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教学设计

2020-04-1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春游》教学设计 正定县正定镇野头小学 王哲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美丽的春天》单元里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自己的五官来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用大自然赋予的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意识到爱护环境的责任,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用自己的方式由衷地赞美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乐于亲近自然。户外的实践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春季的显著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春天的美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由衷地赞美大自然。 行为与习惯: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使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春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前准备:

1、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踏春。

2、大课间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

3、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诗歌,歌曲或图画。教学过程:

一、春之歌

师导入:小朋友,有人告诉我,春天来了,那春天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唱首歌,找一找春天吧!

学生演唱《春天在哪里》

师提问:春天在哪里呀? 生:在我们的眼睛里。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寻找春天的踪迹吧

二、春之踪迹

师:大课间时同学们在校园里找春天,你找到了吗?你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摸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从哪里发现春天的踪迹?(让学生结合多种感官体验,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在课前观察活动中或踏春时的感受和发现。说说从哪里发现了春天的踪迹?

教师巡视,相机引导。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说说天气、生活、周围景物的变化。

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问题:你看到野外的大树什么样子?花开了吗? 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外面天气怎么样? 在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后,整理汇报。每组找一个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学生的发现,其

他学生可以作补充。

3、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说说你眼中的春天,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对春天的切身感受。在学生的描述中,加入了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经验,认识春天的显著特征。

三、春之风景

师:春天来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老师带你们去春天的田野里看看,欣赏一下春之风景。

播放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在美丽的景色中,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嫩绿的杨柳,粉红的桃花,清清的小河,飞翔的燕子,嬉水的小鱼,怎样才能让这美丽的画面永远不被破坏呀?

引导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环境。

四、春之赞歌

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描写春天,春天如诗,你都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诗,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诗歌,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大家。 师:春如歌,谁能给大家唱一首春天的歌? 学生演唱关于春天的歌曲。

师:春如画,小画家们展示一下你描绘的春天吧。 部分学生展示画作,并做简单的介绍。

五、春之画

同学们,春天像一幅美丽的画,故乡的春天更美丽,用心去观察,用自己的画笔把故乡的春天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春游

春 天气暖和,冰雪融化 春

天 草绿了 花开了 天

来 小动物们出来活动了 真

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 美

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培养内在统一。其实施的主要方式就是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生活。让学生直接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我在设计本课是就是以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为出发点的。

在设计《春游》这一课时。我把课堂搬进户外,让学生在户外的活动中体验生活,再从生活中发现,归纳。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综合自己的观察所得,亲身感受以及生活经验,都能体验到春天的季节特点。如何让学生将这些发现,这些感受,升华为科学知识,从而认识春天的显著特征,就是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上课之前,我印制了表格,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样活动就不会流于形式。上课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然后小组讨论、汇报这一环节。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就能将感官感受到的事物现象,转化为语言表述出来,再提炼出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主动探索。

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本节课我也力争把它设计的优美人文,以春之歌导入,以春之画结课。每一个环节都展现着春天的美,让学生处处感受春天的美,热爱春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附:课前活动观察表

观察表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摸到了:

我感受到(气温):

树木的变化:

小草的变化:

小动物:

人们的衣服:

推荐第2篇:一年级品德教学总结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总结

南街二小

罗彩容

怀揣着一种教育理想,本学期主动要求承担一年级一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结束,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不断反思、改进方法,同时注意向同年级的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收获不小,为此,我对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用孩子的语言,动情引导,拨亮学生心灵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面面俱到。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一年级甚至更小的孩子在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时往往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说明这一时期只要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年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注意力可以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这个,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小学生感兴趣故事或情境,用儿童的语言,夸张的表演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情景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规范,认识公德,创设适合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习的得规则和礼让。同时尝试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小小的讨论,议一议,相互评价,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擦亮底色,拨亮心灵。

二、从“小”做起,及时奖励,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养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细心关照,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作为教师,我千方百计带给孩子们喜欢的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发挥奖励和正向评价、激励很重要作用。

三、生活实践,感恩中感受责任。现在的小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我总是抓住机会不懈引导,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回忆讲述,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再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今后打算怎么做?等等,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四、教学中感受“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小孩子虽然是可塑之材,但受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不良和负面影响也不少,独生子女的溺爱、金贵;忙于生意的家长的教育缺失等等,都给理想的教育泼着冷水,作为教师还是应该从容应对,切忌急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用自己的爱,呵护孩子们纯洁无暇的心灵。

推荐第3篇:一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高雄小学2014年秋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教学工作总结

高雄小学—田维平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并且,我在教学中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看看时间和好好走路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时间的认识,对学生学习数学上认识钟表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习好好走路也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方面的教育。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

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给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以上,是我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因此,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2014年1月8日

推荐第4篇: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一)

怀着新奇与忐忑的心情我上了今天第一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进行的。

开始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什么歌,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我也放松了很多。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生活的变化,孩子们说得也很好。这时,我就随着孩子们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进行了很多活动和情境模拟。例如:有的学生说,“我今天很高兴,但是我还不认识我的同学。”这时,我就带领学生进行活动,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同学,告诉学生要与别人认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我让孩子们从>同桌开始认识,然后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去认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课堂中,一片其乐融融。

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就谈到了,我们发了很多新书,我就问,“你喜欢这些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由于孩子们初入校门还不够适应,所以40分钟的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我觉得这节课我们很有>收获,孩子们在宽松逾越的氛围中,认识了《品德与生活》,认识了王老师,认识了自己的同学,还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好好爱护自己的的书本。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是正确的,但是在备学生这方面还要细致些,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二)

品德与生活应密切联系生活,德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必定有道德。

第一、课堂上,教师 珍惜可生成的以及突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可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达到教学从知识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幼小的学生 ,他们稚嫩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小心翼翼的对待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从而大胆展示、大胆探索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

第二、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张扬个性。孩子总有独特的想法,他们的那些在成人眼里的“错误”,总有自己的想法和动机,我们作为育人者一定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会因势利导的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达到同受教育的机会。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诱导教育他们。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在身心留有深刻的影响。

第三、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真正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学中教师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的言行,使他们既是对自己言行进行评价,及时自我调节,又能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而有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压抑自己。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三)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我和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而且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也不再受学生的欢迎。有幸接触两届一年级“品生”课的教学,我觉得“品生”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

1、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

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如《家里的我》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中我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细化这一主题。如:“全家福展示”、“为家人做一件事”让孩子体验——我是家里的一分子,从而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通过“洗衣服比赛”、“剪指甲比赛”、“缝纽扣比赛”以及“叠衣服比赛”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展示——我已经长大。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我还特意为孩子们留影为他们制作“成长的足迹”,给孩子的成长留一分宝贵的回忆。

