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教学设计

2020-09-12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t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二、识香气

3、师:从这些美好的回忆里,作者独爱桂花的香气,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

“纷纷”“满头满身”)

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

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

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一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

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

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

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

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

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索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

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

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l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推荐第2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精品课程资源教学设计

7*《桂花雨》教学设计

古镇冈南小学区凤仪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导入: 同学们,在你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美好的、难忘或有趣的事情吗? 1、同学们,刚才我们分享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当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童年摇桂花那段美好的时光。

电击鼠标:[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奇妙的童年经历——板书《桂花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设计意图】: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⑴ 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桂花很香呢?请用——找出来,并标出序号。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个字特别感受到桂花的香?浸是什么意思?

(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整个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

(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 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是啊,这里也写到了一个——(‚浸‛加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桂花,喝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

【设计意图】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⑸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思乡的情怀。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矛盾冲突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把浓浓的思乡情推向高潮。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桂花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一段感受到了桂花带给她的快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八自然段,用——画出摇桂花的句子。)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

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你会有什么感觉?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脸上、颈间、身上、手上……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又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

②、老师也想大家享受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你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瞧,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教师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③、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

(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小结: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设计意图】:一篇好文章, 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布置练笔练习。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也来写写自己记忆深处的童年趣事。

出示[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进行小练笔,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

思桂花片片思乡情

推荐第3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书:桂花)(修改:导入语过于直接,课前可与学生交流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并让学生简单说一说原因。接着引入课题---有一位作家,她不喜欢姿态优美的梅花,只喜欢笨笨拙拙的桂花,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写的《桂花雨》)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补充:再读课文时,注意指导文中长句子的停顿与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4.疏通课文脉络。

三、

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补充: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以读促思,通过朗读感受全年村子里的人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补充: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2.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修改:第二课时的导入我觉得可以通过问题进入文本。1.课文写了“我”与桂花的哪些事情?2.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快乐的场景?)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补充: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假设让你离开家去外地,你最思念什么?想一想,母亲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出示句式“望着这些桂花,母亲不禁想起了故乡的

。”)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补充: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4-6节,再次体会同年时摇桂花的快乐。)(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修改:这一环节处理完,课让学生交流我们学过的与思念有关的古诗)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推荐第4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12.桂花雨

课题:《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课文。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给人以芬芳的印象,令人神往,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深处关于故乡最美好的印记。“桂花香”是全文的线索,浓郁的桂花香气仿佛就萦绕在鼻翼唇齿间,字里行间弥漫着桂花那迷人的香气,牵绕出作者的那股思乡情怀。同时,通过写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为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纯朴感情,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略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语句,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个性的阅读中感悟课文情感,可以采用“以读促进”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营造充满灵性的课堂,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设计思路:

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的摇花之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学习生字词,自由读课文,交流感受,了解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其次,通过多样化朗读,与文本绿色对话,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回想你的童年,有什么有趣、好玩,让你至今难忘的事情吗?

2、是呀,童年似一杯暖暖的茶水,让你回味无穷;童年似横跨天际的彩虹,绚丽多彩,叫人难忘。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首先,我们来认识作者。(多媒体展示琦君的照片、作品封面和介绍文字)

3、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认识了作者,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提问,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能动

性,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疑问去课文中寻求解答吧!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课文,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用笔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把你喜欢的那一段再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2)分析字形、拼音,理解词语。 (3)齐读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通过刚才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老师看出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很认真。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学生默读课文,自行交流)

(2)点名回答,师生共同帮助总结。(本文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桂花时的情景,表达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恋与向往。)

三、精读感悟,感受桂花“香”

(一)对比桂花与繁花

1、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分别是什么花?(出示姿态高雅的梅花图、雍容华贵的牡丹图等,引发学生的惊叹)

2、(出示桂花图)这是桂花,说说你的感受吧。(学生自由说话)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桂花与繁花的图片对比,引导学生挖掘桂花的“香”,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之下,学生会主动去学习、去发现,这样便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过渡:是啊,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如此平凡而又朴素的桂花,却是作者的最爱,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原因,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

4、根据回答出示:“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吗?

(1)原因一:“不与繁花斗艳”,作者喜爱桂花的朴实。 (2)原因二:“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作者喜爱桂花的香味。(板书:桂花香)

5、让我们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感悟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吧!(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桂花“香”

过渡:桂花的香气味儿是如何吸引作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读一读。(学生默读课文)

1、师生交流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出示句子)

①(指名朗读)用你朗读,让同学们感受到桂花的香气味儿。

②老师注意到,你把“香飘十里”这个词语读得很重,为什么?(交流体会:“香飘十里”,桂花的香味能飘很远很远,形容桂花香味很浓烈。)

③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桂花香的“浓烈”?(板书:“浸”。交流体会:桂花香扑鼻而来,形容桂花香无处不在,无处不存。)

④多么浓郁的桂花香呀,每当桂花盛开的季节,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荡,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之中。让我们用朗读将这浓烈的香味儿读出来吧!(指名读,分组读)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用朗读,读出你对“桂花香”的感受吧!(指名读,读出三个“!”所表达的情感)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指导朗读: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品上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呀!谁来感受这样的香?(指名朗读)吃着美味可口的桂花卤,过年时尝一口甜糯的桂花糕,这花香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指名再读)

