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教学方法与实践心得体会

2021-05-1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创新思维实践心得体会

材料化学

创新思维实践

个人体会

题目:创新思维实践心得与体会

学生姓名:闫伟光

学生学号: 140231112 指导老师:秦元成

2017年1月

创新思维实践心得与体会

创新一词经常被我们提及,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大媒体里,我们似乎对它很熟悉,但我们若是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叫创新思维,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对它是细思极恐的,一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天天念叨的词,我们却连它到底是什么都不知,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很浅陋,很浮夸。最近学校里组织了几堂关于创新思维实践的讲座,听完之后,我对创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它并不只是一个空泛高大的名词,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对创新思维实践也有几点心得体会,故述之一二。

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叫创新思维?这是我从创新思维实践的到的第一个答案。其实“创新”一词并不“新”,早在古代,我国的先哲就曾提出“革故鼎新”,去掉旧的,留取新的,只不过创新一词经过连续不断的发展,如今的含义更加丰富,也更加有时代感。具体说来创新就是从产生新的认识到认识用于实践的过程,前者得到的是认识成果,后者取得的是事实成果,举个例子,爱因斯坦推导出量子力学中重要的质能方程,并在二战时期将该理论用于了裂变式原子弹的研究,最终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他所提出的质能方程是前所未有的理论,这相当于创新中的认识成果;而裂变式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则属于创新的事实成果。而什么才叫创新思维呢!由字面上不难看出,创新思维便是指思维上的创新,一个全新的方案、观点、思路,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思维,其实严格来说创新思维与创新有着不同的含义,创新的包含范围比较广,可以是抽象的想法思路,也可以具体到一件东西,而创新思维则是指思维上的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只是创新的一部分,一个阶段,创新包含了创新思维。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着重讲创新思维呢!这是由于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精髓和内核,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也就是说没有好的创新思维是很难有好的创新的,好的创新思维给出了创新的思路方法,让创新变得有理可依,不在盲目,更加高效。

我们该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这是我得到的第二个心得体会。从第一个答案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创新和创新思维,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实现他呢,我们整天喊着口号这要创新,那要创新,但这样我们真的就能够创新吗,显然是不能的。创新首先要求我们要事实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好的创新要先有好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洞察力,具体起来,我们要有一定宽度的知识面,这样我们遇到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找到突破口,触类旁通,这就如我们在有难题时,在本领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时,我们不放把目光移开,发散思维联系周边相似的问题,看看他们到底使用了何种办法解决的,再将类似的解决方法试着解决本领域的问题,聚合一下思维,这样往往会柳暗花明,事半功倍。其次,一个人的直觉和想象力对创新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直觉是非常神奇的,他总是可以直接绕过一些弯路,直奔问题的核心,就如平时我们在作试题,当遇到一个我们都不知到该怎么解决的问题时,总有一些人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就会去问他是如何求出答案的,可是他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就是正确答案,有时候我们也想拥有这种直觉能力,可是我们发现这些人大多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他们整天在学习做题,所以这些直觉能力显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获得这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存在使我们思维变得宽广,特别是在研究一些抽象的问题时,例如量子力学的研究,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研究少走弯路,更易建立起正确的微观模型,故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想象力的运用。

在我们所学专业到底都有哪些创新思维实践的方法呢?这个问题算是比较清晰的,因为各个讲座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别主要介绍了某一创新思维实践方法,下面我会选几个我比较典型的方法说一下我的个人体会。

从正交试验设计到均匀实验设计为我们的探索性试验设计减少了工作量,适用于水平数较多时的试验安排。以前做实验一般只有有两种或三种影响因素,都是使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探索的,但是随着实验复杂度的增加,相关影响因素水平的增多,正交试验变得越来越不适用,实验也难以正常进行,但是有了均匀实验设计的方法,对于多种因素影响的实验,也变得更加可行,但是由于均匀设计的试验次数较少,在进行较少水平数的研究时精度较差,故我们一般只将之用于多水平实验的设计。

组合法创新思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这个研究方法非常有趣,它告诉我们一加一并不等一二,而有时候大于二,而这就是组合法的重要作用。组合法一般是根据特定的组合法则,运用数学、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的手段,在材料、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将有关的一群客体进行有目的匹配,以满足某种要求,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复合材料的研究里,我们想要得到一种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韧性的材料,我们表可以运用组合法来研究这种材料的合成,我们首先可以找一种高强度的材料作为增强材料,另一种韧性较好的材料作为基体材料,这样组合得到的复合材料便具备两者的优点高强度高韧性。故这种方法在材料科学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生物仿生材料。这一课题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总是可以听到一些新奇有趣的生物仿生材料的消息,足以看出它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上这堂讲座时,谢宇老师提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生物仿生材料----纳米防水材料,它是根据荷叶自洁效应仿生制造出来的,人们对荷叶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荷叶表面有非常多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研究人员设想若是研究出一种像荷叶一样可以自洁的材料,并做成衣服,那么这件衣服几乎不用清洗都可以保持干净,因为油污和水污根本沾不上。生物仿生材料的确有很强大的功能,想必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应用。

整体来说创新思维实践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有关材料化学的创新思维及其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一名材料化学系的本科生,我对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认为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些创新思维方法将之用于相关材料的学习与研究,投入到化学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化工属于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它的好坏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观中国化工的发展史,经历过高峰期,现在已经步入平缓,但化工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为了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各行各业,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意味着突破,昭示着革新,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我们更要培养好创新思维,为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蓄力。即便以后的我们从事其他行业,我认为创新思维实践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次学习,创新不分行业,不分领域,只要一个人拥有创新思维能力,那么他的价值将是巨大的。这次为期两周的创新思维实践讲座也算是我关于创新思维的启蒙课,受益颇多,有感于各位老师的耐心讲解,必将不负各位老师的期望,努力前行。

导师评议:

分数: 签名:

系评议:

分数: 系主任签名:

推荐第2篇:管理学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

管理学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

[ 录入者:zhaotou | 时间:2008-12-16 13:39:01 | 作者: | 来源: | 浏览:9

次 ] 摘 要:管理学是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管理类课程的理论基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教学大纲;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

1 课堂教学及其准备的主要依据 

(1)教学大纲,是教师授课的方向性依据。它规定了学习对象的培养目标,人才业务规格要求,规定了素质及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基本途径和基本资源。教学大纲有助于教师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还规定了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使我们能够理解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2)学生特点,是教师授课的对象性依据,也可以说是主客体方面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但同时也是主体,具有主客体两重性。从初步的教学接触了解来看,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科学文化基础比较好;

②对人文类课程有兴趣,与管理类课程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更多一些;

③自学能力比较强,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

④学习习惯比较好,进取心强一些,相当部分同学都有考研究生的意向或打算。

(3)教学资料,是教师授课的信息性依据。主要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管理学》的教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更加突出实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不落俗套,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收集和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这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提高。

(4)教学手段,是教师授课的物质性依据。教师教学手段的实现依靠学校教学条件的支持,我们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但能够展现视觉效果好的文字,而且配以插图、照片和相关影视资料,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特点

(1)管理类教材学生一般自己看得懂,有比较强的可自学性,这给学生在课堂的听课价值与听课兴趣带来了问题,而本科生有更高的自学能力,这问题就更加突出。在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听这样的课必要性不太大,或觉得没有必要整节课都认真听。即觉得“听不如看”——即使课堂上没有听,课后花更少的时间就可以补回来。

(2)学生在日常的学生与生活中,已或多或少接触了管理事例,有一定的初级经验。对管理课或有一定的兴趣,当然也存在着某些误解与偏见。

(3)抽象性特点。管理学中的许多道理和结果都难以直观地看出来,这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会增加理解的难度,降低学习者的兴趣。管理学课程的抽象性来源于管理现象本身的特点。管理实践的对象主要是人,管理就是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人的心理表现是很难直接看出来的。所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行为以及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是不直观的,许多时候要靠思维去把握、去概括,需要用心去体会。因此,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等听起来会感觉抽象枯燥,掌握起来觉得难以琢磨,结果检验也不那么直接和好计量。

总之,管理类课程看起来是好教的,实际上要教好是更不容易的。所以,也需要理解管理类教师的难处。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其一,在教师同样具备该专业课程知识深度的前提下,学生看得懂的课程,比学生自己看不懂的课程难教,因为后者一般只要依教材按部就班讲就行了,而前者如果也这样做,则意味着教学失败。

其二,抽象的东西比直观的东西难教,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难教。因为用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观察和检验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用抽象的思维去感觉、去体会就要困难许多。

(4)基于第三点,管理学课堂上的学生群体就是其理论与方法的实验对象,课堂就是实验室。这是它有利于教学的一面,关键是善于运用。

3 教学法考虑与实践

(1)从授课内容上来提高学生听课的必要性,要增加教材外的教学信息量,比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框架(跟教材有所不同,但不能大不相同,要若即若离),引进新鲜事例,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等。

推荐第3篇:浅谈《离散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在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因此,如何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科学研究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离散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0 引言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不仅是许多计算机专业课的必备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等特点,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从事离散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1 提高学生对《离散数学》的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离散数学时,往往看不到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认为该课程对计算机科学的作用不大,因而不重视离散数学的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介绍离散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近年来与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如数理逻辑、抽象代数和图论等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进行该学科相关的研究与开发的起点在不断提高,无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开发或者是技术管理工作,都应该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适应学科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当今计算机科学界的权威人士很多都是研究离散数学出身的.美国的软件之所以能领先,其关键就在于在数学基础上他们有很强的实力,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而我国的信息技术的数学基础十分薄弱,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难成为软件强国 计算机领域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是图灵奖,具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图灵是一位英国的数学家的名字,他所创立的数学模型一一图灵机(离散数学内容之一).在可计算性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纪念他对计算机科学所做的贡献,国际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奖项.著名的计算机软件大师狄克斯特(Dijkstra)曾经说过:“我现在年纪大了,搞了这么多年软件,错误不知犯了多少,现在觉悟了.我想假如我早年在数理逻辑上好好下点功夫的话,我就不会犯这么多的错误.不少东西逻辑学家早就说了,可我不知道 要是我能年轻20岁.我要回去学逻辑 ”由此可见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的优化

《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这四部分内容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们分别作为《离散数学》课程的一部分,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课时数偏少相矛盾,使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如果这几部分的内容都要详细讲授,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在在教学过程中对讲授内容的设置上应当有所侧重,比如学生对集合论基础的很多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只需要简要介绍一下,重点放在用集台论的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上.对于二元关系这部分,侧重点是加强对与二元关系的几个性质相关问题的论证方法的训练.在数理逻辑上通过将一般命题公式和一阶逻辑公式化成范式,达到强化训练学生逻辑演算能力,并通过逻辑推理理论的学习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图论部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通过对相关定理及其证明思路的理解来体会图论的研究方法.代数系统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群论上,尤其要在代数系统、群、子群、循环群、变换群、正规子群的概念及相关问题的理解上下功夫,特别要掌握同构和同态的概念及应用,对于其它的代数系统如环、域及布尔代数则可以略讲.

