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磁教学设计

2021-05-1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电与磁

六年级

《电与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学生用的器材外,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A、复习引入“电”——复习引入“磁”——中间加一个“和”字,变成“电和磁”,引出课题。

B、提出要研究问题:“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吗?

C、探究电能否产生磁

D、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E、运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 【具体环节设计与意图】

(一)复习实验导入

1、电能使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1)教师出示小灯泡,向学生提问:“有什么办法能使小灯泡发光?”请一名学生说办法,并上讲台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引导学生说出“电”。教师板书:“电”。

【本环节设计意图:复习电能小灯泡发光的实验,引出“电”。】

2、磁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

(1)教师出示指南针,提问:“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谁有办法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引导学生说出“用磁铁”。然后老师请学生上台演示。

(2)思考:“磁铁为什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学生通过分析得知其原因所在,复习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我们通过复习知道了电能使小灯泡发光,磁铁具有磁性,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那么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来学习。

(二)提出问题,小组实验

1、提出研究问题:“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吗? (1)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自己说理由。 师指导,用实验验证猜想。

(2)讨论探究方法。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讨论。

【本环节设计意图:提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怎样才能说电和磁之间有联系】

2、小组实验一:连接简单电路。

用电池、小灯泡、灯座、导线等器材连成一个一个简单电路,要求:开关闭合,小灯泡发光。

师指导,最快连好的展示并加分。

3、小组实验二:探究电与磁的关系(重点)

实验并思考: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指的方向一致。闭合开关,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开关,指南针有什么变化?重复几次,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 师指导,最快连好的展示并加分。 生交流实验。

得出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导线通了电的缘故,引导学生得出电和磁之间有联系。 【本环节设计意图: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试着去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4、小组实验三:电路短路与小磁针偏转。提出如何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刚才我们有的小组看到了指南针发生了偏转,有的小组说看到一点点,那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这一实验现象更明显一点?引导学生找出得到大的电流的方法,引出“短路”。

提示: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1)生用短路的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 (2)交流实验的发现。

(三)深入思考,探究实验。

5、探究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偏转关系

(1)从通电直导线引导学生转入通电线圈的角度思考。讨论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线圈怎样放置,指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2)小组实验四: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师指导,最快连好的展示并加分。 生交流实验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短路和用通电线圈的方法都能使指南针发生比较明显的偏转,进一步证明电能否产生磁。】

6、简介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我们今天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能产生磁,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知道电磁现象最早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吗?

(2)老师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奥斯特,感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落实情感目标。】

(三)拓展应用

7、电流检测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

(1)老师出示废电池,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废电池”?学生可能会说废电池就是用它去点亮小灯泡,结果小灯泡不能发光。老师追问: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里就一点电都没有了吗?

(2)讨论检测废电池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电生磁

教学设计

电生磁

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

马瑞兰

【教学内容】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 【教材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让学生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学情分析】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课程资源】

教具准备: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螺线管演示器、干电池、小磁针、导线、多媒体课件、铁屑、小盒子(内装 9 V 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教学流程】

魔术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由现象设疑,如何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引发学生思考:缠绕螺线管──师生公共探究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分布──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师生探讨得出安培定则──知识回顾──学生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老师表演小盒子能够使静止的小磁针偏转,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1.探究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想?

小组讨论后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对该实验进行演示。

学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班交流。

总结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教师: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

设置问题过渡:

怎样才能增强可利用的通电导线所产生的磁场呢?(友情提示:可以尝试改变导线的形状。)

学生讨论。

引出螺线管: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探究1:制作螺线管

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演示螺线管的缠绕方法。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螺线管,比一比,看谁绕得即快又好。

学生制作螺线管教师巡查,学生展示。(对展示的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

探究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实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研究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学生回答。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呢?

教师:演示用铁屑研究螺线管磁场分布的实验。

教师将用铁屑做的演示螺线管磁场的分布投影到银幕上并播放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探究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师提问:如何改变螺线管的极性?

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

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看蚂蚁和猴子说的话,小组讨论。

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如果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

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

教师投影,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三、交流小结、随堂练习、总结评估(帮助巩固知识,让物理走向应用、走向社会)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新的体会。

2.布置作业:

(1)反馈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2)知识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楼的电动门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门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走进生活:研究牵牛花、菜豆的茎缠绕的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观察葡萄、丝瓜的卷须的缠绕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看看与我们研究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三、安培定则

推荐第3篇:《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结论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通电直导线与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实验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

教学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条形磁铁、铁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唤醒原有认知

1.猜一猜:影响指南针的可能是什么物品?

二、通电,分析现象本质

1.要是给它通上电流呢?

2.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他想: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呢?

三、自主探究更多奥秘

1.既然磁针的偏转和电流是有关系的,那么如果电流改变,磁针的偏转是否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呢?

2.我们可以改变电流的什么?可能会引起磁针的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记录发现。

4.汇报:哪些现象说明磁针偏转与电流有关?

5.讨论:现有的证据支持或反驳哪种观点?

6.奥斯特在实验室呆了3个月,进行了60多个实验,终于确认“电流能产生磁性”,引起了世界轰动。

7.这个发现重要吗?说说你的想法。

推荐第4篇: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案例

陕西省商南县湘河镇初级中学 周青焕 郭有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体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

(二)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三、教具准备:导线、干电池、条形磁体、螺线管、铁粉、小磁针、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类比实验引入新课——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体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二)教学过程 1.类比实验,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1:转动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后的指向。

演示2:用磁体靠近静止的小磁针,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磁针偏转,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演示3:将通电直导线靠近静止的小磁针,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小磁针偏转。

教师:有实验2可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使得静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3中通电导体也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和磁可能有着某种联系。

【类比实验,吸引学生好奇心,磁可能跟电有关,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生磁的相关知识。 教师板书:第三节 电生磁

2.探究新课,释疑解惑

(1)探究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刚才的猜想。

学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播放幻灯片) 学生甲:通电,小磁针偏转;断电,小磁针不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学生乙: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改变。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大家归纳的非常好,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教师板书: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个实验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师:既然电可以生磁,为什么一根通电直导线却吸引不起一个大头针呢?

