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后感

2022-03-1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读《爱的教育》后感

读书交流

《爱的教育》是有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学年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切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的爱,无不流溢于纸上,动人心魄。

我觉得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些以日记形式的小故事表现给我们大人看,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灵。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们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互相的尊敬。一个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直到现在,我仍为里面纯洁的同学情、深厚的母(父)子情、感人的师生情以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所感动。更深刻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与自己以前的认识很不一样,更多得了解了我们的孩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被书中的事例鼓舞着、启发着,使我对自己的职责——为人师、为人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全书文字幽默,通俗易懂,真得很适合我们来读这部书。当我们静下心来,抛弃浮躁,仔细体会、琢磨书中的每句话,每个事例,会感到收获很多,感慨很多。其实自己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一本书,而是从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坚持读书能提供给我们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便捷地学习到新的事物,拓展我们的思维。为孩子,为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母亲、老师,做一个不被淘汰的母亲、老师。

推荐第2篇:读《爱的教育》后感

读《爱的教育》后感

广雅小学三年五班高子舒(女、八岁)

指导老师: 李艳梅, 联系方式:

很想介绍一本好书《爱的教育》给大家,老早我就读过这本书了,被它深深地吸引,今年暑假我又重温了一遍。你们肯定想不到吧,这本书有一百二十七岁了,它的作者是意大利的阿米契斯。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家人、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洋溢着爱,又生动又感人。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嫉妒心,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嫉妒心"的故事。故事中德罗西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次次考试都得第一,而沃提尼却学习成绩一般,同学们都知道他非常嫉妒德罗西。每次老师在表扬德罗西时,他要么低头不语,假装没听见,要么一副微笑的样子,不过他是在那冷笑。有一次老师发现了他在冷笑,告诫他说:"沃提尼,可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体里。这条蛇会使人失去理智,腐蚀人的灵魂!"他很不服气,偷偷在一张纸条上写下:"我并不羡慕那些因为老师的呵护和不公平而获得第一名的人!"几个同学刻了一枚纸奖章,上面画了一条黑蛇,一本正经地送给了沃提尼,沃提尼看到气得浑身直哆嗦,这时德罗西接过纸奖章并撕碎了它。看在眼里的沃提尼感到非常惭愧,悄悄地把自己写的字条扔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沃提尼的嫉妒心,同时也看到德罗西的宽容心。其实嫉妒心就像老师说的毒蛇一样,会让人失去理智,甚至做出很多错事。嫉妒别人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光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能帮助自己进步,所以大家都应该对他人少嫉妒,多宽容。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谁都难免会犯错,如果你宽容地对待别人,相信你犯错的时候,别人也会宽容待你,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快乐。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呢?

好书不光有趣、生动、吸引人,在看书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道理,你有没有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这本书呀?

家长评:

孩子很痴迷这本书,总是爱不释手,让我很意外。问及为何喜欢这本书,她说,很好看,他们学校真好,我也很喜欢他们那里的老师,一点也不凶。但就故事背后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应该有家长的引导,帮助理解书中的正能量,而不光是让孩子记住有趣的章节。但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孩子识字量增多,很“嫌弃”家长的朗读速度,觉得太慢,亲子共读的时间减少了,也少了和孩子分享感受的机会。但这本好书,其实是个很好的工具,和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时,和她讨论下人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她真得有一天碰到的时候,知道如何积极面对,处理。

老师的话:这篇读后感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感点明确,并切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小作者能清楚、准确、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结合一件真实的事例把感受写具体;语言表达有条理。

推荐第3篇:《简●爱》读 后 感

《简●爱》读后感

带着旧时的记忆,重拾《简●爱》,仍然让我爱不释手,忽然发现多少读书的时间已被网络所取代。惋惜之余更多的是感慨:读书,读一本好书仿佛得到了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亦仿佛久病痊愈时的神清气爽。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简爱》也是其中一部经典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甚至影响了某些人的一生。

《简●爱》主要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正因为此,让罗切斯特看到了她的正直,高尚与纯洁。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之后,他们终于走到了幸福的殿堂。

一百多年来《简●爱》之所以还能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广为流传,我想这与其带给你们的教育意义是分不开的。不论是大人物也好,还是如书中所写到的小人物也罢,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依靠我们自身的正直品德和聪明才智,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冲破重重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 简——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子在重重艰难困苦面前方能从容镇定,更何况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注重平时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更要注重自己的内在积累。平时生活中,要做到心中有所想,遇事要有所依(依据),并且要付之于行动,持之以恒。

“不以职位论成败,要以岗位论英雄”,这是入厂教育中给我的最大鼓舞,这句话时时鞭笞着我:在平凡的岗位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么你就是不平凡的。

推荐第4篇:读《爱的教育——少年爱国者》后感

读《爱的教育——少年爱国者》后感

大朗镇中心小学 四(1)班

姓名:刘铭珺 邮编:523776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成长。”就是看到封面上的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买了这本好书——《爱的教育》。

我把书带回了家,翻到其中一篇短说——《少年爱国者》,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十一二岁的意大利少年被父母卖给了马戏团,他在那里遭受了各种虐待。后来,他受不了那里的处境,就逃上一只回国的船。在船上,人们都给了一些钱他,但他听见给钱他的人们正在说自己国家的坏话时, 少年宁愿继续挨饿,也不愿听到有人损坏自己国家的声音,他的祖国尊严竟然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了中国运动员的奥运精神,他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接受教练严格的训练,天天都得早早地起床,晚上还要熬夜训练,偶尔忙得连饭也没吃。因为紧凑的训练使他们很少回家看望家人,夜深了,他们还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着家人,心里还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他们之所以这么拼搏,就是因为心里想着发展国家的体育事业,让中国强大起来,不让外国看扁中国。

我崇拜那个少年!

