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教学心得体会

2021-03-0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时间:2010-6-23 15:07:13 点击:1239

核心提示:本文从分析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内容摘要:

本文从分析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批注式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上要明确批注目的及目标;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注重交流及反馈;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等。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方法 探究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含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说明是这样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筛选能力、鉴赏能力和记忆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所谓理解,就是弄明白课文意思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凡认真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到:有效的阅读一定是“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而课文批注恰恰可以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批注,简单地说,指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批语、评论、心得、疑问、警句、注释等写在读物的空白处的阅读法。批注可以使文章醒目,能够促使自己在阅读中思考,增强读书时的感受力,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开拓剖析作品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与作者进行对话。

“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①通过一边阅读一边点评把读、想、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从古至今都用得十分普遍。宋代理学家朱熹把这种读书法称为“标记阅读法”,它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语文教学意义上的批注类似于评点式的读书笔记,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赏鉴、探究文字暗含的各种“意义”并加以精到的文字表述。它不仅是评点者自身感受的外溢过程,而且是合作交流语言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的言语实践过程,最能见出个性和才情。

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具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小学生,就会解开很多小语教学中的难题。批注对于小学生,不仅仅是点评别人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极大地发展思维能力。因为批注的过程是一个文本发出刺激→学生接受→进行内化→做出对文本再创作,表达反应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批注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小学生批注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批注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常规式批注、特殊式批注、自由式批注。常规式批注指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及中心思想等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特殊式批注指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先自读思考题,然后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做出简明的批注。自由式批注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 批注的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辨析,对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的辨析,对重点句或段落的体会,对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比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等写作方面的问题的体会及对课题的分析等。

批注的符号比较随意,一般不对学生做生硬要求。教师可做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己做选择。如:“~~~”波浪线(也叫曲线)可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可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直线,可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批注的地方一般在书页正文的上面、下面或是两边空白的地方,也可在行间或文章最后结尾处。

二、分阶段教会学生批注方法

第一阶段:讲清含义,初步试批,交流反馈。

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批注这一新的学习方法,什么叫批注,批什么内容?在哪批?怎么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在批注前给学生一一讲清。尤其是试批的课文的难度要合适。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京版实验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诗歌《我们爱你,中国》。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内容批注起来有其特殊性,所以不适合作试批的对象,斟酌一番,决定以第二课写事文章《拐杖》为例,教学生批注。《拐杖》主要写了“我”为丈夫买拐杖,无意拄着拐杖走,被一位小姑娘当作“腿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事,表现了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文中有许多关于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们埋头读书,教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的批注五花八门,对“从人群中拽了拽我的衣服,说‘阿姨,您坐这个位子。’”这一句话的批注就各不相同,有语言罗嗦的:“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有理解不到位的:“小姑娘想一会自己坐过去。”有表述太笼统的:“她是好孩子。”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做任何评判,只是将几种典型批注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规范的批注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通过对一课书的批注,就要求学生规范批注是不现实的,此后,教师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北京老人》、《记金华双龙洞》、《猫》、《买小狗的小孩》等十余篇课文,逐渐使学生能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抓住重点词按老师要求去批注。

第二阶段:扩充批注时段,鼓励多角度去批注。

在第一阶段,教师只在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课时带领学生批注,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批注方法后,可将批注时段扩大范围,在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阶段就把自己的疑惑标注出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大小的重要体现,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限制,在发现、破解深层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问和困惑就更加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种疑问或见解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很有必要及时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确定自己的批判恰当与否。批注阅读就要求学生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这能清楚地反映出阅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往在第一课时的口头质疑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批注可使学生深入思考,使质疑更有实效性。例如:学习《白杨》前,学生在书上批注疑问:“文章开头为何有环境描写?这和描写白杨有什么关系?”“作者写白杨为什么用写人的词语?”这些有质量的质疑恰好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不仅在第一课时,学生学完课文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情感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深化,这时趁热打铁,深化批注,既是对原文批注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又能检查其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生在学完《军神》后批注到:“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真是个极不平凡的人!”“如果我能有他的一半精神,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同样的内容,批注的角度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既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批注,分析排比句、比喻句,结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情感角度去批注,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写体会及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批注,尊重了学生理解文本的差异,又训练了思维的广度。

第三阶段: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批注方法。利用“二次批注”提高批注精准性。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批注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批注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批注技巧,见识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可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看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学生学过的写人的文章有《北京老人》、《森林警察》、《爱的奇迹》、《买小狗的小孩》、《深山风雪路》、《在炮兵阵地上》„„。说明文有《只有一个地球》、《蝉》等等。写景的文章有《记金化双龙洞》、《颐和园》、《慕田峪观云海》、《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诗歌有《我们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经过归类,学生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批注,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批注,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精妙。说明文主要抓住说明方法去批注,深入体会作者用词之严谨,写作手法之灵活。诗歌可抓住重点词及诵读技巧去批注,体会诗歌内容的跳跃性,语言文字的音韵感及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文章批注的侧重点不同后,遇到新的课文不用老师指点,会目的明确地直入主题,很快的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

在批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批注的不到位,这体现在批注内容的浅显、用词不准确或不知如何表达。如果教师能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提醒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批注内容,学生将受益匪浅。“二次批注”不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有意识地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特之处,开阔思路,丰富批注内容。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概括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木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听了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因受自己的理解水平限制,学生只批注道:“没被录取,心情沉痛。”学生与老师交流后才得知,他内心的苦楚不仅是因为个人前途的渺茫,也同样因不被人理解而伤感,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而悲痛。学生经点拨对课文理解得更深了,此时我要求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去。几课下来,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性,更注重听别人发言,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批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批注目的及要求

每次安排批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批注而批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课文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研讨、探究,进行批注指导。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默读课文,批注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大榕树的特点。学习《在炮兵阵地上》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彭总的句子,抓住他的神态变化,批注变化原因及彭总是个怎样的人。要进行批注式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适时批注,批注只是让学生“如愿以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特别想说的时候让他写下来,水到渠成满足了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另外,在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能说空话套话。因此在批注时要巧妙安排切入口,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

学习应该动脑又动手,手脑并举才会有创造。批注是一种需要动手的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如果匆匆而就,其表达就难免肤浅、草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有所感悟处、思维困惑处、求异创新处深入思考,还有些批注需要学生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表述的时间。就一般情况而言,每篇课文学生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的时间。在学习批注方法的初期,学生的速度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得细,自然思考的深度就得到了保证。阅读课文相对于讲读课文较易,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缩短批注时间。像《跳水》、《挑山工》、《鸟的天堂》这些名家名篇可回味、品读的地方很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要充分。

(三)注重交流及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批注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展,都有提高,避免了少数人发言,多数人听的弊端。而且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思考更有深度,表述更有条理。

(四)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

“略读课文是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实践的材料之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运用。”②许多阅读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教师切不可放弃这阅读训练的好机会。《鸟的天堂》、《乌塔》、《漫谈沟通》等等这样的略读课文完全可以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批注训练,既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巩固了批注方法。实验教材第十册的第四单元有两篇讲读课文:《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这两篇讲读课文写的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军犬文尔内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在周记当中谈到了这种情感给自己带来的震撼。随之而来的阅读课文《母爱》同样描写了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从整套书的内容安排来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其延续性,学生在批注时,自然而然的抓住描写老牛的语句,尤其重点批注了一些关键词语“挣脱缰绳”、“强行闯入”、“不肯挪动半步”、“慈爱地看着”。这些词语直入人心,学生在旁批注“伟大的母爱”,“孩子的需求胜于自己生命”。通过对阅读课文的批注,学生的批注方法得以巩固。

(五)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 1.层次性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讲读课文延伸到略读课文,从课文延伸到实践活动中的短文再到单元测验中的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从字词句扩展到篇章、结构、主题、写作技巧,从遣词造句到分析作用,领会含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便不断加强。

2.差异性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批注式阅读属于主观式解读”③,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是各不相同的,这决定了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批注阅读追求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差异,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保护绚丽多彩的个性,不能压抑甚至抹杀个性。其实,学生阅读文本,既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同的学生批注的质量并不相同。如:学生对《木笛》一课中“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种取出木笛。”一句中的“小心地”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的同学批注:“很从容、轻松。”这种理解明显有偏差。有的同学批注:“爱惜乐器,喜欢木笛。”这种理解无明显错误,但比较浅显。还有的学生联系上文理解批注“对本次考试很在意、很重视。”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对下文中朱丹的选择放弃考试的举动而深感痛惜却暗暗敬佩。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批注训练,学生因自身情况的不同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持续性 教师要用各种教育技巧督促学生对于批注持之以恒,不断激发热情,直至自然成习惯。一般可采用上课抽查,经常组织交流,定期组织检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愿去做,想去做,并努力做好。笔者在课上巡视学生的批注状况时,经常针对不同的批注状况称赞到:“你的字迹很工整。”“你的重点词抓得很准确。”“你思考的角度很新颖。”“你的语言很简洁。”“你这一处批得很准确。”„„学生听到这样的鼓励,信心倍增,有了坚持下去提高能力的美好愿望。

批注式读书法不仅现在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对未来的阅读同样实用。即使脱离了笔,这种宽广,深度的思维方式还会继续。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贯穿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性,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学习给课文批注这种“动笔墨”阅读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去展开阅读,促进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实现,逐步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提高了感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注:本文获2007年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注释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年第1期。2.《教材说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出版社,

2006年第1版第6页。

3.《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年第1期延边大学《东疆学刊》编辑部。

参考文献

1.《阅读100法》:庄大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2.《青年读书技巧训练教程》:薛智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版。

3.《阅读技法大全》:阎银夫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5.《语文教学通论》:王宛磐、郭奇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6.《超级读书百法》:王荣国主编,沈阳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7.《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全书》:寒天、高长梅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8.《阅读教学的结构设计与实施》:冯克强、肖坚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10.《小学语文教学手记》:徐家良、陈留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含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说明是这样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筛选能力、鉴赏能力和记忆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所谓理解,就是弄明白课文意思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凡认真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到:有效的阅读一定是“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而课文批注恰恰可以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批注,简单地说,指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批语、评论、心得、疑问、警句、注释等写在读物的空白处的阅读法。批注可以使文章醒目,能够促使自己在阅读中思考,增强读书时的感受力,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开拓剖析作品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与作者进行对话。

“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①通过一边阅读一边点评把读、想、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从古至今都用得十分普遍。宋代理学家朱熹把这种读书法称为“标记阅读法”,它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语文教学意义上的批注类似于评点式的读书笔记,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赏鉴、探究文字暗含的各种“意义”并加以精到的文字表述。它不仅是评点者自身感受的外溢过程,而且是合作交流语言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的言语实践过程,最能见出个性和才情。

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具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小学生,就会解开很多小语教学中的难题。批注对于小学生,不仅仅是点评别人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极大地发展思维能力。因为批注的过程是一个文本发出刺激→学生接受→进行内化→做出对文本再创作,表达反应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批注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小学生批注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批注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常规式批注、特殊式批注、自由式批注。常规式批注指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及中心思想等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特殊式批注指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先自读思考题,然后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做出简明的批注。自由式批注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

批注的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辨析,对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的辨析,对重点句或段落的体会,对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比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等写作方面的问题的体会及对课题的分析等。

批注的符号比较随意,一般不对学生做生硬要求。教师可做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己做选择。如:“~~~”波浪线(也叫曲线)可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可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直线,可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批注的地方一般在书页正文的上面、下面或是两边空白的地方,也可在行间或文章最后结尾处。

