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1-06-22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长城》。读题。

2、(出示长城游客图)这么多人在干什么?(游览长城)

3、是的,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外国元首。他们游览长城后,有什么感受?

(出示几位国外领导人的句子)

(1)齐读

(2)读后说说感受。

二、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长城。

1、(出示课文远近图)区别,有什么不同?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从远处看长城,它是怎样的?

(2)(出示第一小节)齐读理解:崇山峻岭

(3)这一小节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板书:长)

(4)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长城的长?理解:蜿蜒盘旋

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自治区。曾经有一个人不用任何交通工具,徒步行走,从起点走到终点,你们猜。他用了多久?(学生猜)一共走了五百多天,将近两年时间,足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5)为了将长城的长写得形象生动,更具体准确,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列数字)

(6)指导朗读。怎样才能用我们的朗读体现长城的长呢?一起来试一试。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欣赏了长城的远景,让我们走近长城,近看长城,你又发现了什么特点?

(2)学生自读第二小节,交流反馈。(板书:高大坚固)

(3)再次默读课文,找找长城由那些结构组成,画出来。

(4)在课文83页的插图上,写出长城各个结构名称。

(5)指名介绍各个结构,相继指导朗读朗读,体会长城的宽、高、和设计的巧妙。

(6)历经两千多年,长城依旧高大坚固,它设计巧妙,不但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防御,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7)齐读感悟。

4、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齐读,这句话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过渡)

(3)那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读第三小节,找出相关语句。

(4)是呀,那时的科技十分落后,而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他们只能靠着自己的肩膀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山岭,这是多么——艰辛、不易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自读感悟,体会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艰辛。

(6)齐读

(7)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呼应:一万三千多里)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具体突出,也能使文章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8)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吗?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9)正是这雄伟的长城,这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赞叹。)

(10)“伟大的奇迹”体现在长城的哪些方面?(长、高大坚固、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1)所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

作者由远及近的写法,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长城不仅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带着自豪的心情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吧!

齐读全文,结束。

板书:

高大坚固设计巧妙伟大奇迹

血汗智慧

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课文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窗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在教学活动中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做成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学习更加有兴趣。

课中,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按顺序教学四个自然段,让学生就全文谈感受最深的语句,学生可讲之处就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了解了它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但因为对当时建筑长城的背景资料了解不够,学生在朗读长城高大坚固的雄伟气势时不能很好地感悟并朗读出。品味语言,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说明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说明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说明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充分的读书后发挥想象,“你站在长城上,想说什么?”以想象促说、促读,充分感悟中心句,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语文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最后,我再次引出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在此体会,并以有这样的长城,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有这样的人民和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 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生词新词:

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要求全部写出来,写对写好,前面的不会后面的补充,到规定时间为止。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自由组合阅读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三、整体感知,体会真实的表达方法(分大组朗读交流)。

读完以后你们觉得老舍先生写的猫真不真实?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点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选择喜欢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读得让其它同学也喜欢这些词句。

(2)小组交流汇报 大花猫:

1、性格古怪

(1)小组代表读,其他同学听: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从哪听出来的?

(2)重点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a.质疑: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猫的性格古怪?从哪可看出猫的性格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不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从三方面具体写出猫的古怪: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矛盾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跟一般情况不同,只能称其古怪。同时体会到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老实贪玩尽职

板书:(大花猫)性格古怪高兴时„„不高兴时„„

胆小勇猛

b.学生发现:你们发觉什么表达方法吗?

师引导:作者在开头就指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叫什么?(开门见山)这种写法好不好?(简洁明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

(3)朗读课文,你能发现什么写作特点吗?

体会到:(课件展示)

a.“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b.“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我们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c.“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他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d .“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举断冷漠的表现。)

(4)学生又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淘气

那些地方写猫的淘气,找出关键句。还有从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体会到:a.什么东西都玩

b.玩起来不怕率跟头,也不怕撞疼c.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枝折花落

3、可爱

重点体会:上面两部分都体现了猫的可爱,因为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老舍先生都是视猫如儿,爱猫如女的。

4、重点体会以下几个词: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屏息凝视,连等几个钟头,从中看出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老舍爷爷家里的猫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5、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课文,体会: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从性格上看,正因为猫的性格时矛盾统一体,才使它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b.从淘气看,“生机勃勃”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列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并谈体会。(融情于猫,情猫相融)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动。)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思考题:请你以老爷爷的身份和猫的身份向同学介绍本课的猫。选择你喜欢介绍的方式。

2、学生分头准备,同桌交流。

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爱猫之情。

七、布置作业

1、做同步练习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试试描写你喜欢的动物老实贪玩尽职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对联。

2 .学会本课 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 4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 .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知识,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春联。

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及文中五幅对联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几幅对联。

学生准备:

朗读课文,搜集有关对联的知识。 导学过程:

课前欣赏:音乐《恭喜恭喜》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吗?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2月2号就是我们农历的新年了。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啊?(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春联)(拿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边板书边讲解“春”“联”二字的写法) 2.课前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掌握得怎样。(出示词语)

气氛

和睦

揣摩

开卷有益

抑扬顿挫

这是本课二类字,先自己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谁能读准它们? (指名读)

d 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出示“卷”),它还有一个读音,你来说?你能用卷(三声)组个词吗?

e(面向全体学生)让我们一起来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组词语(大屏幕出示) 增添

欣欣向荣

歌颂

声律 辞旧岁

奥妙

开卷有益

浏览

张贴 谁想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老师真佩服你! 4.这里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屏幕上的添、奥、益变色),仔细观察你有哪些地方想提醒别人?(学生交流)(课件最好能突出重点,做出提示)

拿出笔,在课后练习2中描红这三个字。 教师提醒握笔的姿势和书写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的字写得真漂亮,相信你们理解课文的能力会像你们的字一样精彩。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小声地课文,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讲了春联的哪些内容?(板书:内容

对仗

声律)(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回答:第一自然段写出了春联的内容等。)(学生容易把内容理解为种类,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默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经你这么一梳理,课文的结构一目了然,如果我们在写作文时像这篇文章这样也做到内容具体,结构清晰,你的作文一定很棒。

2.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都出现哪几幅春联。用笔画一画。(指名回答,如果不完整:谁来补充一下?如果很完整: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把五幅春联都找了出来。)(多媒体出示这五幅春联)

3.自己读读这四幅春联,看看它们都是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说:读了“梅开……”我感觉每家每户都在放鞭炮,非常热闹。

学生说:“梅开春浪漫,竹报岁平安”……(教师总结:这幅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学生说:“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感到春天的美丽,树木绿荫荫的,杏花红艳艳的。(说得真好……或者教师总结:对呀,这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学生说:“……百废兴”我长大了应该为祖国的建设努力。(一个比一个说得好或者:这描绘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4.教师总结:你们看,这些春联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表达的都是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都是美好的东西。(板书:美)下面让我们把这些春联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进一步感受一下春联的内容美

(课件出示)当我们浏览者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因为这些春联中,有的

;有的

;有的

;更多的是

5.能根据课文内容来填一填吗?

6.孩子们,.再来看看这些春联,除了内容美之外,你有没有发现它们还有什么特点啊?(对仗)

7.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一下对仗是怎么一回事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学生回答: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教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一点老师明白,可词类相当又是怎么一回事啊?你能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做一下解释吗?

