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育教学叙事论文怎么写

教学叙事是什么,怎么写

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自己的故事建构为手段,通过叙述故事,描述教师真实的教学生活,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意义分析,形成有关教学经验的“个人知识”,获得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一种研究方式。由于教学叙事研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而且故事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历,其理解和解释又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学“现场”的独特把握和判断。因而,这种研究以其“平民化”的风格,给一线教师以亲切感。

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不少的研究不是故事“味”太浓,冲淡了研究,就是“主题先行”,故事性不强,其研究给人以生搬硬套、人为拔高之感。教学叙事研究并无统一的格式与标准,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旨趣与品格。笔者认为在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叙事与研究、故事性与典型性、描述与解释、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几对关系,才能使教学叙事研究真正成为一种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一、叙事与研究

教学叙事研究离不开叙事,讲故事,但也离不开研究,故事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故事的升华。它是教师自己研究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学生活,在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学问题,产生看法上的改变,揭示教学的真谛,从而推动自己努力去改善教学的一种研究行为。

首先,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有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一般的故事,

而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教学事件,生动地描写教师教学的“现场”,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思考,再现完整的从问题发生到解决的研究性教学过程。

其次,教学叙事研究不仅讲“研究性”的教学故事,还要有对故事的进一步研究。它不仅体现在故事本身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记录,而且还有教师对故事进一步的反思和感悟。反思和感悟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在对故事的思考中,教师用自己的感受,捕捉教学现象勃发的生命活力,发现实践的教学意义,生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二、故事性与典型性

故事性是教学叙事研究区别于其它研究方式的最显著特征。在教学生活中,不乏具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事件,但是不是所有的“经历”都值得书写,值得研究呢?

显然,教学叙事研究必须有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这种讲故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事无巨细的生活实录,而要有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要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索,要想做到这两点,就需要使故事具有典型性。

这里的典型性,首先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必须通过对教学事件的深度描写,写出故事发生现场的准确生动的情景,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这种生动在于要写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遭遇”问题、如何处理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可以是困惑、忧虑、愉悦等,故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但应能紧扣教

师对教学活动的探究和思考,展示了教学生活的“原生态”,描述了老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具体体验。

其次,典型性还要求故事具有深刻的普遍性。例如,对于课堂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怎样进行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等等,必须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深刻的普遍性。有了这种典型性,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唤起读者类似的教学体验,引发广泛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产生进一步探讨研究的丰富意趣。

三、描述与解释

故事需要描述,没有描述就不能成其为故事。正如在典型性的分析中所指出的,故事要能以生动的描述,再现具体而丰富的教学过程,表达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苦闷、彷徨、忧虑、兴奋、愉悦等一系列内心情感以及学生的精彩的表现。有了些描述,故事才具有了形象性、鲜明性的特征,才能够把读者带入到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去,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视界的融合”,作者的解释也才能获得读者的理解。当然,对故事的描述不是沉溺于故事的自我陶醉,它还需要对故事的反思、领悟,这就是解释。通过解释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出恰如其分的说明和思考。这种解释是教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领悟,是故事描述的自然升华。这种解释可以分散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与故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解释也可以集中表达,对整个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整体性的反思和解释,提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认识,表明自己对自身教学智慧的顿悟和理解。这种解释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以及对“这么做”以后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四、局内人与局外人

在教学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教学故事的局内人,又是教学故事的局外人。说教师是局内人,一方面教师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某个问题,思考并进行问题的解决,是具体教学行为的当事人,是具体情感、感受的承受者,遭遇着教学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体验着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故事,“入乎其内”,挖掘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展示故事的本来面貌。同时教师还必须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出乎其外”,跳出故事,对故事进行审视、拷问和反思,思索其中的真实意图,从而不断梳理自己对于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建构出故事的意义,挖掘出其中的实践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更新与教学经验积累的有机结合。

应该说,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并不是僵化生硬的,有时候可以进行灵活的转化,从而使研究者在不断的视角转换中贴近教学的真实,更好地促进已有经验和理论思维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融会贯通,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推荐第2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学队伍的新教师,我很荣幸地成为XX县教师队伍中的一员。XX县教育局的领导们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岗前培训。这几天培训的时光,我收获颇丰,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最伟大的事业,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耕耘、去钻研、去开拓。

在培训期间,我们除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备课》,还学习了《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听课评课、批改作业》、《如何上好一节课》以及《信息技术运用》,除了获得教学上的相关知识,也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五天的培训,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远远不够。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本人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即将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课程,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通过主讲教师的生动讲解和对问题的探讨,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都受益非浅。首先,在教学方面:即将为人师,既欣喜又不安,因为自己在校时学的是美术,毕业距今已两年多,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得到实践,对于专业知识和教课技能已经很生疏了。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领悟到,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增强使命感,树立好榜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拥有扎实系统精神的专业知识,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心理知识。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学习,多向有成功经验的资深教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敬业、责任心”这几个字。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各教师,要富有成效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 “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我定的第三年的目标,便是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优秀的教学成绩,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个目标是十分艰巨的,但我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并付诸实际的行动! 前面只是自己的一个短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以后漫长的教师之路,我还又一个更远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的老师。他不管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都愿意和你说让你去帮助他;他有高兴地事情也喜欢与你分享,我希望自己在孩子们心里撒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还有阳光,有对生活的热爱。也许这个理想很难实现,但我会一直为之努力,一生都去追寻! 此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几位领导及老教师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刘明彰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教学技能讲座,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开拓进取,脚踏实地,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调查研究总结规律,把握特点,形成新的工作思路,用自己的热情,良好的师德,进取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推荐第3篇:教育教学论文

扬 长 避 短

——谈农村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学设备、条件等资源方面缺少而引起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接着讨论如何有效将农村的学校特有的资源灵活的应用于数学教学上,从而使农村特有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 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而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学来说资源的合理并最大化的利用将直接决定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合理利用好这种特有的农村教学资源将十分的关键。首先我来说说关于这方面我看到的小学农村数学教学的一些现状:

一、农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很大发展,但受制于理念、体制和条件等因素,当前农村农村小学数学仍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与城市教育相比,在教育资源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项背。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校没有优质的师资,没有足够的教室,没有健全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类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没有标准化操场、食堂和宿舍。尤其是一些村校的条件相当简陋。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上,很多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农村教师抱怨并接受资源的缺乏问题。

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和条件,没有这些设备教学不是很好的展开。所以许多的农村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总是抱怨自己上课设备,工具等硬件设施不够,而且接受这一现实,觉得方正设备也不够就新课以及数学课堂随便上一下,从而由设备短缺产生消极心理。

三、数学教学中对农村的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农村由于经济、地理位置之类的原因,很多设备跟不上市区的学校,但是也是由于在农村,它同样有着自己独特教学资源,很多市区学校所没有的,但是很多农村老师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不会将自己身边这些独特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从而使得农村独特的教学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以上是我几年农村村小教学的过程中 对村小教学资源一些认识,那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农村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呢?以下是我提出自己的几个观点: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农村村小的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多来自于农村,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他们具备了一些初步的农村常识,教学中我就以这些基本常识作用于数学学习,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中,针对农村钟表较少的实际情况,我首先问学生:“你们上午什么时候上学?”学生回答:“9点开始上第一节课。”我便趁机问学生:“你怎么知道9点了呢?”有的学生说他们家中有钟,我便让他当小老师,向全班学生介绍认识钟表的方法。在全班学生基本上掌握好认识钟表的方法后,我再问家中没有钟表的学生,“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9点了呢?”这部分学生认识时间的方法很多,有的学生听广播,有的学生看太阳升起多高,有的学生则用经验判断,如一早起床后,做完哪些事,就知道快到9点了,得赶快背着书包上学去。在这部分学生介绍完自己的生活经验后,我告诉学生,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带着钟表,利用周围的环境判断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另外结合年、月、日的认识,让学生来介绍一些栽秧打谷的时间。这样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开发和利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农村的学习素材是相当的丰富的,例如在数数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书池塘里的鸭子、菜地里的蔬菜、山坡上的松树、树上的果子;在土地面积的计算中,我们带领学生到山坡上测量土地,计算面积,估计产量;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去菜市场,让学生在实际交换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些农村特有的学习素材的利用,让学生在西安市情景中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交流和反思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现实情况的提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资源的优势,并尽可能的利用它。

农村资源能不能很好利用它,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因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就要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和思考,看看农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可以作为教学用的资源;其次、不要自卑,不要自弃,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农村教学,设备跟不上的时候不要说反正没设备随便上一下就可以了,当由于设备原因课堂教学有难度的时候要自己在农村的生活中找找,看有没有适合的,也许经过你的努力,找到比先进设备更加好的教学资源。

农村的资源是无穷的,正等待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开发和利用。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合理和利用资源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创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绚丽多资的科学光辉与无所不能的现实力量,让农村教育的兴旺不在是梦!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论文

激发高中音乐教学活力的思与行

连 城 二 中曹 珍

【摘要】从音乐课堂教学实例出发,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反思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兴趣培养现状,多角度思考优化高中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行为。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反思,行为跟进。

值得深思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在当前高考的“千斤重担”的重负下,高中音乐课教学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往往学校领导层关爱音乐课少了,班主任关心音乐课少了,学生家长反对学生参考音乐活动的多了,任课教师想侵占音乐课的多了。因此学生也往往把音乐课当成是“休息课”,读书累呀,趁此机会好好休息吧!除了客观现状之外,教师的主观问题又在我们自己身上产生了: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音乐课堂应该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音乐教师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琳琅满目,也是丰富多样。但是在音乐教学中过分注重所谓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了音乐的本体;对学习方法的研究的重视程度源源超过了对音乐本身的特点、知识和内容的重视。列举两个具体课例:一个是把《辽阔的草原》几乎上成民族文化知识课;一个是把音乐课《长江之歌》几乎上成地理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也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一理念的把握,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偏颇。审视音乐教学的社会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使高中音乐教学恢复其因有功能,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关键在于音乐教师。

兴趣——学习的源动力

一次音乐课上,老师上的是民歌这一课,先请几位同学随意演唱一首民歌,其他同学说出这是哪个地区或哪个省份的民歌,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然后进入新课感受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思考:两首《茉莉花》的音乐风格及表达情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讨论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所在。学生跟唱《茉莉花》片段,进一步感受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探究形成风格差异的因素,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小结:形成南北民歌风格差异的三大人文因素所在。最后老师表演自弹自唱:(1)云南民歌《绣荷包》;(2)山西民歌《绣荷包》;(3)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束槐》等。学生根据歌曲风格,讨论。判断哪是南方民歌哪是北方民歌及原因。根据已了解的民歌特征,就学生的兴趣引申课题。讨论:你认为民歌的前景如何?