②桂花香可真令人魂牵梦萦呀,让我们一同沉浸到这桂花香中吧!(齐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采取默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运用语言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感悟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感悟。】

(三)难忘故乡“香”

1、读着读着,这香味将我们陶醉,难怪作者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学生一起说出作者的心声,出示句子。)

2、是呀!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但是,在作者的记忆中,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气味儿吗?(不是,难忘的还有童年时代的“摇桂花”和那阵阵桂花雨。)

下节课,我们再去感受作者的摇花之乐吧!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出示生字:吩

2、指导写法。“吩”:左右结构。“口”字旁要写小,在中线左上方。 “帮”: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宽,下半部分“巾”要写窄一些。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书后第二题)。

五、完成作业,迁移运用

1、比一比,再组词。

拣( ) 吩( ) 左( ) 茁( )

练( ) 纷( ) 右( ) 拙( )

2、在本子上摘抄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桂花香 浸

吩 帮

推荐第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3、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初步学习了11课《桂花雨》(齐读),这节课,就由我来带着大家继续感受这场美丽的“桂花雨”。

2、多有诗意的题目呀,想一想,应该怎样读,再来《》(齐读课题)。●{真美!}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

一、二小节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轻轻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

一、二两小节,体会体会。并找一找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桂花的

喜爱?

●{看到你们读书专注的神情,我知道同学们都有很好的阅读习惯,真好!}

2、交流: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是呀,这正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的外表并不出色,它不去与其他花儿争艳,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人香味,多谦虚呀!难怪作者这么喜欢。诗句就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在万花之中居首!一起读,再来感受一下。

把这句话也来读一读,试试能不能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读出桂花迷人的清香!

●{①真香啊!! ②谢谢你把这么美的感受带给大家!!!}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浸在桂花香里的。”

●好一个“浸”字!人们仿佛置身在一个桂花的世界里!! ◆★还有哪些语句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桂花的喜欢?{的确,有些语句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才会感受的到!} (3)师读:“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①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作者是喜欢桂花还是不喜欢桂花呢?(喜欢)是呀,虽然笨笨拙拙的,但是作者依然觉得可爱、喜欢。

②请同学们用心读读第一节,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不开花时……找细花”

谁再来读读这句,感受开花季节要从绿叶丛中找细花的那份不张扬的

美!!(含蓄的美)

③读到这句,老师又自然想起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句诗:★“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

来,一起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

3、古诗的语言凝练,色彩之美,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把它们摘抄在文章的空白处。

★音乐伴学生摘抄(古筝曲)

●{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个很好的习惯!!} 再来感受一下桂花的美,桂花的香。齐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节,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第三小节边划一划: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非常喜欢摇桂花?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2、交流:

(1)“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哎呀,忙的不亦乐乎!

(2)“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

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②你的表情里有缠!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3)“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

★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指名读(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 {真会读书! 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4)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是呀,一个“喊”字喊出了作者心里的快乐,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想想怎样喊呢?(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于是我就(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齐喊。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叹号)

● {第一个发现,真了不起!是呀,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板书:童年乐)

3、小结:同学们,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雨,怎能不让作者兴奋快乐呢?这诗情画意的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到课文里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你找到了谁,读出相关的句子。

(1)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这里可以读出母亲对摇桂花十分的放在心上,时时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因为被风雨吹打过的桂花香味会差多了。

(2)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3)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母亲撮一点桂花放在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并即时口占一绝,请你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他们对桂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指名读。(读出了诗的韵味!)

花雨缤纷入梦甜!是呀,人们连做梦都梦见桂花,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甜甜的,美美的读一读父亲的口占一绝:★出示:细细……

4、总结:

同学们,我对桂花的喜欢在童年摇桂花的欢声笑语里,母亲喜欢桂花在她那细腻的一言一行里,父亲对桂花的爱则在他的口占一绝里,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起去感受作者一家人喜欢桂花的那份情,用心读读吧!

(三)学习第四节

1、课文读到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一家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的那份幸福。那么,桂花的丰收仅仅只是给我,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吗?

2、找位同学读读第四小节,其他同学做好听的准备。(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3、生活中处处有桂花:桂花的清香,桂花卤的可口,桂花糕的香甜,桂花的丰收给全村人带来了享受,带来了快乐!让我们满怀着

丰收的喜悦一起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验:桂花摇落以后……(读)

(四)学习第五节

1、是呀,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后来,作者一家移居台湾,从此离开了家乡。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时,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

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

(母亲对家长旧宅院里的金桂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金桂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三、学习第六节,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 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这场桂花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给我们带来的甜美!

