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2021-07-0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学设计

篇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为规范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相关工作安排,加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有关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本门课程性质及适用学科或专业

本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公共必修课,适用于全校大学二年级各普通本科专业,总计2学分。

二、实践环节目的与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国情的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内容与基本要求 1.实践环节的基本内容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选题库,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调研题目开展调研活动。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选题,围绕选题开展为期2周的社会调查,搜集原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不少于2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等。 2.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

(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教师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并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对学生如何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具体指导,评定并上报学生社会实践成绩。

(2)对学生的要求: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学生应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时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在实践期间,必须认真踏实,围绕选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严格遵守实践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学生所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紧密联系实际,严禁弄虚作假和抄袭他人成果。实践报告要按照统一要求打印和装订。

四、实践环节的形式与进度安排 1.实践环节的形式

社会实践环节的形式分为社会考察、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工作体验等多种形式。

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分为二种:一是部分学生暑期集中式社会实践,具体实践活动与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二是学生暑期分散自主式社会实践,主要由学生自己根据要求确定实践方式,联系实践单位,自主开展为期不少于2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结束后的第一周,每个学生务必将纸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考核表)和电子文档,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报送指导老师。 2.实践进度安排

6月上、中旬,指导教师对各自所指导的班级学生集中进行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动员,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和开展调研,提出具体任务要求;7月中旬一8月下旬,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整理调查资料,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同时,指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和指导;9月上旬开始,指导教师收阅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登记上报学生成绩,评出优秀调查报告,学校对优秀调查报告予以奖励。

五、实践环节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1.学生必须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全部任务,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后,方可参加考核。

2.指导教师须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的情况给出考核成绩。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评定成绩可参考下列标准执行。

(1)优秀: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任务,按时提交实践材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中有丰富的实际材料,且是本人调查研究所得;能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报告格式规范;实践表现优秀。

(2)良好: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任务,按时提交实践材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内容比较丰富,且是本人调查研究所得;能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报告格式规范;实践表现良好。

(3)中等: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任务,按时提交实践材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比较规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表现一般。

(4)及格:基本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按时提交实践材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和结构不够完整系统;格式不够规范;实践表现一般。

(5)不及格:未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任务,未按时提交实践材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中有明显或原则性错误,或抄袭严重;格式不规范;实践表现较差。

六、实施时间

本大纲从2005级 学生开始执行。

篇2: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第六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解读

解读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解读分析和研读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忠于课程标准,第二基于高于课本,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参的关系

二.解读的基本方法: 1.第内在性解读,用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 2.外在性解读,超越教材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解读,第二,联系教参解读,第三,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解读,第四,联系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解读,第五,联系对立面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矛盾点. 3.探究性解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探究教材背景和教材文本精神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动态关系

第二,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钻研教材

第三,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 二了解学生和社会搜索信息材料

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生活热区,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了 了解社会;教学内容多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出现,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战情景有一定距离,因此要做到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材料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兴趣越高,学生越容易接受.三整理分析信息材料,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对搜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类

第二提取主要的倾向性的信息

第三,确定教学的重点

第四,确定教学的难点

第二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

一思想政治目标设计

必须做到: 第一,目标设计内容要全面,并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要具体到对本校本班学生

第二,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可以完全可以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是关于事实和规律的纯粹学问,它对事实和规律的叙述已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它是被意义化的价值化的事实和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价值性主观性的特点,以及内容的生活化,决定了其学习过程具有体验性情景性和个体性特点,决定了其目标设计不能完全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不能完全作为教学过程之外的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

第三,情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

第四,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体明确,有可测评性。

二思想政治方法设计

四大类教学方法

三思想政治过程设计

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

第三,教学过程要体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两次飞跃的过程范式进行设计。

第四,方案要弹性化,粗线条

第五,一般采用活动单元设计法进行设计

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组织设计

第一,教学方略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认真考虑放在什么时间段进行教学,安排多长时间,如何保证时间。

第二,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设计。基本要求有:情境要蕴理含情社会化形象逼真,形式新颖;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有机结合,尽量多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恰当的道德行为要求;保持情景的关联性连续性递进性;情境要与问题相关联,有互动性。

第三,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股票债券和保险》生活化设计:于老汉买彩票中奖500万,遇到了种种困惑,扣除100万,保险公司推销员向他推销保险,银行向他拉存款,儿子要钱买股票。他对这笔钱如何处理?

第四,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要变教材陈述性叙述变为问题性叙述,变教学内容的陈述化设计为问题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组成问题体第;围绕教材的关键点;针对社会热点;难易适度;形式新颖生动 第五,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注意挖掘理论知识点本身和材料本的思想性。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五思想政治作业设计

六思想政治课前课后活动设计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优化:说课

一说课的内涵和特点

四大特点:第一,同行参与性,第二交流性,三是研究性,四是实践性

二说课的任务目的和内容形式

说课的任务

说课的目的

说课内容

案例

实践与案例

解决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 为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教学最优化提供一个横向交流平台 说教材说学生,含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判断和教学内容的处理 说教学意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案实施总体思路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特色 说教学理念

第七章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

第一节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

二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要加强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内容生活化现实化

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

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

概念原理的形成和表述准确. (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 重视证据的作用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相结合

讲辩证法,不搞绝对化

介绍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

体现概念原理的应用价值

三体现主导与主体合规律和合个生的统一 四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五巧妙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六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七建构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后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特点

二教学反思的方式

1.课后小结与札记,简称教后记

记问题,查病因

记亮点,积累经验

记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顿悟 2.观摩反思

3.专业生活史研究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以学生的反馈意见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 2.以同行评议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 3.以专家点评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 篇3: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永定县城关中学 吴凤英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

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推荐第2篇:思想政治教学设计题

篇1: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政治教学设计题答题解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政治教学设计题答题解析 在初高中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试卷中,最后一道题就是教学设计题,分值26分,是非常确定的考察题型,而且考题形式也是固定的。因此在备考时我们应该将这类题作为我们准备的重点之一。

首先,教学设计题的考题形式固定。问题分为两个:第一个问题一般为,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并要求考生说明理由。第二个问题就是设计教学简案,或者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策略。无论用词怎样变化,最终目标都是考察考生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案设计的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题的考试内容固定。教学设计题一般会在考卷上给出教材中的一节课,或者是教材中的一段文字内容,然后让考生针对所给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所给的教材内容为初高中的原教材,而不会随意选取。

最后,教学设计题的备考策略。既然所给教材内容如此固定,是否我们可以将高中必修4册,初中6册所有的书都认真备考一遍就可以呢?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多多练习,如果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教学设计题也有固定地答题技巧。比如在教学重难点的描述及说明依据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时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内容设计。在教案设计方面,格式上的固定性以及政治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法的固定应用,都是我们在备考时应该着重学习和训练的。只要掌握了答题方法,不论对于什么样的教材内容,我们都可以设计出精彩的教案。

因此考生在对于教学设计题型的准备,要在了解教材及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在准备教学设计题型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2: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期末测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根据现代教育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各主要要素(内容、学生等)的系统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创造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操作流程(包括反馈),其目的是指导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是指思想政治教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及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分析思想政治教学各要素(包括教学对象、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环境、时政热点等)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分析评价其结果,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即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指,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或标准。对这一定义的理解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其二,教学目标是教学预设。其三,教学目标是学习结果。

二、简述题

1、简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答:(1)指向功——课前教学设计;(2)调控功能——课中教学实施;(3)评价功能——教学课后评价。

2、简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设计的步骤?

答:(1)梳理关键词句;(2)理出逻辑关系;(3)选定板书形式;(4)细分板书步骤 ;(5)优化板书设计 。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应具备的关键性要素? (1)、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相统一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需要和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把知识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做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等教学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知识、品德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起着导引教学过程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设计的成败是至 关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联系热点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政热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鲜“活水”。时事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便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联系热点问题,运用他们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以提高他们的能力、觉悟和责任感。联系热点问题,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现象,不断从学习、工作、生活中捕捉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通过语言、音像、挂图等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引用经典故事。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引用、借助中外经典故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颇为真实和生动,进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讲解有关汇率问题的时候,可以引用梁小民在《汇率与经济》一文中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游客在墨西哥的小镇上,用0.1比索买了一杯啤酒,他付了1比索,找回0.9比索。美国的小镇上美元和比索的汇率是1美元=0.9比索。他把剩下的0.9比索换了1美元,用0.1美元买了一杯啤酒,找回0.9美元。墨西哥小镇上比索和美元的汇率是1比索=0.9美元。于是,他又把0.9美元换为1比索买啤酒喝。他在两个小镇上喝来喝去,手里总有1美元或1比索。换言之,他喝到了免费啤酒。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适度型、开放型的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示例一: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

请思考: (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什么? (2)同样是“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的人,获得“幸福”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为什么? 问题示例二: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今的都

市里出现了被称为“月光族”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着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会花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强的赚钱能力,有钱可花。可因为生活无计划、消费超能力,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的生活,不得不做起“月光公子”“月光公主”。请评价“月光族”的做法。

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2009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基础二司巡视员朱慕菊说,“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告别过去那种话剧独白的授课模式,打破师生间的‘玻璃墙’,建立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创造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手段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作为政治教师,应抛弃那种为应付考试而教的思想,不要让学生记条条框框,不要老是靠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及一张嘴来讲课。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师绝对权威的“灌输”式教学是极不负责任的,彻底忽视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以德育为灵魂”这一根本宗旨,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

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一权力。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总之,走进新课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升华思想觉悟,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作题

请你按照优质课竞赛的标准,自主选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任一框题的内容,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其中包括目标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 篇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 名: 黄智光

单 位: 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政治) 考试科目: 思想教育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12 月 25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试题

一、简答题(10×5)

1.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什么关系?

答:(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素质等,都对教学过程发生影响。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传递和接受双向活动,学生是认识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德育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 “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 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3.学习力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与提高教学成绩有什么关系?

答:学习力包括①、正确的学习理想和动机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③、持久的学习执着和意志力④、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⑤、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五方面内容。

学习力是学生具有的和后天培养的,但主要是通过后天培育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改变学生自身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学习效果器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条件。

4.你是否同意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一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原因:

(一)教学艺术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1)从对象上看,艺术描写的中心是人,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从手段上看,艺术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手段构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而教学同样也运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手段。(3)从特征上看,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教学也具有这些特征。(4)从功能上看,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教学也具有这三大功能

(二)教学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因素(1)从师生看,在教学中,师生双方所从事的活动都有独特的创造性,都具有美的因素。(2)从教学内容看,教学内容中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3)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

(三)教学的艺术实质(1)技艺性实用艺术:教育人的艺术(2)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独特性、新颖性(3)具有审美价值:科学美、理性美、艺术美。

推荐第3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神奇的货币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

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

作用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

职能。

推荐第4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s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技术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五、学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需要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基本职能

本质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六、学习评价分析

1、课堂检测 (略)

2、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3、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推荐第5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资料

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

思想政治

教学设计参考

2007年7月

1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参考是为200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培训和新课程实验提供的资源,为便于广大教师使用,说明如下:

1.本教学设计参考的内容范围,包括高一年级开设的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和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两个模块的其中部分教学内容。

2.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单元、课、框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对每一框题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类”和“拓展类”两种方案进行设计,以供老师们依据教学实际选用。

3.本教学设计重在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思路的介绍,课堂教学具体的教案老师们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重新设计。

4.思想政治必修1和必修2的其他各课教学设计将发布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上。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方案一/方案二)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 生产、经营和投资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方案一/方案二)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思想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 崇尚民主与法制(方案一/方案二)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方案一/方案二)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一、单元内容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教学内容由三课书和一个综合探究构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主要内容有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职能,介绍常用的信用工具以及外汇和汇率的知识。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主要内容有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商品价格变化的意义,即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主要内容有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不同消费心理对消费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本单元综合探究的课题是正确对待金钱,探究什么是金钱,金钱有什么用,如何获得金钱,金钱如何使用等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逐步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生产为主线,按照为什么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逻辑顺序建构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本课程设计的突出特点。那么,最贴近学生的经济现象又是什么呢?当然是消费,一个高中生可能没有多少参加其他经济活动的经历,但肯定经常接触消费,“消费者”是学生在经济生活中获得的第一个身份。本单元就是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消费现象出发,引领学生走入经济生活。本单元围绕着消费这个主题,实际上回答了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人民群众需要的各种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整个课程来说,本单元起着导入和引领的作用。

