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设计

2020-06-16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浓浓思乡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学习诗词中借物抒情等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词中作者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课内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思想的双重深度与宽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课前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

2、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朝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3、北京资料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二、朗读诗歌

三、精讲点拨悟方法:

1、问题引入:

(1)词人在词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词人的感情寄托在哪?

(3)词人用什么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之情?

2、合作探究

3、小结写法:

四、主题阅读

1、现代诗拓展阅读。

(一)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说说这首诗作者把感情寄托在什么上?

(二)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2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舒兰(1931~ ),本名戴书训,笔名林青等,江苏邳县戴场村人,台湾诗人,一九三一年生。)

2、古诗拓展阅读。

(1)刚刚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人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种事物被很多诗人选取来表达自己的乡愁,你知道是什么吗?你能背出这样的诗句吗?

(2)

(一)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二)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三)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四)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五)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四、课堂延伸促发展。

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长相思》词的内容描述出来。

五、课堂总结

推荐第2篇: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至爱亲情》主题学习单元《悠悠寸草心》

教学设计

李洪军

青州市弥河初中

《至爱亲情》主题学习单元《悠悠寸草心》教学设计

青州市弥河初中

李洪军

一、学习内容:

在课前一周时间阅读《至爱亲情》主题学习单元《悠悠寸草心》中的《爱之赢》、《我的母亲》等十二篇文章,标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划出重点语句,进行品味。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品味小说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2、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蕴涵在其中的至爱亲情。

3、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导读提示:

上课前老师先来做一个调查,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举手?知道父母生日并能想着给父母过生日的同学举手?那父母每年都给你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不用老师说,对比已很明显,看来,父母在你的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而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

下雨时,总能看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看到父母担忧的神情;平时,父母呵护的眼神总会跟随着你。今天,我们就随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体味父母的心。

结合导学案,诵读课文,自主质疑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字词

2、把给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感动的语句划下来,大声反复朗读。

3、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四、根据本单元“至爱亲情”的学习主题,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教师可推荐《母亲的“存折”》、《送汤》、《当父母老了的时候》学生自选几篇。

阅读导引:

1、说说让你感动的情节

2、谈谈你喜欢的人物

3、诵读让你动情的语句

4、写出你读后的感悟

5、学会如何表现一个人物的情感

五、议中“现”情

读出《悠悠寸草心》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1、小组讨论交流:文中的父母将孩子送出去,又一一要回来,那一开始就不送不更能体现对子女的爱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

2、“宁愿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你觉得怎么读最能表现这对父母在痛苦无奈中对子女深沉的爱。

六、“叙说”真情

师:文中的事情也许我们很少经历到,而生活中,面对我们的父母,你发现他们对你的爱了吗?(生发多交流)

七、诗文“传情”

课文中的父母,我们自己的父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爱,你读了主题学习的材料有更感人的故事吗?有让你动情的语句吗?你感受到父母的爱了吗?(讲一讲、读读、说说给大家听听)

八、亲情悟语

用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的句式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心的感悟。

九、真情回报:

你想以后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推荐第3篇:九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主题学习》之

教学目标

仁山智水

1、品读古今中外关于山水的精彩文章,在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中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感悟关于山水的佳作文章,体味作者的不同生活情趣。

3、领略文章精彩的片段描写,积累好词好句,背诵精彩文段。

4、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精美的语段,学习写作技法。

2、品位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自主、互助、合作、探讨

教学准备

1、《主题学习丛书》之三

2、阅读积累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智者乐水,仁着乐山。自古以来,自然山水之美不但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愉悦,而且还寄托着人们不同的人生追求。

本节课让我们欣赏一组古今中外的山水名篇,它带者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作家的不同特点,呈现在你的面前。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不同的山水人文景观,相信会带给你激动、启示、知识和美的享受。

二、篇目内容

1、《大自然》 -----歌德

2、《品读山水》 ----李盛仙

3、《岳阳楼记》 ----汪曾祺

4、《烟雨醉翁亭》 - ---何为

5、《趵突泉的欣赏》 ----老舍

6、《阳关雪》 -----余秋雨

7、《吴均山水诗文二则》 ----吴均

8、《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9、《秋声诗》 -----欧阳修

三、自选美文、阅读积累

学生根据教师的文章介绍,从中选取5 ----7篇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体验,并摘抄文中精彩的语段进行积累。

三、感悟文章、体会人生

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人生。并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把握作者的生活态度。自己从中也获得较深的体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加以指导。

四、美读成诵、丰富积累

精选文章中对景物进行细致刻画、精彩描绘的语段,对作者的写作技法进行探究,做到熟悉掌握。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段进行朗读、背诵。在全班中举行一次朗读比赛,以促进学生的积累。

五、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精选一小段精彩的美文,进行仿写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拓展练习

大自然不仅仅是风景,它与人的性格、经历、心境、追求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选择一处你喜欢的风景或名胜,进行精彩的细致刻画,同时抒写心中的内心情感,形成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 “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会学习的引导。

也就是说“语文天地”活动,是这个主题单元不可或缺的,它要和主体课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在一个又一个的这种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为孩子未来发展奠下文化之基、工具之基、思维发展之基、学会学习之基的总体目标。

因此,对“语文天地”必须重视,这是必须引起每个教师注意的。

第二、如何理解“主题单元”的“主题” 主题单元设计及单元体系结构特点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选文的标准以及选文的组织结构,是贯彻编写意图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语文教材体系设计,一类是文选式,选一篇1篇作品,由低到高排列,文后设思考题和练习;一类是单元结构式,这类方式有三种:遵从语文知识训练体系,遵从能力培养体系或者遵从文体分类体系。但旧教材不论是文选类结构还是单元类结构,都是线性化的,以训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工具为目的。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结构体系造成了语文课程的封闭和乏味,它不能形成孩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选文结构是为贯彻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工具课、思想课的编写意图服务的。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教材选文标准和结构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结构模式。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的特点。

教材编写组经过认真研究,根据课标对教材编写建议,为了落实四个奠基,决定采取一种新的主题单元结构,这种主题单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不是知识主题单元,也不是文体写作能力主题单元,它是以文化性或者说是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主题单元。 案例

以一年下册“元宵节”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本册教材一开始的单元,春节刚过开学不久就是元宵节。

这个单元安排两篇主题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元宵节》,一篇是一首儿歌《看花灯》,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猜灯谜”、“编灯谜”、“看春联”的活动,还安排了查找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过元宵节的活动。

为什么设计“元宵节”主题单元,为什么做如此设计?钟敬文先生曾说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十分典型。 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写春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欢乐、智慧的追求,大人乐意过节,孩子更喜欢过节,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单元,不是思想教育单元,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单元,使中国“尚圆”的审美追求,在孩子的心灵中扎下根,使这个孩子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那落脚生根,哪怕是在海外,都有深深的中国根。

同时在这个单元里又学了孩子平常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的字,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主题单元,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使他们尝到创造的愉快。 这个单元在“金钥匙”栏目中还设计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一个主题单元的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包含着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意识的奠基,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

当然,并非每一个单元在多功能性体现上都十分完备,因为这要根据这一主题单元的特点来确定,不能很生硬,但各主题单元都不是单一功能的。

这样,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使这种多功能体现出现。不断在文化、工具、思维创新、学会学习人生发展的奠基的四个方面去教学。

2、主题单元包含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大约设计了150个主题单元。 低年级每册15—16个单元,中年段10—12个单元,高年段8—10个单元,年级越高,程度越深,内容越丰富,越具有综合性,因此单元数量相对减少。