另外,现行大多数教材,主要是集中在从纯数学理论角度教授基本内容,这也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的.如果选择了这种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介绍一些知识点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 教学方法实践

3.1 注重理论的理解。推行研究型教学

离散数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规则,几乎每一节课堂上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新的术语或定理,很多学生由于习惯于背诵的方式来掌握概念,很容易产生枯燥甚至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于问题的完整理解过程,而不是只告诉学生结论.因此,很多概念、定理都不用死记硬背,只需要理解,这样才能掌握得更牢.

比如,在一阶逻辑中有八个关于量词作用域里的扩张与收缩公式,学生刚开始看到这些公式时,可能会觉得太难记了.那么就需要把证明的方法告诉他们,掌握公式的来龙去脉.其实只有以下两个公式是相对特殊的,需要转换量词形式的:

((A x)A(x) →B)甘(3 x)(A(x)→B)

((3 x)A(x) →xB){ (A x)(A(x)→B)

这两个公式可以在有限个体域中采用量词消去法把其中一个公式证明给学生看,其它几个公式要求学生课后采用类似的方法自己动手证明,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因此,需要把过去习惯的填鸭式教学转换为研究型教学,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鼓励和引导学生实现研究为本的学习.对课程、对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挖掘深层的东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踏实的科学态度.

3.2 理论联系实际

离散数学这门课内容比较难,而且相对枯燥,特别是该课程的结构较为松散,内容杂,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讲解清楚各种基本概念、定理、定理证明、计算方法等基本内容之外,还应多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随时介绍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感觉到这门课程的必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平面图时,可以给出它们在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应用.

另外,如果讲课时能结合一些轻松的故事,也可减轻学习的压力.比如离散数学中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著名的苏哥拉底三段论、土耳其商人和帽子的故事、一笔画问题、地图染色问题等等.但对于这些问题的介绍不能停留在故事的趣味性上,应当从故事人手,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再促进和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3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离散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很抽象,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能从实际的例子出发,再抽象出基本概念,使得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二元关系”,可以举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例子:假设某家庭有父母兄弟四位成员,在家庭成员这个集合上,常见的二元关系有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等,然后以数学符号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再把二元关系的数学定义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对“二元关系”这个概念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又如在讲解“群”的概念时,可以先给出具体一个代数系统,如(Z,+),然后得出该代数系统满足群的三个条件:结合律、存在幺元和每个元素有逆元,从而引出群的定义.

3.4 注重归纳与小结

离散数学的内容虽然多且散,但通过归纳,可以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离散数学讨论的内容大多包含两个方面:研究一个系统中涉及到的静态(基本概念)与动态(运算、操作、推理).如集合论中是元素(静态)及其上的运算(动态);代数系统中是集合(静态)及运算(动态);数理逻辑中是公式(静态)和推理(动态).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够理清头绪,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课时,应该把重点、难点精讲细讲,对于易懂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此外还要经常归纳小结,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和难以记忆的重要知识点,更应该辅以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比如在讲完代数系统这部分内容时,可按照代数系统、半群、含幺半群、群的顺序依次阐述这几个概念,均是在前一个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性质(封闭性、结合性、幺元、逆元),最后用图示的方式进行小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4 教学手段改革

4.1 建设网络课件。注重教学的互动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课件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离散数学有很多定义、定理、性质等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概念讲概念,就结论讲结论,学生将难予接受.如果能利用网络课件信息量大、生动有趣的特点,将概念、理论提出的背景以及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势必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在离散数学网络课件中,可以集成电子讲稿、作业、答疑、讨论、考试、试题库、网络资源、学习跟踪分析、管理等,极大地改变离散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网络课件的特点让师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充分地、广泛地进行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网络课件的电子讲稿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网络课件的建设一定要注重电子讲稿的质量.电子讲稿要尽量使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制作幻灯片画面时.要注意目标明确,使常规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避免给学生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

当然,笔者认为离散数学网络课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它还不能完全代替“黑板、粉笔”方式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当地应用黑板与粉笔,以起到其特有的点睛效果.例如对一些逻辑性较强,难以理解的需要推理、证明的教学内容,应该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只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2 重视学生作业,定时测验

大学扩招以后,很多教师课时量都比较饱满,批阅作业的时间相对较少,有些教师甚至因此不布置作业或不批阅作业,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离散数学的知识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多做练习是无法牢固掌握的,因此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但大部分学生不可能把课本上的习题全部做完,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批阅.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选其精华,选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覆盖所学的内容,尽量选有启发性质的习题.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认真仔细批改,将作业中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要进行课堂讲评.通过讲评作业,帮助学生澄清模糊和错误的认识.

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克服学生的学习惰性,除了布置作业外,可以在讲完每一部分内容之后进行课堂测验,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把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及时地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由于时间关系,测验时所选的习题数量不宜过多,尽量做到少而精,具备综合性、典型性等特点.其次,要难度适中.例如在数理逻辑部分的测验中,可分别从命题符号化、公式类型判断、主析取范式、前束范式、逻辑推理等方面进行选题,共五道题左右,其中重点突出符号化与推理理论,力求以点带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4.3 考试改革

笔者认为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试方法改革,实行教考分离.学生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组成,任课教师掌握平时成绩的评定,考试则实行教考分离,任课教师事先不知道考试题目,但可以与命题教师一起讨论命题范围、难度及题型.实行教考分离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是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

5 结束语

总之,要把离散数学这一门课教好,教师就要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认真掌握教学规律,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摒弃“填鸭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师只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具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找到较好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青杉,孟国艳.关于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6 .

[2]朱文兴.“离散数学”的教学实践和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3.1:33—35

[3]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第4篇: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从审计学课程框架不明晰、教学过程重教轻学、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等方面深入分析传统审计学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并从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推动启发式教学、提倡小班上课等方面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审计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创新

审计学是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它必须以会计学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为基础,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本科教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的内容,所以基础课的学习特别重要,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那么想较好地完成审计课程的学习是很困难的,因为课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其次,审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创新性地思考。你需要对基础知识非常熟练,才能对各种可能性做出预测和判断,再应用审计学的原理去获取相关资料支持你的结论,这也是目前实务界对人才的需求。这对于在校的本科生来讲难度比较大,他们缺乏实践活动,对企业的情况不了解,对审计实务也是空白,而且他们更喜欢计算清晰的财务会计,不习惯于充满不确定性和职业判断的审计分析,致使供求双方存在矛盾。那么,在有限的课时内用较清晰的课程框架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养,这是授课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审计学教学迫切要解决的。本文就是在这一思路基础上,从审计课程框架建设、审计课程内容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教学等方面着手,对现有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与实践进行探究。

一、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

审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且涉及到会计、统计、经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审计学课程的抽象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中套着其他概念,概念前后又交叉,使得概念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顺序难以把握;课程框架不清晰,内容逻辑性差,不像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那样是基础会计的延伸,比较有条理,框架很明晰;审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和职业判断,而且审计课程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强,仅从理论上很难给予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学生学完之后会感觉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学了什么,不像财务会计那样能够按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感觉学会了相关的技能;审计学课程逻辑性很强,很严谨,只要一个逻辑不准确就没法理解或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而且理解相关的知识需要特定的环境,有时同样一个名词在不同条件下理解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审计学太抽象、深奥、难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也很难把课程内容讲得生动。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1.课程框架不明晰

审计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发展相对晚,审计学科体系的框架还不明晰,发展也不均衡,财务信息审计发展相对快些,而非财务信息审计、一般审计、行为审计的发展相对慢。学科体系的发展不均衡,框架不清晰也使审计课程框架不是很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前后的逻辑性比较差。这使得教学内容的逻辑相对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路也不清晰,影响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重教轻学

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教的方法,多数依赖于教材,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学的方法,缺少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减弱了教学的整体效能。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双方的交流不顺畅,影响教学效率效果;同时学生也懒于思考,依赖性强,不利于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财务和审计人才。现代教学方法应强调整体性,在教学中注重教师、学生、教材间的相互协调,发挥整体功能。

3.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

审计学的实践性强,要学好这门课,必须要求有较多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但是由于审计教学案例较少,案例的获取编写成本高,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再者目前我校的教学班基本都超过150人,很难实行案例教学,或者教学效果较差。

实践基地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基本是挂个牌就了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无法到基地实习,基地也不愿意接受大批量学生实习,所以实践教学整个体系是没有跟上步伐,导致审计学的实践教学法应用不理想。

三、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构建合理的审计学课程框架

一直以来,审计学的课程框架比较不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干扰,应该设计比较合理的课程框架。按照审计的基本工作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根据课程框架有步骤地学习,特别是业务审计中要加强说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这一基本程序下,形成比较合理的审计课程框架,并按照这一基本程序讲解相关内容。

审计基本程序图

2.教学内容的创新

从内容上看应该打破原来财务审计的局限性,应该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融合起来。财务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上课的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时候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训基本结束,如果学生能够把原来所完成的实训材料很好的保管下来,到审计实训的时候根据他们自己完成的材料来进行财务审计会弥补软件实训的局限性。这不仅可以检查学生自己过去财务实训完成的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训过程思考和创新,而不是根据软件原本设计好的业务根据答案去填列。当然这样做可能需要加强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相关性,对教师和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能更好地实现实训应有的效果。这些审计主要都是围绕财务信息审计展开,其他类型审计的内容涉及很少,因此,可以在内容上增加一些非财务信息的审计、行为审计、生态审计等等,在内容上加以拓展。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安排小班上课,以小班、小组、角色的扮演来共同完成。 3.注重实践教学

(1)加强实验室建设,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借助仪器设备,根据已有的教学软件,独立操作、分析,从中获得经验,培养实践技能,掌握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验教学必须借助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软件中资料的设计都是仿真的业务和票据,比较直观,能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审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实际审计工作。因此,模拟实训是审计教学必备的环节,实训过程以审计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上机实训为主,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制定、重要性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审计流程,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实质性测试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应用,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为达到以上目标,必须做好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两大类。教学软件现在大部分院校用的都是财务审计的教学软件,只涉及财务审计的内容,而且形式上都是手工账报送审计形式,没有场景虚拟,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设计一个多层次的教学软件,大量引入目前的3d动画和虚拟场景,把案例的执行过程以动画和虚拟场景的形式体现在软件中,这样更具有更有现场性。比如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案例的设计,应该把投资估算审计、设计概算审计、施工图预算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等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的基本模块都包含在内,再根据每个模块审计应该包含的内容、需要的材料、注意的要点等作明确的介绍,然后辅以3d动画的形式增加软件的的现场性,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也明白不同的审计对象对审计人员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在特定项目的审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其次是教学平台的建设。由于实验室和学生数不匹配,审计模拟实验不应该仅局限于实验室完成,应该设置平台让学生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都能完成,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也可以随时复习之前的相关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这样使教与学变得更人性化,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实践基地平台的建设后面阐述。

(2)重视案例教学,积极编写教学案例

审计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课本给予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和记忆,如果能够通过案例的讲解,把复杂的过程和抽象的理论在案例中体现出来,既便于记忆又容易理解理论知识。那么教学案例的取得和质量就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复杂性、可理解性,最好是任课老师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取改编的。目前现成的审计案例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案例的收集与编制就成一大难题。案例的编写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不仅需要老师的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实践活动的参与,共同编写案例。只有不断积累修改才能做好案例教学,使案例真正贴近实际,讲解起来形象逼真,当然这过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给予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

