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心得体会

2021-07-0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韦江萍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推荐第2篇:小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第十一周

今天上了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一、从旧知出发,先复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为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做好铺垫。

二、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助学习模式,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

本节课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上台交流的学生表现得落落大方,算法和算理也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孩子的补充和评价也很出色整节课上下来,孩子的思维一直紧紧围绕着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算理转悠。对于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两个书写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解决了“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一位学生回答得很好:“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并且将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在让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概括的非常到位。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还是课堂时间把控问题,由于前面让学生交流探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设计的有坡度的练习题没有时间一一练习,以后需注意。

推荐第3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教后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有:

1、灵活运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知识迁移

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后,我发现教材主题图所呈现的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了,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太小,还没有太多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勉强。四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而这样的生活经验,也是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由此,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六件商品的价钱的情景,让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知识有效的迁移。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在这节课的中,我试图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学生根据提示,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注意的问题详细的介绍,“被减数和减数数位不同的时候,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补齐数位”,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这不得不让我们相信,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3、关注学生情感,以评价促进学生善思乐学

有一句话所有教师都深知,却又让大家付出一生去追求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句“相信你,给你时间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时“我非常的欣赏你的独特见解”。当学生们在合作的时候,学生们在交流的时候,小组的相互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相呼应,更 1 是让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始终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着,探究着。

(1)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演绎精彩,而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显得有些仓促,例如在探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结束后,学生们在交流自己尝试计算结果,因为第一个发言同学用的是竖式计算,也正是自己希望的结果,所以,没有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课后调查学生了解到,有的学生把20.48元转化成20元4角8分,10.60元转化成10元6角,然后相加进行计算的,这个正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也是小数加法中小数点对齐的依据。这么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由于自己没有及让学生反馈,而流失和浪费了。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学生思维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多问:“谁有不同想法”“谁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堂上如何解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纵观整个课堂,全班交流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言交流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更是控制了整个课堂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也总有一部分学生默默无语。我们老师往往从个体里获取群体的信息,我觉得也是有些偏颇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3)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开放的,在开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心里时刻装着学生,而不是装着教案,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如何才能做到这些,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推荐第4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6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小黑板展示: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

2.5—1.4

6.4+2.8

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小黑板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24.83+51.6

教师: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教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经过探讨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巡视观察。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 ﹦76.43

24.83

+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1)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3)百分位上怎样减?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 ﹦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板书: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

三、课堂活动:

1、完成数学医院。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

2、作业:教科书P109页1-4题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堂课的收获和感受

推荐第5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信息窗口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4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接触的比较多,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理解小数的进位和退位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复习:

1、列竖式计算:

378+264= 2520-486=

2、口算:

0.6+0.3= 1.4-0.2 = 5.3+3.4 = 1.9-0.9= 0.6+1.2= 2.5-1.3= 7.5+1.2= 1-0.8=

三、自主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

2、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出加法的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 (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 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 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0.76-0.72=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你会算吗?1.3-1.25=

重点讨论“怎样对齐数位?”

结论:对齐了小数点就对齐了数位。

7、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相同: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计算方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算起,小数加减法是从低位算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化简。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1)计算并验算

9.7+12.34= 9.06-2.7=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P63(13)

2、走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书9.38元,数学基础训练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先把小数点上下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0.77+0.03=0.8(米) 0.76-0.72=0.04(米) 0.77 0.03 0.76 0.04 + 0.03 验算:+0.77 - 0.72 验算 +0.72 ————— ————— ————— ———— 0.80 0.80 0.04 0.76 答: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0.8米。 答: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0.04米。

计算结果要化简;如果整数部分没有数要添“0”占位;小数点要对齐。

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推荐第6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二中心学校集庄小学 林 玉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超市吗?你们在文具超市买东西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老师在文具里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文具盒: 8.59元 彩色笔:6.2元 钢 笔:10元 订书机:12.5元 转笔刀:9.31元 一个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笔贵多少钱? 师:能列出算式吗?一起说。 生:8.59-6.2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计算的知识——小数加减法。 (1)试一试:请你试着算一算。(列出竖式) (2)想一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3)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如何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

师:咦,你们以前做过许许多多的加减法吧,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位对齐,怎么这次你没有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呢?是怎样对齐的呢?

