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教学教学设计

2020-04-1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低年级部首识字教学设计

低年级部首识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发现、归纳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部首字理,并能举一反三,运用部首字理复习学过的生字。

3、通过了解汉字字理,从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部首字理,并能运用部首字理复习生字。 教学方式: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这个学期也快结束了,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想考考同学们,看谁记得最多,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

拉车 打人 拔河 拍球 捉虫 1)指名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中的拉 打 拔 拍 捉变成红色。

师:观察这几个红色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字都有“扌”)

师:你知道“扌”和什么有关吗? (与手的动作有关)

谈话:像这样把有相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学习,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部首串字识字法。(板书课题:部首识字)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二、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

说 话 读 诉 谁 课

师:这几个字你会读吗? 指名读

1 师:你能说一说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都有“讠”)课件出示:讠 师:你知道“讠”和什么有关吗? 课件出示“讠”的演变

师: “讠”在繁体字里写成语言的言,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觉得语言从口发出,有长句也有短句,中间还有停顿,所以言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谁来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是言字旁的? 如:

谁——问人的词语,什么人?(问人要用语言。)

课——本意试验、考核,现在的意思是上课、教学。(要用语言) 你还知道哪些言字旁的字?你能用它组词并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2)、游戏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出示卡片:

亻 口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偏旁部首小朋友要找他的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它们的朋友就藏在同学们中间,你们要认真找一找,并赶紧跑到它们的身边哟。

1、找口字旁的朋友

生1:我是口字旁,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2: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 )。如: 我是“听”,听课。 ···

2、找单人旁的朋友 方法同上

(3)、学习带“亻”的字理

师:通过游戏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单人旁和口字旁的朋友,接下来我们还要来研究单人旁和口字旁和什么有关。请位小老师再来领同学们读一读带有单人旁的字。

课件出示:休 仔 住 体 作 他 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师:谁来说一说单人旁和什么有关?

2 单人旁是人字的变形,和人有关。(课件出示“人”字的演变过程) 师:在这些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字来说一说,为什么它和人有关。 如:体——人的本身。

仔——zi是它的另一个读音,本音读zai,指人的孩子,本义指儿子。(和人有关)

住——人的居处。 重点讲解“休”字

课件出示“休”字的图片,猜一个字。 (4)、学习带“口”的字理

课件出示:叫 吃 听 唱 响 嘴 哪 分两组比赛读。 师:口字旁和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

师:(课件出示讲解)像口的形状,和嘴巴有关。啊、吗、吧、哪都是语气词,没有实际的意思,很明显唱、嘴和口有关,听、响为什么和嘴巴有关?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好的同学坐好姿势向老师示意。(听——指用耳朵感受人发出的声音,响——口发出声音,指声响。)

三、迁移运用(我会说)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言字旁、单人旁、口字旁各表示什么,你还认识这些偏旁部首吗?

课件出示:

艹 氵 木

每个偏旁部首表示什么?说一说带有这些偏旁的字、组词、说句子

1、艹——(课件)你觉得古人写的草字头像什么?(小草从土中生长的样子)与植物有关。你能说出带有草字头的字吗?如:花 草 苗 茶 苹 你能用这个字( )来说句话吗?

我会说:我知道草字头的字有( ),它和( )有关,草字头的字有( )。

2、氵——与水有关,古人写的水是流水状的慢慢演变成水字,水作偏旁时写作“氵”是浪花、水珠的象形。(课件)我们学过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如:河 江

3 海 深 流 游

我会说:我知道三点水的字有( ),它和( )有关,三点水的字有( )。

链接:“游”的字理小故事

师: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为了奖励大家(微博),老师给你们讲个字理小故事好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课件出示游的古体字,再出示简体字) 传说古人在造这个“游”字的时候碰到了困难,不知道应该怎么表示才好,想来想去觉得既然游泳就必须有水(氵),游泳池一般都是方形的(中间是个方字)所以加个方字,而且小孩子(子)游泳要注意安全呀,还得有个大人(人)陪着,就这样“游”字就造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是呀,古人们在造字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理,其实我们在学习很多汉字的时候,都可以 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编成小故事来帮助我们牢牢的记忆它们的字形。

3、木——是树木的象形,与树木有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你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如:树 林 桃 桥 校 松

我会说:我知道木字旁的字有( ),它和( )有关,木字旁的字有( )。

四、拓展延伸(我发现)

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部首?用下面的句式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我发现:我还知道的偏旁部首有( ),它和( )有关,这个偏旁部首的字有( )。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部首识字的方法来学习汉字„„

推荐第2篇:三点水旁部首写法的教学设计

三点水旁部首写法的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

刘福明

教学内容:三点水旁部首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学会正确书写三点水旁部首。

2、使学生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江、河”带有三点水旁部首的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江、河”带有三点水旁部首的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的正确姿势,并纠正坐姿不正确的学生。(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平。)

二、学习写三点水旁部首。

1、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田字格中的三点水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可观察到:

(1)、三点水上面两点角度较平,间距不能靠得太紧,第二点应写得偏左,下提起笔位置不要过高,出锋不宜超过第二点,整个偏旁呈弧形,即像弯弯的月亮。 (2)、三点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写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第三笔提写在左下格。

3、请同学们按三点水的写法要求,在田字格中写三点水两遍,写完后对照检查,同桌互看,

并把写的最好得那个打上对号。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并表扬写的好的同学。

三、学习写“江、河”两字的写法。

1、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田字格中的“江、河”两个字,写得好不好?你想不想把它写好呢?

2、引导学生可观察到:

“江”字的右边第一笔短横,写在田字格右上格左下端,短横左端起笔要写在三点水 第一笔的右下面,但不能靠的太近连接起来,要留一点空隙。右边第二笔短竖起笔在短横的中间,短竖不能太长,向下不超过三点水的第三笔提,右边的第三笔长横起笔于左边三点水里面提的末端。

(注意:提醒同学们写字的姿势,做好后再写。)

3、请同学们按“江”字的写法要求,在田字格中写这个字。写完第一遍后,和范字“江”对照一下,把写的不好得地方用圆圈圈出来,再写第二遍,再写第三遍,写完后同桌互评,在写得最好得字下面并打上对号。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并作出评价。

4、巩固:

请同学们按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带三点水部首字的写法,在田字格中写“河”字三遍。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学习“部首查字法”教学设计

优选教育资料

小学语文二年级学习“部首查字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新知识,也是一项贯穿在今后日常语文学习中的常见任务。学习部首查字法可以巩固学生对汉字各部件的理解和掌握,对下一步锻炼学生自主识字、拓展积累词汇量有着积极意义。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渗透了解生字的音、形、意。

二、教材分析:

本项学习内容来自鲁教版《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部分,先以文本形式对“部首查字法”的过程步骤进行了说明,对字典的目录构成进行了介绍,并辅以具体的查字典填空题的训练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分析:

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接触过字典并学习过“音序查字法”,应该说对字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二年级识字量的增加,学生识字、用字常常遇到不认识字也不了解字义的情况,同时字典有时又会被学生们忽略,所以应该抓住这次学习“部首查字法”的机会,让学生重视字典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据不同情况提取部首的方法,熟悉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优选教育资料

2.指导学生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时,学会运用查字典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感受查字典的乐趣,知道字典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明确部首的含义和常见确定方法;掌握部首查字法步骤要领,尤其注意对“除去部首还剩几画”环节的查法运用。

六、教学手段:

微课、学习任务单、课件、字典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年级学过的《口耳目》课文,回顾象形字归类识字。

2.过渡:这篇课文很有趣也很特别,它是一幅画对应一个生字,这样一对照我们就能知道字的读音和大体字义了,但今天我们不看图识字,来个查字典识字,通过字典能让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生字(板书:部首查字法)。

二、思考交流

1.小组内交流,代表回答,老师汇总。

(1)什么叫部首?常见的偏旁是部首吗?举例说明。 (2)在什么情况下用“部首查字法”呢?(只知字形,不知读音。)

优选教育资料

2.思考:如何确定以一个字的部首呢?老师讲解部首确定的一般规律。

(1)出示儿歌,学生诵读:

“独体字,查起笔,本身部首查自己。形声字,查形旁,不管形旁在哪方。遇到多个偏旁字,左右结构取左方,上下结构取上方,包围结构取外框。以上方法不绝对,灵活查找是良方。”

(2)根据儿歌,出示例字讲解。

(3)考考你:出示例字“之、王、吐、相、芳、历”,学生找部首。

三、学习查字法

1.学生朗读课本P32页“学习查字典”介绍。根据学习单,小组内交流(出示要求):

(1)“部首查字法”要用到字典目录哪些部分?(“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

(2)根据预习课本介绍和课前观看微课里的“部首查字法”歌谣,交流自己归纳的查字法步骤。(主要分3步:确定部首和笔画,去掉部首剩几画,根据检字表页码去正文找)

2.检查课前完成的课本练习题(学生抢答)。

(1)数出“冫、扌、宀、心”4个部首在“检字表”第几页?(以第11版新华字典为例)

(2)数数“计、实、饭、浪、除、刻、枝、烂”这8个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优选教育资料

四、实战大比拼

1.课件出示课本“查字典表格”,播放微课,以“陆”为例,学生边看边仿照查阅。

2.比一比,按照表格依次查阅“锣”、“箭”、“阔”3个字的信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先查完的同学帮一帮其他同学;查出后记录在课本上;先完成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写出查询结果。

3.老师组织小组汇报查询结果,其他小组核对。

五、小结与拓展

1.老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强调字典的用处,鼓励运用好字典。2.课后作业:

(1)挑选一本课外书,找出5-10个不知道读音的生字,查阅记录下来。

(2)查查自己姓名中的第

2、3个字,看看它们在字典中的意思。

推荐第4篇:综合练习部首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部首》是我在组织同学们分单元复习了《实用语文》第十二册的内容后,进行的第一个分类复习内容。本节课共四个教学环节康复训练、复习部首、欣赏视频、课堂小结。