一堂课也是丰富精彩,学生也参与到了教学活动当中,但细细品味,但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学生参与的被动性,部分学生的默然,仍然透视出学生对音乐课兴趣的缺失。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课的兴趣培养不仅是音乐教学的起点,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地。

反思——前行的基石

让我们反思一下音乐课堂,不难发现现在很多的音乐教学,非常注重导入环节,这是很好的,因为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唤起学生兴趣的开始,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往往忽略了整节课对学生兴趣的重要影响。在整节课的设计上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延长”!而究其原因,是在音乐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过分注重形式、方法和课堂结构,而忽略了音乐的本体;对学习方法的研究的重视程度源源超过了对音乐本身的特点、知识和内容的重视。如果将培养音乐兴趣作为目标之一,与音乐教学的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真像我们做菜,不仅要使大家吃饱,要注重色、香、味的齐全,以细腻的心思照顾食客的感受,美味的细节。要使大家想吃、爱吃,那样才能吃得舒心、开心,真正吃饱。只要有心教学,用心思教,用时间雕琢,本来就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学的主动权完全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行为跟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精心策划,乐教乐学

要大家吃得舒心和开心,首先要根据客人的持点和季节气候,精心设计食谱,然后精心选材,精心烹饪,还要调节大家的心情,那样大家才想吃,吃饱吃好。同样,要想学生热爱我们的音乐课,也要精心策划和设计,要注意内容与形式,形式和学生兴趣的有机统一。如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选择一些圣诞题材的作品进行学唱或赏析;在周笔畅红透半边天的时候,选择她演唱的《青春舞曲》视频来帮助这首歌的学唱,利用明星的影响力也是一种对时令的表现,而形式上,则是要求音频作品的音质、视频的清晰度、钢琴伴奏的契合等都要选择最好的!但有些时候,教材中的作品是结合戏曲、曲艺,或是音乐作品的体裁来安排的,这个时令就需要音乐教师自己来制造了。

例如,民歌对于大多数的高中学生而言,是不喜欢的,他们在课余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会主动去聆听,对于他们来说,说到民歌就知道宋祖英,其他根本就没什么了解。那么,现在民歌新唱比较流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两段不同演唱形式、风格的《茉莉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歌与流行歌曲间的关系。一是歌剧《图兰多》童声合唱片段,一是成方圆演唱的爵士风格的《茉莉花》。欣赏两种不同演唱方法的《森吉德玛》,原汁原味的蒙族女声独唱,广西民歌节电声乐队伴奏的“黑鸭子女子组合”的演唱。视听、欣赏摇滚风格的《青春舞曲》。学生分组发表己见,辩论二者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一层层,象剥竹笋一样,从学生的身边切入,慢慢还原民歌的本来面目!这样灵活多变的音乐教学,自然而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细节,以情导学

许多细微的教学行为,许多关爱的语气情调,往往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和对音乐课的喜爱。如音乐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到学生中间,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仅仅是几步路,却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老师,从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音乐的伙伴、益友。在教学中,音乐老师的微笑、音乐老师的轻声细语、只多了一丁点,也出现了叫人惊喜的结果。

例如,记得以前给一个班上课的时候,因为和班主任比较熟悉,知道了几位同学,上课的时候便走到几位同学面前请他们回答,下课后,一堆同学围在我周围,很兴奋的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我们班同学啊?”好象是很了不得的一件大事。我看他们好象很喜欢我叫他们的名字,以后我都刻意的去记学生的名字,上课的时候,我就有意多叫他们的名字,慢慢地,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比其他班的学生热情得多,很喜欢上我的课,只要我一去他们教室,还没进门,就听到欢呼声,也不知是不是真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上课的时候配合很默契,对我上课的内容也特别感兴趣。只是多记了几个名字,就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谐,相得益彰。如果教师通过音乐科代表、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等了解学生音乐艺术特长,上到相应的课时,有意地叫他(她)们表演,张扬特长,就会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就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知根知底的关爱而喜欢音乐课和音乐表演。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趣味的。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富有感情色彩的话无不是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现!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应做学生的良思益友,那他必然是对教学、对学生极富有情感的,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音乐课才真会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3 师生共“舞”,生动活泼

高一学生原来就读不同初中,来自山区、乡村、城镇都有,音乐艺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既要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达到课标要求,又要充分

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这是把在我们音乐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要使没有兴趣的同学有兴趣,没有基础的同学能学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做老师,又做学习伙伴,师生共“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学习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时,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并编配打击乐伴奏,看看哪些同学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然后教师示范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由一部分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伴奏组、舞蹈组共同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各组,教师作导演引领,时而参于到舞蹈组领舞,时而参于到伴奏组指挥伴奏,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学在其中,师生乐在其中。

又如在执教《非洲歌舞音乐》一课时,先问班上有没有同学会跳街舞,再请同学表演,再进行导入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从而引出非洲的黑人音乐。这样同学的兴趣一下就被吸引了。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自然会激起学生的热爱。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思导,用心施教,高中音乐教学的灿烂春天就在我们面前。

推荐第5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结合乡土历史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

寇俊臻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2009年6月

教育教学论文

结合乡土历史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735100寇俊臻

【内容摘要】本文从落实素质教育出发,以嘉峪关地区历史为例,强调了历史教学中需结合乡土历史的必要性,为先易后难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要以提高学生素养、落实素质教育为最终去向。尽管在目前高考制度下,身为第一线的教师深深感到要达到这一目的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是面对世界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进行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然是离弦之箭,这自然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赋予了历史责任,提出了必须解决的课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必需结合乡土历史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体验和正确结论,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先易后难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一、结合乡土历史的必要性

1、乡土历史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编历史教材因其少情景、少趣味、少引导性和多说教、多评析、多定论性,把一门本来生动活泼、使人明智、引人感悟的课程变得索

然乏味,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论你教什么课程——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数学,书籍都应当成为兴趣的首要发源地,你必须把学生引向这一发源地。”乡土历史学生或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或略知一二,愿闻其详,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兴趣的首要发源地,”因势利导,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全面掌握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设计了嘉峪关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课题,如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经济生活和民风民俗;嘉峪关的形成及原因;嘉峪关市的由来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从本市街道名称(或居民服饰、家居等)的变化看家乡的变化等,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2、乡土历史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关注课本内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乡土历史有着其它课本内容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考察自己家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必然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是毫无疑问的,正因如此,这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打开了希望之门。

第二、结合乡土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

我在讲《中国古代史》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这节内容时,针对教材提到的“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这一知识点,设计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这个研究性课题。为了节省时间,提示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史料。一周后,同学们都上交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并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中国古代史课本上所配的好几幅图片竟然就来自我们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为自己的引导和他们的发现而暗自高兴。

2、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材料的堆叠整理,最多也只是个“粗加工”, 他们的结论也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认同或复述,谈不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面对这种情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来撰写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就显得尤为必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通过只对观光游客开放的6号墓136块彩绘画像砖的观赏,同学们看到了远比课本和互联网上更加丰富的画面,了解到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更加广泛的民俗生活,如彩绘砖上大量的牛、马、羊、鸡、骆驼、猎鹰等画面,再现了“河西畜牧为天下饶”的景象,说明那时的河西牧草丰盛,畜牧业发达,与今天的戈壁连天,荒

漠千里形成强烈对比;《牵驼图》是丝绸之路上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生动写照;《采桑护桑图》中一位女子提篮采桑,一位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生动地描绘了魏晋时期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而屠夫们持锤击牛、杀羊宰猪的场面,案上切肉、烧火烹食的炊事细节,烤食羊肉串的场景等等,令人倍觉熟悉亲切。在学习“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节中的明长城时,我们组织学生登临嘉峪关关城,亲眼看着那雄伟壮丽、威严非凡的关城;听着那曲折动人、发人深思的有关民间传说;望着那蜿蜒曲折、若隐若现的军事协防体系,谁又不能感悟到筑城者那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态度!谁又不为眼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风光的恢宏壮阔而动容!正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获得了与这一专题相关的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课堂上难以得到的情感震撼和心灵交流。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把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或历史感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常在学生获取研究材料,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形成研究性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后,以多媒体展示、调查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及时地进行总结。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从而

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面对如大潮涌动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感悟,改变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已是大势所趋,无怪乎日本学者有这一认识: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荐第6篇:教育教学论文

