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1-05-2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读《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所发出的呼吁。但是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怎么样的效率?这是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培训学习了《课堂教学设计》讲座,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理念。

教学过程是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教师是主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研究学生怎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的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思考,是否积极主动建构、理解知识。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首先是课程目标。

现代教学不仅要把知识与技能作为目标。更重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师生在教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让学生有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学生就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就愿意学习。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注重宣讲当代主流,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本学科思考问题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今后教学过程尽可能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要注意表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设计意图反映了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越精细,则教学目的越强,体验和积累就会越具有针对性,课后反思时目的使向性会越强。

四、最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能动让学优生数量大幅度提高,能动让学困生数量大幅度减少,若让小组合作更有成效,要做分好组,分组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还有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组间产生竞争。

总之,我要把这些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心得体会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十分确切地指明了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他还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说:“有时自身感到很疲乏,当一走进教室见了自己的学生,不知从什么地方那个劲儿就上来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爱的力量,有了这种爱,什么金钱、享乐将会被抛于九霄云外。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成效。要做到“细微之处树榜样”。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榜样教育学生。”也就是说,言传身教。特别是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聪明过人,举止稳重等等。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人格上的挑战。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履行职业道德,才真正称得起是一名教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心得体会

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推荐第2篇:课堂教学设计培训 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设计培训

心得体会

回顾此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培训,至今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不到一小时的听与记里,我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加深了以前所了解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没有思考到过和没有解决好的内容,学习《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埋头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检验实践,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管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理解的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深入,通过这次课程学习,把以前所理解的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有了新一层的解读,既使得自己教学设计与思路有了理论依据,加深巩固了教学的理论的认识,又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

学与用之间不要把他们对立或者说分开来,其实也是在贯彻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在用中学的目标。最后学到了在活动设计前一定要有预见性的思考。做好衔接工作,就是在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要保证流畅。也可以说兼顾到点面结合的问题。在学习课堂控制问题时学习到了教师自己还要具备教育课堂的管理能力。使课堂活跃而不杂乱无序。热闹是润徐的,乱哄哄就是失控了,呵呵。有时候自己还真得出现过乱哄哄的情景。虽说只有一两分钟的乱,但也说明我在调控方面做得不够及时,今后在前期设计时尤其要部署一定的防范举措,做好衔接。

我想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函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一方面多学习,多读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创造性的发挥来解决实际问题,让自己和学生一同成长。

2011.10.16

课堂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王艳霞 2011.10.17

推荐第3篇:课堂教学设计与管理

以数学为例,数学知识逻辑性强,联系紧密,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既可以复习巩固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旧知识来讲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呼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以情境导入新课

杜威曾经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情境导入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 在导入中应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气氛,“面山则情满于山,面海则意溢于海”,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导入,教师都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三)导入新课的注意事项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因人、因课而异。但无论怎样导入新课,都要达到同一目的,即尽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力,使他们一开始上课就进入最佳心理状态。为此,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导入要尽量少占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三分钟,以免喧宾夺主。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新课的讲授

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教师要注意抓好两点:第一是说明本节课主要内容及学好本节课的意义;第二是用科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讲授新课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要上好课,在课堂上教师自己必须充满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精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听课,使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一) 讲授新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1注意语言表达技巧

课堂语言,也称为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以传授知识最常用最基本的工具,属于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专门性的工作语言。课堂语言是口语表达的高级形式,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门扉的钥匙。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该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炼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如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难以消化,语速太慢、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消极的影响。总之,教师语速要与学生的思维始终协调合拍。为了增加讲课时的亲和力,应尽量用口语化、通俗化语言讲解,等学生已经理解后再回头来用书面和专业的语言表达重要概念和理论。这样就相当于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归纳和总结,既让学生抓住了要点,又让学生明白如何简洁、精确地表达概念;此外,教师要适当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课,效果更佳。风趣幽默的语言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加强理解记忆知识要点。

2讲授新课的板书工整,结构要合理

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有力辅助手段,一般课程的讲解离不开书写,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认真设计,保持与讲授内容大体一致。对中学生不必将某些概念、定理等原封不动地抄写在黑板上,应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书写主要内容。教师的板书分为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两部分。主体板书在黑板右边,约占黑板的3分之2,主要把标题、重点、难点、内容要点和结论书写出来,包括公式、性质、例题

一、

二、三„„循序出现。辅助板书约占黑板的1/3,主要说明疑点,凡是讲新课带有旧知识或疑难字、解释字都写在黑板左边,可以随时擦去。

3讲授新课应注意理论与举例相结合

理论与举例相结合,既是讲清讲透知识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一剂兴奋剂。

推荐第4篇: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改

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改

1.新课改“新”在哪里?

新课改从2005年普遍推开,至今已满十年。可是你若问这新课改“新”在哪里,却未必都能说得明白。

新课改给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地方,除“大纲”改称“课程标准”外,就是三维目标的提出了: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三维目标涉及到以目标分类为特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肇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奥苏伯尔、加涅、安德森等。他们认为,学习是应该分类的,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学习规律,于是开始了对学习现象的分类研究。

布卢姆将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按学习水平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加涅则把学习按结果(学生学习后获得了什么,亦即教学目标)分成五类:(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这五类学习结果与布卢姆的三大领域是对应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对应认知领域,态度对应情感领域,至于动作技能,二人的提法是相同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眼熟?是的,我国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就是由此而来并与之对应:知识与技能对应布卢姆的认知领域和加涅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布卢姆的情感领域和加涅的态度,过程与方法则与加涅的认知策略密切相关。

因为三维目标就是从布卢姆和加涅等人的关于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中来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我认为,这就是新课改“新”的地方。

也所以,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也应该是新课改以来教师备课的基础,至少,也要借鉴这一学习理论的成果。

2.教学目标分类是教学论的一次革命

在此之前的教学论,是以哲学和经验为取向的,亦即没有给学习分类。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就是用哲学思想总结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

这样的教学论,探索总结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宝贵的价值。例如,启发式教学,在中国最早由孔子提出,所谓“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在西方,则由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与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他认为,真理存在于人的灵魂中,而老师的责任是启发学生使他心灵中本来就有的知识得以澄清,教学就等于接生,老师则类似于助产婆,这就是被称为“产婆法”的启发式教学法。而无论古今中外,启发式教学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

但是,这样的教学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有积极、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从积极方面说,因其概括,它可以“致广大”,即从宏观上对整个教育教学实践发生作用;从消极方面说,因其概括,它很难“致精微”,即很难从微观上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形成教学常规。即如启发式教学,作为古今中外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它适用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但是,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呢?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启发么?如果不是,哪些内容需要启发,哪些内容不需要启发?需要启发的内容又应该怎么去启发?对这些问题,原则本身并不能给予具体的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以自身经验,把这些哲学取向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教师们要采取或创造出相应的方法,来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原则,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有关问题。这又给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带来了经验的取向,同时也给教学带来随意性和强烈的个人色彩: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处理。这也很难形成教学常规而进行大面积推广。

在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产生以前的教学论,从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杜威和凯洛夫,都是哲学和经验取向的。

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的出现,从根本上弥补了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的缺失,给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天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依照目标分类的教学理论,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学习要求,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水平)。

这样,就会在最大程度上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明确、正确,并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结到一起。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会从无序的状态进入到有序的状态,而教学目标也就真正发挥了它在教学中的灵魂作用。

而教学论,也由哲学、经验的取向蜕变为科学的取向。所以说,教学目标分类是教学论的一次革命。

目标分类有这么重要吗?有。它就像医生给病人的病分类。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就像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医生对病人的病诊断模糊,甚至弄错分类,如把脑血栓诊断为脑出血,或者相反,就是误诊,就会出医疗事故。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不正确即弄错分类,如把规则当言语信息教,或者相反,也是错误,也会出教学事故。

3.要以教学设计取代备课

既然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亦即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有如此巨大的意义,既然如上所说,新课改应该以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为基础,那么,在新课改中,当然应该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首先要从备课开始。

为了区别于之前在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备课,我们把在以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亦即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备课称之为教学设计。

也就是说,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以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取代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备课。

但是,很诡异的,也是很遗憾的,新课改并没有这么做。

尽管新课改已达十年之久,但没有谁,也没有哪一方面明确提出,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尽管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在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至少借鉴了这一理论的成果。

与此相关的,也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培训也没有培训这方面的内容。我曾在我旗小范围内初步调研,询问几位中小学校长及普通教师,知道不知道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有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回答都是没有。这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遍如此。