通过课件,我为这堂课创设了一个与学生一起闯关后观看动画片的教学情境,希望学生在趣味复习中掌握知识点。

在康复训练后,我设计了以下六道游戏关卡:

1、认一认。

2、找一找。

3、连一连。

4、练一练。

5、写一写。

6、读一读。

并藉此来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部首知识。另外,我在整堂课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型。例如:

1、学生在认部首。

2、找(汉字的)部首。

3、汉字与部首连线。

4、看看将部首与独体字合起来是什么字。

5、写出带有指定部首的字。

6、读一读部首。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应该说班上的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但是,因为智障学生个性差异大、层次较多,设计的练习量也相对较多,在实际的授课当中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练习节奏的情况,导致个别辅导占据了很多时间,安排观看的《偏旁部首》动画视频等内容都没有完整地在课堂上呈现。

上课完毕,反思整堂课。我觉得其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调整,使课堂更加合理、高效。课堂上,我应该先和学生一起集体口头答题、完成过关游戏、观看视频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书面练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化辅导,就可以更好地把控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更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生受益更多一些。

推荐第5篇:部首查字法的教学反思

这学期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在教学时我使用了网上搜集到的两个微课视频,尝试了一下时下很流行的反转课堂。首先和孩子们看第一个微课“如何提取部首”。重难点在几种特殊类型的字如何提取部首上。有的字两个部分都是偏旁,如“苇、取、困”,这时就可以用到一个口诀:“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具体来说,“苇”字取上不下,部首是草字头;“取”字取左不取右,部首是耳字旁;“困”字取外不取内,部首是“口”。微课中还讲到了两种独体字,如“世”,这种字起笔就是部首;另一种如“木”,这种字本身就是部首。孩子们跟着电脑老师学习,感觉很新鲜,比我平时上课的效果要好。接着又看了第二了微课,“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这时我们一边看,一边做,电脑老师说到哪一步,我和孩子们就在字典上做到哪一步,最终,孩子们查到自己原本不认识的字,知道了读音,了解了字意,非常兴奋!接下来的时间,我出示了几个生字,让孩子们练练手,巡视指导后,发现大部分孩子基本掌握了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中午看小饭桌时,我突发奇想,叫了几个孩子来进行查字典比赛,随机在语文书上找一个不认识的字,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查到这个字,学会他的读音,了解字意。孩子们很兴趣,纷纷举手要参加比赛,我随机挑了几个小朋友,进行了几轮比试,只发现两个孩子不会查,经过当场指导,和同学的帮扶,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在比赛中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何更好的利用字典这种工具书,要想办法。孩子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猜一猜,不去深究,直接跳过去,这是之前教给孩子的一种阅读方法。班上还有部分孩子在看到大段文字的时候,只看看插图,把文字直接略过不看了。二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还是识字写字,多识少写,学校也在倡导阅读课外书,如何把阅读、查字典、识字相结合,激发孩子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兴趣,这需要好点子,更需要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推荐第6篇:《部首查字法》教学应用实录(优秀)

《部首查字法》教学应用实录

教学目标:学会部首查字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

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

猜一学习用品。谜底是什么呢? 生:字典。

师:对,是字典。看,这就是字典。(师出示字典的图片) 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部首查字法儿歌

师:怎样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呢?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儿歌。在儿歌中找一下答案吧。(出示儿歌)

部首查字法儿歌

看清部首数笔画,部首目录查页码。 除去部首数笔画,检字表里找到它。 再看页码翻正文,竖线两边仔细查。 生:读儿歌,根据儿歌内容掌握部首查字法的规律。 三:学习查字典

1.师:原来,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必须先在字典里找到《部首检字表》,它包括:《部首目录》和《检字表》两部分。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字典找一下吧。

生:拿出字典,找《部首目录》和《检字表》。

师:进行示范。

2、练习查部首。

师:《部首目录》详细记录了不同部首的笔画,并按笔画数进行了分类,部首右边的页码指检字表的页码。师进行示范。 生:仔细观看。

3、以“艾”字为例,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具体步骤:

师:下面我们以“艾”字为例,示范一下部首查字法的具体过程。 师:“艾”字的部首是草字头,草字头总共有三画。我们现在部首目录里找到三画,再找到草字头。看,在这里。(师示范)检字表的页码为22页。我们再翻到检字表,找到草字头。除去部首外,数清这个字余下部分的笔画,共两画,然后在部首下找到相应的笔画栏,找到要查的字及它的页码。这就是我们要查的字,后面有两个页码,原来这个字是多音字,我们一起到字典的正文中看看吧。

(师翻到字典正文第一页) 这是字典正文的第一页,我们再翻到第四页,找到这个字“艾”。它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读“yi”,另一个读音读“ai”,在字典的1491页。这个字我们就查完了,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四、巩固练习:

师:(出示一组生字)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字典,查查这组生字,将表格补充完整吧。

生:拿出字典查这些字,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师:(出示表格的答案)同学们都查完了,核对一下,你都查对了吗? 生:大部分同学查的正确,个别同学存在错误,及时改正。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本领——部首查字法。大家以后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可要勤查字典哦!这样,我们可以看更多的书、读更多的报、学更多的知识了。 小朋友们,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推荐第7篇:关于偏旁和部首的教学

一、认真搞清楚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偏旁———旧称汉字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合称偏旁,但在习惯上,对汉字的上下左右统称偏旁。2.部首———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其相同部位,称为部首。3.偏旁和部首的关系:①同一个汉字的某个部分,既是偏旁,又是部首,但在不同的场合,它们的叫法各不相同。如语文的“语”字,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它的左边部分,叫做“言字旁”;在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则把它叫做“言”部。②有些汉字的偏旁不是部首,如春天的“春”,分析字形结构,它是上下结构,“(春)字头;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就找不到“”(春)部,就是查“日”部了。③也有些汉字的部首不是偏旁,如平安的“平”,它的部首是“一”(横)部;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就没有“一”偏旁了。④汉字的偏旁远远多于部首,汉字的部首只有200个左右,其中大都可作偏旁,除此之外,还有将近600个偏旁,但有些是不常用的,习惯上不叫它偏旁,而称为汉字的部件。

二、切实组织好偏旁和部首的教学。1.根据教材,按其功能,组织好偏旁和部首的训练。偏旁和部首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点,更要注意区分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教学偏旁,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教学部首,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部首,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现在使用的义务教材小学语文课本里,《基础训练》题中的偏旁与部首的训练内容就是按照它们各自的作用编写的。在低年级1至4册的教材中,因为没有要求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所以在《基础训练》题中就只出现了有关偏旁的教学内容。到了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因为开始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才出现了“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的练习题。教师应该遵循的就是按这种编排要求组织好教学。2.加强指导,掌握要领,教学生学会定部首。教师要按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会查字典,首先就要教给学生掌握确定汉字部首的方法。①汉字部首一般位置是在字的上、下、左、右、外。如:查今天的“今”,部首在上,查“人”部;查思想的“思”部首在下,查“心”部;查临时的“临”部首在左,查“|”部;查我们的“我”,部首在右,查“戈”部;查同学的“同”,部首在外,查“冂”部。②汉字的一般位置上没有部首,就看中坐;若中坐没有,再看左上角。如:[!--empirenews.page--]查办法的“办”,部首在中坐,查“力”部;查疑难的“疑”,部首在左上角,查“匕”部。③一个汉字有好几个部首的,按下列顺序确定部首:a字的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如:查天空的“空”,查“穴”部,不查“工”部。b字的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如:查相助的“相”,查“木”部,不查“目”部。c字的内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内。如:查沉闷的“闷”,查“门”部,不查“心”部。d下、左上角或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或取右,不取左上角。如:查水渠的“渠”,查“木”部,不查“氵”部;查凯歌的“凯”,查“几”部,不查“山”部。e在汉字的同一位置,部首有多笔和少笔互相迭合的,取多笔不取少笔。如:查意义的“意”,部首有“、、立、心、音”,查“音”部,不查“、、立、心”部。f汉字的中坐、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坐,不取左上角。如:查坐车的“坐”,查“土”部,不查“人”部。g汉字的部首中有单笔和多笔的,取多笔不取单笔。如:查熄灭的“灭”,查“火”部,不查“一”部。④汉字的部首无法确定,或部首所在位置不合规定的,按起笔取单笔部首。如:查成长的“长”,查“丿”部,不查“一”部。

推荐第8篇:部首查字法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部首查字法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字典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帮手,在教学查字典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字的部首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许多字可以分为两部分,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如“椅”字可以分解为“木”和“奇”,“木”是部首,就到“木”部里去查。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如“苇”字取上不取下。“取”字取左不取右,“困”字取外不取内;

第二种情况:如果一个字不能拆开,分不清属于哪个部首,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归入横

(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部。如“丰”字起笔是横

(一),就查“一”部。(书上是这么写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字却让学生无所适从。如查“巾”字,自然就按第二种情况处理了,在“丨”部里查,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必须查“巾”部。

那么,确定部首的规律就尤为重要。经过归纳,我针对独体字细化出如下规律:

(一)可做偏旁部首的独体字 1.可做偏旁部首的独体字,仅查“整体”,查不到“起笔”。如前面提到的“巾”字,还有“人”字仅查整体“人”部,查不到起笔“丿”部。

2.可做偏旁部首的独体字,既可查“整体”,也可查“起笔”。如“入”字既可查整体“入”部,也可查起笔“丿”部;“矢”字既可查整体“矢”部,也可查起笔“丿”部。

(二)分不清部首的独体字

1.分不清部首的独体字,仅查“起笔”,查不到“落笔”。如“干”字,仅查起笔“一”部,查不到落笔“丨”部;“不”字,仅查起笔“一”部,查不到落笔“丶”部。

2.分不清部首的独体字,既可查“起笔”,也可查“落笔”。如“九”字既可以查起笔“丿”部,也可以查落笔“乛(乙)”部;“电”字既可以查起笔“丨”部,也可以查落笔“乛(乚)”部。

(三)笔画中藏有部首的独体字

1.笔画中藏有部首的独体字,既可查“部首”,也可查“起笔”。如“布”字既可以查部首“巾”部,也可查起笔“一”部;“主”字既可以查部首“王”部,也可查起笔“丶”部。 2.笔画中藏有部首的独体字,仅查“起笔”,查不到“部首”。如“来”字,仅查起笔“一”部,查不到部首“米”部;“干”字仅查到“一”部,查不到部首“十”部。

(四)一些字分别收到几个部首里

如用部首查字法查“益”字,可用三种方法查。一是把“益”的起笔“丶”作为部首,二是把“益”的头部“丷”作为部首。三是把“益”的“皿”字底作为部首。

学生学习查字典,教师要授之以法,指导操作,可是面对部首查字法中出现的“困惑”,我感觉无从下手。二年级的学生查字典才刚刚起步,该如何指导他们呢?

