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20-11-0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述课题《长城》,全体齐读课文。

(回顾第一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自由汇报第一课时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和新词。

3、看一看,说一说:

本课有几幅图画和几段文字?主要画了什么,写了什么?

(学生只能从大概意思上谈一谈,不会说得太清楚,那是因为他们还缺少细致品读本文的训练过程,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来仔细观察图画的区别之处和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揭开新课学习活动的开始。)

4、导语:

《长城》一课的图文是怎样结合的,我们还要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深入研究。

二、读文品悟

1、整体感知图文意境:

⑴ 观察两幅图内容的异同之处,谈谈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学生对长城的照片、图画并不陌生,如果独立观察有困难,还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同桌合作研究,说出两张照片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拍下来的,第一幅是远望长城,第二幅是走上城墙近看长城。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远望长城,气势雄伟,跨越崇山峻岭。走上长城,看清了长城的建筑结构,既宽敞又结实,设计得科学合理。引导看图,使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要读文的兴趣,继而引领学生深入课文,品读语言之妙用,便顺理成章了。)

⑵ 再来细读课文,看一看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两幅照片内容的。

(图文对照,运用看图学文,学生会迅速走进课文,走进情境,寻到行文思路,即: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与描写。)

⑶ 小结:

这种有顺序的观察与描写,不仅使人感到清晰可见,而且又能使文章详略得当。看看文中详写了远景还是近景?

(近景) 为什么这样写?

(近景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城墙上的结构怎样,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建造长城。)

2、阅读感悟重点语句: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体会:

远看长城是什么感觉?用文中字词来表示:

① 像一条长龙,用恰当的比喻手法,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更突出了长城尤如一条长龙的样子。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② 从到,有里。用这样的填空形式,强调出此处数据的使用恰当,询问两关在中国地图上的大约位置是哪里?(使用教具地图)师指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大致走向。

背诵:

全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说长城的样子像什么?第二句说长城的具体位置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看第一幅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⑵ 自读第二自然段:

体会:

这里描写了哪段长城?近看长城什么样子?

(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

为什么说它是高大坚固的?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体会巨大的条石、城砖等建筑材料的坚固和结构设计的合理坚固。师生试画长城简图。)

板书:

城墙顶上──铺着平整,像马路。

城墙外沿──垛子,了望口,射口。 城 台──每隔三百多米。

过渡:远看长城的雄伟,近看长城的坚固,使每个登上长城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感慨,你知道是怎样的吗?读一读下文你就明白了。

⑶ 有感情地朗读后两段:

说一说你对哪句话还不够理解。

(学生用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产生的感慨,要比教师用讲解阐述的看法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学生一定会对智慧、结晶一类的词感到奇怪,尤其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类说法,他们也不敢只留于表面来理解长城的长。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不同见解。)

⑷ 提出问题:

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讨论并用已知的有关长城资料和本课图文来证明。

三、总结延伸

读了《长城》一文,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从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和情感体验上总结。)

四、课后巩固

1、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

2、从不同角度画长城。

3、搜集与长城有关的信息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长城(世界历史奇迹)

远看 像长龙,从到雄伟

墙顶:铺着、平整、像马路

近看 墙边:垛子、了望口、射口坚固

城台:(每隔三百多米)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教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

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推荐第2篇:《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宝飞镇中心小学

黄晓丽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长城远景和近景的PPT。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观察长城

远景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推荐第3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乐播放《世界遗产景观》课件。)孩子们,去过这些地方吗?(没有)哦,别遗憾,你们长大后一定能去的。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站——(生齐读:长城)我们一起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指名说,引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一)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板书:远看 崇山峻岭卧长龙)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近看长城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近看长城时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板书:近观

高大坚固设计巧)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三)长城上联想 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领略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1、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2、出示重点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3、出示重点句子: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4、师生合作读。(板书:联想

血汗智慧凝结成)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过渡: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1、出示名人赞美长城的句子。(板书:赞叹

伟大奇迹自豪情)

2、写下自己的心声。

五、结语:

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文物,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长城相关的更多资料,你们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

崇山峻岭卧长龙

近观

高大坚固设计巧

联想

血汗智慧凝结成

赞叹

伟大奇迹自豪情

推荐第4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史亚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景,引出奇迹。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长城。在游之前,我们先来听听各国元首对长城的评价。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这样说:“没到过金字塔就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没到过中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浙东这样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在作者眼中,长城有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复习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作者对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三)品读句子,感受奇迹

1、长城的长。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呢?谁来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变想: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汇报。

(1)你从那句话中体会到的? (2)理解“蜿蜒盘旋的意思。” (3)PPT展示长城所经的省份地图。 (4)指导朗读。

(5)这是作者怎样看的长城?(远看)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1)、导语:在哪战乱频繁的年代,长城是怎样起到防御外敌侵犯作用的呢?下面我们就去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去看看。

(2)、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长城的哪些构造特点有利于防御外敌的侵犯?

(3)、请同学们结合图画同桌之间相互谈一谈。 (4)、谁来到前面结合画面说一说。

(5)你认为长城设计怎么样?

(6)这样高大坚固而又设计巧妙的长城在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远处,这一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 (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长城的呢?(有整体到部分)

3、作者的联想,建造长城的不容易。

(1)(导语)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找出作者动作的词。点名过渡句。 (3)提问,作者想到了谁?

(4)大家想想,这么重的条石,他们靠火车吗?靠汽车吗?靠起重机吗?(哪靠的是什么?)

(5)、哪句话是对劳动人民非凡创造力的赞美?(“多少”体会到什么,“才”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

(7)、创设情境,体会艰辛。

(四)感情朗读,升华奇迹

(1)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

迹了吗?

