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校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0-10-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不一样的教研活动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2月9日,区教研室在四中举行了“区高

一、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区高

一、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中高一年级边玉萍老师和高二年级姜志云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她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三中的李宗奇老师,七中的禚琨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

1 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发生变化,才会有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空,才会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不同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必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一堂课的分分秒秒,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另外,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按事先准备的内容按部就班讲完。备课再充分,意外的情况也可能在课堂上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适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中,有的学生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实验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析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难,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习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习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习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推荐第2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习,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

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做练习的习惯。 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

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推荐第3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

中学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学学生自觉并主动地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重复,从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作为化学教学主战场之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来组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设计;新课标;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吃透课标,研究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喜欢十么?,讨厌十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2、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4、发动学生,信任学生,不要企图所有问题都由自己讲清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阅读、思考、交流、提问。

5、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本领。

6、多阅读多学习,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跟上步伐。.

二、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主动地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

1、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课时有限, 要精心选择探究强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

2、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所以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并教给探究的一般途径和一般方法。

3、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从以上三个入手,可设计六种教学方案:

1、理论分析综合法。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4、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布图解,进行逐步图解的方法。

5、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结构分析成若干个小步骤,然后逐步分析的方法。如一项技能分为感知、回忆、计划、完成四步,然后让学生分步掌握。

6、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功能分解为若干项小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领会,然后再合成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四.“问——动——探——导”教学模式是把上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

1、问——激活思维:科学始于问题,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可能有一个新角度的出现,一个新看法的形成。正如陶行知所言:\"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一问\"要问得巧,问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欲罢不舍,这时候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思维立即被激活。要得此\"巧问\"就需要教师在熟悉化学课程内容,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加以科学的处理和设计,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好准备。提问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⑴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⑵通过实验或图片等直观工具展现化学现象;⑶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⑷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加以提问。

2、动--多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所以学生们在一连串问题的刺激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秩序有些混乱,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仅不能制止还应协调好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应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如采用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法: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保证每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把同一学习小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

3、探-探索求证:当学生经过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可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比较自己与他人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逐渐找到相对最佳方案,并且训练了他们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在群体中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时,如何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即使对他人的方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也需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4、导--归纳引导:研究证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每次练习后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学生就无法使正确的理解、分析、推断得到强化或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矫正。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矫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细心观察、了解,可先归纳出学生各种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自评,哪个最合理;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规范思维过程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要总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之条理分明,并可适当将内容延伸,引出新疑问,为下个知识点埋下伏笔。

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精讲,每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

2、每堂课要有具体教学目标 ,一定要当堂检测,最好当堂反馈矫正。

3、编制\"学案\",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先做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要落实纠错,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4、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练后要反思整理、分析错因,归类总结,二次训练;建立并用好错题记录本或疑难问题卡。

5、针对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辅导、多检查;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拓展、多督促。

6、加强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学,要进行专项训练,重点落实,将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使用落实在整个教学中。

推荐第4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好的课堂设计能顺利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问题引导,激活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中,内容要源于生活,同时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求精求实,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摘 要】高中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是建立在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可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操作:

一、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

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学生激发不起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总之,教学设计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激活“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现代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提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由“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设疑:要想知道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学生实验,得到实验结果:NaCl溶液显中性,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又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影响C(OH-)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5)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6)总结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7)比较pH值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等。引导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接近目标――盐类水解的实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三、内容设计应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如加碘盐、维生素的摄取、食品中的添加剂、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理、水体污染、新能源的开发等。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依据这一理念,笔者常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卤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引入了“加碘盐”,设计的问题如下:(1)加碘盐中加入含有碘元素的物质是什么?(2)如何证明一袋食盐是加碘盐?(3)如何正确使用加碘盐?(4)加碘盐应如何保存?(5)如何测定加碘盐中碘的含量?(6)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7)人类补碘的途径有哪些?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实验探究要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展实验设计,开

推荐第5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

应当承认当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然是主阵地。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 野对农民,战场对士兵,而且课堂对学生来说,不只是智育意义,更具有生活意义。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课程,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并且在课堂中体验着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势在必行。但无论是研究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还是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既然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改变教法和学法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堂中的一些基本环节。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两个容易忽视的环节——导入和结尾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2、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 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二、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组织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没有了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点燃不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应该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课堂的提问艺术和语言艺术是提高学生参与不可忽视的两个主要环节。