指导老师:黄顺华

推荐第5篇:读人民教育后感

让教师的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读《人民教育》有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让教育发生了许多令人来不及应对的变化。入学学生的越来越稚嫩,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方式越来越花俏,而教师队伍却越来越老龄化……面对着学生,面对着家长,面对着自己,教师们总是忙碌而又矛盾地工作着:这样做,对吗?会不会影响学生们和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这样做,对吗?会不会影响教学的成绩?这样教,可以吗?会不会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这样教,可以吗?会不会让家长质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工作起来没有头绪,遇事急躁,就连看到学生都觉得别扭,一点喜爱之情也没有;学生提问题,不想回答;学生不遵守纪律,就想发火。教学的压力似乎让教师们喘不过气来。

从这些现状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当面对多重压力时,小学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和减轻压力,维护身心健康。《人民教育》2011年第8期中《让教师的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就阐述了这一方面的问题。

当前,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课程改革的要求,给教师的心理带来重大的冲击,教师应该调整自我,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推荐第6篇:简单爱 读《简爱》后感

简单爱

------------------读《简爱》后感

爱可以很简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在你毫不察觉的时候,已深深走进我内心。

世间不管是谁,你或很平凡,如小草般,总有自己的珍贵之处。又或许你本就是颗星星,闪闪发光,是太阳,好多星星围绕着你转,在感情面前都是一个人,一个特殊的又没有和别人不同的人。

书中简的真诚与勇敢和自己的原则最打动人心,当她恼怒地对罗切斯特说:你认为我能看着别的女人成为你的新娘吗?你认为我是机器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弱小、贫穷、平凡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那么,你错了!我和你一样有血有肉。我的灵魂在对你的灵魂讲话!我们在上帝眼里是平等的!我想她已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她不知道自己简单的告白已抓住了罗切斯特的心。在理智和感情面前,简没有忘记保持清醒,她在黑色的黎明之前离开,内心忍受着怎样的苦痛和煎熬,我想那一段路,应该是她这辈子走过的最长最黑最孤独的路了吧!

爱情也许就是这样了,当我已经深深喜欢你的时候我会放下一切,无关于贫富,无关于外表,只因你在我心中独一无二。我可以不计较多少,不计较你的从前,我只关心你的现在,你的以后,你的内心的真实的想法。

罗切斯特以为自己失去了简,可是他却忘了,简对他的爱毫不逊色于他对简的,世间如此真心珍惜彼此的两个人怎么会因为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而远离对方的心。尽管我不在身边,我也在乎关于你的一切,我想知道你的近况,想知道你过的好不好。所以简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打听写信了解关于罗切斯特的一切。这一个短暂又漫长的分离,没有陌生彼此,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思念对方,让时间把这份思念长进生命里,本来没有你的地方就没有色彩,但是因为想到了你,回忆会在脑海不停涌现,周围是苦是累都无所谓了。只待时间慢慢流躺,让我在这缓缓的河流中静静地思索,努力让自己变更好。直到有一天听见远方来自你内心的呼唤,我会毫不犹豫地走去你的身边。多么坚强勇敢的简,多么幸福幸运的罗切斯特!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最幸福的事。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只能留下伤心,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要怎么办才好?原来我以为错了就永远都没办法改变,我只能看着你不经意闯入我的世界,还不得不用微笑送你离开。不过现在我发现,真情有很大的法力,它可以把时间慢慢推移,只要你还不忘自己的内心,只要你还在坚持,总会等到那个对的时间。到那时,彼此经历过磨练和悲喜,会更明白自己的内心,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简在屋里听见了远处传来的罗切斯特的呼唤,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可是没人会在意这个,你写你的文章,我看我的故事,我在乎的不是这些合理与否,是它触动了我的心。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自己的,或者在别人的情感中丰富自己的内心,你的有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几个字已说到我的内心,这就是共鸣吧!

两个人最终在一起,不管之前经历过什么狂风暴雨,和现在比起来都不重要了。无论罗切斯特看不看的见,视力会不会恢复,他都能看的见,一颗真心在身边,幸福在手里。没有那么多灰姑娘王子的故事,可我依然相信真情,即使是在错误的时间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我应该等的那个人,我又怎么能确定有一天你不会像我喜欢你那样喜欢我?我只跟随心里走,你看你的溪流,我看我的白云,不急不气,每天变更好一点,静静期待两颗心相遇那天…...