放音乐,自由读《桂花雨》

其实这篇课文如果叫老师来选,我真的难以取舍,我学得每一段都非常优美。那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

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

快乐。

推荐第6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明光市第四小学 汤 丽 教材分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创设多种情境, 将语言文字还原到本身所体现的场景和感情中,并与学生的需求、生活与发展进行意义关联,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

2.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挖掘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和图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情境和提炼文字,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感受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难点: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母亲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引出“桂花雨”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zī tài 课件出示一段话: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 ( ),叶多花小,

yóu qí

从不与繁花斗艳,香气却( )迷人。成熟的桂花,就应当

xīn xiān “摇”,摇下来的,朵朵完整、( ),晒干后可以做成各种食

chén jìn 品。全年,整个村子都( )在桂花香中。

学生根据语境写下词语,提出写字要求,关注写字姿势,并展示评价。

2.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童年,最让作家琦君难忘的是童年的什么呢?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二、自主品读,感受“摇花乐”

1.课文哪里写了“摇花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语句,画下来,圈出关键的字词,并简单写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2.生交流(预设)

a“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抓住“缠”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缠过妈妈?上台表演读。什么叫“老是”,你想到了什么?再读。

b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谈体会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动词)总结:写文章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才生动。再读。

C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抓住“喊”和三个感叹号感受快乐,评价:读书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标点,更要学会想象。 出示:

桂花纷纷落下来,像————————。落到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脖子里,————————;落在我的衣服上,——————-;落到地面上,——————————。 指名学生任选说话,再有感情朗读句子。

3.总结:作者就是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摇花乐。当然在摇桂花的过程中,不仅作者快乐,还有谁也快乐?男女生合作读。

4.快速阅读第四自然段,你能填出这几个空吗?(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四人小组合作填写,再集体交流。

摇桂花—→( )桂花—→( )桂花—→( )桂花

三、对比阅读,体会“思乡情”

(讲述作者中学时,一家搬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桂花特别有名,每次去玩,作者都会带点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出示母亲的话)

1.出示母亲的话,母亲认为哪里的花香? 2.找到最能体现家乡旧宅院的金桂香的句子 (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出示字典上的解释,理解“浸”,指名用“浸”的本意造句。比较“泡”“浸”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再出示《槐乡五月》中的句子齐读感受“浸”的妙用: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再引导比较“沉浸”和“浸”的区别,再读出不同的感受。 3.补充原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杭州桂花的香,实际是超过家乡桂花的香的,质疑,母亲为什么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课件出示: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母亲不是诗人,她不会吟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字,一个“比不得”,就把这种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再读母亲的话。

5.作者想念家乡吗?读最后一段,师:原来,桂花雨是一场思乡的雨啊!板书:思乡雨

四、升华运用,书写“思乡梦”

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多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配乐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这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思念家乡„„) 2.再次出示父亲的诗,围绕“梦”,出示:又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一生漂泊,久别家乡的琦君闻着那迷人的香气味儿,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生在《思乡曲》的背景音乐声中续写下去。)

3.指名交流,进行讲评

五、课外延伸,快乐读写(二选一)

1.推荐阅读琦君的散文《烟愁》、《琦君寄小读者》 2.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桂 花 雨

——思乡雨 摇 花 乐 思 乡 情

推荐第7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教材

四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教学设计

南乐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艳娟

桂 花 雨

教材简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反映出纯真的童趣和淳朴的情感。全文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重点凭借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受桂花之“香”,体验摇花之“乐”,感悟思乡“情”浓,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1

(多媒体随机出示这些句子)

3、抓住“浸”“香飘十里”等词使学生体会桂花香气浓郁。师:在这些句子中,你最欣赏或最喜欢哪些词?

为什么喜欢它? 生:(略)

师:好,就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句子中读一读吧!

4、指名读句子,师生评价。

5、齐读句子。

[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眼睛,以重点词句为载体,努力搭建理解、表达、读书的平台,使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共舞。]

过渡:浓浓的桂花香陶醉了作者,也陶醉了我们。摇桂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一同来看看。

三、想象情境,感受摇花乐

(一)精读第三自然

1、找“乐”字,悟心情。

浏览第三自然段课文,从文中找到一个字表达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

板书:摇花乐

2、品句子,悟情趣

师:请继续从文中找到描写“摇花乐”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①读一读,感受“乐”

- 3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多媒体出示句子)

[一段好文字,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想象、表达,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感悟思乡情。

1、引出母亲的话(多媒体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指名读。

3、生初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出示思乡诗句,加深理解。

5、创设情境,写一写,说一说。(多媒体出示) 儿子说:“外地的环境好!”

母亲会说:“

!” 儿子说:“外地的生活真舒适!”

母亲会说:“

!”

6、齐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我的思乡情。

[以思乡诗为桥梁降低理解难度,以想象对话呈现,深化情感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了解作者

- 56 -

推荐第8篇:桂花雨 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安厚中心小学 叶豪欣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的特点,教学时紧扣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中走个来回。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整节课抓住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三个板块,因势利导,通过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写、说的训练,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尽显浓浓的朴素乡情,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4、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简介作者

(一)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老师这节课要带领大家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请大家看一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桂花)喜欢桂花吗?为什么?