生:小数点对齐。 师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个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的问题,并解决吗?试试看。 师巡视后,提取不同情况的问题与学生交流。 例如:钢笔比彩色笔贵多少钱? 10-6.2 师: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情况,整数减小数怎么办? 学生自主计算后,和同桌交流。 学生说想法。

师追问:10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的?计算这道题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生:退位。

(3)师提取出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简化。 (4)学生互查。 (5)师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6.66+0.03 = 6.69 6.66+0.3=6.96 6.66+3=9.66 练习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 12.53+4.67 6.07+4.89 5.64-1.78

7.2-6.4

5 5-0.41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懂得了什么?

推荐第7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

(二)》,本节课系研、讲、评一体化探索阶段的一节课。我研究的小课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动口说,说给同桌听,说给小组成员听,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并及时引导数学语言的逻辑思维性。但是,不可避免的说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面不是特别广,尤其是在“说给全班同学听”的环节中只是少数人展示的机会,而不能一一表现,这是在本节课堂中比较遗憾的一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现实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实的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要求。

其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数学模型。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再次,充分预设,在交流中生成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小组中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当被减数末位上没有数与减数对应时,应在被减数小数的末位添上0或去掉0,再计算。”并让学生在听取同伴的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

但我总觉的本节课缺少点什么,在之前的一节中,由于小数位数相同,绝大多数同学会很自然的吧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也好像无条件的认可了这种算法。而在本节课中,学生就顺其自然的判定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小组“交流”“互动”的光环下掩盖的肤浅跟浮躁。同时,本节课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不够明显,学生带有很大程度的“照搬”上节理论的嫌疑,而不是自己真实语言的表达。

那么怎样才能让本节课更有效呢,我觉得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入手,尤其在第一节中,还原生活本身的教材来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4元+3元,7角+4角,5分跟着走,然后根据生活经验的8.15元。再反过来归纳理论知识;

再者,作为教师,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这里面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

推荐第8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纵观我的整个课堂,我做出一下反思:

一、活用教材,以同学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入新课

我认为显得孩子比较小,对于奥运会没有太多的印象,所以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我把教材中奥运会的情景改编成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课堂,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放手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

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课堂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明显有两个:一就是课堂上没有太大的亮点,整个课堂是朴实的,扎实的,但是同时也是比较沉

1 闷的,孩子对我的教学很配合,积极举手的孩子很多,我觉得很欣慰;二就是练习的设计虽然也比较有层次性,多样性,但是比较死板,没有什么新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我自己要改进的地方。

2

推荐第9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评析

小数加减法教学评析

听了徐秀英老师讲的《小数加减法》一课,有很多认识和收获。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1、初步探索 ,理解算理

(1)课件出示有价格的商品。(水彩笔3.56元,笔记本2.66元 一本书13.8元,)

师:这里有三件商品,谁来读出三种商品的价格 根据这些信息,你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本书多少钱? 买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一本书比水彩笔贵多少元? 。。。。。

(2)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一个一起来解决。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谁能列出算式?3.56+2.66=?(板书)

你能试着用竖式算一算这道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一生上台板演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计算完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师:来看黑板上这个同学算的,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 同伴提醒了,赶快填上吧)

师:你同意他这样写竖式吗?你们也都得这个结果吗? 师:诶!同学们,那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你们感觉陌生吗? 生:以前用过。 师:什么时候用过呀? 生:加法。 师:什么加法? 生:整数加法。 师:对吗?哦,整数加减法时也是这样计算的是不是?那你们感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相比怎么样?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生:有。

师:那哪不一样呀? 生:数不一样。

师:没错,数变了,不是整数啦。那就从你计算的方法来看,整数加减法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或者减。 师:是不是基本的方法感觉一样? 生:是。 师:那哪不一样? 生:数是小数。

师:有同学已经看出它是小数,说吧,差别在哪? 生:有小数点。

师:差别就在小数点上,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把小数点盖上,就变成了整数相加了,但要记住算完数后要点上小数点,小数点点在哪呢?和上面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3)师: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老师想要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淘气包马小跳》,你能帮我算算要多少钱吗? 2.66+13.8= 学生列竖式解答。 指生板书。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手指黑板)是这样写的竖式吗?都得这个结果吗? 生齐说:是。

师:你们以前做过许许多多的加减法吧。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位对齐,怎么这次没有把末尾的两个数字对齐呢? 生: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

师:他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吗?你们同意他说的吗?小数加法要怎么样?