(学生回答:绿柳对红桃。教师边画边总结:它们同属于植物,这就是词类相当;舒眉和开口,这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词类相当;)

教师评价:你的讲解清晰而又明白,让我感受到了春联对仗的美(板书:美)

9.教师:课前,我搜集了几幅春联,可是一不小心给弄乱了!孩子们,你能运用春联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多媒体出示)

田园无限美

九州同唱奋飞歌

花开富贵家家乐

山河分外娇

万众共书开拓史

灯照吉祥岁岁欢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过渡:正因为春联很讲究对仗,所以读起来也很有韵味,这正是春联的声律美。(板书:美)

10.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春联的声律美?学生回答: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教师:你知道怎样读才算是抑扬顿挫吗?(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下面就让我们抑扬顿挫的读一读这些令人陶醉的春联。 11(播放背景音乐)指名读。

13.你想记住这些春联吗?自己先尝试一下,一会儿接受老师的挑战。

14.准备好了吗?我出上联,你来对下联。(指名背) 你能背诵完整的一幅吗?(指名背)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记忆力超强,老师佩服!

过渡:孩子们,你们已经会掌握了春联的特点,知道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的。

15.这不快过年了吗,校长给我出了一道难题,让我为学校写一幅春联,在老师的一番苦思冥想之下,只想出了上联(出示)“共创和乐四实小”,谁能帮帮我对出下联?

16.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你能解释“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是呀,多读书(加重语气)就会得教益,那多读春联也会得教益吗?(指名说)得什么教益?(联系老师的板书谈)。(两名孩子起来说,其中一名随便谈。)

原来如此,读读春联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捧起课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7.孩子们春联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炎黄子孙的足迹,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中国人的智慧。

18.作业设计:课后同学们可以多多收集春联,进一步感受春联的魅力,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好吗?

五、板书设计 24

春联 内容美 形式美 声律美

《春联》教后反思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中的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文章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种类、对仗及声律的特点.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想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透过春联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围绕着这一思想,我展开了以下的教学:

一、激趣导入,以读为主

上课伊始,我询问孩子们一些有关春节的活动、习俗,学生很感兴趣。发言非常热烈、积极。这为这节课有效、深入的学习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读,是理解读。通过对文章中出现的对联的理解,读出每一副对联中所包含的不同的意思,读出新年中人们的幸福和希望。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渗透情感。

二、读中观察,联系文章的内容,理解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读中感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内容相关。这个特点不是光看就能掌握的,他需要学生在读中体会,理解,深入研究才行。

三、多层次的朗读,指读、赛读、分组读、男女比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春联的声律美。体会和理解春联的特点。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和相关的拓展、巩固,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印象。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较好的统一。

推荐第4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课教学设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预设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我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你感受过怎样的爱?在这么多爱中,母爱是最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它而感到幸福,可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齐读指名读)相信学了课文之后,再读这个名字时,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感受不幸

1、读过课文没有,想不想再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2、生读课文

反馈:

有不会读的生字词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读一读文中句子)感受到的。(板书: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预设: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读后说说感受,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a.你发现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b.是啊,想起从此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面,再也得不到她的疼爱了,卡罗纳怎么不难过呢?——齐读

(2)我们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a.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像说话: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b.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这样的场面,文中还有一处,找出来读一读。

c.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b c)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什么意思?(大声地哭,伤心地哭,痛苦地哭……)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好好读。

小结引读:是啊,就这样,卡罗纳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人间。卡罗纳无比悲痛,只见(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当他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三、感受幸福

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板书:不幸),心里承受着的悲哀。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关爱幸福)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

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仔细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在你感动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开始。

预设交流:

1、体会老师的爱

“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从一个词,一个标点中你都能感受到这份爱,谁想说?“!”——非常严肃、命令(指导朗读)为什么不许、不许什么?再来读读。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孩子,你要坚强哟”联系上文读读,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爱?学生说一处,就带着感受朗读。老师的哪个动作哪个称呼让你仿佛觉得就是母亲在身边?(“拉到”“孩子”)再来读。

2、体会“我”的爱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别哭了。”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动作,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来读,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

3、体会同学的爱

“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阵同情和怜悯,大家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什么话都没说,其实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此时的确是无声胜有声啊!这样的场面还有一处,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4、体会“我”母亲的爱

学生说我的爱,还会说到后面,再引导孩子读最后两段,说说最感动我们的是谁?(读了老师、同学和我对卡罗纳的爱,谁还找出谁也给了卡罗纳的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母亲的用意我最后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知道,母亲这个举动想告诉我什么?

同学的母亲,她也非常理解,同情卡罗纳当时的处境。

根据板书小结

这同情、怜悯、关爱……包含着周围人对卡罗纳深深的爱!

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从哪儿看出来?

齐读(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卡罗纳真的没话说吗?他似乎说着什么?是啊,此时的卡罗纳已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他的感受,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四、总结感悟升华情感

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对于我们周围那些遭到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关爱)这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再读课题。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他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吧,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齐读师打手语)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下,在自己的坚强面对下,他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相信,当周围的人遭遇不幸时,同学们会向他伸出关爱之手。因为我们知道“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

板书设计:

卡罗纳

可怜

怜悯

不幸

关爱

力求简约追求和谐

——《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追求简约,追求和谐。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剪裁重缝。课堂上学生们围绕“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学生那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体会卡罗纳将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其次,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心理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如体悟“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时,千言万语化为“放、贴”,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卡罗纳,别哭了。”又如:“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我用一句“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什么话都没说,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将学生置身于同学和卡罗纳的直接对话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对话中加深内化了关爱的情感。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借班上课,异地而教,对学情不够了解,未能及时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如在最后环节,原来预设在学生朗诵过程中渗透手语教学,因为手语而多次重复朗读。后来得知,他们学校在两周前就进行过手语教学。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

打手语诵读,达到“巧借东风催芳菲”的效果。

因为年轻,所以更需锻炼;因为追求,所以更想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整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对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长城,我深表敬佩”。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有些什么感受?(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

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细读文章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

(1)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3、生讨论:课文

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4、反复阅读,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1、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提醒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3、课终,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 教学设计

第四组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盲童、浓郁、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倾向袅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7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的《指尖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体验盲童初感奇迹

1、我们闭上眼睛,体验一下,你的眼前一片漆黑,盲人的眼睛看不见色彩,看不见世界。

2、“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PPT出示春天的图片)  用眼睛---观察春天  用耳朵----聆听春天

 用心-----感受春天  拥抱春天

3、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安静却着着实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的内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的丰富。她做到了一个明眼人所做到的一切。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安静所创造的就是什么?——奇迹!

出示:这真是一个奇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我们就随着课文走向这个诗意的女孩,走进她诗一样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带问题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机提问:

学生回答:课文讲了育童安静在春天的一个充满花香的早晨,触摸到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事。

(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并板书:安静 触摸蝴蝶 放飞 蝴蝶)

3、师:同学真会读书,通过读书,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正置身于这美丽的春天中,来到了这个花繁叶茂的小区里,来,让我们美美的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出示: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4、师: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开了。同学们,还有什么花开了?(老师在读时要突出“花繁”一词)

小区的绿地上,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色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去感受小区春天的美景! (学生齐读)

三、联系前文理解“极其准确”

1、师: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安静的眼里却是一团漆黑。然而,安静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那么,安静是怎么感受到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安静感受春天的句子。并且用心体会体会,待会,我们进行交流。 (生默读,勾画句子)

教师提问:安静是怎么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的的呢?谁来读读你勾画的句子。 (生读勾画的句子。给予肯定)

2、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句子,那我们重点先来看这一句:

PPT出示: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3、师:安静为什么能“极其准确”的伸向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呢?(“极其准确”打红)

①老师先来问问同学们,“准确”是什么意思?那“极其准确”呢?

教师相机提问

②为什么会这么准确呢?引导联系上文去寻找答案。

(出示上文: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同学们,安静为什么能极其准确地伸向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呢?你找到答案了吗?

