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教学诊断法心得体会

2021-01-2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板书设计”教学切片

画龙要点睛

——“板书设计”切片分析

濮阳县第二中学 王桂玲 一节课,要上得精彩,高效,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如果把一节精心设计的课比作画成的一条龙,那么,板书,无疑是教学设计点睛的那一笔。那什么是板书呢?

板书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简言之,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内容。我在这里,跟大家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读。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这其中,学生也是可以参与板书的,其实,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

由板书的概念可以得知,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再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还有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科的特点,业内人员,通常把板书划分成六类。提纲式板书,线索式板书,词语式板书,分析综合式板书,图画式板书。思维导图式板书。

各种类型的板书都有有所侧重,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进行安排,比如低学段的文科板书要尽量采取图画式的,引起孩子的兴趣,高学段的理科板书设计,尽量低要采用具有逻辑性强的板书设计。

这里,我要对思维导图式板书多做些交流。这类板书在我国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这种板书,既美观又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最主要的是着这一过程中,吧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学生积

1 极参与的做事性学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老师的带动下绘制创造性的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的梳理,系统化,网络化大有帮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板书设计要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操陶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板书设计的重视程度怎样呢,情况并不理想。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没有认识到板书的意义和价值,对板书没有设计,讲到哪里写到哪里,讲完了,写完了,满满的一大板,横的竖的,乱七八糟,看不出条理,看不出重点。甚至于一版写不完,就唰唰唰擦掉,粉笔末四溅,再接着写。随意性很强,布局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醒目,起不到板书应起的作用。

另一部分教师,板书是经过设计了,可是字体不美观,书写潦草,没有规范意识,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老师的示范作用,身教的教育作用要大于言传,老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不理想的板书,对学生影响也不好。

最后一部分教师,可能是因为书写基本功不太理想,根本不板书。另外,现在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用到课件,干脆就制作在课件上,一展示就行了,倒是便捷。但是笔者认为,这样一来,板书教育的附加值,就会消失殆尽。

可见,课件板书设计并没有真正引起执教教师的重视。大多数老师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用心设计板书,我多么希望板书设计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这也是今天我对做客教师出色的板书设计特别关注的原因之一。

今天,杨庆春老师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激发了我莫大的兴趣。板书最后形成了一部书的图形,一页是课题“背影”,另一页是对父爱的定性评价: 2 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真挚深切。书脊上书写的是“父爱”。父亲就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父爱是书的内容,这爱,是关怀备至的,是体贴入微的,是真挚深切的,二这些,都凝聚在父亲肥胖,佝偻的背影里。板书的这个创意,生动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文本的主旨,不愧为课堂的点睛之笔。这使我想起了曾在百度上看到的《秋天的怀念》的板书设计,板书整体有两个红色的心交叠组成,叠合的部分写着“爱“字,两边分别写着愧疚、怀念和坚强、无私,不言而喻,这分别是母亲和儿子的两颗心。了了几个关键词,点出了文本的主旨。由此看来,这两个板书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获奖的板书设计,如下图:

.

这些优秀的板书设计都具备了一些共性特点:

1.板书简洁扼要,语言凝练,只板书核心词,言简而义丰

2.板书图文结合,完备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能激发审美体验。3.板书有启发性。逻辑性强,留下思维的空间。

结合杨老师的课例,我建议,板书完全形成之后,教师要把板书设计的意图,用优美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给整个一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

3 号。另外,板书和学习进度要保持同步。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优秀板书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操作要求:

(一)科学性原则。板书设计,是发端于文本,源自于学者,形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

(二)美观性原则

板书设计还要合符审美的原则,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实用性原则

板书设计,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技法,都要字字露旨,从实用有效着眼。

(四)生成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板书构思,要契合教学程序,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

总之,板书师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大型的正规的教学竞赛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说课,微课等形式中,都对板书设计有所要求。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百度百科

2016-10-17 4

推荐第2篇:病理石蜡切片心得体会

病理石蜡切片心得体会

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石蜡切片不仅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也是病理学和法医学等学科用以研究、观察及判断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当广泛地用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

我从事病理技术工作刚刚一年多,细细回味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切片过程,有一点点心得体会,在这里向大家做一简单汇报。

一、组织脱水:

要想切出一张好的石蜡切片,组织处理非常重要。经典的脱水方法,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浸蜡是最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也是最便宜效果最好的方法。但脱水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梯度酒精脱水。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为了省事,往往采取倒掉第一缸酒精,后面往前移,这样会导致第一缸酒精浓度偏高,高浓度酒精,能使蛋白质凝固,使组织表面发硬,酒精无法渗透到组织深处,造成组织脱水效果不佳,从而不能切出优质石蜡切片。我的做法是,在更换液体时,尽管是后边液体往前边倒,但一定要测量其浓度,不合适就要调整到合适为止。这样像子宫平滑肌瘤这样的硬组织也能切除很好的切片。

二、组织包埋:

组织包埋好坏同样会影响石蜡切片质量。有些小组织,特别是内窥镜活检组织,如果组织没切全,就有可能会影响诊断。因此。小组织切出优质切片的重要步骤是把好组织包埋这一关。首先,最好选用5x5mm或更小的包埋底模,这样的底模即可将组织完全置于蜡块切面的中心,又可连续切片并将蜡片捞在载拨片相对集中的区域而利于阅片诊断。另外,包埋时先把底模放入少许石蜡,将组织移放在底模里移至冰上,待石蜡略冷却再用齿科镊子将组织集中到一块并按压到一个平面后,再注满石蜡,平移到冰台上。

三、组织切片:

切片工艺上稍加讲究,就可做到“多”、“快”、“好”、“省”。

1、先粗切所有蜡块。用废弃刀片将每个蜡块粗切至组织全部暴露的最大切面,边切边排序,摆放在事先做好的冰盘中冷冻。

2、全部蜡块粗切完成后,再更换新刀片细切。将冰冻好的蜡块迅速按放固定好,先切2-3张,削去浮蜡后即可连续切片,切片时要求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宜过快或者过慢,切片厚度一般为3-5um,如为淋巴结,切片厚度应为3um,这样镜下细胞无重叠,清晰,透亮利于诊断。切出的蜡片先放在入40℃热水中,在这种温度下,蜡片迅速舒展得非常平整,再裱贴至载玻片上。采用这种方法切片,既有速度又节省刀片,最主要的是能切出高质量的切片。

四、染色:

染色同样会影响切片的整体质量。染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苏木素染色后经盐酸酒精分化,流水冲洗即反蓝过程,时间一定要充分,否则切片再好,镜下结构也不够清晰。

切片经过染色后,通过各级酒精脱水,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低浓度酒精对伊红有分化作用,时间要短,向高浓度时逐步延长脱水时间,染色经过脱水后必须经过二甲苯处理,这样的切片看切来才晶莹剔透,使阅片者赏心悦目。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得出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推荐第3篇: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

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石蜡切片不仅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也是病理学和法医学等学科用以研究、观察及判断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当广泛地用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教学中,光镜下观察切片标本多数是石蜡切片法制备的。活的细胞或组织多为无色透明,各种组织间和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镜下不易清楚区别出;组织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和产生组织***,失去原有正常结构,因此,组织要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骤以免细胞组织死亡,而能清晰辨认其形态结构。

石蜡切片制作基本技术 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为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

1.取材 应根据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例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多选取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快又便于切取;猪的肝小叶边界清晰明确;耳蜗以豚鼠的内耳易于定位和剥离。材料必须新鲜,搁置时间过久则产生蛋白质分解变性,导致细胞自溶及细菌的滋生,而不能反映组织活体时的形态结构。

2.固定 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固定能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的进行,而且也有媒浸作用,有利于组织着色。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其对组织的硬化收缩程度以及组织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纯酒精可固定肝糖而能溶解脂肪,甲醛能固定一般组织,但溶解肝糖和色素。固定液可分为单一固定液及混合固定液。前者有甲醛(蚁醛、福尔马林)、酒精、醋酸或冰醋酸、升汞、锇酸(四氧化锇)、重铬酸钾及苦味酸等,单一固定液不能固定细胞中的所有成分;混合固定液可以互补不足,常用的混合固定液有Bouin氏液、Zenker氏液、FAA液、Carnoy氏液、SuSa液(配方见有关技术书籍)。因此,应根据所要显示的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固定液。10%福尔马林(4%甲醛)或10%磷酸缓冲福尔马林是病理切片常规使用的固定液,不仅适用于常规HE(苏木精-伊红)染色,还可以用于组织学有关的其他技术的切片染色。固定液的用量通常为材料块的20倍左右,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以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可以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

3.洗涤与脱水 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则需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水。固定后或洗涤后的组织内充满水分,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以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融合,水分不脱尽,苯类不能浸入。酒精为常用脱水剂,它既能与水相混合,又能与透明剂相混,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通常从30%或50%酒精开始,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每次时间为1~数小时,如不能及时进行各级脱水,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不宜处理过久。正丁醇、叔丁醇、丙酮及二氧陆环等也可做脱水剂。

4.透明 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材料块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出现透明状态,此液即称透明剂,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氯仿、正丁醇等,各种透明剂均是石蜡的溶剂。通常组织先经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透明剂的浸渍时间则要根据组织材料块大小及属于囊腔抑或实质器官而定。如果透明时间过短,则透明不彻底,石蜡难于浸入组织;透明时间过长,则组织硬化变脆,就不易切出完整切片,最长为数小时。

5.浸蜡与包埋 用石蜡取代透明剂,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通常先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3小时左右,浸蜡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 左右的温箱中进行,以利石蜡浸入组织内。浸蜡后的组织材料块放在装有蜡液的容器中(摆好在蜡中的位置),待蜡液表层凝固即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即做成含有组织块的蜡块。容器可用光亮且厚的纸折叠成纸盒或金属包埋框盒。如果包埋的组织块数量多,应进行编号,以免差错。石蜡熔化后应在蜡箱内过滤后使用,以免因含杂质而影响切片质量,且可能损伤切片刀。通常石蜡采用熔点为56~58℃或60~62℃两种,可根据季节及操作环境温度来选用。

6.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方形或长方形,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夹在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旋紧。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硬度。通常切片厚度为4~7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7.贴片与烤片 用粘附剂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上,以免在以后的脱蜡、水化及染色等步骤中二者滑脱开。粘附剂是蛋白甘油。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薄层蛋白甘油,再将一定长度蜡带(连续切片)或用刀片断开成单个蜡片于温水(45℃左右)中展平后,捞至玻片上铺正,或直接滴两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再把蜡片放于水滴上,略加温使蜡片铺展,最后用滤纸吸除多余水分,将载玻片放入45℃温箱中干燥,也可在37℃温箱中干燥,但需适当延长时间。

8.切片脱蜡及水化 干燥后的切片需脱蜡及水化才能在水溶性染液中进行染色。用二甲苯脱蜡,再逐级经纯酒精及梯度酒精直至蒸馏水。如果染料配制于酒精中,则将切片移至与酒精近似浓度时,即可染色。

9.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组织内的不同结构呈现不同的颜色以便于观察。未经染色的细胞组织其折光率相似,不易辨认。经染色可显示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及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染色剂种类繁多,应根据观察要求及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染色剂及染色方法,还要注意选用适宜的固定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经典的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曙红,Eosin)染色法是组织学标本及病理切片标本的常规染色,简称HE染色。经HE染色后,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多数细胞质及非细胞成分被伊红染成粉红色。由于苏木精是带阳离子的染料,染液呈碱性,核内染色质及胞质内核糖体等物质对这种染料有亲和性,称嗜碱性;而带阴离子的染料伊红配制的染液呈酸性,对这种染料的亲和性,称嗜酸性。有时不同的组织结构还需要用特殊的染料及染色方法加以显示,称特殊染色。有些细胞组织经硝酸银浸润后,可使溶液中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或银粒附着在细胞组织上,呈棕黑色,这种性质称亲银性,而有些细胞组织本身不能使硝酸银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还需加还原剂才能将银离子还原,称嗜银性。

10.切片脱水、透明和封片 染色后的切片尚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需经梯度酒精脱水,在95%及纯酒精中的时间可适当加长以保证脱水彻底;如染液为酒精配制,则应缩短在酒精中的时间,以免脱色。二甲苯透明后,迅速擦去材料周围多余液体,滴加适量(1~2滴)中性树胶,再将洁净盖玻片倾斜放下,以免出现气泡,封片后即制成永久性玻片标本,在光镜下可长期反复观察。注意有些染料需特定厂家生产的产品。根据各种染色方法、组织类别及切片厚度,掌握适宜的染色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石蜡制片程序及环节繁多,需数日才能完成1个周期,但切片可长期保存,供教学、科研及病理诊断及复察,并可利用蜡块作其他项目的回顾性研究。病理常规制片过程中已简化了一些细的环节或缩短了部分处理时间以适应临床需要(可缩短至2天)。虽然冰冻切片大大快于石蜡切片,但所显示的形态结构却不如前者,因此病理医生最后还需要根据石蜡切片作出准确诊断。近些年来,在病理常规制片过程中采用了微波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制片过程,而且对形态结构并没有影响。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频率却很高的高频电磁波[波长为1米 ~1毫米,频率为300兆赫(MHz)~300千兆赫(GHz)]。组织经微波辐射后加速组织内部分子的高速运动,以使液体的运输加快,增加弥散、渗透和交换效率,从而加速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和染色各个环节。例如常规福尔马林固定需数小时~1天,而且能引起组织收缩及某些抗原成分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微波固定仅需1~2分钟,且可减少抗原的丢失和损害。选择适当的档次(功率)、辐射时间和温度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微波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应用环节尚需进一步摸索。

推荐第4篇:生物切片

在简述一下石蜡切片机和冰冻切片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石蜡切片技术

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为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

一般的步骤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值说几个注意的地方 1.固定组织要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小点,固定液根据组织来源不同要选合适的。固定液的用量通常为材料块的20倍左右,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以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可以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纯酒精可固定肝糖而能溶解脂肪,甲醛能固定一般组织,但溶解肝糖和色素;单一固定液不能固定细胞中的所有成分;混合固定液可以互补不足,常用的混合固定液有Bouin氏液、Zenker氏液、FAA液、Carnoy氏液、SuSa液(配方见有关技术书籍)。

2.脱水要防止脱水过度引物组织萎缩。如不能及时进行各级脱水,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不宜处理过久。 3.透明剂的浸渍时间则要根据组织材料块大小及属于囊腔抑或实质器官而定。如果透明时间过短,则透明不彻底,石蜡难于浸入组织;透明时间过长,则组织硬化变脆,就不易切出完整切片,最长为数小时。 4.切片厚度,切片过薄和过厚均会影响接下来的实验,过薄了贴片与烤片不好做,有可能染色结果也不全;过厚了,可能染色会很难看,或者通透的时候很麻烦。

5.抗原修复,石蜡切片的最大不好的地方就是要进行抗原修复,一个修复不好,最好免疫染色就不漂亮,这个是很多人选择冰冻切片的最大原因,因为有可能你的某个抗原的修复优化会在这里花去你很多的时间。二.石蜡切片技术优缺点

石蜡切片(paraffin section) 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石蜡切片不仅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也是病理学和法医学等学科用以研究、观察及判断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当广泛地用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教学中,光镜下观察切片标本多数是石蜡切片法制备的。

而在免疫组化这一块上。冰冻切片手续简便,制片过程中抗原活性丢失少,但组织细胞形态较差;石蜡切片步骤繁多,制片中抗原活性有所减低,但组织细胞形态清晰,是免疫组织化学常规制备切片方法之一。一般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用于检测胞浆或核内的抗原,不宜做表面抗原染色。

但是,石蜡包埋组织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 是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与流式细胞术结合使用来测量DNA含量及倍体分析,这一结合是流式细胞仪在临床应用中,特别是在肿瘤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研究途径。目前已可测量细胞的大小、体积、DNA含量、DNA合成速率、RNA含量、表面抗原、染色体等。由于制备样品技术的原因,过去许多流式分析资料仅限于采用新鲜组织标本,而现在可以分析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备分散细胞悬液技术来进行DNA含量的检测,从组织切片中能获得足够数量的单个细胞,且与新鲜组织分离获得的单个细胞在形态及DNA含量组方图上均极为相似。 三.冰冻切片技术

冰冻切片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方法。因其制作过程较石蜡切片快捷、简便,而多应用于手术中的快速病理诊断。冰冻切片的种类较多,有低温恒冷箱冰冻切片法,二氧化碳冰冻切片法,甲醇循环制冷冰冻切片法等。这些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许多年前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也逐步被淘汰了。当然有些技术,如低温恒冷箱冰冻切片法,正在受到青睐。

