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2022-03-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坡头一小 郑祥林

1、数学问题生活化

通过学生熟悉并有着亲身实践经验的玩跷跷板的游戏入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平衡与不平衡的种种现象,用生活原形帮助学生理解、概括出方程意义,内容来源出自现实,学习内容自然流畅的展现,方程意义的揭示水到渠成。

2、知识教学延伸至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

这一节课并不是把知识的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以这一内容为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概括出的各种数学式子进行分类再分类,初步建立数学的分类思想;又如教学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图的教学环节,没有直接呈现书中的答案而是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图来反映,这样让学生带者问题去探索与思考,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快乐。

3、个人学习转化成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的不同环节,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合作交流对方程意义的理解,集体创作不同形式的图形来反映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这样的组织形式不仅分解了教学的难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注重联练习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教学中,老师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不仅设计了归纳练习,而且安排了综合性练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练习的场景化,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数学,注重提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开放题鼓励学生去思考与创造。

推荐第2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要体现生活化,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按照情景创设—“玩跷跷板”引出“平衡”、组织学生实践“称重”体验“天平平衡”理解“等式”含义、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衡”—“不平衡”—“平衡”理解方程的意义、多层次练习、课堂总结评价五个主要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亲身体验,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建立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辨析、表述、讲述等练习方式巩固理解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3篇: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

杨红爱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下面就结合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 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突出天平的平衡原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时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利用课本的静态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数学情景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这节课上课时,多媒体的用具没有准备好,占用了些时间,所以在教学中时间方面就相对来说自己感觉就很紧,教学过程中也就有些操之过急了,还有的就是因为自己第一次用咱们学校的这种多媒体用具有些不习惯,在某些环节的操作上就免不了有些空挡,使课显的有些不连贯,还有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突出得不够,应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使学生有一种成果感,再有就是学生“说”的训练不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述的机会。

推荐第4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推荐第5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基础,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平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预习说出方程的概念,即由“等式→未知数→方程”的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以下特点: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我借住天平称物体的情境,并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平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平平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意义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前面几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又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程。通过练习题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我点播的不是太到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程。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应让学生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我相信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通过上课,听评课活动,我及时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包括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那么自己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积累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更加贴近学生。当然,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我去关注:如问题情境的创设;学习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当吸取的教训。同时,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的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从而,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

推荐第6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这一次学校开展了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集体备课选定了《方程的意义》一课作为研讨课。这课的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为能突破这一难点我们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前先是出示了口算卡:

接着在方程意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什么是相等关系,我们先用了一把1米长粗细均匀的直尺横放在手指上,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平衡的情况是当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时(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紧接着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分边放置20+30的两只正方体、50的砝码,并根据平衡关系列出了一个等式,20+30=50;接着把其中一个30只转换了一个方向,但是30的标记是一个“?”天平仍是平衡状态。得出另一个等式20+?=50,标有?的再转换一个方向后上面标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又可以写出一个等式20+x=50。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分层推进,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虽然整个教学任务好象是完成了。但从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是没有真正弄清,例好在练习题中有一道讨论题:“方程都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答案是对的) 但是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和争论,答案不一。虽然做错的同学最后被做对的同学说服了,但这也说明了“等式”和“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其实我们是忽视了“等式”和“方程”的直接对比

我们的口算题引入本来是为这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但在第一次上课时,口算题我们做完后没有再回过头来再充分利用。课后经过大家的评课和科培中心老帅的指点,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几道口算题,其中隐藏着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第二节课中我们通过改进,在讲完“等式”和“方程”后又回到口算卡,将口算卡的题通过变化 ——只是等式| ,——既是等式又是方程,这样进行对比使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就弄得明明白白了。

推荐第7篇: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华宁县甸尾小学 王 惠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 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 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一)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一个皮球的价格是a元,买5个皮球应付( )元。

2、哥哥b岁,比妹妹大a岁,妹妹( )岁。

3、小芳看一本x页的故事书,每天看4页,需要用( )天看完。 (二)、复习等式

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等式的意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学习新课,认识方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认识天平(称)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①这是什么? ②天平有什么作用?天平的原理是什么呢?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

(3)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天平可以用来量取物体的重量。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天平进行演示来研究一下相关的数学问题。

2、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请看这幅图。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 100+X<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 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100+X=250 师:仔细观察以上的式子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方程。那么方程的什么呢? 请同学组织回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方程,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呢?