1、巧设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引发剂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皱春水”,还可“激起千细浪”,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就是设计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在这其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忘记了时间,也克服了疲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为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课堂上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教师的语言准确性、直观性、幽默性、节奏性——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把握课堂的兴奋剂

教师美的言语是影响学生心灵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努力研究教学教法的同时,也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提高自已课堂教学语言,使自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力、言之有美。

教师言语首先应体现出直观形象美,语言的直观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能使深奥的讲得浅显,能变枯燥的成为风趣。例如,在讲到溶液稀释时对:“PH=5的盐酸稀释到1000倍,为什么溶液的PH≠8?”这个问题,是教学难点,如果运用理论来阐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这样讲解:“糖水无限稀释,能变成咸味吗?”这一直观的启发,学生马上茅塞顿开。这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教师言语必须准确明晰、简明扼要,这是教师言语的一种独特的魅力。科学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而教学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语言要精确,即精炼准确。而在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教学节奏愈来愈快,学生的主体性愈来愈突出,对教师课堂语言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学言语的精度也必然加大,这就要求教师言语应该包蕴尽可能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内容。所以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努力将锤炼字、词、句、意四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力求达到这种境界:讲课中句句有用,字字精确,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字多余,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言语除了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外还应具有一种动态的节奏美感,像音乐一样产生一定的韵律。讲到主要的地方,就小声地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表达出情绪的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就让声音变得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从形式上增强了语言的动态节奏感。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听觉疲劳,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幽默谐趣美在化学课堂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如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后我说:“同学们,上一届的一个学生曾经跟我说,老师,我对写化学方程式是情有独钟,我一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的内心就发出微笑,你看两分来了,两分到手了。”显然学生们对于这些熟悉的事情,又加上教师生动的言语、投入的表情,在愉快的气氛中就将知识牢固掌握了。这样的例子每一节课都可以适当适时运用,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老师,从而也喜欢上了化学。

三、两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好的板书和教态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湖南省湘西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

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等知识均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在教材的实验教学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现象独特的课堂实验,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习到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研究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并能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求知观。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美国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鼓励学生去对此现象进行大胆猜想与探究。通过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要实现的教学目的。

二、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只要拿出新老教材作个对比就可以发现,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新教材的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却大大超过了老教材;二是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新教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的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四是新教材的教育方法更注重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五是新教材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针对新教材的这些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潜心钻研新教材特点,并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决不可再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去应付新教材的教学。比如新教材仅化学必修一就涵盖了老教材化学第一册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第二册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按照老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些内容要一学年才能完成,从时间上是无论如何不够的;又如高一化学必修一从专题2到专题4都是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间短,知识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记忆容量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教学方案,既要将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介绍给学生,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比如说把一些规律编成顺口溜,把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和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真心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防止学生被单 1 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的重点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可以形式各异、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多彩,同样的一节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种教学方法。只要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巧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只要在教学大纲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

四、反思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得失

课后反思,并不纯粹是亡羊补牢。教师不仅要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更应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足之处。我们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课堂上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教师只有的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得失,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才能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作为教师,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我们只有认真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才能构建出越来越完美的新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教学目标,那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真正获得了成功。

推荐第7篇: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段新七年级的上课情况,我对高校课堂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第一.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上。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二.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缴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动”起来:

目前,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大多忽视了更新学生学习理念。老师教的理念要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不 忽视。

1、让学生想“动”。

课堂要活起来,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调动起来?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不歧视任何差生,充分尊重学生,多找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功信心。在杜郎口中学,老师打了一个这样的比喻来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拿出一个优美的苹果,问学生它的味道是怎样的?是教师告诉你还是同学们自己来品尝后得出答案?