我会努力变更好,为了自己也为了遇见最好的你。

推荐第7篇:读《爱的艺术》后感

读《爱的艺术》后感

摘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爱情理论 ; 爱情实践; 艺术

一,引言

我们在近二十年的学习时光里,在书中看到过许许多多的爱情;从身边的同学们那儿也听到了不少爱的宣言;在古诗词里也知道了古人是怎么“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我们可以说我们已经懂了爱情,不需要去学习,尤其是不需要当作一门艺术去学习。然而现实生活确告诉我们,爱情就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去追求财富。事实上,我们很少有对到底什么是爱情,在心里有明确的答案。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努力去获得的。虽然很少有人的爱情真的就像艺术一样,但是至少我们追求过真的爱情,然后和你的另一半一起走下去。

二,爱的艺术

书的第一章讲了爱情不需要学习的原因之一: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原因之二: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与“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说到了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不少人经常不断地遭受爱情的挫折,却很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们艺术。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们艺术。书中的一句“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巴拉塞尔士(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作者批评得很深刻。

三,爱情的理论

爱情是离不开人的生存问题的,它也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人所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这里弗洛姆明确的说爱情是给予,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爱情是需要主动关心的;需要责任心是指我对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他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为这些愿望给予回答;所需要的尊重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就是希望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更重要的是认识,只有认识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

在爱的理论里还谈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谈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对爱情的影响。还举了一个例子,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在孩子的眼里母爱是无条件的,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但是父亲的爱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在谈论爱的对象时,弗洛姆说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全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你自己。”也就谈到了爱情的成分。(1)博爱: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如果我有爱的能力,我就会去爱我周围的人。在博爱中凝聚着同所有人的结合,人的团结和统一。博爱的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与人之间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微不足道。人类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谈到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2)母爱:对幼儿生命的肯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关心幼儿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以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一是则超出了维护生命的范围,那就是要使得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真好!

(3)性爱:博爱和母爱共同点是他们的爱不属于一个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首先是通过性结合得以实现的。讲述自己的生活,叙述自己的希望和恐惧,谈出自己幼稚的或者是不成熟的梦想,以及找到面对世界的共同利益——所有这一切都是克服人与人之间隔离的途径。爱情毫无疑问会发生性结合的要求,在有爱情的情况下,这种生理关系就不会带有占有或被占有的野心和欲望,而是充满了温情。这一点上,是区别了以性爱为主的不正确的爱情观。从根本上来看,爱情是意志

的行为,是人作的一项把全部生命交付对方的决定。 (4)自爱:自恋是人发展的早期阶段,哪些又倒退到这一阶段的人就不会有爱的能力,这些人发展到顶点就会疯狂。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的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5)神爱:在所有的信神宗教中,无论是在一神教还是在多神教中,神体现最高价值,体现至善至美。

四,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是有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这里还提到了假爱情的一种形式是:偶像化的爱情(经常出现在小说和电影里);另一种是多愁善感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本质就是它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同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这类爱情最广泛的形式是用代用品是自己满足,那就是消费爱情电影、爱情小说和爱情歌曲。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五,爱的实践

在这一章里首先说明了学习一门艺术的要点:一是要有纪律;二是要集中,对自己保持清醒;第三个因素是耐心;第四个就是要有极大的兴趣。我们每个人不同程度的自恋是常规,保持客观性是例外的。而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爱的艺术在于能否学会爱取决于人的自恋程度和能不断培养自己的谦恭、客观性和理智。爱的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态度是积极的活动,而有无客观性和理智是学会爱的艺术的一个关键性条件。我们要想有一份爱情,必须有信仰,信仰是脱离自己的过程、诞生和成熟的过程。合理的信仰是一种确认,确认是建立在自己真实经历上的坚定的信念;合理的信仰的基础是我们的生产力,产生信仰需要勇气,也就是要能承受风险和准备受到痛苦和失望。 六,总结

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

学习完这本书后,我觉得爱情是一门艺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一对金婚夫妇,他们依然有到处走走的愿望,我们惊叹他们爱情的生命力;看到那么多分手的情侣,甚至是分手之后变成冤家的情侣,我们可惜他们的曾经有过的真挚的感情;看到不断分分合合,最终又走到一起的情侣,我们想到了苏轼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爱情如此有魅力,让每一个追求的人可以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只为了能够和对方在一起;爱情如此有魅力,能让一个人不断的进步,不断

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只为了对方能够微笑;爱情如此有魅力,就像是一件艺术品,一爱一生。

推荐第8篇: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征文活动: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程艳敏

尹家营中心小学

2012年10月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尹家营中心小学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唯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在与同学交往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人家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因此我就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小时,我家里也不富裕,全家七口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或学习用品,只要我有,我就一定会立即借给他。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看到别人舒展的眉头,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

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教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因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我从我的老师那听来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

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说过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用激情和智慧奉献自己衷爱的教育。

推荐第9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

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我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我知道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美国著明小说家马克.吐温在(1835年—1910年)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汤姆.索亚这个美国小顽童的经历。汤姆.索亚讨厌学习、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还恋爱。但他同时又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富有冒险精神。在追求自由自在、充满激情的生活时,汤姆.索亚干出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汤姆是个淘气、贪玩、好斗、受逃学的孩子。汤姆这些都不是好习惯,但他是他姨妈的好孩子。我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喜欢交朋友,认识他不认识的朋友。他带着朋友一起去冒险,在冒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办法来解决困难。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不一定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但决不能做恶毒的事。要做就做一些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我在学习中也有很多病,如写字写不好,忙着写完去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想逃避。通过读了这本书后,我想今后一定会把这些毛病改掉的。我们应该好好的学好知识,今后做

