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故事教学设计

2020-11-22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红马的故事

6、红马的故事

澳门路小学 刘瑾

[教学目标]

1、学会lO十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l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4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渎课文2—14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

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

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生自由读:老师画了什么?

(一)作者说老师画得妙,这幅关于牛的画妙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读并说说

师指导:抓住老师作画的细节:浸、洗澡、苍蝇 师:老师画的画像真的一样,你觉得老师的画怎样。 生说并读读。(生动、有趣) 师:老师观察非常仔细,连牛身上的苍蝇都看得见,把这头牛画的栩栩如生,所以我才说他画得真妙呀!

(二)再看百合,有三朵:一朵(引读),一朵„„一朵„„ 老师画的百合妙在哪里?

那含苞欲放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师:他观察很仔细,把三朵百合的样子写得很细致。带动作读此句。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各有各的姿势。这儿还有个小秘密,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用上了神奇的冒号,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师: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出示:

: , , 。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师:老师不限制我们画画,什么都可以画,让我们自己画)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

7、

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l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6红马的故事

老师画得妙 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老师讲得好

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得好 很好! 就是要这样画

《红马的故事》教学反思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

在教学时,我从题入手首先进行情境对话“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当谈到马的特点时,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学生说“我感觉马很高大,跑的很快。”有的学生说“马喜欢吃草,跑起来速度极快,马也非常通人性”„„

在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对着课题提问,学生更是兴趣盎然“我只见过黑色、白色、棕色的马,没有见过红色马,红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红马的故事是怎样的”“红马和其它马有什么不一样呢?”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紧紧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自由读,画句子,再交流,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师生共评,去体会作者为什么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因为老师画得好、讲的话、评价学生有方法,所以“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从而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总体来说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 这篇课文有个知识点,冒号的用法,在课堂上,就文中的句子,我讲了一篇,在作业中我又讲了一篇,可在批阅时,仍然有错误,说明在课堂上,那些孩子虽然看似没有开小差,其实不然,提醒我在教学中对于爱开小差的学生要多加关注。

推荐第2篇:红马的故事

《红马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

1、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 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 教师强调重难点

2、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

3、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

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学生寻找圈画,

3、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啊?妙在哪里啊?小组里面读一读,说一说,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4、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师:你们本小组还有没有人补充啊?你们都说得这么好,小组里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啊?其它组有没有为他们补充的啊?其它组有没有也想读一读的啊?(评: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其他组也要加油啊!)

最佳状态:小组全体汇报,我们觉得老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妙,我们是这样讨论的,我先读一读“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老师竟然把尾巴上的苍蝇都画出来了,我们觉得……….,我现在想请某某同学来读一读。乙: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妙………(平时要加大训练,如果有孩子结结巴巴,师就可以说:你们小组还有谁来为他补充补充的?帮一帮他)

5、呈现学生说的句群(课件出示)

“一头侵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哎呀,这真是画得妙啊,谁来读一读啊?

学生读时,教师推波助澜:哎呀,这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怎么会画到尾巴上的苍蝇去了呢,观察的多仔细啊!看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态啊!各个时期的百合花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完全盛开了,还将要盛开,还有的都已经要谢了。

6、比较句子(课件出示,改后的句子)

(一只在水里洗澡的牛;花瓶里有三朵百合花) 师:同学们读一读,如果句子这样写,你觉得他精彩吗?你觉得老师画得妙吗?(学生回答)哦,那还是因为他这样写,写出了细节,观察的仔细,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样,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来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作者这样写就写出了他的妙,老师是这样画的,作者是这样写的,老师画得真妙啊。

7、学生想象回答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学生,你看到了这么妙的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作者和你们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概(课件出示:他画得真妙啊!)学生点读“他画得真妙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8、进行总分教学(出示第2自然段

3、4句) “他画得真妙啊!”这一句总的写了老师画得真妙,下面就分别的写了怎么妙,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男同学读画牛的句子,女同学读画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是一种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我们三年级开始就要越来越多的学到这样的段落结构,它叫总分结构,先总的讲一句我们可以叫它“总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面就分别的说,分两个方面说也好,分三个方面说也好,就是为了围绕着“他画得真妙”写出它说怎么妙,要具体的写了,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9、课件出现“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 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说到这个总分结构啊,“花瓶里有……..”诶~聪明的孩子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也是什么写法啊?(先总起后分说)

10、冒号的教学

师:你看这个总起句,它要起个头,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么标点啊?对,冒号,冒号就是引起下文,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我瓶里有…..” 教师可以引读“一朵~一朵~一朵~ ”。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总分结构。那说到冒号的用法,说到总分的结构,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老师画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吗?

11、第三自然段教学(课件出示)

师:引读“老师还画漫画。画~(女生读)画~(男生读)画~(大家一

起读)

师:椅子会走路吗?看来老师画画有个什么特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

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非常自由的画,很有想象力,怎么好玩怎么

画)

12、小结

师:怪不得同学们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了,因为他的画画得?妙!