2、及时交流,升华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如在《家里的我》每一活动过后我都及时辅导小组长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认识到了“妈妈(奶奶)每天给我洗衣服,很辛苦,所以我以后要听她们的话,还不乱弄脏衣服。”“衣服很难叠整齐,但是我一定要学会,再帮妈妈,让她不辛苦。”“指甲里有很多脏东西,以后我不留长指甲,还要经常洗手。”„„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动,所以我建议学生把话写在“爱心卡”上回去说给家长听。

从体验到认识,胜过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生课的教学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再说,农村教师一师任多课又为这一做法提供了方便。如《我上学了》这一主题单元的教学我就整合了语文课第一单元《上学了》和>心理健康课中《我是小学生》。《我的同学和老师》我将它整合到体育课的游戏中,让孩子在玩耍中与老师和同学亲密接触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感情。这样一整合既为活动的开展积攒了时间,又将品德课上的思想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开发课程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专家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试着这样做:《大自然真美丽》的教学中我则充分利用大海这一地方便利带领学生“亲亲大自然”,然而海边的载沙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索性讲起载沙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有效制止这一行为,当然,一年级孩子所能做的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写“爱护沙滩不载沙”等标语。过后就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保护大自然”的班队课,学生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解说认识到:大自然很美丽,但很脆弱。并签名表示从现在开始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爱护我们的大自然。接下来,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绿色资源带领学生定时开展“护绿”活动。教材或教参只是为我们提供个参考,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借助“参考”努力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四、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得到落实

随着计划生育的有效落实,家中的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这更增加了中国家长溺爱孩子的情感。因此对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把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评价策略作为“建议”向家长提出;接着,通过不定时的“信访”、“电访”将每一个活动目标实现。如《我>长大了》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不会的事学着做。这就要求家长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去锻炼。《我是家里的开心果》就要求家长配合接受孩子的关怀或问候。《在学校的一天》中孩子作息时间的安排并执行更是需要家长的全力辅导和督促。„„ 总之,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养成,才能让学生更茁壮地成长。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推荐第5篇:一年级,品德《我的一家人》教学设计

《我的一家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的了解,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用适当的方式与家庭成员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过程与方法: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一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亲情的哺(bǔ)育,他们爱家里每一个成员,但还不太懂得家的含义。他们乐于跟家人交流沟通,但还不知道用适当的方式与家庭成员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农村大家庭的结构关系,使得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家庭成员间的称呼、相互关系相比城市孩子,可能认识要好,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良好生活基础。同时,农村孩子的家长往往承担着繁(fán)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与孩子们交流沟通的时间与精力可能要少得多,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善,致使部分孩子对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等了解较少,感受家庭生活温馨的机会也较少。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有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使得农村出现留守儿童。针对这些对家庭亲情需要更多的一年级留守儿童,教师要关注这些孩子对家庭亲情的需求,保护他们的脆弱心灵,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引导升华为敬爱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就要从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感悟。通过“亲亲一家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并通过活动“画家庭树”加深学生对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的认识。通过讲述“家人的故事”,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家人,在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下,自己才渐渐长大。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通过活动“远离父母的日子”,保护留守儿童那颗稚(zhì)嫩的心,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远离也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从而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

教学重点

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片和与家人的幸福生活故事;收集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生活照片若干张;歌曲《让爱住我家》;课前与学生交谈,帮助其发现与家人生活中的幸福时刻;家庭人物图片和相应的家庭称呼卡片。

学生准备:准备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片(或自画图片)及与家人的幸福生活故事;了解家族中对家人的不同称呼;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亲亲一家人”“家人的故事”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亲亲一家人 1.[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1)提出问题: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些什么?你的家里都有谁?

(2)小结: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里住着我的一家人。(板书课题:我的一家人) 2.我的家庭树:

(1)提问:你的家里都有谁?和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把课前准备的家庭成员头像图片,按辈份关系,以树状图的形式摆在黑板上,

3.学唱《家族歌》。 (1)[播放动画:家族歌] (2)组织学生学唱《家族歌》。

(3)趣味抢答:老师提问,如“爸爸的哥哥称什么?”,请学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小结:我们都有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我们和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们是亲亲一家人。(板书:一家人)

【设计意图: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以及本地区不同的称呼方式。】 活动二 介绍我的家人 1.[播放动画:家人的故事] (1)提问:这些同学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家人的? (2)讨论:你想从哪些方面介绍你的家人?

(3)介绍:请学生到前面进行介绍,可以借助自己的家庭照片进行介绍。 2.贴一贴,画一画。

(1)请学生在教材中贴上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或画一画自己的家人。 (2)讲述:请学生把照片中或者图画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小结:我们的家充满温暖,我和我的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在一起。(板书:相亲相爱)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人的性格、爱好、职业等方面的了解,及温馨的家庭小故事,帮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暖与幸福。】

活动三 父母远离的日子 1.[播放动画:刚刚家的故事] 2.提问:看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学校里有父母外出的孩子,可以请这样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关注个案,引导留守儿童感受家人的爱。】

板书设计

推荐第6篇:一年级品德 《天气冷了》教学设计

天气冷了

主备人:崔广进 2012-2013学年 一年级上学期思品 备课时间:2012-11-4 上课时间:

1、增强对严寒中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的尊敬和热爱。

一、教学目

2、通过课前搜集,课中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冬天的自然常识。

标:

二、重点难天气冷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点:

四、课前准(1)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和观察冬天的特点,感受季节的变化。(2)搜索有关备

动物、植物过冬的资料。

(前置性学习)

一、引入主题、明确任务。出示图片,谈话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这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冬天的雪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可是冬天在你上学的路上,当北风呼呼的吹向你的脸的时候,你什么感觉?

吹在身上很冷,这就是冬天带给我们的讯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寒冷冬天里的第一课《天气冷了》。(板书:天气冷了)齐读课题。

二、交流材料、体验积累。我的发现

(一)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说一说冬天是什么样的?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二)学生交流资料

(天气变冷,衣服加厚,树叶落地,河流结冰以及燕子南归,青蛙、蛇冬眠,甚至还有的同学搜集到了黑熊冬天藏在洞里。)

三、活动引领、深化认识。

五、教学过活动一:保护身体 程: 世界万物发生了大的变化,就连咱们班的同学都:怕外面寒冷不到户外玩或是冬天早上懒床。说到这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吹,树上的叶子落了,地上的草变枯黄了,天气真冷啊!大公鸡,喔喔叫天天起得早。它请小鸟早早起,小鸟说:“太冷了,太冷了,我只能钻在鸟窝里。”他请小猪早早起,小猪说:“太冷了,太冷了,我要睡懒觉。”它请孩子早早起,孩子早早起来了,在院子里又跑有跳,做早操。大公鸡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好孩子。”

(一)小鸟、小猪不喜欢到外面活动,不注意保护身体,那他们会变得怎样?(越来越冷,身体越来越弱。

如果我们小朋友不保护身体会怎样呢?