一般的步骤大家都知道,也不多说了

1.取材:组织尽可能新鲜、骤冷愈快愈好,才能避免冰晶。而冰晶会对细胞产生无法弥补的破坏,直接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所以,一般采用把组织悬于液氮临界面上10-20秒后将组织投入液氮中骤冷。 2.恒冷箱温度

一般在冷冻后10分钟,到接近冷室温度时再切,一般组织在-15~-20℃切片最易成功。每种组织有其合适的切片温度、刀的温度和冷室温度。 3.切片

由于冰冻切片的组织新鲜及骤冷包埋在OCT中,其实组织本身没有渗透入包埋剂,所以组织本身还是比较软的。这就对切片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了,要求刀片锋利,刀口角度良好,组织温度与单片温度与箱体温度差合适;要求切片时进刀速度和力度都要把握好才能切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片子的。 而抗卷板的前缘与刀面须有足够的距离,使切片平滑通过。抗卷板略高于刀面的最高点,得可凭经验调整刀对组织的角度。 四.冰冻切片的优缺点

(一)优点:

1.简便,可以不需要对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即可进行切片,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2.快速,用时短。3.组织变化不大。4.能很好保存脂肪,类脂等成分。5.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各种抗原活性及酶类,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有机溶剂或热的温度耐受能力较差的细胞膜表面抗原和水解酶保存较好。

(二)缺点:

1.不容易做连续切片。2.切取的组织不能过大,组织过大不容易冻结或者组织冻结不均,影响切片及染色效果。3.不容易制作较薄的切片。4.组织块在冻结过程中容易产生水的结晶而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抗原物质的定位,并且组织结构也不如石蜡切片清晰。

推荐第5篇:课程切片

课程切片

05:00管理类综合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课程 考察能力理解、分析、综合

判断、推理、论证

并不是对于逻辑专业知识的考察,也不是对试题中可能涉及的自然科学、认为科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考察

同学们都有拿到教材了,那教材很厚,但是内容很容易,抓住概念理解透了,这部分的目标是不丢分,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状态, 分为三个篇幅

基础篇有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对于概念这部分,有同学问了啥是概念那? 概念就是词,就是你认识一个对象你需要了解的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你要知道所指对象的概念的特征和内涵;第二个层次:你要知道这个对象的范围。 内涵和外延这部分内涵是啥外延是啥都说清楚 二者啥关系同时加入一个生动的例子。 15:00概念种类、概念之间的关系

种类包括正概念负概念、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正概念负概念是相对来说的,不能死教条的去理解他,比如不好的也可能是正概念,如果让你说出他的负概念你要知道按照原命题否命题的方式,去理解,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就看是反映一个事物还是反映的两个以上的事物,这里重点讲解下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从定义上就能够区分这两个概念,二者区分标准就是这两个概念是否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集合体,能分割就是非集合概念,不能分割就是集合概念,其实用常识就很容易理解,集合你就想象是密不可分的集体当然不能够去分割他,分割的化就是意思会发生变化,这里讲解几道习题 年轻人积极向上,这里年轻人这个概念反映的对象是集合还是非集合,我们就在年轻人前面加入每一个三个字,加入之后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积极向上,意思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里年轻人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那如果我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里如果在人民前面加上每一个之后,人民作为整体才能够发挥创造历史的作用,但是人民前面加上每一个之后,每一个人民是能够创造历史的动力,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所以我们掌握这个加入每一个这仨字的方法就能够成功的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这里我们讲过了概念相关的一些知识点,那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之后我们考试中可能经常会考到的一些容易犯的逻辑错我,那我们刚说的这个内涵和外延来说,两个概念如果相等必须要内涵和外延都相等才能够两个概念是一致的,那么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某些学校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的经费,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某些领导说,没有关系,学生上课做做操就行,还要什么体育锻炼,在家里做家务也是锻炼。这里犯了一个什么逻辑错误呢,我们来看同样是锻炼,体育锻炼和在家里做家务锻炼,字面意思是一样的,可是锻炼前面的限定条件不同,这就使得两种锻炼的内涵是不同的,体育锻炼内涵是通过体育运动使得身体强壮,培养同学勇敢、机智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品德和精神,而在家干活也是锻炼则是混淆了体育锻炼和在家里做家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里,要想判断是否出现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考察字面相同的两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反映对象的外延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你列出项下子元素二者出现不同,那么这里就是混淆了两种概念。

20:00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配合欧拉图,学一种关系我们就按照把符合这种关系的欧拉图画出来,这样我们之后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帮助我们做题,那么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交叉关系、包含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首先我们来看,啥是同一关系,两个或者多个关系之间外延相同,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就叫同一概念,比如我们小时候可能妈妈爸爸可能会给起小名,上学的时候有可能被人起外号,那我们说的小名外号,这些反映的对象都是指的我们自己对吧,所以这里小名啊 外号啊就是同一概念,这里面还是,容易出现的逻辑谬误就是不当同一替代,就像我们知道鲁迅 原名周树人,有同学说老师他不浙江人吗,我们需要有点文学常识好吧,那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不知道鲁迅原名周树人,知道狂人日记是鲁迅写的,那说周树人写了狂人日记可能不知道,再来举一个例子,巴金就是李尧棠,那我们都知道巴金是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尧棠是作家,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出现逻辑上的描述不一致,那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所有人都知道巴金是作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尧棠是作家,那巴金和李尧棠是同一概念,有些人存在二者认识的差异,只知其一,那么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描述不一致的问题。

那接下来包含关系很容易理解了,比如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研究生还有博士研究生,所以这里,研究生的概念外延更大一些,包含着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包含于研究生。 交叉关系,意思就是二者存在交集,我们讲的以上三种关系都是属于相容关系。接下来要讲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这两个我们不仅要讲啥事矛盾关系啥事反对关系,还会给大家对这两种概念进行区分,两个概念他们互相排斥,但他们加起来又等于一个整体,反对关系呢说的是两个概念他们是排斥的,但是加到一起呢有是属于一个整体,但是整体出来这两个概念有会存在其他的,就是说整体排除了这两个概念之后不是空集。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矛盾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而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这里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逻辑谬误呢,就是非黑即白的错误,就是本来是反对关系但是当成矛盾关系处理。

30:00这里有一个习题需要给大家讲一下,教材翻到39页这里习题九,讲的是除非像机动车一样,你闯了红灯给你开罚单,否则对于骑行者来说禁止闯红灯这项交通法规是没意义的,为什么呢,这里说了他的论证过程,因为一项交通法规要想有意义必须要能够有效的制止他所禁止的行为,而对于骑行者来说,经常闯红灯的你不开罚单的话你这项交通法规是无意义的,那对于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来说,你又不需要,所以材料中下了结论,禁止骑自行车闯红灯是没意义的,这里面出现了什么样的逻辑漏洞呢,我们来看,这段材料有一个特殊句式,就是除非什么什么否则什么什么,那我们怎么把他换一种更好理解的说法呢,就是如果不像给机动车一样开罚单的话,那么禁止闯红灯的交通法规对于骑自行车的人来说是无意义的,分析这段材料我们揪出他所涉及的对象,有闯红灯的有机动车的,那之后论述的时候出现了经常闯红灯的,以及遵守交通法规禁止闯红灯这项要求的不闯红灯的,我们一分析,戏更多的是骑行者这一块,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骑行者,他在交通系统中可能出现几种情况,经常闯红灯的,以及偶尔闯红灯的,还有不闯红灯的,那论证中对于经常闯红灯的他说你不开罚单是交通法规是无意义的,而遵守的你不需要,然后他下定义交通法规是无意义,他论证的缺陷在哪,就是对于可能出现偶尔闯红灯的人,没有做出判断,而交通法规禁止闯红灯的意义有可能就是针对这部分人的。 35:0我们讲了矛盾关系讲了反对关系,我们来总结一下二者区别,你就记住矛盾关系非真即假,而反对关系呢有可能同真同假,也可能一真一假,那集合来说,矛盾关系是属于A集合那一定不属于B集合,而反对关系是属于A集合一定不属于B集合,而不属于A集合,就不一定属于B集合,从肯定否定上来说呢,矛盾关系肯定A就一定否定B,反对关系是肯定比否定,否定不一定。 进入下一个知识点 定义

定义说的是对概念内涵进行界定的逻辑方式,包含着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我们回忆一下学习生涯学过很多定义,有没有全部还给老师,商品的定义、自然数的定义等等,那我们对于商品是怎么进行定义的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里商品是被定义项,劳动产品是定义项,而是这里是定义联项,这里有一个需要非常注意的地方是定义项和被定义项一定要外延相等,否则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定义过窄或是过宽的问题,比如说刚刚的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里了我如果给用来交换前面加个限定词,商品是用货币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时定义项的外延范围缩小了,那这个就不能称之为定义了,我们分析一下商品是用货币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我们说在货币产生之前我们还有物物交换呢,那物物交换的话商品就不是商品了吗,所以定义项外延缩小就不能称之为定义,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商品是劳动产品,这类我们把用来交换的限定词去掉了,此时是否定义成立呢,商品确实是劳动产品,但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用来交换的话也不能称之为商品,这个就是犯了什么错误呢就是定义过宽的错误,那除了我们刚刚给大家讲的定义过宽和定义过窄的问题,还会出现同语反复和语序重复的问题,这两种情况就是,举个例子有人问你学什么的,啊 我是学区域经济学的,那给我介绍哦一下,区域经济学就是研究区域内的经济学,这里就是出现了定义项包含被定义项,那我们是不是没有说清楚概念的内涵,我有解释清楚这个区域经济学是啥吗,没有,什么样的是对这个区域经济学概念正规的解释呢,比如说范围是区域空间,通过研究比较不同区域空间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问题,来进行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那定义项包含被定义项就是犯了同语反复的毛病,下一个语序重复呢就有点像是绕口令了,问什么是战争,……

还有容易出现在这个知识点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中不能出现负概念,以及比喻,这个都是很容易发现,接下来我们来看几道习题

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划分,划分是针对某一概念对他外延进行揭示,他所列出的项下子元素,既不能多出也不能少,什么意思呢,说让你罗列出直系亲属都包括哪些,父母子女爱人,兄弟,姐妹,这里兄弟姐妹爱人都不是直系亲属,所以不能作为直系亲属列出……

划分还有的常见的逻辑谬误是其所划分出的子项不能相容,就像人分为男人、女人、坏人、好人,那坏人好人中都有男有女,这里就是犯了子项相容的问题,同样是这个例子,还犯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划分标准混淆,是按照性别啊 还是按照人的品质啊,最后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越级划分,所列子项一定要是同一级别,

推荐第6篇:切片诊断

2017年度期中考试切片复习

1、肠上皮化生

诊断依据:胃粘膜腺体出现一种空泡状的结构,这是杯状细胞,细胞核在空泡的底部。

2、病毒性肝炎

诊断依据: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周围细胞浆颜色浅染呈空亮的感觉,严重的可以看到呈现气球样变

3、肉芽组织

诊断依据:镜下可以找出成纤维细胞、炎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

4、肾贫血性梗死

诊断依据:镜下可见梗死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核消失,但是组织轮廓依然存在,还可见充血出血带。

5、

肝淤血

诊断依据:血液在肝窦里淤积,高倍镜下可以看到肝窦里有很多红细胞;可以看到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的情况

6、炎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诊断依据:镜下找出郎罕氏巨细胞

7、化脓性阑尾炎

诊断依据:阑尾肌层可以看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8、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依据:包浆里有很多粗大的颗粒,包浆非常红染

9、肠腺癌

诊断依据:杯状细胞消失;细胞的层次增多,核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癌巢,有些腺体出现共壁、筛孔状的结构,腺体不规则

10、皮肤乳头状瘤

诊断依据:拥有正常皮肤的层次(角化层、透明层、颗粒层等),表皮结构无差异,但是可以看到乳头状突起的排列

推荐第7篇:教学技能案例切片200例

《教学技能案例切片200例》学习心得体会

岭口中学

王召杰

每学期开学前,我们都要搞“热身训练”——业务学习。今年,县研训中心安排我们观看学习《教师怎样上好课--教学技能切片200例》。都说教学技能观摩是微格教学训练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观看教学技能视频示范,可以直观地体会、模拟、反思与自己相关的技能动作,通过模拟、反思及强化,形成规范的教学技能,也可以了解各教学技能的要素,通过对要素的理解和把握使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我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做好笔记,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和名师课堂案例的分析,我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是“导入技能的技巧”与“提问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这几方面,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讲座中具体讲到了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功能主要在于将学生思维注意引到教学中来,具体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在满足内心对知识渴求的同时,又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比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好得多。

(二)集中注意,打开知识殿堂之门

学习的过程,是打开心灵门户的过程,门开得越大,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如果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另外,在上课之初,大多数学生的状态还停留在课前的闲散自由里,也有些学生还陶醉在课间游戏里。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为学生打开知识殿堂之门。

(三)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建立知识链条

导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对那些难于理解的、相对孤立的内容,如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则显得费解,但是经由情境或者直观化的导入后,便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相关的感觉、经验问题,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四)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学习思维

通过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明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自觉地以教学目的为方向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维。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认知与反省,进一步学会学习。

导言好比是一场戏的序幕,是引入学习的前奏曲,因此,它的时间概念很强。一般三两分钟就转入正题。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导入的宗旨了。导入的时间要适宜。过短,难以达到“创设佳境,激发兴趣”之目的;过长,难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必须要求教师认真筛选。提炼导入语的内容,精心组织导入各环节之间的层次,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灵活掌握导入技能就像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式,都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提出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问的方法很多,比如:

一、回忆型提问,

二、理解型提问,

三、运用型提问,

四、分析与综合型,

五、评价型提问。但不管是哪一种提问,都应该引起学生的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言以蔽之,设计提问是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艺术。

这两天的学习,让我懂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师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个人的教学技能有机的融为一体,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体现教师专业的特点。而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常抓不懈、反复实践的训练课题。教学技能如同教学方法一样,没有某项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当的某项技能,更没有可以代替教师技能的现代化设备。我讲了这么年的课,真没注意教学技能有这么多的说道。今后要继续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演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推荐第8篇:学习做切片

形态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对象:冰冻切片

步骤

1、室温下复温30min,0.01MPBS清洗5min×3;

2、加入配好的0.3% Triton X100(30% Triton X100+0.01MPBS 100ml)30min,以增加细胞的通透性,0.01MPBS清洗5min×3;

3、5%小牛血清封闭1h0.01MPBS清洗5min×3;

3、加入用血清稀释液(牛血清白蛋白 1.00g+0.01MPBS 100ml)稀释的一抗,4℃存放24-48h;吸去抗体,0.01MPBS洗5min×3;

4、加入配好的0.3%的过氧化氢甲醇溶液(甲醇80ml+0.01MKPBS 100ml+30%过氧化氢)30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影响,0.01MPBS清洗5min×3;

5、加入0.01MPBS稀释的的二抗,室温孵育2h。0.01MKPBS洗5min×3;

6、加入ABC复合物之类的抗体,室温孵育2h,0.01MPBS洗5min×3;蒸馏水迅速冲三次;

7、加入显色液,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可不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待细胞着色而背底颜色较淡时马上吸去显色液,用蒸馏水迅速冲三次后加入0.01MKPBS终止反应;

8、梯度酒精脱水之后,封片,拍照。

细节将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这一步放在后面,能避免双氧水对目的蛋白的影响

1)实验技术大类: 形态学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 冰冻切片

(3)实验对象: 脑组织

(4)简要实验步骤

1.经心脏生理盐水灌注取脑,对半切开,4%多聚甲醛浸泡固定(4℃) 2.20%、30%蔗糖/0.1M PB溶液梯度脱水、直至标本在标本瓶中沉底。 3.标本在30%蔗糖/0.1 mol/L PB溶液脱水至沉底后取出,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4.标本经OCT包埋剂包埋,连续冠状位切片 (5)我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

1.脑组织相对于其它器官含水量尤其丰富,冰冻切片时冷冻的速度要快,冻结的速度越慢,冰晶形成越多。

2.切片时的温度很重要,对于一般的组织切片,切头最适宜的温度在-22℃左右,但脑组织不宜太低,温度设置为:切头温度-19℃,机身温度为-21℃。

3.包埋的时候要在冰冻切片机内操作。先预冷切片的底座,然后再将标本放在底座上预冷,由于标本表面含有水分,自然就会与底座粘紧。预冷至标本表面长白霜,所需时间长短不一,1cm³大小的标本,约需5min。