四、学生作业

1、总分仿写:下课十分钟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

推荐第3篇:红马的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文是鄂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节美术课上美术老师鼓励自己用眼睛看,用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这节美术课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有三:老师画的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老师讲得好(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老师评得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结合我校语文团队的研究主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及中年段研究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背景下,我在设计阅读教学中的词语理解时,将文中不同段落中的重点词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例如在理解“含苞待放”这个词时,我准备了三朵百合花,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让孩子们辨认指出哪一朵是含苞待放,孩子们全都指着那朵花骨朵告诉我,那就是“含苞待放”。生动真实的实物不仅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还再现了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在教学“巡逻”一词时,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孩子们通过读文知道了“巡逻”就是巡视、检查。而“滑稽”这个词通过查字典所得到的解释比较拗口,孩子们得不到有效认知。这时,我将一张小丑的图片放在这个词的词语解释旁,学生就立刻明白了文字的意思。

我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还注重训练学生读书方法。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本节课还要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冒号的用法,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孩子们接受,我想还是结合具体的句子来体会,可能容易些。先让孩子们读课后练习三,让孩子们体会冒号的两种用法,然后自己在各写一句,让孩子们在实战中记住冒号的用法。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推荐第4篇:红马的故事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引入课文

大家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见过红马吗?怎么会有红色的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红马的故事》(板书)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看来同学们都有不少疑问,那就先听老师读,看看文章究竟说了一件什么事。老师读完了,现在轮到大家自由朗读了,在读的时候,请大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还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同学们做得真好,那老师就请同学来当当小老师,读读本课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事、师”是翘舌音,“澡、赛”是平舌音,“待”是多音字)

三、积极交流,主动学习

咱们简单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接下来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之前大家提的问题现在你有答案了吗?和同桌一起讨论看看(师巡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都开口说,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质疑)

大家积极地参与了交流讨论,那就请同学来说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看来啊,同学们都初步的理解了课文。那么让我们进一步品味课文,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从哪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更喜欢?喜欢他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重视个性发展的老师?可以把找到的句段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可以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同学们做得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画什么都可以”“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常让我们自由画画”——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创作 ;“他画得真妙啊”——激起学生画画热情,拓宽思路,留下想象空间;“怎么不会?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在我的画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90”——对学生创作的肯定。

四、角色体验,加深理解

1.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的老师,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小作者也是非常喜欢这位老师的,那就让我们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小作者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呢?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再读一遍,一定可以读出对老师的敬佩、喜爱和感激,以及小作者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3.小结: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脑筋去想,用心去体会,创作出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希望同学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马的故事》,不知道大家生字有没有掌握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强调重点读音和多音字,可以让同学用多音字组词)

2.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看来大家学的很认真。接着,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忆一下小作者最喜欢的美术老师是什么样的。

二、品读赏析,突破难点

看来啊,大家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那就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

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第二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谁来说说这些冒号有什么作用?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在学习了红马的故事后,我们知道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生字的方法呢?(请人说)嗯,这方法确实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2、在听了同学们记生字的方法后大家还有没有觉得不好记不好写的字呢?(提出两个,老师示范,讲解注意事项)

3、好了,最难的部分我们一起解决了,那就拿出手指,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的怎么样。(老师可以一边指导写字一边强调结构)

四、联系实际,融入生活

1.在《红马的故事》这一课中,我们认识了把马画成红色的小作者和对小作者思考创新给予鼓励的美术老师,那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小作者的同学们看到他的画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会说些什么?会怎样评价“我”的画呢? 2.如果你是小作者的同学你会说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来听听。 小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更多独一无二的体验和收获。

推荐第5篇:红马的故事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引入课文

大家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见过红马吗?怎么会有红色的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红马的故事》(板书)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看来同学们都有不少疑问,那就先听老师读,看看文章究竟说了一件什么事。老师读完了,现在轮到大家自由朗读了,在读的时候,请大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还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同学们做得真好,那老师就请同学来当当小老师,读读本课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事、师”是翘舌音,“澡、赛”是平舌音,“待”是多音字)

三、积极交流,主动学习

咱们简单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接下来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之前大家提的问题现在你有答案了吗?和同桌一起讨论看看(师巡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都开口说,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质疑)

大家积极地参与了交流讨论,那就请同学来说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看来啊,同学们都初步的理解了课文。那么让我们进一步品味课文,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从哪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更喜欢?喜欢他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重视个性发展的老师?可以把找到的句段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可以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同学们做得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画什么都可以”“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常让我们自由画画”——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创作 ;“他画得真妙啊”——激起学生画画热情,拓宽思路,留下想象空间;“怎么不会?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在我的画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90”——对学生创作的肯定。

四、角色体验,加深理解

1.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的老师,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小作者也是非常喜欢这位老师的,那就让我们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小作者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呢?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再读一遍,一定可以读出对老师的敬佩、喜爱和感激,以及小作者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3.小结: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脑筋去想,用心去体会,创作出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希望同学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马的故事》,不知道大家生字有没有掌握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强调重点读音和多音字,可以让同学用多音字组词)

2.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看来大家学的很认真。接着,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忆一下小作者最喜欢的美术老师是什么样的。

二、品读赏析,突破难点

看来啊,大家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那就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

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第二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谁来说说这些冒号有什么作用?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在学习了红马的故事后,我们知道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生字的方法呢?(请人说)嗯,这方法确实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2、在听了同学们记生字的方法后大家还有没有觉得不好记不好写的字呢?(提出两个,老师示范,讲解注意事项)

3、好了,最难的部分我们一起解决了,那就拿出手指,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的怎么样。(老师可以一边指导写字一边强调结构)

四、联系实际,融入生活

1.在《红马的故事》这一课中,我们认识了把马画成红色的小作者和对小作者思考创新给予鼓励的美术老师,那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小作者的同学们看到他的画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会说些什么?会怎样评价“我”的画呢? 2.如果你是小作者的同学你会说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来听听。 小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更多独一无二的体验和收获。

