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2021-02-22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南村小学

李桂兰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 语文 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1、对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一定很感兴趣。所以任其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通过阅读感悟。但是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能力还很差,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三年级学生预习能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还需培养。

3、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阅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得美。

2、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初读感受,北大荒景象得美。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2.、课上通过学生品读感悟,形成阅读能力。

3、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难点

2、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1

教学资源 1、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录像。 2、备查网址

百度 ”

《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一、复习

1、读词语

教学活动1 映照 挺拔 银灰 一碧如洗

燃烧 透明 金黄 热闹非凡

2、指名读课文

3、问:课文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还记得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吗?(学生谈)幻灯片播放再欣赏

过渡:看过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我们接着再去看看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教学活动2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指导看图:来到小河边,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老师真想用摄相机拍下那么美的景色,要是老师拍下了,可缺少一个介绍的,谁愿意帮忙?(学生谈)出示提纲: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 一群小鱼( )游过去,( )水面顿时 漾起了( )。

相机板书:清澈见底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 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导朗读和背诵。

——谁能江“如同”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北大荒秋天小河的美 丽。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第4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 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画出来。 指名回答。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 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二句这一句话中把“大豆、高梁”当作什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理解第三句。出示;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指导朗读这句话。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 大豆、高梁、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练习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

4、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 甸甸“。

2

练读第5自然段。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6、读第6自然段。

教学活动3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齐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现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教学活动4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天空 透明的( )

( )的小河 五彩的( ) ( )的原野 茫茫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3、背诵课文

推荐第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方案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30日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老师: 课

题:最好的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拼,查字典学习声字新词。

(2)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最好的礼物”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最打动人心的内容,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最好的礼物”的含义,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每个人都有得到过礼物,能说说你得到的最好成绩的礼物吗?(学生自由发言)

2、有一个足球教练收到了一个小男孩的礼物,他人为是实际上最好的礼物。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圣诞节: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在12月25日。 恩人:对自己有恩的人。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想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2、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老师在学生大量参与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 (3)倒入新授课。足球教练为男孩提供了怎样的帮助?

三、学习课文1至2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从哪里看出这个贫民窟长大的男孩热爱足球?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来后,再引导小组交流,互相讨论。)

3、反馈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2自然段

四、深入理解课文1至2自然段

说说这两段中,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学生自由交流)

五、学习课文3至6自然段

1、指名回答,男孩是怎样回报恩人的?

2、全班朗读男孩说的话。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总男孩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教练听了男孩的话,是怎么说的?想想教练得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教练人为男孩送给他的树坑是实际上最好成绩的礼物?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至6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7自然段

1、说说这个贫民窟长大的男孩最终能成为实际求王呢?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反馈。

七、回顾全文

八、总结全文

一个人只有具备出色的才华和美好的品质,才能被人门所爱戴,所崇敬。希望大家以小贝利那最好的礼物--树坑,时十刻刻勉励自己,感恩生活所赋予你的一切,你的实际从此更加美好!

九、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方案

【活动目的】

1、丰富学生的成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成语的方法,提高学生 学习成语的兴趣。

2、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培养 学生的竟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活动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开展活动。

2、教师担任主持人,选五名学生作为五个小组的记分员。每组选派 一名同学当通讯员。

3、活动结束,为优胜小组颁奖,并总结积累成语的方法。【活动准备】投影仪一台,投影片若干 【活动时间】两课时。 【活动步骤】 第一步:填空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投影仪,映出四条成语,每条成语空出一个字。每组派一名通讯 员,将本组的填字情况,综合后交给老师,每填对一字得10分

填进去的四个字是"成、语、游、戏"。齐读填进去的字,板书活动课题。板书课

题后,抢答这四个成语的意思,答对加 10分,答错倒扣10分。四个成语 是:胸有(成)竹,自言自(语),(游)山玩水,游(戏)人间。

第二步:分组竞赛

1、巧填人体部位。

先投影,同学们按顺序填出相应的人体部位。按规定的时间,各组

通讯员将本组填得最好的交老师评比,填对一个10分,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1)出人(头)地,(2)焦头烂(额),(3)另(眼)相看,(4)画龙点(睛),(5)一(目)了然(6)扬(眉)吐气,(7)千钧一(发),(8)掩(耳)盗铃,(9)嗤之以(鼻),(10)摇(唇鼓(舌),(11)唇(齿)相依,(12)调(嘴)学舌,(13)劈头盖(脸), (14)三头六(臂),15一(手)遮天,(16)了如指(掌),(17)口蜜(腹)剑, (18)感人(肺) 腑,(19)铁石心(肠),(20)(肝)胆相照,(21)集(腋)成裘,(22)瞠(目)结舌,(23)卑躬屈(膝)(24)摩(拳)擦(掌)