两个条件:一定是等式 一定含有未知数

三、探究交流,抽象概括

1、判断以下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2、辨析

(1)100+200=100+200( 2)100+x>200;100+x

3、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 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方程。

四、巩固提高,形成技能 1.说一说——列出方程 2.练一练

(1)你能根据已学知识写出至少一个列出方程吗? (2)你能根据下面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①王涛去商店买了3本笔记本,每本X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②张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走了X分钟。离学校还有80米。

(3)怎样才能使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3、你知道吗?

课件动态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总结提升

1、什么是方程?

2、怎么列简单方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含义:100+X=25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推荐第8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用字母表示数

1.五一班有学生50人,五二班比五一班多X人,五二班有___人。

2.学校去年植树x棵,今年比去年多植16棵,今

年植树_____棵。

二.新知探索

1.出示信息窗1中图1的内容,学生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2.根据信息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等量关系表示出来。通过对比比较确定一般常用式:x+300=400 4.借助天平平衡,帮助学生来理解“x+300=400”这个等式的意义。

①出示天平,了解其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再出示不同质量的砝码。

②教师操作:天平左放20克,右放50克。学生观察并用式子表示天平状态。板书20<50或50>20 20+10<50 20+10+20=50 提问:天平平衡,可用什么符号表示?这里的“=”是什么意思? ③生借助天平,通过操作,得到不同的等式和不等式。如: 20>10 20=10+10 或20+20+20=50+10

5.小结:揭示等式的意义

6.指出如果天平左摆x和300,右摆400。天平平衡,说明x+300=400也是等式。

理解方程的意义

1.继续利用天平,得到等式和不等式多种不同关系的式子。如:10+x<50 3x+10>150 2x=100 2.补充内容:抽象出各种关系的式子。(补充内容:略) 要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场上比分的情况。

板书:26+x>33 26+x<33 26+x=33 3.观察比较所有的式子,进行分类:不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不含字母的等式三类。

4.明确方程的含义,建立方程的概念。三.新知巩固

1.自主联系第一题,通过判断进一步巩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学生交流后,要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2.看图列方程:(略) 3.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收获 4.提醒自己要注意什么? 5.布置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天平、砝码、苹果、乒乓球、月饼等等。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天平此时的状态”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答案”或“结果”

方程的意义是理解而不是告诉。若想引导学生理解,单凭教材中的几个例子远远不够。再说,那几个例子局限性太大,他们仅限于等式,没有不等式。所以创造出含有非等式的情景,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方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红、蓝两队篮球比赛时,比分为26:33,红队暂停调整后连续得到x分的情景。让学生猜猜两队的比分情况后,用数字式子表示比情况,于是就有了26+x<33 26+x>33,26+x=33这样的算式关系。当然还有其他的内容,学生在归纳、类比中,自己总结出了方程的意义。感觉效果很好。

推荐第9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 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但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推荐第10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定律,用符号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基础上进行学习。应用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有关的几个概念,教材只作描述不下定义。在教学设计中仍然把理念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判断“等式”和“方程”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有可能明确所谓解方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这个班级班额比较大,学生不够活泼,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数学基础还好。方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方程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因为在前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这部分内容时,有了基础,我想在学习简易方程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辨析“等式”“不等式”的意义。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教师介绍天平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操作当天平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指针指向中。根据这这个原理来称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实物演示的优势。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表象)