一个有用的人材,为祖国效劳,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件难忘的事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去年夏天的天气非常的炎热,我很想去游泳。恰好是个休息日,我和爸爸就来到西昌市川兴镇的游泳池。它是一个天然的温泉游泳池,由大小三个泠水、热水、烫水游泳池组成。而且水里富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常游泳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我来到游泳池旁,把泳裤、游泳镜、耳塞等全身武装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向水里跳去,水面溅起一尺高的浪花。我爸爸也跳进了水中,我一下子就潜入了水中,一起身我就手脚并用乱打,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这就是我的“降龙十八掌”。我想爸爸一定逃不了,可没想到爸爸一游就逃过了水花。我生气了就向四面八方的地方溅起水花,我一看爸爸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了。我爸爸只好认输,投降。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就到了下午。我和爸爸穿好衣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游泳池。这件事真叫人难忘啊!

推荐第10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苏海洁 四(4)班 今天,我读了《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 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 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故事中的“我”非常的诚实,我们要向他学习。因为“诚实”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我们也要 向小红车的主人学习,因为他懂得信任别人。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听写时,我写错 了一个词,王老师在批改时未发现我写错了,居然给了一百分。后来 我发现错了一个词,然后就去找王老师,告诉她我错了一个词,她夸 我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诚实的品格,就不会赢到别人的信任。 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 能承担起责任的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11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大家一定读过《水浒传》这本书吧,里面讲了许多个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比如说《拳打镇关西》、《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等,这些故事都十分精彩,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讲一个吧,就讲《景阳冈武松打虎》。话说那是宋江和武松在柴进家中住了十多天,武松病好后决定回清河区看望家兄,柴进和宋江留不住他,并送他些银两,并摆酒为他践行。出发时,宋江一直送出七八里,二人难舍难分,便结拜为弟兄。武松流泪与宋江告别之后,独自一人提着一条哨棒上了路。

武松走了好几天,才到阳谷县。这天晌午,肚子饿了,看见前面有个酒家,挑着酒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进去坐了下来,将哨棒放在墙角。叫道:“店主,快拿就来。”店主在桌上放了三个碗,一双筷子,一盘菜,倒上一碗酒。武松拿起一碗酒一饮而尽,说:“店主,添酒。”店主说道:“要肉只管切,要酒不在添了。客官没见酒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问:“什么叫,‘三碗不过冈’?”

店主说道:“我家的酒和陈年老酒一样,凡是来我店中的客人,喝了三碗,便醉了,过不了前面的冈子。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笑道:“原来是这样,那我现在为什么不醉?”店主说道:“我这酒名叫‘出门倒’又叫做‘透瓶香。’初入口时,醇浓好吃,

一会儿便倒,过不了景阳冈。”

武松说道:“不要胡说,我少不了你酒钱,再倒三碗酒来给我喝!”店主说不过武松,只好再倒三碗。店主说:“客官不要再吃了,这酒真的会醉倒人的”武松听不进去,喝完还要添。店主只好依他。就这样,武松一连喝了十八碗酒后,提着哨棒就走。

店主说道:“客官去哪里?”武松立住了,问道:“叫我干什么?我又不少你的酒钱。”

店主说道:“近日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晴白额老虎,经常晚上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的姓名。你是单身客人,务必要等几个人结伴而过。不如在我这里歇一宿,等明天凑足三二十人,一起过冈子。”

武松听了笑着说:“我是本地人,这景阳冈,我少说也走了一二十趟,那里听说过有老虎,你留我在这里住,有何居心?”店主说道:“我是一片好心,我若不信,随你走好了。”

我送离开酒店,走了没几里,来到冈下。路边有一株大树,刮去一片树皮,上面写着一行字“景阳冈有虎伤人,单身客人不得过冈”等字样。武松看了,也没放在心上,继续往山上走,来到一座破破烂烂的山神庙前,见庙门贴着告示,盖着红彤彤的打印,方信山上真的有老虎。想回到酒店住下,又怕被人嘲笑,便只顾往前走。

武松正走着,酒劲上来了,摇摇晃晃,四下张望,见没有异常,便放下心来,找了一块大青石睡了下来,刚刚躺下,忽然一阵狂风刮过来,风过后,从树林里挑出一直吊晴白额大老虎,武松一惊,翻身起来,顺势抓过哨棒,站在青石后。

老虎又饥又渴,猛地向武松扑来。武松一跃,闪到老虎背后,老虎前爪伏地,用后爪猛掀过来,武松又纵身避开了。老虎雷鸣般吼了一声,将铁棒般的虎尾扫了过来,还是被武松躲开了,这一扑,一掀,一扫,这三招功夫用完,力气一惊用了一半。武松拿起哨棒向老虎用力打去,谁知打到了松树枝上断成两半。武松扔下哨棒,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又怕老虎没死,拿起哨棒暴打一顿,才放下心来。