2、是呀!那花太香了,有了花香的引导,才有了安静能够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的可能呀!

3、对呀,只有整天的流连,舍不得离开,才能使安静能够极其准确的伸向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呀!

4、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安静对这里很熟悉)是呀,这也为她能够极其准确的伸向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提供了条件呀!

教师启发:是呀!因为有了花香的引导,因为有了整天的流连,这所有的一切,都使安静能够做到——(引读: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同学们,你看,读书就是要有思考,就是要联系课文前后,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理解“奇迹”

师:安静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目睹这一切的作者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下停着一只花蝴蝶。只见——(引读 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同学们,要读得轻轻的,不然蝴蝶会被吓跑的!(再次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种句话,看到安静拢住了蝴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这真是一个“奇迹”

师:①什么是“奇迹”?什么样的事被称为“奇迹”? 生:长城(根据学生的答案随机讲解)

师:那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奇迹! 生:秦始皇兵马俑 金字塔 神七上天 ……

②而此时,为什么说安静拢住蝴蝶是个奇迹?

生:因为安静是个盲童,她竟然能拢住蝴蝶,所以说是个奇迹。 生;睁着眼睛的蝴蝶竟被盲女孩给捉住了,所以说是个奇迹。 师: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能读出你的这种感受吗?(生读) 师:面对眼前这一奇迹的发生,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

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惊讶 ……

师:而此时,创造这一奇迹的安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是的,在这之前,她可能触摸过那娇美的花朵,也可能触摸过那稚嫩的小草和那婀娜的柳枝,而现在她触摸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这对于她来说——(引读打红: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同学们,安静拢住的仅仅是一只蝴蝶吗?(不是)还有什么? (板书 春天) 体会“放飞”

师: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引读: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同学们,既然要放飞,为什么还要过“许久”才放呢? 生;因为她舍不得。 师:为什么舍不得?

生:因为这只蝴蝶给一安静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 ……

师:你能读出她的舍不得吗?(生读)

师:蝴蝶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看得见吗?(看不见)她是用什么在张望?(用心在张望)就在放飞蝴蝶的那一刹那,她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看见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生:看见蝴蝶身上色彩斑斓的花纹。 生:看见了蝴蝶那双机灵的眼睛。 …… 师:蝴蝶飞走了,此刻,安静的心仿佛跟随着这只蝴蝶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看到了更加美好的的景物,她还会看到哪些更加美好的的景物呢?

(出示句子练习:此刻,安静的心仿佛跟随着这只蝴蝶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

师:她放飞的只是一只蝴蝶吗?(不是)还有什么?(板书: 希望)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此刻,正象作者想到的那样——

(出示: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一名男生读)

师:这句话读着读着,它仿佛化作了优美的诗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攸攸回荡——(化作诗行,音乐起 ,一名女生读)

师:而此刻,这优美的诗行,似一股清泉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静静流淌——(生齐读诗行)

师:好一个诗意的女孩啊!她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她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看到了整个缤纷世界!(板书: 缤纷世界)

道理

师:一瞬间,我深深的感动了,安静这个八岁的盲童,是在用一个具有灵性的心灵与春天对话,与世界对话。她告诉我一个道理: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读) 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或是启发吧!那就请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谈感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安静的举动打动了作者,也触动了老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安静这样从小就眼盲的孩子,他们看不见世界,但是却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用他们独特的方式看到了整个缤纷世界。

由此,我想到这样一群姑娘,她们双聋又哑,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她们凭着对生活的热爱,终于以美妙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用她们那近乎完美原舞姿感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播放视频,学生欣赏与教师解说同步)

师:同学们,在我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生说搜集的资料。当生说到海伦〃凯勒时,师可做补充:海伦〃凯勒在只有关19个月大的时候,就丧失了听力的视力,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谱写了辉煌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师: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都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同样感受到了春天般美好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其实,还有你们,在这节课上,你们积极地思考,精彩地发言和你们深情地朗读,也创造了一个属于你们的缤纷世界!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自己,爱生活,爱身边美好的一切,我们一定能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缤纷世界!最后,让我们深情的呼唤——(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怀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触摸- 蝴蝶-(春天)

安静< >缤纷世界

放飞- 蝴蝶-(希望) 教学反思:《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在开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闭着眼睛拿书本,写字,走路,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

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能拢住一只蝴蝶多么不易。体会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

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出示眼球的结构图,简单介绍眼角膜。

2、PPT出示两份调查资料,一份关于角膜捐献,一份关于器官捐献现状。(使学生对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呢?--- 相机提问学生,并简单解释。

二、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

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后谈体会

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4、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温迪活的纪念,并分享她的美丽。

过度: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3)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5)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6)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7)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 8)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其实课文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原文中还这样写道:

PPT出示原文最后……学生自读自悟……

15、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骚扰、跃动、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3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PPT出示婴儿图片

生:随着哇哇的几声啼哭,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都说生命宝贵,一生只有一次;都说生命短暂,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词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②思考:文章围绕“生命”共写了哪几个事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三个事例  飞蛾险境求生  瓜子砖缝生长  倾听心跳

4、画出这三个故事中,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内容、作者),把你的感想写在旁边。(作批注)

5、PPT出示第一个事例:飞蛾险境求生原文

(1)讲解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是学生认识到,即使飞蛾的生命如此短暂,它面对死亡的时候仍然不放弃求生的欲望。 (2)教师启发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飞蛾奋力挣扎的身躯; 生命就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就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3)PPT出示: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引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相机指读,并修正读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6、PPT出示第二个事例

(1)同上,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感悟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7、PPT出示第三个事例

(1)重点强调: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引导学生倾听自己的心跳,引导学生自己感悟,生命如此鲜活,如此宝贵,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PPT出示: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8、作者简介

9、引导学生感受杏林子对生命的态度: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三:小练笔

你认为生命又是什么呢?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一两句自己的感悟吧! 生命是 ; …… 四:教师总结

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鲜明; 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 生命因为珍惜负责而格外充实! 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

•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险境求生 强烈的求生欲 瓜子砖缝生长 顽强的生命力 倾听平稳心跳 积极的生命观 珍爱生命 不懈努力 让人生更有意义

教学反思:“书读万遍,其义自见。”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的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反复品读重点的语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如何珍惜生命。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在学生品读如何向珍惜生命而做出成绩的人学习,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品质,从而升华文本的主题思想。

16、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步感知

1、首先看课前导读提示,最后一句: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砰然一震”?通过这个问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

2、检查生字词预习。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遗憾,因为绿色泛滥;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惊奇、怦然一震,因为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PPT出示: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lí)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shuā)刷地冒出来……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对比句子:

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是学生感受到通过一个小小的标点,可以使句子更有层次,更准确)

3、再次品读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4、PPT出示课文最后两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5、出示关于维也纳天气、温度的资料

(一方面扩展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小花所处的环境有更深的体会)

六、思考

为什么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花儿让作者感受到了勇气? PPT出示: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勇气能战胜一切。 七:课后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揣摩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4、学习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利用课文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抒写对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人,以及那些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学们课下还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一定有自己的解读。今天,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来畅所欲言。

二、学习课文中的资料。

1、默读资料,想一想这些资料都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对资料的解读,搞清楚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1)面对个体生命与更多人的生命的时候,众多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

(2)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3)生物界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3、交流: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生命的资料呢?给同学们说一说吧!

三、交流——有感于生命

1、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语言。

(1)生自己确定发言角度,选择内容,组织语言,著译围绕自己选好的内容组织语言,切莫走题。

(2)自由组合,互说互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对说得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评出小组讲得最好的

同学。

2、全班交流:

四、总结: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假如生命是水船。请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请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的海域……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

一、确定选题。

师:在口语交际中,那些内容、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结合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吧!

