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0-04-1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扰、欲、憾、塌”四个生字,正确拼读“糟蹋、动弹”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19 生命) 你来读。生

1、生2 预设老师,你写错题目了,这里有两个生命。先别急,先按老师的来读。

2、那我这样写;你怎么读?(再板书第2个),你来读。生

1、生2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课题,不管老师板书1个,还是2个,大家都能读正确。那作者为什么在课题上反复两遍,它究竟应该怎样读?相信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课题有新的理解和读法。

二、汇报预习

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谁来领读。(1)、齐读一遍。

预设:同学们不仅声音响亮,语感还挺强呢!这两个字在这里确实应该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那他的本音是什么?他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你来说)你能在预习时关注多音字,很好,请坐。

3、让我们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谁先来?

预设1:你真聪明!一下就理解了老师的用意。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那老师为什么要变换形式来读呢?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预设2:爬楼梯,往上声音越高,你再来试一下。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不断向上的力量,齐读。从刚才大家齐读的声音中,我听到的是声音的越来越大,感受到的是力量的越来越强。

4.读的不错,那你写的怎么样?

我们来看这些要求会写的字中,你觉得哪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 预设1:我想说“扰”这个字,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不是龙。

很好,你的提醒很重要(板书),写这个字要注意占位,左窄右宽,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

预设2:“欲”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谷的捺变成了点。你的眼睛更亮,(板书)谷字的捺要变成点,写时要注意避让。

预设3:我发现“屈、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出,但是屈的出最后一笔是点,而茁的出最后一笔却是竖。你观察的很准确,这样写是为了字能更美观。

预设4:震撼的撼是“扌”不是“忄”

预设5:“踏”是足字旁。 (板书)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紧凑一些,注意左右两边不在一个地平线上。

预设6:限这个字是双耳旁,右边不要写成良。你的提醒很到位,(板书),写这个字时,要注意,左右两边并驾齐驱,肩头要平。

5、现在我们开始写字,拿出本子,放好垫本。注意头正、肩平、臂开、足安。(2分钟后)写完之后注上拼音,注音是要注意音节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

6、写完了吗?同位两个互相评价一下。

7、你们两个起来说一说。(教师评)首先应该表扬的是他们的写字态度都非常认真,很干净,也很漂亮……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同桌对你的指导,在书写时吸取别人的经验,扬长避短。

8.为什么老师要写这四个字,请同学们看黑板,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相当,在书写时有的字不要画蛇添足,有的字要像人一样学会避让,有的字要凝心聚力,不要四分五裂,有的字要齐驾并驱,不要独树一帜,如果你关注到了这些,就能帮助我们提高书写能力。

9、请同学们收起生字本。

三、初学交流

1、字词同学掌握的都很好,老师忍不住为你竖起了大拇指,那读课文的时候,相信你会读的更棒,请同学们接读课文①②③④⑤,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边说边指课题)

2、课文读的正确流利,真不错!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第一事例的内容是什么?谁能再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①②同意吗?

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谁能像他那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第二个事例?第三个事例?

③大家看,这三个事例中,有的是谁,干什么?有的可以省去谁,直接说什么事?像这样用一个词组就可以将这个事例说清楚,这种简练的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谁能看着板书,将这个课后思考题充实起来?①②齐读。

四、深入交流

1、同学们,每件事都有作者对生命不同的思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手指大屏幕)画问号?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事例,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飞蛾的句子和引发作者思考的句子。谁来读一读描写飞蛾的句子(生读)同意吗?剩下的句子是作者引发的思考,谁来读。 同学们看,老师找的也是这样。

2、从作者的一捉一放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来谈。预设1:因为作者被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惊了,所以忍不住放了它。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究竟飞蛾怎样的求生欲望让我震惊,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来谈。

预设:生①我从“它挣扎着……鲜明!”这一句中的“挣扎”一词体会到这只小飞蛾它特别想活下来。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挣扎,(拼了命,用尽全身力气)你是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极力鼓动),鼓动什么意思?(扇动),能换成扇动吗?(不行),谁能想象画面说一说。

预设:我通过联系上文知道此时小飞蛾在作者手里,作者可能捏住了它的翅膀,所以它没法扇动,而是在使劲的鼓动。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谈,很好。

预设①这里有两个那样,反复使用,表达的感情很强烈、

预设②:我还发现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叹。 师:你能关注标点符号很好。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叹。(齐读这三句)

同学们发现了吗?“但它”肯定前面还有另外的情况,上下连起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能结合上下文来谈一谈吗?) ①预设:我通过“稍一用力”体会到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因为只要作者“稍一”用力它就会死。

②我还发现了“跃动”从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请你读出这种力量。

刚才同学们围绕这一段谈的都非常好,有的抓重点词,有的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的关注了标点符号,老师特别高兴,你们很会学习,从这一捉到一放,中间的原因是哪个关键词?(挣扎))

预设:求生的欲望——求生的欲望表现在小飞蛾的具体动作是-----挣扎。 ①为什么挣扎?理解这个词需要联系上一句(生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因为作者捉住了它,稍一用力,它就会死。

稍一用力,轻而易举的我就能结束飞蛾的生命,可以说它现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

②飞蛾这么渺小,我这么庞大,它的挣扎管用吗?几乎是没用的,但它仍然激励鼓动双翅,你从这个动作中又读出了什么? 预设:它特别想逃出去,不放弃一丝希望。

③可是,你们知道一只飞蛾从生到死是多久吗?大胆地猜一下,老师搜集了资料,只有9天,仅仅9天啊!或许这只小飞蛾已经到了生命的第8天,甚至第9天,但它仍然这样拼命的挣扎,此时你又想说什么?

④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就是这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感到震惊,所以,此时的我(生读:我感到„„放了它)

⑤同学们,作者捉住了飞蛾,一个小小的昆仲,在它挣扎的瞬间,忽然发现这样渺小的生命面临如此巨大的威胁的时候,竟然如此极力地抗争,尽管希望渺茫,尽管生命短暂,但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都不放弃自己的努力,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作者震惊,令老师震惊,令我们大家都震惊,所以“我感到„„忍不住放了它”(齐读)

⑥学到这,如果让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齐读)

这是大家对生命强烈的呼喊,你读懂了小飞蛾,读懂了它的心声,面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只能选择珍惜。

⑦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老师发现抓关键词,抓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关注标点符号是同学们凭借教材经常用到的方法;刚才老师又适时给大家补充了课外资料,这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那现在就请你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事例.

学习提示:说一说:作者在这一棵小瓜苗身上又引出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找出关键语句标画下来,写下感受,并在小组里交流。

预设:大家好,我是++小队,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一起交流作者在这一棵小瓜苗身上又引出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

生①:我先来读一读描写小瓜苗的句子,“墙角的砖缝……小瓜苗”通过“竟然这个词,说明作者没有想到掉到墙角砖缝中的香瓜子,能长出来,作者很吃惊。

师:只有这一处想不到吗?再找找,还有哪儿?(竟使)透过这两个竟字,我们体会到了那份吃惊。种子发芽长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啊!作者怎么唯独对这截小瓜苗这样吃惊呢?

预设:因为他和别的植物不一样他是长在一个墙角砖缝中的。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能冒出来,确实让人吃惊, 我来补充: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冒字,说明他不是长出来的,而是冒出来的,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仍能冒出来,说明他的生命力很顽强,作者没有想到。师:带上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啊!

生②我来读读由它引发的思考“那小小……只活了几天”我通过读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小瓜苗特别了不起。有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尤其是“冲破,坚硬”这两个词,我觉得这课小瓜苗特别了不起,

师:是啊,小小的香瓜子,我们从外面打开,它仅仅是一种食物,但是,它从里面冲破,就是一个生命啊!那小小的香瓜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不得不赞叹。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力啊!)

生③请大家看这一句话“竟使……只活了几天”我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想到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土壤、水分、养料,可是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他仍然能够长出来,真是太了不起了!你能联系其他学科的资料来谈体会,真棒!师:不仅生存环境恶劣,生长条件还不足,它还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没想到小小的香瓜子骨子里却那么坚强,作者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那小小……力啊!)

生④:请大家接着往下看,我从“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里体会到小瓜苗的生命也非常短暂,只活了几天。

师:是啊!没有发现他,没有注意他,没有人精心管理它,它还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没想到小小的香瓜子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不得不感叹。齐读(那小小……力啊!)

可是同学们,茁壮生长和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怎么感觉它们放在一块很矛盾呢?

预设:即使活1天,也需活出精彩

感受到小瓜苗的这种精神,我们不得不赞叹齐读(那小小……力啊!)我听出了大家对瓜苗顽强生命力赞颂。

师:同学们,作者看到了瓜苗,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在它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几天,忽然发现,这样卑微而弱小生命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杏林子在写下“即使”这两个字的时候,她会小瓜苗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敬佩)谁能读出这种敬佩。

学到这,我相信同学们对于课题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读法,这就是(生命 生命)齐读课题面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只有选择“尊重”(板书尊重)

6.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悟,抓紧把这一段背过吧!

