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2022-04-1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动画片中,讲的是谁的故事?(司马光)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一段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就知道

了(学生齐读第一段)

2、你知道了什么?(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司马光是古时候,

也就是900多年前宋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叫光。司马是复姓。

三、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85页,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的故事。

2、检查生字。(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3、检查生词。

4、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

()的故事。

四、学习第二段

1、那么他是在什么地方砸缸救人的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5、回答问题:在花园里救人。

6、观察图画,花园里还有什么?假山下有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

认真,那么水缸里的水多不多呢?找一找相应的句子。

7、指导读句子。读出水缸的大和水满。

四、学习第三段

1、他们正玩的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个小朋友爬到了哪里?接下来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

3、这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会怎么样?(淹死,很危险)

4、这种情况怎么样?(危险、不妙)

5、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

五、学习

四、五段

1、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又怎么样呢?请同桌两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四、五段,交流一下,用圆圈圈出表示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动词。

2、学生汇报:

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慌了)“慌了”’是什么意思?(着急,害怕)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动作?

5、学生汇报(师板书:哭、叫、喊、跑)

6、他们叫着喊着,会喊些什么?(快来救人哪)

7、指导读,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8、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同桌讨论)

9、这些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了?(太慌了,我们不能慌)

8、是呀,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没有慌)

A、司马光没有慌,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B、他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举、使劲、砸)

C 、比较“举起—拿起”使劲和几下子说明什么?

9、学生表演读。

4、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六、学习第六段

1、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段。

2、学生回答:小朋友得救了。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之前我们知道了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慌张,看了司马光的表现后,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冷静,想办法)

四、课堂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举 使劲砸

推荐第2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24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说说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4.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将文章完整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有何不同?

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用的是咱们现代人的语言,这种语言叫做“白话文”,古代的人说的话,叫做“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也叫作“古文”。

2、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讲解课题,边写课题边讲解“司”这个生字。师边写课题,边讲解字的笔画以及书写注意事项。

3、师:今天老师带来的这篇小古文,只有两句话,却能完整地将故事全部说清楚。你们想来读一读吗?

5、师:打开课文纸,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不熟悉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生字

司 庭 登 跌 众 弃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

3. 出示课文原文,听学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指导“没”的读音。多音字。在文章中读mo,第四声。

古文和现代文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停顿上,只有停顿的准确,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大家一下参考注释,再读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之后,注意停顿。)

指名读,老师点评。

出示课件,将第一句画出停顿的斜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谁再来试试第二句?根据朗读,指导,完整出示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文章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师: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但是描写的是:学生:一群小孩嬉戏玩耍。

师:是啊,这群孩子玩得多开心啊,我们可以读的好玩一些,读出一种玩耍的快乐,怎么来读呢?

学生试着读一读,同学评议,老师评议。

师: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那么,如果在树林里面玩,叫什么?戏于林,如果在泳池里玩,用古文怎么说?戏于池。

师:同学们很聪明,我们也学会说古文啦。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师:一儿登瓮,这个孩子怎么样?是啊,多调皮啊,竟然爬到大缸上面,神气吧,牛得很啊,所以这句话,咱么可以读的牛气一些。学生试读。

但是,后面发生了什么?一起说。足跌没水中。

是啊。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哎呀,这个刚才还很神气,牛气的孩子就掉进了缸里,一切发生太突然,太快了。所以,这个时候,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学生说:快一点,急一些。学生试读。

(3)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众皆弃去。众的意思是?皆弃去?跑的太快啦,一下子人就都无影无踪啦。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同学来分析一下。(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扭头就跑)

(4)师:这一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帮我们分析分析意思,看看怎么读更好?光 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师:司马光怎么做的?有时间思考吗?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事情很果断,大家分析的很好。这句话,应该?是的,果断迅速,不拖泥带水。

(5)结果就是: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这个时候,你心里的大石头可以落地啦。

7、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带上感情色彩。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出示现代文。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深入探究、熟读成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机智、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师:这样的孩子,在关键的时刻,危急的时候,能够想办法救同伴,没有放弃同伴,真的是难能可贵啊,这样一种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大家希望和力量。这也是我们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师:好多同学都能轻松并且读出了古文独有的韵味和感情,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司马光,有多少了解?

出示课件: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自由好学、天资聪颖,二十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开始做官。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其实在他小时候,还有这样的一件事情: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对读书这件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因为读书,书中的故事感染了他,熏陶了他,让他明白了遇到危险不会慌乱,才能够在“众皆弃去”,而能“持石击瓮破之”啊!

师:所以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而成为这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查找——资料书

4、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5、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另外一篇小古文,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

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徐孺子赏月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出示原文,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断断句子。再出示意思。简单说,简单读即可,让学生多感受一下。

【注释】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尝:曾经。瞳子:瞳孔。语:对……说。然:这样。戏:玩耍,嬉戏。

【翻译】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2、师小结: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了课文,还补充了一篇小古文,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古文有什么独特之处?