二、回忆写作方法:

师:本组几篇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回答后师小节: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生习作

四、写好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说一说。

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了哪几种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你在阅读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方法呢?

2、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要体会揣摩句子的含义,除了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外,还有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等方法。

3、迁移运用:学生快速阅读本组课文,想一想,通过再次阅读,还发现了哪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自己是怎样读懂的。

4、总结:阅读时要认真体会、细细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领会句子的真正意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三段名人名言,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三段话的理解。

3、自由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一、自读故事

1、生自读故事,有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学习。

2、读通句子,读懂故事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练习讲述故事。上台讲故事。

推荐第7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3.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发表自己的建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教学过程

(一)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二)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

推荐第8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设计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净角、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窥伺、不胜其烦、供养不周”等词语。 2.初步了解鹅的特点,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从鹅的叫声和步态来体现白鹅的高傲。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是如何从叫声和步态来突出白鹅的高傲。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来体会白鹅的高傲。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老舍的《猫》和《母鸡》。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白鹅。在你的印象中,白鹅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预设:生1:凶猛

生2:美丽

生3:高傲

师:认识这位作家吗?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丰子恺呢? 生介绍

同学们都介绍的很棒,老师再来总结一下丰子恺,他是一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书法家 ,他真是一位才华横溢,温文儒雅的人啊!那么当这样的丰子恺遭遇白鹅时,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投影出示词语:

奢侈 窥伺 堂倌 譬如 倘若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净角 看守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不胜其烦

一丝不苟 三板一眼 架子十足 局促不安 从容不迫

(1)小组汇报从字音、自形、字义汇报,每组汇报一个方面。 教师总结:(2) 第一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生答:都是多音字,师着重讲“角”这个多音字

(3)第四行里还有一对反义词,看谁有双慧眼,能把他们找出来。(从容不迫、局促不安)

3.读了课文,文中的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答

过渡: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了。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学生朗读,读出鹅的高傲的感觉。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那么课文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呢?

三、再读,理序

1.快速默读,看看丰子恺先生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交流:叫声、步态、吃相

2.你是怎么又快有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的特点的? 教学第2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四、精读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白鹅叫声的高傲:(学生朗读第三段,找出能够体现鹅的叫声高傲的句子和词语)

1.出示句子: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2..想象说话

再读第三段,想象假如这鹅会讲汉语,看到生客近来,它会说什么?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像在说—— 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像在说—— 当——时,鹅厉声呵斥,好像在说——

4.小结: 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感到了鹅的高傲,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步态来表现鹅的高傲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白鹅步态的高傲:(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可以是朗读,可以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表演等等)

汇报顺序:朗读——理解——表演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1.大模大样是怎样的?谁来演一演?你见过净角出场吗?(播放课件)你觉得净角是怎么样?鹅就是这样走路的,谁来读一读?

2.作者在写鹅的时候还写了鸭的走路,你们见过鸭子走路吗?读一读描写鸭子走路的语段。

3.作者为什么要写鸭子?体会对比的写作方法。

小结:丰子恺先生家里的这只白鹅就是如此的高傲,它的叫声、它的步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推荐第9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教材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五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学习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激起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修筑长城的历史背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长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理解中心句: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17课,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在文中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地评价长城的?

2.指一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先自由读最后一句话,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板书:气魄雄伟

奇迹)

预设:

(1)“气魄雄伟”指气势雄壮伟大,体现出长城的特点。 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声音高昂,铿锵有力。

(2)“世界”说明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 指导朗读:这样雄伟的万里长城其他国家有吗?只有中国才有,你骄傲吗?读出你的骄傲与自豪。

(3)“伟大的奇迹”指出长城的历史地位。

指导朗读: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多值得被赞美啊!

评价: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更好的理解文章。

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的骄傲。老师也想赞美这雄伟壮观的长城!(教师读)让我们一起铿锵有力地赞美长城!(齐读)

评价:听到你们的朗读我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 4.今天,老师再通过一个微课教给同学们一个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微课《语文阅读学习方法——批注》。

5.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请你运用一些批注符号,划出重点词、句,写出你的理解,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二)交流汇报: [预设]:

1.长城像一条长龙。

课件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远看长城,他把长城比作了长龙,体现长的特点。(板书:看

长) 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指导朗读:你喜欢这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吗?读出来。 (3)“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看图理解:长城随山势的走向而修建,弯弯曲曲地延伸。这就叫“蜿蜒盘旋”。 (4)指导朗读:曾经有人这样评价长城“关锁山海,万里走龙蛇”,放眼望去,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翻山越岭,游向远方的山边,谁还想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5)回归“奇迹”:这样长而壮观的长城,让我们怎能不说:(齐读)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出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句话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具体直观地介绍了长城。

(2)指导朗读: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经过了九个省市(课件出示图片)。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我看见同学们都惊奇的张大了嘴巴,读出你的惊叹。

(3)长城真长啊!在连绵的山中望不到尽头,一起读一读。 (4)回归“奇迹”:这样气势磅礴的长城,让我们不得不说:(齐读)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高大坚固的长城(板书:高大坚固) 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走近看长城。他看到长城建筑材料:(出示)是用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巨大”到底有多大?联系下文两三千斤:40—60个同学的重量)由此可见,长城非常高大坚固。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3)指导朗读:那巨石筑成的长城比铁更牢固,请你读出它的高大坚固。长城是这样的坚不可摧,谁还想赞美它?指名读。

(4)回归“奇迹”:当我们站在这宽阔、高大坚固的长城时,心中怎能不激情澎湃,我会自豪地说:(齐读)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1)请大家读一读这一段话,结合文中的图片了解长城的构造。

(2)请你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一画长城的结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谁能到黑板上来画一画?(请一名学生读长城的构造,请一名同学画出垛子、城台、瞭望口、射口。) (4)这样的设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读出你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指名读。 (6)回归“奇迹”: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是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刻,同学们的心中肯定充满了骄傲,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

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创境想象指导朗读:他们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任何机器,就靠着自己的肩膀自己的手,在几乎垂直的山岭中一步一步地向上抬那巨大的条石,他们可能——;他们可能——;他们可能——;

(2)引导朗读:教师读:夏日,在烈日炎炎下——(生接)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冬天,在冰天雪地中——;

(3)回归“奇迹”:这真的就是个伟大的奇迹,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6.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板书:想

劳动人民) (1)出示:

①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②很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就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男女生读,比较句子:可以换吗?为什么?) 不可以换“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2)指导朗读: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他们怎能不流血流汗!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热爱之情再读这句话。

(3)回归“奇迹”:这真的就是个伟大的奇迹,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赞 )

三、小导游:

1.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长城的风采,现在你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带着我们去长城游览一番呢?先在小组内练说。

2.指名汇报,生评价。

3.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将继续带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还可以继续做一个小导游带大家欣赏我国更多的“世界遗产”,这也是在为本单元的习作《导游词》做准备。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本篇课文,作者先由远及近看到了长城的长与高大坚固,由此展开联想,想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最后赞美长城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1987年,中国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不仅作者在赞美长城,我们在赞美长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赞美长城。课件出示中外名人对长城的赞美。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2)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唐】汪遵

(3)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4)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3.让我们再一次齐声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作业超市:

1.搜集更多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2.到阅读交流群中观看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微课,搜集更多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在阅读交流群中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六、板书设计:

高大坚固

劳动人民

气魄雄伟

奇迹

推荐第10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7节,首尾两节呼应,总体概括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二至六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活泼可爱、成熟丰收、多姿多彩的特点。诗歌语言活泼,想象奇特,拟人手法贯穿始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可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一曲秋的赞歌。 设计理念:

“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关于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以为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组词导入

师:今天我们聊聊秋天的话题。首先我们用“秋”来组个词。

预设答案:秋天秋风秋雨秋收

师再启发诱导:秋天的景色叫——秋色

秋天的风光叫——秋光

对秋天的怀念叫——秋思

秋天的果实叫——秋实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就是描写了秋风、秋实、秋光、秋思,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秋天,好好的品读一番。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秋风的调皮可爱。

导入: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都去过哪些地方,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诗,读后请填空。 秋风来到,在那里。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说说这一节诗歌里,你觉得那些文字最出彩?为什么?

