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2020-07-1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

5、76页的例

1、例2。【教学过程】

一、交流欣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从大屏幕上已经看到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对于三角形你们熟悉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学生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播放)。 师:看到三角形可以用手比划比划,运动运动。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与欣赏,你有什么感受?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三角形。现在四年级了,我们再来研究三角形,作为学习者,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交流。

师:看得出,同学们对三角形都有自己的思考。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如何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什么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呢?

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我们先来研究前两个问题。请看学习要求:

二、操作思辨,学练新知

(一)三角形的特点 1.我会学

师(出示)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同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2.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画了三角形,如果都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们画的都一样吗?再看老师画的这些,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了?(形状、大小)(最多3人)

师:尽管这些三角形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你们能看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出示)

(二)定义 1.说一说

师:带着对三角形的认识,你能给三角形下个定义,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让有代表性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还有谁想说?

师:梳理一下,有几种意见:

(1) 有三个顶点、三条边连在一起的; (2)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

(3) 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 师:我们逐一来评判一下。

师:那按你们的想法,老师举个例子,一起来看: 第一 不是线段的,只关注边。 第二 是射线的。 生:没有围起来。

师:三条边应该怎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一下。(强化一下动作) 第三 三角旗子,强调要首尾相连围成的。

师:现在,我们来修正自己的想法,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指板书) 师:同学们,数学是一门科学,我们在给一个概念下定义的时候,不仅要能反映它的基本特征,还不能让别人举出反例来反驳它,表述的时候,一定要严谨。以后,我们在学习中再慢慢体会,好吗?

3.用字母表示

师:同学们,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黑板上的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板书)

师:现在,我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对三角形的认识是不是更进一步了。

(三)三角形的高

1.初步体验高 (1)初步感知

师: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师:哪三个点不能?

生: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无法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那要从中任选三个点,哪个点一定非选不可?

师:我们不妨选这三个点,来画一个三角形。(演示:标上ABC) 师:现在,如果改变A点的位置(演示下降:再下降,并配以手势), 想像一下, 三角形会什么变化?

师:那看来三角形是有高度的,那这个三角形的高,你们认为是指哪一段的距离?(生指)

师:原来这个三角形的高呢?请在方格纸上用尺子快速地画下来。 (2)第一次认高

师:这个三角形的高在哪?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画的?

师:把他所指的画下来,就是这样的一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高,是吗?都这样吗?

师:(倾斜)那这条线段是吗?怎么就不是了?(垂直线段)

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量一量,从顶点A出发,向它的对边画的这条线段确实是和对边BC垂直。你们的判断是对的,像这样的垂直线段,我们就说它是三角形BC这条边上的高。

师:那这条线段不是垂直线段,把它去掉。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 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生:交流。

师:同学们,再次友情提醒,我们在给一个概念下定义的时候,语言表述要严谨,尽可能简洁。(如果不行)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学学习单下面的内容:重点地点可以用笔画一画。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高、底) (3)变式认高

师:下面,我们变换三角形的位置,再来感受一下,这条垂直线段还是三角形BC这条边上的高吗?(如有争辩:不统一,就要看书上怎么说的?我们学了知识就要会用啊!)

生交流。 师肯定。

师:再看,这条垂直线段还是BC边上的高吗?BC边就是和它对应的底。 师:现在,还是吗?(显示)我们,高和它对应的底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再变换位置,还是吗?(显示)

师:我们看,三角形的高和底,和生活中常说的高和底一样吗?(交流) 师:(演示揭示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为了和边区别,以后画高时一律用虚线。

2.画高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课件出示题目:我会画)(在黑板上标出底)(巡视)

师:画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画法,有错的及时订正。 师:谁做小老师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说一说。(切换:展示) 师:这位同学表达得非常好!

师:(在黑板上演示画法)画高时,只要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先和这条底边重合,使另一条直角边过这条底边所对的顶点,这样画出的垂直线段就是这条底边上的高。(标出高)

师:刚才,有画错的吗?学习中难免会出错,找到原因,及时纠正,就好了。 师:从A点出发, 能向它的对边画出一条高。

师:如果从B点出发, 怎样向它的对边画高?(指名)这条垂直线段是哪条边上的高?

师:如果把AB边作为底, 应该从哪个顶点来画它的高? (演示:另外两种画法)

师:我们看, 从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出发都可以向对边画高, 任意一条边也都可以作为底, 来画出它的高。

师:三角形有几条高?(三条高)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看,课始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吧! 师: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生交流

师:(课播放)请看:这是被践踏的草坪。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我们可不能这样。不过,让我们深思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从草坪上穿过呢?(课件动态呈现)

被踩踏的草坪

生:比较近。

师: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思考一下。

推荐第2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1)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怀文中学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

7.4认识三角形(1)

主备:文华明

审核:汤晋

时间XX-3-3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会按照边长、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通过实验、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逐步形成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作业布置:1.课本26页习题7.4第

2、4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

播放“自行车”“金字塔”等含有三角形的图片.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找出熟悉的几何图形,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

活动1

从播放的图片中抽象出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能否利用身边的笔摆一个三角形(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活动2

投影出一个含有多个三角形的图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的三角形.怎样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内角呢?怎样表示三角形呢?