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好像天生就是老师的敌人,对老师的教育无心装载,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教育他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似乎偏低,不管你如何耐心地辅导帮助,他们的成绩依然是班上的倒数几名;有些学生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以致他们渐渐成了老师们的眼中钉肉中刺。面对这些学生,老师渐渐对他们失望、绝望,渐渐地就只看到他们的缺点,甚至对他们视而不见,任期“自由发展”。正是因为很多老师在心里给一些学生打上了“差生、坏学生”的标签,从而看不到这些学生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也是一个急需教育的受教育者,他们跟其他好学生一样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漠不关心也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伤,他们也会排斥对他们不好的老师,甚至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以求引起老师的注意……面对这些学生。很多老师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只是一味惩罚,挖苦讽刺,一点点摧毁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让他们被同学疏远、冷落,心灵渐渐变得麻木。我不禁想:这些孩子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做真的对吗?也许,这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只是恨铁不成钢,但殊不知这种打着爱的旗号的惩罚与辱骂,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甚至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这种以惩罚责骂为手段的“为学生好”是一种畸形的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做的是用正确的爱的方式去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而不是摧毁他们的灵魂。那么如何做到正确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

曾经读过《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永远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前面的好位置是优等生的专属位置。渐渐地在老师的漠不关心中,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一个人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白老师有意鼓励她,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时有意让她回答,在其发言时及时表扬了她,从而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时,我深有感触。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成绩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好,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这么优秀。当老师对那些成绩好,家境好,活泼漂亮的学生另眼相看,而对差生诸多不满时,老师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给予了差生同等的爱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特别是对那些差生,老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收到的斥责、冷遇更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少,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及时表扬,多给他们一些吻你,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激起他们的信息,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因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温暖地成长。

二、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个学生根本无心学习,总是和老师对着干,甚至出言不逊辱骂老师。上课睡觉、打闹、还经常和校外的社会青年厮混,所有人都拿他没办法,因此只要他课上不影响别的同学,老师就对他视而不见。他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无奈与冷漠,更加我行我素。有一次上课,老师发现他趴在桌子上,一开始以为他又睡觉了,但很快老师发现他“睡”得很不老实,一会向左侧身,一会又向右,一会坐直身子摸摸肚子,一会又趴下去,老师便停止讲课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额头,问他哪里不舒服,他先施吃惊地抬头看着老师,接着低下头没回答。老师看着脸色苍白的他把他送到了医务室,并再三询问到底哪里不舒服,最后他才道出是胃不舒服,老毛病了。老师赶紧回办公室拿来苏打饼干给他吃,他结果饼干小声地说了句谢谢。从此,他见到老师会小声地叫声好,老师也对他回以微笑。渐渐地他也开始努力学习,跟社会青年断了来往,虽然成绩还是差不多,但起码他学会了做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无心之失,作为老师不能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地改正错误。宽容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三、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做好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这次实习的班上有一个叫Y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身上总有一股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他纪律散漫,作业经常不完成,常与其他同学闹不和,欺负弱小,虽然多次批评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怎么办呢?我试着认真观察他,寻找他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还是有挺多优点的,比如爱劳动,每次打扫卫生,他总是特别积极,非常自觉地去干脏活累活,负责认真。另外他还特别有礼貌,不管老师平时怎么批评他,见到老师他远远就笑着打招呼,于是我就更加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了,乖了,就及时表扬强化,还特意提醒他:“今天作业完成了吗?一会老师要检查咯!”随时随地,我都会红钻住机会鼓励他,在他犯了错误时,也不大声呵斥他,而是耐心地教育他,告诉他老师对他的期望,一段时间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抓住机会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他腼腆地笑了。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吧。正如某位名人所说,医生不可能救活每一位病人,教师也不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才,但至少我们可以培养他成为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越来越差,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给予的时代,只懂得索取,不知道奉献,面对家长的无私给予,老师的默默奉献,他们往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心态不能不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无论孩子多么有成就,但如果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懂回报,只会一味索取,那我们的社会如何向前发展?这就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从小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多关心学生的精神层面,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 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讲到悉尼,当时老师凭借忆记得悉尼是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就对学生说悉尼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当时科代表就反驳说堪培拉才是首都,可老师似乎装作没听见,继续讲课。下一次上课,语文老师再重复那种说法时,科代表再一次反驳,可是被老师粗暴地打断。这时老师还发现科代表嘴里一直嘀嘀咕咕和同桌说着什么,语文老师大声斥责了她,结果她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可是老师没有理她,任由他哭。课后老师带着疑惑查了字典,才知道她说的是正确的,老师当时就呆了。思虑再三,老师带着忐忑的心在全班面前向科代表道歉,并取得了同学们的谅解。是呀,老师也是凡人,难免出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后老师备课更加细致认真了,在课堂上还鼓励同学们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学生也真的能做到认真听讲,为老师纠错,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失去威信,反而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具有向师性,很多学生崇拜自己的老师,关注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作出评判并模仿。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学生问我们问题时,我们答错了,或者是不会,学生就会露出惊愕的表情,“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吗?”是啊,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什么问题好像都难不倒老师。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在学生面前应注意一言一行,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的表率,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变化迁怒学生。有的教师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渐渐对老师敬而远之。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这样才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责任感。

教师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自己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欣慰。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田撒播快乐的种子,那么将来你收获的就一定是学生的幸福人生。请记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欢乐之中,他就学会了去创造幸福。如果在教育中,教师缺少爱生的正确动机和方法,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的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推荐第7篇: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德育教育研究

【摘 要】二十一世纪人才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前提下,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文章认为,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问题

一、中职生的现状及分析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合格劳动者全面的概括。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极不稳定、极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非常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更细致的关爱。目前在中职生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现象,对中职生的成长,对整个中职教育都是非常有害的。

中职生存在的不良现象:

现象一:学习不努力,思想不上进。认为读职校是没有前途,是迫不得已,是矮人一等,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逃课、课堂不认真听讲,不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现象二:不讲文明、道德,不辨美丑、是非。不遵守纪律,甚至故意违反纪律;不尊重师长,甚至故意挑衅师长;不注重形象,出口污言秽语,形象奇异邋遢,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吸烟、酗酒、恋网和过早恋爱。 现象三:意志力薄弱,自我调节机能不健全。思想情绪容易反复,受表扬就高兴,一挨批评就丧气,好强好胜又怕吃苦,耐力差,韧性差。

造成目前局面的根源:

(一)自卑心理严重。中职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而并不是因为想真正的来学知识,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部分家长也有。

(二)心理不够成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比如是非标准模糊。为了讲义气、爱面子而违犯纪律违反原则;自我意识较强,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三)德育课教学边缘化。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德育课被认为可有可无,师资力量不受重视。

(四)德育课教学形式化。用普高的形式去进行中职德育教育,只注重灌输,完全没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情况和中职教育的特殊任务。中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主要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场人生的演练,要侧重学生的道德实践。

(五)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

二、针对目前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是中职院校课改的重中之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亲身体验来告戒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三)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让学生们真正“忙起来” 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感恩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会并掌握批评与鼓励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为德育工作服务。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师生道德交流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学生也不必盲从教师。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渐进的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出一条真正的中职德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推荐第8篇: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写字教学 明威中心校 唐月红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写字教学中,却又出现很多问题。一,很多教师只在强调把字写工整、不写错别字,却不纠正不良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二,如何上写字课,大部分教师还很模糊。三,大都采取“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学生觉得太单一枯燥,毫无学习的兴趣。四,部分教师自身的书写水平较低,根本不能起到表率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农村中小学的写字教学的“学”,不能只强调学生学,教师也应该学,要在教中“学”,“学”中教。 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书写素养,还要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优秀的教学方法,也要学习并总结科学的写字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严格的要求学生,才能在教学中起到表率作用,才能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教学,切切实实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质量。

(一) 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书写素养

1、教师自身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水平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在教学设计上较多地注重了识字教学和课文的分析,挤掉了课堂上写字的时间,学生只能在课下完成写字任务,使学生的写字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及智力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要充分明确“让每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要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很多教师写的字也不规范,更甚者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在板书、备课,批改作业方面起不到一个表率作用。对书法这门传统文化的艺术也知之甚少。要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的作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

师平时要多读帖,习帖,要站在更高的一个平台上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书写水平起到一个“活字帖”的作用。

(二) 学习并总结科学的写字方法和技巧

要教学生写好字,教师必须要学习并总结科学的写字方法和技巧。不能盲目指导、不能只强调写工整就行。科学的练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循序渐进的方法

要写好字并不是一蹴就成,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

二、临字要先“读”字

古今学书练字总先临,临字先“读”。即意在笔先,要先观察笔画的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写一个对照一个,就会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读”也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字。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对所临的字,其笔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像。

第三、注意练字的效果

不能盲目追求练的多,写的快,而应该注重练的实际效果,做到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写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对难写的字要集中精力,反复临摹,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才会不断进步。

第四、要善于总结规律

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练字的进度。这种规律,既可以通过自己临摹实践去总结,又可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这种单

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如何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相对生动些,让学生成为写字的主人,这需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故事激趣 学生爱听、爱讲故事,教师可经常给学生讲些书法家练字的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在枯燥的练字过程中得到适当的调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从故事中学到书法家勤学苦练的品质。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黄庭坚观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等,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增加对书法的了解,从而成为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源泉。

2、联系生活

在讲解字的笔画或结构时,可以适当联系某些生活现象巧妙引导。如教学主笔“横”的书写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发现:主笔横有时在上半格,如“意”;有时在下半格,如“美、善”等;有时刚好在横中线,如“青、肯”。然后引导:“汉字也像我们人一样有爱美之心,可并不是谁都能如愿,总有一些长得不太美的。为了满足汉字们的心愿,我开了一家汉字整容院,开张第一天,就来了一些客人。”接着,出示几个没有突出主笔的字,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同学们,这几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如果请你为它们整容,你觉得应该从哪里入手呢?”由于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肯定很高。

3、互教互学

在写字教学中也可采取师生角色互换,同桌互教互学的方法。师生角色互换,如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你认为今天要学的字中哪个字最难写,哪一笔该注意,如果你来教,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学生准备好了之后,由学生上台尝试教学;或由小组讨论后派一名学生进行教学,其他学生作补充。同桌互教互学,如同桌互相讨论切磋.总之,优化农村学生的写字水平,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付出总会有回报。

