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2020-04-1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初步探索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

今天徐老师带了一些漂亮图片,想发给这4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呢? 教师分图片后问:你们每人拿到了几张图片?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 刚刚老师是怎样平均分的?你看清楚了吗?多请几人说。

二、探索“按平均分的份数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猴爸爸也想请大家帮个忙!(课件出示)他想做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交流)

用8个圆片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分完以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板书: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个。)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语言完整表达。

总结:他们分的方法有些不同,但是,分得结果呢?(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

三、试一试

1、出示课件第一题,这题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平均分?(交流)和同桌说一说。

动手分一分吧,说说分的方法,再填空。 一生上台演示。(多请几人说)

2、出示第二题,这次要求是什么?你会分吗?

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完整地说一说分的结果,再填空! 一生上台演示。

3、出示第三题,题目要求又变了,你会分吗?独立完成。校对。

4、想想,还能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根呢?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

汇报。

原来同样的12根小棒,可以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每份的根数也就随着变化了。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题:题目要求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分呢?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课件演示。你能照样子分一分,并填空吗?

独立完成,校对。

看看猴王是怎样分的呢?看课件。

出示第二题,猴妈妈摘了很多白菜,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呢!你能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平均分的过程并填空吗?

独立完成,(拿小朋友的书)校对。

2、出示第二题。我们来表演一下吧!

每四人一小组有6个胡萝卜,请三人扮演小兔,小组长把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三只小兔。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你能完成填空吗?校对!

3、小松鼠们在做什么呢?(课件)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完成,校对!你是怎样分的?(课件)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方法呢?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平时在哪些方面需要用到平均分呢?

六、开放、游戏

1、(课件出示第4题)

你能想出几种分法呢?动手分一分吧!并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教师巡视。校对。 2、小游戏

想不想玩个小游戏呢?需要用到今天的知识哦! 介绍游戏规则。同桌开始比赛!

推荐第2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级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2、教学例1

小天使知道这件事,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奥!原来是仙桃呀!有几个?如果把它们分成几堆,你想怎样分?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自己分分看。(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⑴○○

○○○○

⑵○○○○○

○ ⑶○○○

○○○

⑷○○

○○

○○ ⑸○

1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想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让我们来看看大辣椒、小蘑菇和小柿子是怎样分的好吗?(展示课件)

以上这么多的分法,你发现哪种分法最公平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是呀,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试一试”

谈话: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那你们想想如果把8 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是平均分) 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分好以后把自己的分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⑴

○○

○○

○○

○○ ⑵

○○○○

○○○○

○ 为什么这三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呢?

因为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2、看看谁是“火眼金金”。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展示) 看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⑴萝卜图:(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

⑵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同学们真聪明,各个都是火眼金金。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2 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猴妈妈带着它的猴宝宝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在做什么呢?(展示课件)

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8个)猴妈妈想把这些桃子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有一个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每2个一份)

同学们用8个圆片分分看,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分。

小结:8个桃,每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就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现在我们看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课件展示)

2、教学“试一试”

把12根小棒,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师口述分的方法,学生分,然后在书上填空。)

⑴∕∕

∕∕

∕∕

∕∕

∕∕

∕∕ 每2根一份,分成(

)份。

⑵∕∕∕

∕∕∕

∕∕∕

∕∕∕ 每3根一份,分成(

)份。

⑶∕∕∕∕

∕∕∕∕

∕∕∕∕ 每4根一份,分成(

)份。 ⑷∕∕∕∕∕∕

∕∕∕∕∕∕ 每6根一份,分成(

)份。

比较上述四种分法,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 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

3 先让学生看饼干图,读题目要求,说说是每几块一圈,再圈一圈, 并完成填空。第二小题也是如此,先读题,圈一圈,再填空。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先分一分,再说说14个气球,每2个给1人,可以分给(

)人。(课件展示)

3、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4、游戏:分扑克牌。(16张扑克牌,平均分一分,看谁的分 法多。)

(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如果把一些事物按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你们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父母或同伴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例1

试一试

例2

⑴○○

○○○○

○○○

○○○

○○○○○○○○

⑵○○○○○

○○

○○

○○

8个○,每2个一 ⑶○○○

○○○

○ ○ ○ ○ ○ ○

份,分成4份。 ⑷○○

○○

○○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⑸○ ○ ○ ○ ○ ○

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推荐第3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 根小棒、圆片、课件等。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树叶变得金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的新朋友,小猴乐乐一家。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对“分”的认识

师:不着急,先请小朋友们拿出6张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

学生在下面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找3个有代表性的分法上黑板用磁铁摆出来。

师:

老师在下面看到了这样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2、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意义

师:小朋友们分出了三种分桃子的方法,下面老师来做个调查,喜欢第一种分法的同学举手;喜欢第二种的举手;喜欢第三种的举手;(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在刚才板书的上方,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课题)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你怎么想的?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

○○○)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生:第一份里面拿一个给第二份。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表扬他!

3、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可乐乐还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想: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师转身把1+5,2+4分法的磁铁拿掉。然后巡视,每种分法各记住一个学生,请上来展示。 )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 (这样的话学生说不出时,教师直接问。)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 (用圆形磁铁摆出:○○ ○○ ○○), 每几个放一盘?(2个) (师每两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分出了几份?(3份)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是)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个数怎么样?(都是2个;都同样多)

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生2:把6个桃子每1个放1盘,可以放6盘。

师用圆形磁铁摆出:○○○○○○每一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是平均分吗?

小结: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请小朋友们把圆片收好,放一边。

4、进一步感知“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平均分的方法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猴解决了6个桃如何平均分好的问题,乐乐非常感谢你们。这时,猴爸爸又拿来了2个桃,这下一共有几个桃? (8个)(板书:有()个桃,在括号里面写8)老师这也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 家,有信心回答出来吗?(出示例2的问题)大声的读一读老师带来的问题: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你能帮着我解决吗? (同时呈现8个桃的课件) 请小朋友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留点时间)

然后拿出课前发的答题纸,在图上分一分。(教师行间巡视)

生1: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师:你怎么做的,请你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做法。

生1:我是每2个圈1份,圈出4份。

(板书: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师:你会填空吗?一起大声把你的答案完整地读出来!

刚才这个问题乐乐也在和大家一起思考,看看他是怎么分的。 (课件演示例2的解答过程)你们跟乐乐一样爱动脑筋,自豪的夸夸自己吧!

5、“试一试”

师:出示水彩笔你知道像这样一盒装的水彩笔有多少枝?(12枝)我们把彩笔想象成12根小棒可以吗?老师这还有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帮忙。 (课件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大家在答题纸上先分一分,画好后再回答。

生到展台展示,介绍自己的分法。 师指着黑板上板书,问:你能用这样的完整的说出来吗?即: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师:每份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师:12根小棒,每3根、4根一份呢?