大家听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是不是很佩服武松,武松形象高大,武功高强,作者施耐庵将108个好汉描写地活灵活灵,生动地描写了每个好汉的特点。官员腐败公报私仇,英雄好汉揭竿而起,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英雄好汉为民除害,为国家效劳,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让我们明天更加美好。

应 组 乐

第12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是刚入职的时候拿到的这本书,厚厚的,沉甸甸的,有点旧。办完入职手续后就拿了回来,放到一边,便好久没再理会。些许是因为有点忙,些许是因为懒得去看,总之是好久没有动过。一份转正的邮件提醒了我,要写读后感,翻了出来,找了一个地方慢慢的读来,随着页数一点点的翻动,我的激情也一点点的澎湃,这不正是我想了解的新东方吗?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看,于是便迫不及待的继续下去。 随着翻动的页数,我的思绪似乎跟着回到了那个年代,嘴里默念着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当王强因为不满而气愤离开,当宋昊把老俞堵在车前,当一个又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到新东方时,那种感觉油然而生,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困难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的,那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怎么去看待。当和你一起创业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伙伴突然有一天说要离开你;当你的事业蒸蒸日上,你的企业以成倍的利益在增长的时候突然收到国际控告,控告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剽窃的时候;当你准备大踏步走下去的时候,突然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好多竞争机构。你该怎么办,怎么办?那个时候的新东方该怎么办,老俞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没人会知道该怎么办,除了新东方内部的几个核心人员外即便是新东方自己的员工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企业将要面临一场生死磨难。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入世的哲学家,也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这个时候有为他难过的,也有为着急的,还有庆幸的。但是老俞知道这个时候担心和嘲笑都没有用,自己一定不能乱,要保持清晰的头脑,

相信一定可以度过难关,事实证明正是如此,新东方并没有因为挫折倒下,老俞有这个能力,新东方也有这个能力,排除万敌,一路向前。总之读了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触很大,我不止一次被书中的人物折服,俞敏洪朴实中透着一股力量、王强衣冠不整中带着幽默、徐小平浓缩的是一种精华。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缘使他们聚集到了一块,又因为什么使他们最后纷纷离开。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都能一次次逢凶化吉,不管是来自国际的还是竞争对手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难道这就是新东方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市场部罗超

2013年2月4日

第13篇:读.后感

读 《格列佛游记》有感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童年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难免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还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还有悲伤,但你坚持让自己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

水浒传

替天行道 忠义双全

——读《水浒传》有感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骆驼祥子》读后感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是美国《独立宣言》里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由,拥有幸福。——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有尊严!

文坛大师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不幸的:他拥有一生幸福的各种条件,却生在了错误的时代。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吃苦耐劳,向往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他自尊好强,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手车厂老板的盘剥。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毕竟不用在去车厂赁车了。可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到故事的最后,祥子已经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了。

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说明人刚出生时是纯洁无暇的,但因接触了社会,性情便大变了。说得好听点,是与时俱进,说白了,就是与世同流合污。

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他所生活的时代,迫使他屈服于世俗的淫威之下。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人格,都有自由,没有人是不该存在的,也没有人是上天特别眷顾的。

既然你来了,你就有权利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你只有一件破旧的衬衫遮羞,你也可以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样,尽情吮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生的喜悦;即使你目不识丁,你也可以和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问心无愧地接收光明给予的慷慨礼物;即使你的身体有缺陷,你也可以和舞蹈跳得最好、歌曲唱得最甜的艺术家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秀出另一番风味,感受被鲜花的芬芳环绕的陶醉,接受在节目结束后仍源源不绝的掌声与欢呼声。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所以,我们应像夏花般绚烂地盛放,给自己一个无悔的季节!

第14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这几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散文集,现在由我来介绍这里的文章并附上个人的读后感言。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现在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们为什么只在乎秋天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这就是我的感想。

田 慧

第15篇:读.后感

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有感

通羊五小五(2)汪欢欢

以前我总觉得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自从读了《健康成长》这本书中的文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篇文章以后,改变了我对读书,学习的看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对这句话有深刻体会。以前我看到英语单词我就头发晕:“天啊,这些字母光看就让我头晕眼花,哪里记得住它们的拼写的顺序啊?”后来我试着在记英语单词时寻找乐趣:比如老师要求我们记“今天”这个英语单词时,我就想,英国人就是不懂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把“今天”说成“去(to)天(day)”英国人来中国生活,肯定会把“今天”老说成“去天”吧。我发现,我边兴奋地编没有依据的小故事时,不一会就把”today”这个英语单词的读音,拼写方法和意思都弄清楚了。

我又把这个经验用到数学中试了试:老师讲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因为计数单位不同,不能比大小时,以前我总觉得老师这句话难懂,后来我把面积单位想象成3角之类的单位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角”,把体积想象成3元这类的常用单位“元”,这样因为单位不同,两个3就不能说同样大吧。虽然这两组单位没有什么联系,但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加深了我对面积单位不能与体积单位比大小的记忆。

这件事使我感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学习确实能起到学习上的指导作用,平时有空闲的时候,我就会读读这文章,我已经牢记文章中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1.永远保持快乐学习的心情。

2.培养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3.提高学习效率,善于学习。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注意劳逸结合。

6.正确地自我评价,合理制订学习计划,量力而行。

我现在按这种方法来指导我的学习,我觉得我学习进步很大,学得也轻松多了。

《健康成长》这本书中,有许多像《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样的好文章。我总觉得这些好文章就像人在探索前途路上的指明灯,不断的给我指示人生路上的正确方向,在此,我想大声喊一句:“《健康成长》,我爱你!”

