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五要素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五要素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东四沟小学 张积光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学了一下内容:

一、五要素的概念

所谓“五要素”,指的是: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二、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自主预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预习目标要明确。 2.预习内容要细化。 3.预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二)课中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环节教学流程是:各学习小组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接着,教师引导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尽量多一些。”)说出自己或小组不能理解的问题,师生相互交流、启发、释疑。汇报展示时,各学习小组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或者就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三)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训练技能,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的双基指:基础知识——“数和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技能——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想象能力,收集、整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四)重视拓展延伸——拓展应用,提升能力,本环节教学流程: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延伸题进行练习。数学课堂中的拓展

《认钟表》:请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

《认识角》:拿一张纸,用它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五)实现当堂检测——查找不足,检验效果,本环节教学流程: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课堂结尾。教师一般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重难点,设计几道题目。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采取小组内互查,组长批阅,教师抽查,全班检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反馈。当堂检测可以把课堂上反馈到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当堂检测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2)训练题型可以多样,题量要适中,由易到难,要有一定的梯度。(3)要当堂独立完成,及时反馈,提高训练效果。(4)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检测内容不同。(5)正确理解检测含义。检测不一定非得印制试卷,可以是一两题,也可以是很多题。

三、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

1.关于小组的组建: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呈现的。因此,在组建小组时要多动点脑筋,不能随便分组。小组组建方式有很多,尽量选择适合本班整体情况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是以4—6人为一组,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方面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小组间成员具有互补性,各小组整体水平相当,尽量使各小组间竞争公平合理。 2.开展合作学习注意点:(1)要明确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体现实效性。(2)成员分工明确。明确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就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有事可做,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有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后,再进入小组讨论、研究。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思维被别人“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

通过这次五要素教学模式的学习,为我们现在上课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思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2篇: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草案)

高效课堂的创建,要求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场景,实现“理性、激情、高效”的课堂教学。“理性”,即认真研究解读课标,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合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激情”,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学生要充满热切的渴望去努力获得知识;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在互动中达成课堂的活泼、和谐、愉悦;所谓“高效”,就是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健康成长。

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重点研讨学案导学背景下,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有效合作,课堂学、教、练时间结构的合理安排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引导得当,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经历、去发挥,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改变“老师累,学生睡”的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有生机,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在交流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课堂较好地达成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我们整理出“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以“导学、探究、互动、测评”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手段。以此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学生学力成长,提高教学效益。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供老师们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科、课型特点等参考应用。

一、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学习和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理论扎根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而二十世纪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的“做中学”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又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促进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观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的输入输出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增强体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二、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其创造性的基础。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对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判断应该看学生是否是目标的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学生是否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2、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信息因素两类。在学生学习的外部信息因素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3、讨论交流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长。这种互动过程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学生在互动中激发和体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已,使其充满个性,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卓越品质的创新人才。

4、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压抑;教学内容的开放,应使课堂信息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思维空间的开放,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灵敏性、独特性上训练学生的思维,用延缓评价、鼓励创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多个问题离开课堂,敢于怀疑教师、教材、权威的结论。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展开。在联系与综合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生具有差异性 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导学式五环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制定目标、合作探究、巡堂指导、知识迁移与发展、练习与评价等各个方面应渗透分层分组的理念。

6、不同学科应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思维能力,包括学生掌握某项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教学模式符合学科研究、学习的特点。

7、不同学科的教学都应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模式群。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的学科,对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在一般模式的理念框架下进行变通、创新、发展,形成不同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模式群”。

三、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

1、提高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 3

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只有较强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2、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多层面互动,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意义建构、合作互助。

5、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自觉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性原则——创设挑战性问题、探究性情景。

合作性原则——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组织者,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所有学习参与者自由发表见解;应利用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恰当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

开放性原则——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 认知结构动态平衡原则——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其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即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五、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框架

1、教学设计,预习学案——课前准备阶段

学案是“导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

①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之中。

③方法化原则。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4

归纳、综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④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⑤层次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从“教案”到“学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以学定教。

2、预习导学——预习反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5分钟) ①教师根据学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②设计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③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④将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操作时应注意:①导课可以直接导课、情境导课、故事导课、复习导课,由具体的课程而定。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引人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二是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过渡和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时间不宜过长,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要少而精,注重实效。③教师在揭示学习目标时,语速要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听进去,都能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一定会达到目标。

