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的演讲报告, 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还是负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基础,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三、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今后,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纠错、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堂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那一部分是教学的亮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答?那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推荐第2篇: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三店街宋寨小学 王冬生

学校工会组织的读书活动期间,我认真地读了蔡慧琴、饶玲老师主编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意识到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推荐第3篇: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徽王杨集小学 王玉章

近日,按照镇教管会及本校的教师读书活动,我读了一本叫《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细读后,我感触颇深,如同胜读十年书之感。

感慨之一:转变观念——由以教师教为主转为以学生学为主。回顾自己过去所学及所用之教法,均是立足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怎么学。在课堂上,老师重视的是自己课前分析教材的所有内容,如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等等。说实在的,整个教案设计中,考虑到学生怎么学的成分不多,几乎全是老师自己如何教、如何讲,所以,讲起课来就按部就班,依照自己的教案设计,一股脑的讲一堂课。这种满堂灌的作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频频现于课堂上,学生们则跟着学,讲一遍不行,就再讲一遍,直到徒弟们学会为止。一天下来,自己很累,看到孩子们也很累。我也曾经多方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教法,也不断的尝试,效果不是多么明显。如今系统地一读此书,令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此书之内容,从理论上为我拨开困扰多年的迷雾。这类的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我也曾经零零星星地学过一些,只是没有这么系统完整。因此,教学实践中的改进不是多么彻底,也未见多大起色。今后,教学实践中,我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做法,做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考虑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实现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

感慨之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在备课及授课时,对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的相当透彻,准备的也相当充分。但对于授课后的反思做得却很少。近几日,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后,才认识到教学反思是多么重要。关于教学反思的系统理论内容,我感触最深是这么几点: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即“三个维度”——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因此,教师要注重反思在自己的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注重学法的传授;是否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是否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班级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疑惑的解释,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开展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法。

3、反思教学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4、反思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否得力,学生创造了哪些学习方法:教案要交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以求学生思维的变通,要让学生能用所学方法灵活解答各类题型,或将所需解答问题通过联系所学的已有知识来完成。也就是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5、反思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具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师的板书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具的使用也是要适时出示。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迸发出创造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扑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展开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份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扑捉、提炼,即为教研累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研的宝贵资料。

7、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反思中自主发展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理论 的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二是关于实践的知识。就师成长过程中知识结构的改善而言,关于理论的一般性知识,可以在传统教师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各种课程中得以掌握。但对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和改善,只能靠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靠他人的传授或给予是不可能的。

因此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主要指标之一。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材料、动机水平、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由此看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必要进行反思,哪怕你上的再好,也应该去反思,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一定会发现问题,并立即对此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感慨之三:读了此书,使我对如何严格要求学生有了新的认识:(1)严而有格,这个“格”就是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2)严而有度,即严格但要适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可望又可及”的要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严而有方,即教师对学生要严格,但这种严格要讲究方式方法。(4)严而有恒: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到底,不能时紧时松、前紧后松或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5)严而求细,细就是教师要尽量抽出时间多听、所看、多问、多想,从生活、学习、娱乐、思想、劳动、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引导 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贻误学生的发展。

感慨之四: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不假。以前,我曾经认为自己的知识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但我也承认不一定是高效的。读了此书后,我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会落伍。同时,自己对新的教育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所以这就更需要自己发奋学习,弥补不足。因此,我决定坚持强化教育理论学习,包括已学理论的 再学习和新理论的学习,做好读书笔记;要多读理论书籍,学习经验文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坚持写反思随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感慨 之五:开卷有益。我又一次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推荐第4篇:有效教学策略

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对我启发很大,同时给我的教学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影响最深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化复杂为简单。以下是我的感想和反思。

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化复杂为简单。这一策略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主要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的思想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的事物难以记忆, 抽象的事物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于形象教学、直观教学,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把一些简单的现象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化复杂为简单?我就从知识到问题这方面谈。余教授谈到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效的问题意味着老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 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把知识化为问题?我觉得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提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二是问题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有选择,对于记忆型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少提,应用型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对这些问题则是我们课堂教学提问中的重点。