这一部分同学先背描写瓜苗的句子,这一部分同学背由它引出的思考,开始吧!(2分钟)同学们,背过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我特别佩服这边的同学,同样的时间能背过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大家看,用这种分层的方法确实提高了大家的背诵效率,课下再把你缺的那一部分充实起来,再将第二自然段背过。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两个事例的学习你能初步悟出生命是什么?让我说——(出示图片)生命是飞蛾的奋力求生;那你呢?

预设:生命是瓜苗的顽强生长;

生命是种子的破土而生; 生命是腊梅的傲然挺立; 生命是蜜蜂的辛苦劳作; 生命是雄鹰的展翅翱翔…… 小小的动物、植物竟起了作者如此深刻的思考,那我们又该如何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推荐第2篇:《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一等奖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毅然拿取火种,历尽折磨,却毫不屈服的感人故事。故事中为我们塑了善良、坚毅的普罗米修斯;狠心、无情的宙斯;富有同情心、无奈的老赫利俄斯;以及正义刚烈的海格立斯。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是一篇值得体味的好文章。

要弄清这个故事的情节,只要抓住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细细品读,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白普罗米修斯是那么的善良、勇敢。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修斯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2、渗透读写结合教学思想:继续练习做自读笔记;抓住教材空白,通过联想理解课文内容,并写下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修斯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理解英雄行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引出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些什么?

3、这节课,我们深入走进普罗米修斯,感受他的英雄行为。

(二)入情入境,举像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抓两个主要的画面进一步感悟。

1、感知第一个画面,走进情境,类比感悟。

(1)注视第一个画面,一边想象,一边感受——(感知读)

(2)如果你就过着这样没有火的生活。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入境读)

(3)面对饥寒交迫的生活,面对漫漫长夜的恐惧。这个时候,人们最最需要的是什么?(创设情境,感受人类对火的迫切需要。)

2、感受普罗米修斯取火的决心和对人类深深的爱。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们的悲惨生活。你说,他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滋味? (引出“爱”)

3、默读3-9自然段,为了让人类有火,普罗米修斯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4、自从有了火,人们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一

二、三四,齐读) 展开联想,人类在用火干什么?

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终于用上了自己带去的火,人类生活得这样快乐,这样安全,他又是什么感受?

过渡:然而,因为盗取了火种,从此他就触犯了天条,遭到众神领袖宙斯最最严厉的惩罚。于是在下面的故事中你又会看到两个画面。但那是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打开课文,自由读13-18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

(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画线,做批注。)

品读第一个画面:想象品读;抓关键词品读。

品读第二个画面:联系生活经验品读;抓重点词品读。

小结:升华情感。

2、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样的痛苦,为了谁?(回扣板书)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坚定。

(三)读写结合,品位永恒的“爱”

(1)通过联想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普罗米修斯就这样站在高高的悬崖,看着大地,看着人类,他会看到哪些景象?听到什么声音?心里想什么?(练笔+读)

(2)就是爱,当狂风„„,冰雹„„,凶猛的大鹰„„,(女读)普罗米修斯——

师:是的,他就是这样坚强。(男生读)

(3)处理标点符号,升华理解,反复吟诵。(回扣板书)

(四)拓展延伸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安排的,如果结局不是这样,普罗米修斯还有解救的希望吗?想一想。

五、板书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推荐第3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审课题,揭示学习要点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二)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三)学习具体明确的表达方法。

二、理思路,认识结构特点

(一)指名读课文。

(二)根据本文总起分述的特点,给文章分段,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标题

三、抓古怪,品大猫之三怪

(一)大猫第一怪 紧扣教材泡泡:“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指导学生阅读。 1.理解“古怪”。(推测、存疑,进一步结合课文理解“古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3.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接起来的?(可是)

4.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个语气词,把它圈出来。5.读课文感悟“可是”“吧”对表达“古怪”的作用。 说老实话吧 它很老实 比较 (“说它老实吧,可是有时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有时又很尽职。”这里两次用“可是”转折,表现出了猫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语气不十分确定,更让人感到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板书:

可是

可是

老实 ———— 贪玩 ———— 尽职 吧

6.通过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难以捉摸”。

7.分层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1)老实: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说它老实吧„„无忧无虑。)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到“乖”不但有听话的意思,而且让人读起来觉得“猫”像个活泼、机灵的小孩十分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 (2)贪玩:贪玩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写出了猫要玩就尽情尽兴地玩,“不管”谁,“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会回来。) (3)尽职:怎样描写尽职的? 填空练习:想一想各组成什么词语,再想 一想为什么要填写这些词语? 它屏息凝视( )心 —连就是几个钟头( )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心 听到老鼠响动

(猫在捉老鼠时尽职的表现是:“憋住气,聚精会神”是专心;“一连„„”表示有耐心;“非„„不可”表示有决心。) 8.感悟“古怪”的猫最可爱。 如果只允许你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这三种性格中,选独有一种性格的猫养,你选哪种?(成天睡大觉的猫是“懒”猫;整天不回家的猫是“野”猫;整日逼老鼠,纹丝不动的猫是“呆”猫。只有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性格“古怪”的猫最可爱。)

(二)大猫第二怪

1.从猫的情绪上看,写了两个方面,找出词语概括。(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板书: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2.用了几个细节把“温柔可亲”写具体

的?(用身子蹭你的腿;伸脖子让你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1)老舍先生家的猫独有的“温柔可亲”的表现是哪个细节?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听着猫的丰富多腔的叫声,老舍先生仿佛在欣赏什么?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3)发现下面加点的词语,用 词之 妙了吗?(“不同”“各异”“多端”都是“不一样”的意思,可想象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可见作者词汇之丰富。)

(三)大猫第三怪

1.学习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上看,又写了两个方面,用短语概括出来。(板书: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2.依板书,小结大猫三怪 大猫古怪

可是

可是

老实 —— 贪玩 —— 尽职

温柔可亲 ——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 那么勇猛

引导学生小结:紧紧围绕“大猫古怪”写了“三怪”让我们觉得“古怪”的猫,实在是可爱。

四、抓可爱,品小猫三淘气

(一)齐读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二)分清层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小猫可爱、淘气?(概括小标题) (1)耍个没完没了。 (2)撞疼了也不哭。 (3)抱花枝打秋千。 分述

(三)你发现“耍”“撞”“抱”三字之妙吗?(都是动词,都写淘气,都当孩子来写。

五、回全篇,总结全文特色

(一)你发现老舍先生仅用哪一字就把“大猫古怪”与“小猫可爱淘气”衔接起来了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用“更”衔接起来的)为什么不用“很”呢?(“更”不但写出小猫十分可爱,而且写出小猫比大猫更可爱,并且将前面写大猫古怪与后面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内容连成了一体。这些都是“很”不能代替的。)

(二)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1.把猫人格化。2.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

3.结构上。大猫“三怪”与小猫的“三淘”用“更”连成一体;不但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使我们看到了猫的多方面的性格,更觉得猫可爱。

六、小练笔,动笔写小动

围绕一个特点,举两三个事例,写一个小动物。

推荐第4篇: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

《颐和园》教学设计

卢龙县教育局仪器电教站

母燚华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

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呢?

2、学生自由分说。

3、当提到北京时,师适时引入对颐和园的介绍。

那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皇家园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有关颐和园的文章。(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写法,齐读课题。

4、师:老师找了一段有关颐和园的风光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颐和园的风光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生欣赏完颐和园的风光片,谈谈感受。

2、师:写颐和园的文章更美呢!我们赶紧打开课本第18课读一读吧!注意,在读之前,老师先提两点要求:(1)、要读准字音。(2)、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3、生自由读课文。

4、分段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师随机指导字词的音形意。例如:

1栽是平舌音,它还有两个形近字:载、裁。让学生读一读,并分别组词。

2、强调“几乎”中“几”的读音,并提醒它是多音字。

3、理解“远眺”一词。„„

4课件出示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找生读,再齐读,理解“朱红”。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6、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师课件出示这些句子,生齐读这些重点句子。

7、生根据板书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游览的顺序。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读一读,并勾画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一)感受长廊的特点

1、喜欢长廊的同学读描写长廊的段落,其它学生听他是否读出长廊的特点。

2、强调为了体现长廊“长”的特点,写长廊的这些数字应该重读,并指导朗读。

3品析这位同学读书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长廊“长、美”特点。

(二)感受万寿山的特点

1、找生朗读这一段。并随机理解“耸立” 2重点品读赏析:

出示句子:

1、(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2)树丛掩映着琉璃瓦屋顶和宫墙。

2、(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昆明湖又静又绿。

(1)生自由读句子,并小组讨论哪句好,为什么。 (2)交流感受。

生交流第一组体会:第一句好,因为第二句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去掉了,就体现不出色彩美了。 生交流第二组体会:第二句好,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昆明湖到底有多静,到底有多绿。

让学生仿照这句话利用“像„„像„„”说句话。 (3)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好句子。

3、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1)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是不是用错了,能改用“划”字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这个“滑”字没用错,这个滑字一般都用在很光滑的平面上滑过,像滑冰呀,滑雪呀,在这里用这个滑字,可以更体现出昆明湖很静。 (2)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三)感受十七孔桥的特点

1、生自由朗读

2生看着画面,配乐介绍十七孔桥。

3、再展开想象,利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小狮子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比如说玉带桥、智慧海,正如书中所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要游赏就需要导游,下节课我们就学做小导游,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介绍给大家,课下的时候,同学们收集一下颐和园的其他资料。

推荐第5篇:《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 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 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潜移默化,渗透科

1 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 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四、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 老师:第1~3段;学生1:第

4、5段;学生2:第6段;名师:第7段。

2.思考的相关问题:

(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 (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 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父亲送儿子。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 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 (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 举例:体贴、

2 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 (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 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 (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 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

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

(四)主旨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 (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

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 (2)引发了人 3 们怎样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

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础。 【设计意图】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写法探究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这样感人至深而又含蕴丰厚的文章,是怎样用文字传递这种深情和含蕴的呢?

2.教师小结:

(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

(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 (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

【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

4 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 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 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推荐第6篇:海伦凯勒一等奖教学设计

《海伦 凯勒》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导语: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看山是那么的青,水是那么的绿,鸟的叫声是那么的美妙。可是有一个人却再也看不到了,再也听不见了。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也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题。 2 板书:海伦凯勒。让我们齐读课题。

3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海伦凯勒的资料,下面我们简单交流一下。 4课文中也有一段描述了小海伦的不幸,请看大屏幕。自己看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小海伦的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面对的是学生说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可是更为可悲的是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指名读,其他同学感受他的不幸相机板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5下面继续交流海伦凯勒的资料,谁来补充。

6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不幸的海伦凯勒,可是她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她呢?你想知道吗? 二.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海伦的什么事,并想一想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

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举手说了,首先看看课文讲了海伦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师:从这些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教师相机板书 不屈不挠 三.自学合作探究

过渡: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海伦凯勒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呢?拿起笔用波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性词语,先读一读再简单写写你的感悟就更好了呀。(大屏幕出示)

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你要仔细的揣摩画出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体会海伦的人物形象,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找的很快也很仔细,下面小组交流一下你找的这些句子,并说说如何体会到的, 四,汇报交流,老师看到同学们在下面交流的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被海伦凯勒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了,下面谁先说一下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不分昼夜没什么叫不分昼夜呀同学们,对就是不分黑夜和白天,不论是在早上还是在中午甚至是晚上,你想一下,海伦都在做着什么呀?结合这段话看看,她就像一块。。。。。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海伦呢?教师可以引导。她刻苦吗。她勤奋吗?(废寝忘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促使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呀。是呀,此时你的心里会有怎么样的感受。(感动,佩服),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这种佩服,读出她的不屈不挠吧。齐读。

读的不错,同学们一般人书写多了顶多手指上磨起个茧子而下海伦呢?她却摸出了(血)。同学们她怎么就摸出了血呢?(学生交流,不停的写,长时间的写,不分昼夜的写),同学们难道她不累吗?不疼吗?可是小海伦她放弃了吗?(没有),对知识的渴求使她顾不上疼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持着她呀?(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此时你内心在想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感动了吗?好让我们再此带着你的感动你的佩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很有感情,同学们你知道忙人是怎么书写的吗?出示(知识链接)让一个学生起来读一下。伸出你的食指像老师这样在桌子上连续敲击,你有什么感受?是的短短的几十秒你就感觉到了疼,可是我们的海伦呢她每天都是这么的练习书写的呀。此时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面对如此的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一直这样坚持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促使她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仰的心情在读,体会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五.过渡,是呀就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学会了阅读,学会了书写,是知识让海伦的世界不在单调。因为引读。。。。。。,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海伦一起感受她想象中的世界。

教师读配乐。她有时在林中散步,有时和朋友在湖中泛舟,一阵微风吹来,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落在了她的手上,落在了她的脸上。同学们海伦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呀?(美妙的美好的),那双目失明的海伦是靠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看到了她心中描绘的着美好的世界呀?(不屈不挠),那此时他想不想把心中描绘的美好世界说出来呀?(想)。所以在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的想开口说话?

那下面我们看一下海伦是如何练习说话的?(生交流)。这种练习方法难吗?难在哪里?(生交流靠感觉)。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说海伦凯勒四个字,你能靠感觉摸出你说的是什么吗?(不能),所以这种练习方法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什么样的精神是不能坚持下来的。(不屈不挠)所以后来海伦回忆这段学习生活时说:“齐读。。。。。。

你又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海伦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呢?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夜以继日就是(不分昼夜),反复耳朵听不见的海伦高声朗读,甚至,直到,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天都是这样坚持着练习。指导朗读。。。。。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她这么做的呀?是呀,海伦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学会了阅读,学会了书写。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学会了说话,当暑假回到家时她大声喊道:“出示。再读,只简短的八个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呀?喜悦感动,带着你的感动再读感受。由不会说话到说话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这难道不是震撼人心的吗?带着你的震撼再读。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海伦获得了成功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那她成功以后又是这么做的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六.当堂拓展,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被海伦凯勒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鼓舞着。如果此时海伦凯勒正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以海伦凯勒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说说你的心里话。

七.最后让我们齐读课题。把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记在自己心中,再读让它记在在座的每个人的心中。齐读这段。留在世人的心中。

八、才学了一篇有关海伦凯的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体会,我想大家去读一读更多的关于海伦凯勒的文章,或读一读海伦凯勒写的文章。会有更多的收获,给大家推荐几本、愿意看吗?希望大家选一本认真的读一下。下课

推荐第7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特征

关键要素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师导向 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 说教性的讲授 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 单学科的独立模块 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 个体作业 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 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 同质分组(按能力) 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 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 基于绩效的评估 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 编辑本段开发模式 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

(1)教学设计方案;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作品规范/范例; (4)学习参考资源;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

推荐第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芝角中心小学

苏淑芳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3个生字。

2、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萌发科学探究精神。

5、对地球产生强烈的感激、热爱之情,知道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要爱护地球,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认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教学难点】

地球美丽壮观而又渺小的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不够,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说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学生更是很难体验;“生态平衡”、“生态灾难”等科学术语,亦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从电视上、书本上,有条件的可到网上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滥伐森林”投影片和“读一读”录音、备有课文朗读、地球美丽、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护地球等内容的课件。

【教学理念】

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借助卫星资源优势,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帮助学生体会地球的特点,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读助悟、以悟促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1、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生灵,并且无私地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

2、对,她就是地球。让我们一起跟她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里,有几个地球?所以,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太珍贵了,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问候她吧!(再读课题)

4、地球母亲非常高兴,正在欢迎我们呢!今天,我们就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地球。(播放课件封页,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观看相关图片。

2、听完之后,请同学们想想: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三、细读课文,探究地球特点及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自由读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

(一)感悟地球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内容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同学们,我国的神舟飞船在太空遨游时,拍摄了我们美丽家园的很多照片,老师有幸从杨利伟叔叔那儿弄到几张,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美丽壮观、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的地球图片。

①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自己的话,夸夸我们的地球。

②谁能根据课件中所观察到的图片,具体说说地球如何漂亮?着重从“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来体会地球的美丽。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将地球的美丽读出来。

④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描写地球美丽的部分。

3、地球的美丽仅仅在于她的外表美吗?你还从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内在美?

①读

3、4自然段中有关的语句,理解“无私”“慷慨”,说说你从中体会到地球母亲的什么品质?

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呢?读

3、4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4、导读:理解了课文意思之后,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谁再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感情去读; 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话。)

(二)体会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

导语: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她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潜心读课文,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写在书上。

1、了解地球的渺小。

①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课件出示有关文字,提醒学生注意红色标记的字最能体现地球渺小,应重读。)

②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后,播放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叶扁舟”体会到地球的渺小。

③课件出示说明方法及运用说明方法作用的比较题,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你从这几个数字:“几百万年、几亿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么?

