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021-07-1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

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

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

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

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

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点明课题:认识米。(板书:认识米)

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 (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划、测量、估计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生举例说明)

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书:米 m)

(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2.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组合作活动:

(1)活动要求: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1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

(2)经过测量发现:1米有5个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

5.课件演示测量过程。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厘米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

6.引导学生归纳米和厘米的进率:1米=100厘米。(板书:1米= 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对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让他们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1米的实际表象。】

三、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一)量一量。(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接着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本题需要先量出实物的实际长度,再推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实物长1米。推算较难,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结果即可。

(三)估一估。(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4题)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推荐第2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8+5= 39+6= 57+5= 55+6= 47+8= 8+68=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练习,复习巩固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好铺垫。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能和乘一辆车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 教学例3。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 35+37=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3.师小结计算过程: 3 5 + 3 7 ------------ 7 2 个位 5加 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 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一共有72人,不能合乘一辆车。

4.新课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5.知识应用,总结算法。先独立完成练习这再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6.小练笔:

56+37= 46+24= 5 6 4 6 + 3 7 + 2 4 ( ) ( )

2 7火眼金睛

5 6 3 6 +2 7 +2 2 5 3 5 8

五、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 + 37 = 72 (名) 3 5 + 3 7 7 2 答: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推荐第3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的算理和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体会笔算减法规定从个位减起的合理性,从而能自觉依照这一顺序进行笔算。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 做好铺垫

1.帮小兔搬萝卜 11–6= 18–6= 36–8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计算?

直接口算说出的数,(你的口算能力真棒,这么复杂你也会算) 谁还有不同算法? 我是列竖式算的,(你真了不起,都会列竖式了。那你上来写到黑板上)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讲解。追问这个5是几减几得来的?说6-1是错误的,是11-6.。要仔细听学生的回答。 那他讲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你听懂了吗?有疑问吗? 那老师有疑问了,1-6减不开,他是怎么算的呢?生解释 同学们听懂了吗?哦,大多数同学听懂了。

2.哎,我发现还有摆小棒的同学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来摆一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摆。 :我是摆的小棒,(那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没人提到小棒,老师引导,那老师这有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学?

3.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每位学生拿课前准备的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1根小棒代表中国得得51枚金牌 提问:为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51是由什么组成的?从51根中去掉36根该怎么办?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感觉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及思考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51-36怎么算,谁愿意带着你的小帮手来演示一下?像小老师一样,边摆边说,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要提问的哦。 预设汇报: 生1: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还剩1捆,所以51-36得15 教师穿插追问:为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 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为了拿走6根)拆开1捆是几根?(10根,强调:1个十就是10个一) 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谁有不同的方法。没有,自己演示摆小棒。 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如果有 生3;先拿走3捆。再拆开一捆去掉6根还剩一个十和5个一或11-6等于5 引出,那我们在竖式上可不可以先从十位开始减,这样方不方便?(没人说时师质疑) 竖式演示,表述先算5-3=2再算1-6减开吗? 那我们现在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了得数。以后每次算都摆小棒吗?还有别的方法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列竖式的方法。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谈话:书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给你一点时间先想一想。 1.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解决这道题。 ①(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②先从什么位算起?(个位) ③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1当作10,然后再减)这一步相当于摆小棒时的什么动作?(电脑演示把1捆拆成10根) ④从十位上退1,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点“.”这就是个位向它打得借条,借走了1个十,到个位换成10。 ⑤接下来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减?为什么不是5减3?(5先减去1,再减3,结合小棒图讲解算理) 强调:看到十位“.”是借条,先减去退去的1再减。 ⑥看看谁学得快,学得好,看着竖式谁能用“首先„„ 然后„„ 最后„„”的句式有条理的说说想法。说说计算的过程。(其它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一起说,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提示他) ⑦指导写上单位名称,口头齐答。 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所以列竖式计算要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十位借的1表示1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获得直接经验:“拆开1捆是10 根”“1个十是10个一”,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此环节中,注意把思考与操作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别有用心的追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刻,突出了“从十位退一是10个一”的算理,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增加了数学活动的思维含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用操作直观检测,发现错误,解决矛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点讲解退位点的意义和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算。) 2. 学习例3, 今天学的列竖式你学会了吗?那我们来试着算一下 课件出示:50-24= ①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学生点评,指出错误之处。(可能出现:十位没有退位点、十位是5-2=

3、个位10-4=

6、个位4-0=4) ②大家一起说算法,老师板书:从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 10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5退1是4,再减去2,等于2,写在十位上。所以最后的答案是

26、。4.观察板书,总结规则。 学习了新方法真好,看来,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们。数学博士也有妙招,就在这首儿歌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课件出示笔算儿歌)

先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不够十位帮。 十位退一当作10, 不忘十位戴小帽, 十位少一继续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了动手操作建立的表象,绝大部分学生都各有“高招”,这也给本例算法探究的充

分自主提供了可能。教师则着力引发学生之间的算法互动,并通过基于事先预设和临场应变的跟进追问,联系学具操作,来切实帮助学生洞察“表面算法”背后的“深层算理”。这是计算教学由浅入深的关键所在。最后,以儿童喜爱的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计算规则内化、深刻。

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第19页做一做。:(本节课的难点是十位退1后,用比十位数少1的数继续减十位上的数)

五、总结提升 小朋友,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新本领?数学博士提醒你,记住它送给你们的妙招哦!我们再通过读来加深记忆。(学生齐读)

六、板书设计 退位减 51-36=15

推荐第4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2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准备:

卡片、人民币、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让我们来玩一个大家最喜欢的拍手游戏吧!

听老师拍了几下手,你就大声说出你的答案,开始!

2.拍一下手,学生回答,师:正好老师有一个数字卡片1,我把它摆在黑板上。

3.拍两下手,学生回答,师:老师还有一个数字卡片2,我也把它摆在黑板上。

4.这一回你猜我会拍几下手呢?学生回答不一,教师拍手(12下),师:拍十二下手,就可以用数字12来表示,可是老师忘了把数字12带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只用数字1和2,怎么才能表示出数字12呢?

学生回答后,用1和2的卡片摆出12。

师:这回我知道了,用两张一位数的卡片摆在一起就可以摆出一个两位数。用1和2的卡片还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呢?

生回答后小结。

二、新课

1.刚才刘老师遇到了数学小精灵明明,她说数学广角今天要对外开放,她邀请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游玩,怎么样?想不想去呀?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数学广角图,要想进到数学广角就得先买票,请你拿出人民币,准备好五角钱吧。(学生自主拿出五角钱,汇报拿法)

2.让我们拿好门票,到第一站“活动乐园吧”!

(用

1、

2、3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呢?)

请小组合作,组长负责记录,小组成员一起来摆,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出了哪些数字?(按照学生的说法,把所有可能的数都板书出来)

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学生一般都会答交换位置的方法好)

老师也有一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学呢?

教师讲解固定十位的方法。

4.例1完成后做一道练习题:请你用固定十位的方法来写一写,用

4、

5、6可以摆出几个两位数呢?(生试写,交流)

5.祝贺同学们学会了用固定十位的方法来排列组合数字,老师要对你们表示祝贺(握手)

(课件出示小朋友握手图,做一做的第一题)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老师提出疑问:为什么用

1、

2、3三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而三个人两两握手,却只能握三次手呢?(学生猜测,摆数字的时候,数字可以交换位置,而人握手是不用交换位置的)

6.课件出示书101页的第一题和第二题,请学生在书上连线完成。

三、拓展练习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数学广角了,热情的智慧老人还给我们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习题)

四、总结

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就一定会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老师相信你们,你们是最棒的!