(利用黑板上三角形标上字母,用符号表示出来).

活动3

把含有多个三角形的图片中三角形抽取出来,分清哪些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将三角形的序号填入相关的椭圆框内.

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活动4

.从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和9cm的小木棒中任意取3根,能否搭成一个三角形?

2.小明说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二、合作:

.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并用量角器检验它们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3cm、

4cm、

5cm

8cm、

7cm、15cm

5cm、

5cm、11cm

3.现有五根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9cm的小木棍,从中任意取3根,能搭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三、展示:

.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7cm的木棒,

(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1cm的木棒呢?

(3)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2.被公认为目前“世界第一高人”的土耳其公民苏坦科森身高2.51米,若他的腿长为1.3米,他一步(两脚着地时两脚的间距)能迈3米多?你相信吗?

四、拓展:

如图,方格中的点A、B、c、D、E称为“格点”,以这5个格点中的任意3点为顶点,一共可以画多少个三角形?其中,哪些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哪些是等腰三角形?

五、评价:

.三角形如何表示?

2.三角形三边有何关系?根据是什么?

3.如何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六: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2.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方格纸、三角尺、小棒、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导出课题

谈话:出示三角板,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三角尺)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出示书上图: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三角形?(结合举例出示自行车图等)

揭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三角形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身边熟悉的物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了解特征

1.激趣:想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

(2)小组成员比较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操作: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某组代表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介绍,别的小组补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点子图、白纸)

4.感受围成

提问:刚才有同学是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那么摆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 出示开口和出头的两种摆法:这样行吗?不管是摆还是画三角形,都要注意三条边首尾相连。(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

提问:我想来画一个,你有什么需要提醒我的吗? 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5.概括特征

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完成的三角形做法不同,材料不同,大小各异,但是它们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你发现了吗?

得出: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6加深认识: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 请在书上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定义较难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教材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做中感悟,比较概括。因此,尊重教材设计的意图,精心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的操作与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悟三角形的特点。在抽象出多种方式创造出的三角形后,通过异中求同的方式,提取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底和高

1.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初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慢慢向顶点移动,移动到顶点时,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要画成虚线,标出垂足,写上高和底。(板书)学会了吗?

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指名学生上展台演示画的过程。

四、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特征

出示活动二: (1)在图中给出的线段(4厘米长)为底边,画一个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每一小格的边长看作1厘米) (2)小组交流画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画的多。

学生独立画完后,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在交流中明白:和底边相距2厘米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连接这点与底边形成的三角形,都要符合要求。指出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是三角形的一条边,或是三角形外。

四、巩固练习。

完成检测反馈: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交流时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条直角边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手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认识?

推荐第4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5.1.2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实施课程改革,教师基本上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一定的素质教育氛围,学校现代化教育手段基本具备;本校学生大都是县城职工子女,能积极参与学习,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大都具有表现自我的良好素养。 〖教学设计〗

(一)创设课堂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希望课后不做或少做作业,以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参加课外活动呢? 众生:希望! 师:这节课可以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不过要有个条件,请看这是什么?(多媒体显示奖票)。这是“数学素质分奖票”,设有0.7分、0.5分、0.3分三种分值,老师根据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奖励,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你的见解,都有获得奖票的机会,越有新意的见解,得奖分值越高,一节课只要得到5分数学素质分,便达到这节课的教学要求了,可以免做课外作业,怎么样?大家有信心吗? 众生:有!

1 / 8 师:好!预祝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师:在没有上新课之前,老师来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想看吗? 众生:想!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三角形纸板。(出示以后,背对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然后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请看!这个“小魔术”大家会做吗? 众生:会!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把它的拼图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师:(总结并奖励0.3分)请问哪个同学能揭示老师这个“小魔术”的谜底?

生1: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不错,奖励0.5分。这是我们在小学时动手做过的实验。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显示课题“认识三角形”和一三角形的图)

【点评】本环节通过“小魔术”的形式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上课不久便处于积极的学习探究状态,为“促进教育主体充分发展”提供了基础。

想一想,只剪下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来拼(多媒体显示只剪一角的动画),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二)主动建构

1.探索活动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做,同桌也可以合作,互相讨论并说说你推出结论的过程(师巡)。

2.展示探索结果

师:哪位同学拼得了?请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说你的推理。

生2:(展示图1)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

师:很好!奖励0.5分。还有别的推理方法吗?

2 / 8

图1

图2

生3:(展示图2)作延长线如图,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a∥b得同位角∠3=∠4。因为∠1+∠2+∠4=180°,所以∠1+∠2+∠3=180°,即三个内角和为180°。

师:不错,奖励0.5分。再想想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展示图3)延长b边,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内错角∠3=∠4得∠1+∠2+∠4=180°,所以∠1+∠2+∠3=180°。

图3

师:很有创意,课本没有这个解法,奖励0.7分。

3.概括引申

师:通过大家的探讨,同学们自己找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哪位同学来把探究结果概括一下? 生5: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媒体显示)。

师:对,奖励0.3分。

4.应用与拓展

(1)应用

3 / 8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如图4)根据图上给的条件,你认为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A,或者说,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确定∠A的大小,说说你的设想。

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设想展示出来,并说说你们增加的条件和求出∠A的过程。(师巡)

图4

生6:(展示)若已知AB∥CD及∠1的度数,便可求∠A。因为由AB∥CD,得∠B=∠DCE=60°,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关系计算可得∠A=180°-∠B-∠1。

师:这个想法很好,这是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设想吗?