二、分阶段教会学生批注方法

第一阶段:讲清含义,初步试批,交流反馈。

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批注这一新的学习方法,什么叫批注,批什么内容?在哪批?怎么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在批注前给学生一一讲清。尤其是试批的课文的难度要合适。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京版实验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诗歌《我们爱你,中国》。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内容批注起来有其特殊性,所以不适合作试批的对象,斟酌一番,决定以第二课写事文章《拐杖》为例,教学生批注。《拐杖》主要写了“我”为丈夫买拐杖,无意拄着拐杖走,被一位小姑娘当作“腿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事,表现了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文中有许多关于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们埋头读书,教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的批注五花八门,对“从人群中拽了拽我的衣服,说‘阿姨,您坐这个位子。’”这一句话的批注就各不相同,有语言罗嗦的:“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有理解不到位的:“小姑娘想一会自己坐过去。”有表述太笼统的:“她是好孩子。”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做任何评判,只是将几种典型批注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规范的批注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通过对一课书的批注,就要求学生规范批注是不现实的,此后,教师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北京老人》、《记金华双龙洞》、《猫》、《买小狗的小孩》等十余篇课文,逐渐使学生能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抓住重点词按老师要求去批注。

第二阶段:扩充批注时段,鼓励多角度去批注。 在第一阶段,教师只在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课时带领学生批注,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批注方法后,可将批注时段扩大范围,在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阶段就把自己的疑惑标注出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大小的重要体现,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限制,在发现、破解深层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问和困惑就更加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种疑问或见解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很有必要及时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确定自己的批判恰当与否。批注阅读就要求学生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这能清楚地反映出阅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往在第一课时的口头质疑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批注可使学生深入思考,使质疑更有实效性。例如:学习《白杨》前,学生在书上批注疑问:“文章开头为何有环境描写?这和描写白杨有什么关系?”“作者写白杨为什么用写人的词语?”这些有质量的质疑恰好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不仅在第一课时,学生学完课文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情感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深化,这时趁热打铁,深化批注,既是对原文批注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又能检查其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生在学完《军神》后批注到:“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真是个极不平凡的人!”“如果我能有他的一半精神,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同样的内容,批注的角度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既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批注,分析排比句、比喻句,结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情感角度去批注,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写体会及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批注,尊重了学生理解文本的差异,又训练了思维的广度。 第三阶段: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批注方法。利用“二次批注”提高批注精准性。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批注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批注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批注技巧,见识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可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看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学生学过的写人的文章有《北京老人》、《森林警察》、《爱的奇迹》、《买小狗的小孩》、《深山风雪路》、《在炮兵阵地上》„„。说明文有《只有一个地球》、《蝉》等等。写景的文章有《记金化双龙洞》、《颐和园》、《慕田峪观云海》、《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诗歌有《我们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经过归类,学生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批注,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批注,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精妙。说明文主要抓住说明方法去批注,深入体会作者用词之严谨,写作手法之灵活。诗歌可抓住重点词及诵读技巧去批注,体会诗歌内容的跳跃性,语言文字的音韵感及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文章批注的侧重点不同后,遇到新的课文不用老师指点,会目的明确地直入主题,很快的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

在批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批注的不到位,这体现在批注内容的浅显、用词不准确或不知如何表达。如果教师能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提醒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批注内容,学生将受益匪浅。“二次批注”不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有意识地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特之处,开阔思路,丰富批注内容。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概括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木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听了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因受自己的理解水平限制,学生只批注道:“没被录取,心情沉痛。”学生与老师交流后才得知,他内心的苦楚不仅是因为个人前途的渺茫,也同样因不被人理解而伤感,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而悲痛。学生经点拨对课文理解得更深了,此时我要求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去。几课下来,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性,更注重听别人发言,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批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批注目的及要求

每次安排批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批注而批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课文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研讨、探究,进行批注指导。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默读课文,批注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大榕树的特点。学习《在炮兵阵地上》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彭总的句子,抓住他的神态变化,批注变化原因及彭总是个怎样的人。要进行批注式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适时批注,批注只是让学生“如愿以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特别想说的时候让他写下来,水到渠成满足了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另外,在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能说空话套话。因此在批注时要巧妙安排切入口,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 学习应该动脑又动手,手脑并举才会有创造。批注是一种需要动手的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如果匆匆而就,其表达就难免肤浅、草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有所感悟处、思维困惑处、求异创新处深入思考,还有些批注需要学生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表述的时间。就一般情况而言,每篇课文学生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的时间。在学习批注方法的初期,学生的速度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得细,自然思考的深度就得到了保证。阅读课文相对于讲读课文较易,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缩短批注时间。像《跳水》、《挑山工》、《鸟的天堂》这些名家名篇可回味、品读的地方很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要充分。

(三)注重交流及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批注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展,都有提高,避免了少数人发言,多数人听的弊端。而且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思考更有深度,表述更有条理。

(四)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

“略读课文是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实践的材料之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运用。”②许多阅读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教师切不可放弃这阅读训练的好机会。《鸟的天堂》、《乌塔》、《漫谈沟通》等等这样的略读课文完全可以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批注训练,既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巩固了批注方法。实验教材第十册的第四单元有两篇讲读课文:《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这两篇讲读课文写的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军犬文尔内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在周记当中谈到了这种情感给自己带来的震撼。随之而来的阅读课文《母爱》同样描写了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从整套书的内容安排来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其延续性,学生在批注时,自然而然的抓住描写老牛的语句,尤其重点批注了一些关键词语“挣脱缰绳”、“强行闯入”、“不肯挪动半步”、“慈爱地看着”。这些词语直入人心,学生在旁批注“伟大的母爱”,“孩子的需求胜于自己生命”。通过对阅读课文的批注,学生的批注方法得以巩固。

(五)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 1.层次性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讲读课文延伸到略读课文,从课文延伸到实践活动中的短文再到单元测验中的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从字词句扩展到篇章、结构、主题、写作技巧,从遣词造句到分析作用,领会含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便不断加强。

2.差异性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批注式阅读属于主观式解读”③,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是各不相同的,这决定了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批注阅读追求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差异,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保护绚丽多彩的个性,不能压抑甚至抹杀个性。其实,学生阅读文本,既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同的学生批注的质量并不相同。如:学生对《木笛》一课中“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种取出木笛。”一句中的“小心地”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的同学批注:“很从容、轻松。”这种理解明显有偏差。有的同学批注:“爱惜乐器,喜欢木笛。”这种理解无明显错误,但比较浅显。还有的学生联系上文理解批注“对本次考试很在意、很重视。”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对下文中朱丹的选择放弃考试的举动而深感痛惜却暗暗敬佩。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批注训练,学生因自身情况的不同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持续性

教师要用各种教育技巧督促学生对于批注持之以恒,不断激发热情,直至自然成习惯。一般可采用上课抽查,经常组织交流,定期组织检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愿去做,想去做,并努力做好。笔者在课上巡视学生的批注状况时,经常针对不同的批注状况称赞到:“你的字迹很工整。”“你的重点词抓得很准确。”“你思考的角度很新颖。”“你的语言很简洁。”“你这一处批得很准确。”„„学生听到这样的鼓励,信心倍增,有了坚持下去提高能力的美好愿望。

批注式读书法不仅现在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对未来的阅读同样实用。即使脱离了笔,这种宽广,深度的思维方式还会继续。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贯穿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性,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学习给课文批注这种“动笔墨”阅读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去展开阅读,促进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实现,逐步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提高了感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 注释

推荐第3篇:小学作文批注式教学

“批注式教学”给我的感受

六年二班崔玉美

试问,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又向往什么呢?我们喜欢快乐,我们向往自由。不论是玩耍还是学习,我们都想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不过,以前的教学方式太古板了!总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无聊地记,这样,记住的知识不知其意,又怎能灵活运用呢?何况,老师一直讲,一点激情也没有,仿佛是催眠曲,难怪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天才”早晚都会变成“白痴”的。

所以,出现了今天的“批注式教学”。何为“批注式教学呢?”那就是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智慧,理解课文的内涵,然后交流,让同学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既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又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批注式教学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汲取知识的营养,让学生灵活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大脑更加勤劳。

多好的教学方式呀,“批注式教学 ”让我们爱上语文,爱上学习。我坚信“批注式教学”一定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让我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指导教师: 郑树强

推荐第4篇:小学作文批注式教学

“批注式教学”让我爱上语文

六年二班陈玺潞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批注式教学”则可以使学生爱上语文。

“批注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我个人认为,就是它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同学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表意见,摆脱教师的束缚,更没有了老规矩的限制,可以这么说,课堂掌控在学生手中。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无穷无尽的乐趣,试问谁不会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呢?

“批注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重点段落,批词语、批句子、批标点、以及文章的语言特点、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光是这些,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培养。“批注式教学”的又一重要步骤就是重视学生交流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变换着各种方式让学生自由交流,互补不足。 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最受学生青睐的地方,就是能让学生在“玩中学”。说到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语文课上,我们学《我的启蒙老师》一课。老师不直接讲课了,而是乐呵呵地对我们说:“今天,让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交流什么呢?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大家要实话实说,不要怕得罪老师。谁说的言不由衷,老师就会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欺骗。”接着老师又说:“我们大家来做评委,比一比评一评,看谁讲的内容情感最真实,语言最流畅!”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很高兴,用心地构思,认真得在心里梳理自己要交流的语言。

在这节课上我们畅所欲言,就像被解开锁链的雄鹰一飞

冲天。雄鹰是蓝天的主人,在蓝天上,它可以自由飞翔。我们是课堂的主人,是“批注式教学”让我们畅所欲言。

“批注式教学”好!它改变了传统而又古老的教学方式。在这样惬意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不爱上语文才怪呢!我们有幸赶上新课改的大潮,我坚信我们这一代少年,一定会乘风破浪,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美丽、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力量。

指导教师:郑树强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摘 要: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做批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批注;阅读;方法;指导;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就批注式阅读做如下思考。

一、注重方法引领

首先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让学生掌握批注的要领。认识并学会使用常用的批注符号,明确各个符号要义并规范使用,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符号标记。其次在阅读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无拘无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时,提笔就写。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最后要让学生自主创新,发挥学生阅读个体的创造性,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要敢于对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提出质疑。

二、做好批注指导

阅读批注一般分为一次批注和二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学生的预习批注。第二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基本把握文本的内容、主旨后进行的批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做课文批注。两次批注循序渐进,去伪存真。教师要做好文章批注的示范、讲解、指导以及学生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及时对批注情况做总结和反馈,带动学生深入领会文章语言、描写、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教师要精选作品让学生批注并开阔视野,对新颖独到的见解要肯定,对文本的批注过于偏激的要给予纠正,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

以此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批注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所以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为基础,倡导个性化评价。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小组评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经常开展阅读批注比赛,师生共同给小组打分,累计评奖,课余时引导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提炼精品批注,丰富读书阅历,激发成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把阅读与批注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聂晓艳.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J].黑河教育,2014(03).