(2)、指导朗读。

是啊,长城的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因此说(课件出示) 修筑长城所用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因此说(课件出示)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因此说(课件出示) 这样巨大的工程,却用最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因此说(课件出示)

长城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毅力和智慧,这样的人民举世无双,因此说(看课件出示)

(五)课外延伸,拓展奇迹: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2)、了解了长城的过去,目睹了长城的雄姿此时此刻,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呢? (3)、布置作业

(4)、播放歌曲,结束语。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设计巧秒

【伟大的奇迹】 联想

古代劳动人民

推荐第5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秀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从远处看了长城。我们看到了(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长城的(长)看到这样的长城,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这个问题。(方法:

1、抓重点词句

2、联系上下文

3、有感情朗读体会内容

4、想象情景)

二、解决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 高大坚固:

1.你从哪里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板书:高大坚固)

2.这里你又从哪个词中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巨大)巨大,那条石有多大呢?出示图片,就是这样巨大的条石,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那种(高大)的感觉。我们一起感受了长城高大的特点,那文中又有哪些地方写出了长城的坚固? 语段: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城的宽)你从哪里知道?(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你能读出长城宽的感觉来吧!你还知道了什么?(平整)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城墙比作马路)出示图片,我们感受到马路它是非常的(平的)所以才能让行人舒适地行走,而城墙比作马路,我们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平整与宽广。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但是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为什么说长城是坚固的,而你们说的是宽与平整,这又有什么联系呢?(引导:我们知道,长城是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而它的城墙又是那么的(平整和宽),从而知道了只有非常坚固的长城才能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3.那么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又有什么用处呢?它又有哪些

结构呢?请同学们并在课本上83页插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

(生:介绍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师:那你来当一回导游来帮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些结构么?哪个是垛子? 生:上台示范。)

同学们,他标得对吗?我们一起跟老师再去认识这些结构。(课件演示)那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引导:瞭望口是用来(瞭望的),射口是用来(射击的),城台是(屯兵与传递信息的。))知道了长城这些功能,我们看指着(长城的图片)从瞭望口可见敌情,城台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不能)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是的,正是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巧妙设计,正是长城高大坚固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保障了人民安定生活,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真想对长城说(你真得太伟大了)那你能读出对长城的赞叹之情。

(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近看长城,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置身长城之中,我们(站

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1、课件出示语段一: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身临其境地来到了长城,已经置身在长城之中)你从哪些动词感受到(站,踏,扶)那你能读出作者身临其境地感觉。

此时作者站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平整的)方砖,扶着墙上(巨大的)条石,望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巨龙,他会想,想什么呢?

(长城太壮观了!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那长城是怎样建成呢?课文中哪句概括地写到了呢?

2、课件出示语段二: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它修建非常不容易,非常艰难。)那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修建长城的不容易呢? “多少” 多少你又知道了什么呢?(修建长城的人多)是的,正是从多少我们感受到,长城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修建的,也不是一百个人,两百人筑成的,而是(数不清的人,无数的人)。劳动人民他们在长城的脚下默默修建,用他们的血汗与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还有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长城的不容易呢?(才) 才:

是啊,这一个才字,就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多少心血与智慧,我们的万里长城修建是多么(不容易),那你能读出那种艰难的感觉呢?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

(2)修筑长城是如此不易,那你还能从课文哪里地方知道它的艰难呢?(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哪些词让你觉得修筑长城特别不容易呢? 数不清:

【1】.你感受到什么呢?(条石的多)这么多的条石,一块有多重呢?(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

【2】.两三千斤有多重呢?联系生活举例,一个学生50斤,大约得60个学生。(数不清)搬这么多数不清的重达两三千斤的石头,我们知道是修筑长城的(艰难)。

3、还有哪些呢?出示语段: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它靠得的无数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条件差)你从哪里知道(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还没有……(铲车,飞机)那它是靠什么修筑而成的?(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是的,这数不清重达两三千斤的条石,就是靠这(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那它是又怎样筑成这气魄雄伟的长城呢?(一步一步) 一步一步:

【1】.一步一步还读出了什么,(一步一步我知道修筑长城是十分不容易的)。那你读出它的不容易吧!生读。展开想象:是的,就

是这样一步一步,他们走一步,(抬着两三千斤)他们再走一步,(遭受官吏的鞭子鞭打)他们还要往前走一步,(有的累倒了,有的摔下山崖,有的病倒了)。他们是前一步接着后一步,前面有数不清的人倒下了,后面又有数不清的人跟上去,前赴后继,我们感受到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真是困难重重)那你再读一次。当时劳动工具的落后,工程却如此的浩大。所以说是一个奇迹。【2】.是的,我们气魄雄伟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啊!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它是怎样修筑长城的。无数的劳动人民,他们的身上抬着一块重达(两三千斤)条石,无数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肩膀与手),那是(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从中你知道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

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这个和前面数不清放在一起,共同表明是工程的浩大与任务的艰巨。]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我们站在长城上才会发出由衷地感慨 (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会对长城说(课件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此时,我们多想对长城说:(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为你自豪)(你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一起带着自豪骄傲再读一遍。 三归纳概括

1、作者写这篇文章抓住了长城的特点,观察有顺序,由远及近,写出长城的长、高大坚固。

2、把看到的和联想相结合,感受到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了民族自豪感。四巩固应用 抄写喜欢的佳词佳句

五、拓展创新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他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尤其是各国总统访问中国时,他们必去的地方就是长城,长城深深震撼着世界,你们看,这些是各国领导人参观长城后留下的感言:

课件出示:

其中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板书设计

(远)

17长城 {高大坚固 (近)

}

伟大的奇迹(赞美、热爱)

血汗、智慧

推荐第6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第7篇: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字、词语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 像长龙 17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 伟大的奇迹

推荐第8篇: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长城(第二课时)

设计人 勇往直前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004年7月,老师有幸登上长城,目睹了他的雄姿和壮美,忍不住拍下了许多照片,今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收获。如果你自信,如果你认真,如果你善于思考,你就可以首先获得这份礼物。让我们赶紧走进长城吧!