两道题全部做完请一位学生展示,说完整话。

(感知:每3根一份,分成了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每4根一份,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去分,每份分得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

小朋友们今天和小猴一样,都爱动脑筋,猴妈妈准备再拿出一些好吃的 食品奖励给大家。看,猴妈妈拿出了什么?(课件出示饼干、糖果、巧克力)

我们先来数一数猴妈妈带了多少块饼干。(10个)

师:看看猴妈妈打算怎样分饼干。

(课件出示前2个饼干被圈出来)这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每2块一份。

师:说得真好,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小朋友们想一想, 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几份呢?

生:分成了5份,每两块圈一个圈,一共5个圈。(课件演示)

师:还有糖果和巧克力要分,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完成,请打开书43页 “想想做做第2题”,找到要分的糖果和巧克力,拿出铅笔在书上圈一圈,再填空。

教师巡视时进行指导或鼓励学生质疑

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校对。

师:我们来看看大家分的跟猴妈妈相同吗?(课件演示,校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真厉害,连乐乐都对我们班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 他决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大家作为礼物,你们开心吗?看,他给大家带来了气球。(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同桌间、小组里自由的讨论讨论。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并完成填空。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师:5个小朋友都满意吗?为什么?这种分法叫什么?

3、

实践性作业

师:老师这还有道考考你们智力的题,看谁最聪明! (出示题目)这是小动物们一天的劳动成果,他们采集了很多水果(409个香蕉、9个梨、10个苹果、102个桃子),可是该选哪个果篮(每2个一份、每3 个一份)来运就能平均分呢?

请小朋友们回去找一找这些水果,往果篮里放一放,让爸爸妈妈看看你们今天 学得怎么样,好吗?

四、课堂总结

问:你们今天对这节课满意吗?你有收获吗?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作评价总结。

师:小朋友们有收获,老师非常开心,老师对大家今天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你们每人都应得到奖励,所以6张圆片就作为奖励送给你们啦!下课!

推荐第4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操作、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的活动中,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平均分这个平均分的含义,积极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组要通过学生直观操作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设计思路

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能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分圆片、桃子、气球的过程,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的分与合,开学的时候,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也已经分过了班级,看来分里面也蕴含了很多数学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继续来探索。(屏幕出示6个桃子)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桃子,数一数有几个。我们要分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 学生感受分的奥妙,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入,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建立学习的信心。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平均分。

要求:请你用手中的圆片代替桃子自己动手分一分。 师: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这三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追问: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 追问:如果我要平均分,只要每份分得是?

揭示课题:说的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分。 2.判断平均分

师:看看这是平均分吗?(出示判断题)

①桃子——生1:是平均分,为什么?谁能再来说一说。 ②萝卜——现在还是平均分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2:不是平均分。 说的真好,你也来说说。 ③月饼——它呢?你来说。 生3:是平均分。

你的想法是什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④草莓—— 生4:是平均分。 它为什么也是平均分。 ⑤香蕉—— 生5:是平均分。

小结:看来,平均分跟它分得的份数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3.加深认识。

谈话: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教学例2 谈话: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老师想把手里的8个桃子分给小朋友,每个人分得2个。(出示例2)

师:根据题目要求,现在要分的是什么,分法是? 教师分桃子。

师:谁能来完整的说说看,我们要分的是什么,分法是什么,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像这样圈起来表示每个小朋友分2个,请你像这样继续圈一圈、分一分。打开书本第42页例2。

再次强调:要分什么,分法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小结: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再通过有梯度地判断,让学生学会辨析平均分,让学生意识到平均分与份数无关,很好地承接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例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和形象的过程,对平均分的认识非常深刻;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来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互动交流中感受平均分的方法。

三、巩固提升

1、想想做做2 第一题引导学生完成。

师:像这样通过圈一圈、找一找,要分什么,分法是什么,它的结果是什么。

解决第

2、3题:谁来说一说怎么分的? 2.试一试

谈话:老师相信一定难不倒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 问:要分什么?分法是?

师:把你的圆片和同桌的放在一起凑成12个,动手来分一分,找一找,结果是什么。

追问:除了每2个一份,12个圆片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3、想想做做3 谈话:在图形的世界里,我们对平均分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走进生活当中,一起解决身边的问题。

师:小红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分什么,分法是什么,想一想结果是什么?

师: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们来验证一下。这里用15本本子代替气球,每人分3个,分到的学生站起来。

看来,结果是——(5个),通过动手分一分,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基本题与提高题的练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四、小结回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平均分有怎样的认识?

2、小朋友们,在生活当中你遇到过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要分___,分法是___,结果是____

推荐第5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20根小棒

教师:课件,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故事导入:

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猴。有一天,猴爷爷从桃树上摘了6个桃,猴爷爷想把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呢?赶快行动,用你桌上的小棒分一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你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

师巡视。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摆好了吗? 生:好了

师:请把小棒推到桌角

师:我要请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呢? 预设:

(1)左边一堆1个,右边一堆5个; (2)左边一堆3个,右边一堆3个; (3)左边一堆2个,右边一堆4个; (4)左边一堆4个,右边一堆2个; (5)左边一堆5个,右边一堆1个。 „„(板书:根据学生回答贴圆片图) 引导学生规范语言说一说:

(1)、把六个桃分成2堆,一堆2个,另一堆4个

(2)、把6个桃分成2堆,每堆都是3个。

谈话:同学们真棒,分的很详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说一说左边的分法和右边的分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左边分的同样多,右边分的不一样多。

师:看来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在数学中,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谁来说说看,什么叫做平均分? 请2个学生说一说。 生1:。。。。。

师: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什么叫做平均分吗?

师:是呀,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叫做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6个桃除了分成两堆,还可以分成几堆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6个桃子平均分吗?

师: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师巡视。 师:分完的小朋友请坐正,老师要请动作最快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呢?

生1:分成三堆,每堆2个 生2:分成6堆,每堆1个; 师:为什么这些都是平均分呢? 生:因为每堆都是一样长的。

师:是呀,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猴爷爷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猴爷爷又拿来了2个桃子,小朋友看现在几个桃子呢? 生:8个。

师:8个桃子怎样把他们平均分呢?

有想法的小朋友可以拿起你们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你是怎样想的呢? 每份摆两个,一共摆了4份。 【○○ ○○ ○○ ○○】 每份摆4个,一共摆了2份。 【○○○○ ○○○○】 每份摆1个,一共摆了8份。

【○ ○ ○ ○ ○ ○ ○ ○】 (4)出示所有的分法。

师:都是8个桃子,但分法都不相同,他们都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那你怎么能快速的判断他们都是平均分呢? 生:每份分的个数同样多。

小结:虽然分法都各不相同,但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现在我们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5)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草莓图。

师:为什么草莓图是平均分呢?