本单元的逻辑思路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消费走进市场,因为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消费品都是从市场中获得的。要从市场中获得消费品,就离不开货币这个交换媒介,因此需要了解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这就是第一课的内容。作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消费品时,必然要考虑商品的价格,价格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因此需要了解什么是价格,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价格为什么会变动,价格变动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相关知识。这就是第二课的内容。作为消费者,有了货币,了解了商品价格,就可以通过市场上的商品交换进入生活消费领域,然而如何消费才更合理、更健康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消费,懂得什么是合理的、健康的消费。这就是第三课的内容。在学习第一单元过程中,强调了一个思想教育的重点,

4 即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这就是本课综合探究的课题。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在本单元中,学生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的。学生以自己的生活消费体验为基础,观察与消费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通过学习就能到以下基本的目标:

知识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货币理论、价格价值理论以及消费理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能力目标: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其影响作简要分析,辨别人们的消费行为,合理安排个人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学会理性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理性的消费观念。

具体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参见《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8页、第27页、第42页。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把握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内容。

第一课的教学重点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教学难点有:货币的本质、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第二课的教学重点有: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有: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第三课的教学重点有: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消费心理对消费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难点有: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于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参考《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11页、第30页、第46页。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都应该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做为指导,将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注意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教材的每一个节题教学内容在设计上都有适当的探究性问题,一般都是先呈现教学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展开学科知识。教材每一节题探究活动的数量不等,但教学的展开是以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教材内容的这样

5 一种安排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来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其次,本单元第一课有关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外汇和汇率等知识;第二课价值决定价格、社会主义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等知识;第三课消费结构以及消费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上述这些知识理论性比较强,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必要的讲授,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

再有,由于消费现象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熟悉的经济现象,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一些简单的调查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开展物价的调查,消费的调查等等,并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乃至提高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最后,要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作用,特别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表形式,特别是音像资料的使用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本单元教学资源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有关学科理论的问题,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参考《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思想政治课教学》等教学资料,以及适合高中教学要求的一些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书籍。另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即可以做为课堂教学资料的现实问题,这些资料往往是生动的、鲜活的、感性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可以发掘出其背后蕴藏的相关学科知识。这类资源可以从网上寻找,如人民网中的经济栏目,可以下载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后成为教学资源。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每天的电视新闻进行积累。同时注意相关杂志刊载的有用信息。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建议本单元安排9个课时。第一课共安排3个课时。第1节题涉及商品货币知识内容比较多,也很重要,安排2课时。第2节题1课时。第二课共安排3课时,第1节题教学内容涉及价值规律,内容不仅重要,而且有一定理论难度,可以安排2个课时。第2框节题安排1课时。第三课共安排2个课时。综合探究安排1个课时。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感悟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认识货币的职能及相关知识,明确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经济原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尊重人民币,拒绝假币。

二、重点难点

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等价物”的是货币的本质,也是货币基本职能的根本依据。此问题讲清了,货币的职能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这一问题比较抽象,作为货币的产生和历史演变,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尚未真正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很少想到它作为“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往往会混淆价值和其表现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安排

透过商品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现象,从解决商品交换中的不便入手,揭示一般等价物产生和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概括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货币和纸币的现实作用中提炼货币的各种职能,讲清相关知识;通过比较使学生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体味国家对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活动。

四、教学资源建议

联系学生经济生活中的众多与货币有关的现象,这类现象较多,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素材进行理论分析,要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现象,关注货币的各种功能,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货币本质的探究:除教师用书(P17)上提出的提问设疑-角色扮演-解决方案-对照比较,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角度,得出结论外,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从某一种具体商品交换的实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由教师或学生任

7 意提出两种商品,确定其交换的比例关系,针对交换的目的、相互之间的可比因素、交换中具体的类型、价值表现形式及交换中的弊端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感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得出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价值的表现方式和交换中的弊端,促使“一般等价物”出场,至此货币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有关货币职能的探究:突出强调基本职能的内容,可以采用分组探究活动,主题为“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列举出日常经济生活中“钱”的实际用途,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货币在充当相应职能时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经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讲清一系列区别(教师用书P18)。

有关纸币问题的探究:从比较分析纸币同金属铸币的区别于联系中发现纸币产生的必然性,揭示纸币的含义,其中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某一时期我国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的材料,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通过列表比较把握主要特征。

六、课堂评价建议

1.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和效果,将这一因素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课下由学生针对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某一方面问题撰写小论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感悟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认识货币的职能及相关知识,明确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经济原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尊重人民币,拒绝假币。

二、重点难点

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等价物”的是货币的本质,也是货币基本职能的根本依据。此问题讲清了,货币的职能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这一问题比较抽象,作为货币的产生和历史演变,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尚未真正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很少想到它作为“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往往会混淆价值和其表现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安排

透过商品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现象,从解决商品交换中的不便入手,揭示一般等价物产生和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概括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货币和纸币的现实作用中提炼货币的各种职能,讲清相关知识;通过比较使学生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体味国家对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活动。

四、教学资源建议

联系学生经济生活中的众多与货币有关的现象,这类现象较多,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素材进行理论分析,要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现象,关注货币的各种功能,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货币本质的探究:除教师用书(P17)上提出的提问设疑-角色扮演-解决方案-对照比较,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角度,得出结论外,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从某一种具体商品交换的实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由教师或学生任

9 意提出两种商品,确定其交换的比例关系,针对交换的目的、相互之间的可比因素、交换中具体的类型、价值表现形式及交换中的弊端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感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得出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价值的表现方式和交换中的弊端,促使“一般等价物”出场,至此货币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有关货币职能的探究:突出强调基本职能的内容,可以采用分组探究活动,主题为“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列举出日常经济生活中“钱”的实际用途,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货币在充当相应职能时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经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讲清一系列区别(教师用书P18)。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展开有关货币其他职能的内容。

有关纸币问题的探究:从比较分析纸币同金属铸币的区别于联系中发现纸币产生的必然性,揭示纸币的含义,其中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某一时期我国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的材料,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通过列表比较把握主要特征。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济实例,引发学生对原因的分析。

六、课堂评价建议

1.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和效果,将这一因素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课下由学生针对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某一方面问题撰写小论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和结算的含义,明确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优点、分类;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以及汇率的表示方法,充分认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从不同的汇率表示法的变化中辨别出汇率的变化状况,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信用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的便利和好处,确立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此部分理论难度不大,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等现象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是问题的关键,应当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获得一定数量的第一手材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其中特别是外汇问题,难度更大,要使用相对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商品交易的结算方式角度入手,分别介绍有关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概括确认信用的概念;探究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主要可以查找各个银行关于信用卡的设置和相关规定。各种信用卡发放部门的相关信息,国家关于外汇的管理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和外汇管理局的政府网站(从中可以参考到相关政策和外汇牌价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信用卡问题的教学:学生上网查找或向银行咨询,获得有关信用卡的种类、功能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阐发本组的收获和体会,解决生活中因为信用卡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有关支票问题的教学:通过展示某银行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相关图片,介绍各个栏目相应内容,使学生在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两者的区别,了解一些关于支票使用的一般性常识。

有关外汇问题的教学: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系列常见的外国货币,通过比较,明确外汇与外币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得出外汇的概念;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搜集当日和近期(某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要有所差异),分析其汇率表示方式的类型及汇率的变化。主要由教师介绍最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政策,确立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六、课堂评价建议

根据学生参与资料查询和分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果进行评价。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和结算的含义,明确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优点、分类;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以及汇率的表示方法,充分认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从不同的汇率表示法的变化中辨别出汇率的变化状况,分析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信用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确立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此部分理论难度不大,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等现象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是问题的关键,应当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获得一定数量的第一手材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其中特别是外汇问题,难度更大,要使用相对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商品交易的结算方式角度入手,分别介绍有关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概括确认信用的概念;探究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主要可以查找各个银行关于信用卡的设置和相关规定。各种信用卡发放部门的相关信息,国家关于外汇的管理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和外汇管理局的政府网站(从中可以参考到相关政策和外汇牌价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信用卡问题的教学:学生上网查找或向银行咨询,获得有关信用卡的种类、功能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阐发本组的收获和体会,解决生活中因为信用

13 卡出现的一些问题。

有关支票问题的教学:通过展示某银行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相关图片,介绍各个栏目相应内容,使学生在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两者的区别,了解一些关于支票使用的一般性常识,可以由此拓展,进行有关票据法相关知识的学习,扩充商业票据的内容,培养法制观念。

有关外汇问题的教学: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系列常见的外国货币,通过比较,明确外汇与外币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得出外汇的概念;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搜集当日和近期(某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要有所差异),分析其汇率表示方式的类型及汇率的变化。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中体味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评价建议

1.根据学生参与资料查询和分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果进行评价。 2.学生撰写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小论文进行探讨。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理解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动,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处理矛盾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市场供求观念,树立竞争、平等、公平等意识。

二、重点难点

商品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以及价值规律的要求、表现形式。

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强,必须进入商品的生产领域去思考,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对商品价值的问题入门环节难度较大,同时价值规律中等价交换原则同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现象的矛盾,对于尚未真正形成辩证思维观点和方法的高一学生有难度。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实际情况入手,引出价格上下波动的现象;通过对市场上各种影响价格因素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探讨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揭示等价交换的实质是等价值交换,分析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规律;从价值和供求的协同作用中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资源建议

市场价格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对于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这一第一手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由学生分组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价格的变化,制成调查表(其中要有对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论),作为课堂上进行分析、形成结论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影响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四个镜头”分析,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分组或以个人的方式调查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市场价格及其变化,制成调查及分析表,并分析原因,在课上进行交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讲清它们是如何影响供求

15 的,最终形成因果关系链条:一系列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价格变化。

有关价值决定价格问题:问题主要涉及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蕴含着商品生产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问题,在价值量确定问题上,可以让“北京的菜价”(较为简明的内容)为题,由学生分组扮演生产同种商品但技术不同的多个经营者和消费者角色,从不同角度(经营者主要考虑经济核算,消费者主要考虑合算购买)来参与商品定价的活动,通过厂商之间和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在合理的作用下,最终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成为价格的基础;在价值量的变化问题上,可以运用教材P16铝产品社会价值量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师生互助完成围绕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量的关系问题进行辨析,以巩固知识。

有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等价交换与价格背离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采取答疑解惑式教学方法,注意从较长时间的角度,价格影响供求的角度进行指导,最后总结概括提升,得出结论。

六、课堂评价建议

1.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所起作用进行评价。 2.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和课堂上所形成的观念,完善调查报告。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理解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动,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处理矛盾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市场供求观念,树立竞争、平等、公平等意识。

二、重点难点

商品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以及价值规律的要求、表现形式。

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强,必须进入商品的生产领域去思考,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对商品价值的问题入门环节难度较大,同时价值规律中等价交换原则同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现象的矛盾,对于尚未真正形成辩证思维观点和方法的高一学生有难度。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实际情况入手,引出价格上下波动的现象;通过对市场上各种影响价格因素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探讨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揭示等价交换的实质是等价值交换,分析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规律;从价值和供求的协同作用中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资源建议

市场价格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对于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这一第一手资料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由学生分组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价格的变化,制成调查表(其中要有对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论),作为课堂上进行分析、形成结论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影响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四个镜头”分析,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分组或以个人的方式调查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市场价格及其变化,制成调查及分析表,并分析原因,在课上进行交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讲清它们是如何影响供求

17 的,最终形成因果关系链条:一系列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价格和国家政策等)——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价格变化,这里分析的要比普通校教学中更为宽泛一些。

有关价值决定价格问题:问题主要涉及价值量的确定和变化,蕴含着商品生产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问题,在价值量确定问题上,可以让“北京的房价”(较为复杂的内容)为题,由学生分组扮演生产同种商品但技术不同的多个经营者和消费者角色,从不同角度(经营者主要考虑经济核算,消费者主要考虑合算购买)来参与商品定价的活动,通过厂商之间和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在合理的作用下,最终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成为价格的基础;在价值量的变化问题上,可以运用教材P16铝产品社会价值量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围绕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量的关系问题进行辨析,以巩固知识。

有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等价交换与价格背离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辩论题为“价格背离价值不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学生分成正方(从某一时点的角度,供求影响价格)和反方(从较长时间的角度,价格影响供求)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进行指导。最后总结概括提升,得出结论。