3、文言文语言精炼简洁,概括能力强,读起来好听。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 庭 瓮 跌 四个汉字,四种类型。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 ”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司”字已经学习过,大家也一并在书上描红。

“庭”为半包围结构,“瓮”上下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结构,观察田字格。

2.师指导写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机智、沉着 、冷静

推荐第3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推荐第4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教学设计

设计人:王静

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12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的人物,这篇文章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益匪浅。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书空并齐读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教“司”和“光”:司,平舌音,第一笔是横折钩,不是横、竖钩,与“可”要区分开。光,三拼音,后鼻音。

3.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课文一遍。

2,引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3)请小拼音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小朋友掉到一个大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藏在假山后面,有的跑去喊大人,有的吓的哭了起来,还有的摸着头不知道怎么办好?这时,只有一个小朋友急忙用石头把水缸砸破,那个小朋友从水缸里爬了出来,他得救了)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

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课件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其意)

(1)检查自读情况,指明拼读,注意正音:司,平舌音;使:翘舌音。“光、缸”是 后鼻音,使劲的“劲”和“喊”是前鼻音。

(2)不用讲解学生联系插图就能理解的词语有:水缸、喊、砸掉、流、爬、哭。

(3)教师讲解“花园、假山、使劲、古时候”的意思。

五、简单说说各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写: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假山旁的大水缸里装满了水。

第二自然段写: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发了慌。

第三自然段写:司马光没有慌,他用大石头砸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

六、作业

1、比较各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兴( ) 司( ) 笑 () 夫( )光( ) 同( )哭() 天( )

2、扩词。

园( )( )( ) 流( )( )( ) 掉( )( )( )

3、读读写写生字。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司马光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教学反思:

慌了 喊叫 司马光 一块石头

推荐第5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一、

1、

2、

3、

4、

二、

1、

2、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动画片中,讲的是谁的故事?(司马光)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一段

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就知道了(学生齐读第一段)

你知道了什么?(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司马光是古时候,也就是900多年前宋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叫光。司马是复姓。

三、

1、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85页,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 )的孩子,( )的故事。

2、

3、

4、检查生字。(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检查生词。

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 )的孩子,( )的故事。

四、学习第二段

1、那么他是在什么地方砸缸救人的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5、

6、回答问题:在花园里救人。

观察图画,花园里还有什么?假山下有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认真,那么水缸里的水多不多呢?找一找相应的句子。

7、指导读句子。读出水缸的大和水满。

四、学习第三段

1、他们正玩的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个小朋友爬到了哪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

3、这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会怎么样?(淹死,很危险)

4、这种情况怎么样?(危险、不妙)

5、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

五、学习

四、五段

1、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又怎么样呢?请同桌两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四、五段,交流一下,用圆圈圈出表示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动词。

2、学生汇报:

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慌了)“慌了”’是什么意思?(着急,害怕)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动作?

5、学生汇报(师板书:哭、叫、喊、跑)

6、他们叫着喊着,会喊些什么?(快来救人哪)

7、指导读,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8、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同桌讨论)

9、这些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了?(太慌了,我们不能慌)

8、是呀,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没有慌) A、司马光没有慌,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B、他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举、使劲、砸) C、比较“举起—拿起”使劲和几下子说明什么?

9、学生表演读。

4、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六、学习第六段

1、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段。

2、学生回答:小朋友得救了。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之前我们知道了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慌张,看了司马光的表现后,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冷静,想办法)

四、课堂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 砸

让孩子的情感和课文的情节同步发展——反思《司马光》一课的朗读教学

《司马光》是小语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玩耍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总体节奏是紧张的,但伴有舒缓,构成了文章回环曲折的情节美。因此,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通过朗读体现这种情节的起伏变化,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现在,我把上课时几处朗读指导的教学片段呈现出来,逐一点评,与大家共勉。

片段一:指导朗读“有一回,他跟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 师: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花园玩得开心吗?他们会玩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玩打弹珠比赛。 生:他们还会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生:会玩捉迷藏啊,摸人啊等有趣的游戏。

师:是啊,那么多好玩的活动,他们玩得可高兴了,玩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你们快来找我吧,我已经躲好了!