(3)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外,学校还应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广泛的业务联系,实现校企合作。学生到实际单位,参与他们的日常工作,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能够很好地在实务中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参加现场工作,还能培养和检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对审计人员能力考核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些过程和场景都是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所无法感触得到的,只有与这些实际单位建立好合作关系,把学生送到实际工作的现场,才能弥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仿真教学的局限性,才能真正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目前本校的财务处已经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财务实践平台,应该鼓励审计处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虽然我们也与事务所和企业建立合作,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基地少,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真实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培养必备的技能。

4.推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当地加以引导,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使师生的教与学得到很好的配合和协调,改善教学双方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时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如何给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人,通过教师引导,不同学生间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使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5.提倡小班上课

目前审计学的上课班级基本都维持在150-200左右,这么大的一个班级,教师把全班同学扫一遍都觉得困难,更不用说互动了,一堂课下来也就满堂灌了,省事,又能完成教学工作量,其实这样做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了,完全偏离了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宗旨。这种大班教学完全是从知识讲授的角度去评价教学,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很多的教学方法无法在这么一个庞大的教室中使用。当然,小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人数减少,也不能是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一刀切,在适当的人数范围内,应该注重师资的配置。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学校应该明确目标,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能科研至上,只有教师有积极性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近年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都出台关于小班上课,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规定,很多高校也在实践过程中。当然,小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受限、成本高等。但为能够培养真正具有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推荐第5篇: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創新思維與教學實踐

曾德江(機械職業教育.ISSN1007-1776.2002(7))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及實施,實踐表明採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字】教學方法;創新思維;方法策略

創新思維是思維的一種方式,是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創造想像而產生某種嶄新的思想過程。這裏的新可以是新觀點、新證據、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應用方法、新的研究角度。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教育學校,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

職業教育學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只有將創新思維時刻融入教學中,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針對這一課題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積極採用啟發式教學法,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已慣用\"灌輸式\"、\"填鴨式\"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類教學方法主要強調

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講得過多過細,留給學生的思維和想像空間較小,因而造成學生學習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基礎知識、基礎理論不扎實,最終阻礙了他們智力和思維的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是在講授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以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與之相關的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基礎知識的學習。啟發式教學法並不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可以有:問答法、思路法、分解法、對比法、講練接合法、課堂討論法,實踐證明採用這些方法後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想像能力、總結歸納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由於思維能力的提高,無形中對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的學習也起到推動作用,這一切為他們創新思維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傳授創新思維的方法和策略,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講授完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後,經考評學生這部分內容掌握情況完全能夠達到教學要求,但一牽涉到要發揮他們創新能力的題目時,許多學生就感到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就有必要給學生介紹一些創新思維的方法和策略,創新思維的方法和策略有許多,但考慮到本門課的特點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主要傳授以下幾種方法和策略:

1〃 腦力激蕩法

利用集體思考的方式,使思想互相激蕩,發生連鎖反應,以引導出創新思考的方法。

如:提出一個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允許自由想像,並注意暫緩評論,鼓勵提出更多的意見,然後將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列出,最後再進行歸納總結。

2〃 逆向思維法

正常的思維方式是在已知條件下根據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推導和判斷出未知的結果。而逆向思維則

與之相反,往往是根據結果反推實現結果的各種可能性。

如:在平面連杆機構概述中有這樣一個課目,一台簡易衝床由四個構件組成原動件個數為一,讓學

生判斷此機構是否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如無確定的相對運動應該怎樣修改此機構?經公式電腦構的自由度為零,即意味著機構無法運動。要使機構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則必須使機構原動件的個數與機構的自由度個數相等,此題目採用逆向思維法考慮,據所學知識反推即可知實現這一目的的思路有兩種:方案一機構中增加一個活動構件,增加一個低副,機構即可實現預期的運動。方案二機構中活動構件個數不變,減少一個低副增加一個高副,機構即可實現預期的運動。按以上兩種思路考慮,最後得出的設計方案竟有

八、九種之多。3〃 系統搜尋法

針對設計要求,先系統地找出滿足設計要求的各種可能性,然後進行評價擇優確定設計方案。

如:根據木鋸鋸木料的動作,設計一台金屬棒料的鋸床機構。採用系統搜尋法,很快便知滿足這一設計要求的機構有雙曲柄機構、滑塊機構、導杆機構、正弦機構、正切機構、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

八、九種方案。

4〃 類比法

比較類似的情況,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似處,做適當的比擬,並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設計思路。 如:課程設計中減速器箱體的設計既可採用類比法進行,參考的資料可以是各種圖冊、設計手冊等,通

過類比並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可設計出既滿足設計要求又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作品。 5〃 組合法

按照一定的功能需要選擇若干成熟的技術加以組合。

如:要設計一台兩軸中心距較大傳動機械,其工作要求是傳動比恒定並傳動平穩。根據所學知識知道帶

傳動適應於具有較大中心距並傳動平穩的場合,但在傳動中會發生打滑而造成傳動比不恒定,齒輪傳動能滿足傳動比為恒定值,但其傳動中心距較小。綜合兩種傳動的優缺點知採用齒輪帶傳動即可解決問題。

實踐證明,學生經過創新思維方法和策略的訓練,創新意識有所提高,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能提出一些

出人意料並頗有創新意識的設計方案和設計思路。

三、開闊學生的思路和視野,為創新意識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所使用的教學設備及教學手段的局限性,造成學生思考問題思路窄、層次低。為了

開闊他們的視野,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安排學生到工礦企業、高新技術展覽會參觀、學習。也可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些現代設計方法如:摩擦設計、可維修設計、綠色設計等。只有不斷地擴大資訊存儲量,才能開闊他們的思路和視野,才能為他們的創新意識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四、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實現提供良好實踐條件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紙上談兵,很少有實踐的機

會,為了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創新意識得以實現,應盡可能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採取的措施有:

1〃課外開放實驗室,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安排實驗。

2〃教學中,為了配合教學內容可以由教師佈置課題,也可由學生自行設計課題進行與本課程相關的製作。

3〃配備必要的實驗設備如:台鑽、砂輪機、車床、臺鉗等供學生使用,通過這個過程讓他們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創新意識得以實現。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創新思維時刻融入教學中,並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才可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1 4

精品文檔

精品文檔

推荐第6篇:创新思维与实践论文

创新思维与实践论文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的一种脑理活动,是人的大脑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或称系统工程,进一步讲是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对各种信息比现在最高级计算机进行系统的处理过程。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思维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 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二)创新的基本概念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生产出有价值的、原来没有的新的精神或物质产品。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对创新作了精辟的论述:“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创新,也就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创新思维俗称“点子”,往往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一个单位或一家企业。

我们江总书记对创新,对创新思维对创造力,他有很多重要的讲话。比如,江主席江总书记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还讲了,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有一段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三)创新思维的特征

什么叫做思维呢?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创新思维它有很多特点。比如它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异的。我们认为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异性、差异性,非常突出。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

一、创新性特征

1、独创性特征独创性是指独立于前人、他人,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

2、新颖性特征所谓新颖性是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力求找到它新的本质、新的解决方法,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之处。求异思维的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客观根据的,其客观根据就是事物的特殊性。

二、超越性特征

创新即突破、超越。思维的本质即是超越的,因而,才有创新性思维,才有创新性思维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超越。

一是对于过去的超越;

二是对于将来的超越;

三是对空间的超越上;

四是对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物品等等超越上;

五是对“有”与“无”的超越上;

六是对“传统”的超越上。

(四)

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方式是逻辑式创新思维形式和非逻辑式创新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方式和收敛式思维方式;纵向思维方式和横向思维方式及系统思维方式等的总称。

1、归纳推理是由个别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规律的创新思维形式。

2、求同法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出现,都与某一共同的因素有关,寻求这个共同条件的方法。

3、求异法是指在事物之间的差异中寻找原因的方法。

4、类比推理——就是由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许多属性上也可能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五)创新思维能力

一、预测思维

1、预测思维的概念

预测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或前置性的思维,而是在事实、现象出现之前,对它的深刻洞见、准确把握,是通过想象来推测未来的能力。

2、预测思维的灵魂——超前意识

第一,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敏锐性是一种才能,是一种基于事物规律的深邃的洞察力

第二,思维的灵活性。指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内容相隔很远的对象的能力,特点是思路开阔,妙思泉涌。

二、战略思维

1、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

首先,善于把握大局,善于宏观思维、战略思维。

其次,领导就是制定战略、策略,从而保证组织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并使相关的人都理解和坚信它的正确性。 第三,领导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富于变化的时代,要能够用宏观的、战略的眼光观察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并迅速拿出应对变化的举措及行动。

2、战略思维的核心——整合力

整合力,即利用似乎互不相干的思维对象和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使其发挥整体功能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各种各样合作关系的能力。

三、社会思维

1、形成创新性群体

2、形成心理相容、协调完善的群体

3、形成民主的、具有集体意识的群体

四、决策思维

1、目标性。

2、优化性。

3、选择性。

4、实施性。

5、超前性。

(六)创新思维艺术

1、艺术——是指人类以情感和相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相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

2、美感思维——形象思维,是对象在人的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综合了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以直觉性、情感性为突出特征,直觉中有理解,情感中有思维。

3、创新思维的成果——是科学理论或知识;是科学发现或发明;是艺术作品。

(七)具备创新思维

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每取得的一步成就,都与创新思维的实践都有关系。创新思维这么重要,它又是前提,又是法宝,又是重要作用。它有这么多好的,那我们怎样具备创新思维呢?我们的方法呢?

一、服从习惯——经验思维

表现:规矩啦!不了解,按规定;熟悉了,不愿改,改不了,不可能。 改进:创新思维;换位思维,如切苹果。“所谓天才,不过是

一种以非习惯性的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詹姆士)

二、随意附和——从众思维

表现:人家(专家、大家、领导)说的,书是这样写的。先入为主,不假思索;跟着举手表决、电梯站位均朝内等

改进:质疑思维评判。模仿与创新、模仿与超越(日本人做摩托车),从肯定-否定-待定。

三、思维凝滞

表现:没主意、想不通。数千次测验,数万道题,没见过,不会做。 乐于幻想,享受成功;

改进:有童真,关心生活,好奇心。善于捕捉一闪念思维。不要唯一答案。

四、吝惜时间

表现:就想快,完成。不讲质量。看的多,记得少,更谈不上创新

改进:停留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越是多思,就越有时间”(亨利福特)

五、问题超载

表现: “问题很多,脑袋很乱”

改进:从无序-有序-超序理清逻辑,轻重缓急。名人就是一辈子解决一个或几个大问题。

六、安于现状

表现:现在就很好,现在没问题,其实差别就是问题。一辈子平庸 改进:制造问题,解决问题。机遇与挑战.