生: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师: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呢? 生: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

师:那怎样分,才能使萝卜图变成平均分呢? 生1:左边一堆拿掉一个; 生2:右边萝卜添一个。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呀。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教学例2。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平均分,小猴也想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它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去他家看看吧!看,他家的桃子成熟了,猴爷爷想把桃子分给他的孩子们。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树上有几个桃子?(课件出示8个桃子。)

(2).猴爷爷想把桃子分给小猴子们, 不过在分法上有一个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

你能帮帮它吗?拿出8个小棒,先想一想怎样分?再动手分分看。 【○○ ○○ ○○ ○○】 师:分完的小朋友请把小棒推到桌角,老师要请小朋友上台来展示你的成果,哪位小朋友愿意尝试呢?

生:我。

师:小朋友眼睛不要眨哦,仔细看清楚他是怎么拿的?

生:他是2个2个拿的。(如果学生没有说,就再引导:小朋友看,他是几个一拿的呢?)

师:通过刚刚这位小朋友的操作,我们知道了8个桃,每2个桃一份,可以分给4只猴。如果把8个桃子分给小朋友们,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呢?

请大家把书翻到42页,把答案填在书上。 生填书。

师:谁能完整的把这句话说一说呢? 指名2个。 5.试一试

猴爷爷的难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要考考每个小朋友了,愿意接受考验吗?

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要求每2根一份的分,能分成几份呢? (1)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指名学生回答。

(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师:你能摆一摆并像他们那样完整的说一说吗?

小结:出示三种分法。这三种都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还有其他分法吗?同桌说一说,摆一摆。(每6根一份,分成2份。)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完整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呢?

五、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师:刚才你们帮助猴爷爷想了这么多办法,真厉害!可是正当小猴子们在吃桃的时候,灰太狼来了,他把最可爱的小猴抓走了,猴爷爷非常的着急,准备去救他,可是必须要闯关才能救出小猴,小朋友们,你愿意帮助猴爷爷去救小猴吗?

第一关:

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 )份。 15块巧克力,每5块一份,分成了( )份.这两题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是,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请小朋友读题校对答案

师:你是怎么知道分给5个人的呢? 生:平均分。

师:那你是怎么平均分的呢?

六、全课总结: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你学的高兴吗?回家后,请你把今天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都认识平均分了呢?

请听题。

推荐第6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金沙县沙土镇第一小学

罗艳明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

(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教材30——31页的例

1、试一试,例

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级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2、教学例1

秋天姐姐知道这件事,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噢!原来是桃子呀!一共有几个?如果把它们分成几堆,你想怎样分?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自己分分看。(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1 ⑴○○

○○○○

⑵○○○○○

○ ⑶○○○

○○○

⑷○○

○○

○○ ⑸○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想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让我们来看看大辣椒、小蘑菇和小柿子是怎样分的好吗?(展示课件)

以上这么多的分法,你发现哪种分法最公平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是呀,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试一试”

谈话: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那你们想想如果把8 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者平均分) 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分好以后把自己的分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⑴

○○

○○

○○

○○ ⑵

○○○○

○○○○ ⑶

○ 为什么这三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呢? 因为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2、

看看谁是“火眼金金”。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展示) 看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⑴萝卜图:(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怎样分, 就是平均分了。(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

⑵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是火眼金金。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

学习例2。

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猴妈妈带着它的猴宝 宝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在做什么呢?(展示课件)

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8个)猴妈妈想把这些桃子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有一个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每2个一份)

同学们用8个圆片分分看,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分。

小结:8个桃,每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就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现在我们看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课件展示)

2、教学“试一试”

把12根小棒,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师口述分的方法,学生分,然后在书上填空。) ⑴∕∕

∕∕

∕∕

∕∕

∕∕

∕∕ 每2根一份,分成(

)份。

⑵∕∕∕

∕∕∕

∕∕∕

∕∕∕ 每3根一份,分成(

)份。

⑶∕∕∕∕

∕∕∕∕

∕∕∕∕ 每4根一份,分成(

)份。 ⑷∕∕∕∕∕∕

∕∕∕∕∕∕ 每6根一份,分成(

)份。

比较上述四种分法,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 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

3 先让学生看饼干图,读题目要求,说说是每几块一圈,再圈一圈, 并完成填空。第二小题也是如此,先读题,圈一圈,再填空。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先分一分,再说说15个气球,每3个 给1人,可以分给(

)人。(课件展示)

3、游戏:分小棒。(16根小棒,平均分一分,看谁的分 法多。)

(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

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如果把一些事物按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你们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例1

试一试

例2

⑴○○

○○○○

○○○○

○○○○○

○○○○○○○○

⑵○○○○○

○○

○○

○○

○○

8个○,每2个一 ⑶○○○

○○○

○ ○ ○ ○ ○ ○ ○ ○

份,分成4份。 ⑷○○

○○

○○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⑸○ ○ ○ ○ ○ ○

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推荐第7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一、创新整合点

童话故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给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设计由实物图到摆圆片的直观过渡,再由学生自主在答题纸上摆一摆,分一分,以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将抽象的生活情景抽象为点子图进行直观演示,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将抽象思维演变为形象思维。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 重点是:通过平均分情景中,使学生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仔细读题并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问题;对于加法已经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了。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均分的机会很多,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升华至理论体系。而借助秋天收获果实,分享食物这一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互助意识。

五、教学环境与准备

学生每人20个小圆片,一张小猴答题纸,一张松果答题纸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谈话: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收获了很多的食物,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情境图

引导学生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谈话: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看着这6个竹笋,馋的直流口水,你知道它们在想什么吗? 出示熊猫和竹笋的图片 生:怎样分竹笋

师:那你能帮它们分一分吗? 学生说怎样分,教师在白板上演示

预设1:哥哥3个,弟弟3个,这样比较公平

预设2:哥哥4个,弟弟2个,哥哥比较大,吃的比较多 预设3:哥哥2个,弟弟4个,哥哥让着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特殊的分法

谈话: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

(2)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出示小猫和小猪分食物的图片,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不是的怎样就是平均分了。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讲6个竹笋任意分成2份,学生们很多种分法。这样的操作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问题的探究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与相应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即时练习,及时强化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 2.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平均分成几份

谈话:心急的小猴看到小熊猫吃上了竹笋,心里很着急,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桃子,你们愿意帮它们吗?

出示课件: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

学生在小猴答题纸上用圆片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请分法不同的学生到白板上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强调平均分。 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的分 预设2:两个两个的分 预设3:三个三个的分 预设4:四个四个的分

谈话:不管怎样分,我们都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 (2)每几个分一份

谈话:文静的小兔也着急了,我们快来帮帮他们吧!