生6:是。

师: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奖励0.5分。还有什么设想?

生7:(展示)若已知AB∥CD及∠2的度数,便可求得∠A。因为由AB∥CD,得内错角∠A=∠2,∠2已知,即得∠A。

师:这个想法更简单,给你们各奖励0.7分。还有别的设想吗?

生8:(展示)若已知∠A,∠B,∠C的比例关系,则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得„„

师:这想法也很好,你们小组各奖励0.7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各组的设想一一展示,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流。

(2)拓展

师:好了,刚才大家讨论很热烈、很投入,现在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如下图)。

4 / 8

图5

师:这个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颖,他们拿的三角形板,漂亮吗?(彩色显示) 众生:漂亮! 师:只可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被遮住了。请猜猜看,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9:小明拿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一定都是锐角。因为如果另外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那么三个角相加就超过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师:这个同学假设“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猜想,很好!奖励0.7分。别的同学也来说说。

生10:„„(类似生9)。

师:回答也很清楚,奖励0.5分。我们接着看小颖拿的那块三角板,哪位同学猜猜?

生11:„„(类似生

9、生10,奖励0.7分)。

师:(先出示一个内角为锐角的三角形实物给大家,接着将锐角部分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家猜猜看,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会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12,13,14:„„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让3个学生回答,得到多种结果,分别奖励0.7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内角可能所在三角形构造出来,补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看谁构造既多又快。

(师巡,展示学生构造的三角形,奖励0.7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好,构造的三角形很漂亮,游戏就到此吧。现在请同

5 / 8 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游戏中出现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生15:一类是: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师:很好,奖励0.5分。还有吗?

生16: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位同学很注意观察、思考,奖励0.7分。这正是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的方法(显示分类表)。

师:(根据表格简单概括三角形分类)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锐角的关系怎样?

生17:两个锐角互余(多媒体显示结论,奖励0.5分)。

师:关于三角形,今天先研究到这里,往后再继续进行探讨。

【点评】学生的潜在能力如何去挖掘,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是一种贯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研究模式,这节课的实践对开发教育主体潜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终结性活动

师:下面进行练习活动,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1)要求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两道题目,然后交换解答,交换方法如图所

6 / 8 示。解答完毕,返还出题人改卷。

(2)奖励办法:由学生互相评价,确定奖励分值。

编题――奖0.3~0.7分,解答――奖0.3~0.7分。

(师巡视,把编得较好的题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由学生确定奖励分值。)

师:由于时间关系,编得好的同学还很多,就不全部展示了,课后同学们再交流吧!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教育主体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促进教育主体的创新思维发展。开展学生相互评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评价中的教师“特权”,还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即将结束,请你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想。

(让3~6名学生回答,分别奖励0.5分。)

【点评】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开发“合作学习”资源,教育主体可以集思广益,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教育主体得到的知识系统化。 (五)自由作业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此为止。统计一下“数学素质分”奖票,有哪位同学得5分或5分以上的? 生:(回答,有的免做课外作业)。

师:今天的课外作业是任选做3题,可选课本习题5.2、课外习题或自己设计均可。

【点评】本环节自由作业是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层次的教育主体有不同的收获,具体实践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个性化教育。 〖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维是否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与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有直接的关系,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本节课通过以“数学素质分”奖励办法给学生对问题的见解现场评价,是对教育主体的一种鼓励,

7 / 8 使每个教育主体均获得成功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的意识强。如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评价,把评价的“特权”交还给学生,那么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8 / 8

推荐第5篇:三角形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懂得作三角形的高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出示例1: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学生自学例题,独立进行操作。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

3、小组交流讨论。画出三角形后,针对例题中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让学生自学交流进行

2、让学生动手画高 强调以下三点:

(1)画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要用直角三角板来画 (2)要注明表示直角的符号

(3)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底,都有相对应的高。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三角形是由(

)条边、(

)个顶点、(

)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具有(

)性。 3、三角形有(

)条高。

(二)、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 3、三角形有一条高、一条底。

( )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可作三条高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推荐第6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教具:三角板

A4纸张

小棒

卡纸

剪刀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课本教学情境图

同学们,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日新月异,各大城市都建立起雄伟壮观的大桥,瞧,大屏幕上的这幅图,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一说哪里有三角形,让 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三角形呢?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画、做、剪三角形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的三角形,现在四人一小组合作,想办法画、做、剪三角形。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交流反馈,学生展示本组所画、所做、所剪的三角形,说一说,如何画三角形?画三角形时需要注意什么?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提问:仔细观察三角形,你能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同桌交流讨论。(边、角、顶点)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在黑板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观察并引导出三角形的定义) 说明:什么是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三、练习巩固

课本“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拓展延伸

教师用塑料棒分别做成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上台展示操作,动动手,哪种图形更加牢固?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

认识三角形

特点:3条边 3个角

3个顶点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推荐第7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2)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怀文中学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

7.4认识三角形(2)

主备:文华明

审核:汤晋

时间XX-3-4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会正确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2.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引导学生“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的思考过程.