生:小数点对齐

师:我把你们说的方法记录下来。(板书:小数点对齐)看来,你们挺有想法的,小数加减法中要把小数点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 (生:数位对齐。 师:对吗? 生:对。

师:怎样的数位对齐呢?如果我就把末位对齐了。(指8)这是什么位? 生:百分位。 师(指2):这呢? 生:十分位。 师:百分位对着十分位,不也叫数位对齐吗? 师:究竟应该怎么说?)

生:相同数位对齐(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怎样能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答:小数点对齐。

师:奥,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就能保证把相同数位对齐。你们还真是有方法,而且这个方法看得很准,一下子就抓住了小数加减法的关键。那这样做一定有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答:可能会算错。 师:可以结合这道题来说说。

6在什么位?表示什么?8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师:

6、8有什么不同? 生疑惑。

师述:他们的计数单位不同。(板书: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在加减法中,要想两个数字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怎样?

生:记数单位相同。

师:通过讲道理明白了这道题为什么不能末位对齐,得小数点对齐了吧。 师:还能不能从其它的角度来解释解释 2.66表示2.66元 13.8元 整数部分代表的是元 小数部分代表的是角 分,6分和8角能直接相加吗?如果相加的话等于14分,还是14角呢?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实际上就是确保了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只有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情况下,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平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生: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深入探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汇报。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 生: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的是百分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的是十分位。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师板书:3.94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 3.94保留整数是多少?

3.94 ≈3.9 (精确到十分位) 3.94≈4(精确到个位)

(1)师:你知道吗,数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还测量了绿毛龟蛋的的宽径是2.04厘米,(多媒体出示信息):

小东问: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 生1: 2.04≈2.0

生2: 2.04≈2

2.04≈2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2.04的近似数是2.0还是2呢? 生:学生讨论解决。 确定答案:

生1:2.04≈2.0(保留一位小数); 生2:2.04≈2却是(保留整数啊!)

师:(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看一看线段图,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启示。□内填哪些数? □≈2 □≈2.0

生: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内可以填哪些数?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2.0,原来的长度在1.95与2.04之间。而保留整数为2,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5与2.4之间,所以2.0比2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现在你们认为选哪个答案呢?学生们说:选2.04≈2.0,那么求小数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2)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生:自由说 (3)师:请同学们回忆求3.9

4、2.04的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师: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推荐第10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第11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找准起点算用结合法理互通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石林鹿阜中学小学部杨庆波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95-97页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成功点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了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现在是2010年,2004的奥运会离同学们已经太远,而且当时这些孩子还在是幼儿班的孩子,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的实施不能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学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因此我把情境改为为地震之后同学献爱心捐款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找准学习的起点。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

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执教本课的前一天,我在我校的四年级的班级进行了一次教学前测,结果是:对于此内容,学生能结合情境提出部分数学问题并用小数加减法列出算式并非难事,教师只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并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即可。①几乎每位学生都已经能用竖式计算一般的小数位数相同的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除外),这类题目简单带过就行;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正确计算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就由此引入并展开新知教学,让学生掌握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这是教学重点之一。小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但在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时不会自然想到可以用0补足,在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中间有0时有人会把0去掉、末尾有0时大多数人不会把0去掉,这是教学重点之二。学生对于6-5.34=0.66这类问题的困难应该比较突出,而且与新旧知识都有关,这是教学难点。总之,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此内容的知识储备已经很丰富,但一些典型的普遍的问题,还需要老师提供思考的空间、点明知识的要点。

(三)、体现算用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时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

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给计算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与“用”的度,明确计算教学应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为了让“算”、“用”有机结合,我深刻理解并创造性的使用

