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学设计

2020-07-13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风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风》教学设计

南古小学 何玉琴

教材分析:

《风》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所作,主要是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整首诗行文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涵着优美,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法分析:

这首诗浅显易懂,而且每一小节第一句有重复,识字量也较其它课文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朗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在读、议、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风的韵味,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难点:

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竖起耳朵听,猜猜他是谁?

2.课件出示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没有形状没味道,河水见他起波纹,小树见它弯弯腰。)老师读,学生猜。

3.板书课题,引入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小节读诗,师生正音。(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字音是否读正确了。同时课件出示正确朗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改字。)

2.区分“那”和“哪”,通过师生对话练习正确区分,运用顺口溜帮助记忆。

3.指名认读词语和生字。

4.质疑: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疑问?

三、品读诗句,感受风的存在

1.引入,课件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练习朗读。

2.自由朗读诗歌,用“~~~”线画出能感受到风的句子。

3.共同交流,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诗歌。

(1)交流第一节诗歌时,通过换词和动作模仿理解“颤动”。指名朗读。

(2)交流第二节诗歌时,发挥想象力,补充林木和风的对话。同桌合作朗读。

(3)交流第三节诗歌时,抓“游戏”一词,练习说话,并说一说生活中风跟我们玩的游戏,体会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我们身边。全班齐读。

4.配上动作、配上音乐背诵诗歌。

四、激发想象,仿写诗歌

1.结合图片,仿写诗歌。

2.小组合作,仿写诗歌。

五、拓展阅读

1.引入:其实,不光你们写过风,叶圣陶爷爷写过风,古往今来,好多诗人都写过风,在他们的笔下,风是这样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风儿扫落叶,扫走了秋。

风里有花香,风里有鸟鸣,风里有歌声。

2.齐声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写字有“三看”:一看高矮,二看宽窄,三看关键笔画。指导学生看看写这三个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波:左窄右宽。

戏:用顺口溜帮助记忆。

游:左中右结构,写时三个部件要紧凑,右面不能写成反文旁。

3.学生在田格本上练习,同桌评议。(机动)

七、阅读推荐

1.课件出示阅读篇目,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小妹妹跟风捉迷藏》 作者

圣野

《小山上的风》 作者 (英)米尔恩

2.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

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在那儿

林木点头

正走过

河水起波

来游戏

推荐第2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回5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评价,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亲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父子真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研读,感悟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初步学习一些重点词,扫清阅读障碍。

教学重点:初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同学们,如果说母爱是一股潺潺不断的清泉,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山,巍然而高大。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品味一个感人至深的父子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听教师示范读文。

2、学生自由仿照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气。

3、检查预习: ①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②检查词语,认读,初步理解重点词意思。

4、指生接读课文,订正错误,在朗读中体会亲情。

5、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6、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7、师生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引入学文。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思路写的?

二、自主研读、感悟交流: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围绕热水壶作者写了几件事?

2、默读课文,画出父子亲情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二)、学生自学。

(三)、全班汇报交流:

1、理解句子:儿子的被窝总是暖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暖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是暖烘烘的。(1)、理解3个暖烘烘。

(2)、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的情感。 (3)、读出自己的理解。

2、理解句子:壶是扁的,就像扣着一只碗,它明亮有光洁,是被长久日子磨出的。

(1)、理解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 (2)、指导朗读。

3、理解句子:父亲心里就涌起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父亲面对儿子的关怀,心里很满意,精神很充实。 (2)、读中感悟。

4、理解句子: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

5、找出文中描写风的句子,说说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理解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揭示难点:课文为什么以风为题?

三、总结升华:

送你一句名言: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法】彭沙尔

四、拓展延伸:

1、讲讲生活中父母爱你的故事,讲讲你为父母所做的事。

2、说说从学习这一课你的收获,今后怎样用真情回报父母。

推荐第3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2、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逐步灵活运用。3、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颤动” 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2、拓展延伸,续写小诗。 [教学用具] 关于风的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播放录像,板书课题。

2、提问:你对风有什么了解?

[设计意图:以一段动画导入,从一开课就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2、谈话:要想和风宝宝做朋友,就要先考考你们。(课件出示)

颤动(出示chàn,学生拼读,文中是什么颤动?) 游戏(学生认读,提问:生活中你喜欢做什么游戏?)

波(学生认读,提问:“波”为什么是三点水旁?组词。指导“波”的笔顺。)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突出“那儿”,指导学生区分“那儿”和“哪儿”。) 3、学生集体认读两遍。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字,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很好的教学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老师纠正错误。

2、齐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朗读要求。

[设计意图:先指名三个学生朗读,通过找出有错误的地方,再进行集体更正,接下来全班再读就会提高正确率。]

3、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风的句子。

4、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树叶 颤动

林木 点头

河水 起波

5、讨论:为什么从这几句中发现了风?

指名学生回答。

6、谈话:将你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小节。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以下按照学生的汇报顺序教学) 第一小节(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提问:风在那儿,“那儿”是哪儿?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有风,枝头的树叶不会动,有风才动。) (2)提问:树叶是怎样动的?(课件出示:颤动的树叶的图画。)

颤动是什么意思?(学生进行做动作。) (3)提问:你感觉风怎么样?

(4)谈话:是呀,一阵轻柔的风拂过枝头,树叶欢快地颤动着。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一段动画,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树叶颤动,之后又做动作,对于学生理解“颤动”这个词有很大的帮助,也就能够使学生抓住这小节的朗读基调。] 第二小节(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林木点头的图画。

(3)提问:风来的时候,树木们微微点头,好像在说悄悄话,你猜它们会在说什么?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童话式的想想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沉浸于轻松的气氛之中。]

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河水起波的图画。 (2)说说图意。

(3)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学生读出文中的话。 (4)谈话:河水起波如同展开了笑脸,多高兴呀!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5)想想它们可能在做什么游戏?你做游戏的时候开心吗? (6)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猜风和河水在做什么游戏,回忆自己做游戏的心情,体会到小河的快乐,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朗读。]

7、课件出示风景图:

谈话:风让大自然发生了变化,多可爱的风宝宝呀!它让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让大自然活跃了起来。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音乐,加上老师的渲染,很快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意境之中,对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8、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出示全文,提问:观察三个小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2)凸现每一节的:“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谈话:每一段前面的内容一样,后面不同,你能背过吗? (3)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便于学生今后的背诵。] 11、拓展:

(1)在大自然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风?

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风吹物动的景色。

句式: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______。

学生进行仿编练习。 (3)学生进行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出示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再进行仿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描述的写作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以后把你编的小诗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将自己的小诗写下来,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又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树叶

颤动

林木

点头 河水

起波

推荐第4篇:《风》教学设计

读课文识字

2、风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8个生字;认识部首“父字头”,正确描写5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

3、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象,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8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理解“彼此、好奇”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引入:看不见,摸不着,

小树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河水见它皱眉,

云儿见它逃走 。 (出示课题:

2、风)

2、虽然有时候风发起脾气来,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但是它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位叫谢武彰的诗人写了一篇关于风的诗歌,在他的笔下,风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边看这首小诗边听老师朗读,听完请你用

一、二句话来介绍风。

3、学生自由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这首诗和我们过去学习的不一样,请轻声读课文,自己找找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无标点)

2、自学要求。(多媒体出示)

(1)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 自学部分生字,想想记字的好方法。

出示生字:晾 最 爸 鞋 彼 此 怪 汗 (3) 小老师带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多媒体出示:晾晒 最好 爸爸 鞋子 彼此 奇怪 流汗 校服

西装 毛巾 铁环 ) (4) 开小火车抽读。 (5) 交流识字好方法。

(6)重点指导生字“彼”,观察生字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 指名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自由读课文第一节,完成填空练习(多媒体出示) ( )、( )和( )看到( )就走了。

2、学习第二节。

(1)师:他们都走了,可风却来了,他对妈妈洗的衣服可好奇了!读读第二小节。 (2)指导朗读,读出风的好奇.(悄悄,怪模样,喘不过气加重语气)

3、学习第三节。

2 (1)师:风不仅有好奇心,还是个调皮的孩子呢!读读第三节,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风”的调皮? (2)自由读,圈出表现风调皮的动词。

(3)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师板书:拿 擦 扔 滚

(4)指导朗读:本来毫无生气的画面,由于风的到来,一下子欢快起来了,小作者是多么的乐在其中啊! (5)指名读,小组赛读,表演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描写“爸 晾 彼 此 怪”5个生字。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