推荐第6篇: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策略

“批注式阅读”是传统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与古之所谓“评点”一脉相承。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包括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等,来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它融感性的体验、感悟和理性的思考、评析于一体,是可受益终生的一种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过程则是让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中,不断反复亲历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它重在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任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常用的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划。“符号阅读”只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第一步,却是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基础步骤。要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建立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阅读符号”。

(1)圈字注音-----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查出读音,标在字上。

(2)框词注解-----用方框框出文中的词语,不理解的借助工具书查出意思,记在旁边; 需重点领会的词语,在下面标注着重号“。。。。” (3)“~~~”划在文章精彩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4)“ ”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5)“//”用来划分段落;“/”用来划分层次。

(6)“?”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7)需重点领会的词语,在下面标注着重号“。。。。”

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文字批注”是学习最重要的第二步,是学习是否有质量、有收获的关键,也是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自我培养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主要精力应当在思考上。”批注式阅读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从根本上避免了教师对课文的肢解,也回避了课堂不断提问和浮躁作答的现象。要使批注语言有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必须大力培养自己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要积极地进行主动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质量。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自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有效措施,从同学们的不同角度进行整合、梳理后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在课本的天头、地脚、旁边,学习采用下列文字批注方法:

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要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鲁迅《祝福》对句式的锤炼是语言的典范。如祥林嫂沦为乞丐后运用的是定语后置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为什么不写成“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呢?”对此批注,既有对句式本身的探讨,更有对人物遭遇和社会环境的深层探秘,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听课,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三、联想式批注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这就是联想式批注的方法。例如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后,写道:“一个残疾人都能考上大学,我一个健康的人却不能搞好学习,真是惭愧啊!”这是对比联想。对文章结论、观点、特点和表达技巧的“求因”,以感悟重点内容和体味艺术奥妙。为什么许多作品的虚构与夸张,我们反而感到合情合理呢?描写人物为什么要重在“画眼睛”?为什么要用反衬、烘托、先破后立的手法?等等。有的还可以延伸课外,探索人生意义。这种由此及彼的阅读中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四、评价式批注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评价式批注可以极大地调动自己的阅读积极性,让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权评价书本,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解决阅读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补充式批注

补充式阅读其实是学习的课外延伸和拓展。补充式批注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一种是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课外知识。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里可以对朱自清先生回家后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想象性的补写,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又如《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就需要对“通感”的修辞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补充,以增加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再如学习政论散文的代表作《过秦论》,可以补充“春秋战国”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是自己的学习具有一种横向的学科联系。

自己的批注式阅读(学习)应特别注意:

⑴与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⑵阅读(学习)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争取在有限的课堂内解决自己的学习疑问;

⑶要定期归纳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自主学习中不足的,及时改进,跟上教学进度。

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策略

(一)

批注是个人对作品的再创造,会写批注的人是进了读书殿堂的人,能写批注的人是带着头脑读书的人,养成写批注习惯的人拥有一笔精神的宝藏。

一、什么是批注

批注就是对把文章的批评和注解,批注处一般是文章引发个人情感共鸣处,能凸显文章的精神内核,养成作批注的习惯能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批注也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批注的质量体现着一个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二、批注的位置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三、批注的角度

1、文本通吃:新字新词注音释义、做内容提要、就事论事写批语、名言警句有提醒,对文本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便于日后查阅。

2、人物评点:可分析人物的性格、进行人物的对比、列出人物的成长录、剖析人物性格等的成因、联络人物相关背景知识、预测人物发展前景等。

3、剖析写法:结构安排、行文线索、前后照应等方面的可借鉴之处,皆可做为思考对象。

4、批判文本:带着批判的精神,有选择的吸纳文本的精华,对与个人观点相左处,要学生合理的质疑。

5、质疑问难:对文章提出个人的问题,生发点既可以是文本的晦涩之处,也可以是联想到的其他问题。

四、怎样做批注。

1、圈圈点点

在初读时用一套固定符号,注音、释字、划出重点词句、标出自然段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2、赏析文本

可以从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等方面赏析。

(1)欣赏。示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批注:“水鸟站在小溪的腰上,这个‘腰’字用得真好,小溪就显得格外柔美了!我写文章必须认真推敲、炼字。” (2)感悟。示例:《窃读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批注:吃饭能让我们的身体成长,读书能让我们的思想成熟,心灵净化,人格高尚,读书和吃饭同样重要。 (3)批评。(4)联想。鼓励学生进行同比迁移的联想即可。(5)补充。即仿写、续写。(6)写读后感。

五、批注的注意事项

1、熟能生巧。

2、明确目的。要防止为了批注而批注,乱划一气,胡批一通,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3、有充分的自主读书时间

4、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最好有专门的批注展示课,尊重学生多元解读,允许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意见。

5、树立榜样,交流方法写批注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写到点子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对自己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引用名言,引用读书时读到的例子。

批注式的阅读,会为思想的飞扬创造更大的空间。

1、

推荐第7篇:批注式阅读科研心得体会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让每个学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参与到“批注式阅读”科研中,我倍感荣幸,这次科研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然而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荆棘。

科研活动之初在指导学生批注阅读时,仅仅提出诸如“用心读,认真想,静心写”这样模糊的要求,让孩子们无从下手。学生读什么?从哪个角度读?批注些什么?怎么批注?都需要花一番功夫的。之后我就想要让学生学会反思,以便更快更好的迈入批注阅读之门。所以我们采取先确立一个框架,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批注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信“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用。

本次科研活动学生们的收获颇多,并且将批注式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也收获了很多,对“批注阅读”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我会多多参与科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还要感谢科研组的领导和每一位老师在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帮助,谢谢大家,大家辛苦了!

推荐第8篇: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打开文本阅读大门的钥匙

——近两年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 何翔

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努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问、有得而写的批注式阅读,能让学生静心地与文本对话,有利于学生进行多样化、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使阅读更富个性化,从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早在唐代,就有了对诗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特别是开国领袖毛主席阅读历史读物和诗词都有自己的阅读批注,使其具有很深的文学造诣。鉴于此,在完成了从生字教学到初步阅读教学的铺垫之后,从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在我的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语文能力发展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批注式阅读教学。

一、兴趣导入、开放起步

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以生字学习为主的语文课中,走进以品读、感悟、赏析为主的阅读语文课中来,手中的课文变长了,内容更丰富,在学习方法上也变得无从下手了。如何让学生对新的文本不产生畏惧心理,更积极、充满兴趣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有效互动,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眼前的难题,引入‘批注式阅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但是,批注式阅读并不是一位匆匆过客,一旦为学生所接受,就应当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性的阅读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至关重要。在开始阶段,我出示了大量名人阅读批注的文稿图片,其中里面的圈圈点点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浓烈好奇心,很多学生很想了解上面那红颜色的各种符号代表着什么意思,那字里行间如蝌蚪般的文字到底写的是什么,在学生对批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隆重”介绍了批注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也尝试着给课文做些你认为可行的批注。在后来交上来的第一次批注中,有的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圈画了课文中的一些自认的好词好句,有的学生通过查资料或者查字典等方式写下了一些词语的近反义词,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感想写了一些如“这里写的太好了”、“这句话真感人”等,尽管这只是一些粗糙的文本认识,但笔者大张旗鼓地在班上进行了表扬与鼓励,并以开放的态度指导学生继续进行阅读批注,教学中既重视语文能力较高的同学比较有建设性的批注,也重视语文能力有所欠缺的同学的一些较为简单的阅读批注,因此,一开始的起步阶段,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也为进一步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二、构建体系、学会批注

一篇文章可感可知、可圈可点的地方可谓是千人千面,不一而同,在学生对批注式阅读具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和实行经验后,给予学生开展批注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批注是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对写批注有谱可靠,有章可循,教给学生阅读批注时一些思考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一)课前,教给方法、有章可循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的开始,此时,他们的想法、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作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此时,首先,教给学生采用符号批注法,对课文中用得准确、精彩的字词句进行圈、点、画等,通过动笔留下自己的学习思考痕迹,这样课文信息更容易保留在记忆中,不至于走马观花,水过鸭背。在教给学生采用符号的时候,在遵循学生个性化批注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不采用过多的或过于复杂的标点,以便对文本中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其次,对于自己对课文中的一些语句有独特感悟的地方,可采用眉批、夹批、旁批、总批等方法,记录下自己阅读中的不同感悟

(二)课中,点拨引导,形成能力

开放、自主的阅读给学生潜能无限发挥的同时,自然也会带来明显的差异性。事实上仍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的课前批注是浅尝辄止的,出现了内容理解的表面化,感情体会的浅显化,感悟表达的模式化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开思路,把他们引向深层阅读,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1.培养熟读深思的思维习惯

学生批注的表浅,理解课文不深,与其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态度与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从理解文本的核心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开展默读理解,静心冥想,朗读赏析,品读感悟,读读议议的学习实践活动,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含义深刻的、优美的篇章更要反复地品读吟诵。事实上声音的起伏停顿、高低错落就表现着读者对文本的领悟程度。这样,每读一次就有新的理解,每读一次就有进一步的发现,每读一次就会展现出新的阅读视野,渐渐地,课文读懂了,感悟加深了,主旨明确了,形象立体了,批注自然也就不再平庸了。

2.明确目标,围绕专题批注。 学习语文课文,读懂重点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让学生针对课题含义作专题批注,可有以下方面:(1)有哪些谜?(2)课文中会有哪些谜?请用“~~~”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自己读后的理解或感受。通过阅读思考、批注以后,学生对课文主旨了然于胸,阅读的效果也就理想达到了。

(三)、课末,拓展批注、延伸深度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趁热打铁式的深化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适当地课外拓展延伸。我在教学中,学生对《月球之谜》一文的课外扩展批注,有表达内心情感的:美丽的月球你身上还有多少奥秘啊?你让我神驰神往,我会慢慢去了解你,解开你神秘的面纱。

实践中,构建课前、课中、课末的批注式阅读体系,将批注式阅读教学贯穿于学生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独特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达到学会批注,学会阅读的目的;

三、多元评价、提升质量

对学生的阅读批注可采用总结评价。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各自的阅读批注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在总结的时候,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欣赏学生的“个性阅读”,对学生批注式阅读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评价语,应从学生发言中寻求到闪光点、智慧点、进步点,发自内心地进行赞美,从而鼓励学生继续批注式阅读。

另外,还可采用效果评价,也就是说要注意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学生对语文学习尤其是对阅读的兴趣、自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吗?语文成绩提高了吗?还有教师有哪些变化?都需要有总体的数据对比和个案变化的描述。检测手段既要有总体的阅读能力测试、问卷调查,也要有个案的观察、访谈和阅读作业分析等。

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谋求变革,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追求更理想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享受阅读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变主导阅读为引导、指导阅读至关重要。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把打开文本阅读大门的钥匙,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文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助手,成为学生不断汲取新知的动力源泉,使之受益终身!

推荐第9篇: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

一提到批注,我们油然想到那些显摆在页眉页脚或句上段后的一行行对文章段落句子词语作批注说明、感悟的文字,那只是批注的一种主要方式——文字批注。文字批注,大概有以下三种类型:

质疑式批注

质疑式批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段落或对文本其他方面产生的疑惑而写下问题的批注方式。“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正是这一串串的问题,诱发了学生读下去的欲望,他们或动手查找词句意思(如六册《小蓝裙的故事》第三自然段的批注:“协调”是什么意思?);或深入探求文字背后的含义(如六册《苏珊的帽子》第二自然段后的批注:老师让同学们都要戴帽子,真的是为了认识帽子吗?);或以一点为引线而突破全文(五册《西藏高原》中第一自然段“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的批注:“美丽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和《三袋麦子》第一段的批注:得到这份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都是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特别是后两种质疑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读,层层剥开文章“外壳”,找到内藏的“果实”。

联想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是学生在读此文字,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而写下来的一种批注方式。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文本迁移以文外,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这也是一种常见批注方式,如六册《三月桃花水》中“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的批注:这使我联想到“春雨贵如油”的句子。再如本课“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一句的批注:把河水比作明镜,我能想象出三月河水的清澈。

感悟式批注

感悟批注是学生潜心读文时,对文字或深或浅的感想感悟而作的一种批注。这类批注是学生真正读懂文章,与文本作者对话的一个显著体现,是阅读达到的一个较高境界,是质疑批注中要找的“果实”。如《三袋麦子》中第三自然段的批注:从小牛的想法和做法中,我觉得小牛是有备无患。又如《奴隶和狮子》中第四自然段写安德洛斯处境的批注:安德洛斯的处境多么危险啊!……这些批注无处不体现出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深掘,不再停留在文字表面,这不正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吗?