4.包埋时,由下到上,尽量均匀涂抹,不要留空隙,特别是底部,螺旋状向上盘旋。标本周围包埋剂的厚度在1-2mm之间,底部3-4mm为宜。

5.OCT包埋剂不能包的太多或太少。太多,切出来的脑组织切片容易卷曲;太少,容易卷曲之外,标本底部的包埋剂过少,会导致固定不稳,标本容易与底座分离 1)实验技术大类: 形态学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 冰冻切片裱片方法 (3)实验对象: 组织切片

(4)简要实验步骤

将组织切片标本贴附于载玻片上

我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 裱片常用有两种方法:

1.漂浮法。切出来的脑标本先转移到0.01mol/L的PBS中,然后在裱到载玻片上,此法需要的时间精力太多,标本容易在裱的过程中损坏。如果切片平面太多 ,则无法一一辨认清楚,更难以按切片的顺序连续裱片。

2.直接裱片法。一般的同学切下组织后,直接就拿载玻片往标本上面粘,结果很多都是皱巴巴的,不平整,根本无法进行后面的实验。我的经验是先在载玻片上要裱片的部位预先涂上0.01mol/L的PBS,掀起冰冻切片机中压片的挡板,迅速将沾有PBS的区域直接去贴切下的标本。可以观察到,切片像是受到一股吸引力一样,自动贴在载玻片上并且自然展开,遇到有小皱折的地方,可以用小毛笔,蘸少许PBS溶液,涂抹在标本上,由于上下均有一层PBS液,可以自由的移动到你想要调整的切片部位和形态。调整好后,扫掉多余的PBS液,晾干切片备用。

(1)实验技术大类: 形态学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 组织切片封片

(3) 实验对象: 组织切片

(4)简要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或者免疫荧光染色后的切片最后的封片

我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

无论是经脱水透明还是直接干燥的切片,最后都需要用中性树胶或者甘油封片。在封片时,为了避免组织被颗粒污染,尽量用新的或干净的棉签棒/玻璃棒,这样可以避免将桌上的粉尘带入到中性树胶或者甘油中,并最后带入切片中。另外在封片前尽量不要摇晃封片剂产生小的气泡。封片时可以将封片剂沿着盖玻片的边缘递成一条线,然后将切片先垂直靠近载波片滴有封片剂的一边,慢慢倾斜45度左右,可发现载波片与盖波片慢慢的合在一起,最后轻轻的复位至垂直即可。

1)实验技术大类: 形态学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 冰冻切片保存 (3)实验对象: 脑组织 (4)简要 实验步骤

1.0.01MPBS及4%多聚甲醛经心灌注取脑, 4%多聚甲醛4℃后固定过夜 2.30%蔗糖脱水两次、直至标本在标本瓶中沉底。 3.OCT包埋切片

(5)我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

1.第一次脱水时可以用30%的蔗糖,当组织沉底后,换第二次30%的蔗糖时,不要丢弃第一次的蔗糖,由于已经有组织内的水进入到蔗糖中去了,所以实际上蔗糖的浓度一定低于30%,可以将这部分糖收集起来作为下次沉糖的第一次脱水用糖,这样可以减少糖的耗费,对组织没哟任何影响。

2.为了减少冰晶的存在,在冰冻组织时,可以将经OCT包埋剂包埋好的标本放在一个小的塑料平皿中,倒入事先放置在-80度保存的2 甲基丁烷(不要蔓进组织就行),让组织速冻,可以减少冰晶,同时也可以保持直接接触底座的组织底部平整,并减少修组织时的切片浪费。 3.为了避免伤害切片机用的刀片,从-80度冰箱取出的组织需要先放置在冰冻切片机中复温半小时,以避免组织及包埋剂太硬而伤害刀片。

(1)实验技术大类: 形态学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 冰冻超薄切片裱片方法 (3) 实验对象: 组织切片

(4)简要实验步骤

将超薄的组织冰冻切片标本贴附于载玻片上

我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

对于没有confocal的实验室,要想做出很漂亮的荧光双标图片,可以考虑将切片切得非常薄,最薄可以达到6-8微米,当然这也对贴片技术提出了挑战。

首先组织必须固定好,固定好的组织切成薄片不会散开,而固定不好的组织薄片很快就散开。 建议对这种薄片,采取漂浮法来贴片,直接裱片容易不平整。切出的标本放入0.01mol/L的PBS中(注意不要有triton x-100)。陈放的器皿直径也最好要大一些。切片进入到PBS时要尽量的轻,尽量让组织薄片漂浮在水面,切不可将组织薄片插入到水面以下,甚至还搅几下,也就是说尽量得让组织薄片显示为展开的状态而不是折叠得很厉害的状态。贴片时,小心的用一个头上是弯勾样的玻璃棒挑出组织,手要轻,再小心的让组织漂在不含triton x-100 的0.01mol/L PBS中,尽可能的保持当时在陈放器皿中的状态,如果组织直接是展开的状态是最好贴的。如果组织有部分皱褶在上,可以先将没有皱褶的部分贴在玻片上,调整玻片的方向,利用玻片在提起来时产生的水流来帮助折叠的切片顺着水流方向铺平,当然如果折叠的部分是向下的,则可以在贴片的过程中轻轻的拨动玻片产生小幅度的水流,结合细尖的毛笔来帮助向下折叠的组织与原来接触组织脱离并随着水流铺平。

形态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对象:石蜡切片

步骤:

①石蜡切片脱蜡和水化后,用PBS冲洗3次,每次5 min。 ②组织抗原修复,修复完自然放置至室温。

③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过氧化酶阻断剂 (试剂A),室温下孵育10 min, 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3次,每次5 min。 ④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 (试剂

,室温下孵育10 min。

⑤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 0.1%的Triton X-100破膜,室温下孵育10 min。

⑥除去血清,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的一抗体 (稀释浓度为1:100),4℃孵育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5 min。

⑦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 (试剂C),室温下孵育10 min。PBS冲洗3次,每次5 min。

⑧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 (试剂D),室温下孵育10 min。PBS冲洗3次,每次5 min。

⑨除去PBS液,用PBST溶液漂洗切片3次,每次10 min。

⑩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2滴或100 μl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微镜下观察1~3 min。 ⑪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PBS或自来水冲洗返蓝。 ⑫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 ⑬中性树胶封固。 ⑭数码相机拍照保存。

一方面有人认为:5)我的窍门或者心得体会:以上我写的是常规的免疫组化的步骤,但其实我试过在苏木素复燃,氨水返蓝后不用再繁琐的进行梯度酒精脱水以及二甲苯透明的这些步骤,直接将玻片放在晾片板上自然晾干即可封片拍照观察,而且效果也很好,因为梯度酒精的作用就是脱水,跟你自然晾干作用一样;中性树胶里面本身就有二甲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透明的作用。这样一来,整个免疫组化每次就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时间了。大家可以试试看。 有人提出了对上一位的看法:对这位兄弟的心得体会有点疑问,理论上来说你的窍门也不是不可行,但我觉得还是不严谨,我们做免疫组化脱水透明这些步骤加在一起也就20-30分钟,所以也不存在节省一个小时的问题。省掉脱水透明的步骤其实不利于片子的长期保存,如果仅仅是做实验留个照片的话也无所谓了,但如果是在医院的话也就不行了。晾得时间长了片子不好看,短了水分残留与二甲苯不相溶,整个片子就模糊了。中性树胶是用二甲苯溶的是没错,但每个实验室加的量是随意的,加的少的话透明不彻底,时间长了片子就不能看了。这个我是有教训的。所以个人觉得还是老老实实脱水透明吧,并不浪费时间,即使多花个几分钟那也是有好处的。呵呵,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5)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或技巧:

1.在进行第一步的脱蜡至水,其实最好先进行空白片的烘烤,把空白片放在58度左右的烤箱中进行烘烤,大概4~6小时,这样有两个目的:第一,可使玻片上的组织与玻片贴的更紧;第二,可以尽可能的除去玻片上的石蜡,这样就可减少后续染色过程中的非特异背景染色。

2.过程中的“用PBS冲洗3次,每次5 min”我见过有同学是用那种塑料的免疫组化盒子,然后把玻片放进架子上,用手拿着架子在免疫组化盒中进行不停得上下提拉,以达到充分漂洗的目的,这样效果会很不错,但太累人了,每一次都要不停得提拉15分钟。我的做法是,把放有玻片的架子放进免疫组化盒中后,再把免疫组化盒放在做WESTERN BLOT 的摇床上,调整适当的速度,这样放在架子上的玻片就会随着摇床的摇摆而来回摇摆,达到漂洗的目的。 3.每次滴加试剂时尽可能的超出标本的边缘稍许,以防止边缘没有液体覆盖增加非特异染色;另外除去液体,继续滴加下一种液体时动作一定要快,不然也是会干片,增加非特异染色。 4.抗原修复首选高压修复,效果最好。其次是微波修复。EDTA修复液效果最好,柠檬酸效果其次。

5.第四步中你可以看到,没有“PBS冲洗3次,每次5 min。”这样的说明,对了,这一步是达到用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非特异抗原的目的,如果你冲洗了,则整个实验就白做了,这一步切忌。 6.如果抗原时表达在包膜的,则破膜与否不是太重要;但如果抗原是表达在胞浆的,则最好破膜。 7.一抗孵育最好选择4度过夜,抗原抗体反应比较温和;

8.DAB染色时间把握,可以采取镜控。滴完DAB后迅速在显微镜下观察,最佳的时间点是,你要观察部位的胞浆出现了橙黄色,而其他背景还没有开始变黄。 9.还是不用梯度酒精和二甲苯作用,直接晾干,封片,观察拍照。 也有人认为:这位兄台说的大部分我都认同。有几点与你共同讨论

1..关于脱水透明的问题,在主题的其他贴里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里不累述。

2 关于抗原修复的问题,有点不同看法。抗原修复不存在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其次的问题。每一张抗原都有不同的修复方法,有的高压修复做出来是阴性,但用胰酶消化就是阳性了。理论上即使两种抗原修复方法相同,例如都是微波修复,但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可能也不一定一样。有点直接煮15分钟好,有点20分钟好,有的可能要每次煮5分钟,稍冷却再煮5分钟,重复好几次。具体的原理我也不是很明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3 关于破膜与否的问题,免疫组化切片一般就4各微米,细胞都已经被切开了,还用破膜吗?相反,如果你破膜时间和浓度掌握不好,可能还会造成染色定位不准。该膜阳性的弄成膜和浆都阳性了。如果你认为出现阴性是没破膜的话,个人感觉还是从其他方面找原因。当然,如果你做的是细胞爬片的免疫组化,那就需要破膜了。

形态学方法

载玻片处理(免疫组化用) 实验对象:载玻片

(一)我们大学多个实验室用的载玻片处理方法:

1.普通的载玻片(例如: 帆船牌),将其排列在玻片架上,置于热水中,加洗衣粉,煮沸30分钟

2.倾去洗衣粉水,自来水冲洗2遍,把洗衣粉冲干净 3.超声清洗(65w,10min) 4.酸缸内浸泡过夜

5.自酸缸内取出,自来水冲洗 6.超声清洗(65w,10min) 7.双蒸水冲洗,烘干 8.75%酒精浸泡过夜 9.双蒸水冲洗,烘干 10.过明胶(3次)

(二)我改良的载玻片处理方法: 1.购买洁净度高的载玻片(例如:世泰) 2.置架排列后,75%酒精中浸泡过夜 3.取出后,双蒸水洗涤,烘干 4.过明胶(3次)

我的窍门或心得体会:

1.经改良后的步骤简单快捷,节省大量时间。旧方法最起码要4天时间,新方法2天就完成了。当处理少量载玻片可能不觉得有多大差异,但如果你主要研究形态学的话,处理几百张载玻片的时候,就可以体验到这两种方法的差别。

2.很多人用多聚赖氨酸处理载玻片,个人觉得还是明胶可靠,很少掉片,比较过自己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或者是直接从公司购买的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都有不同程度的掉片现象,做石蜡切片的可能相对还好一些,但是冰冻切片,个人感觉明胶处理的的载玻片明显优于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并且,明胶经济实惠,非常便宜,而多聚赖氨酸很贵;过明胶可以用个大烧杯批量处理,过多聚赖氨酸的时候那可是细活。

(1)实验技术大类:分子生物学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western blot (3)实验对象:动物心肌组织/细胞蛋白 (4)简要步骤:凝胶配置及蛋白样品前处理

(5)心得体会:

1.配胶: 该部分较为重要的是配制凝胶时要充分混匀,此外应保证试剂的新鲜。 常出现的问题有:A.凝胶出现花纹:此时应检查原料中过硫酸铵(AP)粉末是否受潮

B.凝胶聚合时间较长:聚合时间由AP以及TEMED决定,通常在30min左右,AP不新鲜会导致聚合变慢:此外还需注意环境的温度也很重要,气温较低时胶是会凝得慢一些,必要时可适当增加AP以及TEMED的量,但通常不会超过1h,若超过1h甚至更长仍未聚合,应检查配制的操作有无错误。

2.处理蛋白样品:该部分蛋白样品本身很关键,若蛋白提取过程存在问题或蛋白发生降解则很难进行好之后的实验,也就很难做出好的结果了;除此之外loading buffer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切莫使用不新鲜的上样缓冲液,同时在处理时将样品与loading buffer混合均匀也应注意。 详722926

:http://protein.dxy.cn/bbs/post/view?bid=65&id=15722926&sty=1&tpg=1&ppg=1&age=0#15

(1)实验技术大类: 免疫测定与诊断技术

(2)具体实验技术名称: ELISA (3)实验对象: 肿瘤病人血清标本

(4)简要步骤:① 包被:用包被缓冲液将MBP/OY-TES-1稀释至1.0µg/ml,取100µl/孔包被酶标板,4℃湿盒过夜。1×PBS-T洗板3次(室温静止30sec/次),甩去液体,用纸吸干; ② 封闭:5%脱脂奶(200µl/孔)37℃封闭30min,1×PBS-T洗板4次,甩去液体,用纸吸干; ③ 上血清:加入待检稀释血清(1:400)、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各100µl/孔,37℃湿盒孵育1h,1×PBS-T洗板4次,甩去液体,用纸吸干;

④ 上二抗:加入Biotin-绵羊抗人IgG单克隆抗体(1:1000),37℃湿盒温育1h,1×PBS-T洗板4次,甩去液体,用纸吸干;

⑤ 上标记物:加入Avidin-HRP(1:1000),37℃湿盒温育30min,1×PBS-T洗板4次,甩去液体,用纸吸干;

⑥ 显色:TMB避光显色15min,加1N H2SO4终止反应; ⑦ 酶标仪OD450与OD630双波长读数。

(5)我的窍门或者心得体会:1.我没用试剂盒做(尚未有商业化试剂盒开发),所以一切数据都要自己计算,包括包被蛋白浓度,一抗浓度,二抗浓度,计算时务必不能出错,要不就会功亏一篑。

2.用任何试剂前都要把试剂混匀,因为蛋白是很容易沉淀的。3.用固定的几把移液器,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较少误差。

4.湿盒孵育前要先把湿盒放在37°进行温度平衡,这样可以减少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且也可以避免符合试验温度的孵育时间不够。

5.等板底的水珠挥发以后再读数,要不会出现负值。

6.实验时尽量少开口说话(因为大部分做的是蛋白的测定,口水避免不了会使所测蛋白降解的啊,呵呵)

推荐第9篇:组织切片技术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组织切片技术注意事项

程序步骤

1、取材

2、固定(固定24h—1W)

3、包埋

石蜡切片:流水冲洗组织块>>75%酒精1h>>85%酒精1h>>95%酒精1h>>100%酒精(1)1h>>100酒精(2)1h>>二甲苯8-20min>>石蜡2h>>包埋

冰冻切片:固定后的组织>>OCT包埋>>切片或-20度保存;

液氮中的组织>>转入-20度>>OCT包埋>>切片或保存

4、切片

切片>>展片(40~50度)>>贴片>>干燥(37度过夜或者50~60度2h)

5、HE染色

干燥后的切片>>二甲苯(1)10min>>二甲苯(2)10min>>100%酒精(1)1min>>100%酒精(2)1min>>95%酒精1min>>85%酒精1min>>75%酒精1min>>蒸馏水3min>>苏木精染色30s—5min>>自来水涮洗>>蒸馏水>>75%酒精1min>>85%酒精1min>>伊红染色>>85%酒精涮洗>>95%酒精1min>>100%酒精(1)1min>>100%酒精(2)1min>>二甲苯(1)10min>>二甲苯(2)10min>>中性树胶封片

6、免疫组化(ABC法)