不但是教师培训,其他如教育教学论著,专家讲座,乃至报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文章,哲学、经验的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极少有人提到学习的分类、教学目标的分类。曾有人在刊物上撰文,提出“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这是荒谬的。依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发现式学习(即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都是学习的不同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怎么能用其中一种代替另一种?作者明显没有学过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甚至连接触都没有,否则,他断不会如此说。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倒是提到了加涅和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也有教学设计的章节,但都是简单介绍,淹没在其他的教育理论内容中,没有突出其应有的地位,也就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

加涅明确提出,人类的学习现象极为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的学习现象,因此,必须要对学习做分类研究。这绝对是科学的、合乎规律的。所以,一个讲座,一部(篇)教育教学论著(文章),无论多么精彩,多么动人,只要没有对学习亦即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那就是哲学、经验取向的,那就是要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的学习现象,用一种教学模式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就等于是把各种不同的学习内容放在一个锅里炖,其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沦为正确的废话、深刻的空话、美丽的假话、无用的大话。教师们听(读)的时候,当时可能会觉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甚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是等到他们回到学校,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就又可能觉得那些曾经令他们激动不已的学说理念,是如此的难以迁移应用,可望而不可即,好看而不好吃,中听而不中用。课改过程中,充斥着太多的浮躁和喧嚣,而缺少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智。譬如有专家提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步骤六个字,就可构建高效课堂。这不但没有知识的分类,甚至连年级、学科、课型,乃至教师的差别都被云淡风轻地一笔抹杀。据说,在这样的课堂,不但学生学得热烈主动,且教师教得也愉快轻松,因为可以不写教案,不批作业。也据说,在这样的课堂,连物理符号都看不明白的教师可以教物理,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的政治教师可以教英语。这一切都何其美妙!可是你自己去试试看„„问题是,你敢试吗?

课改已经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了,至少借鉴了学习理论的成果。如果我们还是只根据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进行备课和教学,不给教学目标分类,岂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城上已吹新岁角,窗前犹点旧年灯”?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课改失去了它的理论基础?而一个缺少了理论基础的教学改革,能成功吗?

不是要否定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探讨了教育的重大问题,揭示了教育的诸多规律,创造、发展、丰富了教学方法,也有着宝贵的价值,不可或缺,需要学习掌握。但是,我们多年来都是在这样的教学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那我们再借鉴一下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给目标分分类,是不是能够锦上添花呢?

学习究竟应该怎么分类?学习的分类与教学目标又是怎样的关系?请看下一篇:《学习分类与教学目标》。

推荐第5篇:浅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浅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又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径。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才能烹饪出浓汁浓味的语文课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础点”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文本,教学设计也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识字,读书,朗读,背诵,作文,简单地说也就是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这“七字经”。这七项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积累,基本的习惯素养。这就是语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态下的教学设计要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而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嘴不动手的“君子课”。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本身的内涵,删去不必要的“花架子”。语文课的根基是文本语言,是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过程,将文本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链接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标”和教材,把功夫花在发掘文本的语文因素上,力求发掘切入生活的“链接点”: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号、插图、注释、提示、课后习题,都具有召唤性,蕴涵着吸引读者去采撷、加工、拓展……阅读文本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去潜心读书,精心设计,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在文本中探索、发现、汲取资源呢?又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设计了这样的片断训练: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么湿,为何还那么高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 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的,你真的读懂了吗?考考你:

A.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老人,祝愿他(健康长寿)

B.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姑娘,祝愿她( )

C.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小伙,祝愿他 ( )

读懂文末这蕴含深刻的一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如果要把这段文字植根于学生心中,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够的。文本中所表达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链接呢?上述的教学设计,把文本的解读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切入生活的“链接点”,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三、架设课文的“互动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标》的召唤下,教师注重于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时,架设课文的“互动点”,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在充满情趣的百花齐放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曾见一位教师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给家乡孩子的信》两篇课文后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课文人物,以“感动中国”为蓝本,写下了一系列的颁奖辞: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英雄”的真正含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拥有灿烂的阳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风雨人生,祸福难料。为了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十八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热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铸就了他的辉煌。

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感人心扉的语文历程之后,学生和教师将收获生活中的感动,并把他们讲出来,写出来,告诉大家,让感动延续。这也正践行了《课程标准》阐明的“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言语表达实践,做到了目中有人,师生互学,多元发展。读着这些颁奖词,我们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拉近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宽了视野,促使文与道的交汇与融合,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尊重个性的“差异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个体。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设计时基于“以生为本”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个性的“差异点”,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学《月亮湾》时,我发现学生读“游来游去”的语调不同,一个读得的轻快,表现了小鱼的滑溜,“做游戏”时快乐,自由;另一个学生读得慢条斯理,应该怎样读?成为一个“差异点”,如何解决这个“点”的钥匙呢?“谁能帮他说说理由?”教师将球抛给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话题成为一个“争论点”:怎样读?有学生说因为小鱼在河底散步,看风景,所以游得悠哉悠哉,要读得慢…… 最后竟有学生从游得开心、悠哉中领悟到环境没有污染。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对读书的理解,曾国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在读文之中对月亮湾的美的体悟,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在运用中学,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倾听给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地把心贴在孩子的身上,这‘帖’不只是爱,还是研究,还是为了发展。(叶澜语)”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还要想到文本的语言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情怀,怎样发掘学生的言语禀赋,怎样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一个美好的境界,怎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怎样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发现语言的美,怎样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形成物我两忘的精神场……带着这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交融,迸发出的灼人火花。

推荐第6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

Where’s the Post Office? 教学内容:EEC教材四年级下册 Leon7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教材的第七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是关于讯问地点用语,这一单元的内容承接了上一册书中关于讯问地点的知识,实质为巩固单元。本节课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询问地点的正确表述方式。 教学目标

1、单词:over there / excuse

2、句子:It’s over there. Excuse me. I can see it.

3、能在互相交流中,体会语言交际的快乐,并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总结。教学重、难点

1、Where’s the post office?

2、It’s over there.

3、I can see it.教学准备

录音机、单词卡片。 教学流程 Step

1、热身问候

1、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2、Free talk T: How are you today? How’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候使学生的情绪得以放松,快乐的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2、复习导入

1、

创设情境:We are in the Centre Street.

2、

出示相应图片,复习已有单词和句型。 Where’s the „„

hospital / library / bookstore / bakery / post office

3、

导入新句型 It’s over there.设计意图:通过创设“We are in the Centre Street.”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觉知识贴近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欲望。同时将书本上的知识找到可以依托的情境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英语知识。

Step

3、新知传授

1、It’s over there.游戏:Where’s the door/window/blackboard? TPR One buy one.

2、由Can you see it? 引导学生学习“I can see it.” 游戏:TPR One buy one.

3、由向学生问路,引导学生理解“Excuse me.” 游戏:TPR One buy one.Step

4、巩固操练

1、同桌间对话练习

2、Listen to the tape.分角色朗读课文。

3、扩充单词:supermarket / fire station.

4、创编对话,进行表演。Step

5、Homework “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告诉给爸爸妈妈,看看自己能说出多少地点名称” “Where’s the Post Office?”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EEC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地点名称的单词来学习如何询问要去的地点。本课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活泼、好动,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英语交际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动、参与积极性强的特点,本节课利用情景设置、游戏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点名称以及如何询问要去的地方。在听、说、读、写的各技能综合运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学习及运用单词:post office, supermarket , ask , know , policeman 学会并能熟练运用询问地址:Where’s the „„?I don’t know ./ Let’s ask him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Ask and answer : Where are you going? I going to……

2、Show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 and find what is miing .(找一些图片,最后一次是post office不见了,由此引入新知)

二、知识新授

1、Where’s the post office ?板书

1) 学习单词 post office , 学生比教师多说两次的方式操练。 2) 跟读句子Where’s the post office ? 并且介绍where’s 是where is 的缩写。 3) 由慢到快的练读单词

4) 替换练习:Where’s the library ? Where’s the hospital? Where’s the department store ? Where’s the supermarket ? 5) 学习单词 supermarket , 分解拼读 su / per / mar / ket

2、T: Where’s the post office ? 我们学校附近的邮局在哪儿? Ss: 不知道。 I don’t know .板书 1)教师领读练习

2)学习know , 读音与no 相同, 可以与snow联系记忆 3)小声到大声的练读句子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 What will they do ?