3、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象,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给多音字组词。

( )( ) ( )( ) 好 模

( )( ) ( )( )

2、抢读字词。生字宝宝被大风吹走了,快把他们叫回来。(多媒体出示生字)

3、连一连,配对碰碰响。(多媒体出示)

穿 手绢 滚 校服 扔 铁环 擦 汗水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读了课文,大家都说风像个调皮的孩子。因为他悄悄地试穿着 的西装和裤子, 的上衣和裙子, 的校服和鞋子;擦过了汗,把 的毛巾和手绢都扔在地上了,又把 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了起来。

2、调皮的风还会做哪些事情,所以说一说。

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 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小节。*

2、词语积累。

彼此——指双方,这个和那个。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板书设计:

2、风

调皮

教学反思:

推荐第5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儿童诗,全诗三小节,写出了风的特点,充满了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在教学时可设置三种情景,让学生感受风,想象风;同时引导学生多读,自己感悟,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漂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唤起对生活的热情

3、在读风、找风、画风、写风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生词句子、风光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1、教学过程〖*2〗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看不见,摸不着,春天暖,夏天热,秋天凉,冬天冷。”猜一自然现象。(出示课题“风”)

2、风有些神奇吧,对它有什么疑问吗?(质疑)过渡:咱们将要学习的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或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们。

4、同桌互读,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

二、检查识字情况 教师:

1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气氛热烈,说说你刚才帮助同伴纠正了哪些字的读音,你准备特别提醒大家哪些字的读音易错(课件或卡片相机出示这些带音节的生字)。齐读,抽生读。 2本课有哪些生字是你以前就认识了的?能给大家介绍吗?(小结:鼓励孩子们要多从生活中识字。课堂学习时,已经认识的字暂放一边,集中学习不认识的字。) 3这些生字中你认为谁最难记住?你是怎么记住的?生交流。(启发学生用熟字或学过的方法或记关键笔画来识记生字,视具体情况,师可举例)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哪些字?和你的同桌说说。

4小朋友真会学习,下面我们来做好玩的游戏:火车、火车谁来开?(火车遍地开游戏:出示生字卡,一生读字,一生读词,众生扩词开花,并相机用词练习说话。)

四、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火车安全进站了,这些可爱的汉字娃娃回家去组成了优美的诗句,小朋友们能读好它吗?去练习作好比赛朗读的准

备吧。

2、指生分别读三节课文,众生当评委。

3、接受评委的意见,大家一起来读课文。

4、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5、现在大家一起把课文读正确了,流畅了,也算读好了,但是不是读得最好呢?最好要怎样读?(满饱深情地)有感情地读有个前提,就是要把课文读懂。下边,小朋友就结合插图,轻轻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去找伙伴说一说。

6交流、汇报。老师也有几个地方不明白,想问问小朋友。(出示课件: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1)男女生对读句子,谁能上台表演带点词语的动作?是这样吗?我们来欣赏风光图。(出示课件风光图。)

(2)再齐读句子,你感受到什么呢?(风的大小变化、风的有趣、顽皮能读出来吗?指多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3)多美的句子,老师忍不住也要读一读了,如果读得好,请送上你们的掌声。

(4)愿意挑战老师吗?选上自己喜欢的语段,把风当作我们的朋友,美美地表演读。(师生评价)

(5)小结: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去体会读懂了句子,读好课

文,这个办法真好!

五、巩固记诵

小朋友们通过努力一个个都赛过了老师,是优美的诗歌打动了你们吧,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

六、总结游戏

叶圣陶爷爷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轻柔、顽皮、可爱、有趣,就像咱们的小朋友一样,但如果小朋友继续仔细观察生活,多读书报,就会知道风也有凶暴、捣蛋的时候。如猛烈的龙卷风、台风,可以卷走一座城市,暴风雨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此时此刻的风是怎样的呢?小朋友,拿出自制的风车来转转、玩玩,感觉感觉吧。

1看着小朋友的风车在欢快地旋转,我就知道风在你们可爱的、漂亮的风车上了。可风还会在哪儿呢?想想吧…… 2想当诗人的小朋友,像叶圣陶爷爷这样,把风写在本上;想当画家的小朋友把风画在文后方框;想当演说家的小朋友,可以找伙伴描述风来的情景;想当播音员的小朋友,可以朗诵有关风的儿歌和古诗;想当歌星的小朋友,就唱唱风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14风

风光图

(学生作画)

推荐第6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盐小东区

曾岚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2、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3、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试着仿写一个小节。

教学重难点:

1、感知风的特点,知道从哪儿能发现风的踪迹。

2、根据诗歌形式,仿写小诗。

教学流程:

一、古诗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风》,齐读

2、早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就知道,风虽然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今天我们再来读另一首诗,我们的叶圣陶老爷爷写的《风》。

3、大家昨天都预习了课文,一共几个小节?分别请三个孩子来读,检查预习效果。

4、出示“颤动、游戏”,强调读音。

5、全班齐读。

二、品读诗歌,感知特点

1、叶圣陶爷爷写这首诗想让我们知道什么?(板书:风在哪儿?)

2、再自己看看小诗,看看从哪儿可以找到风的踪迹?用横线勾句子。

3、抽生交流,PPT出示句子。

4、句子都找对了,那谁来说说,你在哪几个地方找到了风?(生说,师板书)

5、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风?为什么?读出你的感受来。(指导3个小节)

6、就像同学们说的,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轻柔的、调皮的、可爱的,也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读

7、还有谁想像老师这样配着音乐来读一读?抽生配乐读

8、自己坐在座位上配着音乐读一读,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9、现在谁能关上书,看着板书再给大家读一读小诗?

三、模仿写诗,拓展阅读

1、生活中还有哪儿能发现风?口头说说。

2、PPT出示图片。

3、如果要像叶圣陶爷爷一样用诗的语言说出来,应该怎么说?发现特点。

4、发题单,仿写。

5、抽生交流。

6、风是多么有趣的好朋友啊,它天天陪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风与我》,读完之后完成习题。

推荐第7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13 风和水——1风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大屏幕出示,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板书——风,要求学生跟写,并齐读课题)

二、字词复习检测 (大屏幕出示生字) 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结合拼音,读准第一小节课文,你是在哪了现风来了?请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汇报(板书)

小组读第一小节,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感情,教师指导读。

3、自学

2、3节,你都在哪发现风来了,请在文中画出来。学生单独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所答板书)

让学生各种读,边想像边读,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板书:

树叶颤动

风在那儿 林木点头

风走过了 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

4、根据板书背诵。

5、小检测:连线

6再读课文,观察句式,哪里相同?指定图片仿写,当个小诗人。 然后再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接着写。

四、拓展

1、《风》唐朝李峤,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诗句?

2、《悦读》109页《风在哪里》,找一找风在哪里? 3读一读《风级表》(看时间机动处理)

五、小结。

六、作业:背诵课文,整理仿写。

推荐第8篇:风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儿童诗《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歌朗朗上口、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风,写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诗歌。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画一幅画《风》,多媒体资料

一、课前导入

1.请两名学生朗诵叶圣陶的《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2.师:感谢两位同学为我们朗诵的诗。是啊,谁也没有看到过风,但是昨天我们画了风,谁来告诉我,你画的风在哪里?(学生拿出准备的画说一说自己画的风)

二、听听读读“风”

1.师: 画了风,说了风,大家想不想听听风的故事?