最后,由老师订正。

4、按要求说成语。①要求每个成语中要有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如以弱胜强,弱和强一组反义词;居高临下,高和下是一组反义词。东张西望,张和望是一组近义词。②说出三字、五字和五字以上的成语(每个成语10分)

5、成语接龙。①由各组自己定一个字或字音开头,进行成语接龙, 可以用谐音接龙。该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回答,每个成语10 分。如果五秒之内不能回答,则开始计算分数,这样培养同学们的协作学习精神。② 由老师给每个组指定一个字,进行成语接龙。(成、语、接、龙、妙)③ 由老师出一个字,按一至五组的顺序进行接龙。 第四步:活动小结

老师用精炼的语言,对这次活动进行小结,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 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成语、用好成语,让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拓展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学习,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充满阳光。

推荐第4篇:某年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XX年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XX年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一、概述

课文是小学阶段,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完成本课教学共需要两个课时。学习中,让学生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通过这篇课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中国曾经所受的屈辱,在历史中得到教训,使他们反思为何中华不振。同时,希望学生能从周恩来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点启发,反思自己读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始,老师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为本节课学习周恩来的远大胸襟作以铺垫。由于事情发生在10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观看课件激发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在体验中感悟旧中国“中华不振”的悲惨,从而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中需准备的资源有:

1、让学生搜集旧中国租界地的资料。

2、课件准备:租界地图片及租界地内中国人民受欺侮的资料。

课文中便于学生重点学习的关键语段。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解题。之,的。崛起,兴起。题目意思: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二、复习。

1、先来读一组词语。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铿锵有力

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得意洋洋

2、回忆课文内容,试将词语带入其中。

1910年,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的师范学校读书。伯父的一句“”,让周恩来感到。在一个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的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当校长问道诸生为何读书时,他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三、感悟周恩来的“疑惑”。

同学们,不难发现,故事因伯父的话而起。我们先去听一听伯父说了什么。(出示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

1、师读旁白及周恩来的话,学生读伯父的话。板书:伯父的话

2、同学们,伯父的告诫,伯父的叹息,让周恩来心中充满了——(疑惑)板书:疑惑

3、他疑惑?(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中华不振

4、了解租界地。

师简介:所谓外国租界地,就是帝国主义凭借他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强行霸占我们中国的一些领土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理解“中华不振”。

让我们和周恩来一道怀揣疑惑,进入租界地去一探究竟。

1、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中华不振”?画出相应的句子及词语,并批注出你读文的感受。

2、学生默读。

3、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感悟。

①租界景象。

注意:抓住关键词“闯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不相同”感悟课文。

小结:同学们,贫穷的中华大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而这繁华却不属于中国!读出我们心中的不平衡!读出中华不振!

②租界内事件

过渡:更可气的是帝国主义不仅霸占我国的领土,还大肆欺压我国的百姓。我们看——(出示文字,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师伸手做出“请”的姿势。)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好吗?(①∕②③∕④⑤⑥)

用抓关键词,对比法,启发法,范读法,引读法指导朗读。

读“惩处”,写“惩”字。

再次引读,因为不敢惩处,洋人......;因为不敢惩处,中国巡警......;因为不敢惩处,围观的中国人......

同学们,租界一行,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不振!板书:租界见闻理解)

4、出示租界地资料。

事实上,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的事何止这一件?我们看——指人读文字。

小结: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5、出示“钓鱼岛事件”。

同学们,请思考今天的“钓鱼岛事件”,日本人敢如此猖獗,肆意要强占我中华领土,说明了什么?(中国还不够强大)

板书:修身课堂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读书不是为,不是为,不是为,不是为,而是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兴旺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也掷地有声地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亲爱的习近平总书记,习爷爷在前些时参观民族复兴展览馆时,号召大家为民族复兴而尽自己的努力。请大家记住习爷爷的话,为民族之复兴而励志。板书:为民族之复兴而励志读书励志

XX年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一、概述

《小狗包弟》是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小狗包弟》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并分析文章的前两部分;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剩下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并思考探讨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精神