生:扮老鹰的可能会说,啊,我总算抓住你了!哈哈哈„„ 生:啊,花园里的风景真美啊!在这里玩可有意思了。

师: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既然他们玩得那么高兴,那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要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呀? 生:高兴的语气。 生:开心快乐的。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美美的读这一句。 反思:

看似普通平淡的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了赋予丰富的感情色彩,白纸黑字在孩子的眼中或许变成了一幅幅活动的画面,一句句欢跃的嬉戏声,一曲曲动听的旋律,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如此,孩子的朗读便融入了感情,倾注了热情,充满了灵性,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片段二:指导朗读“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师:就在司马光和小伙伴玩的正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生站起来朗读这句话,读得不够有感情。)

师:是呀,一个小朋友掉到了大水缸里,掉到了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里,如果不及时出来的话就会„„ 生:淹死。

师:小朋友,你们为他感到着急吗?为他感到紧张吗?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把这种着急紧张的心情和情况体现出来好吗? 反思:

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有感情的朗读就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之中,在这里教师所进行的不单单是对孩子的朗读训练,更是对他们心灵的洗涤和润泽。

片段三:指导朗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师:发生了这样的事,孩子们有什么表现啊? 生:都慌了。

生 :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师:他们会怎么叫怎么喊呢? 生:快来人呀,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 生:快来救救我的小伙伴啊! 生:啊,这可怎么办呀!呜呜!

师:正如小朋友们所说的,他们都慌成一团了,有没有想到自己想想办法来救出小伙伴啊? 生:都那么慌了,还会想办法呀?

师:对,我们就来做做这群慌乱的小朋友,把这句话读读吧。 (个别读,集体读)

师:在这群慌乱的孩子中间,有一个人没有慌,他是谁? 生齐说:司马光

师:他没有慌,你想想,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之中,有哪些想法闪过他的脑海? 生: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慌。

生:我一定要想个办法救出我的小伙伴。 生:周围有没有可以用的东西呀? 师:是呀,他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师范读这句话“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并做“举”的动作和“使劲”的样子。)抽生读。 师: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呀? 生: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司马光是个冷静的孩子。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个孩子的聪明冷静吧,齐读这句话,注意,别把他的动作忘记哦。 反思:

让学生想象别的小朋友的慌乱情景和司马光遇事时的想法,使小朋友的慌乱和司马光的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立刻变得丰满起来。有了深刻的体会和真切的感受,朗读也能融情融景了。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然后进入有声有色的朗读,这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因此,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立体的,多维的朗读指导,尽量使孩子热情地参与到我的课堂教学,因为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 当然,实际的教学过程,也有很多不足、甚至失败的经历,但是,我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像头上的太阳——领你向前,失败的教学经历像身后的剑,逼你向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将转化成力量,都是对我的鞭策和修炼。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俺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俺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俺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俺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daodoc.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中小学教学资源!http://www.daodoc.com/showtopic.aspx?topicid=47286&page=end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俺们一起来读读第

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俺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

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俺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俺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

推荐第6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导学案

教材解析:

本课是讲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知识。

4、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 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动画片、彩色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加强记忆

1、你们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小秘密吗?(说说最喜欢的小朋友,为什么?)

2、复习巩固“我会认”生字。

二、精讲释疑,分析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我是小小故事王:请小朋友,走到台上来,把《司马光》这篇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口头复述给大家听。时间 ( )

地点 ( ) 人物 ( ) 发生了( )事。

3、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从文中知道司马光是位 ( )的孩子。

三、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1、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做?怎样救出你的朋友呢?

2、私自去游泳,这样做对吗?

四、训练检测,巩固知识

1、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下课后,有的小朋友 ( ),有的小朋友( 的小朋友( ) 。

(2)、放学后,同学们大扫除,有的同学( ),有的同学 (还有的同学( )。

(3)、今天玩游戏时,我一不小心就( )。

(4)、刚才我用力写字时,不小心把( )。

2、写出反义词。

古—( ) 有—( ) 哭—( ) 里—(

下—( ) 大—( ) 水—( ) 满—(

小心—( ) 朋友—( )

3、给多音字组词。得 ( )( ) 着( )( ) 都( )( ) ( )( ) ( )( ) ( )( ) ( )( ) ( )( ) 几( )( ) 别( )( ) 的( )( ) ( )( ) ( )( ) ( )( ) ),还有 假—(

去—( 没( )( ( )( 假( )( ( )( ) ,) ) ) ) ) )

))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是讲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 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知识。

4、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 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动画片、彩色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师生互动(7分钟)

1、师:孩子们,今天陈老师跟你们分享一个秘密,你们想听吗?陈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一(2)班的孩子们,因为你们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爱劳动,爱学习、、、、、、同意我说法的请微笑,你们的笑容真甜蜜,礼尚往来,你们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小秘密吗?(学生说完,和学生握手,如此导入尽早化解课前紧张的气氛,更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2分钟)

2、师: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司马光》,司马光他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接下来请观看《司马光砸缸救人》视频。(2分钟)

3、我是小小故事王:请小朋友,走到台上来,把《司马光》这篇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口头复述给大家听(给予肯定,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别人和口语交际表达能力。)(3分钟)