2.学生听故事:风儿走在田埂上,田边的野花开了,美得迷人,就象天边的彩虹,风笑了,美丽的东西总是会让他感到很高兴。忽然,他发现花丛中有一株蒲公英,默默地躲在花枝下,那么的不起眼。他不禁叹了一口气。

3.看到这么一株蒲公英,风儿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理解风儿会同情和帮助蒲公英)

4.风儿到底怎么做的呢?出示诗歌。

你在田埂上悠悠漫步,

带上蒲公英的种子,

让它在空中翩翩飞舞,

让它在大地扎根安家 。

5.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心情)

三、说说写写“风”

过渡:给蒲公英找了新的住所后,风儿没有停留,继续它的旅行,(我们往下听)他看到前面有一群孩子,他欢呼着跑上前去,一个男孩垂头丧气地过来了,眼里挂着晶莹的泪珠,他想放风筝,可风筝偏偏不肯起飞。

1. 放风筝:

(1)风儿会怎么做呢?(自由说)

(2)看屏幕放风筝图,看,风儿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两句:你在田野上空快乐奔跑,把风筝驮在了背上。

(3)指导朗读,读出高兴,乐意。

(4)是呀,风儿是多么乐意把风筝驮在背上,让它(风筝)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5)多么美好的事,请你把它写下来。(预设:让它和蝴蝶比美,让它和小鸟赛跑,让它和云儿捉迷藏等)

(6)连起来读,修改。

你在田野上空快乐奔跑,

把风筝驮在了背上,

让它

让它

五、自由创作

1.随着风儿一路走来,风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等等) 2.过渡:风的旅行继续着,这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风儿还会遇到谁,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和令人感动的事情吗?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补充,出示图片(河边风车转动图,海浪图,**前红旗飘扬图,学校操场图,交警站岗图等)

导语:也许他还会来到河边,帮助农民转动水车;也许他会来到海边,和海浪、小鱼玩耍嬉戏;也许他会来到操场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运动会,为同学们助威呐喊,也许他会来到滚烫的马路上,为交警送去凉爽,也许他还会来到**广场,擎起红旗,让它在蓝天中飞扬„„

4.有太多太多的也许了,请你选择一种情景,用你们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写之前读读前面两个小节,有什么发现?( 小结诗的特点并板书:简洁精炼、天真有趣、)

5.学生习作,教师点评,修改。

六、朗诵诗歌

多美的事,多美的诗,进行诗歌朗诵会。(指名几个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七、小结:

老师也写了一首诗送给你们,(朗诵)。生活本身便是充满诗意的,让我们学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记录生活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浪漫而又多姿多彩吧。

你在田埂上悠悠漫步, 带上蒲公英的种子, 让它在空中飞舞, 让它在大地安家 。

你在学校操场助威呐喊,

吹动小朋友的衣角, 让他们和金牌握手, 让他们和喜悦歌舞。

你在大海怀里甜甜耍娇, 激起层层浪花, 让它和小鱼欢唱, 让它和船儿远航。

你在**广场踏步, 擎起五星红旗,

让它在城楼上空飘扬, 让它在亿万人心中激昂。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河水起皱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推荐第9篇:《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风和水》的一篇主题课文,它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通过对颤动的树叶、泛波的河水、点头的花儿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作者把无形的风描绘得生动形象,真实有趣,仿佛触手可感,触目可视。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充满儿童情趣,读起来亲切、自然,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形式中了解自然现象、学习知识。这首诗歌词句优美,是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美,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自己的感悟体现出来。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激发孩子学写的兴趣,练习仿写。

知识与目标:

1、自主认识1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颤动”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3、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风的特点,感受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找风,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把风筝送上了蔚蓝的天空,它把雨丝拉得歪歪斜斜的;听,它和风铃合奏出动听的音乐,它拉着小风车的手跳起了圆圈舞。

它是谁?(风)

你们想和它玩吗?

2、那我们赶快翻到课文87页,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小诗《风》,来,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吧!来,齐读课题:注意读准韵母eng。

你知道哪些关于风的词语?

(二)初步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试读课文,标出小节。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圈一圈,读一读。

(3)小组合作:

熟读课文 给字组词 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2)听写3个生字

(三)细读,感知风的特点,诗歌的韵律美。

(1)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去了,请认真读读三节诗歌,找找三节相同的句子,并画上“ ”。(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反复句)谁在这里指的哪些人呢?是啊,你、我、他所有的人都没有看见过风,它是多么的神奇啊!谁能读出这种神奇的感觉呢?(把谁读重一点慢一点,就能感觉到风的神奇了)

(2)神奇的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却能让我们感觉到,默读诗歌,哪些地方能让你感觉到风来了,就用小铅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

(3)你从哪儿找到风了?

学生汇报,师板书 树叶颤动 在那儿

想看看颤动的树叶吗?(播放视频)颤动什么意思?你从“颤动”一词中体会到了风的力度怎样?是啊,风很轻,很小,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细细弱弱的风娃娃在那儿干什么呢?(捉迷藏)这是一个怎样的风娃娃?你能读出风的调皮吗?)

林木点头 正走过

你最喜欢这句诗的哪个表示动作的词呢?为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这里的风和树叶颤动的时候的风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河水起波 来游戏

学生读文,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原因,读出这些词语让自己产生的想象。再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4)、欣古人的笔下的风,感知风的不同。

1、课件出示李峤的诗,并配上画引读。(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也写了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他借自然界中哪几种景物来表现风的呢?这首诗中的风和叶圣陶爷爷写的风有什么不同?来!用我们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风的猛烈吧!

过渡:、是啊,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感受到风,它是变化万千。有着丰富的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会轻轻抚摸我们的脸蛋,会送来翩飞的燕子;当它发怒的时候,它会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拔起。只要你细致观察,就能感受到风的存在。

(四)写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

(1)孩子们,你的小眼睛在哪儿找到风了呢?

(2)快拿起你的小铅笔,在小诗人题单上写出你眼中的风吧,注意丁丁的提示:把风当成人来写,用上表示人物的动作的词语。

(3)选评。

(4)作业:小诗人们,下课后给你的诗歌配上图画,与同学们分享分享你的大作吧。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许多像风一样神奇的事物,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勤于感受的心灵,就一定能捕捉到它们的踪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在那儿

林木点头

河水起波

正走过

来游戏

推荐第10篇:《风》教学设计

《风》的教学设计

五里铺小学 郝彩凤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2、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写法,仿写一小节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好,老师决定玩个游戏奖励你们,游戏的名字叫“听声辨物”。看谁的耳朵最尖!

2、播放风的声音,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汇报。

3、师:你们真厉害!是风。你们见过风吗?(学生汇报)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

生:下雨的时候,风刮得很大,特别害怕。 生:风轻轻地吹着,小草弯下了腰。 生:风吹在身上很舒服„„

4、范读,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风是淘气的,它有时很温柔,有时又很暴躁。那你们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的吗?就让我们来欣赏《风》这首小诗。

2、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二、初读预学

1、师: 听了这么美的诗,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试试?那请你们也像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 大家读得很认真,这有几个叶子宝宝要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3、抽读生词卡片。

4、“颤”字笔画比较复杂,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讨论汇报

5、师: 同学们真棒!叶子宝宝夸你们了。现在它们回家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师生齐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1、师: 刚才咱们读了小诗。现在要考考你们,谁来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你风来了?

2、学生汇报: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3、师:说得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颤动的树叶、点头的林木、泛起波纹的河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

生: 舒服,温柔„„

四、赏读积累

1.师: 多么舒服的微风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你喜欢这三节诗中的哪一处微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选择,自读感悟。

2、师: 你最喜欢哪一处微风?谁来说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分节学习) 第一节:

(1)学生朗读谈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评价。 (2)比动作,理解“颤动”的意思。

(3)小结: 原来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除了读课文,还可以做动作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树叶,闭上眼睛。

(4)师口述,创设情景。

师: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小树叶。秋姑娘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一阵微风吹过,我们轻轻地颤动。小树叶们,现在请睁开你们的眼睛。在那样的美景中,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5)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个性朗读。

(6)小结: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不同。请大家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自由朗读这节小诗吧!

第二节:

(1)学生谈喜欢这处风的原因并朗读,其他生评价。 (2)师: 你觉得怎样读好小诗?你有什么建议? 生: 读的时候心里想着风就能读好。 生: 要用轻柔的口气来读。 生: 我觉得配上动作读会更好„„ (3)师生配动作朗读。 第三节:

(1)学生谈喜欢原因并朗读。 (2)师问: 风和水会在做什么游戏? (3)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名说一说。

(4)男女生比赛读:多么有趣的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3、尝试背诵。.