4、There’s a policeman .1)学习单词 policeman 2)跟读句子,练习3)操练: 全班拍手齐说 There’s a policeman .如师说stop,则大家以最快速度起立做敬礼的动作,并说There’s a policeman .4)替换: There’s a teacher .There’s a farmer .

4、Let’s ask him .1) 学习ask,教师领读2) 替换练习: Let’s ask 人名.

5、再听录音,模仿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自编小对话,并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Where’s the Post Office?

Where’s the post office ? hospital department store supermarket I don’t know。

There’s a policeman .

推荐第7篇: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设计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教材文字及相关史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二﹑教学准备

威廉王子大婚时的一组图片,凯特王妃怀孕消息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⑴(ppt上播放出威廉王子与凯特婚礼图)同学们,英国威廉王子在2011年迎娶自己的新娘,看这组照片,就应该知道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这场世纪婚礼吸引了全世界多少眼光,英国王室可谓是风光无限。而威廉王子私下评论首相卡梅伦的施政举措,引起国内一片批评之声。提问:“风光无限的英国威廉王子,在讲究言论自由的西方却为什么不能评价国家政治?” ⑵(接着播放凯特王妃怀孕的照片)在2012年12月4日讯,英国王室宣布,英国王妃凯特在与威廉王子结婚19个月后终于怀孕。这个孩子是查尔斯王储和已故王妃戴安娜的第一个孙子,将成为威廉之后的英国王位继承人。提问:同学们,在美国,每隔四年,美国的两大党为了总统职位你争我夺,而在英国你们能想象一个连性别都不知道的胎儿已经成为继查尔斯王子和威廉王子之后的第三顺位继承人,英国是否对他们的领袖选择有些不付责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学习——《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2﹑讲授新课。

⑴革命之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以下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阅读了这段课文后,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矛盾”二字,课文中只是简单叙述了查理一世的所作所为,这个矛盾是他单方面造成的吗?而这种矛盾为什么是现在出现,难道以前英国就没有这样残暴的国王吗?有没有同学思考过这些问题,为同学们和老师解答一下?

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点同学站起来回答,对同学的回答予以一定的反馈。

好了,对于以上同学的回答,老师想做一个总结,先请同学们看幻灯片(ppt上出现新航路开辟的图片,英国的圈地运动图片,以及一副查理一世的图片) 根据第一幅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对英国资本主义成长非常有利,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必然要求在政治上的地位。 再看第二幅图片,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从英国毛纺织业手工工场的情况可以说明,“圈地运动”中形成的一些新贵族他们与资产阶级利益相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而根据第三幅图片,资本主义获得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特别是查理一世的专横跋扈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激烈的冲突,与专制王权展开斗争。这一点也就是课本上所叙述的。

既然矛盾已经如此尖锐了,想必只要有一根导火线,国王与议会的之间的斗争就要开始了。而在这个紧要关头,已经四面楚歌的查理一世不但没有选择与议会和平相处,反而再一次挑战了议会的底线。

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二段内容,读完第二段内容,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时候,查理一世似乎已经得不到大多数议员及民众的的支持了,国王的权威已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查理一世会就此向议会低头吗? ⑵革命之实──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同学们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是查理一世的话,在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办?(点几位同学起来回答简单说说他们的想法,予以一定的反馈)刚才有的同学选择和议会握手言和,受点委屈没关系,稳坐宝座最要紧,可有些同学却选择要和议会拼个鱼死网破,那么,我们高贵的英王会如何做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三自然段,没错,正和有几位同学预测的一样,与生俱来的皇室贵族血统使得查理一世不愿向曾经匍匐在自己脚下的议会低头认输,于是查理一世在1642年宣布“讨伐议会”。

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这幅图(ppt上出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地图),当时拥护国王的地区和支持议会的地区面积似乎差不了多少,但是正如课文中所提到的那样,议会的军队由于大多数都是由平时受国王与贵族剥削的老百姓组成,他们求胜的信念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加之他们又有一个领导有方的组织者——克伦威尔(ppt上放出克伦威尔率议会军作战的图片),使得议会军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然,查理一世也被送上了断头台(ppt上播放出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的图片),虽然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议会当然想自己一家独大,于是英国在1649年5月19日,议会正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大权落到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里。但他的儿子继位后,根本没有克伦威尔的威望与才干,政权又落入到高级军官集团手中,1659年护国政府被推翻了。

这样,英国又处于一个政权真空状态了,英国的政治又将何去何从呢?(请同学们想一下,并请他们预测一下),其实在护国政府垮台后,驻防苏格兰的蒙克将军进入伦敦控制了政权,同查理二世进行复位谈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查理二世复位后,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随后继位的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天主教势力。同学们想一想,面对王室的反扑,议会会做出何种举动?(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思考并请同学们回答)有些同学认为议会再一次通过暴力革命再次推翻国王的统治,事实上,议会面对王室的挑战,选择了另一种革命方式——不流血的革命。1688年,面对恢复天主教会统治的威胁,议会中的各党派联合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迎立他的新教徒长女玛丽和女婿威廉为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人民群众参加的不流血的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⑶感悟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复辟王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新取得了统治权,同时又立新的国王。对这个结局。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提示一下同学)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查理一世被处死的这张图片,来观看查理一世被砍头的民众有些民众别过头去,不敢看到他们的国王被砍头,甚至有人晕倒在砍头现场,也许你们会以为这是民众害怕看到这种血腥的场景,事实果真如此吗?

请同学们看ppt上这段材料:在邱吉尔的《英语民族史》中,引用了当时人的一篇日记:“当人群看到被砍下的人头时,成千上万在场的人都发出了呻吟,那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呻吟,真希望我能够永远都不要再听到。”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看法?(点同学起来谈一谈他们的看法),没错,就像有些同学说的那样英国的民众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憎恨他们的国王,应该这么来说,在英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王室对于英国民众有着一种特殊情结,因此,政变达到了革命的目的,实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保留了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说革命是不彻底的。 现在革命成功了,那么建立的政府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政府呢?我们通过一部法律来了解它。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课本框框里面的权利法案的内容,了解《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 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②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③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④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并且思考一下框框里的问题:根据《权利法案》的内容,可以看出国王与议会之间与革命前相比有哪些不同?(给同学们几分钟阅读并思考,随后点同学起来回答)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个总结,请同学们看幻灯片(ppt上列出革命前后的差别)

小结:革命前: 国王(实权) 封建君主专制

议会(虚设)

革命后: 国王(虚设)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议会(实权)

也有人用一句话评价英国的政治制度:就算把议会通过的处决女王全家的决议书放在女王办公桌上,女王也得签。这句话也许有些夸张,可是对于英国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在英国事实上是处于一个“统而不治”的尴尬地位,也就是说,英国的国王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可是对于英国这样一个通过王室维系着各个英联邦的团结,国王还是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通过老师的这番讲解,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可以回答一下我们在课前提出的问题:英国民众对他们的国王选择是否有些不谨慎?(点同学起来回答)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没错,英国国王处于一个“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对于他们的国王不需要他有十分杰出的政治才干,只要国王能够好好维护王室的形象,完美的配合议会和首相的政策措施,这个国王就是一位优秀的国王。而王室是不应该对首相的政策品头论足的,英王对议会和首相只能配合,因此,威廉王子遭到了国内人民的嘘声。 3﹑课堂总结。

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为什么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场革命的国内意义: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同时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然后讲述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4、板书设计。

一、革命之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封建王权专制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查理一世为加强王权采取措施,激化了矛盾。

二、革命之实──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爆发:1640年

(2)初胜:查理一世被处死 (3)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完成:光荣革命

三、感悟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2)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3)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推荐第8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心得体会

青铜峡六中:陶玲萍

最近聆听了银川教科所王纬光所长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要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我想课堂教学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 “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我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

目标应该对教学过程任务具有导向作用。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从精彩的讲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课堂以及微视频的制作,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颇深的几点:

自从学校号召大家学习微课堂教学法后,自己开始默默地关注并研究它,但总感觉对它一知半解的。这次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微课堂的溯源、发展和概念给大家讲解的漓淋尽致,不光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微课堂,还说明了什么不是微课堂,纠正了我们平时对微课堂的一些误解:微课堂不是辅助老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也不是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切片。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以辅助学生学习为目的而制作的短小精的视频。接下来,教授又告诉大家怎么设计微课堂:选题要选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设计要有创意,他不仅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制作微视频的方法,还让他的两位研究生教给大家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当然这个教学过程也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把原来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计算机学习变得简单易懂了。在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必要性。这次讲座中,教授通过他幽默的语言,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再加实用性的教学操作,使这么专业的学术报告不再枯燥无味。这也给我一种震撼: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会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还会有学生不喜欢吗?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现在一些观念的落后,比如在对待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上。在培训学习中,很多老师都带着先进的手机,录象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随时扫描专家团队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微信,学习过程中实现在线互动讨论。而我对手机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上,还没把它当作一个可用于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上。这些观念的滞后,必然会导致学习工作的落后,在一个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闭门造车必然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当然我开始也暗自为自己辩解,觉得自己的落后与周围环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听了张渝江老师的报告后, 却再也无法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张渝江老师是来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师,但人家却是在国内最早认识翻转课堂的,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那么他们就用盗版的平板电脑;支付不起高昂的软件费用,那么就找免费的;买不起高档的摄象设备,就去淘宝淘便宜的录象工具;无法说服老师们习惯复杂的软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统简化。在他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他把翻转课堂成功的引入一所农村高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转课堂,他对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数家珍。如果这些出自一个大学教授的口中,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他却是一个一线的高中老师,让我不由的暗自惊叹。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震撼: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无论你处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那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刻感觉到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给我一个终端,我将拥有整个世界。”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微课堂的推广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推荐第10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心得体会

勐戛片区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10日我校四位数学教师参加了勐戛片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诊断活动,观摩了三位老师的三节新课改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熊莲芬老师上的第三节课,她让学生自己做主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很到位,老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作为山区小学,从原来的教学模式转化成新课改的路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一段路是坎坷和艰辛的。要改变首先教师要敢于改变学习观念,其次教师要敢于尝试,大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教师的方法要敢于创新。通过观摩和学习认识到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一些知识,现在分享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在个人教学中的作用。

1、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取、发展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每个教师都有专业专科的知识,应该应用于平时教学实践中,同时又从实践中获取教学的提升。

2、课堂观察可以增进专业反省意识,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提高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学生学不好的原因要综合分析,而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省。

3、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观察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提升。

二、进一步学会了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即明确了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1、课堂观察的四点基本要求: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适当的观察内容;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有清晰的观察分析和结论。

2、课堂观察的五种基本形式: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体追踪观察。

三、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程序与内容。

通过本课的视频与案例举例,我也学会了如何针对数学教学的不同课型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与诊断布置。如观察的内容可以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来设计。

四、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在平时教学教研中的应用。平时的教研活动主要包括说课,听课,评课。很多人教师在评课这一环节总感觉不知说什么好,也就是优缺点看不到,从而使的评课无实际意义。而通过本课的学习也让明确了在听课时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实际上可做为评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让教研达到真正的目的。

五、进一步明确了备好课的重要性。

在以前的教学中,备课能注重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教学方法及教具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通过本课学习我时一步明确了备好课的重要性: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其中课堂观察与诊断是一个重要分析依据。

第11篇: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 ,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4、重趣味。英国著名语言家c.e 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

这里有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啊,这里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我还是找不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网址吧,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挺难找的,我现在真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谁要是可以找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就告诉我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网址吧,谢谢告诉我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找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挺不容易的啊,这儿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啊,这里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我还是找不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网址吧,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挺难找的,我现在真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谁要是可以找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就告诉我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网址吧,谢谢告诉我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找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挺不容易的啊,谢谢啊

第12篇:《北伐战争》 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④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 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提示或建议:《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

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提示或建议: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课堂小结

提示或建议: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巩固练习

提示或建议: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轮流相互提出问题,对方回答,探究园地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第13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平泉县双桥小学

赵金刚

教材分析: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本课的设计主旨是让学生了解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让孩子从小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树立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交通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身边的交通事故有所了解,并对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切身感受,对目前世界上正在民明和生产的环保汽车,绿色列车有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的交通在方便我们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面对我们学校面临的交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想办法使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秩序的重要性,明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给人们带来的问题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引发他们进一步对交通事故带来的问题的思考,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探寻人们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汽车这种普及率比较高的交通工具在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认识交通标志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交通标志吗?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斑马线、非机动车通行、右转、直行和左转弯、机动车道、环岛行驶等。(利用多媒体课件)

活动二:自学课文,小组讨论:随着交通的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哪些交通问题?检查自学效果,小组长汇报,教师总结。(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发现出现的交通问题。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交通堵塞: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多极了,有时候,车比人走得还慢;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交通堵塞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

2、交通事故:指名阅读66页小知识《车祸无情》;让学生朗读交流自己搜集的交通事故材料;幻灯片出示交通事故的视频:一辆大货车和一辆面包车相撞,面包车司机严重受伤,已经被送到了医院。我们再来看一组交通事故的数据。大家帮忙分析一下,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都有哪些?(道路窄小,司机、行人违章,有些司机酒后驾车,有的车速过快,有的车超载)(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培养了学生自学的方法;播放视频,拓展了教材的空间)

3、学生谈感受:车祸是多么可怕的交通问题,在你的周围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当你看到这样一个个场面心理是什么感受?(生:谈感受)面对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和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最想对驾车的叔叔和阿姨说些什么? 你想对自己说什么?你想对家人说什么?(板书“珍爱生命”“文明交通”)

4、污染严重:指名阅读67页《观察笔记》和68页小资料;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汽车污染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

5、能源消耗:能源是有限的,消耗后不会再生。据估算,中国汽车行业每年消耗的汽油总量大约为6000万吨。(上网搜集,拓展教材)

6、寻求解决办法:错时作息、绿色交通(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电瓶公交车、天然气公交车、磁悬浮开车的图片)。

小结:看来,未来的交通一定是绿色的、环保的。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发明出更多绿色的新型交通工具。

活动三:小组讨论:我们学校的建设还没有完全竣工,现在存在着哪些交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检查讨论效果,小组长汇报,教师总结:

1、违反交通规则。

2、拥挤。

3、车多。

4、学校措施:合理安排放学时间和行走路线、值周教师、值周学生。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这有一首关于交通安全的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儿歌:(配音乐)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过马路时要注意,

你拍三,我拍三,行走要在人行道,

你拍四,我拍四,过街要等灯变绿,

你拍五,我拍五,大小拐弯左右看,

你拍六,我拍六,自行车要慢慢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边走边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纪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个文明小公民。

三、总结思考: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交通志,讨论了现在的交通问题,也分析了我们学校存在的交通问题。老师相信大家对交通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把今天了解到的交通问题告诉自己的家人、朋友,带动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懂得——珍爱生命,文明交通,实现安全每一天。(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四、扩展延伸:

动动手,制作一张交通安全卡,把你想对自己,想对家人或者是想对其他人说的话写在上面。也可以画一画,畅想未来的交通,让更多的人关注交通,思考交通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板书设计:

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堵车

污染

事故

时间集中

噪音

不遵守交规

道路窄小

尾气

超速、酒驾

„„

绿色交通

„„

珍爱生命

文明交通

教学反思:

交通问题一直是社会上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私家车也多了,堵塞现象也严重了,事故更多了,问题受到好多人的重视,所以我利用谈话引入,直接切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教学活动是认识交通标志。教师出示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斑马线、非机动车通行、右转、直行和左转弯、机动车道、环岛行驶等交通标志。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小组讨论随着交通的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哪些交通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个教学活动是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现在存在着

哪些交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了总结,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扩展,希望学生把今天了解到的交通问题告诉自己的家人、朋友,带动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懂得——珍爱生命,文明交通,实现安全每一天。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看交通标志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走进生活,实践参与。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走进生活、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本课为小组活动提供了平台,从小组内成员交流到小组共同合作探究,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都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

本节课的设计我本着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的教育新理念,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最大潜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思考交通带来的问题,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孩子自己查寻一些资料或者动手制作一些卡片等,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料呢?这是我存在的困惑。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请老师指正。谢谢!