推荐第9篇:《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摘要:《说文解字 叙》中“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这段话是理解《说文》540部首排列系联方式的重要钤键。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排列的表层规则,而在540部首的排列次序的深层结构中意联起主导作用;同时,部首的排列次序还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说文》中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每部之字;排列

一、《说文》部首排列体例

(一)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后世学者多认为5说文6部首主要是“据形系联”,但很多部首排列又无规律可循。现代者周祖谟先生认

为“主要是据形系联,也有按意义系联的”,但同时认为,《说文》的有些部次排列并非完善[2]。许慎《说文》540部首的“据形系联”中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一个部首系联一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这后一个部首又系联一个和它自己箱体相似的部首,这样一直往下系联。比如说:《说文》第一篇“士”部系联的脉络是

第二种方式是,一个部首以它为中心,同时系联几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例如:以“口”部为中心,同时系联了12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

540部首就是以这两种方式为基础,综合交叉在一起的。 许慎《说文解字》“据形系联”对于“形”的表针有一下几种情况:

1、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笔形中的一部分。例如:

2、后一个部首包含了前一个部首的全部或部分笔形。例如:

3、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的倒体或反形。例如:

4、后一个部首的顾问和前一个部首的笔形相似。

故系于

5、

后。

后一个部首和前一个部首部分笔形相似。例如:第四篇

之后。

(二)同条相属,共理相贯:部首排列次序深层结构的意联主导

同条相属,共理相贯,指同一枝条的牵连在一块,共一义理的联接在一起。段注云:“同条共理,谓五百四十部相联缀也。”540部首在排列次序中所反映出来的表层现象是“据形系联”,而深层机理中“同条共理”则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妨简称为“意联”。

一般情况下,据形系联的同时,意联暗贯其中,形联所形成的部首群也往往是相关意义部首群。同时,意联还是形联的补充,当形联收到局限是,意联的原则就凸现出来,甚至有时是意联起作用。

第一, 形联的部首中,大都意义相连。上述五种形似部首系联中,前四种方式基本上都是有意义的联系,这是因为540部首皆为象形、指示、会意字,它们的形体都含有一定意义,形联是一环套一环,因此,形联的同时往往就是一个意义群。比如,口部的并列式系联中,意义都和“口”有关,只有第五种情况,只是笔形的相同或相似,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第二, 一个部首又几个相似部首可系联是,以意联为准则。也就是说一个部首往往有多个和它类似的别部首,那么,就是在形联的基础上贯之以意联。比如,第六篇部首,系联在“束”后,和“口”部首形体相似,但是它没有系联于“口”后,而是

虽然和“口”相似,但意义上并没有什么联系。 第三, 部首形体奇特、无形可联时,以意联之。 第四, 《说文》第十四篇是典型的意联。

(三)立一位端,以究万原;必终于亥,知化穷冥;部首排列的哲学思想 按照据形系联对部首进行分析后,还有个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以“一”开始,终于“亥”,中间的538个部首怎样排列?

540个部首的排列系联首先是立体式的以形系联,穿插以据意系联,但是,这两种系联方式并不是许慎的全部的系联原则,它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或曰哲学思想,即“立一为端,以究万原;必终于亥,知化穷冥。《说文》云:“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亥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二首,六身。”中国的哲学传统是以周易为代表的宇宙哲学观,认为“一”生万物,故许慎将“一”列为部首之首,统领其他539个部首。《易》系辞下云:“亥而生子,复从一起。”始一终亥说明了宇宙的来源及其无穷生化。

二、《说文》每部之字排列体例

《说文》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

(一) 按照意义来排列,即把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段玉裁指出:“凡部之先后,以形之相近为此。凡每部之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此。《颜氏家训》所谓‘隐括有条例’也。《说文》每部自首自尾,次第井井,如一篇文字,如“一”而“元”,元,始也;始而后有‘天’,天莫大焉,故此以‘丕’,而‘吏’之从‘一’终焉,是也。”

(二) 按照类属来排列,即把表同类事物的字排列在一起

黄侃先生指出:“许君列字之次第,大氏先明后事。如玉部自燎以下皆玉名也;自壁以下皆玉器也;自瑳以下皆玉事也。自玼以下皆赋于玉者也;殿之以灵,用玉者也。”

(三)其他

除了把意义相近类属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之外,《说文》每部之字的排列顺序还有一些体例,段玉裁和王筠分别进行了揭示。例如;“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说文》之列,先人后物。”

“至于每部列文自有条理。与部首反对者,必在部末。叠部首位文字者,必在部末。至于部中字之先后,则先实后虚,先近后远。诸大部无不然者。其或无虚是远近之可言,则以训义美者列于前,恶者列于后。如言、心等部是也。„„凡上讳皆在首,以尊君也,故部复解其义。”

“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说文》的540部首的排列以及每部之字的排列,的确是颇费了许慎一片苦心。整个《说文》历时20多年才完成。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追随的。

参考文献:

1、

2、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陈平,“据形系联”、“杂而不越”,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3) 黄侃,《黄侃论学杂著 说文略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推荐第10篇:查字典练习题(部首)

查字典练习一

姓名__________ _ 请统一用小本的新华字典(第10版的)查,、想清楚是用音序查字法,还是部首查字法查!

1、“一piān文章”的“piān”: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2、“雾”: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3、“段”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4、“一首诗gē”的“gē”: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5、“午cān”的“cān”: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6、“瑞”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7、“弧”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8、“花pén”的“pén”: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9、“恐”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10、“zàn美”的“zàn”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1 查字典练习二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lǐ想”的“lǐ”: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2、“拓”: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3、“锐”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4、“海ōu”的“ōu”: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5、“一sōu军舰”的“sōu”: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6、“维”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7、“乾”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8、“一把tóng号”的“tóng”:这个字我知道念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写,可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页数是(

)。

9、“敏”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10、“zhuó木鸟”的“zhuó”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读什么,可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除去部首有(

)笔,页数是(

)。

第11篇:部首查字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首查字法》教学设计

龙泉市小梅镇中心小学 方珍

讲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首查字法》 所属学科:小学语文 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 教学背景:

孩子们虽然在一年级就接触到字典,但是二年级随着识字量的进一步增大,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字词句篇》或《名师解教材》等和课文配套教辅来让学生识字,并通过机械抄写来识字,孩子很少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即使身边放着字典也不用。所以,我抓住这次“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机会,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不知不觉爱上字典这个学习工具。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部首查字法和方法。

2、能借助字典,运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查字。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运用部首要求字法查字。教学重点:

学习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动手查字典的兴趣,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新华字典》。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现在我们来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认识字典: 怎么样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必须在字典中找到《部首检字表》,它包括:《部首目录》和《检字表两部分》。 三:学习查字典

1.、出示儿歌,根据儿歌内容掌握部首查字法的规律。

2、练习查部首。在《部首检字表》下面的《部首目录》中找出相对应的部首的画数,看看这个部首的后面注明的页码是多少页。

3、以“艾”字为例,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具体步骤:

①确定字的部首,根据部首的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及它在《检字表》中的页码;

②根据所查的部首所在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除去部首外,数清这个字余下部分的笔画,就在部首下找到相应的笔画栏,找到要查的字及它的页码;

③按页码在字典中就可以找到这个字了。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一边查一边填表。

2、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从书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找到它的读音。

五、小结:

字典是我们的好老师,也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不认识和字,都可以请教它,希望同学们能跟它成为好朋友。

第12篇:小篆基本部首

篆书的种类特点及其代表作: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篆书第一周:书篆执笔姿势

学书有序,必先执笔得法,得法才能挥毫运墨,得心应手。古人关于如何执笔有许多论述,名目繁多,这里不多作赘述。因篆书主要是中锋行笔,笔锋运行轨迹始终在线条的中轴线上,故书写的每一点每一画,都要“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所以,本篇就只针对篆书,讲讲如何执笔。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说:“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这就首先告诉我们,身法是执笔的前提。两足平踏于地,才能气上浮,气上浮才能力聚指。因此,写篆书最好采用站立姿势,站立才能足安。两只脚用力据地,使上下取得一致,才能达到“尽一身之力而送之”。站立书写,头可自然微向前倾,两臂微开,两足微分,平踏于地(写较大的字幅,右脚可稍前踏出)。用笔时,悬肘悬腕,沉肩坠肘,由尾闾发劲上行,通过肩井、曲池、合谷而达到笔尖,再跟着笔送到笔画尽端。有一部分松懈,就达不到笔有全力。其实这和练气功有许多相通之处,气功强调“心静体松,以意引气”,书法主张“静中求动,形神合一”;太极拳“运劲如抽丝”,书法用笔“如虫蚀木徐徐运”,这些道理是——样的。初学者在练习执笔时可相互体会,自能悟出。