推荐第6篇:《红马的故事》教案——小学语文

《红马的故事》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师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读中知道这节美术课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有三:老师画的“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妙,老师说画画时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就好,老师评说红马画得很好,就是要这样画。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学习运用工具书、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 示范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大家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怎么会有红色的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红马的故事》(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第2张有学法指导的幻灯片)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认读字词:

1、教师再次配乐范读

2、(教师出示第3张幻灯片)检查难读的生字情况:级、挥、板、妙、欲、椅、标、排、涂

3、(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换偏旁识字、记字,启发学生说出其它生字记忆方法。

4、(教师出示第5张有文中词语的幻灯片)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巩固:浸泡、苍蝇、巡逻、洗澡、指挥、灿烂、戴面具、含苞待放。

5.(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 “待”这个多音字并根据字音组词语。

三、理解词意:

(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联系课文理解: 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 滑稽: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巡逻:巡查警戒以保安全,文中指老师一排排看学生的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想到的内容批注在书中,把不懂的内容做上记号:

1.在美术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在文章中找一找,美术老师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 3.把美术老师说的话打上横线,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4.我为什么喜欢上美术课? 5.美术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五、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课文一至二自然段:说出美术老师让我们做什么?

2、通过读书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4.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5、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你们学习很认真,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

六、交流感悟: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他们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

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

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之后(出示幻灯片第11张)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句话中“含苞欲放”的意思。

c.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再次朗读。

d.教师评议学生: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请你们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4)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5)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

(6)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着重指出:有的,有的,有的。X| k |B| 1 . c|O |m (7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3自然段,并说出带有冒号,用上“有的……有点……有点”这类句子。(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

老师画的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老师讲的好: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的好: “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老师讲得好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4.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相机出示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

7、

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10)(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对比读句子,找句子再次朗读: a.故事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b.他的学生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c.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出示第18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看喜欢老师原因:(1)老师画的画很有新意,并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创作。(2)“老师一排排巡逻,一面笑一面点头,不时帮同学补上一两笔”说明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关心,对每个人都予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自信,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11)(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七、课堂作业:

1、学生刚接触冒号的用法,说起句子来相比平常比较难(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复习巩固句子中有冒号的用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可爱。再次小结冒号是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2、(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

“这是红马。”我指着两匹用蜡笔涂得周身通红的马。我很奇怪,老师居然会认出这两个怪物是马。

“马为什么是红色的?” “因为赛跑很热嘛!”

“哈哈哈!”老师放声大笑,说:“很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作画

鼓励

↓↑

佩服敬佩

学生画画

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分析官员们的称象方法的结果和曹冲称象的结果。(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是用分步骤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指导学生,并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学文结束前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同学们想出了不少的办法,但有不少的方法对当时来说是不太可能,其中有一个同学想出的办法是:把 曹冲称的沙子换成人,就会更加省事。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这节美术课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有三:老师画的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老师讲得好(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老师评得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本节课还要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冒号的用法,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孩子们接受,我想还是结合具体的句子来体会,可能容易些。先让孩子们读课后练习三,让孩子们体会冒号的两种用法,然后自己在各写一句,让孩子们在实战中记住冒号的用法。

推荐第7篇:马教学设计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重点)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课时]

一课时

[设想]

自学为主,师辅导点拨

一、生自学

1、着重于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先疏通课文,然后查词典

2、结合基础训练,拓展

3、试着做“研讨与练习”

二、师辅导

1、作家作品

2、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马

3、特性(从课文中找)

4、对比另外七种动物

通过比较突出地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讨论你更欣赏哪种马

6、讨论人与马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人呢?

7、质疑“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三、总结科学小品优美散文

推荐第8篇:马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马是人类的朋友,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想、去感受马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渊源。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马)

二、深入理解课文

纵观全文,作者对马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的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1、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中华民族素以马为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马是“六畜”之首中的“六畜”分别是什么?(六畜分别指马、牛、羊、鸡、狗、猪)马为什么会成为“六畜”之首?(引导学生结合“它朴素、勤劳、扎实、耐苦”、“中华民族素以马为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这两句来谈。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马的确堪称“六畜”之首,那么生活中马与人到底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呢?谁愿意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完后师提出问题“从哪看出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是那样密不可分?”引导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在哪可以看到马的身影(农村种地、收地、马术比赛、马戏表演、赛马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牛马年,好种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的精湛表演”。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是那样密不可分。“牛马年,好种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的精湛表演,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马的深深地敬与爱。】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谈后)头脑中有了鲜活的画面,你就会把文章读得更有感情,谁能来试一试,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后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马的深深的敬与爱?(敬爱马的躬耕劳作、啸啸搏击、纵马驰骋、精湛表演。)下面让我们带着对马的敬与爱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3、生活中,马的确与人关系密不可分,值得人们敬与爱,那么,艺术殿堂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谁想给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后教师提出问题:艺术殿堂中都有哪些马的形象?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些马吧!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马的诗、马的画、马的歌、马的传说和大家交流一下。交流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有关马的诗句、马的画、马的传说。

下面让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第一句话,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的结尾使用了省略号,那么谁知道它省略了什么内容?(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在艺术殿堂里还有马的电影、马的戏曲、马的文物„„)那么为什么艺术殿堂中会有那么多马的形象?(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提到的马的特点、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谈。)

4、对这生活中密不可分、艺术上处处可见的马,作者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1)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

(2)作者对马有着怎样的评价?(马是大自然中的生灵,马也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朋友和伙伴。)

(3)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赞美了马,如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骏马雄姿„„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马的成语?(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与马有关的成语)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今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扬鞭跃马,一马当先吧!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回顾全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表达顺序

马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象征,它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勤劳、朴素,还有吉祥、幸福和成功。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这一自然界的生灵。全文充满了对马的敬爱与赞美,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传承马的精神,在学习中扬鞭跃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马当先,那么,你的人生一定能马到成功!最后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在歌声中让我们对马的情感再次升华。

五、作业

根据大家对马的了解,做一次小练笔,写一写自己所见到过的马或印象中的马。

推荐第9篇:马教学设计

29、马

布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 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 突出事物的特点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推荐第10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积累知识,激趣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多媒体课件显示《八骏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谁来说说这幅画的名称?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马,不仅是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墨客的爱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吧!(板书:马 布封)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2.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例:我喜欢家马,因为他驯良而勇毅,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野马,因为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

3.那么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又写了其他七种动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时什么?