1、学生齐读全诗。

2、这首诗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3、尝试背诵。

4、配乐表演背诵。

五、拓展延伸。

1、师: 现在你们喜欢风吗?(喜欢)那么请你们一起来仿照写一个小节,像诗人一样读出来。

①出示范句: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我们知道___。

②小组讨论,轮流说。

2、组内代表汇报,评选优秀诗歌。

3、班级汇报,师生赏析并点评。

六、课堂检测:

展示仿写的一节诗歌,点评。 板书设计:

树 叶 颤 动

林 木 点 头

风来了

河 水 起 波

第11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抓住水壶这一写作线索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对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亲情,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语句词多读多想体会亲情。初步领悟借小事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与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抓住热水壶这一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句、段落的多读多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面对凛冽的寒风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你说。你来回答)师(很冷,)可是有一对父子面对着凛冽的寒风却表现的和我们截然不同,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我们就来通过课文《风》来感悟这对父子之间的真情。体会人世间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板书课题:风

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描写风的句子,你来说(风很大, 北风呼啸, 风很尖锐呼叫着。)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呼啸的寒风迎面吹来,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的日子里,父子俩的生活过得极其清苦,可是一只热水壶却让他们的生活过的格外的幸福,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热水壶呢?围绕着这只热水壶作者写了几件事?请大家按照儿子的成长过程读课文来找一找。谁找到了?你说。(1.父亲爱儿子2.儿子爱父亲) 2.父亲是怎么爱儿子的?请同学们读课文,你在哪里体会到父亲爱儿子的?(你说。你说)

师:儿子还小,壶就总是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的。 师:这是什么句式?(你说)生答是重复:排比

师:这一组排比句式三个热烘烘的含义一样么?老师找一名同学读一读,大家边听边思考。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热烘烘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来说)

第一个是指儿子得到父亲的关心和呵护;第二个是指看见儿子能睡得暖,能幸福地成长,父亲心里很高兴;第三个是说日子虽然苦点,但父子情深也让这个家其乐融融,让人看到了幸福和希望。

3.请同学们在读文,说说壶的样子。你来回答。(壶是瓷的,白地上印着蓝色的图案。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苍茫的天底下,是几株草。风很大,草就很低地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刚劲来。)在介绍壶的样子时候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样一段话:苍茫的天底下--------强劲来。这句话第一次提到风很大,小草也不会折断,而且越发表现出小草的坚韧顽强。这暗示着什么?你说(小草象征着父子俩坚强的生活意志,风象征着父子俩所面对的贫寒的生活)师:从样子上看这只是一只普通的热水壶,为什么有人花很高的价钱要购买呢?又为什么他们父子反而不卖呢?请同学们读课文说说。好你来说。生说师总结(1.热水壶是这个家的传家宝,年代久远,全家人珍爱它,因此多少钱都不能卖。2.热水壶是最能代表父亲的爱的。)父亲为什么会笑着对那个买壶人说,你问我儿子吧?之后看着儿子摇头父亲的脸上就露出了笑?两次笑有什么含义?你说(:第一次,在父亲眼里这壶是决不能卖的,但他又想考研儿子一下;第二次,是说儿子和他一样把壶看的很珍贵,他高兴的笑了。)

儿子也笑了一笑又是何意呢?生:儿子舍不得卖掉每天暖脚的热水壶,所以有些抱歉地笑一笑。

4.有人说亲情无价,有人说血浓于水。父亲这样爱护关心儿子,他得到回报了么?儿子是怎么爱父亲的?请同学们读课文,说一说。你说,你说。好回答的很准确。

(师: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下着雪的日子里,已经显得苍老的父亲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被窝里发现了热水壶)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师:当父亲说你把热水壶放错了,儿子为什么笑一笑?老师找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说。师(此处的 “笑”是儿子对父亲的关心和体贴,是一个懂事孩子的一种乐观、自信。)

师:儿子说梦到了爷爷,你怎么认为?(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这是一种亲情的传承。)父亲怎么看的?(虚构的,因为他也虚构过这样的梦)

师:此时此刻父亲心里涌起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这句话思考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你说

生:父亲心里涌起的情绪表现了父亲骄傲、自豪、欣慰感动等等的情感,儿子继承了他们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良好品质,儿子的懂事让父亲感到对生活的希望大增,可以充满全屋。 请同学们在读一遍这句话。

师:好,我们接着看课文,请同学们读最后三段,生读完老师说:文中又一次提到风,文章前面除了介绍壶的样子的时候提到了风,还有哪里提到了风,这样描写风起到什么作用呢?你说:前面一处是(壶就一直慢慢悠悠地伴着父子走过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冬天)风象征着父子俩生活中的困难。 课文中第三次提到父亲笑了,这一次又有什么含义呢?(你说:好,回答的真好。在他心里,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儿子继承了他美好的品质,这么懂事、孝顺,父子俩齐心协力,相互照顾,这点风雪算什么,这点困难算什么。所以他发自内心的笑了。)

师:课文最后一段父亲对风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亲的这句话只是说给风听的么?父亲为什么要对风说?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推荐一名代表回答。第一小组回答,第二小组回答。师:个小组回答的很生动、很深刻。是啊父亲这句话不单是说给风听的,也是说给自己说给儿子听的,父亲觉得儿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关心父亲了。有了自己的努力,还有如此懂事孝顺的儿子,生活中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了父亲感到了由衷的欣慰和骄傲。

5.课文到了这里,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么?你的问题是:整篇课文是围绕着热水壶写的,可是题目为什么是风呢?请小组合作解决一下。哪个小组来说。(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日子过的艰难,但正是由于父子之间互相关心和体贴,才能使家庭更加快乐和幸福,才能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风”正是种种困难的代名词。因此“风”这个题目更有象征意义。 四.感情深化。

学完课文,父亲和儿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讴歌母爱,很少有人提到父爱。其实父爱与母爱一样的博大,一样的宽厚无私,在现实生活中父亲一直以特有的沉静影响着我们。父亲对我们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无声的爱。孩子们,你还记得很小的时候骑在父亲的肩头么?你还记得放学时下雨的路上爸爸背着你赶路么?现实的生活中你对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点什么呢?这么多同学要表达,你说,你说说,你来说。同学们说的很感人,是啊也许以前我们做的事情伤了父亲的心,觉得对不起父亲。孩子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个孝顺的孩子。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父亲》结束今天的学习。

第12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课件)

你猜到了吗?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

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书轻轻翻到45页,自由读这首小诗,不会的字看注音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下面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读得不正确,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3、谁得到了同桌的夸奖,谁得到了同桌的帮助。同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你们会进步的更快。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请3名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4、你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风来了?(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说得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就知道风来了。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小节

1、树叶颤动,风来了。是在第几小节写的?谁愿意读第一小节。

2、教师:树叶在风中颤动起来了,(课件)同学们也伸出你树叶般的小手,一阵风吹来了,让小树叶颤动起来吧!对就是这样轻轻抖动,而不是使劲摇摆,你们好像听到了小叶在风中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绿绿的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地唱起歌,轻轻地跳起舞来,多么轻快,多么美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4、老师也想读读这一小节。(范读)

5、谁能像老师这样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6、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7、你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吧。

(二)第二小节

1、水起波纹,风来了。谁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轻柔的风吹来,平静的河面微微泛起波纹。(停一下)睁开眼睛看大屏幕,河面上的风我们找到了,你们高兴吗?(课件)

3、谁能带着你高兴的心情,读这小节。(指名读)

4、河水起波纹的时候多美啊!全班同学分两组比赛读一读。

(三)第三小节

1、花儿点头,风来了。是诗的第3小节。

2、谁想读。(指名读)(课件)

3、风儿变成调皮的娃娃和花儿做起了游戏,玩得多么开心呀!同学们带着这种开心、快乐的感觉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4、(结束学习)现在老师感受一下男同学的开心、快乐。男同学齐读这一小节,女同学做听众。

女同学也来读一读吧!

5、从你们朗读声中老师仿佛听到了风娃娃和花儿开心的笑声。

四、背诵。

1、刚才我们在树叶颤动的枝头,微波粼粼的河面、随风摇摆的花丛中找到了风。现在风娃娃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一阵风吹过,它把老师打到屏幕上的小诗吹走了几个字,你们能帮老师找回来吗?(课件)(指名背)

2、(课件)一阵大风吹过,只剩下了题目,这次你们还能找回来吗?(指名背)(配乐全体齐背)

五、仿写

1、你们背诵得真好,其实风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你还在什么时候感觉到了风?(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2、老师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风(课件)一起看大屏幕。

3、老师看到红旗飘动,知道风来了,我也学着叶爷爷,写了一节小诗。(朗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4、你们能把你发现的风,也来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试着说一说)

5、你们说得真棒,不仅我们现代人喜欢风,唐代的诗人李峤也曾用优美的诗来写过风,谁还记得?(课件)大家都会背,我们一起来背。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大自然美丽。

七、课后作业,课后当一个小画家,画一画风,下节课展示给大家。

第13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航天小学

袁榜琴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温柔、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学生生活感受,在仿写风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四、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五、教学时间: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把蒲公英的种子吹落到四面八方。(风吹雨丝斜,吹落蒲公英种子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它顽皮得像个娃娃干脆我们叫它风娃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词语、生字娃娃

交上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受风的存在。

1、风娃娃说小朋友生字词语读得太棒了!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生默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师生合作读,找风。

(1)老师也想和你们读读课文,我一边读一边提出问题,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我。

(2)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风在哪儿呢?