七、恐乱怕错

表现:怕失败,怕出错、怕风险。 改进:敢于尝试,乱中求胜。小时侯喜欢拆钟表、拆玩具的人最容易成为发明家。创造活动的一个基本成分就是不怕失败。

八、急于求成

表现:一步登天,一下子成为发明家。找到问题的唯一解。 改进:水滴石穿,一生积累。

(八)表现出创新思维

要使得我们的创新、创造力变为现实,很重要的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和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发挥成正比,丰富的知识从哪儿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下冒出来的,不是人原有的,头脑里面固有的,要通过两个字得到,学习。我们江泽民总书记讲了三大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讲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个人,学习型的社会。通过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出来,通过学习知识,创造力发挥。

推荐第7篇: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曾德江(机械职业教育.ISSN1007-1776.2002(7))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及实施,实践表明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方法策略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造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想过程。这里的新可以是新观点、新证据、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应用方法、新的研究角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只有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中,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针对这一课题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已惯用“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类教学方法主要强调 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讲得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较小,因而造成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不扎实,最终阻碍了他们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在讲授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与之相关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问答法、思路法、分解法、对比法、讲练接合法、课堂讨论法,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无形中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起到推动作用,这一切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授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讲授完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经考评学生这部分内容掌握情况完全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一牵涉到要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题目时,许多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有许多,但考虑到本门课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主要传授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

1. 脑力激荡法

利用集体思考的方式,使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新思考的方法。

如: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允许自由想象,并注意暂缓评论,鼓励提出更多的意见,然后将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列出,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2. 逆向思维法

正常的思维方式是在已知条件下根据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推导和判断出未知的结果。而逆向思维则 与之相反,往往是根据结果反推实现结果的各种可能性。

如:在平面连杆机构概述中有这样一个课目,一台简易冲床由四个构件组成原动件个数为一,让学

生判断此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无确定的相对运动应该怎样修改此机构?经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为

1 零,即意味着机构无法运动。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则必须使机构原动件的个数与机构的自由度个数相等,此题目采用逆向思维法考虑,据所学知识反推即可知实现这一目的的思路有两种:方案一机构中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增加一个低副,机构即可实现预期的运动。方案二机构中活动构件个数不变,减少一个低副增加一个高副,机构即可实现预期的运动。按以上两种思路考虑,最后得出的设计方案竟有

八、九种之多。

3. 系统搜寻法

针对设计要求,先系统地找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评价择优确定设计方案。

如:根据木锯锯木料的动作,设计一台金属棒料的锯床机构。采用系统搜寻法,很快便知满足这一设计要求的机构有双曲柄机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正弦机构、正切机构、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八、九种方案。

4. 类比法

比较类似的情况,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做适当的比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设计思路。

如:课程设计中减速器箱体的设计既可采用类比法进行,参考的资料可以是各种图册、设计手册等,通 过类比并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可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要求又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作品。

5. 组合法

按照一定的功能需要选择若干成熟的技术加以组合。

如:要设计一台两轴中心距较大传动机械,其工作要求是传动比恒定并传动平稳。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带 传动适应于具有较大中心距并传动平稳的场合,但在传动中会发生打滑而造成传动比不恒定,齿轮传动能满足传动比为恒定值,但其传动中心距较小。综合两种传动的优缺点知采用齿轮带传动即可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创新思维方法和策略的训练,创新意识有所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能提出一些 出人意料并颇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

三、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为创新意识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局限性,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思路窄、层次低。为了 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安排学生到工矿企业、高新技术展览会参观、学习。也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现代设计方法如:摩擦设计、可维修设计、绿色设计等。只有不断地扩大信息存储量,才能开阔他们的思路和视野,才能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实践条件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纸上谈兵,很少有实践的机 会,为了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以实现,应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采取的措施有: 1.课外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实验。

2.教学中,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布置课题,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课题进行与本课程相关的制作。 3.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台钻、砂轮机、车床、台钳等供学生使用,通过这个过程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以实现。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中,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才可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推荐第8篇: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操作技能和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学改革要以专业理论课教学为重点。本文就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等专业理论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综合性人才?教学改革?教师素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急需更多高技能的人才,因此职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以适应生产技术的发展步伐。

我国的职业学校所面对的学生较为复杂,生源广泛,学生基础薄弱,知识层次不一,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课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与实践课教学相比,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更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难点。

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如何采取恰当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下面结合笔者在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本,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二是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学科教育整体化是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理论、技能齐发展,实现“双师型”目标。三是要勇于创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要善于发现和正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吸纳先进的理念,逐渐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

二、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职业学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教学方法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具体可以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上进行发展和改进: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螺纹”的时候,就先带领学生到钳工实习车间,让学生们观察台虎钳的结构及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台虎钳是如何实现工件的加紧和放松的。学生对常见的螺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时,就会情绪高涨,想把自己所看到的、所了解的知识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就变得有意思了。

2.激趣教学法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迈出了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实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例如 “平面连杆机构”单纯用图解还不足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机构的运动,因此笔者组织学生自己做教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轻松地将教学难点一一突破。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3.学生参与教学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不仅局限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走上讲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必须注意的是,讲解的内容非常关键,教师的选择要恰当,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能力。例如机械基础课程中 “步进运动机构”这一节,在笔者讲解了棘轮机构之后,学生对步进运动有了定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的“槽轮机构”就会让学生来讲解,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三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注意对讲解学生的选择,以中等偏上的学生为主。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现在各职业学校都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动作、文字于一体,通过形、色、光、声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与一支笔、一本书、一块板、一张纸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显著。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以符合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推荐第9篇: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

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等。”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平时努力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三个环节,浅谈本人关于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

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的关键一环。

1.可以设计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导入。精彩的导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在“七大洲四大洋”的教学时,教师导引:“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球体,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为什么呢?”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了,兴趣盎然地想探个究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或一段录像。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交通运输与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丝绸之路”的一段录像,将学生带入充满传奇色彩的古代交通,引起学生对交通运输线路的悠远思绪。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小组活动、合作竞争。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竞赛或抢答,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从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与交流,并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进步,在竞赛中体会到团结与荣誉。在“旅游资源”教学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世界及我国著名旅游资源介绍及照片等。同学们积极合作查找资料,还找了许多图片,内容丰富多彩,并在课堂上争先恐后抢答,气氛异常活跃。

2.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学习。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图像、图表,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少讲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知识,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树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绘制简单图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3.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

创设情景是设置“空间”的前提。经验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觉的情绪体验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地理问题情境化是有效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更是创设自主学习空间的关键步骤。地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例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课中,引入真实故事:山西省陵川县有一个叫西崖沟的小村,四周全是山。住在村里的人和外界基本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的物产很丰富,有多种水果、药材等,水果运不出,也吃不了,每年烂了后只能做肥料,党参没有收购,最后干了当柴烧,人们生活非常贫困。1962年——1991年历经29年,终于把公路修通了,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把道路修通?真实的引言,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与魅力——地理是生活的一部分,地理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当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到学生中间,师生互换角色。如在“世界经济格局”教学时,让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个别同学自愿上讲台在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评价。同学们方式多种多样,有列表比较的,有绘制柱状图讲解的,讲的不完善的还有争着上台补充的,人人参与激起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作业设计具有多样性、层次性。1.作业方式的多样性。

作业方式多样不仅指题型多样(选择题、判断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等),更是形式多样,既有一般书面作业,又可联系本地实际问题,布置地理研究性学习任务。例如,在讲“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本地著名企业考察,了解本地环境问题的现状、表现,并思考应采取哪些措施,从而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作业要求具有层次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区别对待,让全班所有同学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当然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更要激励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知难而上,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提高其成绩,课堂基本观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要求在作业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总之,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地理教师应改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推荐第10篇:低段拼音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低段拼音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摘要: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学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对拼音引起兴趣,如何让学生学好拼音一直都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对于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如何让其掌握拼音的要求,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拼音教学,则是很多教师面对较少的情况。本文主要针对有聋哑学生的低段拼音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教师在拼音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段拼音教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前言: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字、正学习语文,看懂文字性内容,其是语文学科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学习文字性科目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普通小学生来说尚且不易,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儿童来说则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教师如何针对生理有缺陷的儿童的特殊性,进行专门化、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如何让学生看得懂汉语拼音、感觉得到其重要作用,并能够学会使用汉语拼音,是作为一名教师所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工作。

一、生理缺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障碍因素

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与正常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不同,其受到更大的障碍,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难度更大,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感知能力比较差

生理缺陷的学生,往往因为其某个生理器官功能的丧失,使学生生理器官功能的感知能力比较差,甚至完全丧失,教师在对视觉上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学生的器官功能弱点,并尽量选择其较好的器官功能进行配合学习,以弥补器官功能的缺憾。

2.注意力和兴趣狭窄

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因为其身体的缺陷,使得其社会行为非常不便,这也使缺陷学生的兴趣与正常学生的兴趣更加狭窄;同时因为学生生理缺陷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进行集中,甚至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处于涣散状态。

3.语言与思维能力欠缺

聋哑学生因为其先天性听力和语言能力的丧失,使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完全

失去其能力,在思维逻辑方面受到影响,思维时候的概念有时候会出现混乱不清的情况。

二、生理缺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

针对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校对其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师在针对生理缺陷的学生进行汉语拼音的学习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汉语拼音的作用,掌握汉语拼音的用法。

1.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自信

自信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自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来说,帮助其建立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进行汉语拼音的学习,则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对于其汉语拼音的学习大有帮助。笔者针对聋哑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行学习,效果较好。笔者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因为学生为聋哑患者,因此在沟通的时候,笔者学习了相关的手语,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在游戏和运动中通过手语的方式赞扬学生做的非常棒。并且,我将汉语拼音的学习融入到运动和游戏中,还会用手语的方式告诉学生们一些关于拼音的儿歌,帮助学生进行拼音的记忆。一些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表现出众,对拼音的学习也增加了兴趣和信心。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温暖,因此学生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对于拼音的学习更加具有热情和自信。

2.调动学生综合感官,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拼音学习

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障碍,使其一部分生理感官不能参与到拼音学习中,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进行听、说、读、写的拼音学习和联系,因此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适合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调用学生的其他健康感官,让学生“感受”拼音字母,通过其他感官的补充,弥补缺陷器官学习的缺憾。比如,针对聋哑学生,因为其听力器官和语言器官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产生障碍,于是笔者便采用“摸”式声音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拼音的学习。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时,通过左手的活动表现口中舌头的变化,通过右手的辅助表现口腔的与舌头接触的位置和情况,以此给学

生形象直观的感觉,即使在听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看来感觉到拼音的学习。笔者还让学生摸自己的喉咙和鼻息,感受声音的震动,感受呼吸的配合,通过“摸”的方式把握发音的技巧,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手是他们感受世界最好的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拼音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对拼音的学习通过双手“摸”出来。

3.教师家长沟通,构建拼音学习氛围

学校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依靠学校的学习,学生难以掌握拼音的实质,难以巩固拼音学习成果。因此,教师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与家长一起共同构建拼音学习的氛围,让课堂的教学延伸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巩固。教师与家长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两个协助因素,只有教师与家长达成学习的共识,家长配合教师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进,才能让学生的拼音学生得到加强,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笔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当前学校学校到的知识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定时开设家长交流会,让家长学习教师所运用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家中进行教学,并且还可以运用家中的相关设备进行扩展教学,比如运用音响放上豆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律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的拼音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结语:

对于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爱戴。教师也要多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拼音教学,让学生尽快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尽快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王莉娟.重度聋哑学生发音清晰度与汉语拼音的关系及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2012,31:34-35.[2]张雨花.浅谈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学习意愿[J].成功(教育),2013,04:181.[3]米立蕊.浅谈在语文中如何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22:76-77.