冬天天气变化极快,很容易感冒,前一段时间很多同学感冒生病在家,一是自己身体难受,第二是父母跟着担心,最重要的一点是落下所学的课程。 (二)师:冬天的天气很冷,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吗?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呢?(板书:保护身体)

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轮流在组内介绍御寒、保暖的好方法。 (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时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围巾;还可以用取暖器、考火、开空调等;还要多运动,多锻炼身体)

过渡:天气冷了,我们要穿上毛衣、棉衣等保暖衣服;出门时,还可以带上围巾、帽子、手套等,要利用我们身边的取暖用具,例如:开空调、开暖气、使用热水袋等,此外,还要加强锻炼,运动可以使身体变暖和,运动可以使增强体质。

(三)在学校最好用哪种方法?(多运动、多锻炼身体,如跑步、跳绳、踢毽子、做操、游戏等)

冬季运动要注意: 1.跑步时不能张着嘴

2.运动出汗,不要立即脱衣等。3.回教室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四)(模拟表演):想一想自己在冬天里是怎么保护自己的身体的,然后同桌两人准备模拟表演,然后到前台来表演,指导学生判断做法是否正确。(一生表演出门不穿外套;一生表演活动了出满了汗以后立刻脱衣服) 课中操。同学们咱们一起来活动一下。

播放《健康歌》学生一起做运动。这样一活动就不会觉得冷了, 活动二:不怕寒冷

过渡:冬天里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在超市里仍能看到新鲜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你知道它们从哪儿来吗?

(一)天气这么冷,农民伯伯仍坚持工作。看插图讨论: 农民伯伯在忙什么?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还有谁也在坚持工作?(引导学生看图交流感受。) (二)看到这些,你想对农民伯伯和警察叔叔说些什么?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身边的人他们是怎样不怕寒冷坚持工作的?

出示图片。例:在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气温是零下几度,当我们还在被窝里睡着懒觉时,清洁工阿姨早早起床不怕冷,在打扫马路!

我们小学生也不怕冷,高高兴兴去上学,锻炼身体。小朋友也象他们学习做个不怕冷的孩子。

(四)学生交流完后,师小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怕寒冷坚持工作的人们。你知道吗,在我们祖国的边疆边防战士们更是不怕严寒驻守边关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妈妈,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播放边防战士不怕严寒戍守边关图片。)

四、深化认识、合作交流。

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不怕寒冷,勇敢坚强的小学生吗?你打算在冬天里怎么做呢? 出示儿歌:“冬天来到了,北风呼呼叫。小鸟钻进窝,小猪睡懒觉。我们好学生,天天起得早。跑跑又跳跳,身体暖和了。”

五、回扣生活、指导践行。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做得好,准备评比出咱们班里冬天里的“小勇士”。

六、教后反天气冷了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好好锻炼身体、注意保暖。

思:

推荐第7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欢度国庆》教学设计

欢度国庆

教学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知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②、了解一些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重点:①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祖国各地庆祝国庆的信息。②学习收集资料。 难点:①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表达对祖国生日最美好的祝福。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教学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

师:小朋友们能说说看到这个大蛋糕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嗯,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么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什么时候过生日吗?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生日

师:不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祖国妈妈”与我们一样也有她自己的生日。 师: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生日,那么“祖国妈妈”的生日子在什么时候呢? 学生:略

活动二:营造大典氛围—激趣

1.同学们想不想看“祖国妈妈”第一次过生日时的情景? 2.播放《开国大典录像》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提问:那么,你听到了谁讲话了?他讲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4.出示题目:现在谁能说说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名字,她又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活动三:巧借“图片”资源—实践

1.展示老师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出示祖国六十周岁大阅兵图片.2.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图片 3.师生合作,拼国旗。

活动四:利用“设计”手段—创造

1、师生看海内外华人庆祝国庆的录像

2.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庆祝“祖国妈妈生日”的方式,我们这里又是怎么庆祝的呢?学生组内交流。

3.派代表就自己组内收集到的已知信息进行发言。

4.下面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最深!(过渡)

5、我为祖国过生日

活动五:知识回顾及延伸

1、知识回顾

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生日快乐》歌。

2、课后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吗?不知道没关系,回家可以去找找报纸、看电视、问问父母。下节课,咱们一起来说说!

欢度国庆

教学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知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②、了解一些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重点:①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祖国各地庆祝国庆的信息。②学习收集资料。 难点:①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表达对祖国生日最美好的祝福。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教学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生日场景——伴随着优美的《生日歌》音乐,一个漂亮的大蛋糕出现在画面上,红红的蜡烛燃烧着,象是在欢快的舞蹈„„旁边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

师:小朋友们能说说看到这个大蛋糕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想到自己过生日,爸爸妈妈送自己生日礼物,同学们为自己唱歌等。 师:嗯,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么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什么时候过生日吗?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生日 师: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那么“祖国妈妈”呢?她会不会也像小朋友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日呢?不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祖国妈妈”与我们一样也有她自己的生日。(板书: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生日,那么“祖国妈妈”的生日子在什么时候呢? 学生:略

活动二:营造大典氛围—激趣

1.同学们想不想看“祖国妈妈”第一次过生日时的情景? 2.播放《开国大典录像》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提问:那么,你听到了谁讲话了?他讲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我听到毛泽东爷爷讲话了。他说:“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教师:对。

4.出示题目:现在谁能说说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名字,她又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5.教师板书:祖国妈妈的生日

教师:【引读】1949年10月1日,祖国妈妈诞生了。同我们一样,她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把祖国妈妈出生的这一天称为国庆节。

活动三:巧借“图片”资源—实践

1.展示老师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出示祖国六十周岁大阅兵图片.2.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图片

在小组范围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

教师:在小组交流中,老师发现我们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你愿意向全班展示一下你们收集的图片吗? 3.师生合作,拼国旗。

活动四:利用“设计”手段—创造

1、师生看海内外华人庆祝国庆的录像

2.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庆祝“祖国妈妈生日”的方式,我们这里又是怎么庆祝的呢?学生组内交流。

3.派代表就自己组内收集到的已知信息进行发言。

4.下面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妈妈开一个“生日庆祝会”,庆祝她的60岁生日。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与别的小朋友合作。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最深!(过渡)

5、我为祖国过生日

①学生为“生日庆祝会”做准备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己独立、或与同学合作,为祖国妈妈准备生日礼物。如画画、写诗、唱歌、跳舞、制作贺卡及工艺品„„】

②生日庆祝会开始,学生向祖国妈妈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 ③欣赏、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活动五:知识回顾及延伸

1、知识回顾

教师小结: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生日快乐》歌。 【师生同唱《生日快乐》歌】

2、课后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吗?不知道没关系,回家可以去找找报纸、看电视、问问父母。下节课,咱们一起来说说!