二、自主学习,加强记忆(4分钟)

1、复习巩固“我会认”生字。(出示PPT,先由学生抢读,再齐读,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读音,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2分钟)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出示课文内容PPT)(2分钟)

三、精讲释疑,分析课文(23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2分钟)

(1)、分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句话,反义词(古-今,有-无,),轻声字(时候,孩子),量词(一个孩子),多音字(子,子女,儿子)

(3)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4分钟)

(1)、师:孩子们真棒,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来朗读?勇敢的孩子在哪里? (2)、理解文段。2句话,反义词(回-去,朋友-敌人,里-内、外,假-真, 上-下,大-小,水-火,满-空),轻声字(时候,孩子),量词(一口大水缸,一座花园),多音字(几,几个、茶几,假,真假、放假,了,好了、知了)

(3)、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5分钟)

(1)、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来朗读?勇敢的孩子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1句话,动词(爬,蛇、壁虎,掉),反义词(小心—大意),近义词(小心-仔细、认真)

(3)用“一不小心”说出一句话。今天玩游戏时,我一不小心就(把帽子弄丢了,脚受伤了,衣服脏了)。

(4)、我班小小赛读会:师生PK、组组PK、男女PK,读出紧张的语气(设身入境,假如你的好朋友掉进了大水缸,你会怎么样?—紧张、慌忙)

4、学习第四自然段(5分钟)

(1)、抽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有1句话,多音字(别,别人、别扭,的,好的、目的,着,看着、着急,都,都是、首都),反义词(哭-笑) ,动词(慌、吓哭、叫着、喊着、跑、找),

(3)、根据情境图说出其他小朋友的神情和动词。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5)、你认为别的小朋友是怎样的人?(胆子小、不勇敢、不爱动脑筋)

(6)、多形式读出“紧张、害怕、慌张”的气氛。(都慌了,有的、、、、、、、)

5、学习第五自然段(3分钟)

(1)、师:别的小朋友都慌张了,司马光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呢?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五自然段吧!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有1句话,动词要示范动作,有实物更好(举起)、砸(力气小,想抓紧时间救出朋友)有实物更好, 量词(一块石头),轻声字(石头)

(3)、理解“使劲(用力,力气小)”、“几下子”。 (4)、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朗读。(着重读“没有慌”“使劲”)

6、学习第六自然段(2分钟)

(1)小组朗读。

(2)、读了第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得救了,有1句话,动词(流、掉、得救),多音字(得,觉得、得到、我得学习)

(3)理解“得救”,救出来了,没有危险了

(4)、感情朗读,读出放松的语气。

7、有感情齐读课文。(2分钟)

四、合作探究,共同进步(5分钟)

1、这样做对吗?

2、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做?怎样救出你的朋友呢?

3、让学生议论后,在字条上写出来并张贴在黑板上。

五、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1分钟)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胆子小、慌张)

慌张 吓哭 叫着 喊着 找大人

司 马 光:(勇敢、聪明、爱动脑筋、爱思考)

没有慌 举起 使劲砸

推荐第7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司马光图片)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呀?齐读课题《司马光》。板书

2、通过昨天的学习,谁能说说司马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聪明、机智)

3、今天呀,聪明机智的司马光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我会读:

古时候 花园 假山 掉进 司马光 别的 哭喊 使劲 砸 慌 搬起 得救 水缸 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二、精读训练

1、今天,司马光将带我们一(6)班的小朋友穿越时空,一起到古时候的花园里去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图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比较句子:

①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装了水。 ②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句②说法好)为什么?(如果是小水缸,小朋友能自己爬上来;如果缸里没有水,或是有水也不多,小朋友掉进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正因为是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那小朋友掉进去就有生命危险了)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可能发生事情的危险因素。

3、复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能说一说第一节讲了些什么吗。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图)瞧,小朋友们玩得兴高采烈,完全没有想到危险就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1)发生了什么事?

(2)他爬到了哪里?后来呢?

(3)掉进了哪里?他爬上了假山,怎么会突然掉进水缸里的?

(一不小心,指导读)师评价:(哦,太突然了,你根本没想到。你确实不是有意的。哎哟,你太不小心了。)

(4)他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装满了水的大水缸)那他掉进了这样的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

(5)如果当时你就在场,看见你的同伴掉进了水缸里,你会怎样?(着急、担心)

(6)用“——”划一划,在这危急的时刻,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做的?读 学习“别” ①慌 板书: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②具体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呢? 学习“哭”

a哭

哪个小朋友哭了?为什么哭?(急、没有办法) b喊 他会喊什么呢?

(救命啊)这个小朋友的命就在缸里呢,不赶快救出来,他就没命啦!谁来喊?

(快来救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晚一步就来不及啦!谁来喊?