第11篇:技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技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技工学校现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技工学校发展需要,适应技工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技工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趣味性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目的性教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评价化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形象化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际。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学。

技工学校现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技工学校发展需要,适应技工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技工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一、趣味性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授课语言要有趣味性,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教师只有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幽默风趣的语言始终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上的设问、提问、反问、解问,都可以通过趣味性来体现,只要用的恰到好处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一个“度”。也就是说教学语言不是单纯追求趣味,只有将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出教学语言真正魅力。

二、目的性教学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数学生认为进入技校学习就是为了今后能获得一份好工作。这种认识,注重的同样只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本身。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学生应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感到每节课不仅有所学,还能有所用。这种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可以在课堂开始新课导入部分点明,也可以穿插于教学实例中或课堂小结中。学生真正了解了学习的意义,就会有向往和追求,就会产生兴趣,关注学习,才不会把学习专业课当作一件苦差事。

三、评价化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评价、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课堂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例如评价教材中的教学实例是否完全符合所讲理论、好在哪里,是否还有更好的实例替代,如此一步步在评价中延伸了实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师授课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学生的表情调整讲课方式。可以故意放慢语音将运用本节课中的旧知识说错,这样表现欲会让学生积极指出教师的讲解错误,这种挑错实际就是由老师的“故意”引发的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评价,当然这种“故意”要适时适度。学生表情出现迷茫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提议应该用哪种方式讲才接受。教育论文老师问学生,学生提建议,实则也是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评价。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学生参与回答,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辩论、评价学生的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对还是错,都应指出学生的长处予以表扬和鼓励,依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轻重不同的点评错误。这个过程其实包含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成功教育。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是学生再接再厉、不断前进的动力。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除给以分数或等级外,再加上适当的短评,会有良好的效果。赞扬或责备,表扬或批评,奖励与惩罚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讲,赞扬、表扬、奖励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总之,课堂上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元化评价,改变了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式课堂迈进了一大步。

四、形象化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际

专业课上学生对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实物,毫无感性认识的内容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形象的语言、挂图、多媒体、操作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形象化教学节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化难为易,提高了知识传递效率。“有所见才有所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 到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直观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技校由于其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突出动手能力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由于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集于一体,并借助动态功能,使所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形象,使操作得心应手,此外,多媒体的形式,使接受者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信息,并有利于进行联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此外,多媒体的形式还可以激发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所有这些因素都大大提高知识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得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知识吸收的比率。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将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互贯穿,进而融汇一体,便于学生联想激发创新思维。所以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大多来源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以适当安排现场参观。也可带学生参观大型机械厂,让学生了解书本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领会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使其了解、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和今后的就业环境,逐渐适应职业要求。开展形象化教学,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媒介,精心设计,适时适度、适当使用,并加强课程双边活动、引导性参与演示,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学

分层次教学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承认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并有意识地将其区分成若干类别或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另一种含义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使属于同一水平上的知识为一个层次,相邻层次设定足够的跨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如制定针对不同层次的考评制度,或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提问问题,好学生高要求,差学生低标准,在达标后逐步提高考评标准,使其各自进步。通过分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上,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

总之,实施创新教学需要老师有创造性地教育观,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既要考虑班级的整体特点,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居伊.帕尔马德.教学方法.商务印书馆发行部.

[2]周金浪.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2篇:线性代数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总结

线性代数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总结

【摘要】本文给出了线性代数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双基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线性代数 双基教学 实践与总结

一、引言

数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的细化,数学领域也有了许多分支,线性代数就是其中的一支。而如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在高等学府的各个专业里几乎都有开设,这也足以显示它的重要性。线性代数以其理论上的严谨性、方法上的灵活多样性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使得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线性代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对事物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线性代数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方法,因为在现代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研究单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还要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各种实际问题可以线性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线性化了的问题又可以计算出来,线性代数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同时线性代数也是学习其它许多课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因此线性代数这门课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这门课时,要给出教好的教学体系的设计,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自己对这门课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其组织

线性代数反映在大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二次型这五块,有关的理论和算法体系纵横交错,形成网络状结构,这就需要在内容的组织上有一定的设计,根据切入点和推进思路,由线性方程组切入,与中学代数直接衔接,学生会比较容易入门。然后渐次提出新问题、引进新工具、克服新困难,这样来延伸思路,将线性关系和线性结构的灵魂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算法的同时体会背后的关系和理论,一步一步登上线性空间、集成思维的新境界,使得他们的思维层次得以提升。围绕这样一个主导思路来组织内容,会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体系的设计

行列式、矩阵是线性代数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整个教学中,以行列式、矩阵作为计算工具,向量空间作为思维工具,用它们去解决多元一次的线性方程组和多元二次的二次型。以下给出对各章的安排。

第一章回顾中学解方程组的方法,由消元法给出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通过对三阶行列式的剖析,结合n级排列的逆序数给出n阶行列式的定义,然后依据n阶行列式的定义推导出行列式的性质,最后引出Cramer法则,指出这是对多元问题作整体处理的新思路,是处理手段和思维方式的提升。

第二章对于不符合Cramer法则条件的方程组,由整体处理思路引出矩阵,主要介绍矩阵的计算、分块矩阵、逆矩阵的求法。

第三章重点学习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讲解这些知识的同时结合解方程的方式,体现出整体处理的优势。

第四章这些算法蕴含着怎样的关系?方程组的不同类型、矩阵的不同等价标准形与向量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引出向量组的相关性与秩,从向量组上升到向量空间。这样解线性方程组的必要理论都具备了,接着完整讲解线性方程组理论,这时,算法不再重要,重点是理解线性方程组类型的识别及通解和解集的结构。

这是学习线性代数的第一阶段,对矩阵和向量空间的要求以解线性方程组够用为度。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推进。第一阶段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基本掌握线性代数中的三大算法(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具备整体处理多元一次问题的能力;第二,开始接触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变换,有了基本概念,尤其是有了秩这个深刻概念,为下一阶段做好铺垫。第二阶段以向量的线性关系和空间的线性结构为主线来推进。

第五章主要是延伸矩阵理论,包括讨论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由初等变换引向相似变换、合同变换、正交变换,讨论四个变换的关系、性质、用途的异同,以及方阵的对角化问题,使学生对线性变换和矩阵的理解再大大前进一步。接着,着手解决多元二次型问题,主要是标准化和正定性两个问题。

学到这个阶段,学生就能教好地领略到线性代数的强大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数学表述会有很大提升,这就基本上达到了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实现了它的教学理念。

四、双基教学方法的应用

中国数学教育主要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数学双基教学的定义是: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双基教学”作为特定的名词,其内涵不只限于双基本身,还包括在双基之上的发展。

1.双基教学的理论特征

(1)记忆通向理解。理解是记忆的综合,数学双基强调必要的记忆。例如,行列式性质的记忆,使之成为行列式计算的直觉和条件反射。但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对一些行列式的计算,能够理解的当然要操练,一时不能理解的也要操练,在操练中逐步加深理解。

(2)速度赢得效率。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做更高级的数学思维活动。比如行列式和矩阵的计算是线性代数的基础部分,这个基础打好了我们就能去很快的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等难度较高的知识点。

(3)严谨形成理性。中国的数学学习,则注重理性的思维能力。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这种能力,所以才显出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要学好数学就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重复依靠变式。中国的数学教育重视“变式练习”,在变化中进行重复,在重复中获取变化,概念变式、过程变式、问题变式等多种方式是数学双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双基教学的层次

(1)双基基桩建设。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是整个线性代数的“基桩”,必须打得坚实,形成条件反射,熟练得成为直觉。

(2)双基模块教学。双基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模块”。首先是主要知识点经过配套知识点的联结,成为一条“知识链”,然后通过“变式”形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以解线性方程组的模块为例。首先需要具备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基桩”技能。然后逐步形成以矩阵的秩为主的知识链,接着通过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秩来讨论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以及有解时是否有唯一解的问题。双基模块教学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例如使用典型例题,通过变式形成问题串,然后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加以总结。 (3)双基平台。在掌握了双基的模块之后,必须寻求双基的发展,这便是“双基平台”。双基平台具有以下特征。

基础性:直接根植于双基,是双基模块的组合、深化与发展;

综合性:双基平台跨越多个知识点,综合几个“双基模块”,形成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结。

发展性:双基平台主要为数学解题服务,能够居高望远,看清一些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获得解题的策略。

例如,求一个正交变换x=py,把二次型f=-2x1x2+2x1x3+2x2x3化为标准型。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平台,解题过程涉及行列式的计算、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向量的正交化、正交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等许多知识。双基平台是数学双基教学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数学建模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课例,都是一种双基平台。

参考文献:

[1]邬学军,唐明.线性代数是蓝色的天[J].大学学报,2008, 24(6).[2]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同济大学数学系.工程数学线性代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13篇:第八章 领导思维与实践创新

第八章 领导思维与实践创新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一般情况下,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思维是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概念、判断、体力等一切观念形态和精神现象的总和。思维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二、思维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现代思维方法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定量性等特征。

三、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思维品质与领导行为

1.领导行为的思维过程

领导思维存在于领导行为的过程之中。领导思维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领导思维的过程就是对领导目标和环境进行分析,对各种资源、情势进行比较分类,并在综合各种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决策的循环过程。

2.思维品质的含义

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差异,就是思维品质。

3.领导思维品质的功能

(1)领导思维品质是领导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实现成功领导的必要条件之一。 (2)领导思维品质是领导艺术的源泉和基础。 (3)思维品质的训练是领导发展与培训的重要内容。

五、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决策的科学化是领导决策的基本要求,而科学思维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进行科学的决策,需要根据决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法,这些决策方法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体现和应用。

1.“发现问题,确立目标”的思维方法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科学发现问题的前提。科学地调查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实质上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这些方法包括德尔斐法、表格征询法、回归分析法等。

1 2.方案制订和选择的思维方法

制订方案是决策程序中的关键步骤,既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又要锐意创新,富于想象力和预见力。在这一阶段,思维活动既要运用创新性、敏锐性和超前性的思维方法,借助想象、联想、灵感等思维形式进行“大胆假设”,又要采用冷静思索、严密推理、反复计算、定量分析等思维方法“小心求证”,确保思维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见,方案制订的过程,是思维方法中的多种对立因素矛盾运动并趋于统一的过程。

方案选择,是对制订方案阶段提供的多个被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筛选的过程。组织的领导者或决策者通常在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因此,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决策者思维水平的高低和思维能力的差异。

3.决策实施中的思维方法

选定方案后,就进入决策实施的阶段。从思维活动的角度看,决策实施就是把思维活动的产品化为具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从方案的试点到方案的普遍实施,并不是简单的仿效,而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特殊到普遍的转化和飞跃,这个过程既需要在思维上进行再创造,又需要从实践上进行再开拓。因此,试点阶段的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普遍实施的阶段,在思维活动中也需要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

4.反馈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决策过程不是一个单向的发展过程,而是伴随着一系列多层次、多回路的反馈活动。决策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中的每个发展环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和失误,反馈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因此,反馈活动中的思维方法一般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预测,避免或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失误。

六、领导战略与思维过程

1.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点

领导战略是指对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决策和用人问题的谋划和策略。概括说来,主要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稳定性、风险性和适应性六大特点。

2.领导战略的思维过程

领导战略是一个体系,它由多种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方针四个要素,领导战略的制定主要是围绕这四个要素展开的。

(1)确定战略目标

领导战略目标是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整个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战略