(3)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你们看见风了吗?

(4)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你们能感受到风吗?

小结:是啊,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风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受风的风韵。

1、三节小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为什么喜欢。

2、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第一节:

(1)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2)学生质疑(预设:什么叫颤动?)

解决方法一:换词法:抖动

解决方法二:同学们,快伸出你的双手,这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树叶,

风来了,小树叶在枝头什么样?(学生的小手动了起来)哦,一片片树叶在风中微微地、不停地动起来了,这就是颤动。

(3)绿绿的树叶被风吹得轻轻地颤动,如果把一片片树叶比作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它们此时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4)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各不相同。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用小手扮演树叶再美美地表演读一遍。

第二节:

(1)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2)林木微微点头什么样?你能读出来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你们看,林木正在向你们微微点头(放课件),就好像——?把你的想象送到句子中说一说。

(4)大家的想想真丰富,如果每位同学就是一棵棵树木,带着你的想象表演读这一节。

第三节:

(1)谁再来说说从哪儿感受到了风?

(2)你从这找到了风(投影:平静的水面,微微泛起了波纹。这就是我们书上说的——河水泛起波纹。

(3)波浪的力度比较大,可是这里呢,风不急,是微风。所以这里要读得怎么样?谁会读?(指名读,示范读,跟着读)

(4)小手动一动,扮演风儿随着老师的叙述跟河水做游戏。

风儿风儿悄悄地来了„„

风儿风儿轻轻吹„„

风儿风儿大起来了„„

同学们,风会和我们玩快乐的游戏,所以我们读这句的时候,心情是快乐——(快乐的)。大家试着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最后一句。(如果学生不理想,教师可以范读:老师可以读得更快乐。„„像我这样读,好吗

(五)大家和风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再读一遍课文。

(六)、还想和风再玩一次吗?那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表演读这首优美

的诗。

(七)同桌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发现风?

(八)指导背诵。

(九)、激发想象,拓展延伸,仿写风。

1、你们背得这么好,把风也吸引来了。快看,它来到了哪儿?在干什么?(课件出示红旗飘扬、风筝飞上天的图片)

谁也没有见过风,不要说你和我了。

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

2、真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也会写诗。

请你也来当回小诗人,选择图上的内容或者发挥你的想象和同桌练习说一说。(课件出示“裙子飘起、花儿摆动”图)

3、走出教室,找一找风在哪里。

(八)作业超市: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散步的你:到野外感受一下风的特点。 喜爱写作的你:写一篇有关风的儿歌。

板书设计:

树叶

颤动 风在哪儿了

林木

点头

风走过了

河水

起波

风来游戏了

课后反思: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找风、表演风、仿写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14篇:《风》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

于想像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謎语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上这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啊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微笑。谁猜到了是什么? 生: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对,謎底就是风(出示课件)

师:自古以来啊,风、雨、露珠、雪花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在这几种景物中,来无影,去无踪的就是―――风。风到底在哪儿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小诗中去寻找风的足迹好吗?(出示板书)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题目《风》。 生:风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45页找到这首诗吧。自由小声地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看着注音多读遍。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也请他帮你检查一下你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同桌互读)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小朋友们是否把字音读准了,课文读通顺了,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

师:读得很流利,那叶圣陶爷爷是用几个小节来给我们介绍这些风的? 生:三个小节

师:诗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的时候。

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花儿点头的时候。

师:说的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

(三)、学习第一小节

师:谁愿意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师:你读的真有感情。你在什么时候知道风来了? 生:我在树叶颤动的时候知道风来了(出示板书) 师:树叶颤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伸出你树叶般的小手,

“呼——”一阵风吹来了,小树叶颤动起来吧!对,就是像这样轻轻地抖动,而不是使劲地摇摆。你们仿佛听到小树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老师以排比的形式指学生说,你仿佛听到了 „„

你仿佛听到了 „„

你仿佛听到了 „„ )

生:听到了树叶沙沙声 „„

师:你感觉这时候是什么样的风? 生:凉爽的风。快乐的风。

师:请你们再读一下第一节最后一句感受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风?(自读) 师:“走”过来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出示课件) 生:轻轻的。

师:是呀,风就像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舞动着衣裙轻抚过树叶。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轻轻的感觉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

谁愿意把你在第一小节中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师:老师在你的朗读中没有感受到那轻轻的风,现在老师想读一读,同学们请认真听(老师范读)

师:请你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同桌互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指名)

师:你读的真有感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齐读第一小节吧。(齐读)

(四)、学习第二小节

师:风走过,树叶颤动了,风还会到哪儿去呢?我们快到第二节中去找找吧。(自读课文)。 师:你找到风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在什么时候找到的? 生:河水泛起波纹。(出示板书)

师:现在我们就来到这清清的小河边用手抚摸着这微波荡漾的河面。你感受到手下的波纹了吗?你觉得波纹像什么?

生:波纹像蛇。波纹像女孩子的裙子。波纹像丝带。 师:什么样的风才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波纹? 生:轻轻,柔柔。

师:是呀,轻轻柔柔的风就像妈妈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的脸颊。河面上的风我们找到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呀,这时的心情该多兴奋呀!请你带着这种发现它的高兴和兴奋,读一读第二小节吧。(学生自读)

师:谁能带着这种高兴和兴奋的语气读给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师:河水起波纹的时候多美啊!这次我们一组一组的读,好吗?(分组读)

(五)、学习第三小节

师:走过树林,掠过河面风又做什么去了?大家快拿好书我们一起到第三节里去看一看吧。(齐读)

师:你又在什么时候找到风了? 生:花儿点头的时候(出示板书) 师:这时候风来做什么? 生:风来做游戏。

师:风又变成了个调皮的孩子和花儿一起游戏了,请同学看一看(出示课件)想像一下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生:它们在玩捉迷藏。它们在玩丢手绢。它们在玩老鹰抓小鸡 师:它们玩的多开心啊!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做游戏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快乐。开心。

师:是呀,我们该是多么快乐,多么开心啊!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开心快乐的感觉读一读吧。(学生自读)

师:谁愿意带游戏时开心,快乐的心情读给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男生读的怎么样?男同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开始吧。(男生读) 师:女同学也来读一读吧。(女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听到了它们开心的笑声。

(六)、分层朗诵,背诵全文

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在树叶颤动的枝头、微波鳞鳞的河面,随风摇摆的花丛为我们找到了风,你们喜欢他给我们找到的这些风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齐读课文,但是读到每一节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老师点到谁就由谁来读,好吗?(齐读)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老师被你们带到了那美妙的风世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合上,请看大屏幕,风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全班齐背课文

(七)、学生仿课文作诗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音乐)假如我们变成了会飞的小天使,我们来到天空,来到大海,来到田野,来到乡村,来到城市,来到校园,来到姑娘的发际边;飞过春花烂漫的春季,飞过树木葱茏的夏季,飞过落叶飘飞的秋季,飞过雪花飞舞的冬季„„你发现风了吗?老师想借用叶圣陶爷爷的诗句作一回诗人: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敬礼了。 师:你们想不想作一回小诗人啊? 生:想

师:展开你的想像,借用叶圣陶爷爷的诗句说出自己心中的风。好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心中的风展示给同学们?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裙子飘的时候,我们知道来调皮了。 师:你说的可真好。你一定是个爱美的小女生对吗?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垃圾满天风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扫垃圾了。

师:你真的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风都知道来扫垃圾了,我们以后能不能再到处乱扔垃圾了?

生:不能了。

师:是呀,风都知道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小朋友一定会比风作的更棒,对吗? 生:对。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沙尘暴卷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发怒了。 师:你平时一定愿意看一些课外书,很关心国家大事,对吗?是呀,当风看到人们乱砍乱伐的时候,它发怒了,用沙尘暴来提醒人们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师: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我们会觉得生活是有诗意的,希望同学们能感受这份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孩子。

(八)、归纳总结

师:下面,请我们一起进入到这美丽的风景中,伴着这美妙的音乐声再次回到课文中聆听风的声音,感受风带给我们的美好。(齐读)

(九)、课外拓展

师: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写过有关风的诗歌,每一首诗歌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诗歌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读诗歌)

师:古人那优美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如此清新、美丽、优雅的风,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谁用心感受,谁就能找到它那独特的美丽。请同学们把你收集到的那份美丽记录下来,带到学校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15篇: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4个,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记住字词,更不容易理解古诗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是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书风娃娃的图片)它是谁?生:风娃娃。

2、谁知道风娃娃会做哪些事?