学生:磁性太弱了。

教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呢?

过渡: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

师:出示螺线管实物。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它的磁场与前面学习过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呢?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想? 教师板书: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学生甲: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放置小磁针 学生乙: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撒铁屑

教师:按照课本的电流方向接好电路,请学生甲按照他的方法操作验证。教师将过程和结果投影到银幕。

【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手的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在圆圈中画出小磁针,把小磁针的N级涂黑,提问学生:通过观察

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什么磁体的磁场相似?

学生:条形磁体。

教师板书: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教师:我们再看看通过观察铁屑能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实物投影)

【将小磁针验证法和铁屑验证法通过银幕呈现给学生,生动直观,并引导学生对比课本64页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得出预想的实验结果: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师:如何改变螺线管的极性?

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教师:请你认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实物投影)

【通过实验展示,增强实验可观察性和有效性,加快学生对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关系的理解】

教师板书: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4)安培定则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结合你自身的优势,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播放幻灯片)

学生:看蚂蚁和猴子说的话,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如果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适当提示) 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

教师板书:

(三)安培定则

教师: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方法,让学生体会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简化要点,方便学生记忆掌握。】

3.小结巩固

(1)随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

1、

2、3题。

【及时巩固,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右手定则,学会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

(2)交流评估:

①今天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归纳能力和复习的好习惯】

②布置作业:练习册6

6、67页 ③思考: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但是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设计上首先注重了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图片展示、实物投影等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使许多实验中的细微变化在投影中扩大化,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最后在设计上还注重了设计的艺术性,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可见本节的预设与生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推荐第5篇:《电和磁》教学设计

KX61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午街铺镇山林小学 何任

【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KX61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经过三年科学课的指导,学生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KX61 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自主探究的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KX61 观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得指针偏转。(板书:磁)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给他的学生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课件出示导线在磁针上方),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大家先猜想一下。(指名生回答)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奥斯特。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是——(板书:电) 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板书:和),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介绍实验方法:连接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电路,然后把指南针放到水平桌子上,等指针静止后,把闭合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多媒体展示)

注意观察: 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又怎样了? KX61 如果导线方向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总结: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没有偏转;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偏转;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复位;

导线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没有偏转。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年奥斯特也是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你们知道吗?

引导回顾课前导入视频,发现磁性使指南针偏转,进而得出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的原因。(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一)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通过实验把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有谁愿意上来展示操作过程呢?

(指名学生上台做实验)

学生发现没有小灯泡,短路情况下,试验小磁针的偏转偏转会不会不同?

总结:短路电流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

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二)利用通电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KX61 你还有其他办法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更明显呢?

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质疑: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将导线绕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会更大。

五、课堂小结,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来回顾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电流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磁性越大 实验二: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那么线圈的圈数多少、线圈的圈的大小会影响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吗? 会不会跟磁铁那样也存在两极?……总之,电和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奥妙,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

作业:思考: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

【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磁针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KX61 无法进行。因此在上课前我将每一组的实验材料都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几组材料,以防课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因此,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本节课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做了几点改变:

1、教材中的第二个实验是电路短路时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关系,因为短路时电流大,容易使电池发热,从而烧坏电池。所以改实验我采用指名学生上台与老师配合演示,加于解说强调:短路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2、由于我们准备的导线较粗,实验效果较明显,所以在实验二:探究通电线圈和指南针中将原来的绕10圈改为4圈;将在短路情况下进行实验改为在正常电路中进行。 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发言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节奏太过紧凑;在实验过程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力度不够。

推荐第6篇:磁生电教学设计

磁生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

具】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师: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 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同时

师: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 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七

磁生电

师: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

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 师引导学生回答。

答问题1: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答问题2:生: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 师(补充):由于这个实验中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普通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普通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检流表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答问题3:根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

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 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

师: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师: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 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 生:切割。 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

3、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2)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师: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教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注意转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烁。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变化 师: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情况

师生交流总结: (1)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

(2)发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师: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板书:

4、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师:我国工农业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变化,因此我国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 板书:50Hz 师: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要复杂得多。

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发电机图片

师:在实际使用中,为产生更强的电流,常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为了避免电刷与铜环之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造成损坏,一般把线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转磁极,这与我们课堂用的发电机模型的定子与转子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图片

师: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电动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

5、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电动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主要结构是

,它把

能转化为

能。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

Hz,周期是

s,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

次。

4、当你唱卡拉OK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话筒的种类很多,下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

,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

,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

,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布置作业:(略)

推荐第7篇:磁生电教学设计

磁生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的学习,掌握从多种因素中找出与研究目的有关的信息,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电生磁以及磁能生电的对比,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电生磁”的逆向思维,可以从奥斯特实验入手,电能生磁,考虑磁能否生电。如何利用磁生电,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有感应电流。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能平行。电磁感应实验中要消耗机械能,最后获得了电能,所以电磁感应是发电机的原理,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本节中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验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通过实验还发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重点: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利用逆向思维提出磁如何能生电的问题后,可以利用迁移的方法来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中,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与导线的受力方向是相互垂直的,那么在感应电流产生条件中磁场方向、导线运动方向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三者是否也是垂直的呢。从四个方面来研究,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静止;沿着磁感线的方向、与磁感线相垂直;导线静止,磁体沿与导线垂直的方向运动等。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在实验中除了可以看到感应电流的产生,还看到电流的方向也在改变,当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电磁感应在实际中应用于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电磁感应的过程就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过手摇发电机来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手摇发电机、线圈、检流计、U形磁铁、铁架台、发电机模型、发光二极管、小灯泡、开关、导线、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学生活动

回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并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学生提出猜想。 设计意图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利用逆向思维引入课堂。 引入新课

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磁可以产生电,但需要一定的条件。什么条件下磁才能生电呢? 学生了解法拉第。

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内容

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还需要补充实验器材吗? 思考:

(1)如何获得磁场?

(2)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 (3)如何显示电路中有无电流? 在电路中谁是电源呢?