2 目标是战略的核心,它规定着领导工作的总任务,规定着领导活动的基本方向。领导活动就是战略目标的展开过程。确定战略目标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战略目标要正确反映各方面的要求;②战略目标必须是积极而又稳妥的;③战略目标是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④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的;⑤战略目标应当是可以衡量的;⑥战略目标应具有相对的可变性。

(2)选择战略重点

领导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领导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决定意义、对领导工作全局有重大影响作用的环节。可能成为战略重点的,多为以下方面:①全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②阻碍全局发展的“瓶颈”;③竞争中的优势领域;④牵动全局的枢纽或主导性、带头性领域;⑤纵向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3)拟定战略步骤

领导战略步骤是领导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经阶段和战略活动的基本路径,是领导战略制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战略步骤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方针呈现的阶段性,主要以阶段性战略目标为标志。

(4)提出战略方针

领导战略方针是为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规定的基本行动准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原则。战略方针是否正确,对战略的成败关系极大。因此,领导者对战略方针的制定必须十分谨慎,既要注意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又应注意各方针之间的协调。

七、思维创新与领导实践

1.思维创新的含义与过程

思维创新是指通过思维主体的大脑活动,运用各种思维的技能、技巧,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改变思维活动的模式或过程,获得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创新思维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然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直觉与灵感、顿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思维创新的技巧与方法 (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向着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新前景,其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收敛思维是以思维集中为特点的创新思维活动。它是创新者综合各种思维成果,在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将思维引向集中和深入的过程。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3 (2)横向思维与垂直思维

垂直思维,也称历时性思维,是指从历史的角度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横向思维,也称同时性思维,它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断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状况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横向思维和垂直思维都把研究对象置于特定的参照体系中进行比较性研究,但是两者的方法和思路却是迥然不同的,在思维创新中的作用也自然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横向思维和垂直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是相互补充、交替使用的。

(3)质疑思维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起点,也是思维创新的基本技巧之一。要实现创新,就需要对已有的认识进行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挑战权威,打破传统,才能从习以为常的观念和认识中发现新的思维创新元素。

(4)互动思维

互动思维则是一种群体式的创新思维技巧。其基本思想是:个人在群体背景中与其他成员相互诱发,可以激发人的“发散思维”,使群体得到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方法。在一个创新团体中,互动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深入地理解和有效地运用互动思维技巧,对于培养和提升组织整体的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决策中普遍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互动型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要求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就某一待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头脑风暴法需要遵守自由思考、禁止评判、谋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会议原则,以确保最大可能地开发集体智慧。实践证明,头脑风暴法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联想反应、情感激励和竞争意识三种方式激发创新思维。

八、领导思维创新的培养与开发

1.思维创新的影响因素 (1)目标

任何创新都是追求一定目标的活动,目标是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在设定思维创新的目标时,要把握适度原则。

(2)情绪,情感

积极而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对于激发思维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健康的情感为思维创新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发展空间。

(3)意志

4 意志表现为个人或组织自觉地确立目标、拟订措施,自觉地调节或完善自己的行为,顽强地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在思维创新活动中,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

(4)知识、经验

知识也是思维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经验也是一种知识,由于尚未形成理论形态,往往表现为个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精辟见解和高超艺术。创新者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知识结构的合理度,直接关系到创新的成败和创新成果的大小。知识和经验是对以往思维创新成果的总结,调整知识结构,增加思维营养,可以推动思维的深化,使思维创新得到升华。单一的知识结构会限制思维创新的深入发展,而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进行广泛的想象和联想,调动多种思维方法进一步认识未知的事物。

同时,也必须看到,知识和经验本身并不等于思维的创新,如果运用不当,还可能妨碍思维创新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知识和经验,既要尊重知识,尊重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加强自身修养,又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推动思维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和新的突破。

(5)性格

人的性格与思维创新的关系,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研究问题。约翰·达西认为,创新人才应该具有22项基本的特质,但并不是每一个具有很高创新性的人都必须具备所有这22项特质,一个人具有的这些品质越多,他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2.领导思维创新的培养途径 (1)加强领导者个体的学习与修为。 (2)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创新的有效性。 3.建立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环境

组织中应该具有鼓舞创新的政策。他认为,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创新方面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个领导者,自身首先要树立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工作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成为组织文化的创建、维持与变革者,营造有利于思维创新的组织文化环境,塑造鼓励创新的核心价值,增强和巩固组织整体的创新意识,保持组织的有效运转和健康发展。

5

第14篇: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技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发挥技校在就业中的作用,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各类院校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毕业生分配的新机制的条件下,我学校主管部门在除了给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外,还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材。因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毕业生分配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向“双向选择”的分配模式。这样必然要求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这也会无形中给毕业生的心理增加负担。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帮助毕业生尽快地适应了解新的就业政策及制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掌握就业技巧。因为一般来说,大学生的人生经历简单,经验缺乏,职业目标不确定,以至在行动上无所适从,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将帮助毕业分析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分析工作岗位的利弊,为大学生的成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据反映,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获益匪浅。由此可见,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及参与性为一体的课程,为了上好这门课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尝试,在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其教法进行了一些探索,觉得要注重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以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开设就业指导课就是为了能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因此,如果在教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那么将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将不受学生的欢迎。这就要求教师对现行的就业政策要了解、把握,同时还要根据对象的地区、专业等的特点来解决毕业生的实际需要。例如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学专业的供求状况及前景。在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中还应包含帮助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通过这些主客观的分析,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既考虑个人的机会,又兼顾社会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

具体到课程的教法上,那些涉及到就业的政策、法规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只依靠教师的单纯性讲授就会使知识变得枯燥而乏味,这时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先自行到报纸、杂志、互联网上去搜集资料,然后要求他们将这些资料在课堂上汇集、分析、讨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使教学具有了鲜明的针对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不仅使他们锻炼了收集信息的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教学难点、重点的忘记。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还可以采用事例教学法。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效性的事例,通过以这些事例的分析、讨论,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由于这些事例都是例证,通过例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原理,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有真实感、投入感,情理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也重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因为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与他人讨论与沟通。事例教学法还可以运用于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如在讲“面试技巧”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事先安排两名学生“演示”应聘面试的全过程,教师可以从旁加以讲解,“演示”结束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找出演示者的正确及错误之处,再由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陈述,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二、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就业指导课的涵盖面是极其丰富的。既包括就业观、就业意识、政策法规的指导,又包含了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的指导。要上好该课程,则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聘请社会成功人士或校外专家开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学生的疑问;也可以请校友现身说法,与在校生交流择业、创业的经验;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再者,还可以采用到现场参观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劳务市场或人才市场去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在参观前先布置问题,使参观带有明确性,回来以后再讨论、分析、归纳,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

三、传授就业技巧时应注重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深入,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走进思想的误区,这也是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有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讲求“经济收入”“环境舒适”,讲求实在和实惠;有的毕业生缺乏自我认识,就业期望过高;有些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非事业单位、大公司、大企业不可;有些毕业生则自主意识较差,择业欠缺主动。他们一方面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回避风险与竞争。对这些毕业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在就业指导课上都应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也是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毕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求职过程或从业过程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话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必备的思想素质。因此教育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为了要达到个人的目的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弄虚作假,伪造奖状、证书甚至成绩单;二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违约问题。教育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具体合同性质,不应随意违约,这样会给用人单位甚至整个学校造成缺乏信誉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会给学生自身带来很大的损失。

自就业指导课设置以来,随着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也要求就业指导课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进一步完善。

就业指导课是学校毕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就业指导课不仅能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而且能解决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能促使技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15篇: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实践与教学方法探究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实践与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的培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被普遍关注,这是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广大师生应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口语是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础,也是衡量他们将来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指标。遵循高职教育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高职英语口语教育发展的现状,笔者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口语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明确要求高校学生能熟练掌握口语课程教学内容并能对适当的考试听力材料进行回答和复述,能用口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做简短发言,且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基于上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口语课堂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改革口语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口语交际能力,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只注重笔头功夫,忽视了口头表达

高职学生在经过了长达十余年的英语学习后,仍有相当大数量的学生只注重笔头功夫,而忽视了口头表达,甚至很难做到基本的口语交际,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进行口语训练的机会较少或根本没有。

(二)受畏惧心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不敢开口讲英语

传统口语教学中,由于知识密度大,而教师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及有限的课程内完成相当大量知识的传授,而且,受师资资源不足的影响,部分院校的英语口语课程根本无法实现小班授课,这样就造成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甚至大部分学生的练习,这部分学生掌握较差,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不敢开口讲英语。

(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受地域及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其英语水平也大相径庭,而教师也只能无奈地采取依照大多数同学的程度来开展教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改善。

(四)教学手段陈旧,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已经不断深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口语教学中,但是许多教师知识单纯地将多媒体设备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完成教材中要求的听、说、读等任务,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式运作,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语言训练任务与学生分享和沟通,也没有积极地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一些先进技术软件和程序制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只是单一地使用配套教材中的课件,不具实效性。

口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技能和操作多媒体设备、制作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课件的工作能力。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突破

(一)多背诵、多复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首先应该对英语语言有一个足够量的储备,只有广泛地阅读文章,深入地接触口语交际环境,真切地聆听情景交际语言,并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语言材料,理解语言信息,才能在无形中将所听到和看到的大量语言信息输送并存储于大脑。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增加语言的输入与储备是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清晰、流利地与说话对象进行自由交谈。因此,多背诵,多复述是口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项目。复述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性的选取不同形式进行训练。比如,简述、详述、概述、论述等等。实践证明,背诵和复述训练能够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用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口语实践方法。

(二)多讨论、多会话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并结合高职大学生年龄层次的特点,教师可以不定期在口语课堂上就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或某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活动由教师提前设定好程序和措施,这种口语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在话题讨论时,为了让学生感到更放松、自信,可以安排他们围坐在一起,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大胆主动发表意见,更有利于学生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习惯。可以是小组结合,也可以个人独自发表意见,总之,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课堂练习的机会。小组讨论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并为他们自由运用语言以及创造性使用语言打下基础。

开展个人及多人讨论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语言的交互性,这种活动是使学生能够相互进行精确、流畅而又合适的交流的一种口语实践活动。当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还可提供与话题有关的词汇或短语,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表达,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课堂上不断地进行大量讨论,将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Z言交际能力。

(三)多参与、多实践

1.Warm―up热身环节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快速进入状态,产生口语表达热情,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简短的小节目,比如,讲英文小故事,场英文歌曲,单词接龙游戏,电影角色配音等等,这项活动时间不长,难度不高,很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Lead―in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歌曲、视频等资源对所讲授的主题、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导入,以便使学生对课程主题有相应的认识,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进入重点的学习。有条件的话,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与下一次课程相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分享,这也充分地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3.Practice实践环节是英语口语课的最重要部分,教师可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个人的口语表达情况,也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看图说话并讨论等实践练习,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此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尽量的鼓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动力,以达到良好的课堂练习效果。

4.Evaluation点评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保证。学生发言或表演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全面地点评,多用鼓励性和建议性的言语。也可以尝试让其他同学参与到点评环节中来,这样一方面会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极大地增强了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After―school aignment口语作业环节中,尤其要注重作业的时效性,口语作业多为口头作业,比如模拟课文情景对话、主题演讲、英文歌曲学唱、复述课文、讲演英文故事等等,作业形式较其他而言灵活多样,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加大课下作业的检查力度,以确保循序渐进,课堂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多尝试、多评估