二、直奔中心 质疑问难

[出示多媒体 组图] 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很美;很雄伟)

那作者又是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你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笔划下这句话。

汇报:预设:你很用心。一下子找出了这句话。出示句子,谁能把作者的赞叹之情读出来?谁也想读?我们一起来读,用情地读。

[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气魄雄伟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迹?)随之板书

三、感受气魄雄伟

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请默读1 2小节,深入到字里行间找一找你从哪里体会出长城气魄雄伟,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灵感的,圈圈点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汇报:●第一自然段长城的长

[出示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汇报:学生读句子

2、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这是一条怎样的长龙?句子是怎样写出来的?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长城长、大、弯)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板书:像长龙]

3、朗读: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是多么形象,你来试试。

4、师:一万三千多里,多么巨大的数目,多么真实的数据。出示课件[长城示意图],并讲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 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多里,一里等于500米,换算一下,13000多里就有我们21000个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你每天跑学校操的10圈,得跑

5、6年。

5、朗读指导 把你此时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每个字你都在用心地读。一条沉睡的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

过渡: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还用具体数字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长城气势磅礴,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你们读出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那这些作者是怎样观察到? [板书:远看]

●第二自然段长城的高大坚固

1、指生交流,读段落

2、还能从长城的哪个方面感受到它的气魄雄伟?

[出示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互相呼应。]

长城很宽,宽得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并行什么意思?光垛子就2米多高,整个城墙8到10米呢,相当于

3、4层楼那么高。师:长城不是用我们现在筑房子的那些砖头筑成,而是用那些巨大的条石与城砖构成的。[板书:高大坚固]

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点)看到的?(作者走在长城上)也就是

[板书:近看]

四、感悟奇迹

过渡:我们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有各自的感慨呢!

[出示:长城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齐读,引读 听完这些题词,你的心情如何?(生1:我很骄傲。生2: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个世界奇迹的建筑物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第3小节,从文中找一找线索,说明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汇报:[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你的体重大概多少?算60斤,那一块条石就当三千斤,那就相当于全班同学重量。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的手干得起了水泡,他们的肩膀有可能血肉模糊④山势陡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要是遇上大暴雨,他们走一步退两步,这一步一步,每一步都是这么地艰难呀!他们一不小心还会摔下去,何况还要拉这么大的条石上去就更加危险了。

读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了长城是由什么筑成?

生:砖头和条石。

师:仅仅是砖头和条石吗?

生1:长城由鲜血和汗水筑成。生2:长城由劳动人民的智慧筑成。

生3:生命筑成。生4:劳动人民的肩膀和双手筑成的,当时没有现代的工具,说明很困难。

师:这正体现了长城是由生4:智慧组成的。[板书: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师:由此体会到当时劳动人民的确了不起,功不可没呀!把我们对劳动人民的这份敬佩、这份崇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比较句子: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才在这里就很好地说明了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所有这一些也是作者观察到的吗?{板书:联想}那是用哪句话把作者看到的想到的连接起来呢? [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 读

作者的联想就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

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是呀,长城的修筑需要几十代人的生命的付出,在完全没有科学技术支持的古代,能够修筑起如此雄伟的长城,所以说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再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小练笔:

的确,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这样艰巨的任务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来的智慧,更是绝无仅有。难怪毛泽东主席会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出示:好汉证书]当你登上长城

我登到长城,看到 ,想到 ,不禁赞叹: 。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千百年来,风沙侵蚀,战火硝烟,使长城不断受到伤害,而人为的破坏更让人心痛。有报道,有些年轻人在长城上聚会,乱扔垃圾;甚至有些人拿小刀在城墙上刻字留念,长城遍体鳞伤。这是真正的好汉所为吗?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要保护长城,爱惜长城,这样才不愧为龙的传人。)

在我国,像长城这样的文物古迹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去找资料来了解,可以上网查找,可以阅读书上的资料袋

板书设计:

17、长

气魄雄伟 远看 像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推荐第9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从远处看了长城。我们看到了(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长城的(长)看到这样的长城,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这个问题。(方法:

1、抓重点词句

2、联系上下文

3、有感情朗读体会内容

4、想象情景)

二、解决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 高大坚固:

1.你从哪里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板书:高大坚固)

2.这里你又从哪个词中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巨大)巨大,那条石有多大呢?出示图片,就是这样巨大的条石,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那种(高大)的感觉。我们一起感受了长城高大的特点,那文中又有哪些地方写出了长城的坚固?

语段: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城的宽)你从哪里知道?(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你能读出长城宽的感觉来吧!你还知道了什么?(平整)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城墙比作马路)出示图片,我们感受到马路它是非常的(平的)所以才能让行人舒适地行走,而城墙比作马路,我们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平整与宽广。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但是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为什么说长城是坚固的,而你们说的是宽与平整,这又有什么联系呢?(引导:我们知道,长城是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而它的城墙又是那么的(平整和宽),从而知道了只有非常坚固的长城才能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3.那么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又有什么用处呢?它又有哪些结构呢?请同学们并在课本上83页插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

(生:介绍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师:那你来当一回导游来帮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些结构么?哪个是垛子? 生:上台示范。) 同学们,他标得对吗?我们一起跟老师再去认识这些结构。(课件演示)那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引导:瞭望口是用来(瞭望的),射口是用来(射击的),城台是(屯兵与传递信息的。))知道了长城这些功能,我们看指着(长城的图片)从瞭望口可见敌情,城台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不能)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是的,正是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巧妙设计,正是长城高大坚固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保障了人民安定生活,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真想对长城说(你真得太伟大了)那你能读出对长城的赞叹之情。

(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近看长城,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置身长城之中,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1、课件出示语段一: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身临其境地来到了长城,已经置身在长城之中)你从哪些动词感受到(站,踏,扶)那你能读出作者身临其境地感觉。

此时作者站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平整的)方砖,扶着墙上(巨大的)条石,望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巨龙,他会想,想什么呢? (长城太壮观了!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那长城是怎样建成呢?课文中哪句概括地写到了呢?