2.文章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四人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 例:我觉得“教育”用得好,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人类对马的驯养。

(四)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小组合作、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一)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六、板书设计

马 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

:

驯良

天然:美(自由) 形

:

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弄

美(匀称) 深深同情 神

:

形貌:

←─────对比─────→由衷赞美

第11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阅读相关的文章。

3、情感与价值观: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章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马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准备

与马有关的成语,图片 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填成语,趣味导入

1、平时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 )到成功

万( )奔腾

样鞭策( )

一( )当先

2、齐读这些成语,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成语,你还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语句?

3、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更多关于马的知识。一起学习课文《马》。

二、反复读文明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课上又读过了,相信你们会读得正确。请4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学生读文,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把要求学会的生字找出来,做上记号。

4、先描后写,再找学生到黑板上书写。重点强调“畜、素、演”三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朗读文章,说说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先复习生字,再进行听写。“朴素、扎实、纵然、课堂、创造、忠诚、家畜、弓弦”

2、不同方式批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充分读文,品味作者的感情。

1、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对马有着怎样的一种感情。

2、说一说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马的怎样一种感情?(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崇敬之情。板书:赞美、喜爱、崇敬)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作者对马的赞美和喜爱?

2、交流第一自然段:。(板书:幸福、吉祥、成功)

3、交流第二自然段:

4、交流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作业

1、阅读一篇关于马的文章。

2、背诵文中精彩的语句。

第12篇:《马》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马》教学设计

王学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

3.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些词语。

朴素 勤劳 扎实 耐苦 吉祥

幸福 密不可分 躬耕劳作 啸啸搏击

纵马驰骋

精湛表演 神韵

激荡 忠诚

神奇 生灵 斑斓 敬与爱 马到成功 万马奔腾 骏马雄姿

如箭离弦

扬鞭跃马

一马当先

2、读过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与马有关的词语)

师解说:马是人类很早征服的剽悍的动物,他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数千 年风风雨雨,成为人类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马的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二、配乐朗读,品味情感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生思考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喜爱 崇敬 敬佩 赞赏 尊敬) 师板书 赞美

喜爱

崇敬

三、深入理解感悟延伸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六畜之首”。

师:对比其它几畜的印象,它们的表现特点不全面,从这也能看出马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幸福吉祥成功。

之所以马成为六畜之首还因为什么呢?书中介绍了(朴素 勤劳 扎实 耐苦 )

男女生分别读第一段,除了书中的词语,还寄托了哪些情感,你认为马还有哪些品格?

对比学习讲一讲学生知道的关于马的故事,(聪明、憨厚、善良)直观感受马的品质

可以说堪称六畜之首的马,与人民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中心句,结合中心句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马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躬耕劳作、啸啸搏击、自由驰骋、精湛表演)

3、让我们在朗读中表达这种崇敬与热爱。指生读,指导读、评价读。齐读

出示灯片“牛马年,好耕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的精湛表演,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吗的深深的敬与爱。

4、读到这里,我们看第一句,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密不可分。密不可分什么意思?你还找到了生活中马与人关系密切的事例?

1、马是唯一参加人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动物。

2、中国旅游局将哪件艺术品定位中国旅游标志?

3、国际标准铁路轨距是1.435米。这个数字是古罗马两匹拉车的战马臀部的宽度。

教师:马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在生活中马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服务,给人们带来激情,并且从它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往之前,那么艺术殿堂的马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世界呢?

(三)、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全班回报。

A:乌骓:项羽的坐骑。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临死前,他把爱马乌骓送给了亭长。亭长带着它过江,但是忠于主人的乌骓自跳乌江,上演了一曲悲歌。

B: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成为了关羽的形象代表。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不在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

C:唐僧的坐骑白龙马也被赋予神话色彩,在最危急关头也能显英雄本色,成为了唐僧取经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

师:历朝历代马赋予了忠诚,神奇的精神,我们再看看徐悲鸿笔下的马。 出示:徐悲鸿《八骏图》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马?(奔腾向前、勇往直前……) 灯片:(总起句):“漫步在艺术的殿堂,马的诗,马的画,马的歌,马的传说……都是艺术创造的天地。”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接着汇报。

马的诗句:

马的歌:

马的画:

马的谚语:

马的故事: 马的成语典故: 师:马在生活中艺术上真的令人赞叹,那文章的结尾作者是怎样评价与赞美呢?以歌颂赞扬的语气齐读课文。

评价: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朋友和伙伴 赞美: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骏马雄姿、如箭离弦、

四、回顾课文提升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马,你朴素、勤劳、扎实、耐苦,

马,你是代表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吉祥、幸福、成功…… 在生活中表现出人们对你的深深敬与爱,你----- 在农田里躬耕劳作,在赛马场上啸啸搏击,