推荐第8篇:一年级品德《美丽的祖国》教学设计

《美丽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略祖国风景名胜的优美壮观,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性建筑和代表性景观,增进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学生搜集资料及有创意地表现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观察敏锐,好奇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凭借电影、电视、报章杂志、媒体动画、参观旅游等多种渠道丰富自己对生活环境及祖国的山水、名胜、民族风情的感知。将学生置身于图画般的世界里,特别是周边环境,能对学生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祖国真美丽”的感受。

但是,大多数学生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局限,大多是通过看、听、图文资料等形式感受外界,缺乏实地旅游的真切体会与感受。因此,需要通过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美丽的祖国的认识,满足学生在说景听景的同时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去寻找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图画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的祖国各地和家乡的照片。

2、教师在自己家乡照的照片。

3、投影仪。

4、多媒体课件。

活动时间:

1、课外1星期:收集资料、回顾感受等准备活动。

2、课内1课时。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题

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二)感受祖国各地的美

1、我知道的地方。

用PPT展示中国世界各地美丽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展示中国的秀丽风光。重点讲解北京**的历史和故事,介绍毛泽东的开国典礼,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的成立和毛主席的伟大!

2、我去过的地方。

我们祖国有名的地方,除了书上画的还有很多!你还去过什么地方?有的同学已经把在祖国各地照的照片带来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和同桌讨论,交流,介绍你你去过的地方!感受祖国广阔博大,风光秀丽!

3、身边到处都是美。

我们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请同学想一想,找一找。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我们身边处处都很美丽,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4、家乡发生了变化

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改写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好政策!

介绍“我”的第一故乡:江西吉安三湖:红橘之乡;第二故乡:哈尔滨 (三)总结与延展

1、收集情感,导行,如何做?

(1)导行

大家这节课一起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光,想不想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一饱眼福呢?

问同学生出去旅游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来一起看看下面的图片!再回答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师再总结。 (2)收集情感

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美丽风景,你对祖国一定有了一种强烈的感情,你现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

齐声唱一首《大中国》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推荐第9篇:品德教学设计

《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江南实验学校 付程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能说出家人对于自己的关爱,讲述家人中爱的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 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在轻音乐中 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 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教师自己先讲述小时候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事。然后让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动画)(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

(五) 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六)

1、小组间互相说说家人对自己的爱。

2、请同学讲家庭故事。

3、由于家庭环境不同这个差异,可能孩子会有不同的看法或反应。围绕单元目标和主题目标设计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观看视频、动画、照片以及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了亲人对自己的爱。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懂得家人疼我是一种爱,对我们严格更是一种爱的道理。

推荐第10篇:品德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思品《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战争是一个离儿童生活较远的话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两个方面来认识战争。在本课时,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上仍然在不断发生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通过对比体会战争中的儿童生活有多么困苦和艰辛,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进而从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战争后遗症等角度,让学生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搜索、整理资料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悟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索、整理图片及文字资料的过程,学习搜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苦难。

教学难点:

1、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索、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调查身边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请他们回忆当年的情景和感受。

3、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料和相关历史知识水平等学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和平女神雕像吗?这是世界和平女神的雕像,她屹立在世界各地的和平公园里,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在法国的诺曼底,我们都可以找到她的身影。她有一双美丽而清澈的眼睛,却常常浸满了泪水,为什么呢?(她看到了战争)我们虽然没有亲历过战争,但老师想知道,通过刚才的短片,战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呢?今天我们透过和平女神美丽的泪眼去寻找,去发现,板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二、初步了解战争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近百年来,除了一战、二战这样世界大战之外,还发生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巴以战争······,在人类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战争的日子总计不到200年,一位波兰历史学家说过,20世纪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63天,整整一个世纪36500多天过去,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63天,你想说什么?(战争频繁)

2、现在,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现今世界上仍有不间断的武装冲突,很多国家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进行挑衅,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其实战争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了解到战争的苦难是多重性的,对于战争的灾难,你了解多少呢?

三、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 同学们对于战争带来的苦难,心里已经画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吧,那么我们就随着和平女神的泪眼,走进给人类带来最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争的苦难进行深入的了解。

1、经济重创

(1) 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战、二战? 为什么称之为世界大战?它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和影响呢?

师:请同学们对照教材中49页的历史资料,完成相关的表格填写。填完之后和老师出示的已填完整的表格对照看是否一致,然后本组同学交流,从图表数据中(前三项)发现世界大战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学们看图片——二战期间的主战场,可知战争已经发展到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使全世界五分之四的人群都蒙受着战火硝烟带来的苦难。

(3)我们再来看表格,从后面两项财产损失和战争费用,又能发现什么?也许这些抽象的数字,还不能让我们明白战争对人类财产的破坏和损失有多大,那么透过和平女神泪眼中看到的这一幕幕战争的毁灭,就是历史最有力的证据——出示战争中被轰炸为一片废墟的上海、伦敦等地的图片、建筑物战争前后对比图片,教师要做简短的介绍)看了这些你又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一次战争就意味着城市的毁灭以及众多的百姓无家可归。刚才的统计数据和图片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再说,战争的双方本身都要投入大量的物资和军费,因此世界大战也是全人类最沉重的经济负担。(教师出示条形图)并用投影机出示数据分析六万多亿美元,等于42万亿人民币,42万亿人民币可以······, 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假如没有战争,你最希望把这些费用改做什么有益的事情?(教师随机点评)

(4)小结:这就是战争造成的破坏,这就是战争带来的毁灭,可怕的战争将人们的辛苦劳动付之一炬,使这个美丽的世界处处遭受到了破坏,每一次战争都是世界经济的重创啊!(板书:经济的重创)

2、生命的摧残

(1)战争对财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让我们深感痛心,可是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却更让人恐惧和震惊。看图表,谁来告诉我们,两次世界大战总共伤亡了多少人?(9000万)

(2)很难想象,9000万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打败德国法西斯,美英盟军成功的演绎了诺曼底登陆,可无数的盟军士兵为了这场正义的战争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播放诺曼底登陆电影剪辑片断)看了之后觉得最让你震撼的镜头是什么?

(3)师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的战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的夺走了双方军民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这样的两次战争就使9000万生命遭受到了最无情的摧残啊!