(二)简介作者 ,导入质疑

1、有这么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也非常喜欢桂花。我们来看看她的相关资料,谁来读读? 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桂花雨》。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雨)

3、齐读课题,老师很好奇,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已经预习了,谁来告诉老师,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

二、直入重点,体会摇花之乐

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桂花雨的样子呢?请你们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2、这是作者在做什么?(板书:摇花)

3、摇花这件事在作者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谁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①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教学预设:(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小花落满地,地上就如铺了金子一般。)

②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③师: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④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⑹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⑺想象说话: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3个字,摇啊摇,摇出了什么?板书:乐

课件出示说话:我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呀摇,摇出了

教学预设:摇出了朵朵完整、新鲜的桂花,摇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摇出了满头满身都是桂花香气的人们,摇出了一杯杯飘散桂花香气的清茶,摇出了一块块浸在桂花香中的糕饼,摇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摇出了故乡的亲切与温馨,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摇出了快乐心情,摇出了童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教师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三、局部深究,浸染桂花之香

(一)摇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这也是作者喜欢桂花的其中一个原因?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令作者这么喜欢桂花呢?请你们浏览课文,找找相关画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板书:桂花香)

(二)请生汇报

出示课件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⑴读完这些句子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花很香) 从哪些字词感受到? ⑵通过个别读——齐读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师点拨读好“没有不”的停顿和“香飘十里”的浓浓花香。

⑶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⑷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如下,教师适时引导如:闻着花香,你想干什么?如果那时你在吃饭,你觉得—— (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泡茶。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也香了。我觉得我的人也香了。我觉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我想去摇桂花。)

⑸再次齐读读这些句子,来感受这桂花的香味。

〔设计意图〕浸在桂花香里,说明香味太浓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味。教师通过理解词义,品味解读,想象感受,朗读体味的方法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置身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中。

四、感悟文本,体会思乡之情

⑴师:这么香的桂花,让前后十几家邻居浸在馥郁香气中。在作者的笔下,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课件: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品读“全年”“整个村子”

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生: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凉的桂花茶,顿时心旷神怡;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冒着热气的桂花茶,——

生:我们用桂花泡茶,一年四季都喝,我们可以做做桂花糕,在烧菜时洒点桂花,做糕点时放点桂花。

师:除了泡桂花茶,做桂花糕,还可以干什么?一年四季都可以享有,怪不得琦君说——你来读

师: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有桂花,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只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吗?只送给他们两个吗?还会送给谁?说得真好,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说,全年——。

人人都可以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这香真是沁人心脾,男同学读——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可以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一起读——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是沉浸在了——(浓浓的乡情)里。板书:乡情

〔设计意图〕由“浸”字带动全句,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四、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一)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1、背井离乡的我,每次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母亲说什么?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学们,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话,请你们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谁来说看看?

3、你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看谁有新的发现。(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可是”一词)

4、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们浏览下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比较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那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对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

5、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母亲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就像有一句古诗说得好:月是故乡明。)

3、练习:

这里的环境再好,也( )。 这里的生活再好,也( )。 „„

4、反馈。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五、走进内心,升华情感

出示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之情)

2、从“又”说明什么?(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我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思念之情)

3、(音乐响起)正如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所说:(师深情诉说) 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师总结: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设计意图〕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矛盾冲突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写话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适时地补充作者的一段直抒胸臆的思乡语段,在浓浓的思乡情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六、板书设计

7、桂 花 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

七、作业设计

课后你们可以写一写童年的趣事,也可以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

推荐第9篇:《雨巷》教学设计教学

《雨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三、问题设计 1. 导入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离骚》到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新诗,涌现了很多流派,出现了很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诗坛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诚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2.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提示: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

提示:主要是三个意象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罩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4.为什么作者要选用丁香这个意象呢?

提示: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面对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然而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

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5. 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含义

提示: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即所谓“托义于物”。象征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化抽象为具体,极大的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的手法常常着眼于全文的构思,多体现在一篇或一段之中。

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6.写作特点

(1)采用象征手法,描绘江南小镇“雨巷”的图景,诗中的“雨巷”、“独行者”及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无不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具有象征性的意境。(2)富于音乐性,全诗旋律回荡,节奏流畅,一韵到底,韵律和谐,停顿分明。(3)诗中还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乐感宛转悦耳。 7.板书设计

丁香姑娘

象征

理想、愿望

美丽高洁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哀怨彷徨

理想难以实现 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推荐第10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 花 雨

一、导入。金秋季节,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场特殊的雨。

板书课题 :7*桂花雨

读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会带给你那些思考?

是啊,只有带着思考走进文本,才是有效的阅读。

二、走进文本 感悟情感

(一) 感受“桂花香”

过渡:作者为什么从小就喜欢桂花?找出有关的句子说明——(板书:桂花香)。让我们先来品味桂花香。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尝试着读出桂花的香?(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学生读句子:1) 2) 3) „„

3、(幻灯出示)重点感悟: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里。”

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读出“浸”的味道来。

4、理解“全年”“整个村子。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以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过渡:村子里沉浸的何止桂花香啊!还有一种香弥漫在母亲的心底里。默读第三自然段。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1、从这一小节你读出了什么?