那么,这150多个单元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根据21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教材从这三个方面,选其有奠基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单元。

在人与自然维度,设计了《大海》、《太阳和月亮》、《冬天》、《动物》、《植物》、《星空》、《夏天》、《秋天》、《春天的脚步》、《雨》、《水》、《色彩》、《声音》、《奇观》、《家园的呼唤》、《母亲河》、《海底世界》、《可爱的生灵》、《观察与发现》、《走进森林》等几十个单元,使学生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建立起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的意识。

从人与社会的维度,设计了《劳动》、《朋友》、《祖国》、《合作》、《诚实》、《小英雄》、《我和我们》、《尊重与平等》、《奉献》、《读书》、《书信》、《亲情》、《师生》、《民族之花》、《方寸世界》、《话语》、《规则》、《智谋》、《破除迷信》、《龙》、《遗迹》、《战争》、《美与丑》、《岁寒三友》、《地球家庭》等单元,力图通过这些单元培养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考和文化选择能力,为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不同文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人与自我的维度,设计了《手与脑》、《梦想》、《成长》、《好习惯》、《立志》、《尊严》、《面对错误》、《时间》、《岁月》、《乐趣》、《珍惜》、《收获》、《往事》、《愿望》、《好奇》、《书》、《生命》、《告别童年》等单元,通过这些单元,使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个人意识,使孩子的心里健康成长。

主题单元设计的这样三个方面,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因为某一单元虽然是从某一维度设计的,但它很可能也涉及另外的维度,因此在教学上也不要绝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经常是交错的、融和的。而有些观念,实际上在三个维度上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们还设置了《方法》、《角度》、《科学精神》等相对抽象而又有概括性的单元。

为了使教材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在强调整个教材使用的开放特点的同时,还在前八册分别专门设置了一个开放单元:《外面的世界》、《车的世界》、《书的世界》、《体育世界》、《集市与超市》、《家乡特产》、《地名》、《纪念日》。

开放单元,没有主体课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语文活动学习语文,它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建立提供思路。

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单元的同时,还要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孩子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含有培养孩子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特点,是否适合引导孩子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文化这条线索是以课文的方式呈现,其它三条线索是在课文语文天地结合中呈现。

3、主题单元的整体结构安排。

那么,这150个单元是依据什么原则安排在各册呢?或者说,在各册设置什么单元依据什么原则呢?总体说来,是依据这个年龄段能够接受并有强烈兴趣的原则。

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对某种文化现象是否有具体的感受,这单元的选文是否包含这个年龄段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工具性学习,难易程度如何,量的多少是否适合,以及在思维发展和学会学习方面能做什么引导,即着眼于儿童的实际经验,着眼于儿童这一年段段心理特点,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和思维发展规律,从低年段到高年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体验到思考,由具体到抽象。 空间上,遵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孩子的现实经验和想象世界,不断扩展单元的范围。 低年级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从孩子的身边具体可感的情景入手的,例如一年级的家、手和大脑、太阳与月亮等,二年级的玩具和游戏、妈妈、植树等。

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扩大,例如三年级的塞北江南、集市、海底世界;四年级的收获、地址等。

高年段逐步扩展到抽象的社会大空间,比如五年级的奇观、变化、我们去旅行等;六年级的地球家庭、遗迹等。

如此设计,符合孩子认识世界的本来规律,即从身边逐步扩展开来、由局部到全局、由已知到未知的拓展。

实现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的完全互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资源来学习语文,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现实感、乐趣感、成就感。

思维上,重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

从低年段到高年段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低年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简单的、可感的概念,例如梦想、成长、认真、朋友、诚实、好奇等,这些简单的可感的单元主题设计渗透了对孩子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

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深入,例如心中有祖国、我们和我、亲情、师生、规则等,这些单元主题的设计更不是知识与能力的简单灌输与罗列,而是包含着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培养与熏陶。

高年段继续深化,单元主题涉及到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的命题,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智谋、方法、面对错误、冲突、战争、英雄、美与丑等等。

这些单元的选文力求做到不同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借助于单元主题创设的学习的平台,使孩子从小能够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的问题、基本的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

我们以往一说“主题”,就是说这篇课文表现的主要的思想。主题又叫“主题思想”,这种主题思想是《教参》已经给归纳好了的,是从孩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做的归纳,这种归纳往往并不能真正地表达课文的主要意义,甚至跟孩子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差甚远,影响孩子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

因为有不少文章并不是为了表现思想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主要是要传达某种情感、某种态度,如果硬要挖掘它的思想,就会发现它内在蕴含的思想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有矛盾的。 在这种情况下,硬要给它归纳一个思想主题,实际上是对作品生命的阉割,而这种强加给学生的“主题思想”,还要让学生背下来,作为考试的重要部分,这是孩子讨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所说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主题,它的“主题单元”不是像有的教材那样的什么“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思想教育单元,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

比如第一册的“家”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是写实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的长大”。第二篇是拓展的想象的“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在“语文天地”中的儿歌是“给小鸟安家”则是渗透对自然的热爱,与自然和谐、爱心、环保意识的。

围绕“家”这个核心词语,选择它的本意,联想意、引伸意,组织主体课文和阅读课文,并以“语文天地”设计的语文活动与之有机配合,构成主题单元,这三篇课文,如果按思想主题来说并不一致,但它们都和“家”有联系。这样“家”这个词语就具有文化主题的意义。

理解了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特点,理解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而是以核心词语为中心的文化单元,这样的主题单元才符合语文课的要求,如果单纯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组成主题单元,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教材,而不像语文教材了,明白了这一点,教师们就可以从以往的“主题”概念脱出来,不必教每篇课文时硬要往一个思想主题去靠,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当然也不必刻意去讲这个单元题目(核心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只是让学生感受就可以了。

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

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五、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单元主题教学” 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

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要通盘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素养全面发展;

(2)按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确定分年级、分阶段、分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整合的切入口;

(3)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使“主题”各有特色;

(4)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

(6)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 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课型设计注重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

因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要想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

(2)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3)分单元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

(4)研究单元主题教学中各种特性之间的优化组合,如主题的独立性和教材的系统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和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与学生的个体性等。 (5)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从在老师主导下学习过渡到在教师辅导、自主状态下学习。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单元主题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整体策划单元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围绕单元,通盘设计活动主题。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多一份关怀。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

(4)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自己的单元达标规划,确立单元目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单元主题教学中主题与主题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

要思考它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有序、有层次地完成,在知识、情感、能力上有效地保证单元主题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和知识能力目标的完整性和系列性。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整合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主题——设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式方法等。

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八、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提示

(一)主题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及学情分析

主题、篇目,主要内容,篇目之间整体联系。分析学生对教材感受,知识能力的起点和需求、要求。

(二)主题单元教学整体目标解读

主题价值目标:知识、能力、体系等具体目标,具体在每课中的分解,课时安排。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及教学设计

围绕专题,对每节课教与学的设计、板书、课件。

基本板块:单元导读、浏览每课、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每课重点实践练系―――回归整体、拓展比较、积累运用、――口语、习作,整理测试。

(四)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呈现方式,评估方式。

(五)单元主题目标达成综合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六)单元主题教学资源包

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部分环节)

(一)主题单元教材解读及学情分析。单元主题: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篇目及内容:本组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写盲童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的故事。歌颂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 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用生活中飞蛾逃生、小苗钻土、倾听心跳的事例、引发思考,启发我们珍惜生命。

《花的勇气》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体悟到生命的意味生命就是勇气。 单元教材板块结构

(整体)→(部分)(教材内容之间的整体联系:

一、导语是“目”明确主题,提示学法,课文是“纲”。

二、板块内部的整体联系,课型精读略读。

三、课内外整体联系,搜集资料。学情分析:

四年级: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初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正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很少同学对生命进行过思考。

四年级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

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二)主题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确定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读正确,读通顺每篇课文,有感情读好重点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抄写,背诵、积累课文,文中优美词语和精采句段。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设计思路(例)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把握模块,学习主题。

(学导语,引疑激趣)——浏览并读正确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质疑——提出课外搜集信息要求。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根据课型分两个环节推进)

第一环节:理解《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课文内容

细读《触摸春天》思考,课文讨论3个问题,读句段,谈体会——比较《触摸眼睛》《永生的眼睛》发现相同之处,用方法,划句子,批注、讨论,搜名言。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系统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基本程序(整体——部分——整体) 注意三个原则:

1、每课主题教学——理解每课内容——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探究价值,总结规律。

2、整体构思时:坚持立足主题,关注每课课型,学法指导等方面联系。

3、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读正确全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想像、联系生活实际等实践活动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第二环节:理解《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的课文内容:

细读《生命生命》先复习讨论前两课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导入本课,用本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导入新课—说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案例。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找自己感悟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领悟藏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写体会。

《花的勇气》按提示,自读自悟。指导读出情感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运用前三课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反复品味感受赏作者用词句的精妙。 第三部分:整体感悟,领悟生命的真谛。

对4篇课文内容理解与体验基础上的整体回归,主题教学的升华,走向生活。

一、回顾交流,整体感悟。

1、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最使你感动的语言,形象,事情是什么?

2、通过本次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学到哪些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3、通过本次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请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二、引导实践,拓展文件。办报 课外搜集故事 教学流程(略) 单元作业(略) 教学资源包(略) 单元考查试题(略)

九、单元主体教学设计模版 模 板 简 介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

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上册)第一组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二组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三组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四组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五组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第六组

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

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第八组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2课时。 (下册)第一组

本组围绕“神奇的大自然”这一专题来编写的。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神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第二组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安排的课文有《中彩那天》、《万年牢 》、《尊严 》、《将心比心》。这些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第三组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1课时,“综合性学习”与“展示台”2课时。 第四组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 第五组

本组是围绕“珍惜生命”来编排的。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第六组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第八组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1课时,“趣味语文”1课时。

推荐第5篇:主题:教学设计

《Wwhat are you doing?》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岷县东关小学 康婷婷

一、概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谈论未来计划,课文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我们要学习如何谈论假期的计划(Vacation plans),及对将来的安排(Future plans)。让学生学会用what询问将要干什么并回答;用when, who, where, how long, how等词围绕未来计划进行提问和回答。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部分主要是围绕核心话题时设计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来不断丰富巩固这一话题的词汇及习惯短语。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并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语言知识

1.语音: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2.词汇:(见教参)

3.语法:①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用法及去做某事的go doing

②用what, when, where, who 等对句中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等提问。 4.功能: 谈论未来的计划安排 5.话题: 熟悉有关度假的内容。

2、语言技能

1.能听懂本单元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2.掌握有关假期生活的动词且能熟练运用;掌握wh-特殊疑问句的运用。

3.能运用所学词汇询问和表达未来打算,学会使用现在进行时态表示未来计划;

4.能围绕未来计划这一话题作较具体的描述。5.能读懂介绍未来打算的文章和日程安排。

6.学会书写即将发生的假期安排或计划和科学安排自己的假期活动.

3、情感态度

1.运用所学语言,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实践自己的价值。

2.能在描述自己的计划和打算时,激起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地球,从而为人类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学习策略

1.能根据需要进行有目的预习,使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起补充作用。

2.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和表情。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能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查找信息,用所学内容进行真实的交际,积极参与课外英语学习。

5、文化意识

1.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及假日的主要庆祝方式。2.了解和熟悉当地地理,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实现跨学科交流的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talk about future plans‟及本单元出现的词汇、句型和语法。主要句型如下: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 am spending time with my friends 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 next week.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We are staying for two weeks.难点①如何培养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②本单元出现的be+doing均表示“打算做某事”,这与以前所学的现在进行时表“正在做某事”要学生注意通过上下文从意思上区分。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在上册书中已学过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度假的表达,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能自然地与本单元话题进行衔接。因此,在本单元的对话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过去度假的经历结合到本单元的对话中,充实对话内容,同时复习一般过去时。谈论未来计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话题,故学生喜于用英语表达此类知识。教师可在课前请学生在各种资料上查阅一些国内外风景名胜的情况介绍,包括其名称、所在国、气候、风景特点等, 以便在对话时有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同时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互通信息。同时教师也查阅一些资料提供给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推荐第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 单元主题教学 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略读课文《鸟的天堂》,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泗水的万紫千红、奔腾澎湃的潮浪和神秘莫测的大榕树,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春日、海潮、大榕树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 燕子 2课时

2. 古诗两诗 2课时

3. 观潮 3课时

4.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丰富多彩的生活”单元导学课

石泉小学 李开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单元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

所以呀,从现在起,我们要为“学会读书,学会作文”而努力,有没有信心?

预设可能: 学生说“有” 提起情绪,活跃气氛。

提示要求:阅读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谈谈阅读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交流收获:

1、你周围哪些景物迷人?(为什么)

2这组课文的作用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什么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关键(小结)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启发语: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读两遍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

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

预设可能:(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四篇。(说出四篇文章的名称)

(板书相关课文题目)张贴预制的教具(课文题目的贴纸)

预设可能: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一篇。

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生活活动?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可能: (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作为三年级学生,能自己读懂导语中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就很不错了。”)

(板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工阅读12345组五个部分。

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的构建。(图片传不上)

提示学生:12345组按顺序完成四课和一个园地的阅读,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中心问题)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要注意怎样感受。谈一谈:

写日记。(师相机板书:日记)读书笔记。(师相机板书:笔记)写感想。(师相机板书:感想)……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推荐第7篇: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单元教学目标与流程

单元主题:

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古今中外经典故事”这一专题,安排了11篇文章,其中人教版教材课文5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6篇,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课文:《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

2.《新语文主题阅读》:《太阳鸟的传说》《喜神》《刘海与金蟾》《印第安神话中的大神》《雨神恰克》《丢卡利翁和皮拉》

教学目标:

1.会写27个生字,会认28个生字。2.通过这些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以读带讲、批注式阅读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受人物形象。

2、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预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 21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八单元自主预习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出示自学提示

一.默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默读整组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画出导航卡中的生字词并读准字音(方法:①借助拼音②查字典③请教老师或同学。

(画完的同学立刻把手举起来) 二.认读词语

同桌二人每人读两课词语,互相纠正错误。

29.纪昌 妻子 刺 绑住 虱子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汤药

30.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 吉祥如意

31.火焰 驱赶 饶恕 领袖 惩罚 押到 敬佩 违抗 锁在 狠心 双膝 肝脏 挽弓搭剑

32.规矩 捞着 锡口 铁叉 倒霉 报仇 发誓 三.课文朗读

1、同桌共读一本书,读完四篇课文。(要求:①在读的过程中互相纠正错别字。②读正确。)读完后举手示意。

2.组长抽查。抽查组员任意一篇课文的任意一段。过关后在课题后扣章。 3.教师抽查。

1、

2、

13、

14、

15、组的一号同学抽签,抽中哪段读哪段,过关后老师扣章。

四.书写生字

第八单元预习达标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词 2.流利读文 3.知晓内容 4.学写生字 教学设计

一、勇闯识字关 闯关要求

(一)导航卡中的词语

同桌每人读两课词语,互相纠错

(二)教师抽查易错词

.纪昌 妻子 刺 绑住 虱子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汤药

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

吉祥如意

火焰 驱赶 饶恕 领袖 惩罚 押到 敬佩 违抗 锁在 狠心 双膝 肝脏

挽弓搭剑

规矩 捞着 锡口

铁叉

倒霉

报仇

发誓

教师抓住典型的词重点正音,然后学生齐读这些易错词进行巩固。

二、朗读过关我最棒

过关要求:在读准确基础读流利

(一)组内过关

1、同桌可以从四篇课文中任意抽查一段,在上节课读正确基础上读流利,就给你的同桌画一张笑脸。

2、在小组内开展个性化朗读,可以齐读、可以默读、可以激情朗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二)抓重点段指导朗读

(三).抽签过关

请9至12组的四号同学抽签,抽中哪段读哪段,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同学,获得老师奖励小红旗。.