化复杂为简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的关键,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学生的知识面广,钻研得深。要使学生博学又专精,教学时就要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只有学进去了学懂了,学得多知识广了,才能保证学得深学得透。学习上主要的一个障碍是“学得慢,学不会”。这是因为:知识过于抽象,思考过于复杂,缺乏知识基础。 教学时就要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一件大事分解成一件小事,从小处着手,从易处着手,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易懂易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更新教学,把握教材重点,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重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程,深入了解学生,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课堂才更有效。

2、化抽象为形象,化理论为实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它们都是相反的关系,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都是化难变简单,以简单变复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难度大的问题简单化、浅显化,教学便于学生的理解,浅显地进行理解,深入。

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几点让学生逐渐学得深学得透:

1、由结论到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

3、由已知到未知

4、由一元到多元

5、由传承到创新

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的学

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总之学得多、学得快,博学多识,可以为术业专精打下良好基础,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推荐第5篇: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 王小锋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书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情形并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这学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教的的有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

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

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推荐第6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万宁海之南实验小学 占阿娜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效的措施则是:课堂要有效地互动,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有真切地体验,学生要大胆地创新。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预设、课堂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引领、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有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的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

1 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实施小组合作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科学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掌握知识,活跃课堂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作适时引导,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效课堂的人本性

人本性是有效课堂属性。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地发展,促进人性价值的提升。有效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交往互动充满了民主平等理解关爱的氛围,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探究找结果。

有效课堂的人本性还包括对教师个性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尊重。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尊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鼓励教师异构课堂,发展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2、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有效课堂的本质特征。学生有发展,教学方可算有效。有效课堂是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有提升;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情感等方面有发展。教师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知少到知多,技能从不熟练到熟练,情感由不喜欢到

2 喜欢。师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都有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有效。对于差生而言,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教师要致力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这是有效课堂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少数人发展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发展特征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有效课堂的层次性

课堂的有效性是个相对的标准,不同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有效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注重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更强调人本属性,强调人的自我需要,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学生不是掌握知识的工具,而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因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担负起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职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挥。

一.提出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开放性的问题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是猜测的多样化,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学生的回答就产生了“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的”的结果,学生在试图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下,产生了却越来越多问题,思维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活跃,进一步产生对问题探究到底、弄清真相的冲动。这时教师的适时引领至关重要。

在《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一课时,学生提出了有关绿豆芽的生长许多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生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生2: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泥土吗?

生3: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通风吗?

生4:天气冷热和绿豆芽的生长有关系吗?

生5: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生6: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生7:绿豆芽的生长需要肥料吗?

生8: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喷洒些农药吗?

……

学生提出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

3 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科学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

问题一: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问题二: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问题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探究。因此要求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二.激发兴趣,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空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四年级上册《热传导》一课中

首先出示杯子相同、水位相同的两杯水,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的温度高。

板书:杯子相同、水位相同,冒出水蒸气多的温度高。 其次出示水位相同,温度不同的两杯水,温度是如何传导的? 板书:水位相同,杯子里的水是从高温传向低温物体。

又如,在教学《叶里的“加工厂”》一课时,教师用几片很普通的叶,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学生看到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叶子后,跃跃欲试,都想自己能够用手摸一摸,亲自拿在手里看一看,这样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就更加强烈。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生活动安排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作为探究学习活动主体的小学生,对纷繁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安排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给他们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探究性课堂的有效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和时间,不断激发学习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体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通过自主习得,自主研究,自主创新,以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铝棒、细铜棒、细铁棒等材料,学生观察材料后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材料都能传热?金属材料传导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一实验

4 完后,学生从这一实验结论中引发了联想: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呢?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自主学习的欲望越强,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越能得到培养。

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发声时能看到振动的物体。我们为学生准备了皮筋、锣、金属薄板三种物体,使学生研究时要用拨、敲、抖不同方法使三种物体发出声音,从中找到物体发出声音的共同特征。当学生提出有些物体发声时并没有看到物体振动时,老师在仪器台上准备了鼓、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豆子、泡沫塑料小球等材料。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继续实验。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本质的规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四.交流质疑,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核实