除了上面的文字批注外,符号批注也是常用的批注方式。如我们课文重点句段 下的“~~~”,重点词下的“。。”,有疑惑句后的“?”,有特殊感慨句子后的“!”,标段的“||”或“|”以及易错字头的拼音符号等。

如何在平时教学运用批注式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呢? 课前的阅读批注。 在上新课前,我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预习,并要求他们作上批注。这次批注完全是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批注的一个过程,以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中的质疑式批注为主。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可以用符号标出易读错字读音易写错字的最易出错的细节,还可以标出自然段逻辑段或重点词句段;鼓励学生再进一步读课文,从题目入手,对题目质疑,能较深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问题,自行初步探索,写下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感悟。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年级低,又是初次接触批注,所以批注的自觉性不够强;知识水平比较有限,他们的批注完成可能达不到老师要求,要么不完成,要么很肤浅,甚至拙劣。因此,对课前批注的检查引导和鼓励是十分必要的。我充分利用晨读,采用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老师随机抽查方式,督促他们完成批注;引导他们学会梳理问题,找到有价值的问题,为后面的主题批注阅读奠定基础;发现批注中的闪光点,激起批注兴趣树立批注信心,对不当的批注委婉提示指正。

课堂教学中的批注阅读

这是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进行的批注阅读,以质疑式感悟式为主,联想式或其他方式相结合的的批注方式,凸显文章重点,突破文章难点。课堂教学中的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如西师版第六册的第八课《点金术》一文,在检查引导时,我们师生共同讨论,定下了主题:麦得斯得到了点金术后,感情发了怎么样的变化?最富有一定是最幸福吗?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接下来,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可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安排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时,学生都把自己标出的国王情感变化词都准确地说了出来。在汇报“神啊,我这知喜欢金子是愚蠢的。”时,有的说:“国王喜欢金子,神灵给了点金术他,他得到了用不完的钱,但没有了吃的,没有了喜欢的看的,也没有了女儿,是不划算,有点傻。”有的说:“我从这句话感觉到了国王对自己的贪心感到后悔。”有的说:“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要贪心不足,太喜欢钱财不是好事。”还有的说:“最富有的人到头来都不是最幸福的人,我们只求钱够用就行了。”.....学生的心走进了文本,学生的思维在跳跃,学生的激情在迸发,学生的理解力在提高,学生的情操在得到陶冶,课堂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课后的批注 课堂批注中,学生个体或小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感悟有一定的局限,他们在与人交流讨论中会接纳别人对了的观点,会有更深的理解体会,老师一定要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把别人好的东西变为自己的,学会以他山之石攻自家玉,就让他们补充批注上。

批注式阅读应该注意不要拔苗助长,三四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不能希望太高,要求太高,我们应该低要求,因势利导,教给他们这种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这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有了批注式阅读这个带有强烈个性和独立性的阅读方法,他们就能去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批注阅读能顺应历史潮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这样的个性化阅读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推荐第10篇: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怎样写批注?

批注: 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

做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质疑问难 做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一、使用批注符号。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在读了>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在读到>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在>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中作出了如下批注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四、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五、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中的这句话作“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也读起来更顺畅。”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六、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 ,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第11篇: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用思维触摸文字

2011-07-12 10:27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前不久听了一堂公开课,在课堂上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手和脚放的规规矩矩,举手动作整齐划一,起身发言落落大方。这样的课堂效应确实让人羡慕,但我总觉得这样看似完美的课堂还缺少些什么,仔细回忆后发现,整个上课期间,教师竟没让学生去碰一下教材,也没有让学生动一下笔,而是将所有重要语句都呈现在课件上,带领着学生去学,这就省去了许多翻书合书这种看似凌乱的动作,让课堂看上去纪律严明。面对如此课堂,我认为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更要妙笔生花。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批注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一、“画”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训练.

所谓画,就是用勾、线(单横线、双横线、波纹线)、圈、点等符号,将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趣点……找出来,标上特定的记号。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了,这些画的符号,就是读者思维的轨迹。 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我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手里一定要拿着笔,要一边阅读,一边做标记。比如标出段落的序号,勾画出生字难词,查工具书,给生字新词注音,注释;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并注上符号。然后让学生把各自在预习时画、注的结果拿出来比较。上课时,我让学生交流预习时画的内容,同学们踊跃发言:生:我想交流“烂漫无比”这个词语。这是我画的一个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它的意思是颜色鲜艳而美丽,从这里我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斑斓。生:我画了“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因为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它让我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生:我画了“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是一段燕子的外形描写,但我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作者只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其它部位为什么不描写呢?……我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在预习时,都是边读边思考的。他们在预习时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比较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筛选、分类、鉴别的过程。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评一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二、“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发展提升。

所谓注,就是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该书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胡适先生说:“读书不但要眼到口到,心到,最重要的是手到。手到的功夫很多,第一紧要的就是动手翻字典。”可见字典作为工具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这一项技能,能激发其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如《祈黄羊》一课的教学中,课始,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当读到“解狐”这个人名时,大部分同学都读的解jiě,只有几个同学在读xiè,读完全篇以后,我出示了“解狐、祈黄羊、祈午”三个人名,问学生:“课文中的几个人名你能读正确吗?”很多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的要读,我请他们来读,结果很多同学都读错了。我告诉他们,汉字中有很多字,当它们作为姓的时候读音是和平时的读法不同的。我让他们请出字典这个无声的老师,让它帮忙铲除这些拦路虎。学生马上行动起来——教室里忽而一片宁静,只听见翻字典的沙沙声,忽而一阵雀跃,那是获得的喜悦声……“现在我再请谁来读一读?”全班齐刷刷的都举起了手,这回,大家都把人名读正确了。接着,我又出示了几个人名:单雄信、区楚良、华佗,让学生读读看。这回,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拿出字典,认真的翻看起来。每查到一个读音,他们都认真地记录在书上,当全部查到以后,他们都激动极了,争相恐后地读给我听。我告诉他们,以后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一定要勤查字典,然后把查到的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批”是批注式阅读的深入拓展

“批注式阅读”最难的是“批”。批的内容很广,大致有下面几个类型:一是对内容的概括;二是自己的联想和体会;三是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等。这个过程应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前进,让儿童享受批注过程的快乐。

1、对内容的概括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一般方法是: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句一句认真的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祁黄羊 》,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 春秋时代中军尉祁黄羊因病主动请求辞职;第二大段主要写了: 祁黄羊举荐人才。他先向晋悼公举荐了杀父仇人谢狐,又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第三大段主要写了: 悼公盛赞祁黄羊凡事出以公心,难能可贵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春秋时代中军尉祁黄羊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他先后向晋悼公举荐了杀父仇人谢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悼公盛赞祁黄羊凡事出以公心,难能可贵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止这一种方法,比如课题扩充法,如《三顾茅庐 》,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三顾茅庐 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再如句子摘录法,如《 黄河的主人 》,直接摘抄 总结句 作为全文大意: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自己的联想和体会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批注式阅读正是训练学生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比如《最佳路径》一文,“格罗培斯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为理解这一段话, 我让学生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有人认为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有人说格罗培斯为路径设计付出艰辛的劳动;还有人认识到格罗培斯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通过品词评句的批注式阅读,学生明白了正因为格罗培斯的细致严谨,追求完美,才使他的设计成为了最佳路径。

又如《第一朵杏花》一文,我让学生对“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一句话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与理解:这一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到来的景色,其中“绿”和“青”这两个词语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皱”这个词语让人想起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江水”的名句,“鼓”字则写出了春天杏花快要开放时形态的变化。又对“绿”、“青”、“皱”、“鼓”字运用之精妙体会的入木三分,提高了学生积极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这些用得特别准确的词语。

3、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批注中,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在写批注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因为学生对课文的欣赏也受历史背景,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当然学生的审美观不一定是完全健康的,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但审美标准本身并不是统一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来讲,我还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并培养其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在学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让学生讨论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伟大的人物。对不同的意见也要鼓励。只要学生是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看法,我都允许学生通过批注记录在课文里,以备课堂上参与讨论。 学生的批注,我收上来以后,认真阅读。有一些内容,我有时没有注意到而他们批注到了,我都会认真记下来。然后用课堂上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学生们的评析进行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开展批注式阅读,虽然\"场上寂然\",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体学生都在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都在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一切声音。批注式阅读使学生主动阅读,充分施展了用武\"空间\"。学生不光是批注文章,也是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批注式阅读,为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激活教学又添一份动力。

第12篇: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论文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验概况

我旗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前些年自治区组织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中有了很大提高。但高耗低效的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批注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明显成效,遂通过现场阅读能力测试的方式在旗教研活动上进行展示,学生在没有教师所谓的讲解、分析、提问下进行“批注式”阅读,然后交流,对课外文章理解透彻、深刻,其听说读写能力水准令人震惊。旗教研室随即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精读课文的第

一、二课时的具体操作进行反复深入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基本程序,把这种教学方式作为常态教学方式融入日常教学。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基础。在日常教研的听课、评课、检查、测试中、我们将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放在了评价首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使“批注式阅读教学”逐步走向深入,力图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求。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1、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 (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2、年段要求。

六年级以文字批注为主、逐步由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赏析。

3、基本操作程序。为落实“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念,真正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最终掌握自能读书的基本方法、确定如下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在这个程序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师生均能做到目标清晰。在备课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细化目标,并保证落实。

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直面文本,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任务,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1)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圈画生字词,练习读好含有生字词的语句。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当小“老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自学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并按一定格式汇总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问或小组内互批,对有矛盾有争议的地方查找工具书解决。

(4)老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以较弱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要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这一环节,特别需要关注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提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以上环节的目标是夯实语文基础。具体包括巩固拼音、查字典,牢固掌握生字词。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梳理出生字、多音字、四字词语,并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方言来确定难读难记难写的字,思考读记写的重点与方法。同时、课课如此整理,便于学生的单元复习。这也是“课文不读流利不进行阅读教学”的保证。

(5)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练、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6)小组或同桌交换课本,对书写质量和批注质量进行简单互评。 (7)展示传阅在同学互评中获得较好评价同学的课本,并清他们介绍自己批注中的思考过程与好的经验。一些教师与学生将以上环节进行归纳整理,以易于理解、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抄写于课本,对照操作。如“四步读书法”:标出段落轻声渎,圈画生词反复读;穿靴戴帽互相读,批注感悟默默读。

中高年级批注要求

(寻找疑点,关于质疑) a文章题目处 b重点难点处 c关键词语处 亮眼睛巧嘴巴 (认真思考,多方对话) a与作者对活

b与书中人物对话

c重点语句与篇章

d表达自己感受

(善于感悟,多方批注) 玲珑心a好词收藏

b.瞬间感受

c.精彩仿写

d心灵对话

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拔深化。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学生的批注理解,促进有感情朗读,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教师在交流中要担当“平等中的首席”,一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二要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对重难点的理解各抒己见,没有交叉深化;三要避免众说纷纭,没有时问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四是避免批注、交流形成定势,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能力,掌握批注方法,除进行阅读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批注中采用的方法,并进行推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体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批注,也能使学生选用更适合于自己的方法。经过探索后、高段学生大致掌握了这几种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1)二次批注,同归整体,突出重点。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老师要引导学生就全文的内容和情感作出批注(与随文练笔相结合),或就本文重点句段,要求学生重写批注。低年级一般设计为随堂练说。

(2)进行读写积累。要以多种形式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如进行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的语言积累:写读书笔记、随文练笔等的读写结合。

第13篇: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怎样写批注?