在千里草原上纵马驰骋,在马戏台上精湛表演…… 在艺术的天地里,你更是带给我们神韵的世界。 项羽与乌骓相伴,关云长与赤兔相随,

就连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也是那样忠诚与神奇!……

都会让我们高声赞美: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骏马雄姿、如箭离弦 今天,让你让我,让所有的中国人—— 都扬鞭跃马,一马当先。

总结: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发扬马的精神,扬鞭跃马,马到成功。

补充资料:马的诗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马的故事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唐贞观年间,有人开了一家磨坊,并从集市上买来一头驴跟一匹马,把它们关在家中一个不见天日的小磨坊里。这人让驴子跟马做自己的苦力,天天驱赶着它们绕着石碾子没日没夜地转面对这种遭遇,驴子彻底失望了,它想,完了,完了,自己的余生注定要在这里度过了,于是,它不断伸长脖子,发出刺耳哀鸣。磨坊主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每当听到驴的叫声,就会冲进磨坊用棍子或鞭子对着它一顿猛抽。磨坊主的态度让驴子更加悲哀,时间不久,它就变得骨瘦如柴了。马却不然,虽然它跟驴子干着一样的活儿,但它从没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中,它一直告诫自己,只要能够吃苦耐劳、不偷懒、不断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够冲出这小黑屋,重新走进广阔的天地纵情驰骋。于是,马在黑暗中卖力地工作,整日的操劳不但没有把它拖垮,反而使它更加膘肥体壮、四肢矫健。终于,机会来了。一心向佛的唐王下定决心,让玄奘到西天取经,并下旨在百兽中为其选一坐骑。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千挑万选,最后,玄奘选择了那匹膘肥体壮、吃苦耐劳的马。于是,唐王下诏,将马赐予玄奘,封号白龙马。马随玄奘西去,一路历经坎坷,取得真经,获如来佛赐金身。而驴子仍旧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小磨坊里,日复一日地围着石碾不停地转啊转啊„„

感悟:耐得住寂寞、舍得吃苦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马,只吃一时的苦;而承受不了改变,自甘平庸,放不下眼前安逸的人,却可能像故事中的驴,要吃一辈子的苦。命运,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贫穷、平庸、疾病以及心灵上的孤独„„每种困境都是一道血淋淋的伤口,要想使伤口愈合,就必须痛下决心,埋头做一匹吃苦的马,而不是一头抱怨的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早已经习惯了忍受,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悔恨的伤疤。然而,只有那些咬紧牙关,忍受得住心灵和身体双重折磨的人,才能彻底将平庸的伤口愈合,最终书写出人生的辉煌。

马忠诚善良,临危受命,三国时候蔡帽设计谋害刘备,刘备慌不择路走错了路,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的卢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乌骓云梯救项羽,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义马救主的典故比比皆是,其精神感天动地。

在《魏书》中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这是曹操征讨张绣时发生的事情,张锈假降,得机会而反攻曹之。曹操当时被打得措手不及,险些丧命,全靠着绝影逃了出来。而绝影是大宛名马,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而且速度极快,最后被乱箭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曹操再转乘长子曹昂的马逃跑,而绝影马便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

第13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法)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第14篇:《马》教学设计

17.《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马》(李贺),并拓展另三首托物言志的《马》诗(其一)。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的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并想象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作者生平背景,理解诗人托物言志、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情。

3、能有感情有韵味、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能初步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并能在本课后进行积累。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托物言志的部分。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由题目入手,激趣引入。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以动物名为题的诗歌。请大家看题目,齐读——《马》。 提起马,你脑海中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说特点,由教师随机引用诗句说明。) 预设答案:

跑得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雄壮健美——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这两句用课件出示)

师: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表达了什么感情呢?我们一起打开书来看一看。

二、学习《马》诗。

(一)教师带领学生感悟《马》诗。1.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请3名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评读。 (2)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方式。

(3)师:学习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熟、会背,还应该做到有感情有韵味。请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预设答案:了解其中含义。)

2.提示已知学法,自学并交流。

(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首古诗了,谁能来说一说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答案: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下面的学习没围绕这些方法

那么现在我们就结合同学们针对这些方面课下完成的质疑单来进行小组交流。

(2)师:一人执笔,将你们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依次填在小组合作学习单中。

3.学生试讲,感知意境。

(1)解读品悟本诗前半首,即写景部分。

师:前半首诗中,你们读懂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疑惑?

(请一个小组到台前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补充质疑,解决问题。)

大漠沙如雪——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皑皑白雪。 燕山月似钩——燕山上的新月,如弯钩般高悬。 预设自学成果:读懂这两句在写景,是晚上的大沙漠。有两个比喻“沙如雪”“月似钩”。

预设学生问题:

①为何沙会“如雪”?——(月光使然。)【教师引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里的“霜”“白银盘”都是因为“月光”,那么...】

②为什么说“月似钩”?——(燕山上的新月,如弯钩般高悬。)【引导:钩的解释:古代兵器,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师:通过自学,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体会“大漠”的广阔,引导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由“月”想到夜晚,再由“雪”想到冷清。)

预设教师引导想象:你站在________的大沙漠,放眼望去,四周是________的沙丘,在月光照射下,就像是________一样。抬头看,只有一轮________的弯月陪伴着你,眼见此情此景,你感到_________„„(可以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也可以画出来,或可以写出来)

③这两句为写景句,与本诗的马有什么关系?——(“燕山月似钩”的“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是为了表达后两句的抒情。)介绍这些孩子能不能理解呢?