六、课堂评价建议

1.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所起作用进行评价。 2.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和课堂上所形成的观念,完善调查报告。

3.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价格决定和影响因素的文章。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并且可以举例和区分,理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量的影响,以及对于生产活动的影响,对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预测其本身和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购买性行为选择,同时根据生产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生产活动的正确决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合作竞争、改革创新、市场导向、消费者至上等现代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框题主要介绍价格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其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重点和难点,学生接触较少是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实例分析入手,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活中各种类型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最终初步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接下来,学生再以生产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中诸如定价战略、投资方向、生产规模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最终概括总结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实践中已经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如:学生先期调查市场价格变化的调查报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关于优秀企业经营战略作为榜样实力,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价格对生活的影响问题:确定一定的教学情境,由教师示范或学生列举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从中归纳其类型、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对需求量的影响。从中应当注意体现以下几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反向关系;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19 所产生差异;相关商品的影响。教师在引导中应当注意所列举实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用归类的方法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有关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使之进行角色扮演,即在了解一定的价格信息之后,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应当如何做出怎样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这些策略措施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领悟到这种作用的两面性。在学生进行模拟之前,教师要适度地应用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样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

六、课堂评价建议

1.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加入对消费需求影响和对生产决策影响的内容。

2.强调真正意义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状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指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并且可以举例和区分,理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量的影响,以及对于生产活动的影响,全面归纳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预测其本身和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购买性行为选择,同时根据生产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生产活动的正确决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合作竞争、改革创新、市场导向、消费者至上等现代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框题主要介绍价格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其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重点和难点,学生接触较少是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从实例分析入手,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活中各种类型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最终初步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接下来,学生再以生产者和国家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解读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中诸如定价战略、投资方向、生产规模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最终概括总结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实践中已经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如:学生先期调查市场价格变化的调查报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关于优秀企业经营战略作为榜样实力,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

有关价格对生活的影响问题:确定一定的教学情境,由教师示范或学生列举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从中归纳其类型、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对需求量的影响。从中应当注意

21 体现以下几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反向关系;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不同所产生差异;相关商品的影响。教师在引导中应当注意所列举实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用归类的方法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将此内容作为影响消费中的物价因素予以展开,还可以加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和有关经济学中需求问题的内容(见教师用书P

39、40、41相关内容)。

有关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使之进行角色扮演,即在了解一定的价格信息之后,根据学生情况,分别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和国家价格政策的制定者提出相应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这些策略措施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领悟到这种作用的两面性,为全面认识这种影响和将来进行“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问题的讲解奠定基础。在学生进行模拟之前,教师要适度地应用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并列举出国家宏观价格政策,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样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价值规律的作用。

六、课堂评价建议

1.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加入对消费需求影响和对生产决策影响的内容。

2.强调真正意义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状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指标,进行学生自评、同伴评议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评价作为进一步完成和完善工作任务的有效指导和帮助。

22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一、探究活动的目标

本单元综合探究的课题是正确对待金钱。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又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的探究有重要意义。

围绕正确对待金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要实现四个目,即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的成果。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本课题探究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设计要安排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安排学生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一过程实际有两个要点,一是对资料的收集,二是对资料的筛选。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的目标要求。二是要安排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不同金钱观(也可以是反映不同金钱观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鉴别。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辨析能力的目标要求。三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同正确的金钱观,这是本探究活动的根本目标要求,是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四是通过交流活动,实现展示和分享合作探究成果的目标。以上四个基本环节体现本课题探究活动的目标要求,因此,探究活动设计应以这四个基本环节为重点构建整个探究活动方案。

二、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探究的问题是以确立正确的金钱观为根本目标,通过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金钱应该如何利用,这样四个问题展开的。这四个问题也就构成本课题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探究并回答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而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可以为本课题的探究活动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回答了金钱是什么的问题。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涉及金钱如何使用的问题,等等。这些基础理论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和支撑作用,而探究活动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教材知识理解的过程。所以,探究活动过程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运用于探究活动过程,要把探究活动作为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第一单元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理论向生活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探究和回答本课题的问题,证

23 明自己的观点,还需要现实生活中典型事例的证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典型事例,以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说明问题。

三、探究活动的策略

根据课题探究内容活动和探究活动目标要求,可以考虑实施以下活动策略。

(1)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按四个问题分工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即从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主要观点和论据。小组内要安排交流活动,小组每位成员都可以对不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小组对四个问题的基本态度,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2)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集资料是一个重要环节。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上网进行查询;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利用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如同龄人——中学生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成年人是如何看待金钱的,在社会调查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即对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结果,并将其运用在探究活动中。采用社会调查法需要进行问卷设计或访谈提纲的设计,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3)榜样示范。对于金钱的看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认识往往会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学生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突出体现在探究方向的引导上。教师可以适时恰当地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或言论,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种引导一定要讲究策略,要区别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正面的教育,而是利用提问、质疑等手段,通过对材料或观点的辨析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始终让探究的意味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课题目标。

四、探究活动的展开

课题探究活动的展开可以有多种设计,但根据课题探究目标要求,应将我们前面讲到的四个主要环节安排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以实现课题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的展开可以考虑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课前准确。

1.明确探究课题,组成探究小组。

2.研究探究思路,形成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同研究探究活动的思路,设计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制定出探究活动的计划。如:收集材料的方式,信息统计分析办法,主要活动安排等。

3.收集信息资料,筛选整理信息。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在网上收集

24 信息。二是进访谈调查。访谈前,小组成员要根据探究的问题研究制定出访谈的提纲,确定访谈对象。访谈的目的要明确,要突出重点,问题的设计要恰当,题量适中。然后,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活动。三是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探究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问卷提纲。然后对确定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4.小组讨论探究,形成基本共识。这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达成一定的共识。如:关于金钱的作用人们有什么样的观点,这些观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并说明理由。这一环节应该形成文字的东西,为正面的交流做必要准备。

第二阶段,课堂交流研讨。

各小组将自己探究活动和主要结论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探讨中出现观点不一致,甚至不同观点的对立,这是完全可能的。教师不一定急于要求学生取得一致意见,可以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究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探究的过程往往必探究的结果更重要。

第三阶段,活动的小结。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活动进行总结,以学生交流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课题探究活动的总结报告。

五、探究活动的评价

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探究活动质量提高,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使探究活动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对探究活动的评价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量化评价等等。教师可以以评价为基础,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六、补充教学资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避也。[《论语·里仁》]

3.我们手中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卢梭]

4.我做事时总是专心致志的,要所做的事做得如何好,决不想如何可以借此赚什么钱。我们如果把金钱的观念夹入实验室里去,则真正创造的实验便不可能。[爱迪生]

25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经营和投资

一、单元内容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三课书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组成,其中三课书共包括六框、十三目。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有: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改革。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主要内容有:“企业”、“公司”、“法人”等基本概念,公司的类型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劳动的涵义、作用以及正确的就业观。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主要内容有:储蓄存款、利息等基本概念目前我国储蓄的类型、特点等。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的涵义、股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各种债券的含义特点;保险的种类和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将学生关注的目光从消费领域引导到生产领域。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在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生产的主体、场所,以及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投资现象。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最主要内容。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企业经营、劳动、就业、金融投资等知识,也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看,第一单元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切入,本单元先把镜头推向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生审视经济现象提供制度背景。然后再把镜头逐渐拉向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产主体、生产场所——企业和劳动者,最后再进一步把镜头拉近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就能感受的得储蓄存款、商业保险等投资行为。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见《教师用书》第65页

26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单元的教育教学目标分述如下:

(1)知识目标: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释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集中就业的途径和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方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能力目标:本单元要帮助学生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创办公司、经营公司;如何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合理选择投资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大有裨益,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与决定性作用,认识物质资料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会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必定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树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优越性的基本情感;

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观念,树立劳动者地位平等的观念,以及为将来参与社会财富的生产创造准备有关企业经营、择业、投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起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观念。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什么是公司、公司的主要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与就业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债券的主要特征;商业

27 保险的基本特征。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为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探索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本单元可开发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除教材资源可以利用外,教师充分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如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学生资源如学生家长、学生自身资源等:当地经济资源如经济管理部门、知名企业或企业家等。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本单元共三课六个框和一个综合实践探究,每框安排一个课时,总共7-8个课时。

28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含义,了解企业所有制类型、公司的基本形式、共同特征和组织机构。认识到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建立公司制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能力目标: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学生深切认识依法设立公司、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参与经济生活的热情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这部分内容既对学生进行现代经济理论的教育,又对学生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既增强学生改革意识,又为他们将来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知法、用法、守法打下基础。因而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公司的经营

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公司的经营至关重要。如何才能经营得法以维持公司生存、使公司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框内容承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自然引出,生产主要是通过企业这一国民经济的细胞来进行的。各项内容相继推出,环环相扣,逻辑清晰、结构简明、易于把握。

第一目“公司的类型”。此目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引起学生对公司的兴趣,了解公司制的优点以及国企公司制改造会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探究活动2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公司类型之间的主要区别。

探究活动3让学生了解股份有限公司的好处,进而理解公司的特征。

29 第二目“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此目设训了4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经营公司。

探究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到锐意进取,注重技术、管理、品牌等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4引导学生思考兼并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发挥其作用。

四、教学资源建议

有关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的资源是非常多的,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涉及了一些相关资料,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资料更是丰富多彩。教师选择进入课堂的材料首先要典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其次要有感召力,使学生由衷的信服;再有教师对材料要有独特的视角与见解,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引发思考并有所感悟。

资源可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表格,教材设置的探究活动资料,公司的组织机构示意图,全球最具价值十大品牌、十佳跨国公司、最具投资潜力的十大企业的经营之道,中国国产名牌、十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基石等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教学可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表格归纳总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公司的经营教学可设置典型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本框共两目七个探究活动,教师在运用时可有选择的灵活使用。 建议第一目可通过相关实例运用表格及图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内容。

第二目教师可列举一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总结相关内容,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六、课堂评价建议

1.对公司类型及依法注册的基本条件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2.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中,学生讨论并发表对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的理解,对这一环节采取同学互评与教师以鼓励为主相结合的他人评价。

30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二、重点难点(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三、教学内容安排(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四、教学资源建议(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资源建议可增加:具有标新立异、争议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教学可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表格归纳总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公司的经营教学可设置相应的小组调查(生活或网络)并写明调查报告形式的合作探究教学。

本框共两目七个探究活动,教师在运用时可有选择的灵活使用。 建议第一目可通过相关实例运用表格及图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内容。

第二目教师可列举一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总结相关内容,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六、课堂评价建议

1.对公司类型及依法注册的基本条件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2.通过相应的小组调查(生活或网络)并写明调查报告形式展开的对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的探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可采取同学互评与教师引导性评价相结合的他人评价方式。

31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与意义,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维权的途径,懂得作为劳动者应该如何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观和维权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而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这是今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能够指导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到各种因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该怎么迎接挑战并脱颖而出。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因而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劳动者与企业一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劳动者从事着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从上一框可以很自然地进入本框。本框文字内容简单,结构简明,层次分明,易于把握。

第一目“劳动和就业”。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作用,并且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平等观。

探究活动

3、4,引导学生思考,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才是合理的。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此目设计了1个探究活动:

本目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起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具体权利,关注劳动者依法维护权益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建议

32 本框两目教学内容的设置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选择就业的方式、工作的态度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媒体、网络及现实生活中听到、见到的相关实例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可选用典型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资源包括:我国就业状况统计,各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与事,青年人自我充电、推销自己、不断拼搏、积极就业的相关事迹,劳动者依法维权的事例(如农民工依法讨回拖欠工资)等相关图表、图片、新闻、视频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我国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客观分析可采用数据展示、创设问题启发思考式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学习可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教学,可采取调查研究等合作探究。

第一目进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方式就业等观念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然后引入劳动法,介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六、课堂评价建议

对学生进行的就本地区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小组活动,主要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运用表格进行他评和自评相结合,自评分为小组成员评、个人自我评,他评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33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学习目标(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二、重点难点(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三、教学内容安排(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四、教学资源建议(参见本框题教学设计第一方案)

资源建议可增加:国际、国内就业领域共同的问题——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对我国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客观分析可采用数据展示、创设问题启发思考式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学习可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教学,可采取调查研究等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素质的探讨可采用演讲活动的形式展开。