二、探索交流,探究新知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在天平称出100克的左边空杯,让学生观察是否平衡,感受1只空杯=100克。 (2)往空杯里倒入果汁,另一边加100克法码,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感受天平慢慢倾斜,水是未知数)引出100+X>200,往右加100克法码, 问:哪边重些?(学生初步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的表象) 问: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3)教学100+X=250 问:如果是天平平衡怎么办?(让学生讨论交流平衡的方案)把100克法码换成50克的砝码,这时会怎样?(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天平出现平衡), 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用字母X表示怎样用式子表示?得出:100+X=250

2、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以及“方程”的意义

示题:100+X<250 100+X=250 4X+50>100 40+40=80 X÷2=4 5X-12=27 请学生观察合作交流分类:

(一)引出(1)两边不相等,叫做不等式。(2)两边相等叫做等式。

(二)(1)不含未知数的等式40+40=8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00+X=250 X÷2=4 揭示:(2)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等式叫做方程(通过分类,培养学生对方程意义的了解) 问:方程的具备条件是什么?(感知必须是等式,而一定含有未知数)你能写出一些方程吗?(同桌交流检查)

(三)练习:)判断那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6+2X=14 103+X 250÷2=125 6+X>2 51÷A=3 X+Y=180 (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教师:我们能够判断什么是方程了,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方程 等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类,自主发现获得对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理解,同时初步渗透教学中的集合思想。) 小结问: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练习巩固

1、判断:(1)等式都是方程() (2)6X=0也是方程() (3)方程也是等式()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课本: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很专心听课,学习了方程在我们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数学难题上,用方程来解决就轻而易举的解决,只要大家学好了,长大了同样可以成为数学家的哦,好、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教学反思

1、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中本人科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天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观察天平的平衡来教学方程,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探索,使学生之间学习气氛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4、知识的呈现具体形象,学生知浅显易懂借助简单明了的集合来表示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使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

5、不足之处:教师不够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的效果,表现在给学困生发言和回答的机会太少,这些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探索交流,教师没能及时充分发挥学困生的合作交流积极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进行激励引导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来了。

6、假如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重点关注和指导学困生通过鼓励他们和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尽量给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乐趣,激励他们进步,以此提高学习成绩。

第11篇:12.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

石泉县后柳小学 何糜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师准备:白板课件、相关的式子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写出式子。1.了解天平。

白板课件出示:(显示屏幕遮罩)出示一架天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生:天平。

师:你们了解天平吗? 生:说出对天平的了解。

2.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的三种关系。

师: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吃月饼、吃石榴、赏月。如果用天平来称两个月饼和一个石榴,天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白板课件预设:用长方形遮盖隐藏的三种可能:1.两个月饼比亿个石榴轻;2.两个月饼和一个石榴一样重;3.两个月饼比一个石榴重,生说到哪种可能就删除掉长方形图显示天平图)

生1:两个月饼可能比一个石榴轻。 生2:两个月饼可能比一个石榴重 生3:两个月饼可能和一个石榴一样重

师:教师按学生说出的三种可能的顺序,分别出示图

1、图

2、图3,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可以用一个怎样的式子表示?

生1: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轻,可以用小于号连接。 师:用书写笔写出式子“两个月饼的质量<一个石榴的质量。 生2:两个月饼的质量大于一个石榴的质量,就该用大于号。 师:用书写笔写出式子“两个月饼的质量>一个石榴的质量。 生3:两个月饼的质量等于一个石榴的质量,天平平衡。 师:用书写笔写出式子“两个月饼的质量=一个石榴的质量。 师小结:天平平衡,就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3、看天平,写式子。

白板课件出示:天平图,请同学们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用式子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150+150=200;200>150;X+50<200;80+X+80=210;2Y=60

每支钢笔5元,买b支正好用了20元。(5b=20;20÷b=5)

二、探究新知,引出方程。

1、通过分类,感知方程。

师:刚才我们根据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写出了这些式子,如果让你给这些式子分类的话,你打算怎么分?为什么?