推荐第9篇:教育教学论文

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提要]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因诸多因素导致德育方法的滞后、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德育的基木途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影响着德育的效果。中学德育在实践上要把德育理念、德育规范渗透到学校管理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种活动中去,同时,还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加强网络的合理利用,努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走出低效的峡谷。

[关键词] 中学德育实效性对策

学校德育是面向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青少年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的明日也离不开青少年。因此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能不能理解青少年个体的思想和社会意识,以便让青少年个体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发展,让青少年在与社会的万动中维护个体的权益,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显然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学德育要想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产生困境的内在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日前的问题,不断进行德育创新把握德育的方向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规范,不仅是外在地约束人的行为,而且是人在完成自我人格与生命的一种内在的需求。德育应该重视人的主体性,而目前的中学德育在许多方而忽视了学生这一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是学生的向导,也是道德价值的学习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性充分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实际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不能把学生这一德育对象视作为自己要改造与加工的对象,通常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好比工厂里的工人对产品进行加工,把一个个不同个体的德育对象加工成同一规格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使学生被物化了。否认教育对象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自为性,这种德育实质上是对对象主体性的漠视与取消。

2、德育方法的滞后

《孟子集注》中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科学化的基木条件,是完成德育任务关键因素。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很多,如行为规范训练,系统道德知识的灌输、榜样示范、舆论监督以及表扬奖励措施等等。这些方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德育方法存在的不足日益显露出来。

首先,学校德育没有完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去展开工作。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己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对社会和身边发生的事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中学德育则仍采取单一的说教灌输的方法,不顾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的说教产生反感。

其次,德育不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点。道德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心理倾向。这就要求教育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地改革。当代中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异,而传统的德育方法却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必然不能引起他们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另外,在德育课堂上封闭式说教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不能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参与激情。学生感受不到德育的真正价值所在,不能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格,不能培养自身判断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从而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3、德育内容缺乏层次性、时代感和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脱节

首先,日前大多数中学德育工作仍停留在抽象的要求原则上,道德教育的内容以逻辑推演与论证为重点,主要是一些笼统的要求,缺乏层次性,德育内容大而无当,宽而无边,目标高不可得,不能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德育目标的序列化来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相脱节。这对身心尚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必然产生逆反心理,使德育效果不佳。

其次,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在发展,道德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而对市场经济和21世纪的社会要求,一些德育内容需要调整。我们中学生的有些德育内容超越了学生思想的接受能力,如谈太多抽象的原理,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减弱了学生主体对德育的兴趣。

另外,道德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引导。德育内容实际上也就是价值引导的内容。因此,价值引导不能离开德育对象主体构建的可能性,德育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都必须从德育对象的品德实际、心理特点等前提出发。目前,我们的学校把德育纳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作为一门单一纯知识进行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不能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出现了分数高而缺乏基本道德素养的现象。学生把德育的内容当作条条框框背诵,当作进入重点中学和理想大学的“敲门砖”,即使有德育活动,也是求形式,不讲实效。这样的德育,必然使学生知行脱节,德育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中学德育途径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学校德育的作用发挥有限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异常迅猛,信息来源渠道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途径要多样化,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传媒对学生的德育施加积极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在考试升学指挥棒的引导下,各学科以学知识为唯一目标,只教书不育人,学科教育起不到道德教育的功能。思想品德课也仅仅作为一门知识学习而没有真正起到德育应有的任务,靠学校这一德育主战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己觉得力不从心。同时,在应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学校片而追求升学率,学生为了升学,负担都很重。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知识,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出现断裂,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合力难以形成。

信息传媒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传播迅速,一些不健康的、假恶丑的信息对还缺乏一定的自辨能力的中学生消极影响很大。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这一当代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己成为决定我们中学德育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中学德育还没有真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现代传媒获取有价值的、积极的教育内容。许多学生通过网络毫无保留地获得了许多凶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对学生施加的积极德育,使得学校德育教育更加举步维艰效果低下。

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1、在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渗透德育

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把德育融入到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中。从学校的党政部门,到政教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构成完整的德育管理机制;从教学管理,到教师管理、宿舍管理、就餐管理、校园环境管理等,形成完备的制度规定。由此形成德育与管理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的践履,使学生形成文明的风度。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高尚使命,帮助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此外,还要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理念、德育规范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德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3、在学校文化活动中开展德育

校团委、学生会是开展社团活动的主要机构。校团委、学生会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这时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利用“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革命纪念日,或者传统节日,或者重大历史事件等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淘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4、家庭、社会相结合中开展德育

德育是个开放体系。学校固然是学生德育的主要舞台,但家庭、社会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舞台。学校应与学生家长搭建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平台,形成德育的合力,对学生身心或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学校与学生家长应通力合作,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校德育还要走向社会,组织学生走进工厂车间和农村田头,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领略工人和农民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手脚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在行动中习

得生存的本领,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

5、在网络平台中渗透德育

在网络平台上,学校应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并且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开展德育。从党政领导到政教处、教务处,以及班主任都要设置自己的信箱,构建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平台。从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师生双方以网络为平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引导、教育和感染学生,澄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平等观念,而且还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等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康平著,《德育发展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 高得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 ,(1)

[5] 马玉玺,《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1日

[6] 李云然,《以体验教育追求德育实效》,《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0日

[7] 朱瑞春,构建班级管理的网络平台,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3期

[8] 陈琼,用好这把“双刃剑”——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初探,http // /c_readphp? Tic=10094

[9] 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0] 屠大华主编,《教育思想训究》,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1] 彭未文,交往德育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推荐第10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中等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

单 位:舞钢市枣林中学 姓 名:张 同 新

电子邮箱:zlztx1968@163.com 手

机:13949484950

化学教学中中等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

舞钢市枣林中学 张同新 13949484950 摘要:教学中中等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缺少关注的群体。关注关心中等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澀勑他们的潜能,捐高他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持之以恒地抓好对中等生的辅导専会对摙学效果有大幅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等生、培养策略、方法研究

一、教学中的思考

作为一名初三化学老师,以往每当学生考完试,我都习惯于看看哪些同学考得了优秀,哪些同学还不及格。然后采取多种措施,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丌及格的学生能及格。在我的辛勤工作䘋,每年学生都有较高的合格率。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欣慰之余,我把平时的工作经验作个小结,亥促使以后更好地教学。于是我开始收集和整理自己的以及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对中等生的培养与研究。

二、探索教学

(一)分析中等生

在班级教育教学中,中等生是处于中间状态的群体,是在班级教育教学中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群体,更是实现班级教育教学整体目标不可忽视的群体。实际上,“中等生”、“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主要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划定的。所以,这样界定更能直观说明问题:中等生是在义务教育范畴内,智力正常,各学科总体平均成绩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要求,但没有达到优秀水平,即学习成绩在班级群体中间位置的那部分学生。从统计的角度讲,即处于中间约70%的学习群体。

1、中等生形成原因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周围的教育现状,我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以及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一直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直沿用的成功经验是“抓两头,带中间”,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年年从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抽10%到15%学优生进行的

1 调研考试,大部分学校就把其他90%到85%的学生丢在了一边,这的确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往往是“抓了优生,丢了中间”。这种策略的一个现实结果是不少教师对中等学生的长期忽略,造成在班级里占多数的这部分学生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持消极心理,缺乏主见、自信心和上进动力。学生的学习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很少被人关注,其危害性往往被轻描淡写地忽略,以致这种隐性的“厌学”在现在的中小学阶段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做了一种不成功的铺垫。多数老师很少关注中等生。

2、中等生分化的启示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中等生是可以分化的,他们是学困生的预备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一部分学生潜能较大,经过老师的发现和用心培养教育,可以走入秀优生行列;但是另一部分,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注和帮助,久而久之也可能丧失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走下坡路。所以中等生不认真辅导,优秀率很难提高,甚至某些中等生还会沦为学困生。

(二)关注中等生的策略

1、关心关爱策略——体验温馨和信任,使之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在工作中不急功近利,对中等生多一点关爱,中等生就可能会成为优秀生。所以要让中等生进步,首先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对中等生的态度,多走近中等生,走进中等生的心灵世界。多数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在2010年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周继阳同学,他平时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他每次考试成绩总是排在及格左右,作业也有拖欠的现象。注意到这一现象后,我意识到他应该属于智力因素较好,但学习不用心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怎样才能帮助他呢?我想,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他学习不用心。于是我多次有意地走近他,找他聊天。不久我了解到,他常 2 常放学后先玩会儿再草草完成作业,时间来不及时就拖欠作业。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我意识到要让他学习好起来就得改变他课后的学习态度,还得有人管他。于是,一方面,我与其父母取得了联系,向他们说明了周继阳同学的问题所在,希望他们能抽点时间督促孩子完成双休作业;另一方面,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周继阳同学叫到办公室,亲自督促其完成课后作业。久而久之,他也认识到了自身的缺点,慢慢改正了,成绩也一步步提高。

2、帮助鼓励策略——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使之产生“我能行”的呐喊,及时对中等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由于中等生的成绩不上不下,不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长此以往,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后发现,中等生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特征:(1)缺少学习热情。(2)学习缺乏毅力。 (3)学习中害怕主动交流与合作。

要改变中等生的这些不良心理,就必须对中等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在疏导中等生心理问题的做法上,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的人──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慢慢树立起中等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关注并辅导好每个中等生,就如同点燃了一盏盏希望的灯,灯点多了,我们民族素质就大大的提高了,我们也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3、课堂关注策略——营造公正、温馨课堂,激发他们课堂思维的活力,使之产生课堂表现欲。