第16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素纸浅痕,折出世间沧桑;纤手轻绕,阅出人生百态。

——题记

(一)读红楼,解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社会的史诗,一段历史的缩影。

思绪在飘飞沉浮,丝丝缕缕地穿过遥远的时光。那竹影疏动的潇湘馆,墨香盈室,书香沁耳的闺房,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惜物怜人,纤感如丝的葬花词„„黛玉——终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的香魂永逝,宝黛爱情的悲剧。又岂是一首葬花词所能诠释的。这是一个家族由兴到衰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最彻底的赤裸展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丝万缕的故事情节。以宝黛爱情的悲剧为线索,以宝黛对独立自由婚姻的追求,对个性的追求同封建礼教的矛盾为线索,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没落的全过程,由此折射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规律。

《红楼梦》最彻底的将不同人的本性和个性完全的展示了出来,黛玉的忧郁与坚韧,宝钗的智慧,宝玉的顽劣与刚柔并济„„而不管每个人的个性多么的迥异,他们都有自己的欲望,我想这是导致这场悲剧最原始的因素,每个人的欲望不同,必然的冲突使得斗争萌芽,由此而来的明争暗斗使得四大家族紧密相连,最后终于都没落在欲望的洪流里。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物也。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

“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 而每个人却都力争其所欲,所以终究都逃不过苦与痛的折磨,逃不过毁灭于其所欲之物非可欲之物的命运。

人生本不该有太多贪念,而应知足常乐,乐其所得。我想这是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给我最多的启示。

(二)读海子,话生命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去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是海子却卧轨而逝,必然在这之前他是经历过痛苦挣扎的,而挣扎的背后却是现实这股胁迫的力量在摧残着一个才子渴望圣洁的心。我心飞翔,却没有广袤的天宇来承载。当海子绝望的写下《死亡之诗》的时候,我们似乎能看见那滑落在诗篇上的两滴清泪,我们似乎能听见他心里深深的在呐喊:“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那是怎样不为人知的凄凉心境,那是多么痛彻心扉的对生活多么热爱却又对现实多么无奈的哭泣。 最终,他还是选择而来离去,冰冷的铁轨带走了一个诗人最纯真的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铁轨蔓延,车轮将鲜红的生命延伸在无尽的远方,到达的是另一个最美好的天堂。

这个渴望飞翔的诗人注定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海子虽然选择归去,但是我们更应该去读懂他的思想,他内心深处最深刻的东西,他是热爱生命的,也是渴望美好生活的,他没有一个精神的支撑力量,而我们有很多的理由去珍爱生命,体验生活的真谛。

(三)读三毛,最动人

她曾说过:“如果我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的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三毛,最终用她的决绝,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文字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背影。那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奇葩,成了多少人的梦里落花。

世间痴情女子,三毛数最。她曾经写到: “我在心里对你说--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句让你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只讲给你一个人听吧„„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心了,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我们无从去寻觅这段凄婉爱情背后更多震撼心灵的故事了,但是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个为爱如此痴心的顽烈女子。的确“天空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这就是三毛,我们还未阅尽她的整个人生,她却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最美的悬念。 她有着卓越的才华,她写过最美的词章,然而,最动人的是三毛,她才是故事的女主角。我们读她的作品,更多的是读她的人生,读她的内心世界。作品来源于作者的内心,我想三毛的内心不仅仅是她的作品能表达完全的。她本人才是最值得一读的一本佳作。

第17篇:读.后感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后感

——浅议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西塘镇中心幼儿园何叶花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与幼儿园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更是成为教师们备加关注和探究的课题。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书,它立足实践,强调系统性、针对性、应用性,以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案例式的分析为特点,全面阐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原理以及教育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环境、资源等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等,以使教师在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下面我从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书中提到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我们所说的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它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一、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我们幼儿园环境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处于这么大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应从与儿童的交谈中,及时捕捉儿童的这些疑问,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而环境布置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的主题选择也是来源于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它的进行需要特定环境的支持。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感知觉和思维都是建立在具体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所以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例如,有些小朋友对泥土特别的兴趣,他们会提出“泥土里有什幺?为什幺泥土会长出东西?”为此,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有个探索的环境,在区域内可放些植物种子,花盆,放大镜等。让他们可以把种子放进花盆来种一种,也可以用放大镜看泥土的小虫子,通过自己的活动和老师的讲解,使他们逐步明白为什幺泥土里能长出花草来,蚯蚓是什么等知识。