生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式子进行分类:150+150=300;200>150;X+50<200;80+X+80=210;2Y=60;5b=20;20÷b=5。

学生都完全分好后,抽学生代表在白板上 “选择”拖动式子进行陈述自己的分类情况。

预设分法一:我把大于的分在一起,小于的分在一起,把等于的分在一起。

A:200>150; B:X+50<200 C:150+150=300;80+X+80=210;2Y=60;5b=20;20÷b=5 预设分法二:我把大于和小于的分在一起,把等于的式子分在一起。

A:200>150;X+50<200 B:150+150=300;80+X+80=210;2Y=60;5b=20;20÷b=5 师引导:左边大于或小于右边的这种式子,我们把它们叫做不等式。把左边等于右边的这种式子,叫做等式。(用书写笔圈出200>150;X+50<200这两个式子,写上“不等式”)

预设分法三:

A:200>150;X+50<200 B:150+150=300 C: 80+X+80=210;2Y=60;5b=20;20÷b=5 师小结:大家在给式子分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道理,分得很好,现在我们着重来看第三种分法。B和C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区别?

生:B组和C组的式子都有“=”,它们都是等式。(师用书写笔“{”出B和C,红色笔写出“等式”)B和C不同的是,B组里只有数字,C组里还有字母)

师:像C组这样的式子里的字母叫做未知数。像C组这样的式子我们叫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54页黄色方框里的话。

生:奥,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方程的必备条件。

师:同学们,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得具备哪些条件?白板课件显示:

生1:必须是等式。 生2:必须含有未知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拖拉出事先隐藏的答案标签,并且用魔术笔凸显“等式”和“未知数”这两个关键词语)

3、判断是或不是方程。出示白板课件:

旋风分类工具:是方程;不是方程。

6.2+x>8.6 d×2<2.8 3×b 8+0=8 5y=15; 8-x=2 x+3.6=7 2x+3y=9 学生拖动式子到相应的窗口,如果选择正确被吸入,如果选择错误被弹回。

三、通过选择,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

1、出示白板课件:“拖一拖,下面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

① 36+X>40;②3×8=24;③X÷7.8=10;④4×5-3X=2; ② ⑤ 8.4÷y; ⑥ 8X=1.6 学生在白板上 “选择”拖动相应的式子到“等式”圈或“方程”圈。

2、总结方程于等式的关系。白板课件:

要点显示工具(问题: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出关系要点:等式包括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四、新知应用。白板课件出示: A:“我会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是等式的式子一定是方程。

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学生将正确答案拖拽到下面的“答案核对工具”中。 B:根据题意写出方程。

45座的客车,坐了X个座位,还有10个座位没坐人。 西安到石泉约30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y千米,4小时到达。 抽生用书写笔在空白处写下方程。

C: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方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得到方程的?你知道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

六、作业超市。练习十一第

1、

2、3题。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 6

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因此,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目标教学法,通过一步步的引导, 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时,我首先利用白板课件呈现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使天平平衡或不平衡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含义。因为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个数学概念,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学生通过天平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教师随即用白板书写笔写出“>、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提供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如利用天平原理感受等式和不等式后产生了一些式子,让学生先用纸条式子进行分类,在利用白板的选择拖动功能,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分类方法。通过分类比较等建立数学模型,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先让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请汇报学生在白板上拖动式子进行分类,直观形象便于比较,根据分类情况教师随机用书写笔进行概括突出重点,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的练习既有趣味也有价值。在充分认识了方程的意义之后,利用白板课件设置“旋风分类”将式子拖拽到“是方程”和“不是方程”的窗口,既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含义又印象深刻。在练习设计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使学生对于方程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特别使让学生自由创作方程这一练习题,既让学生应用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时教学,通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数学情景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堂环节的设计不够深入,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重点没有强化突出,而且因为时间仓促,白板课件做得也比较毛糙,白板的应用还不特别熟练。还要努力学习课堂驾驭能力,熟络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合理利用白板资源优化教学环节。

第12篇:方程意义的教学教案

课题::方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挂图、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1)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先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300只