辅导中等生要结合学科特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70%左右,如果对每一位中等生我们都给予同等关注和课后辅导,老师们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但我们又不能放弃每一位中等生,如何才能提高教师辅导中等生的效率呢?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每堂课的设计都能很好的考虑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就能把多数中等生学习中的疑惑解决在课堂上。所以结合平时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辅导中等生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如果我们能把本学科的难点分化,在课堂上就能解决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其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飞跃。而且现代心理学认为智力是可以塑造的。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知识 3 和学习方法逐渐得到了掌握,他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会学习这门知识。就拿我所任教的化学为例吧,为什么有些中等生反映化学难学呢?这主要是这些同学不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其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的变化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或固定的规律加以简单说明。其二,限于大家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初中化学课还只能介绍一些初步的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不能过多地解释其中道理,这就造成了初中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其三,我们平常看到的化学反应都是宏观现象,而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物质的结构情况,却必须深入到微观领域去探讨,可是原子、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这些微观粒子运动变化情况,只有通过抽象推理,科学想向去掌握。其四,化学有一套国际通用的符号系统──化学用语,它是学术交流和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作为启蒙学习的初中化学,其化学用语多,而且大多需要牢固记忆和熟练运用。结合这些特点初中化学可以分为四道关口:即化学用语、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酸碱盐的相互反应规律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每个关口我都采取了各种方法将教学难点分化。例如: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我把初中阶段常用的化学用语及其对应的实物照片印在小卡片上,在教学的不同时期让学生记忆相应内容,中等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不易忘记,让他们有了学习愉悦感,找回了自信,同时也采取分课时的方法分散难点,这样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在加强学生记忆速度和效率方面我还结合遗忘曲线的规律让学生采用趣味记忆、谐音记忆。例如在讲到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操作顺序时,我让学生这样记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时,让学生记忆:“茶(检查装置气密性)庄(装药品)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利(移出导管)息(熄灭酒精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记住了规律,也更爱上化学课了。

总之,结合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难点分化,改善中等生的学习方法,加强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学习兴趣,才能防止中等生出现在课堂上听得似懂非懂、听多就忘、成绩难上的问题。

三、探索的收获

在辅导中等生的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要点,那就是“起点早、要求严、耐心持久”。在开学初,多数教师都会关注哪些是优秀生,要着力培养,哪些是学困生,要重点辅导,却忘了中等生也是教育的对象。老师们记住了优等生,忘不了学困生,到学期快结束时还搞不清某些中等生的名字,更错过了对中等生辅导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学初我通过与班主任老师交流及问卷调查,把所任教班级的中等生进行分类,每个班又分为八到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班内组内倡导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法,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辅导计划,同时让优秀生及时帮助,让中等生有个好的起点。还要对中等生严格要求,防止中等生因缺乏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而造成学习热情减弱,学习成绩退步。我们教师要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加以辅导,总有一天他们会有较大的进步。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近几年我所任教班级的化学,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辅导,优秀率和平均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等生的进步引起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一起把爱洒向中等生这个被遗忘的群体吧!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和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策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2]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

[3]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4]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第11篇:教育教学论文

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落实有效教学

【摘要】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要想有效地实施课堂教育教学,就需要最大程度地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初级中学 何建波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促成情感体验,而且要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以此来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并及时地进行反思性的思考,进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有效教学

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初中学生正好处于这种最富创造力思维的阶段,新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都存在很大的内在潜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为此,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对这一理念的理解。

1、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它是创造性思维于数学中的体现;数学创造性思维也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的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数学创造性思维既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又从属于数学思维,所以它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也体现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然而数学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又有区别于其它思维形式的特征。

2.1.特征一数学的发明是在形式、结构上的为数学美所控制的选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或发明都是以新的组合方式进行的。发明创造就是发现各种形式的组合,并且选择那些有用的组合加以保留利用,排除那些无用的 组合。所以,发明就是选择,而选择是被科学的美感所控制的。

2.2.特征二数学的创造是思维自由想象基础上的构造数学创造性思维需要想象,想象提供理想化的思想方法,理想化的思想方法使研究对象极大的简化和纯化。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物与想象物,它以逻辑上无矛盾为必要条件。因此,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内在的本质。想象能使人开拓崭新的思路,开创新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想象与构造是基于深刻逻辑分析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想象推动创造,创造得益于想象。

2.3.特征三数学的发现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也要靠逻辑思维。既要靠发散思维也要靠收敛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得猜想,靠逻辑推理来证明。

3、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既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且是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巧设悬念,提高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我先请同学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报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我马上算出了斜边的长度。学生一试,发现果真如此。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得到了斜边的长度?”的疑问,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依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奇引趣,从而促进他们乐学。通过对这种教学理念的应用,我班学生在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都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2 .精选习题,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发散与不同的方面,即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思考。数学发散思维表现为依据定义、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前进,不局限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平时的 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1)是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2)是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3)是对图形进行发散(4)是对解法进行发散,即一题多解。由此就产生了一些做法。

3.2.1.精心设计习题,激发发散性思维习题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习题。在选择习题时有意识地偏重可用多种思路来完成的典型题,并鼓励学生敢于用多种解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2.2.运用变式,拓展发散思维“一题多变,变中有序。一方面可从变中创设争论的气氛,激发辨析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让他们兴趣

满怀地参与数学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分散、单一的知识导向结构化、系统化和规律化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的 适当改变得出新题目,在题目的演变中使学生时刻处于一种愉快的探索知识的状态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广度。

比如,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cm,长是15cm,如果它的宽和长分别增 加相同的长度后,宽与长的比是3∶5,求增加的相同长度。

我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设这个相同长度为x,则由题意得( 8+x )∶(15+x)=3∶5,可解得x=2.5

学生做完原题后,我又及时提出:“谁能把题目条件进行适当变式,即„宽与长的比是3∶5‟这个条件改成间接叙述的形式,再列式。”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大胆发言。李敬同学一人就列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式:① 宽是长的40%; ② 宽比长少2/3;③ 宽比长少60%;④ 长相当于宽的8/3倍; ⑤ 长与宽的比是4∶3。 这样引导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3.讲究解题策略,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解题策略作为一种策略性数学知识信息,其在解题者认知结构中的储备状况,事实上不仅决定着数学问题能否被解决,同时也是影响数学问题能否被创造性解决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尽管对于一个具体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可能均能获解,但往往由于体现出的智慧程度不同,从而反映了解题者不同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鸡兔同笼》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并没有硬性地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去列出方程组,而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来解题,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出现了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等,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探索方程组的解法,这样通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策略的探究和比较,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解题策略的重要性。

3.3.抽象问题趣味化,激发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使数学的抽象定义、枯燥的公式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通过趣味化抽象的数学问题,激发数学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有序实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我就将其这样趣味化:如果把电影票中的“8排”或“3号”撕掉,还能找到确定的座位吗?当然不能。通过趣味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加深了用有序实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深刻含义。再如,在《实数》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1和 2都迷路了,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的“家”吗?学生热情 很高,都愿意“帮忙”,一番思考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为学生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当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思维品质尤其是思维的批判性、求异性、广阔性、变通性等的全面优化来实现。良好的思维品质才有可能在数学题解中显现出灵活变通、新颖独特的特征。

3.4.利用反思,培养数学思维的创造能力“ 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 观念、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主题性的过程。”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 教育教学中,运用好教学反思,将不断地促进学科教学,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能力,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4.1.重视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与反思在课堂教学方式,教育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只有对每一次的教学流程,教育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及时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解完的问题再一次的思考、分析、对比,并能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我提出问题:二次函数y= ax2+ bx + 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经过一番思考与探索后,学生发现,抛物线y= ax2+bx+c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在这过程中,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利用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最后自己解决问题,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扩大了视野;同时,通过将结论的发现权交给学生的这一做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升华。

3.4.2.注重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培养农村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更多的依靠老师的讲解,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师的催促之下完成学习任务,其个体的主动性尚不能很好的发挥。我作为数学教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后的反思习惯。反思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活动,是数学活动的动力,因此,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必须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学会反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解题的数量而不注重解题的质量;不能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不注重解题的过程;当然,也不能埋头做大量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总结。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的创造能力,就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例如,在教学《四边形性质探索》时,每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都向学生强调及时反思所学,注重各类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梯形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在解决梯形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我所带的班级在镇级数学学科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班的李敬同学,原来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出了名的聪明厌学型的学生,通过师生双方一年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李敬同学数学学习兴趣浓了,学习劲头足了,在前不久的数学竞赛中还获得了全镇第二,全校第一的好名次。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作为教师应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把握知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结合点,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发展他们的创造性素质。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通报,2005

[3]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李万道.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2005

第12篇:浅谈写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写教学心得体会

学教师: 王凌

结合当前教学形势,我乡教师基本都在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授完每节课,要求每位教师写出本节授课教学心得。在业务检查中,我发现有的教师有应付现象。他们认为,课都讲完了,教学心得写的再好又有何用呢?其实不然,我曾记得,有一位教授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名师。我想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去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上好课,就必须不断地从自己的教学中去探索,去反思,去总结,去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对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做到提前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知道讲好一节成功的课大都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准备目标才能明确,条理才能清晰。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学年度,我乡制定了一项“微课教学”,我就在想,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教师要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所以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好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目前,我乡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我想运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是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必须把“导”和“学”结合起来。好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法有效,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二、教师要当好每一节课的角色

要当好一个好角色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当好一个教师,演好一个角色,在备课时应预计课堂时要调控。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一味的自己去演。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老师应该使所有的学生都受益。适当时,我们也让学生去展示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小组合作、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师要搞好课后练习

看过“微课教学”我就在想,课后练习也应如此,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

正阳县彭桥乡大刘学校小

反复的抄写上。记得九几年我校一位牛校长代了一班三年级的语文课,一学期下来让学生把自己的练习册抄写了八遍,这样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要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好。