出示课件:16个萝卜,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用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指名到白板上操作。

只要有四个萝卜,就从兔子群里拉出一只小兔。最后,16个萝卜,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4只小兔 (3)开放式练习

就剩下小松鼠了,看看它们想怎样分吧

课件出示松果图,15个松果,每只松鼠()个松果,可以分给()只松鼠。 学生在答题纸上圈一圈,填一填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可能会分给3只松鼠或者5只松鼠;对于分给15只松鼠可能想不到,教师在白板上演示提示,学生圈一圈,填一填。

【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这都是平均分。但是学生在理解每几个分一份时是个难点,教师借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平均分。

分松果是一个开放式的练习,及时巩固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自主练习,加深理解 (1)分一份,填一填

学生到白板上分一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指名到白板上进行操作,全班订正。 【练习是从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两方面来设计的,意在巩固平均分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 4.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谈话:这节课我们帮这么多小动物分了食物,那么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谈收获,学会了平均分的分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并提升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均分,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七、教学反思

首先,在讲课过程中要学生操作,有直观入手,再到抽象数学。在课前应该尽可能的帮学生准备好一切需要用到的东西,让课堂变得简单,能准备的尽量准备。 (1)在让学生小组操作时,要有适当的指导,调控好课堂。

(2)对于操作后的交流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比如说,一共分几个,要怎么分。要把( )个桃子分给( )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 )个桃子。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意识。

(3)学生到白板上分食物的过程可以录制下来,再播放,相信效果会更好。

第二,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帮学生搭架,培养他们数学思维,使其体会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

第三,要搞清楚数学本身内涵。在讲课中,要注意考虑数学的问题,比如数学中除法和减法的关系,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提示学生全分完,让学生体会除法是来源于减法。

第四,控制课堂时间。一开始活动的时间稍长,应该把时间缩短,到平均分的时候要时间长。 第五,平均分中的包含除,一定注意分的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分完还剩多少?”为除法的意义做铺垫。

本节课的讲授在使用白板前,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具比较多,而且在黑板展示时,也是用圆片代替食物,学生的兴趣没那么高。在借助白板教学时,学生到黑板展示是分桃子,竹笋,萝卜,松果,兴趣更高一些。小兔子所运用的拖动复制功能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白板的截图功能,所截出的图片能保存在最后一张,不影响到教师正常的讲解,用于最后总结。相信课堂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一次的准备课,让我知道自己离高水平教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还要不停地努力。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的自己。

推荐第8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练习本、课本、铅笔,其余收起来。 听算:同桌交换,找一生对答案,大家一起背用得口诀。全对举手,对这些同学提出表扬,评为“口算小能手”。没有全对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当口算小能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一片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正在举行丰盛的宴会,他们都带来了自己爱吃的食物想与小伙伴分享。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大家猜一猜。我说出他们喜欢的食物,你们猜是什么动物?竹笋(熊猫)、桃子(猴子)、萝卜(兔子)、松果(松鼠)。同学们真厉害,都猜对了。宴会还没开始,熊猫哥哥和弟弟就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竹笋来吃,这时有个难题难住了他们,6个竹笋,他们该如何分呢?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们(想)。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分呢?

二、认识平均分: 学生利用学具分竹笋。

师:分好的同学请举手。找生说分法。

师:同学们帮熊猫哥哥和弟弟找到这么多分法。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都是把6个竹笋分成了几份?(生:2份)对,哥哥1份,弟弟1份。不同的是有的分得一样多,有的分得不一样多。

师:那在这几种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生:每只分得3个)。为什么?(生:这样才公平)说得有道理。

师:他们每个分得3个竹笋,也就是他们分得的同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得内容。(板书课题)。

师:下面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和平均分打个招呼,指生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

师:我们认识了平均分,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几个字可以用来判定是不是平均分?(生:同样多)

师: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分竹笋的过程,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得3个竹笋,他们分得同样多,也就可以说是平均分。(强调平均分)

三、巩固平均分:

师:熊猫哥哥和弟弟都很赞同这种“平均分”的方法,高兴地拿着分得的3个竹笋去享受了。这时,3只小猴子着急了,同学们你们帮熊猫哥弟俩分好了,还没帮我们平均分桃子呢?同学们想不想再帮帮这3只小猴子?(生:想)

同学们真是乐于助人。3只小猴子想把12个桃子平均分,也就是他们想分得的桃子个数一样还是不一样?(生:一样),一样也就是要平均分。那么就请同学们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桃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出12个圆片代替12个桃子,用“平均分”的方法,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看谁先帮小猴子分好?

生分。

找生上台演示分。

师:这是平均分吗?(生:是,因为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我们完整得说一下: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如果有4只猴子,平均每只分得几个桃子呢?如果有6只猴子呢? 师:小猴子们拿着各自分得的4个桃子直夸同学们厉害,这么快就帮他们也分好了。老师也想来考验一下大家,看你们是不是真得学会了平均分。敢不敢接受考验?(生:敢)打开课本62页,做自主练习第1题,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生:分得同样多)

看来第1个题难不住大家,我们来看第2题,找生分,说怎么分得?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不但帮小动物们解决了问题,还通过了老师的考验,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吧!

师:在这次宴会上,还有一种小动物有问题请教大家,他们就是小兔子。他们共有16个萝卜,想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他们不知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来分享?同学们有信心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生:有)

好,下面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共拿出16个圆片,代替16个萝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分好之后,坐好,示意老师。

生分。汇报演示。

师:拿走4个分给第1只小兔子,再拿4个分给第2只小兔子,„„直到分完,看有几个4,就是分给几只小兔子。

师:这样分是平均分吗?(生:是)为什么?(生:每只兔子分得同样多)

四、课堂总结:

看来同学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生活中,我们就应该乐于助人,因为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变得快乐。而且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取很多。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学得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需要平均分?

推荐第9篇: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迁西县实验小学

刘艳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书中主题图课件、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

)×3 = 9 6×( )= 12 2×( )= 8 5×( )= 10 3. 8可以分成( )和( ),( )和( ),( )和( ),( )和( )。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瞧!两只小松树甜甜和乐乐正在分松果,他们有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聪明的你快帮帮小松鼠分一分,好吗? 2. 任意分

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松果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看谁分的方法多!

师:谁来说说你有多少种分法,是怎样替小松鼠分的?

生1:小松鼠甜甜分1颗,乐乐分9颗。

生2:小松鼠甜甜分2颗,乐乐分8颗。

生3:小松鼠甜甜分3颗,乐乐分7颗。

……………..2. 同学们很聪明,总结出了好多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分法呢?为什么? 生1:5和5的分法我最喜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

生2:5和5的分法最合理,小松鼠们最满意,两只小松鼠分的一样多

……………..3.平均分

要使两只小松鼠分的同样多,怎么分呢?