2、课件出示语段二: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它修建非常不容易,非常艰难。)那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修建长城的不容易呢?

“多少” 多少你又知道了什么呢?(修建长城的人多)是的,正是从多少我们感受到,长城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修建的,也不是一百个人,两百人筑成的,而是(数不清的人,无数的人)。劳动人民他们在长城的脚下默默修建,用他们的血汗与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还有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长城的不容易呢?(才) 才:

是啊,这一个才字,就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多少心血与智慧,我们的万里长城修建是多么(不容易),那你能读出那种艰难的感觉呢?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

(2)修筑长城是如此不易,那你还能从课文哪里地方知道它的艰难呢?(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哪些词让你觉得修筑长城特别不容易呢? 数不清:

【1】.你感受到什么呢?(条石的多)这么多的条石,一块有多重呢?(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 【2】.两三千斤有多重呢?联系生活举例,一个学生50斤,大约得60个学生。(数不清)搬这么多数不清的重达两三千斤的石头,我们知道是修筑长城的(艰难)。

3、还有哪些呢?出示语段: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它靠得的无数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条件差)你从哪里知道(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还没有……(铲车,飞机)那它是靠什么修筑而成的?(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是的,这数不清重达两三千斤的条石,就是靠这(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那它是又怎样筑成这气魄雄伟的长城呢?(一步一步) 一步一步:

【1】.一步一步还读出了什么,(一步一步我知道修筑长城是十分不容易的)。那你读出它的不容易吧!生读。展开想象:是的,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他们走一步,(抬着两三千斤)他们再走一步,(遭受官吏的鞭子鞭打)他们还要往前走一步,(有的累倒了,有的摔下山崖,有的病倒了)。他们是前一步接着后一步,前面有数不清的人倒下了,后面又有数不清的人跟上去,前赴后继,我们感受到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真是困难重重)那你再读一次。当时劳动工具的落后,工程却如此的浩大。所以说是一个奇迹。【2】.是的,我们气魄雄伟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啊!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它是怎样修筑长城的。无数的劳动人民,他们的身上抬着一块重达(两三千斤)条石,无数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肩膀与手),那是(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从中你知道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

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这个和前面数不清放在一起,共同表明是工程的浩大与任务的艰巨。]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我们站在长城上才会发出由衷地感慨

(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会对长城说(课件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此时,我们多想对长城说:(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为你自豪)(你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一起带着自豪骄傲再读一遍。 三归纳概括

1、作者写这篇文章抓住了长城的特点,观察有顺序,由远及近,写出长城的长、高大坚固。

2、把看到的和联想相结合,感受到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了民族自豪感。

四巩固应用

抄写喜欢的佳词佳句

五、拓展创新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他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尤其是各国总统访问中国时,他们必去的地方就是长城,长城深深震撼着世界,你们看,这些是各国领导人参观长城后留下的感言: 课件出示:

其中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板书设计

(远)

17长城{高大坚固 (近)}伟大的奇迹(赞美、热爱)

血汗、智慧

推荐第10篇: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

2,学科、年级、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 3,课时数: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

一、二行与

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3、小组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

出示: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

3、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看着课文插图,说说你眼中的长城。用上“曲折 蜿蜒 连绵起伏 巨龙 奇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那么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

2、在作者眼中长城是——奇迹?什么是奇迹?联系上文中的短语来解释。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

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出示图片

3、想象一下,“巨龙”穿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 用手指在插图上和长城一起行走。

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

二、三行)——

4、比较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像巨龙爬行在大地。

5、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6、如果用

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7、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跟随作者继续鸟瞰祖国大地欣赏另一人间奇迹——运河,谁来说说它的全称。出示图片:

2、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奇异的景象的句子。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说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雄伟壮丽,运河留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那是什么呢?再来读读,读得再轻柔些。

4、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你们又读出了什么?

5、看地图,是啊,瞧!这是古时候很多朝代的国都,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是天堂杭州。从北京到杭州之间,就这么一条细细的线条,无法让我们体会到京杭大运河到底有多长,那就听听老师收集的资料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我们祖国河流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西向东流的。京杭运河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京杭运河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因而使我国这5大河习连成一个江河网。运河就成了当时交通运输大动脉。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5、观察课文插图,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运河,谁来说说运河的样子。(1)回忆我们学过的《水乡歌》你也来编一首《运河歌》

(运河清,运河长,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水面飘满河。) (2)再来看看运河两岸的画卷吧。 那碧绿的一片是—— 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是—— 那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是—— 那古色古香的是——

那纵横交叉而又平坦宽阔的是—— 到处是一派——————景象。

总结:孩子们运河实现了人们“陆地行舟”的梦想,它是我们东部的母亲河灌溉农田让南水北调,它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我们江苏的苏州、扬州和淮安等城市都在运河边上,它们在历史上的崛起和发展,运河是他们吸允的乳汁,运河是它们得以成长的血液。

5、听了我的介绍,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入课文中,一边读一边想,好吗?就是这么一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就是这么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这么一条美丽的大运河,它今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得感谢——

6、指导朗诵。

四、拓展

1、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先看看老师这里的几个词儿,哪些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呢?