3、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讨论探究(8-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①教师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②组织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问、小组研讨,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操作时应注意: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问要力求避免过多的简单提问和学生难于回答的高难提问,宜进行理解性、运用性、创造性提问。②结合适宜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及时、灵活、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释疑。学习小组的设置,是进行课堂小组讨论的必要管理环节。小组探究,是立足于学习小组而开展的,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要想使课堂上的教师成为教学的策划者、导演者,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就必须合理设置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设置,以课桌相近的前后4至6人为宜,要考虑学生搭配,如学生的学习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应按照整体成绩,找出本组的学习带头人,然后实行帮扶,以带动整体提高。要发挥好小组长的管理作用。在小组讨论时,小组长是小组讨论有序、高效、避免讨论目标转移的保障者。讨论的时候,要围绕疑难问题,有序讨论,要避免无谓争论,避免讨论话题的转移,要会及时整理讨论结果。每个学习小组应有核心发言人,以清晰的语言,准确地表述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③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习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互相探究,解惑释疑。

4、研讨交流——展示交流,点拨归纳(8-10分钟)

这个环节是一堂课的精彩之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自己的感悟和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①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②教师对学生普遍的疑难 6

精讲点拨,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对问题的总结和必要的归纳也要简明扼要。③教师对学生参与的态度,发言的质量要做出积极性的评价。

操作时应注意:①通过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在运用所学新内容试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知识结构的整合重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②教师点拨的语言要精炼,学生讲清楚的教师决不重复,学生表述不完整的也是先采用“生帮生”的方式,让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表示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才做适当的补充,但都是点到为止,不任意发挥,不高谈阔论。③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积极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对学生不完整甚至错误的回答要给予引导,用柔性的分析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达标测评——同步训练,达标测试(10-12分钟)

①教师可先出示基础练习题,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②针对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系列测试题,针对知识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整合其认知结构,提高学科能力。

操作时应注意:测评训练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保证训练时间,通过题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力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6、总结拓展——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布置作业(3-5分钟)

①选择一些和本节课题型或内容相关的习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思维,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课外。②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简要的归纳总结,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③布置课后作业要有针对性、巩固性和启发性,选题时应注重“少而精”,要分层设计,面向全体。

操作时应注意:①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教学拓展是要把学习的触角 7

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增强实践,让课堂更开放。 ②小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小结得好,能统摄全课,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小结不应该是把所学内容简单重复一遍,而应该是认识的提高,观点的强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行为的进一步引导。进行课堂小结应师生相互配合,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归纳总结,盘点收获,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③课后作业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催化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在实际运用中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步转变成技能。布置课后作业,重在质量,不在数量。选题应 “少而精”,分层设计,面向全体,分类要求,让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后作业分层,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或拓展性的变式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要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寓学于乐。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六、实施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不能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之后,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案或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互动。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对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就开始小组互动,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互动不能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没有交流价值,小组讨论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三是忽视了对学生小组讨论方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些缺乏实质的、“蜻蜒点水式”的互动形式,只能是形式上的互动,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了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更谈不上互动效

果,是与我们教学要求相悖的。

3、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互动。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并非教师就要游离于学生之外。有些课堂上,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或看教案,或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互动起来之后,教师就没事干了。实际上,在小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察,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4、要减少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不均衡现象。有的教师虽然在导学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调动的却是少数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往往愿意同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强、自信心强、胆子比较大的同学进行交流。因此,一节课中好的学生回答次数很多,在部分尖子生争先恐后的答问声中,差的学生倍受冷落,往往成了“被遗忘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将答问的天平有意识的向学困生倾斜。

5、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是一种误读。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没有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学科教学中一些认识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部分问题,学生能够发现的就应该采取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是一些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就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教师就要精讲。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好的接受式学习,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发现式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景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因此,课堂上 9

讲或不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灌输式的分水岭。也就是说该导的要导,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荐第3篇:“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我校正在大力推进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这一个学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对五环节教学模式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在我把我的认识与大家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保贵意见。

五环节是指 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检测达标五个环节。

1、激趣导入:教师要采用有趣小故事、课堂提问、音频视频资源等等式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集中于这堂课上。总之,一名好的语文老师,选取导入方式时要实事求是,深刻体会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灵活的掌握,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衔接好,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特别重要。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打下基础。自主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有些问题自己可以单独完成,有些则必须通过小组解决,当然最关键的是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于整堂课的主题相关,不要为了顺利做课而去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3、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小组长的调度,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能更明确的为每一位同学制定相应的目标,这样在这一环节中才可以有条不紊。

4、展示反馈:首先由学生展示前两环节完成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5、检测达标:任何方式的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学会,因此,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检验出整堂课的效果。

五环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建议采用组间同制,组内异制的编排方法,每组四人,分

1、

2、

3、4号。对于疑难点可首先组织分层解答疑问,然后同层展示交流讨论。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促进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认真备课:按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4、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摸清底子。每节课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检测性、巩固性的练习题,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任何事都怕坚持,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做出成效;只要我们全神投入,就一定能做出高效!俗话说:水滴石穿,熟能生巧,我们一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创造出奇迹!