2、让学生会“动”

让学生会“动”,方法上老师除了让学生完成事先安排预习任务外,主要的还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一方面让优生先带动,因为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制定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如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结对子,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学习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维护集体的荣誉;控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多给差生、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对差生、后进生多表扬,多激励。

让学生会“动”,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3、让学生能“动”

给学生一个展示、反馈的平台。杜郎口中学的模式,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基本形式可为:在分组学习、个人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按照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教师以学生平等的一员参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多给中、差生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动”起来的最终目的是:“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让老师“动”起来:

1、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教育,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优秀学生的成绩提高,放弃低分学生的个性教育。一句话,没有实行公平教育,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就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他们不挑剔学生、不选择学生,而是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尽心的老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充满了教育关怀的学生观。我们学习洋思,就是要学洋思的办学思想:“尊重主体,面向全体”,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爱,才能创造教育的真谛。

2、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堂,是学生不仅要被动地听,而且还要做大量的笔记,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测验或是期中考试才能看出来,学习上的问题自然会一天天地积累,甚至会积重难还。这种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一种机械的知识接受者,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洋思中学“先教后学、当场训练”的教学模式,让课内的事情课内完成了,效果好了,效率高了,学生的课程负担减经了。学习洋思“先教后学、当场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能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底该讲几分钟,还是要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自学后疑难的多少而定。学生自学后,疑难问题少,老师就少讲;如果问题多,老师就多讲。又如“先学后教”谨防把它机械地割裂为“先学”就是让学生自学,而自学又是无目的地放任自流,无正确的方法指导、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自学时,老师或心不在焉,或做别的事,对学生自学、督促、调查不够。“后教”又是一言堂,或是一问一答,或学生先讲一遍老师复讲一遍,使学生的自学变成多余的陪衬。洋思的“先学后教”,应全面科学地把握。它是融为一体的,是以学定教,应全面科学地把握每个步骤如何操作,达到什么目的,其意义何在,应注意的事项,真正做到了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3、改变教师的备课模式。

要做到“先教后学、当场训练”,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教育引导者,功夫还在备课上。我们感觉,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只是教师心中的重难点,并不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的备课是闭门造车。我们学习洋思中学的三级备课,不是简单的教案重复抄写,而应是教师对教材的全面诠释,对学生的现实基础与实际接受能力的全面了解而定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学生“练”,要充分考虑“差生”,把练习设计为层次型或说是递进型的,让学生能够感觉成功的喜阅,同时还要针对优生设计拓展型的。要做到“三清”,就心须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时每一个环节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如何参与进来。

推荐第8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

高中化学课程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课堂是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新的化学教科书,都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高中化学教师能用好新教材,搞好新课改,除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搞好新教材的培训,认真开展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抓好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重点是引导教师组织好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组织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理念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要把握好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明确《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做好教学设计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高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按新课程的要求统筹安排好“教”和“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组织学习内容,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及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总之要打有准备之仗,不上无预设的课。

三、改变教学方式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

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健康的师生人际关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练”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设计原电池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原电池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设计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设计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又如,对于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加热时的氧化,可以“你对金属纳与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包括它们的不同点)”等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在课堂上提倡问题启发式教学,在一节课快结束时,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思考问题,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有价值。然后把学生提出道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再如,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很多学生在由于没有辨别化学计量数的含义,而在计算过程中把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与其化学计量数相乘而导致出错。在分析错误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根源的同时,总结和归纳经验,进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化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所以,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用好现有器材和药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常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用替代品进行化学实验(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小药瓶、一次性塑料杯、碗作反应容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取用药品或作定量反应容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鸡蛋壳的内膜代替半透膜,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常见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等等。)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素材,学习身边的化学,解决周围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整合教学媒体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其次,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②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同学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计算机则帮助了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即可演示错误原因,又可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③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感知,强化记忆。④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可见,多媒体教学有不少的优越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延伸课堂,“把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但他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千万不能将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要学会将现代多媒体与化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总之,要组织好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本质的提高。

推荐第9篇:优化高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

优化高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课程的改革下,高中化学共涉及到五本教材,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新授课在高中教学中占去了2/3的时间。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如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课堂学习的吸收效果,学生要想高效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所以,对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对我们高中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过程,了解了探究的方法。

例如,钠与水反应的探究

(一)要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钠块的大小、水的温度、产物是什么等等;

(二)让学生去思考,同学间交流探究方案(要告诉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三)根据设计方案,画出装置草图。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共讨论出几种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草图:

方案1.烧杯中进行实验方法(1)。

方案2.烧杯中进行实验方法(2)。

方案3.试剂瓶中进行实验。

方案4.U形管中进行实验。

„„

„„

(四)分析几种实验方案的实验原理及其优缺点。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主动、积极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还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回答问题,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思考问题,比一比在下节课谁提出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有价值,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例如:在铁的化合物这一课时,我在上一节课时布置作业――从初中所学知识、生活中以及网上搜集有关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知识,并能够根据所搜集的知识提出问题。在上课时,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有和上课有关的问题,也有和上课无关的问题:铁的常见化合价有哪些?铁的常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有哪些性质,它们是否都是由铁和氧气反应制得,如果是,什么因素决定生成哪种物质?铁的常见氢氧化物有哪些,它们有哪些性质,它们是如何制取的,实验操作是否相同?如何检验Fe2+和Fe3+?我家的铁锅是如何生锈的?Al2O3和Al(OH)3都具有两性,那么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是否具有两性?在课上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需要我给以解释,整节课学生都一直集中精力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最后,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对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自测。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知识注入生命,给课堂注入生命,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著名作家秦文君说过:“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打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在我的课上让学生看到“阳光和鲜花”,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推荐第10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 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

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11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学《化学 必修1》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化学必修1》教材的经历为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必修1》;新课改;体会;思考

《化学 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作为高一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它从一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本书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

二、

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一、新课改的特点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本专题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专题介绍的

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精选、多编排实验,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炼铁高炉、铜的电解精练车间、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酸雨造成的危害、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

改变教学策略,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的实施已初步成效

回顾这一学年使用人教版《化学 必修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第12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学《化学 必修1》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化学必修1》教材的经历为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必修1》;新课改;体会;思考 《化学 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

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作为高一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它从一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

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本书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

二、

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一、新课改的特点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本专题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专题介绍的

1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精选、多编排实验,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炼铁高炉、铜的电解精练车间、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酸雨造成的危害、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

改变教学策略,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的实施已初步成效

回顾这一学年使用人教版《化学 必修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第13篇:高校课堂教学案例(推荐)

《最后一课》教例 原州四中 李晓科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一、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二、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教师总结:

本案例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较好地说明,教学环节不能太多,实际上教学环节多,学生摸不着脑袋,也是无效的教学。这个案例具体好在那里?

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应该说语文教学就是语与文的教学,你要有所选择,侧重文还是侧重语,不能什么都讲。 对于经典文章首先要注意教学要关注文,也就是文章的内容,通过文章内容来熏陶感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一般文章就根据你的理解,你要么关注文,要么关注语,也就是完成语文任务:听、说、读、写就好了。多给学生以语言知识,或者是多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得愉快,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熏陶。

第14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整合之我见

保定一中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特征,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懂得目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正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但又感受着信息的饥渴,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在涌进人们的生活,这必将改善人类表达信息的形式与能力,因此,必须寻求最佳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处理功能,恰恰为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时,我们根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针对化学的概念性强和化学原理的抽象程度高,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历程不易掌握,有些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大等特点,如果把这些内容制成形象直观的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灵活性和直观性,起到传统化学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如果通过提高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素质和能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不断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化学教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 1.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切实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

2.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任务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和规律,总结出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和方法。以信息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以优化的学科教学过程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两者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形成具有学校化学课堂教学特色的学科资源,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关理念、理论、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整合主要有:信息技术与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信息技术与元素及化合物、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信息技术与生活中的化学。

三、课题涉及的具体内容:

A.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1、离子反应

(1)以微观动态图示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过程及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2)利用动态图示展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2、化学键

2 以动态过程表示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3、化学平衡

动态模拟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以微观动态图示表示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

4、电化学以微观粒子的动态过程图示表示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5、晶体结构

以电脑三维动画展示晶体的微观结构,从而深刻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 B.元素化合物:变微观为宏观和直观,既形象又生动。 1.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特点

如甲烷、乙烯、乙炔、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等 2.有机反应历程动画集锦

如甲烷的取代反应,乙烯的加成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等 3.固体、液体、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C.化学实验:

1.各种演示实验的电脑图片; 2.重要操作的操作要领动画类; 3.典型实验室制取操作动画; 4.实验室制气体、有机合成; 5.历年高考综合实验题图集。 D.化学与社会(STSE教育): I.高一(环境问题)

1、大气监测

2、雨水检测

3、粉尘对大气的污染

II.高二(工业生产及资源问题)