教材,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改编,创设了“阿勇与阿伟在汶川、玉树两次地震中的捐款”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即:13.6+614.36+5.3413.6+14.366+5.3413.6-614.36-5.3414.36-13.66-5.34。这些算式都是经过细心揣摩之后确定的。接着选择14.36-13.6来计算,提出“①为何这一题的末尾数没对齐?②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③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等问题,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基础,即从单位角度讲元只能与元相加减,角只能与角相加减,分只能与分相加减,从数位角度讲个位只能与个位相加减,也就是说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所以同学们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很容易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设计在最后的练习时先计算再应用,主要是因为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算用结合的理念。

(四)、法理互通。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掌握。计算是一项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努力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的凸现计算教学的特点,我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尝试计算会巩固算法的计算练习、提升算法的应用练习”的过程。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

1、通过计算14.36-13.6与相关问题的追问,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掌握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用0来补足。

2、通过计算14.36+5.34,让学明白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情况,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3、通过计算6-5.34,让学生明白整数与小数相减时,要在整数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并补出与减数相同位数的0,这是一个连续退位的小数减法,是一个难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梳理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这其实是总结计算方法。

二、遗憾点

这节课在备教材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缺少与学生的

交流与沟通,就缺少备学生的机会,所以在执教过程中,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在创设情境之后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中有三步计算的问题,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问题,教师不可能不予理睬,导致在这一个环节浪费了一些时间,在学生会算法、明算理的环节里,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较多,如:计算6-5.34的时侯,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计算错误的情况、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的情况等,这些教学资源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于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在时间上就不得不付出。纵观我的这节课,没有大量的练习,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结束了新课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问题,我只能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呈现、解决。所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把众多的情况问题都见识、解决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但是这样一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出现了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来大量的练习,导致了课堂不完整。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断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怎样教学才能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历算法获得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怎样体现

“算”“ 用”结合?在计算教学中怎样凸现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与空间?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第12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加减法教学设计

执教 李东营

学校 夏李乡实验学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版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了新的计算要求.并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加深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分析: 学生已具备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较容易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当中.本课中主要要引导学生能自己独立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2,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提问: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算式中都有小数)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教学例1的第(1)问.学生试做,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自己练习本上,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出示题目,谈话:我们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请同学们试着计算\"3.75-3.4\"这道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

指名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教师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让学生说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评析:注重数学比较思想的培养,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评讲(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13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首先,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精心创设了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小数的加减法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最终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旨在让学生用旧知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且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和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列竖式小数点要对齐”的重难点时,把不同的书写格式进行对比,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大胆讨论,相互启发,领悟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实践证明,结合生活,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①对学生的列竖式要求应力求规范。比如个别学生竖式写得不够整齐、端正,没用直尺打横线等,今后应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②评价语言和方式过于单一等。

总之,我将不断反思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14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第六册第95—9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商店情境图,视频展示台、购物单,复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列竖式计算几道吗?

17+22= 89-47= 45+34= 56-34= 74-41= 48-12= 问:你是怎样算的?(指名回答)

2.师:同学们算得真快,这和我们每天的练习是分不开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竞赛吧,竖式计算,男生做第一题,女生做第二题,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对!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用尺子,对位)

57+19= 32-17=

3.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学生反馈,判断正误。

师:你们都是好样的,让我们在新课的学习中再一争高下吧,你们有信心吗?

2.谈话导入:

随便问几位学生桌上学习用品的价格。

学生说一种,教师写一种。如:

铅笔:0.6元 转笔刀:1.2元 有橡皮的铅笔:0.8元 橡皮:0.50元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会给每个人一次机会,看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⑵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别着急,其他问题我们一会再来交流。

2.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师评价: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生:我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师:你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板演:0.8+0.6=1.4(元) 1.2-0.6=0.6(元) 元 角 元 角

0.8 1.2 + 0.6 - 0.6 1.4 0.6

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借此机会再出示问题:一个书包和一格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同时老师在黑板的一角板演:

25.8 2 5.8 + 6.8 + 6.8 32.6 9 3.8

师:看到我们两个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

生:老师,你的算式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3.归纳总结 师引导:像这种加减法,我们就叫做它小数加减法。(板书)

那么在小数加减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为什么?既然小数计算对齐数位这么重要,那么你有什么对齐小数数位的好窍门吗

生:只要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给算式治治病

师:这里是三1班两个同学的作业,你们能帮忙判一判吗?