生自由说。

3、风娃娃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呢!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吹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出示古诗)(板书课题、朝代、诗人)请大家大声地读两遍。

生读题。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先写下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二、读通诗文,认识字词

1、你们有那些字不认识,举手告诉老师。

生汇报,师板书。

2、有不懂得就提出来,真是个好学的孩子,老师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字需要请教大家,(出示生字:解、斜、竿、能)

3、谁来帮帮忙。

生1拼读,师板书拼音。

4、读的真好,请你当小老师。

生1带读。 我问一起来感谢这位小老师。这些字都认识了吗? 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生字。

5、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还会读吗? 请2个学生认读。再请男生读。

6、光会读还不行,得记住他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我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竿”,竹子干了,就是竿。谁能给他组组词。

生组词。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斜”,“多余”的余加“斗争”的“斗”就变成了 “斜坡”的“斜”。 除了斜坡,你会组什么词?

生组词。

生3: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了“能”。谁来组词。

生组词。

看同学们见得这么好,老师也来编个字谜,“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猜猜看。

生:解。

请你给他组个词。

生组词。

7、其他小朋友记住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美丽聪明的女生先来读一读,男生就坐着当认真倾听的小绅士吧。

女生读。 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读。

齐读。

8、字宝宝躲进古诗里了,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当文明小听众。

生1读古诗。

请你评一评。生2评。你来读一读。生2读。

9、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们边听边拿起笔划节奏。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生划节奏。

10、谁想来读读。请你——

生1读。请你评一评。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你来读一读。 生2:„ 谁来挑战他们?请你——

生3:、、、请你评一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你来读一读。生4读。读得真好,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相信你们的朗诵会更美妙,一起来。 齐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同学们累了吧,咱们轻松一刻,放轻松,边听音乐,边欣赏美景吧。(播放图片)

2、美吗?(定格在图一)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边看图边说。谁能用一句诗来描绘。(解落三秋叶)对吗?一起来读读。

3、(图二)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诗来表示吗?(能开二月花)

4、(图三)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那句是来说明,大家一起说,(过江千尺浪)

5、(图四)你感觉到了什么?诗中哪一句说的就是这番景象?(入竹万竿斜)

6、(四图配诗齐现)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

齐读。

7、为了更好地了解诗意,老师请来了小帮手,(点出注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们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景象,借助注释,把对应的那句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

你喜欢哪幅图,这句是讲了什么?

他说的对吗?请同学们边想着这美景边读。

„„生说,(师分别板书:落——叶、开——花、掀——浪、斜——竹。)

8、美吗?

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古诗。

温暖的春风轻柔的吹过我们的发梢,舒服吗?

请男生舒舒服服的读一读。

炎热的夏天不是传来阵阵微风,爽吗?

1、2组爽快地读一读。秋天漫步在街道,迎面吹来凉爽的风,凉快吗?

3、4组凉爽的读一读。

你们喜欢这风吗?我们一起欢喜地读一读。

9、诗人喜欢风吗?

他写这首诗就是想表达他对风的喜爱之情。(边说边板书)

10、请你来当诗人李峤,为我们朗诵一番。我发现不少同学已经背得出来了,请个小朋友带着喜欢之情背一背。 男女生比赛背。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11、风娃娃,也很喜欢你们,瞧,还带来了礼物,(拿出枫叶字卡),读准了字,他就是你的了。

四、作业

同学们这么喜欢风,课后别忘了去搜集关于风的词语和诗句哦。

板书设计:

唐-李峤

落——叶

开——花

掀——浪

斜——竹

表达了诗人对风的喜爱之情。

第16篇:风教学设计

教科版语文一下:《风》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想猜猜吗?(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

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

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

师:我来读,你来猜,看看谁最聪明?

师:这个小娃娃是谁呢?

生:风

师:你们猜对了,(课件: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回答)

生:在树叶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来了。

师:恩,你看到的是风使事物发生的变化。你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齐说:没见过。

师:风是这样的神奇,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学却能感受到它的到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7课《风》,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指导“风”字书写的笔顺。第二笔是横斜钩。里面先写撇后写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将书打开翻到第45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认字表里的字在文中都组了哪些词?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词和词语所在的句子。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为运用语言文字做好铺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都画了哪些词?

生:见过 和 但是 知道 波纹 在哪儿 游戏

师:现在老师把生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生词) 生:认识。 师: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见过的过在这里要读轻声,请大家跟老师来读“见过”。“哪”这个字念nǎ,但是后面加上一个儿,就要发儿化韵了读nǎr,跟老师再来读一读.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把生词中的字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师:谁愿意来区分一下这三个字(课件出示:到、道、倒) 生:第一个道是到处的到,第二个道是道路的道,第三个倒是倒垃圾的倒。 师:同意吗?很好,他是用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的。

师:这两个字怎样区分?(和、合),谁愿意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 课件出示:1和2合

( )作 ( )并

( )平我( )你

生:汇报

师:不难看出,第一个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谐的意思,还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比如我和你,你和他,除了人以外还可以连接什么?

生:铅笔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么第二个合则是表示结合到一起的意思,看来我们只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汉字。

二、课文分析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到文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好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小结,标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小诗歌共几小结?

生:三小结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名学生分别来读一读这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设计意图:学文要从整体入手,所以要让学生读整篇文章)

生:分小节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相机板书: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此时的风是什么样的风?

生:大风

师:说说理由?

生:课文中插图里的大树都被吹弯了。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这里的插图为了让大家更明显地看到风,画得比较夸张,可能误导了你,快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面的词语会给你一些提示。 生:我认为是小风。 师:小风其实就是微风,你从哪看出是微风?

生:颤动,

师:颤动就是只微微地振动,老师手里拿了一张纸,吹气,大口气吹纸飞起来了,而轻轻吹纸师微微抖动,同学们这就是颤动,所以此时吹过的是微风,谁愿意读一读试着读出微风吹过树叶颤动的样子?

生读

师:我没有感受到树叶颤动。同学们微微的颤动,风吹得很轻,我们要把“颤动”读得轻一点。谁还愿意来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微风吹过,大树抖动着他的枝叶,仿佛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现在谁愿意想象着来读,读出你的感受。篇2:《风》教学设计终稿

《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抓不到,小草见它弯腰,柳条见它舞蹈,云儿见到它逃跑。

真聪明,它就是风,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圣陶爷爷写的小诗!它就叫《风》

请小朋友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课文

叶圣陶爷爷的小诗中,风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集中识字

师: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我相信你一定也想来读一读,读之前,我们先来和生字宝宝交朋友:

(1)全班拼读:会拼吗?我们来试试。

(2)指名读:声音真响亮,谁也想来试着拼一拼。颤翘舌音读得准,谁再来试试,不错。

(3)回忆认字方法:会拼生字宝宝了,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他们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认字有哪些方法?(拼拼音、问别人、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字、看半边、看部首、形声字、编故事)

(4)分析字形:同学们认字的方法可真多呀,那你能选用这些方法来说说:怎么记住这四个生字宝宝吗?

①颤(请学生说):“颤”字的部首是“页”,你看它的部首就知道它和(提醒:我们学过的“面颊”的“颊”,“头顶”的“顶”,“领子”的“领”的部首都是页字边)——头部,有关,那你猜猜颤是什么意思?(很会观察,他这样记住了“颤”字,我们也来看看,颤的部首是“页字边”,和头部有关,说明颤字的意思和头部有关,那你能猜猜“颤”是什么意思吗?)

——嗯,我们很冷,很害怕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包括头就会这样不停地颤抖,你能做个颤动的动作吗?伸出双手,我们来试试?这样对吗?(对了,“颤动”就是这样轻轻地抖动)

②游(大人带着孩子游泳馆游泳图片): a、分析“游”:我们看部首认识、记住了“颤”字,那你打算怎么记住“游”字呢?谁来说说?(他把左中右三部分合起来记住了“游”字,教师边说边书写游字,左边是个三点水,中间是个方字,右边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子”字,有些同学容易把这部分写成“放”字,谁有好办法来帮助大家区分这两个部分?(你能给“游”字编个故事吗?) b、区分“游”与“放”:真会想象,很会观察,你给“游”字编了个有趣的故事,请看:一个人带着他的孩子在方形的

池子里学游泳,“游”字下面有孩“子”,不是反文旁,反文旁和——手有关,游和手没有关系,右边不能写成反文旁。 c、书写“游”字:那会写“游”吗?请写“游”(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游”字的“三点水”和“方”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三点水”要写成弧形,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右边这个“人”和“子”,特别是“子”要写得胖一点,长一点。

③戏:会认会写“游”,“游”字的词语朋友“戏”字,你能记住它吗?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

“戏”字,它左边的“又”古时候是手,“戈字边”和武器有关,你们能不能也用编故事的方法帮助大家记住它啊?(一个人手里拿着武器在玩耍。) 这位同学帮助我们记住了“戏”字,真了不起!我们表扬他! ④什么是“波”,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就知道了!河面上水的这层皮肤就是水波,你记住它了吗?