(2012-05-14 14:16:00)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学资料

杂谈

批注: 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 做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质疑问难 做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一、使用批注符号。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在读了>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在读到>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在>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四、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五、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中的这句话作“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______学生______说法”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也读起来更顺畅。”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六、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二、批注的分类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给批注这样分类。

1.按批注的位置分: (1)眉批,也叫首批。指批注在开头。适用于课题(文章为什么要起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体裁、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批注。

(2)旁批,也叫侧批。就是批注在自然段旁边的空白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对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也可以把你对某一段或者某一段中某些词句的感受和体验批注在这一段空白之处。

(3)里批。字里行间作批注。适用于对某个词语的理解的批注。

(4)尾批。一段、一页或全文之后的批注。

2.按批注的内容分:

(1)批生字词。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批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疑惑。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有各种疑问产生,这些疑问可随手让学生写在空白处。这样,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4)批感悟。只要是学生动了心去阅读,就一定会有各种或深或浅的感悟和见解产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写作灵感。

(5)批好词佳句。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为背诵提供条件。

(6)批联想。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样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一种能力。

三、批注的原则

1.宜近不宜远

为了便于复习,我要求学生批注时掌握“就近”原则,什么内容,就往什么地方批注。

2.宜简不宜繁

批注的用语要简洁、精炼,言简意赅,一阵见血。 3.体现针对性

关于一篇文章的批注,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既有生字词的批注,又有主要内容的批注;既有写作方法的批注,又有中心思想的批注;既有脉络结构分段的批注,又有逐段逐句感受的批注;既有体裁叙述方式的批注,又有背景作者简介的批注;既有所疑所惑的批注,又有所感所想的批注。学生的批注,由于自身学情、喜好、想法的不同,所批注的重点也不一样。有的可能对文中的主人公感兴趣,有的可能对优美的语言感兴趣,而有的可能纯粹就不感兴趣。因此,批注要体现针对性。

5.循序渐进

学生批注能力的培养,教师切不可一蹴而就,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常用批注符号的使用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做批注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符号:

1.“~~~”(波浪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2.“○○○○”(圈),主要用来圈生字。 3.“——”(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和记忆的语句下面。

4.“?”(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对该句提出疑问。

5.“‖”、“/”(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6.“=====”(双横线),用来标出特别重要的语句,或者关键词。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能力。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他们的阅读个性。同时又让读书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相反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一边批注一边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批注式阅读学案

【概念解析】

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具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古代的学者中有不少人的著作就是在对他人文章的批注中形成的。比如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毛泽东主席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典范。在毛主席读过的书中,都在重要的地方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还写着批语。

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种阅读方法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批注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阅读中再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熟悉批注式阅读的基本符号和基本步骤,可以进行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几种批注。

【教学难点】

学生可以对常见的题材、常见的体裁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进行批注式阅读实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会使用批注符号,学会使用文字批注,写眉批、旁批、尾批;

第二课时:熟悉批注内容的种类,写注释、提要、批语、警语;

第三课时:从感想、质疑、联想、评价、补充等几个角度进行批注;

第一课时

(一)符号批注。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采斐然,写作可以借鉴的句子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文字批注。

文字批注的形式通常有3种:

1、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

2、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

3、是“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

示例1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f1]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还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在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f2]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面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倒很舒服。/[f3] 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f4]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f5]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f6] 示例2 【眉批】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一元八角七。全都在这儿了,其中六角是一分一分的铜板。这些分分钱是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软硬兼施地一分两分地扣下来,直弄得自己羞愧难当,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旁批】一个丐帮使德拉的家境跃然纸上,作者的这种描写方法可谓精炼。 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

德拉这样作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当这位家庭主妇逐渐平静下来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尽管难以用笔墨形容,可它真真够得上乞丐帮这个词儿。

【旁批】此举不难看出,德拉生活的艰辛以及她对吉姆的似海深情。

第14篇: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并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小学五年级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既要注意学生以往习得的方法之巩固,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特点,形式多样地进行批注,并且能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评价。

【关键词】批注 小学语文 切入点 语言精炼 交流评价

批注式阅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记录;圈圈画画,评评点点;有感而发,有悟而记,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留下阅读的痕迹,记录思想情感激荡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批注就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读书方法。学生阅读的时候写出注释和批语,把所思所想、不解之处,随手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这种方式也是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最好诠释。批注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非常有效。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可批注的内容非常丰富,可采用的形式也非常多样,作为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既注重传承,又讲究突破。

(一)批注式教学需要传承。

通过一至四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对课文重点、生词、难字圈画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批注的基本要素。在五年级学习阶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传承此前所学批注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规范,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批注需要一套固定的符号。

学生已经能够圈画生词、难字注音、理解重点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批注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更改,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画过的书就能看明白。

2、批注需要明确位置。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明确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标题旁边),可以是“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3、批注必须具备针对性。

批注式教学应当鼓励学生针对课题或文章重难点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应该纠缠于文章的细枝末节,而是一些能够引人深思、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还可以自问自答,把自己的思考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都记

录下来。

(二)批注式教学需要突破。

在小学中低中段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更乐于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能落到笔头上的并不多。在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一些结构清晰、文质兼美的课文,学生除了学会欣赏佳词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应当能够把自己的感悟、联想,甚至是补白的内容都一一书写出来,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引导学生改变阅读习惯,阅读由口头转向笔头,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必须较传统教学有所突破。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哪里批注,批注什么,应该选择怎样的形式交流,如何进行评价,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推敲的事,也是批注式阅读教学亟待突破的教学难点。

二、批注式教学实践体会。

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个阅读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在语文书第九册

3、4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尝试引入批注式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践经历。下面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成效来谈谈在批注式教学的体会。

1、课文特点决定批注内容。

在学生刚接触到批注这个新的学习任务,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选好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批注,这样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教学《开国大典》时,要求学生选择最激动人心的句子朗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勾画出“群众差不多把嗓子

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写下批注:“新中国成立了,大家多么激动,多么高兴。嗓子快哑了是因为一直在欢呼,手麻了更是极为欢喜的表现。”还有的学生勾画出“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这句话,写下:“30万人整齐地同做一个动作,说明大家的心意是一样的,都那么崇敬五星红旗。”在教学中找准了批注的切入点,每个学生都感觉有了感受要写下来,一下子觉得批注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课堂也变得精彩纷呈。

在教学《林海》时,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批注作者哪里写得好。在教学《琥珀》时让学生找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合理之处进行批注。在教学《蛇与庄稼》时让学生画蛇与庄稼、猫和苜蓿的联系示意图,告诉学生画示意图也是一种批注形式。

四课学完之后,笔者更是大胆尝试突破。在后面课文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记叙文、说明文、古诗、童话等类型的课文,尝试根据文章的不同特色来进行批注。课堂也成为了师生共同品味、赏析语言的美丽殿堂。

2、批注用语要精炼。

批注用语要精炼,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十分生动,非常具体”之类的批注,语言空洞,毫无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的句子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是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

注等,都要结合文中的语言文字发表感受,都要有具体的内容,而不是空泛评价。 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有学生在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旁边批上了这样的文字:“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兴安岭的岭连绵起伏,一点儿也不险峻,让人看了很舒服。”在学习《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时,有同学读到“普罗米修斯转身就走,他永远离开了宙斯。”很有感慨,写下了:“我从‘转身就走’和‘永远离开’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决,他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天神,为了人类,放弃神的身份毫不犹豫。”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了及时的记录,宝贵的思想火花得以留存,这样能够结合自己阅读理解的批注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充分肯定。

3、及时交流使批注更精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进行批注,很想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把批注的文字读给大家听。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时机,可以按先自读批注,再小组交流,最后推选精彩批注在班级交流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集合大家的智慧,把更多的精彩批注记录下来。如在学习《嫦娥奔月》一课时,有学生读到了“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一直飞向群星闪烁的夜空。”一句时,写下了这样的阅读感受:“从窗子到郊野,再到夜空,嫦娥越飞越远,她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后羿,离开人间啊!”她将这一批注在小组交流时,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又被选为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许多同学在读书时并没有注意到这句话,听她一讲,送上了热烈

的掌声,极大地鼓励了批注者的学习热情。语文书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句段,长期引导学生去关注,写批注,进行交流,学生的欣赏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的。

4、评价批注促发再阅读。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一样,语文学习水平有差异,写出的批注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有选择的对学生批注进行评价并与学生沟通互动,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发起学生对课文的再阅读。教师在评价时既要反复强调批注应合乎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点,又要允许个性化理解,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要使学生知道写批注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写到点子上,要写对自己的启示,要联系生活实际,还可以引用积累的名言或是读到过的例子。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使读书不再是一种被动,一种负担,成了学生主动的精神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验的深入,学生的批注也会越来越长,越来越精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丰富了情感体验,拥有了自主、独立的思想,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个性得到了张扬,语文教学的课堂也焕发出了光彩。

第15篇:“批注式”阅读

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

语文的阅读教学定位相当零乱,学生不但要从文章中读出文学,还要读懂人生;不但要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还要从文章中学会写作。而现实告诉我们,学生读书的被动性很大.学生早已习惯老师的“喂”与“灌”。如何教会学生科学地读书、有效地读书已成为语文教学亟需攻克的一道难题。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而且也特别强化学生能力的提升,我认识相当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做批注的良好习惯。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因为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批注,就是让他们拿到了阅读的金钥匙。请

的“卧龙”,又怎会有“三顾”?看来“伯乐”和“千里马”,一个也不能少。不要埋怨生不逢时,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千里之能。

7、孔子云:“何陋之有?”

点评: 有此雅室玄音,陋在何处呢?

不是不陋,而是主人不以为陋,或意不在陋。有此一问,读者能不深思之,深味之?

总评:有什么样的追求,便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你追求高楼大厦的宏伟,就不会留恋山野荒村陋室的安逸,你追求鱼翅、燕窝的肥美,怎么还会钟情粗茶淡饭的清香。

反思:

耐下性子读来

——“批注式”阅读不妨一试

前言:

浮躁的人难读书,也读不了书。现今的语文课堂,要么将文章肆意肢解开来,“剁”碎了讲,要么放散牛似的不管不问,随学生自由游弋,这些都无益于促进学生有效的读,深入的读,更不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能力的提升,让“批注式”阅读粉墨登场,看会怎样?阅读示例:

1、陋室铭 “铭”乃警戒或叙功德的文字,点评:为陋室而铭,可知此陋室定有不陋之处。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点评:安徽凤阳,不独花鼓,更出了个朱元璋;花果山,山不过百米,有孙悟空而扬名于世;一个诸葛亮,一南阳,一襄阳,古代就有纷争,今人更是抢个不亦乐乎。全在借其名,来招揽天下游客,以谋其利。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点评:一个人不在乎有突出的外貌,华美的居室,有“德”便会名声在外。作者重“德”,有“德”乃馨,此为缺德者戒。

阜阳奶粉事件,足以警示,有人求的不是德,而是利,为利而损德,看来还是米卢说的对“态度决定一切”。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点评:一“上”一“入”,灵动活泛,不由人不想起“红杏枝头春意闹”。雅致、闲适、清静!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点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秦会的朋友不可能是岳飞,韩世忠,慕马一案端出三百多,并不奇怪。琴棋书画是古人高雅的追求,现在怕不时髦了,现在人要的是钱,钱能通神吗?不过有些人穷的只剩钱了。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点评:“三顾茅庐”,没有“三顾”的诚心相邀,怎会有扬名天下的“蜀相”,而没有自比“管、乐”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阅读方法,毛泽东手不释卷,二十四史留下墨迹点点;脂胭斋

主更是以批注扬名,精点妙评我国四大才子书,让人赞叹不一;李宗吾和毛宗岗父子皆曾留下千古妙评。

情不为之荡,心不为之动,何来批注?