预设答案:打滚、奔跑、抓一把、轻轻涂掉 师:讨论一下好在哪里?

预设: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秋风当成一个孩子来写,让我们感觉秋风好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师小结:“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

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

秋风飘到,在那里。

预设答案:秋风飘到草地上,在那里给小草染发。秋风飘到枫林里,给枫林披上一袭红艳艳的长袍等等。

三、自学第三节。

导入: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指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1、调动脸上的表情,用美妙的声音朗读3——5节。

2、圈出你认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然后在旁边批注上从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3、交流。预设:

(1)富含生命活力的词语。“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

(2)“嚷着”写出了苹果和葡萄的惹人怜爱的感觉。“穿红袄”、“披紫袍”写出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也蕴藏着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再次带着表情感情朗读。

5、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

四、自读秋光一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导入,同学们用诗人的眼睛,用诗人的心灵把秋天的果实尝得有滋有味。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光吧!

1、默读第六节。说说你碰到的难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说田野是井井有条的?“为什么说秋风如果柔韧的梳子”?为什么说汗珠还“闪耀”?

2、引导启发

(1)柔韧的词典上的意思。

(2)师讲解: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昨天轻轻吹,今天柔柔地吹,明天轻轻地吹,后天还要继续柔柔的吹,吹来吹去,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 (3)说说井井有条的词典上的意思。

(4)再看幻灯片,说说田野里的庄稼果实所长的空间位置,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条。然后说说你曾看到过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条的感觉。 (5)发亮的汗珠是谁流下的?从“闪耀”一词里你能体会庄稼收获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虽然辛苦,却又幸福而自豪。)

(6)小结:诗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为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五、学习秋思。

导入:作者把对秋天的千般情,万般爱,都写进了最后一节里,那就是秋天的思绪——秋思。那么是什么东西才可以承载作者的秋思呢?

1、读第七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预设:拣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会永远向我们微笑。

2、再从这句话里找一找最能浓缩作者情思的一个词。预设:珍藏

3、比较珍藏和收藏的异同。

从情感上说,珍藏含有收藏人非常珍惜,非常喜爱,视为宝贵的意味。而收藏,只含有保存,保管的意思,没有更多的情感在里边。

4、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黄叶)为什么珍藏黄叶? 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

5、从作者珍藏黄叶你悟出了什么?

师小结: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美丽的黄叶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依恋。

六、回归全文。

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七、作业布置:

1、读一读王宜振的其它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首关于春天或其他季节的诗歌。

板书设计:

成熟 喜悦

秋天 多彩 收获

第11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学习时要注意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1.猫是最常见的小动物,学生家里都养过,教学起来比较容易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也都喜欢猫,但像老舍先生的文章那样字里行间透着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却没有。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的重要

3.学生认知障碍点:作者是一个爱花的人,当猫调皮时作者却不怪罪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 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四.总结课文 1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猫

一性格古怪 :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勇猛 ;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二 淘气: 摔交打秋千 摔疼了也不哭 耍个没 突出: 猫 天真可爱 作者 喜爱之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课堂是否认真细心

2.对本节内容掌握如何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我在上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这些矛盾的词语作者为什么能把它们用在一起?两者之间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让学生找出来,体会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用上“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有同学说:“小狗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温顺吧!它的确有时侯很温顺,它会在你写作时走过来让你摸一下、抱一下,可是它又是那么尽职,每天晚上总是忠诚地守在大门口防止坏人来侵扰。”又如在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

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猫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脚印是比较脏的,而在作者眼中脚印是小梅花,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有同学说:“我从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叫声不是厌烦而是喜欢。”还有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求给抓痒这句话中体会猫与作者之间有着感情。”总之,学生们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假如再给我一次上这一课的机会,我想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些体现猫老实,贪玩,胆小,又勇敢的图片,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猫是什么样地,结合实际,把课堂多留给学生去说,去学习。我想效果一定更好。

第12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_长城(教学设计)[1]

《长城》教学设计

汪家寨小学

刘虹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长城》。读题。

2、(出示长城游客图)这么多人在干什么?(游览长城)

3、是的,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外国元首。他们游览长城后,有什么感受? (出示几位国外领导人的句子) (1)齐读

(2)读后说说感受。

二、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长城。

1、(出示课文远近图)区别,有什么不同?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从远处看长城,它是怎样的?

(2)(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理解:崇山峻岭 (3)这一小节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板书:长) (4)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长城的长?理解:蜿蜒盘旋

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自治区。曾经有一个人不用任何交通工具,徒步行走,从起点走到终点,你们猜。他用了多久?(学生猜)一共走了五百多天,将近两年时间,足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5)为了将长城的长写得形象生动,更具体准确,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列数字)

(6)指导朗读。怎样才能用我们的朗读体现长城的长呢?一起来试一试。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欣赏了长城的远景,让我们走近长城,近看长城,你又发现了什么特点?

(2)学生自读第二小节,交流反馈。(板书:高大坚固) (3)再次默读课文,找找长城由那些结构组成,画出来。 (4)在课文83页的插图上,写出长城各个结构名称。

(5)指名介绍各个结构,相继指导朗读朗读,体会长城的宽、高、和设计的巧妙。

(6)历经两千多年,长城依旧高大坚固,它设计巧妙,不但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防御,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7)齐读感悟。

4、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齐读,这句话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过渡)

(3)那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读第三小节,找出相关语句。

(4)是呀,那时的科技十分落后,而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他们只能靠着自己的肩膀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山岭,这是多么——艰辛、不易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自读感悟,体会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艰辛。 (6)齐读

(7)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呼应:一万三千多里)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具体突出,也能使文章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8)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吗?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9)正是这雄伟的长城,这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赞叹。)

(10)“伟大的奇迹”体现在长城的哪些方面?(长、高大坚固、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1)所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

作者由远及近的写法,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长城不仅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带着自豪的心情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吧! 齐读 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课文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窗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在教学活动中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做成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学习更加有兴趣。

课中,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按顺序教学四个自然段,让学生就全文谈感受最深的语句,学生可讲之处就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了解了它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但因为对当时建筑长城的背景资料了解不够,学生在朗读长城高大坚固的雄伟气势时不能很好地感悟并朗读出。品味语言,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说明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说明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说明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充分的读书后发挥想象,“你站在长城上,想说什么?”以想象促说、促读,充分感悟中心句,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语文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最后,我再次引出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在此体会,并以有这样的长城,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有这样的人民和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第13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 教学设计

第三组 第九课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从小到大读过很多的童话,那么,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看图片,猜童话。

PPT出示童话插图,同学们一起说出名字,共三张。

2、看来这个游戏难不倒大家,那么接来下的更加精彩,游戏的名字是——看文字,猜童话。PPT出示童话中的关键字,学生猜。

3、PPT出示一张坟墓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感觉,以此引出王尔德的坟墓。

坟墓---唇印----有名的作家-----受人尊敬和爱戴----王尔德------王尔德简介。

二、品读感悟

1、PPT出示课文插图,巨人和孩子们。-----引出“神奇”这个词语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快速默读课文,用 “______”画出文中你认为“神奇”的语句。 学生举手发言,读出句子,并解释为什么你觉得这个“神奇” 引出当巨人把孩子们赶走以后,花园里………… PPT出示: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3、教师范读

《自私的巨人》原文节选。

有一次,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却看见了那块告示牌。…………呼吸喷出的全是冰。 (让学生体会一下花园的场景)

4、那么巨人回来之前,花园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PPT出示: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但是,当巨人回来以后呢?…… PPT出示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找同学读出巨人发脾气的语气,并纠正。 然后再读 ……

5、老师旁白:时间一天天过去,巨人独自在花园里居住…… PPT出示:

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6、老师旁白:可是这时候,巨人的花园里又发生了变化———— PPT出示: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为什么呢? PPT出示: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老师引导:通过朗读,你们感觉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学生回答----引出自私、冷酷)

7、老师旁白:

巨人对小男孩大吼——可是小男孩怎么做的?