②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让学生朗读。)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③过渡语:是呀,人类为了眼前的发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乱挖乱采、过度开发,把我们的地球母亲摧残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她向我们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老师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

④展示人类毁坏资源、破坏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⑤看完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之后,此刻你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第4自然段。

⑥同学们,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说点什么吗?此时你又将怎么样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课件出示这句话)

(三)领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环保的重要性

1、展开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遨游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同学间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2、激情呼唤。

是呀!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可敬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的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①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灾难,你会想到什么标语呢?想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课件出示相关标语让学生齐读,展示全国各地保护地球的宣传图像以及保护地球的策略供学生观看参考。)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还面临着什么危害? 组织学生根据课件拓展资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开讨论,积极探讨解决地球危害的办法。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每天,我们的地球有„„》,学生听完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并将感受送入对诗歌的朗诵中。

3、组织学生畅谈学文后的感想,让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总结升华: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五、反馈练习,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练一练,让学生口头作答。

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和蔼可亲(ái ǎi)

毁灭(huǐ fěi)

薄薄的(báo bó)

② 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

)地球适合人类生存,(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③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张桌子长1.6米,宽1.2米,高1米,真够气派的。

●中午的太阳宛如一个装菜的盘子。

2、出示“查一查”,让学生自主选择:

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看看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可以拟出几条环保标语,可以写一封建议书向有关部门反映,有条件的也可以制作环保网页,发出环保倡议,发送到网上去。!

推荐第9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特征: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可有效地取得明显的“教学成绩”。2.但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以课程标准为参考,以教材和教材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即学习的过程是意义的同化、建构过程,而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特征:1.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强调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创设环境,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即在同环境的交流过程中将“知识”同化。4.该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3.两者的共同之处

无论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还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都离不开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完成后,要有相应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以检测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的着力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在这里,信息技术更多地是辅助教师展示重难点或不容易用传统方法阐明的知识点。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更多地是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构建性的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它较为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式的学习,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推荐第10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 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教师演示文稿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文字处理、电邮、演示软件、网页开发和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学档等。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 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 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1.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 境。比如,教师围绕教学单元中的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利用PowerPoint创建一个指向单元学习内容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学习或设计成果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

运用表扬应遵循的原则

表扬不是随便说几句好听的话,也不是不分环境不掌握尺度地使用。教师表扬学生一定要有原则。 真诚感原则。表扬要真诚,是指教师表扬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发自内心。人们都有喜真恶伪的天性。只有真诚的东西,才会被人所接受。表扬也不例外,教师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去表扬,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挚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和友谊感,愉快地接受表扬因此,表扬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应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满腔热情地表示赞

扬,并热切地希望学生能够把这些成绩优点发扬光大。只有表扬者在感情上很真诚,被表扬者才会受到感染,心里也才热得起来,才会愉快地接受。及时性原则。一个学生学习好,生活有长处,取得好成绩,提出好建议等,教师都应及时给 予肯定。因为学生在干完一件事后,总希望尽快了解它的价值和师生反应,如果得到及时肯定,会给他带来愉快,使他的行为得到保持和再现。许多有经验的教育专家都重视及时表扬,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良好的,如果教师对好人好事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不作任何表示,那么他们的好行为就难以持续下去,甚至会感到自己的好行为没有得到认可,就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具体化原则。表扬要具体,是指教师要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表扬只有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道出了被表扬者的心血和精力之所在,才能使人感到表扬者观察得细致入微,从而激发被表扬者的知音效应,产生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动力。真实性原则。表扬要真实,是指教师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一说一,掌握好表扬用语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只有教师对那些确实值得表扬的学生和事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才能起到鼓励他人前进的作用。如果教师表扬时随意把事实夸大,把七分成绩说成十分,把学生的朴素想法拔高到理想化的境界,评价 教育教学中的表扬艺术

2.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另一个基本策略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了避免学生低效的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提供帮助,我们将这种帮助称为搭建学习“支架”。当 学生在学习新的或困难的任务时,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各种材料,包括教师演示文稿、学生范例、单元问学习指南或向导,都属于学习“支架”,而这些“支架”更多地是以电子文档形式出现,由构成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拥有更多的知识,还应该具备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教师既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引领学生搜索、获取和处理信息;教师不仅仅研究“如何教”,还要更多地设计“如何学”。由此,学生借助于教师开发或链接的信息资源,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信息素养,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教师在开发信息资源过程中,要考虑信息资源是否具有“低门槛,高天花板”的特征,教师要考虑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基础差的同学能够获得足够的帮助,高水平的同学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能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提供多种活动或策略的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如果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教学情境将成为“空中楼阁”,教学情境的创 设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相互依存的。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要弄清楚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了解信息化教育的概念。2001年9月,祝智庭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一书中给信息化教育下的定义是: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征。[3]

基于此定义,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有利于因材施教;4)有利于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6)有利于信息能力的发展等优点。

2.信息化教学的现有模式

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讲授型教学模式、个别指导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自主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5]

2.1 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集体的讲授方式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它可用于一定规模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系统知识、技能的培训,另外它还被认为是最为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基于网络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中,却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双主”教学,而且它还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人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

2.2 个别指导教学模式

在远古时代,教育是上下代之间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虽然存在着低效的特点,但是却能够因材施教,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CAI软件、聊天室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电子邮件来实现。个别辅导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的实施,也可通过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

2.3 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学生的答疑大多是由教师来担当的。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学生”合作模式就是在异地学生中创造学习单元或学习小组,在每个单元或小组中学生基于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这种模式把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存在着远程学习小组划分的问题,划分的办法应根据学习要求和其他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常见的分组类型有:1)讨论型(10-30人)2)协同型(3-5人)3)伙伴型(2人)。

2.4 讨论型教学模式

在网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利用现有的BBS实现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讨论学习一般由专职教师管理,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区内留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语言或评论都能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这种学习由具有权威的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5 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创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基地。教师把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以及网上练习资源放在教学基地上,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在Internet上学习课程内容,也可将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学习。此模式包括自学课程内容、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点辅导等。

2.6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却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计算机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技术优点,创建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协作学习。信息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涉及三个环境阶段(情境资源展示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成果发布与交流环境)、五个要素(研究主题、活动程序、学习小组、指导教师、网络支持系统)。

第11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石强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

第二,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第三,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可操作性好: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3、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等等,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合理、恰当、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就成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的部分。教师要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项目活动。

4、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收集和利用;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以学为中心,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 “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外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它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第12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2、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收集和利用;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以学为中心,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 “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外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它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第13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教材所在的本组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描绘了北国各个季节的不同景色,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于上个单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过程中,对于学习此种类形的课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再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三、教学目标

1、“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本节课最大的难点在于利用高效的教学方式解决孩子对课文四季的鉴赏感知,如果采用读、说、谈的单调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单一。于是我在这节课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的特点,以环境教学方式为主体,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在明确目标环节中,我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通知:“为了加强旅游业,林业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激起孩子探究愿望。

其次,在“闯关第三关”时,体会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茂盛时,先让孩子看一看课件。再从句子中找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再如:“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太阳的光会像利剑。这时,课件出示阳光穿过树林的图片,结合图片,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最后,在“闯每一关”时,我设计了“说、划”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尊重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在“闯关结束”还让学生自己统计闯关人数,评价“导游”竞聘的表现,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攻克了本课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特色

本课的情感熏陶来自于学生对小兴安岭四季美的鉴赏,通过鉴赏作者语言美,课文的插图美,鉴赏出小兴安岭物美,更要鉴赏出人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因此,我在设计中紧扣语文教学中“读” 的有力条件,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回味,进而达到美读的效果。如: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品味。

如:开火车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读,师生共同读,引读,交流读等,充分给孩子读的时间,让孩子“在读百遍之中,体会课文的美”。

再如:读中体味之后通过美读表现学生的内心的感悟。“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在评价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孩子的个体感受,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师生情感共融的过程。

第14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

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流程图

九、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第15篇:贵阳三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教学设计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徐 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动画、讨论学习以及实践应用,能够简要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分析转录的特点,认同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模型模仿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的实践,尝试用模型学习的方法,树立建模的观点;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学会数学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特点分析,进而认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统一性及生物之间的平等性;从再现引入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学生在获得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以及基因是有效地DNA片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样一个知识新热点。

从教材的分析看,本节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同时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计划1课时完成。本节内容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需要细有DNA与RNA的区别与联系,RNA的种类及功能做铺垫,而翻译过程需要遗传密码的知识做铺垫,从学生的认知看,DNA与RNA的区别是学过的,只要以问题串的形式复习即可。RNA的种类这部分知识可利用书本插图做讲授式教学,因为这知识是属于事实性的,这样处理便于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知识并迅速进入主干知识的学习。遗传密码的组成这部分知识是理解翻译的基础,可通过与现实生活中文章翻译的联系来引入,通过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数学关系的推理理解密码表的知识,再通过引出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对密码子知识的学习、讨论、来获得。这样设计既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尝到探究性学习,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数学与生物学联系的认同。此外,根据密码子的通用性,随风潜入夜的贯穿生物遗传物质的统一性以及生物的平等性,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而对于主干知识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这两个部分,都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翻译,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做和练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真正理解。