第14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快速跑教学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及思路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

本课力求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大胆设计以多种游戏贯穿于教学中,旨在“游戏中练,游戏中学,游戏中表现,游戏中提高”,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

二、教学目标

通过跑、负重等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初步学会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体能。学生了解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力求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内容

1.跑的练习:快速跑(第一次课)

跑是比较枯燥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小学时曾学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整堂课以游戏形式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2.负重练习:搬运

四、教学对象分析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好奇性强,对游戏的兴趣较高,特别是对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更是情有独钟,而对单纯的技术教学却感到很乏味。本课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渗透游戏之中,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锻炼身体,锻炼意志、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共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但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分析

体统的体育课的结构一般把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本节课的主体内容融成了一个整体。课的主体部分,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进行创新。由于学生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强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新颖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从静态到动态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开始部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1、教学常规: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提出相关的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进入课的良好状态。

2、导入热身:采用“音乐准备操”

前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并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分组编操,组合成一套适合同学们自己的操,让学生尝试编操的乐趣。

学生几人一组,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准备操。课堂气氛活跃,这有助于感情的融洽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为进行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心理准备。

3、(1)快速集合游戏。老师运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出情景,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听清哨声,迅速集合,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

(2)快速起跑游戏(情景模拟:洪水来临有人需要你帮助时)。老师导出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采用各种起跑方法练习起跑方式。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自主练习,体会何种起跑方式最快?老师提问,师生总结。

(3)快速跑游戏:(方法:一人搬运一个实心球,可单手或双手将球放在体前、体侧、体后沿直线跑进练习)(情景模拟:在洪水中帮助群众抢救物品)。导出情景,老师示范,要求学生练习时眼视前方,尽量沿直线跑进。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快速跑的因素,总结动作要领,学生针对自身特点,提高动作技术。 (4)两人一组的快速跑接力游戏:(方法:两人搬运一个实心球,方法自定)(情景模拟:物品较重,需在同伴的帮助下才能搬动物品)。要求全组同学合作、探索哪两个人组合最好,而且两人合作哪种方式速度最快。

最后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到恢复,课快结束时,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情况,教师作个小结同时点一下在现在的社会怎样学习和发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收拾器材,宣布下课。

六、场地布置与器材

场地:两只篮球场

器材:录音机:一台、磁带:一合、实心球:16只

第15篇: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推荐)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章

自主的课堂 第二章

合作的课堂 第三章

探究的课堂 第四章

建构的课堂 第五章

对话的课堂 第六章

民主的课堂 第七章

开放的课堂 第八章

创新的课堂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按以下步骤: 自学生疑

课前独学 合作质疑

小组互学

探讨归纳

全班群学

巩固拓展

巩固应用

教师应该怎样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 内容难度适中,适合自主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自主学习。 给足学习时间,保障自主学习。

注重策略方法,指导自主学习。

总结学习成果,享受自主学习。 课前小研究:

1、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用什么方法找的?可怎样表示?

2、3的最小倍数是几?最大的能找到吗?

3、考考你的同伴,请任出一个数,让你的同伴找出倍数。

4、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是(

),最小的倍数是(

),(

)最大倍数。

1、选择一个数(最好10以内的数)找出它的倍数,并把你的方法和发现介绍给大家。

2、你是如何表示这个数的倍数的?

切记:以活动为载体布置自学探究任务。 计算活动、观察活动、操作活动、读书活动等 第一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独立思考的课堂。

鼓励提供鲜活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案例体现了:语言的参与、行为的参与、第二案例分析: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 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 机基础上的 “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 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 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第四节:善待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 “善待”有两层涵义:

一是要宽容,要善良地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二是要研究,善于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①研究错误产生的原因

②研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做到善于对待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 (1-6 )

③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恰当的评价错误,力争使错误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1-7)

第二章:合作的课堂

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有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合作学习的实 质,表面热热闹闹,实际高耗低效;

◇组员盲从,没有自我思考,对正确与错误漠然;

◇ 问题选择不当,或者难度太小,答案现 成,人人都会;或者难度太大,苦思冥想, 谁也不会;或者宽泛无边,雾里看花,无法 琢磨;

◇合作前独立思考不够,合作交流时间不足,一节课合作次数多;

◇组内成员平等意识不够,参与程度不平衡; 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任务,把握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 引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① 要在合作之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

己的想法。

②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③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启动、推进、终止交流的说话方法。 ④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补充。 ⑤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⑥积极融入,适度引导。

⑦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第一节:如何确定合作学习的问题 案例2---1

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不足或难以完成的问题; 多数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的问题; 学生的看法或做法较多、差异较大的问题; 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全面解决的问题;(46页例)

达到不同个体优势互补的效应。正像两人各有 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 每人各有一个思想,交流之后双方就都有两个思 想。

第三节:如何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对比分析案例2-6和2-7 教师引导缺失的现象:有时过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有时不能在关键处及时进行点拨;有时过分追求方法的多样化,对每一种方法都完全肯定、鼓励,导致有的学生一味“标新立异”。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行动准则:

1、充分认识教师引导的重要作用。

2、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适宜引导。①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又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②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 ③教师要敏锐地把握学生思维的实际进程,在关键处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以便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2--6)

④把隐性的、零散的、个体的、无用的资源变成显性的、有条理的、团体的、有用的资源。 第三章 探究的课堂 内容综述: 探究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通常分成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二是描述类问题;三是探索类问题;四是发散类问题。

从形式方面看,适宜的问题主要是发散 类和探索类。

2、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选择适当的探究形式。

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集体探究

3、探究学习的时间要充足,空间要充分。

4、热情参与,适当引导。

这里的“适当”有两层意思,一是时 机适当,二是程度适当。

5、关注过程,积极评价。

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态度、努力 程度、合作意识和能力、创新的精 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 身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 第一节:探究案例3---1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现实。

数学问题情境的运用必须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洋溢着数学味。

数学问题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需要创设怎样的情境

第三节:教师如何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案例3--6

数学规则的教学有两种基本方法:

例--规法和规---例法。

1、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明确探究的关键。

2、提供数量充足、类型多样、组织精心的例证。

3、换位思考,事先探究,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第四节:怎样对待探究中的节外生枝 案例3--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 要研究学生,增强预见性。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问题。 第四章 建构的课堂 内容综述: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课堂教学围绕学生来设计和操作。强调四个环节:

1、情境创设。

2、自主探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是“促进”和“支持”,而不是“控制”和“支配”。

3、合作交流。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

节,即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学 生完成意义建构。(形成共识)

4、效果评价。是主动学习的延伸性环节。 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合作交流中 对群体的贡献等。

第二节:概念教学怎样围绕学生设计和实施 案例4-3

概念学习有两种水平。一是将概念作为陈述性知识学习,只要求学生能说出概念的名称、涵义或其本质特征;二是将概念作为程序性知识来学习,学生习得概念以后,要能用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区分。 数学概念可以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事特征。 第三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案例4---5

既关注正确思维,也关注错误思维。

一帆风顺的建构也可能是肤浅的建构。正所谓“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自我否定”是以“自我反省”和内在的“观念冲突”为必要前提的。

第五章

对话的课堂 内容综述:

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对话教学”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一节:创设有利于对话的学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创设平等、合作、和谐的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习对话。

教师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保持开放的心态。 教师表面上“隐身”,实则强化“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在师生对话中形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做数学) 第三节: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建构知识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可分为由高到低的三个层次 ,正确地阅读----准确地解读----有创意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教师允许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使同伴获得借鉴。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倾听,相互评判,相会欣赏。

第四节: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共享精彩

对话的课堂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实质性交往和对话的弊端,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丰富的沃土。(5--6)

在对话的课堂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让学生无目的、无方向地“畅谈”,而是适时地引导、恰当地介入,使对话活而不乱,有的放矢。(5--7) 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愈深”,再到“不知”的动态过程。

“教”的相对弱化, “学”的绝对凸显 第六章:民主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个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双手要接受头脑的命令;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有色眼镜,使眼

睛能看到事实;

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特别要有问的理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不要把他们关在鸟笼似的学校中;

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一些空闲消化学问,并且学一些他们渴望学习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决不能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第三节:民主平等,共享和谐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民主就意味着要给予他人高度关注 第四节:理解学生,师生共享话语权

教师语言霸权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角色歧视和语言专制两方面;

教师注重给学生创设一个争论辩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使课堂成为一个辩论的赛场; 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中地位的平等;

第七章: 开放的课堂

数学开放教学具有的特点:

1、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

2、数学开放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3、数学开放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参与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4、数学开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一节:开放的教学目标 案例7---1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目标开放是开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开放的教学目标包括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

显性目标是预设的,隐性目标是生成的。 第一节:开放的课程内容 案例7---2

数学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凭借; 教师对教材进行“活化”,使数学知

第三节:开放的教学过程识从书本上“走”出来; 案例7—4和7---5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开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探索。

首先,教师对教学的预设是到位的。 其次,教师注重在互动中完善学习成果。 教师注意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切记:“扎实”的背后是“封闭” 这种封闭的教学表现在: 教学目标的狭窄化; 教学设计的程式化; 教学结果的短期化; 第八章:创新的课堂

创新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

创新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 语言创新 操作创新 思维创新

第一节:在质疑提问中唤起创新意识 案例8---1 创新意识是一种创新的倾向,表现为想不想创新的意向;

创新意识主要由问题意识、质疑意识、超越意识和创新意识构成

案例8---2和8---3 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实践,

去发现、经历、体验;“学贵生疑”,质疑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有效策略;

质疑意识是创新的开始。质疑意识,主要表现为批判性质疑和探究性质疑。

小学数学中的创新实践能力,简单讲,就是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的特点:

1、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创新能力;

第16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龙山五小

贾垒

一 什么是教学设计?