推荐第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口算:

3+74+95+67+812+6

13-727-836-547-263-5

2、计算:

45+4956-27

1、教学例4

出示挂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

2、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

如:二班16-3=13

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问:谁知道二班、二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

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1、P23做一做

2、练习四第14题

推荐第6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推荐)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4.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教学重点: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一个有趣的地方,你们想知道是哪儿吗?课件(数学广角乐园)对,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走一走,看一看。那里不仅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好玩的游戏,大家想去吗?但是智慧老人告诉我们:只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才能玩得开心哦,你们有信心吗?好,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感知排列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智慧园,咦,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呢?原来呀,它是想考考我们,它说呀,只有答对了我的问题你们才能进去,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小猴子的挑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究竟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指名读)

师:大家用桌面上1和2的数字卡片快速摆一摆并完成表1。

学生汇报。

(二)探究排列方法

师:你们真聪明,门开了。我们到达迷宫了,这里有一扇大的密码门呢,这下子我们遇到难题了,蓝熊说:“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扇门打开,密码提示请用数字

1、

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

1、

2、3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聪明的你们能做到不漏掉、不重复吗?和同桌一起摆一摆吧。一个人摆,一个人记录,同桌合作完成表2。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们摆了哪几个两位数?

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有的摆得数多,而有的摆得数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大家小组内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边摆,边找一个人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⑴12,13,23

21,31,32

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交换位置能摆出不同的两位数;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在

1、

2、3中取了

1、2两个数,组成了12,交换位置组成了21,再在„„。请同学评价他这种方法。

师:你们觉得他这种方法好吗?

生:好。

师:好,为什么好?

生:他的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

生:他的能不漏掉。(板书不遗漏。)

师:嗯,谢谢你,教会了我们那么好的办法。

谁还有其它的好办法,也是不漏掉、不重复的?

请同学报答案,说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答案。

⑵12,21,31

13,23,

32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⑶21,12,13

31,32,23

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交换十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师:大家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

(三)探究组合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合作愉快吗?同桌互相握手祝贺一下好吗?

师:握手代表着友好,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握手来表示互相祝贺,刚才你们同桌两个人一共握了几次手?

生:1次。

师:两个人握1次手,那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先来猜一猜。

生:3次。

生;1次。

生:4次。

师:到底是几次呢,好,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三个人握手,一个同学负责记录。 请2组小朋友汇报并上台表演握手。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三次手。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疑问,刚才我们排列数字

1、

2、3的时候用三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的时候也是三个小朋友却只能握3次,同样都是3个,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1和2这两个数字交换位置一共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两个。

师:那么我和他握和他和我握一样吗?演示握法。

生:一样的。

师:对呀,这就是产生6个两位数和一共握3次手的原因了。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一)衣服搭配问题。

师:小朋友们那么聪明,小红帽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原来呀,小红帽的外婆明天生日,她想去给外婆过生日,可是她有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她可以怎么穿呀?(出示衣服图)

生:第一件衣服可以和第一条裤子穿在一起,还可以和第二条裤子穿在一起。第二件衣服可以和第一条裤子穿在一起,还可以和第二条裤子穿在一起。

(二)付钱问题

师:你们可真聪明,不过小红帽还想给外婆买一个生日蛋糕,她都可以怎么付钱呢? 师:你们真能干,谢谢我们班的小朋友,因为你们,小红帽才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三)数一数

从小红帽家到外婆家一共有多少种走法?6种。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排列数字和握手是不一样的。

生:我学会了怎样排列数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排列和组合,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有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却包含着很多数学知识。比如穿衣、吃饭、走路都隐藏着数学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动脑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推荐第7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出示课件或图片)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

二、探索新知

1.做出判断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说明理由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3.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4.找气球

师: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对事件进行推断。为了庆祝元旦,小明、小红、小芳每人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气球,(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红、黄、蓝三个气球)小明说我的气球是红色的,小红说我的气球不是1

蓝色的。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说出小明、小红、小芳各拿来了哪一个气球吗?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可以在完成课本101页的第

3、4题的基础上完成下列有趣的题目。

这三组影子分别是哪组积木的投影?请连线,并说明为什么?

2.红圈中的积木和哪块积木拼合,才能成为一个和左图一样的正方体?

3.小熊、小狗、小兔的箱子分别装有相同大小的铁块、木块、棉花。你在看过跷跷板之后,能说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装有什么吗?为什么?

推荐第8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呀?

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例

1、例2

(1)让学生独立完成

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请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

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小组讨论

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

2.教学例3

(1)36+34=70

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1

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36+35=71

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

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每道题,你们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

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三、练习

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

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

它只有90元。请你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

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推荐第9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店头镇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本节课我试图以一条故事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给他们交代“排列”“组合”的术语。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叫做“数学广角”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想迎接挑战吗?(揭示课题:数学广角)

生:想

师:等会儿看哪个同学最积极动脑筋,最大胆回答问题。好,我们马上出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要进入广角乐园需先打开这个密码门,密码由1和2组成,你能猜出密码是多少吗?(感知“排列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 生:12和21。

师:哦!原来你是交换了数字1和2的位置便组成了21,答案正确。 进入乐园,有三个宫殿,分别是数字宫、游乐宫和美食宫,让我们一起游玩吧。

2、合作探究排列组合

师:我们一起先进入数字宫,做一个摆数游戏。你们瞧,用数字卡片

1、

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桌上的数字卡片

1、

2、3来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分别是那几个?

(学生操作要求:4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负责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怎样摆数字卡片呢?你会先选择那个数字和其他什么数字组合呢?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

13、

32、21 生2:我们摆了

13、

12、

23、

31、32 生3:我们摆了

12、

21、

13、

31、

23、32 (交换位置)

生4:我们摆了

12、

13、

21、

23、

31、32 (固定十位上的数) (教师引导去发现,我们摆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有的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教师引导比较下面2种方法,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点,那种更适合自己。)

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位置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位置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师: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演示)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②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3.深入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数学广角里的小刚、小明、小红他们很不服气,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大家,他们也给出了一道题来考考大家:他们3个人握手,如果每 2 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你们猜猜看?(生猜) 师:到底是几次呢。我们可以分小组来表演一下,四人当中组长监督记录,其他三个人握一握,看看一共要握几次。

生:(汇报一共几次,并选一组上来表演。表演完了教师演示) 师:为什么三个数能排出6个两位数,而三只小朋友握手却只能握3次? 生:摆数字时把两个数字交换后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两位数,而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位置,还是那两个人在握手,只能算一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更深入的了解排列与组合。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大家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2、乒乓球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欣赏完时装表演,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数学广角的游乐宫将要举行一次乒乓球赛,小明、小红、小刚3个人一组,每2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多少场?(课件出示)

3.美食乐园(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广角乐园里还有一个美食宫,我们一起去看看。选一种饮料(牛奶、豆浆)和一种点心(馒头、面包、蛋糕),小天使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是怎么搭配的?要求:不能重复,不能遗漏。(课件出示)

4.付钱问题(实践拓展)

师:今天你们真棒,我们学的内容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一个数学口算本5角钱。现在有一张5角,2张2角、五个1角硬币,可以有几种拿法?(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合后,展示学生不同的付钱办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个1角硬币。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个1角硬币。 生4:还可以这样拿,5个1角硬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猜一猜:

小天使家的电话号码最后三个数字是由

2、

4、5组成的,猜一猜,小天使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电话号码:6320□□□

结果63202

45、63202

54、6320

425、6320

524、63204

52、6320542

2、小天使路线图

小天使从家到广角乐园有几条路可走,她又会选择那条路呢? (课件出示)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1.在数学广角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游玩 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分享。有什么疑问?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生3: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是问题变得更容易。

„„

2.师概括: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是要讲究排列的位置,例如摆数,数

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了;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例如握手、搭配衣服和付钱。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智勇大冲关”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握手和打乒乓球。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付钱、服装搭配、数字搭配、抽奖等。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推荐第10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本节课我试图以一条故事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给他们交代“排列”“组合”的术语。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数字卡片、学具、人民币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叫做“数学广角”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想迎接挑战吗?(揭示课题:数学广角)

生:想

师:等会儿看哪个同学最积极动脑筋,最大胆回答问题。好,我们马上出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师:看!数学广角里来了两位老朋友——数字 “ 1 ”和数字 “ 2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把 1 和 2 摆在一起,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呢?” (感知“排列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 生:2个。 师:那两个? 生:12和21。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把1摆在十位,2摆在个位,就组成了12;然后把2摆在十位,1摆在个位,就组成了21 师:哦!原来你是交换了数字1和2的位置便组成了21

2、合作探究排列组合

师:你们瞧,数字 3 也来了。同学们,用数字卡片

1、2可以摆成12和21 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

1、

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桌上的数字卡片

1、

2、3来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分别是那几个?