(4)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遭受到侵略者凌辱和血洗,1937年,在中国,在南京,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和平女神饱含着热泪带我们一同去回忆那段残酷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剪辑片断播放

师:30多万同胞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惨死在侵略者灭绝人性的屠杀中,这是战争带给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和悲哀。此时此刻,同学们依旧沉浸在这份悲痛之中,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我建议全班同学轻轻的起立,回顾最让你痛心的镜头,最让你震惊的镜头,为在半个多世纪前大屠杀中无辜死难的南京同胞们默哀片刻,让历史惨痛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想吧。

2 当我们抬起头,这个世界还是如此平静,美丽。可是经历了历史惨痛的一幕幕,痛苦已经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孩子们,你们的眼里写满了悲伤,为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只是战争中的缩影。无辜的民众在一次次战役中,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失去了家园,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支离破碎终身残疾,有的心理遭受到严重的伤害,精神家园再也无法重建,这些都是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啊。战争就是对生命无情的摧残!(板书:生命的摧残)

3、战争中的儿童

(1)战争中的苦难对于有一定阅历和承受力的成年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和承受的现实,对于那些儿童来说会是什么样的呢?,毕竟,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记忆。看2003年的伊拉克儿童,那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 (2)(出示图片一)请看图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呢?(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了那场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 (3)(出示图片二)战争也让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曾经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在想些什么?(恐惧) (4)让我们静静的 走进这个伊拉克少女的日记,走进一个战争中孩子的心声。 你从这一段段让人心痛的文字中感受到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战争中的孩子们生活不再有欢笑,不再有阳光,不再有幸福,围绕他们的是饥饿、寒冷、恐惧和担忧,是死亡的阴影)

(5)同学们看看,这就是战争中的儿童。这些孩子虽然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可因为战争,他们经受了种种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即使战争结束了,这些孩子也找不到幸福的希望!为什么呢? 听一段新闻,听到伊拉克难民营里的孩子们失学,你想到了什么?(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这样的痛苦将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一生,即使战争结束了,他们也不会找到幸福,这也成了可怕的战争的遗留问题)

(6)是啊,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战争带来的苦难不是短时间就能消失的。这就成为了可怕的战争遗留问题:战争后遗症!

4、交流战争后遗症

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财产损失,战争带给生命无情的摧残,孩子们在战争中的苦难是多重的,当战争结束了,战争带来的灾害就能彻底结束吗?战争会留下那些严重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第50页、51页,认真阅读相关的图片和材料,结合自己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示和评价: (1)、谁来讲讲日本小女孩佐佐木贞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在战争后的伊拉克,粮食药品贫乏,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伊拉克人民的生存。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今天有什么不同吗?你对他们今后的命运最关注的是什么?缺衣少食又会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有什么影响?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这对他们终身发展有什么影响?

(3)战争所造成的物质损失也许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是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却久久难以平复。我想知道战争会给人们留下怎样的心理创伤? (4)、战争也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和影响,海湾战争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谁来给大家交流这方面的资料? (5)、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可一次小小的

3 战争就足以让她毁于一旦。你知道哪些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践踏吗?

四、向往和平

(1)师指着板书总结: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给人们的心灵带了无法弥补的创伤。战争还会带来文物的流失、文明的毁灭、疾病的蔓延、历史的倒退,······等等人们述说不完的种种苦难!我们可以在课下就战争的苦难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2)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战争中的儿童,你最期盼的是什么?(和平)不仅仅是我们期盼和平,其实全世界人民也深切体会到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因此,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请看!(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和反战游行图片。)

师:全世界的人民都向往和平,这也是世界和平女神最大的心愿,我们相信,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它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板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经济的重创

生命的摧残

环境的破坏

心灵的创伤

第11篇:品德教学设计

《家里的烦人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孩子们家庭生活的烦恼,鼓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生活烦恼,并学会一些面对解决家庭烦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3、情感目标:通过观看家庭录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并引导他们将这种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转化为实在道德行为——为家庭幸福尽力。

教学重点: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教学难点: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 。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幸福的全家照片,老师也准备一张。发告家长书,要求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家庭联欢会的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回忆幸福往事,说说自己的烦恼。

1、学生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

2、老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照,也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烦恼。

3、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家中的烦恼。

二、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请学生阅读书中第

10、11页的两个案例。

2、你能发现知心姐姐是怎么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吗?

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身体力行等。

4、小组活动: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小组内自由选择角色,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2)双方把交谈的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3)小组交流,评选不组“最佳知心姐姐”,并要归纳出他成功的理由。 (4)全班交流,评选班级“最佳知心心姐姐”。

三、永远不变的爱

1、自由阅读教材中《永远的亲情》。

2、学生谈谈体会。

3、现在再让我们想想家中的烦恼大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中的烦恼和外面的烦恼有什么不同?

4、你发现解决家中烦恼的好办法了吗?

5、教师小结归纳。

四、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父母

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你从哪些细小的事中看到了这一点?

2、自由阅读教材中离异的父母写给孩子的信,说说从信中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父母离婚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尽量理解父母的选择,更要明白: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不管家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是永远不变的。没有必要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而要尽快适应这样的生活。)

3、教师提示一些材料,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离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正确面对,就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五、感受幸福、体会责任

学习组织家庭联欢会,感受幸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让我们都来为家庭献一份爱

1、生活像一条河,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旋涡。让我们试着一起走出旋涡,为家庭幸福出一份力吧!

2、全班交流你有哪些增加家庭凝聚力的好方法。

3、小结: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你的一点帮助,一句提醒,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有可能在你的一点一滴的关怀中烟消云散!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爸爸妈妈正在等待着你的关怀!现在,就用你的一片爱心,来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你稚嫩的双肩,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

作业:拟一份《家庭公约》大家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家里的烦人事

来做知心姐姐

永远不变的爱

目光投向父母

感受幸福、体会责任

第12篇:品德教学设计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教学设计

泉港山腰中心小学 二年级 钟艳虹 362801 13959972072 1302219544@qq.com

活动主题: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和环保》中的第一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纸的由来及用途;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为我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发明感到自豪和骄傲。

3、行为与习惯:发展调查能力及表达能力,形成遇事多思善问的好习惯,学会调查收集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调查法、故事会等。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好朋友,它就是纸娃娃!纸娃娃可神奇了,它会变魔术!

2、纸娃娃变变变:出示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纸很重要。2.导入新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纸,那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纸呢?

二、“纸世界”交流会:纸和我们的生活

其实纸娃娃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找那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1、班内交流纸的用途。(1)、请同学们自由回答自己认识的纸以及纸的用途。 (2)、小组交流纸的用途。

2、.出示目标一:我们用大眼睛看“纸世界”,会发现:纸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3、.引入课题,板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4、老师课前为大家收集到了几种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边讲解,边出示边粘贴到黑板上(有牛皮纸、卡纸、彩纸、海绵纸、吹塑纸、图画纸、打印纸、大白纸、蜡光纸、广告纸、皱纹纸„„)。

老师今天只收集到了这几种纸,世界上纸的种类有好几百种,甚至上千种,而且用途也越来越广,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教师指着板书)

三、课堂调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师: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调查研究。

1.有趣的调查活动一: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0页和21页,想想: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把字写在哪里?

(1)学生阅读课本第20和21页。 (2)指名交流自己的发现。

(3)小结:刚才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古人写字很不方便。这说明什么?(有了纸,人们写字方便了,纸能给我们带来知识)

(4)出示目标二:我们用大眼睛看“纸世界”,会发现: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5)趣味故事:蔡伦造纸。

(6)谁愿意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纸的知识?