作业布置:课本P27习题7.4第

5、6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演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另一端从点B出发沿Bc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线段)的位置不断变化,你认为其中有哪些位置是特殊的?请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

.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取△ABc边Bc的中点D,连结AD,线段AD就是△ABc的一条中线;也称AD为边Bc上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强调:①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②为了区分中线,我们将线段AD叫做Bc边上的中线.

思考:

(1)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则BD____cD=Bc(填“﹥”、“﹤”或“﹦”)

(2)若BD=cD,则AD是__________________.

(3)△ABD与△AcD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线段AE平分∠BAc交边Bc于点E,我们把线段AE叫做△ABc中∠BAc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感悟: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一定与它的对边相交.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不是射线,它与一个角的平分线不同.

几何语言:

∵AE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

提问:(1)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平分线,你有什么发现?

(2)利用量角器和直尺画出△ABc中的角平分线.

(3)在每个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什么特点?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3.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F垂直Bc,垂足为F,我们把线段AF叫做△ABc中Bc边上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是连接三角形的顶点和相应垂足的一条线段;②不要忘记标上垂足和垂直符号.

提问:

(1)三角形的3条高有交点吗?若有,交点在哪里?所在直线呢?

(2)锐角三角形3条高的交点在哪里?

(3)直角三角形3条高的交点在哪里?

(4)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有无交点?所在直线呢?

三、展示:

问题1 如图,在△ABc中,E是Ac的中点,∠A的平分线分别交BE、Bc于点F、D.指出图中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中线.

四、拓展:

问题2 如图,在△ABc中,∠c=,点D在Bc上,,垂足为E.指出图中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高.

五、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通过画图,你发现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各有怎样的特征?

六:教学反思

推荐第8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4.1.2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设计者:邓丽洁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认识三角形》第二节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对三角形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数量关系,科学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探索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并能灵活应用。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会将三角形按边分类;

(2)经历观察、测量、说理的方法,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3)能够熟练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分类的思想,注重严谨的科学态度。 (2)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引入新知

复习三角形按角分类,引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知识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辅以练习巩固。

(二)设置情境,探究学习

设置搭帐篷的情境,设疑激趣,引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继而师生共同探究三边关系,学生两人合作用吸管围三角形,填表,总结归纳三边关系定理,从特殊推广到一般。

(三)精设练习,学以致用

设置具有梯度的习题+配套学案,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总结解题技巧。

(四)归纳小结,升华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

推荐第9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三角形

衡阳市常宁市新河中学 雷发伟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与主要线段.

2.让学生能区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按角、按边分类的两种方法.

【学习重点】

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学习难点】

1、三角形的外角.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2、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在交点处形成的相对的角. 与内角相邻的外角有两个,它们的关系是对顶角.

3、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一、【旧知回顾】

1.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知识模块一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二、【自主探究】

1.三角形: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

2.如图,三角形的顶点采用大写字母A、B、C或D、E、F等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或△DEF(参照顶点的字

1 母).

3.在三角形中,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内角的一边与其中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连结三角形的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它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5.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三、【合作探究】

例1: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C )

A.∠A、∠B、∠ACB是△ABC的内角 B.∠BCD是与∠ACB相邻的外角 C.∠BCD+∠A=180°

D.△ABC的三条边分别是线段AB,BC,CA

例2:如图,△ABC有三个内角,六个外角,与∠ABC相邻的外角有两个,它们的关系是相等,∠ABC的一个外角与∠ABC的关系是互补,当AB=AC=BC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1.三角形: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 2.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是锐角. 3.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4.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5.三角形的三线: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

2 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中位数、高线和角平分线,三角形按边、角的分类,并能在相应的题目中灵活地运用.

例3: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 ,A)

,D)

,B)

,C)

知识模块二 三角形的分类

四、【自主探究】

1.三角形按角分,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根据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所有的内角都是锐角:锐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钝角三角形.

五【合作探究】

例4:在△ABC中,若∠A∶∠B∶∠C=1∶2∶3,则△ABC的形状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例5: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一定分成两个( B ) 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例6: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AE是△ABD的角平分线,若∠BAC=80°,则∠EAD的度数是( A ) A.20°

B.30°

C.45°

D.60°

六、【教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七、【作业】 P75 1 .2. 4

推荐第10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本节课是通过绘声绘影录频软件,以及ppt等技术完成的,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和体验的机会。从学生喜爱的课件,漂亮的卡纸

入手,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对于长方形周长计算,教材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

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对于长方形周长计算,教材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在学习中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他们的好朋友淘气、奇思、妙想想出的三种计算方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三个计算公式,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从而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方法三是最为简便的,这样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体现了算法的优化。 本节微课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将重要知识全部讲完。相信同学们 在观看视频后,能熟练掌握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