1、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2、氯碱工业

3、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III.高三(现代化化工厂的生产规模与厂址选择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传统媒体和现代化媒体的合理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媒体的应用与课堂教学相适应,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投影仪的使用与板书相接合,不要把投影仪上的投影片全部作为板书,整个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都没有,老师上课讲课速度快,学生在听完讲课后没有印象,虽然课堂容量大,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2、不要完全用电脑来模拟化学实验,因为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失败的实验,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相关的知识,这是用电脑来模拟不可比拟的。用电脑来模拟实验,应该是具有危险性的,不能在课堂演示的,或来模拟化学反应中微观的反应历程,这是传统媒体很难实现的。

由此可见,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辅助教学的媒体种类较多。因此,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5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措施分析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措施分析

一、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学科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首先,严谨性。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涉及多种概念,而其中概念的目的主要是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和交流奠定基础,例如元素概念、各种化学定律等。化学学科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重要前提就是严谨,它要求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定律都必须有十足的严谨性。然而也正是由于其严谨性才造成了不少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遭遇各种难点。其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实验是前提条件,同时还特别提出要将实验和理论进行联系。研究分析了化学的发展历史后我们可以发现,化学和实验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同时所有实验技术水平的提升都会促进化学的发展。最后,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化学涉及多个不同的学科,包括物理学、数学等。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原因

1.课堂氛围

调查资料显示,课堂气氛能够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发挥或大或小的作用。现实情况就是,在当前的化学课堂中往往会存在两种主要课堂氛围,其一,由于教材内容不够具体,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完全掌握知识点,而学生也就失去了听课的积极性,最终造成了课堂氛围沉闷。其二,在化学实验课中,尽管有些学生对这一学科有兴趣,但由于课前预习没有做好,导致课堂上无法追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出现盲目混乱的情况。

2.教师原因

学生能否准确、深入地理解教材所讲内容,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它还会决定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尽管是相同的概念或定律,但是如果由不同的教师来讲解,那么他们的教学效果将会有所不同。对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教师对化学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那么课堂效率能否得到提升呢?不仅如此,如果教师继续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教学,那么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有保障?

3.学生兴趣低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任务,并使其在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而学生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长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学思路,并与教师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措施

1.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三大特点,即生动性、可控性与真实性。上述三大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具体来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两种,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其中后者是学生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最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必须对这两种课堂教学方法“一视同仁”,加强对增强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视。

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事先进行实验预试,同时还要分析、总结出其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以及以哪种方式进行讲解等。实验课程技术之后,教师还要整理课堂总结,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弥补。

2.提高教师素质

所有的化学任课教师都要正确认识到培养自己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化学课程是不断发展的,并坚持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来提升专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向自己学习。教师的备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而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练习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出比较活跃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3.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在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部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效率低下的现象。此外尽管我国已经对教材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始终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消失殆尽。而将多媒体合理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后,学生便又增加了一个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将增强。除此之外,由于化学和其他多种学科之间都有着联系,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和教材内容有关的生活常识,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必然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样也就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

在现今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仅对化学物质的种类、性质等知识的抽象概念作了一些简单的区分,使用频率较低的内容也凭自己的意志任意删改,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贯性被破坏。所以,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有机地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以具体的化学物质与用途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实践能力。不仅如此,情境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一中学)

第16篇: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二备课组 唐 斌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最高追求,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有限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教纲和考纲,学习和讨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在同模块实施不同的高效教学模式,采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学生访谈法和学生问卷法,以及教师问卷法,了解课堂设计者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到底哪种模式更能体现高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呢?

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是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是学生通过过程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高效课堂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具有主导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一般来说,要做到高效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学设计要精美。教师准确研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②、精讲精练展高效。教师在

教学中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③、学生主体作用要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④、面向全体教师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⑤、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两基”落实,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 本学期我们对同模块八个班进行实践,四个老师各承担一种模式,分别采用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①采集月考、平时考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参量,特别是学生年级名次变化,通过分析班级总体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过差率,还有每个学生个体成绩变化,并对照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来定量分析课堂双基落实的效率;②对学生课堂检测和作业反馈。

