 to 39 通过摘梨活动在情境中数数30到39,并强化thirty发音 2.Read after the CD-ROM,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T: Are there any peaches? Ss: No, there aren’t any peaches.【设计意图】通过问答不仅巩固学习there be 句型和单词,也对课文材料有整体的理解。

(三)练习巩固 Practice(13分钟) 1.Read the text.自读课文巩固内容。

Read by themselves then read in groups to practice.2.Read and remember.记忆力大比拼

师生问答

T: Are there many apples at School A? Ss: Yes, there are.T: Are there many apples at School B? Ss: No, there aren’t.生生问答

S1: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at School A? S2: There are…

【设计意图】记忆力大比拼,首先要记住出现的数字,然后听清楚问题,再通过记忆搜索出正确的数字回答问题。这个活动从听、说、记等多方面训练语言的综合运用。 第二关:The zoo

T: Show a picture and ask: Are there many animals at the zoo? Ss: Yes.There are many…at the zoo.(说的越多越好,适当引导学生用否定句) There aren’t any…at the zoo.T: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Ss: Watch,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T: Numbers: ten, 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 seventy, eighty, ninety, one hundred Ss: 发现整十的数字规律,对比十几的数字,总结teen和ty Learn to say it line by line.Then chant and do the actions.

(四)语言运用Production(7分钟) 第三关:Our School Do an interview about our school.1.Ask questions about numbers.(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越多越好) 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PE teachers…) 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boys, girls) How many clae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clarooms) 2.Share the information in groups. 3.Ask and answer.校园知多少大赛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巩固如何提问,然后小组内通过问答分享信息,最后通过校园知多少大赛,全员参与的问答活动,选出得分最高的学生,作为校园代言人,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课堂检测: Test (5分钟) Ⅰ.单项选择

(

)1._____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A.How many

B.How much (

)2.Twenty plus ten is _____.

A.thirteen

B.thirty (

)3.There _____ a teacher in the claroom.

A.is

B.are (

)4.There _____ twenty-six monkeys.

A.is

B.are

(

)5.There _____ a bed in the claroom.

A.is

B.isn’t Ⅱ.阅读判断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My name is Tim.I’m from Hongqi Primary School.There are 46 teachers and 1045 children in my school.And there are 30 claes.I am in Cla 2 Grade 3.There are 13 boys and 20 girls in my cla.Our teacher is Mi Li.I love my cla.I love my school. (

)1.There are thirty-six teachers in Hongqi Primary School.(

)2.Tim is in Grade Two.(

)3.There are thirty boys in Cla 2 Grade 3.(

)4.There are thirty-three children in Tim’s cla.

(六)小结与布置作业 Summary and homework(2分钟) 1.Summary “there be”特殊疑问的问答和数字 2.Homework(a.b必做,c选做) a.Copy the sentences.b.Retell the story.c.Introduce your school or cla.(仿照阅读,介绍自己的学校或班级) (七) 板书设计

Module 7 Unit 2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There are twenty-six.(thirty)

第17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集邮北师大版

数学三年级上北师大版8.4 寄书同步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 教学目标: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玩中学: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试一试”第2题。 学中做: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结:

第18篇:三年级下测《威武的盾牌》教学设计

《威武的盾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盾牌的知识,并尝试用兽头图案设计一个盾牌,表现出盾牌的威武感。

2.学习盾牌的装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力能力、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兽头盾牌的装饰特点,表现出盾牌的威武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吹塑纸、彩色纸、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一张图片,想一想,他们手里都拿了哪些武器?

2、是什么武器能在战场上保护自己呢?

3、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关于盾牌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4、盾牌是古代军人勇敢与胜利的象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看,这是古代武士手中的盾牌。随着科技的发展,盾牌在材料与形状上经过了不断改进,瞧,这是最先进的现代防弹盾牌,许多特警队执行任务时还少不了它呢?

5、那盾牌除了具有防御功能之外,还有哪些用途?

6、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个威武的盾牌,除了能在战场上保护我们,还要让敌人一见就胆战心惊。(板书:威武的盾牌)

二、新授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盾牌和现代盾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的盾牌才威武呢?