(5)全班齐读:记住了生字宝宝,我们再把它的词语朋友读一读吧!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一个两遍,预备,起!

三、精读感悟诗歌,指导朗读

1、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这些词语朋友送到诗歌里,相信这次,同学们一定能把诗歌读得更准确,更通顺,“风”,预备,起!

2、理清结构

(1)勾画出_____ 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风?

叶圣陶爷爷告诉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能发现风呢?请你拿出你的尺子和笔用“——”画出来。(都画对了吗?) 谁来说说叶圣陶爷爷在什么时候发现了风?

树叶颤动 风在那儿

林木点头 风正走过

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

对一对,你画对了吗?

(2)找出相同的诗句

同学们,我们把这些语句去掉,你发现诗歌每一小节里剩下的语句有什么特点吗?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

我们知道。是啊,每一节诗歌里都有出现。诗歌的这种重复出现,能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诗歌读起来更好听,更顺口。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相同的语句读一读,预备,起!

3、指导朗读

(1)第一小节

叶圣陶爷爷在树叶颤动的时候,发现了风,你想不想看看让树

叶颤动的风?

金色的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树叶轻轻地颤动,多美呀!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想象:风在树叶那儿,好像在和树叶干什么呢?(5)

齐读第一小节:他们多自在,多开心呀,让我们轻轻来读一读,别打扰了他们了。(课件)

(2) 第二小节

风娃娃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他又来到了树林里,风娃娃的到来,让林木怎么样啊?——林木点头。(你们会点头吗?做下点头的动作,真可爱)

指名读: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多可爱啊!谁来读一读第二节,读出林木的可爱!

齐读:读得多好,让我们学着某某同学的样子,边读边点头和林木打招呼,一起读。

全班再齐读:“走”过来是什么感觉?——轻轻地。全班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3) 第三小节

指名说:走过的风,又跑到哪去了,谁找到他了,你说。

想象:原来去跟河水做游戏去了,真是一阵调皮、贪玩的风,风在和河水玩什么游戏呢?

指名读:风儿轻轻地吹着,河面上波光粼粼,风在和河水游戏,篇3:《风》教学设计 风 教案

一、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

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 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 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 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篇4:《风》教学设计

学 设

绥滨县北岗乡中心校

教者:张晓波 《风》教 计

教学课题:

7、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个迷,(课件出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师:同学们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说:下面我们学习教育家叶圣陶的诗歌《风》,看看他是怎样写风的。板书课题。(

7、风)

简介叶圣陶: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

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同桌互读正音。

3、找生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4、标一标这首诗有几小节。

(二)、细读课文

1、读第一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要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3、指导学生背诵,让生看课件上树叶颤动的画面背诵。

4、读第二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6、指导学生背诵第二小节。(课件出示河水起波纹的画面)

7、读第三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8、指导带着喜爱之情朗读第三节。

9、指导学生看课件上的花儿点头画面,背诵第三小节。

三、拓展训练,发挥想象力。

1、仿照课文写诗句

师:虽然我们看不见风,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例如:红旗飘荡、头发飘动等(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让我们模仿课文来说说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的存在?(课件出示训练题)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的时候,我们知道 。

2、听风画风。

(1)、我们不但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受到风的存在,我们还可以听风的歌声,来感受风来到我们身边了。(课件播放风的声音)

(2)、画风

师: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拿起画笔画风,让风成为一处美丽的风景。(生动手画画) 师生共赏互评。

四、小结

师:同学们,生动的诗歌,精彩的画面,展现了风的姿态,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处处留心,认真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17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

十花道学校刘丽萍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线索厘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热水壶这一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与爱的力量。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2、教学难点: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父爱的故事?学生答

在贫苦的生活中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以他独特的方式爱着他的儿子,板书课题。 精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浏览课文,找出热水壶的样子。

3.围绕热水壶写了三件事,你最感动的是哪件事?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回答:不卖热水壶的故事,学生读。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问:热水壶到底卖不卖?学生讨论。汇报。 5.师:儿子不卖热水壶的原因是这个热水壶陪伴了他的童年。出示课件,学生读,体会三个热烘烘。结合句子体会儿子不卖热水壶的原因。

6.师:热水壶陪伴着父子俩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后来儿子长大了,父亲苍老了,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出示课件,生读。这仅仅是热水壶吗?生答:这是爱的传递。体会父亲不卖热水壶的原因。

7.体会风的象征意义,为什么以风为题?找出文中四处描写风的句子。感情提升:

出示图片: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王希海照顾老父亲图片,一位老人怀里抱着81岁老母亲在江边聊天。师介绍,久病床亲有孝子,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

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回答:以后要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齐读)祝天下父母安康,快乐。

第18篇:风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读写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风》教学设计

成都市金泉小学

刘力铭

一.设计理念:

以低年级孩子感兴趣的谜语引入主题,让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自读感悟了解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在感悟中展开想象,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会写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能感知风的轻柔、调皮。3.仿写诗歌,学会在生活中观察自然、感受自然。 4.通过阅读,仿写创作自己感悟到的风。 教学重点:

.学写生字新词,仿写诗歌。

教学难点:感知风的轻柔可爱,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联系生活初步感知风。1.孩子们,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吧,认真听哟:

看不见,摸不着。树叶见它点头,柳条见它舞蹈。这是什么?(风) 过渡: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小诗——风。 2.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强调后鼻音。

这首诗歌里描写了什么样的风呢?让我们翻开语文书87页。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出示自读提示:

二.自读,识记生字新词。 反馈: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呢?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这两个句子你们是否能读通顺。Ppt。 抽读颤动句,这里有一个生词,谁来拼一拼。谁再来读一读。这个颤字字形比较复杂,你怎么记住它?反馈,全班书空记。齐读两遍。把词语放回句子齐读一遍。我们认识了颤动,颤动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老师?反馈,相机指导。明确:颤动是急促而频繁的振动。举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演示一下。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这个词时,就应该读出轻而且快的样子。边演示边读。现在,我们把这个词放回诗歌里,我们一起读读第一小节。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ppt游戏句。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这个句子可是藏龙卧虎哟,里面藏有三个生字宝宝,谁来和他们认识一下。指名读。这三个生字里,你们觉得最好记的是什么字?反馈:波,戏。着重讲戈字旁,与武器有关,戏在古时候就指舞动武器。游,老师能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它。认识了生字,刘老师想先请男生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现在,生字宝宝单独从句子里跑出来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呢?指名读词。这些生词,我们都会读会认了,还有三个字宝宝要我们会写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下他们的字形和结构吧。左右结构的字有:波戏,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游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水和方走在前面,要写得稍微收一些,右边的部分要写得舒展一些。板书游。生写在一号本上。 三.学习诗歌,感悟本诗中风的特性。

1、整体感知风的特性。

作者是怎样发现风的踪迹,听老师读,拿出笔铅,用“——”勾出相关的句子。 反馈三个句子。Ppt.订正。你勾对了吗?