学生找出: 小男孩儿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8、小练笔 PPT出示:

这个小男孩儿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

小男孩在(凋谢的鲜花)上一伸手,(鲜花)马上( ); 

小男孩在(干枯的树枝)上一伸手,(树枝)马上…… 

小男孩在( )上一伸手,( )马上……

9、最后,巨人终于明白了…… 学生根据课文回答————

PPT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0、老师旁白:最后巨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冷酷和自私,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11、PPT出示《自私的巨人》原文中的结局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三:课后作业

巨人为了想要更多的人分享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现特意请同学们帮他写一块告示牌,邀请大家去花园游玩,大家该说些什么好呢?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原来 第一次 第二次

花园 美丽 荒凉 美丽 巨人 自私 苦恼 分享

第十课 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七、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三个牧童明白什么是幸福吗? 请在原文中找出来。

八、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九、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十、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一、课后练笔

你遇到过哪些让你感到幸福的事?

PPT出示一些生活中各种人群关于幸福的不同体会,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医治病人

幸福是什么 做对别人有益的工作 劳动 尽义务

耕地养活别人

第十一课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1、师:(指着画面)孩子们,正如你们刚才所描绘的那样,美丽的鸟儿坐在大树上动情地为它歌唱,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深深地陶醉其中,多温馨的一幕啊!谁愿意为大家来读一读?(出示第1节)

2、指名读——齐读(师指导朗读: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树和鸟儿在一起很快乐)

3、师过渡: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师引读第2节)

4、好朋友就要分别了,想象一下,和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行吗?(师评。指导鸟儿和大树的依依惜别,表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师过渡:鸟儿和大树朋友依依惜别,他们还会见面吗?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这一课,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自学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鸟儿问了 、和

,最后找到了

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1、为了找到好朋友大树,小鸟分别问了树桩、门和小女孩。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这3组对话。

2、指名3个学生交流(媒体出示3组对话)

3、是啊!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练读)

4、指名一组。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5、生评。(师点拨: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伤心)

6、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来读好。

看清楚要求。(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 出示:鸟儿 地问树桩。“大树到哪里去了?”

树桩回答:“伐木工人用斧子把它砍了,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 地问工厂的大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门说:“树嘛,给切成了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

地问她:“小姑娘,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小女孩回答:“火柴已经用完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灯还亮着。”

7、指名交流(师评)

8、同学们读得都很用心,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真情,真令人感动! 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小鸟?(角色体验)

9、指名1-2人(允许扮演鸟儿的学生在教室里自由地“飞来飞去”、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其余的同学做配角)

10、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师生合作读3-12节)

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1、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鸟儿——(师引读最后1节)

2、故事读到这,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吗?

预设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歌?鸟儿为什么对着灯火看了又看?

(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它希望能找回大树。它很讲信用,约定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它很难过,唱歌表达自己悲伤的心情。它对好朋友依依不舍,非常留恋……) *穿插说话训练: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 *男、女生朗读

3、孩子们,长着茂盛枝叶的大树变成了树桩、细条条儿,做成了火柴,化为了灯火,最终灯火也将熄灭,鸟儿永远失去了好朋友,这是谁的错,你们愿意替大树和鸟儿来说说心里话吗?(指名)

4、拓展说话: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媒体出示图片)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么想,怎么说?(结合课后的语言直播厅)

五、总结

从你们朴实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一群有爱心,有环保意识的好孩子。你们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更美丽!

板书设计: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十二课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胆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编故事。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师: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试着表演一下吧。

2、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找同学领读

⑵用接龙的方式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1、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1)大家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都很深。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吧。 (2)要求台词熟练、动听、有感情,能打动和感染听众。

(3)老师随机指导读好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4)重点指导小木偶的语言:因为只用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

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口头完成练习: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 )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 )地说。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老木匠:困惑——心满意足

(默然)

小红狐:热情——挣扎——口吃伶俐

(气愤、申辩)

熊:严厉、粗声粗气

小木偶 (伤心、无奈)

小兔子:嘲笑

(伤心)

老婆婆:关切——责备、不屑

(更加伤心)

小女巫:关心、和善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白雪公主》、《仙履奇缘》、《丑小鸭》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资料分享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四、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五、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六、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14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读懂课文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3.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情感铺垫,渲染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响起)。诗人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优美的呼唤,就是妈妈.”一个只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遇了巨大的不幸.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卡罗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可怜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受卡罗纳的不幸

1、默读课文,找找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并用“---”划出来。

2、指名交流并随机出示句子。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音乐《鲁冰花》)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3、静静地读读这些句子,哪个地方轻轻地触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卡罗纳的万分伤心?

4、交流,重点比较几次哭和读好“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指导读。

5、展开想象

卡罗纳从放声大哭、嚎啕大哭到无声地哭泣,他一次又一次地哭泣,他一定是想起了:

6、是啊,都说母亲是孩子心中的上帝,对于卡罗纳,这万能的上帝却从此不在。都说母爱是最温暖的火焰。对于卡罗纳,现在这温暖的火焰熄灭了,他是多么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关爱。

二.初读课文,捕捉爱

1、大家都有些谁?板书:老师同学家长

2、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是在关爱着他,请你们再默默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他们怎么做的句子,谁最让你感动?划出来用心地读。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老师、同学、家长关爱卡罗纳的句子。

(一)同学的关爱

重点研读这两句我心里不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1、交流指导读

这是怎样的放和怎样的贴?深深的同学之情就在这一放一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手放在卡罗纳的肩上,把脸贴在卡罗纳的脸上,同时也是把关心和同情送大卡罗纳的心里.

话虽轻,却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融化了卡罗纳心中的悲伤.

2、这目光里藏着千言万语,同学们那关切的目光仿佛在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呢?

是啊,那关切的目光犹如春天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卡罗纳的心田.

(二)老师的关爱

重点研读这两句

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1、交流出示

2、抓住“拉”体会,重点读好老师的话,像妈妈一样轻轻地说;像妈妈一样温柔地说;像妈妈一样慈爱地说;感受老师对卡罗纳深深地爱。

(二)家长的关爱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抓住“推”“目不转睛”等体会家长对卡罗纳的关爱。

四.说话练习,延伸爱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还会有谁在关爱着卡罗纳?

啊,这关爱卡罗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板书“……▽”

2.今天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

3.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语;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爱,是一个轻轻的动作;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人深受感动。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选自哪儿吗?