由于探究性学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后,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在交流过程中,常会因意见不同产生争执,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如:你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再来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好吗?探究性习首先在西方发起,而我国对此并无系统介绍,人们从零散的资料中很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来学科学,是只重视过程不重结果。这种提法无疑对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具有补偏作用,但却又走入了另一极端。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识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作指导。加捏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探究学习不轻视也不能轻视结果。探究过程与结果是不可分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之中,是知识的内核与脉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探究的构成又要重视探究的结果。

五.关注细节,发展科学素养

在一次科学课实践的课堂上,有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他说的有明显错误但是当时并没有同学指出或更正。课后我调查了好几个同学,原因是刚才发言的同学成绩非常好使得他们不敢质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要从真正意义上

5 让他们再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课堂管理的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林萍

3、《课堂学习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卢敏玲

庞永欣

植佩敏

推荐第7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项(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2、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

3、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4、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和改写导学案,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在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的堂堂清。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

推荐第8篇: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主要在课堂,师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在课堂,课堂既是教与学活动的时空场所,也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社会舞台。怎样在这个舞台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尽情表演,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并得到延伸。

一、通过教学准备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模式,应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准备。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学生的操作多,理论知识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操作,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实现。

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明确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发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的教学行为组织教学,从而出较佳的教学方案。

在PPT的教学中,教材中以赏析“苏州园林”作品来学习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在制作教学目标时,可确定让学生自定作品主题,以小组形式自主进行作品制作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给予适当指导。教学资源可让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影片介绍、动画、音乐等,老师适当的指导,小组合作,落实教学方案的实施。

二、通过教学实施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分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在教学的实施阶段,要让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或演示,或演练结合,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或小组竞赛,或任务驱动,其中任务驱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小组学习非常重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兼顾能力强的,中等的,一般的和较差的,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促进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并得到发展。 有些教师教学方案一成不变,演示、学生练习、再演示、学生再练习,只注重教学行为,忽视了管理行为。不少教师头疼于学生的纪律问题,总是有人说话,总是有人不按老师的要求做,总是有人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管理好课堂,让课堂有声而不乱,有争论而不背离目标,在教学实施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没有放之四海皆标准的教学方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及时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成果显然会比较好。

三、通过教学评价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总希望自己活动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鼓励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的成功,才会有不断的超越。如果一位学生经常得不到老师或学生的评价,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习任务产生惰性,在完成任务时敷衍了事,不积极主动去讨论、去思索、去探究,总是跟着别人走,学生只满足于知识的表面,并未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实际操作时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适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作用,便于教师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教学计划,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学生会在完成每个任务时积极主动地去讨论和探究,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Word和Excel中均有表格制作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两种软件制作表格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学生主动去思考Word制作表格进行调整以及制作复杂表格线的优势,同时也得出进行数据处理远远不及Excel的缺点,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取舍。这些在教学评价时都可以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小组间自评、互评而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有比较才有优劣,有比较才能找到不足,有了评价,我们才会进步。

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需要在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上多下功夫,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推荐第9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

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2、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推荐第10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例如,在讲授“乘方运算”内容时,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又对折,反复几次,然后问学生“如果这张纸厚0.02毫米,我们把它这样对折32次将有多厚?”学生马上激发出浓厚兴趣,分别猜测估计,有的说“有课桌那么高”、有的说“两米高”„„好的同学能列出表达式说“有0.02×232毫米高。”当我把这个数算出来后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时,学生全都感到无比惊讶,此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有些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例如:在教材中有这样一个课题“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的长方体”: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协作,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完成课题作业。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2) 25a2+10ab+b2(3) (x+y)2+10(x+y)+25(4) (a+b)4 -18 (a+b)2+81题目的难度依次递加,学生训练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1

第11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需要的是能听说读写、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格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近几年来我特别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供了课堂效率。