请同学们再用小棒代替松果分一分。同桌交流分的方法,然后再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我再来演示一下刚才同学们的分法。

生1:小松鼠甜甜分1颗,乐乐分1颗。

一颗一颗的分,正好分完

生2:小松鼠甜甜分2颗,乐乐分2颗。

两颗两颗的分,正好分完

生3:小松鼠甜甜分5颗,乐乐分5颗。

五颗五颗的分,正好分完

……………..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不管怎么分,他们分到的松果都是5颗。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认识平均分”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挑战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

说一说

第二关

分一分

第三关

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平均分时要注意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1 2 3 4 5

9 8 7 6 5

推荐第10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知识中“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旨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根据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习近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

1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展示课题,同时播放歌曲《排排坐吃果果》,让学生在歌声中初步感知平均分。

2、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刚刚结束的跑步比赛,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老虎跑得最快得了第一名,兔子第二,小猴子第三。现在有6个桃子要奖励给他们,你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 (课件展示分法3-2-1)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同意)

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桃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分的不一样多。通过和后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

3、揭示课题:

猴妈妈在森林中也采到了6个桃子,她要分给三个孩子,应该怎样分呢? 你们看!她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4-1-1) (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对了!他们分到的桃子,有的多,有的少,不一样。只有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才是公平的!现在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2-2-2) (公平)

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思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试一试”

谈话: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那你们想想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是平均分)

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分好以后把自己的分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⑴

○○

○○

○○

○○ ⑵

○○○○

○○○○

○ 为什么这三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呢?

因为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2、看看谁是“火眼金金”。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展示) 看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⑴ 卜图:(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 (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

⑵ 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同学们真聪明,各个都是火眼金金。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猴妈妈带着它的猴宝 宝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在做什么呢?(展示课件)

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8个)猴妈妈想把这些桃子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有一个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每2个一份)

同学们用8个圆片分分看,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分。

3 小结:8个桃,每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就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现在我们看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课件展示)

2、教学“试一试”

把12根小棒,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师口述分的方法,学生分,然后在书上填空。) ⑴∕∕

∕∕

∕∕

∕∕

∕∕

∕∕ 每2根一份,分成(

)份。

⑵∕∕∕

∕∕∕

∕∕∕

∕∕∕ 每3根一份,分成(

)份。

⑶∕∕∕∕

∕∕∕∕

∕∕∕∕ 每4根一份,分成(

)份。 ⑷∕∕∕∕∕∕

∕∕∕∕∕∕ 每6根一份,分成(

)份。

比较上述四种分法,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

先让学生看饼干图,读题目要求,说说是每几块一圈,再圈一圈,并完成填空。第二小题也是如此,先读题,圈一圈,再填空。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先分一分,再说说14个气球,每2个给1人,可以分给(

)人。(课件展示)

3、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4、游戏:分扑克牌。(16张扑克牌,平均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

4

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如果把一些事物按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你们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父母或同伴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例1

试一试

例2

⑴○○

○○○○

○○○

○○○

○○○○○○○○ ⑵○○○○○

○○

○○

○○

8个○,每2个一 ⑶○○○

○○○

○ ○ ○ ○ ○ ○

份,分成4份。 ⑷○○

○○

○○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⑸○ ○ ○ ○ ○ ○

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第11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

许红霞、女、小高、本科、合肥师范附小二小、18955186830、993766530@qq.com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情分析: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平均分的例子。在教学中我先从小猴分桃的情境引入,让学生帮猴爷爷分桃,并展示小朋友分的情况,比较怎样比较公平,让学生感受并引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准备:桃子图、铅笔、小棒若干。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按每几个一份分的平均分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故事导入:

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猴。有一天,猴爷爷从桃树上摘了6个桃,猴爷爷想把6个桃分成几堆,你猜猴爷爷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一堆1个,一堆5个,分成2堆; (2)每堆2个,分成3堆;

(3)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3堆。 ……(板书: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画圆片图)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你觉得哪些分法比较公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请同学们交流。

师:(指着平均分的图)为什么把这几个分成一类? 师适时小结:这几种分法每堆分的一样多。 (擦去不是平均分的几组图)

3.小结: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意图: 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两幅图:

师:第一幅是萝卜图,萝卜被分成了两份。第二幅是草莓图,被分成了三份。这两种分法哪种是平均分?

生独立回答。

师追问:为什么说萝卜不是平均分?那草莓呢? 生答,师及时表扬。

师: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想想,你能让第一幅图变成平均分吗? [说明: 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情景过渡:

师:第二天,猴爷爷又到山上采了8个桃。猴爷爷准备把这些桃平均分。你能帮帮猴爷爷吗?

请同学说一说,猴爷爷要求把这些桃怎么分?什么是平均分? 2.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要求:

(1)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 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 (1)学生交流方法: ① 每份1个,分成8份。 ② 每份2个,分成4份。

③ 每份4个,分成2份。

(2)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整理并板书: ① ○

○ ② ○○

○○

○○

○○ ③ ○○○○

○○○○ 4.比较提升:

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大家再来看看这3种分法,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桃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小结:同样都是8个桃,我们想到了3种分法。每种分法不同,但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四.体会平均分的一种方法 —— 每几个一份。 1.情境引入:

师:你们真聪明,帮猴爷爷想到了3种平均分的方法。猴爷爷正准备将这8个桃分一分,这时候来了一群小猴,小猴们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于是猴爷爷说:“孩子们你们站好队,我来给你们分桃,每只猴分2个桃。”

于是猴爷爷就开始分桃了。小朋友们,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呢?

2.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3.全班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一只猴,一共分给了4只猴,也就是分成了4份。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板书:每几个一份)

(意图:结合具体的、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体会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

五、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1.按要求分小棒。

师:刚才你们帮助猴爷爷想了这么多办法,真厉害!你们能帮帮许老师吗?

(1)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全班交流。

(2)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3) 启发:12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每2根一份,可以每3根一份,也可以每4根一份。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圈一圈,再填空。

(1)分析题意: 出示10个饼干图和15个巧克力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饼干是怎么圈的?

生:每两个圈在一起。

师:每两个圈在一起也就是每两个一份。你能继续将饼干和巧克力圈一圈,并填空吗? (2)独立完成,同桌完成。 (3)全班汇报。 3.说说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其实平均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并说一说吗? (意图: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新知。)

六、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基本题与提高题的练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实践操作: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准备了14支铅笔准备送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同学们,14支铅笔,每人发2支,可以发给几人?