4.出示书《爱的教育》读读这本书吧,会给你更多的感动(音乐《蓝色的爱》)

第15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设计

《白鹅》

2014021313 曾颖珺

一、教材分析

《白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姿态就给人留下这一印象,再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仅不令人讨厌,而且觉得白鹅可爱有趣,让人发笑。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表现鹅的高傲,还善于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在学习本篇课文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颈、厉、吭、吠”等8个生字,准确书写“颈、郑、厉、剧”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头颈、厉声、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感受动物的可爱之处,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导学生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初步了解作者是从叫声、步态和吃相这三个方面写出白鹅的高傲,并分析白鹅叫声高傲的表现;第二课时则是从描写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段落中体会白鹅的高傲,并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顺势揭题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白鹅)

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学习过骆宾王的《咏鹅》,这首诗写的就是白鹅。谁还记得这首诗?来背一背。

3.在我们的印象里,白鹅是什么样的?(可爱)那么在丰子恺先生的眼里,白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白鹅》这篇课文,看一看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白鹅)

4.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课件展示作者丰子恺的简介。)

(二)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或是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都读完了课文,本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课件展示生字词)找几位同学读生字词,在读的过程中矫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3.现在老师将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还会读吗?谁来试试看。找几位同学读生字词,在读的过程中矫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4.这几位同学都掌握得非常好,那么大家都掌握了吗!老师现在就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读这些生字词,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准确。

5.看来大家都掌握的非常好,那么就请大家一起来读一遍这些生字词。那么,同学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呢?谁来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预设:颈:劲的力字旁换成页字旁。 厉:历史的历里面加一横。

吭:杭州的杭,木字旁换成口字旁,因为吭和声音有关。 吠:犬张开嘴巴叫,就是吠。犬加一个口字旁,和声音有关。 苟:句号的句上面加一个草字头。 倘:尚且的尚加一个单人旁。

脾:月字旁一个卑微的卑,和内脏有关,所以是月字旁。 供:共同的共加一个单人旁。

在对生字进行记忆的同时,相机对其中的生字(颈、厉、倘、脾、供)进行写字指导。

(三)直奔重点,深入体会

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这次在朗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在丰子恺老先生的笔下,白鹅是什么样子的?具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高傲。 a) 你从文中的哪个地方知道这个白鹅是高傲的啊?找到文中的句子,并把它读出来。 预设:“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谁能读出这种高傲?

b) 丰子恺先生认为这只白鹅是高傲的,那么他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呢?

预设:叫声、步态和吃相。

c) 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快速浏览3~7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3~7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二自然段写的。

所以第二自然段就叫做本文的中心段,也叫做总起段。本篇课文的行文结构是总分结构。我们再来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2.现在,我们就一起先来看一看白鹅的叫声,观察白鹅的叫声是怎样体现它的高傲的。现在就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于白鹅叫声的描写。

预设: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a) 你们知道“厉声呵斥”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就是很严厉很大声地叫

b) 是呀,白鹅的叫声就是这样严厉大声,严肃郑重,让人感觉时时刻刻都在被训斥。谁能读出白鹅的这种严肃郑重,这种厉声呵斥的感觉?(指名学生读)。 c) 是呀,白鹅的这种叫声是高傲的,当有生客进来时,他便(厉声叫嚣),“厉声叫嚣”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就是很嚣张的大叫。

d) 即便是面对生人,白鹅也依旧叫得如此嚣张、傲慢,你觉得这时候白鹅的叫声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预设:让生人快点离开它的家。

e) 是啊,白鹅非常警惕生人,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你们知道“引吭大叫”的“吭”是什么意思?(喉咙)这白鹅伸长脖子敞开喉咙大叫,想象一下它的叫声是怎样的? 预设:很凶、很霸道

f) 是啊,很凶、很霸道,就如同犬吠一般。此时你仿佛听到它在叫什么?谁来猜一猜。 预设:警告外面的人不要进来。

g) 白鹅如此傲慢,嚣张霸道地叫,它其实是在为主人做什么事情? 预设:看家、看守门户。

h) 所以他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老师觉得鹅看守门户的本领比狗还强,因为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

3.通过第三自然段的阅读,我们不仅了解到白鹅的叫声很高傲,“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而且还发现了白鹅还有着看门的本领。难怪丰老先生会这样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四)总结巩固,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它的高傲体现的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阅读,我们知道了白鹅的叫声是“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高傲的叫声还有着看门的作用。那么究竟在白鹅的步态和吃相上,它的高傲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这些就等到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仿照总分形式,简单地写一句描写动物的话。

八、板书设计

第16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性格古怪|胆小,勇猛喜

―――――――――――――爱

|耍个没完之

二淘气――|摔疼了也不哭――天真可爱情

|摔交打秋千

作业:

一组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的折

二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生气()()性格()()闭息()()变化()()()()可亲

三造句

无忧无虑

四背课文(第4自然段)

第17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3、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并能深入体会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贾平凹的一只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换句话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板书:可怜、可敬。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这篇课文虽然不长,但是耐人寻味,老师在课前读了很多遍课文呢,老师每次读都被文中的这只贝深深地感动,请孩子们再默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再体会体会。

生: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那是个十分„„..生:第九自然段中的句子:那是贝用血和肉„„

2、教师过渡:如果没有一个石子,这只贝会是怎样?在课文中能找到描写贝美丽的句子读一读吗?都找到了吗? 3:感悟贝的美丽:

A:老师读,学生把眼睛轻轻的闭上想象在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贝壳?

生:有美丽图案的贝壳

生:有五颜六色的贝壳

生:„„

B:师出示贝壳图片,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听了学生对贝克的赞叹声,把这种赞叹送进句子里再次感受贝壳的美丽。

4、再次体会贝的丑陋:

过渡:对于漂亮的贝来说,即使生命结束了,它的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和线条,而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拣起,这是怎样的一只贝呢?(指名读)

(1)师:她的壳上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那是因为什么使他失去了这些呢?(生:一颗石子钻进了她的壳内„„„) 师: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石子?(硬而又带着棱角„„)

师:如果说这是一颗圆润的石子,这只贝受到的痛苦也许会少些,可这偏偏是(一颗„„)同学们,这是一只怎样的贝?(生:可怜的„„生:令人同情的„„)

(2)哪个词特别打动了你,让你觉得他可怜?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3)着重理解 “折磨”、“无论如何”、“越来越”、“默默的”。 师:再读这段文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带着棱角又十分硬的石子正在折磨着这只贝„„说完后读一读 生:就像生活中眼睛进了沙粒十分难受„„

(4):三次回读,读出对贝的可怜之情

你的眼睛里仅仅是进了一粒沙子,痛苦是短暂的,还称不上折磨,而文中的这只贝,谁知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她的体内,他立刻赶到了钻心的疼痛,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因为那是个十分„„„„„

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他的壳变得黯淡无光,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高高地浮在潮头上了,他发现那真是个十分„„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贝们近乎忘记了他的存在,每天与那颗石子的较量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因为那的的确确是个十分„„

师:这种不能诉说又不被人理解的精神上的痛苦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能承受的肉体上的折磨,这真是“一只可怜的贝!” 5:体会贝的坚强:

(4)再读一读,在可怜的背后,我们还可以读出什么? 生:贝的可敬„„„生:贝的坚强„„

(1)出示: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这句话中,哪个词是要我们好好品味的?(磨制) (2)理解“磨制”。 师:看见过磨制什么吗?

生:磨米„„

生:豆浆的磨制„„

师:磨制通常是用硬的东西磨制软的东西,而文中的这只贝是用什么磨制什么呢?

生:用身体磨制石子

生:贝用自己嫩嫩的身体磨制硬而又带着棱角

的石子。

师:贝在磨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怎样呢?

生:可能会流血

生:可能每分每秒都在流血

生:可能„„ 但贝放弃过吗?停止过吗?贝用他的血和肉仅仅是磨出一颗珍珠而可敬吗?