(1)干燥后的石蜡或冰冻切片(冰冻切片需要缓慢复温)脱蜡至水;

(2)双氧水(1%浓度左右)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PBS洗涤3×5min;

(4) 5%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不洗;

(5)滴加适当稀释度的一抗;4度孵育过夜或37度2h; (6)同上洗涤;滴加二抗,37度1h;

(7)同上洗涤;滴加ABC复合物,37度1h; (8)洗涤5遍,每次5min;

(9)配制显色液(DAB显色试剂盒),显微镜下观察显色; (10)切片浸泡于蒸馏水中终止显色; (11)苏木精复染,脱水,封片。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注意事项

取材

1.组织越新鲜越好,最好于动物处死后10~20min完成取材,时间过久后组织自溶和腐败会影响组织形态。

2.取材组织块不宜过大,一般为5nm以下,2~3nm为宜。如果试验要求采取大块组织,最好采样前注射固定液预固定或采取灌流固定(比如取脑时需灌流固定)。

3.取材使动作轻柔,避免用力夹、捏和拉扯组织,尽可能保持组织原有形态。操作时可用镊子夹取组织的一个边角,避免主要组织损伤。

4.如果是大批量取材,取材时没有时间对组织块大小进行修正,可将组织(可稍大,但不宜过大)先放在固定液中固定,2~4h后进行修块,即用锋利的刀片(刮胡刀片)把组织切至适宜大小。注意不能用剪刀等进行钝性分离。 5.如果对不同处理或不同动物的组织进行比较研究,应对所有动物在同一解剖学位置取材(比如十二指肠距胃3cm处,或空肠距胃10cm处)。

6.取材时注意组织的不同断面,可将组织的一面用刀片切平作为标示,以便包埋和切片时选取的断面正确(比如肌肉组织,应区分好横断面和纵断面)。7.一般情况下宰杀动物应放血干净,取材时除去组织周围的附属物,比如筋膜、脂肪等。

8.取得的组织立即固定。冰冻切片组织可先固定后冻存,也可直接冻存,直接冻存一般采取液氮中速冻,然后转入-20度保存,冻存组织应避免反复冻融,且尽快进行切片或用OCT包埋(包埋后可放置较长时间)。未包埋的组织在-20度长期保存的组织会逐渐脱水(比如肌肉),影响形态学观察。

9.理论上免疫组化的组织采取冰冻切片,一般运用4%多聚甲醛固定24~48h后用OCT包埋冻存。但对于抗原表达量大且较易检测的免疫组化,可以采取石蜡切片,但固定时间不能过长,控制在1周以内,长时间固定会引起抗原表位的醛基化和抗原表位构象变化,导致免疫组化检测灵敏度降低。

固定与包埋

1.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原则是在良好固定组织并保持形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对组织的影响。常用固定液为福尔马林、4%多聚甲醛和Bouin氏液,其中后两者最为常用,效果也较好。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2.固定液需新鲜配制,新配的固定液固定效果较好。 3.固定液体积理论上应为组织体积的20倍以上。

4.一般组织理论固定时间为4~24h,即以固定液完全渗透进入组织的最短时间为宜,实际操作中可延长至数天,但一般控制在1周以内。

5.如果是冰冻切片,固定后的组织最好及时用OCT包埋,能更好的维持组织形态,包埋后的组织可于-20度保存数月。固定后的组织可用蔗糖溶液脱水,方法为直接将组织置于30%蔗糖溶液中,每天换新鲜蔗糖溶液,2-3天组织在蔗糖中沉底即可。一般来说,先固定,然后脱水,再用OCT包埋效果比较理想。 6.冰冻切片可以采取后固定的方法。即采得的组织经液氮速冻后直接放入-20度保存,OCT包埋,冰冻切片后用丙酮等对切片上的组织进行固定。但丙酮固定较为强烈,容易发生掉片。

7.石蜡切片时,固定后的组织包埋前一般对组织进行洗涤,通常用自来水冲洗,洗掉组织中的固定液,因为残留在组织中的固定液可能对染色产生影响。洗涤为可选步骤,我们实验室通常不洗涤,将固定后的组织直接包埋,并不影响HE染色效果。

8.二甲苯透明时间是影响包埋效果的最关键因素,需根据组织种类、组织大小、室温以及二甲苯的新旧程度综合考量,必要的时候需要设置时间梯度进行摸索。此外,组织是否脱水完全、是否浸蜡完全也直接影响包埋效果,原则上在能够完全脱水和浸蜡的前提下,组织在各溶剂中的浸泡时间越短越好。

切片

1.切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固定和包埋的好坏。

2.切片厚度:HE等组织学染色一般4~5微米(4微米差不多是石蜡切片的极限),如果切片困难,可适当增加切片厚度(20微米以内越厚越好切),但切片厚度的增加会使得细胞层数增多,影响观察和美观。免疫组化中石蜡切片一般切片5~10微米,冰冻切片大约8~14微米,特别是在检测表达量较少的抗原时,较厚的切片可以增加阳性物质的出现概率。

3.较好的石蜡切片呈均匀连续状,没有空洞和破损,组织完整不碎裂。4.切片角度和刀片新旧程度对切片效果的影响较大,切片角度视切片机型号而异;新刀片容易切出完好的切片。刀片应从一段开始使用,发现刀痕时逐渐移动,以最大限度使用刀片。

5.冰冻切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切片机箱体温度(一般为-25度左右),防卷器位置(太往前切不动,太往后起不到防卷效果)。

6.对免疫组化切片而言,需对玻片进行包被(一般为使其带正电荷,组织带负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电荷,通过静电吸附增加粘附力),增加其粘附性。包被太浅起不到粘附效果,包被太深会导致免疫组化非特异性染色。

展片和贴片(捞片):

1.烧杯中装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温度一般40~45度,温度太低片子展不开,温度太高石蜡会融化。

2.冰冻切片不需要展片,直接将玻片轻靠在组织上,组织便会自动吸附到玻片上。

3.捞片时选取完全展平的片子捞起,宁缺毋滥。一张玻片上可以贴多个组织,最后选染色效果好的封片,增加成功率。

4.未包被过的玻片可重复使用,包被过的玻片贴片后组织很难掉下,不可重复使用。

干燥:

1.干燥可以让组织贴的更结实。石蜡切片37度干燥过夜,或者45~60度干燥数小时。冰冻切片室温晾干(夏天一般5~10min),但不可凉太干,太干也容易掉片,判定标准为组织表面没有明显的液体为宜,如果组织变白说明干燥时间过长。

2.干燥后的石蜡切片可放切片盒中室温保存,如果天气炎热可以放置4度保存;冰冻切片于切片盒中密封后置-20度保存,短期内试验可以放4度保存。

染色(以HE染色为例):

1.液体置换要彻底,特别是脱蜡和脱水步骤。

2.伊红一般用醇溶性配方,苏木精配方有很多种,如果用氧化汞方法配制使用前要过滤,因为液体表面容易聚集一层金属离子薄膜,对染色产生影响。3.新鲜配制的伊红染色时间1秒即可,存放时间长的染液可以适当增加染色时间。

4.封片时中性树胶的量要适度。根据组织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盖玻片,盖玻片以能覆盖住组织为前提,越小越好,太大的盖玻片溶液不平整,显微镜观察时组织可能不在一个平面,需要反复调整焦距。

5.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时,最好摸索染色时间,以寻求最合适和漂亮的颜色搭配,不同的组织染色能力有所差异,比如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较多,细胞核比较大,染出来可能蓝色居多,肌肉组织中肌显微和细胞质比例高,染出来红色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居多。

6.总体原则是染色宁愿偏浅不要偏深,偏深的染色难以判别细胞形态和结构。

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1.免疫组化一般以冰冻切片为主,但石蜡切片也可以做免疫组化。

2.冰冻切片一般采取先固定(4%多聚甲醛),然后用OCT包埋(冰冻包埋)。3.免疫组化步骤繁琐,时间较长,因此用包被过的切片来防止掉片。常用的包埋剂有APES,多聚赖氨酸和明胶等。包被过程相对简单,可购公司的商品包被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

4.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有时需要抗原修复。原因:固定液会对组织的抗原性产生影响,示抗原表位发生构象变化,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和热处理来还原组织的抗原性。常用的修复液为枸橼酸钠缓冲液,一般采取热修复,即把切片放置在缓冲液中然后加热至沸腾。

5.免疫组化切片厚度一般为8~12微米。6.选择合适的抗体(单抗、多抗)。

7.预实验确定合适的H2O

2、封闭液和抗体作用浓度和时间。8.选用包被过的玻片,动作轻柔,防止掉片。 9.设置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

10.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放置显色过浅或过深。

11.复染时苏木精浓度可稀释,时间缩短,避免染色过深。

12.遇到问题逐项排除,寻找原因。详细的问题解决和相关技术贴可参照丁香园论坛或生物秀论坛,搜素“免疫组化”可以找到相关资料。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溶液配制

固定液

4%多聚甲醛:4g多聚甲醛粉末加入100ml 0.1M PBS,边加入边加热搅拌,滴加0.2M NaOH溶液并60度水浴促进粉末溶解,完全溶解后HCl调PH至7.4,4度保存。

Bouin氏液:75ml 饱和苦味酸溶液,25ml多聚甲醛,5ml冰醋酸;使用前三者混在一起,混匀。

染液

伊红染液:1%醇溶性伊红配方为1g伊红加入到100ml 80%酒精中,溶解。

苏木精染液:

1.哈里新(Harris)苏木紫液:甲液:苏木紫Ig,无水乙醇10ml。乙液:硫酸铝钾(或铵)20g,蒸馏水200ml,加温溶解。甲、乙二液分别溶解后混合,加热煮佛,沸后去火,待溶液不翻腾时即加入氧化汞0.5g(此时有大量气泡生成,故容器宜大,以免液体溢出)。然后染液迅速冷却,冷却后过滤,即可位应用。用时每100ml加冰醋酸4ml;

2.迈尔(Mayer)苏木紫液:将苏木柴0.1g放入蒸馏水100ml中煮沸溶解,再加入硫酸铝钾5g,和碘酸钠0.02g,搅动直到全部溶解,加入水合氯醛5g和枸椽酸0.1g,加煮沸5min,冷却、过滤,放置过夜,即可应用。染色时间约10~20min;

3.欧立区(Ehrlich)苏木紫:将苏木紫2g溶于无水乙醇100ml中;将硫酸铝钾15g溶于蒸馏水100ml中,加入甘油100ml,将二液混合,最后加入冰醋酸10ml,充分混匀后,盛于无色小口瓶内,暴露于日光下,使其自然成熟,约需3个月。染色时间约5~20min。此液贮存愈久,染色力愈强。若在其中加入碘酸钠300mg,使人工成熟,配成后即可应用;

4.卡拉兹(Carrazzi)苏木紫:将苏木紫0.5g溶解于甘油100ml中,将硫酸铝钾25g溶解于蒸馏水350ml中溶解后将二液慢慢混合,并充分摇匀。将碘化钾0.1g放于蒸馏水50ml中,加微温溶解,然后加入苏木紫液中,充分摇匀,翌日可用。

南京农大康海泓整理,Email:snai1621@126.com

免疫组化

0.3%~1%双氧水:

商品化30%双氧水溶甲醇稀释到适当浓度。

1~5%BSA(羊血清、脱脂乳): 0.01M PBS配制。

Triton-PBS:

100微升Triton-100加入到100ml 0.01PBS中,混匀。

推荐第10篇:组织切片课程设计

生物制片技术课程论文—

—鲤鱼脾脏组织结构

摘要:组织切片方法是教学、科研、病理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验技术,所谓组织切片,即取动物某一实体器官上的组织块用包埋剂包埋,然后进行切片及染色的制片过程。在整个制片过程中,包括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粘片,染色与封固五大步骤。石蜡切片是组织切片方法中最为简单和常用的切片方法,本实验选择石蜡切片法制作鲤鱼肝脏组织切片。制作时需对每一步都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制片工作的彻底失败。本文就传统的石蜡组织切片方法进行了全面地改进试验研究,使组织固定完全,脱水彻底,透明适度,浸蜡充分,切片较薄,染色良好;不仅缩短时间,简化程序,节省药液,而且提高了组织切片的质量。

关键词:动物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

Produc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spleen tiue of fish Abstract: Tiue slice method is a kind of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which widely used i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o called tiue slices, that is, the body of a solid organ on the tiue piece with paraffin embedded, and then slice and dye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In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 including the material and the fixation, dehydration and the transparency, the immersion wax and the embedding, the slicing and the sticky piece, the dye and the seal five big steps.Production, every step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otherwise it will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and even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production work.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iue slicing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 which makes the tiue fixed, dehydrated, transparent and appropriate, the dip wax is sufficient, the slice is thin, and the dyeing is good.Key words: animal tiue; HE staining; Paraffin slice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鲤鱼的结构观察,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特征。

2、了解生物制片主要方法;

3、掌握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基本设备及常用试剂

二、基本设备

1、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2、切片机:轮转式、滑动式(平推式)、冰冻式、振动式。均有三组部件安装在牢固稳定的切片机身上:①刀架。②组织块夹具。③微动调节器。

3、恒温箱或干燥箱

恒温箱是切片不可缺少的设备,主要供浸蜡、烤片、烘烤清洗后的玻璃器皿及某些需要加温60℃以上时应用

4、冰箱 用于保存染液、试剂和药品并提供切片用冰

5、离心机

可供脱落细胞及染色体技术用

6、切片刀、天平、酸度计、定时钟、一般手术器械、染色缸、染色架、载玻片、盖玻片、常用玻璃器皿、毛笔、酒精灯等。

三、常用试剂

1、洗液

重铬酸钾300g 浓硫酸 300ml 自来水 3000ml,即重铬酸钾、硫酸与自来水之比为1:1:10。

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如加热须待冷后,再缓缓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不准将水倒入浓硫酸内!另外,清洁液只能用于玻璃仪器的清洗,不能浸泡金属器械。

2、蛋白甘油:蛋清打泡,静置、过虑,加入等量甘油,充分混合,加入1%麝香草酚或樟脑防腐。

3、盐酸-酒精:作分色用,100ml的70%酒精加入0.5或1ml浓盐酸。

4、酒精稀释液:用95%酒精稀释使用。如将95%酒精稀为70%酒精时,可取70ml的95%酒精加水至95ml即成,依次类推。

5、碱性水:0.1%氨水或1%碳酸锂水溶液

6、10%福尔马林:

商品甲醛 10ml

水 90ml

7、苏木精溶液: 甲液:苏木精2g

无水酒精20ml 乙液:甲矾40g

蒸馏水400ml 丙液:高锰酸钾1g

蒸馏水16ml 三液分别溶化,然后将甲液注入乙液,再加丙液6ml,时时搅拌,加温至煮沸0.5-1 min,使速冷却后即可使用。

四、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新鲜的鲤鱼一条

1.杀死与取材:用手术刀和镊子按要求迅速找到鱼的脾脏,然后取出,要求动作迅速。

2.固定:使用小块组织固定法,取下的小块组织,立即置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3.洗涤:因为小组织可不冲洗,所以本实验需要多次换水浸泡即可。4.脱水:先放入70%酒精中30min,然后80%酒精30min,95%酒精30min, 95%酒精30min, 无水酒精30min, 无水酒精30min, 5.透明:比例为1:1的无水酒精和二甲苯混合(30min),二甲苯20min, 二甲苯10min.6.浸蜡与包埋:比例比1:1二甲苯和石蜡(30min),石蜡30min,石蜡30min,包埋。

7.切片:将熔化好的石蜡倒入包埋框或包埋盒,用加温的镊子将组织块切面朝下放入,做好标记,冷却。完全凝固后,修整蜡块。将切片机准备好,调整好角度,固定好刀架、刀片和蜡块,切片厚度:6-8μm;转速:40至50次/min。 8.染色:二甲苯(5 \' )→1:1二甲苯+无水酒精(5\')→无水酒精(2\')→95%酒精(2\')→80%酒精(2\')→70%酒精(2\')→苏木精(15\')→自来水洗(2\')→1%盐酸酒精(30\'\')→自来水蓝化(15\')→蒸馏水(2\')→70%酒精(2\')→80%酒精(2\')→伊红(1\')→95%酒精(2\')→95%酒精(2\')→无水酒精(2\')→无水酒精(2\')→二甲苯(2\')→二甲苯(2\')

9.封固:切片经染色透明后,取出切片,滴一滴中性树胶,将盖玻片盖于切片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编号。 10.观察

五、总结与讨论

石蜡切片实验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重要部分,迄今为止石蜡切片仍然是疾病诊断,尤其是病变性质判断的重要手段。石蜡切片过程中,最易受到操作人员实验技术影响的步骤是浸蜡、包埋,而且包埋效果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好坏。正确应用动物组织切片技术与完成动物组织切片染色标本的制作好坏关系重大。

六、参考文献

[1] 刘育艳.制作优质实验动物组织切片的有效方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21(3):275-276.[2] 任成林,田勇,梁淑珍.动物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1):41-45.[3] 袁广明,胡黎平,李燕,陈大堤,谢富康.成年斑马鱼石蜡连续切片的制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解剖学研究, 2006,28(1):73-74.[4] 李华.浅谈制作实验动物组织石蜡切片的方法和体会.2011年全国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171-173.[5] 何书海,陈宏智,焦凤超.动物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良.动物医学进展 2011,32(11):130-132.[6] 高书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用动物组织切片技术的体会.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2,(2).[7] 弯雪燕.常规石蜡切片中浸蜡包埋方法的改进[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4):303-304.