(学生操作要求:4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负责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怎样摆数字卡片呢?你会先选择那个数字和其他什么数字组合呢?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

13、

32、21 生2:我们摆了

13、

12、

23、

31、32 生3:我们摆了

12、

21、

13、

31、

23、32 (交换位置) 生4:我们摆了

12、

13、

21、

23、

31、32 (固定十位上的数) (教师引导去发现,我们摆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有的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教师引导比较下面2种方法,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点,那种更适合自己。)

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位置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位置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师: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演示)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②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3.深入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数学广角里的小刚、小明、小红他们很不服气,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大家,他们也给出了一道题来考考大家:他们3个人握手,如果每 2 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你们猜猜看?(生猜) 师:到底是几次呢。我们可以分小组来表演一下,四人当中组长监督记录,其他三个人握一握,看看一共要握几次。

生:(汇报一共几次,并选一组上来表演。表演完了教师演示) 师:为什么三个数能排出6个两位数,而三只小朋友握手却只能握3次?

生:摆数字时把两个数字交换后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两位数,而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位置,还是那两个人在握手,只能算一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更深入的了解排列与组合。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乒乓球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欣赏完游艺宫的时装表演,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数学广角将要举行一次乒乓球赛,小明、小红、小刚3个人一组,每2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多少场?(课件出示)

2.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3.付钱问题(实践拓展)

师:今天你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人买一份特别的奖品。这份奖品要5元钱,现在有一张5元,2张2元、五张1元,可以有几种拿法?(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合后,展示学生不同的付钱办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元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元1张1元。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元3张1元。 生4:还可以这样拿,5张1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考一考:

从三张卡片

2、

4、6 中任意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可能是

24、

26、

42、

46、6

2、64;

2、猜一猜:

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最后三个数字是由

1、

3、9组成的,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电话号码:3233□□□

结果32331

39、323319

3、3233

319、323339

1、32339

13、3233931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1.在数学广角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游玩 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分享。有什么疑问?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生3: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是问题变得更容易。

„„

2.师概括: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是要讲究排列的位置,例如摆数,数

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了;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例如握手、搭配衣服和付钱。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

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智勇大冲关”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握手和打乒乓球。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付钱、服装搭配、数字搭配、抽奖等。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第1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材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如在例1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学生握手的活动。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可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数学广角里玩一玩。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多种答案,如一张5角,两张2角一张1角等)

这些与顺序无关的,叫组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一)探索

1、2组成的两位数

教师:你们要进去呀,还要猜出密码才能把门打开,这扇门的密码,是由一个两位数组成的,猜对了就可以打开大门。提醒你们这个两位数是由数字1和2组成的,(生再猜,12和21,)这个两位数与10很接近,你们说是多少?(12)(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比较快的把数排列出来)

(二)探索

1、

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1、用

1、

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2、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

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3、引导学生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多而不重复。

4、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5、小组汇报。

6、师生总结:按照一定顺序找的数多而不重复。

7、小结:这些与顺序有关,我们叫排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能一次把这些两位数排列出来,通过动手并记录找出排列的最佳方法,可能有学生会想到用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握手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衣服搭配

运动员们马上要参加比赛了,但是小红不乐意了,他看小清、小明都穿得这么漂亮自己不美,心里不舒服,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为小红重新选一套衣服吗?

教师:老师这里准备了2件衣服,2件裤子,一共有几种穿法呢?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打开书本101页,可以摆一摆,也可以连线,也可以用序号的方法)

3、比赛场次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3位运动员,每两人比一场,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呢?

[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我也参加比赛,四个人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几场呢?

五、课堂小结

比赛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数学广角了,离开之前,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12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的体验,理解了求几个几相加可用连加来表示。本课结合“儿童乐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连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创设“发练习本”的具体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教学重点:

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活动卡片,小棒,调查生活中能用连加表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吗?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板书:儿童乐园)

二、探索新知。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儿童乐园”,看看图中有哪些游乐项目?(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有飞机、船、小火车等) 师:那你能具体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有几人,有几架小飞机吗? 生: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有4架小飞机。

师:我找一个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再重复一遍。(指名说,提高同学们注意力。) 师: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全班说)

师:每张长椅上坐了几人?有几张长椅?(找一个人说) 师:每节车厢有几人?有几节车厢?自己看一看,同桌先说一说。(找一个人说) 2.解决问题。

(1)师:我们先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指名回答,并板书:2+2+2+2=8(人))

师:你能不能结合图说一说算式里的2表示什么?

生:代表一架飞机里面有2个人。

师:也就是说每架飞机里有2个人。有几个2?(4个2)

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对了,这个算式就表示4个2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表示4个2相加,生齐读两遍4个2相加)

师:相同加数是2,先写2,有4个2,再写乘4。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用2×4=8来表示。用乘法算式表示,得数依然是8。(师板书:2×4=8(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这个乘法算式我们还可以写成4×2=8(人)。(板书:4×2=8(人)) (2)读算式,认识名称。

师:这两个乘法算式怎么读?2×4:这个算式读作2乘4等于8,4×2:这个算式读作4乘2等于8。(板书:2×4=8:读作:2乘4等于8;4×2=8:读作:4乘2等于8)(学生一起读)

师:乘法算式里的符号和数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认识吗?

师:这个符号叫做乘号,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乘号前后的两个数都叫做乘数,最后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师:我们看看黑板上的这个乘法算式,你知道他们的名称吗?(指读名称) (3)算式含义。

师: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名称,也知道了怎么读,那这里的2和4分别表示什么?你能不能结合图给大家说一说?

生:2是一个飞机上能坐2个人,4是有4架飞机。 师:说的对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师:我们从图中能够知道4和2表示的含义,那这个加法算式中有4吗?他在哪呢?

师:4个2相加可以用2×4或4×2表示。

(4)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刚才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出4架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请你仔细听,如果又增加了2架小飞机,现在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你能列出一个连加算式吗?拿出你的练习本试着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

师:谁能把这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师:这里的2和6分别表示什么?

(5)师:太多孩子爱玩飞机这个项目,游乐场管理员决定再增加两架飞机,这时,有了8架飞机。

师:现在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你还会表示吗?我们先看看是几个几相加,再写出乘法算式。

师:那你们想不想写出加法算式?为什么?(加法太繁琐,乘法简便些)

师: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6)解决其他问题。

师:我们刚才集中解决了情境图中的一个问题,他上面还有别的问题,先把这几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会解决吗?我们现在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老师这里有一些答案,他们分别解决的是哪幅图的问题?你能很快的找出来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划船?找出正确答案贴在第一幅图的下面?

师:第2个问题,长椅上坐了多少人?你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吗?

师:第3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火车?你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吗? (7)练一练。

师:你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5+5+5+5+5→5×5

师:像这样加数的个数和加数相同时只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9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师:请看第1题的第2小题,7+7=14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不同的加法算式?