第一目进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方式就业等观念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然后引入劳动法,介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六、课堂评价建议

1.对学生进行的就本地区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的小组活动,主要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运用表格进行他评和自评相结合,自评分为小组成员评、个人自我评,他评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2.对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素质教学中采用的演讲活动可运用全体师生量化的评价形式。

34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一、设计意图

见《教师用书》第120页

二、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职业改变命运,挑战成就人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许多人的愿望,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适应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的新形势,就要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了解了劳动者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次综合探究在承接正确的择业观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对学生了解求职技巧、培养创业素质、创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三、探究活动的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就业前景、掌握就业知识、了解就业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只是提高就业、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积极创业、锐意进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初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四、探究活动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五、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本次探究活动的开展除了《教师用书》第120页提出的七点建议外,教师还应注意以下

35 几点:

1.活动的开展应该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进行,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来进行。

2.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缜密的布置、安排和准备。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活动开展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除“模拟招聘会”外,讨论、辩论、演讲会、访谈等形式均可采用。

六、补充资源

除《教师用书》补充的三点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资源: 1.当地经济资源,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本区县的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本区县的创业就业再就业明星、走访本区县的劳务市场等。

2.学生自身资源,如学生家长的典型创业历程、学生对当前我国就业状况就业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就业观等。

3.社会资源,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的部门联合下发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社会上的“啃老族”“傍老族”、近几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等。

4.网络资源,可以组织学生网上搜索西方国家的失业状况、就业政策等。

36 思想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由两课书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组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以及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体说明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我国必须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决定我国的对外活动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本单元有关国家性质的内容是全书的统领。

从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看,公民的生活不能回避政治的主题,本部分教材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感可知并能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公民生活在怎样的政治背景、政治环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享有哪些政治权利与义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和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因此本单元立足学生生活,是贯彻“德育回归生活”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德育针对性、时代性的措施。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37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单元的教育教学目标分述如下:

(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了解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民主与专政、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从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亲自参与政治生活的体验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能力。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以及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教材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主要是强调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材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一是从四项基本原则的角度,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从国家政权本身来讲的,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

38 国家政权。

二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角度讲,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保证。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两个方面,教材也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充分发扬民主和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

三是从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的时代新内容角度讲,包括四个方面,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环境;重视法制建设;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教材阐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精神,另外在理解和把握这一原则时,还需要明确这样几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平等≠一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公民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如,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男女之间、民族之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

(4)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点与局限性

这是本课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首先要对选举方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选举方式就是指选举的形式或方法。相对于选举结果而言,选举方式是选举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决定选民或选举人个体选举意志表达的方式和质量。选举方式包括公开选举与秘密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不同的选举方法和形式。在这里,我们只谈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其次,我

39 们要认识到,从总体上说,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各有利弊。

直接选举的优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它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等等。

直接选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等等。

间接选举的优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等。

间接选举最重要的局限性在于,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5)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把握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选举方式的选择亦不例外。

其次,在这里,我们强调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举,主要是人大代表的选举,这是我国选举方式的一大特色。这种选举方式源于民主革命时期的苏维埃红色政权。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及后来颁布的《苏维埃暂时选举法》等,都明确规定:乡、市苏维埃由全体乡、市选民召开选举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区以上各级苏维埃由下级苏维埃代表大会和红军所选出的代表组成。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一次将国家政权机关的构建置于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人民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由于建国初期国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交通也不便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举还不现实。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在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时仍承袭了民主革命时期创立的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们逐步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然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6)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

这是本课的难点。听证(hearing)一词,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他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也就是说,法院在审查事实或法律问题时,要以公开举行的方式听取证人和当事人的意见,

40 以保证审判的公平。后来,听证制度被移植到决策方面,形成了“决策听证制度”。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突破难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对于政府来说,听证制度有利于政府做出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听证于民的目的是决策利民。通过听证制度,政府可以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呼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及时将反映公众利益的意见,全面、准确地吸收到决策中来。以便政府及时修正、完善决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公众的利益在政府决策中得到的体现。

其二,对于公众来说,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听证于民,就是让公众知情参政。通过听证,公众获得了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机会,可以发表意见、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说,听证制度搭建了一座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开辟了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崭新渠道。这表明,公民有了更多的发表意见的权利,有了更畅通的发表意见的渠道。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多样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主导的活动形式。

网络教学的方式,它相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又前进了一大步,比如将一个主题内容做成网页,网站上有文字、图像、音像资料,有练习、有反馈,有方便学生讨论的聊天室和BBS,有拓展和延伸学习内容的相关网站链接,这样,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主体地位,实现更强的交互功能,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文本式的线性顺序结构,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从网页上的任意一点进入学习,还可以方便地到达其他相关站点,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观点和文章,学生的视野因此而大大开阔,教学也因此而打破了教室、围墙、课堂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强,学生在眼、耳、口、手、脑的开动中,提高了能力。

讲授式教学方式要加以辩证地分析和应用,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采用说明其具有独特的价值,比如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的经济、系统;可控性强等,但同时也有学生主动性欠缺、不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侵占学生活动的时间等弱点,若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其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41 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中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生的能力不是我们教会的、讲会的,也不是他们自己听会的、看会的,而是在这些种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参与、总结中生长起来的。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文字与音像资源:涉及公民政治生活的书籍、报刊、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原著、经典文章,在教材中都有引导性的出现,应成为重要的文字资源;除此古今中外思想家、革命家的传记、名篇和美文也应该进入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和思想政治课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其短平快、生动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焦点访谈、社会调查、对话、实话实说、时事大讲堂等。

实践活动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的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还包括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演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科技活动等,因此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情景创意、活动成果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网络课件等。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拓宽视野、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本单元本两课七个框和综合实践探究,每框安排一个课时,总共8-9个课时。

42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 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一方案:基础类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地位:从知识的角度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前面分别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从生活的角度看,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政治地图),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所以第一单元首先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了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再了解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自己享有哪些政治权利,需要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了解近些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些新变化、新做法,并通过学习、实践、参与体验的过程,认识到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从学习的全过程看,本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生活,学习这本课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开始涉及是从本框开始的,所以讲好这个框,有助于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构:本框内容从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4个镜头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感受政治现象,后剖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再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以及做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引导。

具体由3个目来呈现:

第一目:置身于政治生活---情景导入---感受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现象 第二目: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情景分析----剖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三目: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情景回归----践行性的引导

内容分析: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本框题实际上是讲2个问题,一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怎么样)。

2.学生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现在实验省区大部分选择模块的顺序基本上是一样的,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基本是按照思想政治

1、思想政治2的顺序安排的,但是其实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选择性,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实验省区的实践看:政治生活放在高一下半学期学习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有一些难度,学生政

43 治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政治生活的关注还没有形成主动与自觉。

从知识结构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政治学的知识刚刚开始接触,肯定有个比较大的坡度,生活中也缺少或者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参与的体验。

3.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是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框题中教材设计了2个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容量不一定都搞,但是其中涉及的辩点、探究点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来实现,而不能简单地给出结论,剥夺学生探究、思考、经历结论得出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还思考与学生、还课堂时间、空间与学生、还选择给学生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

4.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5.教学资源

政治生活的资源网上有很多,教材上就有许多。什么样的材料进入课堂,需要选择,要体现新颖性(内容时代特点和形式上),教师要有新的视角(体现教师的个性)----学生感兴趣;要有典型性----能说明问题;要有方向性----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近距离----触动。包括学生调查表、姚超博的情况、相关的图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认识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及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始全面地思考、认识社会生活,开始学习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增强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和重大的社会政治现象;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你想参政议政吗?”有一个社会调查数据显示:43名中学生(53.8%)回答“想”。对于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孩子们显得非常自信,一个同学在回答“你会用什

44 么方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意见”的时候说到,我想用电话或者匿名信。因为这样可以隐藏我的真实年龄,“大人们”就不会以为我是一个小孩了!回答之中透出了对“大人们”不理解、不信任自己感到无奈,也反映出这个孩子在这个方面的机智与智慧。

那么你们想参政议政吗?我们班对政治生活了解多少?态度如何呢?教材P13调查表:(现场调查,现场电脑表格显示) [新课学习]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理论依据:宪法的赋予与规定。 政治现象:

案例: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讲到的小学生的一封信:有一个网民写道,总理的心究竟同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其实就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学生写给我的信。尽管再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3月16日上午11时,在万众瞩目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中外媒体,温家宝在开场白中饱含深情地提起了给一所小学学生回信的事情(出示小学生信和温总理回信的图片)

敬爱的温家宝爷爷: 我们是赣州市滨江二校的学生,在2007年这个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们享受到了免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我校186位家庭困难的同学还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切实减轻了每一位爸爸妈妈的负担,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爱在人间,我们真诚地请出席十届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同学们可亲的刘艳琼校长带去全校师生对总理的敬意,带去全校师生对政府加大助学投入的感激之情,1000颗师生感恩的心将化做具体行动,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全体师生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理论的提升与归纳:复习旧知,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与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案例:政坛小明星:姚超博(出示姚超博的图片)

由省委组织的全省“献计献策”座谈会上,一个身穿校服的孩子侃侃而谈,针对教育,一口气就提了3条建议。他表达了对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建议,强烈呼吁为学生“减负”,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就在他的对面,坐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及代省长周强等省领导。这个孩子今年才15岁,是长沙市一中高一年级学生。

45 这个孩子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以及自身良好的素养,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张春贤及周强更是不吝赞美之辞,并给予亲切勉励和殷切期望。这个场景,经过媒体的聚焦,进入千家万户,无数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姚超博。一些人认为,当代中学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有人说“献计献策,参政议政是大人的事,不关小孩的事”。你怎么看的?

姚超博:小孩?张伯伯(张春贤)、周伯伯(周强)他们还当场鼓励我呢,他们都不认为我是小孩。我喜欢关心周围的社会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小孩”也可参政议政。 之前,你在网上向省委“献计献策”办公室提交建议书的时候,你想过会到省里的大会上去发言吗?

姚超博:根本没想过,当时,只是想反映一些情况,提个建议,尽一点自己的责任。 推荐人:省委某机关干部吴巨培

推荐理由:人小胆大献良策。

感动事迹:省党代会前,长沙市一中高一学生姚超博参与了\"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并提交了《对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建议》,强烈呼吁为学生\"减负\",建议对全省农村中小学进行一次普查,再根据人口分布情况,重新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整、整合,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此举受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的高度称赞。

姚超博能对当前应试教育中的问题发表建议,真正的意义在于从这件事情上折射出的内容。姚超博的勇敢举动,向人们展现了一种关心社会,参与国事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为之欣喜,姚超博那让人们看到了新一代的希望,看到了一些亮点已经在当今学校教育环境中闪烁 。

本学校本班级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学生对农业发展问题给农业部门的建议。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三者的关系是难点,建议先提出名称,从了解和说准几个会议的名称接触起: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法律制定的程序等,将三者关系贯穿于全书的学习过程中。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姚超博:“叔叔,萨达姆会不会死?”没想到,一见面,记者还来不及发问,姚超博倒抢先问起问题来了。“萨达姆如果死了,反美力量会不会报复?”