英语口语课堂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类似于一场表演,其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材是剧本,教学活动则是一场场演出,首先,导演应该充分拿捏剧本,把握得当,否则,指导必然有误;演员若表演失利,则演出失败,由此看出,学生是口语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角色。

基于这个因素,首先应该确立学生在语言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起到指挥指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了显著变化后,更有利于口语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如同演员应该多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出一样,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尝试各种教学活动和设计。

1.Tongue―twisters Competition绕口令口语练习

绕口令练习是英语口语课堂活动中的必备项。英语口语练习中,语音学习尤为重要,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绕口令练习恰恰适用于英语语音练习,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不仅如此,绕口令练习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难语音的发音技巧。

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绕口令练习活动,并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和确切指导。

2.Singing English Songs学唱英文歌曲

用英文歌曲来帮助语言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口语学习效率。英语学习时间跨度较长,涉及范围较广,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在这样的环境中,英文歌曲恰恰是良好的调节剂,朗朗上口的音乐及唱词会使学生们的口语练习更有趣,更高效,同时,也无形中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使其口语学习更轻松,更有文化韵味。

3.Speech Contest演讲比赛

一般来讲,英语口语氛围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区别于即席讲话,边说边思考的非正式语言环境,英语演讲比赛则是一种正式语言练习场和,通常地,比赛要求选手赛前充分准备,严肃认真,语言精练,结构紧凑,表达流利。英语演讲比赛是提高学生们的口语水平的绝佳途径,也是教师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体现。

4.Debating辩论

对于英语口语课堂而言,辩论活动必不可少,这种正式、严肃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竞争、积极、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辩论活动形式灵活,组织起来也较为方便,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给学生一到两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课堂活动中,合理安排参与辩论活动的同学就座展开自由辩论,教师作为辩论主席维持辩论活动结构与秩序,并要求对于辩论观点持中间态度的同学做出相应的评论与评判。

这种教学实践形式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能极大地着重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辩论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地联系到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并创造性地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5.Role―play分角色扮演

《大学英语口语教程》中有很多内容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模仿和扮演,比如,不同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快乐的体验各种人物角色,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强,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将人物角色表演得到位出色,更能很好地与其他同学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当然,每一位同学的表演及口语表达能力不同,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务必多加使用鼓励性的语句,以便增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要定期合理安排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演练,一段时间下来,定能有丰富的收获。

6.Movie英文原声电影

英文电影故事情节生动,影视中人物语言发音标准清晰,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口语练习兴趣,强化学生记忆,进而强化教学效果。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从英语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语境在语言学习中更为重要,英语语境的设置对于口语的学习与训练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影响。在我国,出了课堂教学以外,英语口语的练习与使用语境很少,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原生态的语言环境,英文原声电影必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另外,学生通过欣赏英文电影,可以更多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缩小文化差异,消除沟通障碍,同时,学生??还可以学到许多不同交际场合、地点及时问的特殊口语表达,这是对教材的有力补充,再者,学生们通过对感兴趣的场景和人物进行模仿,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汉语式思维或汉语式英语的出现,也有利于丰富学生们课余文化生活,并陶冶情操。

三、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而且差异较大,口语教师应该首先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其次,对学生的学习及课堂表现多加鼓励,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大声说英语,让自信心成为巩固兴趣的来源;再者,教师要多学习和尝试现代化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学情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保持口语练习的兴趣及热情。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反复练习和充分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学生主体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整合出合适的学习内容并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锻炼,使其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第16篇: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摘 要】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以兴趣为导向,教学内容新而精,制作形象科学的教学资源,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物理化学是化工、材料、分析、环境工程、地质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的目的是在已学过的先行课程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的普遍规律,对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从理论上给予更深刻、更本质的说明,又称理论化学。是化学各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学好物理化学,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化学运动,从理论上解释化学现象,才能更系统、更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因此物理化学对于提高学生化学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以后从事化学教育和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1)理论知识较深,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本科生来说,不易理解,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不够高;(2)课程内容与无机化学有重叠,且主要内容多为19 世纪的知识和定律,缺乏新知识新理论,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不够充分,需借助目前学校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我校的物理化学课程从2008获得广西区精品课程以来,物理化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结合本人多年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不断认真思考、尝试和总结,谈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体会。

1 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多年来,大学本科教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始终未见突破性的进展,基础课的教学更是在“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基础的、基本的,没有必要不断更新”的思维定式下,课堂教学内容数年来一成不变或变化甚小[2]。物理化学基础课来说,热力学第

一、第二定律建立于1850 年左右,距今已有150 多年。经典热力学固然重要,但应该增加最新的前沿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学中大胆地对热力学三大定律内容的讲授动大手术。讲授时要更加简明,牢牢抓住如何使用热力学三大定律判别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能量转换的问题。对先行课程中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简单的复习,在其基础上再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不要反复炒冷饭; 将节省出来的学时用于讲授新的内容。

我们在讲授物理化学的各章节时,可从基本原理出发,适当介绍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融汇基础与前沿。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了解学科前沿的基本点,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入门作用。如,在讲授绪论的时候,从空间单位(纳米)和时间单位(飞秒)引发出纳米科学与飞秒化学,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前沿。介绍电化学章节的时候,可以介绍最新的电化学在化学电源、表面处理与防护、电解工程、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扩宽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一言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3]。所以尝试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1 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转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态度,就让学生明白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化学是他们自身的需求,学生将来要考研究生或者将来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大家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挑战杯等科研中也需要有扎实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而不是仅仅为了期末考试。其次,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改变自上而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讨论问题能深入而浅出,能举一反三,能温故知新; 即从“教”达到“不教”而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再次,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实行多样化。以统一要求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现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2 课堂上多种教学策略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探究式组合教学法:首先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提出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再回归到解释应用实例,采用这种启发――思考――讲解――讨论的方法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更大,印象更深刻。如:讲解相平衡理论的时候提出了爱斯基摩人根据季节的变换从海水中取不含盐的冰的故事,引出学生对这件事情原理的思考,然后介绍水―氯化钠二元相图来解释通过控制温度从海水中去淡水的原理,再将此相图扩展的别的二元相图上,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组合教学法:如讲解界面现象这一章之前,让同学去阅读江雷课题组2013年4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与界面现象相关的Structured cone arrays for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collection of micron-sized oil droplets from water[4]论文.这篇论文是从基于仙人掌的刺能从空气中抓住小水滴的能力,研究人员制成了人造尖刺,它们能抓住水中的小油滴,和表面现象的原理关系密切。下一次上课时讲完理论内容后再拿出来讨论,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这种方式既能介绍物理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也能提高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

归纳总结+例题练习组合教学法:寻找物理化学公式中的联系和规律,帮助同学记忆课程中难于记忆的公式。如克拉佩龙方程、范特霍夫方程、阿伦尼乌斯方程,形式上是一样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有助于学生记住物理化学中复杂的公式。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巩固所学公式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

2.3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归纳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课程内容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一些物理化学优质教学资源。①对难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制作一些直观、形象生动的动画;如:气体的可逆膨胀压缩动画,原电池的原理动画,渗透压动画等。②运用网络编程,将物理化学中常用的一些函数关系通过二维和三维的动态图表方式表示,并能改变相应的参数自动绘制曲线,形成动态图表生动,并能对实验数据处理进行处理简便、科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三位动态图。③通过动画制作模拟实验,具有可操作性,能供学生网上预习和课后复习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方便。④实验教学改革中采用物理化学电子版实验报告,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提高了学生处理数据的精确度,降低数据处理中带来的误差。

3 结语

总之,以兴趣为导向,教学内容新而精,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进行物理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跟踪物理化学的研究前沿,持续开发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多积累、多总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延伟,姚金环,刘长久,姜吉琼,钟胜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09,36.

[2]朱志昂.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大学化学,2012, 27.

[3]黄玉代,刘瑞泉.“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

[4]Li, K.; Ju, J.; Xue, Z.; Ma, J.; Feng, L.; Gao, S.; Jiang, L.Structured cone arrays for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collection of micron-sized oil droplets from water[J].Nat Commun 2013,4.

[责任编辑:丁艳]

第17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一、根据教科书的编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二、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武。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

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依据这一原则对于八年级上的第十一章第二节旋转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做一做

(一):

1、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的纸上,

2、在薄纸上画出与△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

3、用一枚图钉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O)旋转任意角度,

4、将薄纸上的三角形旋转到了新的位置后,标上对应点。

探索发现问题:

一、点A、B、C三点哪些是运动的?运动的点所走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二、填空:

1.点B的对应点是点?

2.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3.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4.∠A的对应角是?

5.∠B的对应角是?

6.旋转中心是点?

7.旋转的角度是?

三、若旋转中心是不在图形上的一点,图形又该如何旋转哪?

1、把薄纸上的△AOB绕着任意点P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新的三角形△A′O′B′。

2、请你测量出线段PA、PA′、PB、

PB′、PO、PO′长度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3、请你测量出∠APA′、∠BPB′、

∠OPO′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发现:

1、A、O、B三点在旋转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都是一段圆弧

2、PA=PA′、PB=PB′、PO=PO′

∠APA′=∠BPB′=∠OPO′

操作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画有三角形的硬纸板和半透明的模仿纸,然后让学生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践,同学们在实践中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直接修改,补充和评价,然后根据本次旋转的特点发现旋转中心是在图形上的点。之后,再次实践探索旋转中心不在图形上会有什么规律,并且和旋转中心在图形上的规律相比较,旋转的决定因素有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一个人专心致力于一项工作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呢?自觉卷入学习任务之中呢?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有学习的强力需求,其次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学习数学定理或公式,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注意联系与区别,强调其特点,有预见性地指出易混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定理掌握定理,并能灵活应用,从而避免了记住定理,但不会应用的通病。又如:在椭圆和双曲线的教学中,采用比较法,找出两种曲线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对两种曲线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对以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就不会有畏难情绪,就能顺利地学习。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及时交流,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互助学习,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相长。第一,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助于自己在知识上查漏补缺,有助于增强自我意识,增强学习的调节能力;第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纸笔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考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1、操作类题目: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设计试题如下:请利用所提供的两张长度为a的纸条和两张长度为b的纸条,拼、摆、折或连一连,构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你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吗?