生: 2+2+2+2+2+2+2=14 师:你是怎么看的? 2.练一练第2题。

师:看图直接判断是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师:第1幅图表示几个几相加?怎么列式?第2幅图呢?他是怎么看的?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同时也感受到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师:我们做广播体操时1排有4个人,要算5排有多少人?谁会用乘法列算式?只列算式,不算得数。7排呢?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个问题都能用乘法解决,那下面同学们能提出一些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询问:①这个问题能用乘法解决吗?表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怎么列?②表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怎么列?③用乘法怎么列?)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例子不能再举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可以找到生活中更多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对吗?把你们发现的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下课后和你的伙伴或者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一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2+2+2=8(人) 表示4个2相加

×

=

8 (人)

读作:2乘4等于8

×

=

8 (人)

读作:4乘2等于8

第13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赤岩镇沙阳完小:张兆芬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8 单元《数学广角》p97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能找到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找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体验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世界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学习排列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那你们知道公园好玩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比公园更好玩的地方,它就是数学广角,同学们想去吗?

2、提示大家:想要进入数学广角必须先闯两关密码门,要不然就进不去,那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呢?

进入第一关: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密码是10和20之间的一个数。 师:你能解决吗?你们有办法闯入第一关吗?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字呢?

生:12,21。

师:这两个数学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同学们将1和2交换位置组成12和21两位数,那密码到底是哪个呢?

生: 12。

师:你们真聪明,顺利进入下一关。

3、看,超级密码在等着你们去破解,看看有什么提示?

密码是由

1、

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 .师:由数字

1、

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 请同学们在你们的本子上试着写一写,看一看密码可能是那些 数字? 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给大家展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12、

13、

21、

23、

31、32 ②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

21、

31、

12、

32、

13、23 ③ 交换个位十位:

12、21、

23、

32、

13、31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揭晓答案:32 。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大门打开了,你们真棒,是你们用自己的聪明头脑解开大门的密码。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 师:我俩握了几次?(1次)

师:我和他握,他和我握,每2人握一次手,3人共握几次手? 3人小组合作。 指一小组上台握手,集体交流次数。(谁和谁握?握了几次?)

三、区分排列和组合

师:数字

1、

2、3是3个数,小朋友握手也是3个人,为什么

1、

2、3能摆出6个数,而握手只能握3次呢?

师引导:组成的两位数是有序的,比如,1和2能写成12和21。而握手你和他握他和你握是一回事,没有顺序的。

四、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破译了密码锁,现在我们进入数学广角,在数学广角里有好多的地方等着大家去逛呢,你们想去吗?

1、我们先去逛逛服装店,帮助售货员阿姨搭配衣服,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点名学生回答。(4种)

2、同学们都很厉害的,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问题,逛完服装店,下面我们去活动室看看李林、王英、张宁他们三人的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个人打一场乒乓球比赛,他们三人一共要打多少场比赛呢? 揭晓答案:3种

3、老师想要买一个口算作业本,我们去学具店里看看吧,口算作业本,需要5角钱 ,可以怎样付钱?

师提示: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比如先从面值大的搭配,也可以先用同一种面值搭配,再用不同面值搭配 。 (1) 一张5角的纸币

(2) 两张2角的纸币,一个1角的硬币 (3) 一张2角的纸币,三个1角的硬币 (4) 5个1角的硬币 课件演示

游戏4: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你们饿吗?下面我们去食堂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好不好? 有面包、肉包、大饼、豆浆、牛奶,提示一种饮料搭配一种点心,你有几种选法? 答案揭晓:6种

五、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你们喜欢吗?那回家把你在数学广角里所看到的学到的,能给别人说说吗?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了,同学们的爸爸妈妈肯定在等着你回家呢?现在考考大家看你们如何回家?有几种办法回家?同桌讨论。

板书设计:

搭配

固定十位法:

12、

13、

21、

23、

31、32

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 固定个位法:

21、

31、

12、

32、

13、23

总共握几次? 个十位交换法:

12、

21、

23、

32、

13、31

3次

第1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嘉兴市行知小学 高 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 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今天,高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你们想玩吗?(想)我们知道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学号,那你知道你的学号是多少吗?你来告诉我。

师:那你们知道他的学号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有位小朋友也想请你们猜猜他的学号是多少?他给一点小小的提示,他的学号是由

1、

2、3组成的一个两位数?你们说可能是多少? (1) 学生说数,教师边板书。

23、

12、

32、

21、

13、31 (2)师:

1、

2、3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6个。

(3)师:其实他的学号是32号。刚才谁猜对了?你猜对了,奖你1朵小红花!

2、刚才,我们小朋友猜了小明的学号,他要谢谢你们!现在,高老师这儿有

2、

6、8这三张数字卡片,

2、

6、8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你能写出来吗?(有困难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写一写。老师有个要求:你在摆数、写数的时候想一想:怎么摆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看谁既好又快。 (1)学生自主探究,摆数,写数,教师巡视。 (2)反馈:师:你们写出了哪些数?

学生回答,教师摆黑板上的卡片并把数写下来。

①指名汇报结果,师板书。(请不同顺序小组汇报,并可用投影演示一下)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排的?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有没有漏掉的? 请不同顺序小组汇报,并说方法。 师:有不同的摆法吗? 预设:有三种排列方法 A、无一定规律或顺序

B、先用2张数字卡片摆出一个两位数,再交换它们的位置;

26、6

2、

28、8

2、6

8、86 师:你能写出6个数,真了不起!这种方法的特点在哪里呢?拿两张卡片摆1个两位数,再交换一下两个数字又1个两位数。

C、分别把

2、

6、8这三个数字放在十位上,从小到大排列

26、

28、6

2、6

8、8

2、86。(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摆卡片并写数)

②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其中一种那么师可以说,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一听吗?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4)评议方法。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你觉得那种方法摆最好?为什么?指名说。

师:原来有一定规律和一定顺序的摆法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板书:有顺序) (5)那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请你用这种方法再摆一摆。(学生再摆) (6)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握手。

① 师:刚才这6个数都摆出来的小朋友请举手。看来你们都很棒!来,同桌握握手互相祝贺一下!(学生握手) 师:刚才你们同桌两人互相握手,握了几次?

② 刚才是我们同桌两个人握手,那如果三个人,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

师:请前后桌4位小朋友,1人数一数,其他三个人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然后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③反馈。师:你们握了几次?

请你们上来握一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学生表演)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并在黑板上画出来。

3、.比较:

师:刚才我们摆数、写数用了3个数字,握手是3个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

师:引导生说出排数和顺序有关,而握手和顺序无关。 摆数是按一定顺序,那握手和顺序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4、那现在你们4个人互相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共握几次呢?(课件出示4个人)请你们4个人握一握。师:握好了吗?(让学生静下来)

师:现在请你把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用图来表示出来,行吗? 反馈:(实物投影)

○ ○ ○ ○ ○

机动:5个人握手。高老师看你们玩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你们的四人小组,咱们5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打乒乓球。书101页第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很好,老师请大家去看乒乓球比赛。 这里也有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请你用线连一连。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和握手是一样的。 2.搭配衣服。书101页第1题。

现在,天气开始慢慢变冷了,比赛完后课要让他们赶快穿上外套,预防感冒!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

师: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你猜测一下,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同学们也用连线来表示,连线时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用0、

2、5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4、你们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

2个人要和圣诞老爷爷拍照,圣诞老人站中间有几种不同的站法?(2种)

四、全文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谁来说一说?

第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课堂实录

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单位

(一)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我发现咱班的每个小朋友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今天啊,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咱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小动物们要到货场运货,看看谁来到货场了?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我们知道了卡车载重量是400千克? 师:什么意思啊?