正阳县彭桥乡大刘小学王凌供稿

20

14、

9、

第13篇:教育孩子心得体会怎么写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一)

古往今来的有关家教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做家长的平时必须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有所作为。

我们家孙x今年三年级了,他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帮助下,很快的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着3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他将使人终身受益。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字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回给孩子六下深刻印象。同是给她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是他们提的问提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会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即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他检查一遍,发现他字写的很潦草,会要求她擦了从写。有时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他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更多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中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肯难的勇气和利益。孩子很喜欢唱歌跳舞,也有写作天分,因此我们就给他创造条件去跳舞,记得第一次学习的时候他哭了,因为学跳舞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情,第二天,他浑身觉得酸痛手举起来也疼,我问他还学不学,他说还要去学,要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一定就会成功。这次花的时间长一些,看着他大汗淋漓的练着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成功的做好每一个动作我都会对他加油鼓劲。孩子也是越来越认真,孩子小着多我说:爸爸我成功了!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我从心底为他感到自豪,悦悦很喜欢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现在上学,如工他特别喜欢,我就给他预定一个目标,完成的好就可以买。这样可以激励他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孩子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他睡觉以后,我有时会检查一下是否整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若够没诶有带我会给他放进去。事后我会提醒他要注意。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会让他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他不喜欢的事情。如画画他非常喜欢,从几岁时到现在很多年他不但兴趣未减,反而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这是他纯真,稚气的思想最好宣扬的圣地,看着孩子画的动物,花草树木,神志各异,表现方式灵活表达意思明确。我会有一种开心的喜悦。我的想法是让孩子能够干他喜欢做的事情就够了,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

老师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长配合的作业,我都要认认真真地与孩子一起完成。需要翻阅书籍的就去看书,需要上网搜集或是下载的资料也都按时完成。女儿要做手抄报,我就上网帮助她搜集资料,与她一起设计版面,陪着她一直做完。学校里的书香校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我就每天床头上放上一本书,孩子也跟着学,睡觉前我们母女俩一起读上一会书,从此贾长逸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暑假里的每天早晨,我和女儿带上一本《100名人成人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去大化公园,在山顶上,我给女儿读上一个名人故事再回家。

五、多方面培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从孩子四岁起,我就让她学习舞蹈,目的不是让她长大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是要培养她的气质。孩子从小爱图图画画,我们就给她准备好水彩笔、油画棒、彩铅和图画本,买了与绘画有关的书,并且给她报了美术绘画班。在她六岁的时候开始学电子琴,去年她又非常希望学钢琴,于是我又给她找了钢琴老师,家里买了一架钢琴。多方面的培养使贾长逸有很多展示才艺的机会,学校举办才艺大赛时她一个人就报过六项,而且都获了奖,这让她越来越自信,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六。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

七。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八。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说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十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三。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他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三)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可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为此,我请教过孩子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也买过这方面的书籍、光盘,经过长期的学习、摸索与总结,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孩子身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孩子家长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女儿今年七岁,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先生问女儿:“凡凡,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我也在场,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转,以极快的语速和轻松的神情回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经常在电脑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觉得坐在电脑前炒股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进而把它选作自己将来理想的职业。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紧接着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增减与调整。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戏、不网聊,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我的空余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做些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现在,绝大多数中式点心对我来说都不是难题,自夸一下啊,手艺还不错,呵呵。最近,我还学会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门技能,孩子也很喜欢观看我制作点心的过程,有时还一起帮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创意,我们彼此都开心,吃起来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见,平时,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孩子从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岁时,她说她是个大孩子了,提出要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时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发现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时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后来,我一般不会再特地起来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顾好,我很放心。这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了,经常会自豪地和小朋友们提起:她是单独睡一个房间的。

我们平时可以让孩子洗一些小的东西,比如自己的饭碗、手帕之类的物品。洗不干净的时候,过后我们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们得肯定地表扬他们。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可以强化良好的学习行为,防范不良行为的养成。俗话说“一句鼓励话,胜过百句骂。”确实,比起批评和指责,“鼓励”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我们应该拿放大镜来发现孩子的良好习惯,并给予及时鼓励和赞扬。

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还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直至良好的习惯形成。

三、多和老师探讨,多和家长交流

孩子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非常幸运,我女儿的启蒙老师是个教学经验丰富又负责的好老师,很受班级里的学生欢迎。平时放学后,我经常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现也诉之于老师,和老师探讨如何教导孩子克服不好的习惯,使其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孩子,更有利于她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一种更适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针对孩子学习中的几项弱点,根据老师的提议,我做了一张“好孩子进步跟踪表”,当中列了“速度快”、“很自觉”和“无错字”三项,每日一评,有进步的画一颗红星,无进步的画一颗黑星。红星可以用来换奖励,积满了十颗红星,我就给买一本她喜欢的课外书。几周下来,效果显著,女儿很开心,老师也表扬女儿进步明显。

正因为这样,我经常教导孩子尊敬老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

此外,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在早上送完孩子之后,和其他送孩子的家长习惯性地拉家常,谈论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我会把自己近段时间促进孩子进步、行之有效的新经验与方法讲给家长听,同时也会从对方那里获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以备往后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借鉴。

四、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可忽视文字的力量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与引导,却适得其反的现象时有发生。碰到类似的事情,我苦恼过,也思索过: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总是指责孩子,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实,只要有爱心、有创意,家庭教育也同样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我对她说:“孙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因为文字和语言相比,语言比较羞涩,有时难以启齿,文字比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们和孩子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我们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拿出来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能重温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较深刻。与暴风骤雨式的训斥相比,用文字,不仅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让她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她的关注和爱心,从而更有利于父母走进孩子的心扉。如此经常一来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伟大的事业。它要求家长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把孩子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所谓“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家庭教育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它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乃至成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不过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能一概而论。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够在孩子身上多花点精力、多动点脑筋。最起码应该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不为社会所累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四)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在这点上,我有具体的体会,我有口头语是“滚”,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被贵心学去了,一点事不好,就说滚,而且还让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学去了,我一看这样不好,就不断的对贵心说:妈妈不对,我们一起改。改了很长时间才有所好转。一些坏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起来很容易,但改起来很难,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特别注意。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学了多少东西,例如:会背多少唐诗、能认多少字等等来衡量孩子是否聪明好学,我感觉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对于我们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养成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将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改掉。我们家贵心特别好动,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我就针对性的在平日多进行能够让他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例如我经常和贵心一起轮流数数,我数1他数2我3他4这样数下去,看谁先数错,贵心很爱玩;在玩具上,我和他爸有意识的多给他买积木,贵心很爱玩搭积木,有时一玩儿就是一个多小时。这些对提高注意力集中都很有帮助,我感觉贵心进入中班后,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很多内容并不是四岁左右孩子所能理解的,有时我们强迫他学也只能是机械的学,孩子没有兴趣,反而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来安排一些内容,我们贵心最近喜欢听故事,我就选择一些它容易理解的故事防腐的读给他听,在读的同时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字教给他,一段时间后,让他自己复述故事内容,或者在讲的时候故意将有些地方将错,贵心就会很积极的给我指出错误,此时的我们首先应及时承认错误,并且表扬孩子细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锻炼了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父亲或是母亲,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因为持久产生快乐的力量永远强于瞬间的快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对快乐每一点,每一滴的积累,才能产生真正积极的影响,使他日后能够笑对人生。

三、加强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前一阶段,我发现贵心在家吃零食时,总是趁我不注意自己偷偷拿着吃,以前他总是先经过我同意才去拿,一开始我很生气,但生气后并没有效果,我忽然意识到贵心在一天天长大,他知道如果问了妈妈,可能他想吃的妈妈会不让,所以还不如不问。想到这些后,我就对贵心说:你想吃可以,但是得有限制,一次不能吃太多,好吧?贵心很高兴,再以后在想吃东西时先问我可不可以并自己就规定下量。从这件事中我觉得,长大后孩子说谎或者不愿意和我们家长沟通其实是从小就开始了,所以,我们应该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让孩子满足,孩子觉得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我们那儿可以得到满足,就会相信我们是他可以相信的人,久而久之,在很多事上也愿意与我们沟通。

四、有创造力的赞美

现在我们家长都意识到赏识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当你要赞美孩子的时候不仅仅要说:“真不错!”“干得好!”,因为我们的孩子每做一件事,对他来说都可能是第一次,或者对他来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你枯燥无味的夸奖对孩子来说是万万不够的,来点新鲜的吧!例如你的孩子画了一棵红色的大树,兴致勃勃地拿给你看,这时候你只是简单地说一句:“真漂亮!”可能远远不够,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喜欢你画大树的方式,从来没有一棵树显得这么漂亮!”这样,孩子会大受鼓舞,这样的赞美对孩子来说,明显具有了现实的意义,孩子会觉得你真正喜欢他的作品。

此外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你当然需要赞美他。在赞美的时候,最好能够明确地指出,你最欣赏他的哪一方面!

五、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就像古老谚语所说的:“只有自己系好鞋带,才能一步一步走得踏实”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能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面对面未来,面对人生。因此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说也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技能,因为没有一个不能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是会生活快乐的,当孩子发现他其实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会觉得非常的快乐和满足!当贵心在某件事上遇到障碍的时候,例如他正在拼一小幅拼图,可是却怎么也拼不起来,这时我一般按以下步骤来帮助他:

——明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例如一小块拼图找不到了。

——让他描述一下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例如想把图拼好。

——指出如何才能解决问题,例如放弃寻找这一块,从另一个方位(天空白云等比较明显的特征)开始拼。

——判断他是否真的需要我的帮助,如果是就在一边协助他,但是我不会替他做!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五)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第14篇:写论文

一、什么是教学论文?