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使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且末县第一小学 阿伊尼萨汗。艾克热木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德育目标:

1、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学习并不陌生。

2、学生已有了运用观察、画、摆等学习方法探究图形的有关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

3、教学中药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加强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会在各种三角形内画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尺子,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说起三角形,你们会画它吗? 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画一画:

让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强调:围成是指(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思考:三角形有高吗?怎样画出三角形的高呢?利用学过的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的方法尝试给三角形画高。独立画高,集体交流方法。

2、先用自己的话概括三角形的高和底。再出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猜一猜三角形有几条高呢?动手画一画并验证。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视频演示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

4、观察三角形的三条高,并发现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因此判断三角形的三条高画的是否正确,就看画出的三条高是否相交于一点。

三、巩固应用

1、p60页“做一做”

2、判断

3、课外拓展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第11篇: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博达助教通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1.摆三角形(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

(三角形、圆形、梯形„„)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2.三角形的特性(1)师拿出准备好的插接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师拉动长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变化了,说明它不稳定)(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变化,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征1.什么是三角形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出示:手势表示哪个是三角形?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围成”)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仔细观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之外,还有什么?(3个角)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生回答师板书。

三、三角形的分类1.分类2.刚才大家表现非常棒,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那现在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样?出示六种三角形

-------------------------- 看要求:(课件演示)给这些三角形分类:要求:(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2)小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取名?生运用学具小组合作,老师巡回指导。生汇报,师总结板书:锐角三角形 1个? 3个?直角三角形 1个钝角三角形 1个

3、小游戏:猜角游戏 师只露出一个角,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考考你:选择:(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A直线 B射线 C线段(2)(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A有一个角是锐角 B有两个角是锐角 C有三个角是锐角判断:(1) 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两个锐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 (4) 有位同学看到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就说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第12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

2.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并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4.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角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材以真实的现场实物为素材,系统设计了对三角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钉子板、三角板、直尺、方格纸、白纸、三角形纸片。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法,创设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自我动手、通过探究来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自己探索、动手测量,剪一剪、分一分、量一量的形式给三角形分类。这些活动的创设,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交流反思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再请学生欣赏大桥、高压线杆、房屋的人字梁、雪花等含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

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继续看屏幕。

(屏幕上显示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并闪动三角形的边,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2、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板书:意义、特征、特性、分类) 大家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还可分为哪些种类这四个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三角形的意义。 (1)做三角形。

同学们,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做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四种方法:(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3)直接沿着三角尺的边画三角形;(4)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

展示学生制作的三角形,并指名说说做的过程和想法。

同学们刚才在叙述想法时,都注意了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关键词。 (板书:三条线段、围成)

那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进行概括,屏幕显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三角形?(屏幕显示) 2.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1)小组探究。

刚才同学们做的三角形虽然形状大小都不完全一样,但这些三角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征? (小组研究。)

(2)交流。

小组汇报三角形的特征。

(屏幕显示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教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指出,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3.探究三角形分类(按角的特征)。 (1)小组探究。

三角形的形状都不相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不同的类别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信封中的学具研究以下问题:

第一、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

第二、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可以把三角形分为哪几类?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主持下互相合作,共同探究。) (2)交流。

小组汇报:三角形的角有以下特点,三角形的三个角中只可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而且至少有两个锐角;三个角一个角大了,另两个角就小了。

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显示。) (屏幕显示:根据角的特点把下面的三角形分成三类,摆在方框内。 随着学生回答,屏幕显示下表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屏幕显示) 4.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1)屏幕显示电线杆、自行车等实物图,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 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让学生拿出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具,分别向两边拉或往中间推,让学生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四边形的形状变了,而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刚才我们是通过动手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要再做一个实验:这有三根小棒,谁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一学生围好后,请你们记住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想一想,还用这三根小棒,还能围成其他形状的三角形吗?

老师请来几位认为“能”的学生到前面演示,若干次尝试后,学生们发现不管怎样移动小棒,三角形除姿势变化外,其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用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其它形状的图形了,除非换一根小棒。)

归纳: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板书:三条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不变)

这就是三角形的重要特征——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小结:空调支架、电线杆、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稳定、结实、耐用。

(2)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下例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3 (4)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2.游戏。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挡住两个角,让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一个角,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属于哪种三角形。

(1)第一题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教师拿出一看,果真是直角三角形。

(2)第二题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

(3)当第三题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也随口回答是钝角三角形。教师第一次掀开纸让学生看到钝角三角形,第二次看到直角三角形,第三次看到锐角三角形。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的认识。

3、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四、拓展延伸

1、埃菲尔铁塔和鼎

有关三角形的特性,在古代时人们就有所研究,瞧这是?(埃菲尔铁塔),

有三角形吗?(有)如果从整体上看,也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它经历了百年风雨,依然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

这是我国古代的?(鼎),

瞧,下面的三个脚不就有一个三角形稳稳地支撑着它庞大的身躯吗?

这些不正是古人对三角形特性的深刻认识吗?