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是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又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艺术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和操作程序。

二 为什么要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利于美术课程教学科学化、系统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有利于课课程理念的实施;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美术教师的素质的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设计、教学原则的优化组合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等。归纳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即确定教学目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即制定教学策略;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针对大纲和课标要求,说出本学科与本课特点(学生认知方面的)

2、学生在以往同样的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那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方面,这次打算怎样解决)

3、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提出设计思路

三 如何做好美术教学设计?

(一)、做好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全国小学课例评选反映出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的风采压倒学生,所谓“教练员忙过运动员”现象依然存在。有些美术老师的教学过程很美,语言、教态、方法等到各方面几乎无可挑剔,只是不像日常的教学活动,面像是在演电视节目,老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在过教案,教案过完了,节目演完了,学生作品展示了,课堂教学也就结束了。

部分美术教师难以把握技法示范与创造能力的关系,以致学生往往模仿范例进行描绘或制作,作品与教师的示范或教师所提供的范例雷同,违背了美术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本质。

在美术学科课例中,许多美术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作品的题材、构图和色彩的评价,面忽视对学生作品中创意部分的评价。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们对美术教学评价的意义、内涵和方法尚未真正了解,随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都进行得不够充分。特别是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不应与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混为一体。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教学设计程式化

导入

新课 →

讨论 →

示范

讨论

创作

评价 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引发思考→技能指导→激发想象→技能练习→成就评定 造成美术教学设计程式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目标制订得过多。不少美术教师为每一堂美术课都要制订了三维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创造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为此需要设计诸多教学环节,而分配到每一环节的时间就只有几分钟,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展开思维活动,又怎能产生好的创意呢?学生缺乏足够的练习或创作的时间,又怎能在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技能的基础上,充分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呢?

如果更深入地探究程式化教学设计得以普及的原因,可以发现,这是由于许多美术教师模仿一些获教学奖的教学设计所造成的,而其根源就在于美术教师自身缺乏创意。其实,美术创作需要好的创意,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学研究同样需要好的创意。在产生好的创意的过程中,应发现并围绕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进行探究,并通过这样的过程亲身体验产生好的创意方法。而许多美术教师却很少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活动以产生好的创意。试想,一位不知道如何产生好的创意的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怎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意呢? 当然,我们不能只追究美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这一程式化现象的背后所暴露的则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课程(职前)的问题与美术教师培训(职后)的问题。

(二)对美术课堂教学生成的忽视

与以往几次美术课堂教学评选活动相似,本次参评课例的预设色彩过强,而普遍忽视教学生成。具体表现为,美术课堂中教师的风采压倒学生,所谓“教练员忙过运动员”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很美,语言、教态、方法等各方面几乎无可挑剔,只是不像日常的教学活动,而像是在演电视节目,似乎在朗诵,而不是与学生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在“过”教案,教案“过”完了,节目“演”完了,学生作品展示了,课堂教学也就结束了。由于教师准备得过于“精美”,学生显然只是配角——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究其原因,这主要出于美术教师追究奖项的心理,生怕“放”得多了,学生会偏离自己预设的方向,因此不敢让学生真正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造成师生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仅仅停留在表面。部分美术教师难以把握技法示范与创造能力的关系,以致学生往往模仿范例进行描绘或制作,作品与教师的示范或教师所提供的范例雷同,违背了美术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本质。

(三)美术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效评价应该与美术教学融为一体,是教学补充,它能为学生提供又一种方式的学习。但在相当数量的课例中,美术教学评价依然停留在教师称赞学生“你真棒”或“说得真好”的层面上。许多美术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作品的题材、构图和色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作品中创意部分的评价。

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们对美术教学评价的意义、内涵和方法尚未真正了解,随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都进行得不够充分。特别是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不应与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混为一谈。

(四)对教学反思的误解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课例中有关教学反思的部分都是教师自吹自擂,夸耀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如何成功,缺乏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也缺乏改进建议的提出以及对今后教学发展方向的思考。而一些美术教研员对课例的点评,大多采用套话形式,泛泛而谈,对优点、不足之处的点评均缺乏针对性和深度,也很少有教研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此外,与历次课例评选相似,“欣赏·评述”学习环节领域的课例仅占很小的比例,可见“欣赏·评述”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而不同地区之间在美术教学资源配置、美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优质美术课的教学设计标准

对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收获 全国优秀课例评选教学设计部分评选标准:

在教学设计维度上突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到指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正确、深入,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教学资源方面,教学准备充分,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亲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3、教学设计的分析(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学习者需要什么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必要性的过程。

学习内容怎么选择

确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用教材教

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特点(即: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学习者已具备的艺术知识、技能基础和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态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环境怎样创设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例如:《有趣的汉字》的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从面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教师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借助丰富的表现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运用中国画特有的方式大胆的将自己对中国汉字的理解和认识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探究并运用中国画的形式表达汉字的意蕴之美。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中国画的表现能力,也掌握了国画表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规律,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有趣。同时,他们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学等途径,对古代汉字已稍有了解,如山、水、日、月、马、牛等,但关于汉字最初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知之甚少,还有待学习。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汉字是仓撷一个人创造的。再有,学生通过中国画的形式表现汉字也还是第一次,因此,如何突出主体,利用汉字表现画面中有趣的情境,并根据汉字的形体特征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4、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 教学设计与教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

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进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目标的确立

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对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学会美术思维和创作的方法,能用美术语言和视觉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术语言:是指以美术作为交流媒介,由造型要素按一定的组织原理所构成的可视化的符号系统。

造型要素:形(点、线、面、形状、形体) 色(明暗、色彩、色调) 材料(材质、肌理) 组织原则:审美形式规律(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学生用什么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学生通过什么活动完成什么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戏有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其人格。 情感目标设计:学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学生能形成怎样的学习态度。我的课具有“人文性质”吗?我能让学生产生什么观念?深化学生的哪些思维和认识,有利于学生产生新价值观? 教师设置三维目标时存在的问题:

(以2009全国首届小学优秀课例评选样本为例) (1) 依然将知识与能力目标放在首位。这反映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依然不自觉地以学术理性主义和认知过程作为课程价值取向。

(2)老师对教材分析大多从知识技能出发,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大多以教学经验和课程理论为依据,缺乏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角度综合分析。

(4)教师设置目标时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过去”,面忽视了“学生的未来”,所设置的课程无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5)只关注本学段的课程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不同学段之间、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6)重视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7)教师设置的是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 建议:

准确把握美术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所坚持的课程文化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在设定目标时教师应当思考以下问题:

(1)

教师设定的目标对于学生现在或是未来的学习以及职业发展 是否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2)

本学科的学科目标设置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

(3)

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对应。 (4)

是否对该目标的实现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5)

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作为公民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和选择。 (6)

对继承历史和人类文明是否重要。

(7)

是否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目标的设置中来。

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领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统一在一起的。新课程主张三维目标的实现,但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是均衡实现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整体实现。 例如:《有趣的汉字》的教学目标:

(1) 教材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会“字由画生”,理解“书画同源”,从而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汉字的情感。

(2) 通过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节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四 如何快速提高自身教学设计能力

1、加强学习(做学习者)

书刊

网络

与专家、同行交流

2、会观察课(做评判者)

自己设计观课工具

3、撰写课例(做思想者)

找到自己或他人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由

4、开展课题研究(做研究者) 解决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5、大胆展示(做展示者) 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提供研讨现场

6、形成团队(做参与者) 集众人之智慧为我而用之是一种幸福。我之智慧为所众人所用是一种快乐。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远,就决定了他心中的世界有多大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第17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问题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问题策略