在做好了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录已模糊有了一定的方向,能大致知道粗线条的转录,我准备再利用教科书插图与多媒体动画的形式结合,使学生获得转录的知识,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而翻译,可通过教师引出的问题串先引导学生阅读、识图,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再通过小组模型模拟的方式,既可通过操作深入了解,还可对转移RNA的反密码子有深刻印象。此设计不仅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同时体现了模型构建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认同生物的物质统一性及平等性。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四、教学手段:问题引导质疑修正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模型模拟实践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以及讲授式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教教学学内容

环节

通过

学生

感兴

趣的

实例

结合引问题入 引入 教师行为

多媒体展示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形形色色的恐龙,提出问题:这是一部科幻片,讲述的是科学家利用恐龙的DNA分子使灭绝于中生代的恐龙复活后的故事,同学们,已灭绝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学生讨论表达观点后)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考虑都是有根据的,思维是科学的。但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的,那么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行为

学生先回顾,再讨论,可能出现两种观点,一种是能,因为从已知的知识知道

DNA是遗传物质,携带恐龙的

全部遗传信息;另一种持怀疑态度,因为DNA仅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蛋白质才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基因存在,就一定能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吗?为什么现在没有先例证明灭绝生物的复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例结合问题引入 ,创设学术矛盾,从肯定学生的观点的来源,到引入新授课,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无声的培养了科学思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然生成本节课知识主线DNA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评价方式

肯定学生的两个观点来自于已有知识的方式以及善于联系前沿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

活?

新授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首先我们来学习转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象空间的问题,同时结合我们学生思考后回答:DNA相当于司令,它不能

引导思考,拓展

及时鼓励

思维,激发兴趣。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课 的转录引到细胞质中去,

入: 学习过的核酸的知识,想一想,再回答下列问题:DNA不能进入细胞质,那么,它的信息是怎么传递到细胞质中的呢?

展示一个研究实验: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再加进了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这说明了什么?

很好,所以,要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RNA。

(引入下一环节)

知识回忆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思预考:DNA与RNA有什么区热: 别?试从分子组成、分子结构

以及存在部位上比较。脱氧核DNA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

因为不利于全局指挥,且太危险,不易保持它的稳定性。

它是通过一种中间物质RNA来传递的。

学生思考回答:DNA有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是双螺旋结构,存在于细

提供依据,引导思考,锻炼从事实找证据的科学思想。

知识预热以教师问题串的呈现作引,渗透探究性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表述答

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与RNA 联系?

胞核内,RNA由核糖核苷酸

案方式渗透面向全体学生的理教师呈现比较表格,学生完成 脱水缩合而成,念。 区别 基

五碱基 本碳单糖

DN脱脱ATCG A 氧氧核核苷糖

RNA 核

核AUCG

糖糖

核苷酸

联系 碱基能互补配对

RNADNA是双螺旋结构,RNA是的种单链的结构,那么,它是什么类 样的呢?多媒体展示三种RNA示意图,讲述RNA的种类是根据功能来分类的。由此可见,遗传信息是由信使RNA完成的。

转录 提出问题:请观察教师动画演示的转录过程,小组在结合插图,讨论回答:什么是转录?转录的模板?转录的原料?

主要在细胞质内。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是组成

的五碳糖不同,以及碱基不太一样。

学生接受式学习,获得RNA种类的知识并认同信使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请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

组补充,评价。

这部分内容属于铺垫,且是事实性的内容,没有讨论的价值,因此,设计为教师讲述,可节约时间。

转录这个重点知识的突破,采取先课件演示,获

得感性认知的基

小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落实三维目标

转录的场所?转录的条件?(播放1遍)

教师板书同学的回答:

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教师强调,三种RNA都是这样合成的,但只有信使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模板:DNA的一条链

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场所:细胞核

条件:酶(解旋酶、RNA聚合酶)、ATP

拓展:在学习转录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如果学

学生可能会提出教师预设的问题,就一起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就由教师提出,一同认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

础上,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本图文结合,回答教师的问题串,最后实践一个转录过程来突破重点。这样处理第一符合认知规律,第二体现教师导与学生学的主客体关系,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及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拓展的设计意图先设计导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遗传信息转录与细胞分化的关系,从而将两个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细胞是一个整体的认识

预设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时,由教师抛出问题,引生没有,那么教师就问:一个性表达的结果,起思考,引导学新遗传授密码

课 细胞核中的DNA是全部转录还是部分转录?联系一下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在,信息已经转录到RNA上了,可是蛋白质在哪里合成?那么它是怎么到细胞质进一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呢?

讲述:把信使RNA上的信息反映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的过程叫做翻译。设想:我们如果要把一篇英文翻译成中文,你需要什么工具?是的,英汉词典。同样,把信使RNA上的核苷酸序列变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也需要这样一种对应关系。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式怎样的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述:RNA只有四种碱基,而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这4中碱基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呢?如果1个碱基决定一种,那么,4种碱基

既信使RNA不同。

学生顺着教师得思路,思考,计算,得出结论:假如2个,最多能编码16

种,还是不够。如果3个,就有了64种组合,这样就够了,但是又多了。

生将两个知识联系

首先以英文翻译为例,引发学生对遗传密码存在的认同,此举体现了与现实生活

联系,能激发兴趣及化抽象为具体。

碱基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获得,其中的疑问:三个决定又多了?又正好作为学习遗传密码的导,一箭双雕。此举顺便渗透了学科联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码子表的学习

教师通过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及推理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 只能决定4种,那么假如2个决定一种,最多能编码多少种?一个氨基酸的编码至少需要多少个碱基,才足以组合出构成蛋白质的20中氨基酸呢?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欲望,体现探究性

学生分析回答:学习及面向全体

的确如此,科学家把毎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P65页是科学家破译的密码子表。分析此表,回答:有多少种密码子?有多少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为什么64种密码子只能编码20种氨基酸?

对,这种一个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的现象叫做密码的简并。

科学家发现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一样的,你对此有何想法?

同时说明了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生物之间的具有平等性,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平等的生命。

翻译 译员也找到了,那么它是怎么翻译的呢?在哪里进行,搬运氨基酸的工人又是谁呢?

64种密码子,能

编码的是61种,3种终止密码不编码,因为有些

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

生物在遗传物质上具有统一性。

学生回答:模

板:信使RNA,原料:游离的氨

学生。最后一个

问题:遗传密码的通用性说明了什么?恰是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命的平等性而设。

1通过问题串先

引导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获得

及时评价学生动手能力、表述

1、教师提示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基酸,场所:核翻译的初步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糖体;条件:酶、象。体现倡导探ATP、转运RNA 究性学习及面向

2、请同学们阅读理解蛋白质的合成示意图,小组讨论回答:翻译的模板、原料、场所、条件。

3、请用桌上的模型,尝试将一段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注意起译和终止)。

4、请一个小组演示翻译过程及展示翻译出的蛋白质。

5、一条信使RNA只能翻译一条肽链还是多条?可以同时翻译,还是逐一翻译?

教师补充转录的多个位点进行及快速性,补充蛋白质合成的加工过程。

再现多媒体展示:再现:你现在认与 为利用已灭绝的生物的DNA

能使它复活吗?那么我们该拓为此做些什么? 展:

拓展:如果,DNA上有碱基

学生动手模拟翻译。

表述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回答再现:从DNA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首先是是否全部表达全体学生,同时对图文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进行培养。

2通过模型尝试深刻理解翻译过程,从而突破难点。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模型构建这种学习方法。

设计再现一是为了课堂有始有终,体现生物学知识对决策的影响,二是进一步加强保护生物多

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6对,那么,它指导合成的多的问题,还需其样性的情感态度肽最多有多少个氨基酸构他细胞组分的与价值观的教育成? 参与,因此,至及激发社会责任

少,在未来的很意识。 教师讲述:这个问题留给各小多年间是不可

组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完能实现的。

问题留给课下,成,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激发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为新知识作铺垫

作教科书67页练习学生课后完成 检测学习效果 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转录

1.概念:DNA→RNA

2.基本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

原料──脱氧核苷酸

场所──细胞核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

能量──ATP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翻译

1.遗传密码

(1)概念:

(2)种类:64;能编码蛋白质的种类:61;

(3)起始密码:AUG GUG; 终止密码:UAA UGA UAG (4)特点:简并性 通用性

作业评价 2.翻译

(1)概念:mRNA→蛋白质

(2)基本条件:模板──mRNA

原料──游离的氨基酸

场所──核糖体

工具──tRNA

酶──多种酶

能量──ATP

(3)结果: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4)特点:多位点同时翻译,快速。

注:本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10年10月安徽黄山)”说课一等奖。

第16篇: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明确:

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 [PPT课件演示:P.5] 明确: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虚改句 ③贾岛“推敲”