一、优化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三带进课堂”,即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尊敬的话语送给每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个学生,用真诚去浇灌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在课学时 上得以张扬,用受心去呵护学生的天性,使天性在课堂上得以释放,用智慧去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屡性在课堂上得以还原,用热爱和尊敬学生的行为,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强调一是要依据课标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规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向中。第

二、切实抓好“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四环节,对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合作,将集体智慧达到最大化,这是优化过程的主旨。第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应该全面 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话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2-

三、优化教学方法

(一)、注重四个结合

1、活动课与作文课相结合,走出写作文“怕”的困境。

针对学生发愁作文的普遍现象,我大胆开设了活动课,人所皆知,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具体的材料学生就会胡编乱造,导致作文失真失实。开高活动课,不仅丰富了写人素材,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成语接龙比赛”活泼而激烈。“我当啄木鸟,纠正错别字”比赛新颖别致,学生欢呼雀跃。“我们当小记者”活动有趣而热烈,每搞一次活动,速写作文。实践证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具体生动形象。

2、课文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打破阅读量“少”的瓶颈。老舍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会出口成章”。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他经常筛选典型阅读题、好文章,让学生欣赏领悟。教给他们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同时要求大量地读一些名著,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通过系统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高了。张艺杰是出了名的偏科生,连续两次语文不及格,然而经过训练后,成绩直线上升,中考取得了108分的好成绩。高燕、常桂敏两大文豪,每次考试总会捧回年级第一的桂冠。有时四大阅读题竟一分不丢。

3、激活兴趣与开发思维相结合,改变教语文“死”的陈规。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大胆开设了每周一次的素质水平测试。我精心筛选有创意的中考佳题。为实基础加一些基础题,如写带龙字的成语,写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一单位拟广告词,脑筋急转弯„„学生感到新鲜,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开发了学生思维。

4、课文内容与板书设计相结合,转变学语文“苦”的感受 我的板书标新立异,耐 人寻味。既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历次公开课我的板书设计都会别出心裁,受到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例如:《春》、《海燕》、《七颗钻石》、《小石潭记》、《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课文的板书的确让学生收益匪浅。

-3-

(二)倡导五种课型

1、朗读达标课。关于语文课的性质,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课应该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可纵观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对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读”的环节比较薄弱,已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质教育的训练。“达标”的要求是发音准确、不漏、不加、不错、不重读、句读分明、声音高低轻重缓急符合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人人过关,朗读达标。这样,出现了早读时间,书声朗朗;有的同学在课外,在家里,也面对墙壁,摇头晃脑,大声朗读,争取早日达标的可喜现象。实践证明,有效的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增强语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激发感情,提高鉴赏水平。

2、背诵竞赛课。我根据初中生上进心强,好胜心迫切,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经常上背诵竞赛课。课文中有不少要求学生背诵的名篇、警句、精彩片段,为使学生不至于死记硬背而感到枯燥乏味,我花费不少时间把这些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精心设计成抽签题,写在投影片上,每学期集中两节课进行抽签背诵竞赛,人人是参赛者,个个又都是评委。另外,我们还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搞限时背诵词语活动,看谁在五分钟背的词语最多、最准确。采用这种竞赛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参与,不甘示弱,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气氛?

3、阅读积累课。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订阅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语文报刊杂志,如《语文报》、《作文周刊》、《青少年日记》、《作文成功之路》、《中学生阅读》等,集中在早读、晚自习时进行阅读,并每周抽出两节课到阅览室上阅览课,要求学生分类整理课外阅读资料,同时可作简要的评注,搜集材料。同时,把自己搜集的精彩语句、片段登在后面“报刊摘抄园地”上,向全班同学推荐,资源共享。为写作积累材料,并在期末组织了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限时作文课。每次作文课,我事先不通知,一上课布置作文,然后限时写作,最长不超过四十分钟。学生写好后举手报名,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名次、姓名、所用时间,共写字数。不少同学二十分钟左右便能完成五六百字的一篇文章。四十分钟,全班基本完成。然后用铅笔自改,同桌互改,全班交流、评议。收回后,教师再检查,写评语、打分。学