开展教学活动解决:08年奥运北京: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最现实的还是我给世界现在的北京,现在的我。

活动:2008年的我;我眼中的一周国际大事

46

二、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

1、政治生活的作用---总要 社会生活:

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是公民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有人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有人以冷漠的甚至厌弃的态度拒绝政治生活,事实上,不管愿意不愿意,任何人都离不开政治生活。

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除了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升参与政治生活所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理性思考外,还可以从树立和培养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的角度,拓宽学生在此问题上的认识思路,利用相关的名言提升学生在此问题上的认识高度。

公民精神是建立自由、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持续动力。我国是一个缺乏公民精神传统的国家。在专制主义统治的几千年间,无所谓“公民”一词,也不存在所谓公民社会,只有从属和依附于国家的臣民、庶民、子民、顺民等等。

公民精神首先是一种权利意识。公民是宪法确认的公民权主体,其本质是享有公民权的法律资格。在公民权利中首要的是民主权利。公民精神还需要责任意识,需要社会关怀,需要公德修养,它是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义务意识的统一。从公民精神首先是一种权利意识而言,公民精神的落实有赖于公民权利的落实,使之既得到保护又能够有序行使。而作为一种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而言,公民精神的落实需要每一个人显示其超越自我的精神。 相关的名人名言摘要:

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曾在一篇题为《为权利而斗争》的演讲中提出公民为权利而斗争就是对自己的义务。在耶林看来,人并非像野兽一样来计算得失,更重要的是珍视自己的人格,珍视权利,懦弱妥协完全放弃权利就是精神上的自杀。

19世纪政治思想大师约翰·密尔指出:“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

当代美国政治科学家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关于政治文化的著名研究中指出,公民文化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它是一种参与型文化,在其中,人们显示出较高的政治能力(人们知道如何以政治方式达成自己的意愿)和政治功效(人们感到他们拥有政治权力)。而在臣民型政治文化中,人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的,他们关于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的感觉是低层次的。

47 法学家西塞罗说:“共和国是人民的财产。”“共和国的政治,必须是公民们的政治。”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案例:

尊敬的温总理您好: 非常抱歉耽搁了您宝贵的时间,但是由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想起您前几年亲自为民工讨工资的事情。觉得这事找您最好。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不应该麻烦总理,但是仔细想想,觉得这是一件大事。 我,准确的说是“我们”,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中高一的学生。自我们进入高中以来,学校就一直违反教育局的规定

答复:抱歉,我这里只是北京市教委,不是国务院,您反映的问题我这里解决不了,请向您当地的教育部门反映。

启示:能够参与政治生活,要学习政治知识,增长参与参政议政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情景:

(1)选举和投票活动。参加选举和投票活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很多人甚至把投票率当作是衡量政治参与水平的主要指标。

(2)向政府提出建议、批评、申诉或者求情、游说,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它既可以以个人为主体,也可以以集体作为主体;既可以是为了个人、部分人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了一定的团体、社会大众和国家的利益;既可以是非正式的、私下的活动,也可以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机构进行的正式活动。

(3)投诉活动。投诉活动主要是公民通过向报刊、电视、电台的投诉,借助这些新闻媒体的力量监督政府、影响决策。这种参与形式的特点是,虽然它的目标主要是指向各级党政部门,但是它的直接对象却是各种新闻媒体,因此它是一种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

(4)抗议和暴力活动。它既包括和平方式的游行示威、静坐请愿等,也包括诉诸武力而进行的暴力冲突、骚乱、叛乱以及革命等。

四、教学资源建议

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建议学生了解两会期间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浏览相关网站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向相关部门积极谏言、献策。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

48 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明白有关道理。

2.教材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音像资料,从四个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政治生活与中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角度认识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4.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升参与政治生活所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理性思考。

六、课堂评价建议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2.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49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 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二方案:拓展类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地位:从知识的角度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前面分别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从生活的角度看,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政治地图),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所以第一单元首先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了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再了解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自己享有哪些政治权利,需要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了解近些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些新变化、新做法,并通过学习、实践、参与体验的过程,认识到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从学习的全过程看,本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生活,学习这本课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开始涉及是从本框开始的,所以讲好这个框,有助于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构:本框内容从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4个镜头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感受政治现象,后剖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再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以及做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引导。

内容分析: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本框题实际上是讲2个问题,一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怎么样)。

2、学生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现在实验省区大部分选择模块的顺序基本上是一样的,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基本是按照思想政治

1、思想政治2的顺序安排的,但是其实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选择性,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实验省区的实践看:政治生活放在高一下半学期学习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有一些难度,学生政治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政治生活的关注还没有形成主动与自觉。

从知识结构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政治学的知识刚刚开始接触,肯定有个比较大的坡度,生活中也缺少或者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参与的体验。

3、教学方法

50

推荐第6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6课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说课稿 作者:10思政赵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详稿

------------10思政赵旗

经过前个阶段《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结束了第

一、二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讲了文化的概念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二单元讲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发展创新应以文化继承为前提;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文化继承具体指的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

师:一说到中华文化,同学们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们的中华文化呢? 生:„„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第一框体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一、导入与讲授:

(一)情景导入: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场展现中华文化的盛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许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

整个开幕式(除序幕外,上下两篇共8幕:上篇是灿烂文明,下篇是辉煌时代)

生:„„

序幕 (击缶、倒计时、烟火、“足迹”、五环)

师:等我们欣赏过视频后,老师想问几位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并给大家解说一下中华文化。

——视频播放 图片1:击缶而歌

解说: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的演奏。击缶而歌,欢迎所有远道而来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图片2:欢迎烟火

解说:60时秒倒计时后,盛大的欢迎烟火„„其中制造烟火的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图片3:历史足迹和梦幻五环

解说:29个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广场,直奔鸟巢上空,最后化成点点星光,散落汇聚成奥运五环,冉冉升起„„

上篇

灿烂文明(画卷、汉字印刷、戏曲、丝路)

图片5:在体育场中央,徐徐辅展开的是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长轴画卷

解说:从画轴中我们可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图片

6、

7、

8、9: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解说:完整的巨幅画卷中间,出现的立体的活字印刷板。方块汉字凹凸起伏不断地变化,充满动感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

图片 10:孔门儒生三千弟子

解说: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意。

图片

11、

12、13:第三幕 舞蹈戏曲

解说:舞蹈戏曲艺术家们在上面表演舞蹈、昆曲和弹奏千年古琴 以及京剧。这些都是国粹和民族文化遗产。

图片14:第四幕是丝绸之路(用时8分钟)

解说:,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华灿烂文明(包括四大发明)通过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输出,意味着中华古老的文化走向一个辉煌的时代。

——之后再师生互动:先让学生说,老师再加以补充解说,最后老师归纳„„ 老师小结:

在那场精美绝伦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可以观赏到 殷周时期的礼乐,春秋战国的思想,汉朝的丝绸之路,还有隋唐时期的诗歌舞蹈,宋元明时期的戏曲国画和科技发明,以及还有昆曲京剧。

(二)讲授新课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正如开幕式上篇《灿烂文明》所展现的一幕幕,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过渡,打开第二张幻灯片,呈现“第一目标题——古代辉煌的历程”。 师:哪一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中华古代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呈现“中华文化历史长河”

生:发源(殷周)——雏形(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促进(秦汉:统一文化、正统思想)——全盛(隋唐:气度恢弘)——延续(宋元明:文艺科技、宋明理学)——冲击(清末: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边呈现边小结:

——呈现第三张幻灯片“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综观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打开卷轴)真可谓是“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师:“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这说明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点击呈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由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

师: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 生:源远流长 ——点击呈现 ——过渡„„

师:要使别人相信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我们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那这个证据就是„„?

生:„„汉字和史书典籍 ——用时6分钟

——呈现第三张幻灯片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①载体:汉字 (用时4分钟)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中国人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汉字。 师:汉字的正式文字使用的是从什么字体开始的? 生:甲骨文

对,在商朝的首都“殷”,发掘出大量的甲骨文,所以我们把中华文化的源头就定在了殷周时期。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按照汉字的演变,除了甲骨文,还有哪些主要字体? 生: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以“和”为例

——板书:“和”字的五种写法。

——电击“甲骨文”图案链接,展示图片:“和”的三种演变

相对于其他的三大文明而言,他们的文字,比如两河流域文明所用的文字——楔形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这不利于保存,更重要的是它自身没有演变,能为大多数人使用,因此,他们的文字变成死的文字。

而我们的汉字经历了不断的演变简化,成为的活的文字,直至今天,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可以说,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汉字的传载,还需要大量史书典籍的传存 ②见证:史书典籍(用时4分钟) ——点击呈现标题史书典籍 ——点击“书架”图案链接

师:我想考考同学们文化常识。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

由此可见,中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用时8分钟) ——过渡

文字和史书典籍是文化的载体和文明的见证。但有了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不是一定能确保每个文明都能够源远流长?或许我们思考四大文明古国的过去和现在能得一些启发。

——点击呈现“人类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 探究活动:P62页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因波斯人入侵而湮灭;

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古埃及的文化,先后被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点击呈现

疑问:以上三大文明古国,也有文字和史书典籍,都曾创造过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它们的文化最后因外族入侵而被同化或异化。

思考:而中华民族同样也受过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何中华文化没有湮灭或被同化、异化,为什么惟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强调: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 ——过渡

外在的因素可能相同的,但自身的态度及应对可以是不同的,由此各自命运也就不同。或许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道,中华文化的长寿秘诀。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结合史实,了解中华民族对待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态度是怎样的,以及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这个问题,先从《西游记》说起吧„„ ——点击呈现《西游记》的图片

师: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西天(古印度)取经。

师:取什么经?

生:佛经。

师:佛经就是佛教的经典。那佛教属不属于中华民族本来就有的宗教文化?

生:不属于。它是外来文化。 ——点击呈现“佛教东来”

解说: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交汇共存、和睦相处,形成儒、道、佛三大文化脉络,共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小结: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我们的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称之为“求同存异”。(用时2分钟)

——过渡

中华文化除了有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优点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还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说:丝绸之路。

——点击呈现“丝绸之路”

讲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两条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它古代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华灿烂文明(包括丝绸、茶叶、瓷器、养蚕技术、四大发明)通过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输出;同时,我们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骏马、佛教、医药、音乐舞蹈、金银器制作技术等等)。

——过渡

除了“丝绸之路”外,还有一个向西方学习很好的例子:“西学东渐”。 ——点击呈现图片“西学东渐”。

 讲解:明末清初,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大批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

小结:这表明了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中的积极成分。这就叫“兼收并蓄”。(用时共5分钟)

——点击呈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结论: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用时1分钟)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用时8分钟) ——过渡 ——点击呈现: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包容性,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是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点击“衰微”,链接“中华历史发展长河”。

但是,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却落后了,我们的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师:对。三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在近代中国,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过渡

如果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我们是被动地打开国门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是我们主动地打开国门,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文明冲突,中华文化是正走向衰微还是复兴腾飞?

——点击呈现辩题(留1分钟同学讨论一下)

生:充分辩论。反方观点(如:国人汉语水平下降、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漠、文化遗产缺少保护与开发„„)正方观点(如:国外汉语热、孔子学院盛兴、春节在海外盛行、国内国学读经热、文化交流年„„)

师:归纳总结。反方同学就文化发展的形式和内容的蜕变,得出“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结论。正方同学从中华文化地位的提升方面,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复兴腾飞”。其实,反方同学的文化忧患意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警示的作用;而正方同学,更加地肯定了中华文化的成就。总而言之,不可否认的是„„

——点击呈现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接下来,就一起来欣赏“奥运会开幕式 下篇 辉煌的时代” ——播放FLASH

(三)小结(用时1分钟) ——过渡

——点击呈现“知识梳理”

最后,我给大家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么的历程?(三段历程)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三大原因)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指导和领导)

(四)练习(用时4分钟) ——过渡

课堂小结完,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下课堂练习,以巩固我们今天的学习。 ——点击呈现 练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推荐第7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2、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种教学方式有所了解,下面结合高一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量》一框的教学作简要说明。

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坦然的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商品的价值量》教学时,出示三幅漫画:漫画一,拿破仑用银碗宴请宾客,而自己用铝碗;漫画二,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漫画三,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通过生动形象漫画,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

2、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问题哪里来?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还要有梯度。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存在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满足现状,去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得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例如,从漫画情景中唤起注意:涉及那些东西?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谁与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引出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概念后,进而设问价值量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后纷纷作出回答:和劳动时间多少有关,和个别劳动时间有关,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等。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在这些结论中,尽管有些是错误的,但教师始终要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3、自主探究,自我纠错

对于以上的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思考,积极思辨,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解决部分问题,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具体数据通过计算进行探究。此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架设知识的桥梁与阶梯,启发学生的思维,指点学生如何运用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并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适当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开放有度、有序,搜集相关的信息,为交流反馈、完善结论的环节作准备。

4、协作学习,互释疑难

在学生独立探究后,教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此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开拓解题的思路,鼓励每一同学发表高见,特别要引导平时不善言的同学谈出自己的看法。

5、交流反馈、完善结论

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发表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用赞赏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友好的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氛围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正确的,但有些仍然是错误的,如学生得出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观点,而应循循善诱,铺设认知的台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使学生得出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完整的结论。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讲解教学内容,使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矛盾”概念时,教师可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很急的河水中驾着小船,船上坐了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飓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一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趁机开导学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才能不致使自己陷于窘境。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引发思维。引出内容的目的还在于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内容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现在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是不是商品?”这一疑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迫不及待地查看教材,积极思考,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所谓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见的有:

1、语言描绘法。即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前国际与国内所发生的事件、相关的经济与政治等社会现象。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

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漫画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此法给学生的印象比较直观、深刻。

3、有意示错法。即教师故意在讲课中设置一些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能够发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辨别并予以纠正的教学情境创设法。例如,在系统地把握“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的时候,教师可有意设置一个“陷阱”:桔子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高,随着市场上供应量的增加,不久价格就会逐渐下降,越来越便宜,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有些学生会认为现实情况确实如此,表示赞同;有些学生知道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两种观点显然抵触;还有学生表现困惑不解。于是,矛盾激化开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书本只是的理解。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如寓言、典故、幽默、漫画、时政材料等,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时,教师可引用一则广告语:“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学生立即被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及时让学生思考:此广告语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很快抓住“进”与“出”、“蓬头垢面”与“容光焕发”的对立统一,而且由此赞扬了理发师的劳动,因为正是他们的劳动,才使“蓬头垢面”转化为“容光焕发”。接着教师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对立统一?通过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2、问题激“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教师可提出有关台湾的历史方面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并一起分析台湾的现状,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当有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教师首先应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学生的思维,然后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它是指把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思想政治课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

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的是获得结果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不断地寻求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哲学第三课的练习:你认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自己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类运用哲学道理来分析自己的题目,它的具体答案是不可能一样的。这样的题目设计可以不断开拓学生思维创新的空间。

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例如,在学完“价值规律”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春节期间购买鸭梨为什么比国庆节期间价格高?对这一问题解决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进行讨论,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把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眼去看,用心去体会,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例如,在学经济学第六课时,在讲如何选择正确的家庭投资,针对学生中相当部分的家长购买了债券或商业保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当一回家长,假如你有10万元你打算如何花,每人设计一份“家庭投资计划”作为作业。又例如,在学习经济学第四课,在讲解我国日益严睃的就业压力形成的社会原因之后,谈解决压力的出路并引伸出“如何看待民工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结合了社会实际,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接触现实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增长社会知识,提高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拓展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课程改革为实现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设计了宏伟蓝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推荐第8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二单元 第3课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作者:

马龙县第一中学

李正洪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题《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主要内容是讲述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和管理。通过对政府职能的阐述,指明我国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主要从\"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作为本框主要内容的情景导入;第二目主要讲述政府的主要职能及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三目是在第

一、第二目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体会政府管理与服务的作用,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同时指出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学习过程中他们比较乐于参与,积极发言,有探究精神和活动实践能力,但只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③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没能形成自我认识

4、学习难度:①情感的升华;②实际生活中的践行。 【设计思想】 教育理念:

①\"教材向生活的回归\",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感知、思考。

②\"动起来!\"教师动起来,通过个性的宣扬来吸引学生;学生动起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入、参与、体验;教材动起来,通过解析、延伸、补充让教材中的例子、图片更加生动。

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图示法:对部分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图片的展示来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理解从本质上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政府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予以评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政府职能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中政府为民服务的实例,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利用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做出的果断决策,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并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政府的性质、职能及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2)教学难点: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具】: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目: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解新课之前,请你们请看屏幕的视频展示,思考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温家宝总理视察和指导灾区抢险救灾工作) 学生答 教师总结:道理很简单,总理代表了政府,政府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的表现。那么,政府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新内容,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板书) 第二目: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职能指的是什么?

教师: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阶级社会管理中的功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一、履行政府职能的依据(板书)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政治常识》第一单元的知识回答。 屏幕展示。(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教师分析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政府的这四个职能 教师:政府的主要职能(板书) 教师:在这四种职能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前提。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此职能的内容。

从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职能的履行主要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此,国家必须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师:在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为的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师:对此,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认为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政府很好的履行了以上职能。 学生答

(参考例子:3.14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中,藏独分子企图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对于这种不法行为国家予与了打击;与此类似的还有政府对\"台独\"言论的回应、打击\"东突\"恐怖分子等行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除此之外,打击\"两抢\"也是此职能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只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就可以了? 生答 教师: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知识内容。(板书)教师: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请问同学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答

教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政府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履行经济职能时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政府在经济职能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经济调节的内容。 (1)经济调节

教师:经济调节职能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复习下列问题:①宏观调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教师: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调节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在经济手段中,国家通常会利用价格、利率、税收等方式调节经济。请同学透视2008年中国经济的\"五大取向\",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国家在哪个\"取向\"中体现了经济调节,是怎样体现经济调节的。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才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回海南省,今年是我省建省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省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谈谈,我省政府在哪些政策的实施上体现了经济调节的职能。 生:参阅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回答。

过渡: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所以,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 (2)市场监管

教师:政府的对市场的监管主要表现在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地方保护和垄断,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教师问:省政府在哪些工作的开展中体现了市场监管的作用呢? 学生举例说明(对淫秽光碟、制假药、卖假药行为的查处,对大润发商场擅自提高猪肉价格的行为给予警告和罚款等等)

教师:除此之外,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 (3)社会管理

教师: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 (4)公共服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教师: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表现:

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

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教师: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政府可以直接参与或直接干预经济建设? 生答

师: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根据价值规律自主调节生产,开展正当竞争,自负盈亏。政府只在问题出现了才进行宏观调控。所以说政府是间接引导调控经济。同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在现代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承担重要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过渡: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人们不仅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更注重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政府要履行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简称文化职能。

教师:文化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政治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最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农村孩子要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待遇。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更是提出,为了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将在2008年把教育的投入资金由2007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 教师:作为经济特区,海南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出\"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课本费和杂费,对住校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和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思路。在经济相对落后,财力薄弱的情况下,从2004年至2006年,海南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3.5%。

同时,利用教育的发展,抓住各种活动宣传的契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总结: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海南、了解中国。同时,国家抓住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奥运圣火在法国遭打袭击,西方某些媒体对此进行了不真实的报道时,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在各个省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声讨活动,而作为80后的留学生,也在饯行着爱国的主题。老师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80或90后的同学们,你们要以他们为傲,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过渡:这是我们对文化职能内涵的剖析。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的履行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国家快速发展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师:为什么政府把这些内容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呢?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的贫富差距过大,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教师:我省建省20年来,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呢? 学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回答。 教师:展现相关图片并讲解

教师:玉沙村是是海口市最大的城中村,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玉沙村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现代与传统的反差对比。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为此,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位,提出了玉沙村改造的城市规划。政府将投入46亿元的改造款,打造玉沙村一流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教师: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8%、76%和50%,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教师: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与目前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教师问: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是一样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经济职能的公共服务内容较狭,强调和限于为经济提供有关的服务,如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咨询、引导之类。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即为经济活动服务,也为人们的其他社会生活服务。如政府修建一座桥梁,如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则是经济职能;如主要为方便人民生活,则是社会公共服务。 教师:这个知识点是一个易错点,请同学们一定要加以理解和把握。

教师:综上所述,我国政府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从本质上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四种职能归纳为:\"管理与服务\"。4:15分

教师提问: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能,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由政府来管呢?

教师: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要求,政府必须解决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分析:首先,政府必须承担重要的职能,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存在发展所必须的。 但是,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也是有明确定位的,不该政府管的坚决不管,才能把该管的管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包揽一切事务的做法,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转化政府工作职能。也就是政府职能的履行不能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否则,就会出现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必然造成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政府不作为以及损害人民自由、束缚市场活力等恶果。所以,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到不\"缺位(该管的不管)\"、不\"越位(不该管的去管)\"、不\"错位(不该管都管,什么的管不好)\"。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过渡: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

师:从海南省建省20年来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所以说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找,便民利民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政府在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的错误而否认了政府工作的成绩,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所以我们只有了解政府,才能理解政府;只有理解政府才能相信政府;只有相信政府才会支持政府;只有深切感受到政府与我们息息相关,才会监督政府,让我们的政府做得更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第三目: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内容。下面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请看屏幕。

第四目:走进生活,体验饯行

教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2008年4月13日是海南建省建省2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日子中,请你就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自己的看法?

推荐第9篇: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政治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教学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材,按照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包括过程、结构等)作出预期的、全方位的策划。

2.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策划和谋略,所采取的方案,它要解答的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说,它是对教学活动总体的思考,即要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指导和依据,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

3.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学习相对。

4.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形式,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协作与交流,与孤立的学习相对。 5.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以探究、发现的方式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

6.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教学或学习结果的评定。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绩,确定教学或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证明教师最终的教学成效,为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8.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教学和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形成性评价类似于非正式考试和单元测验,但它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而不是强调评定学生的成绩。

9.诊断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使教学计划或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推荐第10篇:广东省思想政治(品德)优秀教学设计

广东省思想政治(品德)优秀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活动实录

揭阳市普宁华侨中学

李翠珊

综合探究活动实录

——从汽车的生产与消费看环境保护

【教学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生——生、生——师”的多维双边互动教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试图以“从汽车的生产与消费看环境保护”为题,开展一次综合探究活动,通过大胆尝试,力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新的突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学习,加深了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调查探究,使学生由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掌统计数据与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研究性学习,既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又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式]:讨论法、调查法、探究法等 [教学构思] 教学重点:“汽车的生产、消费对环保”危害的探究和具体的解决办法。

难点:搜集、整理有关“汽车生产、消费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原因、表现”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综合探究活动实录内容为“从汽车的生产与消看环境保护”。针对“我国汽车行业由于生产能力和质量的提高,车市经历了2002年56%,2003年75%的迅速增长。中国人对汽车的消费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是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一状况,学生自主选择确定以“从汽车生产与消费看环境保护”为题,探究环保与汽车生产、消费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教学设计见如下说明:

1、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即:确定课题名称——上网查阅资料、针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走访市环保局、统计数据———问题的探究:学生讨论、探究(设计汽车模型)、解决问题——学生写总结交给科任 2通过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难点。

2 由于搜集、探究“汽车生产、消费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上,我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导师的角色引导、鼓励、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调查、采访,深入了解社会生活,自主探究汽车生产、消费对环保造成的危害,再联系经济学有关知识,大胆设想、开拓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从而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借助图片、动画、模型,把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生活引入课堂,给学生以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从而更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由于学生多渠道搜集信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有限,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有待师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提高。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确定探究课题名称、研究成员和活动条件。

2、将研究成员分成ABCD四小组,分别负责上网搜集资料、调查采访和统计数据、设计汽车模型、整理信息和提炼观点。

(二)、活动实施阶段(1—3均用多媒体显示)

1、观看动画、图片;展示精选的资料:(以下五个图片、四个材料均出自6月南方网讯)

动画《美丽的城市与烦恼的汽车声》

图一:车过,马路如腾云驾雾;人过犹

抱琵琶半遮脸

图二:过路之捂。

图三:翘首之尾。

图四:行车之避。

图五:等车之掩。

材料一: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的石油占全部石油消费的1/3左右。资料显示,汽车一年排放的废物比汽车本身重3倍,且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汽车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材料二:近几年来,在加入WTO进程的一片“狼来了”的喊杀声中,中国汽车业迎来了爆炸式的繁荣,2002 年中国汽车业创造了近40%的增长率、325万辆的产量和62%的销售增长。今后1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汽车业的前景是乐观、令人兴奋的。但在欣喜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来自交通、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压力。

材料三:随着汽车生产与消费的迅速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原油消费按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一般认为,中国未来15年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而目前我国机动车消耗了全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42%。如果我国汽车的生产设计上不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或使用替代燃料,石油危机将不可避免。石油价格的上涨将会增加汽车使用者的负担,阻碍汽车需求量的增长。另方面,汽车给城市交通与环保带来的压力越发明显,交通堵塞、频繁的车祸、噪声与汽车尾气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现在看来,汽车生产要从节能、舒适、安全、环保等方面为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而进行激烈的竟争。

材料四:有人预测,随着能源供应的减少,以及人们普遍对健康与生命的重视,以后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标准还要大大降低,绿色柴油、天然气及氢燃料电池和太阳能将逐渐取代汽油成为汽车动力来源。

2、调查报告:(市环保局2004年10月提供)

(1)、省环保局今年6月的权威调查指出,广东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有70%-80%来自日益增多的机动车。环保专家认为,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购车热今后几年持续升温,如何平衡“汽车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成为政府和市民关注的新话题。

(2)、汽车生产造成的污染主要有:

①水污染。②大气污染。③振动污染。④噪声污染。⑤固体废弃物污染。

3、数据统计:(摘自2004年6月5日羊城晚报)

(1)、据最新统计显示,至今年上半年,广东机动车突破1300万辆,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省环保局近日出台的《广东防治机动车大气污染调查报告》就指出,目前全省1300万辆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达170万吨,排放总量以每年10%增加。

(2)、深圳市环保局监测数据表示:深圳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污染“贡献”率高达70%。

4、学生讨论:

教师:(1)从材料看,中国当前汽车生产与消费有什么新动向?