A、

读出了母亲对桂花的担心 B、

读出了母亲对乡邻的关爱 C、

„„

2、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到母亲对桂花的担心和对乡邻的关爱?

3、“念着”是怎样的情景?想象母亲“念”时的神态、动作、心里是怎么想的?

4、试着加上这些想象再读母亲说的话。

(二) 感受摇花乐。

过渡:我最喜欢桂花,因为桂花的香气,更因为童年时我最爱做的事——摇桂花。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她一起摇桂花吧。轻声读第5自然段,画出能看出“我”喜欢摇桂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什么样的事可以称得上“大事”?我把摇桂花当作“大事”说明了什么?

2、想象我是怎样缠着母亲的? 你平时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是怎样缠母亲的?加上表情、动作和心理试着缠一缠母亲。读出“缠”的味道。

3、我这样缠母亲,可以看出我此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迫不及待”。再读得急切一些,缠一些。

4、对我的急切,母亲是如何回答的?想象当时母亲的神态及动作可能是怎样的?再试着读一读。

5、“赶紧叫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说一说

6、过渡:真够美的。此时我站在那桂树下,纷纷落下的,是那散发着醉人的香气的金黄的桂花,你能想象得出当时的情景吗?

(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发言:

(幻灯片出示)你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 桂花落在 , 。

我能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呢?)

是啊这样的情景多么让陶醉啊!此时,在这桂花雨中我会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呢?

(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发言:这是动作,表情,心情,语气)

把这些表现加到喊的前面,这叫提示语,根据提示语不同,朗读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加上提示语读 )

7、指导学生加上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过渡: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这醉人的桂花雨中笑着,跳着,喊着,完全陶醉了。我相信学到这里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我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能给我带来——快乐。

(三) 品读感悟思乡情。

过渡:当童年渐渐远去,故乡也已模糊,故乡的桂花成了一份遥远的记忆。(教师引读第7自然段)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吗?

2、指导读,母亲此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加在“说”的前面。

3、是啊,我们可以想象:

假如有人对身处外地的母亲说,这里的水可真甜,母亲会怎样回答呢。 假如有人说,这里的人可真好,母亲又会怎样回答呢。

过渡:母亲思念着故乡,作者同样如此。12岁 时琦君离开浙江老家去外地求学,1949年移居台湾,27年后,又去了美国。这漂泊的生活让她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所以作者说(教师引读)每到这时„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又”说明了什么?

2、联系作者的生活的经历,想一想,每到这时,我想起的仅仅是摇花乐和桂花雨吗?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母亲 父亲 旧宅院 故乡 祖国)

【播放音乐】

过渡:俗话说叶落归根啊,2005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琦君老人坚持来到了浙江永嘉的故乡老宅看一看,她要了却生命中最后的心愿。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著名的《思乡曲》,让我们在这思乡之声中读好课文的

7、8两段,读出母亲和我对故乡的那份眷恋。

指名读。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几十年后记起仿佛就在昨日。而如今岁月的流逝,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一种缠绵的乡愁„„

四、推荐阅读 鲁迅的《朝花夕拾》和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五、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浓浓桂花香 纷纷桂花雨 念念摇花乐 切切故乡情

第11篇:《七彩雨》教学设计

《七彩雨》教学设计

草皮街幼儿园 张正菊

活动目标:

1、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小雨点,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2、学习动手画圆与直线,对绘画产生兴趣。活动重点:

1.幼儿调换颜色的方法。

2.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七彩雨。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铅画纸、水粉笔、水彩笔。

2、知识准备:观察下雨。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看动画,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了两段动画,幼儿观看。

1、你看到了什么?(下雨了)

2、你怎么看出是大雨还是小雨呢?(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3、什么地方湿了,什么东西湿了。(雨水将小草、花、大树都打湿了)

三、操作演示,尝试取名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A、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 的,长长的。)

B、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 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2、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2、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美丽的雨等)

四、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小雨点。(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等),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花、蜗牛等)。

五、展示作品,评价活动。

第12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2 个生字。正确认读‚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往事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琦君(1918~2006)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 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 26 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主要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桂花:也称木樨,木樨科。常绿乔木,高达 15 m,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那‚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画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1)重点理解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①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②画出描写‚我‛摇桂花的句子。

a.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c.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童年的快乐。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飘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思绪回到故里

第13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片略读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期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清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家乡的“桂花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生字生词的能力,高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勤于动脑,照我的基础知识比较丰富和牢固,有自主提出质疑和自主提问的求知兴趣,各方面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人文性阅读的厚度,和思维能力不够全面,对于本课主旨的掌握能力尚显不足,想象力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朗读时不能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仍需要教师加以点拨,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把我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文体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构建创新性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师生课堂教学和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对于教材的初步分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桂花雨》。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把握课文主要脉络。

3.展开联想,想象“摇花乐”的场景,体会作者深沉真挚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品味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材料】

作文练习本或者草稿纸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桂花雨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花?(PPT图片)金秋时分,桂花飘香,桂花的香味道弥漫着菁菁校园,也溢满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望向窗外,满是迷人香气,那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一洒美丽的桂花雨。

设计理念:通过教师语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谈话导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启发学生的课堂思维。

二、整体感知,学会抓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或者学生自己默读课文中的提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勾画自己最喜欢或者印象最深的句段,多读几遍,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哦)学生自己阅读文章,老师巡视指导。

2、点明重点,适当点拨

师:你读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是桂花香、摇花乐。

师:我们先来学习桂花香这一部分。你勾画了哪些关于桂花香的句子?