(四)精彩展示

选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得最棒的被评为“语文之星”,由老师盖章

三、内容我知晓

1、根据提示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有价值问题。

四、小小书法家

1、出示本单元需要写的字

2、抽出部分生字,学生发现什么?(上下结构)

3、提出本年级段写字要求

4、练习

总结;本节课我们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精读引领《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2、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默读

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请同学们拿笔画下来。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1、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2、出示句子: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他怎么做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3、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五、总结学习方法

1、通过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里

六、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下一则寓言《扁鹊治病》让我们从中又领悟到什么道理呢。

1、学生默读课文。

2、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3、汇报交流

第八单元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31《普罗米修斯》30《文成公主进藏》32《渔夫的故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能得到读书的方法,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3.把握文中的重点段落,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课文预习了,生字认识了。我检查一下,先写一个,看好-板书:袖

齐读。

师:再写一个,注意看,板书:恕

读的非常正确,有一个字和它长的特别象,知道是哪个字吗?(板书:怒)

恕是如加心,怒是奴加心看他们的区别多小,这回区分开了吗?再读。(擦去怒)这个字在书上组成哪个词还可以组什么词? 最后写一个?(挽)书中组的什么词,什么意思,作做动作挽可以说拉弓射箭,还可以说手挽手,来和你的同学手挽手,看做作动作就能理解字的意思,多好.再读一遍(师擦生字)

二、整体感知,认识英雄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要想,想象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上一两句话或

3、4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己试一试.(巡视,听学生说出来)

师:

1、他能把这么长的课文用

3、4句话概括出来,真了不起。对,象他这样,把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办法真好,谁再来试试。(如果用上先 然后 最后就更好了)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把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谁再来试试。

师:她讲得十分简洁。一个故事用两三句话说清楚,这就是学习语文形成的很重要概括能力。

师:对,课文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拿取火种给人类(板书:取火),接着写了普罗米修斯受到众神领袖宙斯的惩罚,(板书:受罚)最后写了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板书:获救)

三、细读感悟,走进英雄

(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这篇课文很感人,读了课文后,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用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板书:勇敢,正义„„,),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描写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画出?用心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可以把你体会到的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的写在旁边,一会我们交流。

(敏感的同学找到的不是一处两处,习惯好的同学不仅找到了而且动笔写出来了)

1、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学习语文的习惯真好.通过刚才的进一步读书,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

(出示: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读的真好,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决不会„„更不会„„)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或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

一个“决不会„„更不会„„”让我们读出了一个坚定的的普罗米修斯。都来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标点符号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

生:(反问句)

你能把这个问句读给大家听吗?(生读)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人类造福,。没有错。)。看,抓住关键的词句,就能走进人文的内心,现在再读这两句话,一定有更深的体会。(出示:对话)

为了人类的幸福,普罗米修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遭受了怎样的痛苦?请你说。

尽管如此,这里的如此指的是什么?你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吗?

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因为他的不屈服,所以痛苦一直在延续着,(出示: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指名读。

孩子们,普罗米修斯遭受这样的痛苦为的是什么?(板书:为人类造福)

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

1、2自然段,想象一下,人类没有火时什么样?有了火又是怎样的情景?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希望,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的这种行为的的确确在为人类造福(板书:为人类造福)

6、此时此刻,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随机板书:伟大„„)

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孩子们,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太阳神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火神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课下继续编写这个神话故事,好吗?

五、运用学法,拓展延伸。

出示ppt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词语或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六、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学习以下两篇文章30《文成公主进藏》32《渔夫的故事》

拓展阅读“故事长廊”教学设计(第五课时)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教材:《太阳鸟的传说》《喜神》《刘海与金蟾》《印第安神话中的大神》《雨神恰克》《丢卡利翁和皮拉》

【教学重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篇故事,同学们感受很深。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些人物,一起去感受他们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

二阅读概览

1、(出示课件六篇文章题目)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出示ppt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 ②抓住重点词语或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三、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在同步阅读的六篇文章中,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或讲一讲。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把它说清楚。

四、学生汇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 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 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 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 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 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 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 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 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 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 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 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 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 。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 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 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 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熟读歇后语。

3. 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五、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 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 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趣味语文

1. 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 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 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 拓展作业 :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阅读延伸

推荐第8篇:语文二下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文园地六》。

2.回归整体,梳理单元内容,积累提高。【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知识

第六单元有(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课文分别是《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的。

1.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2.《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

)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

)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

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

)到西双版纳和(

)族人民一起过(

)的故事,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二、梳理巩固 第一关

识记字词

复习会读词语以及多音字,自己练习说AABB以及ABAC式的词语,积累含有数字的词语。

第二关

朗读训练 提示学生读句子时要注意朗读要求: 朗读课文长句子时,要注意词语连读和准确的停顿,还要读好本单元以感叹句形式出现的句子。

第三关

妙笔生花

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幽默、爱读书的父与子。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根据下面的四幅图写一个小故事。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回顾本组课文及学习收获,梳理重点。

三、完成小练笔。

推荐第9篇:《尊严》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尊严》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崔惠清

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弯腰拾起的尊严》

课外阅读资料:《法庭上的尊严》

材料分析:

三篇课文内容感人,都是围绕尊严来写,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因此将它们进行整合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单元导读课上已经了解了单元主题,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预习了整个单元的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在集中识字课上学习了生字,能把课文读通顺。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内容不难理解。但是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尊严的意思比较抽象,很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细细品味,走进哈默的内心世界,从而感知尊严的意义和可贵。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及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理解并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及外貌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学习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及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尊严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点明内容

1.请说说单元主题。

课件出示单元智慧树,树干上题写“以诚待人”。

2.点明学习内容:

智慧树上出示:《尊严》《弯腰拾起的尊严》《法庭上的尊严》。

二、精读引领,品读文本

走进《尊严》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课文中心句设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但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三)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细节描写

仔细阅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画出文中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典型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并简要写写自己的体会。

1.学生自读,思考,标画。

2.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相继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来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及尊严的含义,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及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出示哈默的三次语言,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朗读,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的可贵品质,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加深对哈默品格的体会。

(四)感悟尊严,深化认识

1.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觉得“富翁”指什么样的人?