《小狗包弟》是随想录中的一篇最感人的文章之一。巴金老人坦诚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老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情真挚意味深长。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依据: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依据:“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依据:课标要求“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发展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朴素无华的语言自然顺畅叙事以及内在的是深挚的感情。但是社会的当代独生子女的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浮躁,学生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我想他么是无法理解作者的良知和无奈以及用于剖析自己忏悔的人格,但毕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把是事情的真相清清楚楚的说给他们我想他们是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课件展示、启发发现法、课堂讨论法。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幻灯片,向同学吗展示,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总之,本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XX年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一、教材及网站资源分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本课可采用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它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地理、环保、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过程与方法: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完成学习报告,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在学习的平台上进行小组协作的形成性评价,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网络,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3.网站资源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但仅仅从语言文字上了解,显得是那么苍白,因此,我从Internet上搜集了有关资料,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了这个主题网站。

《海底世界》是根据人教版课文《海底世界》制作的专题网站。该网站试图以人性化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利用网站开展学习活动的需求、方式、效果,来开辟出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新阵地。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主要指导,充分利用主题网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

三、学法指导:

1.学生状况分析:

知识水平:能读懂文本并能依据特点情景展开合理想象。

学习能力:基本能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新知。

信息素养:基本能作普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找资料。

2.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小组协作利用专题网站进行关于海底植物、海底动物、海底矿产、海洋乐园等方面的探究,解决感兴趣或想要了解的问题,完成学习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课题

激情谈话,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引出课题。针对课题提问,自主初步浏览网站。

(二)自由读文正字音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点评。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第

2、3自然段。

A.提出任务:你认为海底世界“奇异”在哪里?把有关的语句粘贴下来。

你最喜欢哪几句话?粘贴下来,并读一读。

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B.师生交流

(1)交流“奇异”的语句。

(2)交流最喜欢的语句。

指导朗读:

你认为如何读?

C.教师小结。

过渡:海底不单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不信我们又去看一看。

2.合作学习4—6自然段:

A.提出合作任务

4—5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

你们小组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并想一想为什么?

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B.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C.师生交流:

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交流问题。请小组朗读。

交流第4自然段: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哪些语句体现动物的多?(三万种)

作者重点抓住哪方面写?(活动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多媒体展示动物的活动方式,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D.教师小结。

3.回归整体。

围绕板书,引读最后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网络探究我能行

1.教师介绍网站相关内容

2.提出探究方向。

3.介绍学习报告和评价标准。

4.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感兴趣的问题。

5.交流汇报。

6.教师小结。

五、设计思路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 课程与媒体

一、课程

1.课程性质与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完整地说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的变化,比较深入地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贯彻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高学员语文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初步培养学员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应用性特点。

2.课程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法。

3.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媒体

1.媒体配置及分工

本课程首期配置三种教学媒体:文字媒体,电视,IP课件。二期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陆续配置小型课件;最终建成网络课程,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信息量大、使用方便、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良好学习的平台。

主要媒体:文字媒体。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合一。是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教材,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大纲规定的全部学科知识内容和指导学员自学的导学、助学内容。

辅助媒体:电视。 电视录像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其任务是利用电视直观、具像的媒体特点,对各章理论性较强的重点、难点内容进一步展开讲解,联系精选的教学案例对有关重要理论和教学方法、策略进行示范性的理论分析,引导学员深入、具体地理解教学理论要点,有效地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IP课件:IP课件是本课程的导学教材,主要对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而简要的梳理和辅导,并对各章重点、难点内容和思考与练习题答题思路进行指导。

2.媒体内容简介

百度文库

①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第一节 语文课程名称的来历

第二节 建国后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涵义

第二节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发展概述

第三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四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介绍

第四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任务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

第三节 我国当代识字写字的教学实验和经验

第四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第五节 汉语拼音教学 第五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百度文库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

第三节 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五节 阅读教学的模式

第六节近年来我国阅读教学的各种实验

第七节 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第六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意义和改革任务

第二节 古今中外作文教学序列研究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序列

第四节 作文教学的策略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第二节 国内的口语交际教学

第三节 国外的口语交际教学

第四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

第五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六节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近年来国内外综合性学习的探索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第四节 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百度文库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三节 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及方法

第四节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第十章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第一节 语文教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

第三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实施

第四节 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达

②录像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忠豪、吴立岗主讲,18学时。

序号 章 1 题目 内容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内涵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及内涵

2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相关理论 2.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 1.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4 5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 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版本及各自特点 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写字教学策略 写字教学案例分析

6 第四章 拼音教学 拼音教学策略 拼音教学案例分析

7 第五章 阅读教学

(一) 1.阅读教学的策略 2.阅读教学的程序 3.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课外阅读指导

8 第五章 阅读教学

(二) 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百度文库

9 第六章习作教学

(一) 1.习作教学的序列和策略 2.教给学生自主习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

10 11 第六章习作教学

(二) 第六章 习作教学

(三)