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制定课堂检测题,在一定时间完成,通过完成率和正确率考查学生课堂掌握落实情况,进一步分析课堂实效;③参照课堂学生参与程度和自主合作程度。课堂上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发言,通过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间展开竞争和交流,统计学生的参与人数和积极程度来评价课堂的有效性;④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效课堂的展示者和表演者,他们对于高效课堂的判断依据和选择标准最有发言权,学生最喜欢哪种课堂模式,他就会最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⑤通过教师问卷调查。教师是有效课堂的设计者和导演,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堂模式的可操作性,每个教师都有认识和体会,都会选择一个课堂效率最高的课堂模式。经过半年的摸索,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当前我们认为学案式探究教学模式是应用起来最有效的。

学案探究教学模式是替代性教学模式和生成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明确探究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定引导下激发并发展,从而通过一定规范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分工、成果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学案的完成和学生的总结达到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又能让学生落实双基,这样既兼顾学生各项能力的长远发展,又能保证当前学段学生的综合评价的落实,通过把目标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发

展和结合,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会让学生的学有效,教师的教也轻松。那么该如何实施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呢?我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探究式学案的制定,其二是学案的课堂实施。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学案要有针对性,为制定学案,教师要研究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特点,要能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使每一个问题都有知识概括性、有层次递进性、有可探究性,概念课重在概念辨析和理解,实验课重在实验设计和评价,化学原理课重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复习课重在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完善认识;其次学案要有阶段性,学案的制定在早期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制定探究问题,这样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使课程目标能很好落实,但能力目标有所欠缺,教师替代性指定要落实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当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后,在后期的学案应是教师和学生讨论制定或学生小组制定,这样学生除了制定学案也会评价分析学案,学生的参与更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学案还要有实际可操作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问题的探究性,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案是学生思维探究的提纲,不一定是基础知识填鸭式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几个问题作为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课外教辅资料或网络进行查询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能够探究、乐于探究等;最后学案要有现实

性,化学来自于生活,探究问题的的设置要能和生活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还教学内容以生命,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完原电池原理后,让学生设计水果原电池或用原电池原理防止轮船外壳生锈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学案制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学案的实施,我认为实施的方式与教学内容有关,应尽可能不要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提高课堂的效率。平时教学中除复习课、一些需查网络获得资料的课及研究性学习课题等,要提前发学案预案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准备,使课堂延伸到课外,这虽然可调动学生自主性、也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完整性,但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太多,这不利于各学科综合发展。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有限时间里获得知识和能力,故在学案实施的课堂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评比、协作完成总结归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把学案教学的“学”字发挥到极致。教师充分展示“导”的作用,创设探究情境、把握课堂探究的氛围,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当然同时要负责个人、小组、班级答疑,对学生的认识拔高深入,对抽象问题形象化,对知识应用规律化,强调重难点,提高问题的针对性,积极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展开。

总之,我们利用学案式教学,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宗旨,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小组合作、教学相长”的思想,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运用学案式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忙于抄笔记,节省了时间,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不必忙于板书,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更多的学生,实施个体化辅导,解难释疑。并且也克服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知识速度快但不利于课后复习的困难,这既提高了个体学习效率,也能提高整体学习水平。当然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案式探究教学模式还有着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第17篇:如何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而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关键词 化学 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 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满趣味性,并极具魅力的学科。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教学教法的理论学习和几年的实战经验,我提出以下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这就更促使我们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种乐事、一种必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这里有三种建议: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对于所学的东西能够理解,自己常常比别人显得优秀一些,别人明白地承认这一点,赞赏这一点,还有比这些更能激起自己的学习兴趣的事情吗?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教学方法

(一)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在参与当中拥有了更多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活动真正深入下去,要切实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倾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自学等活动。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是否能在获得清晰的指令的时候很好地完成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二)要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摘 要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而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三)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相关因素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所创设的不同活动方案。教材是学生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挑选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在课堂预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而在活动流程中不断出现的相关教学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引导,将教学预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四)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确定下一步的活动方案课堂预设总是由课堂生成来完成的。相同的课堂预设往往出现不同的课堂生成。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人人参与,并能够在这种参与中有效思维,积极寻找活动中不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将活动成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活动的标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维认识以及课堂收获进行相关总结和反思。同时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思维,并学会自评和互评。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活动中获得自信,发展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化学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题活动的有效性。