2.教师拓展哈默的资料,感悟尊严的魅力。

体会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小结从细节看品质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及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走进《法庭上的尊严》《弯腰拾起的尊严》,迁移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深化认识。

1.透过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又有怎样的品质,想一想尊严还是什么。

出示要求:从文中选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外貌),仔细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品质,并简要批注,想一想尊严还是什么。

2.学生自读思考,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通过拓展阅读,迁移运用从细节看品质的阅读方法,体会人物的品质,从而感悟尊严不仅仅指用劳动换取财富,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含义,以此深化学生对尊严的认识。

四、练笔实践,升华感情

1.练笔悟尊严。

文章中的几个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维护了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相信大家学了这几篇文章后对“尊严”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吧。

读了《 》,我从( ),知道了尊严就是( );我知道尊严还是( )

2.交流诵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

五、积累语言,推荐阅读

1.在读书笔记本上摘抄这三篇文章中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2.如果感兴趣,请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故事,还可以阅读《勇敢的人——哈默传》,进一步了解哈默。

教学案例设计作者

崔惠清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小学语文教师,“追梦”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执教区级优质课获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和研发的课程资源在省、市、区获奖,先后被评为滨城区“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和“滨城区优秀教师”。

推荐第1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略读课文《鸟的天堂》,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泗水的万紫千红、奔腾澎湃的潮浪和神秘莫测的大榕树,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春日、海潮、大榕树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 燕子 2课时 2. 古诗两诗 2课时 3. 观潮 3课时 4.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丰富多彩的生活”单元导学课

商源完小

胡新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单元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 所以呀,从现在起,我们要为“学会读书,学会作文”而努力,有没有信心?

预设可能: 学生说“有” 提起情绪,活跃气氛。

提示要求:阅读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谈谈阅读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交流收获:

1、你周围哪些景物迷人?(为什么)

2这组课文的作用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什么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关键(小结)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启发语: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读两遍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

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

预设可能:(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四篇。(说出四篇文章的名称)

(板书相关课文题目)张贴预制的教具(课文题目的贴纸)

预设可能: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一篇。

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生活活动?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可能: (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作为三年级学生,能自己读懂导语中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就很不错了。”)

(板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工阅读12345组五个部分。

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的构建。(图片传不上) 提示学生:12345组按顺序完成四课和一个园地的阅读,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中心问题)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要注意怎样感受。谈一谈:

写日记。(师相机板书:日记)读书笔记。(师相机板书:笔记)写感想。(师相机板书:感想)„„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第11篇:开2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题

0 / 18

教 案 集

编辑:杨大勇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2015.10

七年级主题学习——《感受自然》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说话内容具体,语言较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写一篇文章。 教学准备:

1.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册“红杏枝头”、“夏日荫浓”、“天高云淡”和“雪落无声”四个板块的内容。

2.每小组在阅读完四个板块后,选择一个季节作为小组展示主题,根据展示内容给自己小组起一个有创造性的名字。教学重点:

1.绘美景:准备与所选季节相应的图景,描绘一下本组所选的季节,然后谈谈对这个季节的感受。

2.颂诗文:背诵与所选季节相应的优美诗文。3.唱好歌:演唱与所选季节相应的动听歌曲。 4.赛常识:准备与所选季节相应的常识。 学法指导

总方针:自主、互助、合作、探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分成六大组,分框题快速阅读,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篇章精美语段的查找、赏析。准备阅读积累本。

2.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 18

回忆一下刚学不久的几篇课文,朱自清的

,老舍的

,何其芳的

,曹操的

,王湾的

,白居易的

,马致远的

。我想同学们都记忆犹新,那时同学们和老师曾陶醉在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诗情画意的春景中,领略了老舍为我们描画的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向往何其芳笔下浪漫多情的秋天;还和古代诗人们一起结交了不少自然界的朋友。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正是这种回归情结,今天让我们再和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小组展示:根据准备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魅力,让我们欣赏各小组为我们准备的美景。(各小组分别展示准备的美景图,并进行描绘,谈谈对这个季节的感受。)

(二)第二环节诵四季诗文 。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大自然在诗人笔下同样美丽。这一环节我们通过诵四季诗文来感受四季的美。 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背诵的诗文最多,最好。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欣赏各小组带来的动听的歌曲,让我们在歌声中想象和享受四季的美。

(四)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本环节由教师出题,让相应的小组答题,最后看哪个小组获胜。)

三、唤起同感:

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享受,我想,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确实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展示环境破坏的图片)为了使我们周遭的环境更加美,我们提倡环保,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珍爱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四、活动延伸:

2 / 18

通过这次主题学习,位同学们提供了一次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请同学们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你们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借助音视频资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

八年级主题学习——《爱国情怀》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学知识,使学生受到文学熏陶,从而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掌握有关阅读的技能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思考、想象等各种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学法指导

总方针:自主、互助、合作、探讨

具 体:齐读、个读、诵读名家诗歌,全面体会爱国情感;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视频等,用真实的画面和声音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爱国情感;设疑解惑,设 3 / 18

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通读语文主题学习《爱国情怀》丛书,选出代表性篇目,共同研讨学习。 第一框题江山多娇:《长江三日》、《德天瀑布》、《游白水》。其它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

第二框题和平之音:《第一堂课》、《最后一课》、《黎明的通知》。其它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

第三框题民族脊梁:《把栏杆拍遍》、《读碑》。其它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

第四框题故土情结:《教我如何不想她》、《当我死时》、《啊,母亲》。其它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

第五框题走进黄河:《黄河号子》、《出塞》。其它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

第六框题祖国颂歌:《红心番薯》、《窑洞留下几多梦》、《井冈翠竹》。其它篇目学生划出优美语段,摘抄积累。

(2)分成六大组,分框题快速阅读,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篇章精美语段的查找、赏析。

(3)阅读积累本

2.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材分析:本册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所涉及的文章中,既有现代名家如老舍、郑振铎、艾青等的优秀诗文,又有古代大家如李白、王昌龄等的华美诗篇。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作品,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册丛书,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作品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4 / 1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爱国情怀”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加强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自选美文、阅读积累

(一)学生根据教师的文章介绍,从中选取5 ----7篇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体验,并摘抄文中精彩的语段进行积累。分组合作,快速阅读,分成六大组,分框题快速阅读,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篇章精美语段的查找、赏析。

(二)精美语段,研讨赏析。思考:《长江三日》选文主要描绘了瞿塘峡的什么特征?文中用那些描写文这种特征壮势的?文章巧妙地节时间的推移,光线的变化描绘了气象万千的“云霞”第二自然段找出描绘云霞色彩的词语,使用其中几个词语描绘一幅画面,要求优美动人。

(三)《游白水》请写出 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2.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这些问题侧重赏析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也恰当地运用写景。

(四)人物刻画,学习借鉴,思考:

1.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2.找出刻划主人公心情的语句(哪些句子,什么心情,为什么),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发言。

3.主人公内心痛苦无疑是真实的,那么作者是怎样巧妙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4.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甲文段:忽然,教室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这样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5 / 18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 兰 西 万 岁写完,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

乙文段: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比较“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和“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两处“像”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

(2)联系上下文,补出韩麦尔先生和祁瑞宣老师说不出来的话。可以选一处作,不超过100字。

(3)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祁瑞宣老师说,“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此时在座的“学生”反应如何?请续写一段话。可以选一作,不超过100字。 通过在人物描写上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即使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这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刻画人物时就会得心应手。

(五)大好山河,描绘赏析,小组成员分找出剩余框题中的精彩之笔交流学习。如:

1.“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而那翠竹仿佛也听懂了我的深情,随风轻摆传递着它的心声。

6 / 18

2.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 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3.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 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 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4.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 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六)这一环节重点学习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重点探究,红心番薯,激发爱国情。

1.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 台湾;离开大陆、身居台湾的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