2.有趣的调查活动二: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一天的用纸量有多少? 师:纸还能给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1) 课件出示活动主题和要求。例举调查记录表,引导学生活动。 (2) 填写个人日用质量表。

(3) 发放小组调查量表,小组合作学习,统计小组日用纸量表,提出要求。学生调查活动结束,推举代表进行汇报。

(4) 我们班同学每天在学校要用掉多少纸呢?咱们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师生演算班级学生日用纸量。

(5) 过渡:我们班同学一天大约要用掉这么多纸。(实物展示:出示一叠相应数量的纸),也许你觉得不算多,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全校同学一天的用纸量。(课件出示:全校有24个班级,就要用掉24摞这样的纸)

(6) 这仅仅是我们学校一天的用纸量,如果是一个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7) 小结:多么惊人的用纸量呀!我们的调查足以表明,纸对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重要,我们每天要用掉这么多纸,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指课题)

3..有趣的调查活动三:小记者在行动,学校文印室一天要用多少纸。4.出示目标三:我们用大眼睛看“纸世界”,会发现: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能方便我们很好地了解生活中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

主题:没有纸了„„

创设情境:假如有一天没有纸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1.读故事《没有纸了„„》,师生角色扮演,进行交流展示。 2.没有纸了,我们的生活还会遇到什么麻烦?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a.我想到图书馆查找有关森林的资料,可是„„ b.我想做作业,可是„„ c.我想做纸工,可是„„

d.妈妈没钱了,要到银行取钱,可是„„

3.小结:没有纸了,我们就不能看报纸、不能看书、不能学习、不能擦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麻烦、会带来很多的不便。

4.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播放浪费纸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发言:节约用纸) 5.小结。

五、活动结束:

1.通过大家的交流、调查、表演,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造纸需要砍树,那么纸和森林有什么关系呢?纸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请大家课后继续查找相关的资料,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13篇:品德教学设计

附件1:教学设计封面

中小学教师

课堂教学设计参评稿件

学科名称:

品德与生活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所在学校:

野草湾中心小学

设 计 者:

刘淑净

联系电话:

189

电子邮箱:

liushujing1100@163.com

设计时间:

2013年3月18日

赞皇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这篇课文围绕“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展示会”两部分内容进行叙述。通过物产展示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家乡的物产及与物产有关的知识,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知识、学习观察以及动手能力。因此在家乡的物产展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物产,了解家乡有些什么特产,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另外,还可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一句广告词、画一幅画、写一句赞美家乡的话、唱一首歌、跳一个舞等),向全国、全世界的人宣传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

教学目标

1.知道河北赞皇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河北赞皇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资料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处理材料,学会与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教学重点

多渠道搜集家乡物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物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家乡的物产是世代河北赞皇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FLASH课件,搜集各地物产的图片、包装、宣传画、实物及其他相关资料。

学生:1.收集家乡物产的实物、产品包装、宣传画、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完成赞皇特产的调查表。

2.了解家乡特产在生活中的价值。(经济、食用等。)

3.学会自创广告语及简单广告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乡物产展示会──落实目标

1、3

1.谈话导入。

(1)老师带来了一幅有意思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赞皇金丝大枣图片)

(2)这是什么呀?吃过大枣的请举手。同学们喜欢吃大枣吗?为什么?赞皇金丝大枣是我们家乡重庆著名的物产之一,是我们的特产。

(3)大枣是物产吗?那什么叫特产呢?

(4)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或某地特有的产品就叫“特产”,它不为其他地方所有。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河北有哪些有特色的物产。(板书:家乡的物产)

2.说家乡的物产。

(1)我们的家乡赞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通过课前的收集,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呢?清把自己熟悉的物产的名称、特点在小组内说说。(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2)同学们了解到的可真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物产同好好的看一看!看看家乡都有什么物产,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请把你看到的物产的名字

小声说出来。(课件)

(3)教师随机小结:赞皇的物产有些是因为赞皇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所形成的,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如赞皇核桃、大枣等等。

(4)物产除了吃的,它还包括穿的、用的、玩的、摆设等。(课件:其他特产)

(5)听完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板书:多又多)

3.猜家乡的特产。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特产了吧,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大家猜猜下面的几条谜语指的是赞皇什么特产?猜中有奖哟!(课件:谜语)

(1)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2)一个东西圆又圆,长在树上甜又甜,一个梭儿在中间,红红的皮在外边。(大枣)

(3)体圆似球,色红如血,皮亮如珠,汁甜如蜜。(樱桃)

活动二:家乡物产知多少──落实目标2

1.家乡的物产制作过程。

(1)吃过涪陵榨菜吗?老师再请同学来尝一尝。问:好吃吗?有什么感觉?

(2)师:你们知道吗?把一个个小小的青菜头制作成这么美味可口的涪陵榨菜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人们精心制作和艰苦的劳动。想看一看它的制作过程吗?好,就请大家仔细地观看我们重庆最有名的特产之一“涪陵榨菜”的制作过程。(课件:涪陵榨菜)

一个只卖几分钱的非常普通的青菜疙瘩,经过家乡人民的加工就成了这么鲜香嫩脆的涪陵榨菜,你觉得家乡人民怎么样?

(3)“涪陵榨菜”的制作过程大家都了解了吧?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件重庆特产,看──(出示荣昌折扇)请几位同学上来仔细看看,你们觉得这把扇子如何?(漂亮、精致)这可不是一般的扇子,它是咱们重庆非常著名的日用品特产──荣昌折扇。它又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荣昌折扇)

简单的几块竹片纸、和布就做成了这么精致的扇子,我们重庆人真(聪明)。作为一名重庆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荣昌折扇是我们中国三大名扇之一,是馈赠的佳品。那它每年销售多少呢?

2.家乡物产的经济效益。

(出示荣昌折扇、涪陵榨菜、奉节脐橙、重庆火锅的销售量。)

(1)看了这么多有关特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这么多的钱使我们家乡人民的生活变得怎么样?

3.教师小结:我们家乡任何一个特产品牌的创立都凝聚着家乡人民的心血和汗水,都来之不易,还有许多特产为我们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活动三:夸夸家乡的物产

1.可爱的家乡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特产,你想告诉谁?为什么呢?老师想告诉全国、全世界的人。重庆直辖市10周岁了,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到家乡来做客,我们也趁这个机会来夸夸我们特产吧。

2.老师喜欢荣昌猪,我想来夸夸它,老师为了向国内外朋友宣传“荣昌猪”,特意编写了一首歌曲。想听吗?(课件:荣昌猪之歌)

3.你喜欢哪种特产呢,选择最喜欢的一种特产。咱们来夸夸家乡的特产吧,你可以写一句赞美特产的话,你也可以为家乡的特产设计一段广告词或谜语,你还可以画幅画,编个舞,来夸夸咱们家乡的特产,赶快行动吧!

(1)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种特产。老师夸了荣昌猪,大家都喜欢它了,那我们再来夸夸其他的特产,让更多的人喜爱我们重庆的特产吧!