(1)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永磁体;观察电流表的反应,分析现象;用多匝数导线线圈进行实验,仍保持静止。

(2)改进实验方案,固定磁体不变,使导线在磁场中沿着不同方向运动,观察电流表的反应。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总结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思考:如图2,导线固定不动,移动磁铁,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吗?为什么?

重做图1所示的实验,导线在磁场中向左和向右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固定导线不变,把把磁体向左和向右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若把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同时改变,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小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磁场方向或导线运动方向相反,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会变化,而同时改变磁场和导线运动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发电机

展示手摇发电机。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把手摇发电机与电流表连接起来,先慢后快的摇动把手,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地并联起来,接到原来灯光的位置,进行实验。观察二极光的发光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方向不断变化的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交流和直流电有什么区别?常见的直流电源有电池、有些充电器的输出电流等。演示:利用电池给灯泡供电和手摇发电机给灯泡供电,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课件播放: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分析发电机线圈转至不同位置时,电流方向的变化。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与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关系。总结: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从工作过程我们能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回忆:什么叫频率?单位是什么?交变电流的频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50Hz。根据前面的分析,我国的交流电在1s内电流方向改变了几次?播放发电站、发电厂中电机组的工作视频,了解实际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讨论:发电机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机械能从哪儿来?你能说出一些来源吗?阅读课本中“科学•技术•社会”,了解磁记录的原理。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磁记录。

学生讨论总结

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导线、直导线、铁架台、细线等。 学生思考后回答:

(1)磁体周围有磁场,利用磁体可以获得磁场。 (2)电路中有电流,电路要闭合,还需要电源。 (3)利用电流表来检测电路中有没有电流。

磁场中的导线。观察现象,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说明导线在磁场中静止,电路中不会产生电流。在实验中,观察到当导体沿着磁场方向运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当导线在磁场中水平运动、斜运动都会产生电流。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当磁体运动时,线圈相对于磁场也是运动的,并且在做切割磁感线,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观察实验,当导线的运动方向不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也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电构造:线圈、U形磁体等。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灯泡一闪一闪的发光,并且转速越快,灯越亮。说明电流大小与转速有关,转速越快,电流越大。观察实验,二极管在交替发光,说明手摇发电产生的电流方向在变化。交流电的电流方向是变化的,而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不变。电池是直流电源,给灯泡供电时电流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灯泡的亮度恒定。手揺发电机供电时,灯的亮度发生改变。分析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了解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回忆:频率是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本实验中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是周期性变化的。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变。

交流电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了两次,50Hz表示1s内有50个周期,电流改变了100次。实际的发电机也有转子和定子,大型发电机发的电,电压高、电流强,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来发电。并且为了得到较强的磁场,还利用电磁铁来替代永磁体。实际发电机发电时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提供机械能的有内燃机、水轮机、汽轮机等。讨论录音机是如何进行磁记录的?如何把磁带上的磁信息转化成声信息的? 总结

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3.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4.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拓展:如图是一个话筒的简图,说出它是如何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提示:可以从电磁感应的角度来分析话筒的工作原理。 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3题。

2.思考:如图是一个扬声器的结构图,它的构成与话筒相似,有同学说可以利用扬声器作为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请谈谈你的想法。

推荐第8篇: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第一课:电和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第一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

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胶带纸、小刀。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引入

教师出示密封的条形磁铁。知道这是什么吗?有办法知道它的南北极吗?

1.学生进行讨论并在所给的器材中找出小磁针验证。老师展示结果。 2.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板书:磁)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电只用于实验中。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给他的学生做物理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说是这个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大家会组装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吗?

介绍所需的材料。请一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对动作快、组装正确的小组给予鼓励)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这是电现象。板书:电

1.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结果他发现„„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多媒体展示)

(温馨提示) 观察:

A.接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了? 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3、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试一试导线不同的放法,现象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总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设计意图:通过“重演”奥斯特发现磁感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电磁现象的兴趣。实验中我展示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的方法,还提示学生可以用导线不同的放法试一试,让他们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脑中肯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为后续课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1、有心的奥斯特在发现磁针微微转动了一下后喜出望外。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奥斯特的脑中却产生了一大堆问题,你现在是不是也有很多的问题啊?

2、收集并板书学生的问题。引导归纳出“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分组讨论,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3.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两个层次分析引导: 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①排除磁铁的因素。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②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肯定有关) (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设计意图: 1.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这里学生发现现象后立刻会产生疑问,这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最佳时机。 2.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难点。我这里把推理分析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排除与磁铁以及导线本身无关,然后分析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㈠ 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1.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从多用几节电池引导到利用电路短路加强电流的方法,并讲解实验方法。

(温馨提示)要点: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做到一切准备好之后再通电,开关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 3.学生做利用短路使磁针偏转更明显的实验。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4.小结: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 ㈡ 利用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还猜测哪些方法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呢?

1.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

更明显呢?

2.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观察: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 3.学生实验。 4.组织汇报。

5.小结: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

(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五、获得结论,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你知道了什么呢?你们有没有进一步研究的设想?或者有没有相关的问题?

1、出示一块不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电池,问: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2、让学生说说检测的思路: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没有想过“用完了”的废电池还会有一点电。引导学生知道线圈套在指南针上能检测出线中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增强了学习活动的探究性。)

设计理念

一、让开放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问题的开放设计,常常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思维的大门被打开。设计奥斯特实验时,教师有两种不同层次的设计选择:让拉直的通电导线南北方向平行放在小磁针上方;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尝试不同的放法。两个不同层次的设计,会有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第一种,学生会毫不费力地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第二种学生可能会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也有可能看不到,还可能发现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方向会不同。课堂中,我选择第二种设计,而且让学生做之前,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一下奥斯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也是点到为止,绝不每个方面都让学生想到,就马上让学生动手去做,去体验,去感受科学活动的成和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那样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教师“保姆式”手把手教给学生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时候教师的语言、动作、站的位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相信、深信学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要计学生慢慢体验科学课蕴藏着的科学奥秘,科学乐趣的,才能设计出开放的问题,让课堂出现许许多多教师不曾预设的问题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探出异样的火花。

二、把课堂生成变为学生发展的起点

关注学生的习情况,体会学生的不同思维,如何把事先备课时设有想到的课堂生成问题转化成学生发展的起点,是我经深思考和实践的。

利用难得的教育时机,给自己的教学加分。课堂中的生成,教师需要教学智慧去处理,把它变为学生发展的起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导向,不置之不理,不马虎,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课堂生成在教育的沃土才能结出硕大的果实来。

推荐第9篇:磁生电教学设计

〈 磁生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 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

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一)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有电源且电路闭合。

(二)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导体开始运动

(1)、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该结论的应用是制成了_______它工作时把______能转化为 ____能.二.引入新课

重温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回答:此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磁可以产生电,但需要一定的条件。什么条件下磁才能生电呢?