(有人掉进缸里啦)可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着急!谁来喊? c跑去找大人

为什么要找大人?(救人)哦,他们惊慌失措,一点主意都没了。 为什么要跑着去?(时间很紧)稍微慢一点,这孩子就可能被淹死。 ③读第二句,读出“慌”。(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7)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这危急时刻,只有一个人没有慌,那就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第几自然段讲了司马光?

板书:司马光 没有慌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学习“没” “那”

a司马光为什么要用大石头呢?(缸大而且很硬) b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呢?(时间很紧) 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的动作吗? 引读:水缸······,缸里的水······,掉在缸里的小朋友······。(3)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

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们来了, 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司马光的同伴们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让我们来夸一夸司马光。

出示句子:司马光,你真 !

老师这儿有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出示:)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聪明果断镇定(出示:多谋善断、方寸不乱、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三、总结

1.当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时,要学习司马光方寸不乱、多谋善断的品质。2我们一起来编个儿歌来称赞司马光。

老师说前半句,大家来补充后半句,看谁说的好。

古代孩子,-----(司马光)

遇到危难,-----(不心慌)

举起石头,-----(砸破缸)

救出朋友,-----(你真棒) 3推荐小故事 4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1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司马光

没有慌

聪明 机智

推荐第8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店口一小 楼丹丹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情境,借助插图等方式认识“司、缸、吓”等生字,会写“叫、吓”两个生字。

2.认清轻声词,读准轻声,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3.通过朗读学习,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运用字理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识字。

【教学难点】学会轻声的朗读,正确读好句子,减少朗读拖腔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疑,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看些什么动画片呀?老师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名侦探柯南了,里面全是一些悬念重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案件。你们喜欢动脑筋思考、寻找案件的蛛丝马迹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案发现场,我们去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我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就举手告诉老师。[请几个小朋友说说他的猜想] 3.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好奇起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你把书本打开,翻到85页,看到课题了吗?一起把它读出来吧!(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司马光”其实是一个人名,像我们小朋友都有名字,也有各自的姓。那司马光小朋友姓什么呢?他姓“司马”,是一种复姓,我们的百家姓中还有很多复姓,如:诸葛、欧阳、上官、慕容等。这个课题里面藏了一个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5.现在就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在读之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把课文读一遍,碰到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给课文标上段落。3.都完成之后,端正坐好!开始吧。

二、随文识字,读好句子

1.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开头的情况?

2.(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还装满了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缸”,有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能记住它?

3.“缸”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它的左边是一个“缶”,是用来盛液体的瓦器,很多字当中都有这个缶字。右边这个“工”在古时候念做“gang”,像这样左边表示意义,右边表示读音的字,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声字。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紧急的情况发生了,小朋友的反应如何,谁能来读一读告诉老师?看来,我们已经找到原因了,是不是呀?

5.这里有几个生字词,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读。(出示:慌了、吓哭了、叫着、喊着、找大人)在读的时候,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下面的线索。

你看,这里出现了几幅画,这几幅画就和我们的生字有关。你能来猜一猜吗?

看到没,这个“慌”和什么有关啊?所以它是竖心旁的字,我们来看看右边,右边的“荒”字表示田里长满了野草,没有人烟,这样的一个地方,你能不害怕,不心慌吗?(齐读“慌了”,读出心慌之感)

6.“吓”这个口,形状像张开的嘴巴,表示开口威吓人。右边的“下”原来是“赫”,就有发怒、威吓的意思。现在我们的汉字不断简化,就变成了“下面”的“下”了。

“叫”的“口”表示开口呼喊,丩(jiu)表示叫声如绞合的绳索悠长不断,有呼救的意思。

书写这两个字。(生先观察字形,说一说,师范写) 7.咱们班的小朋友写字真是认真,还没写好的,我们下课再来写。现在小手放放好,老师想请你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出示:别的、慌了、有的、叫着、喊着)

8.这些都是轻声词,我们要念好这一段,就必须要读好这几个词。(师范读、跟读、请学生读)并将词语放到段落中,再次体会。 9.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司马光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10.(出示:一块石头、使劲砸、砸破)如果是你,你是怎么砸的,用你的动作来告诉老师。老师看出你的使劲了!

“砸”字该怎么记住它呢?石字旁表示意思。匝表声,表示日常用品放在容器中,被容器所围。为了解救落入水缸的小朋友,司马光就用石头砸!

司马光在砸水缸的时候,慌了吗?那你能像他这样不慌张地来读一读这一段吗?(指导朗读)

11.司马光的方法可行吗?小朋友最后?(得救了) 12.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老师想考考你们了,你会读这些词语吗?(出示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词语的味道)

13.你能给这些句子排序吗?