执笔要指实、掌虚、腕平。指实亦当五指共执,笔在中间,各指横平,虎口朝天,与水平面平行而呈圆形,大指和食指构成的圆环,谓之“龙睛”,即“古龙睛法”,此法便于运用肩臂与周身之力,执笔的右臂大幅度拉开,横在身子前方,来往也觉便利,腕亦自觉能圆,笔画也自能挥运自如,入木三分。总的来说,应该是:姿势——站立、头正、身略向前、臂开;执笔——悬肘、指实、腕平、掌虚。

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

(一)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二)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引至顶端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轻提锋颖

(4)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转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

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 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

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 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 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

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 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 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 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

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 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 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 笔锋顺势转过。 10.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篆书第二周:小篆的笔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一、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 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 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 (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 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二、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三、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四、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五、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篆书第三周:小篆的结构练习

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

一、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直势

二、向背接构

曲势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向

三、相让结构

相背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

相左

四、附丽结构

相右

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

五、天覆结构

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 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六、地载结构

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

七、排叠结构

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

八、包裹结构

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

上包下 右包左

下包上

左包右 四包围

“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随体附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

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其中笔顺特点、包裹结构个别字例是笔者加上去的),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初学者可择其技法要领反复临摹,做到精熟后,再从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汲取真髓,自然水到渠成。 篆书第四周:52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五周:48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六周:48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七周:50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八周:48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九周:60个范字的练习

篆书第十周:58个范字的练习

篆书第十一周:66个范字的练习

篆书第十二周:掌握繁简正异

一.以《说文解字》为根本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说文》创立了以偏旁为部首的编排文字的方法,立540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因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

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利用部首对求索字深入具体的理解,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推求字义的范畴。从部首人手,再了解其说解。《说文》释字,常常是先解释字义,次分析字形,再次标音,如同《段注》所说:“合三者(形、音、义)以完一篆。”最后征引各种材料,来证明字义、字形、字音的可靠性。言其“某也某也”、“某某某也”是诠释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是分析字形;“从某,某声”是说半取形,半取声,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起的。言其“某声”、“读若”、“读与某同”、“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所著《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及陆宗达所著《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佐助的工具书。对读通《说文》也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二.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容易获得理解。 三.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楷篆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习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三种歌诀内容大同小异,选——种诵读即可。

四.常用篆字繁简字辨析

为了便于记忆,笔者在书写篆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常用篆字的特殊篆法规律,并参考了元应在《篆法点画辨诀》所举字例,分类列举如下,请书写者参考使用。

一般查篆字,首先要看这个字是否有专题,再查篆字如何写,这是就“一对一”的形体而言,但对一个简化字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或在汉字简化前,简体和繁体分别使用不同意义时,其对应关系就比较难掌握。为准确地实现繁简的转换,列出如下常用的繁简字,并加以辨析。

上:古代君主,君主的妻子,

皇帝的母亲

下:与前、先相对,子孙

上:居民聚居地,长度单位,

街坊邻里

下:内部,内层,处所或时间

上:小桌子(例:茶几) 下:近于,询问数目及其他

(例:几乎、几时、几何)

(例:后方、后来、后代)

(例:余月)

(例:哪里、夜里)

上:自我代称,农历四月的别称

下:剩下的,多出的,事后

(例:余地、余韵、工余)上:拟定,控制,规约

(例:制定、制裁、管制) 下:具体地做事

(例:制造、缝制)

上:量器名,酒器,形状像斗的,

星宿名等

下:对打,争斗,勾心斗角等

上:语气词,表示仅仅

(例:只看见)

下: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或 上:干支名,时辰名,生肖名 下:丑陋,恶劣,与美相对

用于动物、器具、船只。

上:才能,才识,有才能的人 下:刚才,仅仅,多作副词

上:居住的房子,养家畜的圈

(例:旅舍、牛舍) 下:放弃,施舍

(例:舍得、舍财)

上:一定,等待,应该等

(例:须知、必须、须待)下:胡须,植物的细根

上:发射、产生,

发送,起动等 下:头发,毫发

上:美好的容貌或姿态 下:丰盛,茂盛,

高大及其他

上:古代弦乐器,

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

下:建筑物,修建等

上:注水,抵消,虚空等 下:交通要道,冲击,

碰撞等

上:说的意思,语气助词

(例: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下:天上的云,云雾,云气

上:两山之间有出口的地带 下:谷类农作物

上:经过,各朝

(例:历程、历代) 下:历法,记载历法的书籍

(例:历书、黄历、日历) 上:助词,表示完成

(例:病了、好了) 下:明白

(例:了解、一目了然)

上:量器,钟情等 下:打击乐器,

计时器具

上:反复,回答,恢复等

下:有夹里的衣服,

重复,繁复等

篆书第十三周:小篆的识辨

一 辨别结体相异

《说文解字》分部建首,查篆字须按偏旁查找。从繁体来讲,大多数的楷篆偏旁部首形体还是相同的,但有一部分字的楷书结构形体相同,在篆书中却是迥异的,稍微疏忽,便容易出错。

二 分清形近篆法

楷字写成篆字,有些字非常相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不加以辨认,极易混淆认错。初学者应在区别的基础上,以形索义,再加以熟记是不成问题的。

三 须记楷篆差别

楷字,有一部分字和其对应的篆字相差甚大,有的字无规律可循,这些字需专门记忆,并探求其形体结构及意义,否则,对字形过度陌生,书写时就会迟疑滞笔,直接影响运笔的质量。

篆书第十四周:篆书章法

章法,也叫“布局”、“谋篇”,是指对书法作品作整体的艺术安排,大体包括选择幅式、经营位置、题款用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书写幅式

创作一幅篆书作品,在选定好内容,斟酌审定好每个字的篆法后,首先定夺选择什么样的幅式来书写。传统的幅式很多,有中堂、立轴、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等,要根据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幅式,裁定大小。如是参加展览,就须考虑展厅效果问题,较适宜大点的幅式,如条幅、中堂、对联(包括四条、六条、八条屏等),大多以竖幅为主;如是客厅、书房侧面壁上,就要视其室内空间大小、墙壁高低来决定幅式,一般情况下较适宜四尺对开横幅、扇面、斗方等(包括匾额)。幅式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现形式,必须认真对待。

(二)经营书写位置

在决定了幅式后,就要对所书内容、题款、用印作整体的设计安排,初学者可用稿纸先筹划一番。如果是书写金文或甲骨文,还要将释文一并设计在内。篆书的排列方式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行有列、字行分明,其特点是规整清楚,一目了然。这种排列方式适宜写小篆。只需安排好全部书写内容,再用宣纸折出所需字格(小篆的字格一般为长方形,比例为二比一,三比二),字距要大于行距。还有一类是有行无列,竖行中略有参差的分布形式。其特点是整齐中求变化,严谨中求灵动,行距整齐,字距疏密有致,洒脱自然。这种排列方式较适宜汉篆、金文、甲骨文的书写,只需折出竖行格子,计算好每行字

的位置。注意正文设计的最末一行要在竖行长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收束为妥。否则,前紧后松,会影响整个章法的统一。

(三)讲究题款用印

题款、用印是章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虽处于“陪衬”地位,但对作品起着相互关联、相互增益的作用,所以,要求气脉贯通。不能正文归正文,款字归款字,印章归印章,不相呼应。

题款

题款的主要内容包括:(1)注明正文出处,如诗文的作者,诗文的名称;(2)受书者的名字或称呼,如“口口口先生雅正”、“惠存”等;(3)书写年月,一般写农历,也可写公历或特殊的时间称谓;(4)书写者的姓名、斋号等。对于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也可以阐述创作经过、感慨,使观者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只写(3)、(4)条称之为单款,若有受书者的名字,称之为双款。篆书题款字体最好用行楷或行书来写,这样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结合,使作品愈显活力。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但不宜过于悬殊。款文与正文的行距也要保持一致。

用印

在题款后加盖印章,不仅会对整个作品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使用得当,还会起到调整重心,均衡章法的重要作用,必须慎重对待。

印章的大小一般要等于款字或小于款字为宜(宁小勿大)。钤盖的位置可视其款文所留的位置,位置小,可用一方;位置 大,可用两方,不能超过三方。次序为名印在上,次为字印或号印。用两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印一般大或上面印稍小点,下面印稍大点,这样上轻下重,也合乎审美的要求。引首章是否用,要根据整个作品的气势来定,如果款尾姓名章印色太重,需要呼应提升,或者作品有些单调需要增加变化,这时可考虑钤盖引首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除了要求使用得当,还要求印章的风格要与作品的风格相协调,尽可能地使内容、书写风格、印章达到完美统一。

第13篇:换部首组词

加偏旁练习总结

---A---------------------- 安------氨(氨气)(氨水)

按(按照)(按动)(按捺)(按钮)

鞍(鞍山)(马鞍)

案(案件)(作案)(方案)(立案)(破案)

桉(桉树)(桉叶)

---B----------------------- 巴------把(把手)(把持)吧(酒吧)(网吧)爸(爸爸)芭(芭蕾舞)笆(篱笆) 白------拍(拍手)(拍照)伯(叔伯)(大伯)

迫(压迫)(迫使)怕(害怕)(后怕)泊(停泊)(宿泊)

包------抱(怀抱)(搂抱)苞(花苞)(含苞欲放)饱(饱和)(温饱)

跑(跑步)(逃跑)泡(水泡)(泡沫)炮(炮弹)(炮火)

咆(咆哮)刨(刨子)(刨花)(刨刀) 不------坏(坏人)(坏蛋)怀(怀抱)(怀念)

还(归还)(偿还)环(环绕)(环球)

----- C --------------------- 才------材(材料)(人材)财(财富)(财路)(财力) 朝------潮(潮水)(潮湿)嘲(嘲笑)(嘲讽)(嘲弄) 昌------唱(唱歌)(歌唱)倡(倡议)(提倡)猖(猖獗)(猖狂)娼(娼妓)长------张(紧张)(慌张)帐(帐篷)(蚊帐) 涨(涨潮)(上涨)

胀(肿胀)(膨胀)怅(惆怅) Chi 斥------诉(告诉)(投诉)拆(拆穿)(拆开) 寸------对(一对)(对抗)射(射击)(射箭)