低、中、高年级写话和习作教学案例分析 1.当代国外作文教学探索 2.近年来我国作文教学的各种试验

12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 2.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3.当代国外口语交际教学 4.近年来我国口语交际教学实验

13 14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二)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低、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序列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5 16 17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一)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二)

低、中、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识字与写字评价方法

2.阅读评价方法

3.习作评价方法

4.口语交际评价方法

5.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

18 第十章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步骤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

3.指定科研计划与完成研究报告

③IP课件,吴忠豪等主讲,共12讲。

IP课件拟采用栏目式设计,主要栏目有专家讲授、案例分析、资料信息、教学研讨、学习检测等。基本内容为每章重点难点学习指导,提供视频和文本的教学实例供学生研究、讨论,对教材的思考与练习题进行指导。注重教学互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媒体使用建议

百度文库

以文字教材为主安排自主学习和辅导进度,完成思考与练习。IP课件宜用于每章学习之前,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该章的思路、重点和难点;录象教材适宜于在学习主教材的过程中或学完后选择收看,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 教学安排

一、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是: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四章“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第五章“阅读教学”、第六章“作文教学”、第七章“口语交际教学”、第八章“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二、对学习者与辅导教师的要求

1.学习者 本专业的学生虽然都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均具有专科学历,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推广,普遍面临着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学习中,如何转变旧观念,联系教学实践理解和掌握新的课程理念,并掌握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水平,是学习者主要的学习目标。同时,紧密联系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思考和对比,注重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和讨论,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2.辅导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现有专职辅导教师队伍尚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教师资源,建立合格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原则

1.目的性与重点性 要有目的地解决必需的基本理论问题,有重点地分析透彻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重要问题和实际问题。

2.针对性与实践性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案例分析和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学生的教学实践这一重要而宝贵的资源进行观摩、交流和讨论,把理论教学落实到具体教学语境中,根据当地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录像教材在案例呈示和分析研究方面的直观作用,重视IP课件的导学功能和互动式设计,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辅导文本和课程论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具体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按18个教学周进行安排。具体教学进度见下表。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进度表

学习内容 时间 助学媒体 网上信息与活动

百度文库

课程概况与学第1周习指导 第一章

直播课堂 网络辅导文本(1)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2-3周 IP课件第1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2)

第1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二章 第4周 IP课件第2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3) 第2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三章 第5—6周

IP课件第3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4) 第3—4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上教学研讨(教师)

第四章 第7-9周 IP课件第4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5)

第5—6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络辅导文本(6)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上教学活动——学习指导(文本/学生) 第五章 第10-12周

IP课件第5讲 录像第7—8讲

第六章 第13-14周

IP课件第6讲 录像第9—11讲 IP课件第7讲 录像第12—13讲

网络辅导文本(7)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络辅导文本(8)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七章 第15-16周

第八章 第17周 IP课件第8讲 录像第14—15讲

网络辅导文本(9)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络辅导文本(10)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上教学活动——考前辅导(单向视频 /学生) 第九章 第17周 IP课件第9讲 录像第16—17讲

直播课堂

第十章 第18周 IP课件第10讲 录像第18讲

网络辅导文本(11)

注:直播课堂的播出时间以正式课表为准。

五、其它辅助教学信息

1.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编辑部发行。

百度文库

2.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编辑部发行。

3. 课程教学大纲。网上发布。

4. 课程考核说明。网上发布。

5. 网上随时发布相关资料。

百度文库

推荐第6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1.课题名称:

卖火柴的小女孩

凡卡

鲁滨孙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2.概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所需课时:6课时 学习内容包括: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3.了解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和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能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学会生字多音字,理解词语;能用词造句

3. 能以“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

4 . 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过分析单元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和科学的价值观 4.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智力因素方面: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对于童话故事方面,学生抱有较强的兴趣,应该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电脑应用能力较强。 5.学习任务分析

总结单元及各课的特点

总结和讨论本单元的课与课之间的关系

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制作课件向同学们讲述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6.资源

指导教师一名、网络教室、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关于介绍第四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7.教学活动过程 学习情境: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1.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2.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

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本课主要是课堂常规课。教师主导的时间比较多

本组共有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单篇作品;一种是《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凡卡》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难点是:学习鲁滨孙在困难面前积极向命运抗争,向命运挑战的精神与毅力,感悟人物的人生态度。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是:品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汤姆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本课教材分析

三、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是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

四、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

推荐第7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1.课题名称:

识字

一、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 2.概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学习内容包括:

1、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2、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重点: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自主策划秋游,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通过分析单元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对于新课文方面,学生抱有较强的兴趣,应该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电脑应用能力较强。 学习任务分析