2.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 不改乡音,符合人物的语言习惯;表明他思念家乡、以故乡为傲的感情。 3.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 因为只有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磨难,心中故乡的印记才更深,对故乡的依恋才更浓。 4.结合历史知识,推断第⑦段中“百年的战乱”指哪一段时期?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及现代历史时期均可)。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老人虽然与番薯一样卑微,但却深恋着故乡,在深深的思念中永远怀着重返故乡的不灭的渴望。

6.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历经风雨,不改红心;卑微,渺小,谨小慎微地生活着;互相拥抱、互相温暖;心怀故乡,以故乡为骄傲;生存能力强,只要有土壤就能生存。

(七)朗读华章,能力提升。分小组阅读简短而优美的诗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朗诵指导:

全诗除了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失韵外,整体韵式为aabb、ccbb、ddbb、eebb。 7 / 18

音部的划分也很有特色,每节的前三行都是短\\长句式,字式分别为2\\

5、2\\

5、2\\6,第四行都是长\\短句式,字式为4\\3。每节的末行都是“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节间句式与字式的对称还有节间的呼应,不仅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且还从声音上把分散的诗节凝结成一个整体。其他诗篇小组内交流朗读。通过朗读提升学生说读的能力。

(八)当堂习作,拓展练习,情景设置,借景物描写,结合内心感受,写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例文:

悠悠爱国情

渐渐地,它爬上枝头,映入窗棂边,一时兴起,便独上轩榭台,享受着这静谧的夜色。月光之下,是广裹的土地,经过月色的洗礼,显得无比晶莹。微风袭来,夹带着淡淡泥土味,似有似无,沁人心脾。此刻,我思绪万千,想着我们憩息的国土,浸润了先辈的心血与汗水,想着那浓浓的爱国情感和那守卫国家,视死如归的民族之魂„„

历朝年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注民生,就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他们是上帝的\"宠儿\",虽与世长辞,但却名垂青史,为后人所尊崇。

面对民族的兴衰,我想到的是那一抹残阳,一片荒漠,我想到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毫无怨言,我想到了放弃绿洲夹河而列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来换取和平的王昭君。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她对着残阳,望穿秋水的双眼,还有那一颗随民族史一起跳动的爱国心。

课外引导,多头并进。此外,在课外也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语文主题学习有关的活动,如读书会,朗读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摘记展评,当堂作文,征文比赛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在培养学生读说听写悟的能力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爱国教育,审美教育等,不仅学作文,更会学做人。

三、教学反思

这两节课的容量很大,根据本单元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语,为此我们设计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 8 / 18

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借助音视频资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体验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遵循这一原则。

九年级主题学习——《仁山智水》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古今中外关于山水的精彩文章,在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中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感悟关于山水的佳作文章,体味作者的不同生活情趣。3.领略文章精彩的片段描写,积累好词好句,背诵精彩文段。 4.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精美的语段,学习写作技法。2.品位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总方针:自主、互助、合作、探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主题学习丛书》之三

9 / 18

2.阅读积累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智者乐水,仁着乐山。自古以来,自然山水之美不但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愉悦,而且还寄托着人们不同的人生追求。

本节课让我们欣赏一组古今中外的山水名篇,它带者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作家的不同特点,呈现在你的面前。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不同的山水人文景观,相信会带给你激动、启示、知识和美的享受。

篇目内容:

1.《大自然》---歌德 2.《品读山水》---李盛仙 3.《岳阳楼记》---汪曾祺 4.《烟雨醉翁亭》---何为 5.《趵突泉的欣赏》---老舍 6.《阳关雪》 ---余秋雨 7.《吴均山水诗文二则》---吴均 8.《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 9.《秋声诗》---欧阳修

二、自选美文、阅读积累

学生根据教师的文章介绍,从中选取5 ----7篇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体验,并摘抄文中精彩的语段进行积累。

三、感悟文章、体会人生

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人生。并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把握作者的生活态度。自己从中也获得较深的体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加以指导。

四、美读成诵、丰富积累

精选文章中对景物进行细致刻画、精彩描绘的语段,对作者的写作技法进行探究,做到熟悉掌握。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段进行朗读、背诵。在全班中举行一次朗读比赛,以促进学生的积累。

10 / 18

五、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精选一小段精彩的美文,进行仿写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拓展练习

大自然不仅仅是风景,它与人的性格、经历、心境、追求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选择一处你喜欢的风景或名胜,进行精彩的细致刻画,同时抒写心中的内心情感,形成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七、教学反思

九年级面对中考,在主题学习的问题上,老师们的意见总是有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仍然要积极的进行主题学习,二是结合名著阅读来学习,以名著阅读为主。经过讨论,我们最终达成一致,那就是必须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主题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积累、运用所学知识的指导,尤其是要加强对主题材料与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使这个学习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所以,大家继续认真备课,指导学生主题学习。

“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11 / 18

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 12 / 18

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阅读课教案(节选)6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13 / 18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14 / 18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 15 / 18

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二、语句含义分析:

1.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2.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3.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4.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5.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16 / 18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17 / 18

第12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大王庄小学孙宝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

2、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的神奇之处,并能自学丛书文章。

三、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我们的祖先非常爱动脑筋的,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面对天地万物、日月星辰的来历有过很多很多的猜测,也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神奇的,充满着智慧的神话故事,(板书:神话故事)小朋友一定看过很多神话故事吧,今天,老师也带来几个神话故事,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生一起说说神话故事的名字。你还看过哪些神话故事呢?(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出示女娲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那你们对女娲有哪些了解呢?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补天》,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先自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并且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我们赶快打开书本。

2、检查生字。

塌下

熄灭

冶炼

轰隆隆

熊熊大火 挣扎

窟窿

围困

燃烧

3、初读课文,概括小标题。

那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讲了什么呢?(小结板书:天崩地裂) ②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讲了什么呢?(板书:灭火造船) ③第

3、4两个自然段在写女娲做了什么呢?默读课文,像老师这样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写在自然段后面。(板书:找五彩石,炼石补天)

④齐读第5段。

4、看板书,借助小标题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小结板书:神奇)

(三)品读体验,感受可怕

1、故事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人类遭遇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幻灯出示第一段)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到有关描写当时可怕情景的句子,自己先来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2、这可怕的情景到底是怎样的呢,咱们来想象一下,你在头脑中放放电影,来,闭上眼睛,可怕的情景开始了,(播放音乐)师范读

3、交流。看到了这幅可怕的情景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4、朗读指导。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了可怕的景象,带着这份想象把这一段读一读,指名读。

5、引读。师:你看,远远的天空——,地——,山冈上——,田野里——,(幻灯点击),这世界多可怕啊!

6、过渡:看到人类遭遇了灾难,女娲立刻灭火造船,救出了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接着,女娲又——(学生接)找石补天,拯救了人类。这一幕幕的情景,多么神奇啊。让我们先走进女娲找五彩石的那一幕吧。

(四)放飞想象,感受神奇(ppt呈现第三段)

1、认真读一读这一段,你从哪里感受到故事的神奇呢?交流,随机朗读。

2、是呀,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太神奇了。那么,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女娲又是怎么找到的呢?让我们也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编故事。

3、想象说话,师示范。

4、老师的故事编得怎么样?你想编吗?你也来编一个。(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

5、从刚才小朋友的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

6、小结:小朋友,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我们丰富的想象看到了女娲找五彩石的画面,充满着艰辛和神奇,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五)讲述补天,再现神奇

1、找齐了五彩石,看,女娲又在做什么呢?出示第4段,推荐一生朗读。

2、女娲又在做什么呢?你能说一说吗?看大屏幕自由练说。原来黑黑的大窟窿突然金光四射,这样的场面一定很壮观,咱们再一起来说一说。

3、找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并说说你的体会。

4、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常人难以完成的,女娲太有神力了,你看,女娲这一泼,泼出了五彩的云霞,泼出了大地欢歌,泼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特别神奇的地方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一句)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这个故事学完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啊?