2、动物和人对三角形特性的利用

其实有关三角形的特性,不仅仅是咱们人类善于利用,有些动物似乎也懂得三角形的好处。瞧,这是袋鼠,它休息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尾巴上,它的尾巴被称作它的“第三只脚”,不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面吗?

同学们,当你还惊讶于动物的几何头脑时,其实咱们身体的一些部分也是这么做的。人的每一只脚在走动中的基本着地点都只有三个。三个就够了,我们已经能够走得又稳又灵活了。

3、延伸结束新课

同学们,细细想想,以上这些仅仅只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吗?难道这其中就没有蕴含着三角形更多的奥秘吗?深入学习吧,你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13篇:《认识图形 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三角形》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问:这叫什么形?

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1 2 3 4

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圆形的?

学生举例.教师同时出示钟面、硬币、圆扣子等,问: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同时在黑板上画圆.说明这样的图形是圆.

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和一个球.问:圆和球一样吗?教师归纳:圆和球不一样;圆是一个面,球是一个体.

你还能向教师和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

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圆形.

第14篇:《三角形认识》教学设计123

《三角形认识》教学设计

王友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2~23页例题,23~24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难点:探究三角形两边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每组一套小棒、方格纸、钉子板、三角尺等。

2、每人4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先出示两个三角形。提出: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

2、感知三角形。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学习过的图形?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场景图上找出三角形。 让学生说说我们生活见过的哪些三角形?

3、谈话: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联系实际的找和说,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初步形成三角形的表象。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

1、师: 同学们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三角板画,沿着三角尺画,用咫尺在方格纸上画„„) (课件出示) 问:这是一个三角形么?

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指名学生回答如何画三角形的?在点子图上确定三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再连接这三个点。

4、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5、师:我们已经做了三角形,又画了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是怎样组成的呢?自学课本第22页下面的图。

讲述:围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两条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也是三角形的顶点。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学生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相机板书)

7、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8、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初步形成三角形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并进行交流,在互动的活动中让学生惑受到每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虽然不一样,但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三角形、画三角形,并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 ,再次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也为后面学生的活动打好基础;通过自学认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逐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二)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谈话:刚才我们用小棒摆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能把他们围成三角形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 小组活动要求:

a、从四根中任意选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b、记录所选三根小棒的长度,看一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 c、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棒的长度

实验次数

第一根小棒 第二根小棒

第三根小棒

能否围成三角形 画“√”或“×”

展示和报告实验结果,说说选的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3、说说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长度)

4、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老师的演示,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时,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5、观察能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交流中升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三、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1、通过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判断下面的3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想想做做”第二题)

2厘米、4厘米、6厘米

5厘米、2厘米、基本方法, 6厘米、2厘米、5厘米

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2、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见想想做做第3题)学

先让学生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个问题;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线,并要求解释理由。

[设计意图:两个个练习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总结出窍门;第二个练习有一定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

1、师:这节课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有那些收获?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

2、(课件演示)艾非尔铁塔高一千多米,这么多年依然雄伟壮观„„这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跟三角形一个重要的特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研究研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从例图中找找我们认识的图形,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再让学生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从学生的提问中选择了三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放入到班级的“问题银行”中。接着让学生按照以前的认识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进一步感知三角形,在让学生描述你是如何做三角形时,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做法,学生 语言表述不清,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进程。学生在做了三角形以后,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我提问“你是如何画的”,学生回答“先画3厘米,再画4厘米„„”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其实只要让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就好,在这之后我让学生自习了书上三角形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现在想来应该先让学生自学再让学生去画,画好以后 又让学生在所画的图中标上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这样对自学内容还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

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我课前让学生准备了10cm、6cm、5cm、4cm的小棒各一根,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操作过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交流汇报时,有部分学生坚持说4cm、6cm、10cm能围成三角形让我始料不及,没有充分预设到这种情况,看似简单的围三角形,学生却产生了分歧,后来分析分歧的原因在于:1.有些学生做的小棒的长度不标准。2.由于有些同学的小棒有宽度,在围的过程中,他努力碰到一点点就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这也是我教学过程中疏忽的地方,在放手的过程中也应该不要缺少指导,应指导学生怎样正确的围三角形。课前预设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填表时候选择的三根小棒不重复不遗漏,我要求学生在填表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并给出了短边、中边、长边这三种描述,预设通过得到这样三个算式短边﹢长边﹥中边、中边﹢长边﹥短边、短边﹢中边﹥长边,可以比较发现第

一、二两个算式是肯定成立的,只要满足第三个算式就能围成三角形了。正常的教学程序是先探究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再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才得出判断最短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是第一个汇报的学生就给出了最终的答案,使得预设变成泡影,我这时再把学生拉回到判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有点顺序颠倒的感觉,我如果当时的提问稍加引导就不至于出现这种问题。现在想想就算是学生说了我可以问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的过程不就回到了最初的探讨步骤上来了么。

现在想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完全依靠课前设定的模式,人是活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东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锻炼自己的驾于课堂的能力,而不是死搬教材,死记教案

第15篇:《认识图形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三角形》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1、初步认识三角形.

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问:这叫什么形?

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圆形的?