[8] 杨捷频.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J].生物学杂志,2006,23(1):4546.

第11篇:石蜡切片方法

石蜡切片方法

1 实验用品 1.1 器材

切片机,刀片,恒温箱,镊子,单面刀片,小台木,酒精灯,包埋纸盒,染色缸,蜡杯。 1.2 试剂

中性甲醛固定液,Harri’s苏木精,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乙醇分化液,各级酒精(50%、70%、85%、95%、100%),二甲苯,甘油蛋白粘片剂,中性树胶。

Ⅰ 中性甲醛固定液:

40%甲醛120 ml,蒸馏水880 ml,磷酸二氢钠4 g,磷酸氢二钠13 g Ⅱ Harri’s苏木精:

苏木精1 g,无水乙醇,10 ml, 硫酸铝钾,20 g,蒸馏水,200 ml,氧化汞,0.5 g,冰醋酸,8 ml 分别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铝钾,然后两液混合并煮沸,加入氧化汞,继续加热和搅拌至溶液为深紫色,立即用冰水冷却,恢复至室温后过滤备用。至少存放2星期才能使用。

Ⅲ 1%伊红酒精溶液:

伊红1g溶于100 ml95%酒精溶液。 Ⅳ 1%盐酸乙醇分化液 : 盐酸 1份 ,70%酒精 100份 Ⅴ 甘油蛋白贴片剂:

蛋白 50 ml ,甘油 50 ml ,水杨酸钠或麝香草酚(防腐剂) 1g 配制时将鸡蛋一个打破入碗或杯中,去蛋黄留下蛋白,用玻棒调打成雪花状泡沫,然后用粗纸或双层纱布过滤到量筒中,经数小时或一夜,即可滤出透明蛋白液。此时在其中再加等量的甘油,稍稍振摇使两者混合。最后加入防腐剂(水杨酸钠或麝香草酚)作防腐用。4℃可保存几个月。

2 实验步骤 2.1 取材

Ⅰ 在满足试验前提下,所取组织块大小应不大于1.5×1.5 cm,厚度不超过0.5 cm。力求小而薄。 Ⅱ 力求组织材料新鲜,避免组织细胞自溶。 2.2 固定 24小时

固定材料时,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块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 2.3 流水洗涤过夜 2.4 脱水

50%酒精1 h,70%酒精50 min,85%酒精40 min,95%酒精30 min,无水酒精30 min,无水酒精20 min。 2.5 透明

无水酒精、二甲苯等量混合液30 min,二甲苯20 min,二甲苯20 min。 2.6 透蜡

放入二甲苯和石蜡各半的混合液30 min,再放入石蜡Ⅰ、石蜡Ⅱ透蜡各40-50 min。 透蜡时间根据组织可延长。透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65 ℃左右(比石蜡熔点高3 ℃左右,做免疫组化试验应尽量使用低熔点石蜡),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2.7 包埋

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石蜡一般要事先熬几个小时,如有杂质要过滤)的蜡杯,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轻轻将纸盒两侧的把手提起,将纸盒底部浸入水中,使底部稍微凝固。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迅速轻轻地用镊子(酒精灯烤热)夹取材料于纸盒底部,并摆放整齐。将纸盒慢慢地平放在水盆中,待上层形成一层薄膜时,立即使它沉入水中,使盒中包埋块迅速凝固。待石蜡完全凝固(约30 min)后即可取出备用。

2.8 切片(20 ℃最为适宜)

Ⅰ 石蜡块的固着:先将蜡块用刀片切成方形或长方形,组织四周留下2—3 mm宽的石蜡。点燃酒精灯,然后用烤热的蜡铲放在台木和蜡块之间,利用蜡铲的温度熔化两者的蜡,把蜡块粘附在台木上。

Ⅱ 整修:用单面刀片将蜡块四周修整平行 Ⅲ 切片的方法:

⑴将已固定和修好的石蜡块台木装在切片机的夹物台上。 ⑵摇动快速进退手轮,使石蜡块与刀口贴近,但不超过刀口。 ⑶调整石蜡块与刀口之间的角度与位置,刀片与石蜡切片约成15-30度。 ⑷调整厚度调节器到所需的切片厚度,一般4-6微米。

⑸一切调整好后就可以切片。此时右手摇动大手轮,左手持毛笔将蜡带提起。 ⑹切成的蜡带到20-30厘米时,右手用另一支毛笔将蜡带挑起,平放在牛皮纸上(注意:靠刀面的一面较光滑朝下)。 2.9 贴片

Ⅰ 取一片清洁的载玻片,滴一滴粘片剂于玻片中央,加以涂抹。 Ⅱ 滴1-2滴的蒸馏水已涂粘片剂的载玻片上。

Ⅲ 用小镊子夹取预先用刀片割开的蜡带,放在水面上,注意蜡片粗糙面朝下。 Ⅳ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适度加热至蜡片舒展。 2.10 脱蜡复水

石蜡切片经二甲苯Ⅰ、Ⅱ脱蜡各5-10 min,然后放入100%、95%、85%、70%、50%等各级酒精溶液中各3-5 min,再放入蒸馏水中3 min。 2.11 染色

Ⅰ 切片放入苏木精中染色约20 min。 Ⅱ 分化 ,将切片放入1%盐酸乙醇分化液中约数秒至数十秒钟。如果染色适中,可取消此步骤。

Ⅲ 95%酒精3-5 min, 用0.5%伊红乙醇液复染3 min。 2.12 脱水,中性树胶封片

95%酒精3-5 min,100%酒精10-15 min,中间换一次酒精。二甲苯3 min,中性树胶封片。二甲苯应尽量保持无水,应经常更换。切片如在二甲苯中出现白雾现象,说明脱水未尽,应退回乙醇中重新脱水,否则切片难以镜检。

在桌上放一张洁净的吸水纸,将含材料的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放在纸上(切片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千万不能待二甲苯干燥后再 进行),用右手持小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微倾斜使其左侧与封藏剂接触,然后再缓慢地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第12篇: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

姓名:许莎

班级:生技1

21 学号:12772018

组织切片技术是研究生物组织或细胞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技术,对于促进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最早的制片技术是徒手切片技术,以后发展了利用石蜡进行包埋和切片的制片技术,即石蜡切片技术,该技术由于成本低,操作简单,目前仍在应用,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应用于发育学、植物细胞学、胚胎学、解剖学等研究领域。

1组织切片技术原理

1.1原理

组织切片技术是研究组织形态学最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在制作胚胎或组织切片时,由于细胞或组织是柔软的或局部的软硬不均,这样制作厚薄均匀的切片很困难。为了能清晰地观察到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必须先经过一系列步骤将组织内渗入某些支持物质,使组织变硬然后利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根据所用支持剂的种类不同,主要分为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振动切片、火棉胶切片、塑料切片、碳蜡切片等。

1.2分类

1.2.1石蜡切片

该技术是最重要、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之一,起始于18世纪。此法是用石蜡作为包埋剂,将材料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后包埋在石蜡中,然后连同石蜡用切片机一同进行切片。石蜡切片的主要优点是不仅可以把材料制成薄的切片,而且还能制成连续切片,这是其他制片技术难以做到的。它的缺点是操作步骤比较复杂,而且材料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会收缩、

[1]变硬、变脆,以致不易切片。 1.2.2冰冻切片

冰冻切片是利用干冰或液氮等速冻剂使组织迅速冷冻硬化,将组织在冷冻状态下直接用切片机切片的一项技术。它实际上是以水为包埋剂,将组织进行冰冻至坚硬后切片的。由于此法不需要经过各级乙醇的脱水、二甲苯的透明和浸蜡等步骤,因而较适合子脂肪、神经组织和一些组织化学的制片,并作为快速切片的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冰冻切片是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最常用的一种切片方法。此种切片的优点是能较好的保存组织的RNA稳定性、较完好地保存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内多种酶活性以及抗原的免疫活性,缺点是需要较高的设备要求;切片较厚,导致组织结构显示欠佳;通常不能进行连续切片。其主要操作技术和方法与石蜡切片过程和类似。 1.2.3振动切片

是用振动切片机把新鲜的组织切成厚20-100pm的切片。此类切片的优缺点类似于冰冻切片。通常在切片后进行免疫染色然后再进行电镜切片,以此来弥补结构显示不清的不足。振动切片机主要用于新鲜或经过固定的动、植物标本的制片,切片时组织标本不需冰冻或包埋。因此.样品片既避免了冰晶破坏,又能保持其活性和细胞良好形态为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以及脊髓和脑薄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振动式切片机可以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切片,在应用范围上补充了使用传统切片机的不足,是当代电镜、解剖、组胚、生理、医院化工等实验系统最理想的快速制样切片仪器。 1.2.4火棉胶切片

是以火棉胶为包埋剂浸入包埋组织。优点是可以切较硬的组织,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费时,切片较厚,不能连续切片。 1.2.5塑料切片

用干硬度大的组织标本的包埋。由于塑料包埋组织细胞收缩程度小,切片薄,有利于组织细胞细微结构的观察,加之新型塑料包埋剂的出现和聚合方法的改进使塑料包埋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塑料包埋使用的包埋剂是各种树脂,未聚合的树脂为勤稠的液体.通过标本组织块的没润,树脂可渗透到组织间隙中。自发或在催化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回的连接形成支架,支撑组织细胞结构,聚合完成后形成固体硬块。其优点是可以切出薄至0.5-2nm的切片,适用于同时作光镜和电镜检测。缺点是处理程序繁多,抗原活性易丢失。 1.2.6碳蜡切片

以碳蜡为包埋剂,优点是组织固定水洗后不需脱水透明,可以直接浸碳蜡包埋,切片方法于石蜡切片相同,缺点是夏季温度较高时切片困难。

1.3制备方法

以石蜡切片为例,介绍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1.取材:根据科研和教学目的选择新鲜材料,然后进行适当的切取、分割。样品块要尽量小,以便于下一步固定。

2.固定:将选取的新鲜材料立即投人到固定液中,迅速杀死细胞以保持组织及细胞的原有结构。一般固定液的最少用量为所固定材料总体积的20倍。固定液的选择视材料的性质及制片的目的而定,一般要求尽快杀死并固定细胞和组织。石蜡切片常用的固定液有FAA固定液、卡诺固定液,此外,还有多聚甲醛、戊二醛、乙醇、乙酸等。

3.洗涤:材料固定后,用洗涤剂将材料中的固定液洗掉,以便进行切片的染色或制片,常用的洗涤剂有水或乙醇。

4.脱水:因为固定和洗涤后的材料含有大量的水分,而水和透明剂、包埋剂(石蜡)不相溶,所以必须经过脱水逐步、彻底除去材料中的水分,才能进行透明和包埋。常用的脱水剂是乙醇,另外还有乙醇、正丁醇、丙酮、环氧丙烷等。脱水过程应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逐级进行,不可太快。否则会使细胞收缩或材料损坏。

5.透明:透明是脱水与浸蜡、脱水与封藏之间的桥梁。材料经脱水后,组织内部已没有水分,但脱水剂不能与石蜡相溶,致使石蜡不能进人细胞与组织。因此,需要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包埋刘石蜡相混合的溶剂来处理。透明在制片中很重要。如果组织不透明,表明脱水不彻底,必须重新返工,但返工效果往往不好,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氯仿、冬青油等。

6.浸蜡:浸蜡是将石蜡包埋剂慢慢溶于浸有材料的透明剂中,溶解在透明剂中的石蜡逐渐渗人到材料的组织细胞中,最后使透明剂被石蜡取代。进人组织细胞中的石蜡,在熔点以下很快凝固成固体,凝固后的石蜡起支撑作用,使切片后的细胞组织固定在原位。

7.包埋:将透蜡的组织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包埋盒内,然后包埋盒底部接触冷水中,使其立刻降温凝固成蜡块。操作过程:包埋时,将纸盒放在已经加热的温台上,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迅速轻轻地用镊子夹取材料平放于纸盒底部(注意切面朝下放置),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材料,使之排列整齐。待石蜡完全凝固(约30min)后即可取出备用。

8.切片:已包埋好的石蜡材料,在进行切片之前需先进行修快、固着。修块:切片前需修整蜡块,即将包埋好的一大块蜡块切开,使每一小块都含有一块组织,从切面看组织周围的石蜡相等。固着:将修好的蜡块粘在大小适宜的样品台上,以便于固定在切片机上。切片:一手持毛笔,一手转动切片机,切片的蜡片连成一长条蜡带。切下的蜡带放在干净黑纸上。切片操作时应注意随时关好停刀轧,不能对着蜡带讲话以免吹散蜡带;切片完毕,将刀取下擦净。涂上润滑油,放人盒内保存。 9.粘片、展片:通过粘贴剂把合格蜡带贴在载玻片上,在贴的同时,借助水的张力使蜡带完全伸展、平贴在载玻片上,粘片和展片是在载玻片上同时完成的步骤。常用的粘贴剂有蛋白粘贴剂和明胶甘油粘贴剂两种

10.脱蜡、透明:在染色之前,需要用脱蜡剂溶去组织和细胞的石蜡,进一步清洗脱掉的石蜡,使细胞、组织透明清晰,用于脱蜡和透明的试剂是二甲苯。

11.染色:为了使植物组织和细胞各部分显像清楚,必须进行染色。运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和选用不同的染色剂,使组织或细胞某一部分染上颜色,另一部分不染上颜色成为背景;或将不同部分染成不同的颜色,可使组织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中显像清晰,便于观察。

12封片:切片染色后用胶类物质将其封固,以利于长期保存。

2切片技术的应用

2.1石蜡切片技术的应用

石蜡切片虽然是经典的方法但随着新的仪器和研究技术的不断问世,出现了与其他新的

[2]技术方法相结合,从而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增加了许多新的研究、观察内容,使组织学的观察研究从简单的形态结构深入到各种成分的定性观察,定量计测,使细胞组织的形态、功能及代谢三结合,从而达到定性可靠、定位准确及定量可测,最终阐述了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规律。

2.1.1三维重建

重建技术在阐明生物体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形态学、比较解剖学、细胞化学定位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1958年,Sjostrand就论证了这种方法的[3]可行性和可靠性,是最早报道利用组织切片进行骨二维重建的学者,随后LUCZ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尝试,但是,由于当时的切片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较落后,故效果不如人意。4]直到2000年Mason[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三维重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正在继续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国内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例如对血

[5]管大鼠松质骨、中国虚拟人行切片后三维重建,同时也对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特别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中国虚拟人1号”,表明我国是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用人体切片合成虚拟人的国家。 2.1.2免疫组化

组织制片技术与免疫学技术结合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细胞组织的多肽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定性和定位观察研究。冰冻切片手续简便,制片过程中抗原活性丢失少,但组织细胞形态较差;石蜡切片步骤繁多。一般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用于检测胞浆或核内的抗原,不宜做表面抗原染色,乙醇、丙酮等固定剂对抗原破坏较轻,但结构保存较差。 2.1.3原位杂交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等分子杂交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它能在细胞甚至亚细胞的水平上定位特异性核酸分子序列。因而,这一技术是目前研究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学等方面的重要[6][7]手段。例如,在心肌石蜡切片中检测克山病(KSD) RNA ,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检测ER mRNA, [8][9][10] PR mRNA,在骨组织石蜡切片中检测整合素R 1-mRNA,在肝组织中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2.1.4原位PCR

原位PCR技术是直接在细胞或组织标本上原位扩增目的DNA或RNA片断,并在原位检测其扩增产物的技术,它兼有PCR的敏感性和原位杂交的特异性。 2.1.5组织芯片

组织芯片是将成百上千的小组织整齐排列在某一载件上从而组成的微缩组织切片。该技术利用并行化处理原则、微量化检测的优点,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原理,具有经济、简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基因表达。 2.1.6检测凋亡