1.概念: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记录和总结,也是与同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它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

(3)研究中发现了什么结果?

2.撰写教学论文的条件:

(1)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2)要注意搜集和保存相关资料;

(3)要具备相应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

3.教学论文的种类:

从论文的形式上看,可以有论述性质的论文、调查报告性质的论文和实验报告性质的论文等,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或教学经验介绍不属于教学论文的范畴。

二、教学论文撰写的基本环节及其注意点

论文撰写一般追求“四个有”有价值、有深度、有亮点、有个性

(一) 选题

1.如何确定论题的范围

所谓论题的范围,是指从哪个范围内选择论文或总结的素材。

(1)从教学实践的问题中发现写作的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采用“自学质疑讨论法”教学效果比“讲练法”要好?

●初中生中为什么有不少对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不是很感兴趣?(现状、原因与对策)●初三复习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校本教研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教研组的合力?

●怎样处理好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相互关系?

(2)从教材本身特点挖掘写作元素

●思想品德教材“相关链接”有什么特点?使用中有什么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材的阅读材料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效益?

●思想品德的“主题探究”如何处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专题探究”怎样使用更科学有效?

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如何有效达成探究的目标?

(3)从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如何构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如何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从学科之间的交叉汇合处发掘写作的素材

如:音乐与学科教学的交合处——音乐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运用

语文与学科教学的交汇——诗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2.如何巧取论题的角度

第一、论题的角度要注意多向性

同一论题,由于论述的着眼点不同,因而选取的角度也可以不同。例如以下两个课题。

论题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题的角度:

①从优化课堂提问的角度;

②从优化教学目标的角度;

③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

④从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角度;

⑤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角度;

⑥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

⑦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角度,如导课、讲课、结课等

⑧从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角度,如板书、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等。

论题二: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论题的角度:

①从有效把握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角度;

②从优化课堂结构的角度;

③从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

④从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的角度

⑤从优化使用课程资源的角度,如历史与社会

七、八年级的“综合探究”、九年级“专题探究”栏目的使用,思想品德的“主题探究”的使用等

⑥从多种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的角度

⑦从新课堂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方法改革的角度

⑧从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优化校本教研的角度。

第二、论题的角度要注意小而实

下面三个论题都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我们不妨作一个比较:

①课堂教学的探索;

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③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论题要注意新颖性。

举例

①“活用数字妙趣横生”——“让数字成为跳动的音符”(列宁:“数字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成为跳动的音符。”)

②《情感教育在××学科中的运用》——《课堂教学需要多情》

③《 ××课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说会道”》

④《从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学业考试“抗震救灾”试题看命题策略》——《云月相同溪山各异——从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学业考试“抗震救灾”试题看命题策略》

论题要新标题也要新

举例

①“把课上出味道来”——上课要充满趣味;上课要饱含情味,上课要具有韵味,上课要体现风味。

②“课堂教学需要多情”——导语设计要一见钟情,教师的教态要脉脉含情,教学语言要充满画意诗情,教法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举例说明要符合学情,对待学生要一片真情,归纳总结要充满激情。

③“让教学入情入心”——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拥抱,精神与精神的触摸,生命与生命的跳动。

④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新鲜感——掀起你的头盖来(引进教学新信息);轻松感——黎

明不是静悄悄(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愉悦感——课堂飞出欢乐的歌(教师节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成功感——带着学生自信上路

⑤生活德育: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活力:春风化雨细无声——情境创设是生活德育的重要载体;绝知此事须躬行——自主实践是生活德育的重要途径;为有源头活水来——回归生活是生活德育的重要内涵;为有源头活水来——回归生活是生活德育的重要内涵

⑥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启发诱导,回味生活;各抒己见,评判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活动参与,探究生活;课外延伸,拓展生活。

(二)正文写作

1.格式:条理清楚

按照层次,序号分别为: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1.2.3.……

(1)(2)(3)……

①②③……

2.论证:逻辑严密

论证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要抓住自己教学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

第二、要学会提炼材料。

第三、材料的学科门类要具有一致性。

第四、论述与材料要有机结合,既不能纯理论性的,也不能纯经验式的。

3.文风:平实严谨

◆常见错误

①开头太繁琐,没有直入主题;②论证不够严密,逻辑性不强

③没有处理好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关系。④缺乏对具体材料的提炼,论证缺乏高度。 ● 关于引用

①引用数量要适当,宜精不宜多;

②引用时能用古人、用外国人的话;

③要引用别人很少引用而又很有说服力的话。

(三)关于投稿:

▲ 时效性

▲ 一稿多投

▲针对性。要考虑自己的文章适合什么样的杂志登载,或者说什么样的杂志适合登载你的文章。

思想品德:

①《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地址: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邮编:710062,国家级刊物; ②《思想政治课教学》,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乐育2楼4门202号,邮编:100875,国家级刊物,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历史与社会:

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地址:陕西师范大学校内,邮编:710061,国家级刊物。 ②《历史教学》,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邮编:300051。

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邮编:710061,国家级刊物。

④《地理教学》,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邮编:200062。

⑤《地理教育》,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邮编:400030,

第15篇:“续写句子”教学论文

“续写句子”教学论文

内容概要:研究最近三年我省采用的新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发现,第16道小题2010年和2012年题型是“补写句子”,2011年是“句式变换”。“句式变换”这种题型大家都比较熟悉,各校各老师在复习备考中都准备的比较充分,复习比较完善,而“补写句子”这种题型,复习应考工作做得相对不足。我通过对这道题的比较研究,认为做好这道题要做到“上下求索的佳句”,探索了具体的方法,和大家交流分享,共同探究。

一、

补写句子考什么?简明连贯和得体。

二、

如何补出恰当句?瞻前顾后细推求。

(一)通读材料细琢磨,把握话题和主旨。

(二)关联词语细搜求,逻辑关系要分清。

(三)观察补句的位置,明确补写的方向。

(四)代词内涵要明确,瞻前顾后少不了。主题词:

补写句子

瞻前顾后

把握话题和主旨 关联词语细搜求

明确补写的方向

明确代词内涵 。

上下求索得佳句

研究最近三年我省采用的新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不难发现,第16道小题的题型稍有变化,2012年是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补写恰当句子,要求补写出三个句子,分值为6分;2011年是长句变短句的句式变换题,分值为5分;2010年是关于“感恩教育”话题的补写句子题,要求补写5个句子,分值为5分。从这道题的形式变化中可以看出,这道题的题型两年是“补写句子”,一年是“句式变换”。“句式变换”这种题型大家都比较熟悉,各校各老师在复习备考中都准备的比较充分,复习比较完善,而“补写句子”这种题型,还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足够重视,没有进行专门训练,加之各类教辅资料也很少涉及,复习应考工作做得相对不足。我通过对这道题的比较研究,有了以下认识,和大家交流分享,共同探究。

一、

补写句子考什么?简明连贯和得体。

本题考查点为语言“表达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外加字数限制。很显然是要求在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基础上,推求空白部位的内容,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表达要求简明(字数限制)、连贯(内容连贯)、得体(恰当的句子)。所以这道题是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个能力要求的深入考察。虽然“连贯”这个考点在高考试题的第15题专门考察,但16题更重视表达能力的具体应用。

二、

如何补出恰当句?瞻前顾后细推求。

(一)

通读材料细琢磨,把握话题和主旨。 今年我省高考第16题如下: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筑鼎于荆山下。”近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经进入铜器时代,但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第一段共包括五句话,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前两句话引用史料,引出话题,第三句假设以上材料可靠则得出结论“我们的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由此可见话题的中心是“我们的祖先何时使用铜器”。第四句从考古的角度说明没有得到实证,第五句对一二句引用的史料进行评价,“只能视为传说”。 第二段包括五个句子,是在第一段内容的基础上的具体深入的论述。随处可见对第一段内容的照应。这样可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和思路,推知第二段空白处句子的内容。例如第一空白处承着第一段结尾处的“传说”而来,概括第一段一二两句话的信息“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第二个空白处,语意转折,概括第一段第四句话的信息“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第三个空白处,得出确信的结论“我国至迟在夏代的晚期开始使用铜器”。这是对文段话题的总结,点明文段主旨。

(二)

关联词语细搜求,逻辑关系要分清。

要求补写句子的材料一般为论述事例材料,语言表达严密、逻辑性强,多用关联词表达其事理关系。阅读理解时要抓住关联词,明确语意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今年高考第16题第一段文字,共五个句子,运用了三个关联词“如果”“但是”“因此”显示出清晰的逻辑关系:引用《史记》和《拾遗记》中的记载引出话题,第三句假设史料可靠推求结论,第四句转折说明考古学家没有得到实证,第四句用“因此”得出结论,那就是“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第二段文字共由五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承第一段结尾的“传说”引出论题,第二个句子句内转折引出存在的问题(第一段第四个句子的内容),第

三、四句谈考古发现及结论,第五句用“因此”得出确切的结论。

抓关联词不仅可以准确把握文段语意的关系、逻辑顺序,明确补写句子的内容和方向外,还可以确定句子的形式。2010年我省高考第16题补写句子的第四个空上,句子形式就是“不但„„”,空白处要填的句子句式肯定是“反而„„”,语意上与上文相反。

(三)

观察补句的位置,明确补写的方向。

在文段中不同位置上的句子,其作用是不相同的。论述类的文本,一般结构形式为开头提出话题,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尾部分的出结论。观察补写句的位置,可使我们有明确的补写的方向。今年我省高考的补写题三处各设一题,那么补写的句子语意分别是“提出话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2011年在这三处设五道题,由此可见,补写内容覆盖面极大。

(四)