·总结单元及各课的特点

·总结和讨论本单元的课与课之间的关系;

·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资源

·指导教师一名; 网络教室;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关于介绍第一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1、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2、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

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本课主要是课堂常规课。教师主导的时间比较多。

《识字一》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教学难点是:寓识字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秋天的图画》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 《黄山奇石》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重点是: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及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是:把学习书本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二、本课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

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教学本组教材时,教者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让学生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并注意引导学生能自己画秋天、写秋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新选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黄山奇石》是图文并茂,读后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了解知识,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推荐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杜朝蓉

一、指导思想:

本课选择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四年级)投掷教学内容,努力贯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的基本理念,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学会自我锻炼的良好学习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陶冶情操。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各种练习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利用已有的器材自创锻炼方法,为终生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学习内容:

1、持轻物(飞机)掷远

2、接力跑

三、学习目标:

1、尝试进行报纸的玩法,并能学会肩上投掷的方法;

2、利用报纸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跑,投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

教学难点:动作自然、快速、连贯、协调。

五、教学设计与构思:

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不拘泥于形式和队形。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学习内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的开始,教师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制“纸飞机”,玩“纸飞机”,和比试“纸飞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把报纸卷成“接力棒”,集体用“接力棒”摆成跑道布置游戏场地,语言导入情景来完成接力跑,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求知的过程中加强了能力的训练;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集体搭乘“飞机”游戏,让学生体验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本课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投掷技术,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较好地掌握好原地投掷垒球的技术要领,在练习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思维拓展能力、纠正错误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场地器材:

1、平地一块;

2、报纸若干,录音机一台。

七、教学设计:

体育优质课简案

八、运动负荷:

1、预计平均心率 110----130次/分

2、预计平均密度25%---35%

九、课后小结:

推荐第9篇: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平

(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习,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技术动作如下图所示: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在练习中要适当掌握练习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平

(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的投掷动作练习,学会自主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点,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要领,在合作伙伴的协调配合下了解投掷动作的全过程。初步学会游戏方法,掌握动作的难点,学会通过障碍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垫子做投掷标准物,游戏的障碍物,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自主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身体,体验成功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听课记录要点:

日期:执教者:地点:记录人: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级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

4、85页 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

)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 [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 (500字)

第11篇: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五彩池》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 交流第

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

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第12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二、活动目的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然而在欣喜之余的同时,我们感到不少的课堂在热闹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写减少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了,语文味也越来越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次活动选取略读课文的教学作为切入点进行研讨,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预期效果

1 明确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培养。

2 明确有效的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3 明确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四、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五、活动地点:教室

六、活动流程:

(一)课例《乌塔》(40分钟)

展示老师的课堂教学,为老师们选取一个较为典型的有效性学习的课例,搭建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引发老师们对于有效性教学的深层次思考。)

(二)全体语文教师根据看点提示评课。(40分钟) (根据已提供的研究课例,全校语文教师就“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不足,带动发展。

看点提示:

1、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2、本课对你的略读教学有哪些启发?

3、为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你有哪些建议?)

(三)教研组长评课并总结活动。(10分钟)

第13篇: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篇1: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7.课题:《长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一)1.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这节课就随老师一起去游览长城。课件展示,激发兴趣。

2.说一说你长城的了解。

二、自学质疑:

1.听录音朗读,听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3个,要求会写的有12个。“戍”“崇”“砖”“智”“敞”是翘舌音,要读准确。

篇3: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四季风光

阅读《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阅读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二、活动①:积累词汇

1、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

2、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注意: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句代表季节特征的句子,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四、活动②:赏析片断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背一首上升一格)

过渡:四季如诗。春天是一首美丽而优雅的山水诗;夏天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秋天是一首风韵而质朴的叙事诗;冬天是一首含蓄而深沉的哲理诗??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

4、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各从哪些景物表现了季节的特征?

⑶一起赏读。

过渡:四季似画。春之红,夏之绿,秋之黄,冬之白;桃花之绚烂,莲荷之高洁,落叶之惆怅,雪花之浪漫?? 走过四季,品味如诗的时光;走过四季,感受似画的岁月。

5、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

过渡:相信,你也会成为诗人,让你的生活如诗一般美好;相信,你也会成为画家,让你的明天似画一样多彩。

第14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割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3、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区别,它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三、实验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有三个:

1、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前进的步伐,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四、实验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以及逐渐形成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协同性原则

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性”理论为指导,注重诸教育要素的协调,形成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教学体系,促使多种要素之间产生互补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渐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实验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