学生操作。

师:14支铅笔,每人发2支,可以发给7人。那老师可为难了,你能说说这些奖品该发给谁呢?一定要说出理由。

[说明: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评、互评能力。]

板书: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 ○○○○○○○○

① ○,○,○,○,○,○ ① ○,○,○,○,○,○,○,○ ② ○○,○○,○○ ② ○○,○○,○○,○○ ③ ○○○,○○○ ③ ○○○○,○○○○

8个桃,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教学反思:

第12篇:《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12~1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重点: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3)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3)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

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3)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相应的梨子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③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一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练习三第2题

①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分析能力

②评析,你想对第

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准备春游食品这一具体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每份同样多。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第13篇: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二)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背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有关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全,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对平均分物品的认识及实践,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存在困惑。 鉴于对以上教材、学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关键。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法

(一)教法学法

学生通过学习乘法对“几个几”的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 -每几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几份按不同要

求分”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出发做准备。同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是7-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动、爱玩,同时相应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艳丽的图案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 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

积极创设情境,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景是解决传统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的好办法。

2、实践操作法

加强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情境,在本课中安排多次实践操作活动,如动手分水果、分小棒, 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发现“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讨论法

引导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中,分物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 为了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平均分的概念。

3、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二)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也需用到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投影。积极创设物理情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幸福指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即平均分的概念及方法,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平均分

(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

○○○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钟)

2、(1)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5分钟)

(2)小组交流探索新知(8分钟)

(3)归纳总结平均分的含义(3分钟)

3、(1)、运用摆实物进行练习(5分钟)

(2)、做课后习题(5分钟)

4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分钟) 教学反思:

创设“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了“趣中学”的快乐学习模式。学生能够自发地从实践操作中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是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二、说学生

我班90%的学生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简单计算。8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平均数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

三、说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说教法

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将根据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恰当的运用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四年级学生进行套圈比赛”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注重练习的新颖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简单的重复练习中,而是通过判断、说理、解释、推测等思维活动,让学生对平均数加深理解,丰富内涵,从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再用多媒体继续演示,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移”的过程并交流。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我又用多媒体巧妙设置冲突,让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迫使他们自觉突破思维定势,换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并要求列式计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后得到的结果“7”起个名字,从而引出“平均数”及其含义。(目标1在此完成)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的“移铅笔”引出平均数的话题,让学生,随意抽取几支作比较。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我抓住时机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地算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出示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1、练习八第

1、

2、

3、4题

2、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给教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我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

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打算如何运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第14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乘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熊猫图片、猴子图片、练习题卡 .学生每人20个圆片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活动一,完成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目标;

2、通过活动二,完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目标;完成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3、通过练习题

一、

二、三,四,检测目标

二、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师:哎,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正在召开丰收庆祝会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庆祝会上都来了那些小动物? 生: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

师:说得真好!今年的聚会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各有多少呢?

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设计意图;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 (1).引出问题

师: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很开心!

师:(一脸疑惑):可是,两只熊猫却盯着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 生:怎样分竹笋呢?

师:是啊,这6个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们吗? (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呢?) (2).认识平均分。

师:大家看,这是两只熊猫。我用6个圆片代替6个竹笋。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只熊猫图片。) 师:可以怎样分呢? 生1:每只分3个竹笋。

师:哦,刚才这位小朋友给第一只熊猫分3个,给第二只熊猫也分3个。 (边说边在黑板上两只熊猫下面各摆出3个圆片。) 师:除了有这种分法以外,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还可以给第一只熊猫分1个,给第二只熊猫分5 个。

怎样分竹笋呢?师:(把圆片摆成1个和5个)是这样吗? (师板书:1

5) 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4:给第一只熊猫分2个,给第二只熊猫分4个。(师板书2 4) 师:(把圆片摆成2个和4个)是这样吗?

师: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最公平,是哪一种? 生:3和3!

师:(把圆片调回3和3个)为什么说它最公平? 生:因为两只熊猫吃到一样的3个竹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只有这样分第一只熊猫分到3个竹笋,第二只熊猫也分到3个,(边说边用粉笔把3和3圈起来。)它们分到的竹笋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最公平。

师:(指着竹笋)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就是两个一般多的就叫平均分。 同位互说。

师:“两个一般多”就是我们说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师:(指黑板)这几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不一样多。

师:因为每份不一样多,所以它们不是平均分。 (教师把其他分法擦去。) (3).规范语言

师:(指竹笋图)再看这种分法,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几只熊猫? 生:2只。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给2只熊猫)

师:每只熊猫分到几个? 生:3个!(课件出示:每只分到3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刚才分竹笋的过程?

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到3个。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两只熊猫解决了问题。听说平均分很公平,可忙坏了小猫和小猪,他们也想把食物平均分。大家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小猫是平均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6条鱼,2只小猫,每只小猫3条鱼。

师:对,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师:小猪的西瓜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这边的小猪有1个,那边的小猪有2个。 师:对,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小结:像这样(指小猫题)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这种(指小猪题)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

(×)1234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帮小猫和小猪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小猴子也遇到了问题。 (课件出示:12个桃子)

师:小猴子遇到什么问题了,谁来完整的读一读?

(板贴: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师: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 生:能!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商量。

(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商量好了吗?那就请你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数出12个圆片,再拿出带小猴子的作业纸,然后在作业纸上来平均分一分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3)汇报展示

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学生纷纷举手) 生1边摆说,摆完后。

师:(指黑板)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是1个1个分的,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再给每只小猴分一个桃子。最后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师:你来告诉大家,你是几个几个分的?分到最后,分完了吗?

刚才,她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了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1: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一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

第二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二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三只小猴也是4个(用笔圈出第三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生:4个。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这个小朋友的分法。1个1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234 (课件演示1个1个分的过程。)

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她是1个1个分,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 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分完了吗? 生:1个。没有。 师:还要再怎么办?

(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再分一个)

师:继续看,现在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2个

师: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数量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还要再怎么办? 生:每只小猴再分一个桃子。 师:继续看,现在呢? 生:3个。

师:还是平均分吗? 生:是!

(操作课件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现在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仔细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同样多吗?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师生跟着课件一起数出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师:哦,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1个1个分果然能让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同样多!和他的分法一样的举手! (多数学生举手)

师: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分的? 生3:3个3个分。 师:3个3个的怎么分? 生:我是先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个一个地分。 师: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3个3个分。 (师生一起看课件:3个3个分。) 师:每只小猴先分3个桃子,

剩下的还能3个3个分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呢? 生:1个1个分。

师:每只小猴也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1234一

3个3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啊? 生: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4:2个2个分。

(师生一起看课件:2个2个分。) 师:先把12个圆片给每只猴子分2个, 现在每份分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剩下的还能2个2个分吗? 生:能!

师:继续看,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师: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怎么分? 生2:4个4个分的。 师:4个4个分的怎么分? 师:他借助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想到了可以4个4个分,这种方法怎么样?