-4-

生一篇作文经过几道手续,好些同学的文章自改锦上添花,互改如虎添翼。这样,一改昔日“作文课外作篇篇有抄袭”的不良风气,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把竞争意识引进了课堂,训练了学生快速书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角色转换课。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努力使小课堂既成为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阵地。学生固然是教学对象,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理应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主体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他们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些自读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登台讲课。这种方法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如高燕同学在讲《答记者问》一课时,现场组织答记者活动,同学们手拿自制的话筒一问一答,极为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从小羡慕教师这一职业,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的心情多么激动啊!感谢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卢宇同学用自己讲课的亲身感受写的《今天我来当老师》作文获得长城杯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

另外,每天一上语文课,用三二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发布一则新闻,大到国际国内时事,小则学校班内消息。一名同学讲成语,说出成语典故、含义等。按座位一条龙顺序,全班轮完一次,进行成语接力赛(词头接词尾),并选出成语接力赛领先者和最佳新闻发布者。这样,使同学们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的习惯,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和说话的能力。在期末全年成语知识大赛中,我班名列前茅。

四、优化评价体制

改变以往唯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既关注终结性评价,又关注过程性评价。为此我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学生成长袋,强化了过程评价。实践证明:我们 “三表两卡 ”的评价法,能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学生个性,还原学生天性,激活学生灵性。163班王慧妮是小学出了名的捣蛋鬼,初一刚入校第二天就打架,后以闹事,打群架,逃学上网吧,去必沟。自从建立成长袋后,

-5-

我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短时间内她变得判若两人了,在最近的队列队形比赛中荣获最侍指挥员奖,我班也以很大的优势荣获冠军。实践证明、用激励和赞赏的方法使学生永远都能看到光明、看到前途。尤其是在学生出现错误、缺点的时候,也能让他看到曙光。。赏识教育给我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到一个活动、一节课,小到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彰显着赏识的精神,使众多的学生从赞许的目光和鼓励声中自信地走出阴霾,

五、优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要想让学生健康发展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因此,我的家长会不是告状、批评。而是给家长讲解育人经验,通过学习家长真正懂得了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2009-11-26

-6-

第12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有效教学》第二讲的学习,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课堂

大家知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

三、课后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13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们在阅读过《有效教学》这本书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有效教学》心得3篇,欢迎大家阅读!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是陷入了学生累、老师更累的恶性循环中。

一直企盼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于是我便细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里的话说得实在,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让我对有效与无效、低效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每一个理论后面都有一个案例,这些案例是真实的,对案例地分析也是客观的,易于接受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本书突出的是一个“效”字,它是针对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低效乃至无效教学而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书中有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是就数学课而言,我们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占用的时间有时达到了95%,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学生实践活动,我们现在的课堂仅占20%,学生教别人占的比例就更低了,只有5%,我们还处在主要靠向学生“灌”知识阶段,没有更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处处瞄准一个“效”字,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效”上多下功夫,确保有效,力求高效。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想我们应汲取书中的精华,新的学期中,备课讲求实效。不必过于强调详案,强调完美。目标明确,重点明确,预设合理,反思及时。上课注重实效。不要一味地在道具上、花招上做文章,兜圈子,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实际,切实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适时点拨,有效指导。作业切合实际。作业不可太多、太滥或太少,要从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应用性、迁移性、层次性,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切实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辅导及时实在。对学生的辅导,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要牢牢地抓住两头,即优生和差生。尤其是对差生的辅导要及时,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什么时候辅导,谁出现了问题辅导谁,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心理疏导。总之,教学工作不同于演戏,不能只追求表面热闹,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摸准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前进。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个人先通过阅读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材等,写出个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在以前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做好复习铺垫,大部分学生就能迁移类推到新知识上。第二要备重点、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第三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我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其次,要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后再次对自己的备课进行重新修改和完善,便与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2