2、如果让你为盾牌选择一个最威武的图案, (1)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2)为什么选第一个而不选第二个呢?

(板书:夸张 变形)

(3)看来,夸张变形的怪兽图案确实能使人有威武感和恐惧感。

3、欣赏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看它们是不是用上了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威武感的?

(2)这些图案除了形状的夸张之外,还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威武感的?(板书:色彩 装饰物)

(3)你认为什么样的颜色具有威武感呢?

(板书:色彩 鲜艳 厚重)

三、学生创作

1.技法指导

(1)请同学们翻开书,仔细观察盾牌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2)对称是怎么剪出来的呢?

(3)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你想怎样添加装饰物呢? 2.刚才我们欣赏了书中的图案,思考一下,做一个盾牌需要分几步来完成呢?

(1)剪出盾牌的外形 (2)剪出五官 (3)添加装饰物 (4)在反面做把手

3.现在,我们知道了制作盾牌的方法以,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威武的盾牌。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形状和颜色的选择。

四、作业展评

1.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做得都很认真,心里很高兴,哪一个组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介绍的时候要说一一说哪一部分最夸张?哪一部分最精彩?

2.你认为哪一个盾牌最具有威武感?

五、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制作了盾牌,那我们怎样建立起自己心中的盾牌呢?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学会保护自己。

第19篇:三年级下my family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Unit 2 My family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云龙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单词man,woman,father

2、掌握句型:Who\'s that man? He\'s … Who\'s that woman? She\'s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3、通过对话练习介绍自己和学会询问他人。教学重点:掌握句型Who\'s that man(boy)? He is… Who\'s that woman (girl)? She i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教学难点:能区分和正确使用人称代词he 和she。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明星照片 Step1: Warming up 1.播放英语歌曲《Boy and Girl》学生一起唱一唱。男生和女生分别再唱一遍。(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复习巩固单词boy、girl初步认识he、she的用法。)

2.教师多媒体展示男女生的照片,首先展示张鹏的图片并询问:Who\'s that boy? 学生回答:He is …接着请两位男生回答what is your name? 学生回答后,老师问全班:boys and girls,who is that boy?然后展示女生的图片并询问:Who\'s that girl? 学生回答:She is …

3.(1)请四位学生上台,两位男生两位女生,男生问Who\'s that boy/girl?女生回答:He/She is…(2)教师问Who\'s that boy/girl?,学生齐答He/She is…(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巩固)

Step2: Presentation 1.多媒体展示姚明的图片问:Is he a boy or a man? 学生齐声回答man.教师教学man 的发音。(出示单词卡,分男女生朗读,齐读操练单词发音)并继续问Who\'s that man? 学生回答He is Yaoming.(教师带读,学生齐读)

2.接着展示赵丽颖的图片问Is he a girl or a woman? 学生齐声回答woman.(出示单词卡,分组朗读单词强调发音)并继续问: Who\'s that woman ?学生回答She is Zhaoliying.(教师带读,学生分组朗读练习)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入新知man、woman 的学习以及句型的操练,会比较的自然,学生也比较能接受。)

以旧带新,学习新知(Let’s talk) 4.Let’s talk (1)创设情境 ,让学生就对话内容进行预测。It’s Sunday.Amy goes to Chenjie’s home.Who is at home? Who is that boy? (2)学生带问题,朗读课文。

(3)指名回答问题,并教学father.(教学发音,指名朗读,开火车朗读) (4)播放动画呈现对话。 (5)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对话。 Step3: Extension & Consolidation 1.role play

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Amy、Chenjie、Father。教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对话的学习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2.practice time 出示明星照片,操练句型Who\'s that man/woman? He/She\'s… 3.总结单词句子,让学生再次跟读。 Step4: Homework: 画一幅家庭图片,下节课的时候介绍给同学。

板书 设计

Unit2 My family A Let’s talk Who’s that man/woman? He/She is… man woman father ( dad)

第20篇:《张衡》S版语文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张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复习:

1、认读字词

2、回忆文章的大致结构(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发生”有什么不同?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读中感悟人物品质,体会写作方法。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大酒坛 秃起 铸 对准 蹲 仰 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

3、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的吗?

如果——————(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

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doc》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