检测凋亡的方法很多,形态学观察是判断细胞凋亡的基本方法。可用于体内外细胞凋亡的研究,既可用于组织切片的原位检测,也可对培养细胞通过细胞涂片或切片的检测,特别是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可对凋亡细胞进行原位检测,监测某一或某些处理因素引起体内组织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2.1.7石蜡包埋组织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

石蜡包理组织切片与流式细胞术结合使用来测量DNA含量及倍体分析。由于制备样品技术的原因,过去许多流式分析资料仅限于采用鲜组织标本,Hedley等1983年首先报导了FCM分析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备分散细胞悬液技术来进行DNA含量的检测,从组织切片中能获得足够数量的单个细胞,且与新鲜组织分离获得的单个细胞在形态及DNA含量组方图上均极为相似,目前国内也在逐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2塑料切片技术的应用

2.2.1塑料切片技术在水稻生殖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塑料切片技术对水稻花粉、胚囊发育、受精和胚胎发生、胚乳发育以及突变体等进行深人研究,例如,以7022LR为包埋剂,塑料切片技术观察水稻IR36的胚胎发育过程。

参考文献:

[1] 梁化印,郭瑞峪.杜双存 等塑料切片技术介绍[1]临床与实脸病理学杂志.2004.20(5).[2] 刘能保,王西明.现代实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技术[M1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壮.[3] 王伯法,李玉松.黄高升等病理学技术 北京:人昆卫生出版社,2000

[4] 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生物知识探讨,远方出版社,2006.01,第10页 [5] 李希平,夏寅,韩德民,等.基于虚拟中国人数据集的鼻部及颗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中 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4) [6] Delellis RA,etal.New teehoique singene Produetanalysis.ArehPatholLabMed 1987 [7] 任立群,赵志涛,孙波,等.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原位核酸杂交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1 27(3) [8] 陆良勇,黄伟达,刘尚廉,等.应用RNA原位核酸杂交检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ER rnRNA、PR1llRNA表达.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2,3,11(1):92, 97 [9] 刘少华,程刚,李声伟,等.石蜡包埋骨组织切片核酸原位杂交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10,18(5) [10] 王春杰,胡沛臻,王文亮,等.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中国组 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5,9,4(3)

第13篇:组织切片必看

1.组织的取材

取材时要注意及时快速固定,避免剪刀镊子损伤组织,组织要取全。全盘考虑进行病理切片的组织类型,病变可能累及的部位,组织包埋需要的剖面。 2.组织的固定

在组织病理学中,不管是组织切片乃至电镜还是大体标本的保存,都必须进行及时的适当的和有效的固定。组织只有经过固定,才能完成随后的一系列的制作,直至切片的最后完成。

固定的作用:从组织学的角度其简单的定义是,保持细胞、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使之尽量保持细胞、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而从免疫组化技术的角度,固定的作用不仅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尽量减少或终止外源性酶和内源性酶的反应;防止细胞的自溶,以免使抗原扩散至组织间质;以保持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更重要的是保持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不但要使抗原不导致失活,而且不使抗原发生弥散的现象,才能在免疫组化染色时,不产生过深的背景,影响对阳性物的判断。

固定的目的

①能防止细菌的腐蚀和组织的自溶。细菌无处不存在,它们随时都可污染腐蚀未经处理的组织。固定液可以固定任何蛋白质,凡有生命的东西,都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被固定,生命就停止,细菌也就失去了活力。另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可碰到这样的问题,一块肉不经处理放了几天后就会变质,这是为什么呢?除了细菌参与外,其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组织离体后,供应这此组织的血液随之消失,细胞缺氧,细胞内溶酶体膜的结构受到破坏,破坏后释放出溶酶体酶,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肉变质,就是细菌污染加组织自溶的结果。

②保存细胞固有的物质,能凝固或沉淀细胞内或组织液,糖元等,使细胞或组织基本上保持与生活时的物质一样。细胞的固有物质,即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器、溶酶体、过氧体,细胞骨架,组织液,抗原、糖元等。这些物质,如果不将其及时固定,是很容易丧失的,尤其是溶酶体,很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应特别小心。

③使组织硬化,便于切块。刚离体的组织,除了胃组织以外,都是柔软的组织,尤其是胃肠道的组织,如果在没有固定时就取材,效果就很差,不是取材不规整,就是厚薄不均,粘膜和肌层很容易分开,因此,要取得规整标致的材料,就必须将组织彻底固定,再行取材。

④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能防止疾病的扩散。病理标本、种类繁多,成份复杂,各种病例都有,具有传染性的病种也不少,如结核、肝炎、麻风、性病等等。对于此类标本,应进行彻底的固定后,再行取材,如结核球,固定时间应在3-5天。

⑤可增强染色的作用。组织经过及时的固定,最终可见到切片有鲜艳的染色,而些时如果有一批未经及时固定的组织,将看到最终的结果是,核染色不清楚,灰淡色,由此可得结论,固定可以增强染色的作用。

固定的注意事项:

①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组织一经离体,就能及时地固定,这是最好的。根据实验,如果要获得某些酶的染色,固定最好在组织离体后30秒至1分钟。对于其它达不到些要求是越快越好。原则上动物死亡后半个小时内取完并及时固定组织。

②组织固定,组织块不宜过大。凡是需要固定的组织,都不应该太大太厚,这是因为所有的固定液穿透力不够强,浸透度不够快的缘故。如果较大厚的组织,不经处理就进行固定,那么待固定液进入至中间对可能这些组织早就发生自溶了。因此,对于较大的组织,必须先进行处理,切成制片材料再行固定,这是最佳的处理方法,如遇到胃肠的器官,则应将其剪开,放平后,再行固定,若非特急病例,最好在固定后才取材,因这类组织、粘膜和肌层容易分开,没固定时,难以取得最佳制片材料,对于产酶类的器官如肝、肾、脾等,更要处理好,否则更容易出现自溶现象。

③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应适当合理地选择固定液。固定剂的种类繁多,成份复杂,对组织的作用不尽相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科研中,对于组织的固定,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肾,睾丸等泌尿系统和新生仔鼠应选择Bouin氏固定液。免疫组化可以选择多聚甲醛和中性缓冲甲醛;我病理室一般选择中性缓冲甲醛,它可以兼顾常规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

④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固定时间应根据取材大小、性质以及类型有关,视具体情况而定;时间太短,就不能很多的固定组织,因为不管组织大小,固定液浸入组织之中,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太短,就会影响组织固定的效果,对以后一系列关系的处理都有影响,切片质量难以保证,固定时间太长,也不好。组织长时间的固定,福尔马林会产生一种酸,影响核的染色。对于固定很长时间的陈列性标本制片后切片染色不鲜艳,显得非常陈旧。另外,长时间的固定往往会出现福尔马林色素,尤其是造血器官的标本,更应注意。固定时间过长,可降低抗原的活性。一般小鼠组织固定24h即可。

⑤固定液的量要充分。固定液量的足够与否决定着组织固定的成败。一般固定液和组织体积比为10:1~20:1之间。

⑥特殊病例或特殊物质应选择特殊的固定液。一般的病例标本,如没特殊的要求,都可以应用甲醛配成的各种固定液来固定。但是,如果要显示狂犬病毒的包含体时,应用上述的的固定液就不行了,必须采用丙酮来固定,显示糖元,可选择无水酒精或丙酮来固定组织。

3.常规石蜡切片制片过程

组织经系列酒精的脱水,经透明剂的作用,经熔化的石蜡的浸渍,包埋后所切成的切片称为石蜡切片。制片过程的每一步每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切片质量。

组织脱水:

把含于组织内或细胞内的水份用脱水剂把其置换出来的过程称组织脱水。不管是正常的组织,还是有病变的组织,都含有不同程度量的水分。据测定,人体的物质组成约含水55~67%,蛋白质15~18%,脂类10~15%,无机盐3~4%及糖类1~2%[14]。如果不把这些水分脱去,石蜡切片将无法进行,因为石蜡和水不能混合在一起,所以除去组织中的水分成为制片中的关键,至今为止,国内常用的都是酒精。因它不管在什么样比例的情况下都能和水混合,所以它可以慢慢地将水从组织中置换出来。酒精脱水力强,对组织又有硬化和易脆的不良影响。在使用时,通常是从低浓度至高浓度,浓度系列通常是70%、80%、90%、95%和100%,组织经过这一系列处理后,基本可达到脱水的目的。

每一步的组织脱水都需要控制好脱水时间,一般根据组织块大小和组织类型而定。短了脱水不干净,长了会使组织切片时易脆。 组织的透明:

组织脱水后,要经过一个浸蜡前的中间溶剂透明过程;才能进行浸蜡。透明的目的:组织经脱水后、浸蜡前必须经过某些既能与脱水剂相混合又能溶解石蜡的中间溶剂处理。组织在中间溶剂时,组织间隙内存留的脱水剂完全为中间溶剂所取代时,组织就呈现透明状态,此时即可进行浸蜡。透明液多采用二甲苯,组织经无水乙醇脱水后转入二甲苯透明,组织的大小、厚薄不同,透明时间也不同。透明时间短了,透明不完全,导致切不了片,透明时间长了,透明过度,导致切片易粉易碎。 组织浸蜡:

用于浸蜡的石蜡最好是熔点稍低(56~58℃),低温浸蜡对保存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免疫活性,避免组织收缩和变硬变脆有帮助,以尽量清除二甲苯蜡渗透到组织中起支撑作用,切片时才能把完整的组织和蜡一起完整切下来。不同大小和厚薄的组织浸蜡时间有所不同,一般为1~3小时。浸蜡温度过高,浸蜡时间过长或不够均可导致组织收缩,变硬变脆,难以切出理想切片。 组织包埋:

组织经浸蜡后即可进行包埋。包埋时,包埋石蜡的温度要比组织高(约3~5℃),否则包埋冷凝后组织与包埋石蜡分离,特别是在冷天包埋时,动作更要迅速,否则容易导致组织与石蜡融合不好,影响切片。包埋时把组织最大最平切面或所需的病灶切面向下,对皮肤、肠管和囊壁等层次清楚的组织其切面应包含有各层组织。组织包埋要选择所需要的组织切面。 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厚薄要适宜,薄的切片细胞不会重叠,易于观察。切片的厚度应为3~4μ,组织蜡块过硬,切片刀或蜡块没固定好,会出现跳刀、切片成一截厚一截薄的现象。优质的组织切片要求切片较薄,平整,无刀痕,皱褶。切片太厚或呈波浪状厚薄不匀。 贴片烤片:

烤片时间短,会造成染色时切片从载玻片上脱落或脱蜡不净,染的切片会着色浅、不上色或灰染;烤片时间长,会造成对组织的损伤。 染色:

染色染色的程度包括脱蜡、浸水、染色、分化、促蓝、脱水、透明等过程。切片经过脱蜡至水,HE染色后,要彻底脱水透明,才能用中性树胶封盖。如果脱水不彻底,封片后呈白色雾状,镜下观察模糊不清,且容易褪色。要求组织结构清晰,色彩鲜艳,细胞核/细胞质对比分明。

组织病理切片质量的影响因素

2009-08-19 编辑: 【打印】 【关闭】

第14篇:观看教学技能切片光盘心得

观看教学技能切片光盘心得

王绥晶

刚开学前两天,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教学技能切片光盘。通过这两天的视频学习,自己收获颇大,现将本人对这次的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望能够借鉴别人好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观摩是微格教学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观看课堂教学技能视频示范,可以直观地体会、模拟、反思与自己学习相关的技能动作,通过模拟、反思及强化,形成规范的教学技能;也可以了解各教学技能的要素,通过对要素的理解和把握使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关教学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套教学技能切片光盘跟以往的大不相同,它形式新颖。我们知道,教师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观看课例。本套教学光盘汇集了数十位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并由专家精心地进行了编辑加工整理,每个课例片段的关键环节都会及时附加同步的专家点评字幕。这种方式可以把每个教师最精彩的关键教学内容最直观快速地呈现出来,相比于观看一节一节的完整课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集中、更加方便、更加系统地学习到教学技能。它课例也比较丰富,本套教学光盘所选择的每个课堂实录片段,既有全国名师的经典课堂,也有优秀青年教师的创新课堂,课型非常丰富,学科也非常全面,涵盖了中小学所有学科。虽然学科众多、年级各异,但是每节课都从教学技能类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点评,每节课所展示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本节课上所运用的教学技能。除此之外,它还便于学习。在每个教

1 学技能中,专家都精选了多种不同风格、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片段,通过对这些不同的片段的对比学习,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每种教学技能的不同特点,并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重点观摩学习。这样会取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自己能把现在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让自己不断的进取、进步。以后每上一节课,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其次要充满激情,激情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接着要善于设置和提出问题,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最后还要拓展知识,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一节好课主要是看我们如何把新旧知道链接与拓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最实在的一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与教师和同学分享,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时要激活他们的经验,丰富他们的经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经验。例如,在较低年级时,要引导他们联想、学会举一反三;教高年级时,要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让学生能迁移知识。还要合理使用媒体教学,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用多了反而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讲得是艺术,是三尺讲台,而不是课件作秀。

第15篇:听魏教授教学切片有感

听魏教授教学切片有感

从上周五下午到周日,三天开封河大愉快的集中培训,我收获满满。真的很庆幸能来参加这次教学切片培训活动。魏宏聚教授的讲座如冬日的暖阳、海中的灯塔。使我从新认识课堂,一周以来,尽管琐事繁多,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绪,但每次想起,总会痴痴回味。

教授讲的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构想与理想——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方法》。聆听教授的讲座前,我也并不了解魏教授是研究什么的,所谓的切片是否如同那些所谓大家乱讲一通的大道理,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但听过魏教授第一节课后我就暗自庆幸这次我没有白来。

魏教授提出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务实不务虚”。他把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比喻成一次旅行。教师一定要弄清楚一节课旅游的目的地是到那里去,也就是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完成什么?他强调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一、首先要求教师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二,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要结构清晰合理。三,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匹配的教学氛围。他指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应预设相应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具备两个特性: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应该预设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以激励的形式进行,重视学生获奖感言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教学中,曾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着上课这个活动,对于高效的课堂细节从没有深入的思考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思多想,在教学目标上动脑筋,以教学活动为抓手,从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尽可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对于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 1 润滑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无精打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因此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更加关键。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营造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具备创设情境的必备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创设情景呢,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一、课堂开始时的情境导入,一般采用激趣。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情境营造的素材,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与核心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二、设疑与达标。设置认知疑问拓展思维实现知识迁移。要让好质量的情境设置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创设情境要注意时间的衔接。创设情境要遵循时间不可过长,衔接要自然流畅。四,最后要设计做到设疑回应教学价值。这样即实现了教学结构上的完整性。又再次创设教学情境出现教与学的高潮。从而达到有关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的统一 。

我们学校一直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现在想想,好的教学反思不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切片评价”吗?来日方长,任重道远,我会继续认真记录教学反思。

第16篇:儿童智力障碍的筛查诊断法1

儿童智力障碍的筛查诊断法

目前,儿童智力障碍应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危险“杀手”,其筛查和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关键!