(2)小组准备特产发布会,自由练习。

(3)汇报:特产发布会。

4.小结:我想今天我们能对家乡特产那么深入地了解,能产生那么多新的感受,得益于同学们认真地准备,更得益于同学们拥有一份浓浓的家乡情,谢谢大家。

活动四:拓展

同学们,我们重庆特产中有很多著名的特产产自于北碚,我们北碚到底有哪些特产呢,谁知道呀?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我们身边的其他特产,好吗?

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小小展览会

赞皇土布制作工艺具有上千年的历史。2007年,由该县崔雪琴带头,筹资50万元,组织了60多户中老年妇女,在口头村成立了赞皇县第一个土布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土布创业的历史。现如今,土布专业合作社已形成了一厂和6个纺织加工基地,年销售量已达2000万元,同时还为当地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据了解,为把土布制作的老工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群众知道这段历史,该县文化部门已经开始筹划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老手艺

永不消失。

第14篇:品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上册主题一

课题3:我懂事了

骊城学区第二小学 王艳 教材分析:

《我懂事了》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通过对“温暖的家”这一主题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所了解了,并且对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抚育也有了感情触动。但学生对于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父母抚育自己、给了自己一个温暖的家的认识层面上,而应该是对父母的工作、辛劳也应有所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进而激发学生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情感。

教科书中的这一部分内容分为四个步骤呈现:

1.首先,展示了小主人公乐乐写的感想,反映了他通过随爸爸到单位一天的经历,体会到父母工作的单调、辛苦,体会到父母为了家庭而辛勤工作着。自己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呢?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段文字实际上是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2.其次,以调查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去了解、观察自己父母的工作。

3.再次,通过对一组图画和照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会自理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日常小事中,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4.最后,介绍了母亲节的由来,并请学生探究父亲节的由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两个日子,并以自己的方式向母亲和父亲表达爱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较之以前,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身体长高了、长结实了,知识的积累逐渐增多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比较娇惯,为人处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常常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在父母和亲人们的宠爱下,他们的个性也变得比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从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开始,引导他们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认识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关心他人的意识,懂得为自己的父母分忧,乐于承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习目标:

1. 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 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做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本着从学情出发,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将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理念。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调查研究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营造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创建有效课堂。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二)教师准备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主题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一个多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课前我引导学生先就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小时候与现在的照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对比,为更好地体验“长大后的变化”进行铺垫。同时,我还让学生对父母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或父母的同事等进行访问,为课堂感悟父母工作的辛苦进行情感铺垫,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认识,有利于他们认识的提升。

在课上,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引导他们从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和理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我想,最了解学生成长变化的莫过于家长,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辛苦感触是最深的。既然本节课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自身的发展变化与家长工作的辛苦,为何不直接把家长请进课堂,和我们一起来交流、讨论,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给予学生最直接、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呢!因此在课堂上,我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交流,并请家长进行补充,还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说心里话,采访自己的父母,也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说心里话,使学生和自己的父母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使双方那种最真的情感直接在课堂上传递。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与分等级。因此在课堂评价时,我引入多种评价形式和多个评价主体: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再对个别学生进行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父母,并请他们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去采访听课的教师,引入了社会评价

第15篇:品德教学设计

集体处处有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3、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

2、了解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教学设计:

一、了解集体处处有规则

1、教师谈话引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应处处遵守规则。

2、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上讲了哪些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3、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讨论。

4、教师:日常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便。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反光镜\",谈一谈感受。

5、教师:你曾经看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不守规则的事例。

6、教师鼓励学生用这面\"反光镜\"对照自己,看一看是否也曾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对于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

二、讨论我们应遵守哪些规则

1、教师: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规则?全班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进行讨论。

第16篇:品德教学设计

《饮食习惯初养成》 一.设计意图

一个人活得怎么样,生命的质量如何,都与生活有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紧密联系。挑食,偏食都是生活没有良好饮食习惯的表现。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节班会,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饮食,可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的深刻含义。认识到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白不可挑食,知道什么是暴饮暴食,了解暴饮暴食的害处,学习自我控制。 2.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兴趣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形式 讲解,讨论,试验 四.活动准备

气球,水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班会主题

(二)讨论营养均衡

1.同学们,你平时喜欢吃什么?你知道它有什么营养吗?我们人体都需要哪些营养呢? 2.讨论偏食的不良后果

(三)食物过量

1.同学们对喜欢吃的食物,你会怎样?吃很多过量,好不好?为什么? 2.实验演示

(1)同学们,我们吃的东西到哪里了?请学生谈谈自己东西吃多了时候的感受。

(2)这个气球就像我们的胃,把绿色气球里灌注适量的水,红色气球里灌注过量的水,让学生用手感受气球。如果胃里装了太多食物,就像装了太多水的气球一样,胀得难受。而且过多的食物让胃很难消化容易生病,总把胃胀得满满的很容易把胃撑薄。

(3)将红色和绿色气球放在胸前跳跃,感受两个气球的不同。小结:胃和气球一样,吃太多,胃容易爱伤害,所以同学们吃东西时不能吃得太多,同时吃过食物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同学们可以用《弟子规》里的句子总结一下吗? 六.活动延伸

让学生合作制订一份健康饮食食谱。

第17篇:品德教学设计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七课植树节教学设计

冀家沟小学 冀荣芳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春游》、《春天的活动》两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已经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逢植树节来临,因此要让学生知道种植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2.知道植树种花的意义,人人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植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自身做起,不做损坏花草树木的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行和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植树种花的意义,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不做损坏花草树木的事情,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行。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植树种花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行。 教学方法: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搜集植树造林、防御风沙、减少洪水的资料。

2.让学生搜集和植树节相关的资料以及一些与树相关的资料。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同学们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表演:我爱花,我爱草

1、讨论一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做的对不对,为什么?然后说一说。

2、老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图中的同学不应该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对花草树木的进行伤害。我们应该“不掐花、不践踏草坪、不在树上刻字、不做伤害小树的事情”。

3、根据图中的提示来进行分组、模拟表演。

4、思考以后应该怎样做,与花草树木做约定,完成做一做。

5、再次评价对错。在公园里,小红摘了一朵花,小亮折了柳枝,小明践踏草坪。大家都说他们做得不对,可小红说:“我只摘了一朵花。”小亮说:“我只折一根树枝。”小明说:“我只踩了一点小草,有什么关系。”

6、老师总结:他们当然不对,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我破坏一点儿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做,就会造成很大破坏。所以,爱护花草树木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爱护一朵花,一根小树枝,一点小草做起,这也是一个人讲文明,遵守公德的表现。还有就是不是只有3月12日才植树,才进行花草树木的保护,我们应该时刻都那么做。

四、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学生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学生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实践活动:做一件爱护花草树木的事情

附: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第18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

城关四小吴开兰

2013年9月1日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目标

1.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

2.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

3.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设计构想

本单元共安排4个主题,每个主题完成不同的任务。

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重在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变化以及对小学生生活的憧憬。 主题二:校园铃声,主要以铃声为切入点,让学生懂得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主题三:新朋友、新伙伴,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消除由于人际环境陌生带来的紧张与不适。