推荐第4篇:三环六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三环六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三环六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10日,我跟随培训中心的领导与老师们一起去商河参加“商河县三名工程专家报告会”,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林良富校长作了“自主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三环六学”教学模式,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此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合作探究疑难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最终达到我会学的效果;教师则主要起“导”和“助”的作用,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诱导、启发,并组织、引导、协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明显进步。

“三环六学”教学模式流程中三环即:先学环节——后教环节——练习环节。六学即引学、试学、组学、展学、研学、固学。

第一环,先学环节,主要包括引学与试学,教师要对学生先学给予必要指导,指导要具体、明确,到位但不越位;对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对全班先学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解与调控。学生则根据老师要求,积极主动、独立紧张地进行思考或操作;总结学会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概括不会的内容和未决的问题。通过先学,使学生独立尝试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找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第二环,后教环节。要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分同桌、小组和全班等不同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教师一定要保证让所有学生在交流展示中都学有所得。交流中,要关注相同点、不同点和创新点。教师要指导“小先生”讲学,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和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针对性地讲解提升。学生要主动展示个人的见解以及小组的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作出积极的回应;积极互动,包括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和全班互动。通过后教,使学生对尝试学习获得提高性和深刻性的认识,解决未知和未决的问题,生成并探索有意义的新问题。

第三环,练习环节。课堂练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的不足。教师要设计具有适切性和价值性的作业和问题,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反馈、讲评,对全班练习活动的状况进行整体组织调控。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练习,进行自我批改、订正和反思,小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通过练习环节,要使将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拓展或应用,巩固并活化所学知识。

我自己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经常把一节课分为预习、自学、思考、讨论、一帮一几个阶段,我认为:

第一,预习是基础。如果在安排学生预习环节时,采取“放羊式”预习,让学生自己看书,教师不闻不问,这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动脑筋,也有学生看书看不到重点,自学效果不好。有时没有按照学习内容安排好预习时间,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短,学生无法完成预习,容易走过场;有时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太乱。我在授课时,根据内容合理安排好预习时间。面对学生知识现状和能力的不同,明确给出预习内容。对学生的预习有布置、有检查。教师的抽查与小组内学生互查相结合。

第二,合作是关键。学生在自学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这时要通过学生自由交流,让学生的自学成果充分展现出来。但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些学生游离在小组外,没有全员参与、因预习没有到位、小组交流参与度较差,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检查,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习中的错误,布置交流问题。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自我改变的机会,形成一种主动质疑的能力。

第三,展示激兴趣。展示环节是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好时机。展示环节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环节。课堂展示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问题和学生普遍有疑惑的问题。如果不加选择的展示,则是一种变相的“满堂灌”,是不达标的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扩大展示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各种展示途径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处处“以学生学”为核心,体现了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知识生成的建构性、学习组织的合作性。“三环六学”教学模式,助生自助,实现了自主课堂,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推荐第5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学案。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制定学案的过程,是进一步吃透教材、并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的过程,会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至于乱无章法,不至于随意主观,同时,这将使“集体备课”制度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科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2.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每一堂新课开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的评价。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脑海中要迅速汇总学生“已懂”和“不懂”等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喧染、设问、描述、悬疑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授内容做很好的铺垫与过渡。

从设计学案的开始,教师就要精密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上课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形成一系列的“问题链”。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这就是“讲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学生已经会了的、学生自己也能学会的、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同时,也要把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设计进去。这样的教学设计才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真正能解决学生不懂得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真正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有不同的收获而共同进步。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的现象。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环节。在这期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独立学习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习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总之,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教学由“讲堂”真正转变为“学堂”。

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学互助的协作精神。 4.师生互动 引导点拨

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不完整的或有错误的,教师给予导向性或激励性的评价,绝不能不做评价。对于成果交流、共享后学生仍然不懂得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最终答案,还是要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答案或结论,这会使学习增加许多成功感,从而对学习更具有信心。

通过师生互动,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或不懂的地方,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使教师更具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同时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5.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学习的实践环节。为了巩固以上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就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具体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制定学案时要有适量的练习。这些练习题一定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展提高。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每节课都有效利用课堂练习部分,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留少量的发展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并能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知识建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推荐第6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 (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 (1)、归纳小结 (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 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 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 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 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 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 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 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 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