2、创意类题目: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请你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形,并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图形的含义。再如学习“剪纸与镶边”、“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展开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幅幅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既包含创意作品,又有相应的数学解释和人文表达,不只是倾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而且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突显着数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陶冶。

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一个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希望那些“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要真正体会新课改的主要目的,真正把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第18篇: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定稿)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上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得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目前,许多教师仍然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信息技术课,或者放任自流地让学生上机玩耍(漫无目的地上网和玩游戏是现在学生的最爱),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阶段,还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当前急需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也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课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现代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点,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团结协作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操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本学科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特点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随着解决问题的进程,学生就会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为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尚存的疑虑,达到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的目的(由于条件等的限制,学生本学科基础不一,有的相差较大)。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活动教学法。

1、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任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

②“任务”要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

③“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④“任务”要有生活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的启发式教学还是一种思维方法、操作思路的训练模式,一种教会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方法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尝试、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善于动脑、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课堂提问是关键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无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教师的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问题尽可能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还要紧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好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能于无疑处觅疑,在有疑处觅新知,是激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2)思维引导和知识迁移 从现代思维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整理已知信息并考虑各种可能性,以有助于得出问题,以及对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思维的引导,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的理想目的。

如:《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这部分中关于信息下载的内容,教材中只介绍了两种下载方法,在讲解第一种“直接单击另存为”时方法比较单一,而下载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下载,如引导学生试着使用右键的“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也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回忆windows或wd软件中复制、粘贴操作和下载操作的共通点,让他们尝试着用鼠标直接拖动的方法进行下载。当然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两种下载的工具。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时刻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3)小组合作式教学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而小组合作式探究活动以其灵活性、多样性、高效性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调查表明,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广泛的灵活性,不能整齐划一地要求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当允许他们来回走动,比要求他们坐着不动学习效果好的多。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积极突破传统演示教学的模式,尝试进行如小组学习、分组辩论、案例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分组呢?分组探究活动中及评价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还拿我的信息技术开篇第一章第一节来说,课前我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等因素,确定分组的标准。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分别研究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然后,根据标准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中还可以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时由组内学生推选出每个大组的负责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学习气氛活跃。最后每个大组推选出1-2名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组内研究的结果。课后,同学们普遍反映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比以往老师单纯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家都觉得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更加自主、快乐和自信了。

三、教学评价的探讨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理念、方法、手段都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其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评价引导方面,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发现每次到评价学生作品时,学生很乐意并争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其他学生也很乐意观赏同学的成果。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尽量让自己的作品更完善,有的学生尽管制作出来的作品并不那么好,但在做的过程中很用功,对此教师也应该表扬鼓励,让其树立自信,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逐步建立无纸化考核系统。通过无纸化考试,既能提高考试效率,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我们已实施了两年的无纸化考试,一般一学期举行一次,分2课时完成。题库里一般准备的是一些选择和判断题,还有部分操作题,学生一做完试题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因为是随机抽题,所以在学生看到自己得分比较低时,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可以另抽一套题重做,达到自己较满意的成绩,如果还不满意,课后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重考,但有个要求:不管何时,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可以翻阅教材,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上机资源完成,因有的题上机一操作就能有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我们通过考试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毕竟分数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对学习有了热情,学会了怎样去解决问题。

3、开展多种形式的电脑制作主题活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考核。例如: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板报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动画制作、个人/班级/校园网页制作、机器人制作比赛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近几年的各级比赛活动中,我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凡参赛的学生都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组织这类活动的关键在于如何去组织,因为这些活动学生乐意参加,但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现在学校的教学压力比较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也不少。

四、结束语

新课改已经两年多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其实有些问题课改之前本身就有的,或者说新课改使原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我们就否定新课改。新课改的理念是好的,新生的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成长起来,新课改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深入教研教改,彻底理解新课标内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

第19篇:班组管理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班组管理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基石,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单位,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基础,也是员工参加日常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和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思想、生产、生活、学习和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所有企业都会非常重视班组建设。云南三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化工”)在班组管理和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企业班组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从宏观的角度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旧体制条件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必将被打破,新思想、新观念、新秩序正在碰撞中逐渐形成,反映在职工头脑中的是,生活内容丰富化、思想观念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作为企业细胞的班组,在思想政治教育、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使得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员工从就业风险、收入变化中充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企业的依赖也达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顶峰。

从管理思维的角度看。三环化工一直着力于实现由“以物为本”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转变,力求使管理者从“命令支配”式的硬性管理变为“尊重教导”式的柔性管理。然而,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生产型企业,公司绝大多数管理者来自生产一线,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对人性管理的感悟和经验不足。

从公司班组实际情况看。在体制上: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授权充分化,管理重心下移,班组管理范围扩大,对班组的总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形式和类别上:班组的形式多样化,有从事生产、检修、分析的操作班组,也有进行调度指挥、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综合班组;人数上从3人到20多人不等,要做到管理整齐划一,“制度”的固化、通用有相当的难度;在成员结构上:个体间的文化素质差异较大,从初等文化到大学本科,参差不齐,导致成员间劳动效能相互抵消,劳动效率降低;在班组成员的需求变化上:由于近年来公司效益的不断提升,员工物质财富不断得到丰富,员工已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获取劳动报酬,而转向对人文环境、工作氛围、人本管理、工作改进、技能提升等更多角度、更高层次的需求。

从公司班组管理发展历史看。第一,传统的班组管理——不论是达标管理还是科学管理都存在着管理者明显的强制性,并不一定是班组成员的共同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一对天生“冤家”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第二,很难建立一套对所有班组都完全适合的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方法;第三,班组长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班组长凭借经验和主观意志进行管理等弊病,已经不能够适应公司文化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必须从班组开始推行一套管理模式来培养和引导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快速转变,推动公司的管理进步,达到内部管理高效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推动班组管理创新的依据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成功的企业必有一样是相同的,这就是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利润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文化力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以人为本”则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吸引凝聚人心,激发团队潜能,建设常青事业。企业文化的效力可以达到制度所不能及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组织的整体效能。因为物质利益讲的是“利”,行政命令讲的是“权”,规章制度讲的是“约束”,情感投入讲的是“纽带”,这些以物质利益、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情感投入等构成的管理运作机制,在企业

的经营活动中虽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方法都带有外在力量的约束和控制色彩,凭借这种外在的异己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让员工自觉地产生激励效力,不能真正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律与他律是一对矛盾。当员工缺乏自律意识时,企业势必要加强他律,而过多的他律会对员工的主动性造成伤害,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在被奴役、被压迫。当员工试图逃避这种纪律的约束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员工越逃避,企业就越会加强纪律的约束和惩罚,而这种加强会进一步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一个企业团队的成功,需要有严明的纪律,但更需要大家的自律。高度自律的员工感觉不到企业纪律会对自己形成约束,因为自律越多,他律就越被淡化。这种自律保障下的自由感,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主人,觉得可以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在高度自律的企业中,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说,“自律”是现代管理的最高境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团队是由人群组成的,团队中的个人虽有不同的性格和爱好,但基本需求是相通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环化工经过3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特别是2001年改制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呈现出良好势头,员工收益、福利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生存条件的改善,对较高层次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对人性化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由于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员工特别希望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作为心理压力缓冲的平台,希望个人价值能得到一些体现、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通过所在团队能得到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员工的精神需求,为创新班组管理提供了动力。

麦格雷戈人性假设理论。西方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外部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在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在适当条件下,人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人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能够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多数人具有发挥想象力、独创力的能力等等。

开展创建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管自己”。以“诚信”作为基础,以“自律”作为方式,以精神鼓励和经济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力求建立一种让员工参与管理,由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让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管理机制,进而达到内部和谐,班务公开,学习氛围浓厚,内部高度信任的基本目标。按照这一思路,三环化工初步形成了创建活动的六条基本原则:“加强制度建设;突出民主管理;重在全员参与;讲求自觉自愿;履行自我约束;确保持续改进”。所谓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说到就要做到;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求班组在学习公司、部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自己制定班组的管理制度,建立“诚信自律”机制,依靠这个机制进行管理;突出民主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建立民主、公开、透明的管理氛围;重在全员参与:一切班组事务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必须全体成员参与并同意,班组管理的具体环节要充分体现成员的意志;讲求自觉自愿:就是创建诚信自律班组应该是员工的自愿行为,对偏差行为的认识和纠偏措施的落实,也由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并实施,以克服强制性管理带来员工“口服心不服”的被动管理状态;履行自我约束:是尊重员工的个人尊严,培养员工自觉按照诚信自律机制进行自我约束的习惯,能够自我约束的员工才是“诚信自律”的员工;确保持续改进:就是通过纠偏机制的运行,不断总结、发现班组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进,使成员的素质和班组的管理水平螺旋提升。

由此可见,“诚信自律”班组强调给员工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强化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自律,减少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和硬性约束,强化柔性管理,弱化刚性管理,与在员工中具

有高度认同感的“团结、奉献、创一流”、“效益为本、员工为本”的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相一致。这种管理结合了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在管理理念上,注重员工的需求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管理模式上,建立“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自主管理机制;在管理方法上,引入ISO9000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等管理原则,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创建流程上,采用辅导、申报、评价、授牌的方式,确保创建质量;在管理目标上,力求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 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的实效

从2003年8月,公司党委下发《关于开展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的通知》开始启动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由于创建活动在公司班组管理、班组建设上是一个创新和探索,找不到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采取了边探索边进行边完善的工作方式。到2007年4月,公司先后有7个班组获得“诚信自律”班组光荣称号。创建班组在班组管理的规范性、班组事务处理的公正、公平性、班组的民主氛围、班组成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都在创建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例如:发供电班通过“诚信自律”班组评审后,大大促进成员的工作热情,结合“双讲学”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提升了成员的劳动技能,继2004年发电量突破4232万度大关,2005年再次刷新纪录达到4700万度。磷铵技经组在创建过程中编制了班组“„诚信自律‟管理网络图”,据此开展工作,班组管理逐步规范化;通过“纠偏机制”、“„诚信自律‟民主管理制度”的运行,使班组管理进一步走向民主、公正,不断持续改进。已经授牌的班组均呈现出和谐、进取、注重学习的氛围。

为全面了解创建活动的现状,我们在公司范围内采用分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将公司在职员工(高管和中管人员除外)分为班组长(含主管、主操、党小组长)、普通员工、诚信自律班组成员三类,根据样本设计了三种问卷进行调查。下发调查问卷37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抽样覆盖率占360/1584=23%。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值得”开展此项活动的班组占90%;认为“诚信自律”管理模式优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占79%;有71%的班组具有创建意向。调查显示,员工、班组对创建活动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诚信自律”班组的实践和已经取得的经验证明了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基层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第20篇:思维导图的理论与实践

语法课研讨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语法教

学中的运用

一.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本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教学的成败。上一组的骨干教师们针对情景创设对语法教学的促进进行了生动地展示。今天,我组教师将从思维导图在语法教学的应用谈谈我们的点滴体会。

在英语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零星分布于各单元间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不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把思维导图语法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最终实现教学效果多赢。

二、理论基础

1.思维导图的来源与使用

思维导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特点,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思维过程更具有创造性。这种思维工具能应用于人类所有的日常活动,而且能够遵循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

)2.应用MIND MAP 的理论基础

人最宝贵的资源是大脑,人人都有大脑,会用它的人才是聪明的人,才是一个从容的、掌握自己的人。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是有大约14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而且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MIND MAP的结构特征充分符合人脑的这一生理机制,它就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MIND MAP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 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三.为什么要使用MIND MAP

(一)现状分析

1.外部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出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关注和利用信息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2.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有时学生总是认真地听老师讲,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所掌握的知识的部分,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受制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之下,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任何个人的思考和创意,这样的一种线性而非根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因此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怎样思考,让学习更为高效,更赋创新力是如今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则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零星分布于各单元间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不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则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首先,它能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其次,它能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此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如在语法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楚的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和相对位置,在复习课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地扩大了课堂容量,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法知识的网络。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四.思维导图的好处

首先,它能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其次,它能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此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因而小组讨论也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传统的讨论式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中心话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则为及时记录讨论结果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小组活动中合作会话的成效最大化。另外,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思维教学方法与实践心得体会.doc》
思维教学方法与实践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