学生1:汽车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居民汽车消费维持20年高增长,汽车消费日趋成熟。居民对汽车的选择更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教师:(2)资料显示,当前汽车的生产与消费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学生2:存在能源供应紧张、汽体、水体、固体污染日益严重、交通拥济、空间压力大、温室效应等问题,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教师:如何缓解“汽车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结合《经济学》有关内容和时势的要求,请你为解决“汽车生产、消费与环保”这一矛盾,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并说出原因和具体的解决办法或措施。

(学生分ABCD四组,通过综合探讨、辩论,或采取自由发言、谈感受等方式发表看法。 学生3:我认应当走“既不限制汽车生产与消费,又不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为这样做,符合科学发展观政策要求;既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又促进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满足了子孙后代的需求。

(A组)学生5:我们认为:要使汽车的生产、消费与环保协调发展,人类应当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研发太阳能汽车。

(B组)学生4:我们认为A组的观点不可行。

理由:因为就目前情况看,太阳能汽车研发的成本高,且价格昂贵,超过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不切实际。

(A组)学生7:我们的观点有可行性。

理由:因为人类对太阳能汽车成本高、价格贵这个问题,可通过开发新技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用低投入、高产出的办法抢占销售市场。

(B组)学生6:即使太阳能汽车价格合理,消费者普遍接受,也不一定能使汽车的生产、消费与环保协调发展。

(A组)学生9: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太阳能汽车是一种环保型汽车,它既不给环保造成压力,且特别节能。不信,请看我们自行设计的太阳能汽车模型,具备很多优点。下面由我们的同学给大家介绍。

(A组)学生11:介绍(略)。

(B组)学生8:我认为要使汽车的生产、消费与环保协调发展,人类开发电动汽车比太阳能

5 汽车更理想。

理由:从目前电动摩托车的销售状况看,电动汽车生产、消费前景一定十分广阔,且价格很便宜,消费者大多能接受。

(A组)学生5:电动汽车价格便宜,消费者大多能接受。但目前电动摩托车存在不少问题:性能差,容易损坏,车速慢等。如果电动汽车生产、投放市场也是这样的话,便宜又怎样?买者觉得不值。

(B组)学生10:我们可以吸取电动摩托车生产上的经验教训,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电动汽车的性能,严把质量关,使电动汽车成为物美价廉的商品。

(B组)学生6:下面也请大家观看由我们的同学精心制作的电动汽车模型(介绍略)。 教师:很好。都快成汽车设计师了,A组与B组同学围绕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出看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C、D两组同学对此有何不同看法?

(C组)学生12:我们的看法是:必须切实解决油品不纯、污染大的问题。(说明略) (C组)学生13:解决油品不纯、污染大的问题,可这样做:鼓励汽车生产商开发、研究出含硫量低于国家标准的柴油;或制造A级氢燃料电池车(说明略);提倡有车族使用无铅化汽油,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证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D组)学生14:从我们认为:从环保面临的核心问题,即资金问题看,当前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措施。(分析略)

(D组)学生15: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查力度和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这是走可持续发道路的要求和保障。(分析略)

学生自由发言(略)。 学生谈认识或感受(略)。

(三)、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讨论很激烈、很精彩,都言之有理。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综合探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成果和富有创意的汽车模型,收获很大。通过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有什么样汽车生产,就会有什么样的汽车消费;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未来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希望人类能在环境保护方面,找到更多更好的结合点。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汽车生产、消费与环保的矛盾”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相信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明天更美好!

(四)、作业思考:

根据本次活动情况和你的认识、体会,写一份不少于400字总结报告,上缴科任。

第11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赵正遂

网上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设计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传统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这是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感到结论是现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后者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准备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教学后检测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有所认识。

比较两种教学的设计,我们显然还不能说第一种“知识传授型”教学设计完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肯定第二种的“探索研讨型”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种教学程序设计却反映出传统教学的深层思想,认为教师和教材是知识源泉,急于用语言把知识告诉学生,使他们“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种教学程序设计试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教师与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种通过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传授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较好体现。

总之,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学生的明天。为此,必须冲破旧的框架,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12篇: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针对二年级或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的教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和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和实践,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政治教学以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学生认识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了解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中学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教学方案、教学评价的合理设计,并能够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与其他课程教学设计的联系与区别,在老师教学和学生案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当力求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突出教学设计的案例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最终形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是要求掌握思想政治学科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要素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要素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的概念、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及教学设计的方法、手段;难点是如何解决教学设计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各讲重难点详见第二部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考试采用非闭卷方式,主要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运用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们根据课程的特点及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点拨、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本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表象积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任务,提供设计案例和研究工具,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形成设计作品,实现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3.基于主题-资源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主题,围绕主题提供丰富而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研究论文、设计案例、教学实录、网络资源等,便于学习者浏览、观摩、参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对主题的认识。

4.微格教学训练方法。教学设计的实验内容是运用微格教学训练的方法,利用微格系统教学训练的环境,通过观摩示范---教案写作---技能实践过程记录---评价反思的程序进行,其目的是可以将学生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模拟课堂,体验感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提高的循环过程逐渐养成的。 5.其它教学训练方法。教学训练方式多样。平时应坚持练习讲普通话、练好字,逐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具有的口才、书法以及其他各种才能,都需平时练习。否则到真正上讲台时在临时抱佛脚就来不及了。此外还要学着编写教案,进行试讲、说课以及进行微格教学录像等,提高教学技能。这既可以提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又可以增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最根本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该课程是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过程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所以在学习中必须采取教学论理论和教学活动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学会用这些理论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概念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层次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实践依据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4.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 2.教学设计的中期分析阶段

3.教学设计的后期分析阶段,即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定义?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3.简要回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程序? 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熟练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这些理论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材和教学参考

三、中学生的需要

四、社会的需求

五、教学环境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应体现全面性与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

(三)教学目标应着力价值引领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备阶段的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2.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捕捉学生认知的兴奋点。 4.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开放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形成阶段的方法 1.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 2.准确的行为动词。 3.限定行为产生的条件。 4.确定行为结果的标准。 理解•反思•探究

1.中学政治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简要回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3.简要回答教学目标形成阶段的方法?

4.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论述从认知、能力、思想、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和确定教学目标。

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策略概念,理解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能够选择并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教学策略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一、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1.注重新课程环境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2.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 3.从实际出发来选择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注意事项

1.教师应对教学目标等各种影响教学的可能因素有明确认识 2.着重考虑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实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3.对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生成性教学策略

二、替代性教学策略

三、指导性教学策略 【思考题】

1.为何要重视新课程环境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2.如何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3.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领是什么? 第四章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素,明确对教学要素进行科学设计的重要性;明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各个教学要素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包括教学主体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要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主体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 1.对待学生的行为设计 2.对待自己的行为设计 3.开展教学的行为设计

二、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1.阅读思考 2.课堂听课 3.讨论辩论

第二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界定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 2.反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符合中学生的实际 4.具有思政学科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方法 1.教学内容划分 2.教材内容分析 3.教学内容选择 4.教学内容组织 5.教学内容呈现

第三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要素组合式 2.方法组合式 3.程序组合式

三、启发式及其在教学方法设计中的贯彻 【思考题】

1.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2.如何写教学后记?结合实践,写一篇教学后记。 3.教师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

4.简要介绍思政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操作要领。第五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学时:7学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教学环节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内容,具体为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环节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来设计,应该突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而不是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第二, 应该明确指导思想。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上。围绕如何体现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如何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设计。

第三,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衔接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的类型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言设计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问设计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板书设计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的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小结设计要求

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重要性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方法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设计的要求 【思考题】

1.简要介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导入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提问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2.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或观摩一定的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它们在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方面设计上的基本方法和典型特色。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设计方法,并进行相互交流。

4.选择思想政治学科一定课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小结等的设计。

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 类型,把握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教材内容,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设计。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说课的类型,把握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够进行说课设计。

教学重点: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方法的最优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模块(学期)教学方案设计

一、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思想政治学科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单元与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说课设计

一、说课及其类型

二、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说课设计案例与实践

【思考题】

1.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为何要重视各种教学方案的设计? 2.简要介绍模块(学期)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一课或一单元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交流。4.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5.选择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框内容进行说课设计。 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功能,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掌握并运用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评价和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

(二)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三)教学的导向作用

(四)调控矫正作用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五、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发展性评价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标准设计

一、对教师人格的评价

二、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教学过程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能力

(四)教学效果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二、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评价方法设计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要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应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思想政治学科试题设计应强化主干知识和知识整合

三、背景材料应体现导向性 【作业】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含义?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应坚持哪些原则?

2.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对当前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教学评价又哪些基本要素?为何当前提倡多主体评价?

5.什么是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标准有何要求?如何设计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评价标准?

6.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设计要求自己做一个课堂评价量表。

7.随堂听课交流评价的好处是什么?如何进行随堂听课交流评价? 8.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设计并运用这些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9.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自己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命题的看法。

10.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设计若干套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试卷,与同行交流,分析其优缺点。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技术支持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能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掌握设计电子档案袋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电子档案袋创建软件。能够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了解常见的试卷制作软件。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课件。能够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教学重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设计电子档案袋的方法,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课件,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教学难点: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工具

一、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

(一)MindManager简介

(二)MindManager的安装

(三)MindManager 2012操作界面

(四)创建思维导图

二、教学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

(一)电子档案袋概述

(二)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创建

三、试卷制作工具

(一)使用Word制作试卷模板

(二)利用专业试卷制作工具制作试卷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课件设计工具

一、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型教学课件

(一)演示型教学课件概述

(二)PowerPoint演示型教学课件制作方法

(三)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制作技巧

(四)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使用技巧

二、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教学课件

(一)交互电子白板概述

(二)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交互型课件 【思考题】

1.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和本章的内容,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反思平常的教学实践,看看哪些地方信息技术使用得得当,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3.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思想政治课中的一节,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践,体会信息技术带给教学设计的变化。

第13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使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有时间很紧张、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力的现象。一段时间下来,回顾过去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设计过程,我发现造成时间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学案的设计的问题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导致学生思考时间有界图灵机过长,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就能节省出很多时间。

二、教学策略不得当。教学设计或学案中的预设有时不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或是因为学生知识的欠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良费时间。这时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像今天的集体备课,几个老师讨论的那样,一个辩论会如果要想要开的有意义,有效果,还得符合课堂规则,就必须得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实践,只有一次次的练习,掌握辩论会最基本的要素,和相关注意事项,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效果。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开展学习,不仅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教不会的现象,而且还会出现,学生想学也学不会的现象。

三、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我们在教学中中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笺学习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的学习:(1)指导学生听课。要求学生不但要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2)看的指导。要指导学生看教材、看板书、看学案中的学习要求等。通过看来促进学生地理解和记忆。(3)做笔记的指导: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点。

四、学生缺乏相关的答题技巧。这一点不论在平时练习还是月考上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在政治卷子上,做简答题,很多同学不会区分采分点,也不做每一点的区分,导致丢分失分现象非常严重。另外,在记书上知识点上,还有问题,个别知识点记得不牢固,答题的时候通篇1律的白话文,但是到最后在评阅试卷的时候也会相应的给分。以此学生会认为政治书可以不背,也可以得高分。针对此现象,本人想在以后的考试中,对此种白话文现象要严批,不按课本重点的那几句话写,一律不给分,要给与学生深刻的教训,摆脱这种对待政治科目的现象,并促使学生积极背书,理解题意,答题按专业术语进行答题。