批注是我要说些什么,亦可见我能说些什么,不会有赶鸭子上架的辛苦,不会有搜肠剐肚的无奈,只是心有灵犀的默然相通。

批注是风吹荷花的涟漪,起于青萍的微澜,专注的程度愈深,批注的质量愈高。批注是瞬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是心灵的感悟,不必看人眼色行事。批注可以张扬个性,驰骋思维,让思想远航,是心赏,用心赏的过程。批注是共欣赏的合作,是相与析的探索,屏足而谈,举案共话。批注是心灵的释放,是自由的张扬。批注是瞬间的感受,是飞逝的灵悟;

批注是对话: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批注是扩展,是神飞天外,目游八极;批注是思维的体操,激扬的情感;

批注唤起岁月的储备,唤醒沉睡的心灵。

批注有境界,可以物我两忘,如古人言“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读中思,思中悟,悟中再读,诸多人生的感慨,体验,全化作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文字全是思想的结晶。

批注:旁批也,可;间批也,可;总批也,可。批注可无所不在,天头地脚。批注其乐也融融,妙在日积月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受不停批于百家之编”,读读,思思,评评,“不动笔墨不批注”,一生受益。通用-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杀手锏:批注解读看整体作者文集:阳光在线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杀手锏:批注解读看整体好多人有这样的感受:“现代文小阅读”碰运气的时候多,得分率不高。也难怪大家纳闷,平时也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训练呀,也是有意识地整体阅读与理解呀,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呀,可是,等到考试时,要选出“最正确”的一项,似乎这项也对,那项也还说得过去;而要选出“不正确”的呢,或者觉得各项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或者觉得各项都没什么问题。总之,很难选出一个答题项。

答题时感觉模糊,原因就在于我们不能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试题选项肢的表述,进而理解和把握

文中的原理、事理。怎么走出迷魂阵呢?建议在原文上作批注:整体阅读作批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行,要养成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习惯。

1、阅读自科文

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

2、阅读社科文

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作者的观点与倾向怎样,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认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等。

3、阅读文学作品

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景、物、理等,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等。

以上这些,我们可以在阅读材料的周边适时做出简易的批注;起码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做到心中的数。 因“题”制宜作批注

高考阅读毕竟不同于平时的一般性阅读理解,上述“整体阅读”还要通过做题来实现与体现。学生们习惯把每小题的每一个选项肢(ABCD)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就近批注在原文上,位置或左或右,线条或实或虚。这样批注是有些笨拙,但笨到极处是聪明。批注是为了比照,这样批注出来了,就能更直接、更便捷地把选项肢与原文进行比照:紧扣语境,微观勾勒,识别混淆,迅速捕获并整合信息,排查并单挑信息点,甚至切近复位验证。只有比出了异同,才能选出正确的选项。要是熟练了,也可只批注部分关键词;做得深入一点,还可以批注部分关键词。

三读时,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内容和作批注、写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策。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的结尾一段话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读完之后不指导学生去深思、品味,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何价值呢?这时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有的写道:“路在脚下延伸”;有的写道:“有希望和奋斗,生活就是充实的、丰满的”。此次阅读主要让学生读透文章,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创见,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是极好的。阅读时多采用品读的形式。

圈点、批注不是在文章中任意涂写,而是要求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同时要简单、明了,表示的意义也要固定。尤其给文章作批注时要在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比较分析、揣摩体味后才能进行。朋友们,当您按以上要求阅读完一篇文章时会发现:您的圈点、批注也是一篇绝妙的作品。

谷定珍(温州特级教授,名师):批注法学习心得精选

温州市第22中学沈飞老师,运用了批注法教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她很认真地将学生的批注输入电脑,从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类为五个方面。现转载如下:

一、善于发现修辞,深刻体会修辞效果。

1、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点评:此句运用比喻,把众人的积怨之大比作怒涛排壑一般,足以体现此役之后人们的积怨,而又为后来人们对于这些死者的淡忘形成对比,更体现作者对死者的悲痛。(项婷婷) 用了比喻的修辞,长期积累的怨恨愤怒就像汹涌的波涛一样,无法遏止。体现了气势之大,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国民们长期被压制后爆发的情景。(张倩倩)

2、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点评:此处有两句对偶句,读来甚感抑扬顿挫。“碧血横飞,豪气四塞”两短句给人一股血光四溅,悲惨异常之感,而后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写出战役之悲惨。(范诗依)

点评: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用了对比的手法,强烈突出了壮士伟大的牺牲换不来民主中国的悲痛。(徐彦彦)

二、敏锐发现重要字词,道出文句真谛。

1、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点评:“屡”,多次,抗战者的顽强,为全文奠定了基调。为什么多次失败呢?因为平民

阅读的有效方法——圈点批注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

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读书实践中发现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划。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初读时,圈点的重点应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此次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确定方向的作用。阅读时多采用速读的方式。

再读时,批注的重点应是解决初读时圈点的问题。圈点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结构段的序号,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据类型等。此次圈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从而终身获益。阅读时多采用精读的方式。

实力之弱,哎,惨!使读者心情低落,为下文铺垫。(张鎏敏)【哎,惨!读者,作者,百年同悲。谷园】

点评:“搏”字表现了革命党人与民贼斗争,英勇无畏的精神,作者给予革命党人极高的赞扬。“屡”和“惨”写出了民贼的凶恶,表达了作者对民贼的痛恨。(徐妍)

2、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点评:这句话说虽然司马迁擅长为游侠作传,但也不能替五百人写传记,这个“亦”字加重了语气,不能替他们写,因为牺牲的人多,没名的,没有详细说明的,没有事迹的,他们大无畏的牺牲令人敬佩,同时使我们感到惋惜,不能记载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侧面写出了战役之残酷,冷漠!(刘婵嫦)【从一个“亦”字,读出许多感叹,好。谷园】

3、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点评:“负”字表达出孙中山当时内心的沉重,他寄希望于现在的国人,希望他们不能辜负前辈烈士为创民国所流之血,一定要把三民主义真正发扬。(项剑津)【从一个“负”字,读出几多沉重,好。谷园】

4、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点评:羞,即羞愧。烈士们怀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放弃着美好的家庭生活,而投入战斗。但现今的人们却不懂得珍惜,令人惋惜不已,引起人们反省。(项诗萦)【结合今天,尤为可贵。谷园】

三、紧扣文章中心,能精准表达作者思想。

1、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点评:此处写烈士们壮烈牺牲,埋下革命的种子,却在最终葬于荒草间,可见其悲凉与作者对他们的痛惜。(陈炯克)

2、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点评:“碧血横飞”四字将战斗之激烈场景重现,而“浩气四塞”,则让读者感受到了黄花岗烈士心中长存的浩然正气。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奋斗的气概,正如林觉民烈士说的“亦乐牺牲吾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不论是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是凭借一个个像这样的人,为之奋斗而来的。(童益彰)

3、滋可痛矣。

点评:本身此役中烈士们的牺牲对于根本改变中国的社会情况就是势单力薄,令作者十

分痛心。而现在甚至不能将烈士们的姓名、事迹考查清楚,供世人追悼,学习,心中更感愧疚。这里用了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是作者积蓄了多年的情感的一次爆发。(邹健翎)

4、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

点评:“牺牲精神”“重大责任”“真正中华民国”三个词则能说明要是想实现真正中华民国,则必须有牺牲精神和敢于承担重大责任的坚决,则突出了其困难。“开国血史”则更能体现全文情感总领。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须付出心血!表达了其中的不易和作者对烈士的敬佩之情。(张豪)

点评: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慷慨的陈词,表明作者伟大的志向和革命的决心,对未来中国的无限希冀,客观地权衡了利害,使读者明白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成豪)

四、文句表达优美,有文采。

1、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点评:细读此句,似看到漫天血光,烈士鲜血逆流成河之搏斗场景,草木之花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火光之中倒映出烈士们已模糊不清的脸庞,是何等的悲壮!(董紫韵)

2、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点评:那些本记着的都淡忘了,那些纯正的感情都被光阴冲淡了,那些革命战役中的伤疤都愈合了,又该去何处寻觅当年的豪情?惋悲。(余洁)

五、用心阅读文字,有思想上的撞击。

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点评: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烈士有着他们最伟大的理想,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继承他们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下去,那些连名字都记不住的人,若连他们的理想也没有继承下去,恐怕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吴豪洛)

2、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点评:此处介绍了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却连姓名也不被人所了解,这样层层递进的情感让读者心中愈发感到悲痛和叹惋。(黄雪聪)

3、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点评:场景十分壮阔,当真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世人感动之余,唏嘘不已,我们美好的人生,由那么多的鲜血铺就而成,我们怎么能够去挥霍人生呢?(南奕宇)【呜呼,百年之后,有无数中华青年读之而热血沸腾,读之而扼腕悲愤,死难烈士当含笑与九泉之下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谷园】

一、文本阅读体会

“学了《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我深有感触,也很难想象这么多的烈士们是有多么勇敢、爱国,肯为国牺牲,视死如归,弃家人、爱人不顾,这要下多大的决心啊!这些烈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为国献身,来劝醒沉睡的百姓,而百姓们却还有些人无动于衷,渐渐淡忘了他们,更是令人痛心的。现在,我们美好安逸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烈士以及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的奋斗,更应该好好读书,继承他们的理想,为国效力。”(潘伊莎)

“我为同学们写的批注感到震惊。他们的文笔都很好,也懂得答题的许多方法,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想法。而我写批注时也有许多感慨,我想思想重要,答题方法也重要,缺一不可。而这节课感触最最深的便是《与妻书》,给我心灵以种种的撼动。林觉民,那么平凡的一个人,那么普通那么渺小,却舍小家为大家,虽心中有无牵挂,却不惜为了革命献出生命。我不敢对他的伟大行为作出多少评价,因为面对这封信我感到的是满满的羞愧,有太大太大的感动。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时它的浩大而琐碎的表象,当我们抵达这些人的内心时,他们心底深藏着的真爱,深蓄着的大义,我们竟毫不知晓。而《与妻书》的林觉民让我真正理解了一个生命,懂得了一颗心灵,才明白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真实与美好。“(张倩倩)

“这两篇文章引领我走进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英雄也是有感情的,可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则在于他们舍小我为大家。《与妻书》真真切切,诚诚恳恳地告诉了我们英雄背后的情感世界,他与妻子的爱情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再多的不舍、矛盾、挣扎,最终都被正义所取代,于是成就了一代豪杰。是如今的生活太过安逸了吗?才有了我们整日的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是有千斤的担压在身上?是有关系国家兴亡大事需要我们处理?太多的无病呻吟,太多的多愁善感,太多,太多的不该!”(滕琳)

“整篇文章读起来荡气回肠,慷慨激昂,而且文字精练,简单易懂,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出了战役的血腥和烈士的悲壮,让人记忆深刻。这篇文章主要记

叙黄花岗战役和黄花岗烈士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惜自身利益,让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何等的不易,也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为大家,舍小家”的悲壮情怀。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黄花岗烈士的牺牲精神打动了我,作者讲述了段悲壮历史,促我创造更辉煌的历史。”(张豪)