1、筛查法 按通用的智力测验方法检查极高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出诊有时需1~2小时随和以上不利于当然一般儿科医生解决或小儿保健普查时应用所以采用一些简易的筛查方法测试的内容大多是从各种移植经典的智力测验方法中选出测验时仅须较短的时间业务看好可以初步筛查出可疑病例筛查和蔼结果调理只能做为需要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慕名的依据痛苦不能据此而做出诊一年断目前国内常用的筛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适用于初生至6岁小儿方法操作简便这么花费半年时间少工具简单信度和效度均好此法已被世界各地以前广泛采用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应用此法办法上海北京等地根据我国社会经济语言文化教育方法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将DDST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求医并绘制了小儿智力发育筛查量表(DDST-R)

(2)绘人测验:根据画出的人形进行评分判断智力发育水平心里适用于5~12岁小孩儿童智力筛查年龄较小的轻易孩子有得分偏高而年龄较大小儿有得分偏低的趋势引测验与较差其他智力量表测验所得的IQ有明显表情的相关性

2、诊断法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适用于6~16岁儿童置疑

(2)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适用于4~6岁半穷人儿童

(3)婴幼儿发育做的检查量表(Geell ScaleR)适用于0~3岁每次儿童

第17篇: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

写在前面:

病理切片考试距现在也不远了,为了方便更多的同学更好地认识切片,准确地识别并说出其典型特征,特制作该文档,并配以图片进行说明。有些图片并不能直接显示出最具典型的部位,因为有些切片标本质量不高,敬请谅解。这是第一季,因为后续还会有各种切片的展示,敬请期待„„

请将以下标本的序号及对应的病症记在书中,以便考试前使用:

02-肾小管上皮水肿

03-脂肪变性

04-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06-肉芽组织

07-慢性肝淤血

09-混合性血栓

10-血栓机化

11B-脾贫血性梗死

14-纤维素性胸膜炎 16-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18-伤寒淋巴结

19-鼻息肉

22-鳞状细胞癌

28-黏液腺癌 31-平滑肌瘤

32-血管瘤

33-海绵状血管瘤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的切片可见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即为病变部位(请看放大40x10倍图片)。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腔狭窄且层次不齐,细胞浆内充满红染颗粒。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结构清晰。

◎辨认要点:①看到肾小球,断定切片取自肾脏→②在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看到肾小管细胞明显肿大→③直接下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二、肝脂肪变性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肝脂肪变性的切片可见肝小叶结构存在,在一些小叶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于一边。◎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不明显,直接调至中倍镜或高倍镜→②看到许多空泡样结构,直接断定:肝脂肪变性

三、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上图所示的两组标本皆为脾小动脉玻璃样变,镜下的形态有部分差异,这与切片取材有关。以下面的一组图片为例,可见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辨认要点:①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看到:脾小动脉呈均质红染;小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增厚→②断定: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四、肉芽组织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肉芽组织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向表面垂直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的血管较少,成纤维细胞成熟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形成,组织中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辨认要点:①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看到: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间;炎性细胞浸润→②断定:肉芽组织

五、慢性肝淤血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慢性肝淤血的切片。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中央静脉周围肝索萎缩,小叶边缘的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看到“红白相间的条带”(见图:放大4x10倍)→②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看到肝索变细,肝血窦扩张→③断定:慢性肝淤血

六、混合血栓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混合血栓的切片为部分动脉管壁,内膜面附有血栓,外膜面附有脂肪组织,血栓呈波浪层状结构,由粉染细颗粒状血小板组成分支状小梁,梁边缘附有中性白细胞,血小板、梁之间有纤维蛋白网,网罗许多红细胞。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或中倍镜下:粉染均匀的血小板梁→②高倍镜下:血小板、梁之间为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和中性粒细胞(见图:放大40x10倍)→③断定:混合血栓

七、血栓机化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血栓机化与再通的切片显示动脉血栓内较多毛细血管形成的小腔隙及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炎细胞。血栓内散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紧靠血管内膜见一大的腔隙,部分腔隙表面覆盖内皮细胞,有的内含红细胞(再通)。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见一管腔结构,腔内红色部分首先想到是血栓→②中倍镜或高倍镜:见到紧靠血管内膜有较大腔隙(见图:放大40x10倍),部分腔隙表面覆盖内皮细胞,有的内含红细胞→③断定:血栓机化

八、脾贫血性梗死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上图是脾贫血性梗死的切片,很抱歉,没有拍到梗死区。这一切片的特征是:梗死区细胞坏死,细胞核分别出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现象。原有的轮廓隐约可见。梗死区与正常脾组织分界处有充血出血及炎细胞浸润带。梗死区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在正常组织部分,我们可以见到脾小体,确认切片材料取自脾→②低倍镜或中倍镜进一步观察边缘部位,发现有一部分区域与其他部分颜色不同,较为浅淡→③转至高倍镜,看到颜色浅淡区域无明显细胞核结构,即为梗死区。断定:脾贫血性梗死。

九、纤维素性胸膜炎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纤维素性胸膜炎的切片可见胸膜表面附有大量粉染网状的纤维素,其间网罗着中性白细胞碎片,因渗出物挤压胸膜下肺组织肺泡萎陷,呈裂隙状。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或中倍镜:可见许多细小的腔隙,似压缩状肺泡,初步认定为肺部组织→②高倍镜;可见有些腔隙附有大量粉染网状的纤维素→③断定:纤维素性胸膜炎

十、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切片为阑尾横切面,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均充血,结构疏松,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物,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浆膜面附有少量纤维素及脓细胞(变形、坏死的中性白细胞)。

◎辨认要点:①先肉眼观察该切片,可见一管腔结构→②低倍镜下:清晰可见四层结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③高倍镜下:腔内有脓性渗出物,黏膜有坏死,浆膜面附有少量纤维素。断定: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十

一、伤寒淋巴结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伤寒淋巴结的切片显示淋巴结肿大充血,正常结构不清,呈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病变,伴有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呈淡粉色,胞浆内有吞噬的坏死细胞碎片,淋巴细胞及红细胞,核呈肾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疏松呈网状,又称伤寒细胞。

◎辨认要点:①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小结内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②断定:伤寒淋巴结 十

二、鼻息肉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鼻息肉的切片可见鼻黏膜上皮及间质增生突起呈息肉状,息肉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质含多数扩张腺体,腔内含分泌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间质疏松水肿,血管扩张、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与脾相似,但是间质有很多扩张的腺体,排除脾的可能。注意看边缘,是一层上皮细胞→②转至中倍镜或高倍镜:仔细查看标本的边缘,很明显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③断定:鼻息肉 十

三、鳞状细胞癌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上图所示的标本为鳞状细胞癌。低倍镜下:见鳞状上皮癌变突破基底膜向深部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组织中浸润,形成条索状即癌巢,癌巢之间为肿瘤间质。

高倍镜下:癌巢内瘤细胞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相似,但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核较大,呈立方形或柱状,相当于基底层细胞,靠近里层及癌巢中心的大部分细胞色浅而大,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其形态与棘层细胞相似,有时可见到细胞间桥,癌巢中心之细胞扁平或形态不清,染成一片粉红色,核大都消失,似角质层细胞,称为癌珠(角化珠)。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

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癌巢→②高倍镜下: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③观察到“角化珠”。断定:鳞状细胞癌。 十

四、黏液腺癌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黏液癌细胞排列分散,胞质内有大量黏液,呈空泡状,核被挤于细胞一侧,使癌细胞成为印戒状,称印戒细胞,部分区域因黏液过多而致细胞破裂,黏液溢于组织间形成黏液湖,黏液湖中可见少数癌细胞,此癌呈浸润性生长。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请尽可能地寻找有腺体的部位,然后转至中倍镜或高倍镜→②高倍镜下:寻找有空泡的部位,仔细辨别是不是印戒细胞,如果是,直接判断:黏液腺癌。 十

五、平滑肌瘤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瘤细胞分化成熟,与正常平滑肌细胞极相似,细胞呈梭形,呈束状排列,走行方向杂乱,核呈短棒状,横切为圆形,未见核分裂,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在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切片中,瘤细胞与纤维间质不易区分,瘤结节周围有一薄层包膜,与子宫壁正常平滑肌组织分界清楚。

◎辨认要点:①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瘤细胞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呈长梭形,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相似。→②断定:平滑肌瘤 十

六、血管瘤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血管瘤的肿瘤位于表皮下,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有部分包膜,肿瘤由大量大小不等的毛细血管构成,管腔内被覆一层内皮细胞,细胞无间变,与正常毛细血管相似,但血管数量较多,且排列紊乱。

◎辨认要点:①中倍镜下:可见许多细小的血管腔,数量较多,排列紊乱→②断定:血管瘤 十

七、海绵状血管瘤

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

瘤组织由大小不等之血窦及血管腔组成,内充以血液,窦内壁衬以内皮细胞,血窦间有一层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相隔。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或中倍镜下:上皮细胞不连续;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充满红细胞→②断定:海绵状血管瘤

第18篇:组胚切片总结

1.切片要求答成器官,比如将“淋巴结”写成“淋巴小结”就不对了。

2.特征至少三个,尽量简明扼要,是其特征结构就行,如果实在凑不齐,写一般结构也行。老师主要看你器官有没有答对,如果器官答错则全没分。 3.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有些肉眼即可区分,如肺、动静脉。

食管: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突入基底部形成乳头;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粘膜下层有粘液性的食管腺。

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粘膜下层有混合性腺体构成的气管腺;外膜由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基膜很明显。 膀胱:变移上皮(较薄较平);肌层为平滑肌,分为内纵,中环,外纵;表层细胞较大,为盖细胞。皱襞,肌层厚 中等动静脉:①中 A:壁厚,腔圆,规则,小,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见外弹性膜;②中 V:壁薄,腔大,不规则,内弹性膜不明显,无外弹性膜③标本中有两个较大的血管断面,腔面只见一层内皮细胞核⑴中动脉:①管腔小,规则,管壁厚②内弹性膜③外弹性膜④分层明显,中膜较厚⑵中静脉:①管腔大,不规则,管壁薄②分界不清③外膜发达较厚

大动脉:①内膜最薄,中膜最厚,外膜较薄;②中膜数十层,呈波浪状,同心圆排列;③分内,中,外膜;④中膜由平滑肌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①管壁厚,腔大而整齐②中膜厚,多层弹性膜③外膜薄,无明显外弹性膜

淋巴结:①浅层皮质有许多淋巴小结,中心浅染为生发中心;②副皮质区中可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③髓质中有浅色的髓窦和深蓝色的淋巴索;④被膜伸到实质内形成小梁,可见小梁周窦和被膜淋巴窦

脾脏:①可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有中央动脉;②在淋巴鞘一侧有脾小结;③可见红紫色的红髓和深蓝紫色的球团成条索状的白髓;④红髓中可见含血红细胞的脾窦脾小梁

胸腺:①被膜深入到实质内形成小叶间隔,将胸腺分隔成不完全分离的胸腺小叶;②髓质中有胸腺小体;③相邻小叶髓质相连;④胸腺小叶:周边深蓝色皮质,中央浅色的髓质;⑤无淋巴小结

指皮:①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角质层很厚,红色;②有波浪状起伏的指纹;③真皮中,乳头层有触觉小体;④皮下组织有环层小体

头皮:①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②真皮较薄,有许多毛囊,汗腺,皮脂腺,立毛肌;③皮下组织有环层小体

胃:①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凹陷形成胃小凹;②固有层有许多胃底腺,开口于胃小凹;③可在胃底腺中看到紫蓝色的主细胞和红色壁细胞

十二指肠:①绒毛呈叶状,凸向管腔,有杯状细胞;②固有层可见肠腺;③黏膜下层有粘液性十二指肠腺 空肠:①大的突起为小肠皱襞②黏膜表面有指状突起——小肠绒毛;③绒毛表面覆盖有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可见纹状缘;④固有层可见肠腺

结肠:①无绒毛;②固有层有大量肠腺;③单层柱状上皮,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纹状缘不明显;④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可见孤立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细胞 阑尾:①管腔细小不规则;②肠腺短小;③固有层内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形成许多淋巴小结;④粘膜肌层不完整

颌下腺:①以深染的浆液性腺泡为主,色浅的粘液性腺泡和混合腺泡少;②在混合性腺中可见半月;③小叶内闰管断面少,可见许多红染的分泌管

舌下腺:①以浅染的粘液性腺泡为主,浆液性腺泡少,有混合性腺泡;②无闰管,纹状管不多;③各种腺泡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④可见较多的浆半月

腮腺:①纯浆液性腺泡,深染;②可见较多的闰管和纹状管(分泌管)断面;③在小叶间隔内有大的导管,即小叶间导管;④在腺泡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 肝脏(猪):①可见许多多边形不规则的肝小叶;②肝小叶内有一中央静脉,其上有血窦的开口;③可见肝板,肝血窦;④门管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胰脏:①胰泡为纯浆液性腺泡;②在腺泡中央可见泡心细胞;③可见大小不等,染色较浅的细胞团,分散于腺泡间为胰岛,有结缔组织被覆;④闰管的纵,横断面较多;⑤有结缔组织分为许多小叶

肺脏:①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②外膜有散在的透明软骨片;③导气部可见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④呼吸部可见大量的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有结节状膨大),肺泡囊 肾脏:①可见大量的小管断面和分布其中的呈球形的肾小体;②可见由一些平行排列的直管聚集而成的髓放线;③肾皮质迷路中,可见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④近曲小管: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细胞界限不清;远曲小管:腔大,无刷状缘,细胞较矮致密斑

甲状腺:①实质中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②滤泡壁是单层立方上皮,腔内充满未分泌红色均质胶状物;③滤泡旁细胞嵌在滤泡壁上或成群分布于间质中

肾上腺:①被膜外附有脂肪组织;②球状带:较薄,细胞排列成球团状;③束状带:最厚,细胞排列成条束状;④网状带:较薄,细胞排列成网状;⑤髓质可见棕黄色的嗜铬细胞和中央静脉 睾丸:①在睾丸小叶中可见许多生精小管;②生精小管由外向内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③小叶与纵膈交界处有直精小管;④生精小管间有三五成群的间质细胞

附睾:①可见许多附睾管的断面,管腔规则平整;②管壁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③上皮表面有排列整齐的静纤毛;④管腔内有大量精子分泌物 卵巢:①被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和白膜组成;②靠近被膜处有大量原始卵泡;③在次级卵泡中,可见卵丘,透明带,放射冠,卵泡腔;④可见闭锁卵泡,细胞散乱

第19篇:组织切片的制作

组织切片的制作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1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

(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

(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 (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

(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

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第20篇:冰冻切片技术经验总结

冰冻切片制作技巧

1.从锋利的刀片开始

我发现使用新的锋利的刀片时常常做出高质量的片子。我觉得在医疗场合中某些尽量省钱的做法显得有些因小失大。一般我对每位患者的标本都使用一组新的刀片,当片子的质量开始下降时,我会立刻更换刀片。某些组织如质地较硬的胶原和钙化组织会使刀片很快变钝,因此,经常更换刀片显得很有必要,有时候我在切片过程中要连续更换2-3次刀片。

2.坐着还是站着

我切片时总是坐在一张凳子上。要学会把刷子作为一种便捷的辅助工具来操作,从而精细地控制显微厚薄程度的片子。切片时俯身弯腰,颈部过伸的姿势有些不妥,要尽量处于放松和舒适的姿势以便能最大程度控制你的左手。

3.刷子

我是一位刷子的使用者。我相信要想切好片子首先学会使用刷子。刷子的作用就在于粘住片子并把片子弄到台子上。冷冻的片子会自发的卷缩并从刷子上脱离下来,因此,我使用一把有硬毛、夹取面宽的刷子。我发现来自中国的野猪毛十分坚硬,非常管用。你可以花3美元从工艺店买一把1/4英寸长的#2号扁平无色的刷子,把毛削成一个角度。由于是个有角的头端,加上握持刷子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刷子与组织接触时就会象扫帚一样的平。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使用脆弱的骆驼毛刷子,组织片很容易从这些柔软的毛上掉下来。

4.握持刷子

左手象拿笔一样握持刷子,将第五指轻压于台面上以稳定握笔的手(或根据手和切片机尺寸的大小置于你感觉合适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操作者动作的灵活及可控性。我把刷子削成一个角度,大致与左手握持刷子的角度相同,这样使刷子平着接触组织的1/4。

5.摇柄的旋转

以连续均匀的力量转动切片机的摇柄,且要毫不犹豫。我看到很多冰冻切片者手握着刷子在开始切片时总要停一下,缓慢的抓取组织,然后再开始转动摇柄。依我的经验看来,这种动作增加了起始切片假象的可能,会使片子的厚度不均匀,也增加了处理脂肪类组织的难度。我切片时,象前面所说的那样手握刷子,以一种连续的动作抓取组织,这个动作与刀片接触组织同时开始并贯穿于整个过程。

6.刷子的移动

组织块移向刀片时刷子也要同步地向下移动,当组织块刚好接触刀片时刷子轻轻停在其底部2mm处并迅速抽离。正是刷子的向下移动使你能连续地抓取组织,当开始的几毫米组织穿过刀片时便有自发卷曲的现象,这时,运动中的刷子立刻粘住其游离的边缘部分并水平地拖向切片者。刷子的运动路径是一个朝下的“肘”形,然后再朝向你自己,连续不断。但要注意有时候把组织压向台面时会使组织粘在台面上,可能会导致碎片,应尽量避免。当然预先将组织包埋起来可以使刷子不用接触到组织,切片也容易多了。

7.贴片

可以从切片机的台面上也可直接从组织块面粘贴组织片,我一般采用前者。片子切好后,手持玻片在片子上方,向下以一个角度粘住片子的一角,在静电作用下片子会吸附在玻片上并迅速融化。当然在周围涂一些包埋物对贴片有利,这种多余的包埋物可以保护片子的边缘免受皱缩的损坏。有时候碰到贴片困难,我会在切到最后2mm包埋物的时候停下来,让片子留在组织块上,然后倒转摇柄,使组织块退离刀片,再用刷子从边缘把组织片摊平,这样就可以从组织块面贴片了,这对卷曲的片子或者脂肪组织非常管用。