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

2.续写。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

一、二行与

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第11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马倩倩

《长城》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请同学们打开书,82页,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长城的? 生汇报:(板书)

2、那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指名读)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作者在游览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下面咱们就按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起去远看长城。(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长)你又是从哪些词句当中体会到长城很长的呢?(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1长龙: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这段话把长城比作什么?(这里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在修辞手法中叫比喻,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 2蜿蜒盘旋:你怎么理解?

3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跨越(

)个省。

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自由的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这样的长城世界上有几个?所以作者说(以的指示学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

1、精读学习第二段

远看长城就这样的气魄雄伟了,近看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长城,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画出相关的语句。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出示图片,就是这样巨大的条石,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那种(高大)的感觉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城的宽)有多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你能读出长城宽的感觉来吧!你还知道了什么?(平整)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城墙比作马路)出示图片,我们感受到马路它是非常的(平的)所以才能让行人舒适地行走,而城墙比作马路,我们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平整与宽广。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这一段主要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现在写长城的宽与平整,这又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我们知道,长城是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而它的城墙又是那么的(平整和宽),从而知道了只有非常坚固的长城才能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2.那么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又有什么用处呢?它又有哪些结构呢?请同学们并在课本上83页插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

(生:介绍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我们一起跟老师再去认识这些结构。(课件演示)那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引导:瞭望口是用来(瞭望的),射口是用来(射击的),城台是(屯兵与传递信息的。))知道了长城这些功能,我们看指着(长城的图片)

假如现在有敌人来了,我们可以从瞭望口(看见敌人),然后(在城台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不能) 师:是的,正是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巧妙设计,正是长城高大坚固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保障了人民安定生活,这真是一个——(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那我们怀着对长城的赞叹之情读读这一段。(自由读)

三、精读学习第三段

1、千百年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此时此刻你正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会想到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段,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汇报)

那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引艰难) 从哪些词又能看出来呢?

两三千斤重:(a.这相当于全班所有同学的重量,一个人抬得起来吗?) 你体会到什么?

(b.这样千斤重的条石只需要一块吗?)(指名读出艰难)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生谈体会,条件艰苦,没有工具)除了这些,劳动人民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恶劣的天气,陡峭的山岭)(指名读出艰难)

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靠的是什么把那千斤重的条石搬上那陡峭的山岭的?(指名读出不容易)

师引读: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 生:无数……

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生:无数……

过渡: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是它还是以它傲然的身姿挺立在中华大地上。

师引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这是: (指)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人们一起赞叹:(出示):这样气魄雄伟……奇迹。

五、结语

老师相信长城的故事一定会时代传唱;长城的情节一定会千古流芳;长城的精神一定会

永放光芒!

板书:

17、长城

远————一条长龙

近——-——高大坚固

想———— 劳动人民

气魄雄伟

血汗智慧 奇迹

第12篇:人教版《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做到读书为本,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读,充满感情地读,最后能愿意读,喜欢读,争先恐后地读。

【学习目标】

能较好地掌握全文结构和大意,理解和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及词语的意味,产生对于长城及其精神和内涵的景仰,以及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叹。

【课前准备】

学生主动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播放长城图片。

师:昨天我们去游览了……?我们从远处眺望了……?我们从近处观赏了……?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要登上……,去感受,领悟,赞美我们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长城呢?

板书:

──的长城

生自读全文。

生汇报:

像长龙一样的长城。

(这是从远处眺望。)

高大坚固的长城。

(这是从近处观察。)

气魄雄伟的长城。

(你读书真有心,能够找到这么好的一个词形容我们的长城。)

……

二、品读感悟

师:是啊,我们的长城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的长城高大坚固,那当我们的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又会想起什么呢?,他又会看到什么样的长城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那一句话,那一个词让你特别激动,使你浮想联翩……

生自读第三节。

生汇报:

无数……无数……

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三、情景设置,重点突破

1、师: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科技很不发达,战乱频繁……)

那时候有起重机吗?……有汽车,火车吗?……那靠的是什么?……是啊,靠的双手和肩膀,但驮起的却是重达……?XX同学你的书包沉吗?他的书包大概是 20斤,那两三千重大约要有这样的书包多少个?……那要100多个这样的书包啊,你能背起来吗?谁来试试背起这两三千斤重的石头?……一个同学读,两个同学读,三个同学读……全班齐读。

师: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块两三千斤重的石头终于抬起来了,可是咱们还得把他抬到山顶上去啊,这山顶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岭啊!来,我们一起来抬。……你们走得太轻松了,你们的肩上可是重达两三千斤的巨大条石啊,你们的脚下可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给绊倒啊……再来……怎么停下来了?你们还刚刚走到山脚啊,继续走,……到山腰……快到山顶了……还有一点点距离了……到了。现在,你最想说什么?(累,真累……)

师:同学们呐,我们才扛了一块石头啊,可我们的劳动者呢?他们要扛……一天要走多少次这样的山路?万一被石头一绊,或者因为坚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会……有多少劳动者在这里过早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长城上难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头吗?……不,它上面凝结着我们无数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所以我们的作者才会由衷地对劳动者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少……”

2、写话练习: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你们辛苦了!

(衷心的表示感谢)

你们真了不起!

(真诚地赞叹)

你们别干了,我们造反吧!