村(村庄)(农村)过(过去)(过期)寺(寺庙)(寺院)(寺门)

讨(讨论)(研讨)衬(衬衫)(衬托)(衬套)

-----D----------------------- 大------达(到达)(达到)(达标)

庆(庆祝)(庆贺)(欢庆)(大庆) 豆------短(长短)(短线)逗(挑逗)(逗留)痘(牛痘)(水痘) 兑------说(说话)(说谎)悦(喜悦)(愉悦)锐(锐利)(尖锐)

阅(阅读)(阅历)(阅兵)(阅览)(翻阅)

丁------顶

叮咛

订正

----E-------------------- 耳

聪明

取用

职业

-----F------------------------ 非------匪(土匪)(匪徒)啡(咖啡)斐(斐然)翡(翡翠)痱(痱子)

菲(菲律宾)(菲薄)诽(诽闻)(诽谤)霏(阴雨霏霏)

排(排队)(排挡)(安排)(排课)(排列)(排练) 弗

沸腾

佛教

费用

拂晓 方------房(房子)(房屋)防(防御)(防止)芳(芳香)(芬芳)(芳草)

访(访问)(采访)坊(工坊)(作坊)(街坊)妨(妨碍)(无妨)

肪(脂肪)放(放开)(放松)仿(仿照)(模仿)(仿佛)

第页

纺(纺织)(棉纺)(纺纱)(纺机) 分------份(备份)(份数)酚(酚醛)氛(气氛)(氛围)

粉(粉碎)(面粉)扮(打扮)(装扮)纷(缤纷)(纠纷)(纷纷扬扬)

芬(芬达)(芬芳) 汾(汾河)吩(吩咐)盆(浴盆)(盆子)(脸盆) 夫------芙(芙蓉)扶(扶手)(搀扶)(扶助)肤(皮肤)(肤浅)

------G---------------------- 冈------纲(纲目)(纲领)刚(刚才)(刚强)岗(岗位)(站岗)(上岗)

钢(钢铁)(钢材)(不锈钢)(钢水)(钢筋)

各------路(道路)(公路)格(严格)(风格)咯(咯咯笑)

阁(阁楼)(阁下)(出阁) 艮gen------很(很好)(很坏)眼(眼睛)(眼镜)银(银子)(水银)

狠(恶狠狠)(狠心)恨(仇恨)(愤恨)痕(伤痕)(裂痕)

跟(跟随)(跟从)根(根本)((树根) 工------贡(贡献)(进贡)虹(彩虹)(虹桥)红(红色)(红薯)

缸(水缸)(鱼缸)杠(杠杆)(抬杠)(红杠)

扛(扛起)(扛住)肛(肛门)(肛瘘) 古------故(故事)(故乡)固(巩固)(顽固)姑(姑妈)(姑且)

估(估计)(估算)沽(沽名)胡(胡萝卜)(胡来)(胡乱)

关------送(赠送)(转送)(送别)(欢送)(护送)郑(郑重)(郑州) 果------棵

颗(颗粒)课(上课)(课本)稞(青稞)

裸(裸露)(赤裸裸)(裸体)

圭------哇(哇哇叫)娃(娃娃)蛙(青蛙)(蛙泳)鞋(鞋子)(皮鞋)

洼(洼地)(坑坑洼洼)佳(佳节)(佳人)挂(悬挂)(挂念)

桂(桂林)(桂花)

戈------伐(伐木)(砍伐)戏(戏剧)(戏曲)(演戏)(唱戏)

划(计划)(划船)(划痕) 公------松(松鼠)(松树)颂(歌颂)(赞颂)(颂歌)讼(诉讼)(涉讼) -----H----------------------- 亥Hai------氦(氦气)骸(骨骸)骇(惊骇)(骇人听闻)咳(咳嗽)

孩(孩子)(孩童)该(应该)(活该)(该当) 侯------猴(猴子)(猴头)(猿猴)喉(喉咙)(咽喉) 胡------湖(湖水)(湖面)糊(迷糊)(糊涂)

葫(葫芦)瑚(珊瑚) 火------秋(秋天)(秋季)伙(伙伴)(伙食)灭(消灭)(灭亡) 奂------换(交换)(更换)涣(涣散)唤(召唤)(呼唤)

焕(焕发)(焕然一新)

盒子

鸽子

哈哈大笑

恰当

拿手

面颌 洽谈

----------- J ----------------------- 吉------结(团结)(结婚)洁(洁白)(清洁)(整洁)拮(拮据)

秸(秸杆)(秸絮)

几------机(机器)(机会)饥(饥饿)(饥荒)(饥寒交迫)

肌(肌肉)(心肌)讥(讥笑)(讥讽)叽(叽叽喳喳) 斤------近(走近)(接近)听(听讲)(听力)新(新人)(新旧)(新娘)

第页

芹(芹菜)(水芹)

监------蓝(蓝色)(蓝图)(蓝天)篮(篮子)(篮球)(竹篮) 军------珲(珲春)挥(挥手)(挥动)晖(日晖)

辉(光辉)(辉煌)荤(荤菜)

浑(浑身)(浑浊)(发浑)晕(头晕)(晕车)

及------级(年级)(级别)极(积极)(极端)圾(垃圾)

汲(汲水)岌(岌岌可危) 己------记(记忆)(日记)纪(纪律)(纪念)起(起床)(起立) 今------琴(钢琴)(古琴)(琴谱)吟(呻吟)(吟诗)(吟颂) 见------舰(军舰)(战舰)笕(菜笕)观(观念)(观察))

现(现在)(发现)砚(砚台)(笔砚) 交------校(学校)(校长)咬(咬人)(咬牙切齿)

较(比较)(较量)(计较)跤(摔跤)(跌跤)

绞(绞索)(绞刑)胶(胶水)(固体胶)狡(狡猾)(狡诘)

铰(铰链)饺(饺子)(煎饺)(蒸饺)郊(郊区)(郊游)

佼(佼佼者)姣(姣好)(姣容)皎(皎洁)蛟(蛟龙) 井------阱(陷阱)进(进步)(进出)讲(演讲)(讲课)

耕(耕作)(耕种)(耕地)(耕田)(春耕) 京------就(就职)(就位)(就范)

惊(惊慌)(吃惊)景(风景)(景色)凉(清凉)(凉快)

琼(琼花)(琼浆)

句------狗(小狗)(野狗)驹(马驹)

拘(拘留)(拘谨)苟(苟且)(苟全)(苟同)

K------------------------ 可------河(河水)(河边)何(几何)(如何)

苛(苛求)(苛刻)奇(奇人)(奇迹)(奇怪)

-- L ----------------------- 龙------垄(垄断)(垄沟)聋(聋子)(聋哑)咙(喉咙)

拢(拉拢)(靠拢)笼(笼子)(鸟笼)珑(玲珑) 力------边(旁边)(边境)功(成功)(功夫)动(动作)(动画) 立------拉(拉手)(拖拉)垃(垃圾)位(位置)(到位)(移位)

笠(斗笠)(竹笠)粒(颗粒)(米粒)(粒子) 两------俩(哥俩)(伎俩)辆(车辆) 良------浪(浪花)(浪费)狼(恶狼)(豺狼)朗(开朗)(晴朗)

娘(姑娘)(大娘)(娘家)酿(酿酒)(酒酿)(酿造)

郎(新郎)(郎君)(小儿郎) 令------怜(可怜)(怜惜)(怜爱)邻(邻居)(邻近)(邻邦)

拎(拎起)(拎包)零(零分)(零售)玲(玲珑)

伶(伶俐)铃(杠铃)(铃声)(铃铛)岭(山岭)(峻岭) 录------辘(轱辘)(毂辘)氯(氯气)(氯化物)

绿(绿色)(墨绿)(绿宝石)禄(俸禄) 仑------论(讨论)(谈论)轮(车轮)(轮船)抡(抡起)(抡动)

伦(伦理)(乱伦)沦(沦落)(沦陷)

第页

Y - 牙------呀 伢 芽(发芽)(豆芽)蚜(蚜虫)

鸦(乌鸦)(鸦雀) 羊------群(群众)(一群)样(样子)(模样)洋(海洋)(大西洋)

氧(氧气)(氧化)祥(吉祥)(祥兆)(祥和)详(详细)(详尽)(安详) 尧

浇水

烧菜

拂晓

富饶

翘尾巴

阻挠

围绕

妖娆 页

山顶

预先

一颗

必须

颐养

也------地(大地)(地点) 他(他人)(他们)她(她们)

池(水池)(池塘)(泳池)驰(驰骋)(奔驰)(松弛) 易

杨树

汤水

飘扬

场地

畅通

肠道 余----- 斜坡

除草

涂色

用途

俞------愈(愈加) 榆(榆林)逾(逾期)(逾越)愉(愉快)

渝(忠贞不渝)喻(口喻)(比喻)谕

偷(小偷)(偷窃)(偷偷)输(输液)(输赢)(输掉)(运输)(输送) 玉------钰

国(国家)(国际)宝(国宝)(宝贝) 元------玩(游玩)(玩具)顽(顽强)(顽固)(顽皮)

远(远方)(远程)院(院子)(庭院)(学院)完(完全)(完毕)(完成)

园(公园)(校园)(园林) 炎------氮(氮气)(氮化物)淡(冷淡)(清淡)痰(吐痰)(痰迹)(痰盂)

毯(毯子)(毛毯)谈(谈话)(谈心)(谈论)(交谈)(商谈) 廷------艇(快艇)(潜艇)(汽艇)挺(挺拔)(坚挺)(挺身)(挺胸)(挺直)

蜓(蜻蜓)庭(庭院)(家庭)(法庭) 爰yuan------援(支援)(增援)暖(温暖)(暖瓶)(暖和)

缓(缓慢)(减缓)(缓缓)(缓行) 月------明(明亮)(明白)钥(钥匙)