二、环境是最佳的“记录”之一

我们说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 “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减少无用的空间,尽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大到活动区域、草坪,小到门厅、拐角、水龙头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潜力的资源。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幼儿园里的空间资源,使幼儿更好地参与其中呢?我们说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比如在创设“美丽的秋天”这一环境时,可以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秋天的特征: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树叶变黄了,大雁南飞了,„„在搜集“秋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秋天。当他们带着落叶、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然后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布置“美丽的秋天”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样,当春天、夏天、冬天来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三、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在进行环境布置时,充分保证了每一位幼儿都能有拥有团体的归属感,形成人际交流的氛围。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看出:

(一)空间的安排

空间没有区隔或区隔物太高,都会影响儿童的交流。因此大小不同的空间间隔十分必要,可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最小的空间是供个别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让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碰面交流,游戏追逐,创设一个很轻松很自由的地方。

(二)材料的投放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材料的投放在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儿童的社会交往是以玩具材料为媒介联结的,玩具加强了这种交往关系。”例如在小班,投放数量较多、种类相同的玩具,我们可以看到:刚开始,幼儿玩玩

具的方式各不相同,一段时间后,他们玩的方式却几乎一样。这是因为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看见别人的玩法挺新奇,于是便模仿别人,通过相互模仿,一个学一个,大家的玩法也就如出一辙。可见在小班的平行游戏中,幼儿的相互模仿是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同时,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很多交往技能,如分享、谦让、轮流、交换等规则。正是在以玩具为媒介的交往中,幼儿通过比较、验证、反省,不断从与他人关系中认识自我。

四、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首先,环境应具有教育的功能。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可以让儿童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同时在儿童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可获得认知的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环境还可以形成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因为大部分幼儿园在环境布置时,都或多或少地选用儿童的绘画作品,在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后,会增加对创作的兴趣和信心,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表扬。其次,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如:来布置“幼儿园的春天”这一墙饰,可以选用一些儿童常见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树等的图片。当幼儿看见这幅墙饰时,结合自己认识的花草、动物,也就能大致理解“春天”的含义。 再次,环境还具有弹性。它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所说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环境创设要有变化,春天的幼儿园是嫩绿色的,夏天的幼儿园是翠绿色的,秋天的幼儿园是金黄色的,而冬天的幼儿园则是雪白色的。幼儿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刻都能感受着四季的交替,认识四季变化的规律和特征。所以,幼儿园不仅要着眼于室内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还应注意户外环境也是一大因素。

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和布置中,要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认真探索学习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应把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学习研究。

第18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最近读《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使我收益良多,特别是《自动自发》一章,给我感触很大,文章中提及的一些道理和例子,我很有共呜,我也有过年轻时代的向往和追求,有过成绩,也有过跌倒的时候。但人生的道路就是在这跌倒,爬起中走过来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不断勇往直前。

读着这本书,勾起了我过去很多的回忆。记得在我当知青的年代,生产队为增加副业收入,办了一家纸厂(其实是一间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作坊),员工中有一半是知青,全村人都希望早点出产品,增加大家的收入。可惜十几个年轻人忙了一个多月,还未掌握基本技术,造出来的纸不是超厚超薄就是不均匀,与标准要求差距很大。因为我个子小,安排负责打浆,无安排学操作。现在出不了产品,我没事干,坐在旁边看,我想,真是这么难学吗?我细心看师傅的评点和示范,心动了,在大家都学得疲倦都坐到外面去吹风时,我偷偷拿起捞纸纤维的帘架动起手来,第一下,被水淋得半身湿,当我做第二次时,师傅发现了我,走过来给我指点,一次比一次好,全部人都有围过来看,不到一个钟头,师傅点头,表示已基本合格,我高兴,大家也高兴,因为一个多月来,大家见到了纸厂的希望。由第二天起,我和师傅合作,可以出合格的产品了,纸厂很快就搞得火火红红。一年后我被派到邻村新开的纸厂去当师傅,开工七天,已经卖出了第一批纸。在纸厂几年,我的收入并未比其他人高多少,但我很满足,我学到了本领,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了周围人群的认可。使初走入社会的我,懂得了做事要勤恳,做事不分“分外”和“分内”,有时是分会得到意外的收获的。

回城到了工厂,因被安排做车间运输工,曾有几年上进心不强,只求上好每天班,也曾为未能升工资哭过。在一次作为职工代表进驻厂饭堂,在三个月内和其他进驻的干部一起,把饭堂扭亏为盈,职工也食得比以前好,三个月的工作,有机会展示了自己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后来被抽调到质检科工作。以后我更加努力工作,并参加社会

自学考试的大专课程,虽然只有初中的水平,以勤奋补缺,几年的学习没有白费,使我成为我厂6个人参加该大专课程学习的唯一毕业的人,也给厂领导留下了好印象把我调到综合统计的岗位上。这就是我在书中看到的“何为自动自发的精神?”