(3)从“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

小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学生先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如用x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 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等号右边?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

(5)出示平衡的天平: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小节: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1)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04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3)让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1)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的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

(3)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列式为: 3X+100=1000 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自由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引导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学生自由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拓宽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13篇: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1.出示天平图1。

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

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 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别板书)

;。(分

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3.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4. ;

。(分别板书)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板书:)

三、课堂小结

像100+X=250 3X=2.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课堂练习

2.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五、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100+X>200 100+X

六、作业设计

练习十四

第一 ,二题。

第14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提出研究问题 1.直接揭题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借助一个新的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天平。

在哪见过?数学课也来用天平,我们看看从天平中能读出哪些数学。

2.导入新课,出示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预设: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抽象出式子 (1)只含有数的式子

①看课件演示(平衡图),写出50×2=100和50+50=100。 ②看演示课件(不平衡图),写出180>100。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①杯子里重量不知引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②猜测:天平左盘是180克,右盘是100克,如果将杯子放入左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根据不同情况写出式子。

100+X=180 100+X180 ④课件呈现:写出式子:50+X=100+100 30+30+2X=158 3X=2.4。

【设计意图:这些实物图,将数学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写出等式、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未知数的。】

2.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自己的分类让别人看出不一样来。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两组有未知数和无未知数 分成三组含有未知数、等式、不等式 分成两组等式、不等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形成表象,教师引出概念,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

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数的算式,通过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

三、实际运用,升华提高

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进行判断,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操作。

3.儿时的方程20+()=100与20+X=100 上面的方程可以表示生活中哪些事情?结合方程讲出它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加深对方程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描述自然现象,充分让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4.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设计意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

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因此学生在学习前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同时,也要了解数学文化。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方程的产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5.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80大于100,怎样使天平平衡。6.(1)看图列方程。

(2)文字叙述题:为准备五年级组足球联赛,陈老师买了4个足球,每个足球y元,付出300元,找回20元。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5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高海菊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根据盲生因视觉障碍,对事物缺少整体感知,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观念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创设情境,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

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从未知数只是结果到未知数参加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代数思想,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分类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 小袋子 多媒体课件、盲文及低视力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

(一)依据天平,理解相等,

1.认识天平

同学们认识天平吗? 知道天平是干什么用的吗?(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 那天平是根据什么来称量或者比较物体的质量?(平衡) 让学生用玩具天平来感知一下平衡(低视生看,老师协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托,直到手掌触到物体)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仿照小猴子的样子来演示一下平衡。 如果左边重呢?怎样演示?右边重呢? 2.理解相等

低视力生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帮助全盲生把实物挂起来(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时的状态怎么样哪?(低视力生观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40+60=100 60+40=100(板书)。

像这样含有等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3、让学生再说几个等式。

(二)依据天平,理解不相等 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边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 预设:左边轻,右边重。)

此时天平的状态又怎样哪?(不平衡。)低视生观察,全盲生感知。

让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预设:60<100,100>60 。

刚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预设: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让学生再说几个不等式。

(三)依据天平,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1、猜想:如果把一个袋子放到天平的左边,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交流。(预设: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一样重。)

3、验证:低视力生协助全盲生操作验证(教师协助)

4、以小组为单位,低视生记录三种状态下的数学式子。预设(60+x=100;60+x>100;60+x

(四)依据心中的天平理解等量关系

1、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把玩具天平收起来)

还有天平吗?(预设:没有。)

你心中的天平还有没有?(有)

2、出示课件:

3、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叙述图意。

4、思考:用心里的小天平摆放一下:左面放?右面放?此时你的小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说明什么?

5、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预设:5x=800)并让学生说一说5x表示的意思。(预设:5x是5个苹果的质量)

6、说一说:5个苹果的质量为什么用5x来表示?(预设: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个苹果的质量就用5x来表示。

7、评价: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给式子分类,抽象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一)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1、一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给刚才的式子分类。并思考分类标准。

2、学生交流(预设:

1、按是否是等式来分。

2、是否含有字母来分。

3、还有学生把60+x=100,5x=800单分一类)

3、教师揭示 :象 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让学生 根据这两个式子的特点说一说什么叫方程?