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 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 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 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 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推荐第7篇:五环节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资料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所谓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

一、被动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个障碍,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励性的语言也已经日常化。如我常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行!”“你会回答得更好的!”“你一定行,试试看!”“你的这种想法(说法、做法)真不错,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我还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这位同学擅长用语言表达,我就让他多回答问题,那位同学擅长朗读,

1 我就让他多朗读,还有擅长歌舞、绘画的同学,也总是让他们发挥特长,展示特长。班里开展树“星”活动,如树立礼貌星、学习星、卫生星、团结星、文艺星、体育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综合星、进步星等,只要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出色,就授予学生相应的星级证书,使人人有“星”,人人有证书,并且将每位学生拿着证书的照片贴在“班级之星”栏目里。班里屡次开展“特长展示会”,让各“明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另外,整理并适时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也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这是将学生认为成功的作业书写、计算、绘画、制作、设计等,装在学生自制的一个档案袋里,一月向老师同学展示一次,并向同学介绍一月的成绩。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每位学生都逐渐树立了自信心,他们相信自己能行。由于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也鼓舞他们向不是自己“特长”的领域不断前进。

2.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想学。这一点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孩子,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面介绍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几点内容实际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平时还特别注意做了以下几点:第一,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尽量控制自己少说少讲,而是以精当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说、写、读、唱、动手操作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第二,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一节课的“执行首席”转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时,我努力做到这一点,不断地亲切地鼓励学生,友善地与学生协商,学生的心里再也没有了教师威严的压力,积极思维,好好学习。

2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这方面很多教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而且介绍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培养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坚持学。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对他坚持学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小学生兴趣广泛,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宁夏教育!\"\"!年第#期教改探索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助;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现有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我也做了积极的尝试。

1.合作学习。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组,每组成员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每组设四个岗位,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管理,使每个成员都能遵守纪律,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组员发言的内容,鼓励大家积极思维,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评分员,依据合作小组成员的态度、质量和有无想法给组员打分,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引导同学在交流中学习,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3 交流能力。组内这四个岗位可自由选岗,协调后,每人一岗,岗位一个月一换,责任轮流承担。我还给各小组制定了学习规则:四人之间要互帮互学,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要各负其责,在四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小组里有一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其余同学也不算完成。小组之间还要进行比赛,哪组合作得好,完成得快,要对优胜小组进行自评、他评(同学评和老师评)。每个小组不但在课堂上是合作伙伴,在课下的各种活动中他们也是合作者。课外观察,打扫卫生,办剪贴报,游艺联欢„„长期的交流合作,他们之间已达到了相当的默契,而且在合作中,他们不断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合作活动。班里经常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让学生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拔河比赛、接力赛跑、打扫卫生、抬桌子、端水„„学生感到团结起来力量大,一个人干不好的,大家齐心协力,会办好很多事。有时候,我会让不愿与人合作的学生单独完成某件一个人很难办到的事,使他反思到大家合作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他们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与人合作,不但培养了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品质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开放的课堂教学。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我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开放,不再把书本知识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惟一源泉。每节课之前,我都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查阅资

4 料,尽可能地知道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在上《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便给学生布置通过上网、翻书、问别人等多种途径了解有关抗美援朝的知识。我还规定每人搜集一则有关的故事,要在自习课上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谓丰富,不但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积极地学习课外知识,不断地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相信对他们的成长将会受益无穷。

2.动手活动。平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我都会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验证性实验或试验。我让他们往水瓶里扔石子,验证乌鸦喝水的过程;让他们从高处往下扔两个大小不同的同质球,验证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还让他们观察记录下雨前,会有哪些预兆,到大自然中观察并记录一年四季的变化,动手帮父母做家务体谅父母的辛苦。时间长了,学生动手能力强了,而且也越来越爱动手动脑了。有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妈妈很辛苦”的体验记录本,详细地记录了妈妈每天的辛苦劳动和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到的想法。看了之后,你会对一个十岁孩子的心思的细腻感到震撼。 3.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是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时候,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小课题,让小组或全班讨论研究。如“从汉字‘尖’看中国汉字”、“大自然的语言真奇妙”、“识字好方法”。有时候,我也给学生布置经过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的课题,如“田野的春天”、“小青蛙的成长”、“蔬菜市场调查”、“小草的春夏秋冬”。这种作业的布置教师要及时点拨,不能一布置就再不过问,到时候再收作业,这样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另外,对于小课题的研究,应精心选择,选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作业。在评价学生课题时要重过程,轻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丰富了科学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确立了创新精神。当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做法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探索。