(长城在当时的确起到了防护外侮的作用,但是今天看来,这样的防护其实毫无意义,一位美国学者在提到长城时这样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坟墓 。)

……

师:让我们把我们对劳动者的感谢,赞叹的感情都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再来读“多少……”

师:这气势雄伟,凝结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长城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骄傲,大家想看一看吗?这样伟大的长城啊,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忍不住要衷心赞叹,我也想向大家倾诉我对长城的景仰和赞美,大家想听吗?……请看,请听 。

(视频长城,伴有《长城谣》)

师:同学们啊,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就是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这就是高大坚固而又宽阔平整的长城,这就是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长城,这就是我们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长城,这就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精神的长城,这就是我们的长城,永远的长城!

师: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

师:那作者又是如何赞叹我们伟大的长城的呢?……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课件出示: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四、激情升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面对这岿然屹立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万里长城,我们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刚才读的那段话,让我们再一次来赞叹我们我们古代最伟大的建筑──长城!

(全体起立,课件出示)

师: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同学一定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我也深信,我们的伟大长城的精神会永放光芒。

五、《长城》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例如:

我遇见了一位老人,他满脸的白胡子,头发都是白的,背驼得像骆驼一样,我走过去对他说──,可是他却说──

2、说话训练:

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或长龙一样)

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宽阔平整

凝结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无数……无数……

第13篇:《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第二时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8

一、复习导入【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堂作业。

完成后习题第三题。

2.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第14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二时)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83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二时)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室

http://bbsxx/dispbbsasp?bardid=4≈star=1≈replid=34416≈id=27670≈sin=0≈page=1 资源提供者:礼貌者 资源名称及内容: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2·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比较: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堂作业。 完成后习题第三题。 2·后作业。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第15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长 城》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白羊中心小学 崔梦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课《长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 教学过程: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毛主席也曾这样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

1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在游完长城之后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看到这句话相信很多同学有疑问了,谁有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生:为什么说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伟大在哪里?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啊,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么伟大让这么多见过大世面的人都赞叹不已?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带着这俩个问题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堵它的风采。 师:看完以后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长城是什么样的?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这里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这种修辞手法中叫(比喻);作者将长城比喻成长龙它们之间一定有相同之处? 生:它们都很长,都是弯曲的。

师:那到底有多长呢?文中还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 生:一万三千多里,列数字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曾经有人专门测算过,一个青年人徒步走完一万三千里大约需要508天,一年半呀,真长。

它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这里长城跨越了多少个省份呀?我们来数数。 (师生一起观看地图)7个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嘉峪关 师:再用你们的慧眼看看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说明了长城很长? 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师:同学们真棒。

师: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弯曲,时而延伸,起起伏伏,这姿态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让我们读出长城的长,长城的美,长城的气势。 生读:、、、、、、

师:目睹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手指示学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想不想走近看一看?好,老师也已经迫不急待了,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到了长城脚下看到它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读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读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边读边画) 生:高大坚固

师:长城从修建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还依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它的坚固我们所有的人可以见证。 师:谁还能找出长城的其他特点 生:平整,宽

师: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城墙外延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师:你能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在这幅图中把垛子,瞭望口,城台标出来吗? (生上台)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看来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那你还能说说这些构造有什么作用吗? 生:成排的垛子(抵御外来的侵略,当年秦始皇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把长城连在一起的) 瞭望口(用来瞭望,观察敌情的) 射口(因为古代大部分是射弓箭的,所以这个就是用来射击的) 方形的城台(古代不会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发达,有手机,他们都是通过烽火来传递消息,比如说只要有敌人来了他们就点燃烽火,其他城台上的人就可以看到,有时,这个城台士兵还可以在里面休息)

师:真棒,掌声送给他。

师:这样的设计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巧妙

师:体现出古代的劳动人民很-------聪明。

师:就让我们带着那份自豪与敬佩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读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样巧妙地设计,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指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师:站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读 (真流利。)

师:谁来说说这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一生:单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师: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一个人能抬起来吗? 生:不能

师:修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这样千斤重的条石只需要一两块吗? 生:数不清

师: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师:那你能读出他的艰难吗? 生读

师: 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 师:你还能想到劳动人民会遇上什么困难? 生:陡峭的山岭

生: 恶劣的天气 烈日炎炎 生:一不小心就掉下了山岭

生:监工的毒打

二(咱们来看一段资料----课件)

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建成了这么伟大的工程。咱们一起来读出他的不容易 生读

(你们的朗读,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4师: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那迈着艰难的步子。。。 生:一位监工,在那里不断地抽打正在抬着条石的劳动人民。。。 生:一位劳动人民由于没有站稳,摔倒了悬崖下。。。。

师: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那数不清的巨大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之上,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多少。。。。) 师: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这样气魄。。。。。)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5师: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长城相关的更多资料,你们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来结束这节课

第16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文/袁永华

学校教学比武活动中,我讲授了《长城》第二课时,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第二课时重点带领学生学习

2、3自然段。考虑到第2段是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学生自主就能完成,所以在这节课将第2段设计为自学环节;因第3段是通过联想进一步抒发了情感,故这一段我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

环节一:

自学部分,因为在第一课时中,我带领学生学习了第

一、四自然段,学生了解了第一段是长城的远景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长城的气势雄伟。所以第二课时我首先出示了自学要求:自读课文第二段。

1、哪句话看出作者的观察角度从远到近了?