--- Z ------------------------- 召------招(招收)(招手)(招生)(招呼)昭(昭雪)(昭示)(昭彰)

诏(诏书)超(超越)(超过)沼(沼气)(沼泽) 兆------桃(桃树)(桃子)(桃花)姚(姚姓)跳(跳高)(跳远)(跳绳)

挑(挑斗)(挑逗)(挑担)逃(逃跑)(逃脱)(逃逸) 正------歪(歪风)(东倒西歪)征(长征)(出征)(征途)(征程)(征召)

怔(怔住)证(证明)(证据)症(病症)(症状)政(政治)(政局) 真------缜(缜密)镇(镇压)(镇静)(镇江)慎(谨慎)(慎重)

填(填空)(填充)(填补)(填报) 旨zhi------指(指挥)(指示)脂(脂肪)(油脂)(胭脂) 直------置(布置)(位置)殖(殖民)(生殖)(繁殖)

植(种植)(植物)(植被)值(价值)(产值)(升值)(增值)(值钱) 支------肢(肢体)(四肢)枝(树枝)(枝条)(枝叶)

伎(伎俩)技(技术)(技能)(技巧)(科技) 至------室(教室)(卧室)侄(侄子)

致(致使)(致敬)(致意)(致谢)到(到底)(达到)(到达) 只------帜(旗帜)职(职业)(职务)织(纺织)(织布)(织衣)(组织)

第页

炽(炽热)积(积极)(积聚)识(知识)(认识)(识字)(识别) 朱------株(株州)蛛(蜘蛛)

珠(珍珠)(珠宝)诛(诛杀)殊(特殊)(殊荣) 足------捉(捕捉)(捉弄)(捉拿)促(促进)(仓促)(催促)(促动) 隹zhui------谁

维(维护)(维持)唯(唯一)(唯有)(唯独)

椎(脊椎)(颈椎)(腰椎)锥(锥子)(圆锥)

雅(文雅)(雅兴)(雅观)(大雅)(淡雅)(典雅)(风雅)

---------------------------- 特殊的--------------------------- ------谣(谣言)(谣传)(歌谣)

摇(摇晃)(动摇) 遥(遥远)(逍遥)瑶 ------沈(沈阳)

枕(枕头)(枕套)(高枕无忧) ------通(精通)(交通)踊(踊跃)俑(兵马俑)

涌(汹涌)(涌入)(潮涌)勇(勇敢)(勇气)

痛(悲痛)(病痛)桶(马桶)(木桶)

捅(捅破)(捅穿)(捅过) ------硫(硫磺)(硫化)(硫酸)琉(琉球)

流(流动)(流水)(流失)(流散)(漂流) ------探(侦探)(探索)(探视)(探亲)(探求)琛

深(深沉)(深度)(深情)(深浅)(深切) ------喝(喝水)(喝酒)揭(揭开)(揭露)(揭发)

竭(竭力)(心竭)渴(渴望)(焦 渴)(解渴)(口渴 ) ------快(快速)(快书)(快捷)(快马)(快车)(快餐)

块(石块)(板块)(块状)(肿块)(一块儿)

诀(口诀)(秘诀)决(决定)(决断)(决心)(决算)(决赛)(决战)------操(体操)(早操)燥(干燥)(高燥)

躁(焦躁)(急躁)噪(噪音)(噪声) ------铅(铅笔)(铅球)(铅芯)船((船只)(船长)(船员)

沿(沿着)(沿岸)(沿海)(沿线) ------酒(喝酒)(酒水)(酒席)(品酒)(酒肉)(酒香)

醒(醒来)(惊醒)(觉醒)(醒悟)(不醒人事) ------胫(胫骨)经(经过)(经理)颈(颈部)(头颈)

劲(劲头)(干劲)(使劲)茎(球茎)(茎部)

轻(轻快)(轻松)(轻视)(轻率)(轻生)(轻易)(轻盈) 径(路径)(途径)(田径)泾(泾渭分明) ------役(战役)(服役)(兵役)没(没有)(沉没)

设(设计)(设定)疫(病疫)(疫情)(防疫)殴(殴打)(群殴) ------叫(叫声)(喊叫)赳(雄赳赳)纠(纠正)(纠缠)(纠察)(纠纷) -----场(场地)(场合)杨(白杨)扬(飘扬)(发扬)(飞扬)(表扬) ------服(衣服)(西服)报(报名)(报道)

----- 准备

谁知

土堆

推开

困难

售票

高雅

第页

第14篇:部首识字教案

汉字《换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会认识“她、棵、拾、扔、玩、村”六个生字,知道后面六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掌握识字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形声字的字义 教具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会认“她、棵、拾、扔”四个生字,理解词的意义。

2、能用所学的生字组词,说一些简单的句子。

3、进一步巩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一特点识字。教学过程

1、复习熟字以及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

2、学习第一组生字。

(1)精读左边的熟字,正音。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指出“他”的形旁和声旁。 (2)根据拼音拼读右边的生字,老师正音;进一步提问“他”和“她”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可以从音、形、义方面思考)。

(3)进一步发问:“我们知道单人旁的\'他\'是用来指代男的,那么女字旁的她的用来指代男的还是女的?”教师揭示“他”用来指代男人。 (4)提问。叫一个男生,然后提问其它同学“他”应该用“女”字旁的“她”还是用“单人”旁的他。学习后面的词组并让学生用生字和词语说话。

(5)书写指导。教师边写边分析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临摹。老师下来巡视一周发现学生书写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

3、学习第二组生字学生自读第二组生字词,然后指2-3个同学读。教师正音,齐读。

(1)说说“课”字的形旁和声旁,并指出它与其字义和字音有何联系。 (2)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两个字。”(课和棵字的声旁都是“果”,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要发言所以课字用言字旁;而“棵”是指一棵树等植物所以用“木”字旁) (3)用“棵”组词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给”和“扔”两个生字。

5、随机抽学生读,然后学生齐读。

6、书写指导。教师边写边分析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临摹。老师下来巡视一周发现学生书写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

小学语文汉字《去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复习熟字明确熟字偏旁

2、学会六个生字:先、井、古、方、亲、代,学会生字的笔画、结构、读音、意义

3、正确的使用生字,并组词,造句

4、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挂图一幅,写有生字偏旁,笔画,读音的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偏旁,读音,笔画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①用卡片认读偏旁

②指名认读熟字:洗、冲、故、放、亲、花

③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的生字,刚才所复习的偏旁和熟字在学习新课文时都要用到。

(2)看图说话: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画的是什么 (3)拼拼读读

①指导学生边看图边自由拼拼读读课文,也可同桌互读 ②指名试读,正音 ③教师范读,领读课文 (4)拼音、字形、字义教学

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对生字掌握正确读音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将各熟字的偏旁去掉,明确熟字的含义、结构发生的变化。

①先:1.时间在前的2.祖先3.对死去的人尊称

②井:1.从地面向下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2.形状跟井相似的3.整齐4.星宿 ③古:1.年代久远2.古体诗3.历史上划分的时期

④亲:1.亲属2.婚姻3.特指新妇4.亲属5.本身6.感情好的7.用嘴唇接触 ⑤化:1.性质或形态改变2.佛教或道教募集财物

⑥方:1.四个角全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角全是方形的六边形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理解课文,在巩固新字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利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用卡片认读生字的结构、笔画以及拼音 ②指名书空或板书生字 (2)朗读理解新词组

①通过联系实际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词组、句子

例如:先,可以结合先后,如可使学生联想上公共汽车,排队做早操等情景。要求学生提出更多的有关先后的情景。

井,可以结合水井,如问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我们喝的水从哪里来?并说出,井水除了可以用来喝之外,还能用来做什么? 古,可以结合古时候,如可问:从前还可以怎么说?古时候的名人有那些? 方,可以结合地方,问爸爸出差到哪里去了?我们可以说爸爸出差到了--? 亲,结合亲人,如问爸爸、妈妈、哥哥都是我们的什么?解放军我们也可以叫他们什么? 化,可以结合变化,如问小朋友每年都长高,这是一种什么? ②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进行教学。 ③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如:领读,师生对读,男女同学对读,轮读等。

(3)组词,造句练习

可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例如:除先后之外,还可以组成哪些词。提示:先生。除课文的例句之外还可以组成哪些句子。

例如:水井,还可以组成哪些句子例如:以前我们喝的水是从水井里打上来的。

(4)指导书写

每个生字由教师在放大的田字格中范写,并表扬练习认真同学,纠正普遍性的错误

(5)课外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造句◆

小学语文汉字《加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读课文中的带读字:“加”、“偏”、“旁”、“认”、“结”、“构”、“读”、“写”、“词”、“语”、“扩”、“句”、“吹”、“扶”。

(2)学会6个生字:“江”、“法”、“树”、“倒”、“苗”、“字”。认识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知道生字的结构:“江”、“法”是左右结构,“树”、“倒”是左中右结构,“苗”、“字”是上下结构。

(3)会根据生字组词。根据生字造句。 (4)会举例加偏旁可以构成生字(如;“红”、“好”)以便加深加偏旁构成汉字的方法的印象。

(5)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安排:2个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一副,写有生字与词语、句子、偏旁、笔画的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新偏旁和生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A、用卡片“开火车”认读笔画:“横”、“撇折”、“竖”、“横撇”、“竖弯钩”、“提”、“横”“折”。

B、复习第一课生字。

C、告诉学生:前一课我们学了《合起来,认一认》。知道了两个单独的汉字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加偏旁,认一认》。这一课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偏旁加上一个汉字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

(2)看卡片认字

引导学生看卡片,卡片上写有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熟字:“工”、“去”、“对”、“到”、“田”、“子”。

(3)字词教学

A、学生根据拼音,认读教学字与带读字。

B、由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同时指出学生读错的字词。 C、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意。

“江”: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工字,合起来读江,长江的江,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江”。

“法”: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去字,合起来读法。)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法”。

“树”: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木字旁,中间是又字,右边是寸字,合起来读树。)