5、教师点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探讨并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如果方程是一个大圆,方程应该是什么?(预设:一个小圆,在大圆中)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刚才我们认识了方程,你能判断什么是方程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问C类学生)

x+5 15+5=20 2x +3>10 36-x=9×3 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问B类学生)

(2)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帮全盲生叙述图意。 (3)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吗?(预设:6a=24.6) (4)追问:6a表示什么?

(5) 课件出示:(提问A、B类学生)

教法同上

(6)课件出示:(提问A类学生)

(7)先让低视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预设:1000毫升刚好能倒满2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2个大杯子和1个小杯子的盛奶量就是1000毫升。) (8)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9)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五、作业:(1)练习十一第一题

(2)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第16篇: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

《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50+50=100)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或50×2=100) 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3、现在老师把左边的一个砝码换成70克,天平会怎样?哪边重?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50+70>100)

4、现在老师如果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50克的砝码换成X克的砝码,你会有什么想法?

(50+X>100

50+X=100

50+X<100)

5、出示例2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6、出示观察和操作得到的8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8道式子进行分类。 (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9、揭示课题:认识方程。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关系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 6+X=14 (2)36-9=27

(3)60+23>70 (4)8+X (5)50÷2=25 (6)X+4<14

(7)Y-28=35

(8)25-20=X+1 等式有:

方程有: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 (2)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3、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指名回答,作品展示。

出示集合图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三、介绍我国古代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的历史。(文字与录音)

四、实践应用,拓展外延。

1、看图列方程。(略)

2、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方程来表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请看题:(逐题进行,指名列方程。) (1)衣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班有12人参加舞蹈演出,每件舞蹈服b元,一共花了960元。 (2)食

小明的早餐是一杯牛奶X克,一袋面包200克,牛奶和面包一共500克。 (3)住

同学们参加夏令营活动,一个房间住5个人,Y个位房间能住45人。 (4)行

一辆公共汽车从外国语学校开往大车站,车上原有X人,在我们解放路小学站有10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20人。

3、挑战题。

哥哥有60张卡片,弟弟有20张卡片,哥哥借给弟弟X张后,两个人的卡片一样多了,你能写出方程吗?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7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出示实物天平。

(实物天平比较小,用屏幕上的天平来模拟实验。) 2.两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西瓜,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猜猜看,天平可能会哪边重呢? (说明两边的重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用式子描述重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一场篮球比赛,红、蓝两队打得还挺激烈的,你能来描述两队的情况吗? 用式子表示两队比分的关系。

红队的教练啊也关注了这个情况,马上叫了一次暂停,并作了战术上的调整,一上场的一段时间里,只有红队连续得了 x 分,请你猜一猜,两队的情况会怎样呢? 用式子来表示比分的三种关系。 4.创设四个情景。

(1)每个情景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能用关系式清晰地来描述吗?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刚才我们对情景的描述得到了很多式子。

200+200=400 1823 18+x=23 280>100 120

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 看是否是等式。 (2) 看是否含有未知数。

„„

2.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得到四组不同的式子。 3.描述每一组的特征。 4.引导概括方程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三、抓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本质。

1.演示动态平衡。有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 2.出示情景(没有等量关系,不能用方程表示。) 出示情景120元正好买2个玩具企鹅。(有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 3.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四、联系实际,应用与拓展。 1.周老师从无锡到徐州来上课。 (1)线段图。

(2)我乘火车从无锡站开出,每小时行 x 千米,7小时到达徐州站。无锡站到徐州站的铁路长525千米。

(3)到了徐州站,我买了3枝圆珠笔,每枝 x 元,付出20元,找回2元。 2.情景图。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台北队获得了 x 枚金牌,中国队获得了32枚,日本队获得 y 枚。男孩说:“中国台北队金牌数的16倍正好等于中国队的金牌数。”女孩说:“日本队的金牌数等于中国台北队的8倍。” 3.开放题。