生:可以载400千克以下,最多是400千克。 师:大于400? 生:不行,超重了

师:那你帮小兔子想一想,它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呢? 师:哎?在大家想的时候,小兔子的好朋友也在帮忙呢!小猪在绞尽脑汁的想,而小猴子已经有答案了,你知道小猴子用的什么好方法吗?

生:加法,188+193,等于……

师:还在想着呢?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这里我不准确计算可以吗?我只要判断一下小兔子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大体的估一估可以吗? 生:可以。

师:小猴子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它啊只是大体的估了估。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 生:估算

师:今天我们就一块再来研究估算。

师:那快点帮小兔子算一算,它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呢? 生:可以。

师:说说理由啊,你打算怎么估啊?先想想。有想法了吗?谁来说?

(二)估成整百数

生:可以把188估算成200,然后把193估算成200,那加起来才等于400,那这两箱货物都比200小,那小白兔应该都能运得了。 师:说得多好啊!谁听明白了?你说? 生:先把188估成200千克,再把193估成200千克,卡车能载重400千克,它们两个都是200千克,加起来才400千克。再说了,它这里比200千克少,所以小白兔能运走两箱货物。

师:同意吗?刚才这两位同学把这两个数据都估成了——整百数,就能快速地帮小兔子做出判断,是不是非常的简便啊?那咱帮小兔子去运货吧!

师:出发吧!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兔子把两箱货物都运走了。

(三)估成整十数 1.凸显矛盾冲突

师:这时候啊小猴子也来到了货场,那请你帮小猴子快速的判断一下,它能不能把两箱货物一块运走呢?谁来说? 生:可以把278估成300

师:老师把它记下来可以吗?235可以估成?大胆的说没关系。 生:可以把235估成200。 师:我记一下,正好是多少? 生:500

师:正好等于500,你认为能运走吗?我找刚才这位同学说。 生:……

师:没意见了?现在正好是500,你认为它能运走吗?其他同学帮帮忙?

生:因为它是估算,估算的都不是准的。 师:你能再说一次吗? 生:因为它是估算的,不一定是准的。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不一定是准确的,那你判断一下吧。 生:不能。

师:说说理由啊,为什么不能啊? 生:因为……

师:那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和他不同想法的?

生:那个我是先这样算的,把那个235的200放在那里,35去加78,70加上30正好够100了,把100加上235的200和278的200,正好够500了,超了。

师:你是不是这样算的,270加230都是500了,我把它记一下。这时候都是500了,后面呢? 生:后面还有数。 师:那怎么办? 生:就超了。

2.小组讨论

师:唉?同学们看一看,有的同学认为这样估能运走,这样估不能运走,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吗? (小组讨论)

3.解决矛盾冲突

师:好,做端正,有想法了吗?谁想说说? 生:它实际上是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一种他估的太远了,把235估成200,这两个数相隔太远了,所以还是第二种270和230算起来比较好一点。

师:235估成200比较…… 生:远

师:235估成230比较…… 生:近

师:大胆说,多好的词啊! 生:近

师:比较近。那也就是说在估算的时候估得比较近更合适一些,是这意思吧?还有想说的吗?

生:他把278估成300,那也就是说多估算了22,235估成200.是少估了35,那35减去22是13,多出来13,300加上200等于500,再加上多出来的13就等于 513千克,所以超重了。

师:说得多棒啊!咱给他点掌声可以吗?听明白了吗?谁能再说说?谁和他的想法一样?你来说。大胆说,今天表现可好呢!大家给她点掌声,我知道你的想法肯定特别的棒!

生:就是把个位上算的那些零碎头都放在一边就行,你先算十位,把个位和十位丢掉了,丢掉了这些就算不着了,光算整数,就不算十位和个位了。

师:我把它丢掉,都看成整百数了,这样比较…… 生:远 师:这样估就比较…… 生:近了

师:是这个意思吧?那咱来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这是500的基准线,278估成300,是多了还是少了? 生:多了

师:多了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减去,减去多少? 生:22

师:哦,20多。235估成200是…… 生:少了35 师:那就要…… 生:多35

师:如果我先加上20多现在是多少? 生:500

师:正好是500,而少了30多呢?还要比500多,多出来了。那同学们看这个题,这样估是把两个数估成了…… 生:这样是把两个数估成了整百数。 师:这样呢?同桌 生:估成了整十数。

师: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当你估得比较粗,估成整百数的时候…… 生:比较远,小心一点。

师:对,小心一点,估成整十数更合理一些,是这个意思吗? 生:对

二、练习巩固

1.理解“限重600千克”的意思

师:刚才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看看他们现在都来到了哪?来到了一座桥边,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限重600千克 师:什么意思呢?

生:超过600千克这个桥就坏了。 生:桥塌了

师:桥不保险了,那只能…… 生:只能载600千克的货物。 师:只能等于600

生:不是。还可以载600以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2.小狗过桥

师:看一看谁来啦? 生:小狗

师:看看324千克指的是什么? 生:超了超了

师:怎么都说超了?在过桥的时候必须算谁的重量? 生:车

师:光算车的重量? 生:还有货物呢!

师:货物和车都得过桥啊!谁还想说说?

生:就是200加300等于500,80加20等于100,这时候正好是600了,然后后面…… 师:后面还用算吗? 生:后面超了很多。

师:后面还有数,还用管它是多少吗?还用算吗?也就是说280加320,这时候等于600,后面还有数呢? 生:超了

师:也就是说我把这两个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生:估小了

师:估小了正好是600,实际呢? 生:超了

师:实际肯定超了啊,是这样吗?那它到底能不能过桥? 生:不能

师:好,统一意见,不能过桥,按原路返回,再找其他路吧!

3.灰太狼和喜洋洋过桥

师:小狗走后啊,灰太狼也开着车过来了,那谁能帮灰太狼快速地判断一下,它能不能安全过桥呢? 生:能

师:想一想。我悄悄的听到一个问题,小姑娘,你问的是什么? 生:货物不知道是多少千克? 师:货物还不知道呢?老师来告诉你,这三箱货物相同,每箱货物重量是98千克。那你能不能快速的判断一下。 生:先算3个98,3个98就是……

师:他在这思考呢?3个98 到底是多少呢?谁有更好的方法呢?比他的速度快呢?

生:把一个98 看成100,那3个98就是300,一共多了6,300加300等于600了,再减去6,还有十位呢,再加上十位,肯定超了。 师:同意吗?看来这个男孩的方法要比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更快捷一些。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乘法

师:我只要估一估98,一个98大约是(100),3个98大约是(300) 生:3个98 大约是300,300加上378等于378,再减去6,肯定超过600。

师:说得多棒啊!这个孩子的思维可真灵活!看来只估3个98 ,378不估,现在能判断灰太狼能不能安全过桥呢?

师:有时候我们只要估一估这三个数,这个数不估也能解决问题。看看后面谁来了?喜洋洋也想单独的过桥,安全吗? 生:安全 师:为什么呢?

生:就是车身不够200千克,货物才100多千克,一共300多千克,可以过桥。

生:可以把100多千克估成150,200千克也可以估成150.师:150就保险吗?160呢?180呢?为了保险,我们把它估成多少比较合适呢? 生:200

师:我把它写下来。

师:100多可以估成200,不够200呢? 生:200

师:估成200比较…… 生:保险。

师:现在是多少了? 生:400

师:能过桥吗? 生:能

师:喜洋洋悄悄的跟灰太狼说:“灰太狼,我可以帮助你啊”同学们想一想,喜洋洋想的是什么好办法? 生:帮灰太狼载货 师:可以载多少呢? 生:一箱

师:装一箱试试。那现在想想灰太狼车上最多有多少货物啊? 生:每箱货物是100,两箱就是200,车重378,200加300等于500,再加78等于578千克。

师:那喜洋洋车上大约有货物多少千克呢?能不能从黑板上得到想法。 生:因为刚才我们算了喜洋洋车上有400千克货物,那现在要再加上一箱货物,现在也就是500千克。 师:咱现在开始出发吧? 生:他们不能一起过。

4.现实情境——够不够问题

师:对啊!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刚才大家帮小动物解决了很多问题,那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请教大家,可以吗?看,下周我要去出差,我上网查了查,住宿费是96元,车票费是284元,那带400元够不够呢? 生:够

师:怎么这么快就做出判断了?