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后,对于如何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教的有效到怎样教得好,都给了本人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学校又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在本书前言中,作者详细的解说了本书编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本书。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书中介绍道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孩子们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然后以此影响教师效仿,从而鼓励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主要教学行为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书中还提到“无效教学”这一概念。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现像?如果有,这种无效教学现像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占了多大的比重呢?有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现像普遍存在。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机械重复被改称作“巩固”,死记硬背被狡辩为“强化”。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无效教学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像音乐课,强调多实践,于是就无休止的唱。为什么唱不好?老师没有指导。像美术课,没有技法指导的“创作”,得益的学生始终是少数。像语文课,泛泛阅读仍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3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前几部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着我校的翻转课堂。感觉很有指导意义。

结合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充分备好学生与备好课堂,依据课标找准重难点,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真正找准学生的难点。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

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重难点设计,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设计。这一点我校的翻转课堂在两段环节里体现得非常好。

第14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布置了>这本书的阅读任务,刚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总觉得这又是一次图于形式的任务学习,而在读完以后,却发现这本书不像以前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颇有感触。

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在我看来,我觉得很有道理,说实话,自己在备课时感觉备的很认真,各个环节也都很清楚,并不比那些领导提出表扬的同志差。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在上班时间,老师们的备课时间并不充分,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每当我安排了计划,想要备课时,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要你去做,结果忙忙碌碌的一天结束后,自己的备课反到没有实现自己的原定计划了。

关于有效指导,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好在自己平时还算比较注意,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新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练习课中,重点培养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有效提高自己的卷面成绩;而在复习课中,也是从方法入手,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感觉自己做的还算不错。

关于有效讲授,中间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这一点,比较符合自己的课堂特征。一直以来,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关于课后反思。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早在学习这本书之前,在我们的年级会议上,主任也提出了这一点,而自己也非常明白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会因为懒惰或者文采的限制,而只是去简单回顾自己近期内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书面整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总结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也是自己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改进方面。

而在最后自己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效练习。现阶段很多人对于题海战术不屑一顾,认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课堂效果等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相冲突,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练习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只是由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同学感到一定的挫败感,于是就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开始搪塞老师,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真正体现练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习形式。

学无止境,同样,对于一个老师来讲,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15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

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心得体会:

读罢此文,让我明白了很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真是茅塞顿开。下面简单的说说我的一些还不怎么成熟的想法。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打破传统观念,实现有效教学,我的体会是:

1、有效教学的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我对我的语文教学有了新认识。我觉得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要钻研高效课堂理论及高效教学的实践,积极研究高效教学,借鉴经验,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充分实现自己课堂上所有时间的有效性。

2、千锤百炼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教什么。我们应当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二是明确怎么教。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三是如何实现高效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集体教研,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多交流多总结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集体教研提问题,个体备课找差距,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交流,经常反思自己课堂的优势和问题的存在,不断改进,实现高效的最终目标。

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会

第16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有效教学思考》心得体会胡家窑九年制学校刘慧荣9月15日的下午活动时间我们全体教师学习了《关于有效教学思考》,使我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了解和整体认知,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所采取的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优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高效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的一切行为,从本质说有效教学是一种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要真正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实现学科智力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时,要加强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每个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教学构思,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经验,集体确定每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商量确定某个课时教学案例,并制定出课时学案,以供全年级学生共同使用,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年轻教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有经验的教师要热心帮助年轻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让教学少走弯路,提高全组教师的备课效率。

二、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提倡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设备,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介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是标志之一。媒体的出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

三、要全面建激励性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升学习中成就感。

四、要关注教学感悟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首先要反思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达到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知识素养。其次要反思教学态度,当今的教育已不再欢迎师道尊严,而是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要全力提高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以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德育智育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的符合素质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

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创造出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增强教学模式的创造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才能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察实现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第17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因此,这次通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我感受颇深,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知:

一、有效备课。

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就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众人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我都认真准备,不仅备课本,也备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把难懂难讲的问题和学生有可能想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时拿出来向同事请教,跟同事讨论,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在这里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的论辩,在论辩中我们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让自身不断进步。所以每节课的上课内容我们都是把众多老师的意见和观点糅合后,作进一步的知识整合,把内容精益求精,最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有效讲授。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而语文教学更是多元化的,新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练习课中,重点培养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而在复习课中,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所以语文教学前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后复习,重视每一节课。同时教学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练习、有效反馈。

1、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布置练习作业遵循两个原则:

一、精心挑选,

二、适量布置,同时没节课有五至十分钟的课堂检测,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尽量课堂上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反馈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鉴于此,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每次都能认真地批改。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尽量当面批改。使他明白失误,及时改正。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在第一时间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反馈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采用课堂讲解,集体订正;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可以采用单独面批解决。尽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四、有效反思。

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每节课后我都会反思这节课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及时和同年级老师沟通交流,思考下节课如何改进不足,以便更好的组织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达到有效。

五、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

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亲近,努力让他们都喜欢我。课堂上我是严师,尽量运用恰当有趣轻松适宜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无止境,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18篇:如何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激发有效课堂教学 2011-01-05 16:39:52

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与构划。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第一种是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第二种是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而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下面从产生式教学策略方面简要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用爱心打造以人为本的课堂

人们常言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用爱心构筑宽松的现代课堂,用真爱去沟通,用真情去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只有抓住了教育的这一本质,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存在,以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倡导“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主人的角色。用真爱营造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思考,想象才能更丰富,各种隐藏的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学的轻松,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幸福的事情,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

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所谓的“差生”并不是天生的,只要你善于抓住孩子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的长处,那么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也就是说,所谓的好、中、差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正确的做法是要充分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树立自信,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一个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都享有人格尊严受尊重的权利。因此我们都要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前有些老师更多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对象,而忽略了学生和我们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学会尊重,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受到教师重视的。

(三)宽容与赏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改过的机会。

从宽容的角度讲,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阶段,生理、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普遍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心,细心,要学会宽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原谅他们的失误,过错,多给他们一些改过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些反复战胜自我,表现的机会,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

另一方面,赏识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承认的尊重与赏识,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学会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某学生语法好,就多给他机会给大家讲一讲某些语法,教师省力,学生锻炼了能力,还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可见,哪怕一丁点值得你赏识的地方也不要放过。

(四)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会换位思考

冯建军教授说:“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和幸福”。而“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长”。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我们设置的情境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件,这样学生才有的说,才深刻,因为这是来自他们身边的真实生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提升出来的,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质的升华。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年龄,能自觉地调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学习,从而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接受、掌握、应用。教师精心备课只是完成了其中一个环节——课堂预设,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还要关注另一个环节——课堂生成。教师既需要课堂预设来为学生营造学习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备学情,这样才能在大的教学框架下预留出许多学生创造的空间,并保障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19篇:有效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4年安徽全员培训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学习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2014年的安徽远程培训网上学习,结合自己10多年的教学实践,学习和观察;我将试着从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有效教学和实施有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有效教学所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谈谈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能学,提高课堂效益,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许多同行们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想有效教学,必须转变落后的观念。我们要用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有的老师经常说,这节课讲不完,下节课接着继续上。我们要重视有效教学,虚心的学习有关的书和观看视频,积极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的水平。

二、我们要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根据远程培训和平时积累,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2011年修订的新《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测试,评价等全方面的进行了改革。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例如,“观察物体”是北师版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上册,要求却是不同的,一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二年级是方向和位置,三年级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这三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

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情景创设应贴近生活。情景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并且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情景创设是内在需求。它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有利于解决问题。情景创设应重在启迪思维。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应在生动的情景中蕴含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具有“数学味”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与升华,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猜谜语,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投影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这一谜语学生非常感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这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时,教师可把探究内角和的任务分为探究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子任务,由学生分别来完成探究任务,最后达成共识,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疑难问题或对同一问题 看法有意见分歧,需选择解题策略或求得共识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片断中,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团结协作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方法大致有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最后讨论评价出最简便的一种,也就是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公式也有它的简洁美。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知的乐趣。