4、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

五、实验基本策略

1、开拓生活领域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等因素,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应试和传统观念的包裹下,一些学校考试与分数的“云雾” 遮天蔽日,儿童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甚至到了“只留两个鼻孔出气”的地步。可见,孩子的学习完全与生活隔离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开拓生活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智力技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学生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都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

3、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的显著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根据本实验的特点,将采用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平台,通过文化角、生活专栏、校内网络等形式,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从而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合作的形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校内外合作。

通过讨论、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实验时间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性阶段,主要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工作、现状摸底(问题诊断,需求分析等)、制订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等。主要措施:由课题组长牵头,各位组员配合,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请上级以及有关专家指点、论证,然后完成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的总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主要目标:按照课题方案,分阶段实验研究。实验中及时调整实验计划,认真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措施:1.组织课题研讨会每学期不少于5次;2.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3.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现场指导;4.强化组织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实验研究的任务;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总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实验研究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七、成果形式

1、师生作品展示:(1)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的体会、感受文章集,编写《水袖飘舞的语文综合学习》;(2)、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展示的主题班会;(3)、教学案例专辑展示。编写《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集》。以上内容的汇集与展示,籍以进行校内外交流。

2.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选》。

3.以课题汇报会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新一轮的研究。

第15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教学设计方案

S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教学设计方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中心小学张道文

课题:15※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课时:1课时。

课型:质疑讨论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4个生字:币、攥、纫、揽;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虔诚、奢望、维持生计、缝缝补补、毫不犹豫、气喘吁吁、梦寐以求、日夜操劳。

⑵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⑶联系实际,互相交流读后感。

⑷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读为主,长文短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⑵按时间顺序简要复述课文,交流感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教学难点:

1、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2、感悟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

教学关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季节、时间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指导阅读,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教师:大家见过美元吗?你送过别人礼物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五美元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是谁献给谁的礼物?为什么要献这个礼物?母亲节是在每年的什么时候?)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赶快来阅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名朗读,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留在进一步阅读时理解。

3、研读课文,找出文中写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这部分内容,并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检查反馈,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十二岁的鲁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事)

2、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用课件展示)

⑴发现礼物(1 — 4自然段)

⑵准备礼物(5— 27自然段)

⑶献出礼物(28—32自然段)

3、课文的重点部分是什么?(准备礼物)

四、简要复述,感悟情感。

1、在文中找出鲁本给母亲献礼物的感情基础是什么?(用课件展示)

⑴全家就靠父亲捕鱼来维持生计。

⑵母亲也整天在为她五个孩子的衣食操劳着。

⑶母亲的家务事似乎永远也做不完。

⑷日复一日,她总是在那破旧的缝纫机上缝缝补补,在那低矮的厨房里做菜、烤面包,在自己开辟的小菜园里松土、浇水,还要挤羊奶,在搓衣板上搓洗全家人那带有泥巴的衣裳。

⑸上面第⑷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2、用课件展示,学生齐读这些句子。

3、鲁本在为母亲准备礼物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用课件展示) (①那天;②每天放学;③整整一个夏季;④学校开学了;⑤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⑥在天黑之前。)

4、在书上勾画出鲁本在为母亲准备礼物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①那天,他找到了两个麻袋,拿到锯木厂,换回了两个五美分的硬币。(动作) ②每天放学,做完家务事后,鲁本就在小镇的建筑工地上搜寻麻袋。(动作) ③整整一个夏季,鲁本除了做家务事——除草、砍柴、挑水、浇水之外,始终没有忘记他心中的那个秘密使命。(心理活动)

④鲁本走在街头,仍旧努力地寻找着对他来说无异于珍宝的麻袋。(动作) ⑤每当他感到又冷又累又饿的时候,是橱窗的那件东西,是那个心中珍藏的美好愿望支撑着他。(心理活动)

⑥他飞快地跑到谷仓,爬上草垛,打开铁罐,倒出所有的硬币,开始埋头清点起来。(动作)

⑦他明白,在天黑之前,必须再找到四个麻袋。(心理活动)

⑧他收起铁罐,毫不犹豫地跑出了家门。(动作)

⑨“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买给您!”(语言)

⑩然后,他把钱罐紧紧地抱在胸前,向商店跑去。(动作)

5、通过这些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鲁本的什么品质?