三.进行新课:合作探究与展示汇报

(一)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二)设计实验:想磁能生电,需要哪些器材?

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三个|:

问题1:如何获得磁场?(磁体)

问题2: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闭合)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电流表、小灯泡、小磁针„„

问题4:如何观察电流的方向?

(三).分组实验 自主探究 1.利用装置来探究,小组汇报:

(1)让线圈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到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这说明________产生电流;

(2)让线圈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这说明________产生电流;

(3)将线圈在磁场中左右运动,电流表指针______偏转,说明导线中__________电流。

(4)将线圈在磁场中前后运动,电流表指针______偏转,说明导线中__________电流。

(5)将线圈在磁场中斜着运动,电流表指针______偏转,说明导线中________电流。

(四)、分析汇报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闭合电路 2.部分导体 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五)、揭示感应电流的定义: 象这样,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

(六)、再接再厉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

(1)可能与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2)可能与磁场方向有关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结论(小组演示)

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不仅与____磁场____方向有关,还与 导体运动____的方向有关。 (七)、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思考问题:

(1).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2).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3).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总结: 1.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 2.发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八)交流电

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我国工农业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变化,因此我国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要复杂得多。

(九)发电机转动时的能量转化

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发电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活中的物理

扬声器

话筒

与发电机原理相同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与发电机原理相同

与电动机原理相同

四.巩固提升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切割

磁感线运动时,产生了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在电磁感应现象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

B、焦耳

C、法拉第

D、安培

3、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 A.电磁铁

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

D.发电机

4.发电机的构造主要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电能是由_________转化得来的.5.在研究电和磁的关系方面,有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及其重要发现需要铭记:奥斯特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___________,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_________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电流 B、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一定会产生电流 C、只要磁场足够强,导体不运动也能产生电流

D、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电流

8、亲人相认(现象及应用)

三.课堂小结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电动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

磁生电

1、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3、发电机

①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②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4、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频率:50Hz

5、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七.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也较多,也很抽象,只要抓住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的关系(磁感线方向不变时,导体运动方向变,感应电流方向也变),来理解、来分析,就不难理解发电机的原理。这就要求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找到突破口。

推荐第10篇:《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

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

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经过三年科学课的指导,学生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自主探究的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六、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得指针偏转。(板书:磁) [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上公开课的紧张气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给他的学 生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课件出示导线在磁针上方),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大家先猜想一下。(指名生回答)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奥斯特。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是——(板书:电) 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板书:和),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介绍实验方法:连接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电路,然后把指南针放到水平桌子上,等指针静止后,把闭合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多媒体展示) 注意观察: 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又怎样了? 如果导线方向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总结: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没有偏转;

第11篇:电和磁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六年级 廉美娟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六上《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

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在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经验。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中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了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指针偏转。(板书:磁) [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二、科学探究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是——(板书:电) 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板书:和),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现在让我们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电路。

(一)、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探究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温馨提示:

(1)将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面上,等磁针静止不动。 (2)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让导线与磁针方向一致! (3)接通电流,观察磁针有什么变化? (4)断开电流,观察磁针有什么变化?

(5)试试导线的其他不同放法,观察现象是否有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总结:接通电流后,小磁针偏转;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复位;

导线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没有偏转。 [设计意图:通过“重演”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电磁现象的兴趣。实验中我展示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的方法,还提示学生可以用导线不同的放法试一试,让他们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为后续课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2、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年奥斯特也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你们知道吗?

引导回顾课前导入视频,发现磁性使指南针偏转,进而得出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的原因。(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这里学生发现现象后立刻会产生疑问,这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最佳时机。2.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难点。我这里把推理分析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是磁性使小磁针偏转,然后分析没有磁铁,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3、短路电路使小磁针偏转

探究二:用什么办法使磁针偏转多些? 预设学生的想法:A、多用几节电池; B、加粗导线; C、多用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电池太多,小灯泡可能会烧坏的,如果使电路短路,电流就很强。效果会怎样? 温馨提示:

(1)短路的时候电流很强,几秒钟之间导线和电池就会发热。 (2)所以我们用短路来做实验,一定要先打开开关,等其他准备工作都好了再通电。

(3)实验员:负责开关,观察到接通电流后小磁针的变化后,马上断开电源,做到一触即放(2秒)。

我们通过实验把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有谁愿意上来展示操作过程呢?(指名生上台在投影仪下做实验)

总结:短路电流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 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

(二)、利用通电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探究三:你还有其他办法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更明显呢?

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质疑: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将导线绕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会更大。

[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三、学以致用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

2、做实验时,导线不能长时间接在电路中。( )

3、加大导线中的电流不会影响小磁针的偏转。( )

4、在电流相同时,通电线圈的磁性比通电直导线的磁性大。( )

5、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选择题

1、电与磁(

A、有关系 B、没关系 C、可有可无

2、如果使电路短路,电流就( ) A、很弱 B、很强 C、消失

3、指南针静止后,指针指示方向是( )。 A、指向西北 B、指向南北 C、指向东西

4、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加电流大小的是( )。 A、增加电池节数 B、铜 C、短路

5、( )是第一个发现电能转化成磁的人。 A、牛顿 B、奥斯卡 C、奥斯特

四、课堂小结,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来回顾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电流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磁性越大 实验二: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那么线圈的圈数多少、线圈的圈的大小会影响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吗? 会不会跟磁铁那样也存在两极?„„总之,电和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奥妙,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

拓展延伸:电池用完后我们一般认为它里面没有电了,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你有办法进行检测吗? 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流能产生磁性

增大电流

增加磁力

增加线圈

第12篇: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

永久镇中学 孙桂芬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三节《电生磁》,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系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中学,学校硬件配备较为齐全,强化班级建设,突出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初二的学生心智已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体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

(二)教学难点: 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五、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演示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电生磁”现象和安培定则,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以旧引新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体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使一个铁钉具有磁性?