④苏轼《惠》诗 ⑤“套板反应”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1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PPT课件演示:P.6] 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

明确:很显然,不可以。“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

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 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PPT课件演示:P.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明确: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 福楼拜)

②王若虚改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PPT课件演示:P.8] 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贾岛“推敲”[PPT课件演示:P.9] (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⑴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⑵ 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

①苏轼《惠》诗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②“套板反应” (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 ⑴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 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PPT课件演示:P.10]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

明确:⑴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 ⑵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

⑶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 ⑷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

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

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

(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

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 (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

(七)作业设计

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

(八)板书设计

郭沫若改字

—— 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

王若虚改句

—— 不同意味 咬文嚼字

贾岛“推敲”—— 不同意境

苏轼《惠》诗——正面

联想意义

“套板反应”——反面

三、

教学反思

1、立足议论文体,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缜密的构思

议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联系学习实际,落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探究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马虎,对文中用词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识不够,而朱光潜先生提出阅读或写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习惯。

分析完课文后,我结合研讨与联系中提到的马南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从最后学生写的赏析文章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读过的文章了,并开始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喜欢思考并分析一些优美的语句。这些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

3、补充示例扩展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上课过程中,我补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咬文嚼字的乐趣,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学习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领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开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说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17篇:人教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3年小学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评比活动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武鸣县陆斡镇中心校小学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问导趣——让学生乐学

1.开火车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 2.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复习上一节课的新词导入,激活原有知识,尊重学生直接、主观的阅读感受,为本节课的文本学习打下基础。运用电子白板出示新词,方便、快捷、直观,还可以在上面作一些批注,方便操作。】

二、以问导疑——让学生善学

1.教师过渡语:我们大家都知道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都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2.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理解词语:熊熊大火、挣扎。

(3)当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人们的处境如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4)指导朗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是啊,灾难发生后,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洪水中挣扎,此时,女娲的心情怎么样的呢?学生说。

(2)教师出示句子: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有造好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学生读)

(3)“难过极了”是什么意思?女娲的心情除了难过,还有什么呢? (4)学生说——“着急”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了?(立刻)

(5)人类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是多么地难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要读出难过的感情。(全班齐读)

4.学习课文的

3、4自然段

(1)过渡语:在女娲的努力下,被围困在山顶上的人们得救了,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们也被救出来了,可是女娲为什么还要补天呢?

(2)学生读第3自然段回答: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呢! 教师出示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学生齐读

(3)那么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补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①出示思考题学生默读第

3、4自然段。A.女娲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

B.女娲在找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C.女娲还可能去哪找纯青石? ②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A.女娲做了三件事:找——炼——补 你能用表示顺序的词把事情的经过说完整吗?

B.交流句子,教师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C.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引读:

师: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4)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样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请情景。(教师读第四自然段,学生听。)

(5)提问: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找到表示动作的词语,演一演女娲补天的过程。

理解词语冶炼。

(6)说一说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7)女娲补天后心情如何?带着这种愉快的感情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在读中领略,在悟中美读,让文字与情感浑然一体。通过多读感悟自然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学会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领悟人物的心情,并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密切直接地感受到神话的神奇色彩,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了解神话,喜欢神话。电子白板的应用,老师适时在白板上作批注,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教师相机拉出相关的句子,方便、快捷。】

三、以问导思——让学生活学

1.照样子写词语:熊熊大火 2.改写句子

(1)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改成“把”字句)

(2)看到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女娲怎么能不难过呢?(改成陈述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照样子写AABC式的词语和改写句子,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句子的训练,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意境的了解。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当学生作答时,教师相机拉出有关的答案,方便、快捷。】

四、以问导创——让学生会学

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度过的神话故事,直接地感受神话,从而了解神话,喜欢神话。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神话的意境,更加增添了神话的神奇色彩。】

五、全课总结——升华提高

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神话故事,是形象有趣的叙述性作品,通俗易懂,要求学生能基本复述,乐于阅读,乐于交流。】

第18篇:一等奖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习水县三岔河乡狮子完小

何国雄

教学时间:2016年4月13日

教学形式:习水县优质课选拔赛良村集团预选赛。 教学班级:习水县良村小学三(2)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

1、92页 和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

【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字典、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小强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开学了,他准备用自己的50元钱去买一个书包。他来到了商场(出示商场图),选中了这样的一个书包(出示书包)。可是,当他看到标签上的价格时(出示价格),却愣住了。你们猜猜,小强怎么了?由此引入课题。

二、读写小数。

1、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小数。

你在哪里见过小数?(书的价格、测量人的温度、记录身高、体重时、商店买东西时等)

2、读小数。

我这儿也收集了几个小数,你会读吗?

(教师逐个出示,如温度计上的小数,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会上的成绩12.8

8、教师的身高、体重、商品价格18.18元等,学生每读一个后师将其板书在一角,当学生读两位小数时师将其读作进行板书。

3、认识小数点及小数。

1 你发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别小看这小数点,它的作用可大了,它将小数分为两个部分,小数点的前面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后面是小数部分。

像36.7、84.

8、5.

2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板书)。

4、总结读法。

刚才大家在读小数时有没有发现小数的读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读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5、读写结合。

好,再请个人读读这几个小数,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 ,体重可达5.25吨;最大的鸟是鸵鸟,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2.5千克。 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你们会写小数吗?我们来试一试。 写小数:姚明身高二点二六米;新华字典的单价是十九点九零元。

6、认识小数位数。

现在同学们会读、会写小数了,你有没有发现,上面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与下面三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叫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一位小数。

三、小数意义

1、理解十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 (1)用分米标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同学们已经测量了新华字典的宽度(1分米),铅笔的长度(2分米),桌子的宽度(4分米)、高度(7分米),现在你还记得它们大约是多少分米吗?老师现在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块米尺,请标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在标出1分米和2分米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2)用分数表示出已标明物体的长度。

学生用分数表示1分米时,让学生说说其想法。分数表示完成后让学生看看这几个分数

2 有什么特点?(分母都是10,都是十分之几的数) 过度:你知道吗?小数其实离我们已经很近了! (3)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

还记得1/10的含义吗?谁再说说。其实,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除了可以用1/10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0.1),你觉得0.1表示什么意思?(1/10)同理完成另外几个小数表示。

追问:为什么这几个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0?你认为小数部分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4)看图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巩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思考:一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或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说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小数;再说几个小数,让学生说出其分数。进一步理解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师:小数,其实就是穿着分数的外衣!

2、用小数表示学生身高。

告诉某一个同学的身高(如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3这个小数,整数部分中的1是什么意思?小数部分中的3又是什么意思?

四、练习巩固

1、先写出分数表示,再写出小数表示。

7分米写成分数是( )米 ,写成小数是(

)米。 9分米写成分数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2角写成分数是( )元,写成小数是(

)元。 6角写成分数是( )元,写成小数是(

)元

2、用小数表示这些物品的价格。

3 引导发现:哪些物品用小数表示时整数部分是零啊?哪些物品用小数表示进整数部分不是零啊?(这些不满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零点几元;象这些超过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几点几元)

3、数轴中的小数。

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送你们一样神奇的礼物(出示数轴),在数学上,这叫数轴。你们知道,这数轴上还能写数吗?越往数轴的右边,数就会怎样?(越大)我们学了小数,其实在数轴上也能找到小数,你信吗?0.2在哪里?怎么想的?学生完成方框里的数。

追问:你觉得哪些数比1小?你怎么看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看法吗?有没有比1大的小数呢?是哪些?这些比1大的小数都在什么位置啊?

五、拓展视野

介绍小数的历史资料,拓展学生认识。

六、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1表示为满分,这节课你准备为自己打多少分呢?打好和同学、家长、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后完成)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的分数和小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数的分母都是10。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分数都是十分之几。 生:我还发现这些小数都是零点几。 师:是的!那横着看呢?

生:分数的分子是几,小数点的后边也是几。

4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发现么?我也同意!

生:这里的分数都是十分之几,小数都是零点几,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说得真好!能再说一遍吗?

学生说完,教师小结: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中完成第10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看,如果这张纸条长1米,它被平均分成了—— 生:10份。

师:其中的1份是—— 生:1分米。

师:写成分数是—— 生: 米。

师: 米还可以写成—— 生:0.1米。

师:那其余的括号会填吗?请大家填写。 教师视频展示一位同学的答案。

师:一起读一读,对他的答案你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什么? 生: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请大家继续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看这3道题,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那你能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由学生汇报。 生:、0.3 。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再汇报第2题、第3题是怎样填写的。 教师再次出示上课伊始出示的复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 )米 9分米=( )米 3角=( )元 2角=( )元

师:我将这道题要求改为“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你会填写吗?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自由说之后,教师再请第3小组的学生开火车汇报。

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估计一下我有多高? 生:175厘米。 生:170厘米左右。 师:有个词用得好!