生:把96估成100元,100加上284才300多呢!

生:可以用284加96,这样更精准一些。90加80等于310,6加4等于10,现在是320了。

师:你是不是想准确计算一下?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觉着是估算的意义比较大还是准确计算的意义比较大? 生:估算

师:是不是大体的估一估就可以了呢?

生:84估成100,96估成100,再加上200,正好是400,再说了96不够100,84更不够100,所以够。

师:是不是都是这样想的啊?多好啊!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判断出400元是…… 生:可以的

5.选择合适单位

师:谢谢大家啊!出差的时候我要坐火车,但是得先坐汽车到火车站啊,这有两个车站,同学们想一想,用厘米做单位还是米做单位好呢? 生:米

师:用厘米不行吗? 生:因为厘米太短了。

师:所以选择米比较合适。如果给一个相框装一个花边,求花边的长度用哪个单位比较好呢? 生:厘米

师:为什么这个就选择厘米了呢? 生:厘米这么短,米这么长,也太长了。

师:也就是选小一点的单位就可以了。是不是啊?

6.数量级

师:我的家啊在两个车站之间,你说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是8米?80米?还是800米呢? 生:80米。

师:大约从咱这走到你们的操场上。 生:太近了。

师:汽车可能刚刚起步呢,就要停下了,有这么近的站牌吗? 生:没有

师:所以选择(800)比较合适。看图,A站离家大约是多少米呢? 生:A站离家差不多是600米,B站离家差不多是200米 师:很好,请坐,还有想法吗? 生:A站离家500米,B站离家300米

师:现在告诉你,A站离家400多米,想一想,家离B站大约是多少米?

生:我觉着是200多米。因为A站离的这么长是400多米,而B站看得是半块,所以我觉着是200多米。

生:应该是B站离家是300多米。因为400多米,它不会多太多,因为是800米,A站已经站了一多半了,B站只能是300多米了。 师:同意吗?对啊,确实是300多米。

7.座位问题

师:我听说啊,最近有几个学校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内有800个座位,现在有四所学校分两场进行观看,你认为哪两个学校在同一场观看比较合适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座位啊!

生:1和3,2和4。因为把第一个估成510,把第二个估成270,等于780。

生:也可以这样算,把518估成520,275估成280 师:这时候等于? 生:800

师:正好800,可以吗?518估成520估大了还是小了? 生:估大了

师:275估得大了,正好是800,那实际肯定比800(少) 师:好,1和3可以同时观看,还有吗?

生:2和4.因为一个是409 一个是382,可以把409估成410,可以把382估成380,410加380关于790,第一个是多估了一个,然后382少估了两个变成了380,也就是总共还是应该再多一个,那就是数790再加上一个才等于791,总共有800个座位,现在有791个,所以可以。

师:说的多好啊!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可以把309看成310

生:是409看成410,把382看成390,等于800

生:把409多估了1个看成410,382多估了8个看成390,其实比800还少呢!

师:把两个数都多估了才800,那实际要比800(少)你看,孩子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知识估算了一下就能判断出哪两个学校可以一同观看比较合适,我记得刚才有个小朋友在算车票问题的时候是用的…… 生:实际算算

师:你现在想一想,哪一个比较简单啊? 生:还是估算比较快。 师:为什么呢?

生:估算也可以大体的知道 师:是不是估算更(快一些)

三、总结 师:今天解决的这些问题都用到的是什么?(估算)估算怎么样啊? 生:节省时间 生:不用绞尽脑汁 生:很简单

师:那生活中有没有估算的例子呢?

生:我们可以买菜,一斤菜是7块5毛钱,我可以算一算5斤菜多少钱?

师:只要大体估一估大约是多少钱就可以?是吗?看来啊,估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能够给我们带来方便,这个同学都学到乐趣了,今天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请坐

第16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易错题二年级上册

1、一段木头锯成5段,每段用5分钟,一共用多少分钟?

2、超市搞活动,满60元减10元:布熊27元,玩具汽车38元,玩具飞机49元,

4、公路一侧的两棵树之间9米,8棵树之间一共多少米?

5、看图列式:○○○○○ ○○○○○ ○○○○○ ○○○积木19元、布娃娃29元。

3、1)买一个布熊和一个布娃娃能节省10元吗?

2)买一个玩具飞机和一盒积木能节省10元吗?

3)买一个布熊和一个玩具汽车一共多少元?

4)买一个玩具汽车和一个布娃娃一共共花多少元?

3、练习本4元 橡皮3元 铅笔2元 毛巾6元 1)小红18元买了一种物品,他可能买了什么?

2)小明花了20元,他可能买了什么?(最少写出3种可能)

3)3个练习本和4块橡皮一共多少元?

○○

6、小红家到学校50米,小明家到学校45米,小红家到小明家可能多少米?

小红家 学校 小明家

小红家 小明家 学校

7、8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每个人要做9道题。1)8个同学一共要做多少题?

2)现在每个人做完了5道抢答题,一个人还要做几个必答题?

3)三个同学一共还要做多少道题?

1、1米—20厘米=( )厘米

2、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1

3、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

4、74-38得数大约多少?

5、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6、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

7、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8、4+4=( )×( )

9、补充口诀:五五 ( 二五 ) 10( )×( )=( )

11、3个4相加,和是多少?

12、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小灰兔一共有几只?两种兔一共有几只?

13、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

14、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3+3+2+1=( )×( ) 8+4+4+4+4=( )×( )

15、一共多少元? 5角 5角 5角 5角

( )×( )=( )角=( )元

32、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李志也参加了。他和每个参赛的同学都握一次手,他一共要握( )次手。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数量大时,有些慌神。把李志当做第21个参赛同学。

33、用5和9这两张卡片,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他们分别是( 和 )错因分析:两张卡片与三张卡片不区别,不加思考当三张卡片使用。

34、三个人见了面互相握手,他们一共握了( )次手。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互相”理解不够,握手与先前的互相赠送礼物数量混淆在一起。

35、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 )种付钱的方式。

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不够全面,漏掉部分方式,可见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

37、小红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她一共有( )种不同的穿法。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上衣与上衣配一套,裤子与裤子配一套。

38、3个5可以说成是( )的( )倍,4的7倍也就是( )个( )。

错因分析:倍数与乘法的意义还不清晰,导致几个几与对应的几的几倍理不清。

39、写出4个积是24的算式:( )( )( )( )

错因分析:“算式”、“口诀”、“读作”三者的关系有点互相混淆。 40、填上单位名称。一本练习本卖5( ),玩具飞机卖7( )。姚明的身高226(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

错因分析:对于身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知道226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遇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电视塔心中没有表象。

41、三角形图中有( )个角,( )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过“角”后学生把“三角形”与“角”混在一起。

42、小明等4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一共要进行( )场,光小明自己 2 要比赛( )场。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光小明自己要比赛( )场。”不理解。

43、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 )。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 错因分析:学生把加法与乘法的名称混在了一起。

一、判断题: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二、( )里最大能填几?