三、深入感悟、了解作者

1.小朋友得救了,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遇事不慌、善于动脑、聪明勇敢)

2.这么一个聪明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你觉得他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让我们来猜一猜吧(出示三张图片,简介司马光) 3.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司马光小朋友的故事,回家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当你遇到这种类似的紧急情况时,老师希望你也能像司马光一样沉着冷静地处理好。

推荐第9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智、勇敢

砸缸

救→小朋友

推荐第10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21•司马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shihou men koushijin

( ) ( ) ( ) ( )

huayuandiaoxia pa shanliu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石头

一口

石头

大人

一块

假山

水缸

第11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对话平台: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

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相关链接: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阅读在线:司马光砸缸新传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石头剪子布!”“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12篇:司马光 教学设计

一年级《司马光》教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 一口水缸 一不小心 举起 使劲 砸破 得救 假山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敬佩、赞叹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司马光 砸缸救人

举起„„使劲砸几下子砸破

聪明勇敢

第13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设计理念】

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会地整和,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学会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教学中应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对象分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板书课题,指一生读,学习“司”字,用猜字谜方法学习。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2.从课题中,我们能看出来课文讲的是谁呀?我来介绍一下司马光,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了本书叫《资治通鉴》,得到了许多历史学家的称赞。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1.图上画的是什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学生认真看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提要求:

(1)先把认字表上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遍。 (2)画出本课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4.(学生认真听,认真读并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听、读习惯。]

四、自主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拿出自制字卡,同桌互相认读。 3.找小老师到前面领读生字。 4.小组互相学习生字。

5.向老师汇报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了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培养自学能力]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声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明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段中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状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能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3)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有个性化的表达,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那口缸砸破了。

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②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③“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设计意图:体会司马光的机智、聪明,方法巧妙而实用。] (4)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你能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激的话。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表达感激之情。] 六.学习生字:司、跑、出。

1.老师指导书写。

2.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虚宫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再写,写完后进行对比。

3.老师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注意“三个一”。 七.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总结全文。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第14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吓,叫”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并背诵。

3、能从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通过朗读,体会司马光善于动脑的品格,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到好办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4-6自然段。

2、学习写“吓,叫”两个字。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4-6自然段,体会司马光善于动脑的品格。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2、板书课题。

3、读课题。预设1:“司”是平舌,同学们的字音读得真准。 预设2:“司”是平舌,把它读准,再读一次。

4、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司马光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救人。(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够简练,教师要注意引导)

5、复习1-3自然段

师: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它是这样写的: 出示1-3自然段,师读第一段,生读

二、三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段与段间的停顿)

预设:学生没读好“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小朋友掉进水缸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我们读“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的时候,应该快些。把第三自然段再读一次。

6、过渡,导入

教师:这位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真是危险。怎么办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 预设:

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跑走了。 师:观察得仔细,说得清楚。

2、师:哪一段话写到了这些? 生: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师生评议。

3、复习生字:别、都 (课件中“别”、“都”呈红色)

(1)教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字老师是用红笔写的,读一读。 生读:别、都

(2)教师:这两个字是上节课中我们写的生字,特别是“都”,不太好写。一起来复习一遍。

课件演示书写,生书空。

4、过渡、读文

教师:把它们放到句子中,我们来读一读“别的小朋友都——” 学生:慌了。

师生配合,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5、趣味阅读

(1)读“慌了”

教师:慌了,就是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读这段话时要快一些。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

教师:读出了慌张,真会读书。 (2)读“哭了” 教师:老师也想读这段话。请认真听,老师有什么地方读得和你们不一样呢? 师范读,读“有的吓哭了”,读出哭腔。 预设: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有的吓哭了”,好像哭了一样。 师:听得真认真,老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这位小朋友哭了。

师:你真会动脑。人哭的时候,说话就带着哭腔。这几个字要带着哭腔才能读好。你能读读吗?

指名两三个学生读,男女生读。 (3)读“叫着喊着”

教师:读得真有味道。再动脑想想, “叫着喊着”又该怎么读?谁来? 预设1:

生大声朗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叫着喊着”特别大声,为什么? 生:叫、喊的声音大。

师:你是个会动脑的孩子。老师给你提个小建议,“叫着喊着” 要大声读, 读“跑去找大人”要小声些。

师范读(指导读 “跑去找大人”时要降低声调) 指名生再渡

师: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分小组读,齐读。

预设2:

指名读,师指导读大声

师:老师为什么要你读得大声点? 生:叫、喊的声音大。

师:你也是个会动脑的孩子。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师范读(“叫着喊着” 要大声读, 读“跑去找大人”要小声些。)分小组读,齐读。

6、齐读第四段。师:一齐读这段话。

7、过渡 “吓”、“叫”变色

师:读着读着,有两个字的颜色变了,读一读。(变大) 生读:吓、叫

师:今天要写的生字就是——“吓”、“叫”.