2.3 1 5.5 + 4.5 - 4.6 2.7 6 1.9 (1)学生观察竖式

(2)指名汇报,说清哪里错了,应怎样改正。

师:在对位时,什么对齐了,相同数位就肯定对齐了?(小数点,补充在副板书上)

3、点亮红星 ☆☆☆☆☆

① 16.5+7.3= ② 26.5+13.5=

③ 9.37-6.2= ④ 31.2-0.9= ⑤24.1-3.4= (1)每 组一道题,独立计算

(2)派 代表汇报答案,全组举手反馈,全对才可点亮红星。

(3)教师:同学们,当你在超市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3、生活实践

1.老师肩高 1.59米 ,手臂长 0.6米 ,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 2.4米高处的国旗吗?(出示课件教师摸国旗的情境)

2.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习方法?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板书设计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把小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2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元 角 元 角

0.8 1.2 + 0.6 -0.6 1.4 0.6

第15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P47--P48 雀塘镇上麻小学 谢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58.20-49.20=9.00 3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53.40+58.20=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49.80+49.20=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 第2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

1、2题。重点交流第3题改错

2、作业:练习六第4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 5 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第16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你们去商场干什么?老师也是去商场购物,老师在购物时遇到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新授。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台电风扇198元和一个闹钟35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课件) 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支圆珠笔1.8元和一个笔盒9.5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课件) 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三、探索新课。

1、探究相同数位的小数加减法

喜洋洋第一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把雨伞53.40元和一个书包49.80元,孩子们能帮喜洋洋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课件)

(1)列式板书:53.40+49.80= (2)列竖式计算

(3)验算

2、探究小数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喜洋洋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包薯片15.32元和一包大白兔糖17.5元,孩子们能根据喜洋洋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课件)

(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选出两个问题: 这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

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钱? (2)列式

板书:15.32+17.5=

17.5-15.32= (3)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使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

3.5+5.4=

10.23-3.22=

7.2-6.45=

2.56+6.7=

3.5

10.23

7.2

2.56 +5.4

15.32 ————

—————

————— 103.20

32.82

2.18

第17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同时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一起去超市,想不想去?在去之前老师这有一个问题。课件2由4个千、2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加上由3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得到()个()、()个()、()个()你是怎样想的?(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指名列竖式4320+230提问: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超市.

二、探究新知

课件3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超市?你看到了什么?书就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小丽也到超市来买书,我们去看一看她买了什么书?

1、课件4出示:(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指名回答。接下来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指名列式。6.45+4.29用用以前学过的元角分来计算,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今天我们来学习笔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教师说明:在整数王国里每个数的末位都是个位,所以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只要末尾的个位对齐,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但在小数王国里,有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再用末位对齐还行不行?为什么?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先思考一下,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最后试着列竖式算一算。

2、教师板书列式并指导书写。强调:在小数加法中,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为了保证题目的正确我们还要进行检验。

3、课件5(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指名板演,其他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件6小结方法

4、出示题目:16.40-3.2课件7 说明:根据小数的性质,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去掉。

5、课件8总结方法

三、巩固新知

教师:接下来我们准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到数学超市去采购,小组自选题目,如果全部完成,学生可自拟题目。 课件9出示题目

四、拓展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数学,课件10出示数学课本及课时练图片,指名提问题,学生自己选择其一解答,集体订正。

出示小数加减方法小口诀。课件11

五、课堂检测 六 作业

课件12 板书:

小数加减法(1)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第18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峨峰小学 严洪怀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了新的计算要求,并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加深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已具备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较容易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当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

能够初步进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复习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

5.揭示课题: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三、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支笔8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3.4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 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9+0.6=1.5(元) 0.9-0.6=0.3(元)

9角 0.9 9角 0.9 + 6角 + 0.6 -6角6角 - 0.6 6.8+25.8= 1元5角 1.5 2角 0.3 2.6-0.0= 答:一共用了1.5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3角。 25.8-2.6=

七、课后反思。

1.要使创设的情景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学的加、减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成功的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地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第19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鹰潭市余江县画桥中心小学

童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95~97页例

1、例2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营造自主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举例、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比、推理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探寻小数减法的不同情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研究小数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借助有效的情景载体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硬币、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1、认一认

问题:(出示1.18米软尺)你能读出软尺有多长么?