第14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一、是对教学准备的反思:我对学生了解不足,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说,无形中已经增加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困难。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是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材里面有些要求一节课学习完的内容,真正操作起来是难以完成的,如:自尊自信、理解与宽容等。而我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加快授课速度。虽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积极配合,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能把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是不多的。这点,在后面的练习和测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只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容易忽略授课的知识点,而且学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长期下去,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既要把握时间的度又要讲究效率,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三、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要想得到有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多听同行授课。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同行交流和探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借鉴别人的长处。比如:新课程谈到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感到很费解,我是听了同行的课之后与自己的相比较,才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才真正明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区别。还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也离不开学生这个重要主体。上学期段考1之后,我就让学生给我提意见或者建议,很多学生都很积极。有的学生说“板书不够力”,有的说“说话声音有点小”,有的说“语速有点快”„„所有学生提的意见和建议我都珍藏起来,以此鞭策自己。对于缺点,我能改则改,难改则想办法改,师生感情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有了改善。总之,一个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出来,实现真正的成长,离不开自己有效的努力、同行的帮助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以上就是我对过去一个学期的教学所作的几点反思。以后,我会更加注意上述不足之处,以思促教,使自己能够在这条坎坷的教育路上尽快成长起来。

第15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既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基于新的课程的转变,整个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由传授知识向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而获得知识转化。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发展。教材的使用要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使之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课程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学生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新时代的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位于首位,一个人有 “德”才有可能符合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进行教学的目的;而过度强调才能是不可取的;而一个才能很高,但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才能不为社会进步服务),是社会所尽力避免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是整个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之所在。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在义务教育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都被提到了核心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不仅为各学科所共同倡导,而且被作为内容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自主合作探究仅是教学的形式和辅助工具。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形式被广泛应用,美其名曰是新课程改革。这使教学走上了误区。新课标下的教学应是学生感悟、教师同时学习并进行点拨的过程,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在现形式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合作探究被广泛应用。 新编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允许的话可以提供给学生关于一个问题的历史、现状、几种相反观点,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中形成对问题的看法,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对于合作学习,核心在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相互质疑,这是共同进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轰轰烈烈的讨论的过程;教师应尽量转变让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发言,而应该是注重对合作的参与和指导,教师应起到创设情景、打开学生思野的作用,这应是不露声色的。

在这种教改的情况下,教学的进行很在程度上还在于它的评价模式。把自主、合作、探究当作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改革,固然可以推进教改,但应尽量避免形式化,最重要是的避免一票否决制。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百花齐放,不应该束缚于某一模式,否则,是违备科学规律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做充分的准备与努力。

一、情感的投入。时代的发展对所有工作岗位的人提出了共同的道德要求就是敬业奉献。既然已为人师,我们就应该深知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与教育如沐春风;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明天。

我们应该投入全副身心,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在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一丝不苟、恪尽职守、辛勤耕耘,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奉献我们的青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二、学生的投入。千教万教都要教人求真,教会做人,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这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感知教育的真谛,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真正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要上好政治课,我们不能是盛气凌人、端架子的“半桶水”老师,而应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政治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谈社会,与学生在风雨路上一起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必然会以无比的敬意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多份心,上课少费神。对学生的投入也必然会成为展现政治课魅力的必要条件。

三、备课的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出的应该是“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并善于利用知识;把技能生活化,教会生存;把课堂生活化,致力于课堂与社会、个人的紧密相连,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四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备好课,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与准备中。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通常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每课甚至是整本书中的地位,结合课程标准找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相关的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最后反复斟酌课堂的操作步骤。而且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班学生的特点,实现备课本与备学生的合理搭配与结合。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反应,可以发现如果备课备得好,教师上起课来就胸有成竹,学生学得也得心应手。

四、教学信息的投入。政治课是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了时代的政治课就成为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作,注定是缺乏生机的一潭死水。当今学生对于社会新闻、民生热点和时事政治都很关注,因此在教学信息中应该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第16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丁席林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5个班、八年级一个班的政治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科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常规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工作中,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坚持每课都用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

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臵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2013年元月

第17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 实践与反思

七 年 级

仉喜楠

2013年10月1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

与反思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学生学习热情低,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减轻课后负担,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我所教班级为七年五班、六班,均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导学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本人也是初次接触271高效课堂模式,无论从经验还是能力上都很欠缺,在不断摸索过程中,现将最近一个月接触的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手段的经验反思如实记录如下:

一、编写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了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导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

2 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号或记录。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做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2.师生共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三、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现把它的意义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3 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减轻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四、导学案教学的劣势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

1.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兴趣不容易被激发,课堂不够活跃。

2.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18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6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因为,初三面临的是学生参加中考,所以,除了钻研教材以外,还注重做好中考研究。在学期之初认真对三年来的中考试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把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热点。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对中考的研究和中考信息的把握

多年的教学经验,无一不能说明加强中考研究的重要性。也有利地说明了把握中考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和中考复习中,我不断总结三年来的中考题,认真研究2017年的中考说明。从而把握中考的热点和复习的重点。极大地改善了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加强对学生的中考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解题的灵活性。

三、学习“洋思”,改善课堂教学。抓好目标引导、周过关

学习“洋思”教学模式,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灵魂,结合学校实际,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每节课必须让学生目标明确具体。因而在每节课前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仔细确定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学习。

(2)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完成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互帮互学。教师主要只是给学生指导和给问题学生适当的引导。

(3)当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4)每周确定周目标,每周实行周过关测评。不能达标的同学实行二次过关。实质就是“周周清”。在对“周周清”中对学生实行分层要求,兼顾到学生的巩固和学有所得。

使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四、狠抓优生的培养

九年级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能为上级学校培养多少合格的新生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所以在各科的教学中都以目标调控狠抓优生的培养。加强对优生的挖掘、培养和辅导。力争把想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都能培养升入高中。

当然,在一学期来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特别是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中,也感觉到其对教学和学生的促进将是十分大的,但在操作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促进教学工作更上层楼。

第19篇:思想政治教学总结

政治生活教学经验总结

政治生活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教材之一,是高考的必考点。教材内容总体难度不大,与之相关的高考试题也相对容易些。但这并不表示教好这本书很容易。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自己对此形成了一些感受和经验。总结如下:

1.对政治的概念不清影响到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学习。政治的概念是理解全书的一个基点,整本书就是围绕着国内与国际政治活动及政治现象展开论述的。如果连什么是政治都搞不清,那必然影响到学生对政治现象及事物的认识。但问题是政治这个概念本身就众说纷纭,虽然马克思、列宁等对政治作出过一些说明,但这并不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淡化概念。实际上虽然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政治,但如果我们举出一些政治的现象,如人大代表选举、国家的立法活动、政府的管理活动等时,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知道这是属于政治范畴的。这就说明学生对政治现象和活动是有一个感性认识的。既然如此,我认为教师就不需要纠缠于对政治概念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明白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并且政治从根本上讲是实现和维护一定阶级和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也就是说,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同时政治还能反作用经济。这样讲既可以维持他们对政治的感性认识,又能加深他们对政治理解从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各种政治活动和现象。

2.现实的政治状况与课本理论知识的不完全一致影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的很多观点是不以为然的,甚至有些学生对教材观点是持反对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与课本中所讲述的知识可能不完全一致。于是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那就是政治生活这本书中的观点都是大话、假话。甚至轻藐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对于目前我国政治领域的问题要敢于正视,而不能一味的逃避,逃避智慧加重学生的疑惑,从而产生不信任感。第二要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目前我国政治领域的问题,说明其存在的原因。特别是要告诉学生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例如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建立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这个民主制度经历了数百年的变革才逐步形成了以议会制、普选制和两党制为三大支柱的民主体制和一套比较严密的法制体系,,民主才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而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60多年时间,民主制度还不完善,政治状况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我们在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模式时,可以对比西方的政治模式,在对比中感受我国民主政治的优越性。例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就可以对比西方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整体。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感性认识总结归纳,上升为结论性的理解认识。这样学生就会从内心认同这些结论,也有助于他们记忆

3.单元之间的洛基联系的相对“隐蔽”影响到学生对全书知识结构的把握。事实上政治生活各个单元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第一单元)与“政府为人民服务”(第二单元)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单元)的内在要求。但这个逻辑体系相对隐蔽且不易理解。我们知道一般来讲,学生对一本书的掌握往往是从单元之间的结构入手的。如果对政治生活单元之间结构不清必然影响到他们对整本书知识的掌握,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强化单元内部各知识点的联系。例如:第三单元有三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课内容表面上看似乎构不成联系,但实际上这三课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样学生就会对第三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理解,也更容易记忆。以此类推,教师总结出各个单元的知识脉络。这

样整本书的框架结构就呈现出来了。即:公民——政府——我国的民主制度——国际社会。于是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本了。

以上几点就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并认为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教学无止境收获无止境。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收获更多的经验。

第20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沙溪中学 王必明

自2000年元月转评为中学二级教师以来,我一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下面对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

首先,本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待工作和学习。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八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如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班主任培训等,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理论,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教育教学方面。我在任现职这几年里,市、区教育局不断提倡改革,鼓励教学上的大胆创新,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第一、在教学中突出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大纲》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

1 什么人。因此,在教学中以先进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了突出政治课这一功能,在教学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彻始终。

2.科学性原则。教学中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都应经过缜密核证。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中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发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及国内、国际的新问题、新变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教育过程注意克服了成人化和概念化。

4.正面教育原则。教学中要注意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

第二、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2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启发性原则。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2).坚持知行统一原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巧妙激趣,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他们有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就会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常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事实资料、趣闻轶事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为了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我们还常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写政治小论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近年来,我们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论文写作活动中体会到,学

3 生多写一些政治小论文,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很快;同时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也很大。例如,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公开后,学生们主动向我们提议,要用写政治小论文、办黑板报的形式来批判陈水扁的“两国论”。学生们在论文中,有的从历史上阐述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有的从民族利益方面批判陈水扁是无耻的卖国贼等。每次小论文写作后我们都及时进行评比、小结,从而使学生们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有所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风,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政治素质。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热情。

3、结合时政,课堂讨论教学,提高辨别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仅靠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的。学习范围必须扩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才会使思想政治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课堂讨论教学与时政相结合,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好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我平时注重从报刊、杂志上摘录和搜集一些教学资料,并抓住时机把当前社会热点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不朽的丰碑”专栏中,每天都介绍一位革命烈士,

4 我要求学生们用简洁的语言将他们的光辉事迹记下来,不断激励自己。又如,讲有关世界政治问题时,我运用美国入侵伊拉克,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这一实事,来揭露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的不安全因素在增加,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严重挑战。我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心时政的好习惯,多看新闻,多读报刊,及时了解中央精神,有不少学生还做了时政笔记。

4、用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当今政治课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近几年,多媒体教学在政治教学中悄然兴起。多媒体教学由于其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较好,我利用课余时间加紧钻研,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适当加以运用,为政治课教学注入活力。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法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等,从而为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近十年的政治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育人,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在

5 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在教学手法上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的政治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二、班主任工作

在坚持教好书的同时,我从未放弃过育好人。从任现职以来,我九年担任班主任。我觉得,做一个班主任也许不难,但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就很难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两个字:“爱”和“严”,这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既改变了一大批后进生,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1、有一颗爱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这种爱,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例如05级,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曼,在临近升学考试的前一个多月突然提出退学申请,经过了解后我才明白,她家里有五姐妹,个个都在读书,而父母亲的收入又少得可怜,家里决定让她不要读了,出去打工挣钱。我于是在班上发动学生捐款,同学们的捐款十分踊跃,有的同学把自己仅有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我又把这件事向学校领导作了反映,学校领导也相当重视,个个慷慨解囊为她捐款,最后为她筹得了新学期必须的资金。我又把她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积极地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向报社反映,最后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使张曼同学破格录取到一间收费相对较低

6 的师范学校读书,这使学校领导和我班的同学们都兴奋不己。

2、细心、耐心、诚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例如08级我班有一个学生,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又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谈。次数多了,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到初三最后一个学期,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在升中考中,他还考上了一所较好的技工学校。

3、严格要求,措施得力,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不忘对他们严格要求。我班制定了严格的班级文明公约,在班宣读、张贴后,师生一起严格遵守。例如,以前我班的卫生工作一直不得力,达不到学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把班上的同学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分成八个组,每组6-7人,设小组长一人,把以前的值日制改为值周制,本周内该组的卫生得分必须要达到学校的平均分,否则重扫一周,相反,如果本周值周拿到卫生流动红旗,则奖

7 励一个笔记本。措施得当,奖惩分明,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个学期下来,我班竟然拿到了十四次卫生流动红旗。通过我的言传身教。我所带的班级德育考核合格率为100%,多次获得过校“文明班”、校“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由于我工作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07年至2008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党在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己经确定,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8年12月7日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doc》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