生:左右,就是大约的意思。 师(板书:1米7分米):对,老师身高比170厘米多一些,如果取近似值,大约是170厘米,也就是1米7分米。是多少米呢? 生:1.7米。 教师板书:1.7米 师:你怎么想的呢? 没有学生举手回答。

师(教师用红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7”由白色描成红色。):给点小小的提示!

5 生:7分米就是0.7米。 师:真好! 教师再用绿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1”由白色描成绿色。 生:我知道了,1米和0.7米加起来就是1.7米。 师:谁再说一说:1米7分米=1.7米,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钢笔”。 师(板书:6元8角):这是我的钢笔,价格是6元8角,是多少元? 生:6.8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8角就是0.8元,6元和0.8元合起来是6.8元。 师:说得真棒!这里还有些商品,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吗?请大家填写教科书第101页第2题。 学生填写后汇报。

师:这些不满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零点几元;象这些超过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几点几元。我们再来看“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说之后,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小数? 生(手拿一支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的铅有0.5毫米和0.7毫米的。我的这支自动铅笔的芯是0.5的。 师:是的,铅笔芯的规格是用小数来表示的,0.7毫米的铅笔芯比0.5的粗一些。 生:我在超市里,看到商品的标价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手拿数学书,并指着封底):数学书的价格也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歌手比赛时,评委打分一般都是九点几分。 生:上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97.5分。

师: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平时都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今天要学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在教科书第100页最后一节,自己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学生阅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

学生交流“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时,教师组织学生看黑板上的小数。 师:看黑板上的小数,请指出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生:0.5中间的点是——小数点,左边的0是——整数部分,右边的6是——小数部分。1.6的整数部分是——1,小数部分是——6。

【评析:练习第4题所代表的题与上面的练习巩固侧重点不同类型,由小数来说出复名数的意义。再安排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所见到小数的具体数例,把小数题材进一步推向广阔的生活实际,从而引导出铅笔芯类型的标号,货物的定价以及比赛中评委们的亮分和学生学习成绩得分等,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建立联系,增强学生对小数的感知基础。对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及小数各部分名称,教师安排学生自己读书、自学,再交流演绎的方法,促进其掌握概念,形成概念系统。】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动脑,表现得很棒!我们合作得也很愉快。最后我们共同来研究这样一道题。好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指着0.1的箭头所指处):这儿为什么填0.1? 生:把0到1平均分成了10份,一份就是0.1。 师:那从0往右数两格是—— 生:0.2

6 师(指着1.2的箭头所指处):看这里为什么填1.2呢? 生:1往后数两格就是1.2。

师做出手势,表示“合并”的意思。生:也就是1和0.2合起来是1.2。 师:请大家填出其余的数。 出示:

0 1 2 3 4 0.3 1.3 1.7 2.3 师:你会选填哪一个小数?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因为方框在1和2之间,就不可能是0.3和2.3,而1.3更接近于1。 师:他说得好极了!来点掌声给予鼓励! 再出示: 0 1 2 3 4 5 师:我说一个数,你能用点在图上表示出它大致的位置吗? 教师报数:0.5 ;2.1 ;3.9;4.7。学生点点,并说出理由。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数少不了小数点。

生: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形式。 生:小数有零点几,还有几点几。 师:它们的大小与1相比,怎么样? 生:零点几小于1,几点几大于1。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学生的质疑,讲述“小数的历史”。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板书:(数)这是一个什么字?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过的如:

1、

5、

18、9

3、100等这些数都是(整数);还有如:1/

2、4/

9、1/

10、3/100等这些数都是(分数);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什么数?(小数),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小数的认识和读写

1、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打破了多数学生认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一些书的价格,这些都是什么数?(小数),你能说一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2、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中也有小数。(课件出示) 像0.4、0.

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

如0.9、1.0、16.5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的前面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我们叫它们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

你能说说黑板上这些小数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吗?

3、小数的读写。

7 (1)、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一样吗?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可以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3)、读一读。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 ,体重可达5.25吨

;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最大的鸟是鸵鸟,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2.5千克。 (4)、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你们会写小数吗?我们来试一试。 听写小数:姚明身高二点二六米;刘翔跨栏成绩十二点八八秒;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六千七百七十二千米;马拉松赛跑全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浙江杭州弯钱塘江潮潮头高度达三点五米。 校对,说说写的怎么样,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三、小数的意义

1、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我们会读写小数了。那我要问同学们了(课件出示)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0.5米有多长?

老师提示:想知道0.5米究竟有多长,要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介绍:其实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请生拿出米尺,一边观察操作一边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也就是说:0.1米就是1/10米。

继续请学生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5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5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 (

) ,用小数表示是(

)。

你知道0.5米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吗?它到底有多长呢?你前面的猜想正确吗?(0.5米就是5/10米,也就是5分米)

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呢?

请学生对照米尺,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引导学生小结:两位小数可以用百分之几表示。

3、观察: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试一试。

1分米=(

)米=(

)米

9分米=(

)米=(

)米

8 3厘米=(

)米=(

)米

65厘米=(

)米=(

)米 你是怎么想的。

2、把下图的图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略)

3、我来填一填。

5.85读作(

二十六点八写作(

) 7.25元表示( )元( )角( )分 4.06元表示( )元( )角( )分

3角=(

)元=(

)元

36分=(

)元=(

)元 6分米=(

)米=(

)米

45厘米=(

)米=(

)米 3厘米=(

)分米,也可以写成(

)米

四、全课小结。

五、感悟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用小数为自己的表现打分) 【教学设计】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的最后,让学生用小数为自己的表现打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数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啊,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老师摘录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酷儿饮料

2.5元

奥利奥饼干12.12元 可乐,4.05元,

酸奶,2.60元。

师: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没有。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3.认识小数点(指导写法)。

师:我们知道在分数中有一条直线,叫做分数线。猜猜看小数中的小圆点叫什么呢? 生:小数点

师:猜的真准。他就叫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师:他的家就安在数字中间的左下角。

二、探索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读写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老师又有新问题了。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指生读刚才的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生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就像我们读电话号码一样。

9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师:诶,懒羊羊什么时候也来到了超市里。看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想必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他有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他说说看。

懒羊羊:我不知道这些价格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价格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 生:指生报价格。

师:小数点左边的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 生作答,教师相机板书:元

分。

2)出示课本上的商品价格表,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想说说那种商品的价格? 生:指生汇报

师:再次巩固小数各部分表示什么?

2)在你的铅笔盒里或者是课桌上找找那里还有小数存在。

2.探索小数是怎样表示长度的?(适时理解小数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用小数可以表示价格。小数还能不能表示其他的数量呢?你还想用小数来表示什么呢?

生:生1 生2 生3•(生想用小数来表述什么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回应) 师:同学们,它虽叫小数,可是它的功能可以点也不小啊!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小数是怎样表示长度的吧。 师: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厘米 分米 米••

师:同学们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出示课件1米)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师: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老师再增加点难度,看同学们还会不会。 18厘米=18/100米=0.18米。

总结: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小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 师:任意说一个厘米数或小数。学生作答

师:想不想考考你的同桌。你也任意说一个厘米数和小数,同桌同学作答。 3)用小数表示身高。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厘米数都没有超过一米。现在老师再增加点难度。超过一米的该怎样用小数来表示。我们的身高就超过了一米。

4)表示长度的时候,小数点左面的数表示的是?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第二位表示的是?

(三)练习巩固(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是否会熟练使用小数。 1)完成P89做一做。(学生自主完成

汇报

集体订正) 2)完成P90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

汇报

集体订正) 3)猜谜语读、写小数。(长颈鹿、非洲象、鸵鸟、丹顶鹤、珠穆朗玛峰) 4)今天我当小老师。

三、拓展阅读:“你知道吗?”,培养学生的祖国自豪感,了解数学发展的奥妙。

10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回家量一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告诉他们,他们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板书:

元角分

1分米=1/10米=0.1米 1 2 .1 2元 读作:十二点一二

3分米=3/10米=0.3米

2 .6 0元

1厘米=1/100米=0.01米

4 .05元

3厘米=3/100米=0.03米

2 .5元

18厘米=18/100米=0.18米

↑ 小数点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执教者:李雪霞

指导老师:李海榕 开课时间:2012 年 3月28日上午第2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份的名称。

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以及每桌同学准备一把米尺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回忆学过的数有整数、分数、生活中还常见哪些数?

师:(事先写一个“数”字在黑板上)指着“数”字问:同学们李老师黑板上写着一个什么字?(生:数),是的,在我们的数学课上认识数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像

1、

2、

3、

5、

10、1000这样的数叫整数。(板书:整数),像1/

2、3/

5、5/7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分数。(板书:分数),生活中还藏着哪种数?(生:小数) (2) 经常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

师:你们最经常在哪里见过小数?(生:超市或商店里)

师:是的,在超市的价格标签上经常能看到小数。 (3) 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超市一角的画面。

师:现在李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超市逛一逛,好吗?(课件出示)

课件播放过程中随机问:多少钱?接着板书:(3.8、7.