学生勾画,然后交流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提示,教给学生方法。通过师生交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课文脉络,明白主旨大意,便于课堂重难点的突破。

三、以读感悟,品读桂花香

3、老师把握机会出示语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桂花香的特点?

预设答案:太,非常的意思,表现出桂花浓郁的香气,十分迷人 师:为什么在句子开头用了可是?

这是什么手法?

预设答案:与文章第二自然段照应:桂花树样子笨笨的,花也很小,可是作者仍然喜爱桂花,她喜爱的是桂花的香气——对比烘托。

师:尽管桂花显出笨笨的样子,个字小小,可“我”喜欢的仍然是桂花!

喜欢的是桂花的什么 ?(香气)

{让学生读,小组读}读出桂花的香气,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品味作者陶醉于桂花雨中,心旷神怡的感受。。 (过渡,接引他处)谁还勾画的有关桂花香气的句子?

设计理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把我本文主旨,体会作者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人文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那些字词能够体现桂花的香?

预设答案;香飘十里。十里有多远?{运用现实感受,便于课堂教学成果深化}

浸:泡(近义词),沉浸。为什么用“浸”而不是“泡”{美感,情感,书面}如果这时候我们走进这个村子推开十几家邻居中一家邻居的门,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原来桂花的香气真的是无处不在的。读出桂花的香气来。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边读边思考,你认为那些字词应该品味一下?如{全年、整个村子、浸}。整个村子浸在什么里?

母亲把桂花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个毛家老婆婆,邻里之间关系怎样?那么整个村子仅仅是沉浸在桂花香里吗?“ 我”摇桂花的乐趣,母亲送桂花的欣慰,过全村人沏桂花茶,品尝桂花糕——由此可以看出村民们的关系怎么样?整个村子还沉浸在什么里?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品出桂花的清香,感出邻里之间的和睦友爱,勾勒出整个村子幸福的生活。(由学生自由思考,发挥想象)

设计理念:品“浸”字,与作者、文本尝试进行对话,体会课文重心。

四、妙笔生花,悟写摇花

(1)细读课文,情景相融

教师范读,过渡下文

桂花成熟的时候,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同学们,如果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是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事情?(预设为摇花乐) 课文第几自然段写了摇花? 第五自然段。“摇花是一件大事”说明了什么?那里体现出来了?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指导朗读: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能再“使劲”些吗?这么摇,可摇不下桂花啊!教师范读:老师带大家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大家闭上眼睛。

(2)设置问题,引领下文

母亲对桂花雨的态度是怎样的?那里可以看出来?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关键词是那个?家乡的好在那里?(联系上文) 预设答案:桂花雨,摇花乐,桂花糕,桂花茶,人情和睦友爱等。

师: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说?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感?(自由发挥)

(3)扩展思维,小试牛刀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着我,于是——(引读第八小节)我是不是偶尔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不是,“又想起”说明我时常想起)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其实也都是源自我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 于是 我又想起了

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那„„ 哦 童年„„ 哦 故乡„„

(我又想起了什么呢?童年和故乡留给了我什么呢?将省略号后面的空白补充完整,写在自己的纸上——)将学生们的结果进行交流,点拨修改后,互相朗读

设计理念: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脱离语文的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师: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有什么能超越思想的情感呢?细读,读出思想情感,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呢?PPT出示作者的简介

五、阅读拓展,领悟乡情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烟愁》

2“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 3“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洌甘美吗?”(《水是故乡甜》)

4“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 《乡思》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用各种方式朗读,教师注意进行较难的生字生词的指导和对思想句子的人文点拨,加深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兴趣

设计理念:体现语文课做加法的艺术。实践将课本教厚的理念,并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将课堂向外延伸,开阔学生的认知层面,提高阅读能力。

六、老师寄语,进行小结: 呷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 尝一口桂花糕,这味唇齿流芳; 摇一把桂花树,这情终生难忘。

感谢琦君,感谢她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童年回忆。同学们,让我们也用手中的笔,去撷取童年生活的浪花,描绘下来,去传承人生历程中的奇迹! 设计理念:总结全文,发挥结课艺术,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香飘十里 家乡——杭州 “大事” —— 总是缠着 我可乐了

太迷人 我喊着

第14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7*《桂花雨》教学设计

小麻栗坡村中心小学 五年级上册 陈燕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4、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讲授法 自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简介作者

(一)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1、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老师这节课将要带领大家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桂花)喜欢桂花吗?为什么?