学生:利用磁铁磁化,把它放在导线周围。

教师:利用磁铁磁化是因为磁铁周围有磁场。那么把它放在导线周围为什么也能使铁钉具有磁性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可能与电有关。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好奇心,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能生磁的知识。 教师板书:第三节 电生磁

2.探究新课,释疑解惑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个实验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因为它揭示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1)探究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教师:利用虚拟软件进行探究,验证前面的猜想。

教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甲:通电,小磁针偏转;断电,小磁针不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学生乙: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改变。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形象直观体验,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大家归纳的非常好,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教师板书: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通过虚拟软件的应用,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呢?

过渡: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

教师:出示螺线管实物。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它的磁场与前面学习过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呢?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想?

教师板书: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学生甲: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放置小磁针 学生乙: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撒铁屑

教师:利用虚拟软件进行探究,将过程和结果投影到银幕。

教师: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什么磁体的磁场相似?

学生:条形磁体。

教师板书: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过虚拟软件的应用,把过程和现象通过银幕呈现给学生,生动直观,并引导学生对比课本64页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得出预想的实验结果: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师:如何改变螺线管的极性?

学生: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或将电源两极对调。

教师:请你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视频展示,增强实验可观察性和有效性,加快学生对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关系的理解】

(4)安培定则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

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教师:利用虚拟软件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学生:讨论判断方法。

教师板书:

(三)安培定则

教师: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12字口诀:出右手,看流向,弯四指,拇指北。) 【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方法,让学生体会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简化要点,提炼成口诀,方便学生记忆掌握。】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安培定则,学会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①今天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归纳能力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②布置作业:同步解析95页,

6、

7、8题。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

七、有效整合解析

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妙,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本节课通过虚拟实验软件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了真理的大海奥妙无穷。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情感。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造成个别学生在课堂进行时,仍然只能进行表面问题的研究,没有真正地进行深入思考,不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同时内容抽象还造成本节课时间不足,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另外,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些学生还体现出更强的创造力。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许多实验,可以由他们自主设计、自主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这节课后,我要认真地反思,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今后更好地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3篇:《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叙永县天池镇中心小学校

陈春梅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实验讨论和设计。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1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长约两米的多股绝缘导线。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生互相认识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了,还记得我姓什么吗? 生:回答

师:(记忆力真不错)对,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

2、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在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PPT指南针图和实物指南针)你们认识它吗? 生:指南针

师:指着PPT的图片,红色指针指向 ,白色指针指向 。 (评价:同学们对指南针的知识掌握的真好!)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难度大一点的,你们敢不敢来挑战? 生:敢

师:看看这些实验器材还认识吗?(PPT出示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三根导线、开关)有: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三根导线、开关,请看,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就能接通电路,断开开关就是断开电路(边说边演示)。注意:在连接线路时,要先断开开关。我们学过: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是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流过电路,再流回电池的负极。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连接一个简单线路,看哪个组的同学配合默契,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开始动手吧。

师:第几组灯亮起来了,老师看到了,请把开关断开,节约用电。第几组的灯陆续亮起来了,老师奖励前四名做的又快又好地小组,后面几个小组的灯泡也亮起来了,请把开关断开。

师:每个小组都连接好了简单线路,就让实验材料先放在桌子上,准备上课吧。 师生互相行礼。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科学家谈话导入)

师: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时偶然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现象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48页,第一课《电和磁》,快速浏览本节的内容。(学生浏览课本,教师板书)

(三)实验探究一: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师:现在我们来跟随科学家奥斯特的脚步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实验,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师:怎样做实验呢?请看我们的实验步骤。(PPT展示实验步骤) 第一步:

1、组装一个简单的线路。我们已经组装好了

2、调整指南针的方向,使指南针处于静止状态。

3、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不要碰到指南针,与磁针的方向一致。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4、合上开关,观察导线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5、断开电流后,观察指南针又有什么变化。

师:把你们的观察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小组合作的很好、操作员的操作很规范、记录员记录的很认真,观察员观察的很仔细)

师:大家都做完了,第几组的同学最守记录,实验做完后,做得最端正,奖励一颗智慧星。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至少抽两个组的同学说)

生:接通电流之前,指南针的指针没发生变化。接通电流后,指南针发生抖动、颤动、偏移、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评价:回答的很完整、声音很响亮) 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了什么?

师:那究竟是什么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生:电产生了磁(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掌声鼓励一下) 师:你怎么发现的? 如果学生说不上来:

师:请回忆一下什么能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 生:磁铁或磁类物质

师:导线是铜的能不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生:不能 师:那接通电流,指针偏转,断开电流,指针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

生:电流动过程中产生了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师: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探究出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师板书: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师:刚才通电时,我们观察到的指南针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比较(小) 师:那就说明一根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性比较(弱)

师: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它的磁性更强,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效果更明显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猜测。 师: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增加电池、使电路短路、增加线圈圈数(一边说师一边板书在黑板上,将短路和线圈调整在前面)

1、增加电池节数:你的意思是,增加电池节数能使电流变(大),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就越强吗?(板书问号)(你的想法很独特)

2、除了增加电池来增大电流,还有什么办法能瞬间增大电流呢?