推荐第8篇:五环节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认准目标

指导自学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

引导发现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

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

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五)分层测试

效果回授

独立作业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分层测试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

推荐第9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 (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 (1)、归纳小结 (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 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 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 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 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 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 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 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 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

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 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 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 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 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推荐第10篇:“五学五创”心得体会

“五学五创”心得体会

政治:陈梅流

本学期开展了“五学五创”教学活动,“五学”指的是学新课标、学考纲、学教材、学信息技术、学集体备课。本学期主要开展“五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为本人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性,使得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政治备课组一起学习“五学五创”教学活动的努力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以下,从“五学”的每一学习来谈谈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学新课标

学习课程标准是政治课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通过学习新课标,明确教学方向,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学生的德育重任,有其特殊性的要求。而此次课改的核心是新课程的实施,但新课标的各项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问题如今又遭遇新困难。因此,如何把握课标实质,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跟进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等,是我们新教师不断摸索、反思的问题。

二、学考纲

我国教育虽然实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始终离不开考试,唯有通过考试,才能验证学生学习的成效。通过考试,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作为新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考纲。通过学习考纲,明确了政治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针对性地对高考或者会考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不仅是要会看,会学,并且要提高他们答题的能力,比如政治的主观题是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大的,怎么答才能拿到高分,首先就必须要对教材中的理论观点要掌握,该背的要背,该理解的要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考纲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更好的掌握后传授给学生。

三、学教材

在学习了新课标和考纲之后,要认真学习教材,因为只有学好教材,才能背好课,只有背好课,才能进行教学。教材的内容看似不多,但是一些知识点是很难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结合一些政治热点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一些知识点则要求学生之间互相探讨来掌握,作为一名老师,不学习教材,就不可能上好一堂课。

四、学信息技术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新教师,必须要学习信息技术。只有学习信息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运用新的政治热点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学集体备课

每周四的上午是文科集体备课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我们政治组的成员都会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一起探讨课堂上遇到的教学问题,以及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怎样讲解进行探讨,正是因为有了备课组的活动,使我们在教学上一起成长。以下是我们落实备课组的相关活动:

①在暑期8月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教材并整体思考教学,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与兄弟学校交流合作,借鉴以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工作。

通过“五学”活动,使我在教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希望下学期开展的“五创活动”能学习到更多东西,使我的业务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第11篇:“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郭先珠

2012年6月5日,我有幸倾听了进修学校吴飞校长“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专题讲座,陈淑英老师讲的“五学”在音乐课堂中的流程,《打字机》教学观摩课。经过这次学习,我感触很深,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也让我们知道“五学”在音乐课堂具体实施应用。

目标导学: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它能使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打字机》这堂课的教学导入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题的及时呈现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2、自主探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自主探学是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肖老师在《打字机》这堂课的教学中不断的启发着学生音乐灵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在欣赏课中能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

3、合作研学 :新作赏析、目标落实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肖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再次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赏析、走进音乐、体会内涵。

4、展示赏学: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展现风采,相互欣赏,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肖老师以小组的形式分别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能力。

5、检测评学: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反馈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手段,围绕学习目标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评学是多元化的,可以师评生,生评生等等。学生互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

评价他人,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们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今天“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五学”在教学中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上好一堂课,怎样更好地吸引学生,讲座的教育意义会促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12篇:“五学”模式构建学习型班组

“五学”模式构建学习型班组

张建辉刘海英张华强

1.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厂,安阳, 455004 1 1

1摘要:建设学习型班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不断改变班组面貌,以班组的变化应对生产、设备的变化。运用“五学”模式改善班组面貌,构建学习型班组。

关键词:班组;创新;组织科学;管理技法

中图分类号: G

2The mode of “five study” constitutes the studying team

Zhang JianhuiLiu Haiying Zhang Huaqiang

1.Anyang Iron & Steel Group Co .,ltd, anyang, 455004 11

1Abstract:The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 is defined many movements of teams.The innovation of an enterprise is personnel’s innova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enterprise.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m need scientific tiue and manage technique accord with the fact.Key words:Team; Innovation; scientific tiue; manage technique

0 引言

如何创建学习型班组呢?作为企业必须将个人和班组的学习行为系统化考虑,提高个人与班组学习行为的执行力,促使个人和班组将有效地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的行动,并且持之以恒。