9、7.8

8、1.

58、3.60、12.

12、120.03)

师: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师:这些小数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点?(板书:„„叫做小数点))

二、小数的读法

(1)指着3.8、7.

9、7.8

8、1.

58、3.60、12.

12、120.03让学生读出来。

师:这些小数你们会读吗?

谁愿意来读读看?(生试读) 师:应该怎样读小数?小数点的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小数点左边的读法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按顺序依次地往下读,是几就读几,跟我们平时报电话号码一样。)

三、学习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1、课件出示三种商品的价格。

师:我们会读小数了,不过这些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们知道吗?老师准备了几种商品的价格表,请你们填一填(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练习纸并填写) 师:(师巡视)奇怪了,你们怎么填得这么快,有什么诀窍吗?(生汇报)

师:小数点左边的表示什么?(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几角)那小数点

11 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几分)(注:语速放慢) 板书:□.□□元(课件出示)

角分

师:谁愿意来汇报哪种商品的价格,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小结用元为单位的小数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师:看来大家已经了解了用小数表示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除了在超市里见到的小数,你们平时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学生举例) (2)课件出示小数(巩固小数的读法)

师:李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你们愿意帮老师读一读吗?(课件出示)

3、教学例1,课件出示米尺。

猜 你 喜 欢

捷迈液位开关 电梯五方对讲系统报价 玻璃隔断 报价 移动式输送机报价 电梯厂家及报价 一居装修报价 华美激光祛斑报价 外墙防水工程报价 小车托运报价 无痛人流手术报价

师:看来,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长度,瞧,李老师给你们每桌同学都准备了一把米尺,仔细观察米尺,从米尺中你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

师:请孩子们看米尺的这一面(平均分成10份的一面),李老师把这一面的米尺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请同桌同学合作还能在米尺中找到几分米?(生汇报)(如:3分米、5分米、8分米、9分米)并板书。 师:1分米占1米的几分之几?(1\\10米)你是怎么想的? 那3分米呢?(3\\10米)说说你的想法? 8分米、9分米呢?(8\\10米、9\\10米)板书。

师:同样的长度可以用整数表示的,可以分数表示的,其实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来表示,那1\\10米等于0.1米,这里的1表示?(1分米)

师:3\\10米、8\\10米、9\\10米呢?(板书:0.3米、0.8米、0.9米)

师:仔细观察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小组长带着自己的组员合作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李老师说几个十分之几的分数你们会说出相应的小数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师: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小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李老师把米尺的这一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板书:1厘米),同桌合作还能在米尺中找到几厘米?(如板书:3厘米、17厘米、99厘米),1厘米占1米的几分之几?(1/100米)板书:1厘米=1/100米,你是怎么想的?

12 那3厘米呢?(3/100米)17厘米呢?(板书:17/100米)说说你的想法?那99厘米呢?(板书:99/100米) 师:它们能否用小数来表示呢?(可以) 师:1/100米等于?(板书:0.01米)

师: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1表示什么?(表示1厘米)

师:3/100米、17/100米、99/100米呢?(板书:0.03米、0.17米、0.99米)

师:请继续观察这一列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小组长带领组员继续讨论。(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不超过1米的小数,所以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的身高是不是超过了1米的小数?(生:是)课前李老师有布置你们回家和父母一起测量你们的身高有多少厘米?(生汇报),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小数来表示应该是多少米?大家知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13

第19篇:雷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要之前,今天老师要来和同学们积累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怒吼、大雨哗哗

彩虹微笑、空气清新、雨过天晴、蓝天白去

2、读完词语,老师有许多的图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两副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两副图的情景,你能用上刚才的词来形容两副图吗?

3、是啊,同学们,两幅图给我们展示了两个不一样的世界,那是谁带来的不一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18雷雨)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理清脉络

1、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谁能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2、师、是啊!作者通过三个非常清晰的段落,先写了雷雨前,接着写了雷雨中,最后写了雷雨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令人恐惧的雷雨吧!

三、读雷雨前、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雷雨前(1-3自然段)把课文读通,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雷雨来时,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文中的哪些景物描写中?让你感到恐惧?

1、刚才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还有不少同学在划线,那请同学们看到图,看看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反馈)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越来越

(更高了)

越来越……表示程度加深。 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越来越响的雷声,让人多么恐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黑沉沉”和“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些紧张,有些害怕)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忽然你能换一个近义词吗?文中作者用了那些字?显示风的害怕?

(4)同学们,不只是你们害怕了,就连小动物也害怕了,那我们到文中去找一找哪只小动物害怕了?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蝉害怕得?生怕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字中用了一个字写了蜘蛛害怕了(逃)。其实还有一个字,写了蜘蛛害怕,你知道吗?老师换了一个词,你看看那个更好?为什么?

那还有谁害怕了?一只青蛙

一只小鸟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用你们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2、雷雨中。

同学们,在雷雨前,就足够让我们害怕的了,那下面我们来看看雷雨时,会不会让我们更害怕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段,看看雷雨时,你最害怕什么?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师:雨下得又急又大,那雨有多大呢?你能从文中找到句子吗? (2)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同学们,在上课开始,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了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刚刚还是暴风骤雨,一会就变了了,你能从文中找到句子吗?

“渐渐地,渐渐地”,(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从渐渐的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课文只用了两句话,就生动地展现了一幅雷雨的图景,不但写了看到的景物,还写到了听到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3、雷雨后。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才感受了雷雨前、雷雨中的恐惧,那雷雨后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7-8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雨后的情景吗? 那儿让你感觉到舒服呢?瞧,雨过天晴,经过大雨的冲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谁能甜甜地、美美地把这段再读一遍,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你的愉快?

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呢?请打开书,一边和同桌讨论,一边圈记这些景物。谁来说一说?(板书: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你发现了什么?

小作者先从天空中写起,再写书上的蝉和蜘蛛,最后写到池塘里的水和小青蛙,从上到下,这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方法。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说说你看到的美景吧!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给全班同学。

课件出示:雨停了,______。

(六)、小结课文,配乐朗读。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大自然中还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充沛的感情,正确流利地齐读这篇美文吧。(学生齐读课文)

第20篇:将进酒教案 教学设计一等奖

《将进酒》)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

“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

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

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

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

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他对曹植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yǐng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

“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二) 精彩课堂教学片断赏析

„„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也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讲到这时,脑子里突然闪现这样一段歌词: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于是我顺口说道:此时此刻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此时的\"得意\",并非伴君王左右,经邦济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会,李白率意而为,面对美酒,面对挚友,不仅由悲转乐,高声唱到“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其实是我在唱),唱完学生鼓掌,于是我就问学生,你们为么鼓掌呀,有的学生说,老师唱得太棒了,我摇了摇头,我知道我的水平,又有同学说,老师此时引用这段歌词符合李白当时的心情。我听了点点头,问这个学生,你说为什么符合李白的心情呀,这个学生回答道:面对滚滚的黄河水,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诗人年过半百,政治上极度失意,诗人以为挚友聚会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应该另外去寻找寄托,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烦事一边扔。该生出色的回答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李白此时的消沉,并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对政治还没有完全绝望,他对皇上还抱有幻想,他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说到这里,我没有接着往下讲,我问道,老师刚才引用《爱江山更爱美人》里面的几句,又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一说歌的题目给学生提了醒,纷纷说,李白的“美人”是谁,说完大家都在笑,甚至有学生不坏好意地想,看你怎么收场。这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经常有“美人”出现,的确不少“美人”是诗人生活中的挚友或情人,但诗歌中的“美人”仅仅指这些吗?大家好好想想。一两分钟之后,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古代诗歌中的“美人”有时是作者自比,指不被皇上重用,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如屈原,他在“离骚”里有这样的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就是指这些。我对该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古代诗歌中的“美人”在好多时候是诗人自比,除屈原外,还有,比如曹植把“美人”比作自己,“美人”不被宠幸,喻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遭贬弃,曹植写的《洛神赋》就是“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清人何焯),有时“美人”也还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说到这里我继续问,李白的“美人”指什么,大家纷纷说,皇上、政治理想,也有同学说,就是指李白自己。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补充道,大家想,东边李白的政治理想渺无踪迹,西边黄河水不停的滚滚东流,作者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借酒浇愁。

讲到这时,下课了。没想到偶尔的一个灵感闪现,居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今后在教学中更得捕捉灵感。

编辑短评:作者对《将进酒》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把握得准,体会得深,讲课时旁征博引,教学内容丰富,如果能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更好了。(刘真福)

《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doc》
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