主题四:平安回家,主要通过儿童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帮助儿童树立安全、自护、守规则的意识。

主题五:授课时数:8课时

第19篇:一年级品德下册《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品德《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我换牙了》这一节主要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换牙、护牙的保健常识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帮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紧张心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1.2.3.4.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的保健常识。

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使儿童初步具有基本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健康生活每一天。

教学重点:

1.了解牙齿的生长知识,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意义。

2.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牙的保护意识。2.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准备换牙情况记录表。

2.课件、牙具模型、牙齿卫生宣传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师: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打一人体器官)

生:牙齿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小的牙齿。(板书:我换牙了)

二、小组观察与调查

1.让同桌相互数一数各自的牙齿有多少颗,画一画同桌牙齿的形状。

2.通过图画中不同牙齿的形状和数量,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牙齿数量不

一、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由此引出换牙概念。

3.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统计班里换牙同学的人数。

4.师:我们为什么会换牙?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标志着我们长大了。

三、交流换牙的故事

1.请换牙的同学说一说换牙时曾有的难忘经历,回忆自己是怎么处理换牙带来的不舒服的感受的。

2.结合课本分析讨论换牙时应该注意什么。如:牙齿刚刚松动时能随便摇晃吗?刚长出的新牙能老用舌头舔吗?

3.教师小结换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要摇动自己松动的牙齿;不要舔自己新长出来的牙齿;经常吃一些含钙质多的食物等。

四、乳牙与恒牙

1.播放一个小姑娘捂着嘴哭的图片。请一个同学猜猜她为什么哭? 2.学生自由猜测。(牙疼) 3.在图片上出示小姑娘说的话:我的牙掉了,长不出来可怎么办呀?老师问同学她该怎么办?

4.请同学看看课本上奶奶与孙女的对话图,探讨:为什么有的人牙掉了能再长出来,有的人牙掉了就再也长不出来了。哪些人的掉了还能长出来,哪些人的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 5.教师出示乳牙与恒牙的幻灯片,进行小结:一个人一生会长出两幅牙齿,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乳牙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换掉,再长出来的叫恒牙,如果恒牙没有保护好,掉了就不会再长出来了。

五、探究牙齿的作用

1.教师导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拿谁能说健康的牙齿在我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牙齿帮我们咀嚼食物;牙齿帮助我们发音;健康的牙齿使我们看上去漂亮、整洁。(出示干净整洁的牙齿的图片)

六、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

1.师:要想有健康、洁白的牙齿我们就要早晚刷牙,不过刷牙也要讲究方法,不然,不仅牙刷不干净,还会把牙齿磨坏呢!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呢?

2.出示牙模型,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观察讲台上的这位同学的方式是否正确。

3.请同学说出讲台上的这位同学的不足之处。4.教师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5.之后大家朗诵刷牙歌:来刷牙,来刷牙。

刷上牙,从上往下刷,刷刷刷。

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刷刷。

刷牙面,前前后后来推拉。

牙反面太脏了,一点一点往外刷。

最后千万别忘了,红红舌头刷一刷。

6.师:牙齿的保健除了与刷牙方式有关,牙刷和牙膏的选用也很重要。(出示:牙刷和牙膏的PPT)

七、课后练习

1.课件演示,判断正误。

图1.同学们定时到医院检出牙齿。

图2.一个小同学牙疼不到医院就诊,自己找药吃。 图3.一位小哥哥用牙齿咬瓶盖。

图4.晚上,一个小同学在床上吃糖果。 图5.一个小女孩吃完饭在漱口。 图6.一位小姐姐早晚都刷牙。

八、欣赏与总结

1.让学生欣赏露出整齐洁白牙齿的笑脸图。使他们感受到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是多么快乐!

2.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你们认真保护好自己的牙齿,你们都会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灿烂的笑容。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

乳牙

恒牙

=人一生的牙齿

教学反思:

第20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走进社区教学设计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走进社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 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2.难点:每个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某个社区的示意图图例。

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空白的社区区域图。

2.学生准备:考察所在的社区,走访社区干部、社区老人。 查找《地名志》。 社区设施小卡片。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走访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教学过程:

(一)学画示意图

了解社区有的一些配套设施。(教师出示示意图)

“这是一个社区的示意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根据这张图画告诉我们这个社区都有些什么地方吗?”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列举:学校、居住楼、公园等等) 学习画示意图的方法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画一张咱们社区的示意图。”

(1)先确定社区的大致范围。 (2)画出社区里的小路。

(3)用不同的颜色,按一定的比例画出社区内主要建筑的位置。 (4)先在图上标示,再在旁边注出单位建筑等名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同社区的同学交流

“咱们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示意图和他们交流交流,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学生交流,教师选出每组优秀的作品。) 请画的好的同学将示意图展示

(1)展示

“请你现在充当一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社区。”

(2)点评

“你能说说这位同学的示意图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哪些地方是还需要改进的,怎么改吗?” 小结

“同学们都画的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拿着示意图,与社区中的示意图比对一下,把你的图画的更完美一些。”

(二)了解身边的人 教师举例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对咱们的社区有很多的贡献,即便是社区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老师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述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的事情,比如:社区干部等。) 学生说说

“下面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对社区有贡献的人。” 谈谈体会

“当你了解了这些人,同时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适当地交流之后在做回答)

(三)总结

“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应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捡起一张废纸。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不应恶小而为之,不应善小而不为’,社区是我家,我爱我家,人人有责。”

(四)课后作业

1、了解社区的历史遗迹。

2、设计你心目中的社区。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历史名人。

2、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区的今天是美好的,社区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你知道咱们社区有哪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吗?”

(二)了解社区的相关历史 历史遗迹 历史名人

(由于客观原因,该问题可以延伸为列举一些家乡杭州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

(三)设计理想的社区

“咱们是社区很美,但是你会发现社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如:有人提出社区要开办‘社区学院’,有人提出社区应该有自己的‘社区食堂’,还有人提出要有完善的‘照顾服务’„„当然,这些都是大人们的想法,那你心中理想的社区是什么样的呢?” 人小组讨论

“社区应该有些什么配套设施,哪些是你们觉得特别需要的。” 反馈

“你觉得些设施是必须要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哪些是为咱们设计的。” (全班制定出一份最满意的计划。) 根据黑板上的计划画出图纸

“请你试着把一些设施合理地安排上去,如:医院、学校、活动室„„” “不要忘记小路与周围的环境、绿化等” 学生画示意图,教师适当地给一些意见。

(注:教师不能过多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评选最佳设计图

(1)学生展示,并进行介绍。

(包括:设计的特色,设计的意图等等) (2)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四)总结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社区的明天要靠你们,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习,

为将来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品德教学设计.doc》
一年级品德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