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2020-03-03 14:49: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摘要】广西浦北县第一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缺乏艺术性、创造性。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我们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 中职音乐 教学 课堂 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在中职校园中逐渐枝繁叶茂。但当深入校园,亲自去触摸中职音乐教育时,却发现\"繁荣\"后面隐藏着奇怪的现象:音乐课充其量是一门作为\"调节剂\"的副科,上与不上无所谓,上好上坏无所谓;学生们听着、唱着\"音乐\",却说\"音乐课\"没意思;音乐课外活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处于\"放羊\"状态。针对这些奇怪的现象,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

1.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人、名人、大师就是音乐爱好者。比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开普勒,建筑学家梁思成……数不胜数。

?タ蒲?史上,不乏科学家创造发明受益于音乐的趣事。如:18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完成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从小爱好音乐,受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他深入研究原子递增的规律,创造了\"八音律\"表。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与音乐也有不解之缘,华罗庚、李四光、钱伟长、梁思成等人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而弹奏钢琴,则是钱学森最感愉悦之事……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プ魑?一名音乐教师,其使命是以音乐育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今后自己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通过音乐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兼顾研究学生特点。例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县城、农村的孩子,他们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如果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理论化的内容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知识水平,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让教学内容顺利延伸到职业素养,就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只有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或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如以后的工作),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音乐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有目的的导向,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到音乐所带来的深刻寓意。

?ダ?如,在进行\"西北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当地豪放、高亢、诙谐的曲风形成的强烈反差作为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设计,让学生领悟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和逆境中颓废、失望是没有出路的,为何不换种态度和心情?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不正是培养和树立坚韧、乐观品质的沃土吗?这种品质对长久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从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参与

新课标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令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是如何让中职生\"参与\"呢?十六七岁的他们具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再让他们去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而\"参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筋\"。

?ピ诮萄е锌山岷辖滩牧榛畋渫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比如在教材《二十世纪音乐--现代音乐》的活动与思考中有这样的习题:欣赏《水中倒影》,试将你听后的印象作一幅与音乐相应的\"印象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印象,可以画画,可以用肢体语言,可以借用某首歌曲旋律自编歌词演唱,还可以用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重,需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设计兴趣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避免生硬的、繁杂的技能技巧训练,善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学用语、教态、表情都要与音乐相符,才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切实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主动投入到音乐美的体验和理解当中。

4.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4.1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4.2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4.3 在音乐欣赏教学

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5.加强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也就是音乐的德育功能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中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我在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先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色让学生了解,再选择了这些乐器的代表作,如古筝的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并给学生讲述了《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知音\"的由来,从而引发学生在音乐中对高尚友情的共鸣。又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在讲述完该曲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讨论该曲的音乐风格,学生有了前期知识,讨论的很热烈,各抒己见,在音乐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振奋人心的音乐,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再次,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音乐课堂中仅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传统音乐欣赏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播放设备,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有选择地下载些与音乐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天空之城》、《老男孩》。这些影片中的歌曲学生大部分听过,却很难完整哼唱,所以在给学生观看完影片,了解歌曲的内容后老师再传唱歌曲,这样学生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再有抵触情绪了,老师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做好音乐课程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展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按照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但重要的是音乐科的成绩里应该没有不及格。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每个人哪怕是弱智者,都天生具有一些音乐感觉的潜能。教师应让良好的音乐评价带给学生自信。正如奥尔夫所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学生的音乐素质好或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发芽。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课程的精华,新课程的设计越出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引起教师的职能、观念、素质、方法等一系列的重新组合和分化,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重新塑造新型完美的职业形象;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程创新者;由教学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学业成绩评判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げ慰嘉南转?

[1]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2] 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09,(19).??

[3] 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 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HJ0〗E-mail:xdjyxx@126.com

http://www.daodoc.com

…………教改教研2014年6月第3期

教改教研June2014No.3…………

谈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

谈谈中职语文教学思路

谈谈初中音乐教学

中职音乐教学反思

中职公共音乐教学教学反思

谈谈中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

谈谈中职生顶岗实习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谈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谈谈中职音乐教学.doc》
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