在我前进的路上好关键的一个人是企管科的陈科长,他好不容易把我从生产科综合统计岗位调到企管科(带统计职责)搞企业升级。半年后,他能知人善用,顾全大局,把我推荐到中层管理岗位。事情是这样的,由于质检科长退休,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陈科长问我:“你认为谁来当质检科长合适?”我说:“我觉得我做最合适,不过现在我做的综合统计也不容易找人接。”陈科长说:“好,你找个人来接替你的统计工作,我推荐你做质检科长。”虽然在党委讨论时,有人反对,但厂长还是决定是我,后来在质检科一做就20年了,到退休还要留在这个岗位一段时间。陈科长和厂长对我的信任加我本人的自荐,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多读些励志的书,勤奋学习,不断充电,对自己有信心,不怕道路的艰险,才能不断前进。

第19篇:读《教育新理念》后感(优秀)

读《教育新理念》后感

暑假中,我拜读了袁振国教授编写的《教育新理念》一书,由于时间的关系,尚未完全读完,但是书里很多东西还是令我印象深刻,颇受启发。

首先,袁教授提出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使我感触很深。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这种以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的能力在于学生,而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如果教师都是以问题来引导教学、贯穿教学,那么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其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到课前准备、学中点拨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意识,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对自身认识和掌握客体的活动的自主支配权的观念,并且落实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起和主动推进的行动上。教师必须明白:“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并实践着参与学习的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条件。“自主学习”也是校领导一直以来积极提倡教师学习的一种先进教学思路,任校长多次在会议中阐述过它的优点,并且组织全体教师去洋思中学观摩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先进的教学思路,在我校通过教师的学习和理解,已经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第三,教师必须进行终身学习。这是《教育新理念》中所强调的,也是校领导一直所强调的。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当今社会,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接而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那么教师如何创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一是通过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二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所以终身学习是教师必须进行的。

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还指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在当今社会,良好而民主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包括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关系、公正的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从传统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体现在控制与被控制上,并带有强烈的“支配—服从”的色彩。但是现在教师不再是高高的独裁者,而是去为学生服务的,给予学生帮助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尊重。教师对学生教育控制的方式和手段,要有艺术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摒弃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创造精神。教师还要善于自我克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往往是由“恨铁不成钢”时引起的盛怒或者是急躁之下发生的。这样做不仅对德育学生不利,反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这时,教师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克制急躁情绪。

二是和谐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心理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一般就来,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联系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规律;接近阶段,由生疏到熟悉;亲近阶段,由被动接近;共鸣阶段,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信赖阶段,能主动与教师倾心交谈,在困难时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这是师生心理和谐的最高境界。教师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在与学生交往中,就会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从而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理交往中,主动权在教师。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信赖,关键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认可的权威,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要有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手段和方法,并讲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教师只有掌握了交往的主动权,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是公正的工作关系。师生交往中尽管各自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使教育对象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为了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公正的工作关系。教师的工作作风要民主,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主宰学生的观念。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严而适度,符合学生年龄、知识的承受能力。教师要能公正地评价学生,不以自己的好恶来支配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不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听话的程度,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有助于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会对你的判罚和处理心服口服,甚至可以令你更加有人格魅力,从而去感染学生。

以上是我读《教育新理念》的一些个人感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把先进的理论变为实践,运用到切实的教学中去。

第20篇:读《教育新思维》后感(版)

转换角度,建立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

------读《教育新思维》后感

暑假里,看了教育新观察丛书原列中的《教育新思维》,感触颇深。《教育新思维》一书是《教育新观察丛书》中的一册,该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东芳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分5册。本册主要从“教育新思想”、“教学新视野”、“师生新篇章” 三个角度对比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对我国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对于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而言,很有好处。书中呈现的是一份热爱教育的有心人的观察与思考。作者从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和方式来重新诠释教育、体味教育,其中既有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又有发人深省的案例分析,力求通过通俗生动的语言、透彻明晰的说理,与读者分享一系列耳目一新的“教育新观察”。 这本书为我解答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读后受益非浅。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某种评判的思维定势,而我们的思维一经已有的框架束缚后,往往失之偏颇甚至是谬误还自以为是。看了《好学生与坏学生一我们该以何眼光看待学生?》这篇文章后,心情比较复杂。

文章是从做假设开始的,说有三个候选人A、B、C请你根据他们的生平情况来选择一们你愿成为哪个人,候选人A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笃信巫医;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读大学时吸过鸦片;候选人C是战斗英雄,从不吸烟,年轻时没做过什么坏事。当我看到这虽,我就暗自选择了候选人C,但是答案显示,A是罗斯福。B是丘吉尔,C是希特勒。这答案让我哭笑不得。或许,上面的例子太过极端,但是,在我学校里 1

类似的选择却是很多见的。我相信每个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优秀,品行端正、听话的学生多一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点:毕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有认知方面的差异,有多种智力差异,有心理品质的差异。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育中:

1、学生的评价机制作些调整,从过去的横向评价改为纵向评价。中国人有句古话就是: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了,就应该给予鼓励。

2、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教学不应只关注知识传输,更应关注情感交流,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感悟知识。建交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想方设法创造一种适合不同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

对于一个好教师而言,最大的天才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

看完本书,从关于东西方教育的每一个叙事和描述,每一次比较与对话,都对我产生了内心的震动和启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与作者对话。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与自己的教育实践对话,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完善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改变以前看待学生的方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以一种平常心态去看待他们,发展他们。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要随时更新教育理念、勇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读爱的教育后感.doc》
读爱的教育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