“大概是兴趣的落脚点不同吧。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文章我始终没有太大的共鸣,反而对于课外材料林觉民《与妻书》有着抹之不去得印象。论文采,论感情色彩,这不可不说是上乘佳作。从第一段开始,它就深深感动了我。世界上最真挚叫人感动的莫过于爱情,然而作者年纪轻轻,却有了比舍弃这一切更崇高的理想,为天下之大爱而牺牲。政治觉悟叫人感动,对妻子的爱更让我动容。如果他与妻子相守而死,大概也不会有芳名流传于世,不禁让我想起“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这样的人才更应该是国家之幸之骄傲吧……我想作为他的妻子是可以理解他的。“(南奕宇)

“他们是革命的种子,还没开花结果就枯萎了!他们却深深地依偎在根旁,滋润着它。志向与决定要经长期的慢慢,慢慢沉积下来。这样溶液才看得清,志向才看得清,决心更加坚定。牺牲并不代表没有,只是缺少启蒙者,催化剂来揭开,来生成真正的目的。孙中山画龙点睛一笔,感悟良久。”(张鎏敏)

“在充分明白《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以后,我有的是对民贼的愤慨,对当时社会的无奈,更多的却是惋惜和沉重。古往今来,凡是一场革命,都要成千上万的烈士付出血汗的,在他们慷慨就义之后,只有极少的人会垂名青史,更多地却是如同那尘世间的土埃,慢慢沉淀乃至消失。我们不免唏嘘,枉为一世英雄,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时间总是能治好伤口,因此人们在革命成功后,也不过偶尔会想当年的战役,当年的战友,当年的英雄。而哪些临走前的风华和搞个,毕竟只是曾经,不经意间就被淡忘了。”(潘伊宁)

二、阅读方法总结

“我知道了通常对文字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对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都可以进行深入的点评,抓住细节,文中可能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都能对文字进行美化,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点评。对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就自然好分析了,就这篇文章而言,一字一句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对此也比较好分析。我想象,以前吧,那些人能写出那样的文字,与现在相比较,孙中山的文字显得有感情、语言色彩得多,像我们现在叙事写到他

那样水平,实属了不得,不过想象现在我们应该不难吧!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有了新得认识,看了好的批注后,觉得他们的文笔确实不错,自己还是稍逊一筹的,继续努力。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对以后点评文章应该有了好的帮助与想法,收获还不错。”(刘婵嫦)

“今天这节语文课令我受益匪浅。老师把同学们的妙言绝句般得点评一一展示出来,我真是自愧不如。于是,我总结了一下几点,以便日后再阅读答题方面能有所提高:

1、需抓出某一个词语或者字进行评析,分析得越细叶就越透彻,那么也就会更有深度。

2、抓住句中的修辞、艺术手法进行评析。这样一来可以使自己的评析更加充实饱满。

3、能够抓住文句的中心思想,把文章的内涵浓缩到回答的语句中,这样便好似画龙点睛。

5、能够联系上下文,这样更有利于情感的交融,表达感情时也会更加流畅。”(黄雪聪)

“当阅读一篇文章时,应逐字句阅读。搜查其中的修辞和写作方法,这些使文章更加生动、灵气得小物饰。同时也应从一词一句中窥测作者写作的情感和意图,但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有时相同的一个字,在前后文之间带有不同的意义与情感。这其中的区别,又体现了什么,作者又想向读者表现什么?当个人的思考融入进文章的整体,犹如奶伴投入咖啡,香气扑人;而又有电闪雷鸣般的壮烈,两个不同时空不同思想的灵魂碰撞了,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绽放。同时一个字,体悟着个人的生活阅历,有时却有同作者不一般的感受,却因有如此相同的境界,而令人们学会反省,学会该镇错误。文章是作者如诗得情怀,而又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解读一篇文章,更不如说是去解密一个完整的作者。”(项诗萦)

“在阅读中增添自己的评论,可以更加好地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增加对文章的批注,可以更加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要思路,更主要的是通过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才能够更加好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心中的想法更快地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这样子的文章阅读,对文章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深刻。”(黄凯)

“学习了运用批注法梳理文意后,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全面和深刻了。对一些有喻意得句子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情。给句子做批注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写作的思路更有顺序,条理更清晰。因此,我认为批注法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方式。”(徐妍)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反复阅读它。只有多次的朗读,阅读,才会真正熟悉文章,才能更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好的文章,用字用词总是非常的精练。捉住一些字词,品味它,往往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另外,我们应该去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的文章都带有着不同时代的特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往往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用意。”(邹健翎)

“上了两节课的阅读课后,我发现我的批注水平还是不错的,并且发现了祭奠小技巧,我把它分成几个步骤来表示:

1、阅读全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意。

2、将全文大致分为几个段落,可以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事件的发展、情感变化。

3、筛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诵。

4、找出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找出语句特点,提炼巧妙的字,联系全句甚至全文仔细评析。

5、对全文的结构进行总结,将作者的情感加以整理。

6、再次朗诵全文,读到自己评析过的句子可再次品味。”(项剑津)

第16篇: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高集小学杨培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章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阅读理解文章都是非慢慢咬嚼不可的”。细细揣摩叶老的话,其中既包含了学生自主能动进行语文阅读的理念,又阐明了语文阅读的方法——比较、归纳、揣摩、体会、慢慢咬嚼。也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读感悟,需在学生细细的推敲中,用心去抵达文字生动深刻的彼岸,而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批注式阅读,正是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指导学生积极地在语文书上圈点勾画,静思默想,像品茶一样品出文字的甘甜芳香,然后动笔在语文书上批写注解,并在老师的组织下实现同伴之间互动交流分享……学生的阅读批注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的教悄然“退居二线”。学生用自己对文本文字的解释品评,发现文本词句的温度热度,深度广度;用相互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引起课堂生命体的和谐共振,实现生本教学和新课程标准都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阅读;同时也回归叶老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比较、归纳、揣摩、体会、慢慢咬嚼”的境界。

一、批注及批注式阅读的概念

批注:“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加批语和注解;(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在本论题中,取其第一种解释。批注,就是指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及对文章的评语,也就是指用文字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解释和品评。 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 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

批注式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

1 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在文本空白处写出阅读心得、评语等,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

批注式阅读,同时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批注式阅读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符合生本教育的儿童观和教学观。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谓之评点。 “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

二、批注式阅读的实施

1、批注式阅读方法。(1)符号式批注:

“ ”(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圆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 品味:抓词句,对其语境意思、感情色彩、如何朗读等进行思考、感受、体会并写下来。

质疑: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由此处处文本迁移到彼处文本。

评价:对文本和作者等进行品评,或褒或贬。

2 补充:从文本延伸出去,结合相关资料的搜集,为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充。

2、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1) 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我们的前置性作业,打破以前预读为主的常规,要求学生通过读、标、划、查、圈、疑等方式预习课文,同时做好相关背景、作者情况、作品出处等文本相关资源的搜集摘录工作,课文细节相关的更翔实的资料,同类作品的搜集阅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也可抛弃资料,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2)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课堂上,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须以一定的问题、话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批注时,教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如何批注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 这时的“批注式学习”围绕着话题着重是这样一些学习方式:⑴静思默想;(2)圈点勾画;(3)品味文字,批写注解;(4)想象批写;(5)赏析批写;(6)质疑问难;(7)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的推敲并批注。(8)评价评论。

“批注”强调的是阅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堂上光会“说”远远不够,还要能“写”,“写”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晰、完善,更深刻、科学;“写”能克服只是口说的那种随意性; “写”往往更好地梳理了学生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

1、2自然段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但他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呢?学生

3 带着疑问走进了第三自然段的文字。“飞来横祸”是这段的一个关键点,如何突破?首先由学生来介绍“李陵事件”,(前置性作业已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正当司马迁专心修史时,汉帝来问他对李陵一案的看法。司马迁正直谏言,替李陵辩护,没想得罪了汉帝而遭受残忍耻辱的酷刑。他多次想到了“血溅墙头”,但最终在“死”与“活”之间选择了“活”。是何种念头使他最终选择了“活”呢?请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把他当时可能产生的想法写出来。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专注批注,用心探究人物内心的心路历程。动笔墨后,再组织班级交流,学生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豁然了。

现在选择几处学生的批注:

1、面对残生,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了死的不同意义,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想到了生命的价值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他想:我不能就这样死;

2、他在至深的苦难之中,万念俱灰,但是那一刻,他又想起了曾经牢记心中的父亲的嘱托,他想,我不能就这样死;

3、他也许想到了左丘明眼瞎而著《国语》,屈原被流放而写《离骚》,孙膑被挖膝骨而写《兵法》……这些英雄故事,在那一刻,唤醒了司马迁生存下去的力量;

4、那一刻,他肯定会想到两个词:其一是“信念”,其二是“意志”,所以被痛苦逼上绝路的他并没有倒下,而是回到了与苦难作战的战场上;

5、也许他想到了高山上的雪莲,悬崖上的青松,风霜摧残,信念与理想依存……即使困厄中也要矢志不渝,即使在尘埃中也要开花……

批注使学生读懂了“发愤”一词,也深刻感悟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丰富内涵,感悟了人物崇高的精神价值——面对困境与困厄,我们不应该悲观绝望,而是信念犹存,“即使在尘埃中也要开花”……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那就是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并通过小组商量的形式,最终形成组内的最佳答案,以便进行交流汇报。教

4 师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拔,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者善于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做准备。 ②大班交流

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教者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教者有选择地对学生发言,自然、灵活地作补充,还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课堂上不断有新的生成,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

(4)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批注式阅读倡导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结评价为主,重视自我评价。既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总结性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础,再次批注。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课文内容、词句的理解提升到文本主题、灵活运用的层次,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的层次。

郭思乐教授说,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语言的、思维的和创造的能力。的确,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无穷潜力。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具备自主品读文本的能力。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培养起受益于学生的一生阅读方法和习惯。

2012年11月

第17篇:批注式阅读学习材料

小学高段“批注式阅读”学习材料

一、为什么要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实践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记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徐特立先生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

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更需要用“心”去阅读,让学生沉潜到文本构建的意境中去,亲历阅读历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领会表达。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未经教师讲解之前,潜心研读文本,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改变了学生一贯依赖教师讲解、分析、提问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观点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

二、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不考虑领域,一种更宽泛的定义应该是:

在阅读时,对阅读内容的部分章节或词句抒发欣赏、疑问、批评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批注式阅读可以使你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三、批注式阅读的几种类型:

1.基础性批注:即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比如划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词;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以及读后的内容概括。达到预习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目的。

2.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3.点评式批注:即对文章内容或语言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是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之处。

4.联想式批注:即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一首诗、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阅读者能够由此及彼的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5.方法式批注: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批注方法,在对知识的规范性解答方面有很好的训练效果。指学生可以很敏感的发现文本中存在的语文方法,准确判断后赏析这一方法运用的效果。

6.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主要用于批注文学作品。

7.疑问式批注:即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

8.补充式批注:

9.仿写式批注:

四、批注式阅读的层次: 1.基础感知

这个层面的批注主要包括基础性批注、感受式批注和仿写式批注。解决的问题是:疏通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谈初读感受和摘录精彩佳句的任务。所以,这个层面其实就是对文章的预习工作。

2、探究研讨

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即可进行对文章的探讨和深入的理解了。这一层面的批注主要是:点评式批注、质疑式批注和方法式批注。

3.拓展内化

对于知识而言,我想最好的巩固方法不是强行记忆,而是学以致用。在拓展中达成知识内化的目的,是这一层次的特点。主要包括:联想式批注和仿写式批注。

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第二和第三个层次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五、批注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 )标在课文新词中。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2、文字批注