代词内涵要明确,瞻前顾后少不了。 2010年我省高考第16题如下: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话题的评论文章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的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的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材料中第二个句子中用了一个代词“这”字,它决定着后面质疑的内容:是质疑这项活动的本身呢,还是质疑开展这项活动的形式呢?这就需要顾后。顾后一看,材料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那么这里质疑的肯定是开展这项活动的形式了,所以第一个空上要填“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第二个空处,已有的信息是“无疑使正确的”,要填的内容是“什么”,这就需要瞻前,肯定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本身,所以第二个空填“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无疑是正确的。所以说明确论述材料中代词的内涵,瞻前顾后推求句子是少不了的。

总之,如何补写出恰当的句子,需要我们既要通读材料,准确把握话题和主旨,又需要我们关注细节,抓关联词、代词,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代词的内涵,更需要我们在分析综合、推求句子的时候做到瞻前顾后,使上下句连贯、顺畅、语意一脉相承,浑然天成。 在一定的语境中补写出恰当的句子,是一项十分精细、严密的工作。我们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可探知其一定的方法规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2 年第八期

《教学艺术》

2012年第四期

第16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要作出自己对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才能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

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课下要把所有学生的凳子推到桌肚里,带着手机去充电的同学我也会直接没收,但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归还的日期;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集体都表现好的话,我会给大家播放电影短片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事实表明:我的抑扬法还是有成效的,至少他们告诉我:很喜欢我的一点在于,我不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时候,这一招是失去学生对任课教师信任的最大忌讳,因此艺术性地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也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两点粗略的见解,很多收获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践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教育者的一种状态,让自己始终保持初出茅庐时的工作状态;

爱心——教育者的一种品质,让自己包容学生的一切和一切学生;

创新——教育者的一种能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天简单的重复;

时尚——教育者的一种魅力,让自己紧跟时代的脉搏而显得永远年轻;

沟通——教育者的一种武器,让自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敏感——教育者的一种机智,让自己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反思——教育者的一种习惯,让自己不断挖掘成长的潜力……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在学生中拥有威信的教师,一名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师。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这学期听了几节的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

一个学期的工作基本已结束,本人在学校领导下顺利了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此刻本学期教育教学心得归纳如下:

1、本学期,本人在开学初就努力学习数控专业相关知识,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所以在《中国数控论坛》里学习现代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读书、看报就成为每一天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证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用心性和学习效率。

3、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必须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用心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能够信赖的大朋友。

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忙,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简单,大家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一学期的教学,本人收获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因此,本人会在以后努力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4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现今社会中,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迟到就不让进教室,做错事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认为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优生笑脸相迎,差生横眉冷眼等等,这样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教材,在新课程新课标下认真备课,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3、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老教师,虽摸索到较好的方法,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总之,我会努力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成为一名真正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5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17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

弹指一挥间,我踏上教坛以近3年,进入二职专也是第3个年头,回首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幸运的得到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实属一种幸福,而我一直都在为自己搞好本职工作而努力,虽然成绩很不值一提,但在其中我学会了很多如何做人,如何尽职尽责的道理。经过了不同学科、不同环境的的实践,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

下面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教书育人,身正为范。首先当然要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不但是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且是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当然要以教学为主,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特别是面对我们现在的新教材,对新的课标理念掌握欠佳,我往往发现一节课时的知识点很少,而且似乎都简单,如果按照我的思路来讲的话,一个课时做多不超过15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内容,往往这样就不可能找到一节课的重难点,当然就谈不上突出和突破了。面对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去解决?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才可以使整个课时得以连贯、流畅、圆满呢,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各门学科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当然,我很清楚,要做好本职工作,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思考以前的工作,我感觉最深的有以下不足:

一、在热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个性比较急躁,往往重视教育结果而忽略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过程。很多时候方法粗暴,简单。我相信,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我,愿意上我的课。给我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

二、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明白,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得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学习老师们先进的经验,学习可操作性的好方法。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教师,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用经验做事,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三、教研工作不扎实,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从担任数学教研工作以来,在深入教研实际,大胆实践方面可以说是空白,更谈不上共同关注学生的问题以及实现新的突破了。希望从现在开始,各位教师给予监督和指导,力争本学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研究上有一个飞跃。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总之,我感恩于都亭一小,感恩于一小这么温暖的集体,感恩于我们数学组各位教师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我要在新学期用更加辛勤的付出去培养我的孩子们。以对得起社会、家长的殷切希望和重托。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

透过这段时间对学习义务教育法学习,我发现,《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并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学生潜力的培养,我认为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本质的资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更加清楚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明确的法律要求。新《义务教育法》在总则第3条中明确规定着:“义务教育务必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在第34条还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贴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潜力、创新潜力和实践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贴合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潜力、创新潜力和实践潜力。阅读《义务教育法》后我感到它注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注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每一位教师都遵循它,在教育工作中注意让学生更快乐更全面地发展,必须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

透过学习,再联系实际,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就应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总之,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职责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将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上来认识党的教育事业,忠心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把毕生的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思考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到达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带给主动用心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带给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资料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带给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靠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好处,教师要充分思考,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状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应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主角。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决定、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就应采取用心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

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务必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齐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向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潜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潜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潜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潜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18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心得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总结经验,以促进自己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针对教学工作,以下简单地从课前、上课、课后三方面谈一谈我对一段时间来教学工作上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回顾总结过去,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进步。

一、课前: 1.教材内容的把握

对于我们的学生,如此多的知识他们能够掌握多少?一段时间下来,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完整的教材是需要的,教学内容却是要有重点地教授和指导,不可片面的。教学的内容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基础,有重点、有难点的讲解,太过整节课无重难点,复杂的点到为止,整体地把握好教材的内容。我也明白了,很多看似简单的知识点,确可能是教学的难点、重点。什么是难点?我想,学生觉得接受有困难的就是难点,作为教师,对孩子们接受了知识后表现出反应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2.备课的熟练程度

教案的准备一定要充分。有时候写教案,有些过于面面俱到,写得太多太繁杂,不能够突出重点,造成授课时间不够用,整堂课被牵着走。知识点的举例要充分反映在教案上,例子不能总是随手拈来,否则,例子不够好,就不能很好的帮助教学。教案的修改不够及时。

二、课中: 1.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多样化,不单一。老师总是希望把最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详细,总希望把每一个例题都分析透彻,可是总有那么多学生还是会分心,上课的不善思考。再说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恰到好处。以往在我脑海中,学生对书本上定义的掌握,从小到大老师教授的方法不外乎是背、默、记。我们可以从举例引入到实际与概念、定义相关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或是串联起归纳正确的知识片段,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归纳了定义、概念,完全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对定义、概念的传授实在巧妙,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到位,由引导、归纳、串联、得到概念。学生对于定义的识记避免了死记硬背,印象也深刻。

曾听学生跟我说:“我们不是听不懂,只是有时候不想听”。有的老师说,我们要想尽办法要吸引到学生。我觉得很有道理,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讲得再倒地、再详细、再重复,没有办法吸引学生,学生不能听进去,课是失败的。 2.基本技能的掌握

这里我想到的是授课时候的板书。在之前的听课总结上已经有了很多的体会,自己从最初杂乱的板书的板书也开始慢慢设计合理起来。我想要努力做到最好。板书工整有序,才能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 3.学生接受的反馈

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到底如何,大凡我都是从作业和检测情况看,在课堂上就应该对学生们就收程度作出判断。当某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地给予反馈,那么就出现问题了,需要立刻通过其他途径(例如举例)再次讲解。

三、课后 1.作业的批改

课后的作业应该及时给予批改,给学生的作业以评价和督促指导。如果不能及时批改,我们得不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反馈,也不利于教学,因此不能马虎,不光要批改,还需要给孩子的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改错,将没掌握的知识理解。 2.及时的总结

课后对于每节课的教学成果,都应做详细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总结应经常,或许这可以使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进步事半功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不断完善自己教学工作。

李治平

2016年5月27日

第19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也不长,但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将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尊重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设备时,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有时又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也不能往下讲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按照学生的实际状态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以身作则,加强思想教育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我们的学生还是有许多愿意去学,愿意下苦功夫去学,有这样一批好学生。作为老师更应该打起精神去干、去真真实实的做到问心无愧。再一个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用一些真实的事情感化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自己的一些好“东西”。例如:告诉学生跟自已一起念书的两个女同学,冬季在土质大混合宿舍住了一学期,并且土房的窗子是用化肥袋子遮挡的,等等,这些不仅对学生的思想触动很大,而且对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也是极其重要。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上课其间能敢说、能积极说、也乐意去说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在工作中,自己要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以自己的真心换得了学生的诚意。要让学生懂得,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努力开创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新局面,使学生真正愿意把心里话给你说,当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你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询问老师学习不懂得地方。总之,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应该尽一切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回答一些体现学生不同观点的问题,让学生能有心情、有激情、有兴趣去学习,再加一些老师的鼓励,给学生以及大的信心,让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东西。别人的教学经验也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幽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六、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课堂活动太过频繁,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课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无趣的活动的无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从而使学习朝着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 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学会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也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习。 0

第20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2008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现将一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分组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2009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

现今社会中,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迟到就不让进教室,做错事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认为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优生笑脸相迎,差生横眉冷眼等等,这样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 钻研教材,在新课程新课标下认真备课,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总之,我会努力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2010年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来,我不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将心得体会做以小结。

一、谈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前提;优化课堂结构是重点;课后反思是创新。

二、谈备课:

备课应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备课之前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通览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知识的延伸应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在备课中都应进行认真思考。备课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牵着学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么样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比课堂上现想要合适和有效的多。

三、谈反思:

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如何培养好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三、谈平等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四、贯彻与应用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更需要教者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在教学中,探究需要循循善诱地引导,恰到好处的点拨。

五、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并改善教学方式,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

《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doc》
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