(五)教师要注重搜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活动成果每次学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同学展示活动成果:既可以通过口头描述,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的视频软件,如教师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硝酸和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可以让1-2 个学生上台板板书的形式进行检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做好活动记录。在学生进行活动中,教师也可制作或者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开发课堂观察量表,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按照教师安排课堂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性。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只有在活动中真正活动起来,形成有效互动,获得情感体验,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提高化学能力。

三、合理安排相关知识板块来安排学生活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适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板块,教师有效利用,才会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有效利用“拓展视野”板块抓好学生活动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拓展视野作为课题引入素材,巧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板块,教师可以有效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

“拓展视野”板块中很多内容展示了化学以及其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这些素材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这些探究资源中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采用活动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人教版中的高中化学教材有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认真参与。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学生在其中受益。

(三)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教师要遵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在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讲授主导,还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参与,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泼、生动。让学生的互动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总之,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有效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大学.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方向[J].化学教学.[2]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第18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那么,要如何实现课堂的优化,进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将对知识内容备课式教学设计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备课中,我们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分析、梳理,重点的强化等方面,以便能应付各种考试,其主要功能还是强化教材、教参、考纲的权威功能和阐述功能,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将教材作为活动的载体和媒介,而不是僵化的权威;应将教师自己的创意,对实验重新设计,对教学主动的开发,对学生头脑和激发等创新性举措加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之中。有经验的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备课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是将教学内容活化,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材为模版,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流程的细节化、程式化,它只是对教材的复制和翻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沿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情感体验。新课标则要求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必要的化学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探索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他们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向“最近心理发展区”前进。

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要注意被提问对象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各种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注意避免成绩较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感,还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均可改为边讲边实验。譬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展开。在拓展课中强化基础课程,探索性实验一般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素养的目的。基础课中延续探究实验注重利用已有的科技物质环境,来营造科学探究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在促使学生动手参与和质疑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制作。要注重基础课与之相结合实验,这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基础课与拓展课的结合“化学多米诺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其集合科学性和兴趣、娱乐为一体的效果可以达到进行比赛的功能。化学实验可以是真实的操作,也可以是虚拟的训练,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空间,确实是一种能多渠道开展的教育教学。我们应当恰到好处地、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地、积极热情地大力开展,为培养出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五、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发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呢? 首先,评价的时机要恰当。评价不宜过早,太早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三,评价的语言要艺术。即评价语言要准确,评价语言要巧妙,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第四,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当然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尝试和体会,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只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

第19篇: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县中学

李诗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 1.概念 2.电极名称 3.构成条件

4.原电池工作原理(课件展示微观过程)

(3)设计原电池:(板书)

活动

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

活动

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

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活动

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活动

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发明。

(4)改良原电池:(板书)启发分析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引导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学习课本知识,按实验小组发放盐桥,重新实验。探讨盐桥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5)盐桥的作用:(板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1.补充电荷。

2.使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转化率。

(6)结尾的设计: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情感表达及分享。

总体设计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 合作、学会评价。

第20篇: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报道

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报道

春暖花开,紫荆、木棉迎风招展。3月14日、15日,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在实验高中隆重举行。16名在初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参加了此次复赛。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司徒华、邱惠芬老师及各兄弟学校化学科组的领导和老师们参与了此次比赛听课活动。此次活动参与面最广,热情最高,教研气氛最浓。

本次比赛是中山市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校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参赛老师的水平都比较高。教学比武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同课异构。各位参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各显神通,大胆创新,呈现了一节节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好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通过提出猜想,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二是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更环保,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三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四是师生互动,学生热情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五是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部用了PPT,图文声并茂。有的将演示实验投影在屏幕上,克服了教室后面学生看不清演示实验的缺点;有的用投影仪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展示,然后分析对比,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尽管是借班上课,但老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绝大部分外校老师还将实验器材和药品自己准备好带来,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最后通过激烈角逐,6位老师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他们是纪念中学张建芸、市侨中琚凯、纪念中学王桂芳、古镇高中李程锦、桂山中学朱思俐、市实验高中金海宏。另有东升高中周波等10位老师获得二等奖,小榄中学梁苗芳等12位老师获三等奖。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比赛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是促进了参赛教师的自我提高。二是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研究。。三是对各学校的化学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次活动圆满完成,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欢迎和支持。

《高中化学高校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
高中化学高校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