生字口头扩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五、如何指导学生批注: 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分为四步。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着重解决了“批什么”“怎样批”和“批得怎样”。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拨深化。(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深化对批注的理解)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从文本整体出发进行再度批注,从运用角度确定积累内容,关注重点语段。)第四步: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再以话题形式引领,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定向批注”,引领学生追寻探究,交流深化,并做二次批注的尝试。课后,特级教师陈丽君肯定了我的做法。我继续尝试,在实践中我认识到:“话题”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价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才能引领“定向批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引领学生设计精当的“话题”,才能敢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挑战。话题可以从下面两方面梳理:一是师生根据单元提示或课后习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引领批注。二是依据学生质疑,从中梳理主线性的问题进行定向批注。

(二)基本操作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4、批注感悟默默读

在学生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

(1)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与插图,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收,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2)联想法:读书,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3)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4)补白法:顺着行文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章留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6)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7)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3)实物投影现评。批注写在页眉页侧,利用实物投影仪,调节好焦距,全班可马上看见某位同学的批注,全班共评,发表见解。对于批注时典型的偏激、片面、平淡、离奇、怪异等现象,展出来供大家引以为戒;精辟、独到、创新、全面、透彻的批注供大家借鉴和仿效。通过检查、交流、互评,同学们能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批注质量。为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落笔时做到“三思而后记”,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次批注与随文练笔或写读书笔记相结合,进行读写结合,以多种形式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如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的训练。

综合性批注一般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1)常规性批注——即每读一文都应对课文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2)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特点,自读思考题。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作出简明批注。

(3)自由式批注——对一些特别欣赏处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随意批注。

(三)常见的批注误区及对策

1、“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2、“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重“意”轻“文”,形式单一。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自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此环节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①批有重点,防止在细枝末节处打转转,在重点难点外绕圈圈。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围绕单元导学、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选择重点难点进行批注。

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批得过多、过杂,流于肤浅。

③学生批注过程中,老师应与学生一同进行批注,也可巡视指导批注能力较低的学生。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拓展运用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终学会并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一为在略读课文中加大放手的力度,通过学生的批注和交流来完成阅读任务。二为课外阅读,将批注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读书,而不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阅读阶段。三为与习作教学的互批互改相结合,教会学生以欣赏的眼光批注同学的习作,以修改补充的方式帮助同学。

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质量。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搞好批注式阅读的课堂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课中专题批注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再一次作批注。两次批注由浅入深,去伪存真。而课外阅读量较大,一般只要求批注一次。

3.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

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像作业本那样全班上交批阅比较麻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互评:第一,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第二,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

4.课末扩展批注

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选择合适的批注材料。

现代语文教材论对教材外延的界定更宽泛了,一切教和学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教材,所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可以是教科书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包括单篇文章和整本书。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掌握批注的要领,这样做可与教学同步,既照顾了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阅读需要的不断加强,批注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课文,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大阅读面。这时,就可精选一些课外读物用于批注,它们可以是学校印发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规定的名家名篇。那么如何在众多作品中选择出用于学生批注的材料呢?笔者认为可遵循三条标准。

1.文学性。选文要有文学性,没有文学性,就不能进入语文的视野。文学性强的作品能够以自身的文学艺术魅力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境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文学性是选择批注材料的首要标准。

2.思想性。选文应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被文中的某些人物或情节所感动,能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并对产生兴趣的原因作理性的思考。通过这种思考,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会因作品思想的影响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3.可接受性。选文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批注者。文章若太深,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若过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批注就无益。因此,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和他们接受程度大致适应的文章,体现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

第18篇:批注式阅读感言

批注式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感言

窦洪存

2018年10月18日下午,在多巴二小参加了批注式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

张桂英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15课《落花生》第二课时,课堂张老师对批注式教学的把握是在“议花生”这一教学内容上,通过出示教学目标,出示批注要求,让学生自我阅读、批注,组织小组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批注。可取之处有如下几点:

1、关注批注的要求方法;

2、批注阅读的时间得到保障,

3、批注的交流分享能促进多元理解。

感悟:批注式阅读教学,读是基础,批注是思考、感悟的过程呈现,学生应在边读边悟,批注出自我的看法、见解以及不解之处。在批注式阅读中切忌贪多,出现读与批本末倒置现象,加重学生负担,反而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批注式阅读教学切忌从其他参考书中照抄照搬,变成拿来主义、本本主义。批注阅读要求要把握学生知识层次、阅读水平。

第19篇:批注式阅读指导

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批注”成为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时尚课堂用语,好像是课改催生的新鲜词汇。新课标指出:“阅读要绕过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显然,批注式阅读便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性、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很好地诠释出新课程倡导的阅读理念。因此,我也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为立足点,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批注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从“课前预习批注指导”、“课堂讲读批注指导”以及“课后拓展批注指导”这三方面谈谈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

【关键词】批注

阅读教学

批注指导

【正文】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基础。因此,我们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落实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才能在阅读中更好地进行自主批注。那么,我们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批注呢?

一、课前预习批注指导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耳熟于心,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质疑问难,品读感悟,交流表达。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来说,课前进行预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而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现的就是“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必须落实课前预习,而且预习时要指导学生如何批注。根据语文教学一般的课时划分,我指导学生预习批注时划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的预习批注:(1)标出自然段轻声读课文。(2)圈出生字词并熟读这些词语和涉及的句子。(3)找出难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释词语。(4)再读一次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第二课时的预习批注: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或导读提出的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打个“?”。

我觉得课前预习批注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学生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的要求。所以在批注过程中也许还只是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但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展示阅读的原生态,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讲读批注指导

当我刚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批注式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在班上作了粗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我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全班50%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20%的学生明确了批注的任务,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进行批注,不知道要对什么内容进行批注„„面对学生的困惑,我进行反思。后来我才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在课堂讲读中没有落实批注指导,而且上课的节奏太快,学生明显跟不上。于是,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放慢速度,落实课堂批注指导,让学生明白如何批注,争取在批注的过程中,让学生留下坚实的脚印,留下训练的痕迹。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批注式阅读中的批注方法也会因课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批注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批注。

(一)赏析语言批注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赏析语言这个角度进行阅读批注。指导学生找出使用修辞手法的语言,进一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执教《草原》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有许多描写草原景美的语言,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赏析语言并指导批注。因此,学生找到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有的学生批注:“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有的学生则抓住“中国画”作批注:“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还有的学生抓住“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批注:“感受到草原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富有生命力。”同样的一句话,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重点词语品出不同的感受,体现语言的魅力。不必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对文本自然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发自内心地读出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人物形象批注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些文章塑造了一个个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授这类文章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来品读感悟。批注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我在执教《桥》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围绕“在老汉指挥村民逃生的过程中,文中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进行阅读批注。学生纷纷找到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等句子进行品读感悟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其中有学生找到描写老汉动作的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有的学生抓住“冲”这个动作批注:“老汉的动作果断,内心坚定,不会因为小伙子是自己的儿子就让他先走,突出老汉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有的学生抓住“揪”这个动作批注:“老汉的动作干脆,没有思考的余地,体现老汉的大公无私。”还有学生抓住“吼”这个动作批注:“老汉很凶,对儿子一视同仁,没有偏袒儿子,也看出老汉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同一句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因学生抓住不同的动作词进行品读,批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出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抓住人物形象来进行批注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发展,人文思想也会得到净化。

(三)剖析文章写法批注指导

“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和作用。”这项能力目标,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以来,越来越被老师所重视。所以老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指导学生在写法上的批注。例如:我在执教《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时,导读中提出一个问题是:“阅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这是剖析文章写法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回忆家乡美景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家乡景物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总结:像这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指导学生在旁边作批注:“借景抒情”。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剖析这篇课文在写法上还有“回忆趣事”和“直接表达爱”。并作好批注,让学生学会这样的写法,以后遇到类似的写法就懂得如何批注。这类批注就是针对文章在写法上的理解和揣摩,从而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魅力。

(四)质疑问难批注指导

“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这是小学生要锻炼的阅读能力。学生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落实指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批注。这类批注的内容可以对题目提出疑问。如执教《梅花魂》一文,学生提出疑问批注:“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梅花魂”指什么?为什么要用“梅花魂”为题目等。这类批注的内容可以对课文中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少年闰土》一文中,学生针对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有学生提出疑问批注:“四角的天空”是指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这类批注的内容还可以对课文的叙述提出质疑。如在执教《触摸春天》一文时,有学生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碰碰。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上。

学生作了这样的批注:“一个盲姑娘看不见东西却可以在花园中随意走动,并且从来没有碰到任何东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盲姑娘还能非常准确地拢住停在花朵上的蝴蝶,我觉得让人难以置信,是不是这样的描写太夸张了,不太真实。”敢于提出疑问说明孩子具有质疑的精神。

指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因为质疑本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而且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五)生发联想批注指导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所以指导学生批注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联想批注。如:执教《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心情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然后问学生:“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的?”有个学生找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在旁边批注:“我从这一段联想到了《牧童》这首诗中的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并从中体会到作者想睡就睡,不用枕头,床,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怎样睡就怎样睡。从而体会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我当时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告诉同学们:这样的批注就叫作“联想式的批注”。这种联想的批注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六)写感受式批注指导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感想记录下来,成为感想式批注。如:我在执教《梦想的力量》一文时,课文学完了,我就围绕课文“导读”中的问题:“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指导学生写感想式的批注。结果有的学生从这样的角度写下感想式批注:“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学了这篇文章,知道了6岁的瑞恩从小就有了梦想并设法为之实现,令人很感动。于是心中也暗暗有了梦想,并将努力为之实现。”也有的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写下自己的感想式批注:“以前认为梦想离自己很遥远,是长大后的事,而且不可能实现。但是瑞恩改变了他并给他力量,让他重新燃烧起梦想的火焰,愿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图

一、图二)所以,写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如果坚持写感想式批注,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其实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批注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批注中采用的方法,并进行推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章时采用不同的批注方法,也能使学生选用更适合自己的批注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批注。

三、课后拓展批注指导

学生要真正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不够的。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终学会并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一)在课外阅读中指导批注

把批注式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将批注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读书,而不是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阅读阶段。因此,老师每个学期都会精选若干书籍布置学生共读。一本书或专题系列文章的阅读更多指导学生采用读书笔记或写感想式批注。如:近来我布置学生看的课外书《森林报》、《城南旧事》以及《童年》等,学生课后阅读这些书籍时,都能把课堂上习得的批注方法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得到及时地、不断地巩固和迁移。

(二)在习作批改中批注指导

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与习作教学的互批互改相结合。教会学生以欣赏的眼光批注同学的习作,以修改补充的方式帮助同学。把课堂中学到的批注方法用在习作修改中,为学生巩固批注方法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在本学期主题为“童年往事”的习作互改中,学生都能采用各种阅读批注的方法对同学的习作进行微批(图

一、图

二、图三)。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阅读批注方法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作修改能力。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批注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而且学生在进行批注的过程中掌握了批注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了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同时也获得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品位的提升。这样,学生学得扎实,教学效果也就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韩中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内蒙古教育.2009(1)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20篇: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批注式阅读

——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批注式阅读这一种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有效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认识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激发阅读兴趣,鼓励阅读。

2.掌握批注式阅读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学会多角度进行批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批注,释疑解惑

1、播放微课,认识批注。

2、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交流困惑,师生共同释疑。

(二)小试牛刀,引领批注

1、多媒体出示小诗《秋》。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品味哪些地方值得写批注,怎么写批注。

3、师生共同批注。

(三)大显身手,尝试批注

1、明确阅读要求。

2、自主批注,之后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共同评价互补。

(四)课外拓展,电子批注

1、播放微课《如何做电子批注》。

2、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小学语文批注式教学心得体会.doc》
小学语文批注式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