过渡: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要发现他们的踪迹可不一般。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吧。我读每一节的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引读。 2.赏析诗歌。

第一节:在第一节中,我们是通过什么景物的变化感受到风来了呢?谁来读第一小节,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想象你听到的画面,

反馈:此时,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呢?你感觉到这是一股什么样的风呢?轻柔调皮的风。当你发现它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带着这种美好快乐的感受读一读这一节。谁再来读。女生读。 风呀,是一个调皮淘气的娃娃,刚还在树叶间颤动,现在又来到了树林里。谁来和风娃娃亲密接触一下?第二小节谁来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林木间的风是什么样的? 反馈:林木好像在轻轻点头,想象一下,它在给谁点头?给风致敬,托风传递思念,感谢大地妈妈的养育之恩。是啊,多美多柔的风啊,我们一起边做手势边朗读吧。

这轻柔的风,可闲不住啊,开动它那双无影脚,呼啦啦一下子来到了河边,只见河面泛起层层波纹,像花朵般一圈圈绽放,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读读第三小节吧,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最美。分组读。 在这一小节里,你感受到风的什么特点呢?(轻柔、淘气,风好像在和河水嬉戏呢。)

原来,作者在这首诗里给我们描写的是轻柔的微风,还有些淘气。下面,让我们一起捧书来读读这首小诗吧,同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小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作者反复强调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风有什么特点?看不见、摸不着。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什么风会被作者发现呢?反馈:因为作者细心观察。是啊,孩子们,正如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所言: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3.联系生活,观察交流风的踪迹,了解风的形成。 在生活中,你还观察到风的踪迹了吗?反馈。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欣赏了风,同学们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来,看看刘老师的介绍吧。Ppt,先自己读读吧,请人介绍。 四.仿写诗歌。

我们赏析了课文,欣赏了关于风的图片,了解了风形成的知识。下面我们也来做做小诗人,联系我们刚才的图片,也来仿写一段小诗吧。Ppt.生思考反馈。

五.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风、认识风。

同学们真是出色的小诗人,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再来读读其他关于风的诗歌吧。PPT出示古诗《咏柳》、现代诗《风》。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了风这首小诗,希望孩子们继续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作业:1.背诵《风》。

2.把仿写的诗歌誊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板书设计:

树叶间

树林里 河面

叶圣陶 颤动

点头

}细心观察

泛波

第19篇:《风》教学设计

《风》

《风》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来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3、依照课文仿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教学重点

1、认识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感受风的奇妙。

2、会仿写诗歌。

教学突破: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风中景物的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就跑。它是什么呀?(指名说)风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它能看见吗?想知道它在哪儿?在干什么吗?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诗中,我们就会知道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思考: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营造一派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这首诗不长,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

3、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师:你们读的真认真,风伯伯也来了,他想考考你们呢。它轻轻一吹,把生字吹到了老师的手里,下面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生词掌握的怎么样。(老师出示生词卡片)

2)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男女赛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现在风又把这些生字词吹回到了课文中,你喜欢哪节就放声读那节。自己试着读读行吗?(学生自读)

2、同桌再读一读,互相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小节。

3、师:你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4、师:你们都读的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注意听,特别注意刚才你圈的那些不认识的字。(教师范读,学生指读)

(一)“树叶颤动”的画面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文是个好办法。那你想怎样读这一节呢?

2、指导读(“树叶颤动“应读轻一点;发现风后要读得高兴。)

学生个别读,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看多媒体试读。

(二)、“河水起波纹”的画面 师:还可以在哪儿找到了那可爱的风?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

师:你平常见到的河水起波是什么样子?

(尝试读出微风拂过的感觉。)

先试着读,个人读,看多媒体试读。

(三)“花儿点头“的画面

1、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花儿在向谁点头啊!) (花儿向草地点头、花儿向树木点头、花儿向小河点头。)

师:多么有礼貌的风,怎么读出来?

2、请你们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散读)

3、谁愿意到前边来读给大家听?

师:《风》这首诗从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告诉人们风来了。

1、讨论:叶爷爷发现的风是什么样的风?(微风)微风怎么吹?(轻轻地吹,快乐地吹)那应该怎么样读?(用轻柔高兴的语气来读)

2、老师播放音乐轻音乐《春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配乐读诗歌。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语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 教学中采用“以读为本,品赏悟情”的教学策略。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读出风吹的树叶,河水、花儿的淘气和可爱的感觉,从语言感受形象,由形象品位语言。促使诗情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达到情境,心境和谐统一。)

四、发展想象,创编诗歌。 师:平常还可以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从花瓣落下来、红旗飘扬、从头发飘起的时候。)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事物的变化中感受到风来了。课文上有三小节诗,短了一些,你会编吗?

先尝试创编。然后大家一起交流。

(思考: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 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在学生感悟优美的小诗,体会诗歌韵味的基础上,教学联系生活,注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活泼而富有灵性的想象,从而在形成小诗的过程中历练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促使思维和语言协同发展。)

五、布置作业,阅读延伸。

(一)、阅读推荐

《小白船》、《一粒种子》、《小山上的风》

(二)、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画风——通过图画向大家展示风。 2.颂风——阅读有关风的文章。 3.写风——当小诗人赞美风。

(思考:教学依照课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的理念,设计“阅读推荐”和“作业超市”两个项目,注重课内外问题,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使教、学达到课虽终而意悠远的理想境界。)

六、板书设计: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 )了。

参评优质课

《风》

双鸭山平行路小学

林晓静

第20篇: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北师大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3、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体会诗歌的写法,仿写一小节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平时你们最爱猜谜语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出示关于风的谜语,激趣导入。 活动2【讲授】设疑自探 师: 通过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自由提问:风什么样? 风在哪儿? 风从哪里来? 我们怎么发现风?......师板书重点问题。

师小结: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问题,就自己到诗歌中找一找答案吧! 出示自探提示,生读

师:根据提示大家快去读读课文吧! 师: 通过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自由提问:风什么样? 风在哪儿? 风从哪里来? 我们怎么发现风?......师板书重点问题。

师小结: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问题,就自己到诗歌中找一找答案吧! 出示自探提示,生读

师:根据提示大家快去读读课文吧!

活动3【讲授】解疑合探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这有几个叶子宝宝要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挑生读,找小老师领读 师:同学们认得真好,可是字宝宝还想让大家记住它,大家快想想办法吧!(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动笔在田字格中描一描吧!(生写师指导)

师: 同学们真棒!字宝宝夸你们了。现在它们回家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师生齐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

1、师: 刚才咱们读了小诗。现在要考考你们,谁来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你风来了?

2、学生汇报: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3、师:说得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颤动的树叶、点头的林木、泛起波纹的河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 生: 舒服,温柔……

五、品读感悟。

1.师: 多么舒服的微风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你喜欢这三节诗中的哪一处微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选择,自读感悟。

2、师: 你最喜欢哪一处微风?谁来说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分节学习) 第一节: (1)学生朗读谈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评价。 (2)比动作,理解“颤动”的意思。

(3)小结: 原来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除了读课文,还可以做动作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树叶,闭上眼睛。 (4)师口述,创设情景。 师: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小树叶。秋姑娘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一阵微风吹过,我们轻轻地颤动。小树叶们,现在请睁开你们的眼睛。在那样的美景中,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5)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个性朗读。

(6)小结: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不同。请大家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自由朗读这节小诗吧! 第二节: (1)学生谈喜欢这处风的原因并朗读,其他生评价。 (2)师: 你觉得怎样读好小诗?你有什么建议? 生: 读的时候心里想着风就能读好。 生: 要用轻柔的口气来读。 生: 我觉得配上动作读会更好…… (3)师生配动作朗读。 第三节: (1)学生谈喜欢原因并朗读。 (2)师问: 风和水会在做什么游戏? (3)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名说一说。

(4)男女生比赛读:多么有趣的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六、尝试背诵。.

1、学生齐读全诗。

2、这首诗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3、尝试背诵。

4、配乐表演背诵。活动4【讲授】质疑再探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生自由发问。解决过的问题不在重复讲。 师根据提问再探;风还会到哪里?课件出示有关风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风藏在那里?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画一画风,并像诗人那样把你的画说出来。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讨论,轮流说,汇报

活动6【活动】作业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美美的读了风,画了风,说了风,那课下你们想干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1、到大自然中去找找风。

2、搜集一些关于风的古诗。

师总结:既然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业吧!

活动7【活动】板书

风 树 叶 颤 动 林 木 点 头 风来了

河 水 起 波

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语句优美,充满童趣,描写大自然中轻柔的风。每节结构相同,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在教授本课时,我采用游戏、竞猜、画画、编诗等趣味性较浓的教学手段。因此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学习兴趣相当浓厚。但由于时间限制,在画画、作诗这个环节上,因为时间不够,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是本课的一大缺憾。在课文的最后,我没有按照平时的教学方法“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来结束新课,而是请学生自己来当老师给自己布置下节课的任务。体现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

课后作业:

一、比一比,看谁组得多。波( )( )( )( ) 游( )( )( )( ) 戏( )( )( )( )

二、我是小诗人。(根据诗歌仿写)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 我们知道( )。

三、我会读,读读下面这首诗歌。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风教学设计.doc》
风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