1概述

五学模式,倡导以岗位管理为轴心,以班组管理为重点,让每个员工要对岗位负责、兢业工作;消除工作陋习、执行规范行为。倡导把失败的原因公开,让每个人都知道成功的PDCA就是不断整改的理念。要使企业保持永续发展,提升员工素质必不可少。五学模式可以有效的锻炼班组及个人,提高班组综合实力,使员工适应公司的发展、市场的要求。通过不断学习,造就有知识、有文化、有开拓创新实践经验的员工队伍,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1.1标学:目标引领 有的放矢 目标分解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烂熟于心的共同目标。目标学习就是要统一认识,并将这个认识升级为为之奋斗的观念意志,成为个人和班组学习活动以及活动执行的源动力。目标成为个人和班组的追求、希望。

企业愿景的形成是海纳百川汇集提炼而成,而个人及班组的共同目标就是企业愿景的涓涓细流,就是对企业愿景的分解。班组的引领目标根据岗位的不同而

不同,共性是保证生产,围绕这一目标,个人及班组立足岗位,运用6项改善发现、解决每一个与共性目标相悖的难题:

1、改善影响生产效率和设备效率的环节;

2、改善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细微之处;

3、改善影响制作成本之处,如非增值劳动、能源、材料等各种浪费;

4、改善造成工人超强劳动、局部疲劳动作的环节;

5、改善造成火灾、事故、环境危害的隐患之处;

6、改善工作和服务态度。

1.2互学: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相互借鉴 目标交叉部分的讨论

组织的相互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班组内部成员间相互学习,称为内学;二是班组间的相互学习,称为外学。

内学成员通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的弱点,通过班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进行改善,以此来强化班组的向心力。内学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为指导思想,通过单点课形式完成内学活动。单点课的形式就是人人为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开发班组中每个人的“教育”潜能。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练,每个人按照教练法则来参与团队的学习、实践。

外学拓展,即通过班组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完成班组间的学习任务,进而完善立足岗位的班组管理。外学以“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指导理念,提倡互教互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见解,不求形式统一,但求学习、吸收、接纳、认同最佳的方法,以最佳的规范把参差不齐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外学分为同行学习和不同行的学习。同行班组的学习以635法为主,不同行间班组互学以智力激励法为主。

1.3示学:学生展示 教师导助 实现目标的经验 数据以及获得帮助展示

示学是前面提到互学的拓展。现在企业班组的组成由老工人(包含技校或职高生)、本科以上二部分人组成。班组内部示学以老工人示范,本科生学习;老工人教授,本科生总结;本科生创新并实践,老工人评价、再学习,这一系统循环。班组间的示学主要以岗位创新、岗位创效为目标,发挥媒体的作用,高效传播、交流经验、数据以及个人心得。班组间的示学活动主要以小组改善活动为主,通过小组力量,激发同仁的脑力思考建议,来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消除浪费、节能降耗、提高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制定规范、安全改善、环境改善、健康改善、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等。

1.4 用学:当堂训练 及时反馈 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实践

用学是对互学和示学的肯定、延伸,通过老工人的教授,演练,本科生的反复实践。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即时经验,对老工人的经验方法做出评价,提出改善措施;同时利用自身的理论优点对老工人教授的内容加以讲解,到达互学、示学目的。

现场是用学的试验田,是检验成果的最后一道关口。班组的成果、理论只有在现场运作过程中,体现其是否具有先进性、创造性,实用性,在实际操作中再改善,再提高。

1.5评学:多元评价 总结提升 有效评价 绩效激励

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评价,当今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量化管理已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对于个人和班组的改善意见和建议应给予公布,并接受质询,统计倾向性意见后加以改进,并且实施,持续跟进,量化追踪,长时间量化评价。有效的评价需要与绩效激励相衔接,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理念要明确、评估层次要全面,评估结果与奖惩制度要挂钩。 2 结束语

企业以人为本,这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创建自我学习的氛围。持续不断的培训,不断的学习交流,才能为创建学习型班组注入活力。五学模式能够锻炼班组,启发个人智慧,激发班组活力,为企业良好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和员工素质。

第13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心得

地理组:赵燕利

自2010年8月开始,我校为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很多,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导学案设计编写时,要有鼓舞性启发性的激励文字,这样便于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激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这样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 - 1 -

种主动达标的行为。比如,我在讲《数字地球》那节内容时,最后设置的问题是“假如你是‘数字地球’的代言人,请为它编一句广告词?”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广告词,这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自主的学,合作探究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导学”教学老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习过程活跃而实在,检测手段严格而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我觉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的实践运用,充分证明了“问题导学”教学科学、实用,真正实现了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和谐融合。