第15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偏旁与部首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偏旁与部首

杨亚琼

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常常出现偏旁和部首两个概念。这是极易混淆,又不能回避的问题,不仅学生容易混淆,甚至许多的配套教参也常常将一些偏旁误归为部首。例如: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一书中将“春字头、党字头、学字头、栽字框”(见该书202—203页)等偏旁归为“汉字常用部首名称表”。在教学中老师们也常常为此争论不休。对于偏旁与部首,笔者有以几点看法。

一、偏旁与部首的区别 偏旁与部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现在合体字各部位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在汉字中,大多数的汉字是合体字,偏旁是合体字的构成部分,习惯上又称为汉字的部件。偏旁本来都是能独立成字的,经过几千年的形体演变,有的已经不能独立成字了。例如“河”:左边的“氵”本是“水”字,现在已经不像“水”了,我们叫它“三点水”。 热:下面四点原本是火”字,现在变成了纯符号,我们叫它“四点底。

“部首”,起源于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古代字典。它是字典、词典等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是帮助我们查字典的。偏旁是汉字的构成单位,编字典时,把有同样偏旁的字归为一类,它们共同的偏旁作为首字,这就叫部首,是一部之首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对汉字从形体上进行分类。例如:“他、们、你、什、”等共同的偏旁是“亻”,“亻”是部首。“江、河、浪、汗”等共同的偏旁是“氵”,氵”是部首。有些字(如独体字)不便归于哪一偏旁,就用它们共有的笔画(起笔)作部首,这样的部首如:、(点)、一(横)、丨(竖)、丿(撇)、乙(横折弯钩)。一般的汉语词典或字典,有200个左右的部首。

二、偏旁与部首的关系

一般都说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

在合体字中,偏旁包含部首,也就是说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是不是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偏旁中只有一部分是部首。例如:“春字头、党字头、学字头、栽字框”等是偏旁,但不是部首。“亻、氵、扌”等既是部首也是偏旁。 偏旁是合体字的构成部分,所以在独体字中只有部首,没有偏旁,例如:“点、横、撇。”

偏旁是合体字才有的,而部首是所有字都有的。所以对于合体字而言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对于独体字就不能这么说了。

三、偏旁与部首的用途

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偏旁是在分析字形时使用,对偏旁的掌握有利于认识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部首是在查字典时使用,对部首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查阅字典、词典。

四、偏旁与部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弄清偏旁与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清楚他们的区别和关系,不能随意使用。例如:“请找出下列生字的偏旁部首”,“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列汉字,应查什么偏旁”等说法,都是不准确的。其次是不能误把偏旁当部首。例如:误把“春字头,学字头,党字头,栽字框”等偏旁当部首。另外,要根据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逐步了解什么是部首,什么是偏旁。在一年级时通常使用偏旁的说法,尽量少提部首。到二年级开始学习查字典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部首,什么是偏旁。

总之,汉字的偏旁与部首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运用中又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部首与偏旁的内涵和外延,严密、准确地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形体结构的基础上,迅速提高识字能力,准确、快捷地使用字词典。

第16篇:二年级换部首组词

二下语文复习资料二

——加部首组词

寺(诗)(古诗) (等)(等待) (特)(特别) (持)(支持) 甫(铺)(铺张) (浦)(浦江)仓(苍)(苍白)(舱)(船舱)工(攻)(攻击)乍(炸)(轰炸)(昨)(昨天)艮(狠)(凶狠) (根)(树根)殳(般)(一般) (没)(没有)戋(钱)(金钱)(线)(丝线)乔(桥)(木桥)

(捕)(捕捉)(枪)(手枪)(抢)(抢救)(功)(功课)(作)(作业)(怎)(怎么)(恨)(仇恨)(痕)(伤痕)(投)(投入)(股)(股份)(浅)(深浅)(残)(残疾)(娇)(娇气)

(娇)(轿车) (骄)(骄傲) 爰(暖)(暖和) (援)(援救) (缓)(缓慢)

卒(碎)(碎片) (翠)(青翠)

(醉)(陶醉)台(苔)(青苔) (治)(治理)帛(锦)(锦带)分(芬)(芬芳) (粉)(面粉)殳(般)(一般) (没)(没有)曷(喝)(喝水)(歇)(歇息)主(住)(居住)(柱)(柱子)龙(珑)(玲珑)(拢)(聚拢)令(拎)(拎包)

(抬)(抬头)

(绵)(连绵起伏) (纷)(纷纷扬扬) (忿)(忿忿不平) (投)(投入) (股)(股份) (竭)(尽心竭力) (揭)(揭开) (注)(注意) (蛀)(蛀虫) (笼)(笼子) (庞)(庞大) (邻)(邻居)

(伶)(伶俐) (铃)(铃声) 叚(假)(假期) (霞)(彩霞) (瑕)(洁白无瑕)

宛(碗)(小碗) (腕)(手腕)

(豌)(豌豆)无(抚)(抚摸) (治)(治理)今(吟)(吟诵) (含)(包含)者(著)(著名) (都)(都市)亢(抗)(抵抗) (坑)(土坑)兑(说)(说话)(脱)(摆脱)肖(俏)(俏丽)(宵)(元宵)危(脆)(清脆)(诡)(诡计)

(芜)(荒芜)

(念)(纪念)

(堵)(堵车) (煮)(煮饭) (吭)(吭声)

(悦)(悦耳)

(消)(消息) (屑)(纸屑) (跪)(下跪)

欠(吹)(吹气) (炊)(炊烟)

(软)(柔软)

非(悲)(悲伤) (辈)(长辈)

(排)(排球) (罪)(罪过) 宗(粽)(粽子) (综)(综合)包(抱)(怀抱) (苞)(花苞)昔(蜡)(蜡烛) (惜)(可惜)无(抚)(抚摸) (治)(治理)隹(集)(集中) (唯)(唯一)直(值)(值日) (植)(植树)

(崇)(崇敬)

(饱)(饱满) (雹)(冰雹) (鹊)(喜鹊)

(芜)(荒芜)

(雅)(优雅)

(置)(布置)

第17篇:教学设计

分类:12年3月 教学反思

2012-04-03 20:31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列表

《提袋的设计》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能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在本课的教学中,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提袋的结构上:四个面的结构、底部的做法。所以我在课上采用的是,观察一个手提袋,看它有几个面,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积是相等的,底面在哪里,提手是怎样设计的。接着,把一个旧的手提袋拆开,让学生看清它的原形就是一张方形的纸,然后再逐一粘贴复原,知道手提袋是经过怎样的折叠粘贴而成的。然后带领学生研究分析课本中提供的设计提袋的图纸,这样两相联系,学生就比较容易弄清楚提供的结构了。在学生实践环节,我提示学生可以参照课本中的图纸在卡纸上画出来,我又教给学生一种更为简捷的折法,省去了画的过程,提袋的底部也是个难点,从哪里剪开,剪到哪里,怎样粘贴更合适,我通过演示和个别辅导解决了这个难点。主要通过对提袋的解剖、观察,了解提袋的结构,紧着这教师示范提袋的折叠方法,学生动手跟着制作一个普通的方形手提袋;通过欣赏造型新颖、装饰精美的手提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于提手方面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两几种形式,然后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自己手中的方形手提袋进行添加或减少改变其形状,并进行装饰。

选的课题是一节手工课,对应“设计.应用”这个教学策略。手工课属于美术课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课型,对于40分钟的时间想要来完成一件完整的手工作品其实并不简单,时间上比较紧张,况且前面还需要时间导入,成品展示等等其他环节。教师语言和提问有效性各个环节整体效率必须非常高,一点也不能马虎。真正让学生进行作品制作的过程其实也就15-20分钟,这么短的时间成人都很难完成一个手提袋的制作,怎么能让学生做到,并且做好,这着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后来经过同事的点拨,我就将这一课的重心由“制作”转变为“设计,装饰”,对于手提袋的提手以及袋面进行设计装饰。我提前制作的一些小的手提袋(素面,无提手),在制作环节直接让学生进行装饰设计,让学生在提手和袋面的装饰上下功夫。这时就有时间的问题凸显出来了,20分钟,有的组只能做完袋面,还都没来得及做提手,有的组做了很别致的编织提手,但是袋面完全没有设计。我只能进行有重点的展示评价,并分别给了两个组的奖励。

原本只想到了给学生做好提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没想到就是这样在时间上还是很紧张,只能很紧巴很勉强的完成任务。后来教研室的领导在给我评课的过程中给我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在做之前就给学生设定好时间,让学生在脑子里树立一个时间概念,半成品配件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准备更多一些,到时候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装饰,而不用自己再思考再动手制作配件,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以及提袋的颜色,外形等等都可以进行多样的变化,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在学生设计、制作提袋环节,为了孩子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的纸袋有更多的色彩和不同的图案。我提议让他们给自己最爱的人或最要好的朋友设计一个提袋送给他们。结果,这节课学生们的作品不再去模仿书本了,而是从自己最爱的人或最要好的朋友的喜好入手进行着提袋的设计。如设计了一个放书的纸袋送给好朋友,还有XX同学为妈妈设计了

这节课不仅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同时也引导了他们关注身边的人,把自己的爱传递给他们。课堂也就充满了融融的情意。

第18篇: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幸多禄小学 吕慧慧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学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字条) 教 学过 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经常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说。(为什么)

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①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②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难忘,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认读生字,闽(mǐn),葛(ɡě)不读第二声(先板书)解说词语“真挚”;②介绍历史背景,引入下文。

1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请找出难忘的话语。

2、全班交流难忘的话语是什么?在文中出现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

3、依照学生的回答,出示字条(1)

A、第一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教师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地写)。 B、教师为什么写字这样吃力呢?“光复”是指什么? C、教师为什么用不熟练的国语一遍又一遍地读?