2、想一想

问题1:生活中这样的软尺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断了(软尺分为0.96米和0.22米两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问题2:你能用数学式子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尺子展开对小数加减法的研究,不知不觉中回顾了小数的组成、大小关系等小数加减法所必备的知识,以问题模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迁移已有认知,初步体会算法(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 板书1.18-0.96= 问题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动手试一试!

问题2: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感觉熟悉吗?什么时候用过?

问题3: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问题4: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会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用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唤醒学生整数加减计算的经验,同时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猜想算法,理解算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

1、提出猜想,出示0.78-0.1= 问题1:这一题和刚刚一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问题

2、动手算一算.问题3:怎么回事啊,出现两种情况了!哪种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2、理解算理,动手验证

问题预设1:用计算器你是怎么验证的? 问题预设2:用软尺你是怎么验证的? 问题预设3:用硬币你是怎么验证的?

3、明晰算理

问题:咱们回头看看,你觉得在计算小数减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产生强烈的验证需求,同时通过多种学生熟悉的、直观的具体情境展开研究,真正使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积累了活动经验,抓住了数学的“魂”来实施教学。

四、探究,归纳,应用

1、探究小数减法的“新情况”。

问题:你们能像老师一样再写一道一步小数减法计算题吗?

2、回顾学习过程,板书关键词—举例、猜想、验证、结论。

3、应用,结合小数减法的知识模型解决小数加法的相关问题。问题: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这些收获解决小数加法的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究中,算法、算理与应用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真正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

五、回顾学习过程,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1、学生小结。

2、课件浏览,回顾反思。

【设计意图】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反思,没有“回头看”的反

思过程,数学方法就珍珠遗落在茫茫的大海中,本环节学生小结和课件回顾相结合,同时还渗透了生活中的解决问题,即回顾了知识,又充分给了“新双基”应有的地位,同时又克服了以往学生小结不全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引领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思想的温度,及伸手可及的距离。

教学反思

1、读懂教材,抓住数学的“魂”来实施教学

抽到课题的前一个星期,刚好看到张齐华老师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对我的感触非常大!不管什么课一定要先研究好教什么再去设计怎么教,抓住内容的本质,否则课上得再好也没有魂!抽到课题后,回到学校我花两天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调研,:一是查阅了大量的关于这节课的书籍和资料;二是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询问和摸底,期间虽然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休息,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很让我欣喜、振奋!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这一课的内容与整数加减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大部分教学都停留在算法和算理的迁移、归纳,缺少系统的、形象的对“新算理”的本质理解,缺少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方法的提升,学生只知道“是什么”,却不理解“为什么”,因此我设计了借用大量学生熟悉的情境载体来实施验证,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增加的对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的梳理和反思,真正让“四基”有效地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思想的温度,及伸手可及的距离。

2、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激励学生

知道了教什么,接下来就是思考怎么教的问题,曹培英老师说要“以学促教”, 因此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了这一系列问题;

1、了解学生,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感觉并不陌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是这一节课的主线,如利用整数减法的知识解决小数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数减法的知识解决小数加法的知识等。

2、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罗火良老师平时聊天时总会提到“动态”一词,我想要想“动态”就得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想给学生思维空间问题的设计就要合理,内容、结构的设计也是如此,为此,这节课我让学生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新情况”,同时利用小数减法的知识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小数加法的相关问题。

3、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是生动的、

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因此本节课我不断地从语言上鼓励学生,如“真会观察、记忆力真好”等,同时,我更注重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成功和喜悦,从思想上激励他们,从而真正地让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让学生用小数减法的知识模型解决小数加法,对学习内容和方法回顾反思等。

3、讲讲自己

讲完了学生,也该讲讲自己。“以学促教”这次我算是真正体验到了,了解了学生才能把握好课堂内容,把握好自己,增强自己上好一堂课的信心。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以教促学”,面对这次优质课大赛,学校的王姗姗老师说“县、市的学校有更好的教研团队,你一个人还真不容易!”回头想想,是啊,作为一名偏远山区学校的老师和教研员,没有专业的引领,没有人帮你做课件,没有很多好的示范课,甚至连评课都要自己主动到处去找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整理改进!可是,我正要谢谢这样的环境,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没有懒惰和依赖!让我我学会了课件制作、让我强压着自己看了几百节省级以上录像课、几十本数学杂志和名著!这样一想,刻苦的教研环境让我站在了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像这样的教学活动又将促进了我去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感悟更多的思想引领!