(短路线路)你的意思是:短路电路可瞬间增大电流,使磁性越强(你的猜想很大胆)

3、增加线圈:你的意思是线圈越密集,磁性越强

(四)实验探究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就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看大屏幕上的实验步骤:(PPT出示实验步骤)请一个声音洪亮的(或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去掉灯座,使线路成为短路。

2、调整指南针的方向,使指南针处于静止状态

3、断开开关,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

4、合上开关,观察导线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5、断开电流后,观察指南针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读完:其实这个实验就是把我们刚才的简单电路改成短路电路,其他操作步骤都是一样的,组成短路线路只需去掉灯座和灯泡。) 安全提示:我们知道短路线路能瞬间增大电流,这样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做实验时,小组互相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语:小组合作的很好、操作员的操作很规范、纪录员记录的很认真,观察员观察的很仔细)

师:哪个组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看和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不同。

生:通电后,指针偏转较大,断开电源后,指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师:短路时,指针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什么原因呢?

生:电能生磁,增大电流也就增强了磁性,所以指针偏转角度就变大了。

(五)实验探究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师: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短路线路能够瞬间增大电流,增加磁性。那如果增加线圈的圈数又会怎样呢?我们接着来探究第三个实验吧。 师:(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缠绕线圈)在手指上绕线圈十圈,然后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师:说说你们小组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和想法? 生:汇报实验现象

师:用了线圈,导线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为什么? 生:因为线圈把磁性都集中起来了

师:有没有细心的同学发现,线圈怎样放,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呢? 生: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六)说收获

师:(过渡语)刚才我们循着科学家的脚步,重演了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做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说收获

(七)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少。那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个难题,老师这里有节废电池,它已经不能使小灯泡发光了(演示)。但废电池里一点电都没有了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测? 生: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 师:这是用到了什么原理 生:电能生磁的原理

有时间就在课上让学生做,没时间就让学生课下做。

师:电和磁之间还存在许多奥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去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小 弱

大 强 线圈 密集

第14篇:第二十章电与磁教学设计

第二十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体的指向性。

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课件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演示实验验证简单的磁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感知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物理(下)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概括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同时新课改强调物理学科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我从原来只关注结果,能否处理上档次习题,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由于简单的磁现象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比较熟悉,结果通过演示实验,变抽象的物理概念为形象的实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

教学设想:

(一)、教学内容

2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下)》第62-63页,主要包括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现象等.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新课改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总是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由于磁现象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在什么大的困难,但它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还不统一,所以加强演示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图片、视频)进行教学。对于生活中一些记录磁信息的东西,学生比较新奇,他们见得也不多、不全,我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一些磁卡之类的东西,学生的兴趣能得到很好地提高,这是个省力又能取得不错效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引入指南针的运用从而引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与磁知识。

第九章

电与磁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第一节 磁现象

二)、进行新课

一、几个简单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铁,磁体还能够吸引哪些东西?

3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演示实验进行思考。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条形磁体、针形磁体、蹄形磁体、圆柱形磁体

二、磁极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演示实验;把一些铁屑撒在平铺的一张白纸上,将柱形磁体平放在铁屑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铁屑,而中部没有吸引铁屑,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总结结论

.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4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三、磁体具有指向性,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极)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是我国战国时代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四、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

5 引。

五、磁化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使铁棒磁化。 边演示边提问:

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很多物体容易被磁化。我们可以用磁化的方法获得人造磁体。但是磁化现象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例如: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被磁化后,色彩失真。

六.磁性材料

(1)软磁性材料: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

6 软磁性材料。

(2)硬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磁性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音带、录象带、磁性卡等。 让学生思考: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完成,每一段磁体上仍然有N极和S极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一、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二、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三、磁体具有指向性

条形磁体或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条形磁体或小磁针

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 (N极)

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

7 相吸引。

五、.磁化:

1.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方法:

a、接触或靠近磁体;

b、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体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磁体一般都是通过磁化制造出来的)

六.磁性材料

(1)软磁性材料: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

(2)硬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四)、巩固练习

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_______ 具有这一性质的物体叫做______ 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_____,这个部分叫_________,分别叫____极和____极

3.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__,S极指_______ 4、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

8 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5、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

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

) A可能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五)、作业布置

作业:配套练习:47页

2、

3、

4、7 课外作业:想想做做(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完成)用一枚缝衣针制作一个指南针。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

电与磁 第一节 磁现象

一、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二、磁体具有指向性

条形磁体或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条形磁体或小磁针

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 (N极)

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三、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五、.磁化现象:

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2.方法: a、接触或靠近磁体;

b、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体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磁体一般都是通过磁化制造出来的)

六.磁性材料

(1)软磁性材料: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

(2)硬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七)、教学反思

第15篇:第20章 电与磁 复习教学设计

科目:物理 年级:九年级 学案设计:巢国强 审核:秦 健 时间:2015.12.24 编号:复07

第20章 电与磁 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掌握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知道常见磁体的磁场分布,会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2.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掌握电磁铁在电磁继电器等方面的应用。4.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 5.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6.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电磁感应原理和电动机原理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20章《电与磁》,本章在中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关知识,并且会运用到题目中去。现在先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掌握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知道常见磁体的磁场分布,会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2.我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我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掌握电磁铁在电磁继电器等方面的应用。4.我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 5.我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6.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复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20章基础知识,梳理本章知识网络。

1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情况梳理本章知识网络,完成下列练习题,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10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9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磁极相互______,______磁极相互______。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_______来进行的,它________(“真实”或“不真实”)存在。3.奥斯特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_______磁体相似,两端的极性跟___________有关,可以用________来判断。

5.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磁铁磁性有无由通断__________来控制,磁场强弱通过___________来控制,磁极由___________来控制。

7.电磁继电器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受力的大小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10.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首先发现的。1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和_______方向有关。

13.电动机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发电机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三)质疑问难

首先让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其他小组给予解答,教师做补充、点评、讲解。 点拨:奥斯特实验的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电动机原理实验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受力的大小跟磁场强弱、电流大小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结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二、合作探究

1.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静止的小磁针黑端是N极,请画出螺旋管的绕法。

2.当开关闭合后,通电螺线管边的小磁针按如图所示方向偏转,则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____极,电源的d端为____极;当图中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下面四幅实验装置图中,对电动机有直接影响的是(

4.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步骤如图(甲、乙、丙)所示

(甲)AB棒垂直磁感线左右运动 (乙)AB棒沿着磁感线上下运动

(丙)AB棒垂直磁感线左右运动

(1)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电路是否有感应电流?_______ (2)通过比较图_______与图_______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一个条件是电路要闭合;通过比较图_______与图_______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条件是导体要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若图甲中AB棒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_______感应电流(选择“有”或“无”) 点拨: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四个①奥斯特实验;②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实验;③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④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要注意几个实验的区分和结论。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

1.例1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a、b,按图中第(1)种情况放置,手拿住a时,b不掉下来;按第(2)种情况放置,手拿住b时,a会掉下来.由此可知:________有磁性,________没有磁性.