2、这段话介绍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一特点的?让学生知道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这段话介绍了长城的哪些知识;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详细介绍事物的。最后出示长城近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长城的各部分结构,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书本的图画上标出长城的各部分,使学生加深印象并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环节二:

第3自然段,我设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组内交流:

1、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试着用“„„没有„„没有„„就„„”说一句话。

2、说一说你读了第三自然段,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小组记录员做笔记)

3、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读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中,通过用关联词“„„没有„„没有„„就„„”说话,将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带入联想,再次深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辛。小组合作中,进行了分工。优生负责思考发言,待优生负责补充、记录,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加深的基础上在组内自发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环节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汇报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深入引读:

1、出示材料感受修筑修筑长城的艰辛。“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长城雄伟的远景图感受长城的雄壮。引导学生感叹读。

3、出示各国伟人对长城的评价,增强民族自豪感。“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hàn)的古代建筑。——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当你听到这些各国元首对长城的评价,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结束授课。

环节四:

出示当堂检测,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过的知识点。

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设计上用了较多的心思,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总结如下:

1、设计理念上,刻意将内容划分为2段自学,3段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应当让学生先自学全文的基础上,将不理解的内容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我在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上,思考不够深入。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展开自学、小组学习时间没把握好,造成环节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时间不足,学生的情感体验显得很勉强,当堂检测更是走马观花,不见效果。经过跟同事学习并进行反思,学生自学及小组交流可根据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要求。

3、当堂检测题目出得不够明确,造成学生混淆题意,延误时间。

4、由于是公开课,我很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性,班上有一位以前从来不回答问题的待优生两次举手回答问题,当这个孩子第二次回答完问题兴奋满意地坐下时,我却点评道:同学们,XXX以前从不回答问题的,今天却表现格外优异,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这个貌似鼓励的话语,在课后冷静思考后,才感觉到这句话也可能伤害到了那个孩子的心灵。表扬也要把握好分寸才好。

高效课堂,今后的路还很长。

第17篇:《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第18篇: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学会网络查询资料。【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去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看了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主发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名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媒体显示: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3、“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同学们,听了这些赞誉之词,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图文对照,初读课文

1、打开书读课文,读通课文,边读边用心感受。要求:不漏读,不错字。

2、检查词语:

刚才老师发现屏幕上的这些词语,大家很容易读错。出示词语(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嘉峪关

山海关

八达岭

条石

城砖

垛子

瞭望

屯兵

堡垒

呼应

陡峭

智慧

凝结

气魄雄伟

奇迹) 指名认读,齐读。指导难读难记的字。解释难以理解的词语。

3、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每段分别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远看长城——长、有气势;第二自然段:近看长城——高达坚固;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赞美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

4、媒体显示长城远、近图,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并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左面一幅是远景,右面一幅是近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⑷ 浏览课文: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第

一、二自然段)

三、图文对照,学习第一段

1、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并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2、媒体显示第一句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3、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句子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作者将长城比喻成长龙,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样比喻更显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4、那么长城到底有多长呢?

显示句子: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里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长城之长。

朗读句子,显示长城经过的示意图。并介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人类的奇迹,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

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6、看着地图,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

是啊,长城绵延万里,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位于中国北部,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据说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清晰,可见长城的气势磅礴。

7、长城这样的气魄雄伟,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齐读第一段。

四、对照图片,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远处欣赏完了长城,现在让我们走到八达岭脚下,从近处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高大坚固。

先读读这些词语,媒体显示:

垛口、瞭望口、射口、城台、堡垒、屯兵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说一说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哪里?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上台指点解释这些词语意思,并说说作用适当点拨。

4、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⑴ 建筑材料: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⑵ 城墙顶上:

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⑶ 城台:

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5、假如你就是一个小导游,带着一群游客来到了八达岭上,你将怎么样给大家做介绍呢?请再仔细读课文,准备解说词。

6、学生上台介绍,并媒体显示。

五、结课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作者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六、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背诵

1、2两个自然段。

3、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以及其他资料

4、欣赏歌曲《长城长》。

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望:蜿蜒盘旋

近看: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第19篇:《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及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及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交流感受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们谁去过长城?

(举手多)嚯,你们都去过呀,那谁给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举手少)××,你来给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师:说得真好(简练,准确,感受深),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长城的小短片,咱们一块儿看看(播放视频)

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到长城气势雄伟

生3:我觉得长城真美啊

生2:我觉得长城真的好长呀

师:看得出来,你们对长城很喜欢呀,作者和你们一样,也不禁发出了感慨,找一找,是哪句话呢?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建筑,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读出气势)你读的可真好,将作者的赞叹读了出来,大家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没读出)你找的可真准,要是能把作者的赞叹之情也读出来,就更好了,谁再来!

2、导入新课

师:那作者为什么将长城称作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来走近——长城。(板书:长城)打开你的语文书,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检查坐姿,读书姿势)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

师:刚才你们读得可真认真,今天啊,咱们改变一下以往的学习方式,我想请你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长城的生词,看老师提示!(ppt出示:远看长城,近看长城,长城的修建)

生画词(2min)

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词语)

师:你们找的都很准!自己学习是不是也很简单呢!来读读你们自己找出的生词吧!

开火车读,齐读。

2、理清结构

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你们读得真棒!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到底是怎样将长城的气魄雄伟展现出来的!

先来看看书中的两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同?

生1:右上角的图是近看长城时的样子,我看到了嘹望口、城砖„„

生2:下面的图是远看长城的样子,我看到了蜿蜒盘旋的长城„„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这两幅图分别对应文章的哪个自然段呢?咱们来分自然段读课文,同时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分角色朗读课文

生汇报:我觉得下面的图对应第一个自然段。

师:那我们可以得知第一自然段是作者远看长城时观察到的样子。

师:那么右上角的图对应——第二自然段,是作者——近看长城时的样子

(师:另外的两个自然段呢?)

生1:第三自然段写的是长城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师:是作者看到的么?

预设1:生:不是。是作者所想。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站在长城脚下,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

长城的劳动人民。

师:你读书真用心!