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感觉再读。

(2)解读品悟本诗后半首,即抒情部分。

师: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的主角出现了。让我们来齐读后两半首诗,请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漂亮的鞍具。 快走踏清秋——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业。 预设自学成果: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字面意思。 预设问题:

①“何当金络脑”的解释,一是“金络脑”是指马头上用金属做成的辔头、嚼子、缰绳等;二是在解释全句时要加上“披上”之意,学生可能比较困难,这时候可以先看下面一句,是谁在战场上奔跑?(马。)那么马与鞍具的关系应当是——马披上鞍具。此处提示学法:如果字面意思说不通,需要结合全诗意思来适当补充。

②“快走踏清秋”中,“走”的意思是——“跑”。

师:你脑海中能想象出一匹身披闪亮金属鞍具的马么?

这样的一匹马,奔跑在广袤无边的战场,它会有什么感觉?(欣喜、畅快„„)

然而,一个词“何当”,表示它现在——(不能奔跑。)也许战场上现在很需要它,但它不能去尽情驰骋。请你说说这匹马会有怎么样的感觉。(急迫、渴望„„)

体会诗中马的极度渴望心情,练习朗读,评议。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想象出骏马的矫健。“踏”,表现出马一往无前的气势,。但看到其前提——“何当”,又要体会并读出那种有本领和志愿,渴望得到实现的心情。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你说出“什么时候才能”的那种语调和心情。)

4.介绍读古诗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重要问题——作者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带领学生感悟。

(1) 师:刚才我们用已知的方法一起学习了《马》,但遗留下一个问题——这首诗是仅仅在写马吗? 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我们还必须对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很多时候,我们能够从中读出许多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帮助我们读懂作者的心。 (2)

演示文稿简介当时的背景、李贺因避名讳而痛失出仕机会的故事。 (3)

师:看过了对诗人和背景的介绍,你再来读一读这首《马》,有什么新的感悟么?

预设成果:看到了李贺的简介,对比这首《马》,学生会发现作者的境遇与诗中的马有相似之处。若有困难,可以由“战场”对比背景简介中的战乱,由不能驰骋的马,联系到报国无门的诗人自己。

师:我们现在读出的还只是一匹不能在战场上驰骋的马么?(不只是。) 战马的背后是一个——(怀才不遇、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人。)

5.总结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师:现在你对作者写这首《马》诗的目的有更多感悟了么?

(生述,抓住“何当”二字,这是作者表述情感的转折,同时也在直抒胸臆,用马的口吻,表自己的志愿。) 师总结:作者写这首《马》,表面上写战马渴望建功立业,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诵读,与作者一起抒发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再次齐读、齐背。)

(二)《马》组诗简介及《马》诗(其一)自读感悟。

1.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首《马》是李贺《马》组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大家想不想再读一读组诗中其余的作品?

(演示文稿出示本课第二首《马》诗——其一。) 《马》(其一) 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龙马脊上长着状如连钱的彩色斑点,四蹄洁白,跑起来好像飞行在云雾中。可惜的是,这样的骏马却无人赏识,没有人为它配上相称的鞍具,结果碌碌无为。 2.学生自读后,请一二名学生为大家诵读,在无读音错误后齐读。

3.根据字面意思,请学生结合今天了解到的知识和方法思考并讨论,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认识? 预设答案:能明白表面上写骏马不被别人赏识,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事实上同样托物言志,表达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奈。 4.全班练习诵读。

师:在国家危难之时,李贺却只能被迫旁观,不得已才写下了《马》组诗二十三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让我们再次回味诗人的这种感情,替这位报国无门的才子吟诵出他的感叹——齐读两首《马》。

(三)托物言志类型诗歌拓展。

今天,我们接触了“诗鬼”李贺,认识了他托物言志的代表作。事实上,这种写作手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比较经典的手法,在其余诗人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关键词:“清白”。

【写作背景: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的时候,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要的建议,将明都南迁。可考虑到京城百姓的安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而《石灰吟》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可当英宗获释后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后,1457年2月,于谦却以“谋逆”罪被冤杀于北京。】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关键词:“坚劲”。

【写作背景:郑板桥家境贫寒,四十三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知县,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毅然辞官,回扬州以卖画为生。】

三、作业

1.默写本诗(含注释)。

2.对李贺的《马》组诗中其余各首,或者其它托物言志诗歌进行积累,体会其典型的托物言志手法。

第15篇:马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大通女中 马晓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以四个特殊之处为亮点,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一年级的,年龄在6-7岁,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学习的随意性比较强,需要老师的督促。

2、

学生之间有理解问题的个体差异。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难点:懂得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意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采取“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小蝌蚪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落实好本文的教学 学法:朗读法、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懂 得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朋友,瞧,它是谁?(幻灯出示小蝌蚪)快快跟小蝌蚪打声招呼吧!小朋友,你们好!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约好了要一起到池塘边去看看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好吗?但我先要跟大家说一个秘密:我的身体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快快到课文当中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小蝌蚪的头饰与学生见面,并告诉学生一个秘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阅读期待。

二、检查生字,扫清障碍 1.复习所学生字、词语 2.小组比赛读生词

(1) 第一组(PPT出示)(有 在 什 么)让学生开火车读,用组词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特别是轻声(什么me)。

(2)第二组(PPT出示) (变 条 灰 迎)用形近字的方式记“变——弯”。 (3)采用小老师带读方式复习,再齐读字词卡片。

激励方式:读对的同学可以为小组争光,黑板旁的“小鱼”上游一格,此项激励机制贯穿于整节课。如图所示:

小组: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环节是创设了“小鱼力争上游”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语文。

三、再创情境,启动思维 小朋友们,有一群小蝌蚪生活得很自由,很快活!可是它们也有一件伤心事,它们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儿?要是能找到妈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啊!有一只小蝌蚪很聪明,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看(点击寻人启事)(师边板书)小蝌蚪的这个忙,大家帮吗?小朋友,其实还有很多人也和你们一样热心,它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边听边想: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多亏了谁的帮助呀?(播放朗读课件)

四、精读导学,主动思维

1、“找”

小朋友看得多认真呀!你们一定知道了是谁帮了小蝌蚪的忙?(鲤鱼)是的,美丽的鲤鱼阿姨,可爱的乌龟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点击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说说吧,你喜欢谁?想读好谁的话?