第20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会笔算小数进位加减法和退位减法。

(二)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小数的退位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方法。

7894+542=

4561+1546=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二、创设情境

1.(1)师:在第五单元我们共同学习了小数的认识,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预设: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测量我们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小数用得最多的地方的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2)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三、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1.课件出示质地不同、价格不同的两种帽子和两种手套。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提问: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如何列式算出它们的总价?一共有多少种选择?

(预设: 生:共有四种选购方案,即1买一顶毛线帽子和一副毛线手套;2买一顶皮帽子和一副皮手套;3买一顶毛线帽子和一副皮手套;4买一顶皮帽子和一副毛线手套。) 2.学生交流并列式,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让板演的学生重点说说是如何列竖式。强调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为对齐、小数末尾的0可以划掉。

(1) 12.55+5.65=18.2(元)

12.55

+ 5.65

18.20

1 答:买一顶毛线帽子和一副毛线手套共需18.2元。 (2) 45.8+10.35=56.15(元)

45.8

+ 10.35

56.15 答:买一顶皮帽子和一副皮手套共需56.15元。

12.55+10.35=22.9(元)

12.55

+10.35

22.90 答:买一顶毛线帽子和一副皮手套共需22.9元。

45.8+5.65=51.45(元)

45.8

+ 5.65

51.45 答:买一顶皮帽子和一副毛线手套共需51.45元。(板书)

4.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方法: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数加法同整数加法一样,首先要做到相同数位的数对齐。要从最低位算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计算结果要与加数的数位对齐,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二)自主探索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1.师:刚才这个阶段的学习,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小数加法计算方法,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为自己的做法找根据----讨论交流算法,又进行验证。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策略。相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自己也一定能够探寻出来。

2.同类商品的价钱不同,相差多少呢?我们试着算一算。学生算,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生说师写。

重点说百分位不够减的怎么办?

4.师:谁想再完整的说一说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计算的时候不够减,要前一位借1,如果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数位不同,可以在小数的末尾补0。

5.师:我们找到了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想一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相同吗?边计算边体会。【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明白,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基础练习

师:书上96页练一练第一题有6个小数加减法的题,同学们动手做一下。请6名同学来黑板上板书。

(重点强调13.6+6.4末尾有0怎么办,10-0.5,10没有小数位怎么办?) 师:请学生读题,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红红去年的身高是1.39米,现在的身高是1.52米,问题是她长高了多少?应

2 该用现在的身高减去去年的身高来做。)

师:你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自己在本上做一下,一会大家一起说计算结果。 (预设: 生:1.52-1.39=0.13米。答:长高了0.13米)

师:大家自己在本子上完成这四道题,一会请同学回答结果。(师巡视,针对在学生中计算出问题的给予指导。) 综合练习

师:生活中,我们在超市购买的商品不仅标注有价钱,商品上还有重量,是不是? (预设: 生:是!)

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四题中的数学信息。请同学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预设: 生1:买一袋700g洗衣粉、一袋10KG大米和一桶

要多少钱? 2.7+25.8+43.8=72.3元

生2:一桶5L花生油比一袋10KG大米贵多少钱?

43.8-25.8=18元) 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七、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

从低位算起

(1) 12.55+5.65=18.2(元)

12.55

+ 5.65

18.20 答:买一顶毛线帽子和一副毛线手套共需18.2元。 (2) 45.8+10.35=56.15(元)

45.8

+ 10.35

56.15 答:买一顶皮帽子和一副皮手套共需56.15元。 (3)

12.55+10.35=22.9(元)

12.55

+10.35

22.90 答:买一顶毛线帽子和一副皮手套共需22.9元。

(4)

45.8+5.65=51.45(元)

45.8

+ 5.65

51.45

5L花生油一共需

答:买一顶皮帽子和一副毛线手套共需51.45元。

《小数加减法教学心得体会.doc》
小数加减法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