12342个2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生:不错!

师:他很会动脑思考!

师:(演示课件)他直接想到了12里面有—— 生:3个4.师: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生:一样。 (4)小结: 师:好,大家把圆片往前一推,小手真麻利. 师:好了吗?大家看.(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 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还可以先3个3个分,再一只小猴分一个、也可以4个4个分,我们用了不同的分法帮小猴分桃子,但是,无论哪种分法,最后,都把12个桃子正好分完(板贴:正好分完)。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分得的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 每份都是4.(5)即时练习

师: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给大家准备了9要平均分给我们当中的3个小朋友,每个小几根呢?(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一下?

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3根。12344个4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个1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2个2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3个3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4个4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都是(4)。根香蕉,朋友分

123师:要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快速数出9个圆片代表9根香蕉(略停一下)

然后把1号作业纸反过来,,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分一分.. (学生操作,是巡视指导).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说自己的分法,课件相应演示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

师:刚才咱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无论哪种分法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得结果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怎样体现平均分?基于这一思考,我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

2.关注过程中的平均分:借助问题“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全体学生都跟随交流着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方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

3.关注结果:借助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虽然“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分,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

(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想的呢?(课件: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谁来读一下? 生:每只小兔分4个.(板贴: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几只小兔?)

师:谁再来说一说小兔的想法?

生: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兔呢?

师:这次该怎么分呢?我们再用圆片来摆一摆同学们快速的数出16个圆片,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再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可以分给几只小兔?以分给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几只小

吧!请生1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

师:这16个圆片代表16个萝卜,我们请他分一分.其他小朋友,咱比一比看谁得眼睛最明亮,观察最仔细! (一名学生上台摆出4个圆片。) 师:为什么一次拿4个呢? 生1: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师: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贴1只小兔)有1个4所以就分给1只小兔。 (一边说一边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一只小兔。) 师:也就是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又摆出4个圆片,) 师:这4个圆片分给谁? 生:分给第二只小兔. (贴1只小兔)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二只小兔。) (学生摆出第3个4.)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三只小兔。) (学生摆出第4个4.)

生:这4个圆片分给第四只小兔。

(教师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四只小兔。)

师:我们一起来看,有16个萝卜,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正好可以分给4只小兔。

(3)小结。

师:最后,每只小兔都分得4个萝卜.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4.分松果。(第二种分法的应用) (1)师:在庆祝会上谁还没有吃到好吃的呀?

生:松鼠。

师:小松鼠悄悄地对我说了,它说了什么呢?告诉你们吧,(课件出示: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学生读出小松鼠的问题。)

(2)师: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呢?这次我们不摆了,拿出铅笔,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 (学生在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3)师:(把第一份正确作品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给每只松鼠分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 师: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师:大家看,他是5个5个分的。 师:15里面有几个5? 师生一起数:1个5,2个

5、3个5.师:15里面有3个5,就刚好可以分给3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到的松果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把第二份错例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2: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5只小松鼠。 师: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目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不是每只松鼠分3个, 师:(问错题的同学)你明白了吗?改正过来。

(4)小结:大家看,这种分法每只松鼠都分到5个松果,分得结果也是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借分萝卜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交流时,两生合作,一人摆圆片,老师摆兔子,并适时地圈一圈,实现图与物的一一对应,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把帮助松鼠分松果设计成一个巩固性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学生想到了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课堂上,我们还发现还有的学生每只松鼠分2个、分4个,圈着圈着发现不能正好分完,又擦去重新分,这一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和“正好分完”的理解。 通过多种分法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有了前面反复操作的基础,对于“每几个分一份”也是平均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5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教师手指着黑板)像这样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所以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出示课题:平均分) 师:平均分,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我们来试试看。

【设计意图:教师及时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入后续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每盘放几个?请同学们在2业纸上,用连线的方法分一分,的时候记得要用尺子。 师:(展示1个1个的分)这是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每个盘子分一个,分了5次。最后每盘放5个。 师:你几个几个分的?最后每盘分到几个樱桃? 生:1个1个的分,最后每盘分到5个! 师:每盘分到的数量怎么样?是平均分吗? 生:每盘分到的数量同样多,是平均分。

师:(展示5个5个的分)你是几个几个分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小结:1个1个分,5个5个分。无论怎样分,每个盘子里都分到5个樱桃,分得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2、圈一圈,填一填。书第53页第3题。 师:动笔圈圈看。

谁号作连线(学生在题卡上圈一圈。)

2.圈一圈、填一填师:8块蛋糕,每2块装一盒,可以盒? 生:4盒。

师:你是怎么圈的? 生:2块2块圈的。

师:为什么2块2块圈,不一块1呢?

生:因为题上说每2块装一盒。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师:我们一起看,一次圈2个,圈了几次? 生:4次。

师:8里面有4个2,所以可以装4盒。 师:两道题都做对的举手! 3.帮助熊妈妈分糖果。

师:继续前进。哦,熊妈妈遇到难题了: 有18块糖,要装进袋子里,可以怎均分呢?出示课件:

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把18块糖果,每2块装一袋,装9袋.生2:把18块糖果,每3块装一袋,装6袋.......小结:不管怎么分,最后每个袋子分糖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装几

块圈

样平

可以

可以

18块,每()块装一袋,可以装()袋。到的【设计意图:“分樱桃”意在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分蛋糕”巩固“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实践题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小结,渗透延伸

师: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就要结束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相信你在收获知识体验乐趣时,会对自己说:“数学让我变得更——聪明!”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丰盛的宴会

----平均分

每分分得同样多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 4个 16个萝卜 每只小兔4个,分给4只小兔

第15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7-9页例

1、例2级相应练习。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每人准备6颗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例1: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第16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江心小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

小棒 小圆片 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芮明 认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糖果吗?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必须把糖果分完。(每组糖果数量不等。) (1)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2)汇报与交流,各组派代表说明分配结果。 (3)请大家说说听了各小组分的结果,你想说什么? (4)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应该每份同样多。” (5)请学生重新分配,得出“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本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分食品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较平均分”。通过讨论、操作、互说使学生理解“同样多”,从而获得“平均分”的新知识]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果冻,独立完成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几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17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小朋友们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橘子,还有分火腿肠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果冻,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1个果冻那堆里,就都是2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4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4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7个香蕉,我给他们都是2个,我1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1个。

生2:我们组有8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9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12个水果,我们4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两个组,拿着分到的水果到前面来)。

师:看这两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概念及课题: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师: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合理经常会用到平均分。

你们在哪里见过平均分?