三、生字书写

1、师: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这两个字应该怎么写? 学生观察字的书写,教师指导: (1)都是口字旁

(2)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3)“吓”,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的上面,写得小而高,下字的横要和口一样高。

(4)“叫”, 右边的第一笔是竖提,再写最后一笔竖,竖要长。

2、动画演示笔顺,生书空。师:跟着电脑,来书空一遍。

3、师范写。

师:老师也来写一写,跟着我书空。

4、做放松操,进行书写练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87页,动笔写字。

5、展示评议。

师:请没有写完的同学先把笔放下。

6、拓展

教师:动脑思考,还有哪些字是“口”字旁的? 预设:

(1)吃饭的“吃” (2)唱歌的“唱” (3)喝水的“喝” (4)叫喊的“喊” (5)哪里的“哪”

7、造句练习

出示“叫、喊、吓”

师:师:同学们真是聪明。再动脑思考,能用他们中一个或者两个,或者组成词语,来造个句子吗?

预设1:

生会造句,师点评:你真会动脑筋。/你真聪明。 预设2:

生不会造,引导

(1)在走廊上不能(大喊大叫)

师:同学们只要多动脑,一定能说出很棒的句子。

10、抓关键字,背第四自然段。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两个字(吓 叫)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齐背。(注意评价:聪明、用心)

11、指导背诵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着“吓”和“叫”背诵第四自然段。这是一种背诵的好办法,记住自然段中最重要的字、词语,背诵会更容易。

四、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

1、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生:举起石头砸缸。

3、引导读文

(1)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预设1之1:学生“使劲”重读,生听出来了 师:听出什么了吗?

生:他在读 “使劲” 的时候读得很重。 师:你听得很认真。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读? 生:不使劲,就砸不破缸。

师:你真聪明,真会动脑。这位同学(读的学生),是这样吗? 生:是。

师:你(评的学生)也能读一读吗? 指名读

师:提个建议,司马光很沉着,在读这段话时,应该读得慢些。

预设1之2:学生“使劲”重读,生没听出来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 “使劲” 的时候读得很重,为什么这样读? 生:不使劲,就砸不破缸。

师:你真聪明,真会动脑。谁也能读一读? 指名读

师:提个建议,司马光很沉着,在读这段话时,应该读得慢些。

预设2之1:学生“没有慌”重读,生听出来了 师:听出什么了吗?

生:他在读 “没有慌” 的时候读得很重。 师:你听得很认真。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读? 生:司马光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没有慌。 师:你真聪明,真会动脑。这位同学(读的学生),是这样吗? 生:是。

师:你(评的学生)也能读一读吗? 指名读

师:提个建议,司马光很沉着,在读这段话时,应该读得慢些。

预设2之2:学生“没有慌”重读,生没听出来了 师:老师刚才听出来了,你读 “没有慌” 的时候读得很重,为什么这样读? 生:司马光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没有慌。

师:你真会思考。没错,司马光很沉着,那在读这段话时,应该读得慢些。能再读读吗?

指名读

预设3:(学生没有读出味道) 师:老师也来读读。(重读 “没有慌”) 师:听出什么了吗? 生:“没有慌”读得重。

师: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我为什么这样读? 生:司马光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没有慌。 师:你真聪明,真会动脑。你也能读一读吗? 指名读

师:提个建议,司马光很沉着,在读这段话时,应该读得慢些。

(2)齐读。

4、对比读 出示

四、五段 (1)师生对读

师:谁和老师一起读这两段话?

a、指名一个学生对读,师读第四段,生读第五段 师:读出了沉着。

b、师:同学们能像(„„)一样和老师读好这两段话吗? 师读第四段,生齐读第五段

(2)生生对比读。

师:现在,同桌之间练习读,一个读第四段,一个读第五段。等会儿,我要请你们起来读给大家听。

a、同桌练习对读

b、指名两对同桌展示读。

五、背诵

1、填空练习过渡: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把一些字藏起来,这样会读吗? 课件出示

别的小朋友( ),有的( ) ,有的( ),( )。 司马光( ),他( )一块石头,( )那口缸,( )就把缸( )。 预设; 生:能

师:真有信心。那女同学来读第四段,男同学就读第五段。 男女生读。

2、背诵

师:老师把它们全藏起来。能不能背下来? 齐背。

六、读第六自然段

1、过渡

师:缸砸破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2、齐读。

3、指导:(预设)

师:动脑想,要怎么读好这段话? 生:读得开心。 师:为什么?

生:小朋友得救了。

师:真会动脑,你能再读读吗?