学生举例.教师同时出示钟面、硬币、圆扣子等,问: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同时在黑板上画圆.说明这样的图形是圆.

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和一个球.问:圆和球一样吗?教师归纳:圆和球不一样;圆是一个面,球是一个体.

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圆形.

新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图形,是哪两种图形?这就是课本第24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3.数一数,在内填上适当的图形.

图中有5个,

4个,

1个,

1个,

4.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拖动图形到相应的框里.

四、布置作业:练习七第

4、5题.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三角

第16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 者】包敬宜

【作者简介】包敬宜 上海交通大学职工子弟小学

教材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上海版第128页至第130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获得丰富的三角形表象,并会把三角形分类,同时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思考

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三角形?

想一想:自行车车架、篮球架、高压电缆支架等,它们的架上为什么常常搭建成三角形?用四边形行不行?

(二)新课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3条边、3个角。现在进一步来研究有哪些三角形。(出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1.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1)交流课前观察、思考所得。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各一个。 让学生用力去拉,看看它们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你能说说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吗?

学生可能一时说不出,再实验。

(3)取3根小棒搭成三角形。①小棒长为3cm,4cm,5cm; ②小棒长为5cm,5cm,4cm;③小棒长为2cm,3cm,4cm。

学生搭成:

附图

大家搭的都一样吗?

讨论:能不能搭成别的形状?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第四组讨论第①题;第二组讨论第②题;第三组讨论第③题。

汇报。结论:一个三角形,当它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之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就不变了。三角形具有不变形的稳定性。

(4)举例说明:三角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操作:(师先讲清操作步骤。)

附图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沿虚线剪下,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三角形。)

(2 )小组讨论:根据你们的操作和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展开后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

师:你能给这个三角形起个名字吗?(板书:等腰三角形。)

(3)自学课本第129页第一段。说说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电脑显示:

附图

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底和腰之间的夹角叫做底角。腰和腰之间的夹角叫做顶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试一试:指出下列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顶角、底角。

附图

(4)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呢?

操作:从许多学具(厚纸三角形)中,挑出等腰三角形。

讨论:你是怎样挑的?为什么说它们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A:我用折纸的方法,两腰相等, 知道是等腰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B:我也用折纸的方法,两底角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C:我量出两条边相等,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

师:还可以怎样量?

学生D:还可以量两个底角是否相等,如果相等, 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小结:只要有两条边相等或者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5)认识等边三角形。

①量一量:学具中的红三角形边长各是多少?它有什么特征?

②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什么呢?(板书: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③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④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如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发现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新知识吗?

先独立思考,同时可以画画、折折;再小组讨论;最后交流(电脑同步显示):

附图

右图是个等边三角形,

a=b=c。

在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就是1=2;

在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就是2=3。

可知1=2=3。

可以发现: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相等。

大家共同享受发现新知识的喜悦。

3.三角形的分类

(1)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出示下列一组图形。

附图

①图①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它叫(生:直角三角形。)为什么叫它直角三角形?(因为它的内角有一个直角。)

②那么,图②应该叫它什么三角形?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内角是钝角。)哪个角是钝角?

③图③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学生很可能回答:锐角三角形,因为它有一个内角是锐角。)是这样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任何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才是锐角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的形状虽然可以各个不同,但是就它的角来说,只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3种。

你如不信,可以画画看,你能画出一个既不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又不是锐角三角形的三角形来吗?#p#分页标题#e#

(2)按角分类。

在小黑板(磁性板)上贴上学具:

附图

把学具盒里的三角形按角分类,把它们分成3堆。 (分好之后相互检查。)

(3)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不把等边三角形也分为一类?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

(三)课堂作业

1.下图中的三个三角形各露出了一个角,你能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附图

2.用9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5个正三角形。

3.在小格子纸上画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

(1)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

(2)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锐角三角形。

(3)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钝角三角形。

提示:画三角形时,先考虑边的条件方便,还是先考虑角的条件方便?

(四)总结

关于三角形我们已知道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第17篇: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1.1认识三角形(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正确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2.会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有关角度、面积计算等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重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和画法。 难点:

1.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学生容易画错是学生的知识难点。

2.引导学生“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的思考过程是学生分析难点。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演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另一端从点B出发沿BC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线段)的位置不断变化,你认为其中有哪些位置是特殊的?请与同学交流.

二、课本导学 阅读与思考一

一、阅读课本第7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有何区别和联系?

2.AD为△ABC的中线,△ABD与△ACD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的高线具有双重意义:作为图形,它是一条__________; 作为数量,这是这条___________的长度.因此,三角形的高线也是指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______________。

二、完成课本第7页做一做

问题1: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平分线,三条边的中线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2:三角形的3条高有交点吗?若有,交点在哪里?所在直线呢?

(作三角形的高线是学生常见的错误,此问题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作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高线)

三、归纳:1.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相交于一点,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顶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延长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

阅读与思考二

(1)例2:在△ABC中,AD是△ABC的高线,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AC=80°,∠C=40°,求∠DAE的大小

(例2的已知条件包括了有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等较多信息,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理不清头绪。可作如下启发:)

启发1:已知AE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启发2:已知AD是三角形的高线,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其依据是什么? 启发3:∠DAE可以通过哪些办法得到?差?和? (2) 阅读课本例2的解答,你的解法和它一样吗?