(1)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指名读) (2)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价) (3)理解“迎”意思

请一位到老师这儿来。(师生迎上去)大家看清楚了吗?我们刚才是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的,这就叫做(迎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像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这就叫做——迎上去”。 (4)师生分角色读 (5)分角色表演

师:多热心的鲤鱼阿姨呀!她告诉小蝌蚪,妈妈长什么样?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帮小蝌蚪们在寻人启事上加上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有了鲤鱼阿姨的提醒,小蝌蚪非常高兴,继续往前游哇游,这时它们遇见了(乌龟)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乌龟在前,小蝌蚪从后面着急地追上去?再来一遍,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那谁能演演那既着急又高兴的小蝌蚪?(戴头饰)谁来演演那只热情亲切的乌龟(戴头饰)?(学生戴头饰表演) (6)师生共同评价

说说她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7)师生共同参与,再次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左边的同学当小蝌蚪,右边的同学当乌龟。(师读旁白)

(8)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的重要特征是什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晴,)又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再补上吧。(出示寻人启事)有了大家的帮助,小蝌蚪更有信心了,它们继续往前游哇游。咦?这是谁的歌声?(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师贴青蛙图)(出示图四及课文内容)。

师:(出示青蛙图)假如你现在就是只青蛙,你能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吗? 师:青蛙是找到了,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青蛙到底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我们还是再看看寻人启事上蝌蚪妈妈的特征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手指寻人启事)鲤鱼阿姨说,蝌蚪妈妈是(生: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却说,蝌蚪妈妈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该听谁的呀?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指名答)

师:睁亮眼睛喽!把蝌蚪妈妈的这四个特征和图好好对照对照。其实,蝌蚪妈妈就是——(青蛙)

师:小蝌蚪也和你们一样聪明,它们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出示图五及课文内容) 师:终于找到妈妈了,小蝌蚪该有多高兴啊,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 师:谁能读出小青蛙高兴、激动的语气呢?(指名读) 师:谁最喜欢青蛙妈妈,来读读它的话吧!(指名读) (9)分角色表演小青娃与妈妈相认的场景

2、“变”

师:小蝌蚪,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青蛙的吗?(摇摇头)它们自己也太清楚。你们看,小蝌蚪有几张自己的照片,想按照成长顺序摆到黑板上问有谁能帮它这个忙?读课文2——6自然段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找找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用横线把它们划出来!

(1) 生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上台排列图片, 说说这样排列的理由 (3) 同桌互相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 (4) 指导书写 “变”字

(5) 自由读最后一段。出示插图六及内容)生齐读

师:你们可知道青蛙学会了什么本领?(捉害虫)你们看(课件出示青蛙自述) 师: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说、演、贴”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让能力在训练中形成,使情趣在训练中升华,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拓展延趣 ,超文思维

师:听到你们这么响亮,这么有爱心的宣言,小青蛙他们多高兴啊!你们看,他们给大家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出示感谢信)

师:小青蛙们要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给青蛙们伴奏一下吧!(欣赏歌曲《小蝌蚪》)(师生一起打节拍)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还有青蛙妈妈都成为了好朋友。小动物们都舍不得离开大家,你们也一定会想念这些小动物朋友的,是吗?那么,老师有个好的建议:请大家都来当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吧!(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资源,把环保知识的搜索、宣传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尾巴变短了

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这样的图文并茂的板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形象生动地总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看了板书后,就能回忆起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单位:大通女中

姓名:马晓萍 学科:语文

第16篇: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了解作者布封。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点拨为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

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

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

3、

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课练》

六、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学习难点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剽(piāohàn)悍(hàn) 窥(kuī)伺(sì) 羁(jī)绊

疮(chuāng)痍(yí) 阔绰(chuî) 庇(bì)荫(yìn) 遒(qiú)劲 相得益彰(zhāng ) 面面相觑(qù) 观瞻(zhān) 鬣(liâ)毛 驯(xùn)良 妍(yán)媚 颚(â)骨 犷(guǎng)野 畸(jī)形 给(jǐ)予(yǔ) 驾驭 (yù)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2)野马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

二、三自然段。3.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三、当堂测试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四、拓展小结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五、谈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作者是作者,我们是我们。现在我要问,你欣赏哪一种马呢?

生:我欣赏野马,因为野马自由自在,多好啊!

师:有同学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吗?(学生纷纷表示欣赏野马。)

师:看来大家都受了布封的影响,都欣赏野马。我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它们随窦宪驱除匈奴,燕然勒功,成为一代代军人的梦想;它们随李世民驰骋沙场,统一中国,留下“昭陵六骏”的石刻;它们跟彭德怀南征北战,留下“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美诗句。它们凭着自己的勇毅和忠诚,载入了人类的史册。同学们,你们说人工驯良的马是不是同样应该受到敬仰?