D、从教师写、读中你们体会到什么?(他们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E、用强烈的爱国之心、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学生齐读、写)。

过渡句:这多么动人的情景,谁被吸引来了呢?(出示语段二)。

4、学习第二语段

A、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教师朗读?(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学习内容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B、他们是怎样的读,找出这些词语(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 C、请同学们带着浓浓的爱国情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过渡句: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接着老师又带着“我”去看什么呢?(看伟人像)。

学习(13—15)自然段,提问:“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过渡句:作者看了伟人像后,眼睛湿润了,接着又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学习16自然段(出现语段三)。

5、学习语段三 A、朗读语段三

2 B、“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C、表演16自然段的内容(同桌扮演,指名到黑板上扮演边握手边说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带着真挚的心,火热的心再次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升华爱国情感。

你们长大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心中永远都要记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写读后感。(请同学们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对这篇课文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认真地写

用心地读 强烈的爱国心

激动地说

第19篇:教学设计

pep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5 Let's eat

Part A

let’s talk

张雅静

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5个单词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

2 能听懂、会说: I like hamburgers/ hot dogs/ chicken/ bread/ French fries.Have some French fries/ hamburgers, etc.OK! Thank you.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以上各句子。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喜爱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教材分 Let's talk 和 Let's play 两部分, Let's talk 部分是在真实自然的情景学习会话, Let's play 部分则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连锁记忆,从而复习巩固食物单词和句型 I like ...,两个部分相辅相成。

设计说明:

在导入新知识时,教师为学生播放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创设语言学习的情景。课件中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人物 Sarah, John, Mike等人,从而学生简单了解单词hamburgers, hotdogs, cake, , French fries, chicken and bread 和句型 I like ...。之后,教师利用图片复习单词。教师再次播放 Let's talk / A 部分的课件,学生在会说单词、简单了解句型的基础上学习对话。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强调 I like ...是在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

在 Let's play 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连锁记忆,从而复习巩固食物单词和句型 I like ...。

教学重点: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的日常用语:I like …

Have some…

5个表食品的单词: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教学难点:chicken, bread 和 French fries 三个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这5种真实的食物或食物的玩具模型,以及食品托盘一个。

2 教师准备教材 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此次日常口语会话之前,教师提示学生使用句型 I have… 和 Sure.Here you are.

(2)游戏:"Simon says"。内容为第四单元 A/B ---- 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

(3)师生共唱歌曲 "Old MacDonald",边唱歌曲可以边表演动作。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导入新知识。教师为学生播放Let's talk / A 部分教学课件,创设语言学习的情景。

(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这5种真实的食物或食物的图片.,用幻灯片一一呈现食物,复习本课的单词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学习单词时注意 chicken, bread 和 French fries 的发音较难,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纠正发音。如:bread 中 ea 组合发 [e ] ,fries 中 [ai ] 的音要发到位。

(3)教师再次播放 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学生在会说单词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和简单了解句型 I like … 的基础上学习对话。

(4)教师播放教学录音,学生进一步学习。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强调 I like … 是在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如:在学生练习对话时,教师拿起实物hamburger ,对全班学生说:I like hamburgers.然后问学生: What do you like? Hamburgers? Hot dogs? French fries? 当有学生说:I like French fries.,说: Have some French fries.学生可以张开嘴吃下去。如果是假的模型或图片薯条,教师可将它拿到学生嘴边示意请他吃。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将本课所学的5种食物图片复印,为每名学生准备一套,并发给他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人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吃的食品并出示相应的图片。I like …

(2)让学生做 Let's play 部分的游戏。

教师先将游戏方法简单解释,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将汉堡的图片贴于黑板,师生一起说:I like hamburgers.教师再贴Hot dogs 说:I like hamburgers and hot dogs.继续进行,直到把六种食品都说出来。

(3)三人一小组表演Let's talk / A 部分的内容。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教后反思:French fries学生掌握不好,可用事物或图片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Bread用red 引入,能使发音难度降低。本课可用KFC的情境贯穿始终,用价格等因素引出食物,进行教学。最后,用

I like …进行四人小组活动。

第20篇:教学设计

五年级思品《黄帝和炎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社会》课本第2单元第2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同时也象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使学生知道黄帝和炎帝共同被人们看成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祖;知道我们祖先的发明创造,知道黄帝时代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一个具有相当文明水平的时期,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和文明之祖。

2.使学生知道早在黄帝时代,我国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相当文明水平的时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正确地认识历史。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等途径收集有关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 并让学生重点准备讲: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

2.老师收集关于黄帝和炎帝传说的资料,制作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人都自豪的称自己炎黄子孙,(板书:炎黄子孙)你们知道\"炎黄\"是指我国古代哪两位人物呢?(黄帝、炎帝)出示黄帝和炎帝的图像。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板书课题)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知道什么?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华夏族祖先\"

(1)简单介绍黄帝炎帝生活背景。

师:我们向来了解黄帝炎帝的生活背景,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指名回答。(板书:4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流域)

师:黄帝和炎帝是怎样的人,大家想听听他们的介绍么?(播放录音: \"黄帝\"据说姓公孙,也有人说他姓姬,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聪明,很早就会说话,小小年纪就懂得了许多道理。长大后,他热心为群众办事,被大家推举为部落首领:他既是个仁慈的帝王,又是位聪明的发明家。

\"炎帝\"传说是一个极慈爱、极能干的人,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他是中原地区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功业伟大,所以人们也尊称他为\"帝\"。)

师:学习了这一段课文,你有什么不理解词语么?(补充讲解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氏族:原始社会中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2)讨论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师:黄帝一开始只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是怎样逐步统一其他各个部落,形成华夏族的么?请学生自习课文和35页知识点滴。

师:谁能说说华夏族的形成分几个过程。

生:与南蚩尤部落战争、黄帝和炎帝之间的战争、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它部落的融合。(板书)

师:在历史记载中,黄帝战蚩尤有许多种传说,谁来跟同学们讲讲你了解到的有关传说故事。

生:学生讲黄帝战蚩尤的故事。(课前准备)

师:华夏族正是在部落与部落的斗争、融合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请大家齐读55页\"读一读\"。

(3)讨论黄帝和炎帝为什么被看成是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祖先。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习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为什么黄帝和炎帝被看成是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祖先?

b、为什么汉族人自称为\"炎黄子孙\"么?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为什么黄帝和炎帝被看成是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什么汉族人自称为\"炎黄子孙\"么? 请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生:黄帝炎帝功绩都很伟大,传说黄帝炎帝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被共同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生:为了追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后来汉族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师小结:黄帝和炎帝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他们共同被尊奉为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板书)

2、学习第二部分\"华夏族文明之祖\"

(1)学习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师:早在黄帝时代,我国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相当文明水平的时期,在黄帝时代就有了许多了不起的发明创造。黄帝炎帝也是华夏族的文明之祖。(板书)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35 同桌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①黄帝发明了(

)、又叫(

),还有(

)、(

)、(

)、(

)等发明创造。

②黄帝的妻子名叫(

),发明了(

)。黄帝让(

)创造了音律,使人们从此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他还让(

)创造了最初的

)。

③传说炎帝是教会人们(

)、(

)、(

)的人。人民感激、怀念炎帝的功德便尊称他为(

),即农业之神。他又遍尝百草,把草药治病的经验传授给人们,人们为感怀炎帝的功德,又把他奉为(

)之神。

(2)根据练习题拓展认识,说说这些发明创造有什么作用。

①师:请学生汇报,用课件出示填空的内容。

②讨论发明创造的作用。出示下面表格,逐步完成。

师: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什么重大的作用呢? 逐一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补充介绍仓颉造文字。(出示\"仓颉造文字\"图)引导学生认一认图片上的象形字。教师讲述:还没发明文字之前,人们用绳子打起各种各样的结,来帮助记忆各种事情,绳子的颜色和绳结的形状以及结和结之间的距离,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绳结只有结绳者自己知道它的各种含义,结绳并不是文字,它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符号,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可以把各种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下来。这就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发明创造 造福人类 车

以车代步、运东西 宫室 有房住 养蚕缫丝 有衣穿 象形文字

纪录实践经验和知识 音律 愉悦身心

耕种土地、培育庄稼、制造农具 增加食物 草药 有病能治

师:黄帝时代的发明,使华夏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可以说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造福千秋万代。(板书:发明创造、造福后代)

(3)辨析。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课文第7小节中说\"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归功于黄帝和炎帝\"是什么意思?这些发明创造都是这几位古代英雄发明的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见解。

师:远古时代的文明,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类长期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人们以传说的形式把这些伟大的功劳统统归与黄帝、炎帝,以及他们周围的几个人,是出于对黄帝和炎帝的崇敬和信仰,是出于对我们祖先的感念。

(4)议一议:为什么海内外华人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师:出示\"海内外华人在黄帝陵祭祖\"的图片,图上人们在干什么?

生:在黄帝陵祭祖。

师:对黄帝陵的祭奠在我国由来已久,这表达了我国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和对华夏之祖的敬仰之情。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生: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文明之祖,海内外华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早在黄帝时代,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一个具有相当文明水平的时期,

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之自豪,为之奋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华夏族祖先--黄帝和炎帝

4000多年以前

黄河流域

华夏族的形成

华夏族文明之祖

打败蚩尤

战败炎帝

发明创造、造福后代

融合其他部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五年级思品《黄帝和炎帝》课堂导入

1.师生相互问好

2.师:同学们收集到“黄帝和炎帝”相关故事的请举手,谁来讲一讲? 生:举手并抢着讲有关“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师:对收集到的讲的精彩的给予表扬。“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准备了什么?”

3.老师出示或播放收集的关于黄帝和炎帝传说的资料,投影片。师:“同学们,你喜欢皇帝和炎帝吗?为什么?” 生:“喜欢”,并说出理由。

师:我们中国人都自豪的称自己炎黄子孙,(板书:炎黄子孙)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炎黄\"是指我国古代哪两位人物呢?(黄帝、炎帝)出示黄帝和炎帝的图像。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板书课题)

《部首教学教学设计.doc》
部首教学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