师: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凭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的丛书中也有很多这样神奇的神话故事,又告诉了我们宇宙的何种神奇呢?读丛书《尧的故事》、《仓颉造字》。

(学生自由阅读两篇文章)阅读要求:

1、画出文中神奇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你觉得尧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生交流《尧的故事》中神奇的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仓颉造字》。

(七)作业布置:

A:课文中有很多描写优美的句子,我要把它摘录下来。 B:(任选一个完成)

1、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评一评我讲得怎么样。

2、我要上网看看《女娲补天》的动画片。

3、我要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

第13篇:《草虫的村落》语文主题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

牟金艳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庞然大物、烘烤、音韵、勤勉、俏丽、漫游、左冲右撞、意味深长”等词语。

2.通过对“草虫的村落”的描写,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学习运用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重难点】

作者如何运用想象、联想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通过《山中访友》和《山雨》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怡人美景。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探访一下“草虫的村落”。看一看这些小生灵们生活的世界,感受它们之间的动人情愫。

一、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我”这次奇异的游历主要分布在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小甲虫迷路的森林,第二个场景是“草虫的村落”。

二、追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黑甲虫、小圆虫、蜥蜴„„)

三、细读课文,思考:

作者的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以及环境,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1.看到细密的草茎,把它想象成茂密的“森林”。

2.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3.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4.在作者看来,小甲虫振着翅膀,就像是在演奏音乐,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好独特的感受啊!

四、同学们,课文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你也来试一试吧! 1.“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在深情地对视中,它们可能会交流什么呢?

2.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作者可能还看见了哪些小昆虫的可爱举动呢?

五、一片杂草丛边的小洞穴,作者却把它想象成了一个热闹的村落。几个普普通通的昆虫,作者却能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六、主题阅读

p76《大自然的启示》 p168《昆虫世界》 认真阅读这两篇文章,找出作者描写自己想象、联想的部分,看一看作者有着怎样独特的感受?

七、课后小练笔:

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访了“草虫的村落”,感受到了草虫世界的丰富多彩,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这些小生灵的热爱。我们以后要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想象、联想 草虫的村落

热爱大自然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4篇:语文主题教学心得

语文主题教学心得

合涧三中王汝贤

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基本模式

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基本程序

1、确立主题。根据学习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确立有适度范围的,能够反映问题本质的主题。

2、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特点,以一种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各种不同的创造方式。从思想文化、艺术特征、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技术运用、叙述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的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实验研究。

3、创意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向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有个性,有原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对多种可寻得的工艺技术的特点与方法进行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并关照工艺性的艺术呈现。研究与实验,从而选择能够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方法。

5、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的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

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

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小组成员一起共同讨论结果,针对整个教学年度的总课程,对整个教学课程有充分思考,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是课程总体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要确定单元目标,将总目标细分,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再细分到每一个教案,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目标,这个教案可以是几个连贯的课节的总体,称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授课使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针对阶段目标确立评估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能力。

教学特色

(1)主题教学法是动态的

主题教学法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模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而服装时尚意味着一种“变化”和“时效性”,因此变化的规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为服装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注重研究过程、掌握最终结果

后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倡完全自主的学习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学习并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即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信息捕捉灵感,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过程得出良好的结果。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并通过主题创作的表达展现出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

主题教学法研讨会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第15篇: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李凌云

2011.

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设计者】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李凌云

一、课题: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7课内容《守株待兔》

二、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1)认识47个常用字和会写字39个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课文的意思。

(3)感化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自己。

2、教材特点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课的学习,寓言故事是运用虚构浅显的小故事,说明的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再者,许多寓言现在已变成了成语,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正确地运用这些个词语,我在教学中就需要为他们明确守株待兔的意思,另外,本篇课文语言比较简单,所以我在课堂中会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目标

1、借助识字方法,使学生认识“守、窜、撞、桩、此、锄”等6个生字,会写“守、丢、此、肥、桩”等5个字。

2、多种形式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出故事的寓意,让80%的学生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中让学生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 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

四、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猜字游戏和展示作品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课堂活动和说话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课堂读书检测和课堂说话练习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重难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五、教学活动预案【学习过程】

(一)动画激趣,揭题解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我们来听听吧!

2、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3、故事好听吗?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啊?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很有趣的成语故事,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4、我先写了个什么?(宝盖儿),下面是寸字,合起来念什么呢?写拼音,注意把翘舌音读准,拼读一遍。

看下一个字,株,是什么意思?看图画,在这里指的是树桩,待,就是等待,守在树桩旁边等待什么呀?

生:等兔子。

师:出示兔子的图片。 和兔字的演变过程。 下面老师要写 “兔”字了,同学们注意看:一个刀字头,就像兔子的长耳朵,再写一个扁口,撇,竖弯勾。看这只小兔子,它还有一个毛茸茸的短尾巴呢。它在这里变成了一点。下面你也伸出小手指把它书空一遍。

生:书空。

师:再一起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师:大家再看看图,是谁守在树桩边等待兔子啊?

生:是农夫。

2、师: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书端好,听老师给你们读一读这个成语故事。

有意思吗?你也像老师这样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遍圈出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同时屏幕出示生字)

3、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你知道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了吗?(因为农夫捡了一只死兔子。)

师:(边板书“捡”边说):原来他毫不费力白捡了一只兔子啊!

(认识“捡”)做捡的动作,看捡东西要用手,所以捡字的左边是提手旁。大家拼拼吧,注意拼音要读准。生拼读。

4、师:农夫怎么会捡到一只兔子呢?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第一自然段,出问题的答案。

2、生答

(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这自然段里有还有四个生字宝宝呢!有的同学早就认识它们了,你愿不愿意做一次小老

师,把你认识的那个字教给同学们!

预设:

我认识了“慌”这个字。这个字左边是竖心旁,表示小兔子当时心里很害怕;右边是“荒”字,记住了右边的读音就能记住这个字的读音了。

师:板书“慌忙”,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从慌忙这个词中我们能看出小兔子怎么样啊?

生:很害怕 很紧张 很慌张 很慌乱。

我认识“逃”这个字。因为我以前认识“桃”,把木字旁换成走之旁,就是“逃”。 我认识“跳”字,把足字旁换成走之旁,就是“逃”。

我认识“撞”这个字,我编了一句儿歌,“儿童伸手把门撞”。

我能用“断”字组词,断开、折断、断裂、砍断、断线、撞断。

师说:这只小兔子看到农夫,太害怕了,所以他一不小心撞断了脖子,死了。我们把这几个生字再放回到这句话中,再来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自读) (指名读,指导读“慌忙” “一不小心”)

农夫在田里干活时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这意外的收获真让他开心啊!我们也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3、想一想,“撞”会发什么样的声音?板书:撞

4、理解“窜”是什么样子呀?

(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

5指名答。

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7、读第一自然段。

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8、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

(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 )大家听得真仔细。我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9、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理解“白捡”(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 又肥又大的野兔。) “

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理解词语:“乐滋滋”,理解“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

2、读句子。同学们,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

(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读时强调了‘每天’ ‘一只’)

问生: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偶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种田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他是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语句。

2、指名读。

(课件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出示词卡)理解:“从此”“锄”

3、问生:他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

(板书:不劳而获。)

种田的人,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

4、比较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B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哪个词要重读?