生:是因为她的坚强而可敬

生:丑陋中蕴藏着美丽而可敬

生:„„

师:是啊,这真是一只可敬的贝! 6:变文为诗,再读文章,升华感情:

如果说贝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首诗,那么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诗篇;如果说是一首歌,那他一定最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让我们饱含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贝与石子的较量,与命运抗争的语句吧!(那是个十分„„„)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

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做一个坚强的人„„

四:课文小结,德育渗透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学会坚强,在磨难中坚定信念,用自己内在的才华铸就一生的美丽!终有一天,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成为一颗罕见的大珍珠的!

板书设计:

一只贝

折磨

磨制

石子

珍珠

可怜

可敬

教学反思

《一只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作者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却不乏哲理,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因而本文也是一则思维训练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在教学上,由于本课言辞清丽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朴素,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绝好材料,所以,教学该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感悟文本。在此基础上抓住文中出现的“漂亮”与“丑陋”、“可怜”与“可敬”等几处矛盾点入手研读,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多元解读,以学生读、说、议、写,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境界,并珍视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对比朗读

感受贝的丑陋:

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在海里,还是在沙滩上,这只贝和其它美丽的贝相比显得那么丑陋。他没有漂亮的颜色、图案,它只有两片瓦砾似的壳,壳已经很破烂,很不完全。这是一只丑陋的贝!

(二)抓住文眼

重现贝的痛苦:

出示重点句:“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这一段话,我把它聚焦成一个词——“折磨”。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由这个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厚读深。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贝所受的折磨,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同学们都有被沙子咯着眼睛的经历吧?那谁来说说自己被沙子咯着眼睛时的感受?”学生肯定会说到想尽办法想把它驱除,觉得十分难受、痛苦,备受折磨。我顺势问:“是啊,小小的一粒沙子都把我们搞的痛苦不堪,更何况钻入贝体内的是一颗十分硬的石子,它忍受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啊!”然后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边读边想象石子在贝身体里的情况,体会这只贝在肉体上遭受到的巨大痛苦。体会这是一只饱受折磨的贝!

(三)紧扣“默默” 品味贝的孤独:

出示重点句: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

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通过教师引读,紧扣“默默”引导学生理解这只贝所遭受的“折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遭受不幸却无人可诉。紧接着让学生将他和别的贝作比较。它失去了颜色,失去了图案,失去了做贝的荣誉,无法像别的贝一样系在孩子的脖颈上受赞美。他备受苦难与冷落,含下所有的痛楚。这是一只“寂寞、孤独、有苦说不出”的贝!

(四)聚焦“磨制” 感受贝的可敬

这仅仅只是一只可怜的贝吗?我简简单单的运用一句反文句,就把学生带入对贝可敬之处的研读。这时聚焦“磨制”一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磨制”的意思,紧扣“血与肉”想象日复一日磨制的痛苦。面对身体上精神上的折磨他选择了默默忍受,在默默忍受中用血和肉磨制。我拓展设计了如下练习:一年又一年,这只贝,周而复始的在用自己的血与肉磨制珍珠,他从不埋怨,从不退缩,默默承受,直至磨制出稀罕的珍珠,这真是一只„„。此时追问学生:“他真的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了吗?” 引导学生明白色彩斑斓的贝固然很美,但那只是以华丽的外表取悦于人,这是一种肤浅的美,丑陋的贝虽然外面不美,但却孕育出了珍贵的珍珠,它以它珍贵的内里展示于人,所以后者的美更有价值,更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它没有失去做贝的荣誉,而是得到了更大的荣誉。

美的真正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无法如此深入的体会,我想能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任何美都不光取决于外表,从小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美的种子,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18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一、导语激情,复习引入

师:天空中的彩虹是美丽的,大自然这位大魔术师带来的火烧云这一景象又使多少人陶醉其中。这节课我们跟着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那火烧云的瑰丽情景。(板书:火烧云) 1.什么叫“火烧云”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a.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b.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学生朗读这句话。

c.评价小结: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3.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a.什么是恍恍惚惚的?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二、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看火烧云的人们会恍恍惚惚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的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学生自由朗读三~六自然段。 2.学生交流。(板书:颜色、形状多快) 3.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师:请你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 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颜色进行归类?(三类) 师: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是呀,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而快,形状同样如此。请你读读4~6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自由读) 学生交流。

作者在描写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不过这次读老师有个要求,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朗读非常好,我想请同学当配音演员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学生配音。全体配音(请大家深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请同学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你能不能也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学生练笔。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1.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 2.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 3.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4.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呢?在此我想给大家推荐《变幻的天空》和《新编的少儿十万个为什么》,这些书种都有介绍有关火烧云的知识,课外可以请教它们。 【板书设计】 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颜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多):马、狗、狮子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第19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母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独立阅读能力。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

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2)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

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选择第二部分)自主读书,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小组中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的关键。)

四、小组交流,品评长短,体会感情

(一)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讨厌之处

1.把母鸡的罪状一一列举出来,以“这是一只()的母鸡。”的句式。 罪状一: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

老舍先生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的叫声?引导重点理解“如怨如诉”,感受母鸡“无病呻吟”的形象。

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板书:拟人),

这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都用上了这样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罪状二: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 它欺谁?怕谁?

罪状三:这是一只爱炫耀的母鸡。

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过读把这只爱炫耀的母鸡展现在我们眼前吗?

2.小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先说——齐读第一句,再用具体事例写出讨厌的原因,(板书)这种围绕中心句的写法,就叫——总分式写法,你在哪篇课文中也见识过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本组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写作特点上都涉及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讨厌”板块的设计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勾联前三篇文章学习的内容,结合本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相似之处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对本组文章表达方法的领会。)

(二)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尊敬之处。1.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2.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3.学生交流反馈有体会的句子。

a.第5自然段:抓住“挺着脖儿、歪着头、挺着身儿”这几个动作的词来体会“负责”。 b.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将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体会慈爱。 c.与抢食的大鸡作斗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母鸡的勇敢。

d.从夜间啼叫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这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的鸡母亲。

◆理解词义:这里再一次具体地描写了母鸡的叫声,这是怎样的叫声?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的“顶”是什么意思?

◆想象画面:透过这两个“顶”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黄鼠狼来了,鸡妈妈顶尖锐、顶凄惨地叫些什么?黄鼠狼朝小鸡们扑来啦,鸡妈妈又会怎样?)

◆回旋引读:孩子们,是什么让母鸡这样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付出呢?是啊,这都是出自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呀!(板书:母爱)难怪老舍先生赞叹道:“它伟大,因为它是——。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这样的母亲让人尊敬,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麻雀喂食图)请学生用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把从图上看到的、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巡视指导,指名说,评议。 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对于母鸡夜间啼叫的段落,教师采用精读课的精教细讲,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而对于板块中的其它段落,则是采用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在最后,教师抓住文章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这一写作特点,设计了写话练习,运用写法,感受母爱,练笔和激情,一举两得。)

五、总结写法,比较异同

1.辨析《猫》和《母鸡》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2.那么除了情感表达方面,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还用上了哪些方法?(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异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本组中的《猫》与《母鸡》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题材、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难得可贵的是,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六、推荐阅读:

许多作家描写动物的佳作也都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阅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篇《麻雀》,这也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回家仔细读读,想想它与《母鸡》这篇文章有何不同,相信你读完之后,对于如何写动物,如何表达情感会有更多的收获。请小组长将文章分发给大家。(出示作业:阅读《麻雀》)

(设计意图: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麻雀》与《母鸡》的共同点是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不同点是由于作者是外国的作家,所以在语言、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这样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利益。)

第20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

[1][2]下一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