(ppt出示句子)我们一块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ppt红字标出“方砖”“条石”,蓝字标出“想”)

生: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预设2: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呢?(生不能作答)

我们一块看看这句话(ppt出示句子),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同上)

师:那你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长城的吗? 生:由远及近的顺序。

师:然后写了他的——看到长城所想到的。是由所见到——所想。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下面我们远看长城,长城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来(相机板书:远看) 生交流,出示: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⑴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

⑵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把长城比作长龙)。(相机板书:长龙) ⑶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呢? 预设一:都很长 预设二:都很有气势

提示:我们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被称为是龙的传人。我们为身为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这里把长城比作长龙,心中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所以,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⑷这句话我们能读懂的仅仅是长城的长吗?再来读一读,看看你又会发现什么?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呀,“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恶劣,对啊,“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师:由此可见,这样的环境下能修筑出长城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第一自然段中长城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出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一里等于五百米,出示计算(老师通过查资料得知大约有6700公里),假如我们日夜不停地走,得走上整整五百多天呢! 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一百三十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51000多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⑵“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你们可以读懂什么呢? (可以知道长城东起(起点)山海关,西至(终点)嘉峪关)

(出示远看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3、难怪,我们的作者发出了如此的感叹,(出示句子)请整体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学习第二自然段。

是啊,我们远看长城,体会到他的雄伟壮观,那么近看长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默读课文,拿出老师刚刚发给你的小纸,在纸上的图中,标出长城的组成。

生默读。

你们找的可真准确,这样的结构特点,文中用了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学写生字。

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所看到的长城,这其中还有一些生字需要我们会写(ppt出示),你们怎么记住他们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的书写呢?前后两个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全班交流。

在这些字中,老师想提醒你注意上中下结构的字的书写,哪个字是?

学生找出崇、嘉、慧。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嘉字。写的时候注意这种结构的字中间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在你的纸上写一写这三个字。

(四)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长城,了解长城,也学习了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看看这么气魄雄伟的伟大奇迹到底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

第20篇:《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气魄雄伟、城砖、瞭望、屯兵、堡 垒、血汗、智慧、打仗、凝结”等。

2、以“伟大的奇迹”为核心问题,从文本中画出相关语句,通过理解、多种方法的读的方式来把握奇迹。

3、了解长城的特点,感悟长城在建筑、军事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以“伟大的奇迹”为核心问题,从文本中画出相关语句,通过理解、多种方法的读的方式来把握奇迹。

【教学难点】

了解长城的特点,感悟长城在建筑、军事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据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说,他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只能看到一个建筑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长城) (板书:长城)

2、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长城?(出示长城图)

长城真雄伟!长城真伟大! 请你读一读课题,读出长城的雄伟。

3、读完课题,你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哪些关于长城的问题呢?

预设1:长城到底有多长? 预设2:长城是怎么修筑的? 预设3:长城建在哪里?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长城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2、检查自读,分组出示认读词语: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词语朋友。 •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雄伟 高大坚固 • 山海关 嘉峪关 屯兵 堡 垒 打仗 • 城砖 城墙 城台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 肩膀 血汗 智慧 凝结

师: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当中还藏着多音字呢! (出示“血”多音字xuè, xiě 血淋淋)

3、学完了生字新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作者游览过长城以后赞叹长城的句子。⑴ 生交流 ⑵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① 要想读好这句话,你们觉得哪些词很关键?(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随机指名朗读→齐读,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②那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学了课文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三、远看长城,从“长”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1、下面我们远看长城,长城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来生交流。

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⑴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

⑵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把长城比作长龙)。 ⑶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呢?

(提示:我们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被称为是龙的传人。我们为身为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这里把长城比作长龙,心中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4)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5)这句话我们能读懂的仅仅是长城的长吗?再来读一读,看看你又会发现什么?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呀,“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恶劣,对啊,“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师:由此可见,这样的环境下能修筑出长城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第一自然段中长城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出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⑴师:“一万三千多里”你知道有多长吗?一里等于五百米,出示计算,一万三千多里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惊叹。(指导读→齐读)可见长城的确很(长)。

⑵“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你们可以读懂什么呢?(可以知道长城东起(起点)山海关,西至(终点)嘉峪关)横跨了我国的七个省市自治区(河北、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3)难怪我们的作者发出了如此的感叹,请整体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近看长城,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过渡:屹立在北方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是何等的气魄雄伟!真不愧为世界的伟大奇迹。刚才我们远看长城,紧紧抓住句中的字眼感受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下面我们走近长城,细细观赏,这回大家发现长城还“奇”在什么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段,找一找。

生交流( 板书:高大坚固)

(一)高大坚固

1、你从哪几个地方感受到了长城是高大坚固的?

⑴修建在八达岭之上:长城修筑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八达岭上,高耸入云。 ⑵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出示图片)这就是条石和城砖,看这条石,又厚又硬的,而且十分庞大,的确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那种坚固。 ⑶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注意朗读出长城的高大和坚固。

(二)设计巧妙

1、现在让我们再走近些看,把目光投到城墙顶上,你看到了什么?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除了看到又宽又平整的城墙顶,你还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

⑴出示图片,指生上台指出具体位置。瞭望口用于__射口用于__ ⑵那城台又是怎样的呢?请用“——”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从这句话中,你们了解了有关城台的哪些信息呢?

师: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是为了——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师: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当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城台就相当于烽火台,通过放烟形式,台台进行信息的传递,报告敌情。

由此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 __。板书:设计巧妙

3、目睹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面对如此巧妙的设计,我们不得不赞美: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观景练笔

1、想看看更多的关于长城的图片吗?(播放图片)

2、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六、拓展升华

1、(出示长城小诗)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里有一首描写长城的小诗,请同学们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结:面对如此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奇迹”两个字的力量。那么,除了长城的长、高大坚固以及设计巧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奇迹所在,伟大奇迹还会奇在哪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板书设计:

17 长 城

远看 长龙 高大坚固

伟大奇迹

近看 设计巧妙

《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