- 2 -

第14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自开学到现在高一数学一直实行问题导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12 -

第15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教学学习心得

刘明红

9月29日,我到灌南县兴庄小学聆听了几位名师的“问题导学”的教学,使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

- 1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日

第16篇:“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摘 要:以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导学提纲―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重、难点精讲―重、难点分层运用―分层作业的布置与培优辅差”五步式的“分层导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导学提纲;基础知识;难点精讲;分层运用;分层作业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理念随春风吹到我校。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地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这学期,学校在

七、八年级中开展“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作为新生事物,老师们感到有些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学习是前提,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游董事长的讲座,再派年段代表到洋思中学学习。这样,全体老师先从思想上学习新理念,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由于没有经验、只是听了几节讲座,如何上课?心中没谱。因此,我选择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尝试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浅显,学习目标的提出有可能通过自学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导学提纲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环节)

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提出方面、注重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个课题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其装置的选择;(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具有开放性,计划在课堂交流中完成。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教师在提纲方面一定要注意既要与教学目标联系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轻易得到答案。如制取二氧化碳你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

(2)根据原理你应选择怎样的装置。(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三、重点、难点精讲

对于一些学生自学没有学会的知识点老师在这里就要起到点拨的作用。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与其他同学身份相同的学习者,以便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学讨论。例如,当学生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会与制取氧气混淆时,这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提示,学生有了提示,就可以进行思考讨论了。

其次,老师还是一位引导者,以“生”的身份,对于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质疑,引导讨论。如:老师引导学生说:“刚才有个同学说长颈漏斗可以随便摆放,你们觉得对吗?如果不对,长颈漏斗应该怎样放呢?为什么要这样放?请大家讨论后再告诉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找答案。

最后,老师还是一个合作者。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四、重点、难点知识分层应用

结合课后习题及以下问题完全可以把问题搞清楚。

五、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可以结合学生练习册勾出一些分层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从而全面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通过批改作业后对于优生可以适当拔高,对于后进生要把知识点再讲一遍直至完全搞懂为止。通过这六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体验到成功,参与热情高涨,能力得到培养,效果较好。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分组讨论时,说闲话的现象较多。(2)有些学困生不愿发言,也不知如何发言,小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讨论。(3)讨论轰轰烈烈,但有价值的东西较少。(4)在合作学习上,学生表现的机会不均等,优生独霸课堂。(5)时间不好调控,一课时内容要用两课时完成。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方面去努力:

“分层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的成功互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确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会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情况。要把“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分层导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编辑 杨兆东

第17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志勇厅长E5教学模式学后感

张志勇厅长E5教学模式各学科针对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力争做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们语文学科设计的是预习课和展示课双课型教学模式,通过一周来的实践运用,我觉得新模式有以下方面的优越性:

一、可以展示教师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怎样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点拨合作学习中的疑难,怎样进行反馈测试,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很多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环节。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是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广泛吸收教学名师的课改经验,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成功之路,优势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更无从谈起发展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表率的人格品位;二是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是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全体发展。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周是我校“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提炼周,通过不断听课、评课,对这种模式在语文学科的应用反复修改、完善,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可取之处:

首先,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教师需要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改掉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建立以“自主、合作、反馈”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践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培养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我采用的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针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辅助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朗诵家,古诗诵读会、成语接龙,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把优秀作文打印装订成册„„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运用“自主——合作——反馈”模式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第18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一、理论追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规范课堂教学行,追寻理想课堂,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广泛开展有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开展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研讨现场会,我研读了中心校推荐老师研读的十篇学科教研论文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的《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和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兴化市教育局基教科整理的《杜郎口模式摘要》、西郊中心校张峰云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西郊中心校陈粝的《课改,我们在路上》、李中中心校朱学群的《自主创新以人为本》、《杜郎口教学模式》、摘自《当代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书籍,并溯源至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这与我们的理论研究具有相通之处,值得研究与探究。

二、建构体系:

1、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为学服务的理念进行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至一个前所示有的业务理论的高度,为今后课堂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基本框架:

一是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以课堂训练达标作为控制的教学过程。二是程序化,将课堂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科学分工,对必须达成的目标进行钢性规定。即课堂教学模式是四个模块: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2、呈现目标,自主学习;

3、互动(合作)探究,拓展提高;

4、当堂检测,点评反馈。并且规定每个模块的目标必须达成。

3、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强调了教师应将精力主要放在备课上,对课堂的发展进行提前预设,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实施时进行有效的即时调控,以保证课堂目标能够达成。