(3)当创设的问题情景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学“13-5”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准备怎么算,并将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有的是通过数的方法得到答案的;有的是用破十法算出答案的;还有的是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算出答案的。这些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让学生学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

(三)、关注学生情感,进行有效评价

1、评价形式应具有民主性和多样性。

要使评价具有实效性,首先要创设民主评价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其次,评价形式多样化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可采用单向评价,即师评生、师评组、生评生、生评组;双向评价,即生生互评、组组互评、师生互评;自评,即生自评、师自评.教学民主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心情愉悦,乐于接受知识,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平等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环境。总之,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做孩子的朋友,到孩子中去,一起玩,一起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用心交心,“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学识的厚积薄发、人格魅力,对生活美的追求,都会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2、评价方法应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活动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具有针对性、客观公正性,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评价方法,如评价学生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倾听别人意见是否认真,表达是否流畅,能否有礼貌的质疑、解难,能否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否主动参与讨论,是否有较好的领悟、归纳别人观点的能力等。

3、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

课堂评价教师应使用丰富的、激励性和发展性的语言,师生的交流也是彼此情感的交流,教师一个亲切、鼓励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热情洋溢的表扬语言,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的“没关系,老师想你是不小心说错了。”“仔细想,你一定会说出来的,老师相信你。”“你是很棒的。”……都能让学生感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诱发学习热情。如“你真行”、“你大胆发言,积极动脑,一定会成功”、“这样下去你会越来越优秀”等,或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改变过去不加思考、脱口而出,随意性无效夸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恰当有效,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许多教学情景的创设,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可视化,重难点的突破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有效教学 所面临的的问题

1、师资力量。由于教师缺额较大,基本上 许多的学校,虽然课程表排的啥课都有,但是实际上课的 全是语文和数学教师。这导致了,如,一节课,今天讲不完,明天继续上这节课,,离放寒假 还远着来,慢慢的上课 ,,这些思想都是错误的。 教师要重视起来,把有效上课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水平。

2、学校的现状。

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大,有的超过100人,这样的大班额怎么能进行有效教学?对学校进行网络教育技术科学的配置和更新,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要加快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教师,没有大班额。

四、有效教学所要努力的方向

课程改革改到今天,从以前的有效上课,有效备课,有效评价,都是为了有效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目标就是 在合理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健康成长。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使学生能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颍泉区太山庙小学:王鹏

2014.11.17

第20篇: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怎样提高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们正处在是一个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时代,新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也愈来愈短.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服务广大的师生.比如教学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课堂的出现、教材编制的软件化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能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但是同时也对我们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我们物理老师教师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的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要经常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进修,提高自身知识的更新速度,努力掌握物理学最新的科技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探究,需要教师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高中阶段则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物理知识,从而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需要经历以下过程:教师的吸引?D学生开始产生兴趣?D教师的引导?D学生自主的学习、研究.我们要注意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引导学生联系到物理知识,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个比较重的东西,同时释放这两样物品.我们既可以让纸水平落地,也可以让它垂直落地,也可以把它团成一团落地.然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要做出解释.他们会得出结论:质量轻的物体不一定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这样就会很容易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启发他们真正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从而真正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与物理学知识进行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知识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物理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不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去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注意从身边发生的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有效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比如说核反应等,这些知识既高度抽象化,同时也难于真实演示和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学生很难理解,更不用说去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为物理有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以影像、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物理实验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物体瞬时性的变化和极其微小变化等,这样能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知识,大大增强实验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课件将很抽象的磁感线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展示,再配上各种颜色的可动线,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磁场状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再加上老师当场的启发、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理解,这样很容易突破我们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氛围,原来比较单一的教师“说”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凭空的想象,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把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物理运用能力.

四、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语讲“吾日三省吾身”,它强调了反思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新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同样也在发生变化.面对诸多的变化和考验,我们很有必要加强教学反思的能力.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学生的反应,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字.促进教师及时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逐步地掌握教学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即使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再讲授完每次课后感受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老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既可以理解为课后备课,也可以理解为课前备课的深化.

《读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doc》
读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