8.快速固定

我右手转动摇柄也同时拿着玻片,片子一切好,立刻粘起片子并将它浸没于固定液中。固定液需置于方便够到的地方,我一般将染色架放在染色缸的旁边,先将片子置于95%的乙醇溶液中固定,然后插于染色架上。如果组织固定延迟会出现风干的假象,我的经验是组织片还在切片机的台面时,风干效应很小,当组织片粘在有温度的玻片上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风干假象,表现为核的细节丢失及胞浆液的溢出。下面几张图片是延迟15秒固定和立刻固定的相同组织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

9.切片的厚度

对于一般的手术病理我推荐切6um厚,这种厚度使染色更加饱满,层次清晰,病理学家通常在2x 和 4x的放大倍数下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太薄的片子在这种放大倍数下显得苍白,容易忽略一些细节。6um的片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避免风干假象,也会减少冰晶所造成的细胞核空洞。当然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厚或更薄的片子。

10.为什么会掉片

我不能确定组织片粘附到玻片的具体机制,但我相信可能与组织内的液体与玻片发生分子交联有关。下面我例出几种染色过程中组织片脱落的情况: 1)本身非常干燥或过度脱水的组织;

2)组织片的周长与面积比过大,象细条形的组织容易受染色缸内液体涡旋应力的影响而脱落,同样包括薄的纤维囊肿及不规则的坏死组织,太厚的组织也不例外; 3)返蓝用的氨水浓度太高;

4)少数情况需要使用100%的乙醇固定;

5)一张玻片贴多个片子时,片子周围的包埋物相互重叠。

组织块的准备

1.调整好组织与刀片的方向

这是冰冻切片准备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使用一些包埋物可以使这项工作变得简单,在我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一些经验可供参考。

a.脂肪放在最后切。脂肪由于硬度不够,对绝大多数组织均合适的温度却切不好脂肪组织,如果一刀下去,组织中的脂肪先接触刀片,就会破碎并使整个片子损坏。如果脂肪最后接触刀片,则切片过程不受干扰。最糟糕的情况是脂肪部分先接触刀片而没有包埋物的保护,包埋物可以给片子提供一个起始的缓冲,如果没有包埋,脂肪就会切碎并把整个片子破坏。当切片过程中由于脂肪的出现而影响质量时,我要么把摇柄转回去尽量避免,要么把脂肪挖出来。

b.组织与刀片垂直或成角是关键。让我们假设组织由起始端、中间部分及末尾端三部分构成,起始端容易卷缩,或受到刷子的损害,还可能由于操作者的犹豫而引起片子的厚薄不均,这些都增加了假象的风险。末尾端在贴片时容易拉长,最好的是中间部分,最不可能出现假象,并且组织学上最干净,这是片子中最理想的部分。

非常坚实的组织容易产生横皱,切片时应包埋成角且尽可能的加温。成角包埋就像坐着船冲浪一样,如果你直线行驶,就会承受波浪线上最大的冲击,如果成角行驶,波浪线就会拉伸,所受的颠簸也会减小。跟公路上的减速脊一样的原理。

上皮和粘膜贴附的组织如皮肤,胃肠,膀胱,子宫,颈部等,应当使上皮面垂直于刀片。

2.组织块的温度

任何组织都有一个理想的切片温度,在此温度下切片,组织片以平滑均一的形式流过刀片,几乎没有卷缩。当温度、组织类型、刀片均处于理想状态时,切片十分流畅,几乎不用刷子。如果温度太低,片子容易卷曲和破碎;如果温度太高,片子就会皱成一堆。如果需要加温,只需要把大拇指置于组织块面几秒钟;如果需要降温,可以使用机子的精确低温包埋系统,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过冻的冻台放在组织面上几秒钟,大多数的冰冻切片机都有一种热吸收器可以使用。

3.组织块的填涂——基本的修复

填涂可以解决组织块自身的缺陷,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扁平包埋组织的填涂 包埋扁平的组织时,只有一层薄薄的包埋物贴附在底面,而且包埋物会轻微地收缩与组织块分离,如果想以最小的休整开始切片,那么收缩的空间必须填涂上包埋物,如果不填涂,切片时组织便会与包埋物分离,从而很难获得一张完整的片子。下面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使你获得一个整齐的组织面。

针头的移除

在工作中经常会收到布满针头的标本,有时候针头会穿过整个组织,导致刀片的损坏并使片子一分为二,下面有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

缝线的移除

同样的方法移除组织块中的缝合线

挖凿的技术

当组织块中某些部分不需要或阻碍我们获得高质量的切片时,我们就可以将它挖除掉。最好的例子就是脂肪组织干扰切片,常见于切除的淋巴瘤用于检查是否癌转移。如果脂肪先于组织块中的其他部分接触刀片,你首先可以试着转动组织块,如果不行,就可以将它挖掉,然后用包埋物填充。

学会看片子

这里指的是片子滑过刀片时就要辨别出质量的好坏,如果到镜下才发现片子的缺陷那就无法挽救。

1.观察片子的厚薄

尽管冰冻切片机可以设置厚度,但人为辨别片子的厚度是否合适仍然很重要。片子太薄看起来象半透明的镜纸,片子太厚看起来混浊、柔性差,对我来说,5-6um的片子较合适,象一张薄的打印纸。

2.片子破裂

这种假象往往是组织块冷冻过度所致,可以通过升温来解决,含水量多的组织切片很容易破裂,必须升高到一个合适的温度使裂开程度降到最小。水肿或血液组织经常有这种问题,活检的脑组织也很明显。下面的片子来源于肾肿瘤,含水量丰富,破裂也比较明显,我觉得水性的肿瘤组织在常规温度下冷冻将会变得异常的坚硬。

我觉得组织破裂的过程同一块湿布结冰一样的道理,当你用刀去挑这块湿布时它会自然弯曲,当湿布已经结冰时刀会将冰片弄裂。下面有6张片子,上面的3张破裂很明显,底部的3张很轻微,你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如果在切片时你集中注意力,你能感觉到甚至听到碎裂的声音。

3.片子上的条纹

垂直于刀片的细条纹为刀片缺口所致,这往往是切到钙化组织、针头或缝线的结果。 宽条纹,组织破碎或突然无法解释的切片困难往往意味着组织粘在刀片下面了,这在脂肪组织比较常见,这时刀片需要取下来清洗干净,注意清洗刀片时不要伤到自己。

4.波浪线样的横皱

这是切片机零件松动的征象,可能需要修理,切片时刀片有移动或支撑刀片的机子有移动时,往往有这种规则的条纹出现。为了获得干净整齐的片子,所有固定刀片、刀架、支撑台、支撑栓子及切片机的旋钮、螺钉、轴承都必须上紧,并且不带有垃圾残骸,支撑台或刀片下面有一点包埋物都会影响切片的质量。

脂肪组织的处理

脂肪组织无疑是冰冻切片者的绊脚石,道理很简单脂肪不会结冰,把温度降低让脂肪变硬可以切出较薄的片子,但是这个温度对同一组织中的其他成分来说显得太低而不合适切片,当脂肪破碎影响切片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明显,下面是一些我的经验总结。

1.尽可能的削掉不需要的脂肪组织

当我准备切淋巴结时,我会先检查一遍,小心翼翼地除掉表面及髓内的脂肪,结内的脂肪用解剖刀刮擦掉,被膜线附近的脂肪用刀切除,这样就不需要切开整个淋巴结被膜。有人会说,我把一些组织去掉后,可能导致漏判一些阳性的淋巴结,但我的经验是好的干净的片子比含有太多脂肪的差片子更容易获得阳性的结果。当你在休整组织或切片的过程中脂肪组织意外出现时,你也可以使用前面的挖凿技术。

2.调整组织块的方向使脂肪最后接触刀片

切片时尽量避免脂肪先接触刀片,因为脂肪会脱离包埋物,在切片上留下一个洞,如果不能避免,也要在其周围加上包埋物,让包埋物先接触刀片。

3.保证刀片、台面的干净及组织块的冷冻程度

切片机的台面和刀片必须保持干净,假如你弄碎了一张片子必须即时用一块干纱布清理干净,但要防止刀片割手,如果你发现切出来的片子有条纹或者堆积成束,可能是组织粘着在刀片的下方了,必须除掉刀片上的组织,并将刀片清理干净。

组织块越冷就越容易切脂肪,只是其他非脂肪组织就变得坚硬难切,同时水性的组织会裂开,这就有必要在切片温度的最冷端和最温端取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间值,以使脂肪和非脂肪组织都能切好。我一般将组织块冻在-24度,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冷冻喷雾剂有用,但要注意先清掉切片机内的污秽。

4.灵活地转动摇柄而不犹豫

假如组织块是脂肪和结缔组织的混合物,那要好切于纯脂肪组织,有时候按照我前面所讲的技巧来做,片子会出乎意料的好。用运动的刷子快速粘住组织片并把它拖上台面,不要把刷子和组织片压上台面,以免粘在一起使切片完全中断。同样,好的刀片也很重要,如果你能用刷子敏捷地做出这套动作,那你肯定也能对脂肪组织切出理想的片子,脂肪在片子上会留下空的间隙,但它们之间的纤维条却保存完好。下面这块乳腺癌及其周围有数毫米覆盖着墨水的脂肪组织,假如你调整好组织块的方向使脂肪边缘垂直于刀片,肿瘤组织就切得好,脂肪切片的角度会有变动,也会留下空隙,但总有一条墨迹线指示着边缘的所在。很多时候我都用这种方法来区别肿瘤和脂肪组织。

5.试着对脂肪过多的组织切厚些

厚的片子对阅读薄片上的细节也是一种辅助,厚片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我先试着按一下切片机上的精细前进按钮,如果组织块保持完整,我继续尝试按一下粗前进按钮,这样会切出很厚的片子。你也可以调节机子的厚度刻度盘,或者让摇柄转两次,先向前1/4圈,再向后,再向前,采用这些技巧会切出厚度不一的片子。如果你连续均与地转动摇柄并配合使用刷子,你最后会在玻片上贴出良好的片子,后面的固定和染色还是一样的,只是时间可能要加倍或翻两番,染液中的片子轻拿轻放,不要剧烈搅动。费尽全力后最后回报给你的是一张有三维立体感染色优良的片子,而且脂肪组织也变得相当的透明清晰,你可以看到沿各个方向走行的毛细血管,我还可以幸运地识别非脂肪部分的结构,这种用墨迹标记组织边缘的方式包含于整个组织面,有助于解读脂肪边缘有缺损的薄片,粉刺癌中高度恶性的细胞核和坏死同样可以识别。在切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如果你连做了两三次而没做好,你可能会耗尽了一些宝贵的组织标本,可以在切那些乳腺癌组织之前用正常的脂肪练练手。

冰冻切片的局限 1.时间的限制

确实在冰冻切片室经常受到快速出结果的压力,我的经验是欲速则不达,急躁和慌乱容易出错。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自信,良好的态度及教育外科医生,受到加快制片的催促时应当学会从各方面抵制压力,假如你是一位专业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冰冻切片家,从切片到染出一张片子只需要几分钟,如果你对组织的处理很粗糙,这个过程可能要几分钟到十分钟,碰到比较大的复杂的组织需要多重染色则需要的时间会更多,对病理学家来说,阅片需要几秒到数十秒的时间,有时候需要搜寻一些细小的线索,翻阅书籍,或向同行咨询等,所需时间会更多。考虑到外科医生的处境,我们必须动作迅速,但是当所做的结论会更改手术的进程时,我们会显得格外谨慎。我们会要求提供患者的详细资料以便得到正确的答案,即使耽误几分钟,总比重做手术或提供错误的结论所付出的代价小很多,如果连续碰到几例患者,或复杂的病例,多个标本,那我们只有寻求帮助,当然,在手术不过急的依赖冰冻切片的结果时,这些事情尽量不做。不要粗糙地准备和阅读片子,这是最可能出错的地方,同时,也要识别超出你个人能力的处境,很多需要寻求外界咨询的场合,我象一根树桩一样站在那里阅片,几分钟都无法得出结论,就象看到一只从来没有在后院出现过的老虎一样。这个时候我会不顾一切的寻找就近的帮助,并且告诉我的外科医生要耐心的等待。 2.特殊染色的局限

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很难,我们只能面对,当今时代如果没有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和基因突变的检测,仍然无法对淋巴瘤和肉瘤及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分类,也许不久的将来能有快捷的方法用于冰冻切片,但是现在,确实是一个缺陷。

3.冰冻假象

这是水的特性,水在结冰时因氢键的交联而膨胀,正是这个原因,冰块才能浮在水面上。我相信组织在冰冻时候的变化与水结冰膨胀是密切相关的,在此,我会尽量解释冰冻片子和石蜡片子的差异。象处理其他病理假象一样,正确的识别这些冰冻假象有助于我们不至于误判。

冰晶的形成

含水量特别多的组织冷冻时会出现肥皂泡样的空隙,我认为当组织中的水分凝固时形成球形的冰晶,挤压纤维组织条而产生泡沫样的形状。下面的冰冻对照显示当组织片进一步处理时泡沫样的水分又重新分布于间质,而未曾冷冻的组织显示出间质的水肿。这些水分巨多的组织在切片时很难保证不裂开,应尽可能高切片的温度。

挤压假象

细胞实性的组织会受到冰泡膨胀的挤压,这在水肿组织非常明显,下面的肾细胞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中间的图片显示肾小管被透明的冰晶所挤压,右边的图片为来源于同一组织的非冷冻切片。

核性的冰晶

细胞核产生冰晶的趋势不一,根据我的观察,这似乎跟组织的类型及状态有关,我注意到在损伤的组织出现较多,从道理上讲也是如此,烧伤的组织或缺血损伤的组织由于失去了渗透压的平衡从而导致众多数量的核水肿,同时,囊状的核越多,核冰晶形成的可能性越大。我也注意到:片子切得越薄,这种冰晶越容易留下空洞,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我的观点。

核染色质的改变

中间这张片子先前冷冻过,显示染色质特别明显,与左边冰冻后立刻固定的图片相比,核的密度更大,更深染,注意到冰冻片中胞浆含有较多的空泡,也是冷冻假象的一种。 探讨如何合理的保养冰冻切片机

技术员除了要做好冰冻切片之外,合理的保养冰冻切片机也至关重要,合理的保养有利于工作顺利地进行,同时又能延长冰冻切片机的寿命。

1、冰冻切片机对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安装稳压电源。

2、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及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设备安装时应有接地。

3、应注意机箱周围通风网清理避免阻塞,不可使机器紧靠墙壁,应保证空气的自由流通。

4、冰冻切片机对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夏天所在的房间应安装空调,以减少气温过高引起的压缩机连续运转。

5、设备应专人使用和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专业人员不准操作机器。

6、因停电或其它原因停机后再启动一定要间隔十分钟后进行。

7、有机玻璃窗开启时间不宜过长。

8、及时清理冷室内的组织碎屑,保证室内外清洁。

9、移动机器后应注意使机器着地平稳。

10、设备不可带故障使用,出现问题时及时修理。

11、冰冻量大的医院,建议购置两台冰冻切片机。

12、关机时,CT温度和OT温度下调10度,关闭OT的压缩机,然后再关机。

冰冻切片机的使用

1.切片前先安装好刀片,调整切片厚度及切片角度,确认标本组织类型,根据不同组织类型调整好最佳切片温度。

2.尽可能快地取新鲜活体标本,不经任何试剂处理,切成2.0cm×2.0cm×0.2cm大小的组织块放到组织托上,涂敷包埋剂后即放到冷台上冷冻,待包埋剂稍凝后 (以组织块不流动为宜) ,迅速固定到冷冻头上急冻。一般在取材后就要立刻对组织块进行速冻,使组织温度骤降,缩短降温的时间,减少冰晶的形成。

3.待组织块冻好后用快进键将其移近刀口,利用按钮修片,修好后即可放下防卷板切片。切片时,低温室内温度以-15℃~-20℃为宜,温度过低组织易破碎,根据各种组织的软硬度来掌握切片速度,软组织切片速度较慢,较硬的组织切片速度快。

4.调节防卷板。防卷板的位置及角度要适当,载玻片附贴组织切片时,切勿上下移动。 5.将切好的切片附贴在载玻片上, 固定、染色、脱水、封固。冰冻切片制作完成。

《切片教学诊断法心得体会.doc》
切片教学诊断法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