生:是。

师:其实,作者也并不是一点也不赞赏人工驯良的马。大家看课文的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天然的要比人工的更美丽些。”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令老师怦然心动,你说是哪一个字?

生:更。

师:对,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工的也有美丽之处啊!刚才老师所说的就体现人工驯良的马的闪光之处。

六、深层探讨。

师:读到这里,老师想问:你觉得作者通过对马的描摹,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生活理想或者政治理想?

生:作者想表达热爱动物、尊重动物、热爱和平、崇赏自由的理想和追求。

师: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辉,马,它像一个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一个驯服诚实的奴仆,它像一个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一个典雅高贵的绅士。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更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尊重自然,崇尚自由。

第17篇:《马》教学设计

29、《马》

一、基础达标

1、解决生字词(读一读

写一写)

觑(

)鬣 (

)剽悍(

)疆场(

)驯良(

) 勇毅 (

窥伺 (

迎合 (

疮痍

枉然

) 阔绰

观瞻(

妍丽 (

庇荫 (

遒劲

犷野(

畸形 (

颚骨(

慷慨以赴 (

相得益彰 (

) 有过之无不及(

2、作家作品简介:

布封(1707-1788),

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为博物志

二、设问导读

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3、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三、自我检测

1、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四、巩固训练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

,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第2段中哪一句说明了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3.将下列词语填入第4段的三个空白处。

A.既舒适又安全B.既宽广又坚实C.又干净又暖和 4.划出介绍松鼠窝窝口的语句,概括窝口有何特点?

第18篇:马立红

魏书生——“诺贝尔教师奖获得者”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辛庄镇裴家庄小学

马立红

有一位教师,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运用和发扬,他的经历充满传奇,他大概是我国素质教育最响当当的一块牌子,他就是“半路出家”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诺贝尔在设立奖项时没有预料到会有一位如此成功的教师吧,所以我认为应该为魏书生特别颁发“诺贝尔教师奖”。

也许我的话有些夸张,但当你听到他的课,听到他的讲座,看到他的著作,尤其是《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你不仅会赞同我的观点而且更为他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所折服。《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教师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风格平实,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悦诚服。内容很特别,没有深奥的理论,而是朴素的语言,更有真理的存在。

读完魏老师的大作之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谈吐幽默风趣,胸怀坦荡,性格开朗乐观,他笑对人生,乐观向上,善于和学生平等

交流,提倡民主,同时也看到了他对待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真是受益非浅。他的这部几十万字的著作,通俗易懂,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它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之中,从细微处看恢宏,于平凡中见伟大,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言恳词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在书中以极其朴实而流畅的语言、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做人、育人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教学的具体措施。它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去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是呀,老师太辛苦了,而我们的学生也太累太累。读了魏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我们是不是该停下疲惫的脚步,平静一下自己浮躁的心?抬头看看前方的路,选好了方向,看准了目标,甩下包袱,轻装上阵。也许一路的风景会让我们忘记疲劳,轻松愉快而又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学无止境,教育的魅力也无止境。虽然我并不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之后,我却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魅力何在。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用魏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名教育的智者!

第19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l0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l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

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1)请同学们自由读

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6)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点击cai: :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

7、

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l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6红马的故事

老师画得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老师讲得好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得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教学反思:

第20篇:红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桂阳县北关完小

徐文华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十八课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了解凡·高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复述课文,了解插述的叙是方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凡·高的画像。 2.凡·高简介。

(二) 初读课文,复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课件出示。本文生字,学生齐读

房租,绘画,毛毯,恩宠,攥着,惭愧,凄惨,仰之弥高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个人默读,边读边思考: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与同桌交流。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A.学习第3---5自然段 出示学法建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5自然段,想想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讲了什么?第2—4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联系这么紧密,作者为什么还要在中间插入三个自然段呢?不加这三个自然段可以吗? 2.学生汇报交流: (1) 指名回答问题 (2) 小组派代表汇报问题 老师引导,归纳:

加了这三个自然段,可以让读者了解凡高当时贫困的现状,理解卖《红虾》得到的五个法郎对凡高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课件出示)从写作手法上讲,这种在两个联系紧密的自然段之间插入一段或几段与主要情节相关内容的叙述方法叫插叙。

3.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凡·高当时的贫困

(1) .凡·高终于卖出了一幅画,得到了五个法郎,当时他的心情怎样呢?

课件出示: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快离开了小画铺。 指导学生大声读,轻轻地读,闭上眼睛读,体会凡高的心情,想想他拿着这五个法郎最应该去干什么? 学生自己对自己说,学生讨论交流。 B.学习第6—8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8自然段,看看凡高是怎样用这五个法郎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请学生在书中用波浪线划记。

2.交流归纳:充分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再看文本中是怎样写的.从中理解凡高把五个法郎给了一个素不相识,楚楚可怜的小女孩,因为他很同情这个饥寒交迫,孤苦无助的小女孩。3.课件出示:

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五个法郎,全部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楚楚可怜的小女孩。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毫不犹豫,刚刚,全部,素不相识,楚楚可怜”,体会凡高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C.学习第9—12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9—12自然段,说说凡高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老师归纳。 D.感情升华,复述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复述课文。 E.课外延伸:

1.说说我们身边的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附:

板书设计:

红虾

凡高

小女孩

(贫困无助)

(饥寒交迫)

毫不犹豫-------五个法郎---------素不相识

同情弱者,帮助他人

《红马故事教学设计.doc》
红马故事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