(表达了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6、自由地感情朗读文中勾画的语段。

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8、谈谈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感谢自己的父母。

(先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教师:当母亲收到了儿子为自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的礼物,心里特别感动,她什么也没说,一把将儿子揽入自己的怀里。是的,儿子对母亲这份诚挚的爱,怎么能不让她感动呢?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也想鲁本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吧!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帮助爷爷奶奶做做简单的家务。

2、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

3、逢年过节别忘了给父母、长辈送一个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

4、选用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七、板书设计: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发现礼物 (1—4)商店鲁本准备礼物 (5— 27)一年诚挚的爱献出礼物 (28—32)胸针

八、课后反思:

2、媒体效果:

3、双边活动:

4、时间控制:

5、目标完成:

2010-10-26

第16篇:【百度参赛】小学语文《读海》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小学语文《读海》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及姓名:通榆县第二小学校:王炎

电子邮箱:742902449@qq.com

案例题目:小学语文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版块《读海》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生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2、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和图片。 教材分析

《读海》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板块“海的故事”中的第二篇,在《读海》这篇文中,小诗人周燊抓住了大海蓝、宽、清的特点,展开了一个孩子天真的想象,让我们在一首清新稚嫩的童诗中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大海,心里的大海。学习这篇诗歌,主要让生感受大海的瑰丽神奇和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认3个生字和会写4个生字。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并且了解一些如焦这样的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感受到大海的美丽。

2、通过对比读的方式感受大海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1、通过对比读的方式感受大海的美丽。

2、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了解各小节内容的基本特点,模仿着练习写一首小诗,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方法

教法:

我教研的主题是《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的实验研究》,而这节课的生字只有四个,我主要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来学习,如神秘的“秘”结合课文来学习,让学生理解秘和神秘的意思,另外这首诗我采用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受大海的神奇和美丽。

学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等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生观看大屏幕。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指生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读海》,和小作者一起感受大海的神秘和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

教师:孩子们,想先听老师读读这首诗吗?那就请大家坐好,认真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课件播放乐曲《大海啊,故乡》百度:http://play.baidu.com/?__m=mboxCtrl.playSong&__a=18942669&__o=/song/18942669_playBtn&fr=img||-1#loaded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诗歌内容。

(学生自由练读)在朗读时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把生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 出示词语卡片 看谁能把这些词语准确读出来

(百度收索:http://www.daodoc.com/?uid-25102-action-viewspace-itemid-385624

第17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教学设计方案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22陆羽与《茶经》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质疑讨论课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陆羽分辨南零水及撰写《茶经》的事迹。 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陆羽的精神品质。 ⑷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读为主,长文短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⑵整体入手,初步感知,了解人物的事迹。 ⑶分步教学,品析细节 ⑷回到整体,说说议议,感受人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体会陆羽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精神。 ⑵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⑴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迹,从陆羽的言行中体会其精神品质。

⑵教学难点:弄清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的原因。 ⑶教学关键: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8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草原》的案例

篇1:《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篇2:小学语文《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

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课文,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课堂练习;

展现了内门古草原的()美和( )美。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

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为第二个课时的教学,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 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 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3.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篇3:《草原》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方案

导言: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1(1.草原)

2、课前活动汇报。

导言: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学习任务,下面就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前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导言:我很高兴,这两名同学课前活动非常充分,从不同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内蒙古大草原。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3、看课题,提出问题。

还有谁跟他的想法一样?那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呢?

二.明确目标及学习方法:

1、提出学习目标:

导言: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你来读。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谁?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他;这篇课文中有多少个陌生的字和词?你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吗?文中的“境界、洒脱、迂回、拘束”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草原指的是哪儿?它美吗?草原上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的是什么?

(4)、《草原》一文的文章体裁是什么?文中用了什么表达手法?你能模仿这种手法,以家乡某一处景物写一段话吗?

2、明确学习方式:

导言:本节课,我们仍然借助网络采用小组你们到底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讨论结束,请组长汇报选题。

导言:每个学习小组有五名同学,请组长为本组成员分工。

导言: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学习任务,我为大

学生汇报课前查询到的资料。(可以是图片,

学生直接站起说:老师,我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更多知识。 学生回答: 我想了解《草原》的作者?我想了解草原上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我还想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我想了解文中的草原指的是哪儿?它美吗?

我想了解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等

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学习方式。

小组选择研究的问题。 汇报选题。 组长分工。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学会使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

家准备了一个学习网站(指导学生登录)。

下面请同学们初步地浏览一下学习网站。 浏览结束。

3、明确评价标准:

每个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并展示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我们将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1)学习要认真,学习气氛和谐。 (2)问题分析、解决细致到位。 (3)汇报生动、务实、高效。 (4)作品精美、条理清晰。

大家可以根据表现给其他组同学不同数量的笑脸,最多三个,最少一个。

汇报结束后,老师将参照大家的评价,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

三、师生网上学习:

导言: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我们就开始学习啦,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在网上求助老师,也可以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求帮忙。

四、.成果汇报:

1、作品评价:

导言:老师看到每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都非常愉快,并能借助学校网站展开合作学习,对问题研究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各小组就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大家作以展示吧!