6×( )﹤45 ( )×4﹤39

二、填空:

1、3的8倍等于( )的( )倍。

2、一个正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这些面的角都(比直角大、比直角小、是真角)

3、要搭一个大正方体模型,至少要用( )个小正方体模型。

4、角有2条( ),1个( )。

5、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 )。

6、长方体有( )个面,有( )条棱,它相对的两个面形状( ),大小( )。

7、正方体有( )个面是( )的正方形。

8、( )-25=72

9、( )÷8=4„„( ), 余数可填( )。当余数是3时,被除数是(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三、分拆成乘与加(减):

□□□□ □□□□ □□□

( )=( )×( )+( ) ( )=( )×( )-( )

四、不计算,选择合适的符号(﹤、﹥或﹦)填在( )里

89-25-15( )89-5×7

五、对和打“√”,错的打“×”

1、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

六、解决问题

1、小丁丁、小胖、小亚三人从书架上拿了9本书后,书架上还有6本书,原来书架上有几本书?

2、筐里有50个桔子,最少拿出多少个就正好分给8个同学?

3、6元一支笔,40元最多买多少支笔?

4、先填最小的除数,再填被除数

( )÷( )=9„„7 ( )÷( )=8„„5

5、学校合唱队排练节目,一行站8人,有5行,欢欢是指挥,乐乐是伴奏员,

学校合唱队共有多少人?

1、看图:纸条长( 7 )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

5、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

62+34=96(元)

96+62=158(元) 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 40÷5= 840—800= 70—5=

9×7= 63÷7= 600+270= 500+80=

51—6= 0÷4= 100—26= ( )—340=260

49÷7= 157+43= 120—80= 35—4×8=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① 204 ② 2040 ③ 2400 ④ 2004

2、550比150多( )① 600 ② 700 ③ 400 ④ 500

4、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 10 ② 100 ③ 1000 ④ 10000

5、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 )① 3001 ② 2900 ③ 3100④2999

三、填空。(30分)

1、按规律填数。

( )、59

6、( )59

8、( )、( )、( )

2、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二十七( )三千零四十( )九千三百( )五千零四( )

3、读出下面各数。

8040 读作( )5812读作( )

4、2时=( )分 180秒=( )分 1分=( )秒

5、6705是( )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最低位的数字是( ),表示( )个( )。

6、第一个数是800,比第二个数多100,第二个数是( )。

7、把167

8、89

7、69

9、1128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 )〈( )〈( )〈( )。

8、7乘以4的积是( ),再减去18,差是( )。

9、在○里填上〉、〈或=。2时○120分 40秒○1分

42—18○35 24+17○39 70+90○160 38+25+20○85 35○48÷8×

510、6503=( )+( )+( ) 8001=( )+ ( )

11、爸爸上午8:00外出,下午5:00回家,爸爸离家时间有( )小时。

12、比524少38的数是( ),604比338多( )。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68+354= 1075—467= 378+4715=

六、应用题

1.李大伯去年收获稻谷5120千克,今年比去年多收获768千克,今年收获稻谷多少千克?

2.化肥厂二月份生产化肥3260包,三月份比二月份少生产136包,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包?

3.同学们搞卫生,20个男同学,22个女同学。如果每7个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4.同学们画了42张画,贴在一楼8张,贴在二楼的张数和一楼同样多,还剩多少张没贴?

5.一堆砖有276块,搬走98块后又运来156块,这时这堆砖有多少块?

七、选做题

1、果园里有梨树274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46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2、渡江轮船上午载客1105人,下午载客1256人,晚上载客742人,全天共载 4 客多少人?

八、思考题。

学校开联欢会,要搬10张桌子。每个老师搬一张,两个同学抬一张。现在有3个老师,还要多少个同学才能一次搬完?

1、食堂有3袋大米,重300千克,两袋面粉重120千克,食堂里的3袋大米比两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会议室里有6张3人沙发和15张单人沙发,此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一堆木材运走20根,还剩25根,这堆木材原有多少根?

4、兔子有3只,鹅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鸡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鹅和鸡各有多少只?

5、小明家养7只小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小明家养鸭多少只?养鸭的只数比养鹅少5只,小明家养鹅多少只?

6、小毛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爸爸明年多少岁?

7、冬冬家有2只白兔,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7倍。冬冬家养兔多少只?

8、张老师带着5名同学去校外参观,每张车票5角钱。来回共需多少钱?

9、学校要在操场旁种一排树,每隔8米种1棵。

(1)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种了9棵树,这个操场有多长?

10、小红、小英、小方三人踢毽子,小红一次踢18个,小英一次踢2个,小方一次踢6个,小红一次踢的是小方的多少倍?

11、小红今年9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奶奶比小红大56岁。妈妈和奶奶各是多少岁?

12、小明、小华、小丽三人互相赠送了1张卡片。他们一共赠送了 张卡片?

13、班里有48人,平均分成6个劳动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14、一根绳子长97米,先用去了28米,又用去了45米。

(1)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2)还剩多少米?

15、一个玩具熊50元,一辆玩具汽车20元。小明拿100元钱,买了1个玩具熊和1辆玩具汽车用去多少元?

16、屋里有10支点燃的蜡烛,被风吹灭了4支。此时屋里还有多少支蜡烛?

17、屋里有10支点燃的蜡烛,被风吹灭了4支。到明天早晨还有多少支蜡烛?

18、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9、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

20、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

21、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22、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

23、图书馆有90本书。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

24、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25、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

26、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7、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问一共能坐多少人?

28、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

29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

30、食品店有85瓶可乐,上午卖了46瓶,下午卖了30瓶,还剩多少瓶?

31、一小桶牛奶5元钱,一大桶牛奶是一小桶的4倍,买一大一小两桶牛奶共需要多少钱?

32、小明买了3个笔记本,用去12元。小云也买了同样的6个笔记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钱?

33、体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现在还剩多少副?

3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35、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6、王老师在文具店买了5张绿卡纸,15张红卡纸。红卡纸是绿卡纸的多少倍?

37、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

38、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9、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40、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组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41、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多5,乙数是多少?

42、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43、.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5

44、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45、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46、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

47、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书架上有杂志8本,有故事书32本。连环画有多少本?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48、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人?

49、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50、动物园有 20只黑熊,黑熊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51、动物园有20只黑熊,白熊比黑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52、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 44只,母鸡比公鸡多16只。母鸡有多少只?

53、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母鸡比公鸡多14只,公鸡有多少只?

54、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 60只,公鸡比母鸡少14只,公鸡有多少只?

55、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公鸡比母鸡少16只。母鸡有多少只?

56、上手工课,一班节约了15张纸,二班比一班多节约了8张纸。二班节约了多少张纸?

57、上手工课,一班节约了15张纸,比二班多节约了8张。二班节约了多少张纸?

58、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多16张。小青有多少张照片?

59、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根16米长的绳子,截去一些做跳绳,还剩6米,做跳绳用去多少米?

60、二年级的男同学有35人,女同学有37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有50人参加了今年暑假的“红色之旅”活动,有多少人没有参加“红色之旅”活动? 6

1、停车场上有65辆小汽车,开走了31辆,还剩下多少辆?又开来6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62、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63、学校买了6本科技书和36本故事书,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64、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第二天卖的是第一天的几倍?两天共卖出几箱?

65、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3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66、二年级一班有5组同学,平均每组有5个,“六一“节有21人参加合唱队。没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

67、小华和爸爸、妈妈比赛做计算,小华一分钟算对了6道计算题,爸爸的是小华的4倍,妈妈比爸爸少做对了5道。妈妈一分钟做对多少道?

68、小明家的鸡圈里原来有45只小鸡,妈妈上个星期卖掉了12只,这个星期又卖掉了15只,现在鸡圈里还剩下几只小鸡?

69、妈妈买来12只苹果和16只梨,如果要把它们全部装在袋子里,每只袋子只能装4只水果,需要几只袋子?

70、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71、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55、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72、绿化带种有9棵柳树,松树的棵树是柳树的3倍,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绿化带中有松树几棵?有杨树几棵?