(二)简介作者 ,导入质疑

师:有这样的一位著名作家名叫琦君,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桂花我们来看看她的相关资料,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琦君,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的经历让她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所以有了课文——《桂花雨》。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板书:雨)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词

箩 luó箩筐 杭 háng杭州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浸在 香飘十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读课文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二)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用什么方法突出桂花?

(对比)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全年意味着时间久远,每一天,每一时刻„„⑴这么香的桂花。在作者的笔下,她把桂花的香气写得让人如痴如醉,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些句子,来感受这桂花的香味。(板书:桂花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夸张)

5、可是,让我着迷的小桂花,却让母亲很担心,为什么?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这是在做什么呢?(板书:摇桂花)

6、摇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摇花,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女生读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板书:摇花乐)

A 用横线划出“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词语:抱、摇、喊

B 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头上,落在了你的肩膀上,你的手上,你的脸上,你的头发上,可以说是落得我们开心和快乐, 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大家一起说一说。

教学预设:(桂花纷纷扬扬落下,轻轻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

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我

轻轻地在

C师:桂花雨片片飘落,摇桂花的心情是幸福的、快乐的,那么桂花摇下来有什么作用呢?读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三、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一)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背井离乡的我,每次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同学们,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话,请男生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谁来说看看?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比较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那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对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

4、反馈。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 —思念家乡。

四、品读 推荐

同学们,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呢?李白写有“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绝唱。自古以来,表达对家乡思念之前的诗句很多。下面老师把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推荐给大家!

五、板书设计

7、桂 花 雨

桂花香——摇桂花——摇花乐

↙↘

(思念家乡)

六、作业设计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记一段令你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与大家分享!

第15篇: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导入

暮春时节,烟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音。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感情基调

1.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大家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两分钟,不会认的字陌生的词作好符号,待会一起解答。2.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大家听时请思考: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如此凄清如此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

三、品意象析情感探主旨

这些意象为何能表达一种忧伤哀婉的情感呢?我们下面来一起分析。

1、赏析几个意象:

(雨巷)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师:同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的心情。

师: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意象3,板书),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引导集体朗读第

二、

三、

四、

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

师:姑娘,是怎样的姑娘呢?

师: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

师补充: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花为白色或紫色。古代多为文人青睐,比如下面两首诗中都写到 :

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代赠

李商隐

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可见,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生1: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2: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

生3: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师: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

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师总结:是啊,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 !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有神秘,迷蒙的特点,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时间又是暮春,正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情感。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3、本诗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4、原因探究:

⑴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⑵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5、把握特色: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 象征: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象征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美好的理想),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⑵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第16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梁山镇郭滩完全小学 蒋俊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第12课《桂花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4、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体验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5、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并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看插图,体会人物的内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板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

1 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是桂花雨?

二、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说说你看到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

2、作者眼中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找出来读

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不好看)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緑叶丛里找细花。(不好看)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4、感悟: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3)指名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两句。

(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第一个“浸”字,形象的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的时候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想在人们的心

2 里,第二个浸是说它的香,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浸:指桂花的香气弥漫四周,村子像被泡在桂花香气里似的。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三、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过渡:在这香气四溢的日子里“我”还有一件大事。 生:“摇桂花”

师: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

1、体会第一句。抓住“缠”

2、学习摇桂花的乐。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 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

3 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点

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走进作者的童年去摇一摇桂花,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4、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5、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

6、教师归纳。

(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板书:摇花乐)

四、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母亲说什么?

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

4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4、教师归纳: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板书:思乡之情)

五、板书设计: 桂花香

思乡之情

摇花乐

教学反思: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的体会: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5 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况就不同了。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这方面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通过这次上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有些不足假以时日定能改正过来的,学习无止境。

第17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 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 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 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 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过程预设(1课时)

(一)入文,启动情感

1、读课题,谈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正香时,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你一定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儿,细细小小的金黄色小花飘飘洒洒,如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2、这迷人的芬芳也永远地印在作家琦君的心中,童年的一幕幕犹如桂花浓郁的芬芳飘洒在记忆中。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桂花雨》,感受那份浓浓的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第一次朗读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朗读,读出一点对课文的感受来。

2、交流检查:

(1)读完文章,掩卷而思,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 (2)快速看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到哪几件事?

(3)选择一件事,读给大家听,注意读出自己初步的感觉来。

(三)品读,悟“我与桂花情”:

1、导:《桂花雨》的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这句话,学生读一读。)这平平常常的桂花,为什么这般地让作者魂牵梦萦呢?静心默读,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定能让读懂作者的这份心境。

2、自由朗读,把自己的感受以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3、交流读书感受,品“独爱桂花”:

(1)读第二段,你从哪些地方品出“我”独爱桂花? (2)交流:“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是,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①“笨笨的”:读这个词,你想到什么?桂花笨笨的,你又怎么想?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远离故乡的作者,当在心里说出的“桂花笨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从“笨笨的”一词体会作者心中的那份掩饰不住的亲切、喜爱。

小结: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却融入了作者一种心境,我们需要细细地品,细细地想,读到词语的心灵中去。

②这句中,还有哪些词句勾起了你的想象、给你感受?(学生畅谈想法。) (3)小结:“我”独爱桂花,那笨笨的样子是那么可爱,亲切,难怪作者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深情地朗读这一句)