合浦县廉州镇平田小学

周壮美

这是我参加县教育局送教下乡时上的一堂公开课。这是一堂认识《圆的周长》的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2、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圆周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鉴于这节课意图在于让学生对周长有一个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我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的安排是紧密衔接,层层递进,其目的还是根据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规律,让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周长。其次,数学也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所以这堂课中所有活动的安排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再者,数学也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种趣味有时源于学生自己的发现和探索,有时也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但不管是通过怎样的途径,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品味到数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也能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基于以上的考虑和分析,我这节课也就有了这样的设计和安排。

第一,在第一环节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动画显示: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清晨,兔子和乌龟在草地上跑步锻炼身体,乌龟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要求乌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从而引出了正方形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回顾。(动画显示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师问:要求兔子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想到兔子跑的路程是圆的周长,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圆的周长。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巧妙地由正方形周长的概念推出圆周长的概念,由强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着倍数关系为新知教学埋下伏笔。

第二,理解圆的周长。出示一个圆,师: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请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我这个圆片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学生相互指说)并给学生强调完整的一周要从起点再回到起点。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总结出圆的周长的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通过创设情境、实际感知、迁移类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圆周长的表象。这样让学生说出周长的定义就比较容易。 第三,学生汇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量出它的周长呢?看谁最聪明!1,请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下,测量出一个圆片的周长。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圆片的周长。屏幕演示:用绕线的方法和滚动去测量圆周长。2,出示一个光盘,你会测量它外面的周长吗?哪里面的这个小圆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用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光盘里面的小圆很困难。引发了要是能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有公式计算就好啦!3,于是,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上这三个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一个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开展了这些环节,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得以充分的发挥。

第四,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老师把同学们测量周长和直径的结果整理一下,从他们汇报的数据看,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初步结论:在同一个圆内,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用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研究出来了,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再用课件出示: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还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第五,自主学习例题,学生自主解答例题这样安排一方面是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其次还想通过这些活动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学数学。

总之,关于图形认识的课程,我觉得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空间想象思维,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习惯尤为重要。

第18篇: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 (3000字)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

苏咏梅(香港教育学院、教授)

谢群(浙江师范大学、讲师、香港教育学院在读教育博士)

第一讲

一、何为教学?

(一)何为教

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自从跨入教师行业开始,教师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但是,对于这个熟悉的词汇,教师们往往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而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往往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这也就是说,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各不相同的,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教师对教学的不同的理解。

1.实践的角度来看

2.理论的角度来看

● 教学是给学生讲课的活动

按此定义,教学活动的质量将由教师所呈现的知识的质量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所决定。 ● 教学是将一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活动

知识的传递除了讲解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媒体,如,精心准备的录像、电子资源、纸质的讲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活动的质量依赖于知识传递的方式,即,知识通过系统的设计、讲义的阅读和讲座等完成传递。

● 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活动。

这是对前一概念的包含和超越。知识的传递在教学中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只有与学生的学习发生关系时,才能体现。如果教学行为没有导致学习发生,那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同样,当学习缺乏质量时,教学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当我们评价教学时,我们或许应该关注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传递以外的其它东西。

(二)何为学?

1.学

学习的四个方面:

● 学习知识

●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或课堂中的问题

●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以外的问题

● 学会学习,自我导向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

通常而言,一位合格的教师比较关注学习的前两个方面,对于后两者往往比较忽视。但是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言,后两者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向导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后两个学习结果,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传递往往很难达成。

2.科学学习目标(以生物学科为例)

科学是一个展示对自然系统认识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地被扩张,提炼和修订。这两个方面既是科学的基本组成,也是科学教育和学习所需关注的两个方面。(nrc,2007)

(1)科学学习的总目标

在分析科学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科学教学的目标。具体到科学学科而言,科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pisa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 科学知识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并能形成与科学议题相关的基于证据的结论。

● 理解科学作为人类知识和探究的一种形式所具备的特点。

● 认识科学和技术是如何塑造完美的生活。

● 作为一名具有反思意识到公民,愿意用科学的思想,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议题。

(2)科学课程目标(以生物学科为例)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①概念理解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science is built up of facts as a house is of stones, but a collection of facts is no more a science than a pile of stones is a house.

henri poincare, la science et l’hypothese (1908)

②科学思维

思维可教吗?

如何确定思维目标?

③发展对科学的深度理解

概念?

(3)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达成的

● 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和细化

● 课堂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e.g.

rubrics of learning objectives:

◆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和细化

◆ 教学目标应该清楚地表述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能做什么

◆ 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多个维度

summary:

·不同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背后,暗含着教师对教学的不同理解。

·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它不仅包含教师的讲解活动,知识的传递活动,更包含促进学生学习发生的活动。前两者较多关注教师的行为和个人的素养,后者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发展。

·作为教学的产出,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活动,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课堂问题的解决,更包含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后两者也是目前的教学较少关注的,并且在传统的讲授和知识传递活动中,比较难以形成。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是科学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起点。清楚、准确地表达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成功的第一步。

二、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1.教学资源

迷思

好的科学课堂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有了丰富的资源不一定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换而言之,好课不是资料的堆砌,资料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目的。

资源类型

网络资源(视频、文字、动画、和网络模拟实验)

实物资源(自制资源)

资源运用(老师展示、学生阅读后填写工作纸、学生观看或阅读资料后作讨论或分析)

2.课堂中的师生(教师主导、教师引导) 课堂中的教师 ①教师角色 ②教师本质 课堂中的学生 ①学生的角色 ②学生的期望和冲突

3.教学策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建构学习) 甲、(教师讲解介绍、) 乙、探究 丙、pbl ......

4.课堂中的活动

①学习活动(动心/动手、填写/分析、个人/小组/全班、/、/)

②课堂互动(教师讲课、教师与全体学生对话、教师与个别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③评价活动(概念图、语言)

各位老师,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分享我对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看法。也很高兴这里有谢群老师,她是 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师,现在在香港教育学院读博士。

苏教授,您好!

也感谢您能够抽空来到内地跟我们老师做培训。

谢老师,您好!

不客气!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讨「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怎么一回事?

对!这四个特点是:

1.对课堂教学表现的关注 a focus of performance

2.在实践中整合知识和技能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 practices

3.多管齐下的评估措施 multiple measures

4.实践的机会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此外,我也搜集了「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学术及专业的数据,我们就运用这 100分钟的课来探讨「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吧!

一、何为教学

美国一位教师教育学者 darling hammond 课堂的评价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对测量教学和提升教师进行良好教学的能力都是重要的。

谢老师,你当了老师多久?日常工作这么忙,你会否检视自己的教学成效?

我间中都有想过要检视一下自己的教学如何,一般都是与同事讲讲……,没有太具系统性的做法。

要做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先从「何为教学?」开始讨论。

谢老师,你认为「何为教?」

对!而对于这个「教」词汇的理解,往往影响

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自从跨入教师行业开始,教师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但是,对于这个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在网上看过一

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这也就是说,老师们的段…… 课堂教学是各不相同的,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教师对教学的不同的理解。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有3个看法

?

·第一:教学是给学生讲

课的活动。按此定义,教学活动的质量将由教师所呈现的知识的质量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所决定。

·第二:教学是将一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活动。知识的传递除了讲解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媒体,如,精心准备的录像、知识通过系统的设计、讲义的阅读和讲座等完成传递。

?

·第三: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我们刚才讲了「教」,哪「何为学?」

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活动—呢?我们一般是: —这是对前一想法的包含和超越。知识的传递在教学中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只有与学生的学习发生关系时,才能体现。如果教学行为没有导致学习发生,那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同样,当学习缺乏质量时,教学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当我们评价教学时,我们或许该关注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传递以外的其它东西。

1.学习知识

2.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或课堂中的问题

还有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以外的问题

这么来说,后两个学习结果,单单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传递往往很难达成。

·学会学习,自我导向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

一般来讲,一位「称职」的教师比较关注学习的前两个方面,对于后两个方面往往比较忽视。但是对于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后两个又是至关

二、科学学习目的

在分析科学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教什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达到这个目

养为总目的。

tim和 pisa。

tim (and details in the ppt)

么」,这跟科学教学的目的有关。科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的? 科学素我们有必要先看看什么是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性的科学测试 在一些情景 涉及科学及科技的生 科学框架内容范畴是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 认知范畴是 了解 knowing、应用 applying和推论 reasoning 除此以外,还包括对认识科学和技术是如何塑造完美

这就好比我们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活情况, 需要人们的 能力、知识和态度

的生活,以及作为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公民,愿意用科学了科学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如生的思想,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议题。

对,让我们以生物新课程标准为例来看一下吧!