73、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58、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买了7本,小胖买了4本,每本书7元,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74、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买了7本,小胖买了4本,每本书7元,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75、植物小组栽培了19盆菊花。送给幼儿园3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76、同学们参加劳动。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77、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78、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79、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80、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81、选择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① 有4袋白糖② 有2袋红糖 ③ 每袋糖重2千克 ④ 卖出4千克白糖 ⑤ 还剩多少千克白糖? ⑥ 红糖比白糖少几千克?

82、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83、比较下面一组题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然后再解答.

(1) 食堂里有15袋大米, 又买来40袋, 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2) 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 用去27袋, 又买来40袋, 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84、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85、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小刚: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应付多少元?小强有50元,买5包饼干,找回多少元?

86、谁买的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 6 元,谁便宜?每支便宜多少?

87、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88、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89、学校体育室有排球18个,足球的个数比排球多15个,学校体育室有排球、足球共多少个?

90、同学们去植树,如果每人种8棵树就剩5棵;如果每人种9棵树就少6棵。同学们共植树多少棵?

91、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红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

92、水果店运进75箱苹果,第一天卖出去24箱,第二天卖出去18筐,水果店还有多少筐苹果?

93、把一盒彩笔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8支,就多10支;如果每人分10支,就少14支,请问这盒彩笔共有多少支?

94、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95、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96、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97、二年级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学年开始了,又转来9名同学。现在二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98、.一袋巧克力,分给某组的小朋友,每人5块,正好分完;每人分6块就少7块,这袋巧克力共有多少块?

99、水果店有水果46筐,上午卖出去28筐,下午又运进来21筐,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筐?

100、某校分配学生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就剩2人;如果每个房间住8人,就少12人。问要住宿的学生有多少人?

一、直接写出得数。(35分) 4+14= 17+3= 20-4= 36-6= 8×8=

83-29= 44-9= 48+52= 15-7= 10-5= 23+25= 20-12= 6×7= 25-9= 31-11= 50-18= 9×6= 17+60= 5+35= 30-5= 42-15= 9+26= 13-7= 24-6= 70-25=

52+8= 56-40= 50+50= 4×5= 36+26= 28+8-19= 23+17-10= 8+15+74= 83-57-20= 14+66-52=

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3分)

( )-15=23 ( )×( )=72 ( )+( )=100

三、( )最大能填几?(2分) ( )+6<58 16+( )<31

三、笔算。(30分)

59+14= 81-26= 54+14-29=

74-24+37= 80-25-31= 23+17+49=

四、我最棒。(每题5分,共30分)

1、小玲赶着一群羊到山上放。已经有56只在山上玩,有22只正赶着上山,小玲赶的这群羊大约有( )只。

2、40比15大( ),23比52小( ),比25多17的数是( ),比20少5的数是( ),36比( )少9。

3、按规律填数:1,8,2,12,3,16,( ),( )。

4、我今年9岁,妈妈比我大26岁,奶奶比妈妈大29岁,奶奶比我大( )岁。

5、找规律填数,看谁最快夺到红旗:

6、小玲会唱9首歌,小珊会唱14首歌,两人一共会唱16首歌,两人都会唱的歌有( )首。

第17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和重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具准备:

沏茶的六张图片同桌两个人用一份、三个小圆当饼、表格。

学生准备:

三个小圆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出示幻灯片,门及门铃声) 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一名同学说)出示图片。

师:谁还想说一说?

师: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 生1

师:谁还有补充?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学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生

1、2

师:小明要干这么多事,你能帮小明想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呢?用你的图片同桌摆一摆,并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开始吧。 师:好,哪一组想来说一说你们俩的方法?

一、西水壶、节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3分

二、西水壶、节水、烧水、沏茶)共11 分最优方法。

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语言。

师:好,还有更快的方法吗?那我们来看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1

上茶?

生1

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师:同学们请李阿姨和完茶,小明的妈妈要用最拿手的烙饼来招待他(处室图片) 师:从图上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了解到一个锅一次只能烙两张饼)

师:请你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你怎样算得?生

1、2

师:如果烙两张饼呢?最快需要几分钟?生1

师:你怎样烙的?生1

师: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一共用的时间是(6分------) (出示表格)

师:现在家里有小明、李阿姨、还有小明的妈妈,每人都吃一张饼,一共需要几张饼?生1

师:请你替小明的妈妈想一想怎样烙才能尽快的让大家吃上饼呢?

下面用圆片在小组内摆一摆,把设计的方案添在表格里带回请小组代表发言(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讨论(1-5分钟)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好,你们这组来说一说吧!生1:

师:好,谁还有比他们这组更快的方法吗?生2:

师:还有比这几组方案用的时间还短的方法吗?生:

师:那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

师:为什么?(时间最短)

师:咱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的?老师这有三个圆,分别代表三张饼,第一次先同时烙饼

一、饼二的正面,需要几分钟?三分钟。第二次同时烙饼一的反面和饼三的正面,三分钟后,饼一烙好了,这是同时烙饼二和饼三的反面,再过三分钟,饼二和饼三也烙好了。

师:使用这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

师:同意吗?

师:同学们通过看表格,也发现了使用这种方法,锅里每次都有2个饼,这样就不浪费时间了,我们把这种烙三个饼的方法,叫做烙三个饼的最佳方法,所用时间是多长呢?生:(九分钟)

师:好下面同桌用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烙一下。

师:同学们那么烙4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生

师:还有比这更快的方法吗?(

2、2共12分钟出示表格)

师:五个饼呢?(

2、3共15 分)六个呢?(

2、

2、2或

3、3共18分钟)

师:我们找出了烙

1、

2、

3、

4、

5、6的最佳方法,同学们现在观察表格,饼数与所用时间有什么关系?生

1、

2、3

总结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多用三分钟

烙N个饼的个数×三分钟=烙N个饼的最少时间

师:你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

师:下面请你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算一算烙

7、

8、

9、

10、个饼的最佳方法和时间? (表格出示)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数学广角中:怎样合理的安排事情最节省时间,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第18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

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 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 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欣赏“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比秒的更小的时间单位,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的计算》

学习内容:课本第62页的例

1、例2及“做一做”。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你们想认识她吗? (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我们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柳州的变化,龙潭公园等场景。)

(2)导游: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 )分3分=( )秒 240分=( )时1时=( )分 2分=( )秒180秒=( )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2.时间的计算。(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 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 导游:谢谢阿姨。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 (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 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 45-30=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汇报。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 (录像:游览柳侯公园)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 (同桌交流算法)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 汇报。

2.智慧大比拼。

师:机器猫表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出示钟面:7:15—7:50 2:55—3:25 3.运动会比赛。

师:看,热闹的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你想参加哪个?请算出你参加的比赛项目用多长时间,算对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去了! 出示:运动会日程安排

50米跑:上午9:00—10:00 1分钟拍皮球:上午10:20—11:00 1分钟跳绳:上午11:05—11:45 跳远:下午2:30—3:25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

先出让学生猜测谁的速度快,自由说。 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狗、12:00—12:45 豹子、1:05—1:15 大雁3:55—4:15 学生计算,汇报。

5.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6.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这是KITTY猫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化。在练习环节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效果较好。

第19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四边形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涂一涂、说一说、围一围等系列活动,充分感知四边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善于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以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因而课堂上我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

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出示“喜羊羊开店”的情境,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我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2、这节课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及自主探索,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内容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征。而平行四边形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实物和图形中识别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征有个初步直观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铺垫。并为今后深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观察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新课标给课堂带来的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时,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思维,有的能研究三个图形,有的能研究两个图形,有的研究问题很全面,有的只注重了图形边的特点,而忽略了角的秘密,有的同学能用多种方法得到结论,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使我切身感受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课时 周 长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1.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67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第六课时 估 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第20篇: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用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

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

2、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3、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学生分组活动。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

5、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6、小组汇报。

7、结合其中一幅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小马图为例)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

(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

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

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

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

三、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揭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