2.如图所示,小磁针的指向不正确的是(

3.请你在图中,标出小磁针的 N、S 极及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方向。 4.下面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

B.在磁体周围,画了磁感线的地方有磁场,没有画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C.在磁场中,可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看出磁场的强弱 D.在磁场中铁屑被磁化排成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5.图18-6中,正确的是(

6.1820年,安培在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引起了到会科学家的兴趣.如下图,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通电螺线管仍保持原位置静止

B.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指向南,B指向北 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指向北,B指向南 D.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7.如图9-15,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可确定磁极甲、乙、丙、丁的极性依次是( ) A. N、N、S、N B. S、N、S、S C. S、S、N、N D. N、S、N、N 8.某个直流电动机的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其发生的故障原因不可能是( ) A.磁铁磁性太弱 B.电流方向接反了 C.换向器和电刷接触不良 D.轴与轴架的摩擦太大

9.下列机器或装置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 A.发电机 B.电铃 C.电动机 D.电磁起重机 10.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其中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是( )

课堂总结:本节课重点复习电和磁,重点复习了四个重要的实验及其结论,理解并运用到题目中去。

附:板书设计

第20章 电与磁

1.奥斯特实验

2.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实验 3.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 4.电磁感应现象实验

【教学反思】

第16篇:六年级《电和磁》教学设计与反思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路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2,过程和方法:提问,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得出结论

3,情绪,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团队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探索,可以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知科学的一面,只要做心,就能找到。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提问的过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提问的过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老知识:演示磁铁和铁靠近磁针,用现有知识解释两种现象。

二,导致Oster实验 1.显示课件和阅读内容 2.介绍两条路径

三,构建电路

学生上路

第四,做Oster实验

1.指南针和路径(课件)之间的说明说明 2.学生实验

找到交换

预设:一个是逆时针偏转(°);一个是顺时针偏转(°)

摘要和指南: 这个类有这样的发现,当Oster也看到这个线索,并产生了很多问题,加入你是奥斯特,你有什么问题出现吗?

五,提问 - 设计实验 1.学生提问,老师分类书 2.设计实验

(1)呈现材料,引起思考

问题:我可以试验现有材料,解决一些提出的问题吗?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3)交换设计,精加工设计

预设:短路; b绕组; c多根导线在罗盘附近拉直; d改变电源正负; 老师安排黑板,安排学生操作上述实验12分钟和记录

六,实验报告,整理发现

两组学生排队交换数据和发现

2.老师简介: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了?什么是知识?

七,黑板

电和磁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论 1.电的磁性是什么?短路

2.偏转角可以增加吗? B绕组

电如何产生磁性?更改正负 D多线试

【教学思路】: 设置本课程 核心思想是把教室送回学生,真正归还给学生,教室从问题到设计实验,解决问题,都是以生活为导向的过程。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比例约为1:3,反映了科学的悠久历史,探索新的想法。

而本课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整合概念,原来的教训本课很难在奥斯特实验的过程中完成一个课程,短路实验,绕线实验,积极和消极实验改变四个实验,一般老师2,由于材料的逻辑设计,使这个类的数量非常大,并且学生可以在一个类中完成,这表明教室的有效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第17篇:《电生磁》教学设计[1]

《电生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教材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学情分析】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奥斯特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课程资源】

教具准备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内装 9 V 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教学流程图】

复习导入新课──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由现象设疑,如何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学生探究活动:缠绕螺线管──学生探究活动: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学生探究活动: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师生探讨得出安培定则──学生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谈话:

1、以前,我们学习了电。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磁。师:拿出磁铁,提问:磁体周围有什么?生答:有磁场,师问: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生答: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有磁力的作用。演示:把磁铁放在小磁针上方,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生观察后回答: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师生总结:这就说明小磁针受到了磁力,也就说明小磁针周围存在着磁场。

2、以前讲电就是电,磁就是磁。那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生磁》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奥斯特实验”

(1)介绍奥斯特,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

(2)演示奥斯特实验,

1、出示导线,把导线通电放在小磁针上方。检查通电无误。

2、学生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

3、点名回答(偏转了)

4、师问:这说明了什么?

5生答: 说明了小磁针周围存在着磁场。

师生共同小结:奥斯特实验揭示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

三、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探究1:制作螺线管

1、出示线管,介绍线管。

2、判断螺线管的南极和北极

3、讲解方法:(1)先伸出右手。(2)让四个手指跟着导线的弯曲做实验(学生拿出笔和手一起)。(3)提问:线有几种绕法,有两种:从外向里绕;从里向外绕;(4)、如果电流从左到右,就把手放在左边;如果电流从右到左,就把手放在右边;

4、归纳安培定则,也就是右手定则。

四、练习。

第18篇:《磁生电》教学设计流程

《磁生电》教学设计流程

徐艳艳

1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自制电动机,知道电动机的原理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以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经历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磁生电的条件,培养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初步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基础上,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连贯起来,这节课要把它们串联起来,本节课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

电流和磁场是不能够直接感知,他们之间的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并且大部分学生涉及到受力分析,会感到困难,况且涉及到力矩平衡知识,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模型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放慢电动机的转动,直观的模拟出电流和磁场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突破难点的学习。

3重点难点

难点: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重点: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一、展示交流 分享提升 展示交流自制电动机

问题导引:

1、谈谈制作电动机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2、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