把本文的作者介绍得非常详细,我同意这两名同学的评价。接下来哪组汇报。

导言:的确,这组同学借助音乐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下一组。

导言:这组同学概括、应用能力非常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德育渗透: 导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充分体现了蒙汉民族大团结。

导言: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民族大团结的事例,请同学们说一说。

亲如一家,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导言:同学们合作学习得非常愉快,知识掌握非常准确,我们看看哪组表现最好。 五.总结全课:

导言:愉快的学习即将结束,谁来谈谈通过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初步浏览学习网站。

明确评价标准。

标准发给小组

通过评价标准,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什么样的作品是一个好作品。

小组合作,借助网站进行

展开研究

研究性学习。

性学习。

汇报与评 价相结合, 让学生学各小组进行汇报 会欣赏别互相补充评价。 人的优点, 正视自己 的不足。 通过“蒙汉 情深何忍 别,天涯碧 草话斜 阳!”完成介绍身边有关民族团结的德育目标。事例。 让学生知 道民族团完成德育目标。 结的重要

性和党、政府相关的民族政策。 回顾课堂,

谈学习收获。

第19篇: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

4、

5、6段。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1)勾画精美传神的词句。

(2)揣摩体味分析运用修辞的妙处。 (3)品味文章中的叠词。

(4)品析文章中一些精当的动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

五、学生随朗读带再次进入文章情景,感受画面美、语言美。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4、

5、6段。

《荷塘月色》 第2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赏析文章的情调美,讨论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物;自由质疑,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或师生一起商讨。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集体背诵。

二、赏析文章的情调美,感受这种情感的独特性和时代性

1、体察文中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分析景物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生成板书,内容如下:

2、揣摩关键词句,深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这种情感的社会性、时代性。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显示作者的背景资料)

3、教师总结:作者融情于景,寄景抒情。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默默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画面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评价文中的“我”。

教师总结:散文的情既有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这种情感是通过精巧的构思、精致的写景、精当的语言深婉迂曲地表现出来的。

四、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五、放录音,再品全文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写一篇写景的散文

2、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板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

知识目标:

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

能力目标: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我的空中楼阁》第1课时

教学要点: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一起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解题

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 (略)

三、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选好欣赏点

四、品味文章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五、赏析课文的画面美(绘画美) 六、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七、布置作业

《我的空中楼阁》第2课时

教学要点:欣赏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 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三、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再读课文,重视意境,构建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

五、课堂小结:

一篇优秀的散文,就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主要鉴赏了本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调美。既感受到了形式的外在的美,更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的美。 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的追求。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和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

六、布置作业:

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松树

绿草

大江

高山

太阳

板书设计:

《我 与 地 坛》(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能力目标:

1、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德育目标:

1、体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

2、体悟残疾人的艰难,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感情,由此去解读文章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悉尼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夺金时的镜头剪辑,约两分钟。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我国健儿那种顽强的拼搏精神,那种身残志不残毅力,是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感到汗颜。人生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但不论存在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向他们一样去拼搏去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一位残疾人作家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的生命价值---------《我 与 地 坛》。

二、感知内容,体悟感情

三、讨论分析,思考内涵

四、整体驾驭,突破难点

五、感悟母爱,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MTV《白发亲娘》,创设氛围。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歌词,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认识。

六、练习巩固,发散思维

七、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抒情散文,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全文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使他萌生了生活的信心;后半部分写伟大的母亲给了他寻找生路的勇气,作者用与苦难抗争的生动事例,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宣扬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教益。

八、布置作业

《花

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

2、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 能力目标:

1、体味作者从自生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联类引申的写法。

2、体味作者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德育目标:

努力培养自己的美感,善于感受和沉思,与自然的交流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做一个生命丰盈、高雅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2、鉴赏本文语言,深刻体会其内涵。教学难点:

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引读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法,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摘句交流,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

老师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川端康成的简单身世和主要作品、写作特点等等。(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

四、引读提高

媒体显示要思考的问题,共同交流探讨。把握文章的写法。

五、摘句交流,共同学习研讨精彩文句。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本文与前三篇文章有和不同,比较并说出看法。

2、美文荐读:日本岛崎藤村的《落叶》

第20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课标本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习作六《父母的爱》的教学设计

阳泉市平定县岔口联校马上固小学 王慧文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

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业】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

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 (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

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doc》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