指名回答。

4.做几道练习题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1)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3块糖。

生2:第(4)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用手比画圈一圈。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8个水果图片和6个盘子, 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把分法展示到黑板上,到记录每次的结果 。

比较哪种最简捷,引出用乘法口决就能很快的知道每分几个。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一一挑战。

2.拓展练习

(1)、3只小猴平均分24根香蕉,每只小猴分几根?(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8个)

(2)、师:唉呀,又来了5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师:小猴变多,这次要把24根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8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3个)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四、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生2:平均分时,想乘法口诀就能知道每份分几个。

五、小结:

平均分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数学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第18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情境和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卡通图片,水果图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故事。(伴随表演)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认真听哟,听完后要请你们当公正的法官。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9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3个,大师兄2个,俺老猪肚子大就4个。”(教师边说边贴出卡通图片和桃子图片,同时勾画出大山)“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一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 “我该!我该!!我该!!!”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

2.提出问题。

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当当公正的法官,帮他们分一分,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二、通过活动初步体验平均分 1.谁来当法官的活动。

生:我觉得孙悟空本事大,他该多吃,沙和尚少吃。 师:他们三个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呀! 生:每人吃3个桃子,同样多就不会吵了。

师:同意他的请举手,看来你们这些法官很公正,请你上台分一分。(动手操作)

请学生上台把桃子个数调整到每人3个。

师:这样他们每人分得的桃子个数就怎样呢?还会吵吗? 生:一样多。不会吵了。 2.小组活动。

师:如果有24个桃子,那又该怎么分他们才不会吵呢?请4人小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图片,组员合作完成)

3.展示小组活动结果。 展示不同样多的小组结果。

生:不行,每人分得的不一样多,他们会吵的,应该每人分8个桃。 师:那把你们组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这样他们三兄弟每人分8个,一样多,很公平。 4.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像刚才,把9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3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 (同样多)把24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8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并教读两遍) 提问:刚才有的组给猪八戒分7个,沙和尚分5个,孙悟空分12个,这是平均分吗?

生: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 5.初步理解概念。

练习:填空,把9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师:刚才我们把9个桃子怎么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师伴手势),请3个同学来说。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们把多少个桃子怎么分给几人,每人几个。 (请3个学生来说,着重强调平均分)

三、加深概念的理解 1.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师:听完了故事,老师再带你们去逛逛花店,花店里的阿姨要把这些花分插在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应该插几枝?(出示第1题)

请学生回答并说想法。

师:谁来说说把多少枝花怎么插在几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枝?(请两个学生说)

2.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出示题目,师读题)

学生所持观点不一致。请三种不同观点的代表展开辩论,其他学生做补充说明。得出正确答案(第二种)。

四、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咱班有40个人,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再比如:有16个同学参加接力赛,平均分成2个队,每队几个人呢?(8人)那你们能举一些吗?请说给同桌听听。

请学生举例。

五、探索平均分的多样化,教学例2

1.师: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看来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橘子拿来平均分。(教师出示橘子图片和盘子)看看把多少个橘子平均分成几份?

2.动手操作。

师:想想可以怎样分呢?动手试一试。 小组长拿出橘子图片小组合作完成。 3.展示。

师:请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边分边说。 生: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分,最后每盘分 3个。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我们组是先放2个,再放1个,最后每盘放3个。 师:还有与他们两组不同的吗?

生;我们组是三个三个地分,每盘放3个。 4.小结。

师: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有多种不同分法,不管是哪种,每份都有几个呢?

生:3个。

师:我们知道平均分有多种不同分法,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吧!

六、平均分的综合运用

1.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送给你们几种水果图片。不过要亲自动手分一分才能得到。(出示图片:20个苹果,16个桃子,12个橘子,8个草莓排列在一张8开纸上)

问:看看有什么水果呢?

生:有脆脆的苹果,酸酸的橘子、甜甜的草莓、软软的桃子。

师:因为老师很公平,爱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所以每人都要得到这四种水果,而且这些水果是平均分给小组里的4个人,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想办法动手分一分。

2.动手活动。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展示。

师: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动手分,看看你们分得怎样呢?把你们组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看,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我用圈的办法,5个苹果圈在一起, 4个桃圈在一起,3个橘子圈在一起,2个草莓圈在一起,然后把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用一个方框框起来,这就是一个人分到的。(边说边展示)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很公平,可以。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们组把这些图片撕下来,一个人分一种水果,最后我们每人分得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

生:他们这样分很清楚。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们组把4个人的名字写在旁边,用连线的方法来分,比如分给我的5个苹果就与我的姓名连起来。

生:这样分可以,但比较杂乱,不易看清。

师:小朋友们很能干,想了很多办法,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把这些水果怎么分给4个人的?

生:平均分给4个人的。

师:你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几个桃?几个橘子?几个草莓?(生齐答) 师:老师很公平,爱你们中的每一个。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分物品,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很多,请你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

八、教学反思

采用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对于小部分理解困难的人,弄不清多种分法的意义,理不清思路,要个别辅导。大部分掌握的很好。

第19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猴子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每年在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今年的聚会又开始了,正在举行分享大会,请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准备了哪些食物?有多少呢?

预设:

(1)2只熊猫,6个竹笋。 (2)3只猴子,12个桃子。 (3)2只兔子,16个萝卜。 (4)2只松鼠,15个松果。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有动感音乐会的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预设:

(1)两只熊猫要分6个竹笋,每只熊猫会分到几个? (2)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应该怎样分呢?

(3)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环节1: “平均分”。

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把竹笋分给2只熊猫,该怎样分呢?

交流分法,揭示概念。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小熊猫分竹笋,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感悟分竹笋的方法,为分几份和怎样分做铺垫。】

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环节2:尝试平均分。

大熊猫抱着竹笋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小猴子也开始着急了,你能不能帮帮它们呢?

小组内合作讨论。师巡视,注意学生分的方法个过程。 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 (1)1个1个的分。 (2)2个2个的分。 (3)3个3个的分。 (4)4个4个的分。 环节3:归纳方法。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都是直到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个数都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刚才我们帮小猴子解决了问题,瞧,小兔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他们分一分吗?

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指名合作到前面分一分,其他学生观察。

4个4个的分,分了3份,说明可以分给3只小兔。

三、追踪练习

(1)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 )个松果,可以分给( )松鼠 5个5个的分,分了3份,说明可以分给3只松鼠。 (2)课本62页第1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是多样的,利用自主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四、课堂反思

增强学生在平均分中获得的感受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收获是多方面的,积极、合作、会问、会学、会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分组畅谈收获。

板书: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六、当堂达标

1、出示课本63页自主练习第2题,“分一分,填一填”,理解和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分的过程,重点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

2、出示课本63页自主练习第3题,用圈一圈、填一填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是交流环节让学生结合圈一圈说清自己分的过程,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

3、第3题是开放练习题的目的是灵活应用平均分,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第20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②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组内校对。

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