一、

二、练习:完成课本第9页作业题2,探究活动

归纳:已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求有关角度问题时,通常会运用下列知识:

1.利用已知角度及角平分线性质,求出相关倍(分)角的大小。2.利用高线的意义得到垂直(90°)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已知两内角求另一内角。

三、盘点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通过画图,你发现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各有怎样的特征?

四、学习检测

问题1 如图,在△ABC中,E是AC的中点,∠A的平分线分别交BE、BC于点F、D.指

A出图中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中线.

BFDEC0问题2 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BC上,DEAB,垂足为E.指出图中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高.

问题3:如图,CE是△ABC的角平分线,EF∥BC,交AC于点F,已知∠AFE=64°,求∠FEC的度数。

五、作业布置

A:课本第9页B4,C5,作业本 B:作业本

BAECD

六、课后反思

第18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9、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四边形,小棒20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有三角形的实物图)同学们,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

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学生画,师巡视)

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生齐说)

(课件出示)

在你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它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的命名(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课件出示)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ABC”。

顶点A的对边是BC边,顶点B的对边是谁?顶点C的对边是谁?(学生齐说)

3、三角形的定义。

根据你对三角形的认识,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能用一句话概括吗?可以和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

(指名汇报再课件出示)

引导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练习:(课件出示判断题)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生:有)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这部分内容你们已经预习过了,老师现在要检查你们的预习成果。

画出作业纸(教材第65页第1题)上指定底边上的高指定底边上的高。(学生画,然后借助投影仪展示汇报)

质疑: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学生汇报)

你能画出第一个三角形另外两条底边上的高吗?(学生画,然后借助投影仪展示汇报)

你能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学生画,然后借助投影仪展示汇报)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你都会画吗?(学生试画)

就三角形高的画法,老师做了一个小微课,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用心看。(播放微课)

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课件

出示教材第61页插图)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摆小棒(发现: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无论怎样摆,摆出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而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四边形,则可以摆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框架,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你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

怎样能把这个四边形稳定住呢?(学生说)

3、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先说,师再课件出示)

4、巩固运用:(课件出示两道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先说,教师再出示课件带着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第19篇:认识三角形(一)教学设计

第四章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交大二附中南校区 夏婷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在拼接三角形纸片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3.东得按照三角形的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概念,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从图形中识别三角形。

教学难点:探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角形进行分类。

180°以及按照三角形的内角的大小对三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题引入;第二环节:探究新知(三角形有关概念、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第三环节: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第四环节:回顾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诗句引入,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举例,并观察老师搜集的图片.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1:(1)参照PPT提供的三角形图片,总结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2)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板书总结: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2.自学教材81页做一做上面那段文字找出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记作:△ABC 活动内容2(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1、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

附学生设计验证方法:

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板书推理过程:(第二个推理过程学生自己写)

证明:

∵∠1=∠1 ∴a∥b ∴∠1+∠2+∠3=180°

2、知识应用。

活动内容3(三角形按角分类):

1、教师借助下图提出问题:

(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①直角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 ③锐角三角形

2、自学教材83页蓝框上面的那段文字,认识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A直角边斜边思考:在Rt△ABC中,∠A与∠B有什么关系?C直角边B 板书总结:记作:Rt△ABC

直角三角两锐角互余。

第三环节: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练一练、知识技能、做一做、实际问题

1、练一练

1、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图内:①②③④⑤⑥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③⑤①④⑥②⑦

2、思考: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

做一做:在△ABC中,•A4∶∠、如果△ABC中,∠B∶∠C=2∶3∶5,判断三∠A∶∠B∶∠C=2∶3∶5,此三角形按角分角形的形状。类应为().•在

做一做:•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求这个锐角的度数?

实际问题

1、如图,一艘轮船按箭头所示方向行驶,C处有一灯塔,轮船行驶到哪一点时距离灯塔最近?当轮船从A点行驶到B点时,∠ACB的度数是多少?当轮船行驶到距离灯塔最近点时呢?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实际问题:•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习题4.1 1,2,4题 预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第20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李琳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三角形,指导三角形的名称,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三角形的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学习数学的经验,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并能准确的从众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日常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个同学们带来了几份小礼物,同学们想不想打开看看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图形王国的新朋友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合作探讨、感受新知

1、观察三角形

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三角形有三个边,三个角)

2、摆一摆三角形

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请一位同学到展台上摆,其他同学分小组摆。)教师在黑板上画。

出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3、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物体的面都是三角形,要求同学们到教室里找一找。要求学生下课以后到校园里找一找明天上课再告诉老师。

三、巩固新知,找三角形

1、在三角形图表下面的()里打√

2、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3、用小礼盒里五颜六色的图形拼一拼,拼出一副美丽的画,并把它固定好,拿到台上展示给大家看,比一比哪个组拼的多,拼的好。

四、全课小结

五、课后拓展

要求学生完成书上练习。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doc》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