小芳集邮共260张,小明集邮共300张。怎样才能使两人的集邮张数一样多? (用方程表示)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的说明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概念的形成应具有更大的涵盖面、影响力和迁移性,由此通过自我理解、生成、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本课《方程的意义》的教学设计,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尝试,也是一种思考和探索。

整体的把握: 数学概念不仅是局部的,而且是全局的;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不仅是学科的,而且是儿童的。所以对方程概念及其教学应从多个层面加以把握: 形式层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关系的一种)。这是一种静态的结论。

直观具体层面——举出正例或反例。

直觉层面——一种数学的意识、一种方程的感觉。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认知结构(其中包含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经验结构) 目标的把握: 经历从现实问题到方程概念建立的过程,(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渗透方程思想的三个方面:设立未知量,将其当作已知数,参与到问题中事实的表达;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方程是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区别未知量与己知量,只要经过运算,就可用已知数表示未知量。

过程的把握: 统揽全局基础上的局部聚集,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学生的认识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整体式推进的。各个部分知识的拼装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的知识,只有胚胎式的整体推进才能领略到知识生命的意蕴。所以概念教学须克服原有的分割式、部分式教学,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传统教学注重从部分到整体,形成一个结构。现代教学应更重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形成更有意义和活力的结构。

本课方程概念的教学,力图围绕目标形成一个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方程思想的整体结构,在其后的教学中再对方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化,形成所谓同心圆结构的知识生成模型,这是儿童认识的规律,也许可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知识太“散”的问题。

经历“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全过程。从“问题情景——数学模型”展开数学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再从“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展开结合现实寻找意义的过程。方程整体概念生成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目标的各个部分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数学的意识和方程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孔凡哲 着.方程思想及其课程教学设计——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录之一.《课程.教材.教法》第24卷第9期, (2)林永伟、叶立军 编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第65页.方程产生历史的启示意义。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8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西岗小学 王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感受平衡

这个你们认识吗?谁来告诉大家天平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干什么用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模拟实验,得出式子

1.如果在天平左边的托盘放两个都是50克的苹果、右边放一包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呢?天平平衡了说明了什么?

两边的物体这时一样重,那你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把这种现象表示出来呢? 50×2=100,谁能给这样的式子起一个名字?(等式,板书)

2.现在如果在天平左边放了30克的方块、右边放了50克的砝码,你们觉得这时天平会怎么样呢? 哪边重哪边轻呢?

对这种现象你们也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也可以怎么说? 这个式子是不是一个等式?

3.左边轻右边重,如果老师现在在天平左边放一块重X克的方块,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好,也就是会出现几种情况呢?那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一样重,你们会不会也用个式子表示出来呢?第二种情况呢?第三种?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我们都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我们来观察这三个式子,这三个式子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X(板书))

4.好接着想象,现在天平左边放了一瓶350克的橙汁,右边放100克的砝码,可以怎样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现象? 那如果350克的橙汁被喝掉些,天平会怎么样?(平衡)可以用怎样的数学式子来表示这个现象呢?(350-X=100) 你能不能跟大家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这位同学把喝掉的那部分是怎么表示的,谁来说说看? 喝掉的部分除了用未知数X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这次换个字母用Y来表示喝掉的部分,这个现象可以表示成350-Y=100(板书)这个式子也是一个什么?(等式) 想想看,这时的Y 等于多少呢?

也就是我们喝掉250克橙汁,这个天平就怎么样了?也可以说当Y等于250的时候这个式子的左右两边怎么样?