?

物课程的目的。

?

?

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 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还有,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课程目标的是科学素养在课程中

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课程的目的我们谈过了,那么在课堂里面的教学目标呢?

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课堂教学目标是:

对,挺不错的!

这是一堂有较多以知识为主的目

·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达成的 ·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课程目标的具体和细化 同时, ·课堂教学目标 ·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 ·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应该包含多个维度

(参考:教学目标_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的和目标的课。课堂目的是确保学生明白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影响酶反应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在这里分成为较小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有逻辑地建成最终的目标。

在订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用字。你看,那些目标都没有用「知道」、「了解」等的字,但是却用了主动动词,比如,「指出」、」「解释」、「概述」、「描述」等。这是因为「知道」和「了解」并没有明确和明显地指出要「做什么工作」。虽然「知道」和「了解」都隐含了「学习」,但写目标的时候时常都是用主动动词的。

四、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内容

总结:

我们已经讨论了有关科学教育课程目的及课堂教学目标,但如何具体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我们可以在不同方面来进行评价… 我知道,当然要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大部分老师都会认为是最重要的,但是你知不知道按什么来评呢?

重要部分就是「证据」!「证据」为什么对科学习来说这么重要?我先跟大家谈一谈「证据的概念」。

现在,我们看看一个发生于一班美国第五级的学生的课堂探究事例吧!

参考: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原著)罗星凯(翻译)(2004)。《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页6-10。

当然是知识层面!

究竟学生们「掌握证据的能力」是如何?

请从事例的详细描述中(练习一)找出:

·学生如何搜集证据? ·学生搜集了什么证据?

五、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内容以外的各方面

(包括学习资源、师生的角色、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取向)

进行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是打分,除了「学习内容」(a)

很多时候,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都集中评价教师,其实,课堂教学评价可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方面以是多方面。

一个课堂包含很多元素的,例如: 学习资源(b)

·资源选用(实物、仿真用具、文字、短片、动画、漫画、相片、图像)

·资源运用(老师展示、学生阅读后填写工作纸、学生观看或阅读资料后作讨论或分析)

师生的角色(c)

·教师角色(教师主导、教师引导) ·学生角色(被动、主动) 课堂互动(d)

·师生(教师讲课、教师与全体学生对话、教师与个别学生对话) ·生生(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汇报) ·个人

教学策略/取向(e) ·教师教学为主

呢?

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动物的分类

今年,我在香港跟几间学校正进行一个研究项

我来说,就设计「动物分类」这课题,

目,研究在「动物分类」这课题,如何运用网上资我会就动物的分类类别,多找一些照片,让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谢老师,你又会如何设计这课题的教学呢? 参与研究项目中两位老师在开始的时候都与你一样的想法,都是他们日常教学的方法。

我跟他们讨论他们所采用的取向对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也建议他们再想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学习过程。

以下是「一课题内容两教学取向」的教学过程描述:

·陈老师的课 ·李老师的课

这两节课我们就尝试在以下这几方面来作课堂教学评价:

1.学习内容 (a) 2.学习资源 (b) 3.教学策略 /取向 (e)

异同之处及课堂成效

我听说你在这课堂评价研究中也从学生的工作探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

请按课堂的流程找出两个课堂中 ( 练习二 )

·共通之处 ·不同之处

我们是否按刚才你所说的多个方面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他们想到什么方法呢? 所以说,英雄所见略同!

学生可以知道多一点,然后再要学生辨识一些例子以巩固他们对动物分类的概念。

对!对学生的工作进行个案分析,可以激发我们思考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的成效怎样、下一步的取向应该是怎样等等。 powerful teacher education: leons from exemplary programs.san francisco, ca: joey-ba.)

第19篇: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1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1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

今天我所要讲的内容题目是“任务型(TBLT)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本讲共分为三个部分:1)TBLT教学理论;2)TBLT教学步骤与教学技巧;3)TBLT课堂教学原则。 I.TBLT教学理论

2001年7月颁布实验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鲜明地倡导了任务型教学途径。它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这一教学新途径。 什么是任务?

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定义。Prabhu(1987: 17)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师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Nunan(1989: 10)指出“交际任务是涉及到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进行理解、操作、运用或交际的一项课堂活动,其中学习者关注的主要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The communicative task is a piece of cla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producing or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rincipally focui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 Nunan(ibid: 11)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际任务的框架成分:1)任务目标(Goals);2)输入材料(Input);3)各项活动(Activities);4)教师作用(Teacher role);5)学习者作用(Learner role);6)环境(Settings)。(Refer to: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communicative tasks)

Richards(2001:224)所下的定义是:“任务是使用语言而执行的一项活动或目标,如解决疑难问题、看地图并发指令、打电话、写信或读一套指令集合玩具等。”( A task is an activity or goal that is carried out using language, such as finding a solution to a puzzle, reading a map and giving directions, making a telephone call, writing a letter, or reading a set of instructions and aembling a toy.)

任务型教学途径产生的背景 1975年马来西亚的交际大纲(English Language Syllabus in Schools Malaysian)中就包括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Prabhu在印度进行Bangalore Project实验。但当时实施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暂。后来得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的支持,80年代中期,研究者把任务作为研究第二语言的工具,更加强调了学习者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SLA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strategies and cognitive procees employed b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习得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而教学任务正好要求学生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从事自然的、有意义的交际。因此可以说“任务型教学途径”与“交际教学法”有着许多象似之处,有的人将这两种教学法称之为“同一个硬币的两面”(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理论依据 1)语言理论

l 语言运用中意义的中心作用(TBLT emphasizes the central role of meaning in language use.Skehan (1998: 95) notes that in task-based instruction (TBI), “Meaning is primary„”)

l 语言的“结构—功能—交互”模式(structional, functional, interational models)

l 词汇在学习中的作用(词汇概念拓展为包括单词、短语、句子、固定搭配、排列顺序等)

l “语篇会话”是语言的核心焦点和语言习得的关键 2)学习理论

l 交际法教学理论(基础理论)

Elements of an underlying learning theory can be discerned in some CLT practices, however.One such element might be described as the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real communication promote learning.A Second element is the task principle: 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for carrying out meaningful tasks promote learning (Johnson 1982).A third element is the meaningfulne principle: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supports the learning proce.Learning activities are consequent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how well they engage the learner in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language use (rather than merely mechanical practice of language patterns).(Richards, 2001, p161) l 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了必要的输入和输出过程(Task provide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proceing neceary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l 任务活动及结果激发了学习动机(参与合作学习、关涉生活经验:听→理解→比较→表达)(Task activity and achievement are motivational.) l 学习的难度因特殊的教学目的可以协商和很好的调整(Learning difficulty can be negotiated and fine-tuned for particular pedagogical purposes.)

与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关的因素

1) 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中占了大量的篇幅(1-27页)对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各方面目标分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设计任务活动要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交际性、科学性和拓展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新综合英语》教材的课程教学目标: l to provide material which will sustain interest, increase enjoyment and build confidence, enabling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succefully and fluently l to develop students’ competence in the four skills of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so that they are well prepared for the English examinations l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 enabling them to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patterns and apply them in their own speech and writing l to provide language topics which are both interesting to students and relevant to their language needs 2) 教学大纲 (1)传统的大纲:内容涉及到

l 语言结构(language structure) l 功能(functions) l 话题和主题(topics and themes) l 四项技能(macro-skills)

第20篇:物理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探究式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实施心得体会

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容目标教学,浓度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以学习求新知,化知识为能力,进而全面提高素质。

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让学生教学生,所谓的“兵教兵”,就是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把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两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各组员按自己的水平承担相应的工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精神,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创设民主、平等,竞争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最后进行反思,即对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先谈,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模式应用得当,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每一步都有明确任务,明确的时间、明确的学生检测,学生重视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更重要的是,当堂作业从根据上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了作业反馈信息的可信度,老师的课后辅导也有了针对性。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就会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这样一条轨迹:由不会——会学——学会——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学习产生兴趣——越学越爱学,这样教学质量就得到保证。这种模式重在学生思维的创新,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品质。它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强化自主意识、培养自学习惯、促进快节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通过促进自主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总之,自主学习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教学过程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教学中要针对后生的特点,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鼓励指导,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为他们设计一些适合它们的简单问题,为他们补习旧知识,提前为他们介绍新课的内容及重难点,只有帮助了后进生,全班的整体学习水平才会提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举一是为了反三”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