3、观察玩具电动机工作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对比自制电动机与玩具电动机的结构,发现自制电动机的不足并改进。同步利用电动机的模具演示让学生体验线圈在平衡位置时若受平衡力将不转,断电利用惯性转过后若不改变受力方向又会阻碍线圈转动,从而理解换向器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的应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通过谈对遇到的问题尝试改进,自然生成学生对换向器作用的初步认识,再利用物理模型,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突破了难点。学习电动机这些方法

的渗透为学习“电磁感应 发电机”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过度。在交流中不仅掌握规律和原理,更重要让学生体会探究的精神和精巧的设计在试验中闪闪发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享受劳动的快乐。体会从物理原理到发明机器,从理论到现实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感悟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初步树立创新意识。) 活动2【活动】

二、无意摆弄

有意探究 发现磁生电现象

提出问题:还是利用玩具电动机能否反过来实现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演示:卸下玩具电动机的电池,(没电了),将原来装电池的接片接入一个发光二极管,快速转动轮子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有电了) 拆卸玩具让学生观察结构:磁体和线圈。

(引导学生观察电动机外壳吸引大头针帮助判断是磁体)

(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热情。培养电生磁的逆向思维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逆向思维。使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回到物理课堂探究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为下一步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做好铺垫。) 活动3【活动】

三、启发引导

合作探究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介绍法拉第资料,谈感受。(通过课前收集科学家资料了解科学家们是怎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PPT)展示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活动安排: 提问:要模拟玩具车电机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怎样证明电路中有感应电流呢?(介绍灵敏电流计,学生连接电路,自己摸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汇报。) 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磁体模型:

一端表示N极,一端表示S极,红色线表示磁感线,用小刀代替导体(线圈)演示切割磁感线运动和不切割磁感线运动。请同学们自己探究:“有磁场但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设计意图:该实验若单独为一课时内容,学生通过模仿教材探究磁生电很易成功,但很难体会科学发现之路的艰辛。通过教材整合、加工。利用模型直观感受理解“切割运动”,探究有磁场但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失败是多么容易,成功的来之不易。这本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自己摆弄,在无意中发现感应电流的产生,易调动主动探究的意识再逆向探究,符合科学探究发现的真实,学生体验感悟研究方法。)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那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跟那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请同学们根据:“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活动作出猜想。

3、同学们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讨论方案。

4、实验探究并记录观察结果:

(1)当磁场方向相同时,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时,感应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改变/不变)

(2)当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相同,改变磁感线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_____(改变/不变) (3)当同时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时,感应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改变/不变)

5、在上述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

(PPT)讲述科拉顿跑失良机。(让学生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活动4【活动】

四、观察发现

总结规律 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

(ppt)观察一台最简单的实验室演示用的模型手摇发电机。完成以下问题:

1、观察手摇发电机模型的结构。

2、摇动手柄时,小灯泡会______,说明电路中有_________。灯的亮度________(改变/不变),说明电流的_________发生变化。

3、将小灯泡换成小量程电流表,缓慢摇动手柄,指针_________,说明电流的_____发生变化。

4、发电机线圈转速越快,小灯泡亮度越__________。

5、连续转动线圈,观察每转一圈,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

6、总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电流的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

7、发电机 在发电时,消耗了_______能,获得了_____能,即实现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发现突破难点,小灯泡亮度的改变、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理解什么是交流电。线圈每转一圈电流方向改变两次,理解“周期性变化”。转速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活动5【活动】

五、尝试改进

发明创新

师:请同学们利用制作的电动机改成发电机将小喇叭接入,听听小喇叭是否能发声?能否设计一个户外活动时便携的可发电的手电筒?

展示手按发电手电筒。(意图:利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再次体验任何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结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展示课前学生收集的发电类型 (PPT)介绍常规发电和新型发电。

第19篇: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 何芸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三、教学难点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

五、学具:软铁钉二个、小磁铁六个、漆包线一段、干电池三节电池座、回形针若干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条。(共13套) 六教法:演示法、引导法、启发法

七、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八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张图片,展示课题----电生磁)

二、新课:

1、教师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出示图片2奥斯特人像。

2、电流的磁效应: 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

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出示图片3)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出示第4张图片螺线管图和实物)

师演示:给螺线管通电,观察放在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实物展台展示)

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①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又问:如验证你的猜想?

又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出示图片5)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 ②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③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试验结论。(学生讨论后,师出示图片6,展示结论)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猜想。 ②、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③、怎样具体设方案?学生讨论

④通电螺线管导线中有几种可能的电流方向?根据观察得出

⑤、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具体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引导学生阅读P55页图8.2---6及旁边“?”的文字后,让学生说他们的方法) ⑥、小组间交流

⑦、教师出示结论(展示图片六)安培定则

⑧、练习:p54中8.2----5图甲、乙。(图片7)学生答案实物投影展示。

4、探究实验

(二)研究电磁铁:

问:如果将一铁芯插入螺线管内通电后,磁针偏转角度会发生变化吗?你认为会怎么变?(学生猜想)

师演示实验验证,从这一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偏角变大,说明什么?

师小结: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更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学生讨论) 问:电磁铁的磁性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怎样用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多个因素的关系呢?采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控制变量? 怎样具体设计方案?怎样判断磁性的强弱?怎样改变电流的强弱?怎样对不同圈数的电磁铁进行比较?观察哪些现象?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结论。师出示结论,出示图片8。

5、电磁铁的应用:①出示图片9,介绍电磁起重机。②学生举例。

三、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本次实验的情况。

四、作业 :①P57页

1、

2、

3、②上网查查电磁铁有哪些应用。

第20篇:《电生磁》教学设计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电生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教学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重、难点:

1.实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磁针、电源、导线、螺线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磁体的南极?什么是磁体的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怎样的?它们是通过什么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4.什么是磁感线?什么叫磁化?

二、引入课题

实验“猜一猜”: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引入新课: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磁现象,并且发明了指南针,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电也可以产生磁。可是电生磁这一现象的发现却是不容易的。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电和磁是互不相关的。到了19世纪初,一

《电与磁教学设计.doc》
电与磁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