4.买来3本书花了186元,如果把每本书的单价用X表示,那你们能不能用个数学式子把这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三、整理分类,得出方程

1.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得到了这么多的数学式子,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数学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分类?(每生独立思考操作) 2.交流分组情况。(将两种分类方法分别竖着板书)

3.刚才我们把这8个式子进行分类,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分得到情况也不一样。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种分类,如果我们把下面的式子拿掉,看看剩下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X+30=50 X+3050 350-Y=100 3X=186 186÷X=3 (都含有未知数)

X+30=50 350-Y=100 3X=186 186÷X=3 50×2=100 (等式) 4.如果我们把X+30=50 X+3050 350-Y=100 3X=186 186÷X=3继续分类下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各生再次独立分类,交流,是否等式 (把不是等式的擦去)

(2)那把X+30=50 350-Y=100 3X=186 186÷X=3 50×2=100也再继续分类,可以怎么分呢?

学生思考之后举手发言交流想法,是否含有未知数 (把不含有未知数的擦去) 5.刚才我们把两组继续分类,分得了这样的结果,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都含有未知数,而且都是等式)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完整板书),这就是今天所研究的“方程的意义”

6.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方程了吗?什么样的式子叫方程?

7.那你能不能举个方程呢?(各生举例在本子上)是方程吗?为什么都是方程?

8.完成做一做:书本P54,判断哪些是方程呢? 通过这个练习,你觉得方程必需具备什么条件?

9、前面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知道了了什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今天所学的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借助黑板上的实例说两者关系,之后圈集合图。

四、巩固拓展,深化认识 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七里小学五(2)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有31人,女生有X人。

2、世博园月均接待X万人次。在6个月的时间里共有7300万人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3、报告厅一共有204个座位,中间有12排,每排有X个座位,两边有96个座位。

4、完成书上P62第2题。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学习书本P54/你知道吗?

第19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20+x

4、师:如果我要想让天平的两边平衡有什么方法吗? 生:把300克砝码换成小些的,又比200克砝码大些。

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的托盘中的物体不变,右边的砝码变成250克的砝码。天平重新平衡。

师: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的平衡? 生:20+x=250。

师:你式子中的x表示什么? 生:不知质量的物体用x表示。

课件出示:20+x=250。(教师板书:20+x=250)

三、引导分类,概括概念。

1、引导分类。

师:在我们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写出了四个式子,你能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交流。

第一次分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按不同连接符号来分成三类 △按是否是等式分成两类 △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师:像20+30=50,20+x=2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而像20+x200这样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师:仔细观察等式,它们还有不同吗?

生:一个等式中用未知数x,一个等式中没有未知数。

2、概括概念。

师:像20+x=250这些等式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方程。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觉得怎样的式子叫方程呢? 课件出示:什么是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件出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既然你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个方程。写完后与同位交流是不是方程。 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写出方程。 订正板书的方程是否正确。

师质疑:你们是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 生: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师小结:看来理解方程意义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是不是等式,二是式子中有没有未知数。

课件出示:将未知数和等式变成醒目的红色。 师:指着等式,这些为什么不是方程? 生:„„

师:再指边上的不等式,这些又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 师:打开课本第54页,有3名学生也写了一些方程,我们看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四、联系比较,深化概念。

1、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与等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方程与等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这种关系。(巡视指导)

3、学生代表发言。生用集合图表现。

课件展示:用集合图表现这种关系。

生: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课件出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学生解释这句话。

4、引导学生看书第53页至第54页,勾画书中的重点。阅读“你知道吗?”。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六、分析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1、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5x+32=47 x÷0.6=1.8 y+24 5b=2.5 35+65=100 x-14>72 28

2、请你辨一辨他们谁说的对。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3)21.5X>3是方程. (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5)8=4+2X不是方程.( )

3、师:生活中有很多的情景,也可以像刚才的天平图一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有兴趣试试吗?请你用方程表示出下面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有乒乓球40筒,卖了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a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七、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根据方程5x=200描述一副情境图。

八、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

不等式 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0+x>200 20+30=50 20+x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3—P5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设计思路:

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本课的设计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

第20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题意列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 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

1、

2、3。板书:方程的初步认识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doc》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