4、品“摇花乐”: (1)我的记忆里,摇花是最快乐的,3—6段中,写“我”摇花的句子,反复读读,感受“我”的快乐。

(2)交流,畅谈读书收获,重点点拨:

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从“总是”“缠”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a 指名读正确。 b 引读:

摇桂花,我是那么快乐,因为我知道,桂花一定要摇下来才好——(读第四段)

所以,我盼着摇桂花——(看看图中的小女孩,看看她的动作表情,仿佛在说着什么?)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小姑娘抬起头来,看啊,看啊,那桂花是怎么样的?看图,想象。桂花飘到哪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写:我抬起头来„„ 再读句子。

(3)小结:童年的我,就是这样沐浴在桂花雨中,桂花,怎不让我——魂牵梦萦呢? (学生带着想象、神往地朗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三)再品,悟“母亲与桂花情”:

1、导:杭州的桂花是很有名的,作者也曾采过杭州的桂花回家,同是桂花,同是芬芳,母亲却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句子,朗读)

2、你认为是这样吗?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说说理由。

3、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交流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醒里的。

(1) 引导:轻轻读,盯住句子中的一些词,读着,琢磨着,你能读出什么来?(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肯定比故乡的一棵桂花香。) (2) 质疑:可是母亲为什么总是这样说呢?

4、导入: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还要读出文字里藏着的内涵。细细地品品作者写关于母亲的文字,你会有新的发现。动笔划划写母亲的词句,想想母亲与桂花之间会是怎么的情感?

5、静心默读,写写批注,交流感受,相互修改补充,重点点拨: (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2)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画面?(母亲看桂花、收桂花、晒桂花、送桂花、吃桂花糕、喝着桂花茶„„)

桂花,带给淳朴的故乡人是那么美的亲情,所以,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想象:看图中的山间小路,上工下工的人、走亲访友的人、农家,生活在这片桂花中,会怎么样的?(感受恬淡、宁静、诗意的生活气息) 浸在桂花香里的生活是那么美好,所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想想,离开家乡,离开这棵桂花,很多年过去了,当我把一束桂花放在母亲前面的时候,你想,母亲会怎么讲的? 再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能想象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吗? (母亲轻轻地叹口气,眼睛望着远方,深情地说:„„)

那是母亲深深的留恋啊。家乡的桂花有收获、赠送和分享的快乐,你说,那香味仅仅只是桂花的香味吗?

(5)桂花雨里,是我童年的快乐,是故乡浓浓的亲情,无论走到那里,故乡的桂花总是最香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想象写作:

1、介绍作家琦君:琦君的小说和散文,像是我们脑海中的一段段的回忆,唤起了我们儿少时期的梦想与纯真。从琦君细腻的文笔中,我们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里,积累了许多情感和思念,这些从来都不曾遗忘过,只是尘封在心底的最深处。散文集《桂花雨》。

2、创设想象:这位作家原是我们温州永嘉人,1949年到台湾,后来定居美国。假如有一天,她回到童年时生活的这片山园,她又看到童年摇过的桂花树,而这一切都变了,发挥想象,写写:重见故乡的桂花树(想象:阔别了半个世界的家园,怎么的山,怎样的路,怎样的小院,怎样的家乡人?假如站在桂花树下,回忆的又什么?)

五、推荐阅读:琦君散文集《桂花雨》、鲁迅《朝花夕拾》林海音《城南旧事》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魂牵梦萦 乡情浓郁

第18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的特点,以及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思念。 【学习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乡下人家》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文,看看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2、学生反馈。

三、学习桂花的“香”。

1、画下带有“香”字的句子。

2、这些句子写法一样吗?品读其中的一两句。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摇花的“乐”。

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乐的呢?学生自读自悟。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动作和语言;之后请学生联想,当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从而理解“乐”。)

五、合作交流,体会思乡情。

1、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己解答疑问。

3、师:作者每每想起母亲说的话时,眼前总不禁会浮现她送桂花的情景。

4、同桌合作对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六、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 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

景 桂花(香)

7* 桂花雨 (思乡)情

事 摇花(乐)

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课文有8个自然段。文章先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真是迷人”。第

四、

五、六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第

七、八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我”爱童年的“桂花雨”。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第三个目标,具体为: 品味优美句子和经典词语,体会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助想象和情景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

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情景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创设情境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课堂上我争取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体会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我引导学生说说《乡下人家》中所写的景物。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感知桂花的“香”

我先让学生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让他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桂花的香。

(三)研读摇桂花,体会感情

在“摇桂花”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读书,去感悟作者的乐;接下来,创设情境“假如此时你就站在桂花树下,你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让学生尽情发挥。

(四)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母亲的话语是文章情感积淀的一个句子,但也是本节可学生难以闯关的一个句子。但是在前面感情体验的基础上,这一句的理解,也就是文章难点的突破上,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浓缩。这篇课文,我的板书很简单,通过板书就可以看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19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第20篇:桂花雨 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雨教学设计.doc》
雨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