C齐读句子。

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5、完成练习。

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 —————————————————,他想——————-—————— ,所以他 —————————。)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结合124页的插图说说原因?

6、指名说。

7、师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板书:一无所获)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1、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通过劝告种田人,我们明白了什么?。

(指着板书)有些事情是偶然的,巧合的,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

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读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一)、游戏活动,巩固字词。

1、猜字游戏 :猜一猜与课文中哪个字有关

寸 荒兆童 斤 方

2、选字填空

代 带 待

今天,老师()我们学习了一个发生在古()的成语故事,名字叫《守株()兔》。

(二)、指导书写,当堂检测。

1 、师范写“守”、“丢”,生观察。

2 、生观察“此”、“桩”、“肥”,说说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此”,强调笔顺。

3 、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佳作,同桌互评。

结束语:

这节课,咱们班的小朋友收获了不少的新知识,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认真付出,愉快收获。

七、作业布置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偶然捡→ 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第16篇:语文教学设计

《荷花淀》第一节教学设计

曹建生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对话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节中水生和水生嫂的对话,第二节中五个妇女的对话,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体会人物的内心人物感情。

第一节中对话的分析讲解: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节中的对话讲解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

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小结: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第17篇:语文教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张三小学教师

刘春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理清课文层次,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读dao,不读diao;“炊”读chui,不读cui,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固:本来的意思。于:比的意思。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六)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2.板书: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句话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六)学习第五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2、指导背诵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完全

彻底

死的意义——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团结、战斗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第18篇: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有的人

活动一:预习展示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怀着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和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

种人。全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去世后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节)

第二部分(第节)

第三部分(第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活动二:合作探究、品析作品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我会写出“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我是这样理解这节诗的。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我认为它的好处是:

活动三:展示交流:15分钟,组间竞赛活动

㈠组间交流质疑活动一,活动二的内容

㈡必展示题目:

活动四:课堂小结:

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出一个这样的道理。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活动五:拓展阅读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

的生存。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上文的体裁是__

A.旧体诗 B散文诗 C散文

2.文中的“野草”是指__

A荒野中的杂草 B象征普通百姓

C旧的封建势力 D一切革命者

3.“地面”像征_____

“地火”像征_____

4.上文的中心是__

A.赞美野草,表达作者对腐朽势力的憎恶。

B.赞美野草,表达作者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

C.以野草自喻,同时表达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祖国的人民的愿望。

D.以野草自喻,同时对黑暗社会以猛烈的抨击。

第19篇:语文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 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中主要内容,并能运用合作 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诗作前,已经接触过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作品,初步了解了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的领悟、品味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为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诗词意境的把握还会比较肤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诵读词的过程中,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2.学习本文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形象生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诵读词,体会词所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情感。2.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诗词,分析词中语言形象、精辟、优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教学策略: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品味能力,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背景音乐,配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1.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通过学生谈总结)在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比较多的注意到他的雄才武略。其实,他的诗词也同样堪称一绝,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 雪》

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且使学生对毛泽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有雄才武略,又有出众才华。

二、范读、听读、谈感受

教师配乐诵读,提出要求:认真听准每一个字音,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生:认真听读,然后谈听读感受。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诗歌的风格、气势。

三、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提出要求:(1)注意押韵(2)注意:停顿、节奏、重音、感情 (打出幻灯片)

生:1.学生尝试齐读;

2.学生对齐读的朗读加以评价;

3.教师引出创作背景;

4.大声自由朗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5.指名朗读;并让朗读比较成功的学生自谈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把握,加深对作品感情、意境的体会和理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四、简介作品写作背景

师: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生:了解词作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情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师教学上阕:

1.诗人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雪景?是怎样的景?用作品中的语句回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指导前三句的朗读并重点品析“千里、万里、封、飘”这几个词。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字”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

3.重点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以《江山如此多娇画卷》引出上阕末尾三句,并由学生进行想象描绘,对写景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加以分析。

5.小结上阕。

6.学生对上阙进行男女分节朗读。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其中蕴含了诗人乐观、必胜的信心,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作者首先总写,然后分写。作者在分写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写作者看到的景色,再写作者想到的。在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时,作者又运用了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的手法。同时,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还运用了互文、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教学下阕:

1.由历史背景及柳亚子的词作引出对过渡句的理解。柳亚子词作“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想想看,它是由《沁园春·雪》词中的哪两句演化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诗人写到了那些历史英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由那个字总领的?(惜)

3.文章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后三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下阕。

5.男女合作读下阕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惜中含贬: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今朝的革命英雄,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英雄必将主宰山河的无比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指导学生再次诵读,深入感悟诗词情感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生:有感情地齐读词作。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七、课堂小结:谈谈学习《沁园春·雪》后的收获或启发。(可以是写作方法、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气概等方面来谈);

(此处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八、布置作业:

1.收集写雪的诗词作品,并将其写景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写品析文章。

2.课外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至少5 首),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1.加深对《沁园春·雪》写景抒情手法的体会。

2.进一步了解伟人的诗词艺术及人格魅力。教学后记:

教学亮点: 1.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虽然有限,但却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2.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问题设计切中了作品的要害。3.授课紧扣文本启发诱导,循循善诱,使课堂在对话教学中成功实现互动。

存在问题: 1.学生的调动不尽人意。另外的原因:一是问题的设计,二是学生的活动设计。在设计问题时,我注意到尽可能只设计一些对学生体悟诗词感情的问题,而且尽可能使问题指向明确,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的回答却与我的问题相去甚远,我想这也许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所致。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设计得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思考或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2.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计划通过关键字的品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感情,进而指导诵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未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改进方法: 1.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并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上阕说到下阕,而是将上下阕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的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 2.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

再教的设想:应该在诗词鉴赏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本诗的学习鉴赏,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20篇:语文教学设计

28.《民族英雄戚继光》

温县赵堡镇大黄庄学校 白志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为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国明朝嘉靖年间沿海一带,屡遭日本海盗烧杀掠抢,明朝将领戚继光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又很有智谋。本篇课文故事情节集中,语句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读课文,来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以此训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从而了解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的内容,在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戚继光足智多谋、英勇奋战以及他强烈的爱国情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2.了解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出示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 【出示课件】

生思考并回答。

师:有些小朋友说的很对,这几张图片都可以称得上我国的英雄人物。那么,今天我就再来认识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他是谁呢?(生:戚继光)

师板书课题,简介戚继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圈出课文中会认识的字。边读边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借助字典来理解并解决。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自主组词。【出示课件】

盗 浙 腐 训 律 倍 谋 占 患

3、指定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4、总结出难读难记的字词,通过结合熟悉的字 ,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2、学生小组间讨论,并回答问题:按照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呢?【出示课件】

3、学生反馈,师总结。

4、小组之间进行课文朗诵比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四、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主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2、出示第

一、二自然段,并思考:【出示课件】

A.哪些词语体现了倭寇扰民?老百姓管它们叫倭寇的原因? B.为什么组建、训练“戚家军”? 生反馈。

3、出示

三、

四、五自然段。

回答:A.通过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呢? B.哪些内容体现了其戚继光的勇猛?

C.哪些地方表现了戚继光有智谋的特点?【出示课件】 生反馈。

4、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画出概括写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的句子,看看这句话与上写文之间的关系。【出示课件】 生反馈;师总结。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理解能力。)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民族英雄戚继光

组建军队

戚继光 作战勇猛 抗击倭寇——名族英雄

很有智谋

《语文主题教学设计.doc》
语文主题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