4、指名读,再齐读。

七、学会动脑

1、教师: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预设)

生:聪明。/爱动脑。/机智。(板书:爱动脑)

2、读儿歌《人有两件宝》

教师: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爱动脑的孩子。和老师读一首儿歌吧。 出示儿歌: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1)师生读

教师: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做,这样就能成为像司马光一样聪明的孩子。再来读一遍,注意听音乐。

指导最后半句重复读,第二次慢节拍读。 (2)生读(配乐)

八、看动画片

师:同学们读得好,又会动脑,所以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小奖励,看看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1、播放动画,观看。

2、为动画配音(背诵)

师:老师还把这个故事改成了连环画,可是图有了,还少了讲故事的人,有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吗? 请五位学生,师生看图讲故事。(配乐)

师:请同学们看图讲故事,一人讲一幅图。老师讲第一幅。

九、拓展阅读

1、了解名人 教师:因为司马光从小就爱动脑筋,所以,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是宋朝时的文学家、史学家,从小就爱动脑、爱学习,长大后写成了一部《资治通鉴》。

指导学生读:资治通鉴

2、推荐阅读

教师:老师这儿有本故事书,叫做《名人成长故事》。书里面有司马光,还有其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比如诸葛亮、爱迪生。

(1)出示图书图片,打出“诸葛亮”、“爱迪生” 。

(2)介绍爱迪生: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3)讲《爱迪生救妈妈》

师: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听老师讲讲他的故事。 图文结合,讲故事:

爱迪生七岁时,一天晚上,他的妈妈生病了,要做手术。可那时没有电灯,蜡烛的光又不够亮,不能做手术。爱迪生就用镜子反射蜡烛的光,房间亮起来了。手术成功了,妈妈得救了,医生夸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3、结语

师:同学们也要做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样,你们以后也能像司马光、爱迪生一样,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作业布置:

1、背一背:

背诵课文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

读《名人成长故事》。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爱动脑

第15篇:《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课件播放介绍资料):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故事:司马光砸缸

1.课件播放,从动画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动画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课件中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观后想想下面的问题?

①: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②: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识字,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课件播放识字部分,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卡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

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6)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3)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

四、五段。

(五)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同司马光的比较

(1)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2)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4)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

(6)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教师板书: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7)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8)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2.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拓展思路。

1: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2、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想出些什么办法呢?(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些想法)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第16篇: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17篇:《司马光》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设计与评价是每个老师大必备技能。好的教学设计将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受益,让老师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那么作为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司马光》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学习。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显露了出来。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一定要降低难度,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讲述“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中段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感受不同

1.揭示课题,学写“司”字。今天,我们的教室里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司马光。司马是一个复姓,他姓司马,名光。指导写“司”字,三笔起笔成一条斜线。

2.联系旧知。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交流:如爱读书,很聪明,支持编纂《资治通鉴》。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3.感知特点。(出示古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这篇古文跟平时学的课文哪里不一样?交流:短小,难读难懂。

4.学习注释。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注释?今天学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请教注释这个不说话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正音。至少试读两次,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相机正音。

2.指导难读字。关注两个后鼻音的字:瓮,迸。借注释、看插图理解“瓮”,了解瓮和缸的区别。

3.指导朗读。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出味道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汇报交流,划错了的同学赶紧改过来。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部分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交流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交流: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戏?在庭院里嬉戏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白话文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第二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同桌合作贴一贴。文白对照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纸,同桌两两合作,把小古文当中的句子贴到和白话文意思相对应的地方。上台汇报交流,说说理由。

2.师生合作读一读。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3.理解“弃”字。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4.聚焦司马光的行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交流: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击瓮破之。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读到它。

6.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五、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1.总结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借注释、看插图、联生活、文白对照、演动作的方法来读懂小古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3.背课文。现在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试一次。自己试试看。

4.写字指导。接下去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开始写字,先把我们课内指导过的这几个字写起来 。课堂作业本,写字:登、跌。还没写好的带回教室写。

作业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继续学习

1.回顾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回顾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师演中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司马光:“持一击一破”)

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司马光。司马光,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害怕的。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险。你真勇敢,讲义气,聪明等)。

(2)说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机智、勇敢、讲情义等等。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补充资料,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机智果敢的特点。

三、角色体验,发展语言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很开就传开了,在京城和洛阳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读读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交流:在这以后京洛两地把这个故事画成了画记录下来。

2.假如现在学校的文化墙也出现了这幅图,想让你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介绍,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楚、更生动!自己讲一讲,将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示。

四、补充资料,推荐阅读

1.补充课外资料,扩充人物形象认识。

交流:聪慧,爱读书。

2.推荐阅读《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板书设计:

第18篇:《司马光》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认识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20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 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 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

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6)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3)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

四、五段。

(五)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1)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2)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3)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4)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教师板书:

(6)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教师板书: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7)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8)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2.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13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别、到、那”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一)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词。

(3)抢读生字词卡片。

(二)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请小组汇报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己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8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学生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5.学生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第19篇: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第20篇:《司马光》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司马光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