4、以导学互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导学提纲及学生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形式。

5、分层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及优等生,对于学困生,着力于从坡形学习目标的最底层,努力使他们基本掌握知识、技能,实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优等生,着力于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提点指导,实现思维飞跃与学习思路方法的创新。

6、当堂检测。在课堂知识教学结束时,用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对课堂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检测,及时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练习题题型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方参考,精心设计,层次清晰,基础为主,面向全体,适当拓展。

7、此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进行微调,但一定要保证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师生、生生互动时间保证在1015分钟,当堂训练保证在10分钟左右,以达到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其操作流程及基本要求如下: 基本

理念三大流程八个环节师生活动实施策略

教师

(主导)学生 (主体)

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入预习(基础、准备)导纲预习精思目标 提点学纲依纲预习

记录问题具体化学习目标, 注重知识和能力。 学法指导应明确, 导学练习有层递。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集中注意提高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充分明确激发意图。 导入形式可多样化, 调动学情启发思维。 导学是教学的主线,

互动是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学互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 学习)呈现目标针对学情 呈现目标阅读理解

明确目标目标设计要明确,针对性强,易实施。一般不要超过3个

自主学习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自己学习寻找重点,围绕导纲解答问题。运用评价,督促学习。 巡视提点,关注全面,了解并解决学困生问题。

互动探究激发讨论,

重点讲解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成果。互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疑惑,针对性强。

拓展提高引导探究,

方法指导梳理知识提炼精要,关联前后形成思维线索及知识网络。教师巧妙引导: 精练板书理清思路。 学生归纳:

融汇学习技能与方法。

测试是有效教学行为检测的重要依据,可以为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当堂训练 (巩固、延伸)导学训练精编习题,

检查反馈当堂完成训练习题,消化巩固反馈信息。训练:方式灵活,突出重点。 评价:面向小组,明确任务,促成合作。

点评反馈对学生知识掌握、练习正确率情况准确把握明确错误所在, 巩固纠错。呈现学习成果,当堂点评,点拨启发,总结方法,适当评价。

第19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53 团二中

杨梨花

近年来,农三师各学校都在开展新教学模式的探讨,我校经过六年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已在全校展开。“情境互动”模式的实行,更是注重了师生的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下面就说说我对实行这种模式的一点体会吧。

一、情境互动模式的实行,要求老师在备课上也是要有充足的准备,不紧要备文本,而且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备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得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搜集资料,课堂上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得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变得轻松,能畅所欲言,展示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大多数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积极性高,上课听课认真,气氛较浓,发言质量较高,作业完成和学习材料准备及时认真。二是学习行为习惯良好。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方法科学,能坚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变得宽广,认识、理解、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增强。

三、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首先,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合作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再次,合作学习完之后必须有一个总结汇报的人员,这样才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就必须明确组内的分工。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认真的学好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第20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近几年,我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实施了有本校特色的四大模块,八大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我们几年来的努力专研,现在,我们都可以很流畅的把我校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了,当然,在这几年的专研中,我也有了自己的体会,现在,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模式

对于一个新的事物,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了解它,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这样。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多次学习,深入了解新模式的内涵、原则及实施细则,并组织我们通过数多次的教学研讨课,让我们真正了解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不管是讲座还是听课教研,我都积极参加,积极与同行进行研究,认识到了新模式的确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于是,我就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每节课上,我都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放手,还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通过谈论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讨论解决。”有了这样的意识,课上,学生活动的机会多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有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上,我只挑关键性的问题、共性问题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尽情地

展示自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谁都想表现自己,谁都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学习效果有了提高。

三、把课前的准备做充分

每节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我们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哪怕就是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我刚开始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预习,学生不知道该怎样下手,所以,手把手地教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为了让学生学会预习,我不怕耽误课堂时间,亲自在课堂上对学生预习的每一步进行指导,比如,我告诉学生要通过自己拼读音标来学会读单词,要通过英汉互译来熟练掌握单词。我还要亲自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写预习笔记,如此反复,虽然学生的预习还是不能完全放手,但是,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自主地预习下一单元时,我还是感到很欣慰,毕竟小进步也比原地踏步强。

针对这几年的英语教学,我也有点自己的看法: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初中学生还是应

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中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三、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

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当然,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也有些困惑,譬如说学生由于作业量的增多而忽略了预习,导致课堂上不下去课的情况,我想,学校会为我们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创造很好的条件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变成我们自己的模式, 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五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doc》
五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